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十篇

时间:2023-05-29 15:09:00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篇1

自2006年,在西山经济与中关村科技的多元化、多角度碰撞下石景山园诞生开始,这个中关村“一区十园”中年轻的成员便以一个逾来逾快的加速度,迅速崛起于京西的广袤大地上。

记者:您好,李主任,很高兴您能接收我们的采访。今年,中关村科技园迎来了风云际会的二十年,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也刚刚渡过了自己的两岁生日,关于石景山园区这两年来的发展情况,请李主任给我们简单的做个介绍。

李艳:非常欢迎你们的到来,感谢《中关村》对于石景山园的关注。

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前身为处高科技园区,2006年1月17日,正式纳入中关村科技园区,规划面积3.45平方公里。近两年来,园区实现了井喷式的发展跨越。仅2008年1-7月,园区引进企业数量就同比增长300%,同期实现技工贸收入和税收,同比分别增长82.9%和60.9%,居中关村各园前列。一批企业被评为中关村“瞪羚企业”。

总的来说,两年多来,石景山园区已经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相信未来我们将与园区企业一道将这条满载收获的特色之路越走越宽。

注语:2008年1-7月,园区引进企业数量就同比增长300%,同期实现技工贸收入和税收,同比分别增长82.9%和60.9%,居中关村各园前列。一批企业被评为中关村“瞪羚企业”。

记者: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的定位与产业特色是什么?

李艳:石景山园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符合CRD(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定位的新兴产业为重点,努力打造以数字娱乐为特色的创意产业核心区,以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的科技产业先导区和新兴产业发展区。

发展至今,“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中国电子竞技运动发展中心”先后落户园区,园区以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为依托,成功举办了 “中国数字娱乐产业服务体系论坛”、“中国动漫产业高层论坛”、“中韩数字娱乐发展论坛”等大型论坛,中国电子竞技品牌赛事也让世界的目光不断聚焦石景山。

创意产业的发展涵盖了网络游戏、动漫画、手机游戏、3G新业务、数字音乐、数字出版、新媒体影视等多个领域,形成以搜狐旗下畅游时代、畅游天下为龙头的网络游戏、以华录文化为龙头的影视动漫和以数位红、华娱无线为龙头的手机游戏三大产业格局,产业聚集效应正在快速形成。

注语:“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中国电子竞技运动发展中心”先后落户园区。

记者:石景山园区的核心优势体现在哪里?

李艳:石景山园区的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位置佳。石景山园地处北京市绿化面积居首位的石景山区中心区域,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园区紧邻长安街延长线和五环路,周边道路四通八达,已形成两高、两快、六主的城市主干道格局,距中关村核心区15分钟车程,到达首都国际机场仅需30分钟。毗邻处和法海寺公园,永定河引水渠贯穿其中,依山傍水,环境宜人。

二是定位准。作为石景山区“一二三六”的产业发展格局的龙头,园区通过实施环境优化、龙头带动、品牌营销、人才支撑战略,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等符合CRD发展定位的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总部及研发企业等高端、高效、高辐射产业,将石景山园建设成为石景山区经济的新增长点,CRD建设的动力引擎,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

三是体制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园区建设,举全区之力推动园区发展,管理体制机制上不断创新。确立了科委、园区管委会、知识产权局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集中优势资源聚焦园区,保证高效运转。建立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协调机制,各部门群策群力、合力推进,促进园区快速发展。

四是政策优。园区充分发挥中关村产业发展政策、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支持政策和石景山区特色政策的叠加优势,整合凝聚了国家、北京市各类产业平台项目资源,支持企业快速发展。

五是氛围浓。石景山区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和“全国专利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科技氛围和产业环境。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的北京数字娱乐基地的蓬勃发展和数字内容公共制作平台的建成,为园区发展以数字娱乐为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是服务好。建立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实施“绿色通道”服务。整合全市81家中介服务机构,搭建中介服务平台;建立18个窗口在内的绿色通道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一条龙”和“一站式”的专业化、人性化服务。

石景山园区的更多优势,我在这里就不再细谈了,但都是极具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也非常欢迎企业朋友到石景山园区来进一步考察了解。

记者:我们知道,企业的发展除了自身的开拓努力外,还离不开成长发展的土壤,特别是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扶植。刚才您在园区优势中提到了“服务好”,能否请您就石景山园在“软、硬”服务方面的一些做法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

李艳:好的。在综合服务方面,石景山科技园区以“公正透明、热情贴心” 的服务理念为指导,组建成立了综合服务中心,我前面提到我们设立了18个服务窗口,到目前为止,园区管委会已为企业提供各类服务6000件次,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上百项,服务内容是多方面的,我简单说说其中的几项:

开辟“绿色通道”,为企业入园、解决优秀人才子女上学、进京、住房等实际问题提供“一条龙”和“一站式”服务,举例来说,对于石景山科技园建设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创业者、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园区优先解决其子女的教育问题,并建设园区人才公寓,为高级人才优先提供低于市场价的优惠住房。

在中介服务平台搭建方面,园区整合了81家中介服务机构资源,通过推进以金融资本对接服务为核心的“金桥工程”,知识产权“百千对接服务工程”、“百项服务进园区”活动等搭建起全方位的中介服务平台。

在政府政策沟通方面,园区建立了由35个政府委办局及相关单位组成的园区工作联络员制度,解决园区企业面临的各种共性问题和难点问题。

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园区2007年至今启动“数字影视娱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市科委和市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30余项,引导带动科技部、市委宣传部、中关村等各方面项目资金投入近3亿元,搭建公共服务平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对新兴科技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此外,还通过实验室、人才孵育等方式为企业创新提供技术服务平台。

在信息化领域,石景山园致力于拥有完善的通信线路资源,完备的网络环境和专业级的网络管理技术,为企业用户、集团用户、大型商贸社区和现代化居民区提供通信、网络和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全方位咨询服务和全面解决方案。主要服务包括:通信业务、ISP、增值服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以及其它电信增值服务。未来的石景山园将采用“一站式服务(One Stop to Service)”通信服务模式,客户无论有任何通信需求,网络中心通过自身的业务和代办服务全部帮助客户解决,在提供完善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同时也提升了园区的服务品质。

记者:这么多为企业提供的贴心服务,可以看出石景山园在打造“服务型政府”上确实是功夫扎实。说完服务环境,再说说石景山比较独特的自然环境优势,“生态环境”是科技园区未来做优做强的坚实基础,是参与全球竞争的有利条件。作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石景山园将打造一个什么样的生态环境呢?

李艳:首先,我要肯定的回答你一点就是“石景山科技园已经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立园之本”。

加入中关村伊始,石景山科技园就摒弃了传统开发区的建设思路,着眼长远,选择了服务高效商务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路径,借助西山、永定河水的环抱之势,用山水生态构建了园区面向高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永续动力。

石景山科技园分为南北两区,北区依山傍水,永定河引水渠将其一分为二,西五环在园区东侧穿区而过,该区域以文化创意产业为特色、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总部经济为支撑,致力于打造“中国创意谷”;南区紧邻西长安街延长线,一号线地铁毗邻其侧,依托首钢设计院在新材料和节能环保领域的技术优势,在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支持下,汇聚新能源领域高端服务资源,重点建设“中国绿能港”。

2007年,生态园区规划全面启动,2008年,园区既有环境改造提升和新建开发项目开始运用生态学原理、环境学原理和建筑学原理,合理设计、规划建筑内外空间的物质和能源因素,致力于为企业发展提供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染的新型办公空间。

2008年4月,作为园区加入中关村后的首个生态型建设项目,石景山园新媒体基地――“西山汇”项目启动,该基地位于园区北区,计划2009年底竣工,是石景山区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以“打造共生与多赢的企业形态,创造财智生产的企业家园”为策略,融现代时尚建筑与中国古典院落文化于一体。作为石景山“打造北京CRD,建设文化娱乐休闲区”重要窗口,“西山汇”面向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依托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优势,打造一个融合数字媒体技术“研发-创业-产业化”于一体的创新型、国际化新媒体产业基地。

以“西山汇”为起点,石景山科技园将通过生态化、高品位园区环境建设汇集创意产业、汇聚创新人才,为提升北京市和石景山区产业发展水平,优化地区产业结构提供“动力引擎”。

注语:”生态环境建设”作为石景山科技园的立园之本

记者:一个具有良好口碑,较高知名度和广泛影响的科技园区是吸引知名企业的有力保障,石景山园在建设品牌园区方面获得了哪些经验与成果?

李艳:2008年初,石景山科技园与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科技园区一起荣获“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科技园区”称号。

在吸引知名企业方面,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规模企业入驻园区:引领我国音响视频产业升级的华录集团,占据视频播放软件半壁江山的暴风网际,成立一年即推出五款游戏、被风险投资宠爱有加的网游弄潮儿蓝港在线,带动总部整体业务新一轮发展的搜狐畅游天下,还包括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荣喜科技、通融通信息技术、新中新诚通信息技术等等,他们为园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腾飞之翼。

特别值得一提的,部分园区企业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已被用于奥运场馆建设、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升空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以企业为载体,园区吸引、凝聚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有曾被评为中关村IT精英的李峰和被称为网络王子的刘岩,有“游戏产业新锐人物”王峰,有号称“视频整合者”的冯鑫,有打造民族动漫原创产品的著名动漫企业家陈功了,有引领网络游戏开发技术的谢成鸿等等,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我们注重园区品牌建设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

记者: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刚走过两年,他的发展潜力与活力不言而喻。能否保持石景山园区在未来的高速增长,更多的有力保障是什么?

李艳:围绕“招商引资、安商富商、开发建设、环境发展”的工作重点,我们将实施“四大战略”:

第一,环境优化战略。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园区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加强载体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搭建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园区软硬环境,为企业进驻、发展、壮大创造条件。

第二,龙头带动战略。园区将把招商引资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力量引进国内外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加速产业资源和要素集聚。

第三,品牌营销战略。园区将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大力培育新兴特色产业,塑造国际、国内知名品牌,鼓励创新产品研发出口,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园区形象、扩大园区影响。

第四,人才支撑战略。园区将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不断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目前,通过实施重点项目引才计划、特殊人才引进计划等人才工程和项目,已培养凝聚了一批金融、房地产、信息等新兴专业的科技人才。下一步,将针对住房、子女教育等人才迫切关心的问题加大服务力度,解决人才进驻发展的后顾之忧,打造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注语:围绕“环境改善优化、龙头企业引进、品牌形象提升、人才智力支撑”四大战略,实施“招商引资、安商富商、开发建设、环境发展”四项重点工作。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篇2

一.一游览特点

河北承德市兴隆县地处京、津、唐、张中心肠带,交通便利,并素有“华北之肺”的美誉,是北京以及天津的后花园,极具游览潜力。不久前,疆土经济发展钻研中心、亚太环境维护协会等联合评定的“中国深呼吸小城一00佳”中,兴隆县被列为“标致中国疆土气候旅居咭片”之1。兴隆游览的主要卖点就是自然融洽、绿色生态、避暑摄生,能够实现环境与人的融洽共处,衍生的游览产品有地质科普游、森林峡谷观光游、水上休闲游、养老摄生游等,吸引了大量周边城市游客来此游览、避暑、休闲。归纳起来有5大特点:纯粹环境、最美星空、后龙禁地、灵秀山水、林果之乡。

一.二发展示状

兴隆县把“生态立县、游览兴县”作为首要战略,鼎力发展生态游览经济:目前已经经营业的景区有六家,有二家在建行将营业,分别为雾灵山部级自然维护区、兴隆溶洞国家AAAA级景区、6里坪国家森林公园、青松岭峡谷景区、奇石谷景区、红河飘流、10里画廊景区、天子山景区,其中国家AAAA景区一个、AAA级景区三个、省级景色名胜区一个;全县有4星级酒店一家,3星级酒店二家,准4星级酒店一家,准3星级酒店二家,经济型酒店以及景区度假村一五家,招待总床位到达五000张,总餐位六000个;乡村游览农家院发展到五00家(其中,市级星级游览农家院八二户),旅行社三家,旅行社门市部四家,游览土特产品经营者一0余家。二0一三年招待游客一三0多万人次,实现游览综合收入八.三三八亿元。但是在发展之余,游览业所存在的不足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游览配套设施不完美,游览淡季问题,媒体宣扬力度不够等。在知识经济波澜汹涌、网络信息无处不在的今天,兴隆县游览业营销、管理模式的滞后问题尤为凸起,游览的传统模式以及信息时期的电子商务模式急需寻觅结合点,实现游览产业商务模式转型。

二游览电子商务分析

二.一电子商务定义

电子商务是树立在信息网络技术基础之上,以商品或者服务交易为中心的商务流动。是传统商业流动出产、库存、流通、配送、交易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通过使用资源同享平台(企业内部网、互联网、信息数据库)公司内部、公司以及供应商、公司以及客户、公司以及合作火伴之间可以实现业务流程的电子化。即消费者实现网上购物、企业与供应商、合作火伴之间实现网上交易以及电子支付,企业内部实现出产管理系统电子化、网络化。

二.二电子商务发展

近几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网民人数不断增添,产业范围迅速扩展,新型电子商务企业不断涌现,截止到二0一四年底,我国网民人数已经经到达六.五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到达四七.九%;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范围达一三.四万亿,是二00九年的三.六二倍;中国游览在线市场交易总范围到达二七九八.二亿元,是二0一0年的四.三五四倍。可见,中国游览业电子商务发展速度从市场交易范围上看要快于平均水平,说明游览业电子商务发展更加迫切。

二.三游览业以及电子商务的结合

游览电子商务应用互联网以及先进的通讯技术整合1个游览企业或者者1个游览区域内部以及外部资源,使处所区域性的游览成为整个游览网络的1个节点。处于每一个节点上的游览企业既独立又互相联络,资源同享,从而发生范围效益。在这个游览电子商务网络中线下游览产品以及服务可以在线以及销售,游览消费者以及游览企业取得1个信息资源交互平台,增强了游览出产以及消费信息的沟通以及时效,使游览业在网上开辟出新的市场,游览产品以及服务取得新的市场流通渠道,从广度以及深度扩展了游览业的市场规模,降低了游览业的运营本钱,拓展了利润空间,从而推进游览经济发展。

三兴隆县游览业电子商务发展示状

电子商务利用于游览业,可以极大地推进兴隆县游览业的发展,使兴隆县成为京津冀区域绿色生态游览以及健康游览的首选地之1。但是,兴隆游览业电子商务发展不尽人意。

三.一网站功能处于电子商务低级阶段

兴隆县游览景点、酒店、游览产品销售公司、旅行社等的网站建设流于情势,只是简单地把线下产品直接搬到线上,而且信息更新缓慢。仅有患上兴隆县游览咨询网、雾灵山游览官网等网站也只拥有简单的介绍宣扬功能,网上预订、在线购买功能其实不健全,而更多的像6里坪国家森林公园、红河谷飘流、兴隆溶洞、奇石谷等景区景点在百度中还搜寻不到他们的网站,就更别说在线交互功能了。

三.二游览资源缺少网络整合,网络安全与支付结算尚需完美

兴隆县游览资源丰厚,但在线上却表现的10分扩散以及匮乏、根本不成范围,究其缘由就是缺少1个拥有处所特点实效性强的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对于线下线上游览资源进行整合。因为线上游览资源扩散,电子商务以及游览业脱节,网络安全以及在线支付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患上不到解决,这就成为了禁锢兴隆县游览业发展的瓶颈。

三.三缺少电子商务专业人材

尽管兴隆县已经经以及游览职业学院达成人材培育规划,但远水不解近渴。外部引进以及内部培育既懂市场又懂管理、既懂游览产业又懂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材,是兴隆县发展游览业,实现游览电子商务的重要任务。

四兴隆县游览电子商务发展对于策

四.一政府主导,树立内部同享、外部沟通的游览产业信息数据库

政府出面树立1个功能强大、内部份工明细、外部沟通全世界的游览业信息数据库,把扩散的技术资源、信息资源集中起来,提供1个应用信息技术、取得各类信息的环境。为游览企业以及游览消费者提供利便、快捷、优质、安全的服务。并充沛应用财政、金融、政策等宏观调控手腕引导匡助游览企业树立游览资源信息采集、、更新以及应用的长效机制,保障游览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四.二行业推动,树立电子商务平台

在游览产业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或者由行业协会组织、或者由政府出面、或者者由兴隆县游览产业龙头企业牵头将各个游览企业的线下线上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树立1个功能强大、利便快捷的电子商务平台。应用这个在线游览交互平台,游览消费者可以公道地支配游览行程,还可以在线完成订餐订票、旅店订退等业务,真正享遭到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篇3

关键词:大兴安岭;旅游业;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一、大兴安岭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大兴安岭地区位于中国最北端,它东连绵延数千里的小兴安岭,西依呼伦贝尔大草原,南达肥沃、富庶的松嫩平原,北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总面积8.46万平方公里,有森林73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9.83%,森林中繁衍生息的野生动物400多种、野生植物1000余种,被誉为我国“金鸡冠上的绿宝石”,形成了加格达奇区、塔河、呼中、漠河四大风格各异的旅游集合区。

到目前为止,大兴安岭地区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生态文化协会,加强了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紧密结合,全国最北雪期最长的大兴安岭地区以一个“北”字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北极冰雪文化旅游品牌,漠河依托神州北极、神奇天象的独树一帜的旅游资源优势,连续成功举办了二十三届中国・漠河北极光节,北极光节系列节庆活动被列为国家首批47个公共文化体系示范项目,以“俄罗斯中国旅游年”,为契机,吸引了万余名游客相聚北极村,大兴安岭地区也被评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50个地方之一”和“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

二、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尽管如此,大兴安岭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仍然处于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与旅游业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此大兴安岭地区提出了“坚持高水平、高标准做好旅游产业体系规划,科学有序地推进景区、城镇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打造特色旅游精品形象和提升整体推销能力,加快全区旅游的产业化、市场化步伐,努力建设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养生度假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在实际的发展中却有很多因素制约了其旅游业的发展。

(一)交通发展相对滞后

旅游交通作为旅游活动的重要内容,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发展旅游交通成了不可忽视的一件大事。大兴安岭地区多为林区,地广人稀,旅游景区较为分散,又位于高寒,这里的道路交通发展滞后,主要以公路交通为主,但公路网总体密度较低,铁路交通有限,一些乡、县还不通铁路。在如今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好的大形势下,发展滞后的道路交通势必会对大兴安岭地区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旅游吸引力产生相当程度的制约,大大的影响了游客的可进入性。公路交通的吞吐量远远无法与铁路交通相比,这种旅游交通的薄弱,也就成了制约大兴安岭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景区管理水平较低

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是推进旅游景区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动态创造性活动,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决定了景区的未来走势,与大多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状况相同突出的问题是政出多门,由于各种利益或管理的需要,经常发生冲突,甚至在发生问题后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责任。大部分景区管理人员都是来自当地的农民,普遍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专业的管理水平,对旅游景区发展形成了相当程度制约。大多旅游景区内的配套设施较差,缺乏指示牌、路标,景区内不能满足游客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需求服务。旅游景区产品多为观光型旅游产品,缺乏集娱乐性、参与性、文化性于一体的多元化旅游产品。旅游服务信息不畅,游客不能及时获取服务信息。

(三)形象建设亟待加强

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已经成为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大兴安岭地区在形象建设系统方面缺少详细规划、旅游理念形象模糊不清,缺少能够代表大兴安岭地区展示大兴安岭地区魅力的旅游标志、标志性建筑、旅游象征性吉祥物和旅游口号。另外,当地居民对外来旅游者态度不够友好热情,影响游客心情或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水平低,态度冷漠,这些不良因素都将影响到大兴安岭地区的旅游形象。在旅游宣传上,由于整体旅游形象尚无统一定位,在旅游推广上便稍显乏力,加之旅游宣传意识不高,宣传方式过于落后等诸多因素大大的制约了大兴安岭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三、未来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道路交通开发建设

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旅游发展是主要保障,是将旅游资源转化为产品的重要手段,交通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旅游目的地对游客的吸引程度。可见要实现大兴安岭地区旅游业发展,加强旅游交通建设至关重要。旅游交通作为一个交通运输体系,一般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特种交通等形式。伴随大兴安岭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交通的作用越来越有所体现,建立健全一个良好的交通体系并加以科学的管理十分重要。

第一,将铁路交通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铁路交通是陆地交通的大动脉,大兴安岭地区的铁路交通网密度远远低于全国平均铁路网密度,将铁路交通建设作为重点,首先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提高认识,打通铁路交通这条大动脉,改进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从而带动我区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继续加强公路交通建设。鉴于大兴安岭地区的特殊地理条件,公路交通被大多旅游者所选择,所以必须改善现有交通条件为旅游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交通条件。继续深入公路建设,打通偏远地区的公路交通,把景区之间有效的连接起来,为游客节省时间提供便利。

第三,完善旅游交通配套设施。开设旅游景区间的专线大巴,同时配专业导览人员,为游客提供咨询讲解服务等。完善景区景点及公路站点的指示牌和站牌的设置,大兴安岭地区地广人稀,多为林区,没有清晰的指示牌很容易迷路,所以要设计一套统一化、标准化的道路旅游交通指示系统;公路沿途应设置一些卫生间为游客提供方便。

(二)提高景区管理水平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正是有了景区的存在于是引发了旅游行为的产生,因此要想使大兴安岭地区旅游业蓬勃发展,必须加强对旅游景区的管理。

第一,明确景区各级管理部门责任。强化政府主导功能,景区各级管理部门必须将责任落实到实处,加强合作,联合起来将责任细化,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共同促进我区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加强景区内部建设,完善景区服务管理。首先要对景区内部的基础配套设施做好日常的维护工作,并进行定期的升级改造,通过对景区产品的更新改造延长景区的生命周期,保持游客对景区的新鲜感,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忽略了游客的感受,在景区建设过程中要尽量满足旅游者获得安全、便捷、舒适、开心的旅游体验。完善景区服务,提高景区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水平,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服务意思,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使游客在服务中感受到亲切和快乐。

第三,继续深入开发建设原有景区,大力开发建设新景区。对原有景区进行深入开发,不断完善提高景区产品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多高品位、高水平的景区产品。同时,加大对新景区的开发力度,但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在开发建设的同时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协调好景区与当地居民间的利益关系,可以考虑让当地居民参与到景区的开发建设中来,这样一来不但解决了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增加了收入,同时也带动了周边相关产业的经济发展。

(三)加大旅游宣传力度

在旅游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竞争日益激烈,于是旅游产品的推广宣传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加强我区旅游形象建设。对于我区的旅游形象定位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大兴安岭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要突出大兴安岭地区的文化主题特色及旅游核心要素,并根据这个定位设计出体现我区旅游魅力的旅游标志、旅游口号以及具有象征性的吉祥物。

第二,通过多方面渠道进行旅游推广宣传。确定了旅游形象,必须对大兴安岭地区的旅游形象进行主动的推广宣传,可以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如电视广告,可以制作旅游专题节目、旅游专题片、旅游电视杂志等比较流行的方式,这种方式覆盖面广,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展现的更加生动,更具感染力,也更容易被观众接受和记忆。另一种最佳的宣传方式也是未来发展趋势就是网络媒体。网络媒体的广泛应用和迅猛发展,成了旅游宣传推广的最佳平台。网络宣传有利于旅游资讯的及时,它的覆盖面更加广泛,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同时可以通过开通微博、微信更好的传播旅游信息,更近距离的与旅游者进行沟通,使旅游企业更好地捕捉游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郭鹤艺.兴安绿色通道助力林区经济.交通建设与管理,2011(2):83.

[2]林珂.论交通格局与旅游业.商品与质量,2011(6):59.

[3]戴新竹.谈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商业文化,2010(1):20.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篇4

日前,由保监会和市政府联手打造的“部级保险产业园”落户石景山区。产业园占地面积64.5公顷,将以中国保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核心,吸引全国各类保险业态及新兴金融机构聚集,构建保险业集中发展区域。

像这样的金融相关产业,近期频繁布局石景山,区内金融机构已过百家。各类新兴金融机构抢滩石景山,一条“金轴”正崛起在长安街西端。

金融产业开始发力

2013年6月,本市《关于加快推进石景山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发展的意见》,其别提到“推动现代金融业集聚发展,加快长安街西延线金融创新要素聚集,推动国家保险产业园重大项目落地,吸引全国各保险公司总部、数据中心、外包中心等各类新型金融机构聚集石景山区。”这是北京市第一次明确石景山区发展金融的产业方向。

业内曾有这样的疑问:作为工业老城,石景山区发展保险这样的金融产业会不会是空中楼阁?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全区每年两位数的经济增长速度以及首钢转型调整后留下的巨大发展空间,充分显示了该地区巨大的市场潜能,石景山区因势利导,把金融作为重点服务产业来抓,由此开始了自己的“点石成金”之路。

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石景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9.1亿元,同比增长6.5%,增速比一季度加快2.6个百分点。全区二产、三产结构比为38:62。其中,二产实现增加值63.7亿元,同比增长3.7%;三产实现增加值105.3亿元,同比增长8.3%。

1-5月,石景山区第三产业收入、税金稳步增长,企业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据初步统计测算显示:1-5月,全区规模以上第三产业实现收入544.1亿元,各项应交税金为12.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4.5亿元,同比增长10.5%、18.8%和92%。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有较高幅度的增长,特别是金融业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在服务业中的比重显著提升,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记者了解到,石景山区按照差异定位思路,大力引进新型金融机构,打造特色金融发展集聚区,金融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1-5月金融业实现收入43.6亿元,同比增长103.7%,在三产中的比重为8%,环比提升6.8个百分点;拉动三产收入增长4.5个百分点,由三产中的后三名成长为仅次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前三甲行业;各项应交税金为3亿元,同比增长143.3%,在三产中的比重达23.8%,成为三产中纳税的第二大行业,拉动三产增长16.7%;实现利润总额27.8亿元,同比增长148.8%,在三产中的比重达62.5%,是三产中实现利润最高的行业,拉动第三产业增长71.8%。

经济指标的快速增长,以及在三产中比重的显著提升,与石景山区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密不可分。1-5月石景山新引进的重点金融业企业实现的收入在金融业中所占比重达84.8%,拉动金融业增长了92.1个百分点,对金融业的贡献率达88.7%。

金融机构加速聚集

通过吸引创新型金融机构,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围绕长安街西延长线这条交通优势主轴,石景山区强力布局金融产业,打造“长安金轴”。

现代金融产业在石景山发展得如火如荼。2013年上半年,石景山区现代金融产业增加值已达到15.2亿元,同比增长12%,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已达25%,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9%,成为石景山真正的支柱产业。在向着现代金融产业聚集区的快车道上急速行驶的石景山,吸引了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

近两年,偏爱核心城区的金融机构,开始纷纷布局石景山,目前已有过百家进驻。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中国保险信息技术公司、光大永明资产管理公司等大型金融机构纷纷落户石景山,天安人寿保险公司总部更是从上海迁至石景山,填补了石景山区区域总部型金融机构“零的突破”,不仅刷新了石景山区现代金融产业新的纪录,也成为“金融扎堆石景山”的又一个缩影。

此次国家保险产业园“眼尖”地选择了石景山这块发展宝地落户,相中的地理位置也是优势“抢眼”,选址在中关村石景山园的北I区,紧邻西山处和西五环路,浅山区优势明显,群山相映,绿水依依,交通便利,是名符其实的京西“价值洼地”。

产业园将以中国保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核心,吸引全国各类保险业态及新兴金融机构抢滩石景山,并将着力构建完善的现代保险市场体系,承担保险业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工作,重点吸引各类保险机构聚集,支持各保险公司设立数据中心、结算中心等机构,将保险产业园打造为国家保险产业聚集区、保险创新示范区和保险文化引领区。

近年来,石景山区金融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CRD绿卡”制度针对金融企业制定的“一站式”服务体系和“绿色通道”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金融机构不断积聚,天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光大永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等总部型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相继落户为石景山区金融业发展壮大注入了新的活力。

今年前5个月,石景山区纳入日常统计口径的40家金融企业资产总计964.9亿元,同比增长109.9%;实现收入43.6亿元,同比增长103.4%;利润总额27.8亿元,同比增长148.8%;各项应交税金3亿元,同比增长143.3%。其中今年引进重点企业落户以来实现收入接近17亿元,税金近1亿元。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石景山区将扩大现代金融产业发展规模。按照差异定位思路,进一步完善加快金融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大力引进新型金融机构;制定金融产业区域空间布局规划,打造特色金融发展集聚区,进一步提高金融产业发展水平。

背景资料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篇5

本届政府以来,管委会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级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在工作理念、体制机制、政策制度等方面不断创新,大胆探索,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了3个城中村的改造,搬迁企业104家、居民户5066户,迁储土地4118亩,拆除建筑物400万平方米,开工项目253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楼94万平方米,回迁居民1524户,拓宽和新建道路8.8公里,实施绿化5.4万平方米。完成政府投入42.1亿元。目前,大兴新区管理体制全面到位,市政公建设施逐步到位,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启动,雏形初步显现。

自综合改造工作启动实施以来,省市领导高度重视,孙清云等领导先后多次到新区调研,对综合改造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2010年8月,市委政研室对新区进行了专题调研,在<调研参阅>刊发调研报告—《创新引领:一片老城区的优势再造》,初步总结出了“大兴模式”的基本内容,即一是坚持由零散项目开发向规模化片区改造转变,是加快旧城改造的必由之路;二是坚持建立“市级协调、区级实施、独立运作”模式,是推进城市建设管理重心下移的有效途径;三是坚持运用开发区理念推进板块发展,是进一步壮大区县经济的有效载体;四是坚持企业搬迁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并举,是落实我市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行动方案的关键所在。五年来,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高点定位,超前谋划,确立大兴新区发展定位。一是联合市委政研室、市国土局等组成调研组,经过考察学习和反复论证,确定了“围绕一个目标”、“实现两种提升”、“实施三大战略”的发展战略,即以建设国际化、人文化、生态化商住商贸新区为目标,实现城市服务功能和新区产业结构两种提升,实施国际商贸、特色产业和低碳引领三大战略。二是站在全市乃至全省的角度,综合考虑区域资源禀赋、历史文脉、产业基础、生态环境及人口等要素,确立了发展商贸服务业、五金机电贸易业、商业地产三大主导产业。三是高标准编制的“两带三线九里坊”分区规划,荣获第七届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规划、环境双金奖。研究确定了“新汉风”建筑风格,广泛应用于新区建筑设计中,凸显了庄重、粗犷、恢弘、大气的城市特色。

(二)市区联动,大胆创新,催生规模化旧城改造新体制。在综合改造实践探索中,逐步确立了市区联动、以区为主的改造模式,有力地促进了改造工作的顺利实施。一是建立了富有大兴特色、符合发展需要的“市级协调、区级管理、独立运作”管理体制。二是明确了以区为主的运行模式,市政府批准大兴新区实行自求平衡、封闭运行,并将规划、土地、建设等几项管理事权下放给新区,为推动独立的经济功能区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搭建了由银行贷款、招商引资、税费收入等多元化资金筹集体系,新区资金良性循环的局面已经形成。

(三)以人为本,迁安并举,探索土地整理储备新途径。一是扎实推进企业搬迁。成立市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大兴新区试点办公室,同步推进“工业仓储业、棚户区、城中村、铁路专用线”四大改造,与我市9家工业园区签订合作协议,为企业外迁开拓发展空间。二是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坚持“政府主导土地一级开发模式”,完成了白家口村、三民村的整村拆除。为了解除被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新区配套齐全的5处、94万平方米安置楼建设全面展开,一期、二期1524户居民已经回迁。三是整合利用土地资源。通过企业搬迁和城中村改造,收储整理土地4118亩,对772亩国有土地进行了出让,实现了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四)加大投入,优化环境,积极提升新区建设新形象。一是市政建设力度加大凸显新区亮点。先后投资10亿多元,完成了大兴东路、桃园北路、劳动北路、梨园路、永全路、重信路等9条道路拓宽改造,初步形成了“两纵三横”路网格局,有效缓解了城西北地区交通压力。其中,投资4.5亿元、宽70米的集国际商贸区、文化休闲区、综合商业区为一体的大兴东路“新汉风”商业街区建设已全面拉开。二是公建配套同步推进完善城市功能。占地34亩、投资1.97亿元,与师范大学联合兴办的大兴新区小学顺利开学;大兴新区文体中心、大兴医院、区医疗卫生服务大楼及1#热交换站、110KV变电站全面启动建设。三是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打造宜居新区。占地近百亩、长3.1公里的大兴城市景观休闲街区已启动建设,昔日脏乱恶臭的北郊城河退水明渠将变成为城市生态绿色长廊和景观休闲街区;占地40亩、总投资3000万元的大兴广场建成后将成为新区景观门户和休闲广场。

(五)转变方式,项目带动,努力营造区域发展新高地。围绕新区主导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一是以国际商贸基地、天朗大兴郡、金辉天鹅湾、丰和坊为龙头的重点项目带动新区建设工作快速推进。按照PPP合作模式,与国际可再生能源民间合作组织、龙湖集团合作的国际商贸基地总占地482亩、总投资90亿元,项目一期龙湖(MOCO国际)正在进行主体施工;占地450亩、总投资80亿元的天朗大兴郡项目,占地200亩、总投资20亿的金辉天鹅湾项目全面开工,占地240亩、总投资40亿元的丰和坊项目正在进行基础施工。二是积极推进项目建设,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建立“一厅式”审批机制,在立项、土地、规划、建设等手续办理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2010年,总投资80亿元的25个项目全面开工,今年将启动总投资98亿元的23个项目建设。

二、今后五年工作目标及总体思路

今后五年,大兴新区将紧抓国家深入推进新十年西部大开发和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战略机遇,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契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建设“国际化、人文化、生态化商贸商住宜居新区”的总体目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板块推动、产业拉动、创新驱动战略,重点发展商贸服务业、商业地产、五金机电贸易业3大主导产业,努力把大兴新区打造市产业结构调整及城市综合改造示范区,总部经济聚集区、新汉风特色展示区、低碳发展引领区,五金机电产业商贸流通区。力争2013年完成第一板块2.5平方公里、2015年完成第二板块2.4平方公里、2016年完成第三板块、拓展区及三民村地区共8.1平方公里的综合改造任务。主要抓好以下4方面工作: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新区综合竞争力。一是优化新区产业结构,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借助我市“退二进三”战略的实施,做大做强商贸服务业,提升五金机电贸易业,发展商业地产,力争到2015年第三产业比重不低于80%。二是打造“3+1”产业发展格局,“3”,即:五金机电贸易区、低碳生态示范区、中央商务交流区,“1”,即:新型产业发展区。三是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结合新区产业特点和规划布局,重点抓好第一板块内国际商贸基地、天朗大兴郡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第二、三板块、三民村地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争再引进3—5家知名房地产开发企业,提升新区开发品质,带动区域发展。

(二)发展三大主导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一是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按照“产业立区、商业强区”的思路,实施“一轴(大兴东路商业轴线)一带(城市景观休闲街区)一环(沿西二环—北二环—朱宏路、星火路、环城西路北段—大庆路构成的主干道商业环线)一心(核心商务区)两翼(拓展区、三民村地区)”商业发展规划,新区商业总面积达500万平方米,形成国际商务总部集群、大型商贸购物集群、文化旅游休闲集群,打造市城西北商业副中心。二是以蔚蓝国际机电广场、海纳汽配市场等专业市场为中心,以星火路、朱宏路为轴线,对传统的五金机电贸易商圈进行整合升级,打造西北最大的机电产业贸易中心和中西部首家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五金机电贸易平台。三是积极推进商业地产建设,依托天朗大兴郡、金辉·天鹅湾、丰和坊等商贸和地产项目,建设一批具有较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商业楼宇,发展集写字楼、商贸、休闲、娱乐、居住于一体的高品质商业地产,建设约20万人居住的精品住宅区。

(三)完善城市服务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发展水平。一是继续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桃园北路二期、劳动北路二期、文景路南延伸及规划道路等22条主次干路建设,实现与周边路网的有机连接,构建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二是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实施大兴广场、陇海铁路沿线绿化带建设,形成多处园林景观带,加强城市道路绿地建设,建成公共绿地约16万平方米,区域绿化率达11%。三是推进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新区城市管理标准化执法体系和市容环卫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城市管理的全覆盖和动态监管,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四)坚持四项统筹,促进新区和谐稳定发展。一是统筹区域联动,按照“板块带动、一区多园”的发展思路,以大兴新区为轴心,带动土门棚户区、大明宫区域、高陵工业园的发展和壮大,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二是统筹社会事业发展,高标准实施新区13所中小学、15所幼儿园建设,完善社区医疗卫生体系,建成文体中心、汉文化体验街、大汉会馆系列馆等一批文化体育、娱乐休闲设施,为新区群众提供健全的就学、就医、健身、休闲娱乐服务。三是统筹资源配置,加强土地管理和集约利用,切实保障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建设需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征地、搬迁、出让和建设,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四是统筹旧城改造与文化传承,在旧城改造中以保护和传承汉代文化为前提,在建筑风格、城市家具、园林建设中,体现“新汉风”建筑风格,塑造新区独有的城市特色。

三、2011年重点工作及下一步工作设想

(一)工作进展情况

截至2011年9月,大兴新区管委会完成非税收入2.67亿元,占全年任务的116%;大兴新区地税所完成税收6990万元,占全年任务的79%;通过管委会经发局统计上报的固定资产投资69.9亿元,占全年任务的79%;新开工项目125万平方米,占全年任务的83%;整理土地790亩,占全年任务的79%;实际引进内资3.73亿元,占全年任务的85%;实际利用外资4600万美元,占全年任务的139%。

主要抓了五方面工作:一是重点项目全面推进,20个在建项目中11个进入主体施工阶段,9个正在进行基础施工;今年计划新开工项目23个,目前金辉天鹅湾、汉唐小区等15个项目已开工,完成投资7亿元。二是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完善,完成了梨园路、永全路2条道路路面施工及仿古路灯、道路标识牌等配套设施建设,并实现通车,劳动北路(未央段)已进场施工;1#热交换站、110KV变电站正在进行基础施工。三是民生工程建设快速推进。陕师大大兴新区小学顺利开学,文体中心项目正在进行基础施工,大兴城市景观休闲街区(一期)已启动建设。占地30亩的三民村公租房、限价房已开工建设,市上下达新区的800套保障住房建设任务正在顺利推进。四是土地搬迁征收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了白家口粮库、海纳汽车服务公司等单位的土地收储,秦宝公司、丰和坊、融侨二期等4个地块340余亩土地已进入公开出让程序。五是市城改办、市城管执法局正式向新区授权,委托管委会行使城中村改造、城市管理等方面的行政管理职能。六是城市建设管理不断提升,完成了迎世园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及花卉布展任务,多措并举加强丰禾路、永福路等路段综合整治力度,逐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二)下一步工作设想

下一步,管委会将按照区委、区政府对综合改造的工作的要求,牢固树立加快科学发展的理念,树立产业立区、产业强区的理念,坚持综合改造与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坚持综合改造与民生工程建设相结合,全力抓好土地搬迁储备、重点项目及民生工程建设及财税收入征管等工作。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已经批准的新区总体规划,在规划编制、方案设计、项目审批等各个环节严把关口。继续加强新汉风建筑风格的推广和应用,以“一路(大兴东路)、一带(城市景观休闲街区)、两广场(大兴南北广场)”为核心,打造“新汉风”区域特色。

二是做好新区产业培育。按照市政府提出的产业立区、产业强区的要求,围绕新区主导产业,在大兴东路沿线集中建设一批大体量、现代化的商业项目,共150万平方米。其中,国际商贸基地一期龙湖MOCO国际项目将建成18.9万平方米的商业项目,重点引进国际高端家具品牌和五星级酒店、国际会议中心,打造西北地区最高端的家居生活馆和总部商务区,预计2012年建成运营;二期将建成56万平方米的商务商贸集中区。天朗大兴郡项目商业面积约10万平方米,将建成以大汉会馆、卫青馆、飞燕馆等为核心的汉文化体验街区和精品休闲街区,预计2012年初建成运营。金辉天鹅湾项目商业面积将达到10万平方米。丰和坊项目商业面积约45万平方米,将引进华润万家、成龙影院等品牌,建成五星级酒店,预计2013年底前投入运营。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篇6

地处修武县云台山景区的该县岸上乡岸上村农民魏小黑,依托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兴办起设施齐全、特色鲜明的农家宾馆,年收入20余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而老魏只是修武2.5万余名被旅游带富群众的“形象代言”。被称为21世纪“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已成为该县造福一方、兴县富民的支柱产业。今年前5个月,修武县共接待中外游客85万人次,实现旅游门票收入7368.1万元、综合收入2.6亿元。

假日旅游经济持续升温和修武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景观的“邂逅”,给该县旅游业发展带来难得机遇。修武适应发展需求,借势而起,聘请国家旅游局和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的60多位专家精心编制了云台山开发规划,先后投资7.5亿元,开发了潭瀑峡、泉瀑峡、红石峡、青龙峡、峰林峡等景点,完善了公路、通讯、电力等旅游基础设施,建成了集主体山门、售验票房、游客中心、购物中心和大型绿色环保停车场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区,实施了数字化景区建设工程,不遗余力打造山水品牌。去年,该县云台山景区又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国家公园结为姊妹公园,搭建起进军欧美旅游市场的“桥头堡”,海外市场不断扩展。短短几年间,云台山从一个区域性景区成长为享誉海内外的知名景区,大批游客纷至沓来。2007年,该县共接待中外游客253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4%、27.3%。

大量游客涌入让修武旅游相关产业发展壮大的能量急剧膨胀,为及时“引爆”这一富民产业,该县把“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吹响了“旅游二次创业”的号角,县财政每年还拿出100万元作为旅游创业发展基金,用于扶持奖励发展势头好的旅游服务企业和从业人员。一时间,全县兴起了围绕旅游抓调整、上项目、兴商贸的热潮,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特色种养、旅游产品加工等旅游服务业风起云涌、火爆异常。

为促进旅游服务优化升级,提高旅游带富能力,该县因地制宜规划实施了县城和方庄两大重点旅游综合服务区,总投资3.7亿元的云台生活广场、云台湾旅游综合度假区和云台山别墅式星级酒店等大型旅游产业项目,提升了服务档次和水平。同时沿旅游快速通道规划建设了五家台、岸上等5个服务区,形成了从东到西、链状分布的新兴旅游产业带。如今仅该县岸上、西村、方庄三个山区乡镇就已有8000余名群众,通过就地转产办家庭宾馆、销售旅游商品等实现了致富梦。岸上乡岸上村2000年还是一个全省有名的贫困村,云台山的开发建设给该村群众带来了福音。如今全村家家户户开起了家庭宾馆,并走上了致富路。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4.5万元,有10多户收入超过了50万元,家家开上了私家车,成了全省有名的富裕村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篇7

关键词:旅游业;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2.0053.02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服务产业,是当今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领域。随着中国旅游市场对外开放幅度的扩大,外资逐步进入中国旅游市场,并不断拓宽投资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吸引外商投资旅游业是我国各地进一步发展旅游的重要措施。作为拥有丰富资源的旅游大省――山东,旅游服务业发展迅速,经济效益良好,吸引外商投资,加大投资力度成为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的重要途径。本文在研究山东省旅游服务业利用外资现状的基础上,从利用当地资源和政策、平衡投资结构和发挥外资溢出效应等方面,提出了利用外资发展旅游业的优化策略。

1山东省旅游业利用外资的现状

旅游业发展对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2011年,山东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6943万人次,入境旅游人数突破42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736.6亿元,旅游总收入占同期山东省国民生产总值的近8%。山东省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吸引了部分外商投资。目前,外商在山东省旅游业的投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住宿餐饮以及旅行社。

1.1 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山东省的部分旅游项目利用了外资,投资项目数量和投资金额也逐步增加,其形式主要为中外合资的形式,甚至还有外资完全控股的形式存在。例如,韩国海江胜地株式会社在山东威海投资2500万美元建设综合旅游项目;香港华夏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投资1400万美元开展文登回龙山原有景点修复及配套设施开发项目;山东维多利亚海湾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韩商合资7亿元人民币的山休闲旅游度假区项目;英国隆宫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140万,在山东沂水兴办的山东龙岗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马来西亚发林集团投资150亿元在德州新建东盟国际生态城等。通过分析,就目前投资的区位和规模来看,外商投资多选取青岛、烟台和威海等旅游业已日益成熟的沿海城市进行投资。与国外旅游基础建设相比,总体投资规模不大,资金投入较多的项目仍占少数,其中利用原始资源,投资新建和新开发景区的项目数量还有待增加。

1.2 住宿餐饮业的引资

山东是旅游大省,在住宿餐饮方面发展迅速。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外资逐步进入我国的住宿餐饮业,山东省兴建的外资酒店和饭店业数量也逐步增多,这些投资以兴建高档星级酒店为主,并形成一定规模。截止2011年12月,旅游住宿酒店方面,山东省共有旅游住宿酒店657家,其澳台投资酒店23家,外商投资酒店14家;餐饮方面,全省2452家餐饮企业中,港澳台投资企业21家,外商投资企业31家。而且,2011年的山东省住宿和餐饮业合同外资金额也高达264391万美元。通过研究发现,山东省外资酒店和餐饮业发展速度比较快,外商投资企业的数量远远低于国内企业,与国内同等企业相比,服务价位也偏高,然而外商投资酒店和餐饮饭店的服务成熟档次高,高价位并没有失去消费者,反而以高于国内同等企业的入住率和入座率得到较大的效益。同时,我们也发现近年来外商投资虽然不断进驻山东省的住宿餐饮业,但投资项目个数、合同外资金额和实际外资金额都逐年下降,例如山东省酒店餐饮业合同外资金额在2010年下降30.7%,2011年下降441%。究其原因,山东省酒店餐饮业在前期发展迅猛,吸引外资数量较多,而近年来投资接近饱和,发展空间严重不足。例如,目前山东省星级酒店的数量是870家,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排名第一拥有954家星级酒店的广东省。对于如此饱和的市场,进一步投资山东旅游的住宿餐饮业,无论对国内投资者还是对外资企业,都是具有极大挑战性的。

1.3 外商投资的旅行社

旅行社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标志,目前山东省旅行社共有1856家,数量多,服务项目广。2008年以后,我国政府才允许一些外国旅行社在我国制定的旅游度假区开办一些外资或中外合资的旅行社甚至承包一些旅游项目,外商投资旅行社逐步进入我国旅游市场,并且必须取得国家旅游局审批经营许可,截止2012年4月,国家旅游局许可的全国外资旅行社约为66家,其中山东省2家,并都在旅游城市青岛。相信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放开,会有更多的国外旅行社逐步进驻山东旅游市场。

2优化山东省旅游业利用外商投资的策略分析

目前,山东省旅游业在利用外商投资方面存在行业和区位结构的不平衡,以及特定优势发挥不足等问题,应及时调整和优化相应策略,使外商投资进一步促进山东旅游业的发展。

2.1充分利用区位资源特定优势和引资政策

山东省紧邻京津塘经济区,位于中国首都北京和中国最大的商业城市上海之间,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全省交通已形成空中、海上、公路、铁路相互连接的立体网络。山东省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拥有部级资源235处:其中历史文化名城6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7处;部级风景名胜区5处;部级自然保护区7处;国家森林公园36处;国家地质公园6处;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8项。山东省所处的区位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相结合,使山东具有发展旅游业的特定优势,为引资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山东省政府近年来一直支持外资进入旅游业,并结合国家政策出台一系列地方政策吸引外资,扩大外资投资力度。例如,201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加快金融保险、科技信息、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咨询服务、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步伐。2011年,国家工商总局印发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支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发展意见》支持大型外资旅游企业和各种新兴旅游业态进入“一蓝一黄”经济区。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外资进入山东旅游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

在吸引外商投资过程中,我们应把区位资源的特定优势和有力的政府政策应结合起来,作为有利的引资条件进行宣传,使外商投资企业了解并愿意利用这些优势,不断加强在山东省旅游业的投资力度。

2.2平衡外商投资行业结构和区位结构

通过分析山东省旅游产业引进外资的现状,我们发现目前外商投资主要集中于旅游酒店和餐饮方面,而旅游景点的基础建设以及旅行社方面的投资较少。同时,外商投资地区多在沿海且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而内陆地区及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吸收外资较少。随着山东省旅游业的发展和成熟,这种行业投资和区位严重不平衡现象亟需加以优化。

首先,在旅游景点开发方面,山东省旅游业应优先选取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的旅游资源和未来丰厚的盈利空间吸引外资,兴建新开发大型旅游景点,吸引游客的同时发展当地经济,而对于成熟景点的修葺项目则应优先考虑国内投资者。另外,在景点开发上,应结合当地资源特征,通过优惠的招商条件,吸引更多国别的外商投资企业参与建设方案设计,在扩大投资项目数量和金额的同时,选取最优开发兴建方案,寻找最合适的外国投资者。其次,在住宿餐饮和旅行社建设方面,应更加侧重外商投资旅行社的发展。省政府应有计划的增加外资旅行社申报工作,争取通过国家旅游局审批,逐步增加外资旅行社数量。通过外资旅行社的引入国外竞争,起到规范和优化旅行社服务质量的作用。同时,应把外资旅行社更多得引入旅游资源尚待开发的内陆城市,作为有益补充。例如,外资在内陆城市新建景点的过程中,可以配套引入外资旅行社,加强当地旅游服务水平。

2.3充分发挥旅游业中的外商投资溢出效应

外商投资旅游业的溢出效应主要表现在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两个方面。外商投资企业在产业发展中应处于比较成熟的水平,硬件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都高于国内企业,为国内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借鉴,同时也增加了竞争的压力。首先,在旅游景点的基础建设中,外资企业通常是把当地旅游资源的特征和母国旅游文化结合,兴建设计理念新颖,独具特色的综合服务性旅游景点。这些旅游景点的建立为山东旅游业带来了新理念和新文化,也注入了新的活力。其次,住宿和餐饮业的投资企业以档次高、服务优为特征,高入住率迫使内资企业加强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同时改善经营管理,从而提高了整体旅游住宿餐饮方面的综合服务水平。最后,外商投资的旅行社带来更多境外客源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服务理念,将逐步成为国内旅行社的学习示范和竞争压力。外商投资的溢出效应有力于旅游业的加速发展,充分利用和扩大这些外资溢出效应,将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综合服务质量,有利于山东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东,陆玉麒.山东省入境旅游经济差异及经济增长刺激效应[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

[2]吴文智,杨宏浩.外资进入我国旅游业趋向的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8,(2).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篇8

关键词:金融科技;普惠金融;乡村振兴

一、引言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扶贫攻坚成果的延伸,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金融科技的发展为支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有效路径。2021年,人民银行衡水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人行衡水中支”)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引导辖区金融机构推进乡村金融科技布局,在支持普惠金融、精准助农和农业现代化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较好成效。

二、夯实金融科技根基,助推乡村振兴落地

人行衡水中支立足辖区“三农”工作实际,聚焦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充分依托和发挥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能力,积极构建金融科技支持乡村振兴的底层数字基础,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一)统筹谋划,健全组织和协同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工作机制,成立由科技、货币信贷、支付结算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专班,建立全市银行业“横向协作+纵向推动”的机制,强化各单位、各部门条块联动,压实责任。二是完善任务清单,依据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冀兴行动工作方案》编制任务分解表,明确4个方面的13项工作任务。三是落实例会制度,组织召开全市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工作座谈会,要求各金融机构以党建为统领,以人民为中心,加大涉农金融科技创新项目投入应用,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承载力和农村居民获得感。

(二)强化调研,积极挖掘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一是深入农村做好专项调研,派工作组多次赴县域、乡镇了解金融机构推进金融科技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持续加强政策传导和工作指导。二是及时挖掘金融机构品牌亮点、创新体制机制、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引导全行业高效推进。三是紧抓金融科技发展机遇,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模式,努力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平等开放共享的数字化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助力实现衡水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拓展场景,加速数字金融在农村普及应用

一是加强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将“冀兴行动”方案与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地方金融改革措施相结合,鼓励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投放,为乡村振兴提供金融支持。二是拓展数字化成果的涉农金融应用场景,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做好风险防范的前提下,借助金融科技手段优化风险管控和定价模型,提高客户识别能力,为新型农业主体提供小额、便捷的线上金融产品和服务。三是面向农村广泛开展金融科技知识普及,借助科技活动周、质量月、网络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契机,组织开展金融科技下乡宣传,在内容和渠道上深入农村、贴近农民,帮助农村居民建立金融科技思维、提升新业务风险辨识能力。

三、推进金融创新应用,注入乡村发展动能

高质量推进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机构的主体作用。在人行衡水中支的推动下,全市金融机构对标政策指引和任务清单,积极探索新技术融入农村金融的供给实践,因地制宜构建多途径、立体化的乡村金融服务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发展动能。

(一)优化业务布局,提升农村数字金融服务能力

相较于城市,“村小量多”是衡水市农村地区的特点,金融服务难以及时、广泛地触达农村客户群体。为改善和提高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质量,金融机构着力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和涉农金融App品牌建设。例如,衡水银行积极发展助农取款业务,截至目前共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101家,覆盖衡水11个县区、48个乡镇、101个村庄,助力完善全市乡村金融服务建设。浦发银行衡水分行利用掌上银行App、“浦惠到家”、智能收台等帮助农民客户销售农副产品,多途径辐射和支持乡村经济发展。同时,各金融机构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金融科技下乡宣传活动,如建设银行衡水分行通过线上“建行大学”“裕农通”公众号和线下“裕农学堂”等方式开展一系列惠民宣传,覆盖农村居民累计达5万余人次,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二)丰富供给模式,提高惠农服务科技应用水平

针对农业贷款难、农村金融服务薄弱等痛点,金融机构探索将信息技术与惠农服务融合,积极打造线上线下双渠道畅通、金融科技与供应链融通的涉农服务新体系。例如,农业银行衡水分行制订了《对公客户“链式营销”工作推进方案》,以推广线上“保理e融”产品为抓手,搭建“贯穿式”供应链金融服务链条,为安平丝网、景县橡塑、冀州医疗器械等上下游企业提供线上融资服务。衡水市农村信用社不断丰富涉农支小信贷产品,创新小贷产品39种,其中“农信e生活”平台设置了物流服务、直播带货等功能,在线上为农民搭建农特产品销售、特惠商品购买等服务渠道,实现“让农产品进城,让好商品下乡”。

(三)延伸服务触角,增强农村公共服务便利程度

当前,农村地区社会保障、日常缴费等公共服务发展仍较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振兴的推进步伐。为加快弥补公共服务短板,金融机构借助金融科技手段为农村居民提供与社保相关联的金融服务,丰富农村缴费模式,扩大农村金融科技覆盖面。例如,衡水银行以社保卡为载体,建立农村居民社保“一卡通”服务模式,组织支行服务人员入村为村民集中办理社保卡发放、金融功能激活等业务。建设银行衡水分行依托“裕农通”服务点推进“助农取款+”服务,通过移动支付手段在服务点叠加提供社保缴费、生活缴费、学校教育、政务服务等服务,累计为农村居民办理各类缴费10万余笔,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跑腿缴费”“人工代缴”等问题。

(四)促进数据应用,筑实农村信用体系信息支撑

针对农户、农企资金需求较小、服务需求较大等特点,涉农金融机构借助信息技术对农户、农企相关金融信息进行业务供需分析,促进数据信息应用,疏通供需不匹配的服务“堵点”。例如,枣强农商银行积极推进新型营销模式,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上线“智慧微贷”系统,将“惠农贷”等涉农贷款产品线上线下融合,实现服务智能化和管理敏捷化,累计在枣强县农村地区完成授信244笔,发放金额超1亿元。全市农村信用社积极打造“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特色金融品牌,通过加强与地方政府联动,以推进整村授信为抓手,巩固建档成果,提高农户评级授信和用信比例,累计完成整村授信952个,农户授信、用信比例分别达到74.8%、34.1%。

四、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

在推进衡水市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落地过程中发现,当前农村金融科技发展还面临一些瓶颈,金融科技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赋能作用还有待增强。

(一)农村金融科技服务“半径”仍有限

农村地区金融科技服务主要集中在助农取款服务点,以传统线下金融业务为主,线上金融产品、服务较少,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度较低。目前,涉农金融产品仍然承袭传统的抵押担保贷款理念,对农业经营主体的抵质押物创新力度不足,产品和服务单一,在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应用较少,缺少具有针对性的乡村振兴特色金融产品。部分金融科技产品与农村电商平台、第三方支付机构等的粘连度较低,针对农户、农企等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数据彼此割裂,尚未形成完整的数据链条,金融科技助力延伸金融服务“半径”的优势还未能有效发挥。

(二)农村金融“数字鸿沟”问题凸显

农村地区低学历、低收入、中老年人等群体占比较高,因其理解能力弱、接受度低、适应性慢,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存在困难,不能充分享受智能化金融服务带来的便利,“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同时,作为北方农业大省,河北省整体发展水平落后于其他发达省份,而衡水地区又是省内经济总量规模较小、发展较慢的地级市,农村人口占比较高,老龄化问题严重,这些因素又进一步拉大了“鸿沟”。如何缩小“鸿沟”,使金融科技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赋能抓手,成为今后金融业发展需要直面的问题。

(三)“三农”领域金融科技人才短缺

金融科技创新和应用需要依靠既懂技术、又懂金融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的支持。目前,一些金融机构虽然正在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和金融科技人才储备,但受限于经济水平、工作条件、薪酬待遇等因素,贴近“三农”一线的区县、乡镇基层分支机构缺乏相关人才。同时,部分涉农法人金融机构存在科技人才培养机制不革新、智力支持基础薄弱、金融创新动能不足等现象,导致在涉农创新产品研发、大数据建模分析、金融服务优化等方面仍有缺口,不能满足乡村振兴对金融科技的赋能需求。

五、加强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思路建议

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应从加强政策引导、行业指导、工作督导等方面入手,鼓励支持金融机构持续的加强在乡村振兴领域的金融科技布局,发挥好政策工具作用,积极破解新时期农村金融发展瓶颈,不断提升农村金融科技产用对接和覆盖普及水平。

(一)强化技术驱动和融合推广

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打破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局限,将信息技术有效嵌入基础性金融服务之中,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加便捷、体验更好的智能金融服务,提高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深度。引导金融机构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涉农信贷领域的应用,推动农户、农企贷款发放批量化和标准化,促进农村金融降本增效。

(二)强化宣传引导和应用研究

一是借助传统和新兴媒体广泛宣传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赋能作用和已有成效,定期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二是指导金融机构加强“三农”领域金融科技应用研究,不断开拓金融科技视野,深挖符合乡村特点的应用场景。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加强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及革新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打造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三)强化创新监管和考核运用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篇9

一、进一步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长三角重要的休闲旅游中心这一目标,把旅游业发展放到突出位置,强化规划政策引导,加快景区景点开发,加强旅游市场开拓,全市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已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的支柱产业。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旅游业起步比较迟,发展还存在着总量不大、品牌不响、龙头缺乏、人才不足等突出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切实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保增长、促转型、重民生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旅游业,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的重大意义,更加有力地抓好旅游发展工作。

1、加快发展旅游业,建设旅游经济强市,是促进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的有效举措。旅游业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最具潜力、最有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对带动全球和全国经济增长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全世界、全国一样,一方面,近年来我市旅游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对GDP的贡献率逐年提升,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一些产业增幅出现大幅回落,短期内也难于走出低谷,而旅游业在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拉动下,影响较小、逆势增长,对于拉动消费、促进投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我市旅游业发展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把加快旅游业发展作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重大举措,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城乡居民旅游需求将持续增长,长三角作为全国经济实力最强、居民收入最高的地区之一,旅游消费需求日趋旺盛,再加上即将举办上海世博会以及海峡两岸启动“大三通”和直航,这都为我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随着*对外交通条件日益改善和“生态*”、“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区位交通、人文资源、生态环境等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日益凸显,加上南太湖沿线等许多旅游资源尚未很好的开发利用,这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只要思路正确、措施得力,旅游业完全可以培育成为拉动*新一轮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2、加快发展旅游业,建设旅游经济强市,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任务。加快发展旅游业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而且在转型中大有作为。一方面,作为服务业的龙头产业,旅游业关联性、综合性、带动性很强,发展旅游业能够直接带动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商品贸易和文化娱乐的市场繁荣,促进金融、保险、信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带动整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且,旅游业是公认的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的“无烟工业”。加快旅游业发展,能以较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推动区域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更好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另一方面,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的实施,旅游消费需求正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这对旅游业态、旅游产品、旅游服务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业自身也必须主动调整结构,创新模式,提升水平,加快实现转型升级。总之,我们要充分发挥旅游业“兴一业旺百业”的带动作用和环境友好的产业优势,以旅游业的更好更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3、加快发展旅游业,建设旅游经济强市,是实现惠民富民的重要途径。旅游业具有促进就业、致富百姓、提高生活品质的组合作用。首先,旅游业门类众多,就业容量大、门槛低,能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就业机会。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继续加深,其它产业景气度下降,就业保障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加快发展旅游业对于保就业、保民生、保稳定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旅游业是典型的富民产业。特别是农村随着乡村游的持续升温,我市各地蓬勃发展的农家乐、渔家乐为农民创业致富开辟了新途径。而且,发展旅游业可以带来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商机人气,加快信息交流,有利创业创新。再次,旅游业还是“大家乐、乐大家”的产业,集物质消费与精神享受于一体,对于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一定要把旅游业作为带动创业、促进就业、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重要民生产业来抓,在加快发展旅游业中推动民生持续有效改善和不断提升。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大力发展旅游业对于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把旅游业摆上突出位置、作为战略产业来抓,努力推动我市旅游业发展提速、结构优化、贡献提升,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市。

二、进一步突出重点,大力推进旅游经济强市建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旅游业发展总的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打造长三角重要的休闲旅游中心的目标,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加快推进旅游产业集群化、旅游业态多元化、旅游发展国际化、旅游服务信息化,早日进入旅游强市行列。

加快发展旅游业,建设旅游经济强市,在工作指导上必须把握五条原则:

一要注重特色发展。同质竞争没有出路,特色发展创造优势。*旅游业要加快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突出个性,扬长避短,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打造具有地域特点的旅游品牌,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旅游发展之路。特别是要做足做深做透“生态”和“文化”两篇文章,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努力使*成为长三角地区首选、国内有影响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二要注重创新发展。旅游业是创新活跃的产业,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业态创新尤为重要。*旅游业要加快发展,必须坚持以创新为“魂”,在创新中加速、在创新中提升。既要充分考虑*的资源禀赋,又要勇于创新思路,敢于做“无中生有”、“移花接木”的大文章,大胆开发建设,力求留下“传世之作”;既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又要积极推进制度创新,着力破解束缚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充分激发旅游业的主体活力;既要继续做大做强观光旅游业,又要推陈出新,推进旅游业态多元化,大力培育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等新兴业态,加快推动由“观光型”为主向“休闲旅游度假复合型”转变。

三要注重整合发展。整合凝聚力量、成就品牌。*旅游业要加快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大*、大旅游的思想,增强抱团竞争、互利共赢的意识,坚决克服各自为阵、各搞一摊、各喊口号的做法,彻底改变小打小闹、零打碎敲、恶性竞争的现象,把全市旅游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开发、宣传和推介,打造*旅游整体形象,切实形成全市上下一盘棋、市县区联动、各景区联合的大旅游发展新格局。

四要注重开放发展。旅游业是开放经济、“人气”经济。*旅游业要加快发展,必须确立“开放兴旅、开放活旅”发展理念,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既大胆走出去,强化市场营销,加强区域合作,又大力引进国内外工商资本、先进技术、管理方式和智力资源,充分利用市内市外、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升我市旅游的开放度、国际化水平。

五要注重持续发展。文化遗存和自然生态等旅游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旅游业要加快发展,必须进一步处理好开发与保护、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坚持开发保护并举、当前长远并重。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开发、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强度保护、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杜绝随意、盲目和无序开发,努力以开发建设促旅游发展,以发展旅游促进生态和文化的保护、修复,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围绕上述要求和原则,加快发展旅游业,建设旅游经济强市重点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求突破:

一要全力建设大景区。高质量、高等级的大景区是旅游大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基石。我市旅游业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大景区,必须以规划设计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根本,加快景区景点建设,力争早日建成几个具有重大影响力、震撼力的大景区。要瞄准一流抓规划。规划决定品位。要紧紧围绕建设长三角重要的休闲旅游中心的总体目标,按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南太湖生态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安吉竹乡生态文化旅游、德清名山湿地古镇旅游、长兴古生态茶文化旅游、南浔水乡古镇文化旅游六大板块的总体布局,高起点、高品位、高质量地修编《*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科学编制旅游发展各专项规划、旅游景区规划和重大旅游项目规划,切实以高水准、大手笔的规划引领旅游业发展。特别是要邀请国内外一流的机构和专家做好重大景区和项目规划设计,努力做到国内一流、国际领先。当前,从市区旅游开发讲,太湖旅游度假区要在加快太湖明珠、渔人码头等项目建设的同时,抓紧做好温泉休闲项目的设计、招商、报批工作,尽早启动实施,尽快把南太湖打造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休闲度假及商务旅游目的地,切实改变*旅游业“只有星星、没有月亮”的现状。要科学论证,抓紧开展妙峰山——西塞山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的规划工作,适时启动实施,力争通过几年努力,打造一个融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文化旅游、宗教体验于一体的大型休闲度假胜地。要强势推进抓项目。按照能快则快、能早尽早的要求,大力度推进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加快吴兴西山景区、长兴古生态茶文化旅游区、安吉环灵峰山旅游区等景区开发建设步伐,力争早出形象、早出效益;加快中心城区旅游景点整合改造和南浔古镇景区、德清下渚湖旅游区等景区扩容提升步伐,着力丰富内涵、提高品位。要抢抓当前有利时机,积极做好旅游项目包装和对接工作,推动更多的旅游项目列入国家、省鼓励类投资和旅游基础设施类投资目录。要按照“推进一批、启动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及早谋划明后年的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持续增加旅游业有效投入。要全力以赴抓招商。精心策划、包装、推介一批旅游招商项目和重点区块,组织一支旅游专业招商队伍,高强度、超常规做好旅游招商工作,力争在引进旅游“大好高”项目上取得新突破,形成大项目支撑大景区建设的新局面。

二要努力打造大品牌。旅游经济是“品牌经济”、“知名度经济”。一个地方的旅游没有大品牌,就难以实现大发展。要按照大*、大旅游和彰显生态、文化特色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广泛征求意见,抓紧提炼出叫得响的主题形象口号,加强旅游整体品牌建设,让更多的人知晓*、向往*、来*旅游。要整合资源塑品牌。进一步深度整合市、县区旅游资源、工作力量、市场开发等,把全市作为一个生态休闲度假目的地,统一设计旅游精品路线,统一对外宣传推介。要节会带动塑品牌。要在继续办好中华游子文化节、国际茶文化节、中国竹乡生态旅游节、中国魅力古镇文化节等10大节庆活动的同时,深入研究办节办会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提高各类节会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特别是要加强与国家旅游局的衔接,千方百计争取在*举办以生态文化为主题的中国·*国际生态(乡村)部级旅游节庆活动,努力扩大*旅游的影响力。要强化宣传塑品牌。围绕整体形象品牌,进一步深入研究*旅游该宣传什么、怎么宣传,精心策划,舍得投入,以加强与知名媒体合作为龙头,采用户外广告、产品展示、网络平台等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着力提升*旅游的知名度,打响“*旅游”大品牌。

三要着力开拓大市场。巩固拓展市场是旅游业的生命线。要积极抢抓国家实施职工带薪休假以及国务院出台《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等带来的机遇,加快开发旅游产品、精心设计旅游精品线路,一手抓国内市场开发、一手抓国际市场开拓,千方百计把*旅游市场做大,千方百计使游客进得来、留得下、玩得畅,真正使*的旅游热起来、火起来。要丰富旅游产品拓市场。在完善提升传统观光游产品的同时,主动适应旅游消费升级需求,以太湖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为龙头,大力发展温泉、康体、高尔夫等专项休闲度假旅游。充分发挥我市生态资源优势,结合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大力开发湿地、森林等生态旅游。进一步挖掘我市历史文化积淀,积极开发茶文化、竹文化、孝文化、民国文化、丝绸文化、佛教文化、美食文化等特色文化旅游。要以改造开发历史文化街区、古镇、古村落为依托,不断深化古镇古村体验旅游。以推动“农家乐”(“渔家乐”)、现代农业观光园和农业节庆活动“三位一体”建设为抓手,稳步提升乡村旅游。同时,要着力开发探险旅游、工业旅游等旅游新产品,积极打造旅游消费新热点。当前,特别要抓住两岸实现“三通”和空中航线“截弯取直”的机遇,充分发挥*名人效应,精心组织召开“互利共赢——浙台旅游合作大会”,培育发展“民国文化”旅游。要加强营销推介拓市场。积极运用现代营销理念和技术手段,整合营销资源,创新营销模式,进一步巩固开拓以上海为龙头、杭宁为两翼的长三角市场,延伸拓展安徽、江西、山东等周边市场,大力开发珠三角、环渤海湾客源市场,着力构建多元化宽领域的市场体系。特别是要抓住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机遇,以对接世博精品线路为重点,全力组织上海专题大型营销活动,力争从中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要强化区域合作拓市场。健全区域旅游协调组织和协调机制,全面加强与杭沪宁等周边大中城市的旅游合作,“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大力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

四要尽力培育大企业。发展旅游业,主体在企业。要进一步抓好旅游企业培大育强工作,着力提升*旅游的整体竞争力。要强化重点培育促进做大做强。抓紧排出一批重点旅游企业,进行重点服务和扶持,着力打造“十大旅游企业集团”,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培育出一批专业化、集团化、规模化的星级饭店、旅行社和景区景点。要深化改革创新促进做大做强。积极引导旅游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和团队建设,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旅游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并购等方式,创新经营机制,开展资本经营,实现规模化发展;支持旅游企业与国内外旅游大企业、大集团开展战略合作,逐步融入全国、全球旅游产业链;推进旅游企业上市工作,力争早日实现旅游企业上市“零突破”。鼓励中小旅游企业积极发展同业联盟,推进连锁经营,开展抱团竞争。要加强管理服务促进做大做强。各涉旅部门要以服务旅游企业为已任,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率,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碰到的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问题,帮助企业加快做大做强。要继续开展“旅游创强创评”等活动,助推旅游企业创品牌、提素质。

五要倾力构建大服务。服务是旅游业的软实力。要进一步在健全旅游服务体系、提升行业服务水平上下功夫,着力打造“安全、优质、高效”的旅游服务环境,切实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不断提高*旅游的美誉度。要健全公共服务平台。按照国际化、标准化、信息化的要求,调整重组现有市旅游集散中心、咨询中心、培训中心投诉中心、呼叫中心,抓紧规划建设综合性的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为来湖游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旅游服务。要完善交通服务设施。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着力解决支线旅游交通和景区连接线“最后一公里”的交通瓶颈问题。完善提升旅游交通标志标识,加强重点旅游区交通要道沿线的环境整治和景点景区停车场建设,着力打造“快进入、无障碍、风景化”的旅游交通服务体系。要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广大旅游企业要以游客满意为最高追求,积极苦练内功,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旅游管理部门要创新管理模式,健全管理机制,努力在整体提升旅游行业服务水平上想办法、出实招。

三、进一步强化领导,着力形成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的强大合力

加快发展旅游业,建设旅游经济强市,是一项任务艰巨、前景广阔的系统工程。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积极作为、强化保障、优化服务,合力推进我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要强化组织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旅游业摆上重要位置,像抓工业、农业一样来抓旅游业,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近期,市里调整充实了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县区也要抓紧建立健全。市旅游发展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全市旅游工作的组织协调,集中精力研究解决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督促落实好旅游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市旅游局要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联系沟通,定期研究会商旅游发展中的有关事项,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各相关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全面树立“个个部门都是旅游部门”的理念,各司其职,加强配合,着力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促的强大合力。

二要强化机制保障。旅游业发展尤其是起步阶段,必须依赖政府的强势推进,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的旅游规划建设机制,在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宣传营销、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旅游业发展。要探索创新旅游管理经营机制,推进文化、体育、农业、林业等旅游资源管理经营一体化,特别是要围绕做大做强做热中心城区旅游板块,在体制机制上积极探索成立*市区旅游景点整合提升管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和旅游发展总公司等机构,统一协调市区旅游景点整合提升和运行管理问题,统一经营好市区现有景点,统盘抓好有关景区的开发建设工作。要深化旅游投融资体制创新,支持各种经济成分投资旅游业,着力扩大经营性项目开放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参与我市旅游资源综合开发,进一步形成多元化的旅游投资新格局。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篇10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应当包括生态环境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与旅游可持续四个层面,遵循综合效益最大化原则。

四川灾区位于平原向山地的过度地带,大多处于生态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地区,自然环境绝佳,必须立足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规划设计和旅游开发。经济的可持续就是按照“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理念,恢复并做大旅游产业,完善并做长产业链,以规避不利因素对旅游的影响,并同时带动其他产业的恢复与振兴。社会的可持续即将旅游业的振兴规划纳入到四川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体系下,尤其是都江堰、彭州、崇州等地旅游振兴需与全域成都的建设、国家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相统一,使灾区民众因为旅游的振兴而受益,过上更加殷实的生活,同时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在对于刚刚遭遇地震创伤的灾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这里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以当地居民为本,一是以游客为本。

以居民为本需要协调好居民与旅游振兴发展的关系,妥善处理规划旅游区内居民安置、生活、就业、养老等居民关心的问题。以游客为本主要是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做到旅游交通、旅游安全设施、卫生服务设施、购物设施、游览设施、邮电服务设施、旅游区综合管理、游客其他服务的人性化。特别是强调旅游发展中对于安全性考虑和应急事件预警系统的建设。应将危机状态的处理纳入常态管理中。鉴于灾区尚处于地震活跃期,应当在旅游规划中导入景区应急预警系统、防震措施、防灾通道等增加游客安全感,减少旅游中发生意外的风险。利用部分景区重建契机,强化细软打造,突出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建设。

保护优先

旅游的价值首先是其“存在价值”,只有在确保旅游资源真实性和完整性不被破坏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旅游的多种功能,保护优先是旅游振兴规划的基本出发点。在四川灾区的旅游振兴中应当做好三类保护,生态保护、文化保护与遗址保护。

震区涉及自然保护区众多,第一时间对濒危动植物和地质景观的生态保护很重要,这也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原则性问题。文化保护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对于地震中受损和致危的文物进行损害鉴定、保护和修复,对受损的青城山―都江堰等200多处文物点进行拯救。另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震区几乎覆盖了所有羌族聚居地,对于羌族文化的破坏无疑是最严重的,当前必须对羌族的碉楼等建筑、羌族文物、羌族文字进行抢救性保护,必要时可以提前申报世界濒危遗产。遗址保护这里特指对本次地震形成的废墟、新地景进行原貌保护,不能再留下唐山的遗憾。

可操作性

旅游规划是旅游振兴的前提,应成为政府管理部门依法发展旅游的依据,所以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指导意义。

在震区的旅游振兴,对于重建地区必须科学选址,不能出现人群集聚区正位于地震断裂带的危险现象,同时做到因地制宜,发挥土地价值的最大化。可对旅游规划区域分为严禁建设、限制建设和适宜建设三大板块。在震区进行旅游振兴建设必须本着审慎分析、量力而行、节能减排、生态文明、经济从简、效益从大的宗旨,切不可盲目建设,盲目扩大规模,盲目制定目标,好高骛远,务必脚踏实地、遵循事实、理性开发。

市场导向

分析震区旅游市场发展现状,挖掘资源内涵,结合震后特殊形势,找出资源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根据目标客源市场的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规划产品,制定营销推广策略,在满足市场需求基础上引领潜在市场需求。

当前的旅游大势就是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型,四川拥有丰富的资源,在这一转型中无疑需要承担一个先导者的角色。在地震过后有部分重建景区或新建旅游区压迫充分考虑到这一趋势,在产品体系设计上将重心放在休闲度假和体验旅游上。另外地震的高关注度和民众爱国心会形成短期主打感情牌的震后探访灾区旅游市场和地震遗址旅游市场,前者会随着旅游的逐步振兴而淡化,而后者则将长时间的扮演一个重要市场角色。

阶段性开发

震后四川的旅游必然是要经历若干阶段才能达到振兴。这里分了抗震救灾期、旅游重启期、旅游复苏期和成熟发展期四阶段。

抗震救灾期主要是震后三个月内在震情相对减弱时对旅游业受损情况进行普查统计,对受损、致危景区、文物、地震遗址进行及时保护,同时抓紧制定旅游业重建振兴规划;旅游重启期主要是在震后一年内对受灾较轻或未受灾景区在安全保证前提下先期启动,可以以省内旅游为开端并逐步放开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市场,给予相应政策,同时对受损严重旅游区在规划指导下进行建设,尤其是对地震遗址旅游区的建设,并逐步完善震区旅游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旅游复苏期则是在震后1―3年,地震中受损旅游区重建基本完成,地震遗址旅游区一期开发基本结束,因地震形成的新地景开发启动之际全面复苏四川旅游市场,呈现出四川旅游振兴的新格局;成熟发展期是指震后3―5年,旅游业基本消除地震影响,迈上成熟发展通道并将长期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国际化视野

地震为四川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景观。对地震遗址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及对于地震造成的新地景的开发都应当采用国际化视野,借鉴一些国际上的成功案例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来做高标准的创新型开发。类似于意大利庞贝古城旅游开发、美国911世贸中心遗址公园建设、印尼海啸后旅游业振兴规划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不错案例。

前瞻性

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从最终目的出发,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实现四川旅游的全面振兴是当前规划需要明确的共识。四川在今年提出要从建设旅游大省向建设旅游强省转变,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到了3345战略,提升老五大景区、建设好新五大景区。这次的震区旅游振兴规划可以在原有的大九寨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基础上提出大龙门山国际山地休闲旅游大区的概念,这个旅游大区正好位于传统的九环线上,以汶川、北川、青川为三核形成一条龙门山地震遗址旅游带与原有的龙门山山地旅游带叠合构成龙门山旅游大区,大力发展以遗址和科普为主的黑色旅游,并与成都、大九寨、乐山―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堰、三星堆一起打造国际知名的天府旅游精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