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7篇

时间:2022-07-25 03:49:14

我国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7篇

第一篇:高校贫困生心理资本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

高校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因家境贫困,缺乏社会资源,以及自身成长中缺少见识,容易导致自卑心理和自我退缩,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贫困生的情绪和人际关系水平,甚至会影响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生活。因此,如何促进贫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学校学生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认为,对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管理最核心的环节是要提升他们的心理资本水平。心理资本作为一个国际心理学界的新理念,从积极心理学方向研究如何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及各种能力的提升,对发掘贫困生的潜能,培养贫困生的积极心理,增强贫困生应对压力,保持学习工作效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从心理资本角度看高校贫困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因自我意识角色认知偏差导致贫困生心理冲突和学习工作效率低

对于高校贫困生而言,他们有一种自卑感和低人一等的心理,他们更愿意生活在自己狭窄的空间里,不知如何与人交流,他们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职业容易出现问题,变得焦虑、迷茫、消沉,生活失去了目标,他们向往恋爱,盲目的追随,容易失去自我。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贫困生不能清楚的认识自我,自我评价趋向于更加消极,贫困生学习热情不高,畏惧困难,不敢尝试新的挑战,情绪容易消极低落。

(二)学校助贫方式不当而产生心理压力

现在的高校普遍建立起了以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政策体系,这些经济援助体系有力的缓解了贫困生的经济压力。但是学校对于贫困生的心理援助体系往往比较薄弱,由于学校助贫方式不当和家庭期望过高校贫困生心理资本的开发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李柯柯高,导致贫困生容易产生心理压力,而且,对于贫困生的经济援助和心理援助涉及隐私保护问题,从而给贫困生带来更大的心理负担。

二、学校管理中贫困生心理资本开发的研究方向

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单纯物质性的资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在学校管理中需要注重心理资本的开发研究,以培养贫困生的乐观、自信、公正、幸福等积极的心理品质的手段,促进贫困生提升其价值层次,增强其主观幸福感,提高其生活满意度,确立其职业理想。因此,我们认为在学校管理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开发贫困生的心理资本的途径: 

(一)开发贫困生发展潜能,提升贫困生价值感和幸福感

贫困生价值感的提升是高校必须要研究的心理资本开发途径,因为价值感的提升是贫困生感受幸福程度的重要环节,使之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都能有一定的满意度,感到生活有目标、有意义,会悦纳自己的一切。因此,如何引入个性化的帮助服务、开发贫困生个性发展的潜能,培养正确归因,激发内在需要,是获取提升贫困生价值感的有效途径。

(二)依据贫困生个性特点,设计贫困生的生涯发展

高校应该研究如何根据贫困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制定个性发展目标,建立合理、公正、有效的动力机制,促进贫困生完善自我意识,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为他们提供生涯规划和就业帮助,培养个人优秀的生涯规划能力,为今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引导正确面对生活和学业压力,提高贫困生效能感

高校要研究如何消除因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对贫困生产生的消极影响,改变贫困生面对生活压力和学业竞争的心理认知,使其能够合理得调整情绪,积极得沟通寻求社会支持,从而打开心扉,能正确面对环境压力,提高效能感。

三、在学校管理中贫困生心理资本开发的具体运用

心理资本是学校进行贫困生管理的必要保证,心理资本干预理论(PCI)认为:心理资本干预是对信心、希望、乐观及韧性的开发。信心可以通过掌握经验或获得成绩、社会说服力以及身心的唤醒激励;希望可以通过确定具体、富有挑战性的个人目标,以及在目标实现过程中所获得乐趣来实现;乐观可以通过学会对过去宽容、学会正确评价以及学会为将来寻找机会来开发和训练;韧性可以通过压力和风险管理,提升人从挫折、失败和逆境中恢复力。因此,学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开发贫困生的心理资本。

(一)从团体层面组织贫困生群体开展心理资本团体训练

心理资本团体训练是通过招募贫困生组成团体,采用游戏、活动、模拟、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形式影响贫困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制定训练内容和方案(见表1),如加强贫困生应对挫折、压力的提升训练;自信心提升训练;贫困生的人际交往沟通;妥善进行情绪管理;生涯规划等。通过团体的训练以及心理学知识,提高贫困生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希望感,乐观、韧性。团体训练可以使贫困生在获得一种具有耐久性和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这对提高贫困生的心理资本来说具有实效性。同时在充满尊重、真诚、接纳的气氛的心理资本训练活动中,让他们回顾成长经历,重新认识自我,发挥内在潜能。同时他们的乐观,韧性,希望,以及相互支持水平等都可以有一定程的提升,这些对心理资本的整体提高都有较好的作用。贫困生的心理资本团体训练在设计上需要合理利用资源、分解目标、替代学习等方法融入一些具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中,使贫困生在竞争的过程中掌握这些方法,进而达到提升其心理资本水平的目的。如在活动中对成员的角色不做规定,这就要求成员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合理分配角色,这在一定意义上训练了贫困生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的能力。而在活动结束后,要引导成员对小组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并完善达成目标的计划,培养贫困生的希望和韧性品质。此外,要引导贫困生借鉴其他人的经验教训,起到替代学习的作用,因为替代学习是提高个体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径。

(二)从个体层面对贫困生开展心理辅导

对于个别存在心理问题和障碍的贫困生,不适合用团体心理训练方式,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改变认知模式是帮助他们疏导情绪,直面压力,强化他们的自尊、自信的有效途径。改变认知模式就是改变贫困生对特定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所以对于贫困生的心理辅导的核心应该是通过改变学生的非理性信念来改变不良的情绪和行为结果。贫困生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看上去是因为家庭困难或遭遇挫折而导致的,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来自贫困生本身对自己以及周围的不合理认识和评价所引起的。贫困生的观念里存在“我一无是处,没有任何值得称赞的地方”,“如果事情没有想象的顺利,那是很糟糕的”等一些绝对化、过分概括的思维非理性观念,这些观念都会引起他们对于自己的过低评价,又因为贫困生的支持感的来源单一,要么是学业成绩要么是人际关系,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因此,改变认知模式,以合理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例如改成“不一定成为最好的,只要自己尽力去做就可以了”、“一次落后和失利并不代表会永远失败,只要自己努力就好了”合理的信念就能帮助贫困生减少或消除情绪困扰,以此学会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从而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四、高校在贫困生心理资本开发中应遵循的原则

(一)保护隐私的原则

在进行心理资本开发和训练的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对于贫困生认定过程中的约谈、心理咨询的内容应该严格保密,严禁隐私泄露,避免给贫困生带来更大的负担。

(二)自愿参与的原则

无论是参加团体训练还是参加心理辅导都应本着自愿原则,因为只有自己有意识地想改变自我,主动参加活动,这样才能达到提升的目的。

(三)正确处理贫困生的心理防御

在心理辅导或团体心理训练时,如果有学生产生心理防御,学校应与之真诚地沟通,切忌急躁,以免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

作者:李柯柯 单位: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第二篇: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管理提升路径

一、案例背景

2013年7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11月,佛山市担负起全面系统帮扶云浮市的任务。2015年初,《佛山教育系统对口帮扶云浮工作实施方案(2015—2017年)》出台,提出佛山、云浮两市教育部门建立完善促进共同发展的帮扶机制,形成多层次、多途径的教育对口帮扶工作格局。其中一项工作是实施教师互派项目:佛山每半年派出50名优秀教师到云浮进行为期一学期的支教,计划派出5批共250人;接收云浮市教育系统每学期派出的50名教师跟岗学习,计划安排5批共250人。2015年2月27日,“佛山•云浮教育合作交流暨教师互派活动”启动仪式在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举行。在首期教师互派中,佛山市第九小学派出教师前往罗定市连州镇中心小学支教。以此为契机,连州镇中心小学借鉴佛山市先进的管理经验,开展了学校管理模式复制与改进的实践活动。经过一年的实践,连州镇中心小学风气为之一新,学校管理水平有了质的提升。连州镇中心小学的实践,为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提高管理水平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捷径。

二、案例实施

(一)学校管理复制与改进工作的启动

连州镇中心小学地处边远山区,如何借鉴发达地区学校的先进经验,提升山区学校的办学水平,一直是学校领导思考的问题。支教教师林璋到达学校后,负责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经过一个月的交流了解,连州镇中心小学的陈燕才校长发现林璋老师在学校管理和教学研究方面理念先进,经验丰富,于是产生了借助林璋的力量,把佛山名校管理模式复制到罗定市农村学校并加以改进的想法。随后,连州镇中心小学先后聘请林璋为中心小学校本部校长助理、校本部副校长,启动了学校管理模式的复制和改进工作。

(二)学校管理复制与改进的内容

连州镇中心小学管理的复制与改进工作,主要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

1.德育八项常规。学校工作,德育为首。学校管理复制与改进工作启动之初,连州镇中心小学就把改进学校德育摆上日程,规范了德育八项常规。其中五项学校过去也在做,但要求不高,于是对照佛山市的标准予以改进:①规范校门口值日,由过去教师随意站姿值日改进为师生以规整的站姿迎接学生走进校园;②规范升旗仪式,由过去教师主持仪式改进为学生全方位主持,展现学生亮丽风采;③改进学生行为常规检查,由过去教师评分改进为学生组织评分,同时开展五星班级评比,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④整顿学生出操归队与集会,秩序由散漫改进为井然有序;⑤开好主题班会课,由过去缺乏主题改进为教育主题明确,教育效果大大提升。另外三项是学校过去没有开展的项目,于是按照佛山市的做法直接复制:①推行班级结对互助,促进学生交流提升;②开展学生值周工作,调动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③定期召开校级、年级、班级德育工作会议,让学校德育工作落实到位。

2.“小主人”工作计划。“小主人”工作计划包括班级目标定制、班级管理岗位设置、干部培养与轮换、班级文化建设、“小主人”活动设计、学生值周等项目。其中,班级目标定制、班级管理岗位设置、干部培养与轮换、班级文化建设等项目学校过去也在做,但要求不高,于是对照佛山市的标准予以改进。例如,班级管理岗位设置,每班设五部五十二岗,每个同学都承担起一份管理责任。岗位设置后,各班进行了新一轮的班干部选拔和培养。“小主人”活动设计、学生值周项目学校过去没有开展过,于是按照佛山市的做法直接复制。通过开展“小主人”工作计划系列活动,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不仅争当班级小主人,还争当学校小主人、连州小主人。

3.“规范+个性”的班级文化建设。学校过去对班级文化建设不够重视,只是在班级中张贴一些名人画像,组织学生出几期“学习园地”。为发挥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作用,学校参考2016年第6期区域德育佛山的做法进行了改进:印制《班级文化建设建议书》,规定班级设置的基本栏目,如班牌、每周之星、社团名称、班训、班规、班级公约、班级口号、班级目标、班务栏、公告栏、荣誉栏、小组评比栏、学科展示区、品味书香、心愿树、我是班级小主人宣传栏等。在设定基本栏目的基础上,倡导班级要有自己的个性,做到规范与个性并存。

4.全员社团活动。学校过去只成立了很少几个社团,参加的学生不多。对照佛山市的做法,学校积极推进社团文化建设,组建起书法、绘画、乒乓球、舞蹈、象棋、五子棋、武术、跳绳、踢毽子等38个社团,学校师生全员参加。社团活动的蓬勃开展,为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阵地,学校生活更加丰富,师生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5.规范大课间活动。为改变过去大课间活动的松散状况,参考佛山市的做法,学校改进并规范了大课间活动,制定了《大课间活动注意事项》,规划了出操和归队路线,划分了班级站位和跑位,并将大课间活动分为拍手舞、花样跑、小组活动、放松舞蹈四个环节,将体育、德育和艺术有机融为一体。学生矫健的步伐,整齐划一、坚定有力的动作,展现出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6.磨课教研活动。对照佛山市的做法,学校开展了磨课教研活动。通过开展一课多讲、一课多磨、同课异构等活动,促使教师进一步将课堂还给学生,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探究、展示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能力有了质的提升。

7.“蓝青工程”师徒结对活动。师徒结对活动学校过去也在开展,但组织较为松散,收效不大。参考佛山市的做法,2015年秋,学校重新规划改进了师徒结对活动,启动了“蓝青工程”项目。在师徒结对仪式上,徒弟为师傅送上精美礼物,师傅则为徒弟送上一份《“蓝青工程”成长档案》,档案中包括读一本教育书籍、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执教一节优秀课例、听五节师傅课例、执教一节主题班会课等成长记录要求。配合“蓝青工程”,学校推出了示范课、青优课活动,语数英学科均推出10位选手参加,示范课由师傅上,青优课则由徒弟上。日常工作中,徒弟可随时推门听师傅的课,与师傅探讨教育教学问题。“蓝青工程”师徒结对活动的开展,不仅促进了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而且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教学教研氛围。

8.名师工作室建设。为使每一位教师不断追求卓越,学校采纳林璋老师的建议,创办了学校名师工作室。名师培养对象必须达到一定的量化指标,经考核通过,才被授予“名师”头衔。名师工作室的创办,培养了教师的名师情结,树立了一个奋斗目标,为他们的持续成长提供了动力。

(三)学校管理复制与改进的成果

连州镇中心小学启动学校管理复制与改进工作后,学校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校风明显改善,取得了初步成效。2015年12月30日,罗定市学校素质教育展示现场会在连州镇中心小学召开。与会人员在参观了学校素质教育成果展示、班级文化建设和学生社团活动展示,听取了学校工作情况介绍后,一致认为连州镇中心小学将佛山市学校先进经验与罗定市农村学校的实际紧密结合,以班级文化、社团建设为切入点,打造异彩纷呈、催人奋发向上的育人环境,增强了学生归属感和凝聚力,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提高了育人成效。现场会后,不少兄弟学校前来连州镇中心小学交流学习,罗定市教育局教研室还下发《关于推广学习连州镇中心小学学校管理模式的通知》,在全市小学推广学习连州镇中心小学的经验。连州镇中心小学开展的学校管理复制与改进之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三、案例讨论

连州镇中心小学开展的学校管理复制与改进实践,仅用一年时间就取得了显著成效。其成功是不是偶然现象?成功的路子是否可以复制?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最需要的教育帮扶方式是什么?学校管理的复制与改进如何才能获得成功?对以上问题,探讨如下:

(一)学校管理的复制与改进是可行的

1.学校管理水平的差距为复制与改进提供了空间

佛山市属经济发达地区,学校软硬件建设标准高,师资队伍素质过硬,学校管理水平高,教育发展走在广东省前列。罗定市为粤西经济欠发达山区市,整体师资水平和学校管理水平与佛山市差距较大。两地学校发展水平的差距,尤其是学校管理水平的差距,为学校管理的复制与改进提供了空间。

2.学校管理基本要求的一致性为复制与改进提供了可能

同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其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相同的。2014年8月2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确定了学校管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内容,提出了贯彻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的要求,指出“本标准是对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全国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学校管理基本要求的一致性,为学校管理模式的复制提供了可能。连州镇中心小学通过与佛山市学校比较,找出两地学校管理水平的差异,推行了学校管理的复制与改进工作,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说明学校管理的复制与改进,是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发展赶超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教育先进学校的一条快捷途径。

(二)管理帮扶是对落后农村学校最好的帮扶

经济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帮扶,最为传统的方式是支教。但教师只担任学校学科教学的支教方式,其作用往往局限于提高所教班科的成绩。连州镇中心小学借助支教教师的力量推行的学校管理复制与改进工作的成功实践,说明管理帮扶才是最好的帮扶。这样的管理帮扶,需要有素质过硬的支教教师作为人才保障:①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功底,懂得何为好的教育,懂得把教育引领向何方;②具备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懂得把好的教育付诸实践,落到实处;③具备一定的学校管理经验和管理能力,能够动员学校师生齐心协力,朝着理想的目标共同奋斗。

(三)学校管理复制与改进的成功经验

1.合力参与

连州镇中心小学启动的学校管理复制与改进工作,其内容包括学校德育常规、教学常规、班集体建设,以及社团、大课间活动等,涉及项目多,工作量大,是一项需要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工程。连州镇中心小学领导通过与支教教师达成改革共识,凝聚学校行政和教师团队的力量,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改革实践工作,在短时间内使学校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凝聚共识,动员众人合力参与,是学校管理复制与改进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

2.由易而难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学校管理的复制与改进工作量大,工作任务重,推进宜由小而大、由易而难,从容易见成效的“小事”“易事”做起。连州镇中心小学从抓好学校少先队大队委建设,规范升旗仪式,整顿大课间活动和校门口值日等立竿见影的事务入手,为以后的深化改革作好了准备。随着这四项工作稳步推进,学校和学生的变化慢慢呈现出来:通过选举产生的少先队大队委干部,每人都充分展示自己的管理才华;升旗仪式变得规范肃穆,全体师生都有自己的固定站立位置,旗手精神抖擞;大课间出操和归队井然有序,一改过去随意散漫现象;学生放学后停留、购买食品现象得到控制,校门口小贩开始撤离。看着学校各项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学校教师和社会群众开始由衷赞赏,学校管理的复制与改进工作得以顺利推行。

3.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连州镇中心小学在传统管理模式下,管理者“目中无人”,眼中没有学生。学生在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中完全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是被动的受管理者,没有积极主动性。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工作事无巨细,均由学校领导和教师操办,领导和教师做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压抑。学校通过改进管理,开展学生值周工作,推行班干部培养与轮换,让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参加班级事务管理等,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校、在班级的管理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主体作用得到发挥,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得到养成,全面素质教育取得成效。这是学校管理复制与改进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彭家福 谢少华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第三篇:提高学校管理效能的思考

学校教育既要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还要规划学校未来发展,实现学校宏伟蓝图,更要体现新教育的核心理念: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因此,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就必须摒弃“家长式”“一言堂”,必须树立强烈的民主意识,积极建立与教师之间的民主关系,切实实行民主型、服务型管理,懂得尊重教师、爱护教师,善于激发教师的成就感和责任感,为广大教职工提供能够充分施展自身才华的舞台。这样,才能使校园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使每一个教师生活在教育的幸福中。这也是保持学校旺盛生命力的管理基础。

思考一:用目标和共识凝聚人心

学校应该是一群有着共同愿景的人生活的地方。学校要发展,要提高管理效能,就需要教师们有共同的目标,让学校成为教师幸福的“家”,并积极倡导“包容、快乐、高效”六字理念。倡导包容,才能更好地团结在一起;倡导快乐,才能带出快乐的学生;倡导高效,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教师在工作中相互帮助,相互补充,快乐工作,讲求高效,学校才能建立一个温暖的团队,成为一个温暖、幸福的家。为此,河北省石家庄市东三教小学集众人之智慧,确立了以“生命、智慧、责任”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全体教职工以“竹文化教育”为引领,以“携手攀登”为学校精神,以“天天进步一点点,年年跨越一大步”为校训,致力于创建一所滋养学生童年的学校,培养一批批拥有竹一样胸怀与品格的学子。基于此,学校议定了五年规划:第一年,稳定基础,迈出坚实的第一步;第二、三年,小步慢跑,力求办学质量稳步提升;第四、五年,提升一大步,争取办成区域内知名学校。“独行快,众行远。”有了美好的愿景,朝着共同的目标,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个大家庭中,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快乐做事,一定能够创造出教育的奇迹。

思考二:以民主的制度彰显管理魅力

在清华校史上有一位梅贻琦校长,他推行了一种集体领导的民主制度,不顾自己权力受到削减的事实,努力完善清华大学的民主管理体制。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吾从众”。他真正把自己纳入了民主管理的体制之中,使清华在10年间从一所颇有名气但无学术地位的学校,一跃而跻身于国内名牌大学之列,并成功奠定了清华的风格。实际工作中,校长与教师的关系其实就是平等相处、协商办事的同事关系。在学校管理上,校长应该保持踏实的工作态度,践行民主的工作作风,营造与教师同舟共济、共同发展的氛围。学校的荣辱兴衰与每一位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这也就决定了学校必须实施民主管理,必须创设和谐宽容的氛围。为此,本校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以及校园改造等重大项目的决策,都是由教师发起动议,再经过严格的集体讨论,形成决议后再执行。学校各项制度、评比等,有的由校长、班子站在学校发展的角度提出建议和设想,有的由教师提出个性问题或者共性问题,汇总后先由班子会拿出初步方案,之后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征求意见,再综合民意确定方案,并向全体教师及时通报。此外,学校还建立了师生校务办公会制度,设立议案、理由、办法等项,定期印制师生意见书,征求师生对学校校务的积极建议,做到了教师的话有人听,教师的事有处说,教师的困难有法解决,这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思维、畅通的民主渠道保证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教师大会是校长的咨询机构,也是学校最高决策、立法和审议机构,其决议对学校各级行政领导都具有一定的约束力。每个项目、每个决策的实施,都必须经过教师大会形成决议。而校长、校务会、教师大会互相牵制,互相监督,避免了一意孤行和独断专行。学校管理大家参与,学校发展共同献计。每位教师在这种关系融洽的团队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快乐工作,在成就他人的同时,也体现了个人价值,促进了自我发展。教师大会、民主管理,不仅没有妨碍校长管理才能的发挥,反而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能,同时也赢得了教师们的认可,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

思考三:以亲和力成为团队的润滑剂

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教师的思想问题或工作问题,不是一个行政命令就能解决的,需要教师有一个转变和接受的过程。优秀的管理者不能只有冷面阎罗一样的严厉,他应该是一位“恩威并济”的管理者。该讲原则时丝毫不能放松,但是与人相处时,应该平易近人,温和如春;与人交谈时应该平心静气、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校长的亲和力,广交朋友,凝聚队伍。亲和力就是影响力。要把亲和力艺术地表现在思想政治工作上,表现在与教师的交流沟通上。只有教师愿意听,并且愿意接受你中肯的意见和善意的提醒,才说明你采取的方式是对的,也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其实,校长一张和气的笑脸,可以为教师减轻不小的压力,使学习环境变得更加和谐、宁静,师生能散发出青春的活力,从而激发教育教学的激情。学校是教师、学生、家长交互影响下的各种矛盾的汇集处。学校管理上出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沟通的问题。80%沟通不畅的原因在于倾听不够。让师生、家长敞开心扉,把内心郁积的怨气发泄出来,不仅仅有利于师生、家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更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

思考四:以组织、协调能力助力学校发展

管理作为一种社会职能,其实质就是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尤其是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就是组织、协调学校所有工作,保障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它包括校内协调和校外协调两部分。近几年,学校班子一方面积极寻求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以改善学校的外部环境;一方面积极谋划设计,完善学校的功能教室,改善办学条件。经过多方努力,学校的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体育器材室、心理咨询室逐步建立了起来,一扫过去破旧、落后的形象。学校不仅要努力争取社会对学校的支持,还要十分注意凝聚团队的力量。学校工作的每一项内容、每一个环节,都要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这样才能增加管理的有效性,才会出现管理1+1>2的整体效应。工作中校长亲自带领党员干部和教师参加义务劳动,让教师理解改善学校设施是为了给学生营造好环境,让他们生活在教育的幸福中。只有人心上来了,蒸蒸日上的“能量场”也就形成了,那么团队的力量才能彰显。

思考五:以学习精神提升职业幸福感

会学习的人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学校鼓励教师多学习。学习的途径很多,最便捷的方法就是读书、培训。本校推荐教师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爱的教育》《新教育》《新教育十年》等著作,并举行“读书分享会”,使每一位教师用眼、用心、用爱去阅读每一个与之相遇的生命,这样学校就拥有了一群热爱教育的老师,热爱学生的老师;让教师们走出去,到北京、到黄山、到秦皇岛,向身边学校和全国名校学习,并举行“二次培训分享会”。每一次的分享都会为教师打开一扇窗,让大家相互交流,看得更远。学校英语教师到秦皇岛青云里小学参观后感慨道:“一所城乡接合部的学校都能成为世界知名小学,我们学校现在也有很大变化,再努努力,也要向名校冲刺!”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更便捷的学习机会,网络、微信,随时随地可以向别人请教,与同仁交流。教师们多学习,多积累,就会感觉自己在与许多名家同行。读书、培训犹如教师生命成长之双翼,使每个人在做一个幸福教师的体验中步入幸福人生!改变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能,朝向教育本质,使一群有着共同愿景的人在温馨的校园中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者:师彩娥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东三教小学

第四篇:如何提高学校管理质量

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为了提高学校的管理质量,也为了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更为了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在学校管理诸多方面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浅谈如何提高学校管理质量,也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从教学质量方面入手

教学质量是影响学校管理质量的重要方面,也是决定学校竞争力的关键。那么,作为校领导,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确保教学质量获得大幅提高呢?

1.摒弃传统教学思想,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

众所周知,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方式一直选择的是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课程价值得不到全面的体现,也不利于学生全面地发展。所以,为了提高学校的管理质量,也为了确保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作为校领导的我们要认真学习课改基本理念,要指导教师从思想、教学行为两个方面认真贯彻落实,以确保课堂精彩构建。

2.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凸显学生主体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直采取的是满堂灌、一言堂的模式,导致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缺少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严重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做好教学方法的转变工作,要在确保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也能得到大幅提高。当然,除了从思想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教学管理之外,我们还可以从课堂评价、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学语言等方面进行管理,在此不再进行详细的论述。总之,在学校管理中,我们要重视教学质量的管理,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的同时,素质水平和能力水平都能得到提高。

二、从学校德育方面入手

学校是德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健全发展的基础。所以,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在班级里组织各种德育活动,还要通过组织学校活动来进行德育,以确保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进而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我们可以开展下面几种活动来逐步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比如,在植树节的时候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植树活动,并有意识地将环保教育渗透到课堂活动中,以帮助学生树立起环保意识。又如,在母亲节的时候组织学生自主动手制作卡片来给母亲送上祝福,与此同时,教会学生感恩,学会珍惜亲情,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总之,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学校活动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也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做好保障工作,同时,也有助于学校竞争软实力的提高。

三、从硬件设施方面入手

硬件设施也是影响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辅助工具。所以,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好硬件设施的管理工作,要为高质量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例如,在学校管理中,我们要做好硬件设施建设,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比如:在现代教学手段不断被应用到课堂的今天,作为管理者,我们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要充分展示视频、图片、动画、音频等作用,以构建出高效课堂,进而确保硬件设施的完善,同时,也能提高学校管理质量。

四、从学校安全方面入手

学校安全教育是管理者的重要工作之一,目的就是要给学生营造出一个安全的学习与生活环境,进而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做好保障工作。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做好学校安全方面的管理。

1.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是营造和谐环境、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方面。所以,在卫生安全管理工作中,我们要做好垃圾处理、卫生劳动分配、卫生监督、卫生考核等方面的工作,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同时,也能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好基础工作。

2.活动安全问题

小学生安全意识较差,所以,在课间活动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危险的动作,导致产生了很多安全隐患。因此,我们在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视频功能来向学生展示一些危险动作,引导学生在视觉的冲击下培养安全意识,进而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总之,在小学诸多的管理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并在抓好各方面管理工作的同时,以确保学校能给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也能真正发挥出育人的功能,进而确保学生能够健康全面地成长。

作者王节 单位:重庆市江津区仙鱼小学校

第五篇:学校管理中校长的五度境界

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校长,其所作所为,其水平与境界,在一个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学校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陶行知先生说:“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可见,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校教育的兴衰成败,其言语行为影响着学校的全局,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方向。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客观上涉及“五度”境界的问题。把握与运用好这五度境界,校长可以成就为好校长,学校可以成就为好学校!

一、“高”度境界

大多数人都喜欢登高,究其本源是因为人们站在高处,能够看到与平时在平地不一样的风景,体验到不一样的感觉。唐代著名诗人的千古名篇《登鹳雀楼》写出了这种体验与道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在学校管理中,校长办学境界和办学水平会呈现出低境、中流、高端之分野。一个缺乏高度的校长,难以促成有高度的教师,难以培育有高度的学生。在视野与境界上,如果校长缺乏高度、教师缺乏高度、学生缺乏高度,则自然难以构成一所有高度的学校。一个有高度的校长,应当志存高远,并且能够依据所在学校自身的优势,努力攀登学校办学的制高点;一个有高度的校长,应当具有高境界和高风格,应懂得承担责任,当首席校长,时刻记住了“功劳是大家的,过失是自己的”时,学校的每个成员没有理由不努力,每个人都会把敬业、勤业修炼成一种习惯;一个有高度的校长,应当是一个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人,并且以自己的学习高度,引领与带动广大师生的学习高度。

二、“广”度境界

一个有广度的校长,如群山长空,融天地万物,待人宽厚,心胸广阔;一个有广度的校长,淡泊一己私利,海纳百川,面对性格各异的教师、万紫千红的学生,校长不必强求每个人都跟自己一样,“和而不同,止于至善”;一个有广度的校长,凡事宽大为怀,不斤斤计较,时刻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每一位教师、学生和家长,不以个人喜好将他们分成三六九等;一个有广度的校长,在他的工作视野中,始终相信“每一片叶子都翠绿”,唯如此,方能调动每个教师、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发挥各自的潜能,实现最大的办学效益。在学校管理中,校长在办学境界的思考和办学水平的促进上,必须具备一定的广度。一个有广度的校长,会促成有广度的教师,培育有广度的学生。有广度的校长、有广度的教师、有广度的学生,自然会构成一所有广度的学校,呈现一种富有广度的教育!

三、“温”度境界

管理者首先必须具备的一种非常关键、重要的素养是富含温度,饱含爱心。管理者之大爱是一种格局,是一种胸襟,是一种温度。没有温度的学校,是清冷的、灰暗的。校长让教师感受到“温度”,他们就会对学校产生感情,就会以一种应有的态度和状态面对工作、对待学生;教师让学生感受到“温度”,学生就会喜欢教师、走近教师,从而喜欢教师的课堂、喜欢学校。从学校整体来说,这种温度的传递就会在校园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促进学校朝着教师喜欢、学生喜欢、家长认可的目标发展。一个富含温度的校长,会非常注重让自己,也让教师走近学生。走近学生,让学生心中有了一种暖意。于是,在学生的心中,这所学校、这座校园也就有了温度。这种温度,不光来自于校长,更多的是来自于教师。无微不至的关爱、循循善诱的教诲,以心灵唤醒心灵、以德行培育德行、以智慧磨砺智慧,教师们爱的温度点燃了学生希望的灯塔,照亮了学生前行的道路。学校管理应该有“温度”,“温度效应”讲求以人为核心,以情为媒介。在学校管理中,注意适度引进亲情、友情和温情,加重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砝码。这是非常科学而又非常有效果的管理之道,它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心情愉悦地投入工作与学习,达到最佳工作状态与学习状态,促进师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的“温度”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校长。校长要有一颗温暖的心,要善于营造人际关系和谐融洽的氛围,要设身处地地站在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让教育充满生命情怀,让校园洋溢幸福的气息。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发展学校。在学校管理中,校长在办学境界的思考和办学水平上,必须具备一定的温度。

四、“梦”度境界

一个有“梦”度的学校,应当会呈现这样一种景象,它是振奋的、积极的、满怀憧憬与梦想的,士气旺盛而斗志昂扬。浦口行知实验小学杨瑞清校长,几十年如一日,坚守与践行陶行知乡村普及教育和生活教育之梦,创立了江苏省首家行知教育基地。产生积极而广泛的影响,相关成果荣获南京市政府颁发的“十五素质教育创新奖”。杨瑞清,无疑是一个有“梦”度的校长。在学校管理中,校长在办学境界和办学水平上,必须具备一定的“梦”度。一个有“梦”度的校长,会促成有“梦”度的教师,培育有“梦”度的学生。有“梦”度的校长、有“梦”度的教师、有“梦”度的学生,自然会构成一所有“梦”度的学校,呈现一种富有“梦”度的教育。

五、“久”度境界

这里的“久”度,不是指一个校长身体的外显耐力,而是指一个校长对于学校办学、发展的可持续性的考虑。一个好的校长,应该善于立足当下并有眼光,着力谋划所在学校的明天和长久的发展。一所学校何以立身,这是校长必须思考的问题。目光长远的校长,做事总是三思而后行,一旦认准了的事情坚决做到底,决不会朝令夕改。“心有多远,路就有多远”,积极主动的、放眼长久的思考与谋划,带来的一定是一个学校良好而持久的发展。有许多校长在特色建设和品牌建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特色的教育活动。但最大的弊病是缺乏学校办学的“久”度。许多活动随意性强,有的甚至今天以这个为目标,明天以那个为目标,这些碎片化的教育活动,虽然单个看来不无益处,但是从整体和持久的视角来看,它很难形成学校真正的特色和持久的品牌!在学校管理中,校长在办学境界的思考和办学水平的促进上,必须具备一定的“久”度。一个有“久”度的校长,会促成有“久”度的教师,培育有“久”度的学生。校长在学校管理中,涉及“五度”境界的问题。这五度境界是:校长的“高”度境界,校长的“广”度境界,校长的“温”度境界,校长的“梦”度境界,校长的“久”度境界。一个好校长,才能成就一所好学校。

作者:赵泳翔 单位:南京市江宁区教科室

第六篇:学校管理中问题管理与管理问题

一、“问题管理”模式

一所学校,特别是小学,每天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管理者,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应对各种鸡毛蒜皮的问题,旧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出来了。不妨列举A校长一天的工作历程,学校本来的工作计划:一是进行一次学生课外书阅读情况的调研;二是梳理学校办学经验,组织一次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的讨论会;三是对前一段时间所听语文课进行总结,做一个整体性反馈。然而,这一天的现实工作却是如下所述。一是语文教师B突有流产迹象,医院建议休假保胎。校长一大早就开始落实B教师课务,由于师资配备紧张,一直到了中午,才有了着落。二是临近午饭,突然接到上级教育部门电话,下午教育局关工委要到学校考察工作。A校长连忙组织召开相关人员会议,布置会场,落实讲话稿,制定参观路线。整个下午,A校长都在陪着老同志座谈、参观。三是晚上7点,A校长突然接到学校某教师电话,该教师班上的一名学生,放学至今未归。A校长立即赶到学校,首先向该教师了解该生情况,并与其家长沟通,确定新的寻找方案。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他接到家长电话,称该学生已经回到家中,这才如释重负。这样的管理状态,并非偶然,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样的管理经历,并非个案,担任过校长的人都耳熟能详。如果我们从“问题”角度来看,A校长的管理,可以称之为“问题管理”,即以具体的现实问题为管理导向和原点,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和终点,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即时性。以应对“变化”来改变“计划”,对突发问题进行即时性应对和反馈,体现了教育问题的多发性和复杂性。二是随意性。管理工作重在“应变”,而“刚性”计划落实不足,管理立场过于变化,缺乏常态的管理秩序和管理职能,就会导致工作比较混乱。三是短期性。“问题管理”对教育矛盾是治标不治本,教育中的本质矛盾依然存在,类似问题今后还会层出不穷。管理成本会不断提高,管理效益反而会不断萎缩。由此可见,“问题管理”是没有预见的短期行为,这样的管理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教育教学管理只能跟着“问题”走。教育教学矛盾依然循环往复,逐渐变得根深蒂固。

二、“管理问题”模式

所谓“管理问题”模式,就是一所学校将工作分为两大类,即常态工作和应急工作。常态工作始终稳健地行走在正常的管理轨道上,而应急工作,就是在问题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已经产生应急预案。学校自身通过制度建设,已经形成常态的管理应急模式,具备充分的抗风险能力。比如,C学校遇到同样的问题,却处变不惊,利用制度上的低成本来化解教育矛盾,产生良好的管理效益。其一,代课制度。C学校规定,每一个教师每学期都有义务代5节课。同时,学校还与一些优秀的退休教师签订临时代课协议,协议中规定:每月支付一定数量的顾问费,一方面对刚进校的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另一方面可以应对突发情况,及时填补临时性缺位的教师岗位。其二,接待制度。学校规定,接待工作由学校办公室与分管副校长负责。办公室负责会场布置、汇报材料起草,分管校长负责接待过程中的内容策划、线路安排。其三,接送制度。学校明确规定班主任每天早上到校要清点学生人数;每天放学,要在规定地点,将每一名学生送到家长手中;每天必须填写接送记录,并及时汇总到年级组长手中。从这些制度中,我们发现,C学校的管理都是预设性的,都是指向问题可能发生的教育教学环节以及可能产生教育教学问题的细节。因此,C学校的管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长效性。这样的制度一旦约定俗成并正常运行,便可以将校长从繁琐的问题中解放出来,去思考学校和教师发展的长远问题,让校长从“事务型校长”变成“研究型校长”“学者型校长”。同时,不管校长是否在场,问题都能得到高效率的处理和解决。二是主动性。在问题没有发生之前,便能考虑到可能要出现的问题,并将应急预案制定出来,落实到位。一方面,可以减少问题发生,或者根本不会发生;另一方面,问题一旦发生,可以责任到人,在第一时间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样可以极大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三是责任性。管理的一个关键策略就是通过制度使责任到人。只要将每一个岗位,每一项工作落实到人,调动每一名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人人都是管理者”,那么,就会出现每项工作都有人在想,每项工作都有人在做,每项工作都有人在查的良好状态。由此可见,“管理问题”旨在未雨绸缪,可以最大限度地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管理问题,可以让校长变成一个真正的管理者、制度的规划者和制定者以及学校发展的思考者和策划者。

三、学校管理应由“问题管理”向“管理问题”转变

一所现代学校,其核心问题是执行力。怎样让每一位教师成为学校科学制度的执行者,这是当下每一位校长需要思考的问题。首先,“管理问题”是一种管理上的“解放”。“管理问题”模式可以极大限度地将学校、校长从日常的事务中解放出来,着眼学校的长远发展和文化构建,让学校有更多的特色,从而建设更优质的教师队伍,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的人才。其次,“管理问题”是一种管理价值。通过学校的管理,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获得在学校事务中的权利和职责,人人有所为,人人可参与,人人在创造,从而树立主人公的姿态,去共同谋划学校的发展。最后,“管理问题”是一种管理文化。要从源头管住问题,让同样的问题不再发生。制定并实施制度,才是一种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所以,学校和校长,要强化制度建设,有了科学的制度,才能产生良好的效益,才能打造出优质的师资,才能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纪四清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上元小学校长

第七篇:“互联网+学校管理”本土化的建构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已逐渐被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所颠覆,教育正进入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变革。面对“互联网+教育”的新要求、新挑战,我校始终坚持立足本土、破立结合,因势利导推进“互联网+学校管理”的本土化建构。

一、观念更新是前提

长期以来,教育是较为传统和保守的行业之一。现在尽管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如火如荼,网络课程铺天盖地,可是只要我们走进平常课堂,就会发现很多教师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实质性的转变。同样,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趋势下,在学校领导层中,对教育信息化也还有不同意见,在与时俱进、更新理念的大潮中,依然有“教育信息化没必要”的不和谐之声。所以,推进教育信息化,观念的更新是前提。为破解“穿新鞋走老路”的弊病,我们围绕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主题,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一是进一步整合教研、电教、装备系统的教育资源,探索研训一体化的改革之路,切实为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夯实教育理论提供必要的教育实践阵地和教育教学资源;二是深入开展“互联网+教育”大背景下“我们怎么办”“我们怎么干”的大讨论活动,不断强化认知认同,深化知行合一;三是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充分利用身边典型,先后邀请市、县信息化专家、信息化应用知名教师来学校讲学、座谈,不断强化典型示范、理念引领;四是建立“人人皆学、处处皆学、时时可学”的信息化学习型校园,强化学深、学透、学到位,坚持全员化、全程化、全覆盖,充分利用QQ、微信、校园网等平台进行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全校师生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信息化氛围在学校蔚然成风。

二、硬件提升是基础

“建、培、管、用”是在教育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律。在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级教育部门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一个标准、一个模式的“建”“配”未必适合每一所学校。为此,我校在反复研讨、深入考察、广集意见的基础上,确立了“基于实际、分步建设、满足需求、凸显特色”的信息化建设模式,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坚持按实际需求来添置、更新信息化设备。这几年来,我校通过争取上级部门拨付和学校自筹相结合的办法,共投入500余万元添置信息化设备设施,先后建设了具有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多媒体教室,集录播室、会议室、多媒体室、演播室于一体的多功能教室,录播系统,电子阅览室,数字化图书馆,全校教师每人配备1台笔记本电脑,48间教室均安装了“班班通”设备等;更新了学生电脑室、实验室、电子备课室、校园网络中心设备;搭建了学校微信公众号、网站、教育云平台、QQ群、个人空间、名师工作室等各种平台;拓宽了学校网络带宽,校园网宽带出口采用了100兆光纤宽带接入互联网,校内网络采用1000兆主干,100兆到桌面;实现了校园内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师生可以利用网络和各种移动终端开展移动学习和交流。

三、培训学习是关键

传统的办学是“经验型的校长带领一群经验型的教师进行经验式的管理、经验式的教学”,我们在倡导发展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力、让学生学会创造、让学生走向成功的同时,如果没有点燃教师积极进取、成就自我的热情,那我们的教育是很难实现突破的。“学历代表过去,学习能力才能代表将来。”我始终提倡:教师要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因此,我们坚持将学习培训由“软要求”变“硬性规定”,纳入校本教研和教师绩效考核范畴。根据湖南省教育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要求,我们在积极配备、充实教育信息化所需设备及配套软件的同时,扎实做好教师全员培训工作:一是制定了《信息技术教育培训计划》《信息技术教育“传帮带”工作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轮训全体教师,扎实做好校本培训工作,逐步形成完善的全员培训体系;二是各类培训相结合,坚持“走出去,学进来”,积极派人参加国培、省培、市培、县培等各级培训,并充分利用每周例会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开展培训学习,确保学习培训有针对性、全员化、有实效;三是拓展教师培训学习渠道,利用教师QQ群、微信、网站、教研活动等不同渠道进行学习培训,不求“高大全”,但求“可学、可用、好使”;四是同伴互助互学,为了让老师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我校外派48名教师到长沙等地培训,这些老师培训后回到学校进行同伴互助互学,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五是开展专题培训,根据教师工作的实际需求,学校开展了微课制作、手机照相、图片处理、网络安全、视频素材处理等专题培训,通过这样的培训活动,既让老师掌握了信息技术的手段,也拉近了师生与信息技术的距离,为进一步建设数字化校园做技术支撑。

四、教学应用是重点

为改变信息化与教育教学“两张皮”的问题,消除信息技术难以深入课堂、融入学科的现象,我们依托信息技术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推动教学理念、方式和内容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构建以学校为主阵地,以师生为生力军,集理论研究、信息搜集、舆论宣传、教育引导、实践升华等为一体的“互联网+学校管理”长效体系。近年来,我们精心组织开展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学校教师全员参与,晒课538节,在全省名列前茅。2015年,我校成为了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实施学校之一,我们大胆尝试“翻转课堂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的创新应用”信息化教学应用模式,并将这一模式与学校提出的“三四三”课堂模式相融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将精心准备的微视频及时,让学生通过网络先学习,真正体现“以课堂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较好实现了教师教学方式由“讲知识、讲教材”向“讲错题、讲方法”的转变,学生学习方法也从“单一的课堂听讲”变成“课前预习、做习题,课上提出问题,课下拓展研究”。通过“翻转课堂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的创新应用”信息化教学应用模式在学校的推广,带动学校教师在其他学科的信息化应用,促使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度融合模式落到实处,当今世界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加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是当代教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需求。如何构建现代化教育平台,全面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效益,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位,这将是学校未来几年的重要课题。

作者:范向梅 单位:宜章县第三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