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经济市场前景十篇

时间:2023-08-20 15:07:22

新兴经济市场前景

新兴经济市场前景篇1

金融市场动荡影响经济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7年10月份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全球经济正处于上世纪70年代初以来最强劲的持续增长期。该组织预计,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5.2%,略低于去年的5.4%,明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8%。但该组织同时强调,金融市场可能继续动荡并导致世界经济增长显著放慢。因此,在2007年10月份世界银行和IMF年会上,时任IMF总裁的罗德里戈・拉托曾感言,一年前各国金融首脑聚会时,当时世界经济充满机会,但现在则处在“不确定状态”。他警告说,现在人们关注的问题就是“世界经济是否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

当前,世界经济正面临金融市场动荡和油价高企的严峻挑战。其中,最主要的是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它将世界经济拖入一个“前景未定且可能非常艰难的时期”。此外,受需求增长、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及投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油价2007年以来大幅上涨,已从年初的每桶50多美元飙升至现在的90美元左右。这两大不利因素导致西方主要经济体增长速度放慢,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增大。

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强劲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总体增长有所放缓,但仍相对强劲;二是各经济体间分化加剧,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而新兴市场经济体则增长强劲。

在各主要经济体中,发达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不利因素。IMF的报告认为,美国经济走势尤其不容乐观,其2007、2008两年经济增长率均为1.9%,低于2006年的2.9%,比原来的预测分别降低0.1个和0.9个百分点。考虑到住房市场下滑和次贷危机冲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白宫不久前也下调了对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并认为美国住房市场下滑的严重程度要高于预期。美国次贷危机外溢也使得欧盟、日本和加拿大等其他发达经济体增长放缓。

与发达经济体增长放慢相对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发展前景相对乐观,并未受到次贷危机的太大影响。据IMF预测,亚洲发展中地区经济2007、2008两年增长率分别达到9.8%和8.8%,其中中国达到11.5%和10%,印度则为8.9%和8.4%。而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目前正处于40多年来最快的阶段,该地区发展较快的一些国家在减贫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IMF的报告认为,新兴市场经济体正成为“世界经济稳定的来源”。世界经济正越来越依赖中国、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表现,过去一年全球经济增长的50%来自中国、印度和俄罗斯。IMF认为,新兴市场经济体之所以取得如此显著成就,除了经济全球化的因素外,新兴市场经济体政府正确的决策是最重要的原因。

未来挑战与风险并存

新兴经济市场前景篇2

全球股票市场,美国和欧洲在复苏背景下稳健上行,而新兴市场却陷入持续震荡和调整。这一现象引发有关2010年下半年以来在新兴市场泛滥的流动性是否回流发达市场的争论。

今年3月,日本地震、海啸以及核辐射爆发,短期内日元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急剧收缩,似乎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判断。

资金流向新兴市场驱动力未变

但是我们认为,从今年全年的宏观经济面来看,资金流向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的驱动力未变。

首先,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不同步是导致资金流向新兴市场的直接原因。哪里复苏快,经济增长快,收益率高,资金就涌向哪里。

2011年一季度,美国和欧洲在宽松货币政策下经济虽然在复苏,其前景并不明朗。发达国家争相向本国货币市场注入流动性,地震过后日本央行也是如此。国际金价连创新高也反映出这种竞相贬值的速度。发达国家投资和消费需求低迷,工业产出不振,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呈现典型的非就业复苏状态。

与之相反的是新兴市场国家市场收缩较小,受危机的影响较轻,也较早的进行经济刺激计划,比发达国家更早实现复苏。

其次,各国货币政策调整不同步是资金加速流入新兴市场的直接驱动力。一方面,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市场,目前仍在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去年11月美联储决定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0.25%水平,以低利率刺激经济内生增长。

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却在面临日益严重的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胀压力,不得不收紧货币政策。就中国市场而言,名义利率提升较慢,但是银行实际借贷利率和民间借贷利率已经出现飙升,借贷门槛也在提高。

利差加大,加上美元当前整体弱势,为美元套利交易盛行铺平道路,低息借入美元,货币转换后进入新兴市场国家高息放贷。这和金融危机前日本零利率状况下盛行的日元融资套利交易如出一辙。境外资金大举涌入新兴市场国家,并非仅为博取利差,而是冲着房地产、股票、衍生金融工具等高风险、高收益资产而来的。

第三,汇率升值预期本身也可以吸引资金流入。像中国一样,很多新兴市场国家汇率在贸易、经济、政治等因素影响下,存在较强的升值预期。特别是在利率管制国家,他们尚未完全实行浮动汇率制,由于官方公布汇率调解迟缓,其升值幅度落后于各种基于市场预期的“影子汇率”。以美元结算的NDF(Non-Deliverable Forward,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市场反映了这种预期,与这些国家存在贸易往来或者设有分支机构的公司可以来此套期保值,以规避汇率风险。

第四,资本流入和风险调整回报率之间还构成一种“自我强化循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基于2003年1月至2010年6月的研究发现,流入新兴市场国家和部分发达国家的资本会创造“高回报率”和“低回报波动率”,也就是相对稳定的高回报。这样组合会吸引更多资本流入,进一步强化其特性,这种“自我强化循环”在中国得到了印证。

相反,如果资本突然反向流动,也会触发一个与之相对的反向循环,一旦资本外流和新兴市场国家资本低回报率相互作用,便会触发这些国家货币与资产的抛售狂潮,如东南亚金融危机。

中国是最安全的资金避风港

由于新兴市场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体系内在的脆弱性,其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不但容易屡屡遭受短期资本流入的冲击,这种流出冲击带来的后果往往更为严重。

次贷危机爆发前,2004年~2007年,资本流入新兴市场国家形成一波高潮。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后,资金出现短暂回流,注入美国国内金融体系。其原因是当时发达国家经济形势急转直下,持续恶化,为缓解流动性不足和金融市场“去杠杆化”的需求,美国的跨国公司大量从海外抽回资金。类似情况在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后也出现过。

2010年随着危机逐渐消散,资金又持续流入新兴市场国家。2011年欧美国家面对小幅而持续的经济增长,欧债危机缓和,其危机系数正在下降,流动性充裕,资金必须进一步寻找高回报出路。

欧洲和美国股市前期已经稳步上涨,投资人并未看到无就业复苏背后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Google、Facebook、Twitter之后,美国人还未发现最新的“新经济”种子。QE2之后美联储购买了70%美国国债,也意味着美联储也成为了美国财政部的出纳。美国的基金经理对美国国债的信心降至谷底,巴菲特也表现出了他对美国国债的忧虑。

此时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将美联储印出来的纸(美元)兑换成回报率高、升值预期强烈的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或者各类资产。

追踪全球资本流向的调查机构ERRP近期报告,驳斥了“2011年资本将大规模流出新兴市场国家”的论调:3月第二周,流入新兴市场的资金已经由负转正,一举扭转此前连续6周流出的局面。一些国际投行判断,经过一段时间的抛售,亚洲新兴市场股市目前已经跌至偏低水平。“金砖四国”(BRIC,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通胀情况的逐步改善也是吸引资金流入的重要原因。

目前,外商直接投资项下资金流出基本平稳。2001年~2010 年,外商投资企业的直接投资项下流出(包括企业清算、减资、归还外方投资和外方转股等形式)合计 1103 亿美元,相当于同期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10%。尤其是本轮国际金融危机期间,2008 年外商投资企业流出增长比较平稳,在 2009 年经历较快增长后,2010 年流出量又有较大回落。

外商投资企业利润汇出增长由快转稳,积累了大量未分配利润和已分配未汇出利润。在国内经济增长前景良好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外商来华投资获得稳定且丰厚的收益。2001年~2010 年,外商投资企业累计利润汇出 2617 亿美元,占来华直接投资存量的 22%,年均增长30%。其中,2002年~2007 年年均增长36%,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2010 年转为年均增长 6%,利润汇出增长势头放缓。

新兴经济市场前景篇3

目前,金融市场投资要关注三大宏观因素:一是商业房贷、失业率变化等美国经济中弱项指标及国际原油、黄金、粮食价格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等价格领先指标变化;二是银行信贷、政府投资、房地产销售与投资等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诸多指标;三是中国香港地区银行结余头寸、中国内地短期外债、外贸顺差与顺汇差额变化、FDI变化等国际资本流动指标。

近日,已公布的美国经济数据趋向于好,而中国股市也稳步走高,人们越来越多地谈论美国经济复苏和中国经济的V形反转。目前,美中两国经济走势向好令人思考:经济中对美国的泡沫与中国的过热的调整已经充分了吗,复苏与增长的路径会怎样?

第一,从目前来看,美国经济衰退似已见底。这一结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美国经济领先指标反弹,现实经济指标走稳。例如,ISM制造业指数连续5个月反弹至42.8,4月份耐用品订单环比大幅上涨1.9%,美国消费者信心连续4个月反弹至68.7,个人收入4月份环比反弹0.5%及就业市场下滑速度也明显趋缓。

二是金融市场企稳。在美联储和财政部的大规模注资和资产购买计划的刺激下,金融机构信用状况得到改善,投资者担忧情绪逐步消退。目前,美国10家银行中已卖出或宣布将发行股票增加普通股权益的金额为480亿美元。随着市场信心的逐步恢复和救市举措的生效,大规模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显著降低。

三是房地产市场触底迹象明显。今年4月份,新屋和成屋销售环比分别上涨0.3%和2.9%,新房销售近期初步企稳,全美20大城市平均房价下跌速度趋稳,新屋开工中的重要指标――独户房屋开工上涨2.8%至2008年12月以来的新高。

四是制造业的调整步入尾声。从制造业整体看,在今年一、二季度企业商品库存的大规模消减之后,经济企稳后企业再库存化将对制造业起到推动作用。

美国经济见底意味着全球经济见底,目前全球经济仍处于周期运行的底部。

第二,尽管美国经济见底,但美国还有问题需要解决和应对,经济复苏速度可能缓慢。

由于美国金融领域有两大问题,一是金融机构逾期贷款还在增加,小金融机构破产还会出现。二是经济主体降杠杆的问题还要持续。首先是金融机构存在较为严重的降杠杆问题,其次是居民也需要提高储蓄率,以偿还到期房贷、信用卡消费信贷等。

实体经济复苏将进展缓慢。首先,房地产市场目前库存水平相对较高。其次,消费扩张缓慢。再次,企业投资增长乏力。综合以上因素,预计美国GDP增速在2009年上半年约为-5%到-3%,下半年约为1~2%,2010年约为1.5%。

第三,中国经济增长将持续回暖。当前中国经济回暖原因,一是政府投资膨胀和银行信贷井喷刺激拉动,二是投资信贷高涨维护了经济景气,加上政府鼓励购车、购房政策刺激,中国买车、买房需求得以持续增长。

自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6年,是居民收人、财富积累快速增长阶段。2003-2008年,人均GDP由1200美元上升到3200美元,社会居民储蓄存款由8万亿上升到22万亿。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7%,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5%,约为近10年来最高。只要宏观景气平稳,内在消费升级动力就会持续显现,2009年政府投资高涨和银行信贷膨胀维护了经济景气,促进了购房、购车消费。

2009年下半年和2010年,随着美国经济复苏,中国外贸形势将会有所好转。2010年上半年政府投资和银行信贷可能还会出现一轮膨胀,但增长幅度可能会小于2009年同期。总体上2010年与2009年经济景气大概相仿。由于上年基数原因,2009年下半年和2010年上半年季度GDP同比增速将由2009年上半年6~7%提高8~9.5%,2010年下半年走势受国际经济复苏程度影响较大,GDP增速可能在7~9%的区间内。

第四,货币政策在应对危机和促进经济增长中作用争议较大。在经济增长理论中,货币从长期看被视为中性因素,货币政策功能主要是熨平经济波动,其本身并不能推动经济增长。为应对本次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全球多家中央银行一致行动,空前投放货币流动性,为稳定金融市场和促使经济复苏提供巨大支持。但是,经济复苏后走势如何经济学家争议纷纷。

一种观点认为,目前经济走势将是“较低增长+较高通胀”,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金融市场避免了更恶化的危机,但也会有代价,即经济持续增速较低而通胀压力较大。使短期剧痛变成了中期煎熬,当前商品、资产价格上涨已经显现此问题苗头。

另一种观点认为,当前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抑制经济下滑和稳定经济态势,这有利于促进企业继续研发和技术进步,货币是中性的,但是货币政策抑制了金融危机则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下一步,货币政策需要准备不早又不晚地回收货币流动性,减小通胀对经济增长的破坏。

然而,在现实中,2010年通胀的上行风险较大,2009年~2010年新兴市场资产价格泡沫膨胀可能性很大。其原因:一是美国货币政策可能仍会“宁松毋紧”。美国是金融危机的源头,其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恢复最需要宽松货币政策支持。二是各国当局在经济衰退压力下还会积极降息,但在经济复苏初期面临通胀压力时,多存在加息缓慢倾向。在经济国际化背景下,希望别人紧自我松,结果是世界性的货币政策紧缩滞后。三是短期内新兴市场经济景气可能比美国好,在美国金融危机过后,流动性泛滥下资金大量进入中国等新兴市场,进一步推动资产价格膨胀。中期来看,将来美国加息后致使国际资本回流,可能再次引发新兴市场资产价格和经济的大幅波动。

第五,目前金融市场投资要关注三大宏观因素。目前宏观经济的背景是:世界处于经济周期性底部,并开始缓慢增长,货币流动性异常宽松,资金价格低廉,国际资本再次流向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短期内中国经济景气继续上升,当前是股票市场的买入时机。

当前市场投资的难点是:首先,货币流动性空前宽松,难以判断股票价格上涨幅度。其次,货币宽松、政府透支、经济复苏、结构失衡、通缩通胀、资本流动多种因素交织,难以判断股市会出现怎样的波动。

与狼共舞需要胆大和心细,在积极买入的同时,需要关注宏观变量走势:

一是美国经济中的弱项指标,如商业房贷、信用卡贷款、居民储蓄率、失业率变化,以及国际原油、黄金、粮食价格、BDI指数、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等价格领先指标变化。

二是中国经济中的拉动因素指标,如银行信贷、政府投资、房地产销售与投资、汽车销售等走势动向,关注财政赤字、企业居民收入增速变化以分析支出扩张的可持续性。

新兴经济市场前景篇4

世界经济危机进入2014年,经济复苏形势依然并不乐观。

受美联储正式开始退出QE(量化宽松)影响,新兴市场遭遇新一轮抛售,土耳其、阿根廷、印度、南非等多国货币遭遇严峻的贬值压力。面对国内通胀水平居高不下,为捍卫币值,多国央行无奈升息,而这样必然又进一步打压这些国家的经济。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纷纷指责美国是造成它们当前困难的祸首,根源就是美联储2013年12月公布并立即生效的货币收紧政策。这一政策的直接后果是大量资金从新兴市场回流到美国。据全球新兴市场证券基金研究公司的数据,仅截至1月29日的一周,新兴市场股票资金流出总量就升至63亿美元,是自2011年8月以来的最大外流规模,1月共流出122亿美元。债券型基金一周流出27亿美元,今年共外流4 6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总裁拉加德对美联储新任主席耶伦喊话说:“别走得太快,要对你的做法作出解释。”2月11日,刚刚执掌美联储大权的珍妮·耶伦明确表示,她不会对美国的货币政策突然作出任何改变。她说央行将继续缩减刺激政策的规模,尽管劳动力市场的复苏还远未完成。

事实上,美国经济表现也并非一帆风顺。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季调后新增非农就业人口11.3万,远不及预期的增加18.5万。摩根士丹利公司的经济学家和策略师们在3月5日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新兴市场如果出现上世纪9 0年代那样的需求减退,那么美国经济将会4个季度的增速平均下降1.4个百分点,欧元区和日本可能陷入衰退。发达经济体较之以前更容易受影响的原因,是因为现在新兴市场对世界经济、供应链和贸易的影响增强了。新兴经济体约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而1997-1998年仅为37%。通过贸易、公司收益和银行等渠道,发达经济体也很容易受到较小经济体的影响。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意味着发达经济体不像20年前那么强大。

2014年初以来,新兴市场的暴跌为人们带来一个新的名词—“脆弱五国”。“脆弱五国”指的是印尼、南非、巴西、土耳其和印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们庞大的经常项目赤字,意味着它们非常容易受到外资突然出逃的影响。如果全球经济即将面临又一场大风暴,那么上述5国似乎将是这场风暴的发源地。然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并非如此,反而是几乎没有人为之担心的其他发达经济体。和上一次危机一样,下一场危机仍将起源于某个发达经济体,而危机源于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可能性会更大,这些国家才是真正的“脆弱”之国。今年,法国政府承认债务水平将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9 5%。尽管欧元区其他国家正在温和复苏,但法国正处在重新陷入衰退的边缘。法国去年12月失业率升至11.1%,贸易逆差相当于GDP的2 . 2%,并且进一步在扩大。对于以传统的制造业和出口为主的经济体,这一迹象令人担忧。实际上,法国经济在一代人的时间里都是吃过往辉煌的老本,现在出现一次危机就会崩溃。英国复苏速度进入发达国家最快的行列,失业率也大大下降。但要看清楚,英国只是巧妙地再现了一个微型版的20 0 5-2 0 0 8年繁荣期,不断增加的债务和飙升的房价重振了经济。贸易逆差接近GDP的4%,高于脆弱的印尼,比印度的情况好不了多少。如果说有哪个经济体可能遭遇货币贬值,那就是英国。澳大利亚在过去10年中已经变成了中国工厂的大矿山,但尽管轻松实现了大规模出口,该国仍存在巨额的贸易逆差,超过GDP的3. 5%。这是澳大利亚人入不敷出的明显信号。如果中国减少对澳大利亚原材料的需求,澳大利亚经济将陷入极大的困境。而加拿大在几乎未受金融危机影响时大幅降息,现在看来是错误之举,造成了不必要的地产热潮。现在加拿大经济已经放缓,政策无可避免的要进行调整,这种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不言而喻。

中国国内经济同样遭遇一股寒流,1月份、2月份PMI数据表现不佳。制造业PMI降至6个月低点,非制造业PMI降至6 年低点。从制造业PMI的分类指标看,工业生产已经开始下降,库存开始积压,产品价格仍在回落。而在春节黄金周,经济数据同样不佳。据商务部统计,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6 10 7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13 . 3 %,低于去年春节同期的增长14 .7%,为2 0 0 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六大发电集团黄金周日均发电耗煤3 4 . 5万吨,比去年春节同期下降6. 5%,预示2014年前两月发电量增速或降至零增长。

而今年1月份举行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也传出了乐观论调逐渐转弱的信息,标志着世界经济危机进行时复苏的起伏和艰难。美联储和中国同时回收流动性,美国股市前景难料,新兴市场陷入混乱,这三个因素叠加在一起,恐怕会给复苏带来危险的担心日益增重。一是美联储前所未有的“量化宽松”计划和中国创纪录的信贷扩张,缓冲了全球经济向后危机时代新经济模式的调整。现在,这两个后危机时代流动性和经济活动的来源同时枯竭,而且没有可替代的增长模式或政策。鉴于全球需求不足和通胀很低的现实,这种情况令人担忧。二是2013年涨幅超过3 0%的美国股市,在增长恐慌与美联储在经济转弱时刻削减每月购债规模的最糟糕前景间摇摆不定。增长恐慌:美国经济数据的好转,使投资者担心美联储跟不上形势,导致利率大幅提高,这反过来将引起大规模股市抛售。最糟糕前景:如果美联储削减购债而经济令人失望,那么股市就无法维持现在水平。对美联储历史的研究表明,新领导人会在最初的6个月经受市场的考验。耶伦很可能不得不在最初的几次会议上,考虑暂停甚至扭转削减购债规模的行动。故而美股市场前景难料。三是从美洲、亚洲到非洲,新兴市场经济体今年来连续遭受打击,新兴市场经济体正在努力寻找对策。这一行动有可能把世界经济推向临界点,使全球同步复苏的希望破灭。鉴于以购买力平价计算,新兴市场占到全球GDP的5 0%以上,这些国家的情况不应被低估,更不应被忽视。

目前世界经济的危机都是过往有瑕疵的政策造成的。一旦形成世界经济危机,其自身的规律也是不可忽视的。自危机爆发以来,哈佛大学的卡门﹒莱茵哈特(Carmen M.Reinhart)教授和肯尼迪﹒罗格夫(Kenneth S.Rogoff)教授深入研究,连续发表了一系列长时间序列、宽国别视角的危机研究成果,对人们认识现在的处境、危机的影响和未来的趋势不无裨益。二位教授对全球10 0次危机及其后的复苏进行实证研究,其贡献在于对100次危机的量级进行了标准统一的量化,并对每次危机后的复苏阶段是否伴随着“二次探底”进行了判断。“严重性指数”是对危机量级的数理表述。这个指数又由两部分综合得到,一是危机爆发后,从波峰到波谷人均GDP下降的幅度,即危机的“深度”。二是自危机爆发至人均GDP恢复到危机前水平所需的时间,即危机的“持续性”。对于任意一次危机,在人均GDP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之前,随时都可能出现复苏中断、二次探底的可能。因为,从这个意义上看,只有人均GDP恢复到危机前水平,才可以审慎判断为危机结束。以此判断,就全球而言,本轮危机尚未终结。截至目前,只有美国和德国的人均GDP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其他国家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彻底走出危机阴影。2007年美国的经济危机不过是经济危机的第一阶段,二年后进入了以欧债危机为代表的第二阶段,今年开始进入了以新兴市场国家危机为代表的第三阶段。就结构而言,新兴市场国家危机的严重性普遍大于发达国家危机。就整体而言,本轮经济危机的严重性还体现在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和反复性大三个维度的综合。全球复苏差异性不断扩大的态势不会快速扭转,经济基本面的分化很大程度上源于危机周期的错位,在美国、德国走出危机的背景下,大部分欧洲国家和部分新兴市场还将受到危机深化或危机反复的挑战。

新兴经济市场前景篇5

受欧美银行屡遭降级、希腊破产阴霾,以及环球经济恐陷衰退等困扰影响,市场出现信心危机,触发欧美股市显著下泻。虽然经济前景不明朗,但亚洲内需消费及贸易增长强劲,将抵御环球经济放缓对区内出口带来的冲击。而且经过连番急泻后,亚太区股市估值渐见吸引,加上亚洲国家经济基调稳健,值得长线投资者趁机分段吸纳。若市况回稳并出现反弹,亚洲消费股更将率先受益。

欧债危机持续升温

欧债危机不断升温,除希腊债务违约风险日增外,“欧猪”国家及欧洲银行的信贷评级亦再遭下调。由于削赤目标未能达成,市传希腊无法取得欧盟的援助资金,恐短期内会爆发债务违约。受消息影响,希腊信贷违约掉期(CDS)曾升至3,238基点创新高,意味该国有90%机会赖债。

此外,评级机构标普突然下调意大利信贷评级,由“A+”降一级至“A”,评级展望维持“负面”;亦调低西班牙评级一级至“AA-”,前景展望同为“负面”,是该国三年来第三度被遭降级。另一评级机构惠誉则下调四家欧洲大型银行的信贷评级,并指大型银行未来再获得政府支持的机会将减少。

环球股市急泻

在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下,即使美国推出振兴就业方案及“扭曲操作”(Operation Twist),仍无助提振市场。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总值4,470亿美元的振兴就业计划,希望减低国内失业率,并争取连任;美国联储局于议息会议后,推出“扭曲操作”,透过沽出短债和购入长债,借以推低长债孳息率。

但上述措施均未能平息市场对欧债危机的忧虑,全球股市于9月期间急泻。美股一度连挫两日,累跌近6%;亚太区股市亦不能幸免,泰国股市曾单日挫逾5%。其后,投资者憧憬欧元区领袖推出措施阻止债务危机蔓延,带动欧美股市回稳。

加息步伐暂缓

在欧元区增长放缓,以及区内通胀压力减弱下,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及瑞典央行于9月初继续维持利率不变。另一边,亚洲多国央行,包括印度尼西亚及马来西亚等,均暂缓加息步伐,同样维持息率不变。即使面对通胀升温,不少央行仍抱静观其变的态度,不敢贸然以加息来压抑通胀,恐防拖累当地经济增长。为防范经济衰退,部分央行甚至施以减息行动。土耳其于8月初率先减息50基点,基准利率降至5.75%。随后,巴西央行于至8月底出乎市场预期同样减息50基点至12%。除此之外,墨西哥、智利亦暗示有意加入减息行列。

亚洲内需消费畅旺

虽然欧美经济前景黯淡,但以内需为主的亚洲市场,可望抵御经济放缓对区内出口带来的冲击。亚洲开发银行(ADB)9月中旬发表报告称,鉴于亚洲内需消费增长强劲,以及区内贸易额增加,将缓解全球经济不景气对亚洲经济的影响,料区内经济保持稳健增长。今年新兴亚洲国家经济增速只会略为放缓,由早前预计的7.8%下调至7.5%。此外,该行去年8月的研究报告亦指出,新兴亚洲国家中产阶级快速崛起,未来20年将逐渐取代欧美成为全球主要消费者。报告估计,到2030年,亚洲消费支出可达32万亿美元,占全球消费总支出约43%。

亚洲股市估值吸引

除经济前景较理想外,经过大跌后,股票的吸引力将优于债券,亚洲股市估值更见吸引。美债孳息率已跌至近历史低位,其中10年期债息率仅现约2.2%。鉴于美债已累积不少升幅,料上升空间有限。

而据彭博的数据显示,MSCI亚洲(日本除外)指数的预测市盈率为10.8倍,低于1个标准偏差以下水平,部分亚太区股市的预测市盈率更降至10倍以下,估值相当吸引。其中以国企指数的估值最为吸引,现时市盈率约8.2倍,低于历史平均水平,今年预测市盈率更只有7.8倍。

紧缩政策望放宽

此外,资金持续流入亚洲,将对区内股市起支持作用。国际金融协会(IIF)统计亦指出,去年流入新兴亚洲经济体的资金高达5,000亿美元,预期今、明年分别将达4,800亿及4,500亿美元,有利股市上扬。而中国内地9月的CPI为6.1%,升幅较上月收窄0.1%,符合预期。中国内地CPI由6.5%的高位见顶回落,预示亚洲通胀或会跟随放缓,紧缩政策压力得以纾缓,对亚洲股市能起提振的作用。摩根士丹利研究报告亦指出,预期大部分新兴亚洲国家的通胀将于今年下半年见顶回落,新兴亚洲市场可望反弹。

亚洲内需消费股先受惠

新兴经济市场前景篇6

 

 

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短期诱因是欧洲银行业危机导致市场对雷曼兄弟危机再次爆发的恐慌和主要国家经济数据不及预期等。中长期因素则是原有经济增长模式成效殆尽,而结构性改革进展缓慢,经济复苏乏力,投资者对经济增长基本面持悲观态度。

 

一、全球财政金融市场动荡的短期因素

 

短期看,年初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催化剂是负利率下银行的净息差减少,盈利能力持续下降,欧洲银行业股票重挫。包括德意志、法兴、瑞信以及意大利等主要欧洲国家多个金融机构信用违约掉期CDS大幅上涨,信用风险攀升,导致全球对下一个雷曼时刻到来充满忧虑。

 

以德意志银行为代表的欧洲银行业2015年业绩大幅下滑、股价遭受重创,德银1月末2015年年报,全年合计亏损达创纪录的68亿欧元,大幅超越危机冲击的2008年,导致2016年以来股价加速下跌,2月11日创下今年以来股价最低点,较年初下跌36%,之后虽有反弹但截至3月24日累计跌幅也达27%,超过2015年全年20%的跌幅。据统计,欧洲主要商业银行股价2016年以来下跌幅度曾普遍达20%-40%,延续去年以来的跌势,其中UBS、法国农业信贷、巴克莱、德银、法国兴业以及瑞信跌幅均超过25%。欧洲各国,除瑞士、挪威等少数国家之外,银行业资产质量整体偏低。2015年欧元区整体不良贷款率高达6.7%,远高于美国1.7%的不良贷款率;而PIIGS五国不良贷款率均高于欧元区水平,其中意大利、爱尔兰在17%以上,希腊不良贷款率已经超过34%。欧洲银行业股票下跌的主要原因在于:央行负利率政策的推行导致银行盈利能力下降;油价下跌以及美国高收益债抛售对欧洲银行业的冲击;金融监管环境趋严、以及市场环境不景气;坏账率较高等导致盈利能力下滑等。但总体看,欧洲金融系统尚未出现类似2011-2012年欧债危机时的流动性及主权国家债务清偿风险。

 

主要经济体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加剧投资者担忧。欧洲和日本经济通胀率和失业率不及目标。据欧洲统计局(Eurostat)数据显示,2016年2月份,欧元区2月份通胀率为-0.2%,较1月份的0.3%大幅下降,远低于欧洲央行2%的目标。欧元区2016年1月的失业率降至10.3%,尽管是2011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但仍然显著高于金融危机之前2007年6.5%的平均失业率水平。同时,日本2016年12月至2016年2月的核心通胀依然在零附近徘徊。通胀率和失业率不及目标加剧了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担忧。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经济前景不明朗。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6.9%,为1990年以来最低增速,资本市场同时出现大幅波动。国际市场认为中国经济存在硬着陆风险,对大宗商品价格造成进一步的打压进而拖累全球经济复苏,并推测中国政府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将允许人民币贬值20%以上。虽然美国失业率连创新低,但美联储(FED)货币政策会议表明,美国经济的复苏还不够强劲,净出口受到全球经济低迷、美元强势拖累,投资受到存货投资低迷的持续影响,2015年4季度以来私人消费需求也在放缓。股市下行、利率提升、美元强势等全球金融状况也会影响美国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复苏。FED主席耶伦在国会听证会发表的货币政策报告也体现了对于全球经济、金融形势继续给美国经济带来风险的担忧。市场预测今年FED将有两次加息,相较于去年12月时的预测减少了一半。

 

二、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中长期因素

 

弱美元、流动性过剩及新型市场的超级崛起是支撑近二十年全球经济强劲增长的主要因素。时至今日,这三大要素都不复存在——新兴市场经济分化、美国货币政策周期调整、弱势美元出现逆转。同时,前沿技术产业创新处于相对沉寂阶段。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科技正逐渐颠覆全球经济,但还不足以构成全球经济新一波增长动能。在此背景下,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结构性改革迟缓,导致全球经济增长前景黯淡,或呈低增长甚至长期停滞特征。

 

长期看,新兴经济体,俄罗斯、巴西、OPEC等随着能源价格持续下跌,将能源出口型增长模式走到尽头;中国人口红利和追赶红利等逐渐消失,将出口拉动和投资增长模式走到极致。发达经济体,日欧已经实行负利率,美国也已经保持了将近八年的近乎零利率,但是经济复苏依然乏力,已经把货币宽松模式走到尽头。

 

随着过去经济增长模式能量耗尽,全球面临严峻的结构性矛盾,经济或呈低增长甚至长期停滞特征。但各国在结构性改革方面行动迟缓,仍然寄希望于货币宽松——2008年以来,美中欧日均依赖货币宽松政策,缺少结构性改革。2008年至今已有八年,长期的低利率和货币宽松环境,鼓励了过度投机,吹起了资产价格泡沫,使得全球积累了过度杠杆,大量堆积的过度杠杆像一个火药桶,需要经济基本面的支撑来将其化解。

 

三、市场过度解读是导致全球金融动荡的主观因素

 

除了全球经济基本面变化,欧洲银行业问题等因素,现阶段出现本轮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说明全球经济在经历后危机时代八年调整后,市场耐心和信心已经降低到冰点,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性选择,投资者或将进一步对未来经济前景失去信心,市场可能对各种信号做出过度解读。为此,2016年2月在上海召开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对全球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判断,认为多数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活动将继续温和扩张,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长将保持强劲,近期市场波动的程度并未反映全球经济基本面。G20承诺将各自以及共同使用所有政策工具,包括货币、财政和结构性改革政策,来增强信心,维护和增进复苏。

 

全球经济金融基本面趋于恶化,产生了诸多不可预测的溢出效应,难免会波及中国经济,给中国经济增添新的不确定性,因此中国经济需要做好准备应对外部冲击,防范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促进需求政策与结构性改革相结合,保证经济稳定增长。

新兴经济市场前景篇7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经济;陶瓷产业;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7-0048-02

景德镇自古就有“瓷都”的美誉,更是创造出瓷与国同名的殊荣。景德镇有着悠久的制瓷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宋真宗景德年间因其独特的制瓷技艺被冠以年号命名,至元朝以降,更是迎来了景德镇陶瓷的顶峰。景德镇瓷器以其“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而享誉海内外,是封建时期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代表着国家形象。自改革开放以来,景德镇陶瓷受到来自佛山、潮州、醴陵等其他传统或新兴产瓷区的冲击,当地陶瓷经济受到一定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景德镇人也正以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精神重塑瓷都辉煌。自主创新必将为景德镇陶瓷经济的振兴增光添彩。

1 自主创新对发展景德镇陶瓷经济的意义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使命。自主创新已经上升为新时期的国家战略。对于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而言,自主创新都发挥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也将在景德镇振兴陶瓷经济的过程中助一臂之力。

1.1 提升市场竞争力

传统陶瓷主要包括日用瓷、陈设陶瓷和建筑卫生陶瓷三类,其市场已经呈现出多足鼎立、百花齐放的态势,各主要产瓷区都高度关注日用瓷和建筑卫生陶瓷市场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传统陶瓷市场早已成为一片红海,企业利润在市场竞争过程中被逐步压缩,盈利能力受到很大的挑战。同时,同质化的陶瓷产品难以体现出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之间的产品差异,制约了企业的产品定价。通过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加快陶瓷企业自主创新,对于改变这一不利局面意义重大。日用和建筑卫生陶瓷产品的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产品的品质,另一个是产品的外观。这两类陶瓷的品质主要体现于产品在满足基本使用需求的同时拥有的其他功能,例如保温等;其外观主要体现于产品的色泽、图案、厚度等。从日用和建筑卫生陶瓷的品质和外观出发开展自主创新活动,有助于实现景德镇陶瓷与其他地区陶瓷的差异以及不同企业之间的产品差异,从而更好的吸引消费者,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对客户的议价能力,提高景德镇陶瓷的市场占有率。对于陈设用瓷而言,自主创新就更为重要。陈设瓷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其独特的设计和绘画制作技艺,缺乏创新必然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景德镇在陈设瓷市场的竞争力。

1.2 促进经济结构升级

传统陶瓷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其市场正在逐步趋于饱和,越来越多的陶瓷企业将未来发展方向转向高新技术功能性陶瓷。新型陶瓷是利用陶瓷的物理、化学特性,通过加入其它特殊材料,赋予陶瓷新的功能。新型陶瓷因其在电、磁、声、光、热等方面的独特性能,广泛运用于电子、能源、航空、生物、环境、冶金、交通等各个领域。对于此类新兴陶瓷产品,其存在就是源于创新,其发展就更加需要创新。新型陶瓷市场前景广阔,随着陶瓷产品的推陈出新以及新型功能的不断挖掘,其未来发展不可估量。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必须抓住发展新型陶瓷经济这一历史性机遇,促进陶瓷经济产业结构升级。景德镇市政府正在大力推动地区陶瓷经济转型,发展功能陶瓷、结构陶瓷、生物陶瓷等新兴陶瓷品种。发展以功能陶瓷为代表的新型陶瓷,自主创新的作用尤为重要。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在市场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1.3 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低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是现代企业竞争的两个重要选择。自主创新的作用不仅在于通过开发差异化的产品吸引市场,也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抢夺市场。自主创新对降低成本的作用表现于各种陶瓷产品,对于传统日用陶瓷和建筑卫生陶瓷更为重要。自主创新降低陶瓷企业生产成本的路径包括:一是通过开发新设备,用于提高机器单位生产效率和取代人工作业;二是通过改良生产工序,减少不必要的工序,促进不同工序之间的衔接;三是通过研发新工艺,减少产品的原材料消耗。市场价格难以提升的情况下,降低生产成本成为陶瓷企业增加利润的有效选择,自主创新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1.4 保护生态环境

2009年3月,景德镇被国务院列为44座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景德镇探明高岭土储量曾经高达5000多万吨,现在仅存不到100万吨。资源枯竭对城市自主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改变资源枯竭这一不利局面。千年窑火,生生不息,也为景德镇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上世纪末,无论是瓷厂还是小作坊,都以柴窑为主,造成了大量的气体污染物和固体悬浮物排放,严重污染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随着液化气窑的推广,该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可见自主创新对于景德镇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自主创新,一是改变了传统的制瓷方法,减少了制瓷过程中的污染;二是形成了更多的废弃物处理方法,减少排放的同时通过附属产品为企业谋得更多利益;三是产生了新的生产工艺,减少了对原材料的需求和生产过程中的浪费。

2 景德镇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优势

景德镇一千七百余年的制瓷历史,传承下来的是璀璨的陶瓷文化和独特的制瓷工艺。在景德镇开展陶瓷生产自主创新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兴经济市场前景篇8

在被打造成经济和投资神话的同时,必须承认的是,新兴市场还未能全部摆脱附属市场的命运。一方面,新兴市场的大多数经济体不得不依赖于主体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全球资本的流动轻易地为这些经济体推波助澜。此次国际资本的流出在短期内造成新兴市场的暴跌、货币的大幅贬值就显示出了新兴市场脆弱的一面。

那么,流动性收紧后,那些支持新兴市场发展的基本面因素是否还能站住脚?新兴市场还有投资机会吗?

近忧:调整源自于获利回吐

在享受了一年半的资本流入后,新兴市场再度面临资本流出的考验。而触发点则是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的预期。

在华侨银行经济师谢栋铭看来,市场信心的变化可以说是瞬息万变。就在一个月前,市场上最热门的讨论还集中于如何控制热钱流入的问题。如泰国央行启动降息的一个主要目的就在于防止泰铢币值走势太强。然而,市场的转向、流动性的转向竟是如此之快。

但是,谢栋铭认为,投资者也不必过于悲观,尤其是一些悲观者开始担心亚洲是否会重新爆发经济危机。谢栋铭表示,担心是有,但是这个想法可能还过于超前。原因在于,毕竟离美联储真正退出刺激政策还有段时间。谢栋铭认为,目前的调整可能更多是技术因素,是投资者在半年度结束之前获利回吐的一种表现。只要美联储不加息,市场还是会充斥着流动性,而这些流动性还是会寻找收益率。过了6月,市场局势可能会有所好转。

远虑:新兴市场经济增长将放缓

但是值得关注的是,长期来看,货币政策的收紧会对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6月12日,世界银行表示,发达经济体最终收紧货币政策,利率上升,可能防碍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它们的潜在产出可能最多减少12%。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巴苏(Kaushik Basu)指出,对新兴市场来说,最近的市场波动中期内不会带来过大的干扰,不过有可能在未来3至6个月内导致资本流动出现波动。但是新兴市场需要担心的是以后将发生的事情,当美联储和其他央行收紧货币政策时,长期利率将开始上升。这将提高新兴市场的资本成本,导致资本投资减少,长期来看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巴苏预测,在较长的时间内,潜在产出可能减少7%~12%,除非采取措施减少助涨资本成本的国内因素。

资产配置:超配美股标配亚洲股市

那么在当下,投资者在资产配置上可以采用哪些策略,进行怎样的调整呢?

渣打银行个人银行财富管理部投资建议与策略总监沈俊凡建议投资者可以遵循如下的思路:1.资产类别上,股票强于债券;2.投资地域上,超配美股、标配发达市场和亚洲市场、低配拉美市场。

沈俊凡分析说,从未来的走势来看,股票仍然是比较值得看好的资产。尽管一些国家的股票资产从去年开始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上涨,这些国家的股票存在着较大的回调压力,但仍有不少国家有着显著的估值优势,股票相对于债券有较好的表现。

而债券的前景有较大的问题,从现在看来,债券的表现将偏弱。主要的原因是,随着美国的经济复苏,美国经济前景好于新兴市场,美元的中期升值将在未来有所显现,美元的收益率有所回升,这也提高了美元的吸引力。对于新兴市场来说,由此将产生较大的压力。而且新兴市场的债券在过去两年已经透支了较高的涨幅,未来会有一个估值回归的过程。

因此,在全球范围内,股票资产的表现将强于债券资产。

但是在地域布局上,沈俊凡的建议是超配美国股票、标配发达国家和亚洲股票,低配拉美股票。

新兴经济市场前景篇9

这场罕见的金融危机,颠覆了许多人习以为常的思维。

新兴市场过去一直被认为是世界的二等公民,可是它们在危机中表现出色,汇率稳定、财政健全、经济复苏迅速。发达国家曾是世界经济的精英、新兴国家的楷模,却在危机中捉襟见肘,既暴露出制度上的缺陷,又昭显着复苏无力的尴尬,最危机时还需要依靠新兴国家的资金来挽救自己的银行。

这种反差的关键,其实只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身份转换。

在历史上新兴国家多是借贷国,庞大的债务负担,导致过去对美元债务的依赖,每次美联储收紧银根,冲击波便在新兴国家中放大产生,形成“美国打喷嚏、新兴国家感冒”的历史性惯例。不过如今情况不同了。全球化和商品牛市,使多数新兴国家的经常收支出现明显的改善,外汇储备激增,不少新兴国家更摇身变成净资本输出国。因此,雷曼兄弟倒闭后所触发的信贷市场断流,对许多新兴国家便影响有限。其次,新兴国家多数杠杆不高,是逃过金融海啸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亚洲金融危机与阿根廷债务危机,为两个地区的信贷扩张打了免疫针,银行不敢过度贷款,于是危机发生时没有出现重大的坏账。

这次危机中,新兴国家整体经济复苏情况,远好过发达国家。新兴国家的工业生产已恢复到5%的增长,而发达国家的却收缩8%;新兴国家的零售增长已超过雷曼倒闭前的水平,而发达国家则仍处负增长;新兴国家的银行已经开始借贷,而发达国家的银行仍然挣扎在坏账中,信贷复苏暂时无望。

这场危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新兴经济与发达经济之间的脱钩。这不代表新兴经济在全球恐慌中没有受到冲击,也不表示高负债新兴经济已经脱离危险,但是新兴经济整体的复苏能力的确令人瞩目,部分新兴国家的内需更成为拉动全球经济摆脱衰退的主要动力。

中国是新兴经济中的佼佼者,也是这场危机的最大赢家。全球经济在2009年收缩0.8%,其中美国和欧洲分别拉低全球增长0.6个百分点,而中国则为全球增长贡献了1个百分点。如果没有了中国的经济拉动,全球衰退会更难看。如果没有中国的经济刺激政策,商品市场和亚洲经济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印度、巴西的内需在危机中也很抢眼,新兴经济中的大国率先打破依赖出口的增长模式,依赖自身的庞大国内市场,在危机中转型,在危机中走向新的繁荣。

在股市中,发达经济与新兴市场的此消彼长也十分突出。在2003年MSCI世界指数中,美日英占股市权重的73%,2009年则降到59%,笔者估计2014年可能进一步下跌到38%。随着新兴市场折让的减少、新IPO的涌现,新兴市场成为环球股市中的新王者、资金的新去处。

然而,新兴市场所取得的骄人成果,是在流动性泛滥的大环境下取得的。美、日、欧、英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利率水平均低过1%,应该说是特例而非常态,央行实施货币环境正常化,恢复正常的反映实际风险的利率水平,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套利交易中大量资金流向新兴市场,也是新兴市场股市大旺的一个原因。但是美元不可能一直贬值,一旦美联储开始谈论退出或爆发突发性地域政治事件,美元随时可能反弹,这个可能触发美元套利盘的减仓,导致新兴市场股市的大幅震荡。另外东欧地区和个别海湾地区国家债务情况,其实没有实质性的改善,随时可能爆发新的危机,并可能触动资金流出新兴市场。

新兴经济市场前景篇10

进入8月份以来,政策面进入观察期,随着国内经济和上市公司业绩数据逐步明朗,市场一直维持震荡走势,大盘指标股总体表现平淡,主题投资概念股却屡创新高。当前中小板指数已重返历史高点,而权重板块却依然压力重重。我们认为,在经济下行和物价上行并存的背景下,短期内资金面、政策面都难有较大转向,市场底部震荡行情仍将延续。

三大压力抑制市场

下半年上市公司业绩增速将从高点回落。从已公布中报情况看,沪深两市可比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在40%以上,中报业绩的高增速似乎冲淡了经济增速回落的隐忧。但展望下半年,一方面是基数效应退去,另一方面是宏观经济减速的大背景,上市公司业绩高增长状态将难以维系,特别是周期性行业盈利前景更令人担忧。比如,汽车行业去年实现爆发式增长后,今年销售增速回落趋势明显,8月乘用车巨量库存与降价促销成为车市鲜明标志;钢铁、石化、电力行业成本不断上升,而下游需求回落又使销售价格得不到明显改善,行业盈利能力趋于下降。

货币政策难有松动空间。7月金融运行数据显示,货币信贷增长延续从2009年的高位逐步向常态回归的方向。7月份的CPI涨幅达到3.3%的年内新高,考虑到三季度物价上行压力仍难减轻,央行对未来物价上涨的可能性仍保持较高警惕,对通胀预期的管理仍不会轻易放松,货币政策调控仍将保持一定力度。

近期房地产成交数据出现环比上升的势头,使得市场对地产进一步调控的预期有所抬头。从周三地产板块的风声鹤唳可以看出,房地产行业仍然处在风口浪尖上,即使没有切实利空,也会对地产股的反弹高度形成压制。而房产税的传闻则是当前地产板块的另一大未落地之靴,有关方面关于一直在研究房地产税的表态,表明政策调控房地产的决心和加快经济转型的力度。在调控态度依然严厉的背景下,地产、银行这两大权重板块未来仍将受政策不确定性压制,估值难以大幅提升,从而制约市场上行空间。

布局实质业绩增长

受银行停止法人房地产贷款传闻澄清,以及政策表示将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等消息面提振影响,周四市场一度在地产、银行企稳和煤炭板块走强的带领下止跌回升,但权重板块的后续乏力使得指数重回弱势震荡。

我们认为,虽然当前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场下跌的空间,但是资金趋紧、政策难松的形势依然决定市场可能在一段时间内都将处于底部区域震荡徘徊。国内经济正在朝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经济增速下滑态势已经持续了两个月,上市公司中报业绩的公布也已接近尾声,我们认为经济下行和业绩增速下滑预期的影响已被市场有所消化,而对货币信贷的常态回归也一直存在较大程度的共识,市场短期内难有超预期因素出现。不过,随着区域振兴规划、新兴产业规划、收入分配改革以及鼓励民间投资等政策的继续推进,相关支持经济结构转型政策的受益行业仍将是市场结构性热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