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下高校日语教学策略探讨

时间:2022-09-18 04:33:40

跨文化下高校日语教学策略探讨

摘要:语言产生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历史背景,不同语言对应的文化表达差异明显。外语学习中最关键的是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把握,实现跨文化视域下的交际与表达。本文以日语教学为例,基于跨文化的视域探讨其与汉语的文化差异,以此深入探讨高校日语教学的跨文化教学策略。语言教学中加强文化导入,引导学生树立跨文化意识,才能推动并优化日语教学,使之取得理想的教学预期。

关键词:跨文化;高校日语教学;文化导入;教学策略

教学改革更趋深入,语言教学聚焦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表达,语言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的一大导向。语言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把握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消除跨文化学习障碍,才能实现语言的灵活表达与运用。日语作为热门语言,跨文化教学研究与探讨十分火热,人们开始基于跨文化视域探讨教学的新策略,跨文化教学理念在日语教学中得到充分渗透。

一、跨文化交际与日语学习的关系

日语与汉语来源于不同的语系环境,对应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学生在日语学习中往往因为对日语文化的片面理解表达不佳,日语教学迟迟没有取得理想预期。这是因为语言的教学中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文化的学习,文化导入不足,学生语言学习中的跨文化交际表达障碍更明显,限制语言的学习与运用。我国日语教学备受诟病,本质原因就是教学中日语文化的缺失。日本文化学习与日语教学割裂开来。在考核评价上以成绩作为评判学生日语学习能力的唯一指标,教学单方面地聚焦于日语语言知识点的学习如语法结构、词汇句型等,恰恰忽略了最为核心的文化学习与表达。学生的日语交际能力普遍较弱,对日语文化了解不多,日语语系把握不到位。除了教学理念的束缚,现有的日语教学策略也无法有效支撑学生的跨文化学习。学生日语学习更多的是被动地听与强制性的阅读。语言脱离文化环境,语言教学灌输为主,语言表达训练生搬硬套,也挫伤了学生日语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文化是语言的承载体,语言是文化的表达元素,语言与文化紧密关联,不能割裂。日语学习不是机械化的工具学习,而是文化背景下的跨文化输入与输出。离开了文化,语言的学习也丧失了活力和价值。因此日语教学中必须重视文化的导入,基于跨文化视域推动当前日语教学的改革,创新思路和策略,让文化教学与日语学习同步。

二、日语与汉语表达中的文化差异

(一)文化差异在语法方面的体现。语言的学习是以语法结构的掌握为支撑框架的,语法结构类似于人体的骨骼,骨骼搭建完成才能补充血肉,构建完整的人。而血肉则是文化。日语语法的学习也离不开文化的支持。日语与汉语语法方面的文化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汉语语法习惯主谓宾,而日语中更强调主宾谓,语法结构中的文化差异往往会对语言学习造成干扰,这是因为语言思维和语法习惯是根深蒂固的,日语学习要求学生必须适当地转变思维,调整语法习惯,去适应新的语法文化环境。“田中さんはJC企画の社長”,多数学习者在这种句式的学习中,因为汉语学习中没有主宾谓的表达习惯,会忽略词尾的用法,用汉语的思维遣词造句,交际表达,导致语法结构的混乱。本身日语属于黏着语,需要大量的助词,助词起提示作用,没有实际含义,在表达中学习者往往忽略语法认知中的文化差异,自觉忽略日语助词,日语交际表达不理想。(二)文化差异在日语汉字词中的体现。日语中有大量的日语汉字词,但日语汉字词与汉语同字形词汇也具有文化差异性,因为既存的文化差异,导致学生在日语学习中很难精准把握这些日语汉字词的语义。“院生”其代表的是汉语中的研究生这样的角色,而日语文化中院生对应的是大学、研究生院的旁听生,如果将日本的研究生简单地等同于中国的硕士预科生就要闹笑话。虽然是简单的词汇,但因为既有的文化差异,在理解把握上需要谨慎对待。在日语学习中,不能看到日语汉字词就按照固有的中国文化思维去解读,更要去涉猎了解与之相对应的日语文化,把握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灵活地理解与表达。日语的读写才能更得心应手。(三)文化差异在日常会话表达中的体现。日语的交际表达最通俗最常见的形式就是日常对话,日常会话中也需要做好中日文化差异的学习与把握。我们以日语学习中最常用的日语客套话“おかげさまで”为例进行说明,这句话翻译成中文是接受某人的帮助,这是单纯从字面来翻译解读的,但回归于日本的文化,其带有更丰富的延伸义。代表对某人帮助的感激之情。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优秀品质也一度被引荐到日本,成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感恩”就是其中一种。日本文化中十分推崇感恩,别人对自己的帮助要表达感谢,感激,即使帮助在有些时候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价值,感谢也被赋予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含义。因为对生活的乐观与积极,所以在面对别人的关心和问候时能得体地感谢,这是文化美德的映照。如果忽略了会话中的中日文化差异,日语表达的情感韵味则减少很多。因此日语学习中必须注重文化差异。

三、跨文化视域下的高校日语教学优化路径

(一)强化学生的跨文化学习表达意识。日语学习中的跨文化交际表达要想落到实处,必须确保学生思想观念的认同,学习态度的端正。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中,让学生意识到文化学习的重要性,进而强化学生的跨文化学习意识。一方面教师主动创建语言表达的文化场景,让学生置身于差异性的文化场景中体验表达,文化差异的理解与学习渗透到语言学习的点滴中。另一方面教师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课下阅读拓展。语言的学习是日积月累的,需要持久的拓展锻炼。学生课下的拓展阅读可以丰富文化认知,积累日语词汇,理解日语文化表达,也带动理论学习与语言实践表达的融合。学生更好地发现中日文化差异并认同差异,自觉树立跨文化学习意识。除了这些教师更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文化差异,树立平等且包容的文化观,避免文化偏见。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需要渗透到日语教学的方方面面。词汇学习、语法结构学习、阅读理解、翻译写作训练等,让学生深入学习日本文化,将文化学习与语言学习结合起来,从而以日本文化思维指导日语语言训练。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中需要重点强调的是,不要让学生在日本文化的过度接触中忽略了本土文化、汉语文化,在正确的文化观念下,认同文化的多元性,以良好的跨文化学习心态去学习语言。(二)将文化讲解引入到日语教材中。跨文化视域下的高校日语教学也对教学内容提出了改革要求。教材内容除了包括基础的日语语法知识、日语词汇、日语篇章段落外,更要增加文化讲解部分,并适当提高文化教学占比。基于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初衷,让日语教材成为跨文化交际表达的助推载体。具体来说,日语教材内容的改革需要紧抓两点。其一是引入对中日文化差异的介绍。真正有效的语言教材除了讲述外语文化,更要基于兼顾交际的原则,做好本族语言和外语语言文化的对比呈现。日语教材中加强中日文化对比的内容,让日语学习者在把握汉语文化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日本语言文化,从而延伸到词汇、语法、对话等的差异性学习中。中日文化差异的讲解内容必须契合学生的语言学习实际,符合学生的语言学习规律和需求,多角度的语境知识呈现,让学生自觉融入文化对比学习的大环境中。其二日语教材尽可能地选择真实性的语言材料,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必须突出人本理念,学生是真实交际情境下的真实交际对象,学生对日语交际文化的把握也更趋真实,跨文化教育指导价值更高。如增加时政新闻的内容,让学生所接触的日语内容,调动起学生日语文化学习的积极性。(三)选择适合跨文化交际表达的教学方法。跨文化视域下的日语教学改革也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改革要求。总体思路是多元教学方法并举,教学灵活调整。而教学方法的变革始终围绕学生能力的培养,如语言理解能力、思维表达能力、语法分析能力、逻辑判断能力等,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跨文化表达的基础。日语教学中比较推崇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法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认知派教学方法和联接派教学法。其教学代表是语法翻译教学法和自觉对比教学法。在语法翻译教学中,母语扮演教学活动的媒介,配合语法规则的讲解,引导学生自主掌握语言结构。而自觉对比教学法与语法翻译教学法本质上相似,借助语言、文化及思维三者间的对比讲解,让学生进行文化背景的迁移,思维的转化,达到跨文化交际学习的目的。联接派教学法。顾名思义倡导关联教学。该教学方法认为语言学习的核心是模仿与大量的口语训练。其典型代表是交际法和听说法,这两种方法在日语跨文化交际教学中也取得了理想预期。突出了语言的交际属性。在具体的教学中,创设特定的语言文化场景,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日语文化背景和环境中交际表达。强调听力训练与口语训练,大量的训练带来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把握,也兼顾学生日语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勤于表达训练的好习惯。而文化差异的学习也内化其中。跨文化视域下的高校日语教学必须打破单一教学法的固化思维,多措并举,灵活选用,为我所用。

四、结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时代赋予学习者的使命,日语教学中必须将语言讲解与文化讲解结合起来,积极营造跨文化交际学习与表达的情境,鼓励学生以文化差异的学习为导向,深入浅出地进行日语语言交际表达的训练。跨文化学习意识强化基础上,配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优化,将带来日语教学的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徐洵.高职商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6).

[2]范文娟.高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6).

[3]麦明雪.大学日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分析[J].国际公关,2020(03).

[4]刘曼.日语教学的中国文化导入模式探究[J].汉字文化,2019(22).

作者:韩晶子 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亚非语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