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初探

时间:2022-08-23 09:53:18

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初探

摘要:党的报告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教育,发展素质教育。研究培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提升教育效能,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基于此,本文对地理复习中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理教学;核心素养;地理复习

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结合学生需要备战高考的现实,笔者精心研究高考试题,把握高考的脉络,在辅导学生复习备考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培养发展学生的地理素养,同时,在高三地理复习中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注重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有意识地培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做了有效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纵观近五年的高考地理全国新课标卷(含Ⅰ、Ⅱ、Ⅲ卷),我们可以看出试题具有以下特点及趋势。总体来说,试题难度适中、无较大波动,内容上考查了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覆盖面广,问题设置形式新颖,关注社会生活,结合时事热点和社会焦点,注重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较好地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实践性。问题设置上注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能力及创新思维,主要是通过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运用地理知识及相关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问题理解准确(审题到位)及清楚而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向别人传达信息(答题规范)的能力。试题呈现形式上突出地理学科独有的特色,强化“无图不成题”,注重运用各种地理图像、图示、图表(含区域地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地理景观图和示意图等类型),考查学生从图像、图示、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相关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注重发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想指导下,结合备战高考和课堂改革的实际要求,笔者在高三地理复习备考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夯实基础,梳理主干,完善区域认知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笔者利用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的导向,夯实基础知识,梳理地理学科主干,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帮助学生完善他们的地理知识结构、知识体系,理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练习训练中侧重于考查对地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笔者还注重培养学生在分析总结地理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将书先读厚(积累),再读薄(抓主干),厚积而薄发,在“博”的基础上求“活”。此过程的重中之重是突出地理学科特色——将各种地理图像、图示、图表作为知识点的载体,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图像、图示、图表中提供的信息认识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掌握区域的特点,进行综合引用。笔者结合客观实际评价区域开发利用中的利弊,培养学生站在区域的角度认识地理现象的习惯和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二、优化模式,主动参与,培养综合思维

在完善区域认知的基础上,地理教师应通过优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的观点掌握地理知识的思维方式和能力。笔者主要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把课堂的时间和主动权交给学生,进而实现学生课堂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其具体做法是:以问题导向为主线,通过设计有层次、有梯度、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其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同时,通过及时点拨评价,激励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的持续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此基础上,笔者针对高考的试题特点,在教学、测试练习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尽可能地做到地图化、图表化,以丰富的地图(图像)及各种图表资料为载体来实现地理信息的形象化、直观化,借助图像、图表加深学生对地理现象和规律的感知和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对比,从空间和时间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物、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演化。除此之外,笔者尝试分析区域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对区域的影响,寻找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并试着分析区域中的人地关系,以强化学生的空间思维,帮助学生建构思维地图系统。

三、反馈落实,触类旁通,拓展地理实践力

在前面的基础上进入专题复习阶段后,笔者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知情况,在专题复习和讲评课中要特别强调解题方法和思路,这些都是建立在准确的信息反馈基础之上的。专题复习阶段选题主要依据学生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重点和疑难点等实际情况选编新的习题,讲评课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提前把学生在复习、做题中出现的问题归类,研讨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才能在讲解时有的放矢。在运用案例进行分析时,教师选取的案例要有典型性、代表性,这样再从原因、思路和方法、规范解答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以“理”为核心,举一反三,实现知识、技能与方法、规律的同步迁移。例如,在复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后,教师可以提供江南丘陵的“红漠化”以及云贵高原的“石漠化”等相关资料,进一步引申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精准扶贫等领域,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并进行拓展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关注社会,分析热点,培育人地协调观

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信息时代的学生更要关注学科发展与社会进步。现实生活中很多时政热点都或多或少地会涉及一些地理知识[2]。因此在地理复习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热点但不要追求热点,也不用回避热点,对社会热点素材的处理,教师应以启迪思维为目的,从地理角度出发,通过创新情境—问题导向—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文材料中承载的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地理问题的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这个过程中也能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人地协调观。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规范审题、答题的技巧,可以通过认识、理解、练习、再认识、再理解、再练习的循环过程,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审题、答题技巧的目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训练,引导学生审题要全面细致,根据问题指向准确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把握设问角度,揣摩命题意图与考查要求,寻找关键点和切入点,提高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强化其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重点解决概念不清、要点不全以及文字不精炼、不科学、不准确、不规范等问题;同时还应注意训练学生的答题习惯,锻炼其应考心态。

综上所述,地理高考复习要精准、高效,教师要在创新思维和能力提升上精心设计教学策略,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样才能为他们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成就他们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蔡宗模,张海生,吴朝平,杨慷慨.“高质量发展”对教育提出了什么要求——基于报告的文本解读[J].当代教育论坛,2018(06):18-19.

[2]李化明,赵艳,孟祥华,张彩霞,李喆.关于核心素养在课程体系建构中落地的思考与建议[J].人力资源管理,2018(01):39.

作者:侯延庆 单位:山东省烟台开发区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