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训练技巧范文10篇

时间:2023-10-29 09:31:06

课外阅读训练技巧

课外阅读训练技巧范文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创造力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而阅读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是目前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在这一教学要求的推动下,语文教师应从创造性的角度入手,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加强阅读训练

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可使自身的知识面得到扩展,提高阅读创造力。但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始终存在多讲少读或只讲不读的误区。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阅读机会,加强阅读训练。首先,指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自读课文,遇见不懂的字查字典。其次,引导学生进行感知性阅读、默读,感知文章重点内容。随后,要求学生进行理解性阅读、精读,感知主要的思想内容,了解重点内容。最后,指导学生进行欣赏性阅读、品读,感悟笔者表达的情感,加深理解。

二、教会学生阅读技巧

语文阅读要了解文章大意,掌握文章中的相关信息。不同的阅读方式,导致阅读文章所需要的时间不同。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泛读、精读等阅读技巧,在增加阅读速度与阅读量的同时,使学生的阅读效率得到提高。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多层次的阅读,如何进行课文分析,如何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真实情感等阅读技巧。在遇到阅读理解题目时,指导学生首先要阅读文章后面的题目,并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内容,进行针对性的阅读。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阅读创造力的培养。语文教材中出现了较多的自读文章,也为学生配备了自读课本,并且还设有推荐阅读文章。在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首先,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提高其课外阅读的创造力。教师要做到少讲、精讲、多练,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问题,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及方法,要求学生多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教师要做好榜样,传授技巧,让学生可以灵活运用阅读技巧,自主认识字词、分析语句,理清结构。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让学生感悟作品,获取知识及提高阅读创造力的最好方法。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书进行阅读,为学生指明阅读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四、发挥网络阅读优势

教师要根据形势引导学生进行网络阅读。指导学生学会网络阅读,激发其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创造力。网络阅读比传统阅读更为灵活、方便、新颖,更能激起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其参与其中。网络还能通过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呈现效果,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其阅读创造力。学生在阅读时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自律,提高价值的判断能力。在准备浏览网页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自己为什么去阅读,并且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阅读,还要了解阅读是为了获得哪些信息,避开无关信息的诱惑,从而快速查找到想要的信息。除此之外,由于网络阅读不会受到价格、信息量、纸张等条件的限制,学生可以无限地获取到知识。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网络发挥其优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得网络成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主要途径。

五、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出来,其阅读就会产生极大的动力,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当学生明白了阅读的乐趣,才会陶冶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欣赏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等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由于小学生的自制力不强,其阅读兴趣保持的时间较短,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第一,在学生对文章得到理解后,语文教师还要设置更深层次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不断地延伸;第二,当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点,让学生有眼前一亮的感觉;第三,让学生的思维处于停顿状态时,教师要提出有争议性的话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适当开展谈读书感想、演讲比赛、读书活动等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阅读方法。

作者:张文英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招生办

参考文献:

课外阅读训练技巧范文篇2

关键词:高中生;新课程标准;英语课外阅读;建议

1背景

近几年来,由于高考英语在阅读的题材、阅读速度以及词汇量等方面对考生的阅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高中英语阅读显得更为重要。但是,正是由于高考的存在,当前的高中课内阅读难免带有很深的功利性色彩,其往往忽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课内阅读中,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被固定化。同时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课堂人数的过多以及课堂阅读材料的匮乏,常常会难以顾及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课内阅读对阅读能力的提升效果远远达不到要求。而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和继续,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通过文本阅读和文献梳理分析了目前国内已有研究的现状,并且基于现状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

2高中英语课外阅读必要性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高中毕业生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6万词以上,并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英语文学作品,如戏剧、诗歌、小说等,从作品的意蕴美中获得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启示。高中阶段的词汇教学除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更广泛地运用已学词汇外,重点是在语境中培养学生的词块意识,并通过广泛阅读,进一步扩大词汇量,提高运用词汇准确理解和确切表达意义的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提供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高中英语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有益于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新课程标准也在课外阅读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更加凸显课外阅读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水平方面的重要性。因此,在此背景下进行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现状的分析与研究不仅有益于对当前的阅读现状提出可行性意见,也是积极践行国家指导性文件和新课程标准的表现。

3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课外阅读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关于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研究大多是关于课外读物的选择、课外阅读的组织和监控策略、课外阅读的评价方法和课外阅读的反拨效应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面对当前研究成果,该课题主要从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阅读体系、阅读的有效性、阅读技巧与策略以及阅读指导方面,通过对已有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研究的共性和个性的分析,从而为提高高中生课外阅读质量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3.1高中英语课外阅读体系。3.1.1书籍选择。方庆亮(2009)指出,高中生选择书籍的标准主要是出于自身的需要,要么是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要么是选择与考试有关的书籍。他的对策是:建立班级图书馆,为同学提供故事性强、幽默风趣、内容新颖的多样性课外阅读材料。方庆亮的对策从学生的情感态度出发,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并且考虑到学校因素,即学校资源对于学生书籍选择的影响。但仍然不能满足学生的应试要求。3.1.2思维层次。周艳梅(2012)指出,高中生由于学业的压力没有太多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所以大多选择易懂且趣味性较强的书籍,不太注重思维层次的深入。她的对策是:教师与家长应做好阅读素材的选择工作。学校可以在每个年级的教室里建立书柜,摆放符合以及稍高于每个阶段学生水平的书籍。根据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分类,周艳梅的对策仅仅只能让学生对阅读材料达到识记、领会的程度。因为直接阅读书籍,被动地接受书籍中的观点并不能引起学生的认同感,因而不利于训练批判性思维。3.1.3语言难度。缪梅芳(2014)指出,因为课内阅读在时间、体裁、内容方面的限制,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学生也不想给自己增添额外的压力,因而所掌握的词汇量也不是很充足。在此基础上,高中生大多选择在语言难度上与自己阅读能力相符合的书籍。她的对策是: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基础词汇的掌握,要求学生反复记忆考纲要求的单词。缪梅芳的对策可以使学生夯实基础词汇,但是并不能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词汇积累,因而学生选择的阅读书籍的语言难度并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也得不到明显的提升。同时,反复背诵词汇难免使学生觉得枯燥,未必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3.2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有效性。3.2.1课外阅读目的。刘霞(2013)指出,一部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为了完成来自学校或者家庭布置的作业要求,这一部分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更多是为了完成任务,并不会对阅读产生兴趣或者是深入研究的欲望,因此达不到较好的阅读效果。另一部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或者是为了应试,但是由于没有硬性规定以及有效监督,往往会有很大一部分不自觉的学生就中途放弃以至于也达不到好的阅读效果。她的对策是:尽量提供有趣且符合学业要求的阅读材料给学生阅读,每周会有一次汇报阅读成果。有趣的课外阅读材料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但不代表是全部。并且,这种有趣的材料也不能使学生永远保持对课外阅读的热情。因此,使学生真正热爱课外阅读才是最根本最持久的方法。此外,每周的课外阅读成果汇报加上课内阅读的任务,不免给学生增添了学业压力。课内阅读课堂上,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主动参与为主,营造积极研讨、快乐学习的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尽量加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联系,一方面既能满足学业的硬性规定,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兴趣。3.2.2课外阅读时间。朱俊(2014)指出,由于高中阶段学业压力较大,学生并不会有太多充足的课外时间进行阅读,因此一本书的阅读往往会通过很长一段时间才完成。而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很多学生中途放弃。所以时间的限制导致阅读效果并不理想。他的对策是:学校尽量减轻学业压力,比如减少作业量来给学生充足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朱俊对于课外阅读时间的考虑是出于学校方面的因素来加长课外阅读时间,具有合理性。除了加长时间以外,还可以从资源管理活动方面考虑,即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3.2.3课外阅读有效性评估机制。目前已有研究对于课外阅读是否有效大多是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而并非是通过客观地评估考核机制来得到结果的。大多数学生认为通过广泛阅读,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否真正得到了提高或者说提高了多少是无法衡量的。在目前大量的研究中,还未提到这样一个客观地评估考核机制。所以应当设立一种或多种客观有效评估考核机制来代替学生的自我陈述。通过这种评估考核机制来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结果。3.3高中英语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3.3.1学生缺乏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的意识。黄志萍(2011)指出:可以增强学生使用阅读技巧与策略的意识。比如学校可以开设阅读讲评课,指导学生在英语课外阅读过程中使用恰当的阅读策略和方法,加强学生的阅读技巧意识,提高阅读效率。黄志萍的对策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在学生听阅读讲评课的时候,单凭一味地强调阅读技巧的重要性显得有点单薄,也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并不会有太大的说服力。可以通过现场演示,即要求使用阅读技巧与不使用阅读技巧的学生同时进行阅读测试,以直观的结果来告诉学生使用阅读技巧的重要性,使学生更容易地感受到阅读技巧与策略的魅力。3.3.2阅读技巧与策略不当,随意性强。俞海波(2009)指出,一部分学生阅读时遇到生词就查字典,既影响阅读速度,还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单词意思。对此,他的对策是:培养学生从上下文中整体理解单词,猜测词义。俞海波的对策是合理的,他并没有单纯地强调单词的词义学习,而是主张从整体文章出发进行感知,进一步深刻地理解该单词在文章中的合理含义,是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的。除了上下文把握单词之外,加强词汇量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样可以降低遇到生词的概率。同时,教师在讲评课内阅读时可以适当扩展,增加长难句的分析,帮助学生增强语感,提高解决生词难句的能力。3.3.3缺乏检测阅读技巧与效果的评价标准。就目前已有研究而言,没有对一种阅读技巧与策略是否有效或一种阅读技巧与策略的有效适用范围进行客观的检测。应该设立一种或多种评价标准来检测阅读技巧与策略的效果。当学生调整了自己的阅读技巧时,应该使用该种标准来检测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阅读效果是否有了明显的提高。以此,再来调整规划后续的阅读。3.4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技巧与策略。3.4.1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指导张树勇(2014)指出,教师的指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他的对策是:阅读前教师应向学生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明确阅读的目的、制定阅读计划等;阅读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对自己进行反思、归纳和纠错;阅读后教师应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完成情况,完成评价。朱虹(2017)指出,教师应该给学生布置阅读反馈任务来敦促学生积极反思,进而提高学生对篇章的整体理解。现有的研究更多的是提及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探究教师指导有没有充分发挥,提出的对策也是如何使教师的指导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思考的角度不够全面,因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可以是来自社会多方面的,可以是老师、家庭以及学生个人。因此,社会多方面应协调合作共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4总结与展望

通过文献阅读与梳理可以发现,针对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课外阅读的现状,已有研究已经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基于此,该文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提高高中英语教学中课外阅读质量提供参考。1)通过设置一些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锻炼语言能力的同时,增设外文期刊辩论环节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将学生的语言与思维相结合,使其得到提高,从而优化课外阅读书籍在语言难度方面的选择。2)设立一种或多种客观有效评估考核机制来检验阅读的有效性,而非学生单纯的自我陈述,通过公正客观地评估机制获得有效评价结果。3)设立一种或多种评价标准来检测阅读技巧与策略的效果。当学生调整了自己的阅读技巧时,应该使用该种标准来检测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阅读效果是否有了明显的提高。以此,再来调整规划后续的阅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课外阅读训练技巧范文篇3

摘要:在我国教育领域体系中,语文科目是非常重要的科目之一,它影响着我国民族文化和文化实力的提升,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且对学生的成长和思考方式以及学习习惯起着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体现在于语文作文教学,语文作文教学有利于小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较广泛的教学方式,起到辅助作用,能够提升小学作文教学质量,有效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效果,以此提高小学生语文科目的学习能力。本文就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现状以及带来的影响和重要性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带来参考价值。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重要性

语文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学科之一,不但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也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语文教育要增强发展。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表现,语文作文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质量,能够体现出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以及思想价值观念。想要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就要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也可以不断地扩展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更是对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想要提升教学水平,就要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以此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主动性。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好语言基础能力的重要时期。小学语文主要体现在学习更多的汉字、词语以及学生运用字词的基础能力,提升汉字、词语、语句的运用,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奠定基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词汇量以及运用语句的水平。低年级小学生的词汇量掌握较少,认识的汉字也较少。利用写作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对常用的字使用繁多,而且对这些字也更加了解,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文字。语文作文的写作,汉字是主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写作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能够促使小学生用词规范,改正不好的用词习惯。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不但要提升小学生的词汇量,还要促进小学生养成较好的用词习惯。只有正确地运用词语,才能真正地了解词语含义,才能充分了解语句中的句型结构。例如在语句当中必须包括三点要素,主语、谓语以及宾语,会有一部分学生在造句的时候存在欠缺要素的状况。在学生写作文时,教师要充分教育学生对于语句的把握以及词语的正确使用。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一)教学中以教师为主要载体,缺乏交流互动

在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的大多数时间都是采用“教师在演讲,学生在听”这种被动的教学方式,极少地能够让学生自主思考。学生在进行词语的运用学习时可能存在一些疑问,例如“这个词语的含义是什么”“这个词语为何要这样运用”“这个词语能否运用到别的地方”等疑问,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在实际的语文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只是要求学生能够依据教师提出的模板进行造句,这样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也对学生的思考能力有所影响。

(二)教学内容不够具体

小学语文作文是一门较考验教师教学水平的教学科目。因为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没有具体的教学模板,提高学生的词汇量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有一部分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是一项较简单轻松的,教师只要布置任务就完成了,但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教学难度是比较大的。语文教师在语文作文的教学中要先了解学生的语言能力,再依据学生的语言能力选择适当的作文题目。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词汇量掌握得比较少,语言的表达能力也较低,教师在要求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大多数都是要求学生运用记叙文的写作方式,在选择作文题目时尽量选择简单明确的题目。这些问题都要根据教师的教学经验能够对学生的状况予以正确判断,才能够进行教学。

(三)教学方式变动不大

在新课改下,由于改革还没有完全深入到教学细节当中去,一些教学当中只是融入了素质教育因素,使得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还没有较大的变动。在现阶段语文教学当中,只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融入了一部分新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会有一些学校归纳出新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这些教学方式没有进行普遍的实验,只是在一部分学校比较适合。另外,教师的教学经验大不相同,对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理解也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新的教学方式效果也有所不同。例如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加入了游戏的教学方式,利用游戏的方式激起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但由于教师的经验不足,对于这个问题的掌握不够具体,因此在活跃课堂氛围的时候让学生的心理也活跃起来,使其学生把活跃的教学课堂当作游戏场地,没有真正地融入到学习中去,因此影响了学习效果。

三、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当中的重要因素

(一)课外阅读能够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阅读习惯能够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重要作用,也是促进小学生对于小学语文理解以及作文学习的有效途径。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让学生们了解到课外阅读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意识到在小学作文学习中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有一部分小学生认为写作文是一件枯燥无趣的学习,在进行写作的时候会产生不知如何写作的问题。这种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大部分语文教师在作文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宣教方式,或是运用了分段拆解的模式,这样就会使学生降低了学习兴致。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其他途径培育以及提高学生语文写作水平。在新课改在当下教育领域中的不断融入,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明确了相关要求,其中包括在教学当中要以学生为主要载体,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以此推进教学的不断发展。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小学作文教学时,首先就要意识到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培养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重要作用,并且要组织以及展开各种类别以及方法的课外阅读,以此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提升语文写作兴趣。当下,我国的小学课外阅读形式多种多样,类型较广泛,与以往传统的书籍教材比较,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要求。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能力为学生布置课外阅读。同时,语文教师在教育学生阅读书籍时不能只停留在阅读表面,要求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记录下来,让学生在长期的积累中丰富作文素材。只要语文教师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主动性,以此增强学生的语文作文写作能力。

(二)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在小学语文作文写作当中,具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对于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有着关键作用,也是限制学生实现写作的重要因素。积累写作素材较有效的方式就是课外阅读,因为学生在教材中的学习内容是有局限的,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影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因此,开展课外阅读十分重要。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语言文字中感觉到写作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对于句子以及词汇等方面的积累会越来越多,这就为学生实现较好的写作能力搭建更好的外部因素。在小学语文作文的学习当中,景物描写是需要重点把握的主要内容之一,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有关的课外阅读素材帮助学生掌握作文中自然景物的描写特征,引导学生对于景物描写的写作技巧,使其在渐渐地积累中实现写作效率的提高。所以,语文教师要鼓舞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鼓励学生阅读不同题材以及体系的文章,帮助学生养成较好的阅读习惯,以此提高小学阶段的写作能力。

(三)课外阅读能够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由于教育观念的不同,有一部分家长认为过多的阅读课外书籍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致使学生对于课外阅读不够重视。导致了学生在语文作文的写作时想象力以及故事语言组织能力的欠缺,直接致使了学生的写作水平难以提高。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课外阅读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外阅读当中内容更倾向于故事的完整性,而小学语文课本内容更倾向知识的精准度,但是他们两者的本质都是利用故事内容向学生们表达正确的思想理念与知识文化。为了保证课外阅读能够有效展开,教师需要向学生家长普及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例如在学生进行阅读课外书籍《三毛流浪记》之后,可以利用主人公面对困难绝不后退的精神以及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困难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之中就影响了学生的心理。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课外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写作方式

每篇文章都有自身的构造和写作手法,这些因素的使用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作文的质量。在传统的作文教学当中,语文教师只是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讲解写作手法,不够重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无法真正地了解掌握写作手法,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语文作文中,表达的方式和修辞方法以及表现手法较多,形式上也有不同的写作方式与技巧。课外阅读书籍当中作品较多,写作形式也较多,能够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写作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概括总结、归纳分析等充分了解课外阅读内容,掌握作者的写作方式以及文章中运用的写作技巧并且深入学习,丰富自身的写作方式。在小学语文作文的初级时期,较重视的是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培养学生写作内容完整通顺、造句仿句以及续写能力。在中期就会重点增强学生的自我感受与感悟的表达,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见解、感受及想象的水平,学生能够纠正语句。在后期的语文作文当中,要求学生能够明确地表达自我和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交流的方式,以此加深语文作文的教学内容。课外阅读不仅能够使小学生学习与了解多样化的写作方式,还能够为学生增强丰富的作文表达手法,帮助学生提升作文质量。

(五)课外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

语文教学并不只是识字、语句以及作文等,其中还包括了社会、生活等因素,这些都是语文教学内容的基础。作文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把生活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时才会拥有丰富的素材来源。我国现阶段独生子女在学生中占据主体,他们对于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唯一了解社会意识的途径就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书籍较多,内容丰富,从民族风情到人文情怀,从大海内陆到航空宇宙,了解更多的国家以及世界等时事,这些都可以在课外阅读中见到,这些能够使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当的课外阅读物,这样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社会意识。另外,语文教师在教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书籍时,在有必要的状况下进行筛选,以免学生接触到较于敏感的书籍。语文教师还应当把语文教材中包含的知识和课外阅读相融合,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语感,将写作与社会意识相融合,对写作质量也有着较大影响。

(六)课外阅读能够提高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自律性低、注意力不集中的特征。相较于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方式的枯燥无趣,课外阅读表现的内容具有多样化与趣味性,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主动性,这也是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的突破点。课外阅读能够提升学生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运用丰富的想象能力了解课外阅读的意义,能够促进学生产生自我认知能力。课外阅读具有丰富的内容,不仅能够让学生们触及除了实际生活以外的认知,还能够让学生对于不同事物有所了解,利用课外阅读提高小学生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以此促进小学生在语文作文的提高以及进步。

(七)课外阅读能够让学生提高全面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科学的不断发展,未来建设社会需要更多的人才。学生的全面发展得到了较高的重视,不但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教育,还较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的教育,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利用课外阅读的多元化,促进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能够了解事物的不同面,并且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待不同事物能够理性地判断并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能够锻炼以及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行为能力。例如在学生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后,能够学习到鲁滨孙不怕危险勇于创新的精神。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拓展自己的视野,积累写作素材,还能够在阅读的影响下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以此获取自身的综合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文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当中的位置极其重要。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对于作文的教学,应该充分地意识到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当中的重要意义。因此语文教师在教育学生写作水平时,也要注重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习惯培养。课外阅读不但能使学生储存大量的写作素材,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还能够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提高积极性,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

作者:罗锁安 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秦岭镇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篇2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如果教师能够把微课引入作文教学,利用微课短小精悍、形象直观、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突破习作难点,甚至可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从而让作文教学变得轻松、高效起来。

一、微课展示,提供习作素材

学生写作的内容很多都是过去的经历,这些写作素材只是在学生的头脑中留有一些或深或浅的印象,即便是学生努力回忆,那些印象也是比较模糊的,而要想把它们写具体,还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对素材进行补充才行。如果把微课引入作文教学,就可以利用微课展示作文素材,以文字、声音、图片和视频等方式进行综合展示,从而让学生获得一手的生动素材,大大降低习作的难度。以习作《中华传统节日》的教学为例,在了解传统节日及其相关习俗的基础上,写一篇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习作。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现在的传统节日越来越简化了,即便是最隆重的春节,年味儿也已经淡了许多,这对学生的写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几个节日,如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制作成微课,图文并茂地介绍节日的习俗,习俗的含义,让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一个更加具体而形象的感知。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学生自己过节的经历与感受进行写作,不仅可以降低写作难度,还能够让习作充满浓浓的传统文化味道。

二、巧用微课,创设习作情境

在作文教学中,写作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它可以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类似真实的情境体验之中,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写作素材,还能够因情境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至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从而让作文一气呵成。在创设习作情境方面,微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通过视频、图片和声音的方式,把写作素材具体生动地展示出来,给学生创设一种非常真实的“生活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内心活动,从而让写作变得简单快乐起来。以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的教学为例,本次习作要求学生写一个有关想象的故事,要求在写作中大胆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在写作时可以从给出的题目中任选一个,也可以写其他的想象故事。由于想象作文与传统的纪实作文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需要学生合理想象,虽然也需要以一定的生活为基础,但这给学生造成了“不知道怎样想象”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生动直观的特点,先以一个生动的、配有文字朗读的动画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想象情境,让学生具体感知什么是想象故事,然后再让学生在课堂上依据题目交流自己的想象内容,在真实的交流情境中学习想象,最后再让学生进行写作,这样可以在降低难度的同时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

三、微课教学,突破习作难点

在作文教学中,有些作文内容非常特殊,比如,观察类作文,需要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后进行写作,有些想象类作文,则需要学生依据生活发挥想象。那么,这里的“观察”与“想象”既是习作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突破写作上的难关,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的优势加以解决。例如,对于观察类的作文,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观察对象的变化,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对于想象类作文也是如此,要以生动的实例教给学生想象的思路与方法。以习作《我的植物朋友》的教学为例,这次习作要求学生选择一种植物进行观察,并借助记录卡写一篇习作,要把自己观察到的和感受到的内容都写下来。这就决定了本次习作的关键是“观察”,只有让学生对所选择的植物进行合理的观察,才有可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习作。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向学生展示观察的具体方法与过程。在微课中,教师可以选定一种学生常见的植物为例,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在微课中,要一边展示图片或视频,一边用文字和语音进行观察解说,引导学生学习观察。之后,还可以利用微课动态展示某种植物,让学生学以致用地练习观察,从而突破习作的难点。在利用微课引导学生突破作文的难点时,要以作文素材为载体,以向学生展示作文的思路与方法为目标,引导学生突破作文的难点,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提供写作素材。

四、微课前置,实现翻转课堂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作文是需要学生在课下用心观察(或者是长期观察),甚至是实际操作的,在课堂上根本就无法完成习作素材的准备工作。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微课前置”的方法,把指导学生观察或操作要领制作成生动的微课,可以发送到班级微信群,也可以在班级“公众号”、教学App上,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给学生准备习作素材以具体的指导,让学生在课下完成准备工作,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实现精彩的翻转课堂。以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的教学为例,习作要求学生“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这属于一种学科交叉式习作,并且是需要建立在学生亲自操作的基础之上。因此,做什么实验,实验的过程是怎样一步步展开的,每个环节有着怎样不同的变化,都需要学生从实验中得出,课堂教学在这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短板。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微课前置”的方法,通过录制一个真实的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把实验的名称、实验准备、实验进程和实验结果一步一步介绍清楚。注意在介绍的过程中,要把实验过程中现象的变化同自己的心理活动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微课的学习,在举一反三中完成自己的实验作文了。在前置微课中,要选择那些无法在课堂完成的内容作为微课制作素材,在录制时要在语音和文字讲解的基础上,多采用一些形象的图片和生动的视频,以生动的例子,教给学生观察与操作的方法,引导学生精心准备好作文素材。

五、结束语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形象生动、灵活便捷的特点,把教学内容以微课的形式进行呈现,辅助作文教学,在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的同时,给学生开设一个自主学习的小天地,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给教师的作文教学和学生的写作注入充盈的活力。

作者:朱艺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启秀小学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篇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占据较大比重,同时也是实际教学中的重难点。从以往教学模式分析,错误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让小学生对作文写作产生了强烈的抵触心理,这也导致了大部分的作文质量都偏低,抄袭、语句不通等问题日益严重,再加上写作时没有融入真实情感,这也为日后学习埋下不利隐患。而仿写训练作为目前教学新手段,一经推出就受到教育界和社会广泛关注,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它主要是对一些优秀作文的借鉴和引导教学,让学生掌握到其中蕴含的写作技巧,然后将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融入仿写训练当中,从而达到提升写作水平的预期。此训练方式对于提高小学生写作技巧有着实质性的作用,对此,老师要提高重视程度,科学合理设置教学任务,充分发挥仿写训练价值。

一、不断积累优秀作文素材

不管是在运用仿写训练进行作文教学时,还是在学生日常书写作文时,作文素材的积累一直都是整个学习过程中最关键也是极其必要的一步。因为只有当学生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或者是一定量的作文素材以后,学生的写作水平和作文质量才会慢慢出现实质性的变化。另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主观意识也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1]。小学阶段在进行作文素材积累时,基本都是靠抄写的方式进行,老师事先将基础任务进行下发,要求小学生每周都要不定量地阅读一些优秀作文或者是课外书籍,然后将自己喜欢的字词句或者是文章段落进行抄写,期间老师还要仔细查看学生抄写的素材有无错别字或者是否规范,并制定严格且详细的抄写规范,这样一方面可以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抄写态度,另一方面则保障小学生抄写实际效率。例如,老师可以分段处理积累作文素材,清晰划分每个阶段的任务和要求,以此来引导小学生进行正确素材抄写积累,确保最终效果符合预期。如在第一阶段教学中,老师要教会学生怎样筛选和辨别有价值的作文素材,再选择性进行抄写,并要求其规范写字,提高文字准确度和美感,然后再进行第二阶段的教学。在此过程中,老师要利用听写的方式进行。因为大部分的学生将有价值的素材抄写到笔记本上以后,很少会对其进行着重记忆,甚至在日后不会进行翻阅,而有的学生则是直接翻抄笔记,并没有高效合理地运用积累好的作文素材,这就导致学生虽然积累了大量的作文素材,但没有深入到脑海中,无法让其在自己所写的作文中发挥真实作用。对此,老师要通过听写的方式来加强学生记忆,通过自己朗读学生默写的方式,一步步加深学生印象。在第三阶段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诵读,如学生在阅读完一篇优秀文章以后,要再用自己的话进行叙述,这样可以让学生清晰直观地查看到自己不足之处,也便于后期对其展开针对性教学。

二、落实仿写训练,强化学生写作技巧

经历了素材积累教学以后,老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其展开下一阶段的仿写训练。在教学之前,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着重强调,仿写不是抄写,它更接近于神似或者是形似,但整篇作文的内容和情感均来自自己知识储备和真实所感所想。只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观念,才能确保后续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2]。然后,便可以对学生展开作文技巧的练习,写好一篇作文,不单是要有优美的字词句充盈,更多还是要有合理的写作顺序、完整的作文结构以及真实的写作情感等,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学生深入到仿写训练当中。例如,老师可以先从作文字词句着手教学,引导学生明白,要想作文质量提升,就必须要学会怎样能把一句普通的话写得更加生动优美,且富有真实感。例如,在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这篇文章时,其中有一段采用拟人手法的句式:“树枝在林中相互碰撞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段话巧妙地将树枝、绿叶和雷云描写成人才会做出的动作,赋予其人的生命力,让读者能更加真实且直观地体会到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奇妙之处。之后就是写作顺序的教学,作为文章结构的决定性因素,写作顺序的合理运用能保障作文整体阅读起来具有良好的流畅性。它主要指的是写作中需要描述某种事物时,要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表达,如时间前后、故事因果关系等,只有正确使用以上条件才能保障作文内容条理清晰。这个知识要点相对比较好理解,老师可以寻找一篇顺序清晰的范文供学生借鉴学习。其次就是作文结构教学,作文的结构有很多种,基本就是总分、分总、总分总、承上启下等,每个结构所涉及的知识点都各不相同,但是小学大部分的课文结构采用的都是总分总,例如,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就是采用的总分总结构,作者从文章开头就点明了主题,之后按照时间顺序描写文章,并将人们在春节时所进行的各种活动贯穿其中,以此来结构全文,确保文章结构整体完善,最后文章再次点明主题,宣告春节结束。所以,老师可以利用此文章来强化仿写训练,教会学生作文文章结构细节。再加上春节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种更贴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然后,老师可以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描写一篇总分总结构的作文,以此来加深学生印象和理解。最后,就是写作情感的教学,真实的情感表达可以让文章层次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也有着画龙点睛的积极作用。真实的情感表达是整篇作文的灵魂所在。另外,大部分的文章在抒发情感时都不会采用直接表达的方式,更多的是通过某一物体或者是事物来抒发自己内心真实情感,也就是借物抒情;还有一种是欲扬先抑的表达手法,这两种抒情方式的文章种类较多。例如,在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这篇文章,作者在文章开头就表达了自己“我一向讨厌母鸡”的真实情感,然后在文章结尾时又表明自己“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这种写作方式就属于欲扬先抑。作者通过对母鸡的一系列观察和描写,了解到母鸡所展现出的伟大母爱,并通过以上事物描写来间接性衬托出自己对母亲的敬佩之情,以及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所以,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同样采用欲扬先抑的方式进行描写,可以先表达自己不喜欢什么,但是经过一系列事件或者是某些节点之后,开始逐渐改变自己内心想法,最后变成喜欢或者是其他情感。

三、提高仿写训练效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对学生进行仿写训练时,要尽可能避开教学误区,同时也明确了解仿写训练最终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如何进行仿写,而是在经过系统化的教学以后能根据仿写本质来培养自身创新思维,能做到举一反三,充分摆脱仿写思维限制,并在日后写作时能写出属于自己的高质量作文[3]。虽然仿写训练对于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意义巨大,但是其实质还是辅助教学,并不足以占据主导教学的位置,也不可能演变成学生提高综合能力的万能方式。因此,在教学时,老师要注意利用仿写训练来培养学生写作思维和写作技巧,让学生具备知识迁移能力,把仿写训练体系演变成属于自己的知识架构,这样也便于后期学生摆脱素材束缚,完全使用写作技巧进行高质量作文的写作[4]。例如,任何老师在带领学生进行仿写训练时,都会对学生设立一些写作条件,这些条件基本都是写作顺序、作文结构和写作情感的要求等,以上写作条件的设立是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写作技巧和写作能力,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就是学生可以很好地将作文内容做到形似,但是作文元素却稍有欠缺,属于自己真实的东西较少,无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思维意识很容易被固有的模式局限住。所以,老师要尽可能避免以上问题,多从学生情感角度来进行训练,因为作文并没有明确限定怎么写。即使是相同的写作主题和素材,在不同学生笔下也会展现出多样化的作文内容。例如,在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课文,分析目前大部分的仿写训练来看,老师基本都是将景和事分开教学,虽然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取其精华,但在后续作文写作时很难保障学生使两者高效结合。而这篇文章不仅描写了地球美丽的景物景色,同时也讲述了一些实况故事,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景事融合”,老师便可以利用此文章来训练学生如何进行综合仿写,写景时能融入自己真实情感;写事情时能利用一些事物景色来表达自己所感所想,既做到了景色丰满也保障了故事情节生动。所以老师可以让学生围绕地球生态环境这一元素进行仿写,强化学生写作技巧,充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让其能真正学会举一反三。

四、结合教材知识,明确仿写训练方向

伴随着全新教学目标的不断深入落实,现阶段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都抛弃了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逐渐意识到了只关注升学率观念的严重性。教学观念的转变让老师逐渐发现仿写训练的积极作用和突出优势,积极地将仿写训练落实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当中,并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作为全新教学目标和方向,以此来推动仿写训练的全面落实与展开,从而保障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5]。而明确的仿写训练方向,则能更好地针对小学生薄弱环节展开训练,也能加快学生全新写作思维的养成,让学生能在高质高效的教学模式下充分提高自身作文写作品质,为日后学习生活奠定坚实基础。老师要积极落实仿写训练目标,明确实际教学任务,不断地依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综合水平来调整仿写训练方向,从而保障教学针对性和科学性,也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快速提升。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于老师更加直观清晰地查看学生实况和知识掌握程度[6]。例如,在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课文,老师要充分结合教材知识落实仿写训练,充分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通过对课文的教学流程,从文章意图、写作选材以及实际训练等方面来强化仿写训练,这样既可以保障作文具有灵魂,突出作文深入和广度,也可以全面展示出作文真实含义,抓住读者心理,引发读者思考。本文作者就是从花生的角度展开描写,通过平凡且普通的花生来立不平凡人之意,并利用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良好品格来引发人们思考,借物喻人,提高文章质量和内涵,拓宽深度。但要考虑到小学生心理年龄较低、生活经验不丰富等原因,老师在选材方面就要进行适当调整,通过学习文章可从平凡的身边事进行作文写作,或者从文章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能更加精准地掌握作者中心思想以及真实情感,为仿写训练提供坚实条件基础。再例如,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通过学习文章可以清晰看到此文章采用的是动静结合的写作方式,这时老师就可以延伸教学内容,从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向落实仿写训练,并让学生观察周围动植物,自拟主题进行作文写作,充分将动静结合描写方式融入自己的文章当中,提高作文品质。综上所述,从小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可以清晰得知,不管是在语言表达还是在思维能力方面,都会给作文写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小学生刚接触作文,很容易遇到瓶颈。而仿写训练模式简单直接,效果明显,老师要充分认识到此方式存在的多种优势,并将其合理运用,充实学生素材储备,不断提高学生写作技巧,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仿写训练的本质含义和目的,以此来摆脱固有教学模式禁锢,从而提高作文写作质量。

作者:吴莹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篇4

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性

作文,不仅是理解题目所框定主题的内涵,更重要的是把握整体框架的建构、词句的正确使用等。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基于现阶段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自身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进行积极创新,并针对问题探索优化改善的途径和措施,把线上教学方式引入传统课堂,对教学模式展开整体全面的优化,以建立起更加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从而为现代教育提供更多的可能,为其奠定长久稳定发展的基础。教师要跟随时代的脚步,在不断的创新发展中,以更好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讲授知识,以学生的角度来说,也要为了自身语文学习水平以及能力的提升不断努力,毕竟在学习的道路上,取得最终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依靠自身的不懈努力。随着教学改革的提出,教育部门对各个科目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在小学语文作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对课堂的创新在教学内容中进行充分的体现,进而使其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这对现代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要是将教学方法的创新在语文课堂中进行有效的运用,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使课堂效率得到提升,最终促进学生语文成绩的实际提高。课堂创新的推进需要时间,并非一蹴而就,只有将其慢慢在课堂中融入,师生才会更加积极接受,进而用实际的行动来展现出教育改革带来的正面影响以及作用。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方式应用在教学中,在小学语文写作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对原有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突破,但并非意味着对传统教学方式就要持摒弃的态度,教师可以将其优点进行沿用与传承,而对其缺点则要寻找可能的突破口,进行创新以及优化改造。在教学中对知识学习的涵盖必不可少,但也离不开不断的创新和完善。学生也可以学习新的、高效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传统教学导致课堂效率低下。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通常注重考试内容的讲解,为了让学生顺利地通过考试,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一味地讲解课堂知识,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每天面临着题海,通过延长学习时间的方式来对考试的重点知识进行不断地重复巩固,生硬地将写作模板记忆下来。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不管付出多大的努力,最终也会收效甚微。并且,师生之间会因此难以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传统课堂教学的枯燥已然让学生产生了无聊厌倦的心态,要是缺乏科学的学习方式,将陷入恶性循环。(1)传统教学思维固化尽管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处于逐步发展和不断完善之中,且教师使用的教学方式也有了一定的转变和改进,但是在写作上,教师通常会直接把写作技巧传授给学生,并不会给学生过多的时间思考问题,在写作思维上缺少了一定的锻炼。对传统写作技巧进行沿用,难以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有趣的体验,而对写作知识的过度分析和讲解,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切忌急于求成,应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前进。教育环境是客观实际存在的,既然难以改变环境,就要对自身心态慢慢进行挑战以适应环境,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对传统固有的教学方式进行突破,不断进行创新,以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进一步有效提升学习效率。(2)对学生主体地位重视不够传统教学导致课堂效率低下。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对考试内容的分析讲解更加重视,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顺利地通过考试。教师在传统教学课堂对课堂知识的设计通常很单一,在进行作业布置时也会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作为目标,导致学生总是深陷题海之中,再加上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不足,不论是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学生在学习中都会表现得过于功利,造成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的不一致。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学生和教师在自己的职责之内表现得再好、再努力,缺乏好的方式的运用都只是徒劳,对教学效果的提升难以起到促进作用。(3)学生写作基础薄弱小学生所具备的写作能力相对薄弱,因此在这一阶段难以写出质量较高的文章。因小学生年龄偏小,在生活方面一般都是由家长来照料,小学生对生活没有深入的了解和探索,生活及实践经验缺失。在构思写作的时候,如果难以对周遭环境进行更加深入的观察以及相应的思考,就会造成灵感的缺乏以及书面表达空洞、单一且乏味,作品质量不佳。当代的小学生肩上背负的学习任务很重,进而导致其拥有的自由活动时间很少。学生就算有一定的时间来阅读,绝大部分的情况都是带着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进行的,难以深入感受作者的表达与蕴涵的情感,文学素养不足,写作的基础功底不扎实。(4)写作评价的方式相对单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很多教师没有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深度的了解以及阅读,他们可能仅仅只是检查学生作业完成与否,但是对作业的质量以及作文的实际内容没有进行仔细的检查。除此之外,他们对作文的评价方式也过于单一,没有采用多样的方式来进行点评,通常只有简单的“优秀”“良好”“合格”等用于简单划分等级的评价,有时候甚至只有一个“阅”字。此外,教师还会让学生互评,来让学生之间进行经验交流。虽然教师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年纪尚小,学生间的评价往往是不够客观的。而且这种方式也无法让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这种缺乏多样性的评价方式和单一的评价内容也使教师无法给予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写作指导。

3.新课改政策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路径分析

(1)创新相关教学理念,紧密连接生活在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有趣和谐学习氛围与环境,进而促进学生对写作知识的自主或合作的探究。在进行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之前,首先要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设计,其次对现有的线上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方式进行结合,最后实施实际具体的教学工作。此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融入对生活的真实情感来写作文。例如,小学生都写过的作文就是《我的妈妈》,这需要学生融入生活,如妈妈在生活中对自己的照顾以及关爱,可以作为学生书写的内容。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生活中所见所想作为自己的作文材料,让文章更有温度、有感情。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造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语文写作积极性教师要重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并给予代家庭教育其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自我表现和展示,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努力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写作是语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写作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若能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将会更好地促进语文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其兴趣和积极性是十分重要的动力之一,基于此,教师对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具体教学来说,教师可以对团队合作以及慕课教学等方式进行充分的应用,进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融入时事,针对相关的语文教学内容进行相应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充分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语文辨析能力。教师还可以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小学生都喜欢看视频,教师播放相关视频来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作文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可以通过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是需要鼓励的,如果学生在写作方面有了进步,教师可以给予学生相应的奖励,比如,送给学生一朵小红花,得到奖励的学生会更有动力去写作,其他学生也会向这名学生学学习,产生写作热情。(3)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写作能力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小学语文作为最基础的阶段,已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创新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相关教育部门在现阶段的教育改革以及创新工作中,在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编制时,已经添加了许多新鲜有趣的教学内容,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习作水平。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写作的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在写作方面的积极性和兴趣,促使其树立良好的习作心态,主动地增强自己的写作能力。另外,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会产生或多或少的疑问,但因害怕胆怯等原因而不敢向教师请教问题。基于此,教师要努力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拥有提问的勇气,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语文写作方式,提高写作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法,拓展学生的写作能力。思维导图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可以在作文课文前进行预习,以图文的方式记忆,更好地提升作文能力。思维导图不仅能提高学习能力,还能进一步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是帮助学生在习作之前建立清晰的思维构架的有效工具。基于目前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适当结合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改善方法,如利用思维导图构思作文的方法,让学生按一定的思维顺序来进行构思。对写景作文,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条理。许多学生可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写起,如果能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可能会对学生的写作有所帮助。首先是按方位顺序,包括上下、左右、内外、前后等。运用方位顺序进行描写,不仅能清晰完整地再现景物,而且还能增加景物的立体感。其次是按照景物类别顺序。景物类别有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按照不同的景物类别安排描写顺序,如先写山、后写水、再写人。这是写景作文中常用的一种描写顺序。最后是寓情于景,按照学生的思路变化顺序来写,如此利用好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4)增加写作素材积累,改变评价方式就创作内容而言,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实际体会越多,他们的作文就能越真实。然而,学生往往缺乏的就是生活的体验和实际经历。所以如果教师要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帮助其掌握有效观察生活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素材积累的过程也是十分烦琐的,因此教师一定要耐心引导学生,对周围事物和人进行仔细的观察,并对迸发出的灵感进行实时的记录,以达到累积的效果。此外,教师的评改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因为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评改学生的每一份作文,这样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才能更好地对每个学生作文作出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结语

课外阅读训练技巧范文篇4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语文教学目标发生了巨大改变,新课程标准旨在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及加强其综合素养。要实现这一目标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融合,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但在实际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忽视课外阅读这一环节,认为课内阅读的重要性高于课外阅读,殊不知单一的课内阅读会固化小学生思维,限制其眼界,无法更好地帮助他们积累写作素材,导致学生作文出现雷同现象,文章内容单一。因此,开展课外阅读十分重要。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一)对写作的重要性意识不足

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写作素材匮乏、写作能力弱等是小学生写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部分教师并没有对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给予相应的重视,而且缺乏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也缺乏指导和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很多学生在家也缺少阅读,没有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没有意识到素材积累对写作的重要性,导致写作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写作教学也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要想帮助小学生夯实写作基础,引导他们爱上语文写作,端正态度是关键,只有如此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才能有序进行,教学效果才能提高。目前大部分学生抵触写作,甚至对写作无感,学习动力不足,这主要是因为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尚小,生活经验与阅历较少,知识储备贫乏,在实际写作过程中经常出现不知如何下手、没有头绪的情况。此时如果教师没有适当进行引导,小学生的写作质量长期得不到提升,既限制其提高写作能力,还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阻碍,导致他们失去语文写作的兴趣、没有信心甚至怀疑自身能力。因此,教师应对此给予高度重视,不能一味批评学生,应调整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适当融入趣味性元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构建高效语文写作课堂。

(二)作文教学缺少系统性、科学性,教学效率低

语文学习中能真正体现学生语文素养水平的就是作文。小学时期是学生写作的起点,也是夯实基础的关键期。教师虽然十分重视作文教学,但是由于作文辅导缺少针对性、系统性与综合性,实际效果微乎其微。教师总是以点为点,很难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导致学生的写作技能很难得到有效提升。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深入人心,由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部分教师作文教学过于随意,并没有系统性、科学性、有针对性的教学设想、教学目标与评价方式。新课程标准强调了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应达到怎样的标准,但却缺乏明确、具体的训练内容与标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随意布置写作任务,大致讲述立意、解题方面的框架要求,读读范文就Vol.222022年8月第22期可以“交差”,教学内容单一。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急于求成,为了在短时间内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选择“揠苗助长”的方式直接给学生提供写作模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在固定模板中套内容,导致写作思维固化,很难实现创新。此外,教师选择填鸭式课堂教学方式给学生讲授写作要点,课堂节奏过快,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充裕。即便罗列写作提纲,教师也会亲自讲述,课堂缺乏沟通交流,没有遵循以生为主体、以师为主导的原则。

二、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写作技巧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玩心较大,对语文学习及阅读不感兴趣,写作功底不扎实、写作技巧不充足,导致写作文时经常犯低级错误,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融入阅读教学。阅读涉及的写作语言和技巧较多,教师要将其统整并穿插到写作教学过程中,结合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更多写作技巧。以主题写作为例,教师可以先朗读几篇优秀范文,讲解拟人句、比喻句、排比句等部分,让学生体会文章使用的写作技巧。教师可以结合教学计划组织写作比赛,评选优秀作文给予适当奖励并在班内朗读,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帮助学生学习写作手法并运用于写作中。

(二)通过课外阅读增加知识储备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可行的阅读方法,满足学生高效阅读的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既应该厘清文章的字面意思,还要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通过长时间的阅读,学生能获取知识,形成优良的阅读习惯,从而切实有效地实现知识的内化,将已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确保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有效结合。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自主思考问题,锻炼思维能力,注重提高言行举止、道德品质。学生在实际阅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难以理解、不太懂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内容进行标注处理,查阅资料进行相应补充;要及时摘抄优美的词句积累写作素材,为未来写作夯实基础,更好地扩充知识储备。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帮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逐渐热爱语文写作、提高阅读能力、锻炼写作能力。

(三)通过课外阅读增强社会意识

语文教学旨在锻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将语言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在作文教学中渗透课外阅读,结合“读”“说”“听”“写”课外读物,把作文教学与语言教学充分结合,让学生在遨游书海的过程中感受人生,更好地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书籍世界浩瀚无垠,其中蕴藏人文情怀、民族风俗、哲理的书籍数不胜数,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课外书,通过丰富多彩的书籍提升自身高度,强化社会责任感。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书”,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通过书籍全面、详细地了解世界,不再“以成绩论英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四)通过阅读陶冶情操,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优秀的书籍能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真、善、美的向往,教师应不断鼓励学生多读经典文学著作。在赏析过程中,学生既可以用心理解作品讲述的故事,还能充分了解各个流派的写作风格,感受作品中隐藏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感情。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戏剧,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营养与知识素材,小学生阅读时能根据书籍内容了解历史文化及当时背景下人物遭受的命运,借此感知书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进一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品读文学著作的语言魅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透过文字感知作者想表达的真情实感,切身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喜与悲,从而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体会作品呈现的艺术效果。由于知识储备、年龄、思想等皆有不同,即使相同的文章、文学作品,不同的人阅读产生的感受也会有差异性。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切实增强其文化鉴赏、审美能力,继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利用课外阅读提升小学作文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构建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1)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建立“读写一体、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意识,构建阅读和写作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发挥引导和启发作用,帮助学生在方法和技巧上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扩展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避免无效阅读浪费时间和精力。(2)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教学氛围就会压抑,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教学效果就会降低。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通过自由、融洽的交流真实了解学生的写作能力及遇到的困难,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和帮助。

(二)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引申,在构建阅读和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将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将课堂教学中学到的技巧和方法用于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学习和借鉴作者的写作技巧、修辞手法及情感表达等并灵活运用于自身写作,从而提升写作能力,写出有真情实意、有血有肉的优秀文章。

(三)合理设计课外阅读方案

如今信息呈爆炸式传播,有人认为阅读无聊并且费时,很多小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多元化的电子设备,导致他们对阅读不感兴趣。对此教师应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科学的写作教学计划:一方面,教师要转变固化观念,在布置阅读任务时要注意学生的实际需求、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可给一到三年级学生推荐《我爱阅读丛书》《花婆婆》《父与子》等一系列童话故事、绘本等;给三到六年级学生推荐《鲁滨孙漂流记》《朝花夕拾》等短篇小说、名人传记,确保阅读内容符合其年龄阶段,使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阅读形式的变化。高年级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获取多样的阅读资料,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阅读途径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也不再局限于书本,但是电子书并不能取代纸质书籍。因此,教师应鼓励小学生多读纸质书籍,积极引导学生养成优良的阅读习惯,促使学生对阅读充满热情。

(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除课本之外的其他作品。目前,小学生的课余时间大多被家长安排,而阅读时间安排得较少。教师应合理利用课堂时间与课余时间开展多元化的阅读活动,让学生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首先,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在语文课开始前选几名学生分享本周课外阅读的心得体会、推荐好书等,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让他们把好词好句应用于写作中。其次,开展趣味写作大赛。小学阶段的写作以习作为主,教师可以根据年级划分小组,布置相应的课外阅读任务,结合任务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写作大赛,让学生按照写作比赛要求进行改写、续写、仿写。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以提升自身写作技巧,强化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进行课外阅读,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课外阅读文章,将改写活动融入课堂,挑选优秀的改写作品适当给予奖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开展课外知识竞赛活动。根据年龄阶段划分比赛小组,布置相应的比赛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通过比赛的形式帮助学生扎实语言功底,扩展写作素材,培养语文写作的热情,继而显著提升其写作能力。

(五)学习多样化的写作手法,锻炼遣词造句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能力和技巧,仅凭课堂教学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在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接触并学习到的写作方面的内容太少而且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限制学生提升写作能力。因此,写作教学必须引入课外阅读。一方面,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很多学生害怕写作就是苦于没有素材,不知道写什么,通过不断的课外阅读可以积累很多方面的素材。另一方面,课外阅读作为课内教学的有益补充,在写作方法和技巧方面能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内容。如果说素材之于学生就像食材之于厨师,那么写作手法之于学生就像火候之于厨师,这二者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通过教师课内讲述和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手法积累素材和学习写作手法,逐渐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不少汉字,但是在遣词造句、谋划使用等方面仍有不足,无法正确、合理理解和运用部分词语。很多教师都有这种经历:有些学生在运用词语尤其是成语时常常让人哭笑不得,对词语的一知半解让他们在运用时缺乏规范性。比如,“忍俊不禁”这个词本身已经包含笑的意思,但是很多学生用的时候常常这样写“她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而且意识不到错误所在。通过大量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潜移默化地掌握词语的规范用法,并且能够将这些词语灵活运用于写作,增添文章的文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写作的过程中应突破固化思维的枷锁,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灵活采用各种方法和技巧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其写作能力。教师应认清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重视课外阅读、完善教育理念、巧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强化课外阅读与写作教学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通过阅读不断挖掘、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技巧,引导学生了解多元化的写作手法,借此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进行写作练习,逐步增强写作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淑娥.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5).

[2]王惠玲.课外文学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J].文化产业,2021(1).

[3]贺小利.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必要性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

[4]李大庆.关于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J].冶金管理,2020(17).

[5]曾继兰.课外阅读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16).

课外阅读训练技巧范文篇5

1.对学生的阅读习惯与心态进行培养

对于中小阶段的学生来说,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学生的词汇量有限,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各种困难,对学生的阅读体验产生阻碍,因此,在阅读习惯培养的过程中,依然是困难重重。学生对英语句型与句式在进行掌握的过程中,掌握不到位,就会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对阅读材料中的内容不能很好地进行理解,以上情况的出现,都会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厌烦、沮丧、急躁的情绪,因此,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就不会有很好的收获,当阅读无法继续进行的时候,学生就会萌生出放弃的念头,因此,学生阅读的良好心态的培养对阅读习惯的养成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2.制定符合学生认知的阅读目标

在学生初始接触并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通常都是以图片或者对话的形式进行的,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配套的阅读材料是各种绘本,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学生在词汇、语句、思维等方面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在积累了一定的阅读之后,学生的课外阅读素材就不能仅仅局限与绘本内容。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生情况与知识储备为学生制定适合的阅读目标,在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还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进而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提升。在阅读的过程中,从图片、绘本中一两句的对话阅读,逐渐向大量句子、少量图片的阅读材料过渡,由小篇幅向大篇幅过渡,这样的阅读训练与教学的过渡变化具有相似之处,可以实现与课堂教学的相互映衬。教师在为学生制定阅读目标的时候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进行设置,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进行阅读的效率才会更加明显。

3.在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

在实际的阅读中,大多数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并没有目标性,只要对阅读的内容能够进行理解就行,这种阅读方法的运用对学生的思维与分析能力并不能进行有效的锻炼,甚至还会遇到各种阅读的障碍,因此,教师在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应该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正确阅读。例如,在进行课文阅读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提出问题之后,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在文章中找到相应的答案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通常最常见的提问方式就是对文章中的who,where,whal三要素进行提问,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也就会按照三要素进行阅读,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提问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在对问题进行回答的过程,也就会对文章进行一定的梳理,进而更好地对问题进行回答。这样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了锻炼,还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整理。

4.结束语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选择恰当的课外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阅读,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通过为学生制定恰当的阅读目标,对学生的阅读技巧进行锻炼,同时还可以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有效的锻炼。在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实现中小学英语阅读的衔接。

参考戈献

[1]李小琴.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中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探究[J].读写算.2020(20).

[2]王海文.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中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衔接分析⑴.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9(06).

课外阅读训练技巧范文篇6

一、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构成

阅读能力是顺利地进行阅读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在阅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结构系统。近年来,中外研究者一般认为,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鉴赏力等是构成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成分。

1、认读能力

认读能力就是学生对书面语言准确而快速的感知能力,具体指认知字形,认读字音、初步了解文字意义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认读能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①视读广度。它是指阅读时视知觉范围的大小。视读广度越大则知觉单元越大,理解越完整,阅读能力越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视读广度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大。

②感知的精确性。它是指学生在阅读时能够正确辩认输入感觉器官的言语符号和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并准确地将这些符号化为语义加以吸收。

③感知的选择性。它是指感知文字符号时,学生总是随着自己的思路,依据先前的信息预测后继的信息,并从冗长的文字符号中选择最精炼、最需要的语言讯号重组意义,不断证实和修正自己的预测结果。

④敏锐的语感。它是指学生迅速而有效地感知表层文字与深层内容的联系和统一。人的大脑和感官在接受语言文字信息时,是否能迅速地作出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感知能力的强弱。

2、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指学生感知的书面语言符号经过大脑一系列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复杂的思维活动,正确而敏捷地认识文章本质意义的能力。理解能力是构成阅读能力的核心成分。阅读理解能力有复杂的结构,主要包括理解词语的能力、理解语言构造(句、段、篇章思想)的能力、理解表达方法的能力和理解修辞格的能力。

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一般要经历由语言到思想、由形式到内容、由外表到内部、由部分到整体的理解,再进一步由整体到部分、由内部到外部、由内容到文章表现形式、由思想到语言的理解。只有经历了这样一个循环的心理活动过程,才是全面地完成了对一篇文章的阅读理解过程,才能真正认识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意义。

3、想象力

阅读想象力是人们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词语所提供的间接表象,重新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学生在阅读时,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只有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在头脑中再造出文章所描述的人物、场景、情节、思想感情等,并把它们与现实生活和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使新旧知识之间相互触发,从而进一步丰富、加深对文章的感知和理解。想象力架起了抽象与具体、概念与实体之间的桥梁。

4、鉴赏力

阅读鉴赏力是指人们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文章结构、艺术技巧、写作风格等方面进行鉴别、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鉴赏能力是阅读能力发展的最高阶段,它直接关系到阅读的质量和效果。

理解是从形式到内容,认识文章的意义,解决的是文章是什么的问题。鉴赏是从内容到形式,是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领悟文章内容的是非好坏和表达方法技巧的优劣高低,解决的是文章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鉴赏也可以说是理解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此外,记忆力、阅读速度等也是构成阅读能力的重要要素。

二、阅读能力发展的阶段

1、阅读能力发展的四阶段说

TerryD·Johnson在《阅读教学》一书中,提出了阅读能力发展的四阶段说。他认为阅读能力的发展要经历四个阶段:

①译码阶段。这是最低的机械水平,人们只是将文字符号翻译成口头的或与其相应的内心言语。

②字义阶段。人们只能理解文章表面意思。

③表述阶段。人们产生一种给他人讲述自己阅读所得的欲望。在讲述过程中,把自己的理解、感受掺进文章内容中去,给读物以新知的个性化的特色。

④评价阶段。这一阶段,人们的阅读往往具有自己的独特的、明确的目的。在阅读中和阅读后,往往能够冷静、客观地审查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收获。这种有目的的、理智的阅读活动是人类获取知识、创造新知的重要途径。

2、阅读能力发展的三阶段说

我国学者们一般认为,阅读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①积累性阅读阶段。学生在小学乃至初中一二年级,主要是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范文阅读和自己广泛的课外阅读来进行有效的积累。通过熟读背诵,学生既进行了字、词、句、篇等语言表达形式方面的积累,又进行了文章所包含的思想内容、语言知识和自然社会知识方面的积累。只有当这些材料有了相当的积累之后,才能逐步形成阅读能力。

②理解性阅读阶段。到了初三、高一年级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他们逐步在较全面、深入理解字词句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进入到理解性阅读阶段。这种阅读水平的提高有一个由模仿到独立、由单项到全面、由浅近到深刻的分析综合的过程。

③评价性阅读阶段。高中二三年级,随着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进一步增强,对文章的阅读评价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阅读只有发展到这个阶段,才能圆满地达到阅读的目的。

中学生阅读能力发展过程有一定的连续性,各阶段相互联系、相互交叉重叠,不能截然分开。上述阶段的划分,是为了更好地研究中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规律,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安排培养的步骤和在各年龄时期的侧重点,从而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三、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自读与教读相结合,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质量。

自读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地钻研课文、理解课文。教读是由教师对学生作必要的启发、点拨和讲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并进行阅读训练。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读是为自读服务的。自读既是教读的基础,也是教读所追求的目标。一方面,通过教读,教师给学生以必要的讲解、释疑、示范和讲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技巧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学生自读能力的提高,又强化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并给教师以反馈信息,从而使教师及时调整、改进后继教学内容、步骤、方法和进度,促进教读取得更好的效果。当然,自读要明确学习目标,深入钻研,积极思维,质疑问难,展开讨论。教师要在阅读方法、步骤、规范、心理训练等方面作合理的安排,让学生进行充分的练习和实践。自读和教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

2、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运用朗读、默读、速读、口头复述、背诵、精读、评析等多种形式对中学生进行阅读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①朗读。它是阅读的最基本方式,是眼、口、耳、脑并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它要求学生在掌握语音、词汇、语法规则的基础上更丰富、更完美地表情达意。掌握朗读的方法,一般要经历正确清楚的朗读、准确流畅的朗读和传情达意的朗读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

②默读和速读。默读时大脑将视觉获得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和言语活动,这既有利于提高理解水平。速读也叫快读,是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地获取文章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式。速读可以节省时间,加快理解,增强记忆,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默读与速读都要有专题训练,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进行,从而使学生不断提高有效的阅读速度。

③复述和背诵。复述是学生对课文内容保持原样或重新组织语言叙述的一种阅读方法。它有利于对课文内容加强理解和记忆,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背诵有利于强化记忆,巩固阅读成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语文课发展学生的记忆力,主要是通过复述和背诵训练而实现的。

④精读和评析。精读是逐章、逐段、逐句、剖析字词的阅读方法。评析是阅读中的鉴赏活动,要求对文章的突出特点作出恰当的评价。精读与评析往往是同时进行的。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示范讲解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深刻的阅读知识,把握阅读要领,提高自我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①多思考、勤动笔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养成通过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要训练学生养成做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的习惯,如圈点批划、摘抄要点、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

②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善读者善用工具书。要教会学生在预习、自读、自学过程中,运用工具书,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

③阅读卫生的习惯。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阅读与环境、阅读与自身健康的关系,讲究阅读卫生。

4、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

自古以来,教育家们就十分重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是课内阅读的补充,而且对课内阅读会起到强化和促进的作用。同时,学生在大量的、多种方式的课外阅读实践中反复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知识和方法,就能逐步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课外阅读的自由性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认真的指导。

①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读物。要给学生推荐那些思想内容健康、能鼓舞学生上进、语言文字规范堪为楷模的读物。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与课文有联系,使课内课外相互促进,同时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阅读水平。读物的种类和类型尽可能要广泛多样,使学生广采博收,扩大知识面。

②及时检查评比课外阅读的成绩。其形式大致有:调查统计阅读篇目、字数、笔记、卡片等;举行阅读竞赛、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卡片、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

③有针对性地指导阅读。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目的和水平,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如集体指导,个别性指导,指导写读书笔记等。

总之,通过语文阅读教学的系统、科学的训练,最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以阅读为本,以学生自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思想,坚决克服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阅读教学不阅读、尤其是不让学生阅读的弊端。

1.张必隐著:《阅读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朱绍禹主编:《美日苏语文教学》,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

课外阅读训练技巧范文篇7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教育,关系着学生整个语文学习生涯,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若要实现小学生在语文运用方面的能力提升,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便是开展课外阅读学习,使学生在进行阅读时能够丰富语文知识体系,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提升其对于语文写作学习的兴趣。

一、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写作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与思维比较幼稚,自制力较差,容易被外界事物吸引,因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往往会有较多的困难。鉴于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小学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当注重对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乐于学习。当小学生对学习有了足够的兴趣时,才会集中精力并主动参与语文写作学习,从而提高语文写作教学的课堂效率和质量。在进行语文作文的教学时,可以多鼓励学生阅读名人列传以及其他相关书籍,帮助在学生进行课外书籍的阅读时,帮助其书籍当中汲取更多的养分。由于多数的名人列传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以及故事性,因而能够吸引小学生对于书籍阅读的喜爱,并且名人列传的故事具有良好的榜样作用,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逐渐被榜样的力量所感染而更加热爱学习。同时教师作为与小学生接触和交流时间比较多的人,学生的思想也较容易受到来自教师的影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育的同时,也应当充分利用课余的时间与学生一起阅读课外书籍,并加强对学生的交流和指导,逐步培养起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1]。

二、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文学作品感知力

借助课外阅读可以十分有效的提升人们文学感知力以及写作能力。在以往的教育环境中,家长以及教师普遍认为只有教科书以及工具书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而课外书籍则只会误人子弟,因此家长以及教师在为孩子进行书籍的购买选择时多以作文大全以及好词佳句之类的书籍,而对于其他文学类读物则不会过多的去考虑,这主要是由于在以往的教育环境下家长与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意义。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得到了家长以及教师的一致认可,并得到了学校方面的重视。通过课外阅读能够有效帮助小学生感悟生活周边的事件,并激发感想,从而为其写作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在实际的课堂写作教学中,课外书籍阅读较多的同学往往能够拥有更为广泛的知识面以及更加敏捷的思维能力,无论是在遣词造句还是人际交流方面都拥有更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通过大量阅读课外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也即是说只要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工作,便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文学理解的能力,既能减轻小学生的语文写作学习压力,也可以使其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感受快乐,使其更加乐于学习,并取得良好的语文写作学习效果[2]。

三、课外阅读有助于加强学生语文写作的素材积累

语文写作需要在学生积累大量文学素材的基础上才能展开。而这些文学素材一方面需要小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和挖掘,另一方面则是通过阅读课外书籍进行获取,这两者在素材的积累方面是密不可分的。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每天的读报以及自由组成课外阅读小组的方式下,指导学生收集和积累文学素材,并对这些素材进行讨论,使学生能够拥有自己的看法,在进行素材的积累时不仅仅要注意量的累积,也要注意质的重视,将一些比较优秀的写作手法和技巧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拥有更好的写作能力。并且就小学语文教学的情况而言,写作能力并不局限于单纯的语文作文写作,也包括了与其年龄相对的文学体裁创作,例如简单的诗歌或者是童话故事的创作等。小学生若要想写出相应的作品则必须拥有丰富的文学素材积累,也即是拥有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在拥有充足的词汇量以及文学感知力的同时,小学生便拥有了较强的文学表达能力,因此也能够写出有模有样的文学作品。小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可以将自己比较喜欢的文学词汇或者是文学内容进行摘抄并一一做好归类和收集,随着积累的不断加深,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也逐步加强,对于文学素材的理解和应用也将更加得体和恰当[3]。材料积累作为的一项比较容易体现的阅读效果,能够帮助小学生完成写作材料的丰富。而在其实际的写作当中,也能够完成对于所积累素材的重新整理和组合。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并且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能够拥有更为充足的课外时间,丰富其课外生活,使其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发掘在生活周边的文学素材,加强学生对于生活的感悟,对于小学生文学情感的培养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总结

由于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在基础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要加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应用,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以及写作能力,并加强小学生文学素材的积累,使其作品的内容和题材更加丰富多彩,对于生活也能拥有自己的感悟,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作者:杨清华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南岗小学

参考文献:

[1]徐艳.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5,(1):172-173.

[2]陈丽君.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赤子(上中旬),2015,(8):228.

[3]张丽红.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华夏教师,2015,(12):87.

第二篇: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外阅读既可以消磨时光又可以学到很多内容,更可以培养学生的书生气。阅读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更可以在阅读训练中积累知识,从而更好地为写作积累优美词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课外阅读相辅相成

(一)树立正确阅读观

教学中提倡学生注重课外阅读,但是不乏学生看一些诸如卡通动漫或者笑话类的小读本。因为在课外读得津津有味以至于课堂上思维还沉湎于小情节中,免不了上课偷看小说,把正经的学业与教师布置的要求都抛之脑后全然不顾。对小学生来说,因为年龄的问题,相对自控能力会差很多,如果不分场合、时间,不管书的品质与内容,而一味追求阅读,就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给学生学习带来消极影响。因此,课外阅读培养要适时适度。教师要把握好学生学习规律,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学习内容最大程度有效化。课堂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充分把握小学生的天性,使学生在快乐中获取知识。

(二)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课外阅读和语文写作的结合,简称为读写结合,是由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决定的,对小学生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都有一定的培养作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这样写道:阅读教学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识字的基本途径,有利于提高教师质量,为作文打下基础。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阅读教学的功能与地位。阅读训练是为写作打基础的,那么在阅读基础上需要进行写作训练,也就是说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在日积月累中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作文训练能培养学生表达文字的能力。在日常交流中,语言也是一种交流方式,只是媒介不同,学生需要以阅读培训为基础。

二、增强文学基础

阅读是一个习惯,长期坚持对学生有较大好处。一般老师都有一定的文学造诣,有很深的文学功底,学生耳濡目染,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学熏陶,长久下来不仅可以增强文学功底,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还可以出口成章。这对写作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写作中最重要的就是有词可用、有句可酌,一篇文章的好坏不仅在于写作技巧还在于措辞,因此长期阅读积累了大量文章,学生写作时自会文思泉通。

三、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

作文教学要求教师对小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社会知识教育,不单是识字教育。只有在学生深刻体验生活之后,才能写出有真实情感的故事。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多新鲜事物,摆脱学生生活之外、家长与老师小环境带来的局限,从而更多地接触社会上新鲜奇特的食物,学习到更多新知识,开阔视野。学生能将感受到的人、事、物运用到写作中,使文章言之有物。

四、具体实施

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好的、喜欢的书籍带到学校与同学们一同分享。教师可以搭建一个图书角,将学生的书都放到那里,这样学生想看什么就可以拿到,但是要爱护图书,尽量不要损坏。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又能为家长节约不小的开支,做到资源合理利用,开源节流,促使学生学会分享。图书角是需要有图书管理员的,班级中的每个同学都可以轮流担任,记录好每位学生的借书时间与借书明细。教师可以制定相关规定,比如:每个学生一次只能借两本读物,借期不能超过两个月,最后管理员要对归还的书籍进行检查,看是否完好。之后每个月都可以举行一次读后感活动,学生针对自己所读的书籍发表一定的感想,将书中的知识归纳成为自己的积累。当然图书角中的书籍是需要更新的,可以三五个月更新一次,这样学生读到的都是新鲜的书籍,求知心理会更强烈。总之,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方法是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学生进行课外读物阅读,可以与家长交流,让家长支持孩子课外阅读以积累学识。课外阅读教育方法是现今教学中需要的,也是培养时下人才的必要产物,能够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要注重课外阅读习惯培养,在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张平 单位:重庆市铜梁区石鱼小学

参考文献:

[1]李婷.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3):172-173.

[2]潘国相.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3):219-220.

[3]徐艳.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a版,2015(1):172-173.

第三篇: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是培养我们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的一门课程。作文是锻炼这种能力的重要手段。能写出好的作文,就必须进行课外阅读。

一、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越性

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它是学生写作用之不竭的资料库,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大帮助。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必须得到重视,教师要善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课外阅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大有裨益。课外阅读中的内容大多反映的是真实的社会生活和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这是在课本上学不到的,而课本中内容相对小学生来说有些古板老套,没有新鲜感,使学生认为语文学习枯燥乏味,对语文学习采取消极的态度。虽说学校关系复杂,但相对于真实社会来说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而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积累社会经验提供了一条捷径。课外阅读对于毫无社会经验,对社会事物不能做出正确判断的小学生来说,能够拓宽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学生灵活地运用阅读中所学的内容,这样作文内容丰富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提高了。另外,学生的课外阅读一定要保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尽量避免太抽象的事物,最好多看一些名家大作,汲取里面的营养,增长才干,提高语文素养。课外阅读不仅仅是“阅读”,学生还要对阅读过的内容有所感悟,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积累丰富的作文材料,写作文就能信手拈来。

2.课外阅读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

语文与我们平时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仅是只教我们认识汉字的课程,更是教会学生与人相处沟通的道理,这就体现了语文贴近社会生活的特点。课外阅读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因为社会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能看作是一条写作材料,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事情的描述讽刺社会上的某些人或事,这就增强了作文的可读性,就不显得那么“空”。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将本班学生分为两组,一组阅读杂志报纸之类的期刊,而另一组则读一些名家的作品,一段时间过后,让这两组学生分别写一篇作文,对比两组来看,阅读名家作品的那一组写的作文更有内容,更丰富。所以,课外阅读要有选择性,这样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有利。

3.课外阅读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在小学四年级之前,教师主要是注重学生对字、词、句的认识,以及对它们的储备。在四年级之后,就要求学生运用以前所储备的知识。而多看课外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课外阅读中描写人物,场景的精彩片段,学生都可以适当摘抄下来,将这些变成自己的小素材。只有通过丰富的课外阅读才能快速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

二、课外阅读是对社会发展的适应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过去的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今的要求,这就要进行必要的改革。在新课改中提出,语文作文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积极的转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提高作文学习的能力。现今的作文是贴近生活的,是带有启发性思维的开放式命题。学生只有多阅读,才能培养语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写出优秀的作品。在语文教学的工作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对社会的思考,这才是教学的关键。

三、开展课外阅读的措施

首先从班级文化上来讲,可以在班里成立读书协会这类的读书机构,举办图书角活动,这既省钱又能达到阅读的目的。教师可以组织班里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一两本书带到班里,放到图书角,供学生阅读。然后,宣传爱护书籍的理念,定期对书籍进行更新。多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把精彩的感悟写出来贴在展览区供学生学习。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读书鉴赏能力,对事物的独立思考能力、判断能力都大有好处。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应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

作者:李保田 单位:安徽省含山县河刘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陈丽君.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赤子:上中旬,2015(8):228.

[2]李桂英.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华少年,2015(27):91.

[3]张丽红.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华夏教师,2015(12):87.

第四篇: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使其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激发自身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这样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就能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从而创作出优质的作文。而学生也会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丰富自身的情感,使其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文化的人。

一、关于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重要性研究

1、课外阅读能丰富小学生的思想情感,激发小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就会使学生在课外的阅读的过程中激发自身的思想情感,并将自身的思想情感融入到写作过程中。与此同时,当学生阅读带有启发性的文章时,学生会文章进行思考和想象,从而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让学生写出优质的作文,并使作文具有深刻的内涵[1]。

2、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素质的人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而课外阅读的作品也是如此,因此,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可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在课外阅读作品中,许多作品中内容是学生在课堂中接触不到的,这样学生就会发现课外阅读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的进行课外阅读,并在此过程中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素质的人[2]。

3、课外阅读能满足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意识

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教材中的写作素材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思想变化,所以,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课外寻找丰富的写作素材,从而满足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发展这个世界的奇妙。而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可以从作品中了解这个社会,并思考时代的变化,这样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意识,在日后的生活中能与社会接轨。

二、关于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提出的策略

1、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

对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中的研究和探讨,教师要想有效的让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首先,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深刻的体会阅读教学的含义,在写作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使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因而,这就需要教师提前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只有让学生阅读过程积累丰富的语句,才能使学生引发自身的写作情感,从而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其中。比如:教师可以围绕写作内容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先自己阅读关于写作内容的文章,使学生从中得到良好的体会,然后教师再让学生进行写作[3]。

2、采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良好的阅读兴趣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阅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教学方法创新,在教学时采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学生就会自主的进行课外阅读,并在阅读时丰富自身的内心世界,使自己形成良好的阅读观念和写作观念。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播放相关写作内容的文字、图片、朗诵视频等,从而使学生对写作题目产生兴趣,这时学生会为了写出具有特殊的作文,自身阅读更多的文章,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减少教学压力,同时,也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主动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教师就能使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保持愉悦的心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师要为学生做好榜样示范,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教师以身作则,在写作教学时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才能使学生快乐写作,并让学生释放自身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和写作的观念,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课外阅读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课外阅读,从而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想象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写作教学方法创新,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到与众不同的语文写作教学,提升学生的写作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教学对其的重要性,这才会使学生在课外自主积累写作素材。

作者:王国齐 单位: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寨子镇六合小学

参考文献:

[1]陈小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训练要点研究[J].科普童话,2015,(46):12-23.

[2]李亚飞.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思考[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4,(02):67-78.

[3]李秀伶.语文作文中的点滴体会[J].科技信息,2013,(05):90-98.

第五篇: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阅读的作用不是一下子就能表现出来的,需要日积月累,这样优美的句子才能脱笔而出、信手拈来。课外阅读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获得了课堂之外的知识,好的、有效的阅读使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使我们在写作中能更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课外阅读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

一、作文教学的差异性

每个学生内在思想、思维方式、情感态度以及对事物的理解程度都有很大差异,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高速发展中,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采取不同的教学,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小学的写作,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艰难的任务,因为他们还不能很好地运用语言,素材也很有限,对情感的发挥更是难上加难。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使每个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文章,让他们体会语言的魅力,加强课外阅读。

二、课外阅读对写作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小,心智发育还不完全,因此,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比较短。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注意力就容易集中,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发挥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利用榜样的影响。小学生喜欢模仿自己喜欢的人物,教师要注意这一点,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一些伟人的光荣事迹,从中获取知识。教师是学生相处时间最多的人,对学生的学习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做好示范,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活动,与学生并肩学习,给他们以动力,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提供及时的帮助和积极的引导。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教师要对学生的态度转变做及时的观察记录,要对学生微小的进步予以表扬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思考、在快乐中创造、在快乐中成长。

2.提高写作能力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不断地阅读,不断地积累知识经验,我们的躯体才能变得更加高尚,更加丰满。书籍中蕴含的营养成分,就像我们所吃的食物在支撑我们的身体一样,在滋养着我们的大脑和灵魂。因为阅读,我们知道了一个合适的句子应该在什么时候从天而降,为我们带来惊喜;因为阅读,我们知道了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我们笔下的事物;因为阅读,我们学会了把自己的情感倾吐于纸上;因为阅读,我们成了一个会写作的人。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家长也要大力支持、积极引导,不能过分的压制,使孩子丧失学习兴趣。因为一般课外阅读都是在课外进行的,所以家长在其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家长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目标,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书籍,同时也要让他们在大自然中学习,将在课外阅读中学到的东西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加深理解,学会运用,不断地提升写作能力。

3.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需要大量的素材,不管是优美的句子、精炼的词汇、鲜明的事例还是一些名言警句、写作技巧,都需要不断的积累,才能在写作过程中很好地运用。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积累素材。

(1)在课堂上积累。一般学习的课文就有很多可以积累的素材,例如,描写景色特点的优美段落,刻画人物外貌性格的经典句子,形容事物的精炼词语,都是需要积累的,教师要督促学生做好摘抄,课下背诵,再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2)在课外积累。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可以积累一些经典人物事迹和名言警句。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的事迹,“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样的名言警句等。把这些素材运用到写作中,会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3)课外阅读活动积累。学校或班级要大力开展读书读报活动,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并从阅读中获取最新的信息,让学生交流自己从阅读中获得的信息,相互学习、相互进步,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制订一定的奖励措施,维护内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越浓,学习越积极,学到的东西也越多,写作时可以运用的东西也多。写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写出来的东西就会枯燥无味;写作如果没有大量的素材积累,写出来的东西就会毫无说服力;写作如果没有一定的感情积累,写出来的东西就会丧失生命力。而这些语言、素材、情感等,都是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的。不阅读,没有积累,写作的时候语言就不通顺,时常会语塞、词穷,到最后终于写完,也是凌乱不堪,没有辞藻、没有事例、没有情感。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让他们明白课外阅读在写作中的重要性,让他们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课外阅读训练技巧范文篇8

2、每课时抽出10分钟进行听力和快速阅读训练。选用150个词左右、难度适中的短文,?再加5-10个理解检测题,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迅速读完全文,完成阅读理解题。然后检查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率,进行辅导讲评。

3、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只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是不够的。?以每周1000个词来计算,学生一个学期只能完成1-1.5万个词的阅读量,不足以便学生从中获取到独立阅读英语文章的基本技巧。所以,除快速阅读外,我还开展了课外阅读活动,目的在于增加阅读量。向学生提供较多而且题材较广的短小成篇的阅读材料,并要求学生相互交换各自的不同阅读材料,要求每人每天课外阅读600个词的短文,?这样,既增加了阅读量,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4、认真选好读物。读物的选择对阅读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读物选择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我在选择读物时尽量选一些内容健康,思想性强的文章。使学生在发展阅读能力的同时,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所选读物内容广泛、新颖,体裁和题材多种多样,语言质朴生动,引人入胜,寓学习于消遣之中,所以学生读起来爱不释手,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最重要的是我所选材料适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难度与课文相当,内容尽可能与课文相联系,生词率控制在2--3%,难易适当,使学生读得轻松愉快,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增强了他们搞好阅读的信心。

5、阅读要讲求效率。效率体现在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两个方面,读速的提高与读量是密切相关的。阅读要以量求质。我给学生定的阅读总量为40万个词左右,?每天坚持10分钟,读速定为60wPM左右。要求准确理解率达70%以上,实践证明,一般水平的学生通过努力是不难达到这个指标的。

6、把阅读的辅导落到实处。阅读基本上是在课外进行,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但是没有得力措施就很难保证持续地开展。为了扎扎实实地搞好阅读,除对读量、读速严格要求并记录在案进行评比以外,我主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了指导。

A、指点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实验初期,我发现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带有一些不良习惯。如有的学生阅读时爱出声;有的学生用笔和尺之类的东西指点着助读;有的用眼不科学,每次只能看到一个单词;有的则咬文嚼字,边读边查词典,一词一句地分析;有的学生“回视”的现象太严重,在阅读时,眼睛往往往回看,重读一个词、短语、一个句子,不仅影响读速而且不利于把握整个句于、段落、全句的意义。我帮助学生逐步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默读习惯。帮助他们尽力减少眼停次数,扩大规力范围,能在单位时间里捕捉更多的语言信息。

课外阅读训练技巧范文篇9

一、写景作文教学中的问题

一方面,写景文是描写景物的,要想将景物描写得让读者如身临其境,眼前出现对应的画面,这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因为写景文对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等有一定的要求,对构思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学生要了解景物才行,否则,写景文会变成通篇都是毫无美感的白话文,读者体会不到景色的美。另一方面,受应试教育影响,写作变成了教师和学生不得不完成的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学生不得不遵从教师的指导参加写作训练,在长期繁重且无质量的写作中,学生对写作逐渐产生了抵触心理,不愿意积累素材充实作文内容,写作时应付了事,写完万事大吉,写作质量堪忧,不利于未来的发展。

二、写景作文教学的策略

1.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多媒体运用到写作课堂中,不仅可以系统讲解写作方法和技巧,还可以将写景作文的素材展现出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景物特色。介绍景物时,即使教师的语言再优美,也不如学生亲眼所见能产生清晰直观的感受。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将景物展现出来,让学生认真观察,仿佛身临其境,有利于提升写作能力。此外,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等,还能让学生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拓宽视野,感受大自然的馈赠。2.组织户外活动深入到大自然中观察才能获得第一手景物素材,小学生的压力相对较小,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户外活动,选择一些景色优美的地方,让学生体验生活,领略大自然的无限美妙。户外活动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写作教学中。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观察大自然中的景色,可以自行选择想要描写的景物,并在回校后写成作文。教师要认真点评学生的文章,将好文章展示在班级展示栏中,供其他学生阅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便让学生都能认真对待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从而提升作文水平。3.积累好词佳句积累好词佳句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有重要作用,学生作文有无文采取决于平时在阅读中积累的多少。有些学生不重视阅读,也很少积累好词佳句,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读书笔记,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好词佳句记录下来,背诵巩固,方便以后写作时运用。完成作文后,要及时对照读书笔记进行反思,看看是否将这些好词佳句恰当地运用到了文章中,遇到较难解决的问题,也可以询问教师。4.赏析课文,进行仿写练习写作教学中最基础的方法是仿写,小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强,不能灵活运用写作技巧和手法,而仿写练习可以弥补这个不足。教材编选时遵循一定的规律,通常将主题类似的文章放在一个单元,教师可以通过单元的集中教学,让学生掌握这一写作类型。学生了解了不同的写作技巧和手法后,进行仿写练习,慢慢积累,就能在别人语言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语言,最终形成独特的写作个性。还可以系统地学习文章,例如,在语文教材中选几篇关于景物描写的课文,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感受文章的写作方法,然后进行仿写练习。一年级第一单元中的《荷花圆圆》《要下雨了》等文章描写了大自然中的景物,运用了大量修辞手法,如“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了伸腰”“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将夏天池塘中的荷叶和下雨前的状态,描写得十分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仿写,掌握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的方法,以不断提升作文水平。5.重视课外阅读写景作文需要大量描写,如何将景物描写得形象生动,如何让语言更加优美,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如果缺少课外阅读的积累,就很容易写成通篇毫无感情色彩的流水账,教师要教授学生阅读技巧,让他们在课外阅读中多多积累。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诵读文章,感受整篇文章中景物描写的意境,以调动他们深入阅读的积极性。如三年级的《花钟》将大自然中的景物描写得形象生动,“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这两句都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鲜花描写得如人一般有性格。教师可详细讲解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写作手法,让学生掌握这些写作技巧,并了解这样写的好处。仅通过课上阅读是不够的,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让学生充分利用空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这样不仅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也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了检验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可以定期组织阅读比赛,通过阅读比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在比赛结束,让学生分享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课外书籍,带动整个班级的阅读气氛,进而获得更好的发展。6.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合作学习是满足个人内心需求的过程,学生只有愿意学习,才能学得好,才会觉得学习是有意义的,愿意学习。教师的教学应该立足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让教学活动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科学布置学习任务。并非所有的学习都要合作,“好钢用在刀刃上”,安排合作学习要抓住机遇,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表现形式。例如,当新知识出现需要新能力时,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当学生之间的意见不一致有争议时,可以组织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要让小组成员之间良好互动,充满温暖和友谊,互相帮助,进行良性竞争。7.让学生建立写作信心教师可以讲述勤奋成功的典型事例,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摆脱自卑,建立自信。学生的学习信心是通过一系列成功的学习活动形成的,同样,信心的丧失也是由一系列的挫折和失败造成的。教师要科学制定学习目标,只要学生有进步,就要肯定,让学生随时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自我力量的存在,进而建立信心。8.优化评价体系应试教育关注考试成绩,导致学生害怕考试,不敢面对成绩,渐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兴趣。教师要优化评价体系,不应将提升成绩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也不应将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评价必须关注学生的能力和需要,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一味地计较分数。评价要全面、多元,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过去只单纯地追求掌握知识,忽视了听、说、读、写等基本素质的培养,学生成绩虽高,能力却一般。评价应该是互动的,强调评价过程中的双向选择、交流和协商,重视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的互动活动。评价的重点是过程,要注重对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的评价,进而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9.进行专项练习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练习必不可少,实践是积累写作经验的有效手段。很多学生写作时,不知道应该写什么,绞尽脑汁地想,写出的内容空洞乏味,究其原因是缺少写作经验,教师要努力增加学生的写作经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景作文有别于其他题材,学生要认真观察和体会才能写下真实且生动的文章。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可以通过专题训练提高学生的写景能力。比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以校园为主题,仿照课文内容写作。也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写作,比如在写景作文中,比喻手法比较常见,让学生以校园为主题模拟造句。学生造句完成,教师要科学评价,指出其中的闪光点,纠正错误,从而让学生在专题训练中掌握写景的方法和技巧。10.运用修辞手法为了让描写更加生动,修饰必不可少。写景作文中常用修辞手法,通过修辞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修辞手法多种多样,学生可以根据写作需要选择不同的修辞手法,从而写出生动的写景文章。比如,比喻修辞能将抽象的景物用具体的画面呈现出来,拟人手法能让原本客观的景物变得富有灵魂,文章也更加活灵活现。比如《咏柳》,诗人贺知章将春风比喻成了剪刀,将无形的风用具体的事物呈现出来,形成了独特的写作风格。所以在写景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修辞手法的教学,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写作基础,以保证作文的质量。11.融情于景在写景文章中,很多时候作者并不是单纯地描写景色,而是借由景物抒发情感,让文章的立意更加深刻,内容更加吸引人阅读。虽然景物属于客观事物,但是如果只围绕景物进行描写,文章会显得比较空洞,即便使用再多华丽的词藻也不能体现出其灵性,内容也比较单一。虽然景物没有思想和情感,但是作者是有的,在作文中把情感融入到景色中,作文内容会更加充实,能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学生要学会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无论是哪种情绪,都能用景物表达出来。比如《只有一个地球》,作者运用了多种描法,比喻、拟人,对地球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呼吁人们要保护地球。如果只是单纯地描写地球,就很难唤起人们保护地球的情感,而正是由于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才能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产生情感共鸣,获得理性思考。在写景作文中必须抒发情感,体现文章的灵魂所在,以为读者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12.丰富观察角度在写景作文中积累写作素材至关重要,想要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中,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和感受,比如《题西林壁》通过不同角度描写山峰,突出了山峰的形象。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写出景物的特点,文章才会更加精彩。比如,大海和小河虽然都是水,但是一个波澜壮阔,一个潺潺流淌,描写前要认真观察和思考,抓住其特征,用心体会,将其积累成写作素材。综上所述,景物描写是最常见的描法,好的景物描写能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还能传达作者浓烈的思想情感。教师要重视写景教学,多角度切入,抓好写景的关键环节,指导学生将景物描写得如身临其境。

课外阅读训练技巧范文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两种方式

语文作为一门知识面广、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的公共学科,是初中课程改革的重点。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在教学模式和教学要求上都需要进行改革。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的教学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主,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和阅读能力。同时指出阅读教学方法主要依靠两种主要的阅读教学方法,一种是课堂阅读教学方法,提倡以课堂为阅读地点,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阅读文章,从而有效提高阅读水平。另一种是教师在课外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学生在课下根据教师的阅读任务自主阅读。这两种阅读教学方法都有可行性,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都有不足之处,教师要合理将两种阅读教学方法运用到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

一、两种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1.以课堂为主的阅读教学方法。以课堂为主的阅读教学方法虽然教学地点比较局限,但是可以促进形成良好的阅读环境。在课堂上开展的阅读教学,阅读目的较明确,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速度进行培养,对学生在考试中按时完成试卷有很大的帮助。课堂上经常开展阅读教学,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正确阅读习惯。但是课堂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课堂阅读教学中阅读时间有限,阅读课程的安排也会影响到教学进度,因此教师在选择阅读教材时难度较大,学生在课堂上所接触到的阅读材料较少。以课堂为主的阅读教学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思考空间和时间较少,阅读课堂更偏向于考试训练的形式。教师根据答题效果和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这种阅读教学方法可以强化学生的阅读技巧,有效提高学生的考试效率。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考试成绩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语文作为公共学科,所占的比重比较大,而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点。通过以课堂阅读的形式开展阅读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薄弱环节和阅读知识面进行有效的知识延伸和针对性的阅读训练,在阅读教学中穿插其他的教学,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点,这样的阅读教学方法相比其他阅读教学更加高效。2.课外学生自主阅读教学方法。根据目前国内初中生阅读现状,大部分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时间都非常少,很多学生几乎没有阅读时间。原因主要为传统的应试教育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加重学生的学习时间,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较少,另一方面为语文教学中没有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和自主阅读习惯,导致学生在课外时很少主动接触书籍,而国外的阅读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外的阅读时间明显多于国内学生,这需要我们对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课外学生自主阅读教学方法是针对目前学生课外阅读现象提出的教学方法,目的是改善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的现状。学生自主阅读方法需要教师在课内和课外积极开展阅读活动和学习任务,增加学生的阅读时间。语文作为一门多学多积累的学科,在日常生活中多主动接触、多主动思考,以阅读的方式接触语文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应该从课堂中延伸到生活中,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对文化和阅读的学习兴趣,从而通过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的其他技能,达到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是在提倡开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提出的,针对以往的阅读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行调整,改善目前初中生阅读量少、阅读能力不足的现状。

二、两种初中阅读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两种阅读教学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以课堂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中阅读时间和阅读材料比较少,阅读强度达不到理想效果。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时间的训练,这需要学生在课下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和阅读训练。以课堂为主的阅读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这对学生在考试中的阅读得分有很大的帮助。而课外教师指导阅读教学方法可以改善学生在阅读时间和材料上的不足,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找到自己喜爱的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激发阅读兴趣。两种阅读方法合理运用到教学中,可以全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的学科,看重对知识的积累和扩展。如果教学想要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必须要合理运用这两种阅读教学方式到教学中。以课题为主的阅读教学方法中,教师对知识的讲解比较仔细,同时细化了学生重点掌握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思考能力。而课外阅读中的自主阅读教学方法利用课外的大量时间帮助学生扩大阅读范围,找到感兴趣的阅读类型。阅读教学的教学目的从以往的扩大知识面到增加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自主阅读方法可以提供学生更多的思考能力和空间,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

三、初中语文两种阅读方法的实施策略

1.合理运用两种阅读方法到教学中。两种阅读方法在教学中都有优点和不足之点,如果在教学中只侧重于一种阅读方法,阅读教学将达不到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的效果。同时阅读教学中,有的学生喜欢课堂上做阅读训练,有的学生喜欢自己选择阅读材料,在课外自主阅读。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和喜好,合理安排两种阅读方法的运用,做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课下积极引导学生做自主阅读,鼓励学生多阅读,提高阅读的知识面。两种阅读方法合理运用到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2.通过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途径和内容。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为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开展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作为获取知识的基本技能,阅读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和积累其他方面的知识,通过阅读技能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阅读教学的改革不仅仅是由于目前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在信息化时代下,学生对阅读技能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两种阅读教学方法,两种阅读教学如何根据目前的阅读教学现状和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合理运用到教学中,都是教育工作者思考和研究的重点。同时阅读教学不仅仅需要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家长和学生不断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杨殿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的思路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