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课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21:23:19

中学政治课

中学政治课范文篇1

一、教材。广大政治教师对教材的要求有三:①结合形势的内容较多是政治教材的特点,但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应相对稳定。配合形势教育的内容可临时编写讲义。②内容要精炼。目的政治课本越编越厚,不利于减轻学生负担。③要确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要真正做到“加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培养和训练,有些基本观点明确指出学生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牢。现在干巴巴地几条理论的编写方法要改正,应写入一些实例,并做到材料有力地说明观点。

二、考试。中学政治课是“用马列主义、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主渠道,它但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光荣使命。因而政治课只学不考是不恰当的,但目前中考、高考有些题目偏难、偏深,超出了十几岁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理论水平,如市场经济的某些理论、金融市场的某些知识,有些政治教师都不一定清楚,其次,“标准答案,’不标准,随意性太大,有时定的太死,近乎吹毛求疵,有时学生考的普遍不理想,达不到预定及格率,又降低标准!

三、队伍。目前中学政治课教师队伍亟需培训。’师范学校政教系招生很难,流失也多。牋某师范大学政教系的18名男性毕业生中竟有12名离开了教学岗位。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中小学望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及其共青团、少先认干部的作用。对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要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业务水平,并采取实际措施解决他们的待遇问题。”但实际情况与这条规定大相径庭。

政冶教师们建议:

第一,有关部门尽快组织由教育行政领导、专家及中学政治教师参加的教材编写小组,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编写出能够相对稳定的教材;编写出内容比较丰富、对教师改革教法有指导意义的教学参考书。

中学政治课范文篇2

一、教材。广大政治教师对教材的要求有三:①结合形势的内容较多是政治教材的特点,但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应相对稳定。配合形势教育的内容可临时编写讲义。②内容要精炼。目的政治课本越编越厚,不利于减轻学生负担。③要确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要真正做到“加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培养和训练,有些基本观点明确指出学生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牢。现在干巴巴地几条理论的编写方法要改正,应写入一些实例,并做到材料有力地说明观点。

二、考试。中学政治课是“用马列主义、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主渠道,它但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光荣使命。因而政治课只学不考是不恰当的,但目前中考、高考有些题目偏难、偏深,超出了十几岁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理论水平,如市场经济的某些理论、金融市场的某些知识,有些政治教师都不一定清楚,其次,“标准答案,’不标准,随意性太大,有时定的太死,近乎吹毛求疵,有时学生考的普遍不理想,达不到预定及格率,又降低标准!

三、队伍。目前中学政治课教师队伍亟需培训。’师范学校政教系招生很难,流失也多。牋某师范大学政教系的18名男性毕业生中竟有12名离开了教学岗位。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中小学望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及其共青团、少先认干部的作用。对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要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业务水平,并采取实际措施解决他们的待遇问题。”但实际情况与这条规定大相径庭。

政冶教师们建议:

第一,有关部门尽快组织由教育行政领导、专家及中学政治教师参加的教材编写小组,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编写出能够相对稳定的教材;编写出内容比较丰富、对教师改革教法有指导意义的教学参考书。

中学政治课范文篇3

多媒体与网络结合,学生在课堂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顺畅,这都是多媒体教学带来的飞跃。相对于传统教学,多媒体更加灵活多样。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新的科技知识不断出现,必须使学生了解到最新的社会变革和国际国内动态,这也是中学政治课教学与时俱进的要求。

二、中学政治课多媒体教学的负面影响

(一)过分依赖计算机,师生之间沟通变少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整个教学环节能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使整个课堂气氛更为活跃。但是在授课过程中,过分地依赖所做的课件,始终面对屏幕照屏宣科,没有太多的机会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眼神和心灵的交流,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多媒体的魅力反倒大大减弱。多媒体技术是把双刃剑,对教学内容不熟悉教师依然可以照屏宣科,不露痕迹,但感染力肯定不强。如果对教学内容不熟悉,更应该加强备课,加强与学生的课堂交流,方能做到挥洒自如,增强感染力。

(二)课件等于板书

教学中广泛应用多媒体,对某些老师而言,只是在大屏幕上显示文字,教科书搬家,最多再配上几张下载的图片来代替板书和画图,而且一劳永逸,不再有每节课必须写板书的辛苦了。即使仅就课件制作技术而言,也给教师教学带来了新的考验,如何选择适当的软件,掌握几种基本的多媒体制作技术是现代教师必需的技能之一。

(三)喧宾夺主,淡化了主题

尽管有些老师的课件色彩鲜明,变化频繁,画面花哨,屏幕上不断出现各种动漫。这样的课件哗众取宠有之,实际价值却无。多媒体课件本是一种辅助手段,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而不只是用华丽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喧宾夺主的效果。一节课结束了,如果一味强调课件的观赏性,课后学生对老师讲授的主要内容却没留下什么印象,这一节多媒体教学课大概就算失败了。

(四)闹剧后面的悲哀

有些学校的教务领导和校领导,不顾专业特点,强求多媒体教学,听课后评价教学效果,首先看用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了没有,因而不管计算机、数理化、文史哲、音体美、农林医、药生地,都一哄而起,掀起一股课件热,教学效果反而下降。因此多媒体教学方法不可滥用,也不宜全程用多媒体,应当考虑让学生的视觉与思维有调整的空间。

三、讨论

(一)多媒体技术有它独特的优势,在适当的专业,针对适当的内容,因势利导,制作出高水平的课件,可以弥补和改善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

(二)多媒体技术固然给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媒体,但是它并不是我们教学的全部,它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要正视多媒体技术的缺陷,扬长避短,适当地限制不利因素,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还要认识到,长期无节制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的视力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根据学生和课程的实际情况,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技术,不可滥用。

中学政治课范文篇4

一、讲好开头,引起“注意”。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讲好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第一步。如果在上课一开始学生就注意听讲,他们就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他们的注意就不易稳定,掌握的知识也不全面,学习效果自然受到影响。怎样讲好开头呢?

教师对教材应有十分准确的把握,努力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语”。可以通过讲与本节课有关的故事、成语导入新课;或在课的开头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造成悬念等。同时,教师还要仪表端庄、亲切和蔼、自信心十足。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条理清楚,并联系实际讲好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教师走进教室时精神倦怠,讲话有气无力,没有条理,就不难想象学生的状况会怎样,整体教学必然要受影响。

二、多给学生议、练的时间,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

政治课教学过程是“读、讲、议、练”的过程。对说教篇幅较多、道理好懂的教材,要精讲。要多给学生安排一定的议、练的时间。例如,讲初中的《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课时,可出这样的议题让学生讨论:“中学生在爱人民方面有哪些值得称赞的表现?还有哪些不足?应怎样热爱人民?”学生在议论过程中畅所欲言、精神放松、兴趣盎然,既理解了课文,又提高了思想认识。如果教师一直“满堂灌”,学生一定会困倦,收不到好的效果。

三、运用恰当有趣的比喻等方法激发兴趣。

政治课教学可根据需要,恰当地运用有趣的比喻、精彩的名言、简短的故事等,突破难点、激发兴趣。

例如,讲“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抽象难懂的哲学观点时,如果教师只空洞地讲述理论,学生难以理解,又会觉得枯燥。我在讲这一问题时,引用了一个故事:有一员外家有四位女婿,分别是文人、做官的、经商的、种田的有一天,他们在员外家同桌饮酒时,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他们便望雪兴叹对起诗来。身分不同的人作出了不同的诗句。之后,我向学生提出问题:①为什么他们对下雪的认识不一样?②他们的不同身份,各自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③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谁决定谁?学生通过思考、回答,明白了道理,而且记忆持久。

四、政治课教学要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关心的问题,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学生会有哪些想法或疑问,讲课时予以解答。例如,讲“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客观规律决定的”这一观点时,考虑到学生可能会提出“为什么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这样的问题,我便在课堂上对这一问题给予解释,说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曲折性、必然性,排除了学生的疑问,树立了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相反,如果不排除学生的疑问,学生就难以接受教材的观点,甚至认为教材内容与实际不符,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当前,中学生思想活跃,对社会热点问题非常关心,教师应针对这一情况实事求是地解答学生的问题。我在讲“社会发展史”这部分内容时,有学生问:“地球能毁灭吗?”我没有认为学生的问题和教学无关不该问,而是给学生以鼓励,并解答了问题,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

中学政治课范文篇5

1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

素质教育就是尊重人的个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向素质教育迈进的过程中,做为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首先,必须进行创造性思维精神品质的培养。政治课教学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更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精神品质是对政治课教学的内在要求,应主要抓好以下几点:(1)加强科学世界观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理想和正确的政治信念。理想是创造的动力,信念是创造的精神支柱。很难想象,一个胸无大志、缺乏理想和进取精神的人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所以,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2)加强意志品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格。人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教育。要使自己的人生更富有创造性。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因为创造、发明往往是和失败联系在一起的。挫折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教育,而是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改革所必须的勇敢探索的个性品格,克服思维的固定性、习常性的制约,促进发散性思维的产生。

2激发创造性探求的兴趣

强烈的求知欲是创造的内驱力,一旦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就可以产生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要培养学生的求知欲需从培养兴趣入手。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想让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2)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学习信心不足,自卑心强,怀疑自己的学习潜力,这样不可能产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信心。学生经常受到激烈、鼓舞会产生肯定性愉悦性的心理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环境可以唤起学生对真理的欲望,有助于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乐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中学政治课范文篇6

笑话的特点就是迁回幽默,设计巧妙,不直接说理,因此有助于打破那种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启发孩子们思维,调动孩子们的兴趣。例如:我在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知识时,我用幽默的语言惟妙惟肖地给孩子们讲了“学人叫卖”的笑话:王一手是一个卖枣小贩,刘一水是个卖核桃的小贩。可是,王一手的买卖总是比刘一水的要好。为了找出原因,刘一水有一天偷偷跟着王一手去卖枣。只见王一手来到街上洪亮地喊道“:多好的大枣,个大小核儿,个小没核,快快过来来买呀!”顾客一听,蜂拥而上把枣一抢而空。第二天,刘一水也学着王一手大声地吆喝开了“:好吃的核桃,大的小仁,小的没仁,快快过来来买呀!”可一天下来,他喊破了嗓子一个也没卖掉。学生听了都哈哈大笑,这个笑话形象地说明了不加分析地照搬他人的经验是多么可笑。我们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孩子们在一种愉悦的心情下学到了知识。

二、用“热点”激发高中生的兴趣

思想政治课就是讲道理的课,融知识性与思想性为一身,德育功能尤为突出。只有联系孩子们关注的问题与当前的“时事热点”,才能有效吸引他们,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例如:我讲“建立国际新秩序”内容时,我结合正在爆发的叙利亚内战这一热点,让孩子们分析有效讨论,孩子们很感兴趣,并且讨论十分热烈,情绪激昂。通过讨论,认清了西方霸权主义的实质,掌握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的最大障碍。要维护世界的和平就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建立多元化的世界新秩序。

三、诵读优美诗文陶冶情操,激发高中生的兴趣

优美诗文在我们思想政治课中的主要功效就是抒情,但是这中抒情主要通过刻画具体的学习形象来展开的。我们课堂上如果能够很好利用了这一点,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例如:我讲“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这一课时,我巧妙地引用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让孩子们一齐诵读“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孩子们在诗诗情画意的陶冶中,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这一哲学原理,又使孩子们产生了共鸣,同时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用效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高中生的兴趣

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它能够有效做到视觉与听觉的有机统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能够有效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启迪他们的思维,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这一知识时,我就用多媒体展示了两幅漫画:一幅是一个小孩用绳子牵着牛的鼻子走;另一幅是一个年轻人用手揪着牛的尾巴往后行。图画以展示出来,就激起孩子们的强烈兴趣,思维十分活跃。通过对它们的分析,孩子们对做事情要抓住抓住重点这一知识有了较深的掌握。生动的比喻,使得孩子们兴趣盎然,记忆牢固。

五、合理安排课堂练习,激起高中生的兴趣

中学政治课范文篇7

1.1中学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1)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有利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成长在不同的环境,在家庭、学校、社会都受到不同的思想影响,所以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观察社会,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

(2)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我国国民素质: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如果素质不高而且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群体甚至主流的话,势必造成社会秩序的杂乱无章,影响社会稳定,危机社会治安,带来种种社会问题。所以,中学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学政治课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迫在眉睫。

1.2中学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以往的政治课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简单,采用满堂灌的形式组织教学,学生死记硬背,对知识不理解,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力的发展,学习很被动,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是缺乏兴趣,学习态度消极,甚至厌学心里特别严重。

要改变这种状态,首先需要转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利用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和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等问题,结合政治课中的相关知识点、观点,通过讨论、辨析从中达到对教材中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能力。

2中学政治课的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方法的单一,使学生极少有思考的余地和空间,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意识。教师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长期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占主导地位,这种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的注入式方法,就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四十五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远不像现象上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它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思想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

2.2在教学评价上往往重视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过程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和创造思维的开发。中学政治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新课程的重要环节,在中学政治课实施中起重要导向和促进作用,如何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堂教育评价体系,是当前中学政治课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中学政治课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其蕴含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缺陷与当今新课程实施不相适应。

3中学政治课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3.1扩宽教学领域,丰富教学内容:以教材为基础,讲解热点问题,增加信息量,开拓学生的视野。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是思想敏锐的一代,视野的触角延伸到校园以外的广阔世界,尤其是对国内外的热点问题怀有莫大的兴趣。而且,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在老师面前处于被动地位,讲什么听什么,老师怎样说都是对的。

中学政治课范文篇8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中学政治课是中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会他们为人处事的道理。但是,现行的中学政治课教学无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都难以实现其主要功能和发挥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一、现行中学政治课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堂上“满堂灌”现象普遍盛行。“满堂灌”现象在我国整个教育中比较普遍存在,政治课教学也不例外。通常情况是,课堂上老师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有的学生由于缺少学生兴趣,往往在课堂上心不在焉,或做其他课程的作业,甚至有的学生还玩起手机、偷看武侠小说等等。不难看出,“满堂灌”方式严重扭曲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政治课教学的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2、理论与实际相脱节,课堂缺乏生动性。由于目前实际存在的应试教育过分强调政治课的知识性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政治课育人的功能,也迫使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主要知识点内容的讲解,而不注重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启发引导和教育学生。这样也就容易使讲解缺乏生动性,使得政治课课堂变得索然无味。

3、政治课的考核和学生的实际表现相脱节。由于政治课教学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普遍失去了学习兴趣。从教学效果看也不尽如人意,往往出现政治课考试成绩与学生实际政治思想水平两张皮的现象,即人们通常所指的高分低能,或分数高、品德差的现象。比如一些学生平日政治课成绩优异,而参加集体活动时也总是躲躲闪闪,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4、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运用滞后。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多媒体教学手段已广泛深入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在很多课程中已经实施,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得并不多,相关的软件、课件更少。

综合上述几点,在现行中学政治课教学方法中,普遍存在着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因此,要改革中学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就必须彻底改变这种现状。

二、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

1、创设客观情境,为学生提供宜于学习良好的校园班级氛围。

2、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3、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并保持积极的学习意愿。

4、引导学习的选择性注意,使学生明确学习指向。

5、促进新旧知识相联系,使学生构建新知识意义。

6、引发和指导应用练习,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迁移。

7、知道学习计划,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和能力。

8、指导评价反馈,提高学生自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对中学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建议

1、教师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教学中应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增添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和事例,把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事例相结合。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接受所学知识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的人生可发挥深远的影响。事实表明,很多有成就者之所以能够在后来取得成就,往往和生活中或课堂上老师所讲的某一事件有关,就是因为这一事件对其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或深刻的触动,从而对其整个人生产生了影响。可见,结合身边的事例对政治课进行教学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2、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这是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为基本特征,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结合“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因此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比如,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谈自己生活故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当众提出来,然后发动同学们一起“会诊”,从课本中寻找“药方”。多倡导学生向老师提问,然后老师就像答记者问一样回答学生问题。这种“答记者问”的方式也是引导学生思考的好方法。事实证明,这样做的效果比“满堂灌”要好得多,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

3、针对政治大多属于陈述性知识这一特点,可采用以下四个策略:

(1)呈现知识的时机与方法的合理性。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记住某些知识,老师要在恰当的时候,如学生已做好上课准备,已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上,或已复习了相关内容,用强调性语言来提醒学生注意。(2)复述策略。老师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某些信息的陈述,在这一过程中,应当随时给以提醒,并对学生复述的结果加以评价,在这种提醒与评价中实现师生互动。(3)精加工策略。传统老师常常自己总结出如何精加工,然后将结果直接向学生说明,但这些没有经过学生自己理解,只会导致学生更加依赖死记硬背的方法。因此,这就要求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怎样去补充细节、举例等。(4)组织策略。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知识之间的层次和其他关系,使之带上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的目的。

4、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把学生群体意识培养与良好个性培养结合起来,适应学生的兴趣、需要、与能力进行个别化指导。应坚持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教学。比如,对有的同学因学习成绩较差而产生破罐子破摔思想,可以为其讲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鼓励他们从点滴做起,最终一定会取得好成绩。对于那些集体观念淡薄的学生,也可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以及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教育他们要学会合作和关心集体。其实,中学政治课的主要功能并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是在于“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合作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也就是说主要目的在于育人。但是,同时又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

5、积极推进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运用,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教学媒体的广泛应用,拓宽了教师的活动空间,增强了学生接受知识的信息量,具体、生动、形象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有助于提高政治课教学效率。传统的教学媒体确实发挥过应有的作用,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只有更新的技术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造更优越的条件。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一个标志。因此,政治课教学要在传统教学媒体的基础上尽力引进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这样才能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6、按照创新性原则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探索中学政治课教学方法的创新。创新性原则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以培养各种类型和层次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创新教育是体现素质教育宗旨和时代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动力。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为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促使政治课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更要面向未来;未来社会将是一个知识化的社会,即社会知识化。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创新,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知识经济,为了适应知识经济,与世界接轨,培养创新型人才,政治课教学必须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必须有所创新。这对于政治课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教师必须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不断创设挑战性问题情境,让学生既获得新知又锻炼创新思维和能力;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多向思维的各种活动;给予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创新性学习的习惯,造就创新型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使政治课教学充满活力。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当然有些思想也不完全成熟。教无定法,相信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我们定会探索出更多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法。

中学政治课范文篇9

一、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重要性和可行性的认识。

中学政治课历来以其德育功能而成为各年级的必修课。今天,其德育功能仍需加强,它要发挥出中学德育工作的主渠道的作用。但是中学政治课又不是纯粹的只讲政治道理的学科;如果只顾及这一点,那它就会显得干瘪、不丰满,不能适应今天的社会现实。其实,中学政治课作为一门学科,除了独具特色的德育功能外,还应有其智育功能,那就是自身学科特色的知识和能力功能。"知识"主要是政治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能力"主要是思维能力。基本知识是政治课的基石,教师只有讲清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学生才可能凭借掌握的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觉悟,政治课才能发挥出德育功能。而思维则是联系知识和觉悟的桥梁。思维能力越强,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就越多,觉悟才可能进一步提高。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是中学政治课的一项重要任务。政治课的教学时数是非常有限的,一般每周只有2——3节课。而我们的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心理素质等,还都不是十分成熟和完善的;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的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复杂的、急剧变化的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现象扑面而来,这迫使学生要直面世界、直面人生。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尚处在形成之中。如果我们的学生在政治课里仅仅获得一些简单的概念和结论,甚至有些结论是或然性的,而没有得到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那他们的知识是相当肤浅的,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觉悟就是摇摆不定的。这对于国家、对社会、对学生本人都是潜在的危险。中学政治课要切实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运用它去认识世界,这就成为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思维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素质教育把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提出来了。过去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的根本缺限就在于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记忆知识的机器,束缚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中学政治课要走出一条新路,不得不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学政治课所要培养的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其有自身学科特色的理解知识、归纳知识、分析知识和运用课本知识与思维方式初步分析社会现实的能力。这些能力在高中各年级有不同的要求,但归纳起来,是具有政治学科特色的抽象思维能力。简单地说,通过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政治学科中的问题要会"想",对社会现象要有一个基本尺度的把握。当前,加强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因为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已具备了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这对进一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同时,高中政治课本中也有较多关于思维方面的知识,如"概念"、"判断"、"推理"、"比较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等等,这些为进行思维训练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二、高中各处级政治课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内容:高一:第一,学习构建课本知识体系,将所学知识按一寂线索串联起来,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准确地把握纵向比较法和横向比较法;第三,领会课本编写过程中经常采用的先分析后归纳的思维方法,并学习在实际中运用车船费上,学习运用书本知识初步分析经济现象,培养强烈的经济意识;高二:重点是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学会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多角度看问题的方法;对"理论联系实际"这个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有更深刻的感受和更多的运用。高二阶段,是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对学生来说,辩证思维是思维能力的核心和关键。能够进行辩证思维,不但对政治学科,而且对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有启发;高三:这是思维能力提高和升华时期。重点是培养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对比的方法、辩证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分析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提高判断理论是否、政治是否能力;同时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这三个年级的思维能力是逐步提高的。三、培养思维能力的基本原则:1、渐进性原则。学生刚进入高一,思维习惯较多的停留在形象思维方面,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了解身边的经济现象入手,如去市场买菜时要讨价还价,商品有个价格标签,手头上的零用钱怎么用等,然后再过渡到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概念、观点,让学生掌握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如果一开始就告诉学生"现代人要有商品意识,要学会做生意"等问题,学生未必能深刻理会。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运用书本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日常经济现象,比如分析"物价为什么要上涨"、"国家为何要控制物价"。这样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采用"形象--抽象--形象"的步骤分析社会问题,学生每次学习都有所获。对不学生提出的思维能力的要求应循序渐进,不可"高起点",一步到位,否则就会"低落点"。我们必须引导他们建立他们那个年龄所能接受的知识体系,提出相应的能力要求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一般说来,学生要先学会归纳推理,再进行演绎推理,再进行辩证思维和发散思维。2、思维训练要讲究巧妙性、隐蔽性,最好不要让学生有被试验的感觉。我们要把思维训练融于课堂设问、提问和各种练习中。一旦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被试验的对象,就可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思维抵触或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在日常学习中,在不知不觉的思维训练中,经过自己的思考明白了某个道理或解决了某个难题,学生常有毛塞顿开、豁然开朗的喜悦之感。3、加强口头表达的训练。口头表达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更高。学生既要会想,也要会讲。能大胆地讲,口能进一步会想。学生要成为有政治头脑的现代人。不会准确地口头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是不行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设计有助于思维训练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回答,特别要组织好课堂讨论和即席发言。4、思维训练与日常生活、与对重大时事的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这样做,不但加强了思维训练,而且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现实的意识和习惯,对学生将来走向广阔的社会打下了牢固的思维基础。政治课教学中,各种最新的现实材料,是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催化剂",古板、陈旧、过时的材料常使学生产生老师的教学是老生常谈之感。政治课教学始终应该有时代气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现代意识的人,教师自己首先要有现代意识、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师要能精心筛选和组织新材料。政治课教学中要坚持"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模式,冲破课堂在时空上的限制,捕捉时代最新信息,把握社会主流意识。5、思维检测要体现在重要的考试中。试题应要有较高的思维价值,要能体现思维的基本规律。学生通过做题,既能检查出知识水平,又能检查出思维能力。四、思维训练的基本操作方法。进行思维训练的实效如何,关键要看教师是否灵活运用启迪学生思维的基本方法。下面几种方法和技巧不妨一试。1、采用多种手段和形式,培养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学习动机。这是进行思维训练的起点。良好的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对政治课有兴趣,才有可能带着问题向各方面搜寻信息,发现矛盾、分析矛盾,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2、创设矛盾冲突情境,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平铺直叙的教学使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不能点燃思维的火花。所谓启发学生思维,也就是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思维过程中的矛盾。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关注设凝置难,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以凝引思,以思解疑。常见的创设矛盾冲突情境的方法有:比较异同;提问法;反问法;故错法;案例法,即先交给学生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理去探究原因和解决矛盾的方法,等等。3、模仿课本中的思维方式进行训练。政治课本在叙述问题时采用了多种具有典型特色的思维方式,比如理论观点与具体材料相统一,多角度分析问题、对比法、演绎法、归纳法,等。教师在讲授基础知识时,应挖掘其中的思维方式,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训练。例如,在讲授完农业的六点作用和基础地位后,可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先分析后归纳和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并要求学生以介绍自己的学样为题进行模仿。这样做,有章可循,具体实在,学生容易接受。4、注意纠正学生错误的思维定势。一种思维方式确定后,它会长期左右人的思维活动。由于学生在小学和初中较少接触和思考比较复杂的问题,对是否问题的判断常简单地进行肯定或否定,要么对要么错,非比即彼。这种简单思维方式在学生进入高中接触较复杂的问题时,常使学生不知所措,无所适从。比如,看到社会上有人贪污公款、有人贩卖、有些大款挥霍浪费纸醉金迷等现象,就认为钱是罪恶之源,也相信那句古话"有钱能便鬼推磨";但课本中又说钱(即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的作用,这又是充分肯定金钱的社会意义。因此,有些学生就对金钱现象难以正确对待。又如课本一方面充分肯定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作用巨大地位很高,但又说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不好,经济效益差。学生就认为课本上的内容是互相矛盾的。此类问题不少。客观世界本来是复杂多样而且是变化发展的。我们也要用相应的思想方法去认识它。如果用一种思维模式,比如要么绝对的正确,要么绝对的错误,那就不能如实地认识客观事行,并且使思想僵化、封闭。因此,不消除学生的错误的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不利于政治课的发展,学生必然会感到政治课越学越难,越学越玄,越学业越没有实际意义。解决的办法,关键是引导学生在进行是否判断时,要密切联系具体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联系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去思考,实事求是,从面逐步养成进行辩证思维的习惯,坚持用历史的、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可以选用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辨析题去启发引导学生。最近几年的政治高考题中的辨析题就可以很好地借鉴。例一,"某守法公民发现朋友寄给他的信件被公安机关拆开过,十分气愤,认为公安机关检查他的信件是不合法的";例二,"专政就意味着消灭民主"。5、以一个现象为中心,进行横纵联系,进行多角度思考,扩展思维的广阔性,发展思维的深刻性。比如,高一关于农业问题的学习,可以把农业与工业和第三产业联系起来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横向思考;而对农业的含义、特点、作用、地位以及怎样发展农业等问题进行纵向思维,从面形成关于农业的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总之,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学生在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在不断和极学习的过程中,社会环境和各种教育向他们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与他们已有的思维水平之间所形成的内部矛盾。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就是不断地创造条件解决矛盾的过程。恩格斯告诫我们:"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我们中学政治教师,肩负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重任,要不断探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途径和手段,以取得最佳的政治教育效果。

中学政治课范文篇10

纵观佛山市近几年的中考情况,成绩好的学校并不多,题目稍难些,成绩就大幅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也暴露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感到,开卷考试实际上是在考老师,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一种考察。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教师是否能抓住考试的方向,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否得力。因此,笔者认为,根据政治学科的特点,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是提高政治科中考成绩的有效途径。

在初中诸学科中,对政治教师的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综合起来,我认为,高素质的政治教师应当是一个理论水平比较高的人;历史知识比较丰富的人;文学素养比较深厚的人;社会责任感比较强的人;思维比较活跃的人。

一、扎实的理论功底,能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敏锐地捕捉社会热点

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学政治科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中考政治科命题的重要原则。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来分析解答社会的热点问题,一直是中考政治的命题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教师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基本的理论不能停留在表层面的理解,而要吃透其精髓,深刻领会其内涵,这样才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对马列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应该熟练地掌握。理论知识不扎实,又怎能胜任中学的政治教学呢?笔者在教学中对此感悟较深。政治理论知识是我们能上好思想政治课的源泉。

初三政治教材中有二条重要的理论,一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二是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二个观点可以用来分析许多的社会热点问题,例如重视解决“三农”问题,西部大开发问题、城镇职工的再就业问题、重视农村教育问题、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等,都可以运用这些观点去分析。如果教师对此类理论理解不透,是无法指导学生答题的。

把时事作为政治考试的命题材料,是中考政治的特点。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才能敏锐地捕捉到时事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从而提高备考效益。

二、丰富的历史知识能使课堂教学更加血肉丰满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初三政治课涉及到许多历史知识,其范围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和世界历史等。如中国历史上的太平天国运动,百日维新,秋收起义;世界历史上的贩卖黑奴、工业革命,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等。许多当今复杂的国际关系都可以找到它的历史渊源。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作铺垫,又怎能将课本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呢?我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不能停滞在表层面的历史知识上,而应清楚历史事件中的政治、经济原因,这样才给把课上的内容充实、生动活泼。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历史,围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所发生的一系列政治历史事件教师都要熟悉,并能熟练地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去。因此,政治学科的这个特点要求政治教师必须要具备较丰富的历史知识。我们在工作当中也要善于学习,及时补充缺漏的历史知识。

三、深厚的文学素养能增加政治课教学的文化品味

政治课教师普遍认为政治课难上,学生们也大多数认为政治课枯燥无味,每到上政治课便昏昏入睡。因为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与语文课不同,决定了政治课的趣味性要差一些。尤其是一些政治理论、概念,如物质、意识、世界观、规律、矛盾、社会主义本质、“三个代表”思想等,是比较抽象的、不容易懂的。能否将抽象的内容讲清楚,取决于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如果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就能调动多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这就要求教师会不会通过举例子、打比方去讲清楚课文内容了。

文学素养深的教师一定能将政治课上的生动活泼、春意盎然。所以政治学科的教学内容也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我们不仅要吃透教材,而更主要的是如何将课向学生讲明白,让学生能听得懂。这就要考虑你怎么去上这节课了。中考政治开卷考试的特点,也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文字表达能力,否则无法去指导学生。我们在工作之余,也要去阅读一些世界文学名著,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试想,教师授课时的言谈之中透出浓厚的文化素养,就能提高政治课的文化品味,政治课怎么会没有魅力?

四、增强社会责任感,才能促使教师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准确把握中考命题方向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因为政治学科本身最重要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心时事,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增强社会责任感。为此,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其命题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积极反映国内外形势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要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思想性,要与时俱进。政治教师作为政治学科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必然要求政治教师是一个社会责任感比较强的人。政治教师都不关心时事,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又怎能提高政治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教师要养成勤看报、勤看电视新闻、勤听广播的好习惯,对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要密切关注。对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的文件要细心研读,把握其精神实质,并将时事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日积月累,形成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养成关心时事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成绩。

五、知识、情感丰富,思维活跃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