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00:11:01

康复

康复范文篇1

——颂身残志坚康复人

用眼睛聆听——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用耳朵打量——

轮椅上微笑的张海迪

用心儿触摸——

这世界上每一片绿叶每一朵鲜花

只要还有生命

梦就在蓝天不倦地飞翔那年

在那间小得不能再小的小屋

吹响青春的口哨

扬起白衣天使的风帆

开始前人未曾有过的远航

狂风几回

恶浪几重

忍不住流下眼泪

但手中的木桨

正像海伧抗争上帝的笔

不懂得疲惫

划过世俗的暗礁险滩

划过命运设置的每一道坎

十五年同一个梦

十五年德艺濡染

说不尽多少累与苦

可是

看着瘫卧床上的老者站了起来

看着步履艰难的姑娘告别了拐杖

重新点燃走向明天的火把

突然觉得一生的摆渡充满了意义

就是这份透明恒久的爱

就是悲剧中沸腾的人格力量

托起了一所升华生命的康复医院你们的故事里没有硝烟战火

但淳朴的太行山人

总爱亲切地叫你们英雄

说起英雄

康复范文篇2

1康复原则

1.1早期康复

早期康复是降低致残率、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康复效果最有效的方法[1-4],因此,地震伤员康复应该从伤员入院时开始。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监督和指导早期康复,包括早期救治康复和早期床旁康复。

1.2集中康复

集中康复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将功能障碍程度重、伤情复杂的伤员集中在康复技术与设备较好的三级甲等医院的康复医学科,或者专科康复机构(通常由省市县卫计委指定)进行集中康复,比如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等均采用这种模式。

1.3分散康复

在地震发生后,将功能障碍程度轻、病情相对简单的患者主要集中在康复设备与技术条件一般、非三级甲等医院康复科或者专科康复机构(通常由省市县卫计委或者残联指定)进行分散康复。

1.4分级康复

功能障碍严重者(如颅脑损伤、脊髓损伤、截肢等),当地医院医疗康复水平不能处理的患者转入省级定点康复中心,对功能障碍较轻者集中在当地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单纯软组织损伤直接出院回社区康复[5-7]。

1.5双向转诊

对无条件在当地实施康复治疗者,经过专家组成员会诊签字同意后,将疑难复杂地震伤员转入省级指定医院,对经过上级医院康复治疗后病情减轻的伤员(按照伤员分流标准)转回当地实施康复治疗,实现双向转诊[6]。

1.6专家把关

地震一旦发生,省市县卫计委应在1周内成立各级康复专家组。专家组负责区域内医疗单位所有伤员的评估筛查及康复指导工作,包括疑难复杂伤员康复会诊、分级康复双向转诊指导及应急康复技术培训等[8]。

2康复分期

2.1早期康复

早期康复也称创伤期康复,是指伤员受伤入院在骨科、神经外科等相关科室完成相关手术转入康复医学科前,或者伤员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监护期间所进行的康复[9-10]。一般需要1~2周。

2.1.1模式

早期康复采用的是早期床旁康复模式。通常是在康复医学科以外的其他收治地震伤员的相关科室进行,即治疗前移。通常是康复科派出康复医师、治疗师随同相关科室医师查房、提出康复建议,共同协商、尽早实施。

2.1.2方案

基于康复评定,采用综合康复方案,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康复辅具、康复护理及心理康复等综合康复措施[1-2,11]。

2.1.3作用

实施早期康复,对于提高地震伤员的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防治废用综合征、实现残疾的二级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减少各种并发症,如肿胀疼痛、关节活动受限,肌肉萎缩、骨量丢失、肺部感染、静脉血栓、尿路感染及压疮等[3-4]。

2.1.4要求

各个医院要派专业康复人员早期介入到收治地震伤员的相关科室,如骨科、ICU、神经外科、烧伤科、胸心外科、儿外科等,指导、实施早期床旁康复。早期床旁康复的目标是尽早、尽可能的减少残疾发生,促进伤员疾病的恢复以及功能的锻炼,为后期进一步康复全面开展做好准备。

2.2中期康复

中期康复也称稳定期康复,是指伤员在骨科、神经外科、胸心外科、烧伤科、儿外科、ICU等相关科室完成相关治疗,生命体征平稳、转入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部后所进行的康复。中期康复通常在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部或者其他康复机构进行。一般需要3~6月。中期康复治疗对于提高伤员生活独立的程度和生活质量[9,12],早日回归社会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二次手术伤员根据情况需要不同康复时长。如骨折内固定伤员取出内固定术后需要1个月左右的康复治疗,骨折不愈合伤员再次手术后可能需要3~6个月康复治疗,如果还需要再次取出内固定术,则时间更长。截肢伤员可能需要再次或者多次更换假肢,通常需要1周左右的康复治疗。由于中期康复伤员主要在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或者相关康复机构,既要保证伤员最大限度的功能改善或恢复有足够的治疗时间,又要防止无休止住院的个别现象。所以各康复机构需根据具体伤情、严格掌握不同地震伤的入院出院标准[5],适当控制各阶段康复时长。

2.2.1模式

中期康复通常是在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部或者专科康复机构进行。采用的是康复医师引导下的康复组工作制模式[9]。

2.2.2方案

基于康复评定,采用综合康复方案,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康复辅具、康复护理、药物治疗及心理康复等综合康复措施。同时,要高度重视中医康复方法的临床应用。

2.2.3作用

稳定期康复治疗不仅对改善或恢复地震伤员的运动功能、心肺功能、感觉功能、认知功能、吞咽障碍、平衡功能、心理功能具有显著作用,而且对改善或恢复地震伤员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职业能力、社会交往、休闲娱乐及其生活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灾后重建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2.2.4定期康复评定

中期康复伤员通常需要反复进行定期康复评定。定期康复评定一般1次/周,或者根据伤情需要不定期进行。康复评定通常由康复医师主持,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护士、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社会工作者、伤员及家属共同参加,以利于全面掌握患者病情、治疗、功能、护理及心理等情况。必要时邀请骨科、神经外科、烧伤科等其他相关科室医生参加[12]。根据定期或者不定期康复评定结果调整康复方案。

2.3社区康复

是针对从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出院,但还存在轻度功能障碍的伤员,或者因为脊髓损伤、重度颅脑损伤或者其他伤情需要终身康复治疗或指导的伤员所进行的康复[13]。后期康复通常在社区医院康复门诊或者伤员住家附近康复机构进行。

2.3.1模式

伤员定期或不定期到社区康复门诊、康复机构进行康复咨询、调整康复方案,回馈新的康复主要问题、学习进一步康复方法,或者康复医师、治疗师定期或不定期到伤员生活工作环境中,进行康复评定、进一步功能锻炼指导、职业回归指导、并发症防治管理指导及相关环境改造等。

2.3.2方案

基于康复评定,采用综合康复方案,包括社区门诊物理治疗、家庭作业治疗指导、居家环境改造、职业评定与指导。持续的灾后心理随访,特别是伤员从较多的社会关注中逐步回归到平淡的居家生活,特别是伴有一定功能障碍患者,心理重新调整适应。提供受灾人员职业回归的指导,必要的再就业扶持政策及就业岗位是地震伤员社区康复的重点。重视社区康复、加强优化社区康复资源和人员的配置是实现地震伤员社区康复的必备条件,充分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有力支撑。要实现持续的家庭康复指导与随访,可以应用现代技术实现远程康复指导与随访,值得探索。

2.3.3作用

对改善或者恢复地震伤员的日常生活自理程度、职业能力、社会交往、回归家庭、回归工作学习岗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3结语

近几年经历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及“鲁甸地震”等重大地震,应急救援、康复医疗工作已逐步展开,也制定出了一系列的灾害应急救援制度、技术规范。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康复医学发展、推动康复医疗技术的进步、发展壮大了康复医学团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如何更好的开展灾害应急康复医疗及康复医疗系统管理,值得总结、完善和推广。

作者:潘红霞 刘慧芳 何成奇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 康复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参考文献:

1李莎莎,熊恩富,王晓红,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芦山地震超早期康复救援纪实[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5):514-516.

2戎正,韩宇平,王文春,等.快速联动反应、集中力量救治、早期康复介入-玉树地震伤员救治实践与思考[J].西南军医,2010,12(6):1203-1204.

3王翔,王国新,周秋敏,等.地震后伤员的功能损伤与早期康复的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11):1080-1081.

4谢财忠,唐军凯,刘蓓蓓,等.地震伤员早期综合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康复,2011,18(6):425-426.

54•20芦山地震医疗专家组.地震伤员病情评估及管理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20):1527-1528.

6卫生部,中残联.四川省地震伤员康复治疗分流原则[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8):675.

7余秀君,何成奇,丁明甫,等.华西医院地震伤员康复医疗的应急体系[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7):585-586.

8何成奇,王茂斌,励建安,等.应急康复专家体系在汶川地震伤员康复中的作用[J].华西医学,2009,24(3):524-526.

9卫生部,中残联.地震伤员康复指导规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7):577-582.

10何成奇.地震伤员康复治疗指南[J].四川医学,2008,29(增刊):17-22.

11宁宁,廖灯彬,何富乔,等.小组治疗模式在地震截肢伤员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7):496-498.

康复范文篇3

生活上我们很是团结,但也分工合作,我们八个女生轮流买菜、煮饭、洗碗、搞卫生。我们一起围着一张桌子吃饭,很像一大家子人,我们经常邀请老师及患者一起来吃饭,其乐融融呵呵,现在回想起还真怀念那段实习的日子!我们会经常一起逛街买日常用品,一起买衣服鞋子之类的,或者没事就出去磨鞋,就是什么都不买哈哈哈。也经常看书,加强理论知识,以免老师问起能答上一些问题就不会很丢脸了。偶尔搞点小兴趣,绣十字绣、钩鞋、织围巾、下象棋之类。。。但生活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完美无缺的,有时我们会产生点小矛盾小意见什么的,但之后还是会换位思考,为对方着想,把事情看开,什么都不计较,所以我们很快就又一起了,一起坚持到了最后。在生活上我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首先的实习科室是在言语室,刚开始还有点后怕,因为言语课上的不是很认真,心虚了担心老师提问答不上来。但还好,老师问的问题都不难,她是一个很随和的人,在教学上也很严肃并责任心很强,跟着她认真学习加上努力地复习课本,已经可以独立做失语症、构音障碍、吞咽障碍、神经功能障碍等一些患者,并进步越来越大。而且老师还夸奖我很适合做言语,我很是高兴,能取到良好的成绩最主要还是带教老师指导有方加上个人努力及兴趣。第二个实习科室是在病房,由于科室安排,我在言语室多呆了一周,在该室就少呆了一周,在这里学会了床边的一些临床知识,了解如何预防并发症、懂得肢体被动活动、肢体正负压、中频治疗脑中风的病人。在这里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第三个实习科室是运动室,这里面很热闹带教老师最多了,我的带教老师是汪老师,跟着他学到了很多临床实践知识,不一样患者病情他让我评估并做出治疗方案,就这样我对肌力的分级、Bobath运动疗法、Brounnstrom的分级及运动疗法、Rood刺激法、PNF技术、ADL的评估、MRP治疗方案等又取得了一大进步。第四实习科室是针灸室,这里有两个带教老师,有他们的耐心指导加上自己的勤学好问,可以独立给偏瘫病人截瘫病人及适应症病人扎针灸,并了解此方法对面神经麻痹的病人非常有效,前提要是初期。对一些调理内脏问题也可以通过做针灸,艾灸等方法来解决,对外感风寒,体内湿气重的病人可以进行拔火罐走火罐进行治疗。。。第五实习科室是作业室,跟着徐老师一起学习,他除了教我们手法另外还结合理论知识,这里主要是进行手法治疗,常见的有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多见),高位截瘫患者,及周围神经障碍患者。。。主要治疗方法有关节松动,增加关节活动度,降低肌张力,增加肌力,手指的精细运动,手眼协调等。第六实习科室是理疗室,在这也有两位老师带我们,在这里各种理疗器材,并懂得了各个机器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如:高、中、低频,红、紫外线,超声药物导入,超声波等等。最后一个实习科室是推拿室,在这体会到推拿不仅仅是可以保健,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治疗疾病。在这跟老师学习了很多的按摩手法,颈椎牵引,腰椎牵引的操作方法,按摩对一些颈肩腰腿痛的患者很有效果。

科里也经常会聚聚,搞业外活动,比如每星期打一次羽毛球,经常打乒乓球,出去野炊之类的来锻炼身体还可以联络感情。我们很辛运,正好赶上过年之前实习结束,记得我们康复科搞了一次大聚会,那就是一起吃年夜饭,摆酒设宴,配合节目,有奖活动等,吃完饭我们还一起去看了一部电影,由,,主演的《新少林寺》。趁这次机会我们学校的学生一起给科主任送上一面彩亮锦旗以及感谢信以致感谢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越实习平台并让我们在那里快乐学习,那晚我们玩的都很开心很高兴。

康复范文篇4

今年我县残疾人康复工作,以贯彻落实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意见》和县残联、卫生、财政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印发〈县残疾人康复工程实施办法〉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创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达标工作,认真完成省市康复工作任务数,确保残疾人康复工程等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积极宣传和普及康复知识,加强县康复中心管理,促进我县残疾人康复工作网络更加健全,机制更完善、服务更到位。

一、认真开展和组织落实残疾人康复工程。残疾人康复工程,是省、市、县人民政府确定的“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级政府实事工程、民生工程之一。通过该工程的组织实施,使有适应指征贫困残疾人的助明、助听、助行、助医等康复需求能得到基本满足。重点抓好省定和市定的康复服务项目内容,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县定相关康复服务指标,实实在在让有康复需求的贫困残疾人得到所需的康复服务,解决实际困难和需求,全面落实康复工程各项指标任务。

二、努力做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达标审评工作。按照市康复办关于《市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检查验收评分表(试行)》的通知精神和相关内容要求,逐项对照,整理和完善有关文件资料;建立和完善社区康复站,及时培训社区康复员和协调员;协调督促镇乡街道健全康复组织管理及康复工作制度化、网络化建设。根据达标评审的指标要求,调整充实五类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成员,发挥技术指导中心、辅助器具服务站和县残疾人康复中心的资源优势作用,深化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需求内容,营造达标验收的良好氛围。侧重要做好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服务记录、组织管理、技术指导、康复工程、康复中心建设等相关工作内容及档案资料规范化,争取通过市级评审,顺利完成该项工作。

三、促使县康复中心进一步做好康复服务工作。不断优化县残疾人康复中心现有康复服务内容,进一步拓展康复服务项目,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发挥积极作用。要明确中心指导原则,强化管理运行机制,理顺业务关系;做好残疾人在该中心门诊、住院等康复服务及优惠政策的具体落实,同时发挥现有医疗康复优势和技术指导作用。要突破原有的康复项目,拓展服务内容,适时开办残疾人聋儿培训班,逐步开展智残、视力、肢残等儿童康复训练及家长培训康复需求项目。努力使之成为康复服务亮点机构,更好地为我县残疾人服务。

四、及时完成其它相关康复工作。以“爱耳日”、“爱眼日”、“全国助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碘缺乏病防治日”和“国际残疾人节”等为载体,大力宣传普及康复知识,以残疾人及亲友为重点,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项宣传活动,树立康复信心,营造康复氛围。为全县部分残疾人实施免费健康体检及康复需求调查;为重症精神病患者开展防治康复服务及专项助医卡发放;培训社区康复协调员,使其基本具备残疾识别、康复需求调查、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和将相关信息能输入省信息系统库的能力,使大批残疾人能回归实惠共享小康生活。同时完成今年全市举行的第七届残运会组织、选拔、参赛等工作任务。

康复范文篇5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精细化管理;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能

力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突发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发病急、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1]。据权威统计数据显示,偏瘫是脑卒中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类后遗症,其发生率在60%~80%[2]。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已经逐渐意识到良肢摆放在对抗错误模式,预防挛缩方面的意义,但距离康复精细化管理尚有一些距离。为提升护理质量,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将以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以探讨康复精细化管理的应用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15年2月~2017年5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资料进行分组研究。①纳入标准:患者均经头颅CT/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病程<1个月;存在一侧肢体功能障碍;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患者签署研究同意书;②排除标准:恶性肿瘤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交流障碍。通过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40)男24例,女16例,年龄63~71岁,平均67.2岁,病程1~5周,平均(2.9±1.5)周;对照组(n=40)男26例,女14例,年龄66~72,平均67.7岁,病程1~4周,平均(2.7±1.7)周。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病程指标经统计学软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实施康复精细化管理;①根据患者的偏瘫肢体安排病床,将呼叫器、房门、床头柜放置在患者的偏瘫侧,以促使患者使用偏瘫侧上肢进行基础活动;②针对外展障碍较为严重的患者,在治疗初期可适当的将柜子放置在靠前位置,随着治疗的推进及挛缩情况的好转,逐步移至侧方位,以诱使患者进行主动肢体运动;③医护人员进行各类医护操作时,尽量在偏瘫侧进行;并要求家属在与患者进行日常沟通交流时,也尽量在患者偏瘫侧进行,以加深患者偏瘫侧的感觉输入;④心理引导:偏瘫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进而影响其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需不定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并通过成功治疗案例的讲解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以提升患者漫长康复过程中的依从性;⑤音乐刺激:在患者的床头柜放置音乐盒,于每日清晨播放中低音量且节奏感较快的歌曲,以促进患者大脑皮质兴奋度。1.3评价指标:①采用FMA(Fugl-MeyerMotorAssessment)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内容包括反射活动、伸肌协同、反射亢进、手腕活动性、手指活动性、上肢协同与速度;总分14分;评分与患者上肢功能呈正比[3]。②借助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估,总分100分,评分>60分提示生活实现基本自理,40~60分提示轻度生活障碍;20~40分提示中度生活障碍;<20分为完全残疾[4]。③采用自评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满意率=(完全满意例数+部分满意例数)÷总例数×100%。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对各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均数±标准差(x±s)作计量资料;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采用t检验;两组满意率数据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结果差异显著,P>0.05表示结果无明显差异。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干预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对比:两组干预前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生活能力评分对比:两组干预前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两组满意度对比:调查显示,观察组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从临床来看,脑卒中偏瘫患者受到疾病的影响,其头颈、肢体部活动乃至目光都会不自觉的偏向于健侧,随着时间的推移,偏瘫侧的触觉、视觉器官及肢体功能会进一步恶化,这也是偏瘫患者运动能障碍恢复难度大的主要原因之一[5-6]。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笔者发现通过有效的手段对偏瘫侧进行各类感觉刺激,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因此,帮助患者持续运用偏瘫侧肢体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不可替代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所应用的康复精细化管理,通过日常器具的摆放、心理干预和音乐疗法等方式,在提升患者认知度和依从性的情况下,提高患者偏瘫侧的感觉刺激[7];相对于传统的强制性运动康复手段,该护理理念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并且在治疗影响时间方面也明显长于运动康复的作用时间。从研究来看,康复精细化管理的优势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生活器具的摆放,为患者偏瘫侧肢体的运动创造条件,能够减轻患者的顾虑,患者的依从性相对较好[8-9];②康复精细化管理实现了24h系统康复,作用效果更为持久;③增加了心理干预,缓解偏瘫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其依从性的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④增加了音乐辅助治疗,国外文献资料记载,有节律性的听觉刺激能够对患者的大脑皮层形成刺激,进而引导其运动系统的可塑性改变。另外根据患者的个人喜好调整音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满足其情感需求[10]。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对比提示,观察组干预后各个时间段的生活能力评分及上肢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了康复精细化管理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到了95.00%(38/4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5.00%(34/40),提示了该护理理念能够被患者及家属所认可,进而推动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

康复范文篇6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7月~2011年8月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男40例,女40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53.9岁。经CT和临床诊断得知:52例脑出血;28例脑梗死,其中15例脑栓塞形成,13例脑血栓形成。

1.2护理方法

1.2.1心理护理

偏瘫患者丧失活动和生活自理能力,感觉又为家庭带来经济上的重担,患者容易产生消极、烦躁、恐惧等心理反应。因此,针对患者的此种心理情况,护士应积极开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增加患者与疾病抗争的信心,也可让治疗、康复效果好的患者做榜样,帮助患者尽快摆脱负面心理。

1.2.2体位护理

①急性期护理:由于症状明显,患者须卧床休息,将肢体处于正确、舒适的体位,从而避免患者肢体关节发生脱位或变形,其中侧卧位是最重要的卧姿体位。每2小时应改变一次体位,但依据患者的年龄、营养情况等可做适当调整[3]。②稳定期护理:可通过进行早期肌肉按摩和上肢关节的伸屈、外展和内旋等运动来调整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保证运动的正确输出,促进患者实质性康复。

1.2.3主被动运动护理

在患者上下肢所有关节范围内活动其每个关节,从患者肢体的近端关节到末端关节包括大、小关节,每日2~3次。当患者处于意识清醒,生命特征稳定的状态时,可及时对患者采取主动运动以促进其肢体活动功能的快速恢复。主要包括:①床上移动,此运动应在医务人员和康复治疗师的指示下实施。②桥式活动,通过锻炼股四头肌、臀肌、腰背肌等,有效避免行走拖步和甩髋等不良后遗症的发生。③Bobath握手[4]。

1.2.4语言护理

语言是人类与外界进行沟通的最直接、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存在语言障碍的患者都期望自身语言交流能力可以得到快速恢复,但临床观察中,语言能力恢复速度较肢体能力恢复慢,所以医务人员应尽早对患者的语言、进食等能力进行训练,要求家属经常和患者交流对话,利用多种刺激来加强患者的应答能力,并可通过认人、做简单加减法、听音乐提高患者的语言功能。

1.2.5基本生活能力和行走护理训练

在以上护理练习的同时可进行一些诸如进食、洗脸、梳头、刷牙、穿衣、脱衣等基本生活能力的练习,每日坚持3~4次,每次30分钟。随着患者肢体功能的逐渐恢复,可对患者实施迈步行走训练。第一步原地踏步训练,患者手扶拐杖,医务者站于患侧,协助患者先伸出手杖,再迈肢体,使患者的身体重心移向身体一侧,医务者辅助支撑患者的膝关节,随后迈开健康肢体完成一个周期,重复练习直至患者可以独立行走。

1.2.6后遗症护理

部分偏瘫患者会伴有痉挛、肌无力、软瘫等后遗症,为了利用肢体残存功能,可通过对患者实施按摩、翻身运动、床上训练、坐起、坐位和站起、站位平衡训练等康复护理方式,避免肢体功能退化和肌肉萎缩。

1.3评定方法

通过Brunnstrom分级方法对偏瘫患者行康复护理后的肢体活动能力进行评断和分析[5]。

1.4数据处理

利用SPSS12.0软件对护理后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代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患者Brunnstrom运动能力的比较

护理前后偏瘫患者的上下肢肌力的比较差异具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康复护理后患者的康复情况

本组80例偏瘫患者经过及时治疗和有效康复护理后,69例(86.3%)完全恢复,可胜任正常工作,6例可生活独立自理,3例仍需借助拐杖行走,仅2例生活不能自理,需由他人照顾,具体见表3。

康复范文篇7

关键词:工业设计;用户体验;产品设计;康复医疗产品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现代医疗模式的转变,以传统的临床医疗为主的医疗模式开始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医疗康复产品进入公众视野。同时,随着体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深层次革新,患者期望医疗康复产品能够在满足基本的实用功能的同时,亦能为其带来崭新的体验。因此,将用户体验元素融入到医疗康复产品设计中,以便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服务和用户交互体验,是现代医疗康复产品发展的大势所趋。医疗领域素来稳居于民生问题的核心地带,其中的医疗康复产品设计理念等诸多问题更是关系到了民生的发展方向,基于用户体验的医疗康复产品在提高医疗康复产品的国内市场竞争力及提升我国医疗行业在国际舞台上综合实力层面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

1用户体验理念与医疗康复产品之间的联系

用户体验(UserExperience)这一概念属于心理学范畴,主要侧重于个体在使用产品或者享用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感受,并从产品的概念、结构、外观、软硬件等方面突显用户的体验性要求[1],因此用户体验涵盖了个体与产品交互过程的方方面面,如感官、情感等层面,各个层面因素的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立体感的用户体验。在人们日益增长的优质医疗体验驱动下,目前国内各种医疗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基于其功能定位的差异性,这些医疗产品可大体划分为诊断型、康复型、监护型医疗产品,其中康复医疗产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行业专家、患者的关注。体验经济的盛行也引发了医疗康复产品行业的革命性变革,用户体验理念也在医疗产品设计中逐渐展示出其的强大生命力。

2用户体验方法在医疗康复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医疗康复理念的兴起,医疗康复产品也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如何使得医疗康复产品发挥最佳功效的关键就在于在产品设计之初就将用户体验方法嵌入其中。目前在设计康复医疗产品时常基于感官、交互、情感体验及实验、虚拟角色模拟等方法,以求为用户提供最佳康复体验。2.1基于感官体验的康复医疗产品设计方法。基于感官体验的康复医疗产品设计方法是最基本的康复医疗产品设计方法。顾名思义,这一用户体验设计方法侧重的是患者在基本感官层面的产品使用感受。一般而言,可从色彩搭配、造型设计和材质选择这三个层面来综合考量。传统的医疗产品给人的冰冷感觉及人们在医患关系中所感受到的从属地位都会使得用户在使用康复医疗产品中产生消极、恐惧的情绪,在外观设计上既要通过对造型、色彩、质感的整合使其在视觉上体现设计的艺术美感,又要使产品在情感上更加具有感染力[2],通过基本的感官体验设计方法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这种消极用户体验的产生。实际上,每种色彩或者说每类色彩的组合总能给患者带来不同的体验,红色热烈而奔放,黑色冷静而沉闷。基于产品的功能定位来合理的选用色彩,以给患者以安全与舒适并重之感。造型设计方面应体现出医疗康复产品应有的专业感和安全感,化大型复杂器械为小型精细器械。通过流畅而不夸张的线条及面的组合,营造出一种人机和谐之美。尽量避免呆板的直线,以规避其带来的冰冷之感。康复医疗产品中不同材质的运用给用户带来的质感体验是不同的。塑料材质柔韧有弹性,如ABS树脂等;金属材质光泽度较好且质地坚硬。综合各种材质的特别之处可得到最优组合。因此,基于感官体验的康复医疗产品设计需更注重用户各种感官间的协调关系,综合色彩搭配、造型设计、材质选择的技巧,同时融入声音、光影等方面以为用户提供最优感官体验。2.2基于交互体验的康复医疗产品设计方法。基于交互体验的康复医疗产品设计方法侧重的是用户在与医疗产品交互过程中相互的反馈,无论从信息界面还是操作流程,医疗产品的设计都需以用户体验为探索中心[3]。例如都天慧等在设计远程康复产品时,就着重考虑了两大关键性要素,分别是安全性和用户使用康复产品时的体验。当患者使用康复医疗产品进行训练时,该产品能够运用实时语音播报、舒缓音乐播放、动感画面呈现及醒目文字等方式给予患者全方位的鼓励和及时的反馈,即使是医护人员不在现场的情境之下亦能实现一种温馨提醒的效果。通过内设虚拟游戏的手段使得原本毫无生气的训练过程变得饶有趣味,也极大地改善了患者对于康复行动的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康复医疗产品时不仅应考虑到反馈的及时与交互的趣味性,也应注重整个操作流程的简洁性。尽可能地用更优化的操作方式也减轻患者在记忆操作流程方面的负担,在注重趣味的同时更加凸显产品本身的易操作性。合理运用灯光、动画、图像等方式来强化患者与产品间的交互反馈,并采用患者最喜闻乐见、最符合其生活经验的形式来增强用户体验。2.3基于情感体验的康复医疗产品设计方法。基于情感体验的康复医疗产品设计方法在医疗产品设计中的地位属于比较高的层次,体验强调的是更为内在和深层的用户情感折射,如快乐情绪、个性化体验、符号意义等[4]。相对于感官体验设计方法,它更侧重于在使用产品和享受服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情感体验。当医疗康复产品的设计中融入情感体验的设计方法,医疗产品也就超越了其本身的身体康复价值,更能成为患者情感的寄托,给他们以慰藉。以目前国内比较严峻的独居老人想象为例,于他们这一特殊群体而言,情感的纽带更能成为去甄选和使用医疗康复产品的重要层面。例如某款智能拐杖的设计就打出了情感牌,采用个性化定制的方式将患者人生中很多珍藏的美好回忆以电子化的形式记录在拐杖内,如婚姻的美好、孩子成长过程中关键节点及乐事趣事等。当患者借助智能拐杖进行康复训练时,可将这些美好瞬间投影到周边的空间中。不仅能满足患者基本的康复训练需求,也能引发患者在情感层面的共鸣,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效果。2.4基于虚拟角色模拟的康复医疗产品设计方法。基于虚拟角色模拟的设计方法主要是通过用户角色和情境的模拟,从虚拟的用户角色视角出发完成康复医疗产品设计的整个过程。这种设计方法的聚焦点在于医疗康复产品用户角色的定位上。基于此方法进行康复医疗产品设计的开发人员有着双重人物角色身份,他们不仅要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考量产品功能和服务,亦要将自己定位成普通的产品使用者。人物角色是根据研究用户得出的数据进行抽象出来的,它是根据现实生活人为创造出来的[5],需要多维度思考各类产品使用者在不同的情境下对于康复医疗产品的特定需求以及其主观的心理感受。通过模拟产品使用者的使用过程,将零零散散的模拟资料重新组合,不断地将虚拟用户角色的形象丰满起来。在设计过程中,侧重对于用户行为和体验的关注,进而得到接近真实用户的虚拟用户角色形象,该康复医疗产品设计方法通常与其他的设计方法配合使用。2.5基于实验测试的康复医疗产品设计方法。基于实验测试的设计方法是从科学和数据支撑视角出发的医疗康复产品设计方法,在真实数据的辅助之下,设计出的康复医疗产品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强。这种设计方法有三大关键点,其一,借助各种方式如访谈、问卷调查、面对面观察等在具体情境中科学掌握用户对于产品的精准需求和期望;其二,通过展示各式产品的模型如二维状态下或者三维状态下的虚拟模型,将用户纳入到产品设计的环节中,让其挑选出符合自己预期的康复医疗产品;其三,通过在整个过程中收集的用户偏好数据,进行综合处理最终提炼出产品设计的决定性要素。在康复医疗产品设计的整个过程中,收集到的都是用户对产品需求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摄像机的伴随性记录以及问卷调查的结果,后期对于视频、音频及纸质材料的分析能够形成对于用户需求的完整认知。在产品图纸、多角度照片等二维模型,以及产品关键按钮、控制面板等三维模型展示的基础上,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自由选择最优产品。

3结语

体验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医疗康复产品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为医疗康复产品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医疗康复产品行业的体现就是用户体验方法的融入。将用户体验放在医疗康复产品设计的首位,能够显著提升产品服务的科学、高效、便捷性。基于用户体验的医疗康复产品符合时展趋势,亦契合人们对于康复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当前基于感官体验、交互体验、情感体验、虚拟角色模拟、实验测试等五种用户体验方法在康复医疗产品设计中应用的较为广泛,本研究分别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深入剖析,以便于更好地促进医疗康复产品的发展。当前,国内在康复医疗产品的设计方面还存在很多欠缺之处,产品的定位仍以主要功能的实现为主,对于用户体验的关注和深度融入还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因此在各类医疗产品中渗透用户体验的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技术的进步能够为产品设计带来新的思路,虚拟现实技术也渐渐在各行各业发挥出其显著的优势。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到康复医疗产品设计中将会是该行业的一个重要突破,不论是在物理康复还是认知康复领域都有巨大的潜力,必将会给用户带来颠覆性的康复体验。

参考文献

[1]王纬.基于用户体验的家用医疗设备设计应用实践[J].山东工业技术,2018(19):239.

[2]吴新林.基于人机工程学的人性化医疗器械设计[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123-125.

[3]潘新华,余森林.服务设计理念的医疗产品设计研究[J].工业设计,2018(02):52-53.

[4]邱晔,刘保中,黄群慧.功能、感官、情感:不同产品体验对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影响[J].消费经济,2017(4):59-67.

康复范文篇8

下面我结合康复科一年来的工作,作一简要述职,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不得不再次激动,因为我院在不断的创新,跨越一个个新的历史飞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通过资源整合,与人民医院成功合并,可谓医院历史上的一个新篇章。作为康复科一个小科室,一年中也在奋斗着、努力着、同时也和大家一样,充分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收获和喜悦。

下面我分几个小题来介绍:

一、一年来,在院党委正确领导下,全科人员积极努力的完成了各项任务,做到政令畅通,能将每次院周会精神原原本本贯彻下去。工作无小事,做到事无巨细,完整执行。

二、科室管理到位。做到有章必行,将各项工作,如:医院组织的为地震灾区捐款、捐物;以及各类政治学习、业务考核、考试、都按部就班、执行到位。只有这样才能使科室制度管理化、服务人性化。一年中科室平稳运行,稳步发展。

三、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经常组织专门学习和讨论,结合中医康复特点,讲究治神为先,针灸治病必先治其神,正如“黄帝内经、标幽赋”所说“目无外视、握针如握虎,心无内慕,如视贵人”。所以在临床工作上要求大家针刺时先调神(指的是先和患者沟通,和言细语,温柔体贴),针灸时运气于手,全神贯注于针下,静以侯气,慎守勿失,医生以针灸治病,针道至精至妙,医者专心致至,心灵相通,密切配合,则生奇效。可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的患者也同样给予我们丰厚的回报,20**年我们分别接待了美国、日本等国及xx等外地患者数十名,我们都给予了周到的服务及精心治疗,受到了远道而来患者的好评。并收到锦旗3面,表扬信6封。为医院扩大了影响、争得了荣誉。

四、业务发展。由于平时注重学习积累,20**年共有6篇,其中:中国针灸杂志一篇,xx针灸杂志2篇,中西结合杂志1篇,中医药信息杂志1篇,中华全科杂志一篇。5篇部级杂志发表,省级杂志发表1篇。20**年3月《xxxxxx》通过市级科技成果鉴定,专家委员会认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准备申报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

中医康复历史悠久,治疗范围广,疗效好,若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就不能很好的指导临床实践,我们总结了4条学习经验:

第一,向文献学。尤其是“内经,洋洋30万巨著,古之称之为针经,时至今日仍然成为医家必读之经典,所以要不断的丰富之理论基础与经验。

第二,向名师学。收集全国各地名医之荟萃;如:全国针灸泰斗贺谱仁、世界针灸联合会主席王雪苔;中科院院士、xx中医学院院长石学敏等。我们的每一套治疗方案如醒脑开窍法、刺络放血法、推拿治疗肩周炎等均出自名家之手。所以进修拜师回来都要互相传授,这样才能使我们不断进步成长。

第三,向同道学。就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向西医学,就是中西医结合融会贯通,向在座各科主任学,学看ct片、化验单等,将西药中用,达到疗效叠加,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杂症效果。

第四,向患者学。仔细倾听患者反应,体会患者感受。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才能取得为患者服务的资本。

20**年恰逢盛世,迎来中医事业发展的春天,国务院原副总理吴仪在20**年指出“要切实推进、继承、创新,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坚定不移的发展中医事业”。市卫生局领导审时度势,开展了中医药万里行活动,并及时召开了x市“中医药工作会议”,我作为x市综合医院唯一代表在大会发言,题目是“xxxxxx”,得到了局领导的肯定和与会代表的好评,我同时被评为“x市名中医”。20**年x日报、x晚报和院报分别对我科进行了多次报道,xx报于20**年12月以“xxxxxx”为题对我科工作进行了报道,不少外地患者慕名前来求医,均收到了好的治疗效果。

五、我院康复科依托深厚的中医针灸学底蕴和综合医院实力,奋发进取、敢于创新。丹麦医学代表团的成功参观访问,以及国内外和省内外多家医院来人参观和进修学习,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同时,我科也先后多次派人到xx市中医院、xxxx医院、xx东方医院、xx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修学习,20**年又派人参加了在xx举办的全国“xx康复”学习班,xx举办的“全国xx”会议,回院后即结合临床开展了工作,取得了立杆见影的效果。院领导不惜财力、物力和人力,为我科多渠道培养人才,为科室发展储备了技术力量,奠定了持续发展的基础。

六、院领导给予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平台,提供了发展机遇,我们康复科也要凭借其深厚的中医底蕴,借助综合医院现代技术、人力资源、财力保障,才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特色鲜明、独树一帜的中医康复科,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双赢。

20**年我科完成经济收入99万元,20**年完成经济收入为88万元;与**年相比增长12.5%,虽不算完美,但也算圆满。

20**年工作计划:

争取完成市级科研课题一项,3篇,开展新技术3—5项。

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充分认识到中医康复的作用和意义,请院领导继续给予支持,各位主任保持良好的合作,使我们康复科的诊治水平进一步提高。并借助中医、中药发展之势将工作做的更好。

存在的问题:

1、虽然一年来工作中未出现差错,但是,个别人员存在落实操作规范不到位现象。

2、由于针灸室房间面积大,冬天室温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需要领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与解决。

康复范文篇9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

随着医学的发展,脑卒中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达80%以上[1]。此类病人生活质量降低,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促进病人各项功能的尽快恢复是医务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病人的各种功能和预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将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的近况作一综述。

1早期康复治疗的机制

脑可塑性和大脑功能重组理论是康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最重要的理论基础。缪鸿石等[2]认为,通过反复的特定的康复训练可使脑损伤区丧失的神经功能由原不承担该区功能的脑区部分代偿。经失神经超敏反应,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及轴突出芽等机制[3]可实现CNS的功能重组。早期康复治疗可以促使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大脑对刺激发生反应性的突触形成,周围神经组织通过轴突的侧枝芽生,可能使临近失神经支配的组织重新获得支配,病灶周围组织的代偿使神经反馈回路得以重建。

早期康复针对病灶周围半暗带,通过增加脑血流量(CBF),从而改善短期内尚存活的脑细胞。李飞等[4]的研究证实,早期康复组大脑平均CBF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BF的增加对减少半暗带区神经细胞死亡有益,反复的感觉冲动传入中枢,对轴突出芽,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早期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

以前普遍认为脑卒中后半年以内开始的康复治疗都属早期康复治疗。目前,康复医学专家普遍认为,只要急性脑卒中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h后即可开始康复治疗,也有学者认为早期康复在生命体征稳定后12h开始[5]。对于中枢神经损伤的再生与修复过程而言,有研究认为偏瘫病人运动功能的恢复可在发病数日开始,1~3个月可达到最大程度的恢复,3个月后恢复减慢,6个月后有90%的病人恢复达到顶点[6]。由此可见,脑卒中后开始康复治疗的时间越早越好。

目前还有学者提出了超早期康复训练。宋成忠等[5]将6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超早期康复组(生命体征稳定后12h)、早期康复组(生命体征稳定后24h),观察超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心身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显示超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善焦虑及抑郁状态有积极的意义,且比较安全。

3早期康复治疗的方式

到目前为止,所有的脑卒中康复治疗都是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的,尚没有单纯使用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报道。目前广泛应用的康复疗法有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运动再学习技术(MRP)、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反复抗阻力练习等等,以及其他一些借助于机械的训练方法。大量文献报道以上康复方法均是有效可行的。程立山等[7]在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基础上,运用早期康复疗法治疗脑梗塞偏瘫患者200例,与单纯静脉滴注和口服药物治疗作对照。结果显示早期康复疗法的康复质量高于对照组。目前国内倾向于常规康复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形成综合的早期康复方式,临床上应用的康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3.1早期康复治疗与药物结合这一方式在国内应用较多,多是早期康复疗法与西药或中药相结合。这一方式的临床疗效也被大家认可。

3.1.1早期康复与西药结合李国辉等[8]用早期康复结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6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于入院后第1天开始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加用依达拉奉30m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2次/d,14d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对患者进行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结果治疗后30d依达拉奉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提高,但依达拉奉组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张新等[9]采用早期康复加低分子肝素综合治疗急性脑梗塞52例,显效率(痊愈+显著进步)88.5%,与对照组51.9%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

3.1.2早期康复与中药结合吴佳明等[10]应用早期康复结合中药制剂金纳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与早期康复加低分子右旋糖酐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血脂、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肢体运动功能及ADL增加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曾凡均等[11]采用早期康复并三七提取物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取得显著疗效。刘惠宇等[12]采用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应用中药水蛭干粉及血栓通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也取得明显疗效。

在早期康复与中药结合这一方面,还有其它许多方式,如早期康复与中药烫疗、中药足浴等理疗方法的结合。如王恰如等[13]针对患肢有血液循环障碍及易出现患肢的肌张力过高和肌挛缩的特点采用中药烫疗疗法治疗,同时开展对脑卒中患者早期运动治疗,有效地改善了脑卒中患者的运动障碍。

3.2早期康复治疗与针灸结合在早期康复治疗时常将现代康复方法与针灸疗法相结合,如康复结合头针、康复结合体针、康复结合头体针并用,疗效以康复结合头针最为显著[14]。马来莹等[15]用早期康复及针灸治疗脑卒中38例,取得满意疗效,还指出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合理的针灸与现代康复既注重局部,也注重整体,以脏腑经络辨证为指导,标本兼治,能促进瘫痪肢体功能恢复。陈增力等[16]通过临床研究探讨针刺结合康复对脑卒中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ADL的影响,总结出针刺结合康复给脑细胞早期运动的信息,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单纯的神经内科治疗,并且指出针刺结合康复的介入时间越早,疗效越好。

3.3早期康复治疗与治疗仪器结合张德梅等[17]用早期康复配合神经网络重建仪治疗脑卒中25例,治疗组用神经网络重建仪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用康复训练。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开始早期康复训练,同时使用神经网络重建仪治疗,20~30min/次,1次/d,5次/周,总疗程3~6个月。治疗后Brunnstrom分级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尚有肌电生物反馈仪、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等等其它诸多仪器,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3.4早期康复治疗与其它方法结合苏国栋[18]将早期康复治疗与高压氧结合起来治疗脑卒中,将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高压氧治疗在两组患者病情稳定后开始,1次/d,10d为1疗程,平均2~3个疗程,康复组在脑梗塞生命体征平稳48h,脑出血病情稳定、神经学体征不再进展10~14d即开始进行康复训练,经过30d高压氧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康复组FMA评分和MMSE评分的提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王艳玲等[19]用静脉充氧(高氧液)结合早期康复治疗观察对脑梗塞病人愈后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氧液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对改善肢体功能预后,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满意的疗效。田贤先等[20]还将点穴疗法和早期康复治疗结合起来用于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效果优于单纯使用早期康复疗法。此外,与早期康复结合运用的还有推拿、按摩等等。

4早期康复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脑卒中患者大多起病急,无心理准备,得病后对预后情况不了解,病人表现为痛苦、悲观等不良情绪,因此,必须做好心理工作。适当的心理治疗不仅可以唤起病人的积极情绪,发挥心理防御能力,还可改善、消除病人的抑郁情绪。早期康复治疗的同时开展心理干预,不但能帮助病人改善运动功能,而且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病人的日常自理能力[21]。早期康复训练要注意因人施治,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宜的训练方式,由易到难逐步适应。训练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肌力改善情况。尽量不引起患者疼痛,训练要缓慢进行,勿使患者疲劳,切勿过猛粗暴地活动每个关节[22]。此外,在康复过程中正确地判断患者运动模式所处的不同阶段,对异常的运动模式予以抑制,对丧失了的正常运动模式进行诱发训练,是偏瘫运动功能能否恢复好的关键[23]。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早期康复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进展。早期康复治疗作为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第一站,要把握好治疗的时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遵循规范的治疗模式,采用综合的治疗方法,以促进脑卒中病人各种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21世纪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出现,脑卒中的发病率将继续上升。因此,对于脑卒中的早期康复研究应该更进一步深入,康复的方法可以更加多样化。

【参考文献】

[1]戴红,王威,于石成,等.北京市城区居民脑卒中致残状况及对社区康复的需求[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6):344.

[2]缪鸿石.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功能恢复的理论(一)[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5,1(1):1.

[3]缪鸿石.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功能恢复的理论(八)[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7,3(3):97.

[4]李飞,邓时慧,谷德祥,等.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等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6,2(4):152.

[5]宋成忠,崔爱庆,李义召,等.超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身功能恢复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3,7(7):109.

[6]张昕红.脑卒中的康复治疗[J].医学与哲学,2004,25(7):29.

[7]程立山,高朋杰.早期康复治疗偏瘫的疗效观察[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3,11(3):68.

[8]李国辉,陈惠.依达拉奉结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观察[J].实用老年医学,2006,20(1):51.

[9]张新,蒋居臣.低分子肝素加早期康复综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3,3(3):8.

[10]吴佳明,陈冬青.金钠多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结局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12):985.

[11]曾凡钧,陈宗华,蒋庆华,等.三七提取物并早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1):7078.

[12]刘惠宇,朱丽芳,何小燕,等.早期康复训练并活血化瘀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5):153.

[13]王恰如,刘泰,甘照儒.中药烫疗配合早期运动疗法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3):122.

[14]唐强,张慧敏,王艳,等.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的研究进展[J].针刺研究,2002,27(4):302.

[15]马来莹,艾诗奇.针灸及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38例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121.

[16]陈增力,蔡红庆.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中的效应[J].现代康复,2001,5(8):119.

[17]张德梅,孟贤芳.神经网络重建配合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2):124.

[18]苏国栋.高压氧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6,1(4):221.

[19]王艳玲,桂林,代景儒,等.静脉充氧(高氧液)和早期康复对脑梗死病人愈后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18):98.

[20]田贤先,赵仲和,林正豪.早期点穴与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8):609.

[21]马平都,陶慧娥,黄国秀.心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治疗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6,20(8):2098.

康复范文篇10

关键词:康复锻炼;骨科护理;应用

康复医学护理在骨科中得到了十分广泛地应用,在康复护理学中骨科康复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骨科术后致残率,强化骨科患者的康复效果[1]。在具体的康复锻炼中,需要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根据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计划,只有严格的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才能够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2]。为了对骨科临床护理中应用康复锻炼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本文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6-12月收治的120例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120例骨折术后患者平均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8~56岁,平均(32.7±3.7)岁,其中有38例上肢骨折,22例下肢骨折;观察组患者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20~54岁,平均(33.9±3.2)岁,其中有39例上肢骨折,21例下肢骨折。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不进行康复锻炼,只对患者实施基本性的护理,使患者自然恢复[3]。主要是定期的评估患者的骨折恢复情况,对患者使用药物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按照医嘱使患者开展适当的肢体锻炼。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应用康复锻炼的方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和康复锻炼,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被动康复锻炼

针对其中严重瘫痪的患者实施被动康复锻炼,主要由健康一侧的肢体或者他人带动患肢活动。被动康复锻炼主要包括按摩、针灸、被动活动、理疗、推拿等各种方式,在进行被动训练的时候,康复训练人员必须要对患者的体力进行充分的考虑,防止在训练的过程中患者出现再损伤,以稍微疼痛或者没有疼痛为最佳[4]。

1.2.2主动康复锻炼

在整个康复锻炼过程中主动康复锻炼属于一项重要内容,在具有活动能力的患者中该康复锻炼的方式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康复训练人员必须要正确的指导主动康复锻炼的患者,将更多的关怀和鼓励提供给患者,从而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的骨折愈合[5]。在进行主动康复锻炼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急功近利的情况,康复训练人员要帮助患者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实施康复锻炼,使患者更快的实现病情恢复,并且提升患者的预后情况[6]。

1.2.3助力康复锻炼

对于自身力量不足的患者实施助力康复锻炼,也就是通过对外力的借助进行康复锻炼。可以借助他人进行康复锻炼,也可以借助运动或者健康一侧的肢体进行训练。在进行助力训练之前,康复训练人员要全面的检查患者的身体情况;在具体的助力康复锻炼中,要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指导,确保患者康复锻炼过程的安全性,防止出现各种意外的情况。

1.2.4肌肉康复锻炼

首先,等张收缩:等张收缩主要指的是张力在肌肉收缩的时候不会出现变化,而肌肉在长度方面却出现了改变;其次,等动收缩:等动收缩主要是指使肌肉按照恒定的速度,在整个关节范围中实现最大用力的收缩;等长收缩:等长收缩主要指的是使肌肉在关节保持不动的情况下运动,在机体的肌肉锻炼中等长收缩属于肌肉锻炼的早期阶段,在进行等长收缩的时候必须要对患者肌肉收缩的方式进行正确的指导。

1.2.5出院指导

在患者出院之前,必须要保证其具有稳定的情绪,并且要确保通畅的大小便,防止患者出现便秘的情况。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正确的指导患者的饮食情况,并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性,如果患者在家中出现各种不适情况,需要马上到医院就诊。此外,康复训练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指导,使其在家中继续开展康复锻炼,并且告知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复查。1.2.6实用性康复锻炼固定带作为针对特殊患者量身制作的一种康复训练器具,实用性康复锻炼固定带具有比较简单的使用方法,其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肿胀,并且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使其神经感觉肌肉弹性得到有效的恢复,更好地发挥患者康复锻炼的自主性,因此具有重要的作用。

1.3疗效判断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痊愈:患者在康复锻炼之后各项临床体征和症状都完全消失,而且实现了良好的愈合;有效:患者在康复锻炼之后各项临床体征和症状都实现了显著改善,而且愈合情况较好;无效:患者在康复锻炼之后各项临床体征和症状都未出现改善,甚至有所加重[7]。(有效例数+痊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经过精心的护理和科学的康复锻炼之后,对照组达到了63.3%的总有效率,观察组达到93.3%的总有效率。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康复锻炼在骨科护理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通过康复锻炼的方式能够使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缓解,使患者手术部位的局部肿胀得以消除,防止患者发生肌肉萎缩的问题。可以帮助患者尽快的恢复肌体功能,并且及早地开始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在具体的康复锻炼过程中,康复训练人员必须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予以密切观察,从而能够将训练的强度把握好,还要积极做好与患者和家属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工作,使患者心理上的负担和压力得到缓解。在骨科护理中康复锻炼包括很多的等级,而不同的等级具有不同的康复效果,同时骨科康复锻炼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为了有效的保证护理效果,康复训练人员必须要对各种骨科基础知识进行不断学习,并且将常见的骨科疾病掌握住,如果在护理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时候康复训练人员必须要及时的联系主治医师,从而全面的强化自身的护理水平和能力。此外,康复训练人员要以患者康复情况为依据,帮助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个体康复计划,督促患者在康复锻炼中积极的参与进来。随后按照康复锻炼计划,由康复训练人员指导患者开展各项康复锻炼活动。针对一些瘫痪的患者,由康复训练人员对其进行针灸、推拿、理疗和肢体按摩等,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确保患者的康复效果[8]。为了保证患者的康复效果,护理人员必须要与医生之间进行密切的配合,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明确的掌握和了解患者的手术方法和恢复过程,更好地指导患者训练。此外,由于骨科康复训练要求康复训练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因此,必须要定期地举办各种关于骨科康复训练的讲座和培训,将更多的学习机会提供给骨科康复训练人员,积极地改善其知识和技能储备不足的问题,从而能够将更好的康复服务和指导提供给患者。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63.3%,观察组总有效率93.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康复锻炼在骨科护理中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综上所述,在骨科的护理工作中必须要高度的重视康复锻炼的重要作用,医护人员要对各种护理技巧和护理知识进行综合性的运用,积极地采用专业康复锻炼的方式对骨科术后患者进行指导,加快患者康复的进程,全面的强化患者的康复效果。

作者:林莉清 单位:三明市第二医院

参考文献:

[1]张宇.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4(6):699.

[2]李娜.骨科康复护理中路径式功能锻炼的应用与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0(15):137-138.

[3]李彦丽,连建伦,彭欢,等.骨科护理临床路径在治疗踝关节骨折者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7(11):260-261.

[4]刘琼芳.康复锻炼在骨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5,18(9):13-15.

[5]赵红霞.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7):222-223.

[6]谷薇.浅析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临床意义和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