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产权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14:16:32

国有产权

国有产权范文篇1

20**年,产权局和各地产权处按照各级国资委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继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个大局,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健全产权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符合现代产权制度要求的产权管理法规体系,是监督管理国有资产的重要制度保证,也是产权管理工作的政策依据。20**年,我们继续完善产权管理制度,先后出台了《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管理暂行办法》等产权管理规章制度,为维护国有资产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推动国有资产重组和结构优化,促进国有产权有序流转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夯实产权基础管理工作,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以股份制改革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重点,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以及围绕做强做大主业,加快结构调整等方面。产权管理基础工作就是要为这些领域的改革创造条件、提供服务。为此,我们与各地产权处继续加强了产权界定、登记、划转、处置、资产评估及纠纷调处等基础管理工作。

(三)加强监督检查,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

20**年,产权交易监管工作以贯彻落实3号令和78号文为主线,落实企业国有产权进场交易制度,加强监督检查,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四)做好上市公司国有股监管,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工作

一是及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股权分置改革启动以来,我们和各地国资委及时召开会议,动员部署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工作,明确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原则和操作程序,提高了各方面对深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重要性的认识,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是研究制定有关制度,稳步推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我产研究出台了《关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国资发产权[20**]111号)、《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246号)、《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股股权管理审核程序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厅发产权[20**]39号)等有关规定,为股权分置改革工作提供了制度规范。从我们赴地方调研情况看,上海、江苏、广东、河北、深圳等地改革进度较快,方案也比较扎实。

三是加强分类指导,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上市公司的情况千差万别,国有控股股东又面临各种困难,我们和各地国资委及时组织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鼓励创新,保证了股权分置改革的积极、稳妥、有序进行。

四是上下及时沟通,保持协调一致。我们和各地国资委认真分析研究股权分置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加强协调。我们还会同有关部门分赴相关地区进行调研,就股权分置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与有关方面进行了沟通,保证了口径一致、政策一致、程序一致。

(五)探索研究难点、热点问题,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

产权管理工作面临的多是前沿性问题,需要不断研究探索。20**年,我们和各地产权处对企业国有产权管理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研究,为顺利开展产权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是关于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问题。在新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下,实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行使国有资本收益权的重要内容,也是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重要手段,对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意见重大。按照国务院领导抓紧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批示,20**年,我们继续组织有关方面对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总结了地方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经验,编印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研究资料汇编》,已送各地参考。

北京、上海、广东、吉林、深圳等地进展较快,已经形成了工作制度,出台了办法,初步建立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其他地方也都组织力量进行了深入研究,有的正在起草办法。

二是关于产权多元化背景下国有产权界定与管理的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后,什么是国有产权,根据什么标准界定国有产权成为产权管理的基础性问题。同时,随着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国有企业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如何在《公司法》的框架下实现对国有产权的管理,尤其是对国有资产实际控制但又不是百分之百拥有的那部分产权的管理,也是产权管理面临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多次与立法机关、有关专家学者和企业进行研讨,不少地方产权处的同志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二、20**年产权管理工作主要任务

20**年,各地国资委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进一步完善产权管理制度,加强产权管理工作,研究产权管理新课题,在规范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

(一)继续建立和完善产权管理法规体系

以贯彻实施新修订的《公司法》为契机,我们将着手研究已出台的产权管理制度与新《公司法》的衔接问题。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产权管理制度,重点是做好以下法规的研究制度工作:一是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尽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批示精神,研究起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相关管理办法;二是根据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国有股监管的新要求,研究起草上市公司国有股取得流通权后的监管办法;三是根据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和混合所有制发展等客观情况,修改完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办法;四是为加强境外企业国有产权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境外国有产权监管和风险防范制度,研究起草境外企业国有产权监督管理的相关办法;五是为进一步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完善和细化3号令的有关规定。

(二)继续加强产权基础管理工作

产权基础管理工作对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机构的调整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20**年,各地国资委要继续加大组织力度,夯实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

(三)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20**年,我们将在研究制订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相关管理办法的同时,加大工作力度,深入地方和企业调查研究,掌握地方国资委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有关情况,及时总结地方的经验和做法,并探索建立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力争取得明显进展。

各地国资委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快推进,已经初步建立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工作的地方,要进一步完善,并及时向我们通报有关情况。

(四)继续组织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工作

20**年,各级国资委要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继续“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

(五)积极探索产权管理的新课题

经过多年的改革,现在许多问题都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层次问题,都是绕不开、躲不过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理顺产权关系、明确产权的责任主体和权利主体、构建合理的产权结构。今后一段时期,产权管理工作要重点研究探索以下问题:

一是探索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问题。要要通过规范的制度,加强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国有股流转的监管,防止内幕交易、蓄意炒作等侵害公众投资者合法利益的情况发生,切实保护各类投资者合法权益。

二是研究境外企业国有产权监管问题。要进一步摸清境外企业国有资产家底,建立境外国有产权监管和风险防范制度,提高境外企业的风险意识;同时,要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加强和完善境外企业产权登记、资产评估、国有股权管理等监管手段,特别是要建立境外国有资产监管信息系统。各地也有一批境外企业,也要加强对境外企业国有产权监管的研究,共同推动对境外国有企业的监管。

三是研究产权多元化背景下的国有产权界定和管理问题。要以出资人监管为核心,以法律法规为基本依据,继续研究探索在混合所有制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产权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

四是积极研究企业整体价值评估问题。要按照企业整体价值评估准则的要求,积极探索企业整体价值评估的其他方法,尤其对收益法进行重点研究和探索。

各地也要结合当地实际加强对产权管理相关问题的研究探索。

三、做好20**年产权管理工作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今年是“**”开局之年,也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攻坚年。根据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提出的20**年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近三年来产权管理工作的实践,我们体会做好今年的产权管理工作,需要把握好以下四个问题。

(一)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

(二)进一步贯彻落实产权管理制度

(三)进一步提高创新意识

国有产权范文篇2

第一条为加快建立健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保值增值,根据《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省政府或省国资委向由省国资委直接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下简称出资企业)派出的国有产权代表,就个人履行职责情况及本企业有关重大事项向省国资委书面报告的行为。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的国有产权代表,是指省政府或省国资委派往出资企业行使出资人授权职权的人员。

第四条国有产权代表应正确履行省国资委授予的职权,切实维护国有股东的权益。

第五条履行本报告制度职责的主要责任人是出资企业的国有产权首席代表,具体指下列人员:

(一)国有独资企业中的董事长及不设董事会的总经理;

(二)国有控股企业中,由省国资委依据投资比例推荐并经法定程序选举的董事长,或经省国资委特别指定的董事会成员之一;

(三)国有参股企业中,由省国资委依据投资比例推荐并经法定程序选举的董事,其中,有两名以上的(含两名),由省国资委指定一名为国有产权首席代表。

第六条国有产权首席代表应当按照本制度要求,就有关事项向省国资委书面报告。其他国有产权代表也有向省国资委报告情况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章报告事项

第七条每年度的第一个月底前国有产权首席代表应向省国资委提交上一年度总结报告,具体包括个人履行职责情况、企业经营中影响到国有股东权益的以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等有关情况。

第八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由董事会或总经理办公会议行使部分股东会职权的重大事项,国有产权首席代表应在会议召开前10天,将有关拟表决事项的意见和理由向省国资委报告。

省国资委对此报告有反馈意见的,国有产权首席代表应将有关意见传达给其他国有产权代表,并一致按照省国资委的意见在会上行使表决等相应职权。省国资委未反馈意见的,视为同意报告人意见。

第九条对于公司章程中列入股东(大)会职权范围的决策事项,国有产权首席代表应当提请企业按照规定程序事先向股东(大)会提请审议,并同时向省国资委报告。

第十条有下列事项的,国有产权首席代表应及时将有关内容向省国资委报告:

(一)本企业董事会或其他内部决策机构对省国资委批复事项所做出的最终决定及其执行进展情况;

(二)本企业董事会或其他内部决策机构在职权范围内作出的可能影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大决定及其执行情况;

(三)因被投资、控股或参股的企业发生亏损,致使本企业投入的资本及权益减少10%(含)以上的情况;

(四)本企业发生安全事故、违法或经营失误,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或者危及国有资产安全的情况;

(五)标的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重大法律诉讼案件及其他或有事项;

(六)本企业及其全资、控股、参股企业领导人员有重大违法违纪情况;

(七)其他对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

(八)认为须报告的其他事项。

第三章报告管理

第十一条对本制度规定的上述报告事项,除明确规定外,国有产权首席代表应当在作出决策或事件发生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报送省国资委。

第十二条国有产权首席代表应在报告中书面表明个人对所列事项的意见,并签署个人姓名。国有产权首席代表可就报告事项征求企业其他国有产权代表的意见,并在报告中予以表述。

第十三条对于国有产权首席代表报告的事项,省国资委认为必要时,可以要求进一步报送有关的详细资料。

第十四条省国资委指定专门部门受理国有产权代表的报告,提出分类处理的建议,并建立国有产权代表报告备案管理制度,完整保存有关资料,严格保守企业的商业秘密。其中国有产权首席代表的年度总结报告由省国资委转送省委组织部备案。

第十五条省国资委对国有产权首席代表执行本报告制度情况进行年度考核,考核意见作为对国有产权首席代表年度履职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第四章责任

第十六条国有产权首席代表未按规定向省国资委报告情况或报告虚假情况的,省国资委将给予告诫。由此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相应追究其经济责任;构成犯罪的,将移交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十七条省国资委对国有产权首席代表报告的内容予以保密。因泄密造成不良后果的,相应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八条各企业可参照本制度并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国有产权范文篇3

第一条为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加强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监督管理,促进企业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持有国有资本的企业(以下统称转让方)将所持有的企业国有产权有偿转让给境内外法人、自然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受让方)的活动适用本办法。

金融类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和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转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本办法所称企业国有产权,是指国家对企业以各种形式投入形成的权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各种投资所形成的应享有的权益,以及依法认定为国家所有的其他权益。

第三条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规定,有利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国有资本优化配置,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护国家和其他各方合法权益。

第四条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不受地区、行业、出资或者隶属关系的限制。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条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可以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以及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第六条转让的企业国有产权权属应当清晰。权属关系不明确或者存在权属纠纷的企业国有产权不得转让。被设置为担保物权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有关规定。

第七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监督管理

第八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履行下列监管职责:

(一)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监管制度和办法;

(二)决定或者批准所出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事项,研究、审议重大产权转让事项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三)选择确定从事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活动的产权交易机构;

(四)负责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

(五)负责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和上报工作;

(六)履行本级政府赋予的其他监管职责。

本办法所称所出资企业是指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授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

第九条所出资企业对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履行下列职责:

(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所属企业的国有产权转让管理办法,并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二)研究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是否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

(三)研究、审议重要子企业的重大国有产权转让事项,决定其他子企业的国有产权转让事项;

(四)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告有关国有产权转让情况。

第十条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可按下列基本条件选择产权交易机构:

(一)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政策规定;

(二)履行产权交易机构的职责,严格审查企业国有产权交易主体的资格和条件;

(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开披露产权交易信息,并能够定期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告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情况;

(四)具备相应的交易场所、信息渠道和专业人员,能够满足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活动的需要;

(五)产权交易操作规范,连续3年没有将企业国有产权拆细后连续交易行为以及其他违法、违规记录。

第三章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程序

第十一条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做好可行性研究,按照内部决策程序进行审议,并形成书面决议。

国有独资企业的产权转让,应当由总经理办公会议审议。国有独资公司的产权转让,应当由董事会审议;没有设立董事会的,由总经理办公会议审议。涉及职工合法权益的,应当听取转让标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对职工安置等事项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第十二条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批准程序,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事项经批准或者决定后,转让方应当组织转让标的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开展清产核资,根据清产核资结果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资产移交清册,并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全面审计(包括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转让标的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离任审计)。资产损失的认定与核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转让所出资企业国有产权导致转让方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由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组织进行清产核资,并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开展相关业务。

社会中介机构应当依法独立、公正地执行业务。企业和个人不得干预社会中介机构的正常执业行为。

第十三条在清产核资和审计的基础上,转让方应当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评估报告经核准或者备案后,作为确定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价格的参考依据。

在产权交易过程中,当交易价格低于评估结果的90%时,应当暂停交易,在获得相关产权转让批准机构同意后方可继续进行。

第十四条转让方应当将产权转让公告委托产权交易机构刊登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经济或者金融类报刊和产权交易机构的网站上,公开披露有关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广泛征集受让方。产权转让公告期为20个工作日。

转让方披露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转让标的的基本情况;

(二)转让标的企业的产权构成情况;

(三)产权转让行为的内部决策及批准情况;

(四)转让标的企业近期经审计的主要财务指标数据;

(五)转让标的企业资产评估核准或者备案情况;

(六)受让方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七)其他需披露的事项。

第十五条在征集受让方时,转让方可以对受让方的资质、商业信誉、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管理能力、资产规模等提出必要的受让条件。

受让方一般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

(二)具有良好的商业信用;

(三)受让方为自然人的,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四)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六条受让方为外国及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法人、自然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受让企业国有产权应当符合国务院公布的《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及其他有关规定。

第十七条经公开征集产生两个以上受让方时,转让方应当与产权交易机构协商,根据转让标的的具体情况采取拍卖或者招投标方式组织实施产权交易。

采取拍卖方式转让企业国有产权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及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采取招投标方式转让企业国有产权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成交后,转让方与受让方应当签订产权转让合同,并应当取得产权交易机构出具的产权交易凭证。

第十八条经公开征集只产生一个受让方或者按照有关规定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可以采取协议转让的方式。

采取协议转让方式的,转让方应当与受让方进行充分协商,依法妥善处理转让中所涉及的相关事项后,草签产权转让合同,并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程序进行审议。

第十九条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合同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转让与受让双方的名称与住所;

(二)转让标的企业国有产权的基本情况;

(三)转让标的企业涉及的职工安置方案;

(四)转让标的企业涉及的债权、债务处理方案;

(五)转让方式、转让价格、价款支付时间和方式及付款条件;

(六)产权交割事项;

(七)转让涉及的有关税费负担;

(八)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

(九)合同各方的违约责任;

(十)合同变更和解除的条件;

(十一)转让和受让双方认为必要的其他条款。

转让企业国有产权导致转让方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在签订产权转让合同时,转让方应当与受让方协商提出企业重组方案,包括在同等条件下对转让标的企业职工的优先安置方案。

第二十条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全部价款,受让方应当按照产权转让合同的约定支付。

转让价款原则上应当一次付清。如金额较大、一次付清确有困难的,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采取分期付款方式的,受让方首期付款不得低于总价款的30%,并在合同生效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支付;其余款项应当提供合法的担保,并应当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向转让方支付延期付款期间利息,付款期限不得超过1年。

第二十一条转让企业国有产权涉及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和由国家出资形成的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另行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二条转让企业国有产权导致转让方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应当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处理好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解决转让标的企业拖欠职工的工资、欠缴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以及其他有关费用,并做好企业职工各项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工作。

第二十三条转让企业国有产权取得的净收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四条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成交后,转让和受让双方应当凭产权交易机构出具的产权交易凭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相关产权登记手续。

第四章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批准程序

第二十五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所出资企业的国有产权转让。其中,转让企业国有产权致使国家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六条所出资企业决定其子企业的国有产权转让。其中,重要子企业的重大国有产权转让事项,应当报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会签财政部门后批准。其中,涉及政府社会公共管理审批事项的,需预先报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批。

第二十七条转让企业国有产权涉及上市公司国有股性质变化或者实际控制权转移的,应当同时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监管部门的规定。

对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转让管理,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八条决定或者批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应当审查下列书面文件:

(一)转让企业国有产权的有关决议文件;

(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方案;

(三)转让方和转让标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

(四)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五)受让方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六)批准机构要求的其他文件。

第二十九条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方案一般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转让标的企业国有产权的基本情况;

(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的有关论证情况;

(三)转让标的企业涉及的、经企业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的职工安置方案;

(四)转让标的企业涉及的债权、债务包括拖欠职工债务的处理方案;

(五)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收益处置方案;

(六)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公告的主要内容。

转让企业国有产权导致转让方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应当附送经债权金融机构书面同意的相关债权债务协议、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职工安置方案的决议等。

第三十条对于国民经济关键行业、领域中对受让方有特殊要求的,企业实施资产重组中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给所属控股企业的国有产权转让,经省级以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后,可以采取协议转让方式转让国有产权。

第三十一条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事项经批准或者决定后,如转让和受让双方调整产权转让比例或者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方案有重大变化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重新报批。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过程中,转让方、转让标的企业和受让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者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相关批准机构应当要求转让方终止产权转让活动,必要时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确认转让行为无效。

(一)未按本办法有关规定在产权交易机构中进行交易的;

(二)转让方、转让标的企业不履行相应的内部决策程序、批准程序或者超越权限、擅自转让企业国有产权的;

(三)转让方、转让标的企业故意隐匿应当纳入评估范围的资产,或者向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会计资料,导致审计、评估结果失真,以及未经审计、评估,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四)转让方与受让方串通,低价转让国有产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五)转让方、转让标的企业未按规定妥善安置职工、接续社会保险关系、处理拖欠职工各项债务以及未补缴欠缴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

(六)转让方未按规定落实转让标的企业的债权债务,非法转移债权或者逃避债务清偿责任的;以企业国有产权作为担保的,转让该国有产权时,未经担保权人同意的。

(七)受让方采取欺诈、隐瞒等手段影响转让方的选择以及产权转让合同签订的;

(八)受让方在产权转让竞价、拍卖中,恶意串通压低价格,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对以上行为中转让方、转让标的企业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者相关企业按杖耸鹿芾砣ㄏ薷杈妫榻谘现氐模杓吐纱Ψ郑斐晒凶什鹗У模Φ备号獬ピ鹑危挥捎谑苋梅降脑鹑卧斐晒凶什魇У模苋梅接Φ币婪ㄅ獬プ梅降木盟鹗В还钩煞缸锏模婪ㄒ扑退痉ɑ刈肪啃淌略鹑巍?

第三十三条社会中介机构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审计、评估和法律服务中违规执业的,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将有关情况通报其行业主管机关,建议给予相应处罚;情节严重的,可要求企业不得再委托其进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相关业务。

国有产权范文篇4

第一条为规范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行为,保障企业国有产权有序流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是指企业国有产权在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之间的无偿转移。

国有独资公司作为划入或划出一方的,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授权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国资监管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下统称所出资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适用本办法。

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无偿划转,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规定;

(二)符合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需要;

(三)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划转双方协商一致。

第五条被划转企业国有产权的权属应当清晰。权属关系不明确或存在权属纠纷的企业国有产权不得进行无偿划转。被设置为担保物权的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有关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国有股权的划转,还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的程序

第六条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应当做好可行性研究。无偿划转可行性论证报告一般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被划转企业所处行业情况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规定;

(二)被划转企业主业情况及与划入、划出方企业主业和发展规划的关系;

(三)被划转企业的财务状况及或有负债情况;

(四)被划转企业的人员情况;

(五)划入方对被划转企业的重组方案,包括投入计划、资金来源、效益预测及风险对策等;

(六)其他需说明的情况。

第七条划转双方应当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内部决策程序进行审议,并形成书面决议。

划入方(划出方)为国有独资企业的,应当由总经理办公会议审议;已设立董事会的,由董事会审议。划入方(划出方)为国有独资公司的,应当由董事会审议;尚未设立董事会的,由总经理办公会议审议。所涉及的职工分流安置事项,应当经被划转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第八条划出方应当就无偿划转事项通知本企业(单位)债权人,并制订相应的债务处置方案。

第九条划转双方应当组织被划转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审计或清产核资,以中介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或经划出方国资监管机构批准的清产核资结果作为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的依据。

第十条划转双方协商一致后,应当签订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协议。划转协议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划入划出双方的名称与住所;

(二)被划转企业的基本情况;

(三)被划转企业国有产权数额及划转基准日;

(四)被划转企业涉及的职工分流安置方案;

(五)被划转企业涉及的债权、债务(包括拖欠职工债务)以及或有负债的处理方案;

(六)划转双方的违约责任;

(七)纠纷的解决方式;

(八)协议生效条件;

(九)划转双方认为必要的其他条款。

无偿划转事项按照本办法规定程序批准后,划转协议生效。划转协议生效以前,划转双方不得履行或者部分履行。

第十一条划转双方应当依据相关批复文件及划转协议,进行账务调整,按规定办理产权登记等手续。

第三章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的批准

第十二条企业国有产权在同一国资监管机构所出资企业之间无偿划转的,由所出资企业共同报国资监管机构批准。

企业国有产权在不同国资监管机构所出资企业之间无偿划转的,依据划转双方的产权归属关系,由所出资企业分别报同级国资监管机构批准。

第十三条实施政企分开的企业,其国有产权无偿划转所出资企业或其子企业持有的,由同级国资监管机构和主管部门分别批准。

第十四条下级政府国资监管机构所出资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上级政府国资监管机构所出资企业或其子企业持有的,由下级政府和上级政府国资监管机构分别批准。

第十五条企业国有产权在所出资企业内部无偿划转的,由所出资企业批准并抄报同级国资监管机构。

第十六条批准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事项,应当审查下列书面材料:

(一)无偿划转的申请文件;

(二)总经理办公会议或董事会有关无偿划转的决议;

(三)划转双方及被划转企业的产权登记证;

(四)无偿划转的可行性论证报告;

(五)划转双方签订的无偿划转协议;

(六)中介机构出具的被划转企业划转基准日的审计报告或同级国资监管机构清产核资结果批复文件;

(七)划出方债务处置方案;

(八)被划转企业职代会通过的职工分流安置方案;

(九)其他有关文件。

第十七条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事项经批准后,划出方和划入方调整产权划转比例或者划转协议有重大变化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重新报批。

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实施无偿划转:

(一)被划转企业主业不符合划入方主业及发展规划的;

(二)中介机构对被划转企业划转基准日的财务报告出具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

(三)无偿划转涉及的职工分流安置事项未经被划转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

(四)被划转企业或有负债未有妥善解决方案的;

(五)划出方债务未有妥善处置方案的。

第十九条下列无偿划转事项,依据中介机构出具的被划转企业上一年度(或最近一次)的审计报告或经国资监管机构批准的清产核资结果,直接进行账务调整,并按规定办理产权登记等手续。

(一)由政府决定的所出资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本级国资监管机构其他所出资企业的;

(二)由上级政府决定的所出资企业国有产权在上、下级政府国资监管机构之间的无偿划转;

(三)由划入、划出方政府决定的所出资企业国有产权在互不隶属的政府的国资监管机构之间的无偿划转;

(四)由政府决定的实施政企分开的企业,其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国资监管机构持有的;

(五)其他由政府或国资监管机构根据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和重组需要决定的无偿划转事项。

第四章附则

第二十条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向境外划转及境外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办法另行制定。

国有产权范文篇5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号,以下简称《办法》)颁布以来,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中日渐加强,但在具体实施工作中还有一些事项需要进一步明确。经研究,现通知如下:

一、关于省级以上国资监管机构对协议转让方式的批准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不断提高进场交易比例,严格控制场外协议转让。对于国民经济关键行业、领域的结构调整中对受让方有特殊要求,或者所出资企业(本通知所称所出资企业系指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内部资产重组中确需采取直接协议转让的,相关批准机构要进行认真审核和监控。

(一)允许协议转让的范围

1.在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中,拟直接采取协议方式转让国有产权的,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及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总体规划。受让方的受让行为不得违反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的限制性或禁止性规定,且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标的企业属于国民经济关键行业、领域的,在协议转让企业部分国有产权后,仍应保持国有绝对控股地位。

2.在所出资企业内部的资产重组中,拟直接采取协议方式转让国有产权的,转让方和受让方应为所出资企业或其全资、绝对控股企业。

(二)所出资企业协议转让事项的批准权限,按照转让方的隶属关系,中央企业由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地方企业由省级国资监管机构批准。相关批准机构不得自行扩大协议转让范围,不得下放或分解批准权限。

(三)协议转让项目的资产评估报告由该协议转让的批准机构核准或备案,协议转让项目的转让价格不得低于经核准或备案的资产评估结果。

(四)相关批准机构应当在批准文件中明确协议转让事项执行的有效时限,并建立对批准协议转让事项的跟踪、报告制度。各省级国资监管机构应当将协议转让的批准和实施结果报告国务院国资委。

二、关于外商受让企业国有产权

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中,涉及受让方为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的(以下统称外商),应当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向外商转让企业国有产权应在产权交易市场中公开进行。特殊情况下,确需采取协议方式转让的,应符合《办法》及本通知中关于批准协议转让的相关规定。

(二)转让方在提出受让条件时,应对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及相关规定,对国家对外商受让标的企业产权有限制性或禁止性规定的,应在产权转让公告中予以提示。

(三)通过产权交易市场确定外商为受让主体的,由转让方按照国家有关管理规定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审核批准。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投资者受让企业国有产权,参照以上规定办理。

三、关于企业国有产权受让条件的审核管理

广泛征集受让方是落实企业国有产权进场交易制度的关键环节,转让方、相关批准机构和产权交易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受让条件的审核管理工作。

(一)转让方在制订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方案时,应当根据转让标的企业的实际情况,明确提出对受让方的受让条件要求。

(二)对受让条件中表述不明确或者有违反公平竞争内容的,产权交易机构应及时向转让方提出修改建议,或要求转让方对受让条件的执行标准作出书面解释和具体说明。

(三)受让条件及其执行标准的书面解释和具体说明经相关批准机构审核后,由产权交易机构在产权转让公告中一并公布。未经公布的受让条件不得作为确认或否定意向受让方资格的依据。

(四)在产权转让公告中公布的受让条件,一经不得擅自变更。在产权交易机构尚未收到正式受让意向申请之前,确需变更受让条件的,应经产权转让相关批准机构批准后,在原信息渠道予以公告,公告期重新计算。

四、关于受让资格的审核确认

产权交易机构按照公布的受让条件提出对受让方资格的审核意见,并在征求转让方意见后,最终确认意向受让人资格。

(一)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将正式表达受让意向的法人、自然人全部纳入登记管理范围,严格按照公布的受让条件进行资格审核后,提出具备受让资格的意向受让人名单。

(二)产权交易机构和转让方对意向受让人是否符合公告条件产生分歧时,产权交易机构可就有关分歧事项书面征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机构)意见,也可通过产权交易争端协调机制,对分歧事项进行协调。

(三)对意向受让人资格审核确认完成后,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及时将审核结果以书面形式告知相关各方。

(四)当登记的意向受让人没有响应产权转让公告中受让条件的全部要求,或提出带有附加条件的受让要求时,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及时以书面形式对其进行提示,在规定的公告期限内该意向受让人没有作出调整、纠正的,应取消其受让资格。

五、关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价格

按照《办法》的规定,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价格应当以资产评估结果为参考依据,在产权交易市场中公开竞价形成,产权交易机构应按照有利于竞争的原则积极探索新的竞价交易方式。

(一)转让企业国有产权的首次挂牌价格不得低于经核准或备案的资产评估结果。经公开征集没有产生意向受让方的,转让方可以根据标的企业情况确定新的挂牌价格并重新公告;如拟确定新的挂牌价格低于资产评估结果的90%,应当获得相关产权转让批准机构书面同意。

(二)对经公开征集只产生一个意向受让方而采取协议转让的,转让价格应按本次挂牌价格确定。

(三)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中涉及的职工安置、社会保险等有关费用,不得在评估作价之前从拟转让的国有净资产中先行扣除,也不得从转让价款中进行抵扣。

(四)在产权交易市场中公开形成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价格,不得以任何付款方式为条件进行打折、优惠。

六、关于各级财政部门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中的管理工作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认真做好有关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监督检查以及标的企业财政政策清理等工作,并按以下规定进行审核或者审批:

国有产权范文篇6

第一条为规范地区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加强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监督管理,促进企业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国有经济整体运营效益,根据国务院《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国资委和财政部《企业国有资产产权转让管理暂行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企业国有产权,是指国家对企业以各种形式投入形成的权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各种投资形成的应享有的权益,以及依法认定为国家所有的其他权益。

第三条持有国有资本的企业(以下统称转让方)将所持有的企业国有产权有偿转让给境内外法人、自然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受让方)的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是指企业出资人财产所有权及相关财产权益通过市场有偿转让的交易行为。具体包括:

(一)国有企业整体产权或部分产权(含有形资产产权、无形资产产权及财产使用权等);

(二)有限责任公司和非上市股份公司的国有股权;

(三)依法批准此的其他国有产权。

第五条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规定,有利于地区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国有资本优化配置,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护国家和其他各方合法权益。

第六条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不受地区、行业、出资或者隶属关系的限制。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七条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可以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以及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第八条转让的企业国有产权权属应当清晰,权属关系不明确或存在权属纠纷的企业国有产权不得转让。被设置为担保物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有关规定。被转让企业本身不得成为国有产权转让主体。

第二章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监督管理

第九条地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地区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条地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所出资企业及其重要子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履行下列监管职责:

(一)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监管制度和办法;

(二)决定或者批准所出资企业及其重要子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事项,研究、审议所出资企业重大产权转让事项并报地区政府批准;

(三)选择确定从事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活动的产权交易机构(包括拍卖行,下同。);

(四)负责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

(五)负责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和上报工作;

(六)履行地区政府赋予的其他监管职责。

第十一条地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所出资企业对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履行下列职责;

(一)按照国家、自治区、地区的有关规定,制定所属企业的国有产权转让管理办法,并报地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二)研究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是否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

(三)研究、审议重要子企业的重大国有产权转让事项,决定其他子企业的国有产权转让事项。对重要子企业的重大国有产权转让事项,在履行内部决策程序之前,要向地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告,征得地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同意。

(四)向地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告有关所属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情况。

第十二条地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国有产权转让行为、量的大小决定或公开招标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产权交易机构。地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所出资企业及其重要子企业的国有产权转让行为,由地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或公开招标产权交易机构;地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所出资企业的其他子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由地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授权出资企业在地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或公开招标的产权交易机构的范围内指定。转让方无权选择产权交易机构。

第三章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程序

第十三条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做好可行性研究,按照内部决策程序进行审议,并形成书面决议。国有独资企业的产权转让,应当由总经理办公会议审议;国有独资公司的产权转让,应当由董事会审议。涉及职工合法权益的,应当听取转让标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对职工安置等事项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第十四条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批准程序,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事项经批准或者决定后,转让方应当组织转让标的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开展清产核资,根据清产核资结果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资产移交清册,并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全面审计(包括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转让标的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离任审计)。企业和个人不得干预社会中介机构的正常执业行为。

第十五条在清产核资和审计的基础上,转让方的出资人应当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评估报告经地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核准或者备案后,作为确定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价格的参考依据。转让方企业负责人不得参与审计、评估、底价的确定。

在产权交易过程中,当交易价格低于评估结果的90%时,应当暂停交易,在获得地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同意后方可继续进行。

第十六条转让方应当将产权转让公告委托由地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招标或授权资本运营机构指定的产权交易机构刊登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经济或者金融类报刊和产权交易机构的网站上,公开披露有关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广泛征集受让方。产权转让公告期为20个工作日。

转让方披露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转让标的基本情况;

(二)转让标的企业的产权构成情况;

(三)产权转让行为的内部决策及批准情况;

(四)转让标的企业近期经审计的主要财务指标数据;

(五)转让标的企业(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资产评估核准或者备案情况;

(六)受让方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七)其他需披露的事项。

第十七条在征集受让方时,转让方可以对受让方的资质、商业信誉、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管理能力、资产规模等提出必要的受让条件。

受让方一般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

(二)具有良好的商业信用;

(三)受让方为自然人的,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四)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八条经公开征集产生两个

<Scripttype=text/javascript><--google_ad_client="pub-7958854237336003";google_alternate_color="ffffff";google_ad_width=336;google_ad_height=280;google_ad_format="336x280_as";google_ad_type="text";//2007-04-05:fanwen8google_ad_channel="3661550215";google_color_border="FFFFFF";google_color_bg="FFFFFF";google_color_link="191919";google_color_text="000000";google_color_url="000033";//--></Script><Scriptsrc="/pagead/show_ads.js"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以上受让方时,转让方应当与产权交易机构协商,根据转让标的的具体情况采取拍卖或者招投标方式组织实施产权交易。

采取拍卖方式转让企业国有产权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及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采取招投标方式转让企业国有产权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成交后,转让方与受让方应当签订产权转让合同,并应当取得产权交易机构出具的产权交易凭证。

第十九条经公开征集只产生一个受让方,或者按照有关规定经地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同意,可以采取协议转让的方式。

采取协议转让方式的,转让方式应当与受让方进行充分协商,依法妥善处理转让中所涉及的相关事项后,草签产权转让合同,并按照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程序进行审议。

第二十条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合同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转让与受让双方的名称与住所;

(二)转让标的企业国有产权的基本情况;

(三)转让标的企业涉及的职工安置方案;

(四)转让标的企业涉及的债权、债务处理方案;

(五)转让方式、转让价格、价款支付时间和方式及付款条件;

(六)产权交割事项;

(七)转让涉及的有关税费负担;

(八)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

(九)合同各方的违约责任;

(十)合同变更和解除的条件;

(十一)转让和受让双方认为必要的其他条款;

转让企业国有产权导致转让方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在签订产权转让合同时,转让方应当与受让方协商提出企业重组方案,包括在同等条件下对转让标的企业职工的优先安置方案。

第二十一条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全部价款,受让方应当按照产权转让合同的约定支付。

转让价款原则上应当一次付清。如金额较大、一次付清确有困难的,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采取分期付款方式的,受让方首期付款不得低于总价款后30%,并在合同生效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支付;其余款项应当提供合法的担保,并应当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向转让方支付延期付款期间利息,付款期限不得超过1年。

第二十二条转让企业国有产权涉及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必须事先经过地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地区土地主管部门的批准同意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三条转让企业国有产权导致转让方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应当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处理好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解决转让标的企业拖欠职工的工资、欠缴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以及其他有关费用,并做好企业职工各项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工作。

第二十四条转让企业国有产权取得的净收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五条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成交后,转让和受让双方应当凭产权交易机构出具的产权交易凭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相关产权登记手续。

第四章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批准程序

第二十六条地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所出资企业及其重要子企业的国有产权转让,其中:转让企业国有产权致使国家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应当报××*政府批准。

第二十七条所出资企业决定所属其他子企业的国有产权转让,其中:重要子企业的重大国有产权转让事项,应当报地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第二十八条转让企业国有产权涉及上市公司国有股性质或者实际控制权转移的,应当同时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监管部门的规定。

对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转让管理,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九条决定或者批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应当审查下列书面文件:

(一)转让企业国有产权的有关决议文件;

(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方案;

(三)转让方和转让标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

(四)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五)受让方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六)批准机构要求的其他文件。

第三十条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方案一般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转让标的企业国有产权的基本情况;

(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的有关论证情况;

(三)转让标的企业涉及的,经企业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的职工安置方案;

(四)转让标的企业涉及的债权、债务包括拖欠职工债务的处理方案;

(五)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收益处置方案;

(六)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公告的主要内容。

转让企业国有产权导致转让方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应当附送经债权金融机构书面同意的相关债权债务协议,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职工安置方案的决议等。

第三十一条对于国民经济关键行业、领域中对受让方有特殊要求的,企业实施资产重组中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给所属控股企业的国有产权转让,经地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后,可以采取协议转让方式转让国有产权。

第三十二条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事项经批准或者决定后,如转让和受让双方调整产权转让比例或者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方案有重大变化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重新报批。

受让方应当依法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并在产权交易合同中约定妥善安置出让方职工(包括离退休人员)的事项。出让非公司制国有企业产权的,应当在签订产权交易合同之前,听取出让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的意见。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过程中,转让方、转让标的企业和受让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地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者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出资人应当要求转让方终止产权转让活动,必要时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确认转让行为无效。

(一)未按本办法有关规定在产权交易机构中进行交易的。

(二)转让方、转让标的企业不履行相应的内部决策程序、批准程序或者超越权限、擅自转让企业国有产权的。

(三)转让方、转让标的企业故意隐匿应当纳入评估范围的资产,或者向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会计资料,导致审计、评估结果失真,以及未经审计、评估,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四)转让方与受让方串通,低价转让国有产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五)转让方、转让标的企业未按规定妥善安置职工、接续社会保险关系、处理拖欠职工各项债务以及未补缴欠缴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

(六)转让方未按规定落实转让标的企业的债权债务,非法转移债权或者逃避债务清偿责任的;以企业国有产权作为担保的,转让该国有产权时,未经担保权人同意的。

(七)受让方采取欺诈、隐瞒等手段影响转让方的选择以及产权转让合同签订的;

(八)受让方在产权转让竟价<Scripttype=text/javascript><--google_ad_client="pub-7958854237336003";google_alternate_color="ffffff";google_ad_width=336;google_ad_height=280;google_ad_format="336x280_as";google_ad_type="text";//2007-04-05:fanwen8google_ad_channel="3661550215";google_color_border="FFFFFF";google_color_bg="FFFFFF";google_color_link="191919";google_color_text="000000";google_color_url="000033";//--></Script><Scriptsrc="/pagead/show_ads.js"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拍卖中,恶意串通压低价格,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对以上行为中转让方、转让标的企业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地区国有监督管理机构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应当负赔偿责任;由于受让方的责任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受让方应当依法赔偿转让方的经济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社会中介机构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审计、评估和法律服务中违规执业的,由地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将有关情况通报其行业主管机关,建议给予相应处罚;情节严重的,可要求企业不得再委托其进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相关业务。

第三十五条产权交易机构在企业国有产权交易中弄虚作假或者玩忽职守,损害国家利益或者交易双方合法权益的,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地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将不再选择其从事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相关业务。

第三十六条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批准机构及其有关人员违反本办法,擅自批准或者在批准中以权谋私,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由有关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事业单位,政企尚未分开的单位以及其他单位所持有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参照本办法执行。

国有产权范文篇7

第一条为加强国有产权转让管理,规范国有产权转让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令第3号)、《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浙江省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浙政〔1997〕12号)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县范围内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社团组织(以下统称转让方)将所持有的国有产权有偿转让给境内外法人、自然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受让方)的转让活动。

第三条国有产权转让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保护国家利益和其他各方合法权益。

第四条县招投标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县管委会)为县政府负责招标投标市场管理的议事协调机构,领导和协调全县招标投标工作。县管委会下设县招投标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县招管办),具体承担管委会的日常工作,负责对全县国有产权转让活动的综合协调和监管。

第五条县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县国资委)是代表县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监督管理国有资产的直属特设机构。县国资委下设县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国资办),具体承担县国资委的日常工作,负责执行县国资委的决议、决定或者批准国有产权转让事项。

县财政局和相关产权转让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国有产权转让活动的监督管理。

前款所称相关产权转让管理部门,是指实施政府特许经营权、国有知识产权以及其他无形资产的行政管理部门。

第六条县招投标中心是全县国有产权转让活动的固定场所,为产权转让活动提供交易场地、信息和咨询服务,对产权转让活动全过程进行见证。

第七条国有产权转让统一在县招投标中心公开进行。

第二章国有产权转让的范围和方式

第八条国有产权转让的范围包括:

(一)国有企业的整体或部分产权;

(二)有限责任公司和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国有股权;

(三)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或其他经济实体的国有股权;

(四)行政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的国有产权;

(五)政府特许经营权、国有知识产权及其他无形资产的产权;

(六)国有资产租赁权、经营权、使用权等;

(七)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国有产权。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国家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等,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九条国有产权转让可以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第三章国有产权转让的程序

第十条国有产权转让及其转让方式,转让方应当按规定权限向县国资委或相关产权转让管理部门履行报批手续。

第十一条经批准同意转让的国有产权,转让方应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资产评估结果报经县国资办核准或备案。

国有产权转让过程中,转让价格应以不低于经核准或备案的资产评估价值作为出让底价。转让价格低于资产评估价值的,应当暂停转让,在获得县国资委或相关产权转让管理部门书面同意后,方可继续进行。

以协议方式进行转让的,转让价格不得低于经核准或备案的资产评估价值。

第十二条转让方应委托县招投标中心组织实施国有产权转让,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国有产权转让委托书;

(二)转让方的有效资格证明或者其他有效证明;

(三)转让国有产权的有效归属证明;

(四)国有产权转让的批准文件;

(五)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书》,国有资产评估核准或评估备案文本;

(六)转让标的情况说明;

(七)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三条县招投标中心在收到转让方所提供的委托申请材料,材料齐全的,应及时进行受理登记。

第十四条国有产权重大标的物或在社会上具有较大影响的标的物,采取拍卖方式转让的,应通过公开选择方式确定拍卖机构。

第十五条国有产权转让应在县招投标信息网站或指定媒体上公告,广泛征集受让方,公告期不少于7个工作日。

第十六条征集受让方时,转让方可以对受让方提出必要的受让条件。受让方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

(二)具有良好的商业信用;

(三)受让方为自然人的,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四)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七条受让方向县招投标中心提出受让国有产权申请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购买产权的申请书;

(二)受让方的资格证明;

(三)受让方的资信证明;

(四)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其他规定需提供的有关材料。

第十八条县招投标中心按照公告的受让条件提出受让方资格的审核意见,并征求转让方意见后,确认意向受让人资格。

第十九条经公开征集产生两个(含)以上意向受让方时,按核准的产权转让方式和有关规定公开进行转让。

第二十条经公开征集只产生一个意向受让方,经县国资委或相关产权转让管理部门批准,可以采取协议转让方式,并由县招投标中心组织实施。

第二十一条国有产权转让成交后,由县招投标中心出具国有产权转让成交通知单,并见证转让双方签订国有产权转让合同。

第二十二条国有产权转让的全部价款,原则上应当一次性付清。产权转让合同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二十三条转让双方应按合同规定办理产权交接手续,县国资办、县招投标中心等单位共同派员监接,据实填写产权交接清单。

第二十四条转让双方产权交接完毕后,凭国有产权转让成交通知单、转让合同、产权交接清单和相关资料,依法办理产权变更手续。

第二十五条国有产权转让保证金,由县招投标中心统一代收代退。

第二十六条国有产权转让取得的净收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章国有产权转让的中止、终止和无效

第二十七条国有产权转让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中止:

(一)转让方或受让方认为须中止的;

(二)第三方对转让方的转让产权提出异议的;

(三)因不可抗力或意外事故,致使转让暂不能进行的;

(四)企业国有产权整体转让时,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未作妥善安置的;

(五)依法应当中止产权转让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八条国有产权转让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

(一)法律、法规和规章明文禁止的;

(二)产权归属不清或处分权限有争议的;

(三)已实施抵押、担保和司法、行政、仲裁等强制措施的;

(四)合法契约规定期内不得转让的;

(五)未取得相应批准文件的;

(六)产权实物灭失的;

(七)转让方或受让方提出终止产权转让,并经县国资委或相关产权转让管理部门确认的;

(八)被中止的产权转让活动,逾期未提出申请,经县国资委或相关产权转让管理部门作出终止的;

(九)人民法院、仲裁机构或者有关的行政执法机构确认转让方对其委托出让的产权无处分权而发出终止转让书面通知的;

(十)依法终止产权转让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九条国有产权转让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转让无效:

(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政策规定的;

(二)转让方或受让方不具备转让、受让资格的;

(三)转让方与受让方串通,低价转让国有产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四)受让方采取欺诈、隐瞒等手段影响转让方的选择以及产权转让合同签订的;

(五)受让方在产权转让拍卖、招投标和其它竞价中,恶意串通压低价格,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第三十条在产权转让过程中发生产权转让纠纷的,当事人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调解,也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有关部门按规定权限责令其限期改正,退还违法所得和被侵占的国有资产。对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部门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国有产权转让活动中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乡镇政府及供销、经贸等部门持有或代管的集体产权转让,参照本办法执行。

国有产权范文篇8

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监管初见成效

监督机制日趋完善

——调研报告

2006年以来,地区财政局国资中心不断加大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的工作力度,认真贯彻《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国资委3号令),在加强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监管和促进国有产权有序流转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监管初见成效,产权交易程序进一步规范。

一、落实制度抓好监管。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及其配套文件的出台,标志着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监管已经初步形成了以“进场交易”制度为核心的统一制度。地区财政局国资中心通过抓好贯彻落实,使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得到了有效规范,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正逐步发挥。

一是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及其配套文件陆续后,地区财政局国资中心及时转发了相关部门和县市以及个企业。使各企业及相关管理部门明确了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监管的制度要求,并对操作规则和政策要求有了进一步认识。

二是对产权交易机构的选择确定提出了规范性要求。虽然地区国有产权交易中心至今没有成立,但是,我们按照《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国资委3号令)的要求,制定了《××××*地区国有产权(资产)处置实施意见》,要求所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国有产权的处置必须在财政国资部门选定的产权交易机构、拍卖公司进场交易,截至目前,根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在由地区经贸委、监察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财政局等单位全程监督和资产评估、公开产权转让信息的前提下,对两家地直企业国有产权进行了公开拍卖,有效发挥了社会监督作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产权交易存在的问题

为了贯彻落实《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号)等有关规定和中央纪委关于严格执行产权交易制度的有关会议精神,根据阿地国资[2006]7号《关于转发国务院国资委等五部委〈关于做好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要求,地区财政局、国有资产管理中心、监察局、发展计划委员会、工商局等五局委组成专项检查组,于2006年5月15、16日共同组织开展了对地直39家企业中的16六家占有国有产权的地直企业(单位)国有控股、参股企业自《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实施以来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公文写作的专项检查和抽查。检查发现,少数企业违反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号的规定,对转让标底不进行评估审计、不履行相关手续或者不完全履行相关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处置转让国有产权。例如,地区××××*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国有产权分别于2004年5月25日、2005年3月25日被地区××××*集团以630万元、114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了××××××*有限责任公司和××*。没有履行相关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以及产权登记等手续,没有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批准手续,绕开了国资部门的监督;分公司国有股权转让行为,也没有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批准手续和国有产权变更手续。

三、发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对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国有产权转让有关规定的宣传力度不够。地县两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虽然把《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转发给了所属企业,但是没有进行进一步深入宣传。企业本身也没有认真学习《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国家有关国有产权转让的政策法规,影响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的贯彻落实。

(二)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企业和单位由于各种原因错误的认为企业的国有资产和国有产权只要有了本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是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党委会的决议就可以自行处置。而忽视了国有产权转让的相关程序和应该履行的手续。

(三)地县两级没有设立专门的国有产权交易中心,也没有要求企业或者行政事业单位在转让国有资产、国有产权时必须在某产权交易所公开信息、竟价转让,多年以来许多企业和单位的产权交易都是自行与受让方协议转让的。这应该引起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国资管理部门职能、责任不明确。地区国有资产的监管还没有建立管人、管事、管资产的全方位监管体系,仍然处于多头管理旧体制,结果是谁都管,但是谁都管不好。企业也非常厌烦国资部门对企业的违规行为横加指责,处处说企业的某些行为违反国家规章制度的婆婆式的唠叨。

七、建议

(一)地县(市)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层要根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和《阿克苏地区国有资产管理中心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加大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对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重要性的认识,掌握国家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法规,领会精神,严格规范国有产权转让行为,促进国有产权的依法、有序流转。

二、认真做好《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各项规定的组织实施工作。《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批准和操作程序,明确了相关监管职责。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企业要按照“明确职责、规范运作、严格把关、监管有力”的原则,认真做好各项工作。要落实负责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监管的职能部门和人员,明确工作责任;要加强对各级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的审计、评估、价格确定的监督和审批工作,并对进入市场后各个工作环节实施跟踪监管,切实维护所有者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严格落实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进场制度。国资部门将在对全地区产权交易机构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程序选择确定从事地区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活动的产权交易机构。在此之前,暂将××××××*拍卖公司作为试点,负责地区所辖企业的国有产权转让信息,并由其组织相关产权交易活动。地区各企业要充分认识企业国有产权进场交易的重要意义,切实执行进场交易制度,促进企业国有产权“阳光交易”制度的建立。

四、建立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审批报告制度。为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做好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的统计分析工作,地区各企业要把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有关情况,按分级管理原则报地、县(市)财政、国资部门审查、批准和备案。未经同级政府和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企业擅自转让国有产权行为一律无效。

县市财政、国资部门在每年1月份将上一年度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情况统计汇总后报本级政府和地区国资部门;要按照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加强产权变动登记管理,强化产权变动监管力度。

国有产权范文篇9

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加强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监督管理,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根据国务院《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持有国有资本的企业(以下称转让方)将所持有的企业国有产权有偿转让给境内外法人、自然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下称受让方)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企业国有产权,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投资和投资所形成的权益,以及依法认定为国家所有的其他权益。

第三条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有利于促进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维护国家和其他各方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进行,不受地区、行业、出资或者隶属关系的限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从事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产权交易机构,由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公布。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指导、监督本省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工作。

省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分别负责所出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监督管理。

本办法所称所出资企业,是指省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授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

第二章审批程序

第六条所出资企业拟转让企业国有产权或者其投资设立的重要子企业拟转让重大国有产权的,应当事先报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后,方可编制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方案。

所出资企业投资设立的子企业及其他企业拟转让企业国有产权的,应当事先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同意后,方可编制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方案。

转让方及转让标的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参与收购企业国有产权的,不得参与编制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方案。

第七条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方案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转让方和转让标的的基本情况;

(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可行性研究情况;

(三)经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的职工安置方案;

(四)债权、债务的处理方案;

(五)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收益处置方案;

(六)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公告的主要内容。

转让企业国有产权致使国家不再具有控股地位的,产权转让方案还应当包括经债权金融机构书面同意的有关债权债务协议、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职工安置方案的决议等。

第八条转让方应当按照内部决策程序对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方案进行审议,形成书面决议:

(一)国有独资企业的产权转让,由总经理办公会议审议;

(二)国有独资公司的产权转让,由董事会审议;未设立董事会的,由总经理办公会议审议;

(三)其他公司的国有产权转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审议。

涉及职工合法权益的,应当听取职工代表大会对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方案的意见。

第九条转让企业国有产权的,转让方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条第一款规定的审批权限,向批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转让企业国有产权的有关决议文件;

(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方案;

(三)转让方或者转让标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

(四)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五)受让方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六)批准机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条转让企业国有产权的,按照下列规定审批:

(一)所出资企业的国有产权转让,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并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其中,转让企业国有产权致使国家不再具有控股地位的,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二)所出资企业投资设立的子企业及其他企业的国有产权转让,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其中,重要子企业的重大国有产权转让事项,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中涉及政府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应当事先依法报经有关部门审批。

第十一条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批准机构应当自接到转让方提交的书面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符合条件的,作出准予转让的书面批复;不符合条件,不予转让的,应当向转让方说明理由。

转让企业国有产权,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的,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提出审查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第十二条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事项经批准后,转让方改变产权转让比例或者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方案有重大变化的,应当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第三章转让程序

第十三条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事项经批准后,转让方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清产核资,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财务审计。

转让企业国有产权致使国家不再具有控股地位的,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进行清产核资,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财务审计。

第十四条在清产核资和财务审计的基础上,转让方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资产评估结果报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核准或者备案后,作为确定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价格的参考依据。

转让方不得委托同一中介机构承担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业务。

第十五条转让企业国有产权的,转让方应当向产权交易机构提交下列材料,经产权交易机构核实后,填写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登记表:

(一)转让方和转让标的的基本情况;

(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方案及有关批准文件;

(三)转让标的的财务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及核准或者备案材料;

(四)受让方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五)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六条转让方应当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公告委托产权交易机构刊登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经济或者金融类报刊和产权交易机构的网站上,公开征集受让方。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公告期不得少于20个工作日。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公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转让标的企业产权构成情况;

(二)转让标的的基本情况及转让价格;

(三)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内部决策及批准情况;

(四)转让标的企业近期经审计的主要财务指标数据;

(五)转让标的资产评估核准或者备案情况;

(六)受让方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七)需要公告的其他事项。

第十七条转让企业国有产权的首次挂牌价格不得低于经核准或者备案的资产评估结果。经公开征集没有产生意向受让方的,转让方可以根据情况确定新的挂牌价格,并报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批准机构批准后,由产权交易机构在原信息渠道上重新公告,公告期重新计算。

第十八条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公告可以对受让方的资质、商业信誉、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管理能力、资产规模等提出受让条件。受让条件不得具有明确指向性或者违反公平竞争的原则。

转让方不得随意变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公告中公布的受让条件。在产权交易机构尚未收到正式受让意向申请之前,因特殊原因确需变动受让条件的,转让方应当报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批准机构批准,并由产权交易机构在原信息渠道上重新公告,公告期重新计算。

第十九条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公告公布后,产权交易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征集到的意向受让方进行登记,并按照规定对意向受让方进行审查,确定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

经公开征集产生2个以上意向受让方的,应当依法采取招标投标或者拍卖等方式转让企业国有产权;产生1个意向受让方的,可以采取协议方式转让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价格按照本次公告的挂牌价格确定。

第二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经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可以采取协议方式转让企业国有产权:

(一)转让方属于国民经济关键行业、领域,对受让方有特殊要求,转让企业国有产权后,仍应当保持国有绝对控股地位的;

(二)转让方实施内部资产重组时转让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方和受让方均为所出资企业或者其全资、绝对控股企业的。

采取协议方式转让企业国有产权的,其资产评估报告应当报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核准或者备案,转让价格不得低于经核准或者备案的资产评估结果。

第二十一条受让方确定后,转让方与受让方应当签订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合同。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合同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转让方、受让方的名称与住所;

(二)转让标的及转让方式;

(三)转让方涉及的职工安置方案;

(四)转让方涉及的债权、债务处理方案;

(五)转让价格及价款支付方式、期限;

(六)产权交割事项;

(七)转让涉及的有关税费负担;

(八)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及违约责任;

(九)合同变更和解除的条件;

(十)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二条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价款应当一次付清。金额较大、一次付清确有困难的,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采取分期付款方式的,受让方首期付款不得低于总价款的30%,并在合同生效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支付;其余款项应当提供合法的担保,并按照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向转让方支付延期付款期间利息,付款期限不得超过1年。

第二十三条转让企业国有产权致使国家不再具有控股地位的,应当依法处理好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解决转让方拖欠职工的工资、欠缴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以及其他有关费用,并做好职工安置和各项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工作。

转让企业国有产权中涉及的职工安置、社会保险等有关费用,不得在资产评估之前从拟转让的国有净资产中先行扣除,也不得从转让价款中进行抵扣。

第二十四条转让企业国有产权涉及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和由国家出资形成的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的,应当依法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五条转让企业国有产权取得的净收益,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处置。

第二十六条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成交后,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出具产权交易凭证。

转让方、受让方应当持产权交易机构出具的产权交易凭证,到有关部门办理产权变更登记手续。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监督检查,并负责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分析,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情况。

第二十八条从事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产权交易机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执行有关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依法审查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方、受让方的条件;

(三)按照规定公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

(四)为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方、受让方提供交易场所等有关服务,保守转让方、受让方的商业秘密;

(五)定期向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告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六)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九条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转让:

(一)转让标的灭失的;

(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批准机构依法要求转让方终止产权转让活动的;

(三)司法机关依法裁判转让行为无效的;

(四)依法应当终止转让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条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中,禁止下列行为:

(一)未在产权交易机构进行产权转让的;

(二)转让方不履行内部决策程序,或者未经批准擅自转让企业国有产权的;

(三)参与收购企业国有产权的转让方或者转让标的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参与制定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方案的;

(四)转让方故意隐匿应当纳入评估范围的资产,或者向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会计资料,导致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结果失真,或者未经财务审计、资产评估,造成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

(五)转让方与受让方恶意串通,低价转让企业国有产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六)转让方未按规定妥善安置职工、接续社会保险关系、处理拖欠职工的工资以及未补缴欠缴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

(七)转让方未按规定处理债权债务,违法转移债权或者逃避债务清偿责任的,或者以企业国有产权作为担保,转让该国有产权时,未经担保权人同意的;

(八)受让方采取欺诈、隐瞒等手段影响转让方的选择以及产权转让合同签订的;

(九)受让方在产权转让竞价、拍卖中,恶意串通压低价格,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十)依法应当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一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监察机关应当建立举报制度,公开举报电话号码、通信地址或者电子邮件地址等,受理有关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举报。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中的违法行为,均有权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监察机关举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监察机关接到举报后,应当依法处理。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中,转让方、受让方有本办法第三十条所列行为之一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批准机构应当要求转让方终止转让活动,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裁判转让行为无效。

对本办法第三十条所列行为中转让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批准机构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分;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因受让方的责任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受让方应当依法赔偿转让方的经济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社会中介机构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和法律服务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情节严重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可要求转让方不得再委托其进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有关业务。

产权交易机构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中弄虚作假或者玩忽职守,损害国家利益或者转让方、受让方合法权益的,依法追究该机构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不得再选择其从事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有关业务。

第三十四条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批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擅自批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或者以权谋私,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有关部门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金融类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和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国有产权范文篇10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产权交易机构是指依法批准设立,为产权交易提供场所、设施及相关服务,并实行自律性管理的独立法人。

第三条产权交易机构必须取得国有产权转让业务资格才能从事国有产权转让业务。

第四条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省产权交易机构国有产权转让业务资格的审定工作;市、县(市、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所辖产权交易机构国有产权转让业务资格的初审工作。

第五条申请国有产权转让业务资格的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有与其开展产权交易业务相适应的固定场所及完备的配套设施;

2.有与从事产权交易活动相适应的资金,并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3.有一定数量能胜任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公司主要负责人要符合大学以上文化程度、三年以上相关实践工作经历、没有发现犯罪和经济违法行为等任职条件;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法律、经济、会计、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人员比例不低于60%;专职的经济、财务会计及工程技术人员各1名、符合条件的专(兼)职律师1名,专职人员应占工作人员总数的70%以上,最低不得少于8人;

4.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认可的专业培训人员比例应达到50%,其中专职人员的培训比例应达到60%;

5.有规范的章程和组织机构及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产权交易操作规则;

6.具备公开披露产权交易信息的渠道,拥有自己的网站,与省级以上报纸等媒体建立固定合作关系;

7.诚信、守法地进行产权交易活动,没有违法、违规记录;

8.能够提供产权交易的审查登记、信息、交易结算、交易鉴证等一系列产权交易综合服务;

9.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除具备以上基本条件外,各类产权交易机构还须分别具备下列条件:

(一)产权交易所(中心)

1.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

2.营业场所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

3.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经济、会计、工程技术等相关专职人员;

4.有完善的产权交易信息管理系统,并与省内外其他产权交易组织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能够发挥信息资源集中和信息网络化的优势。

(二)招投标机构

1.注册资金在800万元人民币以上;

2.营业场所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

3.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的独立企业法人,成立满三年,且近三年招标业绩(按中标额)累计在15亿元人民币以上;

4.具有一个及以上国家部委认定的甲级招标资格;

5.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经济、会计、工程技术等相关专职人员;

6.具备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相应的专业力量;

7.具备可以作为评标委员会成员人选的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库;

8.专职招标人员不得少于职工总数的60%。

(三)拍卖机构

1.注册资金在300万元人民币以上;

2.营业场所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

3.有2名或2名以上专职注册拍卖师;

4.成立满一年,且年拍卖成交额达到1亿元以上。

第六条凡具备本办法第五条要求,申请国有产权转让资格的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向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下列文件、材料,经逐级审核后报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

1.国有产权转让资格申请文件和申请表(表式附后);

2.批准成立的相关文件;

3.工作场所证明(包括房屋租赁合同或房产证明复印件);

4.机构章程;

5.业务操作规则和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

6.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命(聘任)文件;

7.法定代表人简历、身份证复印件;

8.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正本及复印件;

9.法律承诺函;

10.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认可的国有产权转让业务专业培训证明;

11.法人营业执照副本或影印件;

12.产权交易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材料;

13.网站建设相关材料,与有关报刊签订的产权转让信息的业务委托协议,以及与省内外其他产权交易机构业务合作的相关协议资料复印件;

14.近三年产权交易业务开展情况、奖惩情况和机构变动情况;

15.政府物价部门核准及实际执行的收费标准;

16.其他必要的证明或材料。

第七条市、县(市、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对申请单位提交的申报资料进行初审,对符合条件的,逐级上报到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不符合条件的,应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在收到书面申请后,将组织国资监管机构相关职能部门人员、产权交易专家以及企业代表组成评审工作组,定期集中进行评审。对符合条件的,颁发《浙江省国有产权转让业务资格证书》;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第八条经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核发的《浙江省国有产权转让业务资格证书》是产权交易机构从事国有产权转让业务资格的凭证和依据。

第九条《浙江省国有产权转让业务资格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有效期为三年。有效期满后产权交易机构应重新申请国有产权转让业务资格。

《浙江省国有产权转让业务资格证书》正本应当置于交易机构主要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根据产权交易机构的申请和经营需要,可以核发资格证书副本若干份。

《浙江省国有产权转让业务资格证书》由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统一印制。

第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浙江省国有产权转让业务资格证书》。产权交易机构发现《浙江省国有产权转让业务资格证书》遗失或有毁损的,应当在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报刊上声明作废后,申请补领。

第十一条取得从事国有产权转让业务资格的产权交易机构主要职责是:

1.产权交易所(中心)主要从事国有产权的转让;拍卖机构主要从事国有资产的实物拍卖以及产权交易所(中心)委托的国有产权的拍卖转让;招投标机构主要从事产权交易所(中心)委托的国有产权的招投标转让;

2.严格履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国有产权转让和交易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合法自愿、平等协商、诚实信用的原则开展国有产权交易活动;

3.依法审查产权交易主体的资格和交易条件,组织和监督国有产权交易;

4.保守转让双方的商业秘密,维护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

5.按照有关规定公开披露国有产权交易信息,并定期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情况;

6.向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产权交易的公开场所和设施及产权交易相关的咨询、策划、组织等中介服务,降低产权交易成本;

7.出具合法、规范、有效的产权交易凭证;

8.制定和健全管理制度,实行规范的自律性管理,接受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监督,并按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

9.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授权委托的其他职责。

第十二条取得从事国有产权转让业务资格的产权交易机构的经营范围不受地区、行业和企业所有制性质的限制,鼓励产权交易跨地区进行,鼓励产权交易活动向中心城市集中。

第十三条产权交易机构的名称、法定代表人、地址、经营业务范围、章程等事项发生变动的,应当持相关的批准文件,在发生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资格变更手续。

产权交易机构解散或依法撤消、破产时,应在工商注销登记前15日内向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办理资格注销手续。

第十四条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对本地区取得国有产权交易资格的产权交易机构上一年度的交易情况进行检查和总结,并将检查和总结结果报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产权交易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通报批评、警告或吊销其《浙江省国有产权转让业务资格证书》,情节严重并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1.申请资格时伪造证件或弄虚作假的;

2.未及时办理资格变更、注销手续的;

3.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浙江省国有产权转让业务资格证书》的;

4.未按规定履行监督审查职责,营私舞弊,对产权交易双方当事人和有关单位的违法违规情况不及时反映、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的;

5.签订虚假合同的;

6.采取胁迫、欺诈、贿赂和恶意串通等手段,促成或阻碍交易的;

7.涂改、伪造、买卖有关凭证和交易文件的;

8.按规定的收费标准外,索取其他利益的;

9.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禁止的其他行为的。

第十六条未取得从事产权转让业务资格的产权交易机构超越业务范围,擅自从事国有产权转让业务的,将建议有关部门予以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