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生命安全教育论文

时间:2022-04-09 10:53:04

高职体育生命安全教育论文

【摘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高职体育教学,在提高学生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加强生命安全教育意义重大,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唯一性,同时掌握安全素养与知识技能,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应当必备的技能。

【关键词】生命安全教育;高职院校;体育教学

生命安全人类活动的重要前提,通过生命安全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生命质量,让学生感悟到生命价值。体育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身心素质,树立正确体育意识与技能,实现全面发展。两者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方面不谋而合且相辅相成,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落实,以及现代体育教育的改革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1融入生命安全教育的高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1)身体安全教育。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以达到强健体魄的目的,但不规范的运动动作,或是不安全的运动环境,会引起运动损伤等运动安全实践。通过急救、运动损伤、运动安全等专业理论实践培训,能够提高学生防范意识,了解并规避危险因素,同时掌握自救互救等应急避险措施与知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有效践行安全知识。2)心理安全教育。围绕珍爱生命的教育主题,展开预防教育、安全教育与心理疏导等教育,能够营造同学间相互尊重、关爱、帮助的氛围。同时让学生掌握自我心理平衡与负面情绪的调节方法,提高学生心理安全感的同时,能够历练学生意志品质,继而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公共事件安全教育。围绕灾害主题,展开自救互助,以及逃生技能等知识技能的教育,能够让学生对躲避灾害有着更深层的认识,对自然灾害知识,以及安全准则明确掌握,安全行动与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同时纠正了学生错误的观念,端正了珍惜敬畏生命的态度,加深了锻炼对预防处理事故的认识,体育学习积极性随之提高,更利于终身体育意识与习惯的养成。

2生命安全教育实现路径

1)制定教学目标。学生应当具备以下知识技能,包括掌握运动安全知识技能,了解法律常识,学会自救自护技能,具备安全责任感,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具备心理安全知识等;对此,需从上述几方面展开教学目标的制定[1]。2)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高职体育教学中的生命安全教育,在教学内容方面,可选择走跑攀爬,以及擒拿格斗等身体素质练习;选择越野、安全救护、拓展训练、防身术练等运动项目;以及灾害自救、紧急疏导等实战演习教学内容。3)教学形式。在日常体育实践教学中,应当随时渗透安全体育运动的理念与知识、技能,提高身心素质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安全教育成果。或是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上,阶段性、层次性的展开教学。也可以开设集体式生命安全教育课。4)完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首先完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加大基础体育设施建设,营造安全开放性的体育环境与场所,尤其是室内体育场的建设,以减少中暑冻伤等安全事故。其次提高教师对生命安全教育的认识,定期展开培训考核,提高其专业知识技能等教学水平。同时教师应当加强科学研究,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从而更好的感染学生。最后引入专业体育指导人才,确保体育动作的规范性与专业性[2]。5)优化教学模式。首先加强信息技术整合。各种突发事件与逃生练习,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视频进行演示。在运动技能课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分解演示慢动作,以规范学生体育动作。或是回放学生体育运动练习过程,让教师结合回访视频,让学生明确掌握自己的错误点。针对于各种运动损伤原因、经过、处理方法等,可通过微课形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朋友圈分享,深入掌握安全教育知识与技能。其次展开情景式教学。教师设置不同险情主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在游戏教学或角色扮演等情景中,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目的,继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如联合军训基地,模拟安全事故现场,让学生通过安全事故,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技能,认识到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可贵性,从而主动尊重生命,并养成终身体育观念。利用体育比赛,让学生自我分组与规则制定,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形成坚忍不拔与团结奋进的素质,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展开研讨式教学。让学生针对于暴力、自杀、心理压力等蔑视生命的现象展开研讨,通过巧设问题,或是辩论等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自我反省,从而纠正错误心理与行为,使其对生命安全的认知,逐步上升至理性层面,从而进一步培养生命价值观。

3总结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融入生命安全教育,搭建有效教育路径,积累课程改革经验,对提高高职体育教学质量,推动现代化体育教学改革有着现实意义。校园应当积极培育生命安全文化,加强体育教学管理,设立长效保障机制,摸索性优化教学方法、内容、形式与课程体系等,切实发挥两种育人的优势,让学生时刻保持最佳身心素质状态,从而尽快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庞建民.关于生命安全教育中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7):5-6.

[2]兰德群.中学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思考与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7(41):81-82.

作者:吴君 单位: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