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艺术课程改革初探

时间:2022-08-23 09:55:15

高职公共艺术课程改革初探

高等职业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内容包罗万象,包括音乐、美术、戏剧、书法、影视、服饰等在内的艺术门类都是公共艺术课程通常开设的内容。如何结合职业院校的行业背景,将行业文化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运用到公共艺术课程当中,塑造学生的职业精神?本文将以地勘类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为典型实例,针对公共艺术教育职业化,培育学生职业精神这一主题,提出具体的改革策略。

一、地勘类高职院校艺术课程开展现状调查分析

地勘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工程人才,这就决定了地勘类高职学生要树立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职业素质,传承优良的地质文化,弘扬“三光荣”精神的追求内核,才能满足社会对地勘类人才的需求。思政教育“课程思政”改革后的艺术课程拥有情感表达的直接性,承载方式的艺术性及内容故事的自然性,成为学生最喜爱的、最易于接受的“思政课程”之一。为此,笔者在遵守艺术教学科研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如下问卷,对地勘类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进行走访和调研工作。其中针对包括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在内的6所高职院校的艺术教师21人和600名学生进行调查走访,共621份。表1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课程开设调查统计情况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地勘类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开设的项目基本是经典作品和流行文化的范畴。地质人“三光荣”精神和地勘文化在教学内容中没有体现,无法顺应职业教育需求,更影响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由表2显示,地勘类高职院校艺术理论知识的教学主要集中在经典作品、优秀传统文化的赏析上,基本停留在普适性艺术教学上,涉及的教学内容多、针对性不强。几乎和本科公共艺术教学一致,没有开设与地勘类院校职业特色相关的理论教学课程;无法满足社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核心素养的需求。通过调查得知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的开设课时多少不一。大多只开设一个学期,有的只有五六个教学周。由于公共艺术课程是一门限选课,系部教学部门为了保证专业课的课时和实训课时,公共艺术教育不被重视。此外,由于管理者缺乏“全方位”推行职业教育的意识,更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忽视公共艺术课在职业精神教育方面的建设。因此,地勘类高职院校艺术课程需要科学地实施改革、构建体系。

二、设置具有地勘特色的公共艺术教育模式

1.培养艺术教师行业素养,形成地勘特色的教学模式。艺术教师是艺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拥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专业能力。面对地勘类高职院校学生,艺术教师的行业素养和地勘艺术作品的创作能力明显有不足。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地勘行业文化,才能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才能适应高职教育需求和社会对于地勘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需求。由于地勘类高职院校特有的文化背景,公共艺术课程要突出特色性和行业性的原则,增加职业精神培育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在公共艺术课程中构建具有地勘文化内容的教学模块,把地勘类的典型艺术作品和地勘故事的艺术创作有机融合,确保学生职业精神的树立与艺术素养提升的双轮驱动,有的放矢地实施针对性教学。将课堂艺术欣赏技能培养和作品赏析及艺术实践和创作相结合形成特有的艺术教学模式。2.艺术课程赏析内容、作品题材要专题化。要想全面提高地勘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追求,公共艺术课程内容需要选择展示地质人情怀、讲述地质人故事、歌颂地质人精神的艺术作品,从而满足地勘高职院校艺术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该内容当然不是公共艺术的所有内容,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专题,用4个课时完成。同时运用简单作品的课堂实践进行表演,巩固教学成果。由于地勘行业工作的艰苦性,需要坚强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因此设置艺术课程时必须考虑学生职业精神的树立和发展。增加专业性强、针对性强的课程练习内容,逐步熏陶、感染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追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3.艺术实践第二课堂的职业文化的熏陶。为了积极拓展课堂教学成果,结合党团干部的主题教育活动,满足艺术实践第二课堂的地质文化、地质人精神的宣扬和教育这一要求,必须从第二课堂的艺术创作和艺术实践入手,实现校园文化多元化和地勘文化个性化的发展。主动激活课外艺术表演,依托大学生艺术团等平台融入艺术教育第二课堂,形成“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的艺术教学模式。积极发挥学生的艺术特长,参与第二课堂地勘文化艺术作品的表演实践。第二课堂的艺术实践具有很强的表演性质,表演具有很强的传播性。因此,地勘文化、地质人精神的艺术传播将会为大范围的受众群体服务,进行职业化的艺术教育。4.整合艺术教育模式与扩展艺术实践。第一,实现艺术实践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常规的艺术赏析课程教学习惯于运用“听、看”+“介绍背景”+“听、看片段”+“评论”这样一种固有的、甚至僵化的形式进行教学。这种单一化发展的授课模式传递出来的艺术思想和精神是零散的、不集中的。更重要的是这种学生被动听、教师主动讲的讲授形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高校教育宗旨,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以艺术实践为载体尝试体验式教学。在提高学生艺术创作能力的同时,更深入地培养学生理解地质人核心精神,体验核心思想的表达并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同时在创作过程中获取快乐。地质人的野外作业不仅风餐露宿,而且长期远离亲人。这种心理上的缺失是很关键的。在进行艺术实践教学活动时,应将这种地质人核心精神注入学生骨髓,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和面对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为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开展适合地勘类高职学生的艺术实践。就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现状而言,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积极性日益低下,教学成效并不明显。通过开展适合地勘类高职学生的艺术实践,把讲地质人音乐故事、表演地质人情景故事等移植到艺术课堂教学中,扭转传统教学中只重视听和看这一单一局面,根据地勘类高职学生的知识储备特点和艺术创作、艺术实践的基本规律优化课程,发挥艺术教学服务职业教育的作用,满足地勘类职业学生的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公共艺术教育是促进大学生能力发展和人生观树立的课程之一。为此,地勘类高职院校应根据时代赋予专业人才的需求,构筑一个“三方共管”的公共艺术教育体系:①把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精品创作结合起来;②把艺术教师、党团领导、校外专家结合起来。运用赏析情感丰富的音乐,创作地质人音乐小小说这样一种发散性评价模式,将艺术实践、艺术创作和综合考评有机结合,综合考查学生的艺术素养、职业精神,实现地勘类高职院校艺术课程改革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毛芸.加强地勘文化建设———构建地勘核心价值观[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23):233-234.

[2]李东林.新时期地勘企业文化建设的继承与创新[J].现代国企研究,2016(04):273.

[3]何芳.高职学校公共艺术教育探析[J].文学教育(下),2019(02):168-169.

[4]韩云剑.加强高职艺术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思考[J].艺海,2014(03):132-134.

[5]刘永礼.浅谈传统音乐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9(02):62-63.

作者:张景贤 单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