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学十篇

时间:2023-03-18 00:49:04

康复治疗学

康复治疗学篇1

[关键词] 康复治疗;医学伦理;康复评定

[中图分类号] R05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11(b)-144-02

随着康复治疗越来越被广大功能缺损的患者及家属所认同,患者往往到了后期仍然要求进行康复治疗,由于目前康复治疗师相对缺少,不能满足现有的功能缺损患者的需求。就我院来讲,我院现有神经内、外科床位数为233张,床位使用率在85%,其中很多患者都需要进行康复治疗,而我院康复医学科的治疗师仅有10名,而且有很多患者在进行过康复治疗后不愿终止,有很多患者都得不到及时的康复治疗。因此,从医学伦理角度上讲,更应该将有限的资源应用到更有价值的早期患者身上。笔者通过对我院康复医学科进行治疗的偏瘫患者不同时期进行评定、治疗、再评定,观察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不同时期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12月~2006年12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偏瘫患者60例,其中,急性期治疗组24例 (男18例,女6例),后期治疗组(病程半年以上)19例(男15例,女4例),后期非治疗组(病程半年以上,经康复治疗3个月后停做3个月以上)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32~74岁,平均(52.0±4.5)岁,意识清楚,经头颅CT、MRI扫描证实并以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存在明显神经功能缺损。

1.2 方法

将上述前二组患者治疗前用ADL及FMA运动功能量表进行评定,之后经过治疗师3个月运动疗法及作业疗法的治疗,然后再进行评定。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表1)。另外,将后期非治疗组在治疗终结时及终结后3个月用ADL及FMA运动功能量表进行评定,观察康复治疗后患者的运动功能是否有变化(表2)。

1.3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对上述两个试验方案进行对比,观察疗效,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偏瘫患者的早期治疗组与后期治疗组对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表1 早期治疗组与后期治疗组的疗效观察(x±s,分)

后期非治疗组在治疗终结时与终结后3个月后对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表2 后期非治疗组在治疗终结时与终结后3个月的疗效观察(x±s,分)

由上可知,①早期康复介入对偏瘫患者更有价值。②后期康复介入对偏瘫患者仍然存在着价值。

3 讨论

康复医学的伦理问题几乎没有受到重视,仅有一些文献可供参考[1],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领域,康复医学的重点在于获得医学团体的认知和接受[2]。康复慢性治疗的特征似乎缺乏起死回生的治疗效果。患者常常需要多种专业人员长期治疗,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专业对患者有伦理责任。康复教育和训练课程也没有向学生强调伦理问题意识,康复专业人员常在实践过程中面临道义问题,一个单一的道德原则例如自主和慈善尚不能包括道德的全部涵意。康复人员必须尽量整合冲突各方的道义责任并按需要先后有序。道义的本质不同于法律、技术、宗教和政治。道义是强调什么是需要的,而不是什么是可能的或者是法律上允许的。在进行道义决定时并不多考虑常规做法、用费和便利性。伦理原理中的德行原理和自原理间存在着明显矛盾,前者要求以患者的最大利益为中心,后者要求尊重患者的选择[3]。当康复治疗师面对着早期和后期的偏瘫患者时,因伦理的关系,很难作出选择,尤其在想终止后者的治疗时,往往受到患者家属的干扰,当患者的治疗到一定阶段时,再经过治疗可能收到的效果甚微,却需要患者及家属花费很多的费用,应终止其治疗,而将治疗机会转向偏瘫早期患者,因后者的权利,使早期患者丧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4]。另外一项调查结果[5]显示,虽然偏瘫后期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收效不如早期偏瘫患者,但由于得不到正规的康复训练,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这些患者中,笔者观察到ADL或是FMA评分在80分以上的患者功能下降不明显,而评分在80分以下,尤其是评分在60分以下的患者功能下降较为明显。对道德价值观取向于谁,到底仍如何去做,我们感到十分困惑。

康复专业工作者将在今后几年面临重要的道义挑战。我们在必须努力保证优良服务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在当今经济为主导和科技高度发展的情况下患者能否得到同情和尊敬。应该特别注意专业人员的素质、方式方法、敏感性和每天的实践过程。专业人员是否能应对个性不同的患者以及他们如何倾听患者的感受和与患者沟通,比治疗更重要,上级主管部门应在相应的规章中强调信任和感觉舒适的条款。

[参考文献]

[1]Haas JF. Ethics in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J]. Arch Phys Med Rehabil,1986,67:270-271.

[2]De Lateur BJ. Fostering research in the physiatrist’s future [J]. Arch Phys Med Rehabil,1990,71:1-2.

[3]南登,译.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30-31.

[4]陈景藻.现代物理治疗学发展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10(2):307-308.

康复治疗学篇2

【关键词】康复治疗学;老龄化社会;课程体系

康复医学源自于医疗康复,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康复医学是以研究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为主要任务,以改善躯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为目的的一个医学专科。现代康复医学在中国发展仅有30年历史,最早的康复医学工作人员基本来自于临床医学、运动康复或中医学等专业,而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本科教育自2011年教育部批准开设仅有十几年时间。目前,康复治疗技术人员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与我国的实际需求相差甚远。作为一个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如何进行课程设置,如何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求,具有高度执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康复治疗师,已成为康复医学的重要课题。

康复治疗学在国家2012年高等教育本科目录中归属于医学、医学技术类下的一个本科专业,学生毕业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就业的方向主要是医学康复科和医疗康复机构。目前,国内开设康复治疗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多,除了医学院校之外,还有体育类院校和高职高专学校。学校由于本身条件不同,自身依附的专业基础不同,所设置的课程及教学内容差别很大。如体育类院校主要从运动康复的角度,中医院校强调的是传统的针灸推拿,医学院校则强调以西医为指导的临床康复治疗学。总之,由于我们国家本专业建设比较晚,现在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应设什么样的课程各个院校也多有不同。以下是我院康复治疗学专业的课程设置经验。

1.专业培养目标

我们设立的康复治疗学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基本康复理论及技能,能够从事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及语言治疗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康复治疗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一定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比较系统地掌握康复治疗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规范的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和初步的康复研究能力,能够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机构从事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及语言治疗等方面的工作。

这样一个培养目标,一方面强调康复治疗学的基本技能是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及语言治疗这三大技能,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在康复机构工作为就业方向。虽然国际康复医学教育早已发展成为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专业,成立了世界物理治疗师联盟(WCPT)和世界作业师治疗联盟(WFOT)等国际组织,有专业的物理治疗师及作业治疗师培养模式,但至今,我们国家尚没有加入该组织,也没直接采用该教育模式,故我们也是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制定的专业培养目标。

2.老龄化社会的培养需求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到来,与老年相关的疾病越来越多,老年人康复的需求自然也逐年增加,作为康复治疗学的学生,将来要为社会服务,老年病人的比例会越来越大,康复治疗的疾病谱也会发生重大变化。为此,我们在设计康复治疗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时,也充分注意到这种社会现象,并且专门建立了老年康复实训室,对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的康复进行重点学习,以此来适应工作需要。

3.课程设置

有作者指出,康复治疗学专业培养的是康复治疗师, 课程设置应紧密围绕康复治疗技术的理论和实验制定。该专业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 同时要系统地掌握各种康复治疗技术, 因此课程设置既不能照搬国内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计划, 也不能照搬国外康复教育的教学计划,而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结合中国传统康复医学内容, 制定出具有自己特色又基本符合世界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联盟标准的康复治疗专业的教学计划。[1]我们认为,这样一个基本原则比较符合目前康复治疗学教育的国情。为此,我们在康复治疗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在专业基础课课程设置中,除设置了功能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及药理学外,重点设置了与康复相关的课程如:医学物理学、诊断学、医学影像学、人体发育学、人体运动学及康复医学概论,而与康复治疗关系不大的课程像生物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等放弃设置,另外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我们强调的是医学物理学中的力学,诊断学与医学院影像学中的骨与关节,人体运动学中的关节功能等教学内容,这为此后的物理治疗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基础课总学时608学时,其中理论440学时,实验168学时,教学以满足康复专业基础知识为目的,也不同程度加深教学内容。

在康复专业课的教学中,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康复治疗学的技术课程,有康复功能评定学、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语言治疗学等课程;二是临床疾病的康复课程,有神经康复学、社区康复学、临床疾病概要、内外科疾病康复学、肌肉骨骼康复学等课程,这些课程可使学生基本掌握康复治疗技术及这些技术在临床常见病中的应用,另外根据有些学院的经验以及中国的实际情况,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了传统康复方法学,在中医基本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重点加强针灸、推拿和按摩等教学内容, 使学生能较系统地掌握中医的传统康复治疗方法。专业课总学时672学时,其中理论480学时,实验192学时。除此之外,学生在第四学年进行集体毕业实习40周,按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和完善实习教学大纲, 制定了实习轮转计划和实习期内要求完成的学习内容。在实习中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4.实验室的建设与开放

康复治疗学专业是培养康复治疗人才的重要基地, 实验室的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 在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教学中, 由于康复治疗学本身的特殊性, 教学应偏重于康复治疗技术, 培养学生的康复操作技能。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教学中有很多操作技术, 单纯理论课讲解难以收到好的效果,相当部分的实践操作难以在临床完成, 因而实验室的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我院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建设得到领导高度重视, 在医学院实验实训中心辟出400多平方米的场地作为康复治疗实验室, 购进设备共约70余万元。现有高、中、低频电治疗机、磁疗机、腰椎牵引机、平衡训练测试系统、语言训练和评估系统、吞咽电刺激治疗仪等大型设备, 建成物理治疗实验室、作业治疗实验室、语言治疗实验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康复评定室。实验室的规模完善, 为我院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为康复治疗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5.强化人文教育

现在随着医患矛盾的增加,也使医务工作者更加考虑到医疗工作的社会因素和患者的心理因素,而要求医疗服务更加社会化和人性化[2]。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这方面我们开设了就业与创业教育及三门选修课,增加学生的社会学知识,通过对社会的了解,认识医学康复工作的复杂性,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使学生到社会能较快适应工作环境。人文课程总学时166学时,其中理论160学时,实验6学时。

【参考文献】

康复治疗学篇3

(一)设置基于专业课需求的基础医学课程

基础课程设置应基于专业课需求,把握好“适度够用”的原则,并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进行系统化建设。当前,首先应使基础医学课程的门数基本一致,课时差别缩小。人体解剖学90-100个课时、组织胚胎学10-20个课时、生理学55-65个课时、病理学40-50个课时、药理学20-30个课时、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30-40个课时、遗传学20-30个课时、生物化学20-30个课时,其中人体解剖学的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两大系统知识的课时可以占其总课时的60%以上。由于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是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最重要的基础知识,故应安排较多的课时,同时,可将其他的基础医学知识有机整合,缓解知识量多和课时有限的矛盾。例如,整合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知识,构建《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整合生理学、生物化学知识,构建《正常人体功能》;整合病原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及病理学学科知识,以疾病为主线,从疾病内外病因、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转归进行组织、序化,形成《疾病学基础》课程。又由于我国目前康复医疗的主要范畴是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两大系统,故在上述课程基础上可以增加整合课程《运动解剖生理学》和《神经解剖生理学》,强化两大系统疾病的基础知识,为后续《运动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做好铺垫。

(二)优化教学内容,编写适用教材

基础课教学内容的选取不仅要将目光投向专业课的需求,还应转向职业能力和执业资格考试。基础课教学内容安排应深入专业及岗位一线调研,以开放视角动态分析需求,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专业实用性,最终形成规范的《课程教学大纲》或《课程教学标准》等教学文件。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和教学的基本工具,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高职高专教材不应是本科教材的简单压缩,也不应是中专教材的简单扩充。高职院校教材应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确定新体例,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写入教材中。同时,以应用为目的,加强专业针对性和实用性,体现先进性和开放性,编写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特色教材,保障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高职院校教师编写的《疾病学基础》为学生理解临床康复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过程,观察患者病情,做好康复治疗中的功能评估、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并实施计划等工作任务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根据专业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基础课的教学过程应注重知识与技能并重、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融通。在基础医学课教学中,应采取综合的教学方法,在讲授基础知识时尽可能密切联系专业知识,体现基础知识的实用性。基础医学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实际运用,并使其与专业知识之间密切联系。课前,教师给出临床康复常见病,例如,“高血压性脑出血”、“体操运动员桑兰赛场上不慎出现了高位截瘫”、“学生踢球时不慎出现膝关节损伤”等,请学生查找病例相关资料,上课时针对病例中的损伤部位,讲解正常结构、功能,进一步分析可能出现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需用哪类药物治疗。这样,便找到了与专业课的契合点和切入点,顺利地把专业知识融于基础课教学之中。基础课教学还应该加强实践教学,推行“教、学、做”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例如,增加正常人体结构课程实验学时,使实验学时与理论学时比例达到1:1;学习运动系统时每组一套骨骼标本边教边学,还通过指导学生制作人体骨关节和肌肉韧带标本认识其结构与功能;正常人体功能课程则开设制备蛙类神经肌肉标本,通过电刺激神经来观察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为后期《康复评定技术》、《运动治疗技术》和《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此外,教师在实施上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课堂信息量,节省时间、空间,加强立体教学效果,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情景或情境教学则有利于调动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为密切联系专业知识提供了平台。

二、总结

康复治疗学篇4

关键词:康复 针灸教学 探索

康复治疗技术是一个新兴的专业。现代康复医学理念是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我国的,1989年才得以进入医学院校的殿堂。目前,我国康复医学人才数量不足,康复治疗师更是极其匮乏,许多高等职业院校都开设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培养出较高层次的实用型康复治疗师,传统康复知识的教授成为不可缺少的内容,且与西方现代康复医学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针灸技术是祖国医学的精髓,亦为中医康复治疗技术的主要疗法,在临床中使众多患者重新获得了健康,显示了其在治病保健方面的独特优势。鉴于此,我们在针灸教学中,针对专业特点,进行了以下方面的探索:

一、跳出课程桎梏,科学安排教学进度

传统的针灸教学基本都遵循先经络腧穴,后刺灸法,再针灸治疗的顺序,人为地将针灸学这一整体分为若干独立的教学板块。这样的教学安排隔离了相互之间的联系,不能满足学生知识序列递进和能力的序列提升。我们根据专业特点、针灸实际教学要求和学生学情的分析,对教学进度进行了重新调整,宗旨就是“早做多练,做学合一,对接临床”。具体教学做法是:在学生接触针灸课程之始就引入针具和初级刺灸手法训练,使其对针灸产生感性认识,从而点燃其求知的火种,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索欲;之后再学习经络腧穴,并在经络腧穴的教学过程中反复练习,充分掌握每个穴位的具体定位、主治作用及操作方法;全面进入刺灸法学习后,其练习不再以少数腧穴为对象,而以常见病的针灸处方为单位,以处方中的腧穴为对象,并结合病情采取相应的补泻等操作手法;进入针灸治疗时,学生已经熟悉了处方内容,则以病案讨论、仿真教学、临床见习为主。这样通过学生自身的参与,及时地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求知融为一体,在实践中动手动脑,巩固所学知识,强化感性认识,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真正掌握了一定的具体操作技能,提高了实际应用能力。 转贴于

二、以实践为起点、以操作为核心创新教学体系

要调整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适当压缩理论课,增加实践教学,充分利用多功能实训室,强化动手操作能力。可增加技能考核,在实训室建立模拟诊室,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逼真的临床医院场所,通过虚拟的情境,练习持针、进针手法、行针手法及针刺补泻,结合所学腧穴的不同,掌握不同的针刺方向、深浅度以及不同的补泻手法等技能。熟练后同学之间可进行实体操作,学生在身上用点穴笔点出穴位,然后自身练针或学生之间互相练针,亲自体验针感和各种不同的补泻手法,这样使学生们既获得了针刺的感性认识,又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在考试中可加入技能考核,考核内容主要是要求在人体上进行常用穴位(每人4个穴位)的定位,描述主治、操作及注意事项,并选取其中一个穴位进行实际操作(包括进针、出针及运针手法等),最后根据步骤给出成绩。理论课的成绩占总成绩的70%,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30%,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

三、构建“教学做一体”的课堂

康复治疗学篇5

特教学校面对的是一群有身心障碍的学生,尤其近年来培智生数量(在校智障儿童)呈逐年上升趋势,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如何,究竟有怎样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关键词】培智生; 音乐; 康复治疗; 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338-01

特教学校面对的是一群有身心障碍的学生,尤其近年来培智生数量(在校智障儿童)呈逐年上升趋势,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如何,究竟有怎样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音乐康复治疗对促进低年级培智学生心智健康的发展出发,探索音乐康复治疗在特殊教育中的特有作用,发挥音乐康复治疗的特殊功能,让培智生通过音乐重新建立听觉意识、听觉识别、听觉顺序和记忆,以唤醒他们的音响意识,使培智生融入课堂教学中,为以后融入社会打下基础,最终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1 培智生的现状及特点

培智生现状: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智障儿童约五百多万,入学率将近百分之八十。培智生(IQ在50―70之间)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在校智力障碍儿童,是指大脑受到器质性损伤或由于遗传因素的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等造成的大脑发育不全,形成认知、活动障碍或全面的心理活动障碍。儿童智力障碍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 它除了给儿童本人带来长期的痛苦,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地精神和经济压力。

培智生特点:培智生由于智力程度和家庭环境的不同,本身的生理及心理缺陷以及在家形成的各种不良习惯,使大部分培智生造成了自理能力差,行为、语言、自制力以及情感等方面的障碍,很难融入课堂学习。教学中培智生典型的三个方面行为特点:

1.1 语言能力发展迟缓,导致言语沟通障碍。培智生由于生理及心理原因,语言发展很缓慢,理解能力很受影响,并且大部分培智生不懂也不肯用说话去表达自身的心意。因此,不会和老师、同学沟通,进而经常会与别的同学发生冲突,甚至去伤害别人。

1.2 感官反映异常,导致社会行为偏差。培智生不仅智力上有别于常人,在很多感官反映方面,也同样有很多异常。例如,他们会害怕过分强烈的阳光,或者说光线带来的转变他们也会害怕;他们不敢与人举行目光接触,当你直视他的眼睛的时候,他就会不知所措,甚至是暴跳如雷,从而导致不正确的行为,如不遵守秩序、攻击性语言、随意活动等,是很多智障儿童的问题。

1.3 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较慢,导致动作不协调。培智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较慢,导致培智生的很多动作不协调或者很多动作不会做。例如,双手协调能力不好,系扣子、绑鞋带等动作很难完成;不会双脚跳;手脚协调能力差等等。

2 音乐康复治疗的理论意义

音乐治疗是通过知觉、动作、情绪三者相互刺激而产生的治疗作用。目前,世界先进的“创造性音乐治疗”,该理论创始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儿童音乐治疗中心Noroff、Robbihs教授提出的“音乐儿童”理念得到了世界各地儿童音乐治疗专家的广泛认同,并在几十年的临床中形成较成熟的儿童音乐治疗方法体系。他们认为,每一个正常儿童都生来具有各种潜在音乐能力。当一名儿童表现出某种音乐能力缺乏时,就意味着他的生理或心理的某些方面有了障碍,为了矫治这些障碍,音乐治疗师可侧重训练儿童这些方面的能力,当儿童的音乐能力得到恢复和发展时,他的某些生理或心理问题就会相应的得到改善。

奥尔夫音乐治疗理论认为,音响刺激有令人信服的力量,能激发孩子们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反应,那些生动的音乐不仅仅能激发他们,而且能帮助他们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受到更大的影响。在音乐创造的无威胁的环境中使他们的反应变为积极的和有目的的。这种方法有利于建立音乐治疗师们之间、孩子们和音响之间、孩子们自己的和乐器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能通过音乐的体验来发展和整合他们的听觉、视觉和触觉作用,以及驾驭空间的能力。同时,这种体验还能针对性的激活他们的认知过程。

加德纳教授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包括:语言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肢体动觉智能、人际智能等八个方面的智能。而音乐康复治疗是利用各种音乐治疗活动,如唱歌、节奏训练、音乐游戏、音乐聆听、乐器弹奏等,配合智障儿童心理学来促进培智学生在学习障碍、行为障碍、语言障碍、沟通障碍、感情障碍等方面的发展。

3 对培智生进行音乐康复治疗的目的

3.1 运用音乐活动,促进发展培智生语言交流沟通能力 。

语言交流沟通能力的局限性是培智生重要的障碍,轻度和中度的培智生是可能发展基本的语言能力的,音乐活动是一种学习交流沟通技能的理想方法。音乐治疗师利用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音高、力度、歌词等来发展培智生的表达性语言、接受语言和接受指导的能力。另外,音乐活动还可以帮助培智生发展和提高语音的范围、音高辨别、语音的清晰性、语音的质量;接受来自环境中的声音,或称听觉感,是理解语言的前提。而培智生通常缺乏区分环境中有意义的听觉刺激与无关听觉刺激的能力,从而不能够获取交流信息。音乐康复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音乐活动的练习,如对各种声音的定位、识别和区分等活动,帮助培智生增强听觉系统的功能;每一次音乐治疗的过程都应该包含许多语言的体验,例如使用旋律和歌词有反复的歌曲,强调某些重要歌词的歌曲,以帮助培智生增强对内容的记忆。音乐康复教师说话尽可能地清楚,使用简单句子,并给培智生足够的时间来反应。另外,要提倡使用视觉提示来促进学习过程,例如在学习有关秋天的歌曲和活动时,使用落叶、水果、农产品等秋天常见到的物品等。

3.2 音乐治疗活动,促进发展培智生获得正确社会能力 。

培智生通常都存在获得正确社会能力方面的困难。有组织的音乐活动,如歌唱、节奏与运动结合等活动提供了一个学习社会行为的环境刺激。集体的音乐治疗过程可以增强培智生合作、分享、遵守秩序、正确的礼貌行为等体验。例如,“你好歌”让培智生学会说出其他小组成员的名字、正确的问好行为(如握手)以及遵守秩序。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对智障儿童的参与和配合来说是一种有力的强化剂,通常可以吸引智障儿童的注意力。因此,对大多数智障儿童而言,参与音乐是一种快乐的活动,那些不正确的行为通常都会明显减少甚至完全消失。有经验的音乐治疗师会巧妙地把各种愉快的音乐活动,如乐器演奏、唱歌、聆听、音乐创作,以及在音乐伴奏下运动等,变成一种强化刺激来增强智障儿童正确的社会行为。

3.3 音乐康复治疗,促进发展培智生运动技能 。

运动技能的发展与学习有很大关系。轻度或中度培智生可以学会精细肌肉群和大肌肉群的运动技能,但在熟练程度上可能不如正常的同龄儿童。但是音乐治疗活动可以促使这些培智生更积极地参与运动,从而对环境作出较积极的反应。音乐活动可以包括非常简单的活动,如根据简单的节奏摇摆、点头或踏脚,也可以较复杂的舞蹈活动。音乐的节奏因素为培智生提供了运动的结构和动机,可以帮助培智生学习走、跑、跳等动作。同时,这些运动又会促进培智生的自我身体意识、平衡感、空间感、敏捷性、力量感、偏侧感、方向感以及其它基本的学习能力。对较严重的培智生来说,在开始阶段时尝试有节奏的运动过程比成功完成这一项运动更重要。当培智生能较自如地运动后,就可开始鼓励培智生按照音乐的节奏来运动。象跳舞这样的大肌肉群的运动,可以帮助增强培智生的肌肉力量,发展协调能力、敏捷性以及平衡能力。

将音乐康复治疗方法自然的介入到特殊教育的教育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效果也是意想不到的。它将为我们这些特殊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崭新的思路,让培智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内部资料 《音乐康治疗复讲义》

[2] 教育部组编 《智力落后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 陈菀 《儿童音乐治疗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

[4] 李天心等 《当代中发过医学心理学》科学出版社

[5] 高天 《音乐治疗法基础理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6] 苏琳(译) 《音乐治疗理论与实践》英译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康复治疗学篇6

【关键词】CBL PBL 康复治疗学

目的:分析CBL联合PBL模式在康复治疗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校2013级1班与2班学生作为本次实验观察样本,1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教学,2班采用CBL联合PBL模式进行实践教学。比较两种方式教学效果。

结果:实验组学生在理论成绩平均分以及技能操作平均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P

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职业的措施,以减轻伤残者的身心和社会功能障碍,使其得到整体康复而重返社会。康复治疗学专业培养的是康复治疗师,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在教学中应将理论紧密联系实践并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CBL(case based learning)即“以典型病例为基础的研习”。这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础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CBL联合PBL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就是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以临床实际病例为导向,以问题为基础,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进行自主探讨,在问题中进行学习,再通过实践得出结论[2]。笔者将“CBL联合PBL模式”应用于康复治疗学专业《神经康复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并与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初步探究CBL联合PBL模式在康复治疗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资料和方法

(一)实验对象

选择我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学生2013级1班(47人)、2班(48人)为研究对象,其中1班包括男性学生24名,女性学生23名,年龄在19~22,岁,集中分布在(21.07±1.06)岁。2班包括男性学生24名,女性学生24名,年龄在20~23岁,集中分布在(21.57±1.94)岁。两班均在第三学年上学期开设神经康复学课程,两个班学习内容授课教师相同。经课程开设情况、性别、年龄等方面资料比较,两班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可用于本次比较试验。

(二)实验方法

1. 2013级1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教学。

2. 2013级2班为实验组,采用CBL联合PBL模式进行实践教学。开课前将学生随机分为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安排一名高年资中级职称的主管技师作为导师,由导师根据本次课程学习任务给出相关的典型病例,学生们根据已学的知识对病例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后做出初步的康复评定、设计治疗方案及治疗目标,并由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身份的康复治疗师(如康复评定、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心理言语治疗师、传统康复治疗师、假肢矫形治疗师等)对患者进行评定治疗以验证上述讨论结果,然后导师对本次方案加以点评,学生再次自主查阅资料并利用课余时间反复深入治疗室进行临床实践,最终确定最佳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最后小组合作进行案例讨论并总结汇报。如脑卒中的康复,要求每个学习小组根据导师提供的病例,将病例的病因、预防、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及治疗目标为问题点,学生深入康复治疗室,对患者进行康复评定,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和方案,进行治疗并撰写报告。然后,每组选派一名学生代表进行病案汇报,在做汇报时其他小组学生可随时提出问题和质疑,该小组可在其他同学的建议及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和完善[3]。最后,由教师对各个病例的重难点进行总结,对讨论不足和由于这几例病例的局限性导致学生未掌握到的知识进行补充讲解。

(三)观察指标

对两班级学生理论成绩平均分以及技能操作平均分进行统计。

(四)统计学方法[4]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期末考试中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平均分来进行分析。其中计量数据采用t检测,并依照(±s)表示,若P

二、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期末理论成绩及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平均分见下表。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PBL模式为近几年运用频率最高的临床教学方法。该方法以学生为主要对象,以问题作为教学起点。通过探讨的形式由学生自己发现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再由教师作为引导,帮助学生自行解决其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一教学方式,可使教学过程更加具有针对性,打破常规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受教模式,可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其综合能力。而CBL教学模式,则主要以临床案例作为引导,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各项案例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更加深入透彻的理解[5-6]。

运用CBL联合PBL模式教学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引入了临床实际病例并围绕病例提出问题与假设,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进行讨论和分析并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临床进行技能操作验证讨论结果及假设,不仅使教学变得直观真实,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临床思维能力,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CBL联合PBL模式进行康复治疗学专业实践教学时,对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有极强的见解,更需具备极强的沟通、组织能力,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需要对学生所发表的各个观点进行分析,及时指出错误或者存在缺陷的观点。同时,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部分学生对该教学方式可能表现出不适应的特点,需要教师耐心给予指导,并鼓励同学间互相帮助,建立良好学习氛围。

总之,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比较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期末理论成绩平均分和技能操作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CBL联合PBL模式能显著提高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汤幼平,周曙光.案例教学法应用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1):28-30.

[2]杜林.CBL联合PBL模式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7):125-127.

[3]李艳.“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方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研究,2015(5):72-73.

[4]杨静悦,高琳,孙飞等.CBL联合PBL模式在肿瘤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7):526-529.

康复治疗学篇7

【关键词】世界大学城 运动疗法技术 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245-02

1.世界大学城简介

世界大学城是一座网络虚拟城市,是一个综合了远程教学、网络办公、及时通讯、商务管理、全民媒体、个性化数字图书馆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学社区平台。在这里每个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教师可以在自己的空间创建所授课程的教学空间,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空间创建相应的学习空间;世界大学城空间是以个人空间为基础,基于实名制、开放的网络学习互动交流平台,它是以优质数字化资源建设为载体,以课程为主要表现形式,以素材资源为补充的共享型学习、教学资源库[1]。

2.建设思路

运动疗法技术教学资源是为运动疗法技术课程教学服务的,必须以本课程的自身特点为基础,满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的需要。运动疗法技术课程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课程教学提倡工学结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其教学内容与解剖学、运动学、康复评定学和临床康复学等多门课程都有紧密联系。因此,运动疗法技术教学资源建设在内容上,应当以运动疗法技术课程的相关理论及操作技术为主体,兼顾课程学习所需的解剖学、运动学、康复评定学等基础课程知识;在功能上,应依托世界大学城的Web2.0技术充分体现“做中学、学中做”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理念,设置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平台,通过实验实训设备以及案例分析,更好的展现临床康复治疗的工作场景;在形式上,应更多地采用图片、视频、仿真动画等形式的资料,为学生提供网络视频、网络课件等,生动、直观地演示运动疗法的操作技术,使学生对临床康复治疗工作的理解更直观、更形象、更真实;在建设方式上,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应遵循开放性、共享性、可扩展性的原则,更加注重整合校内外同类专业的优质教学资源,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建成一个集教学及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兼有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内容创新的教学资源库[2]。

3.建设步骤

首先,教师通过个人空间开辟运动疗法技术课程教学专栏,在专栏中设置“我的课堂”、“仿真实训”、“图片库”、“视频库”、“案例库”、“空间作业”、“学生空间衔接表”、“知识回顾”、“参考资料”等栏目,然后在相应的栏目中上传课程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试题案例等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以不同的形式,如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动画等展示在空间里。这样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空间上的各种教学资源来组织教学,而且学生也可以在课后通过老师的教学空间进行复习和巩固。

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空间布置作业,要求每位学生在自己的空间上独立完成作业,然后通过学生空间衔接表进入每位学生的空间,以此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对每位学生的空间作业给予评论和指导。

再次,大学城空间不仅是一个丰富的教学资源平台,同时它还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沟通平台。教师可以通过空间动态及时地最新消息或通过留言栏、私信方式与学生互动交流,此外,还可以通过创建空间交流群组就某一个知识点或问题展开公开讨论,从而达到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目的。

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利用世界大学城的资源共享平台,访问与课程相关的其它优质资源,以进一步完善、更新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

4.世界大学城的优势

4.1操作简单化

已往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及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大多需要计算机专业的技术人员辅助授课教师上传及更新课程资料。而世界大学城是一个共建的平台,每个教师在掌握了几个简单的小技术以后,都可以把自己的课程建设得跟精品课程一样好,而且不需要技术人员的帮助。

4.2资源共享化

世界大学城空间拥有最新的动态、最新的资讯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免费共享是世界大学城空间资源的显著特点,它为每一个大学城居民提供了一个完全开放共享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通过空间访问各种优质的教学资源,查找到所需要的知识,轻松实现自助式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主体。

4.3互动扩大化

运动疗法技术课程曾于2008年在校园网进行了课程展示,并于2010年进行了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但建设完成后这些课程资源就成了摆设,好看而不好用,不仅没有互动,资源更新方面也没有很好的方式。那么怎样才能把课程资源很好地使用起来呢?世界大学城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大学城里,每个师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并且可以自主任意建立交流群,使得过去挂在网上的课程一下就变活了,教师和教师、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交流互动迅速建立起来,不仅在群里面交流,还可以通过留言、评论等方式实现空间之间的交流.互动的结果使课程由课堂延伸到平时任何时间和地点。另外,以前学生的作业仅仅以书面的形式呈现,那样就只有学生自己和老师两个人能看到,这个互动范围仅限于两个人,而现在不仅是批改作业的老师,还有很多的老师同学也能看到自己的作业,极大地扩大了互动的范围[3]。

世界大学城是一个全新的平台,它是教师教学的窗口,学生学习的天地。以世界大学城为网络平台的运动疗法技术教学资源建设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支撑,它推动了运动疗法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引导作用的教学理念。相信随着更多教育群体的不断参与,更多课程资源的不断建设,世界大学城必将给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带来无限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霍芳.浅谈世界大学城教学空间的建设[J].科技信息,2011,(26)

[2]王婷.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

[3]刘洪宇.空间革命――高职院校开发发展的新起点[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8)

康复治疗学篇8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一)全员动员,全面贯彻,积极参与:在研究之前进行全面动员,上到各级领导,下到广大的教师和学生;在研究中,全面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到研究中,在研究结束,所有参与人员均进行总结。

(二)以课程改革作为抓手,开发符合高职教育理念和特色的课程体系和项目课程:广泛进行社会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康复治疗的临床特点和实际岗位需求,结合高职教育理念,确立人才培养方案,整合课程,调整课程结构,将实践综合应用能力和基本理论知识培养的主线。

(三)强化实践教学和实验实训环境改造:对于实践教学,从软件方面制定符合岗位需求的实验实训项目,制定实训项目训练计划,编制实训指导;同时加大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着力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改造,规范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专兼职教师的日常管理,使该专业教师成为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五)构建网络教育平台,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

二、实施的过程

(一)强化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思路:2005年10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2006年4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推行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在实践中,我们始终强调“由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这些理念的转变,最终都要体现在教学模式上,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在教学方法中。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以岗位需求分析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作情境建设为支撑”的高职教学理念。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1]“教师只有参与课程开发过程,才可能对新课程有深刻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按照新课程的理念进行教学”。[2]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就成为实施行动导向教学体系又一重要任务。先后选派专业教师到大型康复医疗机构进修学习;引进康复专家充实到教学第一线,提高教师产学研的能力;高年资教师帮带低年资教师;安排专职教师进入康复机构,提高专职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积极鼓励教师报考相关专业研究生;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活动;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技能大赛和教学比赛,形成竞争机制;近年来该专业教师先后在国内期刊22篇,公开出版发行教材11本,由该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先后获得宝鸡市职工创新成果奖,全国多媒体课件比赛二等奖;完成技术服务12项。

(三)完善实验实训条件,加强实验实训项目建设:为了配合“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省级重点专业”的建设,先后建成了PT实训室、OT实训室、ST实训室等8个实训室,康复实训中心通过省教育厅的评审,成为陕西省示范性实训基地。同时,先后和宝鸡市中心医院、宝鸡市中医医院、西安中医脑病医院等20余家康复医疗机构签约,成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四)加强课程开发的力度,开发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项目课程:2012年8月,课程开发组在课程专家指导下着手有关项目课程开发的调研工作,先后走访和宝鸡地区各级各类康复机构33家,采用发放调查表、走访、邀请康复专家座谈等形式,深入了解康复岗位需求。在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确定了课程改革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确定了培养目标,制定出符合岗位需求的能力结构,构建出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课程体系,并分析对照课程内容,制定出课程标准。先后形成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题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方案,制定了5门项目课程标准,完成了2门项目课程的网络课程,编写了5本工学结合的规划教材。

(五)强化课堂教学管理,提升教学效果:在课程改革方案确定以后,实行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机构的教学管理;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分组教学和集中教学相结合、教师主导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规定项目训练和自选项目训练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方法上,实行“任务中心”的“开放式”教学。同时强化质量管理,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开展分阶段教学检查,严格执行教学督导,开展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评教的评教评学体系。建立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

通过基于行动教学的康复治疗技术教学体系的建设和研究,是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增强了教师的改革意识,实现了课程改革的突破,完成了教学方式的转变,完善了教学评价体系,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当然在教学体系研究和改革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项目教学的实施环境的完善、课程教学模式多元化的问题、教学方法的选择问题、校企合作的深入问题等,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康复治疗学篇9

(四)骨关节系统

骨代谢主要依赖于日常的加压和牵伸,站立位的重力使骨受压,肌腱的作用在于牵伸,以上两力直接影响到骨的形态和密度。太空飞行相关的研究证明,沿长骨纵轴的压力减小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长期制动,骨骼将发生一些变化:开始骨吸收加快,特别是骨小梁的吸收增加,骨皮质吸收也很显著;稍后则吸收减慢,但持续时间很长。常规X线摄片不能观察到早期的骨质疏松,骨密度下降40%时方有阳性发现。而骨扫描则较敏感,由于骺端的血流增加而使该部位骨质疏松的检出率明显增加。

长期制动可产生严重的关节蜕变。关节周围韧带的刚度降低,强度下降,能量吸收减少,弹性模量下降,肌腱附着点处变得脆弱,韧带易于断裂。关节囊壁的血管、滑膜增生,纤维结缔组织和软骨面之间发生粘连,出现疼痛。继而关节囊收缩,关节挛缩,活动范围减小。关节囊的缩短和关节制动于一定位置,使关节软骨接触处受压,关节软骨含水量下降,透明质酸盐和硫酸软骨素减少。慢性关节挛缩时,关节囊内和关节周围结缔组织重构,软骨变薄,血管增生,骨小梁吸收。

(五)中枢神经系统

长期制动以后,由于感觉输入减少,可以产生感觉异常和痛阈下降。与社会隔离,感觉输入减少,加之原发疾病和外伤的痛苦,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和神经质,或出现感情淡漠、退缩、易怒、攻击行为,严重者有异样触觉、运动觉、幻视与幻听。认知能力下降,判断力、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能力、记忆力、协调力、精神运动能力、警觉性等均出现障碍。

(六)消化系统

长期卧床及病痛对精神和情绪的影响,可减少胃液的分泌,胃内食物排空的速率减慢,食欲下降,造成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吸收减少,产生一定程度的低蛋白血症。胃肠蠕动减弱,食物残渣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吸收过多而变得干结,引起排便困难,造成便秘。

(七)泌尿系统

卧床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排尿增加,随尿排出的钾、钠、氮均增加。由于钙自骨组织中转移至血,产生高钙血症。

康复治疗学篇10

关键词 特色 课程 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康复治疗特色专业目标定位

康复治疗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康复治疗一般是指使病、伤、残者身心健康与“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也是病、伤残综合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康复治疗常与药物疗法、手术疗法等临床治疗综合进行。康复医学最早是从国外引进,以至于目前我国康复医学均是西医化的康复治疗教学。

据《管子・入国》记载,我国在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曾在国都设立“养病院”收养残疾病患者。书中说:凡国都皆有掌养疾,聋盲喑哑跛辟偏枯握递不耐自生者上收而养之疾。官而衣食之,殊身而后止。此之谓养疾。这样把残疾病患者和心理伤残者收容起来,集中进行调养,在我国历史上是一创举。管仲设立的这种养病院,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康复中心。当时的康复没有今天的高科技设备的投入,依然达到了康复的目的,因此中国的康复治疗更需要突出中国的传统治疗特色。

放眼康复治疗的未来趋势,康复治疗技术和手段的完善与健全可以开辟广阔的就业空间,提高实用型大学的竞争力。而中医传统康复治疗与西医康复治疗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完善康复治疗技术的有效方法,这便是应用型高校康复治疗专业的目标定位与特色所在。

2国内康复治疗学专业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临床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人们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不断增加,社会对康复治疗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大。临床医学水平的提高使许多疾病的生存期延长,残疾的患病率相对增高,各种疾病的恢复期、慢性病、先天性疾病等均需要进一步康复治疗。人们对疾病的治疗要求亦不再限于生命的延长,更重视功能的恢复、社会参与能力的恢复以及生存质量的提高。综合性医院、康复机构、社区医疗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等机构均需求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尤其是较成熟的不同专业方向的康复治疗人才。

目前我国康复医学均是引进西方国家的康复治疗技术,主要有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及心理康复治疗。在临床中,康复治疗几乎涉及了医院的所有科室,无论什么样的病人或多或少都需要康复治疗,所以康复治疗应用极为广泛,这就给康复治疗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康复治疗特色专业课程设置

基于康复治疗技术应用极为广泛,且目前临床工作对康复治疗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康复治疗技术的完善与健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现将中国传统医学的治疗技术与西医康复治疗技术有机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治疗技术,达到特色专业建设的目的,特色专业课程设置具有中医传统治疗也有西医现代康复治疗。下面笔者以高职高专三年学制逐年课程设置情况作介绍:

一年级:主要以医学基础课程和专业导入课程为主,同时专业特色课程要有中医基础类理课程。列如:

二年级:主要以治疗性课程为主(包括中医传统疗法和西医现代康复治疗技术)

4加强教学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

教学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是搞好教学的基本条件,要想保证康复治疗学这个新专业的教学质量,除了要有教学计划、教材更重要的还要有一个保证临床实践教学的基地,同时还要有能胜任PT、OT专业课教学的师资队伍,如果既无教学基地又缺乏师资,同时又没有康复教育的教学经验,则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是主导、是关键、是教学工作的核心。

中医传统治疗方法设置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中医传统治疗的具体方法,如:针灸、拔罐、雷公火疗、放血疗法、水针等传统治疗技术。根据要求设置课程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民族传统疗法。当然具体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要结合各高校的学时安排、师资情况以及硬件设施而定。

参考文献

[1] 陈鸣,王伯华,陈烽.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