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音乐公选课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08-11 03:07:31

高职音乐公选课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格外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下的“人才需求”。而音乐课作为美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承担了重要的责任。本文将把高职院校音乐公选课作为研究对象,希望对其进行建设和探索,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音乐公选课程教育水平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高职;音乐公选课;教学改革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格外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下的“人才需求”。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在德育——立德树人、智育——技能大赛、体育——竞技比赛、劳育——顶岗实习等方面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但恰恰在美育这个环节上,还缺少一个抓手。而音乐课,作为美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理当承担“抓手”的责任。如何让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如何让音乐课成为“学生有兴趣”、“社会能认同”的公共学科,成为了摆在高职教育研究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开设音乐公选课的重要性

2014年、2018年在同北京大学师生两次座谈会上,都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立德树人的要求。《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更是提出,坚持立德树人,要在坚守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六个方面下功夫,加强改进学校美育、弘扬劳动精神、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所以无论是从培养大学生的角度,还是着眼于国家公民的层次,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都是国家的重要课题。作为德育和美育重要实现途径,高校音乐公选课重任在肩。

二、音乐公选课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理念缺“新意”。教学理念决定教学的全过程。高职音乐教育基本还是沿袭中学或中职的教学方式,或依然借鉴着其他普通高校,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科学化的、规范化的且适合高职院校办学特点的音乐教育模式。另一方面,我国高职院校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多数仍停留在“音乐课不是专业课,照本宣科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思想上,学生听得吃力,逐渐丧失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高职音乐教学因为其开展环境的“特殊性”,让它注定不仅只能囿于对学生纯音乐理论的要求,同时还要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音乐素养的培育纳入教学目标。(二)课程设置欠“合理”。对当前的高职院校而言,音乐公选课的定位是选修课,且仅对少数专业开设,课时量远远低于专业课,学生也觉得“可有可无”;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对学生疏于管理,学生有迟到、旷课现象,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不利影响,甚至影响了他们专业课程的学习。(三)师资、设备“难满足”。高职院校与高校相比,明显存在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不足的现象,且这一现象在音乐课这样对设备要求较高的学科中体现的更加明显。具有现代创新教学理念的青年音乐教师鲜少到高职院校进行教学,这使得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再加上缺少设备,教学很多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也成为拉低教学水平的原因之一。

三、高职院校音乐公选课改革对策

(一)改进课程体系的设置方式。高职音乐教育应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新课程设置一定要突出“三个目标”:即以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目标、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以提升综合素质为目标。高职学校音乐公选课要办出特色,增强效益,在不断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音乐艺术需求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大发展,就应该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拓宽学生就业面来做文章,坚持工学结合,全面推进音乐教师队伍建设,争创优势专业、精品课程和名师课堂,这样才能不断培养出被社会认可、接受的综合型人才。(二)改良课程内容,丰富授课形式。在课程内容上,在时代和地域主题上多下功夫。传承中华文化(国学文化)、彰显红色文化(“红色”音乐)、体现技能文化(工匠精神)、融入流行文化(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当地的民族音乐文化;丰富音乐公选课的授课形式,学校定期开设音乐基础知识及美学相关讲座;开设慕课供学生选择,线上线下同步授课等。将更多的机会交还给学生主体,鼓励大学生勇敢表现自己。(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应不断加强音乐师资队伍建设,既要引导教师“厚德崇教、为人师表”,在音乐知识与能力的言传身教中感染和教育学生,又要为年轻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专业深造提供大力支持,并建立、健全教师奖励机制和优秀教师带动机制,使教师走进教室能讲,走上舞台能演,进得教研室能研究。努力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制定符合学生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去,成为自己“音乐小课堂”的主人。

高职院校音乐公选课程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走出课堂、跳出固有思维的一项重要学科。针对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素养不高、乐理知识欠缺、动手能力缺失的实际情况,我们要立足现实,优选出合适的教学课堂内容,在难易度、受众度上符合学生需求,建设大众的音乐课堂生态;积极融入信息化教学改革方阵,从形式的鲜活性、工具的时代性上,建设一批理论实践占比适当、传统现代兼具的特色课堂;通过前两者的建设,回归到音乐本身,以审美特质的滋养,来提升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2]马君.职业教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谢霜.高职院校大学生音乐素养教育的若干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8,(06).

[4]陈肖东.论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D].大连理工大学,2006.

作者:潘乐萌 单位: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