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导入公选外语课教学研究

时间:2022-12-03 03:52:28

跨文化传播导入公选外语课教学研究

摘要:敬语是日语学习的难点,旅游日语公选课因为学时短,学生基础差,难度更显突出。作者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成因,并提出利用类比法教学,优先讲解高频敬语,优先讲解无词形变化的动词等建议,以促进教学。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敬语;教学

一、引言

《基础旅游日语》是笔者为所在大学开设的、跨学科的外语公选课。授课时间9周,周4学时,共计36学时(含2学时结课考试)。授课对象多为日语零基础的本科同学。全课程以一位中国导游陪同日本游客在国内某市旅游进行串联,教师自编讲义,内容涵盖预定、迎送、导览、就餐、购物等地陪业务主要环节。在日本,旅游业作为服务业,是敬语使用频率最高的职场之一。本课程主要授课对象是零基础,所以笔者尽最大可能将课程词汇量和语法知识点减到最少,但仍不能回避敬语教学。本课程“敬语”教学的能力目标为:初步了解敬语,能简单使用部分行业常用敬语。这一设定远低于授课时间长的公共外语课《日语》。然而,敬语教学仍是本课程一大难点。大部分零基础学员对“敬语”有明显的陌生感。“为什么同一个意思需要两种说法?”“敬语到底是被发明来干什么的?”“罗嗦!”。这些疑问、抱怨在学员中频频出现。对敬语的畏难心理也影响了后续学习。应该如何帮助学员克服畏难心理,做好敬语教学呢?

二、问题成因分析

(一)对日语和日本文化的陌生感。虽然中国人大多知道古代日本与中国交流甚多,深受汉文化影响,但对现代日语与中文的“同源”现象却不甚明了。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政府仍然强调保护与传承日本传统文化,所以现代日本生活中仍然随处可见汉文化的“影子”。日本人在日常会话中频繁使用敬语,便是一例。人们在表达时,基于谈话对象社会地位或社会角色,选择敬语,以表明自己谦恭的态度(参考表1)。零基础学员既不了解日语的使用场景,也不了解、理解这种“尊你卑我”的会话规律。(二)现代汉语的简约化和单一化趋势。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网络社交的普及,现代汉语——尤其是00后、10后等“新生代”汉语口语,表现出较明显的极简化、单一化趋势。极简化是指省略传统表达的大部分词、字。如将“生日快乐!”简化为“生快!”,将“把男(女)友引见给自己的父母长辈”简化为“见家长”,将“到异地发展”简化为“漂”等。单一化是指淡化传统汉语用词因人而异的趋势。笔者曾在某国际会议,亲见年轻主持人称呼到会嘉宾时不带职务、直呼其名,有失礼仪。而在我们的日常会话中,“劳步”“华厦”“舍亲”等尊敬语和自谦辞早已退场。学员对母语的把握水准直接影响他们对外语的理解。日语初学者在日常会话中如果有明显的简约化和单一化倾向,会增加他们理解、记忆“敬语”的难度。

三、教学改进:跨文化传播理念导入

不同民族的文化间既可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也存在作为文化的共性。笔者基于文化的这一特征,以中日语言文化的共性为基点,重新梳理了敬语的教学思路,寻找改进之策。(一)先中文后日语,利用类比法帮助学生理解敬语的功能。敬语并非日语独有,古汉语中存在大量表敬或表谦的用语①。中日交流源远流长,日本语言文化中存在着大量模仿古汉语、借鉴汉文化的现象。现代日语的敬语来源自日语古文中的敬语,而后者的一部分是对中国古汉语的模仿。对零基础学习者而言,这种日汉语言的“同源”现象,是学习的有利条件。笔者在讲解“敬语”功能时,尤其强调此点。俗话说“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一义多辞”现象在汉语中也很常见(参考表2)。敬语就是专属于正式场合、高规格谈话对象的语言组合。如果日语初学者在开始本课程学习前,已熟知汉语的“一义多辞”,能从不同词汇组合中体会语者在立场、态度上的微妙区别,就能很快理解日语敬语。下面以表示“感谢”的不同语言来举例说明。由于“同源”的影响,大部分日语敬语都)可在中文中找到相应的表达。所以教师在向初学者讲授敬语时,应该先帮助他们“回忆”汉语表达的“一义多辞”的特征,再帮助学员把他们对一组语气层层加强的汉语的理解“迁移”至日语,找到一一对应的日语译文。讲解中,使用类似表3的对照表能加快教学速度。(二)突出“职业特性”,优先讲解高频敬语。即使作为公选课,《基础旅游日语》也带有鲜明行业特征:旅游接待业作为服务行业,大量使用敬语。笔者认为,即使受到课时数的限制,不能详尽讲授敬语,还是应把时间优先分配给旅游接待中的高频敬语。通过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这些高频敬语,强化临场感,培养语感。当敬体表达和一般性表达在讲授时间上相冲突时,应将时间优先分配给敬体(参考表4)。此外,教师应将前者优先纳入考试范围。(三)优先讲解可避免词形变化的句型。祈使句是旅游行接待业职场的高频句型,它包含鼓励对方和劝止对方等两种类型。其一般性表达和敬体表达大不相同(参考表5)表5中,“一般性表达”组由于涉及到动词“乗る”的词形变化,其讲解较“敬语”组复杂,而两者在语气相差不大,应优先讲解“敬语”组。

四、结语

公选课《基础导游日语》的总学时少,学习强度低,显然不能期待初学者乃至初级水平的学习者借助这门课程成为真正意义的日语导游。反思该课程最初的教学目标——“语言技能习得”,这一设定没有完全体现课程的真实价值,应增补“获得文化体验”、“培养跨文化交流意识”等描述。自从智能翻译软件问世以来,因语言不通而产生的交流困难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它同时也将外语教育推入新的时代。此时此刻,外语教师和专业译者更应牢记:语言的本质是交流的工具而非交流本身,文化才是交流的核心。不断加深对不同文化的共性与差异性的理解,将跨文化传播理念导入外语教学,我们将得到教学的新思路和改进方案。

参考文献:

[1]王伦.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16).

[2]杨宁.浅谈基础阶段日语教学中的敬语教学[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

[3]吴少华.以语言交际为中心的敬语教学方法初探[J].外语教学,2002,23(1).

[4]陈为民.旅游日语与敬语服务[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4).

[5]王丽丽.浅谈母语迁移对外语教学的积极影响[J].教育界,2010(8).

作者:犹静 单位:贵州师范大院国际旅游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