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企业实践机制研究

时间:2022-09-21 10:04:39

高职教师企业实践机制研究

一、“双师型”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职业教育一度出现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等问题,职业教育界逐步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明确规定:合格院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要达到50%以上,优秀院校要达到70%以上。据此,很多高职院校把“双师型”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所有的专业教师都面临着“被双师”的情形[2]。然而,即使有的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高达90%,其教学质量依然难以获得质的提升。显然,目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并没有达到顶层设计者的预期效果。尽管理论、政策层面都强调“双师型”教师要真正具备“双师”素质,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双师型”内涵建设却面临着实践性困境,甚至导致有的高职院校为达标而编造数据。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大多已流于形式[3]。关于“双师型”内涵的文字表述,笔者归纳为以下两类。一是“双证书”=“双师”,即认为拥有“教师证”和“职业资格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实际上,这两种证书只要经过适当的培训就可以取得,这只是基本的入门条件。职业资格证书的落脚点是“资格”而非“资历”,更不能直接等同于“能力”。同时,如果只是一味强调证书的重要性,易误导教师为拿证而考证,进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提升教学质量更无从谈起。二是“教师(讲师)”+“技术人员(工程师)”=“双师”,典型代表有“双职称”说、“双能”说和“双来源”说等。“双职称”说认为教师既有“高校讲师职称”和技术工人系列的“工程师职称”;“双能”说则认为必须具备教师和技师(工程师)双重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双来源”说则是对整个学校的师资结构而言,由学校“理论型”专职教师和部分从企业聘任的“技能型”兼职教师构成“双师型”教师队伍。以上几种说法,要么过于单一,以“证”取人,以“资格”认人;要么难以界定,靠着“师”一级职称也无法考量其“双师”能力。对于教师个人而言,要同时成为理论教学的专家和实践技能的行家的确太困难了,甚至对绝大多数教师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从理论上分析,“双师型”的提法更多偏重于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而不单单是指教师个体。也就是说,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从构成上讲,既要有一批具备较高理论水平的教师教授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一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指导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双师素质”扩展了“双师”的内涵,它侧重于教师个体,突出教师的内在素质,要求“双师素质”教师不但能上好专业理论课,还能传授给学生实践技能,要具备职业知识、能力和素质。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技能,都必须与时俱进,符合社会技术发展的要求,即社会技术水平提高了,教师的能力也需相应提高。高职“双师型”经历了“双证书”“双职称”“双来源”“双素质”“双能力”等的演变,这是一个不断深入、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从单一型、叠加型到融合型教师,从初级、中级再到高级,不断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提升。“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理想目标,应是具备教师职业素质目标的“双素质”,并达到教师职业能力目标的“双能力”。这样才能成为真正专业化的“双师型”,从而形成群体理想的“双师型”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4]。

二、企业实践对培育“双师”的作用

高职教育的教学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就是联系学生和企业的“纽带”。企业实践是丰富教师企业工作经历、强化职业技能、增强实践教学能力、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通过制度的不断规范和完善,2016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制定了《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它明确规定,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新任教师应先实践后上岗。公共基础课教师也应定期到企业进行考察、调研和学习[5]。《规定》做出了更加详尽的要求,实践方式由浅层次向深层次推进,实践保障也有实质性的落实,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企业实践对于培育“双师”师资队伍建设的作用也更加凸显。(一)改变教育模式和教学思维。教师在企业参与生产流水线、参加岗位实操,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某个专门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从整个生产流程和操作过程中汲取信息和技术,并融入教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根据岗位能力需求进行课程设计开发和实训教材编写,将知识点和技能点结合起来组织教学,通过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新的教学方法,采用“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6]。(二)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目前,高职院校任教的教师主要来源于高校的优秀毕业生,专业教师绝大部分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他们不欠缺知识,但缺乏更新的知识和技能,青年教师尤其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因此,他们需要通过企业实践,不断汲取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从而紧跟时展和科技进步的步伐。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形式逐步由过去的到企业生产现场考察观摩,再到培训岗位上的操作演练,逐渐升级为校企双方联合研发、技术改造、产品开发,不断提升教师赴企业实践的内涵和成效。(三)融入职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双师型”教师作为传授职业技能的教育者,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行业背景、企业文化、职业素质、组织管理等相关的职业知识。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是培养职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师通过耳濡目染,现场感受,接触到行业和企业的前沿,深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充分认识企业运作模式、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理念,同时其自身职业素质也得到提高。将所学到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培养出符合未来职业需要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学生,才能切实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要[7]。

三、健全教师企业实践机制,促进“双师”队伍建设

教师企业实践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涉及政府部门、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等多个主体,必须结合实际,根据现阶段的教育体制,健全符合高职院校发展、符合企业利益、可操作性强的管理机制,让教师企业实践自觉化、规范化、成效化、持续化。(一)政府层面:履行协调保障职能。教师到企业实践,是促进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建设的有效举措。但这项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及各行业(协会)主管部门的相互支持和配合。因此,政府应发挥应有的职能,充分调研,找准校企双赢点,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和完善教师企业实践体系,确保教师企业实践工作的有效推进。一是发挥立法保障职能,制定实施细则,加大支持力度,在政策和税收方面对相关企业进行倾斜,调动企业参与职教教师实践的积极性;二是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一批共享开放的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保障企业、学校在教师培养中的利益,增加对学校“双师”师资培养的经费投入,为教师企业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二)学校层面:创新机制,确保企业实践的成效。学校应为教师企业实践提供条件,一方面,应积极寻求与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合作。加强与企业的密切联系,以提高企业对教师到厂实践的接纳度。同时,与企业协商具体时间安排和形式,统筹兼顾,有计划、分批次地在暑期或学期中兼职顶岗实习,以多种形式选派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另一方面,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创设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和条件,让师生学以致用,全面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学校应采取激励和监督相协调的方式,通过教师企业实践的过程监控和考核制度,确保实践工作的质量;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待遇、经费上予以充分保障,在职称评聘晋、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倾斜,激发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积极性,真正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成效。例如,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在实践单位有明确的岗位和职责,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接受实践单位管理,形成工作周记。实践期满后,按时将总结材料报人事处。教师实践活动考核工作由人事处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考核标准进行,原则上每学期考核一次,评出考核等级,存入教师个人档案。(三)企业层面:实现互惠互利的长效双赢。2016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出台的《规定》要求“企业依法应当接纳职业学校教师进行实践”,这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但是,企业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标,对接纳教师企业实践的行为是有顾虑的,包括生产实践过程中的损耗、技术性工作可能涉及商业机密等问题。即使接纳了也不会给予足够的重视,态度不积极。但是,《规定》也提出了“企业因接收教师实践所实际发生的有关合理支出,按现行税收法律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等支持政策,企业的积极性应会有所提高。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企业技术创新摆在了更加突出的核心位置,企业也应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加强校企合作,将职教教师企业实践作为人力资源开发和科技研发的途径之一。企业可以提出人才标准,由学校进行“订单”培养,员工到学校进行学历提升等;学校可以发挥专业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智力支撑,合作项目研发,从而实现校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长效双赢[8]。(四)教师层面:建立自我发展规划,激发学习动力。专业教师是“双师型”队伍建设的主体,除了政策层面的导向,他们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自我激励,其直接动力是对知识技能提升的需要,这是教师企业实践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动力。教师要建立职业发展规划,明确企业实践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自我学习的动力,由“要我去”转变成“我要去”。在实践过程中,院校的为师之尊转变成职业人角色,无形当中培养了教师的责任感,并赋予了知识与技能的眼界,提升和改变了陈旧的教学模式与思维,自觉将职业需求融入教学,向着“双师型”的目标努力。

作者:黄林毅 单位: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涂三广.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三条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2015(2):99-106.

[2]赵文平.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知识结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2(25):38-42.

[3]邢晖,李玉珠.高职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全国百余名高职校长透视职教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2-09-01(3).

[4]顾卫杰.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14(1):174-177.

[5]教育部,国资委,国家发改委,等.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A].2016-05-11.

[6]刘晓,徐珍珍.职业学校教师赴企业实践的现状与对策[J].教师队伍,2015(19):54-57.

[7]王继平,盛晓君.简析职教教师企业实践的必要性与有效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44-47.

[8]程雅菊,周鹏鹏.高职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机制研究[J].职业时空,2012(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