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3-12-05 17:27:06

教育心理培训

教育心理培训范文篇1

一、领导重视,机构成立,相关文件出台

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我市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

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并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的开展,2002年10,市教育局成立了以教育局田中朝副局长为主任的“**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达了

永教[2002]151号“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并颁发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及管理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等级评估方案(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员任职资格及优秀心理辅导员评比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主任任职基本条件、职责》等具体操作规定和办法,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统一部署,明确要求,切实开展

为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认真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有关指示,推动和落实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制定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指导原则,主要内容、主要途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无目标性和错误操作。

三、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完善了管理办法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到位,责任到人,我们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一级工作机构,市教育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实施、管理、指导、考核工作;二级工作机构,各学区辅导中心、市直属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学区、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管理、指导工作;三级工作机构,各中小学成立“心理辅导室”,具体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管理中,我们做了如下规定:(1)首长负责制原(!)则。各中小学校长、各学区辅导中心主任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2)日常化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渗透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及管理工作中,使之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3)全员参与原则。学校的每一名教师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负有责任。(4)督导原则。学校必须主动、积极地争取和接受上级指导中心及专家的督导,以克服自身工作中的盲目性或可能出现的偏差,提高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的心理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我们把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学科教师均列为考核对象,心理健康教育将作为名校长、优秀班主任、先进教师的考核条件之一。

我们还规定了考核的内容、方式和评奖办法,使考核措施具体化。

四、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素质

为尽快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我们开展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活动,争取到2005年,有10%的教师获得省教育厅认证的心理辅导员上岗资格证书,100%的教师接受过一轮培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确定**市教师进修学校为培训责任单位,负责教师的培训工作。

2.确定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继续教育或技能培训相结合,

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确定了培训方式的多元化。外出进修学习、聘请专家学者来**讲学、校本培训和自学讨论已经成为了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实施教育能力的主要途径。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以及浙江师范大学、浙江教育学院的专家相继应邀到**讲学。大批的教师到杭州、宁波、金华等地进修学习。

4.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师德教育、校长培训、教导主任培训、名师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初级教师培训、教师资格培训、教育科研培训、新课程培训以及其他培训工作之中,成为培训的主要内容。

5.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个案征集和评比为手段,内化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中心成立后,我们已经搞了一次论文征集、一次个案征集活动,收到论文、个案近300篇,教师已经树立了心理健康观念并自觉运用于实践。

6.培训活动有声有色。第一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受到了全市中小学的大力支持和教师们的热烈响应,有176名教师参加了培训。第二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活动也即将展开。本学期我们将组成讲师团,开展巡回讲课活动,对全市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教育心理培训范文篇2

以党的“十*大”精神为指针,以*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以进一步促进中小学德育工作为重点,以设立点校为突破口,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和改进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开创连山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德育教研组工作目标:以“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为主要工作任务,安排部署了我区中小学的德育工作。其中,“一个中心”,就是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为中心;两条主线,就是一方面针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努力营造一个人人参与德育、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良好育人氛围;另一方面是针对德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加强培训,加强对德育管理者的自身素质提高的培训、管理艺术及方法的培训、管理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训等,发挥德育工作者、尤其是骨干班主任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三、实施措施:

(一)德育教研组组织机构:

组长——张玉山戴玉波

成员——张楠杨素杰刘慧艳

养成教育点校———————————岳大勇

班主任校本培训和三结合教育点校——沈凤菊

心理健康教育点校——————于洪彬张蜂

献爱心联手共建点校————————陈子平

骨干班主任培训基地————————于洪彬

(二)设立德育教育基地

1.养成教育点校———————寺儿卜中学

2.班主任校本培训和三结合教育点校—曙光小学

3.心理健康教育点校—————六中、实验小学

4.献爱心联手共建点校———————化工二小

5.骨干班主任培训基地—————实验小学

(三)设立教育基地坚持的原则:坚持教育工作,德育为首的原则;坚持兼顾城市和农村的原则;坚持既有中学又有小学的原则;坚持办学有特色的原则。

(四)成立教育基地德育管理组织机构:

组长——校长

副组长——书记德育副校长德育主任、团委书记、班主任、

心理健康教师等

(五)基层德育教育基地工作目标:

第一、养成教育基地工作目标:

1.针对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校园德育网络,以德育课题牵动德育工作,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营造健康向上、人人参与德育、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良好育人氛围。

2.针对德育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师德培训,加强师德建设;加强班主任的校本培训工作。

3.针对学生: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坚持德育方向与时俱进,坚持德育制度贯彻始终、坚持德育措施落实到位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法纪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

将工作成果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展示出来:

1.档案建设展示。

2.大型活动及成果展示厅、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育人厅。

3.校长做德育工作汇报。

第二、三结合教育点校工作目标:

1.学校教育:同养成教育工作目标。

2.家庭教育:以家长学校为主渠道。

3.社会教育:以社区为点搞好网络教育,主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教育。

将工作成果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展示出来:

1.将管理档案分类展示。

2.大型活动及成果展示厅。(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活动及其成果展示)

3.校长做三结合教育及班主任校本培训工作汇报。

第三、班主任校本培训点校的工作目标

1.建立健全班主任档案。

2.以班主任为本,构建多形式、多层次的校园培训网络。(德育部班主任培训网页——校长——书记——副校长——主任——班主任教师网页)

3.加强德育主管领导的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自主研究”的培训模式。

4.班主任的校本培训分三种类型:一是岗前培训、二是通识培训、三是校级骨干班主任的培训。采取在岗培训和离岗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采取一定方式将班主任校本培训的活动及成果展示出来。

第四、心理健康教育点校工作目标:

1.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包括管理档案、学生档案、心理咨询过程档案、计划与实施方案、教育活动档案、校本教材及所选用的教材、教育案例、教师的教案及论文、教育图片、班队会活动记录、成果档案。

3.记录学校、年级、班级的德育档案,定期研究、总结。

第四、搞好三结合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家长学校)和社会教育(以社区为点的网络教育)。以曙光小学为点校,开展教育活动。

1.切实办好家长学校,用好家长群体的教育资源。(设置家长委员会)

2.挖掘本地区的德育资源。

3.把社会热点问题转化为教育活动。

4.充分利用传媒的作用。(小报、墙报、网络)

针对德育工作者:

第五、加强师德建设。1.制定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措施(8条32个字)。2.进行师德培训,定期举办师德培训研讨会,进行师德正反案例分析。3.发动学生参与师德建设,进行师德监督。

第六、加强德育理论学习,提高德育能力。

1.结合实际,学习有关德育文件、法规。

2.选择学习理论性、综合性的有关德育论著。

3.组织专题德育活动研讨会(德育目标、内容、方法、德育活动理论与实践、班集体建设的理论、转化后进生的理论与实践)。

4.开展德育评优活动,逐步完善对德育工作者的激励机制。

针对学生: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的德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政治教育、法纪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

补充说明民族精神的内涵,便于我们去安排教育活动。(民族精神源远流长。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开始,到孔子的“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只乐而乐”;从东林书院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在丰富和发展着这种民族精神。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先后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又在党的领导下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大庆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孔繁森精神、抗洪精神,以及在抗击非典斗争中显现出来的和衷共济、迎难而上的精神等,使我们民族精神日益丰富、充满生机。)

作为基层点校不仅要有档案建设,还要将学校的德育活动展示给大家。最好开设大型德育活动展示厅和理想信念教育的育人厅:

大型德育活动展示厅:

1.设计展示主题。2.分类别展示:团队活动、体育活动、文艺活动、科技活动、党的生活、手拉手活动、班主任校本培训活动、德育科研活动、大型会议记实等。

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育人厅:悬挂思想家、教育家、伟人、名人画像及名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多方面的,各个基层学校对心理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我们准备通过设立心理健康教育点校,来进一步推动心理教育的不断发展。

8.要求各个基层学校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做到“六有”。

9.抓好心理辅导工作。心理发展问题、心理适应问题、心理障碍与精神疾病问题是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三种常见的类型,其中,心理发展问题与心理辅导使我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进行心理辅导包括以下八个方面:适应环境能力的培养;学习心理品质的培养和训练;良好的心境及情绪协调能力的培养;交往与交际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塑造健康的人格;意志力的培养;学会生活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做好青少年性心理的指导。

10.心理辅导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发展性心理辅导;一种是预防新心理辅导。发展性心理辅导是为全体学生服务的,将学生的心理发展作为辅导的中心目标。

11.常用的心理辅导方法:是全体教师参加,通过学科渗透、心理辅导课进行心理教育。通过家长学校、社区网络等途径,宣传心理辅导的内容,使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预防性心理辅导是针对心理适应不良者、心理轻度障碍的个别或部分学生。常用的预防方法谈心、聊天、上心理健康辅导课、搞心理教育活动等方式,进行预防性教育。

第二部分:针对德育管理者,开展系列培训活动。

1.建立健全德育教研组档案和区级骨干班主任档案,并要求各个基层学校建立健全德育管理档案和所有班主任的档案,包括组织机构、规章制度、专项工作计划、实施方案、活动内容与安排等。

2.制定骨干班主任考核细则,实行跟踪考核制度。要求各个基层学校根据区考核细则,制定本校的考核细则。

3.加强对德育管理者的培训。德育教研组主要注重加强德育管理者的三级培训,一级培训是加强对主管德育工作领导的培训;二级培训是加强班主任的校本培训;三级培训是加强骨干班主任的培训。要求各个基层学校做好班主任的校本培训计划,上交德育教研组存档。

对主管德育领导和区级骨干班主任的培训坚持两步走,第一步由基层学校对他们加强培训,主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自主研究”的培训模式。第二步由德育教研组进行培训。主要采取专家讲学、中心教研组和片区教研组专题讲座和德育管理者经验交流等方式进行培训,目的就是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来指导教育实践。

对骨干班主任的培训实行分层次培训制度。德育教研组和各个基层学校分别制定骨干班主任三年培训计划和阶段性培训计划,按计划分层次进行培训。分校级、区级、市级、省级、部级五个层次。

校级骨干班主任的培训是校本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区级骨干班主任的培训是在校级培训的基础上,进行的再提高的教育,市级以上骨干班主任的培训是先导型和示范性的继续教育。

其中,班主任的校本培训,要以班主任为本,构建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网络。

首先,各个基层学校要抓好为推进班主任专业培训“火种”的德育主管领导的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自主研究”的培训方式。

其次,各个基层学校要抓好班主任的校本培训,培训的类型有三种:

一是岗前培训。即每年学期初,对新任职的班主任进行上岗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师德培训、班级建设专业知识技能、班务工作基本功等方面的培训,目的是使班主任适合上岗要求。培训的形式可以采取“集中辅导——参观学习——介绍经验——岗位练功”的培训模式,组织学员学习《中学德育大纲》和《小学德育纲要》及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组织骨干班主任接受经验,到兄弟学校实地观摩主题班队会等活动,为新上岗的班主任奠定班级建设管理各种的基础。

2.做到“六有”:即都有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都有心理教育的教材或校本教材;都有心理咨询室、谈心室;都有心理教育活动;都有心理热线、信箱、网络;都有心理档案(学生个人心理档案,有心理问题或心理步健康的学生的档案要另立,做好预防和医治工作过程档案)。

3.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校园网。(德育部——校长—书记——副校长——主任——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网页)

二是通识培训。即对在岗的班主任进行的培训。培训的内容不同于岗前培训,主要是以学会科学建设班集体为标志的经验性培训,可以实行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采取“自我研读——集中辅导——体验参与——经验交流”的培训模式,目标是培养适应新时期班级建设创优活动所需的现代型的班主任。

三是校级骨干班主任的培训。以三年为一个培训周期,采用读书、研究、反思、创新的培训模式,培训内容是在在职班主任培训的基础上,进行的定向专修的培训,学习的内容是应该是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班主任专业化理论与实践》、《21世纪班主任文库综合卷》等类书籍,进行课题实验和专业特长的培训,目标是培训研究型的班主任。

我区德育教研组坚持以点带面的原则,以曙光小学为典范,走分类指导、滚动发展、典型引路、检查评估、推出成果的管理之路,进而使班主任校本培训工作达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4.要求各个基层学校要建立健全“班主任的校本培训工作”的管理档案。包括:培训计划(包括总的培训计划和分层次培训计划)、培训材料(分类)、培训记录、培训总结、班主任学习体会或收获、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等。

(七)要求各个基层点校的德育工作重点、专项工作计划、具体实施方案、活动安排等以材料的形式上交德育教研组存档。

(八)加强德育教研组的自身建设:

在学校各位领导的引领下,通过自学和集中学习、在岗培训和离岗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组织能力。学期末德育部成员要以“你为德育教研组做了什么”或以“你是怎样为基层学校德育工作服务的”为题,写一篇自我反思材料,不断提高我们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

我区本着教育工对作,德育为首的原则,通过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通过设立点校,将德育工作逐渐铺开,探索出一条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德育工作的新路子;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扩大影响,努力营造一个人人参与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良好氛围,使连山区德育工作扬长避短,更上一个新台阶。

4.心理教育形式要多样化,不能只是通过心理课来进行教育。

5.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展示出来。

第五、献爱心联手共建点校工作目标:

1.根据学校的地理位置和实际情况,走向社区,实现联手共建;在师生当中提倡扶贫济穷献爱心活动。

2.在搞好养成教育、心理教育、师德建设和班主任校本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献爱心联手共建工作。

3.建立健全各个方面的管理档案。即养成教育档案、心理健康教育、师德建设档案、班主任校本培训档案、献爱心联手共建工作档案。

(六)德育教研组工作具体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组织机构,成立区德育教研组,建立德育工作保障机制。,各校要建立起校长负总责,党政工团队齐抓共管,教职工人人参与的学校德育管理机制,使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全方位、多渠道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

2.制定德育教研组工作实施方案。

3.以加强德育点校工作为突破口,以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以加强学生政治教育、法纪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为主要内容,将德育教研组工作全面铺开。

各个学校要结合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实施新颁发的《中小学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之能够在中小学生中入脑入心,以环境卫生管理、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为突破口,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进一步抓好养成教育、诚信教育,培养中小学生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

各个学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组织丰富多彩的体现时代性、趣味性、有效性的教育活动,创设德育氛围,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4.进一步搞好三结合教育。以家长学校(或家长委员会)和社区网络为纽带,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责任意识。

5.继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各校要结合创建心理健康aaa学校活动,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心理调控方法,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6.加强德育管理者,尤其是班主任的培训工作,不断增强他们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

7.通过开展系列德育活动,发挥德育工作窗口作用。

根据德育工作的“一个中心,两条主线”,德育活动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针对学生,开展的系列德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第二部分,就是针对德育管理者,开展系列的培训活动,加强对德育管理者的素质培训。

第一部分:针对学生,开展系列德育活动,加强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

德育教育有两个翅膀,一个是思想教育,一个是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是以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心理教育是多方面的。

我区德育教研组计划通过设立德育养成教育管理点校(寺儿卜中学)和三结合教育点校(曙光小学),通过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

德育教研组的系列德育活动:

1.召开德育专题讲座。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区教育局德育工作的“三个坚持”,要求各个学校主抓德育工作的副校长或德育主任做一次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的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德育部将适时参加各校的专题讲座,各校将讲座材料上交德育部存档。

2.评选主题班队会。通过对主题班队会的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德育工作的窗口作用,陶冶同学们的情操,丰富同学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进而提高班主任教师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

3.征集优秀德育论文。为了进一步调动思品教师和班主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养成善于积累经验的好习惯,德育部将定期征集优秀德育论文,并将有推广价值的经验材料向上级主管部门推荐。

4.配合市德育部开展骨干班主任经验巡回演讲活动。为了更好地发挥区级骨干班主任教师在学校工作中传、帮、带的作用,开展骨干班主任经验交流或骨干班主任经验巡回演讲活动,全面提高班主任教师的管理水平,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5.组织各个点校进行经验交流,充分发挥点校的示范作用。

6.学期末将各个学校主管德育工作的书记、副校长、主任和骨干班主任的工作总结或经验材料编辑成册,以便推广和交流。

7.要求各个基层学校德育处建立健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管理档案。“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管理档案包括:专项计划、具体活动安排、活动纪实、专项总结等。

基层点校德育工作包括:

针对学校:

第一、建立健全德育日常管理档案,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第二、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1.校园的自然环境建设。

2.校园、年级、班级的文化建设。例如:石雕、塑像、文化走廊、会说话的墙壁、挖掘伟人、名人的育人潜力,设立育人室。

3.校园、年级、班级的人际环境(心理氛围)建设(例如:校内手拉手活动)。

4.校园的网络建设。(德育网络——区德育教研组网页——校长——主管德育领导——班主任—心理教师德育网页)

5.设立心理咨询室、谈心室,咨询热线、信箱,有专职教师负责。

第三、以德育课题牵动德育工作发展。

教育心理培训范文篇3

1.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以兼职为主。专职教师少

在本次问卷调查的27所高校中,除1所高校信息不详之外,其它26所高校共有专、兼职教师160人,平均每校6.15人。其中,专职教师47人,占29.38%,平均每校1.81人;兼职教师113人,占70.62%,平均每校4.35人。实际上,在26所高校中,有3所高校尚无专职教师,兼职人员中有一部分人只是挂名或偶尔参加活动(有先后聘请的)。因此,经常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数有可能还要少。

据我们的粗略统计,27所高校约有学生516322人,按47个专职教师折算师生比约为1:10986,即平均每个专职教师要面对1万多学生,这大大超过了一个教师所能承担的工作量,其教育质量能否保证也值得怀疑。

2

.教师队伍以心理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医学三方面力量构成,且以心理学教育学工作者为主

调查结果表明,160位专兼职教师中,除7人信息不详之外,153人中有心理学教育学学科背景的102人,占66.67%,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背景的22人,占14.38%,有医学背景的14人,占9.15%,分列前三位。这一排序与马建青、王东莉(1995年)的排序不同,他们的排序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且以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为主。这一结果不同是符合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的,它反映了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专业化的进程及所取得的成效,是很令人欣喜的。

3.专职教师所学专业相对集中。兼职教师所学专业相对分散

本调查的47个专职教师中,除3人专业信息不详之外,44人中有心理学(临床心理、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教育学学科背景的35人,占79.55%;有临床医学学科背景的5人,占11.36%;有哲学学科背景的3人,占6.82%;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背景的1人,占2.27%。44人所学专业涉及四个,专业相对集中,心理学教育学、医学、哲学学科背景分居前三位。在本调查的113位兼职教师中,除4人专业信息不详之外,109人中有心理学、教育学学科背景的67人,占61.47%;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背景的21人,占19.27%;有医学学科背景的9人,占8.26%;其它专业(如中文、哲学、数学、俄语、体育、法律、煤炭)的12人,占11.01%。109人中所学专业一共涉及10个,专业相对分散,心理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医学学科背景分居前三位。

4.女性教师多,男性教师少

本次调查的160位专兼职教师中,女性教师107人,占66.87%,男性教师53人,占33.13%。其中,47个专职教师中,有女性教师34人,占72.34%;男性教师13人,占27.66%。在113位兼职教师中,女性教师73人,占64.60%;男性教师40人,占35.40%。

5.在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中,专职教师多于兼职教师

在本调查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中,除两人年龄不详以外,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68岁。35岁以下教师70人,占44.30%,36~60岁之间的教师87人,占55.06%,60岁以上1人,占O.06%。47位专职教师中,35岁以下的教师29人,占61.70%;113位兼职教师中,除两位信息不详之外,35岁以下的教师41人,占36.94%。35岁以下年轻教师的比例,专职教师高于兼职教师24.76个百分点。

6.教师队伍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超过半数

在本调查的160位专兼职教师中,除12人学历信息不详之外,有研究生学历的88人,占59.46%;本科学历的56人,占37.84%;双学位的3人,占2.03%;专科学历的1人,占0.68%。其中,47个专职教师除1人学历不详之外,46人中具有硕、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有26人,占56.52%;有本科学历的17人,占36.96%;具有双学位的3人,占6.52%。

113个兼职教师除11人学历信息不详之外,102人中具有硕、博士研究生学历的62人,占60.78%;具有本科学历的39人,占38.24%;具有专科学历的1人,占0.98%。

7.其他参与人员因校而异

本次调查中,我们对“除专兼职教师外,你校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还有……”作了统计,除3所高校信息不详之外,24所高校中,四个选项中,选“学生辅导员”的占75.00%,选“班主任”的占54.17%,选“学生骨干”的占66.67%,选“任课教师”的占41.67%。(因每所学校可能选择了两个以上的选项,因此四个选项的百分比合起来超过了100%)。调查结果也显示,不同高校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广泛程度也有所不同。有15所学校选择了四个选项中的2~3项,占62.50%,有5所学校选择了四个选项中全部四项,占20.83%,有4所学校在四个选项中只选择了其中一个选项(学生辅导员或学生骨干)。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在职进修情况

1.专兼职教师进修制度还未形成。兼职教师进修机会更少

关于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进修情况,在问卷调查的27所高校中,除两所学校信息不详之外,专职教师“一年至少保证有一次机会外出进修或参加研讨会等”的占60%,“有时有一次机会甚至更多机会,有时一次机会都没有,没有规定”的占32%,“没有机会”的占8%;兼职教师在这三个选项上的比例则分别为28%、16%和56%。总的说来,专兼职教师有一些培训与提高的机会,但培养的制度还未形成,随意性较大。相比而言,兼职教师的培养机会更少。本调查的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是以兼职教师为主的,这种使用多而培养少的矛盾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有较大比例的高校还没有举措培训其他参与人员

关于参与人员的培养培训与提高,笔者也曾作过调查,除2所学校信息不详之外,在其它25所学校中,“学校定期举办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的培训活动”的占44%;“学校分批选派人员接受专业培训”的占56%;“学校没有什么举措”的占20%(因其中有5所学校同时选了前两项,所以百分比合计超过了100%)。可见,在参与人员的培训与提高上,各高校之间存在差异,有20%的高校还没有培训举措。

在目前我国专职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以兼职教师和其他参与人员为主要力量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下,在培养提高专职教师的同时,更需要加强对兼职教师及其他参与人员的培训与提高,这是促进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也关系到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发展与深化。

三、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1.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本科专业和研究生学位点建设,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

目前国内一些高等院校已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专业的学科和研究生学位点,以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如首都师大教育系自1998年起招收学校心理辅导方向的本科生,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02年增设了心理咨询本科专业。然而,这些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合理规划并创造条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本科专业和研究生学位点,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2.切合实际,按生师比规定专职教师数量

教育部出台的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四个文件中,除[2003]2号文件外,其它三个文件都强调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问题。三个文件在文字表述上大同小异,即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在专职教师的配置上,三个文件都提到“少量、精干”的原则。“少量”是数量规定,数量如何规定,[2001]1号文件中没有涉及。[2002]3号文件(实施纲要)中特别提到,专职教师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确定”。[2005]1号文件中指出,“配备一定数量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这些提法比较模糊,弹性较大,刚性不足,操作起来不方便。笔者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数量太少,师生比平均达1:10986,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日本国立大学每5000~10000名大学生配有1名专职心理咨询员,而私立大学则每3000~5000名大学生配有一名咨询员。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辅导与咨询人员与学生的比例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为1:450,70年代以后下降至1:250至1:300。要解决这一矛盾,笔者认为,各高校要保证足够数量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现阶段可按师生比l:3000~5000配置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为了提高专兼职教师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职业道德以及必备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教育部社政司在天津师范大学设立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各省也设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中心,承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工作。但根据被培训者反映,普遍存在下列问题:培训内容过于注重理论讲授,缺乏必要的操作技能训练;缺乏实习督导;案例分析少;培训时间短,很少有时间让学习者自己去体验或彼此分享、督导,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要改变这种现状,笔者建议:

第一,制订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包括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师资要求、培训时间、拟达到的效果等,这些都要有详细的规定,做到培训计划化、规范化。一个培训计划在实施一到二轮后,要广泛征求培训人员和被培训人员的意见,做到及时修改完善,逐步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培训包。

第二,开展分类培训。目前,我国高校参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专兼职教师、班主任、政治辅导员、其他任课教师等)的专业水平及技能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根据这一现状,笔者建议,各级培训部门要针对不同人员,制订不同的培训规格要求,坚持开展分类培训。按照不同的规格要求,实施不同内容、不同时间的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第三,坚持培训经常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专业化水平低到专业化水平高,这一过程是分阶段的,不可能一步到位,中间有个过渡阶段。我们的方向是通过若干年的努力逐步完成这一过渡。要达成此目标,除了从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引进、充实专业人才外,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对现有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因此,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培训的持久战准备,督促各级培训机构将培训经常化,并长期坚持。

第四,加强技能训练与实习督导。很多时候,各级培训机构为了增加规模效益,培训班的人数往往多则超过100人,少则70~80人,加上时间仓促,学员少有机会甚至没有机会参加技能训练与实习、督导。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笔者认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控制承办方的规模,一般不宜过大,要合理分配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的时间,并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师资的研究能力与反思能力的培养。

4.协调好部门之间的关系,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工作

2001年3月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最低要求是“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中专以上毕业证书、经心理咨询员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得毕(结)业证书者”。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对于通过培训达到上岗要求者,由教育部认定的有关承训机构颁发资格证书,逐步做到持证上岗。”显然,这两个规定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部门,彼此并不互相认定,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因此,教育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必须加强沟通,解决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证上岗与现实存在的矛盾。

5.管理激励,调动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新的工作,教师需要学习,需要研究,需要投入,需要付出,因此有必要通过各种管理措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的参与有学校管理作为保障。如将兼职教师的值班算作其工作量的一部分,并折算为标准学时;咨询老师的咨询报酬平均每小时不低于50~60元;学校要对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工作进行考评,对工作突出的老师,给予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工作者的荣誉称号,并获得相应的物质奖励,考核不合格的要取消其资格;学校要配合有关部门,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老师进行资格审查,符合要求的才可以上岗;凡获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的老师,可优先外出进修、培训、参加各类学术会议。

6.全员培训,使每个教师都能担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教育心理培训范文篇4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培养对策

1引言

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近年来因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校园悲剧屡屡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而持久的关注。大学生处在由“学校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转折点,其自身的易感性和内外压力的冲击,极易造成心理状态的波动。社会的变化、外界的诱惑使得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思想摇摆不定;高校扩招后带来的激烈竞争、就业压力,令未曾经历过风雨的大学生情绪起伏。大学生们渴望长大又缺乏独立的判断与处事能力,期待友谊与爱情又无法承受随之而来的挫折与失败。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决,不仅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甚至会造成自杀等校园危机事件。因此,社会各界对于如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促进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了较多的关注与期待。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陈出新、硕果累累,特别是2001年、2003年教育部门相继出台文件[1,2]主张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来,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远远达不到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全员化的程度,无法适应现代化人才培养的宏伟目标。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是完成心理健康教育这项光荣任务的践行者和主力军,是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保障,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是指在高校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力量,既包括专兼职心理咨询员,也包括在其他岗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如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导师等[3]。2001年,教育部强调了建设好这支队伍对于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2003年,教育部又出台文件再一次强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问题,主张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2]。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素质、优化队伍建设水平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有力保障。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现状与不足

2.1现状

在队伍规模方面,与日益扩大的招生规模相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编制紧缺,师生比严重不足。据报道,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只有大约不足10%的高校能达到1:5000的师生比,有的高校低达1:30000[4]。在队伍结构方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专兼结合的队伍格局。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数量较少,兼职教师和其他参与人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兼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主要包括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骨干等。在培训成长方面,专兼职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制度还未完全建立,专职教师的培训不够系统,兼职人员的培训机会更加稀缺。基于此现状,在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在培养提高专职教师队伍的同时,加强兼职教师及其他参与人员的队伍建设,是促进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

2.2不足

近年来,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正蓬勃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在人员数量上日益增长,在人员专业素养与技能上也进一步提高。尽管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仍然无法有效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需要。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2.2.1职业耗竭状况普遍存在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个性鲜明的大学生个体,面对的问题是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错综复杂、渊源深厚的心理问题。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包括心理咨询、课程讲授、普及宣传、危机干预等。这对于教育者的育人理念、工作技能和个人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然而,一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足就匆忙上岗,接受专业培训和督导又不够系统,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段时间后,感到工作压力大,产生了无助感、茫然感,甚至形成很多负性的自我概念。这种现象,在职业心理学中称之为职业耗竭,将导致从业者身心受到伤害。职业耗竭是由于精神、体力和资源方面的过度需求而产生的失落、疲惫、耗尽感,国外研究者调查发现处于耗竭状态的心理咨询师比例在40%以上[5]。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耗竭状态也普遍存在[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独自面对来访的大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他们处理的大多数是学生的消极情感和危机,向来访学生提供接纳、理解、支持、指导,这都会导致咨询师情感损耗过度、个人成就感降低甚至人格解体。

2.2.2专职教师自我成长需求无法满足

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需要专业及社会知识、恰当的方法与技巧、专业角色建立与自我成长三方面的素质。在高校,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毕业于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接受过较为系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培训,其专业知识与技能都较为扎实。然而,面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不断变化,专职教师仍需持续学习与成长,才能保持与大学生们心灵相通。研究发现,学校心理咨询师对个人成长非常重视,但成长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个人成长任务艰巨[7]。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成长包括个人成长和专业成长两个方面。个人成长强调咨询师首先要成为一个“人”,具体包括完善人格、提升自我接纳与自我觉察力、处理个人未经事宜、深化对人性的理解、提高职业伦理水平等[2]。专业成长则是如何成为一个专业的“人”,具体包括对于自身职业动机、专业认同度、理论取向、个人心理保健的探索与精进过程。专职教师需要通过参加系统培训、参与临床督导、进行自我体验等方式获得自我成长。然而,当前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培训和督导机会还十分有限,高水平的培训师、督导师奇缺,且地区差异明显。由于编制稀少,专职心理教师在高校中往往承担着大量的心理咨询、课程教学、培训辅导工作,只能利用空闲时间参与零星的专业培训,进行自我体验和督导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因而无法获得系统性、全程化的自我成长。这可能造成他们专业水平停滞不前、工作效率降低、助人效果不佳、身心疲惫等后果。

2.2.3兼职人员专业性素养有待提高

随着社会各界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和大学生主动寻求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的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急需扩大。越来越多的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宿管阿姨、学生干部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正在建立[8]。从广义上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兼职人员数量少则几十人,多则成百甚至上千。然而,兼职心理健康教育人员从事着与心理工作无关的本职工作,也未受过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专业培训。一些兼职人员对于心理工作性质与特点认识不清,助人心切,常做一些超出自己专业能力的心理工作,结果适得其反、害人害己。不当的教育与引导,不仅无法切切实实帮到大学生,反而会误导学生,甚至会加重其心理问题。同时,专业性不足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容易过度卷入,将工作中的挫折感带到家庭生活、学习娱乐之中,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庞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兼职队伍急需专业培训、管理与监督。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合型队伍建设对策

3.1全员育人,组建队伍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员教育的工作。当前,绝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人数较少,达不到教育部配置要求,远远不能满足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普及宣传、科学研究、危机干预等工作需求。兼职人员,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日益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心理委员等学生干部更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有力补充。建立学校-学院-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培养学院心理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队伍,是实施普惠式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前提和保障。在高校中,心理辅导员队伍是学院或系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每个学院应至少设立一名专职的心理辅导员,专门负责在本学院内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把握学生心理动态,疏导学生一般心理问题,跟踪、监控重点人群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委员队伍是一支负责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队伍。每个学生自然班中应选拔一到两名心理健康、热爱工作、乐于助人的学生作为心理委员。心理委员负责把握班级全体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识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并上报心理辅导员,在班级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

3.2团队建设,共享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建立一个团队,仅凭专职心理教师的孤军作战不能达到整体运筹帷幄的效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职教师专业性虽强,但往往工作在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中,与学生的接触面十分有限。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则能广泛接触全校上下各类大学生,但若缺乏专职人员指导,在各自的学院、班级中单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其视野和发展也会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将专职人员与兼职队伍有效结合起来,组建起一个团队,不但可以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还可以实现专职人员培训资源的共享。在专兼结合的团队建设中,由专职心理教师定期向心理辅导员、心理委员等兼职人员实施专业化培训和工作督导,不仅加速了专职人员自身的专业成长,也为其他人员提供了专业学习机会,更能在团队互动中交流工作经验、启迪工作思路,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经过定期的团队培训与交流,整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必将实现增长,而整个队伍的凝聚力与合作精神也必将增强,从而实现团体成长[2]。

3.3专业培训,促进成长

对于专兼结合的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而言,实施多层次培训方案更能提高培训的效能。专职心理教师通常接受过较为系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培训,所以,后续的培训方案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心理咨询视角高级技能的连续培训。专职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则依赖定期接受专业督导或自我体验来实现。对于全体心理辅导员、班主任的专业培训可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织,培训的内容涉及心理咨询关系建立、心理咨询谈话技巧训练、常见心理障碍的识别、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等,培训方式可为专家讲座、案例督导、工作交流、团体辅导等。同时还可抓住机会选送优秀兼职教师参加校外更加专业的业务培训。对于心理委员等学生骨干的培训与管理主要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学院心理辅导员共同承担,培养方案应注重专业知识传授和实务操作训练两大部分,可通过专题授课和团体辅导等形式,教授心理保健知识和工作开展技能,通过组织举办心理班会、编辑心理健康刊物、心理知识短信、填写班级心理日志等形式,在日常工作实践中提升心理委员的工作能力与素质。

作者:陈瑜 裴涛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EB/OL].2001-04-05.www.people.com.cn.

[2]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DB/OL].2003-12-22.www.eol.cn/article/20050823/3148042.shtml.

[3]吉明明.试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团体成长[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7):231-233.

[4]冯铁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及政策建议[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会科学版,2008(11):125.

[5]裴涛,张宁.国外心理咨询师职业耗竭研究现状[J].医学与哲学(A),2006(27):63-65.

[6]裴涛,陈瑜,张宁.学校心理咨询师职业耗竭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8):937-938.

教育心理培训范文篇5

一、建章立制,注重机制建设,发挥导向作用

1.建立了“政府主导、政策先行”的导向机制。一是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从20*年开始,区政府、区文明委分别把“中小学设立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专、兼职教师”列为年度绩效考核目标和文明创建目标。二是建立并落实了保障机制。区教育局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转发了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评估标准以及心理辅导机构建设等三个专门文件,制发了加强*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了经费投入、师资培训、课程实施的保障机制。

2.建立了“部门协作、全员参与”的组织机构。区教育局党委、党委党校把教师心理健康维护作为干训工作的重要内容;普教科负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督导、检查和评定;教师工作科制定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把教师心理健康维护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内容;教师进修学校实施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培训计划;教科室负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研究和指导,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团队建设;学校和教师则从操作的层面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相应的政策、法规变成具体的教育行为,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渗透在教师的言行和学校的教育活动之中。

3.落实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制度。近年来,区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落实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从20*年开始,建立了“资金跟着项目走”的以奖代拨的评价激励机制,凡是科研工作或专项评比中取得突出成效的学校均有奖励。20*年,将军路中学承担的市级重点课题《城郊中学生心理障碍及其辅导策略研究》科研成果获得了省科研成果一等奖,获得奖励4万元;这次我区获得*市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称号的3所学校,获得了3至5万元的奖励。

二、分类培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效能

根据市教育局“所有的校长和全体教师人人都要能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我区制定了教师教育“十一五”规划,于20*年启动了教师心理健康全员培训计划,按照分类要求,分级培训,分层推进的工作思路,对学校领导者团队、专业骨干团队和专任教师团队进行了培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1.学校领导者团队建设。目标是让学校领导者熟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政策,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基本原则和实施途径。目前,168名校级干部已有112名接受了培训,效果很好。我区5所市级心理健康合格学校都是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吴家山四小方贵琴校长、吴家山三中王彩娥书记都是市级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亲自上心理健康教育课,做个别辅导。20*年,34篇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调研论文中有13篇是涉及师生心理健康工作的。

2.专业骨干团队建设。目标是让骨干教师准确把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掌握教师心理、学生心理维护的专业技能,能对本校教师、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或问题趋向进行分析,能做个案辅导和分析,同时在全区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方案设计和活动实施方面起到专业引领和示范作用。目前,我区共有8名教师参加了市级骨干培训,8名教师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培训,101人参加了区级兼职教师培训。

3.专任教师团队建设。目标是让所有专任教师了解师生心理健康维护的一般知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自觉维护自己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开展了所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通识培训和班主任培训,计划在五年内分十期完成所有教职工的培训,目前已经培训了5期,约1000名教师参加了培训。教师队伍建设成绩显著,20*年,涌现出了市教育名师1名,市优秀校长1名,市优秀书记3名,市功勋班主任1名,市“十佳”班主任1名,市“百优”班主任3名。

三、整合资源,加强课程建设,促进规范发展

1.注重联合视导,确保课程计划到位。区教育局每年初将市、区两级目标分解到各个学校,将“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地方课程,中小学设立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专、兼职教师”作为年终绩效管理考核目标。每学期开学第一天和第二天统一下校检查,以查阅资料、师生访谈和实地考查的方式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必查内容,在检查中我们发现教材循环使用后,有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不够,普教科与新华书店联系,区财政统一付款,及时为学校购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

2.建立教研机制,确保课程实施到位。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备课组,每两年调整一次备课组成员,第一届13名成员,第二届20名成员,主要是由区教科室、市级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和在市级心理健康优质课评比中获奖的教师组成。中心备课组活动主要以同伴互助为主,主要围绕师生心理健康维护和课程实施开展研讨,力求做到研究与培训相结合,实践与反思相结合,教授与学习相组合。中心备课组坚持每月一次研讨活动,每年举行了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评比活动,承担了市级研讨活动3次。

教育心理培训范文篇6

一、加强管理,完善工作机制

区教育局早在2005年就依据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制定、下发了《武昌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案》。教育局成立了由教研培训中心主任任组长,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任副组长,骨干德育干部代表及专职教师代表组成的全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主阵地,科学、规范地组织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研活动;有针对性地为学校心理辅导提供业务咨询服务;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提供服务。

全区各中小学按照《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积极采取措施,逐年进行落实。成立了由校长担任组长,德育干部、专兼职教师、班主任为成员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细则与操作程序;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制定相关内容、职责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开展各种辅导、咨询服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个案库,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我区逐步形成了由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专职人员引领、广大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

二、培训激励,建设教师队伍

区教育局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引进、激励、维护等措施,培育了一支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稳定的专兼职心理教师队伍。一是加强培训。从2005年起,区教育局就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区教师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专题培训。现已培训了十余期,培训人数达3000余人,投入经费数十万元。同时,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参加*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的学习和培训,以班主任为主要成员的一大批兼职教师取得了《心理咨询职业资格证》;二是定向引进。区教育局一方面对社会公开招录心理教育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另一方面从外区、外系统引进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士担任教师,三年来共招录引进7位专业教师,加强了专职教师力量,增强了专业研究能力;三是政策激励。在职称评审、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评比中,教育局设立心理健康教育系列,鼓励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实验中学耿喜玲老师成为*市第一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并因其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社会影响,在2006年被评为“感动武昌教育十大人物”。去年10月,第三届武昌区名师工作室成员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团队,进一步满足了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推动了我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四是教师维护。区教育局以建立教师心理支持系统为保障,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立了“武昌区教师心理工作室”,建立“*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工作室”(江南工作点),开展以中小学德育干部和班主任为主体的心理健康维护活动。通过维护,改善和促进了教师的心理健康,减少了对学生的师源性伤害,为学生播种心灵绿茵。

三、深化教研,科学指导实践

区教育局不断加强教科研,从多层面、多角度、多途径,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一是将“生命德育”的实施作为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生本德育”是我区构建的区域性德育特色模式,“生命德育”作为实施生本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其作为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从“认识生命、正视生命、热爱生命”三个层面上推进实施。二是以“三课”成果评比活动为载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全区小学、初中已将心理健康课纳入地方课程,保障每周0.5课时,高中学校针对不同年级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通过开展赛课、听课、说课、评课等区、片、校三级教研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学研究,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形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同时,开展“课例研究”、“备课研究”、“校本课题研究”论文征集评选活动,推荐心理健康课教师参加市级研究课、展示课的活动,以此锻炼、鼓励、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四年来,共有18位老师参加市级优质课评比,其中5位老师获得一等奖;组织400余名教师参加各级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论文评选,数十篇获奖作品在各大媒体上宣传与推广。三是以科研课题研究为主要方式,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高效。全区中小学在“十五”期间共承担省、市、区心理健康教育规划课题22个,“十一五”期间共承担专项课题10个,课题的研究、成果的运用和推广,达到了互利多赢的目的。去年,区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现状调查活动,了解全区工作现状,分析问题,制定策略,促进学校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确保课程安排、教学计划和教案的落实。研制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学业水平达成度评价标准与办法》,以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内容的落实,提高可操作性,加强对学生的班本辅导。

四、重点扶持、典型引路推进

区教育局采取重点扶持、典型引路、逐步推广的工作模式,加强对试点学校的扶持力度。其中,12所学校先后被评为*市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这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模式对全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极其宝贵的借鉴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色发展。

一是理念引路。二十五中秉承“阳光教育”办学理念,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铁四院中学坚持“关怀学生身心和谐,关心学生学业发展,关注学生成长过程,关照学生人生困惑”的关爱教育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中学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办学理念下,逐步形成了注重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人格教育办学模式。

二是科研引路。水果湖二小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多渠道争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多次承办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活动,探索出“倾听理解、情感交流、正面说服、对话沟通、寻找自信、心理调节”等六种有效的辅导方法,形成了“全人发展、学生需要、班级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华师一附中很早就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已形成了教育辅导式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之中。特别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困扰,增强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是专业引路。实验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制度完善,经费投入大,专兼职队伍稳定,拥有一流设施的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并为每一名入学新生建立了心理成长档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了引导和保障作用,工作卓有成效,多次与外地、外区、外校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具有良好的社会影响,受到了教育部、全国红十字会等部门的表彰。2005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佩云到校视察,对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给予肯定。

四是机制引路。十五中逐步形成了“三位一体、和谐发展”的全方位、多途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致力于培养学生“自知、自尊、自制、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灵;水果湖高级中学在“课堂为主、咨询为辅、活动补充”三大主要教育途径的实践过程中,走出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发展之路。

教育心理培训范文篇7

经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保障措施

制度健全,建立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认真学习《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法》、《新疆大学各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职责》、《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制定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年工作计划和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年工作计划,为工作落实提供了保障。

(二)机构设置

成立经济学院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院健康教育工作。

设立经济学院心理辅导室,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辅导室职责》,但因条件有限,设备不齐。

配备心理辅导老师,接受了新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培训,迪老师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各班级培养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成立了经济学院各班心理健康教育小组(三级)。

(三)培训工作

对辅导员、学生会干部、班委、团支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进行了心理健康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及日期:

1、200×××专题讲座《大学生应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2、200×××专题讲座《怎样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

3、200×××10专题讲座《调整心态,学会适应》;

4、200×××专题讲座《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5、200×××专题讲座《勇敢面对,愉快度过我们的青春期》;

6、200×××专题讲座《如何看待大学生心理健康》。

(四)日常工作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经济学院**-**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撰写了经济学院**-**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能够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完成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其主要工作任务和内容有:

1、关于做好**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2、**-**学年第一学期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信息;

3、关于做好**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4、做好**级新生upi普查协调会;

教育心理培训范文篇8

【摘要】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军人不但要面临战争的高风险,还要面临部队、家庭和社会应激等诸多问题,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和社会压力。近年来一些大样本的横断面调查发现军人尤其是战士的心理卫生状况令人担忧,一些重大事故、恶性案件、非正常死亡多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个人战斗力和部队内部的安定团结,从而影响部队整体战斗力。因此,重视军人心理健康,提高军人心理素质,加强军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军队面临的严峻课题。这一点在军内已基本达成共识。

本文对中国军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综述如下。

一、军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1.1军人作为一种特殊职业,其基础心理健康水平不同于地方人群,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军人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王焕林等采取分层抽取全军所有军、兵种的现役军人19662名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获得了我国军人SCL90常模。结果显示,军人SCL90总分为144.10±43.20,其阳性项目数和各因子分均高于地方人群(P<0.01)。原因为军队的主体由作战及训练部队组成,其军事行动强度大、机动性强,并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因此其心理紧张度亦随之增高。有调查显示,军种、兵种、性别、文化程度、军龄、职别等对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陆军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上低于海军和空军;军官的心理健康状况高于军人常模,士官其次,士兵最低;女军人普遍比男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文化程度低的兵比文化程度高的兵、新兵比老兵的心理健康水平低。心理问题具有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敏感、强迫、躯体化、焦虑、抑郁等方面。

1.2生活环境可明显影响军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由于职业要求,军人常驻扎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如驻新疆部队,由于新疆的气候、地理环境等客观条件相对恶劣,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兵营生活相对艰苦,交通及通信相对不便,更易有孤独苦闷的感觉,加上训练强度高、作风纪律严、任务重等,更易出现压抑、情感脆弱等心理变化。张志斌等分别于1993年、2003年两次用整群抽样与分层流调方法,对驻疆2180名及2984名官兵进行SCL90测试,结果显示:驻疆官兵总分和各因子分均高于中国军人常模。李斯特、任中文等分别使用SCL90对驻西藏边防军人进行测试,发现9项因子分和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全国常模。

1.3特殊作业环境对军人身心健康的影响。例如海军水面舰艇部队舰员长期生活在舰艇环境中,由于舰艇环境相对密闭、狭小,人际交往局限,性别单一,存在噪声、振动、高温高湿、空气污染、睡眠饮食无规律等诸因素对机体的综合作用,加上舰艇人员的执勤、训练任务较紧张,给舰员身心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多项调查显示,舰艇人员的焦虑状况显著高于焦虑自评量表(SAS)国内常模,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地方常模和军人常模。近年来特殊作业环境对军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已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4军事应激对军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军事应激是在特殊军事活动环境中产生的一种特殊情绪状态,是军人通过对军事活动环境和军事活动形式的认知评价而产生的生理及心理反应。和平时期军事应激主要包括军事演习、特殊条件外训和应急突发任务。作者曾对驻疆高原边防及应激上山战士SCL90测试,结果显示,驻疆官兵总分和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和中国军人常模,说明应激条件下军人的心理卫生状况比一般人群和平时军人差。主要表现为强迫、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

1.5特殊社会环境对军人心理的影响。特殊社会环境同样会对军人产生消极影响,例如入伍适应期,在短时间里战士要实现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军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都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突然的、剧烈的,极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李国华等对军人精神卫生及精神疾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战士入伍后6mo末SCL90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入伍时;入伍后2a末的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分显著高于入伍时。说明新战士来到部队后,由于对军营环境的不适应,极易出现心理问题。又如少数干部管理方法简单生硬,使一些官兵思想负担过重,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孤僻和单亲家庭的战士,极易产生孤独寂寞、抑郁等异常心理。再者年轻官兵大都从学校毕业不久,文化程度高,上进心强,期望值高,但心理承受能力差,遇挫折易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1.6家庭因素对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家庭结构对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完整合理的家庭结构,可促进青年健康成长,养成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相反,缺陷的家庭结构使子女缺乏亲人的呵护、关心和教育,其子女的人格、自尊心、个性、气质、品质等的形成和发育缺乏必要的环境与条件,导致心理发育受到挫折,甚至出现严重心理障碍,这在家长闹离异的过程中表现得格外明显。近年来离婚率呈上升趋势,部队中父母离异的战士也在逐年增多,父母离异的战士,由于家庭环境和生活特殊性,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有的战士入伍前长期生活在畸型的家庭环境里,养成了孤僻性格,极易出现心理问题。(2)婚恋对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有文献对1000名战士的调查显示,对恋爱问题感到烦恼者314名(31.4%),见不到女朋友感到烦恼者267名(26.7%)。由于职业的特殊性,青年军人恋爱受挫比一般青年更多,挫折感更强烈、更持久。一旦恋爱受挫,就会使他们感到难以承受,甚至产生失望、自卑、忿恨等强烈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平缓下来。应该看到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因婚恋受挫而给青年军人带来的精神压力呈越来越大的趋势。(3)家庭后顾之忧对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亲属下岗、子女入托上学、夫妻分居、转业或自主择业后的工作去向问题也困扰着军人。军人大多是家中的顶梁柱,子女抚养、入托上学要操心,父母年迈或有病需要照顾和护理,家务琐事也要分心去料理。一些军人夫妻分居两地,不能经常沟通感情和互相照顾,生活多有不便。沉重的工作压力、紧张的军队生活和繁重的家庭负担,往往对人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可见,军人较一般人群所承受的各种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军人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在逐步改善不良环境因素对其心理状况影响的同时,也必须提高自身的适应性和应对能力,其中心理健康教育将起着重要作用。

二、军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健康教育被认为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的工程,我国军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2.1政策保证方面。近年来,从总部到部队基层,对健康教育工作都十分重视。1992年三总部下发了《军队健康教育方案》(试行),部分军区还制定了《军区部队健康教育工作规程》,各单位在完善机构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总政治部还结合部队情况编写、下发了干部和战士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济南军区、新疆军区开展了心理专家下基层活动,组成讲师团,深入所属部队巡回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部队官兵心理学专业知识不足的缺陷。

2.2军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强烈。部分单位进行了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对海军某部302名官兵健康教育需求调查显示,72.5%官兵有心理卫生健康教育需求;海军后勤学院的450名来自部队基层单位的学员把心理咨询列为健康需求的首位。可见,基层官兵对心理健康教育较为重视。对部队官兵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的调查显示,他们对健康教育活动的追求已趋于丰富多彩。因此,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时间、地点、环境及对象的不同,不断改进传播健康教育的方法、手段、角度和形式,充分利用图片、模型、实物标本、幻灯、录像等形象直观的教具,有条件的单位还应广泛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这与健康教育实施原则是相符的。

2.3军人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军人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精神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军人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力,进而促进军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提高战斗力和应激能力。当前,军人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全军各部队蓬勃开展,军人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得到广大官兵的认可和欢迎。但是,部队进行军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有的部队把军人心理健康教育当成一场运动,开始劲头很大,搞得热热闹闹,但坚持不了多久就销声匿迹了,结果难免使教育活动虎头蛇尾,效果欠佳;有的部队以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弄不清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还有的部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青年军人的心理特点,也没有考虑教育的形式与内容,结果广大官兵对心理健康教育不感兴趣,致使教育起不到实效。调查发现,72.1%的官兵认为军人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部队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骨干。

2.4军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培训现状。在总部的支持下,2001年以来各军医大学开展了短期师旅医院兼职心理医师培训,培训了一批兼职心理医师,各大军区也自行培训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骨干,这批骨干在部队的心理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部队点多面广,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根本无法满足基层部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而且,几年的实践经验证明,通过这种以授课为主要培训方式进行的短期培训,无法满足部队实际工作的需要。调查发现,经过培训的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回到部队后真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并不多。这种现实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当前军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培训模式可能存在较大问题,需要探索新的培训模式。目前全军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参训人员见习、实习和实践机会很少,培训目标不明确,各个培训点的培训内容不统一,培训形式单一,加上培训时间短,参训人员较多,这样的培训实际上只是一个心理健康理论和知识的普及培训,参训人员学到的更多是感觉层面的理论知识,这样的知识很难与实践结合,无法达到应用的目标。很多参训人员回到部队,面对基层部队的实际情况,对军人心理健康教育仍然不知道从何下手,久而久之也就放弃了。因此,目前在部队开展军人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就是探索新的适合部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骨干的培训模式。在此基础上选拔素质较好的骨干,到院校进行足够时间的系统学习和训练,掌握部队心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巧。这是部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先行。杨国愉、冯正直等在多年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军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的整合培训模式的“一、二、三、四、五”模式,即一个目标:培训部队实用型心理工作骨干;两个关键:理论与实际结合,院校与部队相结合;三个阶段:军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技能培训阶段、心理健康评估和干预培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技能应用实践阶段;四种途径:理论学习、实习操作、临床见习和部队实践;五项内容:心理健康的评估和心理档案建立,心理障碍的识别与诊断,军人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教育报刊,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并将此培训模式初步应用于部队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建议与展望

总政治部在《关于加强官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在加强现代化高科技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官兵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我军官兵不仅要有过硬的军事技能,同时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军人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也关系到全军“三化”建设,关系到国家安全问题。可见加强军人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在此提几点建议。

3.1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环境、军营环境对军人产生的压力日益增大,应激源不断增多,军人对心理卫生知识的需求显著提高。因此,军队健康教育内容应相应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比重,力求将有关问题讲深、讲透,特别要侧重于心理保健、调整心理状态的方法指导。

3.2突出心理训练。军人的心理素质不仅会影响到平时的训练与工作成绩,还会影响战时的部队战斗力,甚至影响到战争结局。所以,军队心理健康教育应突出心理训练内容。通过职业心理选拔,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训练中模拟高难度的战争条件,逐步稳定战士的训练情绪,并指导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等措施,可有效地培养他们英勇、机智、果敢的优良品质。公务员之家

3.3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针对战士,基层干部也应该认真学习心理卫生知识,真正掌握战士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的心理特点,在基层管理工作中,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才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导之以行,取得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3.4编写适合部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军队系统应组织编写紧密结合官兵实际,满足官兵真正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和普及资料,真正把健康教育理论策略同军队实际相结合,形成一套实用的教育模式,制作出一批优秀的教材,基本做到因人施教。军队各级在此基础上组织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班,尽快培养出一批业务能力强的健康教育指导人员。1994年~1998年解放军第23医院兰州军区精神卫生中心以自编的《军人精神卫生保健常识》一书为教材,在全区范围内举办了7期精神疾病防治兼职医师培训班,1998年南京军区卫生部在全区范围内举办了4期精神疾病防治兼职医师培训班,分别培养出一批精神疾病防治骨干,对于缓解基层部队心理健康教育人员需求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焕林,孙剑,余海鹰,等.我国军人症状自评量表常模的建立及其结果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32(1):38

[2]陈继军,武雪冰,刘清波.用SCL90、EPQ调查某部队神经症结果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1):112

[3]蔡丽萍,刘少壮,王琼.SCL90评价武警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1):89

教育心理培训范文篇9

一.领导重视,机构成立,相关文件出台

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我市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并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的开展,年10,市教育局成立了以教育局田中朝副局长为主任的“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达了永教[]151号“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并颁发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及管理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等级评估方案(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员任职资格及优秀心理辅导员评比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主任任职基本条件、职责》等具体操作规定和办法,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统一部署,明确要求,切实开展

为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认真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有关指示,推动和落实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制定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指导原则,主要内容、主要途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无目标性和错误操作。

三、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完善了管理办法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到位,责任到人,我们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一级工作机构,市教育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实施、管理、指导、考核工作;二级工作机构,各学区辅导中心、市直属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学区、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管理、指导工作;三级工作机构,各中小学成立“心理辅导室”,具体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管理中,我们做了如下规定:(1)首长负责制原(!)则。各中小学校长、各学区辅导中心主任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2)日常化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渗透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及管理工作中,使之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3)全员参与原则。学校的每一名教师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负有责任。(4)督导原则。学校必须主动、积极地争取和接受上级指导中心及专家的督导,以克服自身工作中的盲目性或可能出现的偏差,提高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的心理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我们把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学科教师均列为考核对象,心理健康教育将作为名校长、优秀班主任、先进教师的考核条件之一。

我们还规定了考核的内容、方式和评奖办法,使考核措施具体化。

四、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素质

为尽快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我们开展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活动,争取到2005年,有10%的教师获得省教育厅认证的心理辅导员上岗资格证书,100%的教师接受过一轮培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确定市教师进修学校为培训责任单位,负责教师的培训工作。

2.确定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继续教育或技能培训相结合,

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确定了培训方式的多元化。外出进修学习、聘请专家学者来讲学、校本培训和自学讨论已经成为了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实施教育能力的主要途径。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以及浙江师范大学、浙江教育学院的专家相继应邀到讲学。大批的教师到杭州、宁波、金华等地进修学习。

4.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师德教育、校长培训、教导主任培训、名师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初级教师培训、教师资格培训、教育科研培训、新课程培训以及其他培训工作之中,成为培训的主要内容。

5.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个案征集和评比为手段,内化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中心成立后,我们已经搞了一次论文征集、一次个案征集活动,收到论文、个案近300篇,教师已经树立了心理健康观念并自觉运用于实践。

6.培训活动有声有色。第一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受到了全市中小学的大力支持和教师们的热烈响应,有176名教师参加了培训。第二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活动也即将展开。本学期我们将组成讲师团,开展巡回讲课活动,对全市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教育心理培训范文篇10

一、领导重视,机构成立,相关文件出台

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我市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并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的开展,年,市教育局成立了以教育局田副局长为主任的“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达了[]151号“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并颁发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及管理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等级评估方案(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员任职资格及优秀心理辅导员评比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主任任职基本条件、职责》等具体操作规定和办法,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统一部署,明确要求,切实开展

为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认真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有关指示,推动和落实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制定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指导原则,主要内容、主要途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无目标性和错误操作。

三、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完善了管理办法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到位,责任到人,我们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一级工作机构,市教育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实施、管理、指导、考核工作;二级工作机构,各学区辅导中心、市直属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学区、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管理、指导工作;三级工作机构,各中小学成立“心理辅导室”,具体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管理中,我们做了如下规定:(1)首长负责制原(!)则。各中小学校长、各学区辅导中心主任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2)日常化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渗透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及管理工作中,使之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3)全员参与原则。学校的每一名教师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负有责任。(4)督导原则。学校必须主动、积极地争取和接受上级指导中心及专家的督导,以克服自身工作中的盲目性或可能出现的偏差,提高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的心理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我们把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学科教师均列为考核对象,心理健康教育将作为名校长、优秀班主任、先进教师的考核条件之一。

我们还规定了考核的内容、方式和评奖办法,使考核措施具体化。

四、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素质

为尽快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我们开展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活动,争取到年,有10%的教师获得省教育厅认证的心理辅导员上岗资格证书,100%的教师接受过一轮培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确定市教师进修学校为培训责任单位,负责教师的培训工作。

2.确定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继续教育或技能培训相结合,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确定了培训方式的多元化。外出进修学习、聘请专家学者来讲学、校本培训和自学讨论已经成为了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实施教育能力的主要途径。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以及浙江师范大学、浙江教育学院的专家相继应邀到讲学。大批的教师到等地进修学习。

4.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师德教育、校长培训、教导主任培训、名师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初级教师培训、教师资格培训、教育科研培训、新课程培训以及其他培训工作之中,成为培训的主要内容。

5.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个案征集和评比为手段,内化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中心成立后,我们已经搞了一次论文征集、一次个案征集活动,收到论文、个案近300篇,教师已经树立了心理健康观念并自觉运用于实践。

6.培训活动有声有色。第一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受到了全市中小学的大力支持和教师们的热烈响应,有176名教师参加了培训。第二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活动也即将展开。本学期我们将组成讲师团,开展巡回讲课活动,对全市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