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茶艺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3-10-16 17:24:32

茶道茶艺培训

茶道茶艺培训范文篇1

廊坊市重视茶文化发展对城市文化和经济的带动作用。2013年以来,每年新茶飘香的五月廊坊均举办茶叶茶文化博览会,为内地茶企拓展京、津、冀市场提供高效、便捷的平台,带动本地茶文化产业市场。博览会吸引众多茶企,如老舍茶馆、中茶公司等200多家知名茶企参展。涉及茶产业领域广阔,包括六大茶系、再生茶类、茶具产品、茶流通、茶工艺、泡茶水及净水设备、茶叶加工、茶叶包装等的展览与销售。也包括茶文化展示与宣传,茶道、花道、香道、茶艺表演、古琴古筝演奏、斗茶品鉴、紫砂大师现场制壶。廊坊茶文化博览会为京津冀增添文化韵味,使茶友、茶人不仅体验到品茗乐趣,同时也体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廊坊市民间自发组织的茶文化活动频繁,茶文化市场活跃。茶商、茶人不定期开展公益性质的茶文化讲座、体验活动。廊坊自然公园经常有“无我茶会”,忙里偷闲的现代都市人,一群志趣相投的茶文化爱好者,因茶相聚,在一杯茶中体悟“君子之交淡如水”。廊坊五经私塾幼儿园,世纪宝宝幼儿园等国学特色幼儿园不仅将茶艺、茶文化引入学前教育,还向家长和茶文化爱好者提供高质量的茶文化讲座。廊坊一批著名的茶艺学校,走进小学、中学,为学生开展免费的茶学课堂、茶文化夏令营,使孩子们有机会接触茶、从小习茶,这对于传承中国茶文化有重要的意义。廊坊茶商、茶艺培训学校、茶人举办多种形式的茶文化培训,培养大批茶艺师,还为茶文化爱好者开设古琴、古筝、书法、国画、插花、香道、诗词等茶文化衍生课程,丰富廊坊市民文化生活,提升文化品位。2017年5月,在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下,廊坊市茶行业协会正式成立。12月,广阳区人民政府成功主办茶旅文化交流论坛。积极的茶文化活动,对于弘扬廊坊茶文化,提升廊坊城市软实力,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茶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的辐射

近些年廊坊茶文化发展迅速,对驻廊高校形成积极的辐射作用。廊坊各高校如廊坊师范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北华航天学院普遍开展茶文化讲座、茶艺实训、茶文化参观等与茶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廊坊茶企、茶商也与高校建立长期联系,在高校校园开展茶文化公益活动。我校文学院聘请廊坊著名茶人、逸名轩茶艺学校校长张雪然女士来校讲座,从国学的角度诠释茶文化,并举行两场风格独特的茶艺表演,在校园中掀起一段茶文化热。笔者从2010年以来在我校开设《茶与茶文化》素质选修课,连续开课15个学期,与2千多名本科生一起分享茶文化。课上准备茶叶、茶具带领学生学茶学、品香茗,课下带领学生参观茶馆、茶店,组织茶会。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茶文化感兴趣。茶文化不仅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培养兴趣爱好,还能帮助学生静心、养德、思考,丰富物质和精神体验。目前,除我校,河北工业大学、廊坊职业技术学院也开设茶文化课程,通过正规的课堂教学在高校校园传播茶文化。为了摸清茶文化对廊坊高校的辐射情况,笔者组织开展两项调查。第一项调查,以廊坊市区高校主要是廊坊师范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北华航天学院等为主要调查对象,对学生、老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和高校教师对茶文化熟悉情况,茶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内容、频率、效果,了解师生对茶文化的期许。本次调查有效问卷153份,其中学生102份,教师51份。调查显示,70%学生对茶文化感兴趣或非常感兴趣,近80%的学生可以接受杯泡茶,几乎全部接受茶饮料,但只有不到10%的学生参加过茶文化课程、讲座、活动。教师中每天喝茶的比例近35%,明显高于学生的5%。这说明茶文化对大学生和教师具有吸引力,但高校目前的茶文化资源明显不能够满足师生对茶文化的期望。第二项调查,以廊坊市区主要茶艺学校、茶叶店、茶馆为调查对象,了解茶文化企业向学校尤其是高校开展茶文化输出情况。调查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成功调查大小茶企33家。总体来看,廊坊各类茶企都没有将大学生群体作为销售对象,但几乎都有向大学生宣传茶文化,培养潜在消费市场的愿望,也愿意走进高校校园开展茶文化普及公益活动。调查中五家茶艺培训学校,已经把大学生茶艺培训作为开拓市场的重点方向。总体来说,虽然大学生购买力有限,但茶企愿意为高校茶文化发展提供支持,个别企业已经与高校建立了稳定的联系。

3茶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

3.1有益大学生个人成长。学习茶文化既贴近生活又不乏精神内涵,对大学生来说是有吸引力的生活教育和文化教育。首先,大学生了解茶文化、喝茶、习茶有益健康。茶中的主要成分能够起到提神、助消化、平稳情绪的作用,对于长期脑力劳动、久坐、饮食杂而刺激的大学生颇有益处。其次,学习茶叶冲泡、品饮、鉴赏技艺,可以提高生活技能。研习诗词、绘画、插花、熏香、茶席设计,可以充实大学生课余时间,培养志趣,缓解压力,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再次,大学生习茶,感悟“人在草木间”的人生启迪,修身、养性。通过茶事活动在服饰、表情、动作、谈吐方面的规范,增强仪式感、艺术感,不仅可以提升文明礼仪,拓展社交范围,还能领悟茶性茶德,培养勤俭、自控、朴实的个人品德与谦逊、和善的社会道德。3.2茶道精神滋养高校校园文化。中国现代茶学的奠基人吴觉农,“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很多学者对茶道进行哲学上的探讨,总结出中国茶道蕴含的四种精神,即“和、静、怡、真”。“和”是调和、和谐,是一种善利万物的襟怀和境界,在和中不断追寻自我、超越自我,是中国茶道的核心灵魂;“静”是指环境和心境,通过茶事来营造一种平和宁静的氛围,茶人获得空灵虚静之心,是“茶人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道悟道的无上妙法”,是品茗修心的途径;“怡”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心灵感受,包含三层境界,即,怡目乐口的直观感受,悦心悦意的审美领悟,怡神悦志的精神升华;“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是指选好茶,环境优雅,器具工艺精湛,待客真情实意。更深层次的真,是茶人以淡泊的襟怀、超逸的性情去品味茶的物外高意,释放天性,使心灵契合大道。[4]中国茶道蕴含的四种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源泉。弘扬茶文化对于构建具有历史传承、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体系,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茶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大有作为[5]。以大学生创业文化为例,吸收茶文化精神内涵的大学生创业文化将更加科学。近些年,大学生创业成为潮流,并已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大学生创业文化,其中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开拓精神、职业道德、历险能力。“但是当代大学生创业处在瞬息万变的快节奏社会环境中,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的创业心态呈现出浮躁、焦虑特性,创业过程中很容易引发一系列问题,所以大学生创业文化需要有效借鉴茶文化中对人心态、道德的引导。”[6]茶文化清心、静气、俭朴、谦逊、和善的精神,以及茶文化中所提倡的诚信意识、群体意识,对大学生创业文化的有益补充。大学生创业文化吸收茶文化,将茶文化内涵与时展理念和大学生创业文化进行了全面融合。既符合大学生创业的特点,又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继承和应用。3.3茶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的途径。3.3.1开设茶文化课程。高校开设茶文化课程是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开设通识选修课程、实践课程,系统介绍茶种类、功效、品饮等茶基础知识,以及茶史、茶俗、茶文学艺术等茶文化。目前我校和河北工业大学已经有茶文化选修课,建议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也应该增加相应课程。3.3.2开设实训茶室。开辟一间茶室或者在校园开设茶馆,由学生自主运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学习茶艺、茶道,茶馆经营;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开展与茶文化相关的研究、调查。如,经管专业学生研究茶文化品牌推广,茶叶包装销售。历史专业学生研究茶史、茶俗。外语专业研究日韩茶文化以及大中华茶文化圈的形成等。3.3.3开展丰富的校园茶事活动。如邀请专家、茶人开展专题讲座,进行茶与健康宣传活动,组织“无我茶会”,茶诗、茶音乐、茶绘画等比赛或鉴赏会;组建茶艺社团和表演队。随着我省茶园迅速发展,茶文化在高校风生水起,多校成立茶艺队,并在全国大学生茶艺大赛中显露身影。学生茶艺组织,为师生茶文化爱好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又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增添新亮点。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2017.10.18

[2]赖功欧.茶文化与中国人生哲学(论纲)[J].农业考古,2004,(5):33-54.

[3]李丽娜.产茶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J].农业考古,2014,(5):245-249.

[4]中国茶道中的四种精神.https://www.toutiao.com/i6325701797243519490/.2016-09-02.

[5]吴红英;朱红英.从茶文化的德育功能看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J].农业考古,2010,(5):11-14.

茶道茶艺培训范文篇2

关键词:茶文化;创新;音乐人才素质教育

我国茶文化内涵丰富,其中包含许多传统文化的碰撞和糅合,是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茶文化在发展、兴起和普及过程中,不断与佛、儒、道等诸派思想相互碰撞交融,使其从“茶”这一实质物体的层面提升至精神,或者说是哲学的高度。正因为茶文化在艺术哲学方面拥有不小的高度,使得其对于高校创新型音乐人才素质教育的变革有着深远的意义。

1茶文化的内涵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对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茶文化并非是一种独立发展的文化,而是糅合了佛、儒、道等诸派思想,并与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和思想相融合,最终独成一体,演变为今天世人眼中的中国茶文化。首先,我国茶文化内涵丰富,因为它其中包括许多不同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糅合,并且茶文化也并不仅仅只涉及茶道,也包含其他领域,例如音乐、文学、书法艺术等等。其次,茶文化也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且通过茶艺可以很好地体现精神和哲学意味。这主要是因为茶文化在发展、兴起和普及过程中,不断与佛、儒、道等诸派思想相互碰撞交融,使其从“茶”这一实质物体的层面提升至精神,或者说是哲学的高度。就比如茶文化所强调和贯彻的一点———“和谐、平静”,这不就是儒家所强调的中庸思想吗?即人与他人或者是与社会之间,应当保持一种适当的关系,既不过亲近也不过疏远,恰如其分。这种儒家的思想影响着我们的饮茶文化,注重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彼此的友情。正所谓,常见酗酒斗殴的,却不见茶人喝茶打架,那怕品饮终日也不会抡起茶杯翻脸。

2茶文化对创新型音乐人才素质教育的意义

茶文化对创新型音乐人才素质教育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简单阐述。2.1提高对音乐的欣赏。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课堂上就未能有一个认真积极的态度,何谈课后对音乐的学习,这也就导致了高校学生对音乐基本知识的缺乏,使其音乐鉴赏能力的不足。茶文化所传达的精神有利于学生通过培养自身的品德和意志力,端正其对基本乐理知识的学习态度,从而提升其对音乐的鉴赏能力。除此之外,茶文化也能通过其独到的精神和价值来提升高校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水准。现如今,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一些诸如“审丑”、“屌丝”等恶俗娱乐文化得以泛滥传播,这些文化思想无形之中也影响了高校学生的审美标准和价值。纵观中国网络上的娱乐和恶搞现象,从音乐到语言,从行为艺术到冥想,从古代到现代,无所不包。大众娱乐时代似乎转向了大众审丑时代。这对创新型音乐人才的培养而言,当然不是个好消息。而茶文化虽以茶为载体,其中所蕴含的茶道、艺术和精神足以让高校学生感受到文化底蕴,并提高其对美的音乐的欣赏和享受。2.2促进学生间对音乐的分享和交流。高校教育有别于其他年龄阶层的教育,不再只是一味的输入基础知识,而是强调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分享和交流,其中当然也包括音乐。在交流的过程中,彼此情感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茶文化之中恰恰就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内涵。因此,教师借助茶文化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内在情感表达,进一步促进其对于音乐的分享和交流。就茶道而言,其包括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许多繁杂的部分,了解不同的茶道过程可以激发学生整体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使其对茶文化的学习积极性迁移至对音乐的学习上。毕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是奠定良好学习过程的基石。且长期的教学经验和以往研究也已经证明了,当学生充满学习兴趣和热情时,学习效果较之平常增势显著。教师也可以从知识输入者的身份转为知识引导者,通过引导来促进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2.3提升创新型音乐人才的创新能力。目前高校针对创新型音乐人才的教育培训存在模式化和过于单一等问题,而茶文化的引入恰恰能提高创新型音乐人才培训的创新能力,使其培训手段更加创新化和多元化。因为,茶文化中不仅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内涵,其更具备着各种丰富的外部拓展形式。譬如茶道、制壶工艺、茶艺表演等等,以多样化的形式融合了文化和艺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茶文化与高校创新型培养教育的融合,可进一步丰富创新培训手段,提升创新型音乐人才的创造能力。

3基于茶文化传播培养创新型音乐人才素质教育的途径

3.1构建全新的音乐管理系统。音乐所具备的文化和艺术性,恰恰为茶文化和创新型音乐人才培养两者的融合奠定了实质性的基石。理所当然,在融合过程中,基于茶文化的教学课程也需展现其独特的艺术文化特色和价值。因为,音乐包括表达、交流和接受不同的情感,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只有融入独特的艺术文化价值,才能完成音乐情感的表达和交流。3.2开设茶文化宣讲课。因为我国茶文化内涵丰富,其中包括许多不同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糅合,并且茶文化也并不仅仅只涉及茶道,也包含其他领域,例如音乐、文学、书法艺术等等。高校可以针对音乐专业的学生,从茶道中选择与音乐相关的内容,借助茶文化宣讲课程,使学生深入认识并了解茶文化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内涵。比如说,可以重点讲解《采茶歌》,这是一种盛行于湖北、江西的地方民曲,虽演唱形式简单却富有地方特色和文化意味。3.3创设茶艺社团活动。社团文化是高校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方面是将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汇集起来,充实其课后生活,并促进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则是借助各种纷繁有趣的社团活动形式将知识传递给高校学生们,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情怀。因此,在融合茶文化和创新型音乐人才素质教育培养过程中,可以借助高校社团的力量。首先,建立属于高校自身的茶艺社团;其次,高校应当不吝于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为创设多样性的茶艺社团活动提供坚固的后备力量。3.4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力量。要做到对高校创新型音乐人才的针对性素质教育培训,核心或者说是首要的一点,应当是了解学生们的认知想法。而如今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势力的蓬勃发展,高校学生的生活早已与网络密切相关,诸如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更是密不可分。因此,我们在基于茶文化传播视角下培养创新型音乐人才素质教育的途径中,应该借助互联网和新兴媒体网络的力量。譬如,高校应该开通微博账号和微信公众号,通过碎片化的模式来传播有关茶文化和创新型人才所需具备的知识信息。因为学生,尤其是新生群体,一开始必然会主动去了解官方网络平台,对平台的信息也会格外关注。此外,高校应当借助新兴媒体的力量,改变对创新型音乐人才素质教育的教育手段和方式。

4结语

在高校创新型音乐人才素质教育培养过程中,将其与中国茶文化进行有机的融合,既丰富了创新型音乐素质教育形式,也推动了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北柿,刘国敬.论创新型茶文化专业人才素质培养[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4):126-128.

[2]崔伟.中国茶文化视阈下高校创新型人才素质教育研究[J].福建茶叶,2017(12):171-172.

茶道茶艺培训范文篇3

关键词:茶文化;高职学生教育;人文素养教育

目前我国高校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其实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人文素养教育其实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人文素养教育开始在我国高职院校普及,但教育效果并不好,主要是缺乏一个切入点和一个载体,来提高师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近些年我国年轻人群体中流行古风,即穿古代人衣服,搭配古人饰品,学习古代礼仪等,并且在年轻人中开始流行茶文化,年轻人逐渐喜爱上茶文化的恬静与淡泊。高职院校可以以此为契机,在人文素养教育中引入茶文化,投其所好,让高职学生通过茶文化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并热爱上中国文化,通过茶文化学习淡泊宁静的品质,做到宠辱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并以此精神为推动力,一心向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本文简单介绍了我国茶文化内涵以及茶文化对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的作用,并为茶文化融入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提供了四条路径,分别是加大茶文化教育投入、开展多元化茶文化活动、开设茶道课程和开展茶文化专项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研究来促进茶文化与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融合,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修养,使其成为有内涵有修养和有抱负的优秀人才。

1茶文化内涵简介

茶文化内涵就是在我国古代人民种植和加工茶叶过程中,将人对世间万物的了解和情感融入到茶叶当中,形成以茶叶为载体的文化形态。茶文化的本质是一种文化意识形态,包含了古代人民对世界的认知和对人生的思考。我国拥有上千年的茶文化历史,因此我国茶文化是多元化的,其形式多样,有茶道、茶艺和茶画等,这些茶文化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精神价值,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精神的结晶,值得当代人学习和传承。

2高职学生学习茶文化的作用

首先是能够掌握一种生活技能。茶文化中的茶艺包含了很多礼节,也是一种社交方式,通过学习茶文化能够让高职学生学习一种待人接物的礼节,也可以让高职学生学习一种社交方法。其次是能够提高高职学生生活品味。茶是一种保健饮料,对人体有好处,能够消除疲劳,让人精神愉悦。再次是能够提高学生修养。茶文化讲究修身养性,茶文化传递一种波澜不惊和淡泊宁静的精神,能够去除人的焦虑、烦恼和暴躁等不良情绪,让人更加专注于一件事,不受外界打扰,因此茶文化能够抚慰心灵,具有修身养性的功效。最后可以弘扬我国传统文化。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茶文化就是学习传统文化,有利于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3茶文化融入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实践路径

3.1加大对茶文化教育的资金投入

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对茶文化的教育经费投入,引入茶文化教育资料、专业教师和茶文化产品,让高职学生充分了解和学习茶文化。首先高职院校要购买茶文化教育资料,包括茶文化宣传视频、教学视频和茶文化书籍等,让高职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和观看,初步了解茶文化相关内容,知道饮茶的好处以及茶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吸引学生深入了解茶文化。其次是引入专业的茶文化教师或专家来对高职学生进行专门的教育教学。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茶文化课程,也可以开展茶文化主题讲座,通过专业教师和专家的讲解,能够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茶文化,从此热爱上茶文化。最后就是购买茶文化产品,包括茶具、茶叶和茶文化创意产品等,学习茶文化必然离不开茶具和茶叶,通过专业教师对茶具和茶叶的讲解,可以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茶文化,并且能够通过看、闻和摸来辨别不同茶种和产地,学生可以亲手泡茶,来感受不同茶叶的芬芳和味道,享受泡茶过程中的宁静与祥和,舒缓因学习和生活而产生的焦虑、压抑和失落的负面情绪,提高自身人文修养的同时,保持身心健康。近些年比较流行文创产品,关于茶文化的文创产品也不胜枚举,高职院校可以购入一些茶文化文创产品,让学生了解古典茶文化如何与现代文化结合,从而了解茶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传承和弘扬路径,以便于今后高职学生通过各类文创产品传承和弘扬茶文化。

3.2开展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

校园活动是高职院校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高职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学习方式,因此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茶文化校园活动来宣传和学习茶文化,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可以开展一些观赏类的茶文化活动,例如茶艺表演、茶文创产品展览和观看茶文化纪录片等,这种观看类活动适合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避免观看人数过多而造成现场拥堵混乱,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观赏完毕写一下自己的观后感,让学生更深入思考和了解茶文化。其次可以开展一些竞技类茶文化活动,例如茶文化相关诗歌比赛、茶艺比赛和茶文化文创产品比赛等,这种竞技类的校园活动可以在全校开展,并将参赛选手分好组,制定好比赛规则,有条不紊地进行。这种茶文化活动的好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茶文化的积极性,可以更深入了解学习茶文化,并且能够激发学生传承弘扬茶文化的兴趣,尝试茶文化创新与融合。最后是开展各类茶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说学习不仅要从书本上学,还要去实地考察学习。高职院校茶文化人文素养教育也需要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来增长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与实践能力。例如组织学生去名茶源产地观光旅游,亲身感受茶产地的风土人情,实地学习茶叶种植和加工方法,听当地人讲解当地独特的茶文化,都可以让学生学到很多茶文化书籍和视频中没有的文化知识。学生还可以在茶农的指导下种茶、采茶和制茶,提高茶文化实践能力。

3.3开设茶道课程

中国茶道的核心就是茶文化,因此可以通过在高职院校开设茶道课程来弘扬宣传茶文化,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要在高职院校普及茶道选修课,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进行选修茶道课程,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一周至少2个课时。同时为了确保学生听课效率,要设置茶道课程考核机制,即修完茶道课程,要对学生进行考试,考试不及格的重修,并且茶道考试成绩与学生学分相挂钩,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茶道的积极性和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其次是要聘请专业茶道老师进行专业授课。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优秀的教师,茶道课程虽然是选修课,但不能降低教学质量,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就要聘请专业茶道教师任教。同时也要对茶道教师进行绩效考核,如果茶道教师教课质量不好,就会降低绩效成绩。茶道教师的绩效考核以教导处监督为主,学生评价为辅,通过完善的绩效考核来提高茶道课程的教学质量。最后茶道教学宜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例如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等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茶道学习氛围和代入感,让学生充分感受茶道和茶文化的魅力。

3.4开展茶文化专项研究

高职院校要想真正弘扬传承茶文化,并做好高职学生茶文化素养培训教育,就要建立专门的茶文化研究小组,对茶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茶文化融入到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教育中。首先高职院校要成立自己专门的茶文化研究机构,可以从对茶文化有了解的文化课教师中筛选,也可以聘请社会上专业的茶道教师或茶文化专家进入研究小组进行茶文化研究。研究小组要制定明确严格的组织纪律,明确各个成员的分工和职责,责任落实到人。其次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茶文化研究,例如从哲学、教育、绘画、书法和文学等角度对茶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将茶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赋予茶文化现代审美和时代精神,这样才能确保茶文化与时俱进,提高茶文化的生命力。只有茶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且与现代审美相融合,才能吸引高职学生进行学习,也才能激励学生对茶文化不断创新,将更多的现代元素融入到茶文化中去,也将茶文化元素融合到现代艺术作品中去,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弘扬茶文化的目的。最后要多与社会上的茶文化研究机构进行学术交流,要借鉴和学习其他茶文化研究机构的先进的学术研究成果,并通过座谈会、学术交流会和会展的方式加深学术交流与合作,并引出“茶文化+教育”的课题来共同研究,为更好的弘扬茶文化、更好的让茶文化与高职人文素养教育融合提供理论基础。茶文化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更体现了一种淡泊朴素、专注一物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于当代高职院校学生而言非常重要,能够指导其学习和生活,使高职学生成为优秀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视茶文化和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融合,加大在茶文化方面的教育资金投入,通过开设茶文化课程和丰富的茶文化活动来吸引学生学习茶文化,通过茶文化的熏陶,高职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还可以提高自身精神品质,更可以为弘扬茶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而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张玥娟.基于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茶文化课程建设研究——以沈阳师范大学为例[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6):108-110.

[2]梁富,李玉清.论茶文化与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福建茶叶,2016(08):269-270.

茶道茶艺培训范文篇4

关键词: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1茶艺基础课程思政发展的教学现状

伴随近年来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诸多酒店转型升级,为满足现代人的精神层面需求,许多酒店均开设茶馆或茶室,对茶艺相关工作者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对此,我国各大高校及高职院校均开设茶艺基础课程,以此满足市场人才需求。但当前茶艺基础课程教学,主要以茶艺知识、茶艺表演技能为主导,并未顺应立德树人的德育发展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茶艺教学贴合度较差,课程思政教学发展面临诸多困境。首先,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定,过度注重能力而忽视德育教育。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程中,强调茶文化知识学习,通常基于就业导向下,为学生传授多样化的茶艺知识和技能,以增强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教师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缺少清晰德育教育目标的指引,导致教师并未深入挖掘茶艺技能蕴含的思想政治知识,难以利用茶艺基础课程教学,塑造学生正确的三观、道德观,很难发挥课程思政的德育教育功能。其次,对茶艺基础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深度不足,导致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融合较为生硬化,削弱学生的接受度。当前部分茶艺基础课程教师,在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并未准确把握思政教育内容,德育教育意识匮乏。针对茶艺基础课程中,蕴含的茶文化发展历史、茶道精神、茶艺技能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挖掘的深入度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课程思政育人作用。部分教师虽树立课程思政教育意识,但教学实践中却不知如何开展,即便有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但采取了生硬化的融入方法,使课程思政教育十分生硬,难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最后,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形式单一化。当前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通过讲故事、讲案例的形式,为学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外的活动形式匮乏,导致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较差,且难以在实践中内化思政知识,理论与实践衔接度不足。正因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效果不理想,难以发挥德育协同育人作用。

2茶艺基础课程思政发展的教学基本原则

2.1融合原则

在开展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在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良好道德品质。茶艺基础课程中蕴含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教师需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和内涵,选择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契合的教学方式方法,继而潜移默化的为学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满足当代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发挥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对此,应遵循融合原则,将思政元素与茶艺知识、茶文化深度融合,为课程教学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2.2多元引领原则

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是师生之间在茶文化交流、茶艺表演的过程中,提高大学生的茶文化素养与茶艺专业技能,为学生构建知识与情感交流渠道,进一步拓展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多元引领的基本原则,在传授茶艺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增强学生专业认可的同时,以茶文化、茶道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家国情怀、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课程思政育人实效性。

2.3联动原则

在联动原则的指导下,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成效,充分发挥联动效应,以达到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课程作为平台,组织课堂内外的联动活动,如茶艺表演、茶艺比赛、茶文化知识竞赛、茶文化节等,使学生课程思政知识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内部,而是与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第二课堂活动相融合,拓展课堂教学于校园实践、社会实践,构建大思政的教育格局,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发挥课程思政的引领与示范作用。

2.4体验原则

基于茶艺基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过程中,需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利用茶艺表演、制茶、泡茶、品茶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强化认知、行为与情感体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引领学生的价值观。换言之,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不能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茶艺基础知识相融合,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多样化实践教学,实现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在实践中培育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

3基于茶艺基础课程思政发展的教学实践策略

3.1重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在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作为专业基础课程教师,需对教学大纲重新修订,明确课程思政的教学地位,实现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价值引领,与教学大纲充分融合。茶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分别包括初识茶艺、识茶选茶、茶叶冲泡、茶艺礼仪、茶艺实践等内容,由于是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过度,遵循由浅至深的过度原则。结合教学内容设定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意识与四个自信、责任担当、家国情怀、道德修养等,均纳入教学大纲体系,实现知识与技能教学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茶文化素养,实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基本目标。在带领学生了解茶文化、茶艺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传统茶文化的热爱、学习热情,继而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唤醒学生内在的茶文化传承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茶文化熏陶下,教师为学生讲解茶界名人故事,在探讨交流中,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在种茶、制茶、茶艺的过程中,为学生渗透工匠精神,使学生领悟茶道内涵,懂得茶艺礼仪,塑造学生健全完善人格,培育廉、和、敬、真、善、美等优良品质。在茶叶冲泡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并体验多样化的冲泡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增强大学生审美情操。在茶艺解说、茶艺设计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在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使茶艺与思想政治育人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知茶、泡茶、品茶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茶艺技能和茶文化素养,继而积极主动传承中国传统茶文化,为茶文化的当代振兴和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3.2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设计对课程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在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前,教师需要做好教学内容的整合、归纳与科学合理设计,将茶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与知识、技能与价值相互融合,促进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不断拓展延伸,深化学生的认知与理解,打造符合当代大学生茶艺学习特点和规律的教学内容,培育学生爱国情怀、茶文化传承意识、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因此,在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挖掘与整合的过程中,茶艺基础课程教师需注重深度挖掘,灵活运用,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温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融入茶艺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其价值引领的作用。例如,在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行茶艺礼仪的形式,营造课程教学的良好仪式感和氛围感,提高学生对茶艺礼仪的认知和掌握。在茶艺活动的过程中,茶艺礼仪至关重要,是在敬茶、饮茶的过程中,体现对朋友、长辈的尊重和敬意。所以,教师将茶艺礼仪融入每堂课程教学开始部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发挥茶文化及茶艺礼仪的感染作用,增强学生的茶文化素养。

3.3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课程思政教育需实现全程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讲求教学方法的艺术性和有效性,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对此,教师可以运用混合式、体验式、任务驱动式、讨论式、自主学习法等方法,丰富课程思政教学形式。例如,在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样主体活动,以“茶之印象”主题分享活动为例,教师课前引导学生采集有关茶的古诗词、歌曲,并调查自己家乡人民喜爱的茶叶类型,在课堂中以演讲形式分享。在此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调查与了解中,感受中国传统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茶文化自信。再如,组织知茶、爱茶的主题活动,以家国情怀教育核心,利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指导学生查找名人足迹的相关资料,特别是陆羽的《茶经》,以及茶叶泰斗吴觉农留学回国后,采取的实业救国、科技兴茶等突出贡献。在茶艺基础课程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了解名人事迹,塑造自身正确三观,形成良好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自觉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和责任。与此同时,专业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中国茶道精神,使学生感悟心得,适时融入思想道德与品质教育。如茶文化中包含诸多道德修养方法,“克己”、“慎独”、“内省”等,在学生感悟和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乐观、节俭、敬爱、正直、朴实的良好品质。除此之外,结合差异化的教学内容,针对性选择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譬如在种茶、采茶、制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种茶、制茶的相关视频,选择茶文化非遗传承人的制茶视频,使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感悟其中的工匠精神,以及认真专注的良好道德品质。在泡茶的茶艺主题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讲解,并提供体验泡茶的机会,不仅要学生掌握泡茶技艺,更重要的是体会泡茶心得,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从一次一次的练习中,逐渐形成完整的泡茶手法,在茶叶的清香中,逐渐平复心绪,整理自己的情绪。通过泡茶实操与茶艺表演活动,能够培养学生不畏挫折、吃苦耐劳良好品质,以及形成良好的审美情操,发挥茶艺基础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3.4增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在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对课程思政实施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作用。对此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高校方面需打造一支具备德育意识和能力的高质量师资队伍,进而保证茶艺基础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发展,真正实现协同育人目标。高校层面需做好科学规划与设计,针对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求对广大茶业基础课程教师展开专题培训,主要围绕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和模式,提高茶艺基础课程教师对思政教育的认知。与此同时充分发挥高校教研室的作用,引导茶艺基础课程教师与思政教师定期展开教学研讨,实现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探讨与集思广益,共同针对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提出意见和想法,真正实现教科研协同发展,为茶艺基础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提供有力保障。除此之外为有效提升茶艺基础课程,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仅依靠外部培训远远不够,需增强茶艺基础课程,教师自身的学习能力与德育自觉性,利用教学之余积极展开课程思政的学习,保证自身掌握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和方法,能够灵活挖掘茶艺基础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继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会达到协同效果。

3.5组织丰富第二课堂活动

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为实现学生思想与价值观念的引领目标,依靠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很难实现。对此,专业课教师需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中,感悟茶文化内涵、掌握茶艺基础知识。例如,茶艺基础课程教师可以定期举办茶艺比赛、无我茶会、成人茶礼仪等第二课堂活动。在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茶艺比赛为例,其能够激发学生的求胜心理,继而积极热情参与学习,了解茶艺表演的基本流程、操作,真正在茶艺表演的体会中,解读精、和、雅、敬的内在含义,巩固课堂教学成效。在“无我茶会”中,为学生传递茶文化精神,使学生在泡茶、品茶的过程中,能够收获生理层面以外的满足感,包括与自然的和谐相互等。继而专业课教师则可引导学生,与人和谐友善相处,秉持宽厚、仁爱的胸怀,多关爱他人。在大学生18岁的时间节点,组织成人茶礼仪活动,使学生掌握成人之间茶的礼仪,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明确自身肩负的使命和责任,通过积极努力学习,成长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人才。

3.6优化课程思政考评体系

在创新茶艺基础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关键在于融入思政元素考核评价指标,在考察学生学习成果的过程中,从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维度着手,构建多维度的考核评价体系。在选择考核评价方式时,融合结果评价、过程性评价、动态化评价方法,构建与大学生成长特点相匹配的发展性考核评价方法。通过考察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以价值情感评价了解课程思政育人成效。例如,在结果性考核的过程中,教师可采取主题抽签时考核方法,其中包括茶席、泡茶、解说、表演等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各项技能,才能完成结果考核,促进学生关注热爱茶文化,成为茶文化的当代传承者。

4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茶文化经历悠久历史发展,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休闲是自古以来的传统,茶在交往中是礼仪、文明的化身。加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弘扬,强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因此,在茶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应积极挖掘茶文化内涵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学生修身养性、感悟人生哲理,树立正确三观,成为传统茶文化的传承者。

参考文献:

[1]梁慧.酒店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以中华茶艺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2(02):154-156.

茶道茶艺培训范文篇5

1茶文化与音乐教育融合的意义

音乐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的音乐教育指在生产生活学习过程中一切音乐教育形式,狭义的音乐教育则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手段和目的进行的学校音乐教育。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茶文化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甚至已经通过古老的“丝绸之路”达到了西亚和欧洲。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茶不但对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而且逐渐形成了灿烂夺目的茶文化,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一朵奇葩。不论是广义的音乐教育还是狭义的音乐教育,其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功能都与茶文化异曲同工,这使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的融合具有可能性。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的融合在历史和当代都有特殊的意义。

1.1茶文化与音乐融合的历史

中国的茶文化发源于周,兴盛于唐宋,历史悠久,兴盛不衰。茶文化与音乐的关系由来已久。饮茶时听音乐能益茶德能发茶性,正如白居易在《琴茶诗》中所说的“琴里知音唯绿水,茶中故旧是蒙山”,茶与琴同在,是文人的情思所在。清幽的环境,古雅的音乐,都与茶文化的雅趣相吻合,茶与音乐相得益彰,使看似寻常的烧水煮茶喝茶达到了艺术享受的精神境界。茶文化在历史上与音乐相依相伴,真正达到了“融合”的境地。

1.2茶文化对音乐教育的促进

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茶道就是在操作茶艺过程中所追求、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经常和人生处世哲学结合起来,成为茶人们的行为准则。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的程启坤和研究员姚国坤在1990年6期《中国茶叶》杂志上发表的《从传统饮茶风俗谈中国茶德》一文中,主张中国茶德用“理、敬、清、融”来概括,将中国的茶道融入音乐教育中,意义重大。首先,茶中的“理”是指饮茶之人,气定神闲,和气明理。音乐教育同样要求学习音乐的人平心静气,心无旁骛。钢琴家演奏的时候表情是忘我的,他们仿佛完全融入到音乐之中了,这就是平心静气,心无旁骛的表现。同理,中国古典乐器演奏时那份从容淡定,恰如饮茶之人的气定神闲。就连流行音乐的歌手和乐器演奏者,他们在演唱和演奏过程中也是全身心的投入,即使他们的音乐分贝够大,他们的心却是专一的。音乐教育更是如此,沉不下心,学不好音乐。这就是茶文化对音乐教育的启示。其次,茶道中的“礼”是指以茶为媒,以礼待人。不论是祭祖还是待客,甚至朋友聚会上级视察,端杯热茶都是必不可少的。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被赋予了礼节的含义。敬茶的人明礼,而礼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同样,音乐教育也离不开“礼”的培养。只有心存敬畏,心存感恩的人才能学好音乐。音乐之所以可以跨越国界,跨越时空,震撼心灵,是因为音乐的表现力能够让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知识背景甚至不同生活习俗的人产生共鸣。地域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语言,却都能听懂同样的音律。音乐教育首先强调做人的教育,而为人处世,没有“礼”的底蕴寸步难行。这也是茶文化对音乐教育的启示。再次,茶道中的“清”是指廉洁清白,清心健身。以茶代酒,曾是古代官员的清廉之举,如今,它也成为提倡精神文明的应有之义。现在的很多重要会议上,与会人员每人面前清茶一杯,寓意不言而喻。“清”字的另一层含义是清心健身,茶的保健作用被人们认识已久,已故的委员长曾有诗云:“庐山云雾茶,示浓性泼辣。若得长年饮,延年益寿法。”体会之深,令人敬佩。同样,音乐培养人们高尚的情操,虽然学习音乐不需要清心寡欲,但是古人操琴必先净手、焚香,正襟端坐,可见其清心健身的要求。即使在现代的音乐教学中,没有廉洁清白,清心健身的心志,也同样不可能学有所成。这同样是茶文化对音乐教育的启示。最后,茶道中的“融”是指祥和融洽、和睦友谊。不论是茶话会上还是亲朋相聚或者团体协商,清茶在手,笑语欢声,其乐融融。这样的气氛同样有利于音乐教学。融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同学关系都有利身心,利于学习。音乐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心境一种态度。学习音乐不论目的如何,都要有平和的心境,否则事倍功半。这还是茶文化对音乐教育的启示。

1.3音乐教育对茶文化的推动

1.3.1音乐教育能陶冶情操

音乐教育重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情趣,其应让学生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乐让学生体会理解音乐的内涵,这一过程与品茶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欣赏名曲《二泉映月》,学生会产生苦闷、哀伤、希望等不同的情绪变化,又如欣赏《梁祝》时,学生们则会产生轻松、愉快、心旷神怡的感觉,这正像绿茶的清冽红茶的浓重给人的不同感受。人们在烹茶、品茶的过程中能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的逻辑思维、审美情趣和处事原则。这就是人们在品茶时所追求的审美情趣,在欣赏茶艺时所追求的意境和韵味。但是大多数人眼里音乐的感染力是直接和生动的,茶的作用就隐晦得多了,懂音乐的人越来越多,懂茶的人却成了“人中龙凤”,在音乐教育中提倡茶文化,培养茶文化,完全可以体现出音乐对茶文化的推动作用。

1.3.2音乐教育能启迪智慧

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受教育者的认知和情趣,许多的民间史诗就是通过歌唱的形式流传下来的,尤其是没有本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歌唱几乎是他们学习本民族历史的最好形式。当然,不论对什么样的人而言,歌曲里的故事都是一种知识,唱歌对启迪智慧作用非凡。同理,弹奏乐器,使弹奏者手、脑、眼、耳并用,可以锻炼他们的协调能力和创造能力。与音乐形式相仿的是,茶叶从种植到采摘其乐无穷,从冲泡到饮用难点重重,品茶文化中的智慧与音乐教育中得到的智慧相得益彰,边唱歌边采茶是许多地方的风俗,博白客家甚至形成了专门的采茶戏茶腔音乐。

2茶文化与音乐教育融合的实践

2.1展开茶文化与音乐教育融合的理论研究

对茶文化的研究和挖掘是近年才开始的。中国的茶文化虽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是由于近现代社会历史和人文经济原因,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出现了断层现象。由于相同原因,中国的音乐教育也出现了“西乐东进”的发展模式。音乐教育从德奥音乐到苏联音乐再到欧美音乐的模式几乎抹杀了中国的本土音乐发展。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茶文化和传统音乐教育研究都被重新提上日程。茶文化与音乐教育融合的理论基础还很薄弱,要真正做到两者的有机融合,理论研究至关重要。只有积极开展茶文化与音乐教育融合的理论研究,才有可能让茶文化与音乐教育融合大众化。

2.2在音乐教材中适当引入茶文化

和所有的教学模式一样,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相当重要。“书上说”成为一种权威的模式。要想推进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的融合,必然要让茶文化在音乐教材中占据一席之地。这并不是说从此音乐教材不再印歌词和五线谱,而是说,让茶文化和茶文化与音乐教育融合的观点在教材中占据一席之地。

2.3展开茶文化与音乐教育融合的教学实践

单纯的理论研究无异于纸上谈兵,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相融合到底能够取得怎样的成果还是要靠实践去检验。因此,必须展开茶文化与音乐教育融合的教学实践。实践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展开这一教学实践,或者鼓励社会教学力量开展教学实践,建立相应的有音乐演奏条件的茶楼,或者在音乐演奏场合附近设立简易茶楼,让大众体会茶文化与音乐教育融合的意义,从而提高茶文化与音乐教育融合的认可度。总之,能够开展教学实践的方式很多,但不论采取何种方式,推动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的发展才是他们共同的目的。

2.4注重师资力量的培训

茶文化博大精深,音乐教育又自成体系。民间懂茶又爱音乐的人或许有,但是这些人放在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中就显得少之又少了。茶文化与音乐教育融合不可能一蹴而就,从认识到接受再到身体力行的过程或许是漫长的。在这个过程中所需要的不光是高举旗帜的倡导者,更需要身体力行的指导者。缺乏师资力量是当务之急。茶文化分为理论上的茶道和行动上的茶艺,音乐教育也分为音乐理论说唱和演奏乐器,两者在知识体系上却有相似之处,同时,学音乐的人在数量上要多于精通茶艺的人,所以,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在当前的音乐教师中选择可以胜任的人学习茶艺知识,用作师资力量的储备。

3茶文化与音乐教育融合的展望

3.1充分认识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特别是古典音乐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茶文化作为汉文化的一部分,其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早在唐朝中国的茶文化就已经趋于完善了。作为炎黄子孙,传承茶文化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但是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无论是政府还是我们的民众对于茶文化的认知还不深刻。因此,在不远的将来,如果传承茶文化能被广大民众认同,那么,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的融合,特别是茶文化与古典音乐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将被大众认同,只有那时,茶文化与音乐教育融合的进度才会加快,国人的素质也将有大的提高。

3.2确立部分服务茶文化的音乐教育目标

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的融合可以看作是茶文化与整体的音乐教育的融合,但是实际上,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必须完全地与茶文化融合。部分音乐教育可以适当地借鉴茶文化,部分音乐教育可以大量地吸收茶文化的精髓,部分音乐教育则可以完全为茶文化服务。比如说,可以适当地设立服务于茶艺馆的音乐教育形式。当然,这样的教育角色不一定要专业的院校来担当,民间教学力量完全可以量力而行。

3.3实现茶文化的传承与音乐教育的有机融合

曾几何时,一壶清茶一张古琴,对月而坐,悠然自得是文人雅客的标配,茶与音乐几乎不可分离。这样的画面在当下已经可望而不可及了。其实,只要人们有足够的认识,茶可得,音乐同样可得。实现茶文化的传承与音乐教育的有机融合并非遥不可及。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放慢匆匆脚步,听听心灵的声音,那时,茶文化的传承和音乐教育的有机融合也就触手可及了。

4结语

茶味有甘、苦之分,乐曲也有风、雅之别,品茶和音乐都是开放的艺术,都会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今的音乐早已不是一千年前的音乐,当今茶叶的种植管理和采摘也都有了时代的特色,因此,只要无伤大雅,茶文化和音乐都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茶文化和音乐的融合曾经是古人的选择,只要它们的融合有益于我们陶冶情操、提升品位,这种融合就会被现代人接受。当然,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的融合任重道远,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努力。

作者:康雪 刘旭东 单位:河北艺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茶道茶艺培训范文篇6

关键词:茶馆;文化;特色

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主要的无酒精饮料之一,而身为“茶的故乡”的中国,对茶更有着特殊的感情。至今,茶馆依然在市场上向人展示它独特的风采。不只是在中国,在欧美的一些地区,也都能很容易的找到中国茶馆的身影。延续了几千年的茶馆,自然有着它独特的文化和管理方式。这篇论文,涉及了中国茶馆的起源、发展、演化。对茶馆文化的经营和发展也有着较为详细的介绍。

一、茶馆与文化

茶馆,是人们专门来饮茶的场所,也是人们休息娱乐,买卖交易,问讯议事的地方。客人们来到茶馆,泡上一壶茶,“摆开龙门阵”,啜茗清谈,好不安逸。在茶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人们不论职位高低,不分财产多少,大家一志喝茶,国事、心事,无所不谈。茶馆可称得上是一个“浓缩了的小社会”。茶馆,在历史上又有茶楼、茶亭、茶坊、茶肆、茶园、茶社、茶室等称谓。虽然称呼有别,但其形式与内容大抵相同。

在《广陵耆老传》中曾谈到一个神话故事。“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器不减。”[1]这与现今的茶摊十分相似。南北朝时,又出现供喝茶住宿的茶寮,它可说是现今茶馆的雏形。而关于茶馆的最早文字记述,则是唐代封演的《陶庵梦忆》,其中谈到“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辅,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2]自唐开元以后,在许多城市面上已有煎茶卖茶的店铺,只要投钱即可自取随饮,这就是中国早期的茶馆。

我国的茶馆,由来已久,已经形成了它独特的文化——茶馆文化。

茶馆文化也是文化的一种,所谓文化,就是“人文教化”,茶馆文化和文化一样也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茶馆文化是:人们关于茶馆的所有思想和活动的总体。狭义的茶馆文化是:人们所形成的对茶馆和茶道的学术思想等精神层面的活动及成果。茶馆文化和群众文化一样,有着时间性、地域性和群体性的特点。[3]

(一)时间性

所谓时间性就是指在不同时代或时期,茶馆所形成的文化各不相同。例如在秦汉时期,茶馆刚刚出现,当时的茶馆主要的营业方式不是卖茶,而是给人提供一个冠婚丧祭的司礼场所。唐宋时期,以卖茶为业的茶肆、茶坊逐渐普遍起来。反映宋代农民起义的古典名著《水浒传》里,就有王婆开茶坊的记述。作为南宋京城的杭州,据宋人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巷陌街坊,自有提茶壶沿门点茶,或朔望日,如遇凶吉一事,点水邻里茶水。”[4]专营的茶馆已经遍布全市。由于唐宋时期是我国文学艺术的高峰时期,所以各大茶馆室内陈设非常讲究文学艺术的体现,挂名人书画诗词,插四时鲜花,奏鼓乐典调。充分迎合了当时人喜爱吟诗作对的心理。清代,满族八旗子弟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坐茶馆便成了他们消磨时间的重要方式,因而促使茶馆业更中兴旺,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大小城镇,茶馆遍布。大量涌现出来的茶馆,给当时的说书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场所,此时各地的茶馆,无论大小,都能见到一位说书人天南地北的调侃。[5]

(二)地域性

在同一时期内的不同地域,所形成的茶馆文化也不相同。例如:评书在老北京最为盛行,所以在这些茶馆里,饮茶只是媒介,听评书是主要内容。评书茶馆,直接把茶与文学相联系,给人以历史知识,又达到消闲、娱乐的目的;而在杭州就很难看到这种茶馆,杭州茶馆讲究与自然景观水乳交融,茶与人,与天地、山水、云雾、竹石、花木自然契合一体人文与自然,茶馆文化与整个吴越文化相交融了;四川茶馆除了是人们交际场所外,要有一个极特殊的功能,俗称“民间法院”,任何人之间有了纠纷,都可以请当地有势力的“袍爷”去评理。所以茶馆文化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形式,它只是对身在不同环境下人们在茶馆的行为和思想的一种反映,在不同环境下,所形成的茶馆文化也是不同的。

(三)群体性

在同一时期的同一地域内,茶馆中不同的群体所形成的茶馆文化也不相同。一些平民百姓常光顾的茶馆,大多环境简陋,也很少有设立戏台的,无非提供一个场所给人们休息聊天。而王宫贵族们所光顾的茶馆就大不一样,不仅环境优雅,而且戏台棋室样样俱全。自然,两者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完全不同。在北宋初期,出现了儒家茶馆和道家茶馆,这些茶馆内都讲究清廉静和,连大声说话都是不允许的,而当时平民光顾的茶馆内,吹拉弹唱牌九等都是样样俱全,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都是根据茶客的不同而经营文化氛围不同的茶馆。[6]

二、茶馆经营中的文化缺失

有人认为,现代茶馆、茶楼只是人们品茗之处、休闲娱乐会客之地,并非去追求刻意追求文化。茶馆中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中,说到底,喝茶只是他们的时尚消费,又会有多少人去在刻意营造的环境中去发思古之幽情,追求茶馆文化的优雅,舒心,安宁的气氛?很多店家都承认,他们的心思几乎全都在如何应付其他茶馆的挑战上面,对茶艺和文化完全无心顾及。从某种程度上讲,现代的茶馆、茶楼只是商家引领时尚的一个促销版本。既然如此,喝茶当然也只能是喝茶。[7]

(一)茶馆文化缺失的现状

当今缺少文化的茶馆已经不在少数。以目前连锁最多的常春藤茶社为例,进去以后第一个感觉就是光线幽暗,音乐嘈杂。店内服务员,通常都是端上几只小杯和一只茶壶以及几碟瓜子、蜜饯之类的茶点就走,如果想他们问些茶叶茶性和产地方面的基本常识,都是完全不知道,更不用说看看茶道表演了。茶客也是少的可怜,完全不能形成一种文化氛围。这样,中国茶馆文化的博大精深,只能靠自己去琢磨了。[8]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茶馆刚刚普遍出现的时候,茶客们的确是能在很多茶馆看到茶艺表演的。那时的茶馆,都是现场有人表演江南丝竹、古筝名曲和评书等等,大家在一起下棋、聊天,热闹非凡。有的茶馆,只要茶客提出要求,老板还会表演“凤凰三点头”、“韩信点兵”、“关公巡城”等沏茶技艺。但是随着茶馆月开越多,一些老茶馆为了迎合当前环境和竞争方式,对茶道和茶艺已经不像刚开始那样认真了。而新开的茶馆,一般都是纯粹为了追求利益,很多经营者对茶道和茶馆文化都是一知半解。所以茶客们去了茶馆也就只能喝喝茶聊聊天,不能奢望从这里了解到什么文化,因为经营者也不比你更懂茶馆文化。既然现在不能从茶馆中了解到知识、体会到文化,自然大家不愿意花钱去茶馆喝茶了。[9]

虽然当今的茶馆缺乏文化是普遍现象,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否认那些时尚茶馆存在的价值,既然他们能有市场,那么就一定有需求者。不过,茶馆应该根据周围环境、消费人群和自身定位,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茶馆的独特文化。虽然经营首先就是为了利益,但是中国流传近千年的茶馆文化就这样浪费掉岂不可惜。形成自己的茶馆文化,才能够重新恢复茶馆行业的生机,让茶馆业更好的发展。[10]

(二)茶馆文化缺失的原因分析

上世纪九十年代,各地的新茶楼不断涌现出来,竞争也日趋激烈,茶馆之间的大战就一直没有停过。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装修和店面规模大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是茶馆业规模大战,许多店家一改平时邋遢模样,把茶馆装饰得如豪华宫殿一般,店面也越来越大,据北京茶叶协会统计,北京除了老舍茶馆这个老子号外,还有太和茶馆等6家茶馆营业面积超过了3000平方米,相当于一家中型商场。据了解,这些大茶馆的经营者很多以前都是开饭店的,借鉴了饭店的竞争经验,认为开的越大越有生意。第二、价格大战上世纪末,价格大战在市场中各个行业都盛行起来,茶馆也业不例外,起初几百元一壶的龙井,只要一百元就能够买到,茶价只降不升。随后又出现了自助式茶馆,人均消费50元即可。即使是这样低的价格也没有维持很久,石家庄九天阁自助茶楼,在1996年时首先跳出了各大自助茶馆40元和38元的竞争的圈子,竟然开出了每人16元的最低价,不得不让人震惊。第三、经营服务大战二十一世纪,市场秩序逐渐稳定,价格战基本宣告结束,各大茶馆又开始在经营和服务方面做文章。茶馆已经不局限于只对茶水的经营,开始在茶点上做文章,以前零点式的茶点也都改成了自助式,例如西安的避风塘茶楼,光茶点就多达几十种,水果、蜜饯、糕点样样俱全,甚至连炒饭,茶叶蛋,玉米棒和红薯南瓜这些被人认为不登大雅之堂的食品也被精装后送上茶桌。这种改变,让人以店为家,花上40多元,就能够在茶馆消磨一天。

结果可想而知,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使得当今的茶馆和饭店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也跟我国传统茶馆的区别越来越大。

三、建设茶馆文化的对策

茶馆文化的缺失,是茶馆今后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考验,因此形成各自的茶馆文化就显得非常重要。茶馆文化是一个很抽象的事物,所以不同的茶馆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但是确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找出一般规律,就能够有针对性地营造自己的茶馆文化。我认为,茶馆在经营中首先应该形成自己的特色,在一个茶馆拥有了自己特色的时候,自然很容易就能形成自己的茶馆文化。[11]

如何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有特色的环境

这里所说的环境主要是我们从视觉上对茶馆印象,主要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1、内部环境

所谓内部环境,就是茶馆内的装修以及桌椅等硬件设施的设计。现在,消费者对茶馆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老板为此也下了不少功夫。在杭州的明慧茶室正中心约200平方米左右面积,并没有摆设茶桌,而是修建了一座室内庭院,小桥、流水、假山至于店内,体现了茶艺与大自然珠联璧合,浑然一体,令人心旷神怡;北京清茶馆把茶馆内部分为春、夏、秋、冬四个主题,彼此之间相互隔开,各部分都有其独特风味,给人一种神秘感,去了一次还想去下次;还有在石家庄的战国策茶馆,在两层楼梯的墙上,独具匠心的顺势挂起了“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的茶联,创意新颖。[12]

2、外部环境

除了茶馆内部的设计外,茶馆的外部环境也非常重要,好的外观,更能吸引茶客光临。决定茶馆外部环境的关键在于茶馆的选址,以及对周围不同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利用,这样也能够突出自己的特色,建立自己的茶馆文化。茶馆的选址一般有以下三类:

一是选在风景名胜区,山水俱佳,为拼命增色。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特别喜爱在山涧、泉水、林间、石旁等处品茗欣赏,从而留下了很多名句名画,成为千古流传的珍品。现代,几乎全国各个风景名胜区界设有茶室,风格各异,游客在一路饱览大好风光之余,正是舟车劳顿之际,可在绿荫掩映中的茶市小坐片刻,泡一壶当地出产的茶,慢慢品饮。这些茶馆,大多外观古朴幽雅,几乎每个旅游城市都有此类型的茶馆。位于上海市豫园路的湖心亭茶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位置茶客可乘专程准备的彩船或长桥到茶馆饮茶,茶馆面积不大,只约有1500平方米,但是只要在茶馆中,无论哪个位置,都能看到湖光美景,非常惬意;成都的公园茶馆,则是直接把茶桌茶椅摆放在公园当中,完全是一个露天茶馆,南临绿湖,北靠青山,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近观则佳木扶疏、鸟语花香。

二是选在市中心、码头等交通要道。因为此地是人来客往之地,在此处设立茶室可以使人们在忙于生计之间得以休闲片刻,或为过往旅客在候车时提供歇脚小憩,同时由于市中心商业繁盛,交通便利,因此也适合从事洽谈生意、进行各种社交活动。如在杭州环西湖的南山路、湖滨路、北山路一带一直都是高级宾馆、酒店的集中区域,在这里消费的茶客多为洽谈生意的人,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给这些茶客良好的洽谈空间也就是他们的特色,坐落在武林门的心源茶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心源茶馆占地3000多平方米,完全以园林格调设计,设有60多个大包间,虽然在此喝茶价格昂贵,却是非常能迎合高档消费者的需要。

三是选在有特色景观附近。很多地方都有一些非常有特色的景观,而利用这些有特点的事物建立一个由特色的茶馆也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去过广州流花茶馆的人,一定都不会忘记他门口的那株歪脖大榕树,据说当时城市建设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这株巨大的歪脖榕树很影响城市美观,要求砍掉,但是一位有创意的商家决定在这棵树下盖一座茶馆,这就是现在的流花茶馆。这个茶馆占地面积非常小,正好被遮住大榕树完全遮住,纯白色外观再加上这棵常青的榕树,让路过的人都忍不住进去小坐片刻。

(二)有特色的人才

目前,从事茶艺的人员大多年轻、思想尚未定型、流动性较大,而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茶艺师是未来茶馆业的支柱,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茶馆效益。与一般服务人员相比,茶艺师应具有一定专业水平,才能不断适应茶文化的发展。

首先,茶艺师结构要合理。首先是知识结构的合理,茶艺师是服务型专业人才,要有较为充分的、与职业相关的知识储备,如沏茶技艺,茶业基础知识、茶文化常识、所在地的茶俗与民俗、外国茶俗等。特别是有关的新知识,更要及时掌握,如新的茶产品、新的茶业消费方式等。同时,对茶艺师来讲,茶叶泡饮技艺是看家的本事,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按照不同职称,量化泡茶技艺种类;职称愈高,应知应会的就愈多。如杭州茶人之家茶馆,在这里,你不仅能够看到各式各样的沏茶技艺表演,而且这里的茶小姐,在每次上茶时,都对你所点的茶的茶性、产地、沏泡方法和饮用方法进行详细的讲解,让你在喝茶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到丰富的文化知识。其次,茶艺师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茶艺师除了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外,创新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外语会话能力等也很重要。有了新意,就能更好的吸引茶客。对各方面知识广泛了解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试想一位有良好表达能力的茶艺师能够拥有股市、行情等知识,就能很容易的进入茶客话题,进行交流,这样的人才,当然能够为茶馆创造高额的利润。

(三)有特色的经营

目前,茶馆的经营普遍缺乏特色。首先在定价方面:一般的低档龙井茶在普通的茶馆只要40元一壶,可是不少茶馆却把它买到100元以上,使许多想入茶道的初学者“望价却步”。其次是商品储备不足:很多茶馆怕高档茶叶卖不出去,一般都不会进那些万元以上的茶叶,这让那些有高档消费能力的人群无处消费。最后就是茶艺知识不足:例如不管客人点什么茶,一律都是用紫砂壶冲泡,很多茶色都不能表现出来。这些缺陷,都使人们对中国的茶馆文化产生错误的理解,不利于茶馆行业的长期发展。

同时,也有不少茶馆的经营是极富特色的。比如元长厚茶馆、大取舍茶馆、西站茶馆、中华名茶园等,这些茶馆把自己的特色放在商品的高品质方面,茶叶,货真价实,质量稳定,虽然价格较高,但是良好的质量品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而老舍茶馆,绿缘茶馆则将自己的特色放在形形色色精巧的茶点上面,爽口的绿豆糕,精致的如意饼,样式多,口感好,地方风格比较突出;静心茶馆的茶文化书刊十分丰富。去年春节期间,吴裕泰茶馆将花茶和茶乐CD盘做成茶文化礼盒限量赠送。可见有新意、有特色的产品消费者是十分欢迎的。在服务方面,北京圣陶沙茶馆按星级宾馆服务标准,严格培训员工,提供规范、热情的服务,受到客人好评;小小茶馆用白色小瓷盘盛半盘水,里面再放入小海螺、小雨花石当作烟灰缸,使客人在新奇惊喜之余,感受其文化品位。特别可喜的是,茗仁茶馆、国宗茶道馆等还能提供培训、咨询等茶文化服务,这样就吸引了很多对中国茶文化着迷的人,这样不但能增长茶客的知识和兴趣,也使茶馆的服务类收入占有一席之地。[13]

还有很多茶馆,以发展茶文化旅游业为主。所谓茶文化旅游业,就是茶馆业与旅游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与旅行社共同推出各类活动。总所周知,云南是世界闻名的普洱茶产地,普洱茶文化历史悠久,茶文化资源的天独厚,丰富多彩。云南的平湖秋月茶馆就是利用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旅行社联合开展普洱茶拼命宣传活动,很多旅行社都会把去平湖秋月茶馆品茗普洱茶作为旅游行程之一。在杭州的“龙井问茶”也是一个以经营旅游茶文化为主的茶馆,一般来杭州的旅行团,都会把旅客带在这间茶馆,品茗当地的特色龙井,并且详细介绍茶文化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营业收入,还能培养茶客对茶道茶文化兴趣,充分体现了自己的茶馆文化。[14]

中国的茶馆,不仅仅是消遣娱乐的场所,还是我国建筑文化,茶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的结晶,是反映时代社会意识的重要场所。因此,一个好的茶馆,不只是要有好景、好茶,更重要的是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拥有良好的茶馆文化,是经营好一个茶馆的前提,也是让茶馆业不断推广和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褒.广陵耆老传[M].北京:华夏文学出版社,1990:12

[2]张岱.陶庵梦忆[M].海口:海南文艺出版社,1995:23

[3]邹书源.茶园漫步[M].海口:海南文化出版社,2001

[4]吴自牧.梦梁录[M].合肥:安徽文学艺术出版社,1992:33

[5]陈一平.茶馆的起源和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李彦.中国古今茶馆风貌[J].青年文摘,2002,(1)

[7]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8]李泽厚.华夏美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9]RichardCourtney.ramaandfeeling[M].London:Mcgill-queen`sUniversityPress,1995

[10]AngelaDallevache.ThevisualTurn[M].Newjersey:PublisherNewBrunswick,N.j,RutgersUniversitypress,2003

[11]陈昭然.投资与营销[M].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3

[12]王霄飞.中国百家茶馆[M].北京:北京日报社,2004

茶道茶艺培训范文篇7

关键词:酒店管理;茶艺课程;教学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酒店中高端客人在康乐消费和餐饮偏好上越来越追求时尚绿色,古朴归真。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和、静、怡、真”的茶道精神正好迎合了现代人对“本真”的追求。因而在酒店行业中对懂茶艺的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茶艺也已成为许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因其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茶产地及其周边的高职院校开设茶艺课程较为普及且历时已久,不少学校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教学体系。然而作为不产茶的地区,包括笔者所在的城市,茶艺课程只是近几年在少数学校开设,教学硬件和软件方面也有待提高和完善。

一、酒店管理专业开设茶艺课程的必要性

1.酒店行业的发展及其对人才的需要。随着酒店行业的发展,茶艺服务在酒店中的需求越来越广泛,茶室、茶吧、茶座等服务设施在酒店中随处可见。为进一步推进茶文化在酒店业的发展,丰富酒店的服务内涵,需要既懂茶又懂酒店行业服务技能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适应市场的需求开设茶艺课程,学习茶文化、茶艺服务等相关技能,以保证学校培养的人才适应酒店行业发展的需要。2.提升酒店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需要。中华茶艺是酒店行业接待世界各地客人时提供的精品服务。了解茶文化、掌握茶事礼仪、茶艺服务有利于提高学生酒店服务技能、提升审美情趣,对于学生性格和习惯的养成具有积极意义,从而帮助提高酒店行业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3.完善酒店管理专业学科体系的需要。酒店管理作为现代服务业翘楚,企业招聘人才的热门,是高职院校设置的重要学科。酒店管理专业在延续传统餐饮服务、客房服务、前厅服务等核心课程的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高职院校开设茶艺课程,有利于促进整个酒店管理专业学科体系更加完善。茶艺因其自身的性质和魅力,受到学生的欢迎,该课程在酒店管理专业学科体系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二、现阶段茶艺教学存在的问题

1.茶艺实训室硬件设施不完备。良好的教学环境、完备的教学设施是茶艺实训顺利达成的有效保障。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茶艺课程,却没有专门的茶艺实训室,学生只能坐在普通的教室听课,缺少实践操作机会;有的实训室建设水平滞后,只有简单的茶具摆设,设施数量、种类不能满足上课需要,茶艺室装修简陋,缺乏茶文化氛围,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茶艺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制约茶艺教学的长期发展。所以为了推进茶艺学科的发展,提高茶艺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并加强茶艺实训室建设。2.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因茶艺属于酒店管理专业的新兴学习方向,大多高职院校缺乏专业出身的茶艺教师,尤其是北方非产茶地区的院校,担任茶艺教学的一般都是酒店管理专业其他学科教师,他们或通过自学掌握一定的茶艺知识,或经过短期的培训就被安排上茶艺课,缺乏接触茶的实践机会,对茶文化、茶道精神的理解也相对浅陋。师资力量匮乏是制约茶艺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茶艺师资培训,提升茶艺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刻不容缓。3.课程设置及教学实践过程有待完善和提高。科学的课程设置是教学实践取得成效的前提。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向就出现问题,教学实践也就偏离了轨道,进而影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影响茶艺学科的发展。一些院校针对这样一个新兴的专业方向,在课程设置方面缺乏经验,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思路不清晰,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轨,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需要学习兄弟院校茶艺教学之长处,潜心研究探讨适合本校的教学思路及教学实践,从而形成完善的茶艺教学体系。

三、茶艺教学实践研究

1.确定“以职业生涯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结合酒店管理专业和茶艺的特点,明确茶艺教学的总体思路,即引导学生树立“我们是高星级饭店和高素质的餐饮企业茶艺岗位员工”的职业生涯出发点,并逐步实现“高素质餐饮企业茶艺服务经营管理者”的职业追求。2.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2014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取消319项职业资格许可,2016年12月又取消114项,而茶艺师资格证书得到保留,由此可见该资格证书的珍贵性和可信性。加强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是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五个对接之一,在完成茶艺的正常教学计划的同时,学生要参加茶艺师资格证的考核,鼓励学生一专多能。学生毕业时既获得作为敲门砖的毕业证又取得了作为上岗通行证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将审美教育融入茶艺课堂,加强职业情感,提高职业素养。传统茶文化孕育了丰富的美的元素,人美、茶美、水美、器美、境美、艺美,能够理解和展现这些美,对学茶之人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将审美教育融入茶艺教学,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对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除此,在茶艺教学中加入美育元素,引导学生在泡茶、品茶中感受真我,感悟人生,消除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实现以茶育人的目的。4.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将教学内容模块化。要使职业教育与社会无缝接轨,教学就要与工作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在茶艺课程上总结提炼出与茶艺相关的工作岗位和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确定学生的学习领域,并在教学中将每一个学习领域内容根据茶艺职业标准的要求模块化,即把教学内容分为茶艺理论模块、茶艺服务与管理技能模块、岗位操作实践模块,详见图1。茶艺理论模块主要是以学习茶叶知识为主,重点突出对学生“知”的培养,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从事茶艺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认识,拓展专业思维和视野;茶艺服务与管理技能教学是以职业训练为主,重点突出学生“行”的培养,在本模块的教学中主要采用情景模拟和项目教学法,使学生掌握从事茶艺服务的流程和实际操作方法,从基础的服务学起,逐渐增强岗位工作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从而为从事基础管理岗位奠定基础;岗位操作实践教学是以参与酒店服务及茶相关岗位工作为主,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在教师和企业师傅的辅助指导下为客人提供服务,从而使学生“零距离”接触行业,学以致用,在“学习-实践-反思”中不断提高。5.采用“教学做合一”的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一节茶艺课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法适合运用在泡茶服务、茶叶介绍与销售等环节,即将工作场景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服务过程;自主探究法是课前教师将学习任务发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在课堂上将自己或小组习得的知识相互交流,这种方法可运用在茶叶、茶具、茶俗等知识的介绍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如:教师演示、案例分析、视频影像资料、PPT等组织课堂教学。通过以学生为主体、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会学、善学、乐学的能力。6.实施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可以有效反映教师的教学成果,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考核的反馈中总结经验与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赛代考”是非常适合茶艺教学的一种考核评价方式,它打破了常规的考试形式,将考场变身赛场,以竞赛成绩作为该科目的考试成绩,同时评出单项奖给学生以奖励。“以赛代考”不但考核了平时的学习效果,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激发了学习热情,学生从要我练转变成我要练,从而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学风。参与“职业技能鉴定”,将茶艺职业资格的获取率纳入考核评价体系,既培养学生过硬的职业岗位能力,又使学生获得了从事茶艺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资质认证。另外,在考核评价上还要重视学生的企业实践活动,校企双方共同进行评价。把学生工学结合的表现,企业的鉴定,指导教师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总结报告作为工学结合成绩的量定参考,最终按照一定的比重,将“工学结合”的考评成绩纳入期末终结性考核评价。7.重视第二课堂教学。茶艺教学要想获得学生的广泛认可和欢迎,在校园里形成爱茶、学茶的氛围,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还应该走出课堂,多多组织实践活动。例如,开设茶艺社团,参观茶企业,在校内校外组织茶会,定期开放茶艺室,让学茶学生自主经营,为全校师生服务等。这样既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组织茶文化活动的策划能力。

四、结语

茶艺教学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突显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茶艺教学的日益精进需要院校、师生的重视和多方面的改进和完善。希望通过茶艺教学,让更多的学生爱上茶、爱上茶文化,让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在校园中得到更多的传播。

作者:王雪莲 单位:大连职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吴航.高职茶艺职教的特点及教学方法[J].文学教育,2016,8.

[2]卢常艳.《茶艺》课程教学初探[J].价值工程,2015.

[3]石增业.浅析酒店员工应具备的职业素质[J].2008.

茶道茶艺培训范文篇8

商会的会员相聚,去年的这个深秋。欢声笑语中畅谈友谊,憧憬未来。去年相聚的欢声笑语仿佛还在耳畔回绕,又迎来了商会两周岁生日,过去的一年里,省茶叶商会蓬勃发展,团结进取,弘扬茶文化、发展茶经济,服务会员、宣传商会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工作。

今天,我受省茶叶商会委托,向各位会员代表作2010年省茶叶商会的工作报告。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商会作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积极配合省工商联的工作

我会成立两年来,报着学习的态度,积极参与配合省工商联的各项工作。特别是5.12大地震,商会响应省联号召,迅速组织会员向灾区捐款,广大茶商积极响应,从发出信息到捐款,仅仅一天时间,募捐10万余元,很多外地会员委托在的亲朋送来捐款,很多会员甚至没有留下姓名,感人的场面与茶商的高贵品格,让在场的省市区领导为之感动,对茶商和商会与以了很高评价。

二、继续建设和完善行业网站《中原茶网》

继续加快《中原茶网》的建设,我们不停顿的工作,适时商会资讯,大幅更新茶网内容。由于时间、人员和各方面因素制约,网站还不能满足“弘扬茶文化、服务茶经济”的需求。我们将在今后加大这方面的工作,更好地利用好这个阵地,宣传好我会会员,在弘扬茶文化,发展茶经济方面作出贡献。

三、编辑出版《华夏茶文化》

为使会员尽可多的能够获得茶叶方面的各种信息,对生产经营起到指导、帮助作用,我会积极组织编辑了《华夏茶文化》杂志。该杂志为内部交流刊物,不定期印发,目前已出二期,使我会会员及时了解了我商会及中原茶业、茶文化的动态。刚刚创刊的《华夏茶文化》是我们商会的又一个宣传阵地,请会员多提意见,使我们这个内部刊物更接近我们的经营活动。在这里也提醒会员、特别是外地的会员,来时请与商会联系,以便尽快得到《华夏茶文化》。

四、主办了“2010中国﹙﹚茶叶博览会”

今年10月31—11月2日,我会与省茶文化研究会、东华展览公司合作,共同举办了“2010中国﹙﹚茶叶博览会”。这是在中原地区第二次举办的大型茶叶会展,我商会积极参与、积极支持,支持配合了本次博览会,为会员搭建了大流通、大交流的平台。

我会为外地来郑参加会员代表大会和茶博会的会员及部分省兄弟商会的朋友,举行了欢迎晚宴,为他们接风洗尘,竭尽全力为会员服务。

通过博览会,我们学习了经验,增长了见识,结交了朋友。我们还将认真总结本次茶博会的经验,在宣传商会,在帮助会员搞好经营方面继续努力。

五、积极发展会员

发展会员是各个社会团体的重要工作,商会也始终把会员的发展放在了重要位置,发展会员是我会的重点工作之一。作为我会会员,邦助商会发展会员,成了大家的共识,很多会员积极为商会发展会员。今年我发展会会员近四十人,其中理事增加了十一人。可喜的是,今年许多茶商通过各种渠道要求加入商会,一方面说明商会的工作得到了茶商的认可,一方面说明商报会宣传工作的不完善,各位会员要多做宣传工作,在此表示感谢。

09年我们的重点工作之一仍是发展会员。同时也希望广大会员积极宣传发动,重点发展外地会员,协助商会搞好发展会员工作。

六、搞好职工培训工作

职业技术培训工作在我会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全面提升我会会员的职业素质,八月份,我会与职业技术鉴定站联合,举办了一期茶艺员、评茶员培训班,共培训职业技术人员三十多人,其中评茶员十五人,茶艺员十六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为我会会员。通过职业培训,全面提升了我会会员的从业水平和职工技能。

经过几期职业培训,我们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为今后我会职业培训工作做了一些积极的准备和铺垫。我们编发了《省茶叶商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站管理办法》,并积极筹备在地市成立商会培训站,各市踊跃申请设立培训站,目前此项工作正顺利推进。

七、配合电视台三套制作《茶人茶事》栏目

为了搞好我会会员的宣传工作,我会积极配合电视台三套制作《茶人茶事》栏目,重点配合宣传我会工作。同时本着商会牵线,商家自愿的原则,对茶叶批发市场的部分商户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宣传,截止目前,己播出五十多期,制作宣传节目二十期,宣传商家四十多人,该节目寓教与乐,收视率令人满意,很好地宣传了省茶叶商会和我会会员。此项工作茶叶批发市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出人出钱给了大力支持,在此对茶叶批发市场表示感谢!

八、筹备成立了省茶叶商会茶馆专业委员会

作为名优绿茶的主产区和茶叶的主销区,拥有众多的茶馆和广大的茶客,为了规范茶馆的经营,督促茶馆业的自律,应多数茶馆的要求,我会成立省茶馆专业委员会。会址在,由全省各茶馆经营单位组成,业务上受省茶叶商会领导。茶馆业商会宗旨是: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茶文化,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全面提高茶馆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以推动茶馆业乃至整个茶产业经济的发展。以打造一个系统、和谐的茶馆行业交流管理平台为目标。

九、积极开展茶文化交流

我会积极组织了多起茶文化交流,邀请了刘枫、邓时海、吴锡端、郑乃福、赵群友等茶人座谈讲座。特别是今年九月底,我商会邀请来参加亚洲艺术节的日本茶道代表团,在国香茶城交流座谈,并举行三场中国茶艺和日本茶道茶道表演,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间的交流引起了阵阵掌声,商会会员一百多人进行了观摩,促进了茶文化的交流。中日茶人还在细雨蒙蒙中进行无我茶会。

十、举办民间斗茶比赛

我会于六月份组织了信阳毛尖斗茶比赛,十月份组织了铁观音斗茶比赛。通过切磋交流,促进了会员与会员、会员与外界的交流和了解,提高了对茶的认识和从业水平。斗茶比赛不仅得到了会员的积极参与,还吸引了媒体和茶叶爱好者的关注和参与。较好地扩大了企业的影响,促进了茶叶销售。

尊敬的各位会员,2010年就要过去了。在将要过去的一年里,我会会员团结进取,相互支持,积极工作,摸索出了一条发展道路,开创一个新的局面,作了一些积极工作,一年的团结协作,让我们结下了友谊,一幕幕感人的场面让我们久久不能忘记,久久地处在感动之中。我商会今后将利用各种渠道,组织会员互通有无,搞好茶叶、茶具在会员间的流通和交流。还将继续加强会员的发展工作,特别是外地会员的发展应与以重点进行。同时也希望我会广大会员与以大力支持!为商会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茶道茶艺培训范文篇9

关键词:茶道;文化传承;高校教育

中国茶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茶文化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韩国、日本等国家都具有自己的茶道文化,而所有的茶道文化都是在中国茶道文化的基础上演变而来。高校是茶道、茶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教师讲授、茶文化专家的讲座,来传达茶道知识、茶道传统与茶道技艺。因此茶道文化对现代人的意义并不在于学习茶道技巧,而在于继承、传播茶道文化,推动茶道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1茶道的起源与文化内涵

茶道起源于唐朝,《茶经》是第一部有关茶叶的文学著作。而中国也是最早发现茶、饮茶的国家,从唐朝以后茶作为一种饮料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的传播开来。《茶经》是唐朝陆羽所做的有关煮茶、饮茶的文学文献,它不仅仅是介绍煮茶、饮茶等茶叶知识的学术著作,还包含儒家天人合一、道家道法自然、佛家一切皆空的深厚茶道文化思想内涵。自唐朝以来,宫廷、民间、寺院、市井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饮茶品茶活动,茶道茶文化已成为深入人心的文化符号。宋代以后逐渐出现点茶、斗茶等活动,茶道也由原来的高雅文化逐渐向市民文化转变。各个阶层的民众都能够用茶道文化招待朋友、拜访亲友,以完成日常的交往活动。明清以后的饮茶品茶活动更为简约,而茶叶的选择、生产也更加的精细化。市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进行饮茶活动,茶道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目前中国茶道并不拘泥于煮茶、饮茶形式的选择,而更加关注茶产业附加产品的生产、茶产业经济效益的增加。自唐代以后茶道开始向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各个地区的茶道交流活动往来不绝,其中茶道文化得到最好继承的国家为日本。茶道在原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四大皆空的思想上,又增加清寂的禅学思想。因此茶道思想融合宗教、哲学、艺术、伦理等多方面学科的知识内容,形成自身独有的清、柔、圆、寂的文化氛围。如今的茶道一方面承担养生的作用,普通民众从茶道中获得心灵的升华;另一方面也承担着文化传播的作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茶道内涵能提升国民的思想素质,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

2茶道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中国茶道融合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宗教的文化思想,形成独特的清寂和美文化理念。我国地域辽阔、茶叶种类众多,因此在煮茶、品茶等形式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各个地区的居民都有一套自身独有的饮茶方式,也形成不同的茶道思想。当前茶文化领域尊崇的茶道思想为“廉、美、和、敬”,廉洁清廉、追求美向往美、心态平和安定、心存敬畏成为茶道所尊崇的主要思想内涵。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茶道正在逐渐往商业化、大众化等方向靠拢,休闲娱乐成为茶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茶道专注于煮茶、饮茶、茶产品方面的探索开发,提倡茶叶平心静气的养生作用。但相比于日本茶道而言,我国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茶道礼仪规范。由于我国的茶叶种类众多、茶道流派复杂,煮茶、饮茶等茶道方式也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与此同时政府也没有从制度层面对茶道文化的传承方式、传播特色进行规范,所以我国的茶道发展呈现出较为混乱的特征。目前我国专注于茶叶产业建设,包括茶叶生产、茶叶附加产品生产、茶文化景区建设等,通过建立茶叶品牌来提升茶叶品质,促进茶叶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通过开展各种茶文化交流活动来吸引游客,增加本地的茶叶收入,提升地区的茶叶知名度。茶道的传承主要通过茶叶的经营销售来完成,现代居民通过煮茶、饮茶来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同时各个高校还设立有茶文化、茶学专业,传授给同学们茶叶理论知识、茶道的理论知识,使同学们自觉培养自身的审美情操。茶道还能够与茶叶科研结合起来,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要的茶叶产品;有些学校还开设茶产品营销课程,教授给学生茶产品营销技巧。而社会中也出现茶艺师培训等课程,主要向现代居民传授茶道的礼仪文化,以及煮茶、倒茶、饮茶等方面的技巧。茶道文化传承方面的间断问题,应该在茶道制度、茶道传播形式、茶道传播程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茶道传播制度、方式、程序方面的规范,能够建立起完整的茶道文化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茶道文化主体。同时茶道的传播要贴近普通群众,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茶道文化的推广宣传,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与文化修养。还要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进行茶道文化课程的设置,争取每个学期都能开设一门茶道文化课程。茶道行动规范、礼仪的培养,能够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3茶道在高校教育管理思维中的运用

中国茶道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强烈的现代意义。茶道首先讲究现代居民对茶的理解,讲究茶文化的发掘与传播,以及茶道产品的开发创造,主要围绕茶叶的经济价值、精神价值、附加价值等方面展开;然后茶道讲究现代人对自身的理解,通过煮茶、倒茶、品茶等一系列的活动,人能够从自身灵魂中发掘到更多的东西,将身体与灵魂进行融合。茶道的内涵是以自然为基础,进而上升到人文精神领域。茶道中的“真、善、美”是相互联系的,茶道讲究真善美,提倡清寂廉静和美的文化品位。所以,茶不仅具有缓解口渴、陶冶身心的物质滋润作用,而且有着洗涤心灵、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茶道也成为居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煮茶、倒茶、品茶的茶道活动,能够带给人心灵的陶冶、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茶道的清幽、廉静、和美是传统茶道追求的至高境界,也应该成为现代人所追求的幸福目标。茶道分为两个部分:茶和道。茶涵盖所有的茶叶种类,道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属于哲学的范畴,是由孔子的《论语》、老子的《道德经》、佛教的《金刚经》等一系列的宗教经典组成。茶与道的结合也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茶道文化涵盖我国传统文化的所有内容。茶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特征、以及茶本身的清幽,揭示茶叶与环境存在的紧密联系,也能够从侧面提升人类的环保意识。茶叶具有“和善美丽”的特性、茶道主张“精行俭德”的品德与信仰,告诫世人应“德博而化”。这表明通过茶道文化和善品性的熏陶,能够逐渐提升世人的道德素质与文化修养。茶道还具有天道人伦的道德思想,天道人伦的思想主张万事万物都要按照其自然规律进行运转,不能违背天道人伦进行经济、社会生态的发展。茶道以和、天人合一作为人道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天下大同所依从的理论依据,也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茶道专业讲师专注于对茶道的文化、精神、艺术特色进行详细讲解,以提升大众的艺术水准与文化修养。茶道与其他专业课程有着紧密的连接关系,茶道通过煮茶、倒茶、品茶的演示活动,进行茶文化的传播;还能够通过茶道书籍、茶道自然生态景区进行茶道文化的传播。自然科学、文化艺术、民俗民风共同构成完整的茶道文化体系,才能促进茶道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才能使人们深入了解茶道文化的精髓。通过利用茶叶博物馆、老茶馆、茶叶生产加工基地、茶文化景区等现实资源,开展茶道文化传播活动。茶叶基地参观考察、茶文化景区游览、茶道社团活动的结合,能够促进茶道文化的深度传播,也能够使大众了解茶、感悟茶,品位茶道的独特美感与深厚的文化哲思。我国在古代已经有茶道教育方面的课程,茶道教育大多以家庭授教为主。传统上社会的茶道交流、煮茶、饮茶,也以男性为茶道交流的主要群体。现代社会也允许女性从事茶道学习、交流活动,大多数茶馆酒楼有着男性茶道传授师,也有女性茶道传授师,他们主要从事茶道表演、煮茶等一系列茶道活动。我国也逐渐增设茶艺师资格考试、茶道师技艺欣赏交流活动,用以培养大量符合国家要求的茶艺从业人员,提升全民族的文化修养与精神境界。茶道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道在高校教育中主要起着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作用。虽然说各个高校也开设茶道课程进行茶道的交流,但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文化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与陌生人、合作伙伴的交流能力,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要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要按照一定的规矩来履行各自的职责。茶道具有严格的动作规范、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经过茶道的学习以后,能够增强学生与他人的心神交流,拓宽自身的文化视野。茶道中的动作规范也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茶道的教授活动能够促进茶道文化的传播交流,能够逐渐提升自身的审美品位与道德素养。对那些非茶叶专业的学生可以开设茶叶基础知识方面的内容,传授茶道煮茶、倒茶、品茶等方面的技能与规范。通过茶道知识的通俗讲解,使学生初步理解茶叶方面的知识技能,理解茶道传播的人文思想。对那些茶叶专业的学生,可以开设专业的茶叶、茶具、煮茶标准动作、品茶心态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茶道文化的深邃内涵。

4结语

茶道不仅仅包含茶叶、茶文化的内容,更涵盖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佛家的哲学与艺术思想。因此茶道包含茶文化的所有内容,同时也包含哲学、美学、自然科学、艺术学等方面的内容,已经成为社会居民的精神寄托与文化归属。所以高校的茶道教育管理,最重要的是传播博大精深的茶道文化。高校可以通过茶道专业教学、茶叶产地参观游览、茶道实践等方式,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茶道文化体系,推动茶道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作者:刘大勇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参考文献:

[1]庄爱兰.高校教学管理中的理念与制度关系探讨[J].才智,2015(36):124-125

[2]岳淼.高校的教学管理现存问题与应对措施[J].科技展望,2016(3)

茶道茶艺培训范文篇10

大家好!

去年的这个深秋,商会的会员相聚,欢声笑语中畅谈友谊,憧憬未来。去年相聚的欢声笑语仿佛还在耳畔回绕,又迎来了商会两周岁生日,在过去的一年里,省茶叶商会蓬勃发展,团结进取,在弘扬茶文化、发展茶经济,服务会员、宣传商会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工作。

今天,我受省茶叶商会委托,向各位会员代表作年省茶叶商会的工作报告。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商会作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积极配合省工商联的工作

我会成立两年来,报着学习的态度,积极参与配合省工商联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大地震,商会响应省联号召,迅速组织会员向灾区捐款,广大茶商积极响应,从发出信息到捐款,仅仅一天时间,募捐10万余元,很多外地会员委托在的亲朋送来捐款,很多会员甚至没有留下姓名,感人的场面与茶商的高贵品格,让在场的省市区领导为之感动,对茶商和商会与以了很高评价。

二、继续建设和完善行业网站《中原茶网》

继续加快《中原茶网》的建设,我们不停顿的工作,适时商会资讯,大幅更新茶网内容。由于时间、人员和各方面因素制约,网站还不能满足“弘扬茶文化、服务茶经济”的需求。我们将在今后加大这方面的工作,更好地利用好这个阵地,宣传好我会会员,在弘扬茶文化,发展茶经济方面作出贡献。

三、编辑出版《茶文化》

为使会员尽可多的能够获得茶叶方面的各种信息,对生产经营起到指导、帮助作用,我会积极组织编辑了《茶文化》杂志。该杂志为内部交流刊物,不定期印发,目前已出二期,使我会会员及时了解了我商会及中原茶业、茶文化的动态。刚刚创刊的《茶文化》是我们商会的又一个宣传阵地,请会员多提意见,使我们这个内部刊物更接近我们的经营活动。在这里也提醒会员、特别是外地的会员,来时请与商会联系,以便尽快得到《茶文化》。

四、主办了“中国﹙﹚茶叶博览会”

今年月—月日,我会与省茶文化研究会、展览公司合作,共同举办了“中国﹙﹚茶叶博览会”。这是在中原地区第二次举办的大型茶叶会展,我商会积极参与、积极支持,支持配合了本次博览会,为会员搭建了大流通、大交流的平台。

我会为外地来郑参加会员代表大会和茶博会的会员及部分省兄弟商会的朋友,举行了欢迎晚宴,为他们接风洗尘,竭尽全力为会员服务。

通过博览会,我们学习了经验,增长了见识,结交了朋友。我们还将认真总结本次茶博会的经验,在宣传商会,(在帮助会员搞好经营方面继续努力。

五、积极发展会员

发展会员是各个社会团体的重要工作,商会也始终把会员的发展放在了重要位置,发展会员是我会的重点工作之一。作为我会会员,邦助商会发展会员,成了大家的共识,很多会员积极为商会发展会员。今年我发展会会员近四十人,其中理事增加了十一人。可喜的是,今年许多茶商通过各种渠道要求加入商会,一方面说明商会的工作得到了茶商的认可,一方面说明商报会宣传工作的不完善,各位会员要多做宣传工作,在此表示感谢。

年我们的重点工作之一仍是发展会员。同时也希望广大会员积极宣传发动,重点发展外地会员,协助商会搞好发展会员工作。

六、搞好职工培训工作

职业技术培训工作在我会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全面提升我会会员的职业素质,八月份,我会与职业技术鉴定站联合,举办了一期茶艺员、评茶员培训班,共培训职业技术人员三十多人,其中评茶员十五人,茶艺员十六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为我会会员。通过职业培训,全面提升了我会会员的从业水平和职工技能。

经过几期职业培训,我们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为今后我会职业培训工作做了一些积极的准备和铺垫。我们编发了《省茶叶商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站管理办法》,并积极筹备在地市成立商会培训站,各市踊跃申请设立培训站,目前此项工作正顺利推进。

七、配合电视台三套制作《茶人茶事》栏目

为了搞好我会会员的宣传工作,我会积极配合电视台三套制作《茶人茶事》栏目,重点配合宣传我会工作。同时本着商会牵线,商家自愿的原则,对茶叶批发市场的部分商户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宣传,截止目前,己播出五十多期,制作宣传节目二十期,宣传商家四十多人,该节目寓教与乐,收视率令人满意,很好地宣传了省茶叶商会和我会会员。此项工作茶叶批发市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出人出钱给了大力支持,在此对茶叶批发市场表示感谢!

八、筹备成立了省茶叶商会茶馆专业委员会

作为名优绿茶的主产区和茶叶的主销区,拥有众多的茶馆和广大的茶客,为了规范茶馆的经营,督促茶馆业的自律,应多数茶馆的要求,我会成立省茶馆专业委员会。会址在,由全省各茶馆经营单位组成,业务上受省茶叶商会领导。茶馆业商会宗旨是: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茶文化,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全面提高茶馆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以推动茶馆业乃至整个茶产业经济的发展。以打造一个系统、和谐的茶馆行业交流管理平台为目标。

九、积极开展茶文化交流

我会积极组织了多起茶文化交流,邀请了等茶人座谈讲座。特别是今年九月底,我商会邀请来参加亚洲艺术节的日本茶道代表团,在国香茶城交流座谈,并举行三场中国茶艺和日本茶道茶道表演,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间的交流引起了阵阵掌声,商会会员一百多人进行了观摩,促进了茶文化的交流。中日茶人还在细雨蒙蒙中进行无我茶会。

十、举办民间斗茶比赛

我会于月份组织了信阳毛尖斗茶比赛,月份组织了铁观音斗茶比赛。通过切磋交流,促进了会员与会员、会员与外界的交流和了解,提高了对茶的认识和从业水平。斗茶比赛不仅得到了会员的积极参与,还吸引了媒体和茶叶爱好者的关注和参与。较好地扩大了企业的影响,促进了茶叶销售。

尊敬的各位会员,年就要过去了。在将要(过去的一年里,我会会员团结进取,相互支持,积极工作,摸索出了一条发展道路,开创一个新的局面,作了一些积极工作,一年的团结协作,让我们结下了友谊,一幕幕感人的场面让我们久久不能忘记,久久地处在感动之中。我商会今后将利用各种渠道,组织会员互通有无,搞好茶叶、茶具在会员间的流通和交流。还将继续加强会员的发展工作,特别是外地会员的发展应与以重点进行。同时也希望我会广大会员与以大力支持!为商会的发展尽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