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推荐范文10篇

时间:2023-10-07 16:23:06

课外阅读推荐

课外阅读推荐范文篇1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措施

一、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现状分析

数据调查显示,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课外阅读上既有着相同的表现,又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往往在新生入学时对阅读有着较大的兴趣,并且也会定期通过网上书城以及图书馆等相关资源订阅各类课外书籍进行阅读,但随着其学业任务不断加重,学生投入到课外阅读上的时间将会越来越少,基本上处在高三年级的学生没有太多的阅读时间,这就造成很多高中年级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较弱,且对课外阅读的文章的选择上没有太多的选择,更没有阅读计划,这将很难发挥出语文课外阅读的真正作用。其次,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课外阅读书目的选择上往往比较随意,部分学生会选择阅读一些含金量不高的书籍进行阅读,这类书籍的实用性并不高,可以说这种形式的阅读大多是娱乐性的阅读占据了主体。随着高三的到来,学生分给课外阅读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即便选择阅读课外书籍也是大多倾向于功利性,大多精力还是停留在高考上。学生在课外阅读书目的选择上和阅读方式上都有着一定的差异,但富有文化特色、民族精神的文章更适合学生阅读,且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中也起着较好的指导作用。当前,能够有针对性地做出课外阅读指导分析的教师并不多,即使当前已经有教师意识到他们在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做出指导的重要作用,但迫于应试,教师还是会将高考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阅读指导工作通常只有开头没有结尾。

二、高中课外阅读作品的选择指导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方向进行课外书籍的选择。这样不仅可以满足自身的喜好,更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库,但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往往有着较大的学业压力,即将来临的高考使得他们的课业压力逐渐加大。基本上在校期间学生都在学习必修课,在课外阅读上所能分散的精力少之又少,这就使得他们对课外阅读作品的了解较为浅薄。因此,为了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定期为学生分享并推荐部分书目,从而方便学生进行参考与阅读。此外,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分享一下免费的图书阅读及下载网站,从而方便学生对其喜好图书进行阅读与下载。

(一)根据课程原则,选择阅读对象

语文课程是一门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的课程,新课改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着严格的要求标准,其不仅仅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其阅读习惯进行培养,同时更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对书籍阅读的兴趣以及自我陶冶情操的习惯。而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教师提升其对阅读教学的认识,同时更需要学生可以自主地对阅读方法及阅读习惯进行学习。学生在阅读优秀课外作品的过程中,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重点摘录,将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部门抄写下来,背诵、记忆,长期的积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优美词句的精髓,进而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合理阅读对象的选择,能够帮助学生找准适合自己的阅读作品,进而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与分析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定期为学生介绍并分享部分国家传统书籍,如四大名著等,在阅读这类作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传统文化的悠久,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全新的认知,进而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新课标下,课外阅读的选择对象是多样化·85·的,学生可以根据自的喜好自主选择阅读作品,教师充当的是学生阅读道路上的引导者。

(二)立足新课标,传承经典文化

新课标下,强调了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选择的自主性。但为了更好地实现国家经典文化的传承,笔者在提出了关于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书目推荐这一举措。在阅读推荐中,新课标提出了丰富推荐书目的想法,将一些国家历史经典著作、诗歌散文等规划在推荐书目中。如古代的一些名家著作、四大名著、有教育意义的短篇小说、赋有美感的诗歌散文、精彩的剧本文章,这些书目的推荐都是为了将国家经典文化融入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感受国家传统文化的内在魅力,培养学生深深的爱国之情。当然,现阶段对于新课标所推荐的书目,教育界还没有得到一个较为统一的结论。部分教育家认为,在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选择所推荐的书目相对来说过于陈旧,且枯燥乏味的古老书目未必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无法发挥课外阅读的真正效果。但事实上,新课标推行一些历史上的经典名著是有着一定的意义的,鼓励学生选择一些国家经典名著进行阅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的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利用读本,串联课内课外

调查发现,在高中学生所能接触到的书籍并不仅仅包括各类辅导书籍,同时还配有语文读本,用来作课外阅读篇目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境界,但就单一的读本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根本无法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库。并且,教师在为学生推荐与分享书籍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学生推荐部分在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中可以利用到的书籍,例如Java面向对象教学等。与此同时,许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均会在不经意间对语文课本进行忽视,专一于课内必修内容的学习。但事实上,语文读本中阅读书目的选择也是有着深远的意义的。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起来语文读本,将其作为现成的阅读资源,在开展一些课外阅读指导工作时,可以有效利用起来读本,选择出适合学生阅读的篇目,供学生自由选择。且在讲解课内知识的同时可以贯穿到读本里的一些的内容,让学生利用在课内语文课堂上所学到的阅读技巧去阅读课外阅读,充分掌握阅读的规律和方式,进而做到独立思考,学会知识迁移。但就读本阅读文章的选择上,教师要做好选择指导工作,为学生推荐一些独具时代感特色、中心内容积极向上的阅读书目。

(四)精选流行作品,契合学生性情

新课标下就高中语文阅读书目的指导选择上,教师需要进一步对学生的书目选择进行培养。阅读书目选择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也会影响对其阅读兴趣的培养。因此,为了可以提升学生对阅读书目的欣赏能力,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精选流行作品,从而有效契合其性情。学生除却阅读教师推荐的书目、一些经典名著以外,还会有着自己的阅读爱好。现阶段,数据统计显示,绝大多数高中生的阅读倾向是一些通俗化、娱乐化的流行作品,流行作品中的现代化特色深深吸引着他们。虽然广泛阅读传统文化书籍能够丰富学生知识库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但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发展迅速的时代,学生更容易被一些赋予现代化特色、时代感十足的作品所吸引。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能够契合学生性情的流行课外作品,这些作品要符合当下主流思想且具有正能量。

三、课外作品的阅读方法指导

(一)分级阅读,循序渐进

分级阅读方案的提出是为了使得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工作能够变得更有针对性,进而找到适合高中各个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方法和策略。这种阅读方法指导下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逐一实施。处在高一阶段的学生往往心理上还比较青涩,在课外阅读的选择上有着自己的想法,更加倾向于一些趣味性、现代化的读物;到了高三阶段,学生在课外阅读上已经有了一定的造诣,有了前两个年级的积累,他们在阅读上有了不同的喜好。分级阅读要求教师明确高中三个年级段的阅读的侧重点,进而在阅读活动中,做到循序渐进,在高一年级可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库。有了前两个年级的阅读知识的积累,学生会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书目,但基于高三年级的学业压力,学生的阅读时间会有很大的缩短,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书籍,减少学生在书籍选择上耗费的时间,让学生少走阅读的弯路,做到高效阅读。可以说,从高中一年级到三年级,学生倘若可以坚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那么各方面综合素养也将得到相应提升。

(二)读写结合,以写促读

新课标背景下着重要求高中教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其独自阅读的能力以及对书目内容的理解能力。在自主阅读能力中不仅仅包含有阅读能力,同时还包含有写作能力等。因此,为了可以进一步培养其自主阅读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抄写一些优秀课外阅读书籍中的优美文章,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实现知识的记忆,这对学生阅读的积累而言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读写结合,以写促读并不是短期就可以形成的,而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为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水平,实现以写促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定期写读书笔记。在学生书写读书笔记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可以将自己的理解与想法进行记录,同时更可以对其中的名人名言以及感兴趣的话语进行记录与摘抄,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库,且可以在读书笔记中记录自己的读后感,从而使学生得以在记录读后感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入对该书的理解与领悟。

四、课外阅读兴趣的提升指导

(一)情境创设,激发阅读兴趣

情境创设教学法的提出,是为了从根本上激发高中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从而有效提升其高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才能够将情境创设法更好地应用在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课堂上呢?这就离不开教师的努力,教师必须对情境教学法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做好教学引入工作,使得课外阅读兴趣提升指导课堂具有一定的情绪特色,从而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进而能够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在情境创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展现情境法、实物演示情境法、音乐渲染情境法、表演体会情境法。以表演体会情境法为例,戏剧性作品更加深入人心,教师可以利用表演体会情境法,让学生选择《雷雨》中的一个激动人心的场景进行表演,将文章中所赋予人物的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扮演者在表演话剧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文章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并能够领悟到经典的力量。

(二)微信公众号推送,增强互动性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智能手机得到较为广泛的普及。一时间社会上出现一大批网络通讯工具,微信不仅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通讯软件之一,同时其也是网络中的数据信息交互平台之一。在高中课外阅读兴趣的提升指导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起微信平台,将其作为课外阅读书籍网络宣传的有效载体。现阶段,微信已经出现很多具有阅读性质的课外阅读平台,这些平台上上传了很多新时期阅读内容,涉及的阅读领域也较多。需要注意的是基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阅读公众号所上传的文章种类较多,一时间学生很难做好鉴别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推荐一些有利于青少年阅读的微信公众号,让学生得以在阅读公众号上学习到更多积极的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为学生推荐一些新兴书籍以及微信推文等,从而方便学生可以及时接触到新兴书籍。这一方法的施行不仅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方便学生对现代化社会中所使用的信息化工具有所了解,进而更加方便其未来的工作与生活。

(三)尊重个性化阅读,多元评价

个性化阅读主要源于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有着不同的阅读兴趣,不同学生之间的阅读喜好方向有所不同。这种情况下,将会导致学生在阅读领域的知识经验深浅有所不同,进而使得他们对阅读材料的认知态度也有所不同。如,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外阅读课堂上做出关于个性化阅读的指导工作,并引入部分新兴类型的书籍,从而方便学生对其进行详细挑选,基于高三课余时间较少,留给课外阅读的时间也是少之又少,挑选合适的课外阅读内容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读知识积累任务的顺利完成。

五、结语

为了做好新课标下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文章就现阶段中国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现状展开了一个系统化的分析。在做了基本的调查工作后,得出中国高中阅文课外阅读领域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的结论。于高中生的阶段性学习而言,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并不仅仅是对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补充,更是帮助学生做好知识储备与训练的桥梁。在阅读课外书籍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新课标的到来,也使得教师不断在阅读教学工作中做出改变,以此来解决最初存在于高中课外阅读中的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战.高中语文课外阅读优化策略分析[J].课外语文,2020(27):13-14.

[2]王万能.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及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19(39):51.

课外阅读推荐范文篇2

[关键词]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指导策略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关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许多语文教育的老前辈都有过重要论述。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指导举隅>前言》里说:“学生在校的时候为了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以外阅读旁的书籍和文章;他日出校之后,为了需要和兴趣,一辈子须阅读各种书籍和文章;这种阅读就是所谓的应用”。他认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了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工夫便于工作只做了得一半。其弊害是想象得到的。”尤其是在当今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更不应该是游离于语文教育体系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得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1.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

中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缺乏甄别力,读物良莠不齐,一项调查显示46.7%的初中生和35.8%的高中生课外阅读以消遣为目的,在中学生购买的报刊图书中,知识类书刊占55.6%消遣类占44.3%。中学生由于受年龄、阅历、阅读水平的制约,审美能力较差,搞拒诱惑的能力差直接造成了读物的优劣不等。他们读的书大多不是有意识的选择,大多数都是无计划无目的,无选择,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2.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指导

由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得不到教师的理解和支持,也就很难获得有益的指导;由于教师认为课外阅读占用了时间,耽误了学习,所以反对或限制他们的课外阅读,使多数学生不能光明正大地进行课外阅读,更顾及不上阅读的效益和质量,不能充分发挥兴趣阅读的作用。

3.缺少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

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就是图书资源匮乏,难以得到优秀读物。这也是制约中学生健康的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原因。真正投资于语文学科的并不太多,大多集中在“习题集”、“题典”上,很多的课外读物是仅仅有几本“作文选”。

三、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中学生正是形成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然而受年龄和思维的限制,学生迫切需要指导。调查显示有72%的学生希望教师在课外阅读方面给以指导。然而不少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只是停留在一般性的“号召”上,而缺乏切实有力的措施,少数教师甚至放任自流。因此,如何加强指导,使学生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1.激发兴趣策略,让学生爱读书

课外阅读兴趣指对自身从事课外阅读活动的主动性心理倾向和对阅读材料及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常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课外阅读兴趣受阅读者的年龄阅历、知识、爱好及阅读目的的制约,读物本身的内容形成也会直接影响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主要靠语文教师的培养和引导。要从认识着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辅以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用古今学者劝人博览群书的名言警句启迪学生,以酷爱书籍,通晓各学科间的生动事例教育学生,体会广泛涉猎的必要。

2.推荐书目策略,让学生多读书

我们提倡的课外阅读。绝不是“放羊式”的阅读。也不是只要数量不要质量的任务式阅读,学生由于年龄、认识水平等原因,许多学生在书籍的选择上具有盲目性。这就要求教师推荐阅读书目给学生,明确阅读内容与范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多读书。在书目内涵的把握上要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文化的弘扬;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注重借鉴与学习外国优秀文化。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还要有梯度。

(1)结合课堂教学推荐,读物的内容和形式要尽可能和课内阅读取得某种程度联系,内外联动,相得益彰。

(2)结合课程标准推荐。《课文课程标准》的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是人类文化的精品。文质兼美,又结合了学生的学力、智力、心力等实际,要逐步让学生阅读。

(3)结合时尚热点推荐。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必能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中了解开放的世界,愉悦身心。

3.掌握技巧策略,让学生会读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让学生顺利地进入阅读的成功之门,教师要进得方法指导,教会学会开启阅读之门的技能。读书之法,因人而异。但就目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仍要把握一些基本东西。

(1)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在一学年开端就要订立本学年的读书计划,一学期、一个月、一星期读多少书,有个合理的安排。读书须思考。

(2)读书方法点拨。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时要系统地对学生阅读方法进行点拔,三大读书方法:精读法。略读法、快读法相结合,要让学生明白“精读是准备,略读、快读是应用,是人生阅读活动的主体”,课外阅读应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着重培养略读和快读能力。公务员之家

(3)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阅读作为精神产品的消费和再生产活动,要展现阅读主体的本质力量。课外阅读极富个人特点的学习结果,使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反应呈现多元化趋势,事实上,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的语文教学效果,强调学习是学生的个性活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个人的选择、感知、理解和深悟,得出“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结论。作为教师,要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如果对学生的独特见解不假思索地加以否定,就可能泯灭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后果将不堪设想。教师要做一个充满激情的导游,引导我们的学生走进他们富有个性的阅读世界中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课外阅读推荐范文篇3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阅读氛围

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想得到他人的赞美。获得赞美,同时会获得自我的满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进而希望自己做得更好,改变自己的行为,再次得到社会肯定性评价。被他人赏识是每个学生的内在需要,如果把赏识渗透在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中,课外阅将不再成为教师的逼迫式阅读。赏识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需要赏识教育的助力,让学生从为教师读,转变为自己读。用赏识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让学生读得轻松,读得有趣,读得有收获。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语文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课外阅读则是学生进行“厚积”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素材,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更能引发学生对学习的思考。在今后的学习中,有利于学生语言感知力、表达能力及鉴赏力的提高,进而达到“薄发”。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十分明确,不仅对阅读的数量进行了要求,而且将阅读实践提升到了培养人文素养的高度。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1]。实际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被应试教育牵绊,常常重成绩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学生课内的作业负担过重,课外阅读时间不够、缺乏阅读环境,学生周围充斥着电脑游戏、手机网络媒体的干扰和刺激,存在着不用动脑思考即可获得愉悦感和获得感等低价值的刺激,在网络游戏面前,阅读不再有吸引力。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能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常常是被动地获取知识,等待教师的填鸭式教育,大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课外阅读能让他们获得自主的选择权,在教师的推荐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书目,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感受语言,让各种信息碰撞、渗透、积淀,学生通过课外可以逐步自主建构自己的文化,从而在自主阅读中逐渐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学生的学习越困难,他的脑力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就像感光力弱的胶卷需要更长的感光时间一样,成绩差的学生,智力也需要更明亮和更长时间的科学知识之光来照耀。不是补习,不是识字一样的督促,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2]

三、基于赏识教育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策略

(一)以赏识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积极心理学指出,人依赖于社会环境,在和谐的氛围中可以获得更多的积极情绪的体验,有助于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因此,班级中也可以通过营造书香环境,如设置图书角等为学生带来良好的阅读氛围。由教师牵头,让学生利用校本课,在课程上推荐自己喜欢的好书。教师要多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主动进行推荐,同时也要肯定学生推荐的阅读书目,让学生有更大的信心继续阅读下去[3]。在这样的氛围下,大部分学生都愿意上来一试,说一说自己的推荐。因为不仅能获得教师的赞赏,还能得到全班学生的掌声。(二)以赏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以书交友。依托班级图书交流会,开展共读一本书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一本书有了共同语言,刚开始只有三五个爱阅读的学生相互借阅,相互交流。教师根据情况及时介入,通过奖励和鼓励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学生交流的时候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不仅能走近学生,更是用实际行动肯定了他们阅读交流的行为。教师书面的交流评价,更能让学生形成阅读的亲近感。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完成写作笔记或名句摘抄,教师在阅读后写下对学生摘抄语句的鼓励,也可以表达对所读书籍的喜欢,或者对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行介绍,师生之间的赏识交流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满足感和亲近感。

四、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通过广泛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使学生获得知识积累、智力发展,乃至情感与审美的延伸。因此,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教师应以赏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营造阅读的氛围,让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高学生的阅读自主性,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爱与自由。

参考文献:

[1]刘桦洋,张相乐.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169-17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课外阅读推荐范文篇4

关键词:阅读;课外阅读;语文素养

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在的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课堂之外的阅读,即在阅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延伸到了课堂外的阅读中,课堂之外、阅读之中成了学习语文的又一个重要舞台。其实,叶圣陶先生在很早就提出了“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的看法,实际是和现行观念相一致的。单靠课堂上、课本上来提高整体语文水平那是不全面、不牢固的,也是不现实的。只有通过课堂之外广泛地阅读,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的整体水平。因此,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附录二”中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新课标采用“建议”的方式而不是“规定”必读书目,因此,它为中学语文教师发挥才智、深入研究如何指导课外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课外阅读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因此,在七年级(上)语文教学中,笔者根据不同书目,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现将笔者的点滴体会写出来,同大家共同探讨:

一、充分发挥自身才智,为学生提供广阔地阅读空间

新课标规定,在向学生推荐课本所示阅读书目外,可适当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每位教师都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的好读物。这样能使学生扩大知识视野,了解课堂以外的优秀作品。如:笔者在教授第三单元朱自清的散文《春》时,课堂上除了让学生体会朱自清先生的《春》以诗的笔调描绘了生机勃发、花木峥嵘的春天图画。同时,笔者还向同学们推荐朱自清先生的另两篇散文代表作《荷塘月色》、《背影》来加深学生对朱老先生散文艺术的了解。另外,根据《春》的意境,另向学生推荐几首多姿多彩的咏春诗,如杜牧的《江南春绝句》,韦庄的《台城》及重温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这样,学生阅读量加大了,阅读空间广泛了,大大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在课外阅读的推荐上注意经典性与前沿性

所谓经典作品,是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作品,让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过程,不仅仅是汲取精华的过程,也是鉴别、鉴赏的过程。本教材第五单元第一课《风筝》一文,作为鲁迅的一篇杰作,深受中外读者,尤其是少年儿童的欢迎。风筝将“我”的惊异、悔恨、补过、悲哀全都围绕一个中心:以封建陈腐思想扼杀儿童自由、活泼的精神是极端错误的,深情地揭示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一科学道理。鲁迅这位我国文学史上的巨人,生活在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目睹了人吃人的社会。因此,他的文学作品多半是抨击旧中国人吃人的社会现实。因此,笔者向学生推荐了鲁迅小说《祝福》,组织学生阅读,体会主人公“祥林嫂”悲惨的命运和封建社会的黑暗。《狂人日记》是笔者推荐的鲁迅先生的另一篇小说。因为它的权威性、独特性和深刻性,虽难以理解,但笔者采用“注评析导”的方式扫除学生读文过程中的障碍,选择性地推荐一两段,加深学生对鲁迅这一伟大作家及其作品的震撼性。

作品的前沿性反映的是时代的脉搏,充满了社会性、科学性。在教授第四单元《月亮上的足迹》这一课时,正赶上2008年9月25日中国神州七号载人飞船登月这一大事,笔者积极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报道,观看图片,了解这一举世瞩目的航天科技,同时还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了我国神一、神二、神三、神四、神五、神六的发射情景,阅读了有关资料,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学习这篇课文,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探索,振兴中国航天事业的决心。

三、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一项重要任务。有些作品可能引不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它们的确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人格的塑造很有帮助。这时,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在引发阅读兴趣上下功夫。如:在教第二单元玛丽·居里所著的《我的信念》这篇课文时,因本文是居里夫人晚年所著,是对自己的性格、为人、理想和信念的总结与回顾,这是体会本文思想品质的根本、全文的核心——献身精神。由于年龄、国籍、理想的不同,学生在阅读时不能很好地体会到居里夫人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不畏艰苦、献身科学的精神。因此,笔者向学生推荐艾芙·居里的《居里夫人》中的(一)青年夫妇;(二)伟大的发现两篇及爱国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两部作品。拓展延伸了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体悟,加深了他们对科学家献身精神的深刻理解。

四、在推荐经典、激发兴趣的同时,对阅读篇目进行有效的指导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还要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在指导时,教师最好根据作品的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有选择、有重点地向学生讲清写作背景、作者情况、作品中的疑难问题、阅读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可运用的方法等,同时还要及时有效地指导和解决。如:笔者在教20课《山市》这篇文言文时,除介绍作者蒲松龄外,对其经典名著《聊斋志异》做了详细的说明,使学生明确《聊斋志异》是继承以往浪漫主义文学传统和创作方法而得以创新和突破的篇章,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价值和艺术造诣的文学名著,被誉为我国古典短篇小说之王。他的新颖奇特而又丰富多彩的创作技巧于谈狐说鬼中寄寓深意。了解其背景后,笔者向学生推荐了蒲松龄的另一篇作品《大鼠》,并进行了阅读提示(这篇作品所叙述的故事,是《孙子兵法》“避其锐气,击其惰归”这一战争形象的诠释)。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有了纲要,最终就可归结出本文的主旨,点出猫以智胜,而归结到专逞勇力者之不能,起结井然。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进一步体会了《聊斋至异》的艺术精髓。

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中各学科的奠基工程,它对提高中华民族的国民素质、培养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教学中加大阅读量,不但促进本册语文教材的学习,推动语文教学更深一层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这门学科更具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课外阅读推荐范文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阶段目标;阅读指导;评价方式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化,广大师生对小学课外阅读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小学课外阅读属于课内阅读的延伸,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拓展形式,对提升阅读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探索与研究,优化教学模式,深入研究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实施途径和策略,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汇积累,也可以加强学生对学科的交叉认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一、明确课外阅读目标

(一)分析并明确各阶段的阅读目标

在小学课外阅读实施过程中,制定课外阅读阶段目标属于初始环节,阶段目标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着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对各个阶段的课外阅读目标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的阅读经验,对目标进行分解,明确学生阅读方向。例如,就阅读方法而言,中年段课外阅读阶段目标可定为学习略读,要求学生有选择地阅读,能自由调整阅读速度,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粗知文章大意。高年段课外阅读目标可定为学习浏览,必要时可以跳读、让学生在扫描式的读标题、寻章节、看图表中,查找与主题相关的资料。

(二)把培养学科阅读兴趣作为主要目标

对于小学生而言,应尽量避免让学生阅读文字繁密的作品,坚持把培养学科阅读兴趣这个目标贯穿整个小学阶段[1]。每一个学科都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各学科的教师如果能积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进行学科阅读,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学科。所有学科的老师都应把培养学科阅读兴趣当作重要的阶段目标。例如,有的学生不经意间读了数学老师分享的《蜘蛛和糖果店》后,不知不觉地就迷上了统计与概率;有的学生看了科学老师推荐的《给小学生的科学课》,走上了科学研究之路。

二、重视课外随文拓展阅读

要想进一步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应该注重随文推荐阅读材料。课外阅读材料是课内作品的有效补充,能强化小学生对课内阅读内容的理解,有效锻炼其思维能力,达到理想的阅读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一篇带多篇

结合教学内容与主题,立足学生阅读实际,采用学一篇推荐多篇的形式,促使学生对课内外文章进行对比,深化对教学内容与主题的认识。如学习了关于科学探索与发现的主题课文后,可给学生推荐《视觉大发现》《蓝猫淘气三千问》等文本,供他们补充阅读。

(二)一批荐一批

在随文阅读中,教师也可使用学一批荐一批的形式,确保其阅读的针对性与持续性,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教师可针对教材单元内容,给学生适当开列一学期必要的阅读书目,既可以节约学生的时间成本,又可以降低他们查找图书的盲目性,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三)自主随文阅读

当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时,可将随文阅读的时机与内容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自行查找相关的课外文章,并进行阅读和分享。例如,学习了课文《威尼斯小艇》之后,有些学生为了进一步感受水城之美,增加对威尼斯的了解,主动找来《水城威尼斯》进行阅读与欣赏。教师对学生此类举动应及时鼓励,一方面有助于促使学生对课内阅读进行深层次思考,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强化阅读主动性。

三、课外阅读指导技巧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过程中,需要定期给予指导,避免其阅读的盲目性。在阅读活动计划中,每周至少要进行一次课外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探寻符合自身的阅读技巧与方法。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尽力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与阅读热情,使其产生内在驱动力,达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效果。同时,通过教师指导,引导学生走进作品,拉近学生和作品的距离,这既能够降低阅读难度,为今后开展高难度的阅读奠定基础,又可让学生在感悟作品内容时,获得新知识,促进其更好的发展。通常的做法,可将阅读指导课分为三个不同阶段:

(一)读前引导课

教师可采用设置悬念、情景设计、故事导入等方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快速进入阅读状态,使其产生阅读欲望,这对后续的阅读具有重要影响。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异想天开的科学游戏》一书时,可以结合陀螺不倒的运动情境,利用学生急于想知道陀螺为何不倒的心理,进而引发学生阅读自然科学书籍的欲望。

(二)读中交流课

在开展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开放、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将阅读与交流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使其在交流中产生碰撞,获得新启迪、新思路。例如,在为董宏猷的《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制定阅读方案时,可让学生谈一谈书中哪些梦想是自己喜欢的,再结合自身的追求,畅谈自己的梦想。这样的交流,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思考问题,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2]。

(三)读后展示课

主要是分享阅读心情与收获。在此环节,教师可采用自主展示、角色扮演、多元评价等方式开展,这有助于实现阅读的拓展延伸,增强阅读的效果。例如,阅读《小英雄雨来》一文时,可让学生进行自主展示,扮演小英雄,利用鲜活的形象,增强学生阅读的乐趣与效果。

四、创新课外阅读评价方式

(一)重视多角度、创新性的学生阅读评价

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创新性阅读评价。例如,建立阅读档案,其中包括阅读收获、阅读感受、存在问题等,或者通过微信小程序等开设“阅读银行”,把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阅读量计入其中,这样利于学生保持持久的阅读兴趣,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感受阅读带来的成就感。

(二)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学生课外阅读评价要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家长、同伴等都可以作为评价的主体。对于课外阅读的评价,教师要善于开发与运用来自家庭的教育资源,形成阅读习惯养成的家校互动机制。推进课外阅读,教师与家长贯穿始终的过程性评价尤为重要。例如,开展“百日阅读打卡”活动,教师依据学情特点,指导学生确定科学合理的阅读任务;家长协助记录每一天的阅读量、阅读时间。总而言之,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立足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目标,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与评价,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做到读导结合、读议结合,能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邓玉霞,刘晓文.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课程实施的策略研究[J].才智,2020(4):150.

课外阅读推荐范文篇6

关键词:课外阅读指导小学语文

一、问题的提出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的确如此,开展课外阅读,可以从小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扩大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和认知能力。可以这样说,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另一只翅膀。

有调查表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和写作水平与他们的课外阅读密切相关,因为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使他们具备较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识能力,当新的学习内容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就会比别的学生学得好,学得快。

然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令人担忧,一部分小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太少,甚至不看课外书。有的小学生借不到书,我市公共图书馆很少,对少年儿童开放的更少。多数家庭没有藏书或不常购书,小学生在家无书可读。一部分对儿童比较重视的家长为学生购一些书,但购买的主要是跟学业直接有关的书籍,小学生常常没有课外书可看;作业太多,无时间看。随着年级地升高,老师布置的作业越来越多,繁琐的作业挤掉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更由于缺乏教师有效地课外活动指导,许多学生没有兴趣看课外书,看电视的时间多于课外阅读的现象十分普遍。如今,《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三个学段145万字课外阅读既有量的保证,又有质的提升,因而我们对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这个课题进行了探索。

二、现状调查与分析

我们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研究对象的课外阅读状况进行调查,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卷192份,并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列表如下:

1.阅读目的

随意型消遣型被迫型压制型求知型

37℅42℅6℅5℅56℅

以上数据显示,多数学生阅读的目的是正确的,他们明白课外阅读能丰富自己的知识,促进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的提高。然而学生强烈的阅读愿望却受到老师和家长的阻止。其原因主要是部分老师和家长的阻止。其原因主要是部分老师和家长错误的认为课外阅读会影响学生成绩,而片面追求课堂学习和书本知识。但以消遣型为阅读目的的想象也较为普遍,接近一半。无一定目的的随意型阅读也有很多。因此,通过课外阅读的指导矫正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已迫在眉睫。

2.阅读动机

当作家满足情感需要了解社会人生发挥社会才能满足幻想

12℅10℅48℅7℅30℅

表中分析可见,小学生思想较理想化,同时他们在学校家庭的压力中出现了一些心理障碍,而更多的学生是希望通过阅读而求得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但从后两项的数据来看,学生的创造意识不强。可见,学生的课外阅读动机还需合理激发。

3.阅读时间

每天看书0.5小时内每天看书1小时内双休日看书看电视时间多于看书时间

35℅14℅33℅71℅

调查显示,学生的看书时间较少,不少学生每天在半小时以内,即使是1小时左右的也不见得多。由于课外阅读时间不能保证,因而阅读量减少,影响阅读的效果。而在双休日,学生空闲时间相对多了点,能利用双休日时间阅读。然而许多孩子由于在家无大人看管,加上电视节目的吸引力,他们就毫无干涉的在家看电视,因此大部分学生虽能在双休日看书,却大大少于看电视的时间。可见许多孩子阅读兴趣不浓,阅读总量不够,缺乏自我调控能力。电视节目对课外阅读冲击力也较大。

4.阅读内容

报刊杂志童话寓言科幻文章纪实文学作文选集

4℅51℅22℅25℅58

可以看出,学生的阅读面比较窄,看作文选集类的最多,童话寓言次之,看科普幻想类文章的仅以一些男生为主,女生极少。看时事性新闻性较强的报刊类的学生更少。由此可见,学生阅读的内容、获取的信息比较单一且有滞后性。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一)激发课外阅读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学生个体在主观上对学习产生的一种欲望。常用的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动机的策略有:

1.故事诱发学生课外阅读的自觉性。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讲先辈名人博览群书、厚积而勃发的动人故事,让学生认识课外阅读的必要性,懂得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重要的营养补充,产生自主性的积极行为。

2.榜样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经常性地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革命领袖、科学家的成才之道。如博古通今造就领袖雄韬伟略的思想智慧,诸葛亮精通天文地理兵书方能神机妙算,运筹帷幄……以此激励孩子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懂得课外阅读是语文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

3.重视主体参与。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是以个体形式来进行的。教师应允许他们存在个体差异,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读物,自由阅读、自由笔记,引导学生以自主、能动的心态投入课外阅读。

4.介绍成功例子,引导家长参与。利用家长会、家访等时机,向家长介绍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收获,也可让某位家长介绍自己怎样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让实实在在的事例打动家长,让他们自觉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挑选孩子喜爱的书籍,使孩子有书可读,天天可读,阅读习惯逐步得到培养。

(二)推荐优秀阅读书目

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对书籍的辨别挑选能力还比较弱。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知识、能力等特征有意识地推荐优秀书目,并制定好课外阅读的计划,安排好课外阅读时间、数量、内容、要求等。

1.加强语文修养,提高文学素质有关的报刊、书籍。有《古诗文诵读》、《唐诗宋词选粹》、《小学语文报》、《儿童文学》、《少年文库》等。

2.发展学生个性,提高文化品位的书籍。有《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中外著名童话》,各类名人名转、名人名言等。

3.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创造能力的书刊。有《宇宙的奥秘》、《十万个为什么》、《小爱迪生》等。

4.扩大知识面,增加时代信息容量的各类期刊。有《课堂内外》、《小学生世界报》等。

5.延伸课文学习,拓展知识面的书籍。如学了课文《少年闰土》,推荐鲁迅的《故乡》;学习《赤壁之战》、《草船借箭》,介绍《三国演义》(改写本);学习古诗后,参考《课标》推荐的古诗篇目,适时指导学生读、背相关古诗。

循序渐进,合理安排每学段的阅读量,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小学阶段背诵古诗不少于70篇。

(三)保证课外阅读时间

阅读量的增大,必须有充足的时间给予保证。

1,每周开设一堂阅读课,每天中午安排二十分钟的自由阅读时间。学校的阅览室每天向学生开放一小时,并鼓励学生课外挤时间多读。

2,减少作业量,增加课余时间,让学生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每晚低年级不少于30分钟,中高年级40分钟以上。双休日,低年级不少于1小时,中高年级1.5小时以上,并由家长协助督促完成。

(四)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

现代科学家曾预言,“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二十那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己专研问题,缺乏预见能力的人。”所以现代人除了承袭古人的“苦学”精神,而更要拥有比古代文明得多的阅读策略和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阅读过程中真正做到对知识理解、消化、吸收、应用乃至创新,从而以最少的时间,获取最佳的效益。因此,只有科学地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做到常规指导和专题指导相结合,课内指导和课外指导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收到成效,并使之形成能力:

1、交给学生读的方法:〔1〕浏览性的泛读。这是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如阅读报刊,引导学生快速读,用找标题、找中心句的方法摘录知识要点或有价值的信息,并简要摘记;〔2〕探求性的速读。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要求“一目十行”,通过长期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大大提高,既节约时间,又可以多看点自己喜欢的书,真是一举两得。〔3〕品味性的精读。对名著书篇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4〕朗读和默读紧密结合。阅读文章时要求学生美美地诵读,培养他们的预感,并和默读相联系。

2、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知识只有当他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通过课内阅读训练如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并把这种方法用到课外阅读中,如学习了《草船借箭》后,学生对诸葛亮神机妙算有了深刻了解,感到由衷敬佩,在此基础上指导《三国演义》,学生就会将课内阅读训练中学到的方法自觉运用于课外阅读中,更深入地把握小说在刻画人物,提炼主题等方面特点。

3、教给学生读书笔记的方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是提纲笔记。将原来较长较深的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二是创作笔记。即进行再创作,适合3-6年纪学生,可以续写、扩写、缩写、改写、写读后感,如低年级学了课文《公鸡的脸红了》可让学生扩写,想象一下邻居们是怎样帮助小公鸡抢修屋顶的?也可以续编《公鸡的脸红了》。三是心得式笔记。要求学生在读了某一本书、某一篇文章后,把自己内心的体会与感受写在课外阅读积累卡上。四是摘录式笔记。这是最常用的笔记方式,要求学生将阅读中看到的精彩片断、名言佳句、好的开头结尾摘录下来。摘录式笔记和心得式笔记是学生经常采用的两种读书笔记方式,每个学生都有课外阅读积累卡,见下表1:

课外阅读快乐无限

阅读时间书名字数约()字

精彩词语

精彩句、段

我想说:

做到随度随机,积累卡每星期收交检查一次,可以了解学生阅读了些什么书,理解得怎样。

(五)开辟语文活动天地

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读书交流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使他们体验到阅读打分乐趣,从而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1.课前三分钟演讲。每节语文课开始,让一位学生以通过课外阅读收集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新人新事等作为内容,上台进行口头交流,与其他学生对话。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发言胆量,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又促使学生更好地去阅读书刊。

2.组织读书征文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保护”、“诚信为人”、“公民道德”等读书征文活动,使读写有机结合。

3.开展课外阅读竞赛。每学期初给每个学生发一本读书笔记摘录本,要求学生阅读后记下书名及阅读时间,同时摘录优美句段,写出心得体会。每半个月开展一次学生互相评比活动,并展出优秀的读书笔记,以赛促评,切实培养学生自评及互评能力。

4.举办各种语文活动。为学生创设展示才华的舞台,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成语接龙比赛”、“演讲比赛”、“课外阅读手抄报比赛”、“创意想象编童话比赛”等,同时还通过学生自编小报、红领巾广播台等途径,刊登或播放学生课外阅读先进事例、优秀读书心得,并择优向有关报刊推荐,以赛促读,激励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四、小学生课外阅读成效与分析

1.通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特别是原先不喜欢阅读,语文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开放式的教学体系让学生渐渐喜欢语文,树立了自信心。

2.通过课外阅读指导,学生的信息量迅猛增加,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表达能力有一定进步,也提高了写作水平。每班将近26℅的学生是市日报的小记者。

3.通过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体验。课外阅读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自主性,兴趣性有较大的空间。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4.通过课外阅读指导,学生对读物的选择能力也有了提高,学生们能够按照自己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来选择读物,并逐渐由“趣味性”到“知识性”发展,95℅学生能做到每天坚持阅读,并掌握了二到三种阅读方法,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3.《语文活动课的理论与实践》主编唐文英

4.《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主编朱作仁祝新华

课外阅读推荐范文篇7

一、调查过程

我们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了解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

1、大部分初中生经常看课外书,43%的同学平均每二周去一次书店,29%的同学每周去一次。只有6%的同学很少去书店,在被调查人中,占了小部分。说明在当今社会里,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许多学生都积极地从课外书中汲取新知识。但是,有些学生不经常看课外书,认为忙于学业、游戏,没有时间。

2、现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面很广。体裁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小说,因为小说贴近生活,但对诗歌、散文等也有一定的阅读量;内容上,文学、历史、地理、军事,包罗万象。另外,外国名著对农村初中生吸引力较小。对中国名著、名家精品的阅读还不够一定的数量。学生接触名著的机会比较多的是在暑假中的电视剧场,阅读整部名著的人较少。

3、大部分学生是自己挑选课外书。可见,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课外读书比较理解、支持,也不会干涉孩子选书的自由。但有一部分学生的书是由家长、老师挑选,排除师长“参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学生对读书缺乏主动性。学生挑选的课外书主要集中在辅导书上,否则得不到家长的支持。

二、总结原因

首先,大语文教育观尚未确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改革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建立一个课堂内外相互结合的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实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但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和教师未能真正确立这一点,对课外阅读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课内灌输,轻课外阅读。

其次,有些学生家长往往认为课外书是“闲书”,读“闲书”是不务正业,会影响考试分数,因而对学生看“闲书”也大多持否定态度(当然,这也有唯恐学生缺乏分辨能力而误入歧途的考虑),也给课外阅读设置了障碍。即使“通情达理”的家长,这也往往局限于让学生读“作文选”之类,岂不知这不仅无益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反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除此之外,一些学校忽视语文环境建设,没有一定的图书配备,加之社会上公共图书馆的开放率低以及影视作品的冲击等,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外阅读的开展。那么,怎样才能改变目前的现状,切实开展好课外阅读呢?

三、解决方案

首先,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

1、与课堂教学的互补作用

一方面,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自己的阅读天地,可以自由思考,自由发表见解,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内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从而既拓展学习的空间,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又可以自觉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加以实践应用--印证、对照、比较、揣摩,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形成,达到“不待老师教”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课外阅读又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学习一些阅读的方法、技能等,寻求一把开启阅读天地的金钥匙,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做到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2、有助于落实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要求

语文课外阅读以其实践性、自主性的特点,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带来的不足,同时又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健全的人格,从而使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目标共同指向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3、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因此,应多读课外书籍,以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他说:“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记住的多数倍……如果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读,那么他就连教科书都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而博览群书也正是一个人汲取文化知识,丰富人生经验的手段。课外读物本身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熔铸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探求。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可以获得广阔的生活空间和生活阅历,还可以被引导着回到生活中去观察、体会和求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当前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的源泉。其次,要加大考试评估制度改革的力度。

考试内容、命题方法对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改革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工作。这首先应从拓宽考试内容上突破,要对听说读写进行全面考核,将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经典篇目纳入考评内容,以利于课外阅读的引导;同时要从改革评估手段上深化,用知识、能力的综合考评结果取代唯学科分数的结论,可着重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课外阅读的开展提供正确的导向,从而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最后,要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

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既具有内在联系又各自独立。因此,必须把课外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进行认真的组织与科学的指导,从而实现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最优化,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制定计划,统筹安排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配合,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课外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式、书目等,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是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前提。

2、加强引导,激发兴趣

初中生兴趣广泛,感情充沛,但自制力不强,分辨能力较差,课外阅读上易受情感的支配,往往沉湎于武侠、言情小说,或迷恋于情节离奇的卡通读物,也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读书的兴趣。因此,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引导学生多选择一些健康有益、切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当然,教师也应通过课堂教学或举办讲座、专题介绍等形式,对有关的文章、作品等进行精当的点评,留下一些思考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以寻求答案的兴趣。同时,对读过这些作品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促使其他同学产生向往之心,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3、配合教材,推荐书目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书目,以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学习节选的课文可推荐全文让学生去阅读,通过阅读全文,能加深理解课文,如果是小说,则更能够完整、深刻地认识人物形象,如学了《分马》可读读《暴风骤雨》,学了《杨修之死》可读读《三国演义》等等。这样配合教材,与课本内容对接,从而带动学生广泛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更能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学期或年度书目的推荐,一定要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一个比较适量系统的清单,不能仅局限于与课文关系密切的内容,仅局限于书籍、报刊,应注意“杂一点”,广播、影视作品等不妨也列入一些,以利于学生全面提高,尤其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科普读物。4、指导方法,培养习惯培根说过,有的书浅尝即可,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浏览、精读、略读、读书笔记,必须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方法的指导既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也可开设专题阅读方法指导课。

5、组织交流,检查督促

课外阅读推荐范文篇8

关键词: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做法和体会

由于社会竞争不断加剧,人才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这对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语文作为中职专业教学的工具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化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有的语文教师只是一味向学生灌输语文理论知识,而忽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致使学生语文知识面太窄,阅读量不足,语文视野狭窄,不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应用,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基于此,笔者呼吁要通过引导中职生阅读课外读物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开展各种阅读和交流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任何事必须要有兴趣才能做的更好。中职语文教师要通过开展各种阅读和交流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拓宽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定期为学生推荐好书,慢慢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组织开展各种阅读和交流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比如,开设语文相关的社团,以兴趣小组的形式为学生搭建课外阅读的平台,提供课外阅读的机会。还可以组建班级图书角、学校读书廊,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爱看的书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还要定期组织开展阅读大赛,评选阅读大王,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班级与班级之间要加强沟通与交流,以开展课外阅读座谈会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探讨课外阅读的有效模式,推动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2创设阅读情境提高阅读效果

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上,教师不应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该通过创设阅读的情境,营造轻松活跃的阅读氛围。比如,在教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如果只让学生自己干巴巴的阅读不易收到好的阅读效果。可以设定情境,让学生把眼睛蒙住,想象书里面描述的情景,让学生对书里的内容有深层次的体会。学生经过这样的情境体验,可能会更深刻的体会到海伦凯勒失明的痛苦,从而增强阅读情感。教师也要借机告诉学生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懂得生命的珍贵。此外,在阅读指导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这样的阅读才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的效果,也有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进而提升写作能力。

3为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

由于语文课堂时长是非常有限的,只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根本无法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所以需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大量阅读。而有的中职生原来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可能对教师强制推荐的书籍存在抵抗心理。因此,为了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教师要准确掌握学生的阅读需求,向学生推荐他们感兴趣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书籍。

4重视课外读物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课外阅读推荐范文篇9

关键词:课外阅读;调查;分析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更快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目标。课外阅读如此重要,那学生们是否在进行课外阅读?特别是在办学条件相对比较薄弱的农村初中,学生在读些什么书?他们是怎样读书的?他们读书的过程中有哪些潜在问题?而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一、调查过程

我们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了解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

1、大部分初中生经常看课外书,43%的同学平均每二周去一次书店,29%的同学每周去一次。只有6%的同学很少去书店,在被调查人中,占了小部分。说明在当今社会里,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许多学生都积极地从课外书中汲取新知识。但是,有些学生不经常看课外书,认为忙于学业、游戏,没有时间。

2、现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面很广。体裁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小说,因为小说贴近生活,但对诗歌、散文等也有一定的阅读量;内容上,文学、历史、地理、军事,包罗万象。另外,外国名著对农村初中生吸引力较小。对中国名著、名家精品的阅读还不够一定的数量。学生接触名著的机会比较多的是在暑假中的电视剧场,阅读整部名著的人较少。

3、大部分学生是自己挑选课外书。可见,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课外读书比较理解、支持,也不会干涉孩子选书的自由。但有一部分学生的书是由家长、老师挑选,排除师长“参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学生对读书缺乏主动性。学生挑选的课外书主要集中在辅导书上,否则得不到家长的支持。

二、总结原因

首先,大语文教育观尚未确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改革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建立一个课堂内外相互结合的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实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但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和教师未能真正确立这一点,对课外阅读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课内灌输,轻课外阅读。

其次,有些学生家长往往认为课外书是“闲书”,读“闲书”是不务正业,会影响考试分数,因而对学生看“闲书”也大多持否定态度(当然,这也有唯恐学生缺乏分辨能力而误入歧途的考虑),也给课外阅读设置了障碍。即使“通情达理”的家长,这也往往局限于让学生读“作文选”之类,岂不知这不仅无益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反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除此之外,一些学校忽视语文环境建设,没有一定的图书配备,加之社会上公共图书馆的开放率低以及影视作品的冲击等,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外阅读的开展。那么,怎样才能改变目前的现状,切实开展好课外阅读呢?

三、解决方案

首先,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

1、与课堂教学的互补作用

一方面,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自己的阅读天地,可以自由思考,自由发表见解,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内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从而既拓展学习的空间,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又可以自觉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加以实践应用--印证、对照、比较、揣摩,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形成,达到“不待老师教”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课外阅读又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学习一些阅读的方法、技能等,寻求一把开启阅读天地的金钥匙,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做到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2、有助于落实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要求

语文课外阅读以其实践性、自主性的特点,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带来的不足,同时又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健全的人格,从而使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目标共同指向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3、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因此,应多读课外书籍,以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他说:“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记住的多数倍……如果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读,那么他就连教科书都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而博览群书也正是一个人汲取文化知识,丰富人生经验的手段。课外读物本身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熔铸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探求。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可以获得广阔的生活空间和生活阅历,还可以被引导着回到生活中去观察、体会和求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当前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的源泉。其次,要加大考试评估制度改革的力度。

考试内容、命题方法对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改革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工作。这首先应从拓宽考试内容上突破,要对听说读写进行全面考核,将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经典篇目纳入考评内容,以利于课外阅读的引导;同时要从改革评估手段上深化,用知识、能力的综合考评结果取代唯学科分数的结论,可着重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课外阅读的开展提供正确的导向,从而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最后,要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

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既具有内在联系又各自独立。因此,必须把课外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进行认真的组织与科学的指导,从而实现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最优化,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制定计划,统筹安排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配合,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课外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式、书目等,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是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前提。

2、加强引导,激发兴趣

初中生兴趣广泛,感情充沛,但自制力不强,分辨能力较差,课外阅读上易受情感的支配,往往沉湎于武侠、言情小说,或迷恋于情节离奇的卡通读物,也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读书的兴趣。因此,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引导学生多选择一些健康有益、切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当然,教师也应通过课堂教学或举办讲座、专题介绍等形式,对有关的文章、作品等进行精当的点评,留下一些思考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以寻求答案的兴趣。同时,对读过这些作品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促使其他同学产生向往之心,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3、配合教材,推荐书目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书目,以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学习节选的课文可推荐全文让学生去阅读,通过阅读全文,能加深理解课文,如果是小说,则更能够完整、深刻地认识人物形象,如学了《分马》可读读《暴风骤雨》,学了《杨修之死》可读读《三国演义》等等。这样配合教材,与课本内容对接,从而带动学生广泛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更能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学期或年度书目的推荐,一定要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一个比较适量系统的清单,不能仅局限于与课文关系密切的内容,仅局限于书籍、报刊,应注意“杂一点”,广播、影视作品等不妨也列入一些,以利于学生全面提高,尤其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科普读物。4、指导方法,培养习惯

培根说过,有的书浅尝即可,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浏览、精读、略读、读书笔记,必须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方法的指导既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也可开设专题阅读方法指导课。

5、组织交流,检查督促

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产生的作用有时比教师的指导更大。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新书推荐、书评、朗诵会、讨论会、专题墙报以及小型征文比赛等等,可结合有关的语文活动来进行。通过此类交流,学生阅读的兴趣往往大增,对于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大有裨益。

课外阅读推荐范文篇10

一、调查过程

我们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了解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

1、大部分初中生经常看课外书,43%的同学平均每二周去一次书店,29%的同学每周去一次。只有6%的同学很少去书店,在被调查人中,占了小部分。说明在当今社会里,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许多学生都积极地从课外书中汲取新知识。但是,有些学生不经常看课外书,认为忙于学业、游戏,没有时间。

2、现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面很广。体裁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小说,因为小说贴近生活,但对诗歌、散文等也有一定的阅读量;内容上,文学、历史、地理、军事,包罗万象。另外,外国名著对农村初中生吸引力较小。对中国名著、名家精品的阅读还不够一定的数量。学生接触名著的机会比较多的是在暑假中的电视剧场,阅读整部名著的人较少。

3、大部分学生是自己挑选课外书。可见,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课外读书比较理解、支持,也不会干涉孩子选书的自由。但有一部分学生的书是由家长、老师挑选,排除师长“参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学生对读书缺乏主动性。学生挑选的课外书主要集中在辅导书上,否则得不到家长的支持。

二、总结原因

首先,大语文教育观尚未确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改革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建立一个课堂内外相互结合的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实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但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和教师未能真正确立这一点,对课外阅读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课内灌输,轻课外阅读。

其次,有些学生家长往往认为课外书是“闲书”,读“闲书”是不务正业,会影响考试分数,因而对学生看“闲书”也大多持否定态度(当然,这也有唯恐学生缺乏分辨能力而误入歧途的考虑),也给课外阅读设置了障碍。即使“通情达理”的家长,这也往往局限于让学生读“作文选”之类,岂不知这不仅无益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反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除此之外,一些学校忽视语文环境建设,没有一定的图书配备,加之社会上公共图书馆的开放率低以及影视作品的冲击等,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外阅读的开展。那么,怎样才能改变目前的现状,切实开展好课外阅读呢?

三、解决方案

首先,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

1、与课堂教学的互补作用

一方面,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自己的阅读天地,可以自由思考,自由发表见解,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内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从而既拓展学习的空间,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又可以自觉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加以实践应用--印证、对照、比较、揣摩,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形成,达到“不待老师教”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课外阅读又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学习一些阅读的方法、技能等,寻求一把开启阅读天地的金钥匙,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做到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2、有助于落实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要求

语文课外阅读以其实践性、自主性的特点,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带来的不足,同时又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健全的人格,从而使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目标共同指向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3、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因此,应多读课外书籍,以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他说:“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记住的多数倍……如果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读,那么他就连教科书都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而博览群书也正是一个人汲取文化知识,丰富人生经验的手段。课外读物本身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熔铸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探求。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可以获得广阔的生活空间和生活阅历,还可以被引导着回到生活中去观察、体会和求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当前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的源泉。其次,要加大考试评估制度改革的力度。

考试内容、命题方法对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改革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工作。这首先应从拓宽考试内容上突破,要对听说读写进行全面考核,将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经典篇目纳入考评内容,以利于课外阅读的引导;同时要从改革评估手段上深化,用知识、能力的综合考评结果取代唯学科分数的结论,可着重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课外阅读的开展提供正确的导向,从而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最后,要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

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既具有内在联系又各自独立。因此,必须把课外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进行认真的组织与科学的指导,从而实现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最优化,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制定计划,统筹安排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配合,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课外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式、书目等,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是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前提。

2、加强引导,激发兴趣

初中生兴趣广泛,感情充沛,但自制力不强,分辨能力较差,课外阅读上易受情感的支配,往往沉湎于武侠、言情小说,或迷恋于情节离奇的卡通读物,也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读书的兴趣。因此,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引导学生多选择一些健康有益、切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当然,教师也应通过课堂教学或举办讲座、专题介绍等形式,对有关的文章、作品等进行精当的点评,留下一些思考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以寻求答案的兴趣。同时,对读过这些作品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促使其他同学产生向往之心,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3、配合教材,推荐书目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书目,以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学习节选的课文可推荐全文让学生去阅读,通过阅读全文,能加深理解课文,如果是小说,则更能够完整、深刻地认识人物形象,如学了《分马》可读读《暴风骤雨》,学了《杨修之死》可读读《三国演义》等等。这样配合教材,与课本内容对接,从而带动学生广泛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更能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学期或年度书目的推荐,一定要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一个比较适量系统的清单,不能仅局限于与课文关系密切的内容,仅局限于书籍、报刊,应注意“杂一点”,广播、影视作品等不妨也列入一些,以利于学生全面提高,尤其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科普读物。4、指导方法,培养习惯

培根说过,有的书浅尝即可,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浏览、精读、略读、读书笔记,必须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方法的指导既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也可开设专题阅读方法指导课。

5、组织交流,检查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