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10-16 17:24:32

康复护理管理

康复护理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快速康复护理;剖宫产产妇;应用效果

剖宫产作为一种常见的分娩方式,由于手术是创伤性手术,所以手术创伤容易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恢复。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剖宫产护理服务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剖宫产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分娩方式,它可以帮助孕妇在很短的时间内终止分娩。从目前的临床实施情况可以发现,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剖宫产的临床实施率正在快速提高,为了有效保证剖宫产的临床护理效果,在优化手术方案的基础上,需要更加重视护理干预。剖宫产是产科最常见的手术方式。全球平均剖宫产率为15.9%。二孩政策开放后,2018年我国剖宫产率为36.7%,仍高于全球水平[1]。剖宫产在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全面二孩政策开放后,医院产科床位和医护人员等软硬件设施没有同步配备,导致产科人员严重短缺,对母婴护理安全和质量构成极大威胁。加快康复手术,减少产后并发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势在必行。加速术后康复是一种新的围手术期管理策略和理念,它颠覆了传统的手术观念和围手术期管理原则,旨在以循证医学证据为依据,采取一系列优化的围手术期管理措施,减少手术和创伤造成的压力反应,以实现加速康复[2]。快速康复护理团队由多学科人员组成,包括外科医生、麻醉师、护士等,他们密切合作,相互配合。本研究探析了快速康复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9月~2020年6月62例剖宫产产妇,依据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其中观察组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8.78±2.56)岁。对照组年龄21~33岁,平均年龄(28.21±2.67)岁。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具体如下。①早期活动指导:鼓励深静脉血栓(DVT)评分>7分的产妇进行腓肠肌伸展、踝关节旋转、主动或被动足部屈伸,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鼓励术后早起,并适当抬高下肢。6h后抬起床头,引导床上翻身活动,避免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注意产妇的承受能力,循序渐进,避免疲劳,以促进术后恢复。②饮食指导:剖宫产术后6h进食流质食物。不要进食豆浆等产气食物,以免腹胀。直到肛门排气,可以选择由半流质食物逐渐过渡到一般食物,并引导食物的合理营养搭配。③排尿指导:术后返回病房8h后拔除导尿管,引导产妇独立排尿。④心理疏导:做好产妇入院教育和术前教育,让产妇了解手术过程,积极耐心地与产妇沟通,回答产妇的各种问题。⑤观察术后切口、恶露颜色等情况。⑥术后疼痛护理:了解疼痛评估和缓解方法。术后当天和术后第1天进行Q4q.4h.疼痛评分,术后第2天进行Q8q.8h.评分。在第3天及术后进行疼痛评分,b.i.d.如评分>4分、及时与医生沟通、母体用药及心理治疗、放松、分流等。⑦早期活动护理干预:护士需对产妇术后采取止痛措施,并定期协助产妇翻身。同时,指导产妇康复训练,比如护士可以引导产妇进行抬头、点头、左转、右转等颈部活动。在6h后,护士开始指导孕妇进行腿部和臀部的练习。双腿运动:孕妇仰卧,双臂环抱;双腿紧,前脚趾,一松一紧;两关节同时内或外旋;一条腿与身体垂直,抬起一条腿,然后慢慢放下,反复20次。提臀运动:伸直手臂,弯曲双脚,定期抬高臀部至离开床面,然后放下;在提臀的时候,做肛门收缩,重复20次。在手术后的12h内,护士指导孕妇做膝胸操和伸展操。胸腹练习:左手摸右膝,然后慢慢放下,右手摸左膝,重复做20次。拉伸运动:将上肢抬起,置于肩部,与身体水平,反复20次。运动次数≥4次/d,20min/次。⑧母乳喂养干预:护士要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让产妇尽可能接受母乳喂养。同时,护士还需要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具体方法,耐心解答她们对母乳喂养的疑虑,让新生儿与产妇同住一室,方便母乳喂养。此外,护士还可以对孕妇进行乳房按摩,通过乳房按摩保证产妇母乳的正常分泌。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及抑郁情绪评分,分别采用SAS、SDS评分评定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SAS及SDS评分分值均为20~80分,评分越低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越好。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依据本院自制满意度量表进行评定,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患者康复护理效果越好。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焦虑及抑郁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本组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为(95.67±3.12)分,高于对照组的(83.09±2.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69,P<0.05)。

2.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1/31),低于对照组的25.81%(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9,P<0.05)。

3讨论

剖宫产是目前主要的分娩方式之一,在产科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实施率。随着临床剖宫产的不断完善,手术的整体效果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要促进产妇快速康复,帮助她们在手术中以稳定的心态面对手术,做好术中护理也很重要。剖宫产作为一种常用的分娩方式,可以有效地处理各种异常分娩问题,如高危妊娠或难产,能有效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3]。但由于手术属于应力性创伤,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影响术后产妇康复速度。鉴于此,加强剖宫产康复护理显得尤为重要[4]。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观念的逐步转变,剖宫产在分娩方式中占有很大比重,即便是现在,这一比例也在不断上升。毕竟,剖宫产是目前解决难产和妇产科严重并发症的一种有效的分娩方式,显著降低了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然而,术后康复问题一直困扰着医护人员和产妇。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能有效减少剖宫产术后产妇因术后疼痛、运动饮食受限、心理等因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改善产妇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5,6]。因此,剖宫产术后早期康复、早期哺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剖宫产在临床上有其优点和缺点。为有效弥补剖宫产的弊端,可通过护理进行临床干预。以往常规护理干预主要针对剖宫产产妇,常规护理干预可使产妇了解剖宫产的注意事项,但常规护理干预不能使其迅速康复,临床上有必要选择更有效的护理方法[7,8]。为了促进产妇更快康复、下床、早哺乳,护士们不断探索最佳护理方案,虽然护理方法很多,但对产妇康复活动和早哺乳没有针对性的改善,而早期康复护理可以做到这一点,并在临床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得到了护士和产妇的一致认可。为促进剖宫产术后康复和早期哺乳,不断探讨和实践早期吸吮、产后1h内早期接触等临床护理模式,确保24h内有效吸吮8次以上。将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剖宫产术后护理中,实践证明,有效的护理能促进产妇术后康复和早期哺乳[9-11]。快速康复护理模式是将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术后护理的一种护理模式。对于剖宫产术后产妇而言,快速康复护理模式的根本目的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进程的加快。快速康复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多学科的配合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来实现的。快速康复护理是在循证医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护理模式[12,13]。目前,快速康复护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剖宫产产妇中的有效应用,可以结合产妇的实际情况对产妇实施饮食、早期活动、母乳喂养等护理措施。快速康复护理的目的是通过多方面预防并发症,促进产妇肢体运动能力的恢复速度,改善产妇身体状况。通过活动指导,可避免盆腔过度充血,并可促进胃肠蠕动,加快饮食,改善母乳分泌。通过饮食护理可以避免腹胀等不良反应。通过心理护理可以提高产妇的护理依从性,缓解心理压力和焦虑。通过母乳喂养指导护理可以帮助孕妇正确母乳喂养[14-16]。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本组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剖宫产产妇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效果确切,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加速术后康复和提升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妹,刘姝君.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中国民康医学,2020,32(18):55-57.

[2]杨鲜艳.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康复效果及泌乳功能的影响.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20):184-186.

[3]尹正玲.快速康复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子宫复旧及早期泌乳的影响.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5):146.

[4]曾宇玉.快速康复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4):166-167.

[5]石志华,黄春玲,柯继红.产妇剖宫产后动机行为转化的快速康复护理效果.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9):117-119.

[6]侍美凤.快速康复护理在妊娠糖尿病产妇剖宫产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5):50-52.

[7]程彦丽.在促进剖宫产产妇早期泌乳中快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中国农村卫生,2020,12(4):54.

[8]宋勤.手术室快速康复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A3):6-8.

[9]赵新华.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期泌乳的影响.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32):176-177.

[10]程丽霞,黄秀华,林秋英,等.快速康复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术中体温和麻醉后寒战的影响.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9):52-54.

[11]何婷婷.对进行剖宫产手术后的产妇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探析.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6):222-224.

[12]聂洲霞,平永美,汪淑香.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剖宫产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对产妇早期泌乳的作用评价.中国现代医生,2019,57(5):138-140,144.

[13]谭恺.快速康复护理在剖宫产术后产妇恢复及早期泌乳的作用分析.基层医学论坛,2019,23(6):833-834.

[14]崔莹.快速康复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子宫恢复及早期泌乳的影响.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1):30-31.

[15]曾小贞,罗峰,李石梅.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期泌乳的影响.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10):62-64.

康复护理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快速康复护理;疼痛护理路径;骨科腰腿疼痛;应用效果

腰腿疼痛属于临床常见病,腰部疼痛包括间盘源性疾痛、风湿性疼痛、劳损性疼痛等;腿部疼痛包括关节炎、血管性疾病、腰间盘突出症、风湿性疾病等[1-2]。引起腰腿疼痛原因较多,少数患者为急性外伤引起,多数因慢性劳损、增生等所致,病变部位常以软组织较多,骨关节病变次之等。腰腿疼痛虽不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但如治疗不及时,会随着病情的进展,使患者出现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3-5]。故在腰腿疼痛临床治疗中,应配合科学有效的快速康复护理结合疼痛护理路径,改善患者疼痛感的同时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评价快速康复护理结合疼痛护理路径在骨科腰腿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做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抽取80例本院骨科于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腰腿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原则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40例患者包括女22例、男18例;年龄23-78岁,平均(44.88±10.25)岁。实验组40例患者包括女21例、男19例;年龄24-77岁,平均(44.28±10.20)岁。对比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基本资料,统计学无意义(P>0.05)。本院伦理会已批准本次研究[6-7]。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实施相关检查,病情明确后,均给予针对治疗,同时,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即病情管理、治疗管理、口头健康教育等。基于此,实验组增加快速康复护理结合疼痛护理路径:快速康复护理:组建护理小组,小组成立后,对组员进行培训,讲解腰腿疼痛护理措施,明确小组成员职责;入院后,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讲解治疗优点、快速康复护理作用及意义,提高患者护理配合度;观察心理状态,如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主动与其交流,及时给予人性化心理疏导,缓解不良情绪[8-10]。患者因疼痛会抵抗功能训练,从而增加并发症,故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鼓励并指导患者训练,从简单开始,鼓励患者逐步增加训练措施,并为其制定科学的康复训练计划,提高康复效果。同时增加物理冲击波及中蒙药外敷贴治疗,物理冲击波:在治疗前,强化医护人员对相关仪器的培训训练,提高操作熟练程度,避免加重疼痛感;物理冲击波治疗后,主动与患者交流,寻找疼痛加重原因,并给予适当的缓解措施[11-14]。中蒙药外敷贴:以患者病情为依据,选用相应的穴位,先对穴位皮肤进行清洁,之后贴敷中药贴,每天一次,每次5小时。疼痛护理路径:制定疼痛护理路径表,即入院第一天行疼痛教育,让患者了解并掌握疼痛评分标准,改善对疼痛的认知;应用书面、语言等形式开展教育,由接诊护士、责任护士等向患者与家属宣教,让其认识疼痛,明白疼痛的危害,了解缓解疼痛方法,有效提高疼痛护理配合度,缓解疼痛感,提高预后效果。如患者疼痛感较重,遵医嘱,给予相应的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疼痛感。1.3分析指标。对比疼痛评分。疼痛评分采用VAS量表实施评价,即评价护理后3天、5天、8天疼痛感,反向评分,分数越高疼痛感越严重[15-16]。1.4统计学分析。本此参与研究的数据均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为疼痛评分,组间对比做t检验、(±s)表示,P<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低,P<0.05,见表1。

3讨论

康复护理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骨科术后恢复期;护理;中医康复护理模式;效果;影响因素

患者在产生骨折后,其各类行为与行动等都会被影响,处于恢复期中,患者各身体功能也会被制约,所以,对患者平日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且较易使得患者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所以,对于骨科手术患者而言,在其恢复期中应开展高效且科学的护理[1]。本文作者主要就对比与分析了中医康复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对于骨科术后恢复期患者的作用与效果,并将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选出本院在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采用常规护理的25例骨科术后恢复期患者,将其作为A组,另选出在此基础之上采用中医康复护理模式的25例患者,将其作为B组。A组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其年龄42~55岁,平均年龄(48.00±8.00)岁。B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其年龄43~54岁,平均年龄(48.00±7.52)岁。对比两组各项临床资料,其结果显示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较研究。1.2方式。A组:对患者施予常规的护理:定时对病房中开展换气与消毒,对患者构建更为舒适且适宜的住院条件与环境;进食要更为清淡,且多吃各类瓜果蔬菜,辅助骨骼功能尽早得到康复。B组:对患者施予中医康复护理模式:1)生活方面的干预:告诉患者注重休息,保障睡眠更为充分,以辅助其保持十分健康的精神状态;激励患者尽快下床开展活动,适宜地进行步行等各类简易的活动,不要大于患者所具有的耐受程度,以提升骨骼功能的康复速度。2)情志方面的干预:情绪有所波动与各个器官功能间紧密联结,所以,保持患者心态与情绪得到稳定,提升情志方面的干预十分关键,其能够防范病情有所加剧。被病症所影响,患者大多会产生焦躁、惧怕等各类负性心理,如果没有立即加以处理,就会阻碍到康复的进程。所以,医护人员要增多与患者开展交谈,增强对其实施心理方面的开导,辅助提升其对于康复所具有的自信心。3)进食方面的干预:中医指出了,骨科术后恢复期患者大多会产生血气缺损,因此,进食要注重补足气息。在术后恢复的早期中,进食要更为清淡,多吃各类瓜果蔬菜。在术后恢复的中后期中,要补足气血,多吃骨头汤、猪肝等食品。同时,激励患者多喝水,进食严禁过辣、过油。4)恢复方面的引导:引导患者对患侧肌肉开展等长收缩,每日3次,不应大于患者所具有的耐受程度;对于没有固定的关节来说,要开展主、被动方面的运动,且要注重保持骨折端所具有的稳定性;引导患者开展健身操,以辅助其保持更为放松的身心状态;引导患者开展深呼吸、咳嗽方面的锻炼,提升肺功能,每日两次,单次共15~30min;引导患者锻炼吹气球,提升其肺活量。5)中医特色方面的干预:参照患者的康复情况,对其施予耳穴埋豆,单耳进行取穴,穴位主要就包括了神门、心、交感、皮质下等。运用乙醇对局部皮肤加以消毒,把小胶布黏上一颗王不留行籽,紧贴住所选取的耳穴,运用拇指与食指实施按压,由轻逐步至重,在患者感受到酸胀与耳阔有所发热后为宜。每日八时、十时、十七时、十九时开展按压,单次60~120s,间歇3d换置耳贴穴,双耳交叉实施;穴位贴敷:运用大黄颗粒,用乙醇调为糊状,贴敷在神阙穴,每日一次,以促进肠腑运行,预防便秘;还能够联合中药透化、磁振热等相关的治疗,促进患者尽早得到恢复。对长时间进行卧床而引发压疮的患者来说,医护人员要定期辅助患者进行翻身,并对其受压位置加以按摩;激励患者平日要多喝水,如果产生了不适感,要立即告诉医生加以处理。1.3指标观察。估计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其护理效果:治愈:疼痛感全部得到消退,恢复十分良好;有效:只产生了微痛感,恢复较为良好;无效:疼痛感十分突出,恢复不够理想;总有效率即为治愈率与有效率相加而得的总和。1.4统计学分析将本研究所收集的数据录入到SPSS19.0统计软件中,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珔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代表,行χ2检验。P<0.05,表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B组在护理后其治愈、有效、无效患者依次就是19例、5例、1例,总有效率即为96.00%,优于A组在护理后其治愈、有效、无效患者依次就是14例、6例、5例,总有效率即为80.00%(P<0.05)。

3讨论

治疗及护理间紧密联结,对于骨科术后恢复期患者而言,对其开展护理主要就包括了营养、疼痛感、心理等许多内容,护理能够对切口愈合、康复情况等带来影响,全方位且科学的护理能够减缓恢复期中患者所需担负的痛苦,保障身心的健康[2]。对于中医康复护理模式而言,其更为实用、优越,将中药材、药膳研发等当作护理的核心,原则就是注重总体、辨证施护,与患者对于护理的各类需要、社会进步、医学模式所产生的转变等彼此加以适应[3-4]。对于在手术结束后产生气血亏损、气虚血淤等患者来说,对其施予进食方面的干预、睡眠方面的干预、康复锻炼来配合康复方面的护理,增强护理所具有的专业性及质量等,可以防范并降低压疮、静脉栓塞等相关并发症的产生,促进患肢功能尽早得到康复[5-6]。本研究的结果提示了以下的结论,B组患者在运用中医康复护理模式后,其护理效果,优于运用常规护理的A组患者(P<0.05)。总之,对于骨科术后恢复期患者来说,在运用中医康复护理模式后,能够促进其护理最后的效果与质量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

参考文献

[1]钱华芬.骨科手术后患者创面感染与引流方式改变对住院期间行干预护理主观能动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4):227-228.

[2]沈以,黄丽玉,陈勇,等.基于疼痛护理质量指标指引下的护理干预在骨科术后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06):425-429.

[3]王英丽,张圣洁,蒲霞,等.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在骨科后路手术患者中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07):906-909.

[4]吴治芳,邹小春,颜娟.骨科护理人员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对糖尿病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5,27(08):1261-1264.

[5]周敏华,吴晓玲,张劲锋.中药临床药师参与骨科中医临床路径制定与实施效果的对照研究[J].中国药师,2017,20(12):2180-2183.

康复护理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护士主导;自我管理;运动康复护理;心功能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以及冠心病、高血压者,具有高病发率和死亡率。该病目前难以治愈,以改善患者相关症状,延缓疾病进展为主要目的[1]。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不足,易导致疾病反复,增加再住院率。因此,临床需采取有效方式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进病情改善。基于护士主导的自我管理评估患者自我管理情况,据此制定个性化计划,旨在引导患者依赖自身行为能力促进病情改善,临床应用愈发广泛,运动康复护理针对性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制定运动训练方案,对循序渐进增强患者身体素质意义重大[2]。基于此,本研究以CHF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基于护士主导的自我管理结合运动康复护理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心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146例CH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3例和观察组73例。对照组男38例,女35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5.43±2.16)岁;心功能分级:Ⅱ级23例,Ⅲ级32例,Ⅳ级18例。观察组男33例,女40例;年龄53~80岁,平均年龄(65.79±2.25)岁;心功能分级:Ⅱ级25例,Ⅲ级31例,Ⅳ级17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纳入标准

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治疗新进展》[3]中CHF诊断标准;认知、沟通无障碍;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3排除标准

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免疫功能或凝血功能障碍;急性心力衰竭;患有严重感染性疾病。

1.4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入院后,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讲授相关疾病知识及注意事项,在饮食、用药、运动方面进行指导,出院时叮嘱其定期复诊。观察组实施基于护士主导的自我管理结合运动康复护理。基于护士主导的自我管理:(1)护士选择:为任职5年以上的护士,需具备全面护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能够应对并及时处理护理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态度认真、负责,可与患者进行友好沟通交流。(2)自我管理意识培养:护士针对性评估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教会患者如何测量血压、脉搏等,告知心衰加重表现及处理措施,引导患者积极参与自我管理。(3)自我管理内容:①用药管理。护士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告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具体应对方法,以便其可及时处理服药过程中不良情况,提高服药依从性。②饮食、心理管理。向患者强调自我管理必要性,告知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保持积极乐观态度对疾病改善的益处,教会并要求其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规划饮食,通过听音乐、深呼吸等方式自我疏导不良情绪。运动康复护理:心功能为Ⅲ级及Ⅳ级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由护理人员主导辅助其在床上进行各关节部位的被动运动,3~5次/d,10min/次,密切观察患者恢复情况,使其逐渐过渡至主动训练,以慢步及力量练习两方面为主。第二周患者可由护理人员辅助下床进行步行训练,训练时间及频次需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后针对性制定。心功能为Ⅱ级患者第一周即可在护理人员辅助下以耐受为前提进行力量练习及持续步行训练,3次/d,于早中晚餐后进行,10~15min/次,第二周由患者自主步行,并持续性评估其病情状况,合理调整训练强度。力量练习以举哑铃及矿泉水方式实施,3次/d,5遍/次,每遍坚持3~5min。两组护理时间均为3个月。质量控制:两组护理人员参与研究前均需经过专业培训,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调查资料,以保障研究同质性;同时,合理安排两组人员实施干预时间,确保干预结果真实有效。量表评估需由护理人员当场发放,且核对无误,回收率为100%,由两人分别录入数据并计算核实,详细记录干预内容,以保障数据准确性。

1.5观察指标

(1)心功能:护理前、护理后采用心功能检测仪(南京贝登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型号:ZXG-F)检测患者左心射血分数(LVEF)及N末端B型利钠肽(NT-poBNP),并在固定区域内记录患者6min步行距离(6MWT)。(2)自我管理能力及血浆脑钠肽(BNP)、醛缩酶(ALD)水平:①护理前后采用欧洲心衰自我护理行为量表(EHFSCB-9)评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该量表包括3个维度,共12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反向记分法),从完全做到——不能做到评分为1~5分,评分范围0~60分,评分越低则自我护理水平越高。②护理前、护理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ml,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BNP及ALD水平。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心功能比较

比较两组护理前心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LVEF、6MWT高于对照组,NT-poBN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及BNP、ALD比较

比较两组护理前自我管理能力及BNP、ALD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BNP、ALD均较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3.1CHF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及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CHF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影响全球超过2600万人[4]。它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了住院和死亡的风险[4]。为改善健康结果,建议CHF患者进行自我管理,例如每日监测体重以评估体液平衡,并在出现可能表明失代偿的症状时寻求早期临床支持。CHF循证临床指南一致概述了这一点[5,6],并且在标准护理中得到CHF诊所和康复计划的实际支持。不过对于体重记录、液体限制和药物依从性等活动,患者的自我管理依从性通常不是最理想的,时间限制、知识有限和持续临床支持不足是CHF自我管理的一些障碍[6-8]。对自我管理的依从性差通常会导致基本治疗的延误并增加住院和死亡的风险[9-11]。3.2基于护士主导的自我管理结合运动康复护理可提高CHF患者自我管理能力CHF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依赖于患者自我管理,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认知不足,自护能力较低,易加重病情,增加再住院率[3],因此,加强对CHF患者的自我管理尤为重要。既往研究表明基于护士主导的自我管理可增加慢性肾脏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而运动康复护理已应用于临床上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经济方便、安全有效等特点。本研究探讨护士主导的自我管理结合运动康复对CHF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基于护士主导的自我管理+运动康复护理对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效。分析其原因,在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管理中,传统健康宣教由护理人员按部就班实施,未持续性评估患者病情,难以及时发现患者心理、生理等方面问题。而护士主导的自我管理教育提供患者入院至出院全方位的教育指导及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负性情绪并进行开导,增加患者的配合度,帮助患者更好掌握疾病相关知识,从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4]。护士主导的自我管理要求护理人员具备全面护理知识及操作技能,向患者普及疾病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能够使患者明白自身是护理工作主要承担者,主动学会血压、脉搏的测量方式,知晓CHF加重症状及紧急处理方式,积极参与自我管理,进而促进病情改善[12,13]。因此可促进患者对自我身体状况的管理意识,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接受。

3.3改善CHF患者心功能、BNP、ALD的重要性

代谢功能障碍是心脏肥大和心力衰竭的标志。在心力衰竭期间,心肌细胞的代谢从脂肪酸氧化转变为糖酵解。既往研究将ALD确定为心脏肥大的核心调节因子。AMPK失活是AldoA介导的促进ISO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核心机制,即AldoA-AMPK轴是感知能量状态并参与心脏肥大及心力衰竭的核心调节信号[14]。此外,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后体内BNP水平会大量表达,故其可作为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因此有效降低ALD及BNP水平,可进一步达到改善CHF患者预后,减缓疾病进展的目的。

3.4基于护士主导的自我管理结合运动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管理范文篇5

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疗养康复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学科动态,拓宽专业视野,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临床培养专业素养精深、护理实践丰富、富有创新能力的实用型专科护士和护理骨干。培训采取理论与临床见习(实践)相结合、基础知识与专科技能相结合、学科发展与岗位需求相结合的方式。疗养骨干培训班培训时间为10d,其中理论授课52学时,临床见习13学时;康复护理培训时间为2个月,其中理论授课150学时,临床实践为160学时。理论授课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方法,授课教员主要安排我院全军康复医学中心、信息中心、软伤组织疾病诊疗中心、护理培训中心等专业知识渊博、临床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同时聘请国内、军内多名知名专家教授进行前沿知识、学科发展等知识授课;临床实践主要以模拟操作和临床跟班形式进行,安排实践操作能力强、临床经验丰富、语言表达清晰、个人作风品质过硬的教员进行带教[2]。疗养机构骨干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疗养学与疗养事业、特勤疗养员心理特点及心理干预对策、疗养护理咨询及心理评估方法与技巧、数字化疗养院与护理工作、核武器杀伤因素及防护、部队官兵常见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及干预、潜水减压病的诊治护理与预防、亚健康的评估流程、方法与调理等。康复护理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疗养康复医学概论、康复护理发展现状、颈椎康复、脑瘫康复以及卒中康复训练与护理等;并结合护理工作需要,安排了共同科目授课,主要包括疗养康复心理护理、专科护士综合素质、护理科研、学术论文写作、战伤救治、沟通技巧以及护理质量管理等内容。

培训效果评估

严密的组织管理和严格的考核评价是保障培训成效的关键[3]。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我们将考核分为三部分:理论考核、专科技能考核和临床实践评估。其中疗养骨干培训只进行理论考试,以笔试形式进行。康复护理培训除进行理论考核外,还进行专科技能考核及临床实践评估。修完规定全部课程并通过考试者,颁发《军队疗养康复专科护士培训证书》。培训后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对授课老师教授内容、对教学计划安排、对编写的教材、对教学及生活服务保障的满意度以及学习收获等方面的内容。调查显示,通过培训,开阔思路(75%)、提高理论水平(95%)、提高科研工作能力(52%)、提高操作能力(85%);同时护士对专业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人际沟通技巧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需求很高[4]。康复培训班结束后组织召开学员座谈会,让学员畅所欲言,谈体会,讲收获,提建议,对下一步改进培训方法,调整课程安排,提高组训能力和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康复护理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康复护理;精神分裂症;认知能力;护理;精神科;治疗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精神疾患的一种,属于慢性疾病,当前临床对其发病原因尚未形成统一意见,多以先天遗传、分娩时期大脑结构异常以及后天环境影响因素为主。患者多存在异常行为,也可能失去情感感知能力,给患者生活质量及家庭经济带来极大负担。尽管临床可通过药物治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仅依靠药物治疗,只能维持短时间的药效,患者复发率极高。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临床上治疗精神分裂症不仅局限于降低疾病复发率、缓解临床症状等方面,而是追求患者在社会交流、躯体健康、心理等方面的健康状态[1]。有资料显示[2],药物治疗同步辅以科学的护理干预,通过适当的康复护理训练,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患者出现精神残疾,用最快速度恢复患者认知水平,使患者重新获得社会职能。因此,为分析康复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影响认知水平恢复情况,研究人员选取80例患者,分别予常规护理及康复护理,分析探究其临床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本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住院治疗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5.14±10.13)岁,平均病程为(13.21±2.51)年,男25例、女15例;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2.56±9.22)岁,平均病程为(14.21±3.11)年,男23例、女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同意参与本研究。(2)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的诊断标准(《中国精神障碍的分类和诊断》所制订的精神分裂诊断指标)[3],并经过精神科医生诊断确诊。(3)患者的年龄均在18岁及以上。(4)在患者症状的急性期经过临床的治疗已有大幅度好转。排除标准:(1)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2)患者有其他恶性肿瘤;(3)患者无法和医护人员交流,意识不清醒,病情较重,单纯药物治疗无法保障疗效;(4)患者的依从性差,患者无法和医护人员配合,不能依照医护人员指导进行研究;(5)排除肝、肾等重要器质类器官病变患者合并心、肝、肾等脏器重大功能障碍;(6)肢体功能不全。1.3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定期查房时关注患者和恢复情况,提供用药咨询,做好健康教育,为患者布置温馨舒适的疗养环境等。观察组行康复护理,具体包含以下方面。(1)进行语言训练:全程保持耐心和温和的预期,对患者进行心理暗示,激发患者的语言表达欲望,多和患者进行交流,引导患者多说出和自身相关的一些事情,例如家长里短、自身兴趣、喜欢的饮食类型、运动种类等,提高患者语言水平。在患者语句逐渐连贯之后,应适当进行奖励,树立患者力求训练成功的自信心。(2)提高患者生活能力:生活能力主要包含自理能力、社会能力等不同方面。自理能力聚焦于患者日常生活涉及的事项,包含自主穿衣、梳洗、如厕等;社会能力聚焦于和人电话交流、逛公园、洗涮、购物等。具体训练项目,可以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相对照,并结合量表的具体评分标准,为患者打分,从而设定评分标准,促使患者不断进步。(3)提高患者人际交往能力:护理人员应保持耐心态度,树立患者治疗康复的信心,引导患者改变与人隔阂的状态,加强和其他人的交流。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患者适应不同角色,针对不同角色锻炼自身语言能力,以加快患者回归社会的速度。若患者存在无法说出内心想法的状况,护理人员应当对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强化患者的社交能力。(4)认知训练:制订对应的认知训练计划,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做简单数学运算等,刺激患者的语言中枢,鼓励患者多交流。(5)心理技能锻炼:精神分裂患者极易冲动,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制订相对应的心理技能训练计划,多与患者做互动交流,鼓励患者整理房间内物品和日常劳作,根据患者的症状及时进行调整,应用小奖励鼓励患者参与其中。1.4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ADL评分,社交功能缺陷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S)评分,认知功能评分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精神状态评分采用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psychiatricratingscale,BPRS)。ADL评分总分值是100分[4],分数越高则显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100分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良好,>60分为良,存在轻度障碍,41~60分为中度障碍,21~40分为重度障碍,≤20分为完全残疾;SDSS量表包含10项目内容,总分值是20分,功能障碍和分数高低呈正相关[5];认知功能的评估采用MMSE,满分为30分,认知正常为27分以上,轻度认知障碍为21~26分,中度认知障碍为10~20分,<10分则为重度认知功能障碍[6];患者的精神状态评估采用BPRS,该量表包括5个方面,焦虑抑郁、活力缺失、猜疑敌对、思维观念障碍、激活性。每方面的评分为0~7分,总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的精神状态越差[7]。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认知功能对比干预前,两组MMSE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对照组的MMSE评分显著较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的精神状态对比干预前,两组BPR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对照组的BPRS评分显著较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两组ADL评分对比干预后,观察组的ADL评分是(74.21±7.0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36±8.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856,P<0.05)。2.4两组患者的SDSS评分对比干预后,观察组的SDSS评分是(10.67±4.1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22±4.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16,P<0.05)。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一种表现为认知、行为等系统发生障碍的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周期长,治疗时间长,患者通常具有神经系统功能衰退、社会功能缺乏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也有较大的威胁。同时,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接触的缺失,众多患者都会出现生活机能降低的情况,无法自理或无法与人交流,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极大影响。尽管临床可通过药物治疗达到一定疗效,但是对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对患者重新与周围人建立社会关系的帮助,单纯药物治疗束手无策。因此,加强常规护理干预,应用康复护理治疗十分重要,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需要注意的护理重点如下:(1)建立信任。护理人员应以耐心、温和、冷静的方式接近患者,不对患者的行为表现出震惊或判断性反应,促进其信任;通过短时间、频繁的联系与患者保持亲密度。避免进行过度的身体接触和任何可能被患者理解为威胁的行为。(2)理性回应。让患者用日记记录下他们的心声,并以此讨论患者的认知反应。需重点关注患者日记内记载的幻觉或错觉所产生的感觉,例如由它们产生的恐惧或愤怒,护理人员需帮助患者建立应对方式。(3)分散注意力。若患者频繁出现幻觉,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幻觉出现的原因,使患者保持平和心态,尽量摆脱对服药的依赖性。在出现幻觉时,患者可以通过听音乐或进行体育活动等活动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4)思维停止技巧。鼓励患者在遇到可怕的想法或出现强烈幻觉时寻找员工或其他人。指导患者练习干扰思维的技巧,如思维停止技巧。当出现妄想时,患者可以对自己说“停止”或要求这些想法离开,以阻止这些想法进行。(5)现实测试。护理人员协助患者专注于当下,把现实导向融入到与患者的所有的交流中,鼓励患者谈论现实中的真实事件。不要听那些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的冗长、令人困惑的故事。帮助患者找出对真实情况的错误看法,专注于患者当前行为而不是过去的行为或问题。(6)活动安排。按照ADL内规定的内容进行,如躯体生活能力中洗澡、梳洗、穿衣服、上厕所等;生活能力中服药、洗衣服、购物、打电话等。(7)药物管理。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使用精神类治疗药物,减轻患者症状。(8)预防复发。帮助患者找出可能引发症状的压力源和应对压力的方法[8-10]。康复护理中的各项认知功能训练,可以令患者摆脱因长久的疗养历程而产生的心理压力。训练本质上也是一种互动过程,可以和护理人员加强交流,并通过护理人员的鼓励和支持等正向反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拓展患者思维方式,用正常人的思维思考问题,树立治疗康复的信心。具备信心之后,便可以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配合度,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不断实现生活质量的提升,在社会功能上有所恢复。康复护理的效果,在ADL评分、BPRS以及SDSS评分上均得到验证,充分证明了这种护理方式对患者认知水平和水功能恢复的价值[11-12]。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时应用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汪恺.试论心理护理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心理月刊,2020,15(11):239-240.

[2]廖凤芹,罗炳峰,谢敏,等.团体活动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4):188-190.

[3]纪红玉,张玉青.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0,15(10):31,33.

[4]丁婷婷.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恢复期的护理应用对策与探究[J].心理月刊,2020,15(14):62.

[5]周雪萍.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心理月刊,2020,15(14):106.

[6]原艳荣,孙静静.心理康复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用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14):137.

[7]吴英铎,吴春荣,井秋雨.精神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J].心理月刊,2020,15(9):26,28.

[8]齐国娥,杨老虎,于瑞彦,等.医院支持性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中实施的效果评价[J].心理月刊,2020,15(10):3-5.

[9]刘涛,王勤,崔利娟.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心理月刊,2020,15(9):73.

[10]计丽梅,魏利群,徐玉琴.探讨手指操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20,26(14):179-180.

[11]褚丽红,陈文琪,邱海燕.团体式多元化艺术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8):140-143.

康复护理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术;快速康复外科;术后恢复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的腹股沟疝的主要手段,具有恢复快、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显著优势。但有研究表明,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在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有限。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是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指导下采取的一系列具有循证证据的护理措施[1-3]。本文将对患者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并分析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102例腹股沟疝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男46例、女5例,年龄26~74岁,平均(59.70±8.97)岁。对照组51例,男44例、女7例,年龄27~73岁,平均(60.16±9.0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具体方法,①住院模式:对照组为常规入院;观察组为入院后对其进行指导,合理安排患者手术;②健康教育:对照组为常规口头健康宣教;观察组由快速康复外科小组为患者、家属详细介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围手术期注意事项、应对方法等;对存在焦虑、恐惧心理的患者进行合理疏导;③饮食限制:对照组术前常规禁饮食12h;观察组缩短禁饮食时间至6h;④肠道准备:对照组进行常规清洁灌肠;观察组术前口服100mL乳果糖;⑤液体管理:对照组输液量为1500~2500mL;观察组采取限制性输液,输液总量为500~1000mL;⑥术中保温:对照组不采取保温措施;观察组合理采取保温措施;⑦术后疼痛管理:对照组待出现伤口疼痛时,采取止痛措施;观察组术后2h使用氟比洛芬酯镇痛,直至术后24h;⑧术后饮食:对照组患者待肛门排气后恢复饮食;观察组患者缩短进食时间,待麻醉苏醒后即可恢复流质饮食。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指标,包括下床活动、术后进食、肠鸣音恢复等。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下床活动、术后进食、肠鸣音恢复、恢复自理、住院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常用的微创术式,大量研究及实践证实,其手术效果不仅与操作技巧有关,同时与围手术期护理也密切相关。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手术效果,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4-5]。快速康复护理是一种以降低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加速术后康复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为主要目的的新型护理模式。以往有报道显示,对患者应用快速康复护理,不仅能够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同时能够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也证实了该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6-7]。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下床活动、术后进食、肠鸣音恢复、恢复自理、住院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加速术后康复进程,是一种可靠的护理方案。在术前,应给予患者健康教育,使其了解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及护理方法,提高其认识水平及配合度。术中,应采取保暖、限制性输液等措施,减轻手术应激。术后,应给予镇痛护理,尽量恢复患者饮食,鼓励其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促进其胃肠功能的恢复。综上所述,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期间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应用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李秀贤.针对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价值分析[J/OL].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12):92+95.

[2]谢绮斓,朱三玲,孙杰.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腹股沟疝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8,29(23):3399-3401.

[3]张慧.优质护理在老年腹股沟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效果观察[J].心理月刊,2019,14(12):127.

[4]单丽平.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在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8):177-178.

[5]高红梅.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腹股沟疝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价值观察[J].名医,2019.10(6):147.

[6]鞠萍,路艳艳.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术后恢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0):89+92.

康复护理管理范文篇8

1.1成立骨专科小组由医院护理部领导下成立成立骨专科小组。由组长、副组长及组员组成,负责全院骨科专科护理及会诊工作。专科护士的任职基础:由广东省卫生厅选派香港培训的骨专科护士及高年资熟练掌握骨专科理论和能解决骨科复杂疑难护理问题的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担任。1.2制定骨科专科护理规范骨专科小组负责全院骨科护理指引的制定与落实。制定与控制骨科疑难危重病例的查房与会诊制度、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及骨科各项质量指标的等,并参照广东省护理规范制定的包括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假体脱位等专科护理单。1.3查房方法及时间由护士长组织专科护士、责任护士每天对骨科病房查房;其他科室在关骨专科护理方面疑难问题,先由需要科室申请,由专科护士到申请科室会诊,先由责任护士汇报病情,现阶段的护理措施及需要专科护士解决的问题,后由专科护士与责任护士一起对患者进行查体,询问有关专科问题。查房结束后到一起讨论,由专科护士对病例进行整体评估,制订护理计划及康复计划。并提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解答其他科护士提出的问题。1.3做好健康教育的宣教工作骨科专科护士根据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如制定如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须知、深静脉血栓防护,弹力袜、肌肉泵等的护理使用指引方等宣传卡,或以讲课形式对患者或家属进行骨科专科知识及康复知识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康复能力。1.4组织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通过专科护士外出培训学习,学习回院后向本院护士授课、床边示范等,对包括专科护理、用具使用及功能锻炼等进行培训。提高骨科护士的临床护理与康复护理的能力,有利于降低患者如压疮、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等的术后并发症,减少了患者的卧床时间,加快了患者康复时间。1.5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专科护士每天进行护理查房,对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实施评估,根据当前存在问题,制定适当及预见性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的康复,加强患者的安全管理,总结分析缺陷与不足,并进行质量持续改进。1.6护理能力考核方法理论部分:以广东省卫生厅[4]编写的《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及贺爱兰等[5]编写的《实用专科护士丛书(骨科分册)》为教材,培训前建立培训考核题库,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卷对实施专科护理前后进行考核。试卷的平均难度系数为0.51,平均区分度为0.36;技能考核标准统一使用2007年卫生部管理年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使用的《护理技术操作项目考核评分细则》的考核标准。心肺复苏必考,包括手卫生,无菌技术等50项。两项总分均为100分,≥80分为优秀,60~79分为良好,<60分为差。

1.2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骨科护理人员护理能力比较

实施专科护理后骨科护理人员专科护理知识优良率和专科技能考核优良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比较

实施后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实施前后康复效果比较

骨科功能恢复情况依据《骨科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第3版)》分为优、良、差。实施后的优良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3.1成立骨科专科小组有益于提高骨科护士的护理能力

本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高年资护士虽然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及专科知识,但有些操作流程欠规范,专科管理能力还处于初始阶段,许多教学、带教都是粗放型感性教育。成立骨专科小组,由于其成员为受过专科培训的专科护士及高年资护士,而专科护士是有高等教育的背景,在其护理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护理专长的专家型临床护士,其在临床一线起咨询指导作用,其权威定位得到认可[6]。有研究结果显示:专科护理提供高素质和成本效益护理服务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7]。骨科专科护士利用在骨科护理领域的知识制定骨科护理操作规程及指引,通过外出学习培训和教育,丰富了骨专科的护理及康复知识,帮助和提高本院护理人员的骨科专科护理知识。提高了本院护士的整体水平,如对疾病的整体评估能力、专科指导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能力等。表1示,本院实施骨专科护理后,骨科护士专科护理知识、专科护理技能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说明成立骨专科小组,开展骨专科护理的,可显著提高骨科护理人员的专科护理能力,更能发挥专科护士的作用,较好地服务全院的骨专科疾病患者。

3.2推广骨专科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随着综合性医院分科越来越细,临床及患者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也需要高水平的专科护士参与其中。传统的常规护理主要是凭经验对骨科患者进行感性评估,而专科护理有统一的系统评估体系及各种指引,明显增强了评估的科学性,并能较好预见可能发生的问题。通过评估,制订方案、组织实施、反馈监督、加强了护理过程的系统性、有效监督和不断强化。同时,骨专科小组利用较专业的骨专科知识对骨科患者在治护过程中所遇问题如:髋关节置换、假体脱位等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能有效解决骨科患者面临的各种疑难问题。并对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预测并防护,为骨科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表2和表3示,实施骨专科护理后,骨科护理质量有所提高,压疮、跌倒、深静脉血栓等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而护理记录合格率、护理评估准确率、患者满意度等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说明积极开展骨专科护理的实践,可显著提高骨科患者的护理质量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专科护理的专业价值在护理质量得到体现。说明成立骨专科小组对提高骨科专科临床护理有重要的意义。

3.3骨专科护士参与康复护理,有益于增强康复效果

康复护理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人文关怀;情景教学;康复护理学教学

护理不仅是一门知识和技术型专业,同时也属于人文学科。当前我国的护理课程专业化情况十分严峻,过度重视专业知识及技术技能的培训而护理人文关怀意识的塑造和培养,使护生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人文关怀意识淡薄情况[1]。而护理学教育认为,在护理教学中将人文内容融入可以促使护生更理解其服务的对象,使护理工作充满了人文性,同时在人文关怀中渗透情景教学,也就是围绕着某个教学主题进行情景创设,引导护生去扮演角色,把时间发生及发展过程加以模拟和虚拟再现,从而让护生投入到实际护理情景中体验人文关怀护理情感。为进一步了解人文关怀与情景教学模式结合的作用,本文对其进行对比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以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间收集的80名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9-25岁,平均(22.34±1.03)岁;专科学历46名,本科学历34名;将其通过数字随机分配方式分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名,两组在性别与年龄以及学历等基础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研究中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教学模式,即护理学生入院后,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护士进行培训和指导。实验组接受人文关怀和情景教学模式联合的带教教学,在教学当中将“人文关怀”充分渗透,在在理论教学的第一周,向护生详细讲解与人文关怀教学有关的内容,使护生对人文关怀概念有了初步了解后,进入科室当天,教学护士应建立人文关怀小组的QQ群组或微信群组,在互联网平台上传人文关怀相关理论知识,鼓励护生积极与带教护士沟通,针对护理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共同讨论,让护士及时了解人文关怀相关理论及技巧。在护理实际操作的示范和实践过程中,选择中风康复护理等常见疾病类型供护理学生学习,并将其设置为一个具体案例,让护理学生通过以下方式模拟临床护理情况,即真实的角色体验,护理学生轮流体验护士和患者的角色,并通过感受患者角色的需求来增强护理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同时通过感受护士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要点,如更衣、沐浴、进食、如厕、转移等,课后鼓励护生之间进行及时沟通讨论,了解现实情景中的护理要素。另外,在护理实习期间,带教护士还要指导护生积极书写反思日记和关怀报告,提高护生关怀意识和护理能力,在考核工作中把人文素质归入考核的范围中,以督促护生积极加强人文关怀意识。1.3观察指标。在课程结束后,同自制教学效果评价表对两组护生实施问卷调查,内容包含课程吸引力、师生互动性、团队合作能力、护生学习能力及学体质量等评价其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证明考核成绩越好。同时从带教护士、带教管理及教学方法方面评价两组护生对带教教学的满意度,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9.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测量数据通过(—χ—±s),t检验,将组间结果的对比差异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实习护生的成绩考核情况。对两组护生采取不同的带教模式,评价其理论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从总体上看,实验组的考核分值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2.2对比两组实习护生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从带教护士、教学管理及教学方法上评价两组护生对带教教学的满意度,发现实验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在传统的康复护理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方法是灌输式教学和填鸭式教学,即围绕着教学护士的教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护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师生间缺乏有效沟通,使护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大大下降[2]。加上护士人文关怀与情景教学的结合,使护生在护理中缺乏人性化和代入性意识,在实际护理工作中难以提高护理的质量,甚至还会加大护患纠纷发生的概率。情景教学带教方法则在传统护理带教基础上进行创新的一种方法,其以授课作为基础,把人文关怀理念渗透其中,通过情景创设和护生角色扮演以及模拟案例分析的方式,实现教学理念的现实性转变[3]。同时在人文关怀与情景教学结合的带教模式中,把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转变为护理学生的中心,注重护理学生思维的分析与实践操作培养,通过情景教学法整合理论专业知识、护理实践与康复功能训练要点和人文关怀方式融合起来,提高护理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实现护理人才的高效培养。随着康复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对象也从以往的急性损伤或急性感染逐渐变成老年化、慢性化及障碍化残疾人,这些患者在生理上及心理上都会存在一定的残缺,所以在工作、生活及社会交际上存在一定的能力障碍[4]。因此,需要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和护理,而此时,护士通过将人文关怀及情景教学模式的现实运用,对于满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以及在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5-6]。

本研究对两组实习护生开展不同的康复护理带教模式,对照组进行常规带教,实验组进行人文关怀与情景教学模式,从总体上看,实验组的成绩考核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相互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带教护士、教学管理及教学方法方面评价护生对带教教学的满意度,实验组指标分值均值超过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康复护理学教学中应用人文关怀与情景教学模式相结合,对提高带教的质量和护生综合素质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萍,孙皎,李昆,袁华,等.体验教学在康复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7,15(35):4449-4450.

[2]付保芹,何敏,申洪娇,等.情景设置对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3):86-87.

[3]陈乐,吴晓莲,雷利霞,等.人文关怀结合情景教学模式在康复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8,20(02):73-75.

[4]吴臣,沙凯辉,王辉.高仿真情景教学在护理实践教学中应用的SWOT分析[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04):507-509.

[5]王海燕,王长霞,陆红.脑卒中人文关怀情景模拟培训在急诊科护生同理心培养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11):164-166.

康复护理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面神经炎;中医护理;理疗;生活质量;抑郁脑性

瘫痪(Cerebral.Palsy,CP)简称脑瘫,是儿科常见神经系统疾病。文献报道,57%~92%的脑瘫患儿合并吞咽障碍[1-2],临床表现为流涎、饮水呛咳、咀嚼能力不足、构音不清等;吞咽障碍会导致患儿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进食过程中窒息、慢性肺病等一系列继发性障碍,严重者可致患儿死亡[3-4]。因此,吞咽障碍干预对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和康复疗效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常用的吞咽障碍治疗方法为口腔感知觉促进技术和口颜面功能训练,笔者在此基础上应用穴位按摩联合康复护理干预,观察脑瘫患儿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就诊的脑瘫伴吞咽障碍患儿6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11~66(31.37±13.92)个月;痉挛型脑瘫15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8例,混合型脑瘫7例;轻度吞咽障碍20例,中度吞咽障碍7例,重度吞咽障碍3例。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12~69(32.19±13.27)个月;痉挛型脑瘫16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8例,混合型脑瘫6例;轻度吞咽障碍19例,中度吞咽障碍7例,重度吞咽障碍4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脑瘫分型、吞咽障碍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①符合《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中痉挛型脑瘫、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和混合型脑瘫的诊断标准[5]。②吞咽障碍参照文献[6]拟定:符合进食缓慢、吞咽困难的临床表现,伴有流涎、咀嚼无力、饮水呛咳、构音不清、咽反射减弱或延迟等。1.3纳入与排除标准。1.3.1纳入标准。①男女不限;②年龄11个月~6岁;③智力水平:Gesell发育商数≥45分;④签署知情同意书。1.3.2排除标准。①染色体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导致的吞咽障碍;②癫痫发作期;③腭裂等先天性咽喉部畸形患儿;④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系统疾病。1.4干预方法。1.4.1对照组。给予口腔感知觉促进技术和口颜面功能训练,每次40min,每天1次,每周6次,3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①冷刺激技术:利用温度(冰)刺激外脸颊、口腔内、舌头及颊部,每个部位轻触5s/次,可重复刺激5次,在患儿进食30min前进行,每天4次。若在训练中患儿的吞咽动作有改善,可将冰刺激时间缩减为3s/次,擦干刺激部位后立即进行动作训练。②口腔运动训练技术:治疗师用手指轻触脸颊,诱发唇闭合动作,或采用将头和肩膀往前倾斜,以手指固定下颌,用稳定的力量下压,诱发唇闭合动作。口腔运动训练开始时以被动训练为主,然后随着各结构功能的好转,逐渐转向主动训练。③舌控制训练技术:治疗师用压舌板将舌尖下压,当压力放松时舌头自然弹回,再以压舌板协助舌上抬;使用压舌棒协助舌头向侧方运动。1.4.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穴位按摩联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①穴位按摩:点按百会、风府、哑门、翳风,拿揉风池,按揉承浆、颊车、地仓、大迎、廉泉及咽喉部气管两侧肌群。痉挛型脑瘫患儿和张力障碍、徐动-痉挛为主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按摩手法宜轻柔、缓慢,舞蹈-徐动为主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按摩手法用力稍重、快速。按摩治疗开始手法宜轻柔、然后缓慢增加手法力度,以患儿耐受和不引起患儿哭闹反抗为度。每次20min,每天1次,每周6次,3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②康复护理干预:入院时由管床护士应用科室自拟的《吞咽障碍评估表》对患儿进行初步评估,内容包括管道、进食方式、进食时间、进食餐具、食物种类、呛咳、痰液、意识水平、精神状态、头部活动、呼吸功能、口颜面功能、喂食体位、原始反射,根据评估结果,指导家长进食方式、进食姿势及技巧等。同时,根据患儿营养状况,中医辨证制定食疗配方,指导家长制作并喂食。指导家长揉按中脘、足三里、脾俞、梁丘及摩腹、捏脊。每周指导1次,每次时间不少于30min。1.5观察指标。①吞咽障碍调查问卷(DDS)[7]:该量表共有8个问题,从口腔期、咽期和食管期3个方面全面评价吞咽功能,1分表示存在问题,0分表示完全正常,总分24分,分数越高表示吞咽功能越差。②TDS分级[8]:该量表根据患儿流涎的严重程度分为I~V级,I级正常,V级流涎最严重。采用1~5分的评分方法,即I级计1分、II级计2分、III级计3分、IV级计4分、VI级计5分,分值越高表示流涎越严重。③疗效标准[6,9]:患儿能自如进食,吞咽障碍完全恢复为显效;咀嚼、呛咳或呕吐次数开始下降,吞咽障碍明显好转为有效;症状均无减轻,吞咽障碍无明显好转为无效。1.6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sx±)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自身前后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构成比和等级资料比较,以频数(f)、构成比(P)和平均秩次(R)表示,采用Mann-WhitneyU检验。两组百分率比较采用Fisherχ2检验;均由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α=0.05。

2结果

2.1吞咽功能。表1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治疗前D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DD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2流涎程度。表2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治疗前T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TD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临床疗效。表3结果显示,治疗3个疗程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经Ridit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3讨论

脑瘫是由于损伤了锥体系、锥体外系或小脑系统导致肌张力障碍和运动障碍,由于脑损伤同时损害了吞咽高级中枢,导致脑瘫患儿吞咽动作的稳定性下降和不协调[10-11],因此吞咽障碍是脑瘫患儿常见的伴随症状。研究表明,脑瘫患儿的下意识吞咽频率较正常儿童慢,脑瘫伴流涎患儿的有效吞咽动作少,且唇闭合功能差,造成了患儿吞咽-呼吸协调性下降和食管运动障碍,严重影响生存质量和日常照护[4,12]。对于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运动康复是临床关注的焦点,关于吞咽障碍的康复关注度仍较低。目前,吞咽障碍的治疗以口腔感知觉刺激及口颜面功能训练为主,通过治疗可以改善患儿口腔感觉能力,增强吞咽反射[13]。研究表明,口腔感知觉刺激联合其他治疗可明显改善脑瘫患儿吞咽功能和构音障碍[14]。因此,本研究以口腔感知觉刺激技术联合口腔运动训练、舌头控制训练作为对照研究。中医学认为,脑瘫病机为本虚标实,治疗以扶正固本,活血通络为法。文献报道,穴位按摩能增加相关吞咽肌群的触觉和本体觉,提高吞咽中枢的神经兴奋性;其次,通过按摩手法亦能降低吞咽肌群的张力,增加肌肉的运动协调性,提高有效吞咽动作频次,减少流涎[15-16]。本研究选取百会、风府、哑门、翳风、风池、承浆、颊车、地仓、大迎、廉泉及咽喉部气管两侧肌群为治疗部位,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抑制不协调运动,促进口唇闭合动作。由于穴位按摩为非侵入性治疗,患儿接受程度高,依从性好,被广泛应用于成人和儿童吞咽障碍治疗[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