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6 04:36:10

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篇1

地图种类很多,就内容而言分为两大类: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植被地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农业、工业、居民、交通图等等。地图作为地理知识的载体,可以直观地将其包藏的地理知识、地理特点和地理规律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地图在地理教材中的作用是地理教材区别于其他教材的标志,而且贯穿整个地理教材。新课改之前地理教材中图像和文字的比例就高达1:4,从当前的地理改革发展趋势看,地理知识更加图像化了。因此地图在地理教材中的重要地位,值得师生高度重视。

二、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地图作为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地理教学的主要手段,在地理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专家认为,中学生在课堂保持高度注意的时间很短,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知识性较强,枯燥乏味,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理论性强,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但是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地球仪、各种地理挂图、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把学生带入一定的情景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出示有关地图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出示过程中,教师的展示、地图的颜色曲线等都可以引发他们的兴趣。教师也可以不出示地图,而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空间印象,使形象直观的地理图片代替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和信息传递的通道。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集中体现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地图。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地图中寻找所包藏的各种地理现象,并探究分析产生这些地理现象的原因,进而归纳总结出有关的地理规律。还要让学生能够进行图文转换,不仅把简明的图像转化成繁杂的文字,而且可以将繁杂的文字转化成简明的地图,这个图文转化的过程是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又一个重要过程。总之,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教会学生阅读地图。

三、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

(一)直观呈现地理事物的形态

地图是各种环境的图像表达,可以直观呈现地理事物的形态,包括事物的大小、高低、形态等。例如讲中国地形时,教师先向学生展示立体的中国地形分层设色图。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找到中国的主要山脉、河流、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等,以及它们的空间分布、所在地区和海拔状况。然后学生从图中找出他们的分布规律,归纳出中国地形的特点———西高东低、类型齐全。最后学生利用地图分析讨论地形地势对气候、河流以及水能资源的影响。这样一张地图就将所需要讲的地理现象、特征、规律及影响呈现在学生面前了。由此可见,地图可以直观地呈现地理事物的形态,将复杂的地理知识图像化、简单化,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将零散的知识整体化

零散的知识用文字来描述不仅麻烦,而且学生不易记牢,也不易产生系统性的认知,学生还会产生厌烦感。地图是地理学的一种独特的语言,也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能以无声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的内容,以生动、形象、鲜明的形式反映地理地理事物的形态、成因、规律以及各要素间的联系使其形成一个整体。例如,讲世界植被类型分布时,单纯地让学生记忆植被类型的世界分布是很难做到的。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世界植被类型分布图、世界气候分布图和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图。这三个图是环环相扣的,大气的运动直接影响气候的形成,气候的类型有影响植被的类型。学生利用三者之间的联系来记忆有关的地理知识,这样就将零散的知识通过地图变得系统化、整体化了,而系统化的知识更有利于运用,有利于成绩的提高。

(三)地图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地理教学论文篇2

当前的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导致了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学质量一直不高,这些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初中地理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初中地理教学,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处于弱势地位,在所有的初中学科中备受冷落,是一门学校、社会、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都不重视的学科,甚至在初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地理学科就被当做是一门副科,因为都认为学与不学,并不影响学生的成绩,所以地理教学往往被忽视。这种现象的后果,就会给初中的地理学科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和结果,最后就会导致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不理想,效果不佳,这样的问题在整个初中教育教学系统中变得非常得明显和突出。这是初中地理教育教学质量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存在弊端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由以往的“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所转变,也就是说,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不再是以往传统的教师为了成绩而教育,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教育模式。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提倡的是素质教育,真正地是为了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力和技术能力而进行教育的。但是,很多的初中地理教师,受以往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太深刻,以至于现在仍依据以往的教育观念来进行教育教学,忽视了现代化的教育观念,也忽视了现代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现代化的社会,要求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力和技术能力。教学观念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就导致地理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优化和提高,以致循规蹈矩地按照教材和课本上的内容教学,不是死记硬背就是理解记忆,缺乏灵活性的教学,缺乏一定的教学实践,使学生不能够很形象地体会到初中的地理知识,硬性的教学会使教学内容变得单调乏味,就会导致教学课堂变得死气沉沉,缺乏生机与活力。这样的现象也是导致初中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初中地理的教材有一定的缺陷性和局限性初中地理的课本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的教学内容都比较死板,只是纯粹的知识理论,缺乏需要去实践的教学内容,课本教材比较注重科学性和理论性,如果只是依靠地理教师在讲台上一味的讲课,学生在下边听课,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不足以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那么,初中地理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就能够可想而知了。

二、针对解决初中地理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制定出解决策略上面我们已经分析了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点入手解决这些相应的问题。

(一)改变初中地理的位置,使初中地理学科受到重视初中的地理课程主要就是让学生了解、熟悉并且可以掌握运用乡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一门地理基础知识课程。初中学生只不过都是青少年,他们对地理学科的知识了解和掌握的是少之又少,因此,初中地理学科地位的问题不容忽视,要采取措施把初中的地理学科提上日程,放在主科的位置上。身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首先,教师自身就要高度重视起自己的教学工作,认识到地理学科对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讲课中灌输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比如,告诉学生在人们外出游玩时是需要有相对应的地名、方位、景点知识,需要了解当地的气候,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还可以让学生明白现代社会任何一个职业都能够用到地理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从而间接地使学生家长也能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家长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用新眼光去看待初中的地理课程。

(二)初中地理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以往的教学观念比较传统,比较封闭,缺乏开放性和实践性。身为一名初中的地理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时代在不断地发展,教育在不断地改革,教师应该不断地吸取新时代,新的教育观念的精髓,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灵活的教学课件,带领学生多去户外实践,多去实际操作,这样可以把初中的地理知识变得更加灵活、生动,可以进一步地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条件,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教师亲自做的课件,可以使课件非常灵活、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就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让学生了解并且掌握初中地理知识,这样就可以更加容易地提高初中地理的教育教学质量。

地理教学论文篇3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直接影响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所以优化设计地理课堂教学结构非常关键。选择教学内容需要对地理主干知识把握,具体设计要结合知识的发生与发展。首先,要善于突破教材的局限,对教学内容适度拓展延伸,提高学生在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充实感。其次,一定要精心筛选教学内容,确保相关内容具有示范性与基础性。以农业地域类型这部分教学为例,对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生产特点、改良措施的介绍,一定要与农业地域类型具有代表性的分布区相结合,如此设计才会保证课堂教学达到目标性、科学性、思想性、启发性的有效统一,有利于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对教学结构设计时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从简入难,循序渐进,保证教师教学的思路与学生学习的思路保持相同的节奏。对教学结构设计,教师还应把握课堂活动主次分明,保证秩序,避免枯燥、单调。还应当对教学内容的难易交替特别注意,如此有利于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对教学重难点做到有效的把握,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地理兴趣

地理这门学科实际上非常生动有趣,教师展开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利用多媒体、各种直观教具,或投影仪等,将教学内容以动态化的形式呈献给学生,生动直观的画面非常形象,能够将抽象知识具体化,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了学生的现场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有效丰富了学生掌握的信息量,调动了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都上升到了新的层次。

三、对教学方法创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实际上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师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在这个过程中相互沟通、启发,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分享经验与知识,达到情感上的交流,分享彼此的观念与体验,丰富教学内容,经过探索实现新的发现,最终形成共识,实现共同发展。教师展开地理教学,要注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改变唱独角戏的状态,不能采取满堂灌教学方式,多途径进行师生互动。对学生做好引导,使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启发学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学生的议论,详细讲解重难点,做好归纳总结与评价。教师应对途经开辟信息反馈渠道,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对教学进程有效调控。多多运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更好地巩固,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提升学生在地理方面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潜能与创造性,提升课堂教学活力,构建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轻松完成学习任务。

四、对实践教学高度重视,重视学生能力的提升

地理教学论文篇4

(一)教材方面的问题

虽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中职学校的旅游地理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是从旅游行业的整体进步上来看,仍然存在一定欠缺和不足,在旅游地理的教学上仍存在值得强化和提升的方面。就目前而言,我国许多中职学校所使用的旅游地理教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教材的内容模式化较为严重,很大一部分都属于绪论、分区旅游资源或景点旅游资源,过度突出知识的系统性,而忽视了对学生们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实际应用。中职学校的主要目的和职责就是为社会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劳动者,来为社会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因此,中职学校的学生培养应当讲究实际价值创造能力和实践的培养,落实好自身的定位。然而,旅游地理相关教材却将理论知识的教育摆在了教学模式的首要位置,这使得职业化的教学模式很难得到有效的开展,也不利于职业型人才的培养。

(二)生源方面的问题

与此同时,生源问题也是影响旅游地理教学的一个难点。在中职学校中,大多数学生在初高中时期的学习成绩都不是很好而且学习能力也不强,在班级通常是处于边缘的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也缺少对相关纪律的重视,因此这些学生的自制力都不强,而且对于相关的规章制度也没有足够的认识。甚至经常出现违反学校的各种制度以及班级纪律的现象,如果不及时解决处理很可能导致其他学生的效仿,继而产生一个恶性循环,直接影响到旅游地理的教学成效。这种客观性的因素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旅游地理的教学难度,也会为旅游地理教学优化带来更多的阻碍。另一方面,由于中职学校在定位上以及相应的人才培养层次上与其他高等院校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并且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相对不足,使部分教师会出现内心的偏差。而且教师们长期面对学习基础较差学生的过程中,还会不断地遇到来自学习和管理中的各种问题,直接影响到旅游地理的实际教学成果。

(三)实践教学方面的问题

由于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时间尚短,很多方面的制度建设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许多的差距,使得传统教学方法在已快速发展的今天已不能更好地适应旅游地理的教学需要。并且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年来我国中职的旅游地理教学一直都属于封闭的状态,无论是在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上还是对于激发学生们技能学习的主动性上都有很大的欠缺,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更是很难在旅游地理教学中得以寻觅。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主要表现在旅游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们个性自由发挥上以及知识的合理有效学习等方面。当前,许多中职院校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旅游地理教学任务,将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进度进行了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虽然这种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能够在较少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但终归而言这种模式对于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实际学习成果具有很大的阻碍,使教学和实际应用完全脱离开来,不利于我国职业型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们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和培养。这将直接影响到旅游地理教学的应有成效,也会成为羁绊旅游地理教学优化的重要掣肘。

二、关于旅游地理教学的优化对策

(一)合理定位教学目标

为了对当前旅游地理教学进行优化,使其能够更好地为中职教育而服务,使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运用到实际中职教育中,就要从多方面共同入手。首先,就要确定好教学的目标,为旅游地理专门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根据我国社会的现实需要提供一个标杆。根据中职学校的自身属性,去对旅游地理的相关教学因素予以探析。为此,通过对中职教育特征和旅游地理教学双发特点的结合,可以制定出如下教学目标:其一是要使学生们能够通过旅游地理教学来系统的掌握旅游地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丰富学生们的知识面;其二则是要培养学生们能够熟练运用旅游地理知识的能力,可以在接受旅游地理教育后合理的介绍区域旅游资源,并正确的解释旅游资源的形成原因和条件;其三是强化学生们的空间思维与综合动态结合能力,使其能够根据旅游地理知识的学习进行旅游线路的编订,强化其专业能力和素养。

(二)优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在进行旅游地理教学时还应当对教学手段进行相应优化,通过教学手段的改进来推动教学效率的提升。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中职学校的旅游地理教学一直局限于抽象性和被动性的语音教学,对于调动学生感官系统和学习兴趣方面缺少足够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中职教育的初衷。为此,针对于教学手段的应用探究应当给予更多的精力。对于当下学生们所感兴趣的技术性手段予以应用。在这里主要介绍的教学手段有两种,一种是相对比较成熟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而另一种则是还未被得到相应利用的微博自媒体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使用,可以使学生们在课堂上更多的接触到有关于旅游地理的声音和影像,有利于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对于微薄的利用上,可以要求学生们建立个人的微博账号,每当教师讲授完旅游地理的相关知识后,学生们可以在微博上发表关于个人对本节知识的理解,从中学习到哪些内容,并且从世界范围内的景点中找出自认为符合旅游地理知识的旅游景点,分析出这些景区的特色所在,并且从中透露出哪些有关于旅游地理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们养成一个对旅游地理学科的熟悉感和认知感。

(三)优化教学理念,强化教学实践

地理教学论文篇5

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到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此日,北京与广州相比,北京的白天长。(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夜越长,到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夜越长,到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此日,北京与广州相比,广州的白天长。(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到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到此也可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二、从动态看

1.昼夜长短的变化冬至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北半球白昼长,但昼长<夜长;到春分日,昼长=夜长;过了春分日,白昼继续增长,昼长>夜长。(南半球恰好相反。)夏至日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北半球白昼短,但昼长>夜长;到秋分日,昼长=夜长;过了秋分日,白昼继续缩短,昼长<夜长。(南半球恰好相反。)教师可以在此引导学生做出小结:冬至日是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夏至日则是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南半球恰好相反。)2.极昼极夜的变化冬至日夏至日: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缩小,到了春分日消失;过了春分日之后,北极点及周围开始出现极昼,且范围逐渐扩大,到了夏至日达到最大。(南半球恰好相反。)夏至日冬至日: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缩小,到了秋分日消失;过了秋分日之后,北极点及周围开始出现极夜,且范围逐渐扩大,到了冬至日达到最大。(南半球恰好相反。)由例子可以看出图表教学法的优势所在。

(一)、化难为易,加强理解

高中地理的自然地理部分门槛高,理论性强。其中很多知识学生在初学时都难以理解。要想让学生轻松攻破这些难点,在讲述时采用图表教学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比如“地球的公转运动”这一内容就可采取图示法结合多媒体演示进行课堂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弄清楚地球的运动是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的叠加,而不至于让学生凭空想象,难以理解。

(二)、通俗精练,利于记忆

高中地理教材中地理概念多,地理规律和地理特征复杂,在教学中适当采用图表教学法,会将这些内容变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学生的听觉记忆、视觉记忆及动态记忆。本来课本中许多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和地理事物都用较大的篇幅来阐述,采用图表教学法,就可以很轻易地讲透这些知识的实质和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突出重点。例如,低压和高压天气系统就可以采用图示法和表解法结合的方法进行阐述讲授。又如,“我国的人口迁移”这一节在课本用了较多的文字阐述,其实要是把这个过程简化为图,内容就简单多了。

(三)、化静为动,直观形象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插图众多,学生普遍有地图册及常用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但这些插图和地图内容毕竟是静态的,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对某些地理知识的演变和形成过程,如果采用板图、板画教学,边讲边绘,化“静”为“动”,不仅阐述清楚了地理知识的相互关系、分布规律和时空变化,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形象直观的思维。

(四)、条理清晰,结构完整

地理教学论文篇6

探究教学也称作“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是一种关注经验的教学,是围绕现实生活中一些结构不明确的问题所展开的调查和寻求解决方法而组织的。问题是人类教学知识的源泉,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建构自己的知识,提出更高层次的问题,激起探究更多知识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创设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趣味性、层次性和创新性。案例一:教师在一节地理课的导入中,是这么提出问题的。李白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大家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下这句诗的合理性,并说明理由。学生思考:水奔流到海也会复还,因为水是不断循环的。此案例用创新的手法引出的问题,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对学生学习水循环具有启发性,如有的学生可能会进一步思考:黄河源头的水又是从哪里来呢?水是怎么联结到一起的?这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提出假设和设想

假设是探究教学的核心。在大多数学生理解了问题,并且有了自己的看法,在大家的看法趋于相近的时候,教师要将学生的看法与问题联系起来提出一个假设。案例二:确定、评价空间位置的探究。(1)教师为学生长江流域的地图,上面有地形、流域范围、自然资源、交通线分布情况等,让学生分析如果修建大坝应该建在何处?(2)提出几种假设,只考虑地形因素建在河道最狭窄的位置,第二是只考虑因素生态因素建在对生态影响最小的地方。(3)教师提出三种假设后,由学生讨论分析,最后展示三峡大坝的具置,并分析修建在此地的原因。提出假想,重视事情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在实际操作中,教师鼓励学生不要局限于现有的,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收集地理信息

收集相关的信息是论证猜想是否可行的第一要求。首先我们要在提出的论证设想上,制定出相应的计划,让学生明确收集信息的范围与要求,以减少盲目性,提高针对性,使收集的信息有意义。其次,通过多种途径来收集(如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文献、实地调查、访谈)等。案例三:给出视频材料,黄河断流逐年加剧。视频中呈现出1972年至1998年的27年间,黄河有21年下游出现断流,1997年距河口最近的利金水文站全年断流226天,断流河段曾上延至距河口约780千米的河南开封。由黄河断流带来的不良影响,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水循环的重大意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黄河断流带来的不良影响。

四、整理分析地理信息

学生在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从中选取有用的信息,指导学生高效地利用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科学的总结归纳。例如,为什么三峡拥有世界级的水力资源蕴藏?并从水力资源的能源性质等角度,分析讨论三峡水力资源开发可以带来的直接间接效益。学生课下查阅了长江上游段气候资料、河流径流水量,地形的有关状况后,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才可以得出结论。教师应根据学生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绘制图表。例如将常年的降水量做成柱状图,将地势落差用地形剖面图模型表示出来。从三峡地区河水的总量与上游地区的气候类型、特点的相互关系中,分析落差大、水量特别丰富的原因。

五、总结

结论是经过对资料的整理,学生之间的相互探讨得出的,不是个人的主观臆断下得出的。例如,在分析影响美国老年人口向南迁移的因素时,学生可能会主观地认为是经济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教师这时就应呈现美国南部和北部的气候类型图,再呈现一份对老年人期望居住地的问卷调查。学生互相探讨,教师引导其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抓住核心,突出一点的分析法,总结出气候才是影响美国老年人迁移的重要因素。

六、陈述交流

地理教学论文篇7

论文关键词:初中地理,“注入式”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人口数量的增多,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地理研究对象和现象不断产生。人类活动已不止停留在地球表面,在宇宙空间和地壳内部延伸发展,宇宙空间和地球内部的各种现象逐渐成为地理研究的对象。人类与自然之间不断产生新的交通问题、生态问题、国际贸易问题、资源保护问题、农业生产配置问题等;近些年来出现的“赤潮”现象,海洋“双婴”,即厄尔尼诺“圣婴”,拉尼娜“圣男”现象,热带海洋风暴的加剧,使地理知识不断新增。其次,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育模式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大发展,我们必须改变以往人才的培养模式,吸收新的空气、新的血液、新的观念,努力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人们的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国民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此,笔者结合初中地理,就如何开展好“注入式”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注入新的教学方法

新的教学方法来源于教师,这就需要地理教学工作者不断更新自己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吸收、创造好新的教学方法。其实,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同一堂课,教材相同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好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敏捷、学而不厌,而陈旧的教学方法,则会使学生疲惫不堪。特别是现代教学设施的日新月异,图片、幻灯、多媒体、网络等教学媒体的出现,这就需要改革,创新教学方法,适应新的教学手段。

例如:采用快乐教学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注入式教学方法。乐学思想认为,对教学方法的优劣评判与取舍,要看它能否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非认知系统,让学生从学习本身享受到快乐的滋味。寓教于乐就是教师的教学应以学生感到快乐的形式来进行。这就要求教师不应只注重教的内核而忽视乐的形式,应采用多样化、形象化、情感化的方法,使教学方法快乐化。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适合初中学生,他们听课,需要轻松愉快,对需要识记的地理知识,更需要有趣的、科学的记忆方法。

2. 注入新的学习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要教会学生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长期以来,许多地理课还局限于老师讲,学生听,完成作业,记住老师圈点出的名称、概念和数据。我们的教学需要改变学习方法,让学生学出教室、学出课本、学出死的理论,最后学出老师。给他们一个宽松的获得知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得灵活,学得轻松,最后,完全“甩掉”老师。

例如:结合地理教学的有关

摘要有哪几种?有何具体的影响?请提出具体防御措施。通过实地参观、考察,使学生了解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的成因,对人类生产及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懂得如何趋利避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树立灾害意识和全球观念等论文格式范文龙源期刊。学生亲自参与,亲眼所看,亲耳所闻,亲身体验,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3. 注入新的有关知识

宇宙在不断的运动,人类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的变化,地理新现象、新知识的不断出现,除地理教材改革对地理知识推陈出新外,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补充新知识也是搞好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讲到日本经济时,就可以讲述“亚洲金融风暴”的产生;讲西亚石油时,就可以加入“海湾战争”,“日本福岛核泄漏”等,传授海洋污染的知识,在讲环境保护时,就可以插入我国香港附近出现“赤潮”现象等新知识。新知识的注入不一定要学生知道为什么,让他们了解是什么即可。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趣味性,还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扩展知识面,开拓思维,激发求知欲。

又如讲解城市天气预报时,会遇到“城市热岛效应”这个名词,由于学生对该词比较陌生,需要作详尽的解释。热岛是由于人们改变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气候变化的综合现象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由于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热容量和吸热率,使得城区储存了较多的热量,并向四周和大气中辐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通过这样详尽的解释,学生就完全理解了这个全新的名词。

4. 注入新的教学观念

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学习观。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人类活动中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地理公民应具有的基本知识,从而明白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否则在生产和生活中将会破坏生态环境,使人类自己走向灭亡。

同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新观念。面对人类拥挤的地理环境,资源的逐步枯竭,“适者生存”已不再是单独的适应,人类只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为人类服务,才能使人类得到更好地发展。所以,不但要渗透爱家乡、爱祖国、爱地球的环境意识,还要树立征服自然,征服宇宙的地理观念。

通过注入新观念的地理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等世界性的重大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强化学生的全球意识、忧患意识、未来意识、开放意识、开发意识和创新意识等,从而促使学生思想素质的健全和提高。

总之,搞好地理“注入式”教学,可以改变我们的地理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效果,使我们的学生能够不断的获得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当然,实际教学中不要只是单向进行,要双边活动为最佳。这样,我们的地理教学就会面貌一新。

地理教学论文篇8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不断飞跃式的发展,高校地理教学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目前高校地理教学过程当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例举几点来说明:

(一)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

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主要是由教师口授理论,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地图,另外,偶尔会使用挂图展示法。这样在课堂上不仅耗费时间,而且每次上课都要重新画地图,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一般的地理教师都不能保证每次上课所手绘的地图都一样的详尽、标准。而挂图不能放大缩小,字迹很小,学生在座位上很难看得清楚,尤其是坐在后排的同学。

(二)课本内容老化,不能赶上时代潮流

目前,高校地理教学使用的教材大都是十几年前的老教材,甚至还有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从前苏联翻译过来的教材。这些老教材的内容非常陈旧,不能和当今信息化社会很好的结合起来,使得很多90后学生缺乏对课程的兴趣。此外,教材的数据、尤其是经济数据非常老旧,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世界地理》教材,也是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采用的教材,在该教材中出现的数据大都是2000年前后甚至上世纪90年代的,已经非常过时,很不适合在十多年后的今天继续使用,使得教师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来更新这些数据。

(三)对实践教学环节不够重视

地理是一门跨越文理、综合性非常强的科目,又尤其注重实践,但是目前的高校地理教学往往是重视理论授课这个环节,而轻视甚至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很多高校都是以理论课为主,实验课仅仅是点缀。究其原因,当然有受前苏联地理教育模式的影响,也有教师自身缺乏实践的因素。地理课程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野外实习机会,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

二、高校地理教学中情景教学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校地理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相关的工作人员开始不断地将新的教学观点应用到教学当中。情景教学法就是现如今比较流行,又非常受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在高校地理教学情景教学法的应用当中,还是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高校地理教学中,情景教学设计的全过程都离不开教师,所以,要保证教师的主导作用,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所要传授的内容,并梳理知识点,在脑子当中形成知识框架结构,根据所要传授的内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情景,实现教学目的。第二,在进行情景设置时,教师需要紧扣教材,设置连贯性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路。这样做,既能够较好的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又能让青年教师或者不熟悉情景教学法的老师对“什么是情景教学法?”这个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第三,在高校地理教学的情景教学法应用中,除了要保证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注重师生的互动。地理这一学科的学习是离不开生活的,课堂上的生活实践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容易吸引学生兴趣的问题与学生们进行研究,激发学生的发言欲望,为实现师生互动提供有力的条件。

三、高校地理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

在高校地理教学中,想要应用情景教学法,最主要的就是做好情景的设置。下面就对高校地理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情景设置进行分析。

(一)地理教学中融入新闻场景

学生一旦自发的产生了疑问,就会主动的去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地拓宽自己的思想。现如今,情景教学法已经成为了教学改革之后最受追捧的教学方式之一,主要就是通过设置恰当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地理现象,并从中发现问题,锻炼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问题情景就是指,老师在传授知识之前,有计划地抛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入到所设置的情景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立恰当的情景问题,可以制造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发产生求知欲望,主动地进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进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当进行“海洋环境教学问题”的时候,可以向学生们抛出现如今“马航MH370飞机失事”的问题,抛开政治问题不谈,让同学们分析飞机的航线,分析海洋风向以及失踪的路线。以一个问题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加入到问题当中来,获取他们需要学习的知识,让学生们主动发现问题,然后积极地去解决。

(二)地理教学中融入角色场景

情景教学法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模拟现实的实践平台,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组成一个团队,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完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比如在进行旅游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别饰演不同地方的标志物,然后分组进行讨论,同一小组中,有的同学可以饰演兵马俑,有的可以饰演埃菲尔铁塔,有的可以饰演大风车,这样让学生通过同学饰演的标志物就可以联想到相应的城市,从而加强记忆力。

(三)地理教学中融入生活场景

地理这门学科和我们日常的生活是离不开的,我们平时的生活当中就存在着大量的地理知识,因此在进行高校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着重将生活的实际与地理的教学情景设置联系在一起,积极地营造生活当中的情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出发,将所要传授的地理相关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给学生们以亲切的感觉,让学生们认识到地理学习的重要性,以此来鼓励学生们学习地理知识,借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领悟到地理的魅力。比如在讲“经济发展过程中因地制宜的地理问题”的时候,老师可以请同学讲一下学生眼中所了解的南北方农业的差异,南方的农作物的特点以及是否适宜在北方种植等接近生活的问题,鼓励学生们自由发挥,畅所欲言。然后老师再切入教学的主题,分析各种作物的生长环境。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集思广益的态度,还可以让学生们充分领悟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四)地理教学中融入电影情景

在电影中,经常会出现国内以及国外的不同场景,这些场景的变换同时也是地理环境的变换,将这些场景融入到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观看电影视频的同时,以一种轻松的氛围学习地理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播放大量的电影资料以及相关资料,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加入动画和视频资料,根据所要讲授的地理知识点,选择相适应的多媒体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而形象地课堂氛围,刺激学生的多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要传授的知识点更加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们,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除了以上几点,更重要的是想要更好地实现情景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就要保证所创立的情景符合兴趣第一的原则,只有保证兴趣在情景教学中的地位,才能够做到真正吸引学生,才能实现情景教学法的现实意义。

四、结语

地理教学论文篇9

数字地球通过三维球体模型,采用并将本地搜索功能和卫星图像综合管理起来。用户可以调整视角、随意地翻转这个球体,通过放大、缩小、漫游操作,学生从任意角度去观察地球。可以是太空60000多公里的高度,也可以身临其境的三维街景图,从山脉河流到街道建筑物,这种无极缩放,真正实现了从太空漫游到邻家一瞥。通过“飞越”到地球上任意地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很多难以描述的自然现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建立地理空间概念,树立地理思维,可全面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形成地理核心技能。这些是数字地球在地理教育过程的独特而普世的价值。

2数字地球辅助构建三维球体

跟地球球体有关的概念之所以抽象和难以理解,究其根本原因是学生心中没有这个三维球体,也不明白到底如何运动。所以球体加运动,一看到就类似的知识点就觉得难,不可理解。因此,通过改进地理教学,帮助学生构建心中的地球模型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数字地球为我们在地理教学中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帮助学生建立心中球体模型的重要途径。启动GoogleEarth,添加经纬网,回归线,北极圈,子午线等三位球体上抽象而虚拟的格网,在三维数字球体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纵横交错的弧线。转动球体,让学生去观察这些线条,并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启发式教学,帮助每位学生构建自己心中的三维地球体(意象地图)。转动虚拟地球,让学生自己去观看其转动规律。打开GoogleEarth,将地球调整到合适的大小,并且将赤道置于中间位置,使GoogleEarth大致以地轴为中心转动起来,用键盘上的方向键来控制转动,其中右方向键控制地球自西向东转动。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方向。对于经常遇到的问题俯视北极或者仰视南极地球的转动问题,我们可以进一步调整地球观看角度,将数字地球的北极或者南极调整为中心,然后通过GoogleEarth的左右方向控制按钮,演示地球从北极或者南极上空观察的自转状况。这个效果远比去告诉学生,从北极看地球呈现顺时针旋转,从南极看地球呈现逆时针旋转效果好得多。

3应用案例分析

经常遇到的问题是,一架飞机从A地飞往B地,航程是X小时,请问到达B地的地方时间?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其实本质上这就是一个地方时问题。要彻底弄清楚这个问题,必须将地球自转,晨昏线和地方时一起联系起来思考。虚拟地球(Googleearth)通过晨昏线的动态模拟,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展示了这一抽象的自然现象。点击工具栏中显示阳光在地面的移动轨迹功能。通过设置时间滑块,可以显示不同日期内不同时间点阳光在地面的移动轨迹,也就是可以看到昼半球、夜半球和晨昏线。拖动地球使之自转,则可以看到同一时刻地球不同地区的昼夜状况,增加学生对昼夜之分和昼夜交替的认识。同时,使用时间滑块,设置向左自动播放,可以看到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动态模拟)。显示了12月22日晨昏线在地面的移动轨迹。图3a为早晨北京时间6:52晨昏线的位置,图3b北京时间7:52晨昏线的位置,图3c北京时间8:52晨昏线的位置,图3d北京时间9:52晨昏线的位置,图3e北京时间10:52晨昏线的位置,图3f北京时间11:52晨昏线的位置。通过这样的一个动态过程演示,学生对晨昏线必然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有了对晨昏线的清楚认识,理解地方时以及对地方时的推算,将有很大的帮助。地方时以太阳作为参照物确定,某地的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当地的地方时为12点,与12点相对的地方时为0点。将连续两个正午12时之间等分为24个小时,所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这样,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不同经线的地方时不同,越往东时刻越早,即东早西晚,每隔15度,相差1h。通过数字地球的光照系统,同样可以将太阳上中天情形展现出来,让学生有着更为直观的认识。

4结论

地理教学论文篇10

老师提问完毕,马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积极性一触即发,此外,学生还会全面思考关于水循环的相关知识,例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什么意思?水为什么会聚到一起呢?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究脑海中的疑问。

二、提出假设和设想

提出假设和设想是探究教学的核心部分。当大部分学生对问题有了大体的了解之后,并且能够各抒己见,在这个时候,老师要对问题和学生的看法进行指导。案例二:确定、评价空间位置的探究。

(1)教师为学生展示长江流域的地图,上面有地形、流域范围、自然资源、交通线分布情况等,让学生分析如果修建大坝应该建在何处?

(2)提出几种假设,只考虑地形因素建在河道最狭窄的位置,只考虑因素生态建在对生态影响最小的地方。

(3)教师提出三种假设后,由学生讨论分析,最后展示三峡大坝的具置,并分析修建在此地的原因。

三、收集中学地理信息

论证猜想是否可行的第一步就是对相关信息的收集。为了减少盲目性,发挥收集信息的价值与意义,第一应该提出论证设想随即进行相应计划的制订,收集信息的范围要准确无误。案例三:给出视频材料,黄河断流逐年加剧。视频中呈现出1972年至1998年的27年间,黄河有21年下游出现断流,1997年距河口最近的利金水文站全年断流226天,断流河段曾上延至距河口约780千米的河南开封。由黄河断流带来的不良影响,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水循环的重大意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黄河断流带来的不良影响。

四、陈述交流

探究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表达与交流,虽然处于最后的阶段,但是其对教学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在学生共同的交流与表达下,学生的学习思维进一步得到发散,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会在这个阶段得到全面的增强,最终会探究出一个科学、合理的结论。例如,在一节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的教学课中,学生在最初开展讨论的时候,一开始得出的结论可能并不是那么合理与正确,甚至是比较片面的,在他们的答案中,可能只有能或不能。在查阅相关资料并进一步的讨论研究之后,可能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所有的事物既有长处,又存在弊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为例,这样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决阿拉伯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是这也存在破坏全球生态环境的问题和缺陷,针对这种情况,最先做的应该是对环境的评估,只有环境评估成功通过,方可允许调水项目的开展,不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应该考虑到长远的利益,万万不可为了实现眼下的利益而置长远利益于彻底的不顾,需具备一定的战略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