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准扶贫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时间:2022-04-09 10:54:24

教育精准扶贫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摘要]教育精准扶贫主要是政府借助扶持教育的方法对贫困地区进行的精准扶贫方式,让不同的人群享受相合适的教育资源,接受教育。解决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教育精准扶贫的价值,避免教育帮扶的盲目性。文章通过对大理剑川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从教育精准扶贫的角度提出创新教育精准扶贫模式、构建教育精准扶贫梯次和增强教育精准扶贫力度及稳固教育精准扶贫成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关键词]教育精准扶贫;大理剑川;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目前,解决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迫在眉睫。指出“扶贫先扶智”,精准扶贫工作必须把教育扶贫放在首位。可见在教育精准扶贫背景下,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受到关注,同时也为解决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迎来契机。本研究涉及的农村留守儿童指:“年龄未满18周岁,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半年以上,被留在户籍所在地而不能随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孩子。”调查大理剑川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通过整理家庭、社区、教师和学生的调查问卷后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留守经历给其造成安全失保、心理失衡、学习不佳、道德失范等负面影响。因此,剖析造成剑川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安全、心理健康、学习和道德品行问题的成因,结合教育精准扶贫的策略提出解决措施。

一、教育精准扶贫背景下大理剑川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发展契机

(一)教育精准扶贫提出的背景。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指示后,政府把教育精准扶贫规划到精准扶贫战略中,教育成为扶贫攻坚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让教育扶贫精准化,实现农村贫苦地区不同人群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接受正规教育,带动各地教育稳定协调有序发展。教育精准扶贫强调精准识别、帮扶、监督和管理等,因此对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实施教育扶贫,必须建立精准的教育扶贫体系,实现教育资源配置的相对公平,在民族地区将公共教育资源落实到实处。教育始终是脱贫致富的重要路径,面对社会的加速转型,人口流动既是动力,也给社会稳定带来冲击,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越发严峻。通过教育改善当地贫困状况,从而减少留守儿童数量,将教育作为脱贫的武器来解决精神和物质贫困,达到教育精准扶贫的价值。(二)教育精准扶贫在大理剑川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的实践。精准扶贫战略出台后,各地方积极制定符合本地区情况的教育精准扶贫规划。在教育精准扶贫实践中,大理剑川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扶贫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第一,政府扶持型。政府出台相关规划政策或出资完善大理剑川的基础教育设施,如剑川县金华镇在政府出资帮助下,通过采取有效的教育精准扶贫举措,新建教育基础设施,对留守儿童走访调查、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定期核查,确保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精准扶贫。第二,基金帮扶型。国家和社会对贫困学生设立奖助学金等,最具代表性的是“希望工程”。云南省把“两免一补”和“控辍保学”落实到实处,大理剑川农村留守儿童大多集中在中小学,享受到义务教育支持补贴的书本费、杂费和生活费等救助。第三,学校帮扶型。大理剑川县各个学校实行的教育帮扶,如剑川金华镇中小学组织成立留守儿童研讨小组,学校聘用心理学教师为留守儿童心理疏导;通过家访精准了解留守儿童日常生活状态,构成家长、监护人、学校多元一体化共同管理留守儿童的帮扶群体。第四,社会公益型。大理剑川县民间自发组织的公益型教育帮扶。如剑川县老君山镇对留守儿童实施关爱工程,举办“爱心妈妈”牵手“留守儿童”活动,一对一地结成帮扶关系,帮扶人定期联系和探望帮扶对象,全社会共同努力精准帮扶这群特殊的儿童。(三)教育精准扶贫在大理剑川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取得的成效。经过大理剑川各部门的不断努力以及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效果,各界愈加重视当地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实践证明,通过教育精准扶贫发掘当地的优势资源来摆脱贫困,确实对当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改善具有一定成效。如大理剑川当地政府抓住沙溪古镇、海云居、石宝山、石钟山石窟等名胜古迹的旅游资源优势,让本地人融入旅游业的发展,为其提供在剑川就业的机会,从而拉动当地经济,缓解外出打工让孩子留守的状况,留守儿童数量减少了,同时也就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起到促进作用。据调查,学校在假期都会组织教师到村寨进行教育精准扶贫帮扶,实行一村一户的一对一精准扶贫,大理剑川不少留守儿童得到精准帮扶后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快乐成长。

二、教育精准扶贫背景下大理剑川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表现

(一)大理剑川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安全问题。偏远民族地区的人们苦于生计而马足车尘,不得不把子女留在家乡让老一辈照顾。据调查,剑川县大部分的留守儿童正处在学前、小学和中学阶段,大部分儿童与老辈居住在一起,老人年事已高,气力日衰,受教育程度偏低,卫生习惯不佳,不重视留守儿童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使其养成不讲究卫生、饮食不均衡、作息不规律和不爱运动等问题。此外,留守儿童常常独守在家,经常会遭遇溺水、触电、烧伤、狗咬、食物中毒和打架斗殴等意外事故,甚至危及其生命安全。(二)大理剑川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按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划分,留守儿童的年龄阶段正处于婴儿前期到青少年时期,若儿童未完成此阶段发展任务,容易产生怀疑感、羞耻感、内疚感、自卑感和同一角色混乱等问题。据调查,剑川县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在重大节庆才会回家,与孩子一同生活的老人注重关心其吃饭否、上学否,至于孩子是否遵守纪律、是否按时完成作业、是否受到委屈等却不太关注。基于此,留守儿童长期的生活、学习、交往与心理问题汇聚在一起,负面情绪无法开释,积极情绪逐渐减少,从而形成懒散行为和孤僻、叛逆、自卑的不良心理。(三)大理剑川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根据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可知,留守儿童的年龄阶段正处于孩子获得信任感、自主感、主动感和勤奋感等重要时期。但据调查,剑川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配合的缺失,学习上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厌学问题,部分留守儿童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积极性不高;由于家校社缺乏有效的监管,部分留守儿童的自控能力不高,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课下未准时完成作业,导致学习成绩下滑甚至不及格成了家常便饭,以至于这部分留守儿童不能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最终无奈辍学。(四)大理剑川农村留守儿童的美德品质问题。美德品质的培养,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无比重要的。据调查,大理剑川少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最大的痛苦是缺少亲情和父母之爱,最大的问题是怨天怨地,妄自菲薄。由于父母较少打电话给孩子询问生活和学习情况,家人共处时间较少,缺乏交流,孩子与父母逐渐生疏,不懂得感恩父母的付出,内心对父母外出打工充满敌意,因此处于亲情饥渴下长期无助的孩子逐渐自暴自弃,缺少积极乐观、懂得感恩、自立自强、勤奋刻苦等美德品质。

三、教育精准扶贫背景下大理剑川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

(一)家校安全教育不到位。从家庭教育来看,剑川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对留守在家跟着老辈等隔代亲人生活的孩子教育和监护基本上鞭长莫及。加之祖辈监护人大多已高龄,心余力绌,安全防范教育易被监护人忽视,多数时间让孩子自己上下学。从学校教育来看,剑川地区许多学校已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但受办学条件的局限及安全健康教育课时较少,缺乏可行的措施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安全管理和规避风险能力的培养,所以在面对突发危险事件时缺乏自我保护的安全防护意识。如剑川县老君山镇新生村一位家长说:“父母不在家的孩子们常需自己下厨做饭,常有烧伤烫伤和触电的情况。”可见,留守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和自身安全意识薄弱。(二)心理教育方法未普及。儿童六七岁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学习环境的变化使其心理品质发生质的飞跃,到十二三岁正值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时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期,父母为谋生而远离家乡,为此学校要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教师在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家长和心理调节者的角色。但剑川农村留守儿童的教师更多时间忙于学校其他事务,无多余时间思考如何教育留守儿童。老君山镇新生村新生小学共有六位老师,学校在资金不足和师资缺乏的情况下,无法为教师提供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的学习资料且心理咨询室也未建立,所以心理教育方法未在当地各学校、教师中普及,也易让孩子陷入不良心理认知的深沟。(三)财政性教育投入不足。国家在教育资金上的投入逐年上升,但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依旧存在,在偏远落后的部分民族地区,财政性投入还存在较大差距。教育部统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其中各级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中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较多。但剑川受经济限制,教育支出会出现缩水。与剑川老君山镇的老师交谈得知:“近几年国家大刀阔斧的精准扶贫,对高中生和大学生多帮扶,但专门对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帮扶政策较少。”剑川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财政投入不足使得教育环境较差导致其学习问题突出,所以基础教育的投入需要关注到这群特殊儿童。(四)生活环境的特殊性。从自然环境看,剑川位于大理州北部,多山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较困难,父母迫于谋生留下孩子独守在家,长期的留守经历使孩子无法享受至亲的关爱,易在学习、生活、安全、品质、心理健康等产生诸多问题。从社会环境看,剑川人民民风淳朴,老辈监护人抱有墨守成规的传统思想,难以教导孩子形成均衡饮食、讲究卫生、作息规律等习惯,影响了其健康成长。加之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的特殊,孩子缺乏完整的情感世界,影响其形成积极健康的身心和美德品质。国家精准扶贫后,剑川的旅游产业得到扶持,人们返乡挖掘家乡旅游资源来脱贫致富,一定程度有助于缓解留守儿童的生存压力,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是城市化加快的必然结果,所以必须创造良好生活环境来解决他们的教育问题。

四、教育精准扶贫背景下提出解决大理剑川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策

(一)创新教育精准扶贫模式解决大理剑川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安全问题教育精准扶贫重在“精”字,对当前剑川留守儿童贫困对象情况不明,无法精准解决生活安全的问题,采用创新教育精准扶贫模式解决剑川留守儿童生活安全问题。一要建立精准的农村留守儿童学生档案,落实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安全情况,追踪记录,做到精准帮扶。在有较多留守儿童的学校,组织教师建立留守儿童个案成长记录档案,主要包括学生个人基本情况信息和学生家庭基本情况。二要建立教育精准大数据服务平台来一对一帮扶农村留守儿童。通过建立精准的留守儿童服务平台,有效掌握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安全情况。如通过网络记录考核留守儿童个人卫生、饮食、作息和运动习惯的养成,分析其生活上的问题,从家庭安全、户外安全、人身安全、自然灾害防范和自我保护等维度来追踪管理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二)构建教育精准扶贫梯次解决大理剑川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从构建教育精准扶贫梯次解决大理剑川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出发,一是制定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方案,了解剑川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整体情况,并将其登记造册,建立档案,用以辅助教师开展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记录、观察其群体及个体心理发展状况。二是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实施解决措施,为落实好留守儿童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指明方向。如优化教学资源,利用网络向教师宣传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三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要步步为营,避免随心所欲,空洞无物,如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进行心理剧表演来宣传常见心理问题的调节方法。(三)增强教育精准扶贫力度解决大理剑川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问题。加大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精准扶贫力度解决其学习问题。一要加大政策扶持改善留守儿童学习不佳问题,对目前的教育体制和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的同时落实好领导负责制,做到精准扶贫,学校与政府联系,专为留守儿童教育制定章程。二要加大资金支持改善留守儿童辍学问题,教育扶贫的资金来源于国家扶贫下拨的教育经费,但这对留守儿童教育所需资金只是杯水车薪,所以学校可向社会发起募捐筹集资金解决其生活需求。三要加大师资投入来改善留守儿童厌学问题,老君山镇新生村新生小学是一所有六位教师的不完全村小,但留守儿童人数占在校生的百分之六七十,教师承担多科教学和行政而无法顾及留守儿童的学习,于此应补充师源让教师有足够时间指导留守儿童热爱学习,引导其形成乐学好学的品质。(四)稳固教育精准扶贫成效解决大理剑川农村留守儿童美德问题。教育精准扶贫的根本目的是彻底脱贫,稳固教育精准扶贫成效是脱贫的最后环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目前教育界的难题,短期内是无法消除的。学校和社会通过留守儿童档案了解有严重美德品质缺陷的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基于剑川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生活环境,学校应重点培养其积极乐观、勤奋刻苦、懂得感恩、自立自强的品质。同时,家长应配合学校把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作为优先教育的内容,教育其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理解父母的艰苦和万般无奈,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再者,引导留守儿童理性分析生存环境,坦然面对困难。

综上,教育精准扶贫能够有效促进大理剑川农村经济的发展。教育精准扶贫的精准帮扶对当地留守儿童教育情况进行了落实,通过教育硬件和软件的精准,将教育扶持一对一地落实到农村留守儿童的身边;通过建立留守儿童教育扶贫大数据分析平台、建立精准的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及时走访调查、更新留守儿童数据库、分析当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同时还要优化师资队伍,开展大理白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教育精准扶贫促进当地的经济文化大繁荣,教育精准扶贫的同时缓解当地经济问题,降低城乡地区水平的差距,从而间接性地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从根源上遏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矛头。

参考文献:

[1]李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权利保护初探[D].吉林大学,2010.

[2]梁威.留守儿童教育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王嘉毅,封清云,张金.教育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J].教育研究,2016(7):12-21.

[4]贾勇宏.人口流动中的教育难题: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作者:施艳林 邓 桦 单位: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