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电力企业科技管理研究

时间:2022-05-14 09:18:05

国有电力企业科技管理研究

摘要:本文站在国有电力企业的角度,分析了其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在企业、行业和产业层面,分别提出了以科技激励、协同共享和市场培育为核心的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策略,给出了一整套科技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关键词:创新生态系统;电力行业;国有企业;科技管理

1引言

电力,这一国有企业高度集聚的行业,在经历多轮电力体制改革后,产业功能布局逐步优化。然而,由于巨大的过剩产能和不断提高的国家节能环保要求,产业链中部分环节企业的生存市场正逐步被压缩,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需求正越来越迫切,对技术引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其创新能力与发展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也越发凸显。本文聚焦国有电力企业,通过分析其科技研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基于创新生态系统概念的解决方案,诠释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对国有企业乃至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2国有电力企业科研现状

随着创新意识的不断增强,创新实践经验不断累积,国有电力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近年来蓬勃开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也依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2.1取得的成绩。国有电力企业,尽管依据所属细分行业板块、企业集团和规模层级的不同,科技管理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普适的科技管理逻辑已经基本形成并趋同,科技创新各个环节发展成熟度快速提高。组织架构上,大多数企业(集团)都已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分别作为科技工作的决策机构和咨询机构。在依托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所形成的研发队伍的基础上,许多企业纷纷组建了专门的研发机构,以寻求在体制上的突破和资源上的保障。管理模式上,许多企业已基本实现科技项目从科技规划、选题立项、大纲审定、合同跟踪、过程监督、成果验收、报批、成果评价等的全过程管理,部分单位已着手布局实施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尝试。一些创新实力较强的单位,还申请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甚至院士专家工作站,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结合有关产业创新联盟平台,聚焦技术发展前沿,积极参与国家科技计划,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层次和质量。电力企业科技创新的努力换来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我国的超超临界燃煤发电、特高压输变电、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等技术已逐步达到国际先进甚至领先水平。国有电力企业也是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上的常客。中国的电力技术已然成为又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2.2存在的问题。在外部形势日益严峻,行业竞争越发激烈的大背景下,尽管国有电力企业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科技创新工作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核心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依然是存在的重大问题。首先,研发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不高。企业现有的科技管理机制无法对核心技术人员形成足够的正向激励,普遍重生产而轻科研,生产人员疲于完成工程任务,投入研发工作的时间精力极其有限;其次,同质企业重复研究严重。各同质企业都想在电力前沿技术上取得突破从而占领市场,同时又想尽办法做好保密工作,延长自己占据市场优势地位的时间,大量盲目且水平有限的“自主开发”结果却只是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再则,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能力不足。企业花费巨额资源完成的科技成果,却极少能实施有效的成果转化,实现生产力的提升或为企业带来实际的经济回报。这种低效能产出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会左右决策层的科技战略部署,影响创新资源投入的力度和热情,所形成的恶性循环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和实践

近年来,理论界对科技创新活动最好解释视角之一是创新生态系统。2004年,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PCAST)正式将创新生态系统概念作为总括性核心概念写入研究报告且上升到国家战略,并很快得到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效仿。我国学者对于创新生态系统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曾国屏等系统回顾了创新研究从创新系统走向创新生态系统的历程和问题[1];梅亮等以科学计量方法为基础系统论述了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源起、知识演进和理论框架[2];柳卸林等在分析我国若干科技发展的“孤岛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创新生态改革我国科技管理体系的实施建议[3]。但是,我国的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实践还处在初期。3.1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指的是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其所在的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达到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原理逐步被用来解释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相关问题,企业生态系统理论就此形成,理论界将其定义为一种基于组织互动的经济联合体,是一种由客户、供应商、主要生产商、投资商、贸易合作伙伴、标准制定机构、工会、政府、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具有一定利益关系的组织或者群体构成的动态结构系统。将企业生态系统进一步发展到技术创新领域,就产生了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可将创新生态系统定义为由参与创新的主体及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开放的有机统一整体。创新生态系统是一种协同机制,创新主体不仅要做好内部创新要素间的协同,还需要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及与系统内其他创新主体间的协同,有效整合资源,提供面向客户的解决方案并实现价值输出,使得整个创新生态系统得以持续运行。3.2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与运行创新生态系统由系统内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企业、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介、风投等创新主体构成,同质创新主体间既可以是合作也可以是竞争关系。各创新主体内部还存在着微型创新生态。系统,这种微型创新生态系统则是由参与创新工作的人员、资源和内部保障机制等构成。以国有电力企业为例,在以其为核心的创新生态系统内,政府是电力工业整体发展政策的制定者,用户是电力及其产品的终端使用者,构成了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需求来源,形成了电力技术创新的“大环境”。在政府与用户之间,按功能定位不同,构成该创新生态系统的其他各创新主体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由电源企业和电网企业组成,它们是国家电力发展政策的贯彻执行以及电力资源的开发和供给任务的直接承担者,是国家各大电力基础设施的业主方;第二层次由各大电力设计、施工及装备等企业组成,它们是为第一层次企业提供电力工程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供应商;第三层次由高校、科研机构、中介、风投、民间资本等企事业单位组成,它们为整个系统提供技术、咨询、资金、劳务等要素支持。各创新主体间的紧密联系并有效互动,促进参与创新的各种创新要素在各主体之间流动和溢出,从而驱动整个创新生态系统运行。创新主体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生共荣的关系,导致了创新生态系统具有自我发展进化的鲁棒性。创新主体基于共同的愿景和目标,通过协同和整合已有创新资源,搭建起促进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协作平台,各展所长、各取所需、共同成长,共创共享。创新生态系统内各创新主体为追求共赢而做出的积极正向的行为和活动,就是促进系统持续有效运行的不竭动力。

4构建高效创新生态系统应采取的措施

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滞后和运行效率的低下是导致当前我国核心创新能力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根本原因。我国多年的科技创新实践,更多的是在构建一个个创新主体,还未将它们形成有机整体。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还未有效激发起驱动体系运转的动力之源。结合前文论述的国有电力企业科技研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应在企业、行业和产业三个层面上采取措施,激活创新动力,助推创新生态系统高效运行。4.1以科技激励为核心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在企业层面,即在构建微型创新生态系统方面,需要更关注的核心要素是研发人员,所以创新动能的最大来源在于激励机制。这种激励,要实实在在地关注科研人员的真实诉求。一方面,多数国有企业在科研人员的人才管理工作上还受到较大的制度制约,科研人员用人机制的市场化尚未建立,激励不足且手段单一;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对科技创新失败的容忍度较低,使得科研人员不仅不敢大胆创新,甚至觉得创新吃力不讨好,排斥创新。近年来,国家本着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已经出台了数个奖励激励机制相关的指导意见,包括《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等,得到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欢迎,部分国有电力企业也做出了积极的尝试。有的企业按照相关规定将科研项目经费中的一定比例计提间接费用作为研发人员奖金予以发放;有的企业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对科研人员给予破格待遇;有的企业改革科研用工形式,科学合理制定研发人员工资构成及绩效考核方式;有的企业尝试以技术入股等方式,给予研发人员长期激励,提高研发人员的研发热情和对企业的忠诚度。企业科研激励加强,科研人员研发热情高涨、投入研发精力增加,高水平研究成果增长,企业技术实力进步、核心竞争力提升,决策层科研重视度提高,科研资源投入加大,科研激励进一步加强,如此便形成了以科技激励为核心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4.2以协同共享为核心的行业创新生态系统。在行业层面,需要更关注的核心要素是同质企业,为避免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所以创新动能的最大来源在于协同共享。创新协同是指为充分释放创新主体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通过有效汇聚创新资源和要素而实现创新主体间深度合作的过程或者行为。创新共享则是指创新主体间在一定形式和程度的创新协同的基础上,对创新成果和知识达成的产权分配协议。在电力行业,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是智能电厂,各大电力企业均对此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工作,有的已历时数年、投入不菲。但研究的结果却不甚理想,甚至,至今还没有哪一家企业能给出一个明确的智能电厂的定义,与现有的智慧能源和数字化电厂的概念也时常混淆不清。究其原因,就是各大电力企业均只是狭隘地试图通过自主开发取得成果,期望独享市场蛋糕。然而,单独一家企业研发人员的研究视野和研发能力始终是有限的,低水平重复研究的结果不仅意味着资源的巨大浪费,错过了行业整体技术进步而衍生的黄金发展期则更会让全体从业人员痛心疾首。协同共享的最大意义就在于突破技术封锁和规模歧视,集合全行业的认知和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在这一点上,要充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大型企业集团及行业协会的指导和协调作用,通过推广科技众筹研发和知识产权交易等方式,促进企业与其他同质企业之间在信息、知识等方面的协同共享,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合作共赢。同质企业创新协同共享水平提高,研发队伍实力显著增强,前沿技术更高效取得突破,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提高,技术革命带来行业新的发展机遇,各创新主体综合实力均稳步提升,创新主体协同共享水平进一步提高,如此便形成了以协同共享为核心的行业创新生态系统。4.3以市场培育为核心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在产业层面,创新生态系统成了一种由不同的产业链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的开放的、多维的、庞杂的网络结构[4]。在这种结构下,创新主体数量庞大,它们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也无比复杂,创新活动的开展需要在集群创新的模式下进行,而其间最可靠的纽带是市场。市场是所有创新主体的共同追求,所以创新动能的最大来源就在于市场培育。当前我国电力需求增长放缓,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凸显。在传统煤电领域,规划新上装机容量一再核减,已核准项目也大批被停建、缓建。在煤电产业链中各个环节企业的市场均被大幅压缩,生存举步维艰。煤的燃烧会产生SOx、NOx、粉尘等有害物质并且排放大量温室气体,所以社会上呼吁放弃煤电的声音越来越强烈。然而,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社会发展现状并不允许我们那么任性。中国工程院倪维斗院士认为,以煤为主是符合我国资源禀赋的不可变化的事实,其他替代能源只能是辅助能源,而不能成为主力。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煤的清洁、高效、低碳利用成为了可行出路。这就要求产业链中所有创新主体以煤炭综合利用市场为核心,开展集群创新,在技术上拿出一整套我国能源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各个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并不仅仅是做公益,更是切切实实努力地培育企业赖以生存的市场。企业市场经营环境改善,企业生存和发展问题缓解,企业投入科研的精力和资源增加,居安思危思想促进产业链中创新主体间的深度合作,新的市场得以充分培育,企业市场经营环境进一步改善,如此便形成了以市场培育为核心的产业创新生态。

5结语

科技创新对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并确保其有效运行是实现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国有电力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及运行机理,并提出了在企业层面以科技激励为核心、行业层面以协同共享为核心、产业层面以市场培育为核心的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策略,为企业科技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曾国屏,苟尤钊,刘磊.从“创新系统”到“创新生态系统”[J].科学学研究,2013,31(1),4-12.

[2]梅亮,陈劲,刘洋.创新生态系统:源起、知识演进和理论框架[J].科学学研究,2014,32(12),1771-1780.

[3]柳卸林,孙海鹰,马雪梅.基于创新生态观的科技管理模式[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36(1),18-27.

[4]伍春来,赵剑波,王以华.产业技术创新生态体系研究评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7),113-121

作者:许凌爽 单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规划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