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16:12:17

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范文篇1

【关键词】科技金融创新;支持战略;新兴产业;产业园区

近年来,我国国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我国对金融、科技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强,一些国内的研究学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金融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有效的探讨,发现我国的科技金融创新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科技金融创新对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支撑和引领性的作用,美国、日本及韩国等发达国家的科技金融创新战略较为完善,我国应充分借鉴他国的科技金融创新战略,为我国科技金融创新模式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国外科技金融创新支持战略

(一)美国。美国是发达国家,之所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与美国拥有着较强的高新技术企业有直接关系,使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备受瞩目。美国最有代表的科技产业园区主要包括波士顿128公路、硅谷、北卡三角园等,成为美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交汇点。美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在世界上均为顶尖水平,并且建立了强有力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及专业化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构建了以资本市场、风险投资及科技产业的一套完善机制,在上个世纪70年代引领着世界经济的潮流。另外,美国还建立了小企业管理局,高科技金融机构遍布全美国,为美国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高效的服务,激励社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另外,美国还构建了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形成了社区性、区域性及全国性的三个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展现出了多层次、全方位及覆盖面广等特点,为不同市场之间的无缝对接建立了紧密的连接。同时,美国发达的股票市场及债权市场均较为发达,均为美国科技创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日本。日本作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建立了以政策性金融为主的银行导向型科技金融体系,同时建立了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商业银行体系及风险投资市场,日本采用该种投资方式,加速了日本科技进步及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科技强国战略的实现。由于日本具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及政策性金融体系,满足了日本不同创新企业的资金需求,促进了科技金融创新体系的高效运行和发展。另外,日本还具有世界领先的商业银行体系,为科技型创新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日本的担保机构以政府出资为主,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较低的信用保证收费及健全的担保机构风险控制机制。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及融资成本,为中小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动力。日本的风险投资市场较为发达,并且先后在国家内部建立了科技金融支持政策,风险投资所使用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大企业集团及各大金融机构,日本高效风险投资市场的建立,为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带动性作用。(三)韩国。韩国的科技金融体系由科斯达克为市场中心及政策性金融为主导的金融支持体系等创业板证券市场体系,推动了韩国科技创新工作的快速发展,主要包括政策性基金和政策性贷款两种形式。政策性基金是政策性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性银行为科技企业提供了政策性贷款服务,为韩国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进而带动了韩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斯达克市场作为韩国举世瞩目的创业板市场,为中小企业及高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融资渠道,为新技术应用型、研发开发型及风险投资型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上市条件,带动了韩国科技创新工作的高效实施及发展。

二、国外科技金融创新支持战略对我国新兴产业的启示

(一)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近年来,国家政府部门已经深刻的意识到了加强科技金融产业创新及发展的重要性,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建立作为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建设任务。首先,政府部门应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目的是用小的资金来撬动大的社会资金,拓展资金使用渠道。政府的引导基金的方式主要包括阶段参股、参股子基金及由社会共同投资所形成的新兴产业。其次,加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发展基金,地方政府部门需要定期做好创业发展基金的投入工作,主要用于扶持和鼓励自主创业。再次,设立科技风险基金,该项基金属于政策性风险基金的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资金使用方式主要包括贷款贴息、资金投入及拨款资助等,加速了产业结构的转型、推动了高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及科技知识的产业化发展[4]。最后,建立科技企业贷款担保基金。由于科技企业在初期发展阶段,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担保方式较少、信用等级较低,资金的来源主要以会员企业出资及财政拨付为主,该类基金在发展过程中为银行信贷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担保,为企业更快获得融资提供了支持。(二)大力发展企业孵化器。近年来,各地方政府部门已经充分的认识到加强企业孵化器建设的必要性,为新生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低成本的生长环境。我国各地区建立的孵化器情况表明,孵化器为高科技小微企业的培养提供了渠道,促进了小微企业成活率的提升。目前,中国正处于万众创业及大众创新的时代,为了能够孵化出优质的企业,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出力量,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融资体系的孵化器具有必要性。在企业的初期发展阶段,孵化器给予了企业资金、政策及硬件上的支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企业来源。因此,要求各地区政府部门应重视孵化器建设工作,以此为创业者的发展提供途径,进而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三)建立完善的战略新兴产业园区。战略新兴产业园区的建立,有助于提升产业规模效应及集群效果,推动产业园区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大大多数产业园区均以传统性产业为主,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要求政府部门需要在产业园区中积极引进知识密集型及高科技型产业园,以便能够吸引国内外一些先进的企业进入到产业园区中来。为科研机构与高校的合作建立渠道,促进产学研的快速融合。另外,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中应建立完善的融资体系及融资渠道,为优质的企业提供融资上的支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结论

为了确保科技金融创新支持战略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强化对这一企业的充分认识,应明确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特点及发展规律,创新融资工具,制定出完善的科技金融政策,提升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以此来实现对各方资金的充分调动,确保科技金融支持平台的完善建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长效机制,全方位的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带动新兴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和升级。

【参考文献】

[1]贾林娟.安徽省低碳产业发展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8):18-22.

[2]廖继胜,韩兵.欠发达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金融支持效率评价———以江西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8,16(02):5-14+126.

[3]贾林娟.安徽省科技金融支持低碳产业发展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2):51-54+63.

[4]庄燕娜.科技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思路与对策[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7,(03):135-137.

[5]孙铭言.我国科技金融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J].创新科技,2017,(02):67-69.

新兴产业范文篇2

从产业发展基础条件、集聚程度、技术水平、带动能力、成长潜力、科技资源聚集等因素看,钛及钛合金、石油装备、航空安全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装备和能源化工已成为优势主导产业。按照温总理界定的新能源产业、传感网、物联网、微电子等新型材料、生物医药、海洋工程等五大新兴产业领域,我市钛及稀有金属合金、航空安全装备、新能源装备关键零部件及核材料、传感器、专用机械、生物质工程、生物医药等相继集群式快速成长,已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兴产业排头兵。

我市新兴产业呈集群配套发展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政、产、学、研、金紧密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支撑和促进了新兴产业集群的迅速发展和壮大。我市先后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技术创新示范城市、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及城市信息化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在西部地区唯一荣膺“中国品牌经济城市”称号。

关中—天水区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作为经济副中心,被赋予了重要发展建设任务,也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相比而言,我市工业领域产业体系尚不完善,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一批产品市场范围狭窄、本地自主配套性差、核心产品产能过小、高端引领产品少等问题,对加快工业化进程形成明显约束,严重影响了产业整体发展能力。所以,整合科技资源、加快完善产业体系和产业链已成为市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壮大经济实力的重要任务,也是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迫切需要。

一、新兴产业发展概况

1.钛及稀有金属合金。钛及钛合金作为国际公认的第三战略金属是国家大飞机、新型战机、载人航天、探月、海洋、石化、核电和国防安全等战略领域的关键材料,其产业链的构建与发展直接影响国家大战略的实现和国际核心竞争力。我市是我国钛及钛合金产业链主要分布地区,已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研发和生产企业约400余户,从业人员约4万人。宝钛集团是该产业体系核心,也是该领域国、军标主要起草制订的主要单位。目前产业链具备了从钛矿、海绵钛、钛熔铸、钛及钛合金加工材及钛设备制造等完整的生产工艺环节,能够生产世界钛材75%的牌号钛合金材料及应用产品,代表着我国钛工业体系的发展水平,初步呈现向高端产业链延伸的发展态势,中强损伤容限型、高温高强、阻燃等特种钛合金前期预研工作已经展开。2008年我国钛加工材产量占世界产量的23%,地区占国内产量的80%,其中钛民用品和钛粉市场占有率分别为80%和66%;宝钛集团等龙头企业钛加工材产量占世界总量的15%以上,占我国国防军工市场的95%。2008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建设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基地拓展面积33平方公里。2009年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列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商务部批准建设钛材出口基地。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优选钛合金产业链予以重点支持,有关申报工作正在进行。

2.航空安全装备。我国航空安全装备与飞行监测、导航、控制相关设备及组件研发生产企业主要有宝成仪表、凌云电器、长岭科技和烽火通信等公司,集中于约2平方公里范围;拥有核心技术23大类,研发生产水平处于国内第一位,协作密集畅通;产品主要涉及飞行安全CNI通信、导航和识别航空电子综合系统、组合导航系统、飞行环境监测等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基本覆盖飞行安全所有领域,产量约占行业需求的80%,2008年航空安全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3亿元。近临西安闫良民用航空基地和西安航天基地,区位优势明显,易于实现集群化大配套、大协作,向系统集成和综合仪表国际标准靠拢。目前在市政府主导下,委托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编制的《中国航空安全产业发展规划》初稿已形成,正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规划涉及总投资25亿元,建设系统集成研发中心、总装测试生产线、验证实验场及三大生产基地,形成300套系统产能。

3.轨道交通装备。我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以中铁宝桥集团、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器材有限公司为龙头,以中铁宝工、南车时代工程机械、宝光真空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为骨干,规模以上7户企业总资产31亿元,从业人员约900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90人,技术装备水平国际先进占40%,国内先进占50%。主要产品包括铁路道岔、钢梁钢结构、高锰钢辙叉、电气化接触网、城轨交通器材、轨道设施、接触网输电线路、轨道专用灭弧室、轨道自动过分相装置、轨道探伤车、电气化作业车、重型轨道车、铁路非金属配件、专用工程机械等。中铁宝桥的钢桥梁、铁路道岔的制造技术和产品质量居国内领先地位,先后获得科技进步奖60余项,普通道岔产销量占国内市场的45%,高速道岔产销量占全国市场的50%;中铁宝工的探伤车国内市场占有率95%,轨道起重车、重型轨道车、电气化作业车市场占有率30%;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是我国2万多公里的电气化铁路工程交流接触网及其配套器材唯一供应商,约占全国总需求量的70%;宝光股份的真空灭弧室占国内产量22%,市场占有保持国内第一,真空断路器产销量国内第一,承担的“中国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七项研究课题,已通过京九铁路实验,正在进行武广高铁实验,是我国突破日本明电舍技术垄断瓶颈的核心。2008年该产业完成工业产值30亿元,增加值7.3亿元,利税1.31亿元。

4.石油装备制造。我市石油装备制造业以石油机械有限公司和石油钢管有限公司为龙头,以住金石油、智邦石油、瑞通石油、宝石特种车辆、中发石油等11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13家)配套中小企业为集群,形成了我国最大石油钻采和石油钢管生产规模,2009年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石油钻采装备特色产业基地。2008年从业人员1.3万人,工业总产值15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7.7%。宝石机械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陆地石油钻机和泥浆泵制造企业,能够生产包括1000-12000米九大级别、四种驱动形式、全井深、全天候、全地貌、成套陆地、海洋石油钻机;500-2200马力F系列泥浆泵、井控井口设备、井田特种车辆等50多个类别、1000多个品种规格的石油钻采设备及配件等产品,产品结构合理,主导产品产量连续4年居全球首位。获国家专利88件,9项产品列入中国企业新纪录;“宝石机械”荣获“中国名牌”称号,钻机国内市场占有率为50%,泥浆泵国内市场占有率为60%。钢管公司是我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实力最强、市场占有率最高、最具成长性的专业化焊管公司,集科研、制管、防腐、套管和辅料加工于一体,拥有17项制管和防腐核心技术,钢管焊接速度达到每分钟1.7米以上,焊管产能位列全球前三,产量占国内陆上油气长输管道钢管用量的80%,产品是“国家免检产品”和“中国名牌产品”,石油钢管高端市场占有率90%。两公司先后承担部级火炬、攻关计划项目11项,1998年至今共有64项技术获国家或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10项填补国内空白,83项获国家专利授权。目前,高新区管委会正在编制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5.新能源装备关键零部件及核材料。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深入,秦川机床、凌云电器、烽火集团、石油机械、西北机器等纷纷利用军工优势科技资源,在新能源装备关键零部件研发上取得突破,开始生产风力发电增速机、500MW太阳能晶硅切片、200MW光伏并网逆变器、110MW非晶硅薄膜太阳能光伏电池及太阳灶、LED生产工艺装备及单元、ZN-40.5新型永磁机构、3MW半直驱变速恒频风电机组、节电中央空调、节能微排放锅炉、新型沼气发生器等,引进无锡尚德电力控股200MW太阳能电池组件及60MW光伏电站。促进了生物质、沼气发电、秸秆气化等相关清洁能源工程的建设,如:昌大、和氏、关山、得力康、秦宝等公司的沼气利用、国电二电厂的生物质混合燃烧、省柴节煤灶炕及太阳能灶、垃圾发电机、污水余热利用等项目已初具规模。

核级锆材是核电工业发展的基础。2007年11月,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与宝钛集团发起成立国核宝钛锆业股份公司,引进消化吸收美国西屋全套AP1000第三代核电核级锆材生产加工技术,整合西北锆业公司生产技术和国际认证及国内锆业资源,建成包括核级海绵锆在内的我国完整的核级锆材产业体系,实现我国核级锆材的国产化和自主化,保障我国核能政府采购需要。项目实施按照分期、分步推进,分为锆铪研发中心、核级锆材熔炼及坯料生产线、返回料处理生产线、核级锆板带材生产线和核级锆管棒材生产线等五项子工程建设。对管棒材生产线一期实现管材100吨/年和棒材40吨/年的生产目标,基本满足2013年前市场需求;二期实现管材扩能360吨/年的生产目标,可满足2020年的市场需求。目前主体工程均已开工,设备正在采购,建设进度为工程量的45%,预计2011年底前进行试生产。

热核聚变反应堆用铍小球。热核反应堆是下一代最具潜力的核电前沿技术。铍金属小球具有球径小、球形度好、单分散性好的特点,是用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ITER)设计的固态氚增殖剂产氚实验包层的特殊功能材料部件。ITER项目中国部分TBM由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承担,2007年8月与市海宝特种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在现有生产工艺技术基础上,研发成功一种特定规格的金属铍小球,通过了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项目相关检测,使该公司成为世界上继日本某公司之后唯一能够生产热核聚变反应堆用铍小球的供应商。2009年8月该公司计划建设年生产200千克金属铍球生产线,该项目已列入科技部“973”计划,按照科技部ITER中心规划要求,2011年底建成投产,保障国家ITER研究需要。

6.传感器。随着传统硅技术的成熟和MEMS工艺、量子、分子器件等微电子技术跨学科融合,传感器已成为主导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基础和关键器件。我市传感器生产企业约30户,2008年产能70万只,产销规模国内第一,世界第二,实现销售收入约5亿元。秦明电子、恒通电子、渭河工模具是国内少有的具有规模化芯体产能的核心企业,已形成“麦克、恒通、渭河”三大品牌,产品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产业形态已初具集群效应。主导产品主要有植入医疗电子产品,压力传感器、汽车电子传感器、精密角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基础元器件、变送器及工业电子控制仪表等。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中国第一。如:心脏起搏器、半导体压阻压力传感器、OEM与高精度高可靠压力传感器、中低端压力传感器出口等。传感器芯体支撑全国约2000家传感器生产企业的应用延伸,汽车传感器占国内市场约40%,压力传感器占国内市场的35%,出口占全国行业总出口的70%以上。

7.专用机械。专用机械是我装备制造业的特色,形成配套能力的主流的主要集中在前纺及砖瓦行业。长岭纺电、宝成精密制造和恒鑫纺机组成了我国较为完备的前纺装备产业链。条干均匀度分析测试仪打破了国外垄断,数字式电子清纱器世界首创,新型高速并条机、精梳机、自动络筒机、电子清纱器及喷气织机已形成10大门类、40多个品种系列,已成为纺织行业更新换代、生产效率提高的首选。“宝花”系列高速并条机已占国内中低端并条机市场30%、高端双眼并条机市场50%份额,条干均匀度分析测试仪国内市场占有量40%,HXFA299精梳机主要性能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前沿的瑞士力达E62的水平,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约6亿元。宝深建材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皇城建材机械集团、皇城玉全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等7户规模以上企业及70多户配套企业组成了砖瓦装备产业链,主导产品是各类真空挤出机及配套的挖掘、供料、破碎、搅拌、输送、切割、摆渡、运坯、窑车等80多个系列品种,基本涵盖了我国砖瓦工业装备的需要。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一,市场占有率30%,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产销量的15%。2008年,实现总产值9.2亿元,销售收入10亿元。

此外,钛合金领域产生了钛关节、钛牙、人工肺、钛体育器材以及熔铸装备真空炉及配套设备制造等;电子领域产生了针对卫星应用的多模式兼容天线、授时系统、用户接收机、射频模块等;生物医药电声领域产生了骨传导接收器、电子耳蜗、飞行受话器等,道地动植物药材繁育领域产生了规模秦艽种植、林麝、梅花鹿养殖等,衍生一批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农产品深加工领域,在农业专家大院的支撑下产生了花椒籽仁油、辣红素、大豆异黄酮提取等;其他领域还有高精度公路轴重仪、PDC模具材料、LCD背光源电极、铝钼钛中间合金等。随着国家创新战略的推进,将很快成为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

(三)新兴产业自主创新现状

我市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主体在企业,90%以上企业设有研发机构,集中了95%以上的研发人员,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占总投入的95%以上,企业职务发明专利占全市发明专利的96%,专利成果转化能力较为显著。

(一)企业创新投入及成果。2009年全市企业实验与研发投入17.9亿元,占相关企业销售收入的2.2%,已形成关中—天水经济区继西安之后的第二大科技资源聚集区。拥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75个,部级和省级开发区各1个、省级重点科技产业园区10个;高新技术企业88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7%;民营科技工业企业132户,创新型试点企业27户(其中部级2户,省级3户)。成功创建“钛及钛合金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重型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石油钻采装备特色产业基地”等三个部级特色产业基地。形成高新技术产品中国名牌产品6个、中国驰名商标6个、省名牌产品53个。2008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23.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7.9%,其中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68.5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52.1%,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8%。2009年市本级科技投入达1.94亿元,扶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33项,实现国际先进16项、国内领先23项、国内先进118项,填补国内空白6项,开发新产品170个,获得专利授权309项,其中发明专利32项。自主研发的“1.2万米交流变频电驱动钻机”、“X80高强度管线钢φ1219×18.4mm螺旋埋弧焊管”、“VTM260/5精密、数控五轴联动复合机床”、“大规格磨齿机”、“高速铁路道岔”、“磁悬浮轨道”、“城轨交通接触网”等产品形成了多个国际、国内第一。扶持的航空结构锻件、铝钼钛中间合金、PCD模具片材料、纳米钯炭催化剂、地铁钢铝复合轨等52项中的44个产业化工程已初显成效。

(二)公共创新平台建设。结合电子政务、数字、数字城管等工程,建成了大中型企业信息网、中小企业信息网、农业信息巷等门户网站,形成了科技文献查询服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专利技术产业化服务、技术转移服务、农业科技信息综合服务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已发展规模以上企业加盟会员近300户。先后建成投用先行大厦等6个科技孵化器和10个省级专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钛专业孵化器在建,累计孵化企业380多户,形成产值规模近20亿元。基本形成了以大中型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为主体、以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为载体的区域自主创新新格局。

(三)创新人才培训。人才培训能力建设初见成效,“技工”国内著名。文理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省电子工业职工大学等6所大专院校年均毕业9400人,省电子工业学校、省第二商贸学校等8所中等专业教育学校年均毕业4650人,1368个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教学点2317个)年均结业学生23.8万人,13个劳动力转移再就业培训基地和38所企办专业技工学校年均结业19万人。

截止2008年底,全市共有各类人才19.62万人,占总人口的5.2%,其中创新型科技人才6.2万人(含工程技术7021人,农业技术1729人,卫生技术1.2万人),占人才总数的31.6%,占全市总人口的1.6%。在创新型科技人才中,高级职称人数3410人,占总数的5.3%;中级职称人数19644人,占总数的31.8%。高、中、初级人才比例为1:5.36:11.5,接近国际公认的1:6:14合理比例;省部级专家166人,其中突出贡献专家省部级34人、部级4人。市级突出贡献拔尖人才及中青年拔尖人才18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人员47人。

二、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规模偏小,产业链不配套,产品链不完善。产业链过短,链条单一,相关龙头企业主导产品深加工不足,配套生产派生不充分、不系统;当地配套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低且同质化,导致主导产品生产成本偏高,质量管理控制困难。如:钛及钛合金产业链,海绵钛在外,加工材在本地,从产业链看带材及复合材加工能力严重不足,从配套链上看使用板材废料多,复杂结构件及大型锻件成型工艺技术落后,加之低成本钛合金制备工艺技术研究能力不足,制约了国家大战略的发展需求。

(二)核心技术与主导产品生产不配套,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缺乏基础配套产品支撑。我市产销规模相当大的部分产业核心技术在外,部分产业我市具有核心技术,但主要产销在外。如:机床产业的电控关键件技术配套主要源自天水、深圳等地,高性能伺服驱动单元、主轴驱动单元、定位检测部件等技术和产品还没有形成本地化产业规模及整体解决方案;汽车产业的汽车发动机、专用IC、高档传感器、微处理器等核心部(组)件也主要源自西安及外地配套,本地配套率不足20%,而支撑整个亚洲的纺机制造的纺织电子关键技术却在我市。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优势主导产业高效生产组织协作模式的形成,是产品同质化问题的根源。

(三)公共创新服务能力不足,统筹不到位。除钛及钛合金产业实施了科技部批准的公共综合创新服务能力建设方案外,其它产业的公共综合创新服务能力建设方案还列入议事日程,资源统筹滞后,政府引导资金投入不足,龙头企业公共服务意识不强,导致支持行业科技创新的平台少,造成公共创新服务基础能力支撑不足,制约了这些产业进一步发展。

(四)近几年形成的PDC模具材料、医用钛合金材料、LCD背光源电极以及新型传感器、卫星应用、新能源装备关键零部件等多以单产品发明专利成果转化体现,形成的配套产业有限,尽管多数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但尚处于市场开拓初级阶段,要发挥在创新发展、替代进口等支撑国家大战略方面的作用,仍需解决工程化和市场认知度等制约发展瓶颈和克服生产规模偏小、应用领域偏窄等问题。

三、新兴产业发展的方向

(一)钛及稀有金属合金

1.建筑用钛材料技术主要研究解决表面着色均匀一致、大晶粒化、表面不易污染等问题。

2.体育、汽车等精密铸造用钛材料主要研究解决浇满率、表面气孔、沙眼、阴极辊焊接技术等问题。

3.新型飞机发动机等用高温钛合金材料主要研制解决600℃及以上温度高温新型钛合金设计、加工工艺、热处理制备技术等问题。

4.多层复合板主要研究面积大于20平方米以上钛-锆-钢多层复合板爆炸工艺技术,解决大面积贴合率及焊接强度不够等问题。

5.钨(钼)渗铜技术主要研究解决渗入均匀性、骨架强度等关键技术。

6.型材批量生产挤压技术主要研究挤压工艺、润滑技术、表面处理技术、板式换热器板材热工及形状设计等关键技术。

(二)航空安全

I通信、导航和识别航电综合系统技术主要研制解决通用模块、高速数据传输总路线、软件、数据融合与仿真和综合化设计等技术的集成研究。

2.组合导航系统技术主要研制解决各种组合组合方式下的系统综合导航通信计算机设计及软件开发。

3.综合飞行环境监测系统技术主要研制解决综合处理机研制、S应答模式功能、告警模式模型及算法、气象雷达回波杂波抑制、风切变特征参数提取、仿真测试等技术的集成研究。

4.微惯性器件研发解决温度漂移、微电容检测电路(ASIC)研制、微结构芯片成品合格率等关键技术,建立微机械加速度计装配、封装、测试和实验条件,研究GJW-15微机械加速度计批量生产和测试技术。

(三)轨道交通装备

1.更新装备,解决设备老化制约产能扩张问题。

2.引进牵引变生产企业及技术,整合资源,组建国家铁路供电装备工程中心,引领行业发展。

3.加速铁道自动过风相装置及磁浮技术研制与实验研究,替代进口,增强国家基础产业自主化发展能力。

(四)石油装备制造

1.石油钻采机械500-3000米海底水下防喷器及控制技术,主要解决防止钻井时井喷事故的壳体承高压结构、高压密封、阀件、加重剪切及变径闸板、电液控制、防腐设计、大变形、耐高温、耐高压的环形胶芯胶料配方及硫化工艺。3000米以下,还涉及监控系统、蓄能器组、系统集成等工艺技术研究。

2.石油钻机刹车系统性能决定钻机钻井安全,液压盘刹故障率高,维修困难。气控刹车系统用较低的气压实现较大的刹车力矩,结构设计、摩擦片材料研制及试验已取得突破,比液压盘刹容易操作,维修方便,安全可靠,受到了用户的欢迎。但超大型钻机还需要盘刹来完成刹车,技术研究需建立摩擦系数检测实验台和钻机刹车模拟实验台,解决刹车气缸增力和高摩擦系数摩擦材料两大难题。

3.石油输送管道技术主要研究解决ERW油井管制造相关技术、石油天然气输送用焊接钢管焊道形貌控制技术、前摆式短流程机组钢带纠偏控制技术。

(五)新能源装备关键零部件及核电材料

1.大功率LED单元制造工艺技术,成套LED生产装备技术。

2.风电、太阳能储能技术及输变电技术。

3.建设国家核级锆合金工程技术中心,加速引进、消化、吸收步伐,形成我国自主核级锆工业体系。

(六)传感器

1.加快微机械加工技术生产工艺技术应用,形成规模化生产技术路线。

2.扩大医疗植入产品规模,深化智能仪器、仪表应用,进军传感网和物联网产业。

(七)专用机械

1.研究开发高可靠性模块化设计及可重构制造技术,在前纺装备上优化技术路线,依托长岭纺电形成成套装备供应能力。

2.研究解决节能高效砖瓦成套装备,优化技术参数并形成系列标准,引领集群良性发展。

四、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新兴产业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强生产要素整合,加大国内外战略合作,围绕产业链优化组合,完善重点产品链规模,加快构建以高附加值、高市场容量、高技术含量、强竞争力的高端精尖产品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强化基础配套本地化、科技支撑服务公共化,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发展实力,形成“产业分带、集群布局、基地支撑、项目带动、集团引领、园区承载”的产业结构新格局。

1.钛及稀有金属合金。(1)优化产业链发展环境。一是建设中国钛材期(现)货交易中心;二是建设中国钛谷钛材料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和新材料基地创业服务中心;三是设立新材料基地创业投资基金。(2)强化创新基础能力建设。一是建设省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培养高端人才,研究新品种、新工艺、新装备,降低生产成本;二是组建一批专业性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三是在优势企业建设若干特种材料工程研究验证生产线。(3)实施一批产业链优化和提升项目。按照《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发展规划(2008-2015)》总体要求,实施一批产业链优化项目,计划实施项目26个,总投资39.2亿元。

2.航空安全。打造组合导航系统、飞行环境监测系统集成产业链,建立以系统集成为核心的工程中心及总装生产基地。(1)集成控制、传感器、显示、通信、网络等技术,将航电仪表系统、火控系统、机上传感器、电子设备及信息融合为一体,促进向CNI通信、导航和识别航空电子综合系统等高端领域延伸。通过对卫星导航、无线电罗盘、微波着陆、无线电高度、大气数据、多普勒雷达等导航技术和产品进行组合,促进向功能完备、信息综合的机载新型组合导航分系统等高端领域延伸,将惯性和卫星导航系统的组合实现全航程精确任务导航能力;将惯性、无线电和大气数据的组合,实现高中低空飞机高度的准确感测;将惯性、卫星、无线电罗盘、微波着陆系统的组合,实现起飞、进场、着陆(着舰)的引导导航,保证飞机安全;增加多普勒雷达的系统配置,形成一套更适合水上飞行的机载组合导航分系统。(2)集成增强型近地警告、空中交通防撞、气象/地形探测、空—空、空—地、地—地数据链、信息显示、语音提醒及告警、灯光提醒及告警、飞行包线、音频视频和飞行参数记录、三维航迹显示等技术,在已有的组合导航系统、增强型近地告警系统、液晶显示器、气象雷达、TCAS研制以及无线通信等技术基础上,促进向综合飞行环境监测系统等高端领域延伸,填补国内空白。(3)加快去偏技术光纤陀螺产业化,在飞行器、航行器姿态测量和定向导航领域及相关民用领域,应用低成本、新型惯性导航器件,促进向系列化光纤陀螺等高端领域延伸。

3.轨道交通装备。打造轨道交通装备供电设备为核心的制造基地。(1)依托轨道交通交流接触网成套设备产销市场和设计权,加快铁道自动过分相装置科研进程,引进牵引变龙头企业相互配套,培育绝缘支撑、防护、工程扣件等配件配套集群,全面系统支持国家电气化铁路、地铁、城轨、轻轨等轨道建设,形成产业配套基地。(2)继续做大轨道专用车辆生产规模,重点发展探伤车、重型轨道车、电气化作业车、轨道起重车等产品,同步扩大集装箱专用门式起重机、电动大型养路机械、轴温报警器、机车空调器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支持国家大铁路建设。(3)重点发展大号码道岔、客运专线高速道岔、无砟轨道高速道岔、货运重载道岔等,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努力向磁浮交通轨道装备延伸。(4)规划建设铁路网电器材产业园、铁路车辆及配件制造产业园、铁道电器研发和产业化基地,促进中国西部现代铁路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

4.石油装备。围绕做强石油机械厂和石油钢管厂两大龙头企业,积极促进配套产品生产和配套中小企业发展,打造石油钻井装备和钢管制造两大产品体系,建设西部石油钻采设备制造和石油钢管加工制造基地。(1)做大做强主导产品。一是在石油机械领域加快提升全井深系列、全地域系列、全气候系列的石油钻机等装备;二是在石油钢管领域加快提升油气输送管、石油专用管、钢管防腐、钢管辅料四大系列产品生产规模。(2)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和关键技术产品生产。一是加快推进新型石油钻井装备及全系列泥浆泵,以及相配套的设备、工具和配件等产品的研制。二是强化钢铁、铸管、机械加工、电子制造等上游基础产品的生产或外协,强化对主导产品生产的支撑力。(3)加快建设“两集群一中心”。两集群:一是以石油机械厂为龙头,联合航天动力泵业有限公司、矿山石油钻采机械公司等四家企业,建设石油机械产业集群;二是与中石油油田专用管加工业务实现联合,建设钢管产业集群。一中心:以油气输送管、石油专用管制造为主业,重组资阳钢管厂、辽阳钢管厂,组建国家焊管技术中心。

5.新能源装备关键零部件及核材料。打造风电增速机、并网逆变器、大功率LED单元及生产装备、太阳能电池、节电中央空调、节能微排放锅炉等生产配套基地,着力研究或引进成套新能源装备生产工艺技术,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建设中国核级锆工程研究中心,形成我国自主核级锆工业体系,扩大铍小球生产,保障国家热核聚变反应堆研究需要。当前要加快总投资37亿元的21个项目的实施进度。

6.传感器。主要引进微机械加工技术,对心脏起搏器等医疗植入电子产品,主要解决国产化率低、规模小等问题;对压力传感器、变送器及工业电子控制仪表产品,主要研究解决半导体硅片设计制造技术和不同应用领域原理相同结构不同条件下的规模化生产工艺技术;对汽车电子传感器、精密角度位移传感器产品,主要解决国产车型上的配置应用,开拓德国BOSH及其中国合资机构空缺市场,开发低成本产品,并逐步实现出口配套。当前要加快总投资为5.6亿元5组11项1100万只产能扩张项目的实施进度,形成与国际同步的“MEMS”和“ASIC”技术能力,建成中国压力传感器技术试验中心和省级检测认证平台。

7.专用机械。整合现有资源,完善生产体系及产品配套方案标准,形成规模化生产配套能力。对砖瓦机械主要开发节能成套装备,治理产品同质化问题;对前纺成套装备,整合长岭纺电和宝成仪表装备体系,优化成套技术标准和用户解决方案,形成最优成套配置能力。同时大力发展医疗用伽马刀,平板显示器专用对合机等专用机床,支持特殊行业共同发展。

五、全面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主要措施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全市新兴产业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其中钛及稀有金属合金600亿元,航空安全30亿元,轨道交通装备100亿元,石油装备200亿元,新能源装备关键零部件及核材料30亿元,传感器10亿元,专用机械及其它30亿元。

(二)主要措施

1.加强规划引导及用地供给

支持产业体系建设,按照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结合各专业规划与国家高技术产业专项政策,为优势产业、重点产业园区及产业集群的重大项目和综合配套项目实施有效引导。

切实国家示范项目建设用地需求。优先将符合国家高技术产业政策的示范项目用地列入年度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出让计划,严格执行《市产业体系建设用地指南》和建设用地规划技术标准,促进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大胆借鉴土地股份合作制、土地换社保以及以农村建设用地入市等流转模式,积极推行土地年租制,建立工业用地地价成本补偿机制和多样化的供地方式。

2.创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加快构建立体交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连接资源开采地、产业园区及物流园区的交通通达能力。整合内外资源,拓展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模式,促进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升级和发展,构建以陈仓物流园区为主,以西部集装箱、东岭金属材料、秦川机电设备、陕汽加工等五大配送中心为辅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形成西部重要的物流中心。

加强产业园区、基地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专业园区、汽车零部件孵化园、新材料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钛专业孵化器)、中国钛材期(现)货交易中心、中介大厦等项目建设,强化专业化配套服务,培育产业集群,壮大特色经济规模。积极申报省级和部级高技术产业基地,强化新兴产业发展的有效支撑。高度重视园区科技、教育、物流、金融、设计、律政等综合服务能力配套建设,构造优质企业服务“社区”。

3.加大财税金融支持

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最大限度调度发挥财政在科技三项费、项目前期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节能奖励很有成效资金效率,用足用活高新区创投资金,注资设立新材料创业投资基金,鼓励和引导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科技含量高、自主创新性强、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项目,申报市“6333”工程、中小企业创新,申报省产业引导资金、省装备制造业引导资金、“13115”工程,申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等;支持民生、中信等商业银行在市内设立分支机构,参与我市经济社会建设;支持县区积极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服务中小企业和社区,促进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解决。

加大财税政策支持。用足用好国家现有西部开发、高新技术、研发费、资源综合利用等财税优惠政策。对于二十个行业的重点项目,对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自投产之日享受1年的试生产期市、县(区)收入流转税全额返还优惠,对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享受2年相应优惠。

创立专业分工明确的产业引导基金。以政府资金为引导、吸引企业、银行及社会资本共同注资,以专业基金理财为基础的产业体系建设基金,重点设立新材料创业投资基金和市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用于推进钛产业链和具有重大带动作用项目建设。同时引导国家、省上各基金,对全市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实施包装上市计划,搭建融资平台。

4.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统筹科技资源,努力构建产业链自主创新平台。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集中攻克一批长期困扰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加快钛材料应用研究院、国际钛材料检测中心和一批服务行业的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中心)和科技资源中心、农业专家大院等项目建设,鼓励企业认定省级、部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强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升级引导,提升新产品开发、制造、试验、检测能力,形成梯次结构合理的产学研结合促成果转化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进程。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上,积极引导企业改善内外部管理,增加科研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鼓励企业与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形成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创新投入模式,努力攻关、掌握一批关键集成技术,建设一批引领行业发展服务的专业工程技术中心和产品公共检测平台,全面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和落实国家各项鼓励自主创新政策,突出抓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按照国家关天规划和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总体要求,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落实,制订相关地方促进新兴产业发展若干政策,通过推行名牌带动、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化战略,提升优势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关联性和区域带动力的形成,壮大经济实力。

5.加强组织体制保障

新兴产业范文篇3

一、支撑镇江市新兴产业税赋贡献能力不断提高的原因分析

1、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支持新兴产业

《镇江市五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于2010年7月23日正式施行,明确了发展目标:到2015年五大新兴产业的销售规模比2009年增长7倍。新兴产业发展配套政策也将陆续出台,包括:《关于加快全市新兴产业的扶持激励政策实施细则》、《关于认定新兴产业科技研发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通知》等。目前,镇江市设立并安排了26个新兴产业科技专项,将有力地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2、新兴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并不断壮大

镇江市五大新兴产业逐步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良好态势,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2010年新兴产业销售收入1058.3亿元,同比增长46.1%,增幅高于全市工业平均增长13.8%,对全市工业的增长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一;新兴产业项目持续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倍增目标,全年达518.24亿元,同比增长129.6%。以多晶硅和薄膜太阳能及风力发电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链已形成;新材料产业中恒神碳纤维、中亚玻纤等一批国内、国际技术领先项目陆续建成;软件业、服务外包等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3、区域发展加大规划力度,纷纷明确重点新兴产业

镇江市规划和确定了“五十X”的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并着力打造了几大特色产业园区,如扬中光伏产业园、京口海洋工程产业基地、丹阳新材料产业基地等。七个辖市区也针对各自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明确了重点新兴产业,如:丹阳市重点发展高新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四大新兴产业等。

二、当前镇江市新兴产业税赋贡献能力瓶颈分析

战略性新兴产业被寄予推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实现经济下一轮增长的厚望,然而作为产业的新生力量,其发展也面临诸多瓶颈。

1、企业总体规模偏小

企业总体规模偏小,“航母型”企业严重缺乏,龙头效应有待进一步放大。如何坚持产业化的发展理念,切实搞好龙头企业(项目)产业链延伸配套服务工作,努力做到“建设一个龙头,带动一条产业链,构建一支新的经济增长支柱”显得尤为重要。

2、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高层次技术、管理人员缺乏,研发经费不足,使得新兴产业在核心技术研发上,自主创新能力仍较薄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间的产学研联合互动不强,许多产业只是低水平、简单地重复、集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研发链。当前,镇江市新兴产业技术标准数量、自主品牌和专利的拥有数偏少,发明专利数偏少,多数专利仍为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

3、人才缺乏制约矛盾突出

一是新兴产业中的人才以及高端领军人才明显不足,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二是人才的集聚效应偏低。人才难觅、人才难留,“引得进”和“留得住”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两难”问题。

三、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协同发展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在相互作用中关系的转变,可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的时间逻辑上划分为双峰逼近、协调发展和良币驱劣币三个阶段;在空间逻辑上包括产业要素的耦合、产业结构的耦合、产业布局的耦合、产业制度的耦合,双峰逼近阶段即目前产业的发展阶段。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是支撑经济增长的两个基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不意味着对传统产业的简单替代,而是将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结合起来,获取协同效益: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多依赖于传统产业所形成的技术积累、制造能力、产业组织等基础的支撑;二是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制度变革,转变成为新兴产业、现代产业,比如汽车工业向新能源汽车发展;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产品技术和服务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比如节能环保产业为传统产业提供节能环保的装备产品技术。

目前,新兴产业已成为镇江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主力,2011年一季度预计镇江市五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90亿元,销售收入400亿元,分别占全部工业的43%和32%,分别比2010年底提高7%和5%。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风险性问题

1、自身的技术性风险

一个产业的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形成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处于形成期,最大的特点是技术不确定性,不够成熟,一种技术可能很快被另一种技术所代替,且往往具有颠覆性。一个项目可能很快过时,盲目投资蕴涵着巨大的风险。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大多企业规模偏小,研发能力不足,要大力发展产业联盟,建立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创新机制:一是让有竞争性的企业联合成立的联盟,解决一些共性技术问题;二是同一个产业链上的企业联合成立的联盟。而政府则在政策和资金上支持联盟,包括研发、产业化和示范等,不仅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避免了一些技术上的风险。

2、潜在的产能过剩风险

当前各地均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重要地位,一个产业在形成期时会产生投资的“蜂聚效应”,掀起新一轮的投资热,切忌演变成升级版GDP主义,争投资和拉项目,不计产业基础,在人才基础和技术基础等条件缺乏的情况下,力图短期内上规模,造成产业结构趋同和恶性竞争现象。行业过度密集导致产能过剩与产品积压等问题,直接导致企业资源错置和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下降,致使市场萎缩,并逐步导致企业破产。

3、面临的环境风险

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要面临着政府优惠措施调整、利率税率的波动、新法规的制定、物价指数等不确定因素;劳动成本上升、监管力度加大等风险。当前,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已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延伸,信息技术、新能源多个新兴产业相继遭遇挑战。环境风险会间接影响到企业的战略决策,影响其利润水平和形象,如忽视这些因素的变化对企业运营的影响,同样会导致企业的生存危机。

4、引致的信息不对称风险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新兴技术存在大量的新知识和隐含知识,新产品市场开发的不确定性,会使新兴产业在资金供给、人才、技术引进等方面出现信息不对称、引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对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新兴市场的高风险性,很可能造成企业无法履行金融债务,而金融机构对新技术的了解不足,仅依照产业热度进行拟合性预测,而缺乏独立分析未来产业发展模式的能力,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更会加重信用风险,进而引发金融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五、财税政策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关键在核心技术的掌握,抓产业创新联盟,抓体制和机制改革,清除各种障碍,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方面,通过金融创新来构建风险分担机制和区别于传统产业的融资机制,实现新兴产业与金融资本之间的良性互动,发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资本市场的作用,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基金等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利用财税政策手段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1、着力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

一是综合运用贷款贴息、财政补贴、偿还性资助、以奖代补等多种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体系,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给予重点支持,积极引导和激励企业和社会多方力量加大科技投入;二是完善财政科技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加强对财政科技资金的监督;三是加大政府采购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力度,给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产品优先采购待遇,同时,着力调动市场资源、启动消费市场。

2、充分发挥引导基金的作用,撬动社会上多方资金

地方政府通过参股建立创业投资基金,发挥其导向和调动作用,充分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多渠道吸引外来资本和风险投资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政府对社会资源的控制力和投资效率,发挥财政资金放大、辐射、引导的乘数效应。同时,鼓励地方政府根据各个行业、不同区域内产业集群、企业集群发展趋势和特点,制定多个专业化的产业投资基金,形成多个产业投资基金共同促进各个行业、不同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协同聚集效应。

3、构建税收政策体系,制定税收优惠激励政策措施

在税收政策支持方面要以产业鼓励为主,整个税法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要与整个产业的发展匹配,按技术含量和产业化阶段,设计和实施差异化的税收政策。一是构建有利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税收政策体系,包括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等;二是实施税赋减免,包括税收减免以及其他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社会负担的减免;三是制定税收优惠激励政策,结合税制改革方向和税种特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制定增值税、所得税等支持政策,比如可将企业所得税、新增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或拨款补贴。

4、尽量避免进出口补贴政策的应用,减少贸易摩擦

新兴产业范文篇4

一、自主技术资本积累一一以华为公司为案例

(一)案例背景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成立于1988年,是一家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高科技民营公司。华为2010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截至2O10年年底公司共拥有来自15O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万名员工,在全球建立了140多个分支机构,营销及服务网络遍及全球,能够为客户提供快速、优质的服务。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华为业务涵盖了移动、宽带、IP、光网络、电信增值业务和终端等领域,具备面向未来转型发展的先发优势,能够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OO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O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华为持续提升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创新的能力,长期坚持不少于销售收入10%的研发投入,并将研发投入的10%用于预研,对新技术、新领域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和跟踪。华为在国外斯德哥尔摩、达拉斯及硅谷、班加罗尔、莫斯科设立了5个研究所;在国内除了深圳总部以外,还建立了上海、北京、南京、西安、杭州、成都和武汉7个研究所,通过跨文化团队合作,实施全球异步研发战略。研发系统普遍实施CMM管理,印度所、南京所、中央软件部和上海研究所等通过CMM5级国际认证,软件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已达到业界先进水平。

(二)案例分析

1.自主技术资本积累的大胆尝试——C&C08机研发从创立华为之初,任正非就主张自主技术研发为主。他时刻提醒华为人:对核心技术的掌握能力就是华为的生命。因此,华为把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去赢得超过1O%的制造业利润率,逐渐取得领先技术并扩大了利润空间。2O世纪90年代初,华为通过香港HAX交换机获得了原始资本积累。在商阶段,华为曾不断对国外交换机技术进行研究。1992年,华为的销售额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利润上千万元。当时华为面对的市场环境是巨大的需求和有限的供给,而扩大供给的壁垒就是技术。任正非毅然决定在通信设备核心技术方面大胆尝试:投资亿元研制C&C08机。1993年,华为终于推出了2000f-j网用大型交换机设备C&C08机。这标志着华为拥有了自己的技术积累,企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成功研制C&C08机后,华为获得大量的订单。在随后的北京通信展览会上,华为凭借C&CO8机将国内同类厂商远远地抛到身后。初战告捷的意义不仅仅是华为自己的成功,更宣告了国产设备可以取代昂贵的进口设备。华为开始从超速的无序发展,走向规模化的有序发展,综合能力大大增强。

2.自主技术资本积累的坚强后盾——IPD机制实施华为最初的研发体系的最大特征是压强性,这与华为成立之初的规模小、组织灵活的特点紧密相关。压强性的同时表现为研发的盲目性。1993年,华为推出2000门网用大型交换机设备C&CO8机,期间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直接导致6000万元至1亿元的损失。在缺乏研发经验、人均开发效率低的情况下,采取人力密集型的研发体系是华为的必经阶段。但随着华为的发展,这种严重浪费资源的研发体系面临着变革。IPD系统实施前,华为的研发系统已经严重阻碍了其发展。首先是产品与技术的重合开发,最终导致实用产品推迟下线;其次是评审和决策的主观判断没有符合市场需求的标准,造成产品无法一步到位。2000年,华为支付IBM数千万美元的咨询费以实施lPD系统。实施后,在产品研发前就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投资组合管理,主要是为了确认产品的市场机会和可能的竞争力;二是用户分析,主要是确定用户群,分析研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市场变化以及渠道设计:三是从企业内部角度考虑,进行最终研发计划确认,并且在跨部门团队认可的情况下,以一种合同的方式固化下来。IPD系统使华为由高成本粗放式研发转向IPD机制分散流程式研发体系。fPD系统实施后,华为一3CoM可以把产品的开发周期缩短5O%,产品的不稳定性降低2/3,同时还削减了研发资源。

3.自主技术资本积累的有力保障——知识产权保护2003年1月24日,思科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科)宣布对华为及其子公司就华为非法侵犯思科知识产权提起法律诉讼。在思科向德克萨斯州东区联邦法院递交的起诉书中,思科指控华为在四方面侵犯其知识产权:盗用IoS源代码、盗用思科技术文件、盗用命令行接口、侵犯专利权。面对国际巨头的发难,华为公司于当日发表声明强调:华为及其子公司一贯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并注重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紧接着华为停止在美国市场出售和经销这些产品,并宣称其将开发其他不涉嫌思科指控的新产品。对于思科用诉讼手段来巩固市场地位的做法,华为将坚决、积极地应诉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004年7月28日,华为公司、思科公司、3COM公司向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区法院马歇尔分院提交终止诉讼的申请,法院据此签发法令,终止思科公司对华为公司的诉讼。华为与思科的诉讼案让华为完善了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华为对专利的认识不再局限于注册本身,而是深刻体会到,专利也是市场竞争的重要工具。当然,“思科之诉”并没有阻挡华为向美国的“冲刺”。就在思科提起诉讼之后的两个月,2003年3月2O日,华为公司与美国3CoM公司联合宣布,双方组建合资企业——华为-3CoM公司,共同经营数据通信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业务。合资公司由华为控股,华为以中低端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业务及相关资产出资,3CoM公司则以现金和其中国市场业务注入新公司。双方对合资前景充满信心。

3CoM与华为双方均认为:多赢的合作,将为合作双方、广大客户、分销商及其他合作伙伴带来广泛价值,对数据通信行业的良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合作将有助于华为更快速、更大规模地进入国际市场;并使3COM公司立即进入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降低各自市场拓展的成本。华为与思科的诉讼案结束后,华为更加注重技术研发过程中的专利使用,并对涉及专利的内容管理体系进行了调整。调整后,华为研发过程更向国际化靠拢,专利管理更加系统化。而针对研发流程中如何帮助员工取得专利,华为专门为员工编发了《国内专利申请流程》等资料,下发了《专利申请加快处理需求管理规定》等文件。各研发部门的专利人员手把手地培训一线研发人员关注直至取得、维护专利。

二、启示

1、技术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要素,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也是产业更替的驱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技术的支撑才能得以飞速发展。现代经济的价值正逐步向服务行业和知识密集型行业转变,同时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飞速发展。这种直接建立在技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基础上的经济与传统的产业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从对有形的、物质的资源的依赖转向对无形的、智力资源的依赖,技术、知识和信息等智力资源成为资源配置第一要素,物质资本的重要性下降,技术研发设计而非生产成为价值链的关键环节,高技术产业成为经济的支柱。由于技术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企业的知识产权也呈现出商品化的特点,专利成为企业的重要产品和利润来源,并且涌现出一批专门从事知识产权创造和经营的企业。

新兴产业范文篇5

一、规划编制的环境和基础

(一)发展环境。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科技进入前所未有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伴随重大发现和发明而成长壮大的新兴产业,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又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将推动新一轮产业革命,改变世界经济增长的轨迹和旧有格局。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选择。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发展方式粗放,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压力巨大,提高全民生活质量任务艰巨,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带动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省和市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提出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土地、金融信贷、政府采购等方式,重点培植新能源、新信息、新材料、新医药及海洋科技开发等新兴产业,实现年均20%以上的增速。为把握新一轮发展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我市必须把建设创新型产业作为战略目标,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方向,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符合我市实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高端高质高效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二)产业基础。

1、生物制药产业。目前我市已形成以集团、生物、生物、制药等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产业,拥有骨干企业6家,主要生产核苷类医药中间体、人体促红细胞生长素(EPO)、注射液等产品,年实现销售收入4.8亿元,利税5300万元。集团的项目,使用生物酶分解等全球五大前沿技术,利用玉米皮、果皮生产L-阿拉伯糖,该产品在美容减肥、控制血糖等方面效果明显,目前年生产能力2000吨,是全球最大的功能糖生产基地;核苷类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项目,利用L-阿拉伯糖作为原料生产半乳糖、岩藻糖、鼠李糖等多种医药中间体、医药原料,并已研制出治疗乙肝的原料药。生物是部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生化试剂产品注册证77个,是目前国内生化试剂注册证最多的生产厂商之一。生物主要生产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EPO)和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该产品广泛用于贫血、组织断离、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方面,市场前景广阔。

2、电子信息产业。该产业以电缆、电机、科技、电力等为代表,主要生产控制电缆、微电机、电子加速器、超特高压电力变压器等,年实现销售收入28.7亿元,利税1.46亿元。电缆公司主要生产阻燃电缆、核电电缆、消防电缆等13个系列产品,拥有10项国家专利,曾参与2项国家标准和4项行业标准制定。电力主要生产超特高压GIS组合电气设备、双百万超特高压电力变压器和换流变压器,拥有从瑞士、美国、日本等国家引进的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

3、新材料产业。该产业以集团等企业为重点,基本形成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3大类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基地,产品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发泡建筑新材料项目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项目,其产品酚醛防火保温发泡树脂板片被誉为“保温材料之王”,北京奥运会“水立方”就使用了这一产品。昊月树脂公司主要生产高吸收性树脂,其产品性能远远高于国家标准,是国内同行业中唯一取得知识产权的企业,该公司曾参与2项国家标准的制定,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

4、新能源产业。我市新能源产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拥有等5家骨干企业,主要产品是高硼硅太阳能玻璃管、镀膜管、风电设备,年实现销售收入7.1亿元,利税5000万元。光热是由集团投资兴办的高科技光热新能源公司,主要生产太阳能玻璃管材、太阳能集热管、硼酸等三大系列产品。年产能达1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7亿元、利税1350万元、利润625万元。公司主要生产风电设备,年受国家风力机械标准委员会委托,承担了“风力发电机组环形锻件”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被中国风电发展委员会评为“中国风电物资优秀供应商”,被世界风电巨头歌美飒评选为“优质供应商”,荣获“全省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年产能达到1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利税2000万元。

我市新兴产业虽然取得了初步发展,但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产业规模偏小、竞争优势不明显,产业链条短、产业集聚度低,核心关键技术缺乏,技术创新能力较弱,配套政策不完善等问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位置。积极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化机制体制改革,着力营造良好环境,强化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抢占经济和科技竞争制高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加快形成增长速度快、示范带动强、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发展格局,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行区。

(二)基本原则。

1、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尊重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机制体制,发挥资源优势,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创新驱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充分发挥高素质人才的作用,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推进产业化进程。

2、全面推进,重点突破。遵循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根据区域产业基础、技术支撑、人力资源等条件和潜在优势,统筹规划、系统布局、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同时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领域和区域率先突破,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发展。

3、政府扶持,市场主导。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和转变消费模式,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4、统筹兼顾,引领发展。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速新技术、新产品在社会建设各领域全面应用,推动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三)发展目标。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明确战略重点,把握主攻方向,率先突破生物制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四大新兴产业,全面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到年,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达到35家,占规模以上企业的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年均增长35%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0%以上。

2、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新培育1个部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重由5%提高到10%,形成和刁镇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对集中的产业集聚区,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上下游配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

3、重点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强的重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30家,其中过10亿元企业达到5家。

三、发展重点

(一)生物制药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产业。以集团、生物等企业为依托,加快生物制药领域重大项目的研发、孵化和产业化进程。集团重点推进核苷类医药中间体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年产200吨L-核糖等高端医药中间体的生产能力,促进产业规模集聚扩大。生物重点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基因重组链霉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人红细胞生长素、常乐康等,逐步形成富有竞争力的生物技术与药物产业群。加强绿色高效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制剂等高技术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重点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的农业生物产品和企业。依托集团等企业,以农副产品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快微生物发酵、工业酶制剂、天然产物有效成份分离提取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开发生产一批功能性、保健性、绿色环保食品和新型高档食品添加剂,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到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亿元。

(二)电子信息产业。以建设市电子信息产业园区为契机,以电缆、电机、科技、电力等为依托,突出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与信息服务业,重点发展核电电缆、家电电机、电子加速器、超特高压电力变压器等产品。运用智能化数字控制系统和先进激光光刻技术,积极开发高可靠、高功率微型电子元器件、高密度线路板面板、太阳能光伏电池、汽车电子等高新技术产品,进一步提高电子信息产业水平。到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亿元。

(三)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氟材料、特殊防护材料、新型防火墙体材料等产业,打造氟材料、新型防火材料基地。以中氟、华氟等企业为依托,立足四氟乙烯和酚醛树脂的产业优势,加快华氟碳酰氟等新产品开发力度,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延伸拉长氟化工产业链条,打造国内最完整的氟材料和氟化工产业链。依托集团,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研究开发满足铸造行业更高要求的各类树脂,着眼于提高建筑物对火灾的防范安全性能,规划建设节能环保酚醛泡沫复合墙体材料项目,形成年产5000万平方米生产能力。以中特纺公司为依托,积极开发防辐射金属离子材料等高新技术产品。以电缆为依托,大力发展核电电缆、军用电缆。以昊月树脂为依托,扩大高吸水性材料市场规模。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

(四)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风能产业以重工等为依托,加大海上风电法兰、风电机组用大型轴承外环件等风电配套设备研发力度,提高风电机组及配套设备的制造能力,建成全国风电装备知名配套企业;积极推动风电项目建设,促进风能开发利用。太阳能产业以光热、能源、电器为依托,重点发展太阳能镀膜管、太阳能光伏逆变器及光电转换等项目,建成东部太阳能产业基地和全国产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逆变器基地。生物质能产业鼓励集团积极开发秸秆纤维素乙醇和生物质化工产品,替代石油等传统能源,搞好生物质能热电联产开发利用,解决焚烧农作物秸秆造成的污染问题。到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亿元。

四、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成立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成立市新兴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就新兴产业发展提出咨询意见。建立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分析和制度,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详细工作方案,并纳入全市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大对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及其生产企业的宣传力度,统一全市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二)科学制定规划,加强产业引领。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研究,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形成规模优势,提升发展质量。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增强园区支撑作用,构筑发展带,打造集聚区。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储备,年度用地计划优先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保障用地合理需求。

(三)落实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设立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资金,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各级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的税费减免等各项政策措施;积极争取中央及省市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补助资金;对新兴产业建设项目实行鼓励政策,加快项目核准、备案;对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强的重大项目,纳入全市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计划,给予优先扶持。

(四)鼓励自主创新,促进技术进步。鼓励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支持企业研制先进实用技术,开发新产品,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产品。重点支持骨干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或引进高层次人才,组建和完善一批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支持企业开展各级技术中心认定工作,帮助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加强技术创新公共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在科研开发、专利授权、成果转化、企业重组、制度创新等方面给予扶持。

(五)实施“专利、品牌、商标、标准”四大战略。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支持各类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的研发、申请、授权及转化。支持企业争创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支持企业开展标准研发制定,企业制定或作为主要承担者制定的标准,当年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国家行业标准的,给予一定奖励。

(六)加大招商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开展招商选资,重点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较强竞争力的项目,积极吸引外来资金投向新兴产业。对投资较大的新兴产业项目,可适当给予一定的前期补助。对经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特事特办”。依托政银企合作平台,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和创新融资方式,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类投资主体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优势企业积极利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七)加快基地建设,形成产业集群。依托龙枣新兴产业园区,按照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规划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促进新兴产业由企业集聚向产业集群发展。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带动战略,筛选一批产业特色突出、带动能力强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主导产品优势突出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之间组成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积极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努力形成新的产业链和经济增长点。

(八)支持建立行业协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建立相关行业协会,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切实维护企业权益。鼓励相关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开展重大产业技术攻关。

(九)打造人才队伍,提供智力支持。鼓励各投资主体引进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完善人才使用机制,在收入分配方面加大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完善技术入股等产权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完善企业员工培训制度,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管理和技术水平。支持各类优秀人才来我市投资创业,承担产业化项目,积极营造有利于创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氛围。

新兴产业范文篇6

在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同样伴随着技术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等各种资本形态和要素,与科技、产业发生交互作用,并不断融合。在技术创新与金融资本高度耦合的基本范式下,科技金融诞生,从内涵和外延上来说,科技金融的范畴更加复杂系统,更具创新性,包括了与技术创新发生交互作用(即能够促进科技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各种金融工具、金融服务、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等资本形态、要素及其组合。以逐利性质为依据,科技金融可以分为公共科技金融和市场科技金融。公共科技金融以技术创新的公共价值和资本的保值为目的,如科技财政投入、科技税收优惠、政府采购首购、政府创投引导基金、政府创新基金等各种政策性、制度性金融安排。市场科技金融主要以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以及资本增值为目的,主要包括科技贷款、科技保险、科技债券、风险投资、科技资本市场(创业板、中小板、新三板等)。当然,在实际中二者经常组合或联合,进而形成科技金融的第3种形态,即混合型科技金融,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吸收大量的社会资本进入,并通过不同模式运作。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其金融支持体系的构建是技术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等各种资本形态和要素交互作用和融合的过程,更加系统复杂,且更具创新性。正如CarlotaPérez[18]关于技术创新与金融资本的基本范式一样,金融资本与技术创新在新技术领域产生高度耦合,从而出现技术创新的繁荣和金融资产的几何级数增长。从国际创新型国家的成功经验看,技术革命与金融创新的关系也可以称为社会财富创造的两翼。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过程中,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存在一种耦合互动关系。这种耦合互动关系基于技术创新和科技金融,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二者形成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成果转化过程中二者发挥相得益彰的作用,形成合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如图1所示)。具体来说包括以下3点:(1)价值创造和实现方面。技术创新的价值实现,建立在科技金融资本之上,离不开公共科技金融的支持以及市场科技金融的滋养;而技术创新的科技成果、生产效率和科技产业是科技金融,尤其是市场型科技金融资本获取高回报的引擎,科技金融成长与市场空间拓展取决于科技创新的发展程度。(2)风险分担和分散方面。技术创新借助不同类型的科技金融实现风险分散,尤其是在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市场培育阶段,而在资本逐利过程中,科技金融同样可以通过不同参与主体、资本类型在技术创新的环节进行交叉组合,实现风险分担与分散。(3)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科技金融作为“第一推动力”,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形成合力,协同创新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双重驱动的两翼。

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支持路径设计

依据科技金融的内涵,在各种资本形态(财政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等)与技术创新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组合与交互作用,从而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多样化的支持路径。但是,资本的逐利性质导致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金融支持主体还是公共科技金融,尤其是在产业研发期和成果转化期。因此,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必须把科技金融的资金链、技术创新的价值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链结合起来,通过政府安排的政策引导作用、制度创新的利益驱动作用,使各种社会资本介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体系,通过市场科技金融—混合科技金融—公共科技金融支持体系,及其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搭建和商业模式创新,使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阶段(研发期、成果转化期、市场导入期、产业化期)、不同科技成果形式(知识产权、创新团队、自主创新产品)和不同的科技金融产品(科技贷款、科技担保、科技债券、创业投资基金、产业基金)实现交叉和互动,形成资金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上,立体化和开放式的科技金融支持网络和路径(如图2所示)。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交叉型、立体化科技金融支持路径,关键要做好资金供给、政策安排、制度创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搭建和商业模式创新5个方面的工作:(1)资金供给。相对来说,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好,银行、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社会资本等资金较多,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也不断加大,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2)政策引导。这是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支持路径的关键,不仅包括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的产业发展规划、财政投入、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各种科技金融政策措施,还包括与科技金融服务配套的产业规划、中介服务、交易市场等政策措施。(3)制度创新。这是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支持路径的保障。由于以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风险、成果转化风险、市场培育风险必然伴随着高成长性和高收益性。因此,要想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风险与利益的权衡成为影响市场科技金融资本主体决策的首要因素。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制度上进行创新,包括投资模式、退出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以及风险分担分散机制等。如政府、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创投公司、基金公司等,必须创新现有金融制度,才可能通过多样化的组合模式和投资方式,完成科技金融转型,驱动其投资方向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的前移和多样化。(4)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主要由政府引导,联合有关中介机构、创业投资服务机构、孵化器、行业协会、各种金融主体等成立网络,是连接科技金融需求方、科技金融供给方的桥梁和纽带,提供科技金融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社会化、专业化和综合性服务,包括资金供求信息、信用评级、无形资产评估、风险评估、技术咨询及交易、资本市场上市服务、担保服务等。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主体与科技金融主体之间的资金流、知识流、信息流交互起着关键作用,能够有效降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成本和创新风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5)商业模式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规律性使科技金融支持路径必须有商业模式的创新。正是在科技金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耦合与交互作用下,商业模式有了创新空间。目前,广东省有关政府部门、企业等联合推广的“EMC+供应链+金融”的商业模式,就是在探索科技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路径过程中的产物。

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支持体系构建

新兴产业范文篇7

关键词:新兴产业;财政金融;对策

一、引言

新兴产业是针对我国传统产业提出的概念,与传统产业相比,新兴产业是基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具有低消耗、高效益等特征,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实现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财政金融政策的支持。但目前,我国财政金融政策对新兴产业的发展支持仍存在较多不足。例如,就产业结构而言,尽管我国各新兴产业的结构体系与其产业特点及行业发展需求相符合,但仍存在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以及投资资金不足等问题。因此,本文对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相关的财政税收以及金融政策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推动我国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财政金融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一)支持新兴产业发展财税政策体系不完善。新兴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其技术密集水平极高,且存在投资风险大、投资金额高的特点,因此大部分企业不会选择对其进行投资,使得新兴产业难以取得重大发展与创新,因此新兴产业必须依靠政府的财税政策支持。而目前,我国关于新兴产业的财税支持政策体系尚不健全,缺少完善的新兴产业财税支持政策,政府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有限,即使部分地区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财税政策支持,但相关部门在执行时仍存在不足,例如执行力度不够等。财税支持政策体系的不完善,限制了政府运用财税手段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能力。(二)金融服务新兴产业发展机制不健全。1.评级授信制度不完善,不适应新兴产业发展。大部分新兴产业均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新兴产业领域企业的现金流量与盈利能力较为有限。商业银行等信贷机构的评级授信仍按照对待传统产业的标准,即对企业以往的经营状况进行考核评价,该制度对于新兴产业而言较为不利,极有可能导致新兴产业的企业成长指标无法得到充分展现,商业银行等信贷机构不愿为新兴产业提供信贷服务。2.股权融资服务新兴产业发展能力不强。在新兴产业的发展初期阶段,股权融资属于其主要的融资方式,但由于新兴产业属于高风险投资行业,众多股权融资机构为规避风险,都不愿对其进行股权融资服务。目前在我国,股权融资机构对于新兴产业股权融资方面的经验较少,股权直接投资领域受到的约束较多,导致新兴产业缺少充足的资金,尤其是股权资金的支持。3.新兴产业融资担保方式创新不足。新兴产业领域企业的核心资产主要以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方式展现,因此其价值较难准确评估、在市场上较难拍卖出售,商业银行通常不会接受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抵押,目前关于知识产权的抵押担保相关政策并不完善,因此需要创新担保方式,提高新兴产业获取外部融资的能力。(三)政策性融资支持力度不足。近年来,为支持新型产业的发展,政府部门积极出台了多项财政金融政策,鼓励以金融业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尽管政府部门为扶持新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财政方面的优惠政策,但其仍面临严重的资金不足问题。作为当下新兴产业发展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政府部门为其设置了多个专项资金,为相关企业发放一定的补贴,且补贴金额不断提高。尽管如此,大多数专项资金设有较高的申请门槛,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无法进行申请或申请到的资金不足以支持后续的发展需求。因此,新兴产业开始向金融行业谋求新的融资路径。但由于新兴产业的发展仍未在全社会得到普及,目前大部分金融机构未能及时为新兴产业中的企业提供配套的融资政策,导致此类企业同样难以向金融机构申请到充足的资金。而资金的不足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财政金融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增加财政支出比,建立财政支出稳定增长机制。通过参考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可知,政府财政应重点投入到拥有战略性长远利益的科学研究领域,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首先,为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我国政府部门应着重加强对科学技术研发投入的财政支持力度。各省级财政部门在进行年度预算时,应优先考虑新兴产业的投资,提高国家财政科学研究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构建新兴产业研发投入优先增长机制,将其研发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中。其次,在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的基础上,需借助政府的财政政策支持推广应用高新技术,促进新兴产业技术更新换代,并在此过程中注意为新兴产业发展培养人才,大力支持新兴产业引进、培养技术领先人才,构建具有吸引力的科技劳动市场,吸引广大海外高素质人才回国就业或创业,通过省政府的特殊津贴等形式加快我国新兴产业高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此外,必须对财政部门现有的专项资金进行整合与改善,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建立多方面的专项基金,例如科学技术转化基金、高端科技人才支持基金,使财政支持的针对性得到提高。最后,需以省级财政资金投入为支点、地方财政为补充、社会资金为主,构建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投资基金,为新兴产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促进新兴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二)积极运用税收政策,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政府部门需要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激励作用,促进我国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发达国家得益于出台了合适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规范化的税收措施,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激励作用,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可借助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重视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积极推进税收优惠政策的出台。其次,相关部门需制订针对税收优惠政策的监管制度,出台一系列政策以明确税收的范围及方式,建立规范化的税收优惠制度。同时,需针对新兴产业科技研发成本高、人力资本费用高等特点,不断完善国家税收激励政策,确保新兴产业在促进科技成果研发创新转化、科技人才招纳等税收政策上具有明显优势。另外,采用各种方式,将税收改革方向与税种特征相结合,基于引导激励自主创新等方面,从产业的根本特征出发,制定一系列所得税、流转税等税收支持政策。在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时,还需兼顾基础研究的发展以及整个新兴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并针对各个不同环节制定相适应的税收优惠政策。综合利用减税、免税等措施,针对新兴产业的技术研究开发以及生产设备升级更新、员工教育培训等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三)构建健全的新兴产业发展金融支持体系。1.发挥银行信贷资金对新兴产业的支持作用。各商业银行要主动顺应时展需求,准确把握国家产业结构升级改革需求,在有效控制风险前提下,加大对新兴产业的信贷资金支持力度,发挥商业银行的推动作用。由产业生命周期概念可知,通常情况下,当新兴产业进入成熟期时,银行会对其进行信贷支持。因此,不强求商业银行对风险系数较大、市场发展前景较差的新兴企业进行信贷投资。同时,为确保资金的合理运用与安全,各银行可将信贷资金支持力度侧重于成熟期的企业。新兴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未来市场上高科技企业将是新兴产业的主导,因此,各商业银行应抓住机遇,着眼于未来,及时把握客户资源,不断改进并完善信贷制度,建立专业的投资团队,为新兴产业用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2.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基金,扩大新兴产业资金来源。风险投资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其提供充足的发展资本金,但目前我国风险投资方式较为单一,主要靠政府力量支撑,因此必须拓宽融资渠道,使投资结构主体多元化,不断完善与创新风险投资机制。政府应激励大型企业或个人加入风险投资机构,使民间资本成为风险投资的主角,构建相应的风险投资补偿资金机制,为风险投资机构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为风险投资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鼓励风险投资机构加大对新兴科技产业的资金投入,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的融资体系,对资本投入要求适当放松。国外风险投资不仅可带来大量的资金,还将为我国引入更为先进的风险投资运作模式与成功经验,有利于我国风险投资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新兴产业带来更充足的资金。因此,可利用国外资源,吸引国外风险投资。对来华投资的国外风险机构,应给予同等的优惠政策待遇,鼓励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相互合作。3.发展科技保险,助力新兴产业发展。由于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具有较高风险,因此其发展离不开保险机制的支持。通过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我国可以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相应的科技保险。科技保险的建立对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科技保险作为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属于针对新兴产业所制定的金融服务。我国科技保险发展较晚,仍处于试点阶段,各项制度不够完善,因此需加快科技保险的发展。科技保险必须明确其服务对象,大力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科技保险机构应成立风险管理部门,提前预防风险。此外,科技保险机构可通过与商业银行、风险投资等金融机构展开合作,共同助力新兴产业的发展。

四、结论

目前,我国新兴产业主要存在战略规划欠缺、税收优惠制度尚未明确、财政支持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较大问题。因此,国家应致力于完善税收优惠制度以及财政支持体系,充分利用财政金融工具,推动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我国新兴产业不断升级发展。

参考文献:

[1]苏亚民,陈琛.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对战略性新兴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J].财政监督,2018((01):110-116.

[2]高昕睿,邵诗峰.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32):77.

[3]赵周华,李腾飞.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区域金融研究,2018(06):16-19.

新兴产业范文篇8

一、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

1、新兴产业是指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资源环境友好、牵动性强、具有旺盛生命力、代表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产业。近年来,我县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基础还很薄弱,县域经济过度依赖粗放型和资源消耗型产业格局明显,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任务繁重。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培育我县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使命感,精心谋划,主动出击,努力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制高点。发展新兴产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高新技术为支撑,抢抓政策机遇,坚持发展新兴产业与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相结合,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推动我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2、把握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紧跟科技发展潮流,立足实际,以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子信息、高端制造为突破口,将新兴产业与县域主导产业发展相融合,努力建设部级磁性材料产业基地、省级电动及新能源汽车零配件基地、特种金属材料生产基地及LED产业集群基地。至2015年,新增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不少于30家,培育上市公司3-5家,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40%左右,新兴产业对经济支撑作用初步显现,全社会支撑新兴产业发展体系不断完善。

三、新兴产业范围及发展方向

3、我县发展的新兴产业包括: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子及信息、高端制造、矿产资源深加工、生物产业、文化产业等领域的含有高新技术、附加值高,并能对县财政带来较大增长的产业项目。

近期重点主攻LED产业集群化、特钢等特种金属材料及产品、电动及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及整线、新型磁性材料产业、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文化创意等。对以上新兴产业项目,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四、主要举措

(一)制定规划

4、由县科技局牵头负责编制我县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该规划要与国家、省、市规划相衔接,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规划相配套,并作为县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产业招商

5、加大新兴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县招商部门要制定我县新兴产业招商目录,组织多层次、范围广的招商对接活动。鼓励来我县投资新办高新技术企业,鼓励各种专利成果、自主知识产权等项目落户,鼓励大学、科研院所及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科技人才及管理人才来我县科技创业,转化科技成果。此类项目,双倍计算有关部门招商引资实绩。对引进新兴产业达到规模以上企业标准的有功人员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励。

(三)培育主体

6、实施现有产业企业“基础工程”。用新兴产业技术改造升级我县现有工业企业及传统产业,促其尽快转型。现有新兴产业企业要加大研发力度,积极开发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尽快做大做强。

引导鼓励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或创新型试点企业,除享受国家的优惠税收政策外,新认定当年由县政府给予30万元奖励。对获得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5万元奖励。对于列入国家、省级科技类、创新类项目,按获得上级项目基金的10%给予资助,但最多不超过20万元。

鼓励企业新购买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各项专利,在我县首次实现产业化,实现产业化年销售收入达到5000万元,给予企业10万元一次性奖励。企业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各项专利,应用于企业实现产业化,年销售收入达到5000万元,给予企业15万元一次性奖励。

对年新兴产业产值首次达到5000万元、1亿元、2亿元,且年净上交税收150-350万元、350-700万元、700-1400万元的企业,在实现的当年一次性给予10-20万元、20-40万元、40-80万元的奖励。

鼓励新兴产业企业引进或在本地培育上、下游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配套企业,按配套企业自投产之日起3年内,每年新增的所得税、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的金额,40%奖励给主导企业,30%奖励给配套企业。

鼓励企业根据市场规律,依托地缘、资金、上下游产业链等关系形成大的新兴产业联盟,重点培育产值超10亿元的产业联盟的形成。有关扶持政策由县委、县政府另制定。

7、实施新兴产业项目“摇篮工程”,培育一批中小型科技企业。对省级以上科技项目、有较高科技含量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试项目、符合新兴产业规划且结合实际的项目入选该工程,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孵化器提供的各项服务;

入选项目落户后,其前期可研、环评费用由县财政补贴20%,但最高不超过5万元;

项目落户5年内县级行政性收费全免,从获利年度起,所得税及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三免两减半”,先征后奖。

鼓励摇篮企业快速成长。企业落户前5年,根据贡献的财政收益给予奖励,标准为实际缴纳税增值、企业所得税额的5%,奖励资金用于企业科技研发。

8、对一期实际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对新兴产业带动性强、能尽快形成产业特色的关键性项目实施“金色太阳工程”。由县委、县政府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研究给予政策扶持。

9、鼓励新兴产业集聚发展,鼓励相关镇及开发区建设培育特色鲜明的新兴产业园区。对新兴产业产值首超10亿元、20亿元的园区,分别给予有关镇及开发区20万元、4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四)智力支撑

10、主动迎接创新型示范城市的科技辐射,积极融入科技城,要多方位、多层次开展与的对接与合作,力求在科技、产业、项目、资金对接上获得突破。

11、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大学及科研院所在我县境内设立研发基地,鼓励相关企业聘请专家长年担任技术顾问。鼓励企业利用现有条件创建研究生、大学生科研、实习基地,县政府按实际安排的人数及时间给予补贴。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对设立工作站的企业,按每位在站博士、博士后每年给予3万元生活补贴。对专家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给予奖励。

12、挖掘籍科技界、学术界、实业界精英人才,建立县专家库,成立县新兴产业专家委员会,对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业、电动及新能源汽车四种新兴产业类型的由7至9人组成。与各高校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和长期合作关系,由县科技局联系中科大、安大、安医大,县科协联系各专业协会、科研院所,县经信委联系合工大及央企、省企,县农委联系安农大、农科院所,县招商局联系省外科技人才,以获得信息、科技知识、决策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五)创新建设

13、鼓励建设各类创新平台。对新认定的部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按部级20万元、省级10万元予以奖励。同一企业只享受一次奖励。

14、依托开发区强化生产要素供给,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新兴产业项目建设。以开发区为主体、县科技局牵头,投资设立我县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高层人才科技创业、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提供场地、水电等基础配套服务。

15、鼓励在我县设立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专利服务机构,对新成立的此类机构,每家给予5万元资助。对在我县设立此类机构分支机构的,每家按3万元给予资助。

(六)资金支持

16、整合现有产业补助基金,设立县新兴产业发展基金,由县科技局会同县财政局制定资金使用具体操作办法,经领导组讨论决定。2011年安排专项发展基金为300万元,以后随财力增长逐年增加。

17、加强对新兴产业的融资支持,对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新兴产业项目,新增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的30%-50%予以贴息支持,贴息期最长2年。鼓励新兴产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优先给予担保增信,担保费用由政府按30%-50%给予补贴。

18、鼓励引进风险基金和创建风险投资公司,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在实现风险投资,给予引进者奖励,对创建风险投资公司给予政策支持。

五、组织保障

19、成立县培育新兴产业领导组,研究部署新兴产业发展事项。领导组由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科技局。各镇、开发区、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组织,加强对培育新兴产业工作的领导。

六、跟踪服务

20、建立新兴产业归口管理跟踪服务制度。县科技局作为新兴产业综合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县新兴产业实行综合管理。各部门分行业牵头负责:电子信息产业由县发改委牵头,高端制造业由县经信委牵头,新材料及生物医药业由县科技局牵头,新能源产业由县开发区牵头,节能环保产业由县环保局牵头,生物农业及粮食深加工产业由县农委牵头,矿产资源深加工业由县矿发局牵头,文化旅游产业由县文广新局牵头。各部门要组成专门班子,对相关企业和项目实施一对一跟踪服务。服务效果纳入干部考核体系。

七、其他

新兴产业范文篇9

基地是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特色是产业繁荣的灵魂所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以特色基地建设为依托,走集约集聚之路,推动技术突破向产业化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水平,强化要素集聚和技术集成,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新兴产业特色基地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和孵化场所,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科技与经济联姻的重要孕育区。日前,由市社科联的牵头,市委党校、市发改委和市科技局组成联合课题组,对的新兴产业特色基地建设发展状况开展了调研,并就此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

一、新兴产业特色基地发展现状

调研表明,近年来,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大气候,依靠长三角乃至我国经济转型的小环境,将大气候的必然性要求与小环境的应然性需求紧密结合,把新兴产业特色基地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致力走具有区域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之路,贴近实际谋划,推动了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基地的发展。

(一)政府高度重视,推动基地快速发展。调研发现,目前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新兴产业放到优先位置,坚持优先把政策的“先行先试”任务交给基地,着力以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创新型经济发展。近两年来,围绕市《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指导目录》,瞄准新兴产业“三年倍增”计划目标,把重点培育和发展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等七大新兴产业,作为推进产业加速升级的重要抓手,立足自身优势和现实基础,以加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培育为主要抓手,以加快新兴产业特色基地建设和创新平台建设为主要突破口,加快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学研合作力度,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目前,已建成三个新兴产业特色基地: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特色基地、港新材料特色产业园、如城镇新型电力装备特色产业园。在建的还有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特色产业园、特色创意产业园和新能源产业园。政府的高度重视加速了新兴产业特色基地的建设发展,显然,这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政府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还出台了《市关于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意见》、《关于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鼓励加快软件园发展的意见》,完善了科技创新政策,对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了新兴产业基地的快速发展,点燃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引擎。

(二)“点、线、片、链”,基地发展状况良好。围绕新兴产业基地的发展,着手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点”,支持集成总装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长性好的优势企业,支持综合实力强、在六大新兴产业若干重要环节上能起支撑作用的骨干企业尽快做大做强;二是抓“线”,呼应沿海开发战略,根据自身资源禀赋特点,形成错位发展;三是抓“片”,重点打造六大新兴产业特色园区;四是抓“链”,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强化基地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截至2012年11月,共有新兴产业146家,实现产值259.82亿元,同比增长21.6%,占规模工业比重28.2%。其中,新能源完成销售33.19亿元,同比增长21.4%,占新兴产业总产值比重为12.8%;新材料完成销售119.24亿元,同比增长38.6%,占比45.9%;智能设备完成销售15.99亿元,同比增长22.6%,占比6.2%;智能传感完成销售19.69亿元,同比负增长14.2%,占比7.6%;新医药完成销售30.79亿元,同比增长7.5%,占比11.9%;节能环保完成销售35.18亿元,同比增长26.7%,占比13.5%;海洋工程完成销售5.74亿元,同比负增长26.3%,占比2.2%。

三个新兴产业特色基地发展状况良好。港船舶海工及配套产业基地目前共有规模以上企业31家,1-6月份累计实现应税销售50.68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应税销售的19.9%。港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目前有规模以上企业51家,1-6月份累计实现应税销售44.38亿元,同比增长25.91%,占全部规模工业应税销售的17.43%。如城镇新型电力装备产业园区工业规模以上企业23家,其中新兴产业规模企业4家,2011年实现应税销售21.26亿元,新型电力装备实现应税销售2.79亿元。其他产业基地也在快速发展,如城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目前已有规模以上企业26家,1-6月份累计实现应税销售18.76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应税销售的7.37%。经济开发区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已有规模以上企业13家,1-6月份累计实现应税销售25.17亿元,同比增长7.43,占全部规模工业应税销售的9.89%。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特色产业园3年来累计引进软件企业176家,2011年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18亿元,占全年任务的107.3%;建成了“部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中国呼叫中心产业标准化建设基地”。

(三)基地中重大企业培育成效显著,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迅速。的新兴产业呈现出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基地中重大企业培育成效显著。2012年1-10月份,新兴产业企业中共有亿元以上企业59家,实现销售收入196.88亿元,占新兴产业总产值的86.4%。其中1-2亿元企业30家,2-5亿元企业18家,5-10亿元企业8家,10亿元以上企业3家(双马化工32.69亿元,九鼎集团12.43亿元,天泽化工10.23亿元)。去年九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16.27亿元,德源高科实现工业总产值14.8亿元,华灿电讯实现产值13.57亿元,如高高压实现总产值10.24亿元。其中九鼎新材、德源高科、如高高压成为我市新兴产业领域首超10亿的企业。基地中目前已建成省输变电设备复合外绝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在内的省级工程技术创新平台3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院士工作站5个,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个,部级科技创新孵化器2个(科技创业园和软件园)。今年上半年共新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省企业院士工作站1家(德峰药业,已批复),部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熔盛重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双钱轮胎、锻压),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隆昌化工、电站阀门、泰慕士服饰)。

二、新兴产业特色基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尽管在建设新兴产业特色基地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政府重视,明确了发展思路和保障措施,但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基地产业分散,集聚程度不高,基地规划编制不高。新兴产业特色基地集聚程度不高,基地内产业分散,同行业企业分布混乱,大都分布在不同乡镇、园区,难于统一管理和整体规划。如如城镇重点打造了汽车及零配件产业园、光热产业园、新型电力装备产业园以及装备制造(风电)、新材料产业园等四大专业园区,而汽车零部件产业在经济开发区规划中也有,而且有规模较大的双钱轮胎制造企业,新材料产业园在港规划中也有,并已建成港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属于新能源范畴的如城镇的光热产业,产业链条完整,大大小小企业200家左右,而经济开发区的光伏产业园区中也有几家企业,同属新能源范畴,光热光伏分散在不同的规划领域。镇、区、园的产业规划没有一个市级层面的规划引领分布,这样集聚程度既不高,不利于基地建设,又难于统一管理,内部容易形成恶性竞争。更重要的是,新兴产业园区及特色基地的规划和编制缺乏高起点和高定位。在以往的产业招商与项目服务中,往往重项目招引轻园区规划,导致园区基础建设与整体规划跟不上产业发展要求,招引的项目产业配套能力较低,产业不聚集较分散,产业发展的集中度和集聚度较低,严重影响新兴产业企业的规模化和抱团发展,影响特色基地的发展建设。

二是基地产业定位同质化现象严重。新兴产业整体发展缺乏全局性和长远性规划,与周边县市同质性很高,对传统产业企业与新兴产业企业划分不清楚,对前瞻性和长远性的产业定位不准,不利于新兴产业的整体提升和培育。从已有的统计资料分析,海安重点打造以太阳能、风能为方向的新能源产业,以节能照明光源为方向的新光源产业,以高分子合成材料、特种材料为方向的新材料产业,以天楹环保为代表的环保产业,以清华启迪(海安)软件园为代表的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以亚太轻合金、通润汽车配件等项目为代表的汽车产业,以523文化产业园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海门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现代物流及服务外包等五大新兴产业;启东提出壮大海工装备、新能源及光电、电动工具、新医药和节能环保五大产业集群,已建立启东电动工具特色产业基地和启东滨江医药特色产业基地。不难发现,重点打造的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中的海洋工程和软件服务外包与周边县市同质化。

三是基地产业总体规模偏小,配套关联度不高。新兴产业链条不完善,缺乏前延后伸,重点规模型龙头企业引领力不够,配套型产业链没有形成,如经济开发区重点打造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陆地方舟独领风骚,周边相关配套的企业屈指可数,没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这样又何谈发展基地。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特色产业基地虽然3年来发展迅速,但软硬两张皮,软件产业的发展没有的制造业有力支撑,提升传统产业的附加值难以实现。产业总体规模偏小。像输变电特高压电力设备及配件产业基地,主要以研制、开发服务于输变电产业的各种复合绝缘子、电力金具、互感器、断路器、隔离开关、风电机组及叶片、风电钢球、远程抄表及控制系统等电力设备及配件的企业为主。截至2011年底,产业集聚区的核心区已汇聚了74家输变电特高压电力设备及配件企业,以及其他一些关联企业和专业化科技服务载体等,形成了以神马电力、如高高压、思源赫兹、祥源电气等骨干企业和大批中小型科技企业集聚发展的态势。但其中新兴产业项目单体规模大多仍在2亿元以下,5亿元、10亿元以上的中大型新兴产业项目较少,后发力量不足(见下表)。

四是基地产业创新能力不强,人才、技术、融资等瓶颈制约发展。调研发现,新兴产业企业科技研发和自主知识产权工作相对比较落后,新兴产业科技研发力度亟待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双自”企业数量偏少,产品科技含量亟需提高;领军型科技人才相对匮乏,研发队伍组建滞后;投融资渠道不畅。再加上特色产业基地大部分处于建设初期,在土地、税收、贷款等方面实行过度优惠政策来招商引资,以此推动基地的迅速成长。这种“倾销式”的优惠政策吸引了一些利用当期效应而非远期效应的企业加入基地,一旦这种突出的成本优势不再明显,而且基地内创新创业软环境表现出不可持续性时,这些企业就可能会追逐其他地区的优惠政策而“流动”,因此如何使特色产业基地健康、成熟发展是眼下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三、推动新兴产业特色基地快速发展的建议

在经济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通过加快整合产业链,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骨干企业,建立与周边县市乃至个广大区域错位发展的新兴产业增长带,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其中,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突破口和主抓手。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既遵循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具有自身成长的特殊要求,因此新兴产业特色基地要坚持高端化、特色化、集聚化、国际化的基本方向。高端化是核心驱动,特色化是竞争优势,集聚化是重要依托,国际化是必要条件。

(一)加强规划引导,提高编制起点,促进产业集聚化发展

政府是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组织者,也是加快区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加快产业集聚、发展产业集群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组织引导,建立健全组织网络,形成高效工作机制,强化政策支持和协调服务,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精心加以规划、引导和培育。

一是加强对特色基地产业集聚发展的规划引导。这是目前建设特色基地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没有统一的市级层面的规划引领,谈不上集聚发展,更谈不上基地建设。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思路,打破城乡和行政区域界限,统筹规划产业集群布局,科学定位现有产业集聚区功能,实行相对集中的开发建设,形成区域分工有序、相互协作、前后配套、链接紧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围绕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区位条件、发展基础,认真规划引导并大力培育具有特色的“板块经济”。

二是采取集群招商方式,招大引强与产业配套结合。招商引资是政府参与市场竞争、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和现实途径。招引一个大项目的同时,还能带来一大串配套企业,有利于发展壮大现有产业,还可以催生一个新产业。随着各地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和区域经济竞争的加剧,以集聚上下游产品、降低综合配套成本、拉长产业链、培育优势支柱产业为主要内容的集群招商方式,越来越受到各地的重视,也应作为今后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的重要方式。一方面,集群招商要着力招大引强。要紧紧抓住上海等国内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转移、资本转移的机遇,深入研究新兴产业“龙头项目+产业配套+产业基地”、支柱产业“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等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特征和模式,以浙江、上海、苏南等地为重点区域,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100强企业,集中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环境友好型的大项目,经济贡献大、群众受惠多、运营成本低的大项目。同时积极向上争取重大项目布点,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另一方面,重视集群招商的产业配套。注重在做强链扣、补完链条上下功夫。认真研究和掌握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根据现有产业门类、产业基础,立足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明确产业发展需求,制定产业集聚、集群规划,明确产业集群招商重点和项目类型,有选择地引进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配套项目、提升本地资源附加值的资源加工型项目、以存量项目吸引外商的增资扩股合作项目,促进和加强与外地企业的联系协作,招引顶天立地的大项目与产业配套的小项目有机结合,不断加快产业集聚、集群、升级进程。

三是对我市现有产业进行进一步优化整合。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对现有企业按产业、产业链进行专业化整合,推动集群发展。市级层面出台政策,将镇区发展功能进行统一规划,以现有龙头企业为基础,打破同一产业镇区散乱分布的格局,对各镇区园现有企业和新招引企业实行产值和利润置换,引导同类生产要素相对集聚,推动同类产业内部企业的有序分工和协作生产,最大限度推动产品、企业和行业的转型升级,打造基地型特色产业发展模块。如经济开发区的光伏产业与如城镇的光热产业,区位接近,合并管理。

(二)打造产业载体,突出地方优势,彰显基地特色化发展。

特色基地的载体主要是各类工业园区。目前,我市拥有一家省级开发区,一个省级软件园和一个一类开放口岸,还缺乏专门承载新兴产业的高新技术专业园区,在部级高新区、部级软件园、综合保税园等创建上基本处于空白。苏南各市和苏中泰州市都有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苏锡常宁均拥有部级软件园。如何补上这个方面的短板,目前除了积极创建各类政策性园区之外,必须充分利用现有工业园区,努力开发园区功能,增强投资吸引力。开发区要突出做“强”,大力增强产业集聚功能、配套功能,发挥人才多的优势;乡镇工业园区要突出做“特”,形成更多的特色园区;港区突出做“优”,提升承载大产业及其大项目,努力成为新兴产业的崭新载体。此外,要以开发区、软件园等已有创新园区为基础,努力创建部级高新园区。要学习天津市的经验,探索创建自由贸易园。

发展特色产业基地,要突出地方优势,差别竞争,错位发展。要根据的产业发展布局,的产业基础,有重点地选取自己的特色,加快培育发展。根据的产业布局,海洋工程以启东、、通州等为重点,新能源以如东、启东为重点,新材料以、海门、海安为重点,生物和新医药以港闸、经济技术开发区、海门、启东为重点,智能装备以通州、如东、为重点,节能环保以崇川、海安、通州为重点,软件和服务外包以市区、海安、为重点。以为重点之一的主要是海洋工程、新材料、智能装备和软件服务外包四大领域。而目前规模工业占新兴产业总产值占比相对高的主要是新材料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的,在整个发展相对有优势的是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智能装备领域,以神马为代表,研发基础好,人才优势明显;船舶制造产业(海洋工程)在港区以熔盛重工为龙头,周围配套企业数多。船舶产业还具有以下几个优势:一是研发优势。我市船舶行业拥有部级企业技术中心,熔盛重工等重点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领军人才提升研发能力。二是高技术优势。船舶企业生产的船型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或世界先进水平。三是转型升级快的优势。熔盛重工建造中海油深水铺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已在搭载阶段。而且滨江,环境容纳量大,淡水资源也充沛,港口潜力巨大。这样的优势,对于新兴产业来讲,发展海工船舶、新材料和电力装备产业都是适宜的,钢铁冶金和石化产业迟早也会向沿海集聚。因此,发展新兴产业的方向应该是海工船舶、化工新材料和电力装备产业,以及软件和服务外包。因此要充分认清自己的竞争优势,突出地方特色,错位发展。

(三)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实现产业高端化发展。

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要着力开发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培育一批掌握主导产品核心技术的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围绕产业持续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推进特色产业基地高水平发展和高质量建设。

一是引进、开发具有支撑和带动作用的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中,常常呈现出低端技术市场化与高端技术政治化并存的现象。关键核心技术引不来、买不到,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就现实而言,各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热情高、规模冲动强,但多处于高端制造的低端环节,关键核心技术“空心化”是致命弱点。没有关键核心技术作支撑的产业扩张,可能造成新一轮的技术重复引进、雷同式布局和低层次恶性竞争;在微观层面,缺乏核心技术的企业,规模越大风险越大,巨量投资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变为不良资产。“要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就不能总是跟踪模仿别人,也不能坐等技术转移”,必须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上下功夫。注重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将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技术改造相结合,在技术改造过程中强化技术创新,进而实现创新——技改——创新的良性循环,这样才有利于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积蓄基地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的后劲。要积极引进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和研发机构,推动外资生产环节升级,竭力避免全球生产网络对的低端锁定。只有更多地将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环节配置在,外资企业才更趋向于在进行研发和技术创新。产业特色基地才能呈现出产业向高端化发展、研发向本土化发展、技术向核心化发展的良好态势。要以现有产业基地为基础,依据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依托基地龙头企业,在确定重点发展的领域,开展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攻关,力争取得一批具有重大产业影响和广泛市场需求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高新技术成果,提升特色产业基地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县域的永续发展力。基地要定期对特色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进行调研评估,建立项目开发库,制定项目开发计划,突出重点,集成资源,分阶段组织实施;要以企业尤其是骨干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为主渠道,整合各方面科研力量,开放性配置各类资源,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国内外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通过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努力在产业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的开发中寻求突破;要关注对特色产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前瞻性技术攻关,创办形式多样、环境优越、服务配套的科技创业服务设施,孵化形成一批具有市场前景的储备性技术。

二是培育掌握主导产品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构建以龙头大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整合机制是新兴产业特色基地发展的突破口。龙头企业是整个产业技术创新链的组织者和整合者。针对新兴产业发展中上下游脱节、自主创新资源分散、整合能力不强,远未形成整体合力的现状,龙头企业必须尽快通过产业链整合战略,提高大企业的集成创新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建立完善的创新资源整合机制,最大程度地集聚创新资源,充分发挥各类创新资源的作用,推动产业链不同环节间的交互式学习和互动,加强基地内部和基地之间的合作,打通战略产业价值链,实现产业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龙头企业树立标准竞争的意识,在技术升级和技术断层中寻求机遇,实施恰当的标准竞争战略,通过与基地内外企业的战略合作,在技术研发阶段建立合作开发联盟,在技术扩散阶段建立技术转让联盟,并同上游和下游企业建立纵向联盟,形成核心层稳固的开放式战略联盟,在协调—致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主的体系结构和产业标准。因此要重点支持基地内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技术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处于全国同行领先地位、对基地特色产业具有很强带动和辐射作用的企业和企业集团。普遍建立企业研究开发机构,特别是围绕特色产业共性技术,支持龙头企业建立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努力提高龙头企业在集聚创新要素和组织创新活动方面的能力和作用。围绕特色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积极开展科技招商,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中处于产业链高端的国际龙头企业,加快培育形成与产业链上下游高度相关、协作配套的生产和服务企业群体。重视培育特色产业基地内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研究开发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产品链上的节点性作用。要以技术创新为引擎,通过技术改造、引进人才、成果转化、新产品开发等方式,引导传统企业加速向科技型企业转变,进一步壮大特色产业基地龙头企业队伍,做到“建设一个龙头,带动一条产业链,构建一支新的经济增长支柱,打造一个新兴产业特色基地”。重点服务与培育熔盛重工、华灿电讯、神马电力、如高高压、九鼎、思源电气等规模大、创新意识强、前景广阔的高科技龙头企业,积极创建省级和部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引导开发高新技术及产品,加速产业化,形成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发挥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支持高科技企业参与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承担各类科技计划和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三是加强基地技术创新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根据全市特色产业基地集群发展的创新需求,结合县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布局,积极创建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等各种类型的创新载体。支持开发产业集群发展急需解决的重点共性技术,引进开发市场前景广、技术含量高、产品效益好的新技术,不断增强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申报建立部级、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立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相关教育院校等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措并举不断加大自主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依托骨干企业,通过政府资助,以熔盛重工、神马电力、九鼎集团、华灿等工业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骨干企业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重大研发机构,提高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强化特色产业基地服务功能,建设一批直接为基地企业提供信息、测试、设计、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围绕特色产业发展的整体需要,以基地已有的行业和企业资源为基础,加强特色产业的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信息服务网络、专业性的数据库、专利检索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软件产品等特殊行业,优化合理布局,建设一批与其相配套的产品测试平台和国家权威部门认可或授权的产品测评中心;对新材料行业,建立新材料综合测试服务平台和专用材料测试分析中心。整合形成面向企业开放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帮助企业特别是新兴产业企业开发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

特色基地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更要根据自身特点,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以融入“沿海科技创业走廊”为契机,加快做大、做强、做优科技创业园、软件园等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快推进光华创业园、汇华创业园、下原创业园、开发区创业中心、港区创业中心建设,努力在孵化器建设面积、建设层次和孵化成效上有所突破。进一步完善企业入孵优惠政策,建立种子基金,引进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增强孵化功能,提升孵化承载率,使科技孵化器成为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科技型企业家的摇篮。强势推进科技引项引智,大力引进高质量的科技项目,努力将科技企业孵化器打造成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新兴产业范文篇10

一、县战略新兴产业基本情况

加快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是我县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任务。近年来,我县突出工业立县主线,加快发展新型工业,战略新兴产业得到较快发展,规模不断膨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企业研发能力显著提高,创部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高新技术中心5个。培植和发展了一批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支柱作用明显的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了以新能源、节能环保为特色的战略新兴产业群。

新能源产业。①农村户用沼气项目。以“一池三改”为主要内容,建设规模3000户,项目建设地点涉及我县的侨润、狮子楼、博济桥三个办事处,及西湖、定水、大布、高庙王、阿城、闫楼、七级、郭屯等乡镇的76个村。目前该项目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②大型沼气项目。“十一五”期间,我县新建两处大型沼气工程项目。一是华鑫养殖有限公司(年出栏3万头猪)大型沼气工程,项目投资199.6万元,09年10月竣工运行。目前运行良好。二是绿源牧业有限公司(年出栏3.2万头猪)大型沼气工程,项目总投资419.87万元,2009年3月开工建设,目前已竣工投入使用。

节能环保产业。①祥光铜业有限公司的环境集烟脱硫项目,主要回收铜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并且提高副产品硫酸的产量,不产生任何废弃物和废水,是企业实现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体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项目已开始动工,项目达产后,年可处理二氧化硫2134吨,年产硫酸3234吨。

②泰康建材有限公司年产5500万㎡建筑纸面石膏板项目,利用工业废渣-磷石膏为主要生产纸面石膏板,对废渣进行回收综合利用。该项目目前已投产,每年可以利用化工厂废渣-磷石膏46万吨,生产5500万平方米纸面石膏,资源综合利用效果显著。

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坚持倾斜性的政府扶持和企业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入推进节能降耗,把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培育成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新能源。重点发展以太阳能电池项目和聚康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新能源燃气等项目为主,鼓励自主研发高效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主要要就开发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建筑用太阳能电池组件、光电发电控制系统等。延长产业链条,建立科研中心,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继续加大对沼气普及使用的力度,积极争取资金,最大程度的提高沼气覆盖率。争取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利税5亿元。

具体产品:

①侨润开发有限公司的年产360MW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是当前国际和国内解决能源和环保战略中备受关注的产品。该项目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无噪声,无污染等特点,建设周期短,规模设计自由度大,可就地使用,容易储存,符合我国能源和环保发展的法律、法规及各项政策、规划。采用瑞士欧瑞康公司进口成套生产设备,并与南开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②聚康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新能源燃气及加气母站建设项目,以太阳能加温工艺为主体工艺,经过化学、物理、高分子处理工艺成为新能源燃气(汽车燃气),同步建设加气母站,采用国际先进的工艺装备并经过工艺验证,成熟、适用、可靠,并根据产品特点和生产规模来选用相应的工艺装备,对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新材料。重点发展新型薄膜项目,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加快新产品开发,加大科研投入,研究开发满足薄膜行业更高要求的产品,打造新型薄膜生产基地。争取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利税2亿元。

具体产品:

金桥投资有限公司的年产750万㎡ZAO薄膜导电玻璃及LOW-E低辐射玻璃项目,是一种在高新技术领域及广泛的民用领域极具发展潜力的薄膜材料,目前已在压电传感器和声表面器件领域进入实用化阶段。该项目采用的是世界领先水平的真空磁控溅射生产工艺。

节能环保。重点发展生产废弃物回收循环利用,以集烟脱硫、粉煤灰利用、废渣综合利用、污水污泥处理、垃圾处理等项目为主要突破口,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推广集烟脱硫控制与治理等技术,加大烟气脱硫除尘技术的研发力度和装备的研发;加大粉煤灰回收利用、废渣综合利用研发力度,延长产业链条,以满足更多的市场需求;积极推广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推广城市垃圾、餐厨垃圾处理成套技术设备,抓好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积极发展中水回用,废水处理、污泥利用,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生产相关技术设备。争取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亿元,利税1亿元。

具体产品:

①森泉板业有限公司的采伐剩余物综合利用项目,以采伐剩余物为主要原料,加工成木质强化地板。该项目每年可消耗掉采伐剩余物13.28万吨,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木材约为19-25万立方米。

②金蔡伦纸业有限公司的造纸废水深度处理和污泥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项目,可日处理15吨污泥、堆肥产量10.5吨,深度处理污水6000立方米。

③鲁西化工第五化肥有限公司的废渣综合利用生产建材项目,年可产15万吨硫酸和15万吨建材原料,15万吨硫酸本厂生产复合肥配套利用,15万吨建材原料可卖给附近水泥厂。

④森泉热电有限公司的年产50万立方米/年粉煤灰新型环保节能墙体材料项目,原料采用的是火力发电的工业废弃物,节能降耗,变废为宝,加上现在市场对新型墙体材料的需求不断增长,因此,具有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⑤祥光铜业有限公司的环境集烟脱硫项目,主要回收铜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并且提高副产品硫酸的产量,不产生任何废弃物和废水,是企业实现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体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项目达产后,年可处理二氧化硫2134吨,年产硫酸3234吨。

⑥第二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工程,采用污水沉淀过滤、消毒处理等工序,对污水进行深净化,对于各个河渠、工业园、居民环境,都能起到很大的改善。

⑦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工程项目,是一项集高科技技术示范、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于一体的综合性垃圾处理项目,所有技术全部实行自动化、机械化操作,对改善城市环境,落实我县可持续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县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指导、推进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新兴产业发展的协调、服务工作,研究解决基地发展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出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和可操作性措施。各新兴产业发展基地和集中区所在镇街和开发区作为发展建设责任主体,要建立相应新兴产业发展建设领导小组,认真做好新兴产业基地和集中发展区的规划、建设、招商和管理工作。

2、加大政策扶持。充实调整经济发展政策,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强化行政推动和政策引导。土地政策,凡符合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优先安排土地;财税政策,由县财政每年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新兴产业项目引进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税费方面,给予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适当减免或优惠;信贷政策,简化战略新兴产业生产企业贷款手续,对新兴产业企业和项目给予信贷倾斜支持,贷款利率给予适当优惠;人才政策,建立完善的留人用人机制,为从事高新技术研发、管理经营等高级专业人才提供子女入学、住房补贴等保障措施。

3、推进技术创新。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探索企业创新途径,形成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紧密结合的共性技术创新机制,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为纽带、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联盟,加速产学研结合。加强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的主体。完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体系,布点发展高新孵化器,增强“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的能力,围绕先导技术的突破,建立起以技术为核心并由相关产业良性互动产生的“雪球效应”和“溢出效应”机制,推广创新成果,加速实现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