高职院校创业与就业教育分析

时间:2022-03-04 02:29:28

高职院校创业与就业教育分析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高校毕业生人数大增,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在报告中指出,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要求,推动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把创业就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高校创业就业教育、指导与服务水平,是值得高校思考的问题。作为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的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鉴于此,本文结合我国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发展实际,对就业创业教育改革发展路径展开相关论述。

关键词:高职;创业与就业

一、高职院校创业与就业教育的内容

高职院校全面开展切实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和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创新创业队伍,能效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还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而在创新创业发展进程中,青年朋友占据主力军的地位。他指出:“实现中国梦,需要依靠青年,也能成就青年,并号召全社会都要重视和支持青年的创新创业。”总理也曾强调:“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高职院校是为社会输送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场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转变,人才培养方式及培养理念需要适应众多企业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创新型人才成为各领域的急需人才。在“创业教育”理念基础上,从具体操作技能作为特殊教育的主要目标,以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基础教育转型核心。从这个角度看,创业教育无疑是学生的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一个新的视角和载体。创业的概念并不局限在自主创业,更指企业家精神,创新和综合素质发展和推广,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及社交、管理技能。高职院校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职业能力培养,为学生择业、就业、从业等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二、高职院校就业创业出现的问题

1.高职院校盲目扩张。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学校数量快速增长,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但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经费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占地面积、校舍、教学基础设施等。实践条件没有,学生缺乏实践训练,实践基础。创业与就业教育活动流于形式,虽然活动形式多样,但主要还是集中在开展院内创业比赛,不会真正将创业计划付诸实施,设置多种多样的创业课程,举办形式单一创业讲座。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没有机融合,就业指导教学仍然是一种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阶段性教育的一种短期行为,未形成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长效机制。2.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目前,高职院校创业就业教育队伍现状堪忧,存在着专职人员、专任教师配备数量不足,参与创业就业教育的兼职人员也多为学校辅导员,兼职人员工作任务重,大多数教师缺少进入企业进行职业培训的机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与实践经验不足,对国家创业就业政策把握不准确。在学生层面,大多数学生缺乏创业意识,即使是那些有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大学生也还没有形成一种风险意识,这种风险是盲目和冲动的。3.缺乏支持指导。创业教育在中国起步较晚,当学生有开拓意识,如何进一步指导和帮助是导致商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还会有必要的业务情况分析,工业和商业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技能培训、政策支持等。高职院校办学模式与市场不相关联。首先,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没有紧密结合。其次,建立职业创业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理论和一种不考虑实际需要的轻实践。现在创业教育主要停留在组织水平的创业竞争,报告,局限于表面,提供模拟演习基地、实习基地和其他实际的帮助少之又少。一方面,很少有公司愿意提供机会,让学生学习实际的企业管理和操作,另一方面是缺乏倡议在这个过程中,很少的学校积极主动联系。学生,家长们没有及时转变就业观念和选择职业理念,大多数学生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工作机会给国有企业机构,大公司,不愿意去小公司小单位。对就业问题的优势分析和表现的不够充分。

三、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的改革创新

要想改变当前高职学生的就业难的情况,首当其冲的要立足现实,并且改变传统的就业思维、模式,通过实施创业教育来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择业理念,丰富学生的商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形成一定的创业能力,完善大学生的创业模式。开设创业课程,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围绕一个商业点子,组建一个团队,策划一本商业计划书;鼓励学生将创新观点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让创业“从学生中来、在学校中长、企业中行、产业中推、社会上成”,让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效结合。1.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应在校园内部集聚要素资源,健全创新创业体系,增设创业教育课程,把创业就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开创新型人才发展模式,制定创新型教学方案。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企业营运管理”“经济活动分析”等显性创业知识课程纳入专业课程体系,统一安排教学。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要求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品德、教学方法等影响学生,以培育学生的创业素质。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强化技能培养,明确以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的办学定位。改革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建立“生产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按照企业生产经营的要求,配置生产要素、布局实训现场、制定管理制度、设计实训流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企业的运行和企业对毕业生的招聘要求,充分熟悉社会的需求,以项目或任务驱动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认知。学校还应重视就业方面的课程,一方面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专业知识与应用技能、继续学习能力、交际与沟通能力等能力,引导他们将课本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还要让他们掌握创业实际操作技能:如何进行市场调查、如何制定各种计划、如何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等等。2.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的创业水平和实践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加实践、教育、培训的机会,真正了解市场。创业教育实践、创新和综合素质决定了教师创新素质、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教育观,加强自身素质,积极收集有关就业和创业信息,给学生提供桥梁引导。与此同时,学校不断提高专业课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创业培训、骨干研修等,支持教师创业或到企业锻炼,培养教师的创业教育能力。不断丰富专业教育课程内涵,采用讨论式、案例教学、项目与实务导向性教学等教学方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过程,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教师自己也要积极参与创业教育领域的学术交流,学习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建立登记信息反馈制度,高校通过适当方式获取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对报到接收的未就业毕业生进行登记得反馈相关信息,共同做好跟踪服务。3.建立创业就业实践平台。高职院校应将专业课程的内容与企业的需求建立密切的联系,搭建创业就业的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附带丰富的实践理论知识的实习实训机会,基于校内创新创业的尝试,可以将理论变成现实,使学生实现以课堂为中心充分掌握直观理论层面创新创业教育基本知识。实现在校园内掌握就业、创业需要的相关技能。借助社会实践平台提升高职毕业生创业、就业能力,提高毕业生适应社会所需的组织管理、心理承受、人际交往和应变等能力。同时在互联网技术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构建创新创业信息平台,该平台的建立,使创业者能够在登录系统的情况下搜索到企业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就业需要,在信息平台上对企业进行有效的查询了解筛选,提高自己的就业创业的质量,找到与自己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相匹配的职业。4.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职业道德教育,形成正确的择业心态。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重专业教育、轻素质德育的现象,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而没有对学生的人文教育给予充分的关注。当前高校毕业生往往大学生受年龄和阅历的局限,对社会没有全面、实际的体验,对社会的就业形势、就业环境等缺乏全面、正确的了解。因此,在求职,由于没有所以求职中不肯“屈就”,对接触过的单位过分挑剔,求全责备,甚至刚开始与用人单位接触就对其管理、待遇等方面提出许多不满和否定。从而错过许多良好的就业机会。毕业生在择业时,出现脱离现实的择业观,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期望值较高,希望在工作稳定、条件优越、环境舒适、收入高、发展空间大,还要符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爱好。择业时把经济收入因素放在重要的位置,出现很多不良的择业心理如高估薪酬、企业规模的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准确定位自己,调整好自己的择业心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学校应当及时设立职业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素质教育,使学生树立良好就业心态,为他们进入社会提供心理基础。帮助学生从心理上系统地分析角色转换的必然性树立明确的就业态度和观念,要主动的“推销”自己。使大学生树立起开拓创新、勇于创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就业观念。5.健全创业教育保障措施。高职院校应从三个方面来完善创业教育保障体系。一是争取政府支持,高职院校成立专门的二级机构,配备专人负责与政府对接,把政府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用好,及时解决学生创业的困难。二是深化校企合作,引入愿意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专业公司,公司设立创业基金,专业化指导和管理创业项目,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孵化器。三是高职院校高度重视,依据自身规模投入足够的创业专项资金,更新改造创业基地和购置设备,同时,还把产学研中心、二级院系的教师工作室和应用技术研究所等纳入创业基地统一管理,使基地具有创业培训、创业管理、政策指导、工商注册、项目策划、管理咨询、融资、技术鉴定等综合服务功能。

四、结论

作为职业院校,以培养学生的创业、就业、创新的能力为重点,突出职业院校实践技能教学要求,要切实转变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校的就业指导力度,对于相关就业与创业课程的开设也应该从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实际出发,加大重视程度,加强执行力度,让此类课程充分发挥作用,为学生的就业与创业开辟道路。

参考文献:

[1]程恩思.创业教育视阈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

[2]张惠.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探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

作者:张方 单位:安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