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生态课堂动态质性评价探究

时间:2022-12-03 03:49:09

外语生态课堂动态质性评价探究

摘要:课堂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实施外语生态课堂动态质性评价尤为重要。外语生态课堂是以外语为教学内容,以教育生态学理论为依托的一种新型课堂,是一种更具人文气息,体现语言文化传承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外语生态课堂动态质性评价理念主要体现在对评价内容、评价功能、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等几个层面的解读与再思考上。

关键词:外语;生态课堂;质性评价量化教学评价方式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占据主导地位,通过构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从教学目标、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能力及教学效果等几个层面完成对被评价对象的数字化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将课堂教学的各个组成部分割裂开来,显然无法对其整体效果做出较为科学、公正的评判。随着建构主义和后实证主义研究的兴起,量化教学评价机械、僵化的弊端日益凸显,质性评价应运而生[1]。质性评价本质上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归纳评价法,主张构建轻松、自然的评价环境,以评价对象视角思考与解决问题,如实记录评价对象的“原生态”课堂表现,并用较客观的描述性、解释性文字进行表述,评价结果通常是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呈现。“生态课堂”这一概念源起于教育生态学理论。它主张课堂是一个微生态环境,各生态因子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等必须达到和谐统一,互惠共生,从而实现教学能量的守恒。针对外语教学的特点,在外语生态课堂中实施质性评价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在对外语知识的讲授和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其自然、宽松的人文课堂氛围为质性评价的开展提供了可能。基于此,本文旨在解读外语生态课堂及动态质性评价的内涵基础上重点探讨外语生态课堂动态质性评价的基本理念问题。

一、外语生态课堂的内涵解读

外语生态课堂探讨语言本质,传播异域文化,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通过两个主要生态因子———教师和学生之间交互协作,共同探究完成外语知识与技能的传输过程,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它强调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与价值取向,是一种更具生命活力和人文气息,体现语言文化传承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外语生态课堂具有鲜明的生态属性和独特的文化氛围,教学质性评价的理念和方法更能体现外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态价值[2]。由于质性评价具有独特的人文属性,与生态课堂的人文理念高度契合,其顺利实施能促进外语生态课堂教学的可持续发展。长久以来,传统的纸笔测验占据了教学评价的中心地位,它更注重评价教学结果,而忽略了对教学过程的真实记录与反思,它无法对学习过程中参与者的态度、情感及价值观进行评价,测试结果通常被用来对教学参与者进行分级排序,甄别优劣,对后续课堂教学的正面反拨作用微乎其微,甚至会给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对成绩较差的评价对象来说是负面否定,容易使其产生消极情绪,不利于今后课堂生态的良性发展。为此,我们需要构建一个积极、科学,更具人性化的评价体系,呼唤一种能检测复杂的学习结果并促进各课堂生态因子和谐发展,最终达到外语生态课堂的总体平衡的评价方式———动态质性评价。

二、动态质性评价的概念界定

传统的教学评价将教学目标达成度作为主要的评判标准,动态质性评价方法摒弃了这种机械、固化的评价标准,将评价活动融入到评价对象所处的情景之中,更为关心评价的真实性与自然性。它具有自然主义评价属性,主张评价应以真实的课堂教学数据为基础,通过客观全面反映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并经过全面分析,给出合理的教学改进建议。动态质性评价将评价对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作为评价内容,重视对过程中“生成价值”,即对教学过程中个体身上体现的不可预期的、非人为控制的价值评价。动态质性评价强调在评价实施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理论假设,不制定预定的标准及目标,在评价过程中,更关注被评价对象的教学成长历程,淡化最终的评价结果,通过全方位发展的视角对被评价对象的各种教学行为、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手段等进行较为客观的文字式的记录与重现,并对其进行科学深刻的剖析,与此同时,试图解释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挖掘该行为背后所蕴含的特殊文化内涵[3]。基于前人对相关概念的解读并结合自身的理解,笔者将外语生态课堂动态质性评价界定为:在外语生态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评价者采用较为自然的观察与记录方式,搜集评价对象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产出成果,客观记录外语课堂教学的“原生态”过程,并关注其发展趋势,从评价对象的角度出发,强调对外语课堂教学全过程的评定和反馈,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尊重外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发展与变化,采用自然、客观的评价手段,以期完成对评价对象综合教学水平的全面而科学的评判,并根据评价结果给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改进建议,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的正面反拨作用。

三、外语生态课堂动态质性评价的理念

在外语生态课堂中,外语学习是课堂教学能量的集中点。语言不仅是一种人际间交流的工具,更是社会文化传承的载体,因此外语生态课堂的生态属性及人文属性较其他学科更为凸显,需要采用人文气息相对浓厚的质性评价方式。质性评价理念与评价方法和外语生态课堂契合度更高,能有效提升外语课堂教学效果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动态质性评价理念的确立意义非凡。构建科学的评价理念是开展外语生态课堂教学评价的第一步,并直接影响着后续的评价发展趋势。外语生态课堂动态质性评价理念主要体现在对评价内容、评价功能、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等几个层面的解读与再思考上。(一)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在外语生态课堂动态质性评价体系中,评价对象不是处于评价活动的底端,被动地等待评价工作的开展,而是主动参与其中,其评价主体由一元走向多元,在具有共生性、联系性的外语生态课堂中,评价对象和评价主体是可以交流、互换的,双方的角色依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而发生改变。比如,作为外语生态课堂的重要组成因子———教师与学生就可以承担不同的评价任务,他们既可以充当评价对象的角色,又可以充当评价主体的角色。二者协同合作促进外语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其中,“生生互评”与“学生自评”所占比重要加大,切实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地位[8]。具体来说,外语生态课堂动态质性评价的主体应该包括教师和学生本人、家长代表、同行教师、教学调研人员、学校管理人员等评价主体,认可学生的评价作用,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评价的比重,尊重学生的评价地位,客观地看待学生评价结果,在评价过程中给学生“话语权”。与传统的量化教学评价相比,外语生态课堂动态质性评价包含的评价手段更具多元性与发展性。外语课堂教学参与者的自评与他评为外语生态课堂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评价内容。评价内容的确立直接决定着评价工作的总体导向,其重要地位毋庸置疑。外语生态课堂动态质性评价着眼于课堂教学全局,将教学参与者(师、生)的课堂教学表现纳入到评价体系之内,既考核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传授效率与效果,同时又考核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过程。外语生态课堂教学评价的观察点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课堂教学评价将各个评价指标割裂开来的做法,保证教学评价的全面性与综合性,强调评价的可持续性、发展性、动态性[4]。在量化评价中,评价者往往将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几个层面逐一评价,单独计分,最后将各项成绩累加起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成绩,这种做法将复杂的课堂教学过程简单分块,缺乏对整体课堂教学过程的深入理解,陷入局部之和等于整体的谬误中,此种做法本身也与外语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相背驰,基于事先预设的评价框架的量化数据无法对外语生态课堂的内在人文属性进行深度解读,不利于外语生态课堂的可持续发展。诚然,量化评价在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中一度盛行,由于其评价结果更直观、评价效率更高的特性受到众多教育教学工作者的追捧。但随着人们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解逐渐加深,其弊端也日益突显,量化数据背后的课堂本质问题仍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单纯给出教学评价成绩显然无法为评价对象的教学改进提供有益的帮助,评价对象需要更具体、更全面的教学改进建议来提高自身的综合教学素质。外语生态课堂强调外语教学的参与者与外语教学环境之间的融合,因此外语生态课堂动态质性评价内容需要将两者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教学评价内容既要包括对外语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又要包括对外语学习者学习行为的评价,二者缺一不可,同时在评价过程中还要引进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手段,以期对外语生态课堂参与者的整体教学状态进行全方位把握[5]。外语生态课堂的授课内容涉及外语语言知识的传授、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训练和中西方文化对比研究等,旨在揭示语言本质,探讨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核。目前,我国外语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为“以学生为中心”,外语生态课堂能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出发点为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语言使用规则并能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拓宽国际视野,丰富文化积淀,增强人文情怀。因此,外语生态课堂动态质性评价更侧重对外语学习者的评价,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行为,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习者外语学习兴趣,提高其课堂教学参与度,帮助学生完成语言知识的积累、语言技能的操练以及语言文化的渗透,逐步增强跨文化意识,培养家国情怀。此外,要想实现对外语生态课堂教学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价,还要对物理教学环境进行评价,其中包括师生对教材的处理情况,师生对教学设施的利用效率,师生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等。在外语生态课堂中,学生、教师、教材、教学环境之间互相依托,有机融合,它们是外语生态课堂系统的重要组成因子[6]。因此,外语生态课堂动态质性评价内容应包括对这些课堂生态因子的综合评价,并侧重于这几个生态因子的相互关联性。建立在自然观察和探究基础上的动态质性评价可以从深层次挖掘外语生态课堂的内涵,促进外语教学能量的正态守恒,并为课堂教学能量的转换与流动发展提供前提条件。与量化评价实施方式不同,评价者不采取任何干预行为,不控制任何变量,力求保持自然、客观的评价视角,尊重评价对象的个体发展需求,运用描述性、解释性的语言,以期对评价对象的课堂表现行为做出客观、真实的解读。(三)评价功能。如前所述,动态质性评价与外语生态课堂的内涵高度契合,前者为后者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条件。因此,动态质性评价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动态质性评价可以作为外语生态课堂的内部有机组成部分,缺少质性评价环节的外语课堂不具备基本的生态属性。动态质性评价的实施彰显了外语课堂教学的生态属性,“动态性”为外语生态课堂能量的流动与守恒提供保障。这就要求及时反馈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对评价对象提出教学与学习改进建议,形成“评价——反馈———改进”的闭环,推动外语生态课堂螺旋式发展,加速外语生态课堂教学能量的循环,以语言为载体,实现目的语文化与本族文化的融合与交流[7]。其次,动态质性评价还可以为外语生态课堂发展的外部推动力。传统的量化教学评价功能主要体现在对评价对象的分级与选拔功能上。与其相反,外语生态课堂动态质性评价更关注评价结果对外语课堂教学的调节与反拨作用,动态质性评价旨在为外语教师提供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等方面的改进意见,促进外语课堂生态的正态发展,敦促外语课堂教学改革的进行,实现外语课堂教学能量的正态流动,从而实现外语生态课堂最优化。从其功能分类来看,外语生态课堂动态质性评价本质上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将外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视为评价范围,关注师生及课堂教学环境的变化与发展,将“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作为评价的主要宗旨,对“教学(学习)目标、教学(学习)活动、教学(学习)效果、课堂气氛”等项目进行观测与记录,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在评价结果报告中对教学改进环节做重点表述,以期切实改进外语课堂教学。外语生态课堂动态质性评价以语言学、教育学、教育生态学等学科理论为支撑,以辩证、发展的视角探究外语课堂生态因子之间的关联性。评价者具有双重身份即教学评价的实施者与教学评价的工具,是外语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与外语课堂教学环境之间的纽带,维系二者的协同发展。外语教师根据评价反馈结果对外语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及时调整,以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提升为主要教学目标,达到外语生态课堂教学系统的整体平衡。

四、结论

动态质性评价是外语生态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评价主体的互动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过程的动态化。和任何评价方式一样,动态质性评价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诸如公平性问题、主观性问题、教师评价素养问题等。因此,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质性评价标准,并对相关教师进行专业评价培训,提高其评价素养,力图建立起外语生态课堂动态质性评价的立体网络,促进评价活动的高效性和合理性,使得评价者能够真实地理解评价对象,也使得评价结果能够全面地折射出评价现象的本质,并且根据评价结果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活动,提升外语课堂教学质量。随着互联网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外语生态课堂是外语教学的一个大趋势,如何对其实施科学有效的评价将是外语课堂评价领域的一个大课题。

参考文献:

[1]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6.

[2]罗琪.高校生态课堂教学质性评价方法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12).

[3]李杰.课堂教学评价:量化取向与质性取向的同构共生[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4]李森,王牧华,张家军,等.课堂生态论:和谐与创造[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5.

[5]安桂清,李树培.课堂教学评价:描述取向[J].教学评价研究,2011,(2).

[6]孙芙蓉.课堂生态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7]周智慧.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探讨[J].教育探索,2010,(6).

[8]沈玉红.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探微[J].江苏教育,2016,(35).

作者:郭 颖 姚冬梅 毛海燕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