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村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21:20:26

行政村

行政村范文篇1

一、现状:我乡根据区委、区府的要求,于20*年下半年到20*年5月,在综合分析所辖的14个行政村的实际情况以及利弊关系后,根据原行政村区域规模大小,村级经济和班子等实际,因地制宜,就近合并,由原来的14个行政村调整为10个行政村。从调整后运行情况来看,总体来说还是正常的,干部群众的思想还是基本稳定的。特别是干部的思想到位较快,通过村“两委”班子的换届,建立健全了村级组织,解决了有人管事的问题,并且村主要干部在摸清本村基本情况后,根据本村的优势和特点,基本形成了所在村经济发展的思路,为下步发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但由于历史和封建宗族思想的影响,在个别村干部和部分群众中也存在着—些不正确的认识,对行政村规模调整还存在不少疑虑,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和多余的疑虑,将在一定的阶段里带来合并村中干部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群众与群众之间的不和谐,对村干部开展工作带来影响,主要表现在:

1、把行政村规模调整理解为吞并。片面地认为“行政村合并是大村吞小村,是上面要并”有些甚至无理埋怨村干部无能,人为造成村与村之间的隔阂。

2、把行政村规模调整理解为“刮乱风”。认为“过去也合并过,合并不牢又分开,这次合并后用不了多长时间又会分开的。”抓住以前合并后又分开的历史沿革问题,只简单地看到过去分的一面,不能看到现在发展的形势,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看到行政村规模调整的必要性,观念仍停留在60年代初期。

3、担心村原有资金要统筹。认为合并后原有资金要统筹,富村吃亏,穷村享受,不少群众提出种种理由,总是想把原来的积累资金趁早用光,不切实际地向村干部提出要求上项目。

4、担心村干部办事不公平。认为没有村主要干部的村今后要吃亏,村与村之间互不服气,盲目不信任现任的村干部,这在今年村“两委”选举中已有明显的表露,出现个别人私下拉票,选举投票单边倒现象。存在以上认识的群众虽然是少数,但其危害性很大。有个别别有用心的人,唯恐社会不乱,故意煽风点火,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起起哄,对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对现任干部开展工作带来—定阻力。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群众,还是能够理解行政村合并这—符合时展的积极举措,对现任干部开展的工作表示理解和支持。他们最迫切地期望是:盼干部办事能出于公心;盼有事能及时找到村干部;盼村级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盼生活逐步得到改善;盼干部有事业心和责任心,能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村干部感到村规模大了,情况一时不能熟悉,管理、服务工作面广、量大、难度高,特别是有些基础设施方面,如水利设施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又缺乏资金来源,感到力不从心,压力很大。

二、对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针对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大部分群众的心态、期望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村干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和努力实践,这样才能缩短干部群众之间的磨合期。

l、在工作思路上要转变观念。要改变原来的工作思路,确定工作思路不能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框架内,必须修正。虽然说,农村工作基本套路不会变,但要看到村规模调整后,村情况会有很大的变化,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要尽快熟悉全村各方面情况,理清新的工作思路,把工作区分为轻重缓急,在思想上要避免急于求成,在实践中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抓好每—件事。必须要以新的工作思路总揽全局,在工作方法上要有新的创新,要与进俱进,努力开创新局面。

2、在工作方法上要顾全大局。行政村工作千头万绪,既有经济工作,又有社会事务性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要顾全大局,尽可能避免顾此失彼,凡事要系统分析,全面考虑,既要有侧重,又要有兼顾。特别是目前行政村合并时间还不长,有很多工作还不是很顺,少数群众对行政规模调整在认识上还有差距,相当—部分群众还不习惯,合并后的优势还没有显示出来。稳定人心、安定社会,凝聚力量是当前首要工作任务。

3、要增强事业心和工作责任心。村级组织和干部是党和政府在基层工作的桥梁和纽带,直接与广大群众接触,面对面打交道,虽然算不了什么干部但工作确实很辛苦,各方面的待遇又低。所以,增强村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十分重要。作为村干部都要认识到:当村干部这是党和政府的信任,人民群众的委托和拥护,既然自己已处在村干部的位置上,就要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要兢兢业业地做好每项工作,不辜负党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对得起党和人民。在具体工作中,要认真实践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热心为群众办事,乐于为群众解难,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解决群众办事不便、村干部难找的问题,消除部分群众中存在的疑虑。

4、要尽可能多办实事,使群众得到实惠。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这是广大村干部的普遍愿望。但最关键的是要发展经济,因为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有条件为群众办实事。当然,发展经济是最难的事,但在我们的思想中必须明确认识到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千方百计想办法,多方筹集资金,办几件群众呼声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实事,如水利设施、村道、电网改造等,使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逐渐得到实惠。

5、要加强村级班子的团结。由于合并村班子成员组成来自原来的各行政村,加强班子内部团结尤为重要,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战斗力,团结就是生产力。我们平时也经常在讲:“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支部看干部。”只要村干部拧成—股绳,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坚持民主集中制,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干部之间有矛盾,有不同的看法都是正常的,但一定要及时通过交换、谈心来消除矛盾,消除隔阂,从而达到思想统一,步伐—致,这样才能有战斗力、有号召力和凝聚力。干部之间团结搞好了,隔阂消除了,群众之间的隔阂也将会逐渐消除,人和了村干部开展工作就会更加顺畅了,就能团结和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把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搞上去。

行政村范文篇2

一、基本情况

镇共有46个行政村,总人口18147户55242人,2017年共有贫困人口1435户2891人,占总人口的5.2%,其中未脱贫人口780户1533人、已脱贫655户1358人。2017年未脱贫人口中60岁周岁及以上人口的有808人,占未脱贫总人数的53%;残疾人口246人,占未脱贫总人数的16%。

2017年底计划脱贫人数1330人,2018年初预计社会兜底人数203人。

2016年镇建成扶贫车间17座,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2017年新建扶贫车间5座。

镇共有5个扶贫项目,分别为。

二、主要存在问题

(一)我镇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有的根本没有集体经济,为“空壳村”,对贫困户救助无能为力。

(二)有的贫困户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能力较低,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

(三)有的贫困户基础条件和资源条件都较差,资金投入缺口大,俗话讲“救急难救贫”,短期的给予资金、物资救助,很难达到使他们脱贫的目的。

(四)很多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弱。多数贫困人口为留守老人,无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较弱,只能政府兜底。

(五)有些贫困户还存在“等、靠、要”思想,不是自己倍加努力,只是等政府救助,资金投入难以满足他们需求。“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现象时常存在。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一)继续深入产业扶贫,着力实施就业扶贫。围绕“一村一品”、“一户一案”、“一人一岗”发展规划和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立足贫困村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种养习惯,加快培育壮大特色产业规模,培植龙头企业。对具有一定学历、有劳动能力、有一定技术技能、有创业愿望的贫困户、贫困群众,要深入开展创业培训,帮助选择创业项目,落实帮扶政策资金,提高创业就业成功率。

(二)以扶贫车间为依托,锻造扶贫产业带。下一步我镇着力推进“就业扶贫车间”升级改建和5处新车间建设及项目入驻工作,分类分批打造成为“精品扶贫车间”。为实现小产业形成大品牌的产业格局,我镇将来对现有入驻加工项目进行梳理、调整。以现有服装加工产业为基础,着力打造两个服装加工产业带:以德商路沿线以现有服装加工项目随西、代垓、三合东三个扶贫车间来辐射带动正在建设的河东扶贫车间形成一个服装加工产业带、以能源大道沿线现有服装加工项目王坊扶贫车间来辐射带动正在建设的东张、大马、徐庄、王庄扶贫车间形成一个服装加工产业带。未来,两个产业带将有力推进我镇服装加工产业优势,推动我镇服装行业集约化、合作化、规模化发展,帮助参与劳动的贫困人口尽快全部脱贫,为全镇产业精准扶贫工作起到应有的作用。

行政村范文篇3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镇、、、、、、等七个新行政村的成立大会。这是全镇人民的一件喜事,是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谨此,我代表镇党委、镇政府向关心、支持镇行政村区划调整工作的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农林局和区农办等有关部门致以诚挚的谢意。向出席成立大会的区委陈书记等领导和在座各位表示衷心感谢!

镇行政村区划调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自区委常委会讨论确定,以、两镇为行政村区划调整工作的试点以来,在区工作组成员指导下,在全镇各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按照镇党委的统一部署和具体要求,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镇行政村区划调整的各项工作,依法组织了个村的村民(社员)代表大会,通过了合并方案:和合并为“”村;和合并为“”村和合并为“”村;和合并为“”村;吴庄、和并为“”村;和合并为“”村;翁、和陈合并为“”村。同时完成了新行政村的村务、财务领导小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在行政村区划调整中,我们坚持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讲稳定,始终与镇党委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了行政村区划调整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尤其是村干部能统一思想,摆正位置,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在关键时刻体现了我们过硬的干部素质、过强的工作能力。下面我就前阶段行政村区划调整谈三点体会:

一是扎实奠定了区域经济发展基础。镇党委实施行政村区划调整根本的立足点在于“推进区域经济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涉及到的每一组行政村撤并,都以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前提,综合考虑了现有行政村的地理位置、产业布局、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等因素。象近郊的礼嘉桥和村的合并定位于下步推进股份制改造和新村建设的角度,机场控制区的任家和共乐村的合并主要考虑到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实施需要,撤并后片的个新行政村,都能和工业园区的开发结合起来,主要依托、、路等几条主干道,建成新的行政村中心,谋求新的发展空间。象由、合并的村,是我镇经济最不发达的村,经镇党委研究,计划投资万建造古中公路通至该村,从而使其成为我镇最具有活力和发展前景的行政村之列。

二是切实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对于村级组织建设来说,区划调整是一次机遇。行政村的撤并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清退机制,况且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大于基层组织换届,镇党委将充分整合资源,对合并前各村的干部梯队建设进行优势互补,通过竞争比较,搭建更加强的村级班子。行政村区划调整也是一种竞争机制,在这次区划调整中涌现出了一些工作过硬、组织观念强的村干部,积极主动,配合密切,镇党委将考虑在全镇范围内实施干部调配,为优秀的村干部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同时,明确将农村指导员的阶段性工作放到指导村级事务上,尤其是新合并的行政村,要求农村指导员在处理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和时间驻村开展工作。

三是成功考验了镇村两级干部队伍。在月日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以后,党政班子一帮人的精力统一集中到行政村区划调整这项工作,每天至少召集一次党政联席会议专题讨论该项工作,带头形成“齐心”的工作局面。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多方面、多渠道听取群众的建议,镇村两级组织了各类座谈会,工作人员按照职责分工,围绕工作目标,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合力。区划调整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要做好、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必须通过面对面的座谈交流来分析利弊、解释政策,所以座谈的工作量很大,为此,提出了力争该座谈的对象“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党委书记负责座谈村支部书记,工作人员分工、分批逐一座谈,细致地分析区划调整的利弊,让群众自己去排最合理的方案,再从长远发展、区域规划上进行引导,确保了在座谈的阶段就达成了群众方案和党委意图的统一。应当说,在区工作组成员的指导下,对于行政村区划调整工作这项考验,镇村两级干部交出了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动员大会,标志着新的行政村正式成立,但不代表我们行政村区划调整的工作结束了,下步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完善提高阶段,还有很艰巨的工作任务。尤其是集体资产的处置问题,政策性强,业务度高,要做到合法、合情、合理,就要求我们继续保持上阶段的良好工作状态,求真务实,做好工作。我在这里提六点要求: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一是确保稳定。行政区划调整涉及方方面面,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全镇广大干部群众要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与镇党委保持高度一致;要切实加强对区划调整工作的领导,深入细致地做好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高度统一思想,胸怀大局,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立足于抓好当前的各项工作。

二是办好移交。农村指导员要抓紧做好与原行政村的沟通衔接工作,全面掌握情况,做好人员、财产以及各项工作的移交,确保调整期间工作不断,尽快实现平稳过渡。要重点做好对原先的遗留问题的办理,不给新村带来历史包袱。同时,要作好记录,办好移交登记,确保移交手续的合法化。

三是加快融合。新村建成后能不能形成竞争力和凝聚力,班子的团结融合是第一位的。要在思想上及时转变角色,不能老停留在“我原来是什么职务”上,部分同志有可能原来负责村务的,现在负责社务了,就对新的村务工作人员指手划脚,说三道四,而不是提出合理化建议,存在心理疙瘩。新的领导班子一定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真抓实干,坚定不移地当好新行政村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四是出台规划。就新行政村的村级经济发展,要结合全镇的发展规划,结合两大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明确新行政村在全镇的定位和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方向,发挥我们近郊乡镇的地理位置优势,把握工业园区落户的契机,从谋求新发展的角度,制订长远规划。

五是建章立制。通过规范村级各类事务,健全各项制度,使新行政村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把原先一些好的做法形成制度,把一些不良的作风彻底屏弃,既然是新行政村,就要把该规范的都规范起来,该健全的都健全起来。

六是兴办实事。镇党委下步将着手办几件群众看得到、摸得着的“民心”工程。各行政村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和经济承受能力,对于合并前,存在福利差距的村,经济条件允许的话,低的向高的逐步靠拢。具有交通优势的村,可以通过办公驻地的新建,来逐步形成新村中心,带动新村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改善等工作。

镇行政村区划调整,对于发挥古林镇加快“工业强镇”步伐,融入望春、明州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率先实现区委区府提出的“二次创业,四年翻番”的目标,促进全镇的加快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但同时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这里我对新行政村提两点希望、送三份祝愿:

第一,希望新村的班子更加团结。维护和加强班子团结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一环。我想,许多同志都会有一种共识,工作苦一点、累一点没有关系,最怕的是没有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没有团结协作的工作班子。要防止和克服用片面、静止的观点看待班子团结的现状,树立越是在团结的时候越要抓团结的观念。要防止和克服用消极、被动的态度维护班子的团结,树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维护团结重要环节的观念。要防止和克服简单、机械地对待班子成员的意见分歧,树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念。

第二,希望新村的工作更加务实。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级事务是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和群众接触最多的就是村干部,在很大程度上,村干部的言行举止就代表了我们党和政府的形象,所以我们必须求真务实,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认真纠正推诿扯皮、办事拖拉的衙门作风。同时,坚决杜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良现象,对上级的全局利益视而不见。尤其在当前土地大量征用,新村建设全面启动的大环境下,“求真务实”是我们与老百姓交流、密切干群关系的最好工作方式。

一是祝愿新村的经济更加繁荣。新行政村成立以后,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发展资源更加丰富,为真做大做强做精做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腹地,为古林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初头年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全区行政村区划调整的重要机遇,不辜负镇党委、镇政府的殷切希望,不辜负全镇人民的殷切希望,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动力,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二是祝愿新村的群众更加富裕。广大干部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归宿和落脚点,时刻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切实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为农民增收积极创造条件,让广大村民获得更多的实惠,不断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行政村范文篇4

一、运行基本情况

一市镇原有43个行政村,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现辖21个行政村,调减幅度达到了51%。21个村中有7个村是由两个以上的原村合并而成,合并村最多的一市总村为六村合一。调整后,行政村平均人口由503人增加到1030人,行政村平均区域面积由2.49平方公里扩大到5.09平方公里。由于当时的政策允许原经济合作社资产在调整过程中保持原状,所以调整后的经济独立核算单位增加到了51个(其中包括仍有独立资产的部分原自然村)。同时,因村级财务管理权利的关系,实际上原43个行政村仍保留着一部分的管理决策权力。

通过实际工作和调研情况来看,现阶段,某些方面在行政村规模调整后产生了一定的成效,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村庄规划整合,布局更加合理。在行政村规模调整前,大部分村小而散,在进行村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时,往往各自为战,无法形成村与村之间的统筹规划和集中建设。通过行政村规模调整,统筹考虑了整合村的地理位置、资源配置等实际,调整后的行政村布局更有利于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布局,有利于增强中心村的集聚辐射功能,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如一市总村,由原6个行政村合并而成,而这些村都是在镇区发展规划范畴之内,合并后,从镇政府行政手段来讲,更加有利于统一调控,可以充分调动总村干部对各自然村进行自上而下管理,协调处理好有关矛盾纠纷;从镇区、村庄规划来讲,把原小而散的村合并起来,既有利于村庄科学规划和布局,又利于推动镇区的发展。相比其他村,东岙村是并村后产生成效较为明显的一个村,其原5个行政村是紧贴式的连在一起,非常有利于资源合理利用和规划,同时,村与村之间非常邻近,对于总村干部做工作也极为方便,从实际工作成效来看,现在东岙总村的自来水工程、村内道路、生态公墓、办公场所等公益事业,都是并村后总村出面争取资金办起来的。

二是选人范围扩大,干部队伍优化。行政村规模调整前,由于村小人少,一些村人才匮乏,往往难以选拔出素质好、能力强的村干部。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村庄规模更大、人口更多,相对可供选择的人才也更多,在去年的村级组织换届中,一大批经商办厂搞经营的农村能人加入了竞选村干部行列,村委班子中农村实用人才比往届有了一定比例的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结构更加优化。

三是干部职数减少,运行成本降低。行政村规模调后,全镇村干部数量明显减少,行政村领固定报酬和误工补贴的干部人数比原先有大幅减少,干部人数的减少使村集体负担的村干部工资报酬、误工补贴等非生产性支出有了较大幅度缩减。同时,新村实现集中办公后,办公场所进行了整合,水、电、电话费等办公费用支出有所缩减,有效降低了村级组织的运行成本。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短期上来看,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矛盾问题居多,成效居少,名义上的并村,仅仅是行政区域上的改变,要真正实现并村、并账又并心,还有很长的路要探索。

一是党员干部群众对于新村的认同感、归属感不强。大部分党员干部群众由于受长期的地域、血缘、宗族关系的影响,原村的观念还未真正消除,考虑处理问题仍局限于原村的角度,对新村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一些村干部的思想中原村的村落观念还根深蒂固,在村务议事决策中往往过多地考虑原村的利益,缺乏全局观念。特别是在目前的运行体制下,各原村实行独立核算和管理,新村主职干部相对过问较少,其他班子成员更是极少过问,易误导部分干部群众产生“并不并村一个样”的片面认识。

二是新村班子调控力较弱。村级换届后组建了较为完备的新村班子,组织机构也比较健全,但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各村未实行“资金、资产、资源”的三合并,仍实行独立核算,同时为了便于管理,各原村均明确了行政负责人(资产管理小组组长),因此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原村“高度自治”的情况,这样就导致负责原村的干部权力大,新村班子被架空,原村的各项运作仅由原村负责人或少数几人说了算,且原村没有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机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难以落实到位,容易出现专断独行的情况。

三是新村缺少运作经费保障。各行政村实行的是行政合并、经济不并的形式,这就导致“资金、资源在原村,管理、服务在新村”的跛脚现象,新村“空壳化”情况普遍存在,新村没有正常的经济来源渠道,连日常办公经费都无法承担,一般都由中心村或主职干部所在村所负担,而这只是权益之计,长此以往易产生更多矛盾。如我镇东岙村,是由原5个村合并的,本身没有“造血”功能,而下面5个村又各顾各的,导致东岙总村经济上的“空壳”,要搞一些事业,只能向上级部门争取一些资金。

四是村级民主议事决策监督制度已不完全适用。由于各村暂时不具备资产整合条件,各原村仍独立核算和管理,原来的民主决策管理监督制度不能完全适用。如在村务决策中,按照原有制度规定重大事项决策均须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表决,但在目前只涉及某一原村的重大事项决策如都通过新村村民代表会议决策,因会议规模和成本大,组织难度增加,实际操作性不强,且其它原村的村民代表对该原村的情况不了解、利益不相关,决策极易发生偏差,缺乏科学性;如果只通过原村的村民代表决策原村重大事务,缺少决策法理依据和代表性;在村务管理中,各原村仅有少数几名村干部,日常事务管理仅由少数几人决定,难以充分体现科学和民主;在村务监督中,原村没有监督机构,在村务决策和管理中往往存在无人监管或监管不力的情况。以上问题均需要有相配套的制度加以规范,确保村级组织运行有章可依。

三、对策措施

针对我镇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村级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快推进新村融合,不断理顺村级组织运作关系,健全规范村级运作机制,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扩大行政村规模调整的成果,建议重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切实加强村级组织班子建设。工作要落实、关键看班子,加强村级组织班子建设,努力构建团结协作、务实创新的村级班子,是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促进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运作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从人的角度解决规范化运作的问题。一是要加强引导、明确职责。积极引导村级组织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的工作关系。村党组织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要注意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积极支持村民委员会和各配套组织开展工作,坚决杜绝出现党组织“事无巨细、包揽一切”的情况,要改“管百事”为“抓大事”。针对个别村存在“派性”或工作复杂现象,可以考虑选派有能力的镇干部或其他村党员干部来担任书记,提升党组织的领导力和调控力。村民委员会及各配套组织要牢固树立党的领导观念,维护和服从党组织的领导,依法依章积极开展工作。二是要建章立制、规范运作。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健全村级班子工作例会、工作协调和议事决策、财务联章联签等工作制度,以制度来规范村级组织运作。三是要加强教育、提高觉悟。要通过党校、成校、远程教育等阵地,采取课堂教育、网络教学、实践锻炼的形式,切实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村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素质。四是要加强考核、竞争激励。要健全完善村级班子考核激励机制,并实行考核实绩与干部报酬、评优评先相挂钩,以激发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要进一步健全村级班子创业承诺和民主评议制度,切实加强对村级班子的监督。

二是坚持平稳过度的原则,因村制宜地逐步推进新村融合

行政村规模调整的目的是为了整合资源、扩大规模、优化布局、提升实力,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各村资产和经济还无法完全融合,制约了行政村的整体统一发展,在管理上造成了许多问题。因此,必须从各村实际出发,按照平稳过度的原则,逐步推进新村融合。一是要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各类宣传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宣传行政村规模调整的优势和作用,营造舆论氛围;要加强沟通协调,村干部之间、干部与党员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要加强沟通,统一思想、增进了解、形成合力;同时,要引导新村班子树立新村全局一盘棋的工作理念,多从新村角度谋划思路、搞好规划、做好工作,增强新村的凝聚力。二是要逐步解决村级经济负债问题。县里要对现有村级债权债务情况进行全面清理,采取积极措施依法清收历年来的债权尾欠款,针对债务情况通过政府拨款、联系部门帮扶、企业支助以及内部挖潜的方式,逐步加以解决,为新村资产财务合并奠定基础。三是要稳步推进村级资产合并。要针对各村实际,采取分步走的办法,逐步推进行政村资产合并。建议县委、县政府要对行政村资产合并作出总体规划,制订相应的工作目标,落实工作措施,同时要有政策导向,对于实行资产合并的村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加以补助,引导和鼓励各村加快资产融合步伐。在资产合并中,各原村资产规模相近的村可在搞好清产核资后,实现完全意义的合并;对资产规模有差距的,可设定标准实行“均化融合”;也可实行农村股份制改革的做法,对集体资产进行评估并按照一定比例把股份量化到村民,再进行融合。

行政村范文篇5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代表区委、区政府讲两点意见。

一、要从新一轮发展的高度,深刻领会区委、区政府的决策意图

打造产业聚集区是市委、市政府乃至省委、省政府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我们区来说更是打造产业集聚新平台、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的难得历史机遇。根据《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我区共有108.87平方公里面积纳入集聚区规划控制区。这一规划的实施,必将会为我们加快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建设,顺势打破现有的土地、规划等制约瓶颈;必将会为我们加快引育大项目、大企业,乘势争取更好的政策、机遇等发展环境。对此,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调研组,对该集聚区管理体制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广泛征求了开发区和有关乡镇的意见和建议,学习借鉴了周边县区的经验做法。昨天上午,区委常委扩大会议结合《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中关于体制机制创新的主要精神,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准入、统一融资、统一管理”和实行统分结合的原则,作出了将镇6个村委托开发区统一管理的决定。做出这个决定,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这是产业集聚区重点开发建设的需要。根据产业集聚区规划,这6个村整体或部分在“十二五”重点开发建设区域临沪工业区5.96平方公里范围内。将6个村委托给开发区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开发区的优势,有利于在今后5年中重点开发,加快培育全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二是这是全区“十二五”期间平台开发建设的需要。“十二五”期间,要加快产业转型,缩短与周边先进县区的差距,必须要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来支撑。这就需要向白米溏以西拓展平台,以更大的力度来保障项目引进和本地企业转型。

三是这是转型关键期加快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的需要。目前在建的大平台重点开发区域,旧馆仅为1.75平方公里,开发区2平方公里。受空间的限制,现有产业较难按相对集中的原则来布局,很难形成以产业集聚的特色园区。如果把白米溏以西结合进来,有利于产业的统筹布局。

四是这是经济开发区凸显主平台作用的需要。开发区是我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的主平台、主战场。此次调整,对于进一步优化开发区的区域布局、进一步完善开发区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发挥开发区的龙头优势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要从一盘棋发展的大局,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

区委、区政府做出对6个行政村托管移交的决策,是经过充分论证、集体研究、慎重考虑的,既尊重历史、又切合现实、更着眼未来。6个行政村不管是过去由镇管理,还是今后由开发区管理,都是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都围绕服务和服从于又好又快发展这一目标任务。希望今天与会的同志,不仅要准确理解区委、区政府的决策意图,还要准确传达区委、区政府的决策意图,更要不折不扣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意图。在此,分别提出四点要求:

1、开发区作为承接单位要增强主动意识。要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托管移交的整体要求,把这项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主动与镇做好移交的相关对接工作,并做好充分准备,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交接,尽快理顺工作机制。

2、镇作为移交单位要增强责任意识。要认真配合开发区做好托管移交的各项基础性工作,将6个行政村基本情况、基本家底客观、全面、准确地通报开发区,切实做到顾全大局、全面移交、不出疏漏、不留尾巴。

行政村范文篇6

一、基本情况及调整的动因

我县的行政区划自建国以来几经调整、几经变更,而行政村的区划却相对比较稳定。自化以来,我县的行政村个数经历了由少到多,相对稳定和局部调整,部分村划归越城区的过程。这次行政村规模调整前,全县19个镇和街道共有738个行政村,有农业人口63.2029万人,村均人口856人。其中平原行政村数为390个,村人口386510人,村平均人口为991人;山区行政村为348个,村人口为245519人,村平均人口为706人。平原1000人以下的村237个,涉及村人口150217人,1500人以下的村320个,涉及村人口251034人;山区500人以下的村133个,涉及村人口45186人,800人以下的村234个,涉及村人口110048人。调整前全县共有村干部3805人(含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三套班子成员)。

调整前全县行政村现状主要呈现五个特点:一是数量多。全县区域面积1233.76平方公里(含海涂114.03Km2),村平均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66个。二是规模小。全县最小的一个村(稽东镇高锋村)只有35户、102人,全县人口最多的村为华舍街道蜀阜村,全村总人口为3237人。三是区域小。全县村域平均面积仅为1.5KM2。四是分布散。村庄布点零星散乱。五是发展不平衡。从村级可支配收入的总量看,2002年可支配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有136个。

由于村规模过小、数量偏多,布点分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县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增加了乡镇行政管理的成本和难度,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使农村不少地方出现了“四难”:一是干部难挑;二是负担难减;三是规划难搞;四是设施难配。随着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适度调整行政村的规模已是农村工作的必然趋势。

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全县行政村个数由738个减少到现有的359个,村平均人口为1761人。其中1500人以下的村146个,1500—3000人以下的村186个,3000人—4000人的村有25个,4000人以上的村2个。村平均密度为每百公里32个,其中村人口最多的是湖塘街道宾舍村,为4135人;最少的是马鞍镇平水村,为216人(将撤村建居);全县村平均区域面积从1.5km2增至3.1km2,最大的村是平水镇梅园村,区域面积为13.6km2。全县共有村干部2324人(含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三套班子成员)。

除柯桥街道因城中村改造及今后撤村建居工作的需要暂不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外,这次调整共涉及18个镇(街道)和587个村,分别占全县镇(街道)总数的94.7%和村总数的79.5%,其中:二并一的有91个村,三并一的有75个村,四并一的有32个村,五并一的有8个村,六并一的有2个村。

二、主要做法

这次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由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决策,由于县人大常委会和县政协的有力监督和指导,由于各镇(街道)、各专业组、指导组的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确保了行政村规模调整依法、有序、平稳地进行。主要得益于:

一是牢牢遵循并坚持了五个原则。即:有利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则;就近就便和整撤整并的原则;依法办事和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规划先行、积极稳妥的原则;统一部署和镇、街道实施的原则。

二是科学合理地提出了行政村的设置规模。即:平原以2000—3000人左右为宜,山区以1000—2000人左右为宜。中心村、县城周边村和经济强村的规模可适当扩大。调整后,各镇、街道行政村数减少比例均达到50%左右。

三是积极稳妥地处理了村规模调整中的三个难题。即:尊重民意,依法实施问题;集体资产处置和财务管理问题;村干部分流和新村班子组建问题。从而保证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平稳顺利的进行。

在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的具体过程中,全县较好地把握了“县级指导、镇街为主,积极引导,依法办事”四个环节,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班子

县委县府专门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徐纪平同志和县长冯建荣同志任组长,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套班子有关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5个片督查组和5个职能工作组,按照县派督查组分片督查、部门派指导组分片指导、镇(街道)派工作组帮村工作的工作思路,全县75个部门派出了115名县级机关干部分赴18个镇(街道),帮助、指导各镇(街道)依法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各镇(街道)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并深入到村帮助指导工作,向村干部和群众讲明道理,分析利弊,取得了村干部和群众的支持,提供了组织保障。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

为提高全县上下对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认识,通过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印发有关文件和宣传资料、召开县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会议、村两委会班子会议、老干部座谈会议、党员及村民代表会议等方式,多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外地及本县开展村规模调整的有益做法和成功经验,深刻分析目前我县行政村分布散、规模小等现状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和行政村规模调整所能带来的积极效应,使全县上下形成了共识,提高了对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为制订切实可行的调整方案和实施调整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3、依法规范操作,明确具体要求

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严格依法办事,又要使群众理解和满意,为此,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特别强调,在行政村规模调整过程中必须依法办事,尊重民意,规范手续。该到的法律程序必须到位,该报的材料必须齐全完备,不能因图当时方便而给今后工作带来后遗症。特别是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形成调整决议及村民代表在决议上签字这些必备程序,徐纪平书记和李会鹏主任、冯建荣县长在有关会议上反复强调,要求各镇(街道)必须重视做好这一工作,避免出现反复而影响基层稳定。对镇和街道如何上报材料,上报哪些材料,材料内容有些什么具体要求等,由县委办、县府办、县民政局等部门召开专门会议布置,予以明确和规范。考虑到这次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牵涉面广、工作量大,县委还明确由县民政局牵头,组成由组织部、政研室、建设局等有关人员参与的会审小组,对各镇(街道)上报的调整方案实行联合会审,达成一致意见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对镇(街道)报送的方案,县民政局做到当天受理,当天审核,当天送县政府审批。既把好了方案审核关,又提高了办事效率。

4、把握关键环节,科学编制方案

各镇(街道)在拟定方案上,注重考虑以相近相邻、优势互补、历史沿革和群众自愿为调整的原则,在充分调查和掌握社情民意的基础上,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初步方案。对各镇(街道)上报的初步方案,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把关,逐个审核。会审小组为选择合理的调整方案,赴镇访村,不辞辛苦,对新行政村的人口规模、村名、村驻地的确定、村民的认可度、上报材料的合法及完整性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核,提出会审意见,以使报批的方案更趋科学合理,更能促进新行政村平衡过渡和健康发展。

5、择优选配好村干部

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新村规模的扩大,对村干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配备好新村干部,特别是配备好新村的党组织书记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为此,在新村干部的配备上,县委组织部和各镇注重择优选配好村干部,扩大村干部的选配范围,加大镇机关干部下派到村任职的力度,同时明确限定村干部的职数,从而使新村干部的素质全面提高,干部职数明显下降,非生产性开支明显减少,群众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不断上升。为了帮助各镇(街道)解决原村干部工资报酬的拖欠问题,顺利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对经济薄弱村的拖欠问题,按照县、镇(街道)分级负担的原则,县财政还出资400万元帮助各镇(街道)兑现了拖欠原村干部的工资报酬问题。

6、充分发挥镇(街道)的积极性

各镇(街道)是行政村规模调整的实施主体,在这次行政村规模调整过程中,各镇(街道)在坚持全县统一部署和统一行动的原则下,充分发挥了各自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字上:

(1)体现在一个“早”字上

一是调查摸底早,早在年初,各镇(街道)的主要领导就根据县委徐纪平书记在全县干部大会的报告精神,对本镇(街道)行政村的现状、历史渊源、生活习惯、人员流向、村民思想等方面开展了调查摸底,做到了情况明、底子清,为正式启动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打下了基础。二是思想工作做得早,各镇(街道)积极探索和创新各种办法做村民群众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孙端镇和南部山区的富盛、嵇东、王坛、平水等镇,思想上不等不靠,及早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其中富盛镇是全县第一个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形成决议并上报方案的镇;孙端镇是全县第一个召开新村成立大会并实施合署办公的镇。

(2)体现在一个“细”字上

各镇(街道)严格按照地相邻、人相亲、史相袭、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群众利益的原则,制订了符合各镇(街道)实际的多套行政村规模调整方案。如齐贤、马鞍、杨汛桥等镇的调整方案,几经筛选,细致琢磨、反复比较,使得行政村调整方案更加科学周密、考虑周全、依法规范、齐全完备,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保证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平稳过渡。

(3)体现在一个“实”字上

一是领导重视,作风深入。镇(街道)党委书记不但挂帅,而且还亲自出征,多次召开书记办公会议来研究这项工作,安昌、钱清、陶堰、福全、夏履等镇的主要领导,对许多大村的书记和知名的厂长、经理多次谈话征求意见,对一些重点村、重点户、重点对象亲自上门做工作;镇长和办事处主任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进村入户做群众的工作;各指导组蹲点帮助各村开展工作。

二是因地制宜,工作扎实。在调整方案的选择和与群众见面上,采取了自上而下、由内到外、逐步扩展和自下而上、由外到内、逐步统一的方法,如湖塘街道的调整方案,就是在综合该街道副镇级以上新老领导和来该街道从事工作2年以上的大中专毕业生共17人分别提出自己个人的调整方案,取其共性,再征求广大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再如兰亭镇的星火村、福全镇的上溇村、稽东镇的傅家岙村等一些重点村、难点村的调整工作,各镇(街道)主要领导都能集中精力,针对难点,因村制宜,借助方方面面的力量,来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

三是统筹兼顾,创造性开展工作。如华舍街道和柯岩街道,能结合当地实际,积极配合城市化建设步伐开展并村工作。华舍街道提出了村居合一的新思路,将解放村与兴华社区合并,采取了“两块牌子、两套班子、支部联建、合署办公”的做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下一步的撤村改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体现在一个“严”字上

一是组织严密,各镇(街道)都能按县里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认真组织召开了不下10个的各种形式的座谈会,严格工作程序。二是要求严格,各镇(街道)主要领导亲自把关程序,审核上报材料。平水镇是这次行政村规模调整中,报送材料最齐全、最规范的镇。对全县近30个重名的村名问题上,平水、稽东、马鞍、湖塘、陶堰等镇都能顾全大局,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服从县里的统一协调和命名。三是措施严格,各镇(街道)都对应县里的各项规定,制定出台了有关文件,严肃在本次行政村规模调整中的政治、组织、财经等纪律,用严格的措施确保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几点体会

我县的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之所以能够平稳有序推进,取得比预期要好的成效,主要是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正确、认识统一,全县上下行动一致。还在于:

1、行政村规模调整的方向正确

行政村规模调整是我县农村一次带有革命性意义的体制变革,是我县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后又一次农村基层体制的重大改革。行政村规模调整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在经济上,有利于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利用,有利于形成区域经济规模和集镇建设,有利于在更大的空间内统筹安排村庄规划,农民建房能减少建和拆的折腾与浪费,提高建设的有效性;在政治上,有利于配强配好村级领导班子,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降低村级管理成本和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冲破血缘、宗族等传统观念的束缚,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在文化建设上,有利于城乡一体,推进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的需要,加快农村发展。

随着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适度调整行政村规模已是农村工作的必然趋势和必然方向。正是因为行政村规模调整方向正确,合乎民心,顺乎民意,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和支持。

2、行政村规模调整的方案合理

从2002年3月份起,县委、县政府领导就组织民政局、组织部、政研室等部门的负责同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浙江省民政厅、农业厅、建设厅《关于村规模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我县的行政村规模调整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到平湖、宜兴、常熟、桐乡等地就行政村规模调整事宜进行学习考察。去年下半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又多次带领民政局等有关部门,分别与19个镇和街道的党委书记、镇长进行了座谈探讨,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县人大常委会还组织到余姚、慈溪等周边市县进行学习考察。

为了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有利稳定、促进发展,使调整方案符合民心,切合实际,我们对调整方案慎之又慎,反复修改,用一年多时间作了多次专题调研,前后拟订了10多个调整方案,先后向县委书记办公会议、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常委会作了专题汇报,其中许多意见建议被采纳并付诸实施,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今年上半年以来,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主要领导又亲自听取了县民政局关于行政村规模调整建议方案的汇报,审时度势,及时作出了在全县范围内实施行政村规模调整的决策,并提出了把更多的决策空间放给镇(街)的思路。各镇(街道)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充分考虑了本辖区内行政村的经济联系、地理条件、历史传统、风俗习惯、人口密度、人流物流、区位优势及村落差异等诸多因素,联系本地的实际,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具体的行政村规模调整方案,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

事实证明,县委、县政府对行政村调整的决策是十分正确和及时的,各镇(街道)经多方征求意见后形成的调整方案也是从实际出发和切实可行的,从而得到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充分理解和支持。

3、行政村规模调整的方法得当

为了从全县面上把握好这项工作,县委、县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调整行政村规模的实施意见》(县委[2003]61号),对行政村规模调整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具体做法、领导责任等提出了一系列的意见和要求,对各镇(街道)开展这项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在我县的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中,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镇(街道)干部全力以赴,县机关各部门积极支持,抽调人员,落实任务,责任到人。各镇(街道)在调研酝酿和实际操作中都遵循了思想先行、科学规划、尊重民意、依靠群众、积极稳妥、协调发展的原则,从而较好地处理了区划调整、人心稳定、有利发展这样三者的关系,有力促进了我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初步成效

我县这次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涉及面广,力度大,对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其效果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显现。从目前看,初步效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增强村级经济实力和经济薄弱村的脱贫致富

通过行政村规模调整,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空间扩大,整合了资源,优化了配置,实现了优势的互补,拓宽了发展的空间。

在行政村规模调整前我县南部山区共有经济贫困村128个。近几年来,尽管县里年年出资150万元,采取各种有效的政策措施对128个经济薄弱村给予帮扶,但由于经济基础差,仅靠这点扶贫款难免杯水车薪,使这些村难以在短时间内脱贫致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等、靠、要思想。行政村规模调整后,通过以强带弱、优势互补的村村合并,使得村级资源得到优化配置,那些经济比较落后的薄弱村在强村的帮助下,尽快摘掉经济贫困村帽子的可能性变得更大,同时也有利于强村扩大发展空间。

2、有利于新村编制科学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

随着新村规模的扩大,新村经济实力的增强,新村布局将更趋合理。有利于新村高起点制订好中长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村庄建设规划,加快中心村的建设步伐。打破农村分散、自然、低层次建设和发展的格局,从而有望能较好地改变过去由于村规模小、规划难订,建设难搞,设施难配套及使用效益不高和低层次重复建设等现象,使新村产生良好的规模效应,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

3、有利于减少村干部职数和减轻农民负担,节省行政成本

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全县行政村数量减少了一半多。据初步统计,目前村两委会班子成员从原有的738个村、3805名干部减少为现有的359个村、2324名干部,减幅为38%;村脱产干部从原有的2777人减少为现有的1816人,减幅为34.6%,村干部年工资报酬可减少1000万元以上。

4、有利于优化村级干部队伍,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新村班子的优化重组,使村干部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出现了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高和年轻化、知识化程度得到明显提升的可喜局面。对镇而言,由于扩大了村域范围,又减少了村干部职数,为镇级机关机构改革和调整打下了基础。同时,随着村级规模的扩大,对村干部的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村干部的工作分工也得到了细化、强化,从而促进了村级事务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

5、有利于新村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

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有利于各新村集中资金统筹安排和合理布局道路、电力、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生活设施,提高设施的共享率。同时通过河道整治、卫生保洁、美化了环境,切实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如马鞍镇西闸街村是一个经济薄弱村,拖欠了村干部4万多元工资报酬,村级自来水、河道砌坎等实事工程也无法实施。大源、亭峰、西闸街三村调整为亭山桥村后,新村班子立即决定投资10万元,实施原西闸街村的自来水和河道砌坎工程。富盛镇凤旺村一条1500米长的水泥路,在并村后即投资30万元予以建造,村民们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没有村规模调整,再过20年,这条路也造不起来。”

五、对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刚刚结束的县委十一届二次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根据《决定》的要求,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结束后,还有大量的后续工作需要县级有关部门、镇(街道)、村共同去完成。主要应着力围绕建好村级领导班子,增强新村凝聚力;制订新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体系;强化以“四个民主”为核心的村民自治,建立规范运作的新制度,依法治村,对新村社会事务实行有效管理等三个方面的问题,着重做好以下五个“新”的文章:

1、加强新班子

各镇(街道)要在把政治素质好、群众公认度高、懂经济、会管理,工作作风实的村干部充实到新村班子中的基础上,加强对他们的再教育和再培训。新村干部自身,要努力实现“三个到位”,树立“三种形象”。即做到角色到位,努力树立团结协作、互相配合的形象;做到精力到位,努力树立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形象;做到工作到位,努力树立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形象。要注意处理好新老干部之间的关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看待前任干部的成绩;要通过村班子的团结协调、互相配合、勇于创新、多办实事,使新村工作在短时间内有大的起色。

2、理清新思路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是村级组织的中心任务,也是农民对撤并行政村的最大期望。如果村规模调整后经济得不到发展,贫穷落后的村容村貌得不到改观,行政村撤并就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新村建立后要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包括发展村集体经济和为农户发展经济提供条件和方便。善谋划,早打算,重实干,理清思路,定好计划,以务实的态度,踏实的作风取信于民,回报于民。

新的行政村要坚持因地制宜谋发展,强化集聚求发展,坚持强村与富民同步推进。理清一个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积极谋划增强村级经济实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思路。当前,要着重办好有利于促进合村合心合力的“实事工程”、“连心工程”,如修道路、清河道、筑水渠、治理环境等。各镇(街道)要着眼于固本强基,切实改进领导方法,改变领导作风,扶持新村干部积极开展工作,帮助解决难题,增强新村的凝聚力,加快新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让群众满意。县级机关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工作职责,针对行政村区划调整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切实为镇(街道)搞好指导与服务工作。

3、建立新制度

要结合行政村规模调整的实际,以《绍兴县新村工作规范》为依据,重点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上下功夫,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健全制度,依法治村。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明确村“两委会”及其成员的职责分工、议事规则和重大事项决策及公示程序。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完善村规民约,落实民主评议村干部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提高村民自治和村务管理的水平。从而使各项工作从决策到实施,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4、编制新规划

实施行政村规模调整是我县进行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村规模调整使行政村有了一个合理的规模,从而为小康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各镇(街)要花大力气来研究新农村的规划,既要因地制宜,突出功能布局,加快中心村要素集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又要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有机衔接,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防止随意性。充分发挥规划在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中的龙头作用,按照小康住宅、小康设施、小康环境的目标,进一步完善土地整体利用规划,编制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体系,实现规划理念、体制和方法的创新。

5、健全新财务

行政村范文篇7

经市委、市政府研究,根据行政村融合三步走的总体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组织召开全市行政村融合巩固深化工作推进会,主要是基于三点考虑:一是自2011年开展行政村区域调整后续完善工作以来,该项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但部分村还没有实现融合,少数村融合后成果巩固工作还不及时、不到位,省委巡视组对此也提出了要求,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总结、推进与深化。二是村级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圆满成功,村级配套组织、运行机制等逐步健全,为行政村融合巩固深化工作提供了机遇。三是面对下一步换届的考验,促使党员领导干部将重心下移,把主要精力用在工作上,用在夯实基层基础上,为换届选举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为做好该项工作,前段时间,市委组织部牵头开展了调研,对已经融合村以及没有融合村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行政村巩固深化融合的工作计划、思路和实施意见,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等一下,施侍伟同志还要作具体动员部署。在这里,我首先简单强调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两年来行政村区域调整后续完善工作取得的成绩

2011年和2012年是我市推进难题破解,加快发展,实现奋力追赶的关键之年,两年来,市委市政府本着对长远发展负责的精神,组织力量攻坚,着力破解了行政村区域调整后续完善工作、红椿巷区域旧城改造拆迁、世贸城转型升级、"4·10"事件善后处置等一系列难题,形成了当前的良好发展局面,上级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其中行政村区域调整后续完善工作最早启动,在2008年部署实施以来,在组织部门的牵头下,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合力攻坚,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回顾两年来的行政村区域调整后续完善工作,至少有6个方面值得肯定:

一是自我加压,拉高标尺,超额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任务。两年来,各镇乡街道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狠抓任务落实,形成你追我赶、奋力争先的工作氛围,超额完成了任务,全市通过考核验收的融合村达到223个,占应融合村总数的82%,取得了"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重大成果,特别是佐村等几个镇自我加压,全面完成融合任务。这个成果来之不易,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近两年我市干部精神状态与执行力方面出现的新变化。

二是理顺关系,夯实基础,初步破解了行政村区域调整后村级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两年的行政村区域调整后续完善工作,有效改变了行政村区域调整后行政村、自然村"两张皮"以及村级财务制度不规范、管理监督不到位、组织运行不顺畅、村级基础不扎实等影响农村发展稳定的一系列遗留问题,行政村的统筹协调能力明显增强,工作关系得到理顺。这一点,在这次村级组织换届中得到充分体现,如果没有村级组织强有力的工作执行,换届工作就不会这么顺利。

三是创新机制,规范运行,初步构建了适应我市农村管理运行实际需要的制度体系。在后续完善工作中,各镇乡街道全面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以"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为内容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形成了村务决策管理"五议"工作法和为民服务"五事"制度,建立了镇村干部联合接访、村干部轮流值班、文书坐岗服务、周三服务日、村两委班子成员联系负责自然村等制度,深入推行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初步构建了一套适应我市行政村区域调整后农村管理运行实际需要的制度体系,有力地保障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行。

四是政策扶持,典型引路,涌现了一批新的农村工作先进群体。以前大家评价行政村区域调整工作,认为成功的只有2个,就是花园村和林头村。通过后续完善工作的推进,目前这个典型群体已不断扩大,如城东街道的斯村、歌山镇的尚侃村、巍山镇的沈良村、镇的南湖村、夏屠村、湖溪镇的清潭村、虎鹿镇的溪口村等等,每个镇乡街道都能找出几个并村并心的成功典型。从这次湖溪镇农村"三资"管理试点工作来看,所有实现融合村的"三资"管理工作都非常到位。应该说,行政村区域调整后续完善工作,有力推动了村级组织走上正常化运行轨道。

五是崇尚实干,凝心聚力,营造了破解难题、推进融合的思想共识和浓厚氛围。两年来的后续完善工作,让各级干部包括广大村级干部普遍经历了一次攻坚破难的实践锻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干部冲锋在前、勇于担当、自我加压、狠抓落实,形成了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难题的破解,成效的显现,也使得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在思想和行动上,实现了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支持到支持,从不主动到主动的转变,推进融合的导向得以确立,推进融合的氛围日渐浓厚,推进融合的观念深入人心。

六是攻坚克难,身体力行,树立了党委政府的良好形象。推进行政村区域调整后续完善工作是一场攻坚战,工作中,我们坚持求真务实,动真碰硬,不在层层表态上做文章,不在层层开会上兜圈子,而在层层落实上见成效,工作把握有度,政策兑现到位,树立了党委政府立说立行、狠抓落实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群众的认可,显著提升了党委政府的公信力。这次镇乡党委换届,乡镇党委委员的得票率96.4%,除了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外,与乡镇班子抓落实、做实事、破难事也密不可分。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如部分乡镇政策执行不到位,部分行政村融合后存在返潮现象,此外还有50个村没有融合等等。对此,必须高度重视,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立足长远,把握大局,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与前两年相比,这次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对前两年融合成果的巩固深化上,推进融合的工作任务相对较轻,但是难度更大。具体工作推进中,要着重把握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1、要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要继续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坚持用长远的、发展的目光看问题,坚定不移地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贯彻到位。首先要认识到,推进融合工作,是顺应群众呼声、理顺体制机制、夯实基层基础的迫切需要。尤其是"十二五"时期,要实现加快崛起目标,需要坚强的基层基础作保证,否则,推进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稳定只能是一句空话。其次要认识到,推进行政村融合,实现并村并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融合了就要一下子彻彻底底合为一体,在当前制度、组织的框架下,还有一个较长的内化过程。再次,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整改,要沿着实现并村并心的方向,逐步规范、理顺关系,绝不能偏离推进融合工作的初衷与方向。大家都要从这三个层面出发,通过层层召开会议,进一步统一镇干部、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普通村民的思想,以思想的统一来推动工作的有序开展。已经融合的要进一步丰富成果,没有融合的,要逐步推进落实。

2、要把握重点、因村施策。这次行政村融合巩固深化工作,主要是两项内容:一是223个融合村成果的巩固深化工作;二是50个未融合村的融合工作。各镇乡街道要根据市委、市政府制定的行政村融合巩固深化工作实施意见有关精神,结合各村实际,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做好各项工作。具体对于223个融合村成果的巩固深化工作,要对这些村的区域调整后续完善工作进行一次"回头看",看一看农村"三资"管理是否到位、发展规划是否合理、村级组织运行是否规范、人民群众是否满意,尤其是要规范行政村融合后农村"三资"管理运行机制,确保"一个渠道收支、一个账目管理、一个口子审签"。对于在"回头看"中发现的问题,根据实施意见,制定相应工作方案,一个村一个村抓好整改,真正实现资产、资金、资源的融合。对于50个未融合村的融合工作,要借鉴近年来行政村区域调整后续完善工作经验,按照条件成熟情况,分步实施、逐步到位。具体对于具备融合条件的村,按照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思路,严格按照"十项考核验收标准",稳步推进山林土地、村庄规划、资产、资源、资金等的融合工作,力争年内完成。对需要创造条件融合的村,要根据行政村与自然村的规模、布局等,通过先在行政村设立党总支、自然村设立党支部等多种形式,一村一策,因村制宜,逐步解决矛盾问题、理顺工作关系,为今后推进融合打好基础。

3、要注重长效、健全机制。推进行政村融合巩固深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和机制来巩固工作的成果。这次市委、市政府专门制定了配套性的政策文件,有关部门在抓好配套性政策文件落实的同时,要从推进融合的大局出发,进一步加大对融合村在新农村建设等各方面的扶持力度,促进资金、土地等要素资源向融合村倾斜,促进行政村的融合。各镇乡街道要以规范农村"三资"管理为重点,深化完善"五事五议"工作法,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经济合作社等组织作用,不断健全完善行政村融合后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要以强化服务为手段,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落实好镇村干部联合接访、周三服务日、村干部轮流值班等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不断强化行政村的统筹协调和管理服务职能。要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途径,整合好行政村融合后的农村工作资源和生产要素,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发挥好行政村融合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不断盘活集体资产,发展壮大行政村集体经济,为实现并村并心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融合巩固深化工作取得实效

行政村融合巩固深化工作牵涉面广,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督查,确保巩固深化工作不断取得实效。

1、要加强领导抓落实。根据工作安排,市委、市政府重新明确了行政村融合巩固深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牵头协调,抓好面上工作的指导,切实掌握工作主动。市级联系领导要帮助镇乡街道把握全局、研究政策、制定方案、统一思想。各镇乡街道要将这项工作纳入今后五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长远规划,持之以恒地抓好融合成果的巩固深化,确保到2015年基本实现并村并心的工作目标;要层层落实任务、分解责任,确保该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尤其是镇乡街道党(工)委书记,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要统筹抓好行政村融合巩固深化、换届工作准备等工作,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要强化督查抓落实。市里专门向各镇乡街道派出了指导组和巡回督查组。各指导组和巡回督查组要加强巡视督查,对巡视督查中碰到的问题,要敢于动真碰硬,要求镇乡街道抓好整改,使督查工作成为推动行政村融合巩固深化工作的有力抓手。各职能部门在抓好配套政策落实的同时,要对相关村奖补资金等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检查各村是否真正从并村并心的角度使用资金、土地等资源,推动行政村融合巩固深化工作。

3、要创新方法抓落实。要坚持要群众工作方法来推进行政村区域调整后续完善工作,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要坚持抓两头带中间,一方面坚定不移地抓好先进典型的培育,不断扩大并村并心的先进工作群体,不断增强先进村的示范带动效应;另一方面,要结合后进村和软弱涣散村的集中教育整顿工作,加大对未融合的重点村、难点村的教育转化力度,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化解存在矛盾,理顺工作关系,夯实农村基层基础。

行政村范文篇8

一、现状:我乡根据区委、区府的要求,于2001年下半年到2002年5月,在综合分析所辖的14个行政村的实际情况以及利弊关系后,根据原行政村区域规模大小,村级经济和班子等实际,因地制宜,就近合并,由原来的14个行政村调整为10个行政村。从调整后运行情况来看,总体来说还是正常的,干部群众的思想还是基本稳定的。特别是干部的思想到位较快,通过村“两委”班子的换届,建立健全了村级组织,解决了有人管事的问题,并且村主要干部在摸清本村基本情况后,根据本村的优势和特点,基本形成了所在村经济发展的思路,为下步发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但由于历史和封建宗族思想的影响,在个别村干部和部分群众中也存在着—些不正确的认识,对行政村规模调整还存在不少疑虑,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和多余的疑虑,将在一定的阶段里带来合并村中干部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群众与群众之间的不和谐,对村干部开展工作带来影响,主要表现在:

1、把行政村规模调整理解为吞并。片面地认为“行政村合并是大村吞小村,是上面要并”有些甚至无理埋怨村干部无能,人为造成村与村之间的隔阂。

2、把行政村规模调整理解为“刮乱风”。认为“过去也合并过,合并不牢又分开,这次合并后用不了多长时间又会分开的。”抓住以前合并后又分开的历史沿革问题,只简单地看到过去分的一面,不能看到现在发展的形势,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看到行政村规模调整的必要性,观念仍停留在60年代初期。

3、担心村原有资金要统筹。认为合并后原有资金要统筹,富村吃亏,穷村享受,不少群众提出种种理由,总是想把原来的积累资金趁早用光,不切实际地向村干部提出要求上项目。

4、担心村干部办事不公平。认为没有村主要干部的村今后要吃亏,村与村之间互不服气,盲目不信任现任的村干部,这在今年村“两委”选举中已有明显的表露,出现个别人私下拉票,选举投票单边倒现象。存在以上认识的群众虽然是少数,但其危害性很大。有个别别有用心的人,唯恐社会不乱,故意煽风点火,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起起哄,对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对现任干部开展工作带来—定阻力。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群众,还是能够理解行政村合并这—符合时展的积极举措,对现任干部开展的工作表示理解和支持。他们最迫切地期望是:盼干部办事能出于公心;盼有事能及时找到村干部;盼村级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盼生活逐步得到改善;盼干部有事业心和责任心,能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村干部感到村规模大了,情况一时不能熟悉,管理、服务工作面广、量大、难度高,特别是有些基础设施方面,如水利设施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又缺乏资金来源,感到力不从心,压力很大。

二、对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针对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大部分群众的心态、期望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村干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和努力实践,这样才能缩短干部群众之间的磨合期。

l、在工作思路上要转变观念。要改变原来的工作思路,确定工作思路不能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框架内,必须修正。虽然说,农村工作基本套路不会变,但要看到村规模调整后,村情况会有很大的变化,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要尽快熟悉全村各方面情况,理清新的工作思路,把工作区分为轻重缓急,在思想上要避免急于求成,在实践中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抓好每—件事。必须要以新的工作思路总揽全局,在工作方法上要有新的创新,要与进俱进,努力开创新局面。

2、在工作方法上要顾全大局。行政村工作千头万绪,既有经济工作,又有社会事务性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要顾全大局,尽可能避免顾此失彼,凡事要系统分析,全面考虑,既要有侧重,又要有兼顾。特别是目前行政村合并时间还不长,有很多工作还不是很顺,少数群众对行政规模调整在认识上还有差距,相当—部分群众还不习惯,合并后的优势还没有显示出来。稳定人心、安定社会,凝聚力量是当前首要工作任务。

3、要增强事业心和工作责任心。村级组织和干部是党和政府在基层工作的桥梁和纽带,直接与广大群众接触,面对面打交道,虽然算不了什么干部但工作确实很辛苦,各方面的待遇又低。所以,增强村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十分重要。作为村干部都要认识到:当村干部这是党和政府的信任,人民群众的委托和拥护,既然自己已处在村干部的位置上,就要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要兢兢业业地做好每项工作,不辜负党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对得起党和人民。在具体工作中,要认真实践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热心为群众办事,乐于为群众解难,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解决群众办事不便、村干部难找的问题,消除部分群众中存在的疑虑。

4、要尽可能多办实事,使群众得到实惠。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这是广大村干部的普遍愿望。但最关键的是要发展经济,因为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有条件为群众办实事。当然,发展经济是最难的事,但在我们的思想中必须明确认识到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千方百计想办法,多方筹集资金,办几件群众呼声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实事,如水利设施、村道、电网改造等,使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逐渐得到实惠。

5、要加强村级班子的团结。由于合并村班子成员组成来自原来的各行政村,加强班子内部团结尤为重要,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战斗力,团结就是生产力。我们平时也经常在讲:“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支部看干部。”只要村干部拧成—股绳,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坚持民主集中制,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干部之间有矛盾,有不同的看法都是正常的,但一定要及时通过交换、谈心来消除矛盾,消除隔阂,从而达到思想统一,步伐—致,这样才能有战斗力、有号召力和凝聚力。干部之间团结搞好了,隔阂消除了,群众之间的隔阂也将会逐渐消除,人和了村干部开展工作就会更加顺畅了,就能团结和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把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搞上去。

行政村范文篇9

一、基本情况

7月中旬,区委组织部召开各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开发区党工委组织委员碰头会,下发了《关于全区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相组通〔**〕17号),全面部署我区行政村党组织换届工作。对今年换届选举的特殊性即一方面在行政村(社区)全面推行“两推一选”的选举方式;另一方面同步对符合条件的行政村党组织设置进行调整进行反复强调,引起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具体分三个阶段来组织实施换届选举工作。一是试点阶段,从7月13日至8月9日。在元和街道众泾村、太平街道黎明村、北桥镇北渔社区、开发区徐庄社区进行以“两推一选”为主要内容的换届选举试点。二是全面推开阶段,从8月10日至9月30日。充分借鉴试点工作经验,全面完成换届选举各项工作任务。8月11日,区委召开了全区行政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会议,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全区行政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并对这次换届选举工作进行集体业务培训。截止至9月18日,参加此次换届选举的88个行政村党组织全部换届结束。三是工作总结阶段,从9月初至10月中旬。各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开发区党工委全面总结行政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上报书面工作总结。9月27日,区委组织部邀请部分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分管副书记、组织委员,部分行政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部分老党员代表总结座谈换届选举工作,寻找工作不足,征求进一步完善工作的设想和建议。

二、主要做法

(一)把握原则,加强指导,狠抓“三个环节”。一是试点引路,坚持“由点及面”。在“两推一选”试点工作中,我部指派专人对四个试点单位选举工作的各个阶段进行全程跟踪,寻找加强村党组织换届工作的切入口,及时发现新问题、找出新方法、推广新经验,做到边试点边完善。元和街道党工委在众泾村试点的第一天就把其他各行政村书记集中到现场,观摩“两推一选”基本程序,强调在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为全面推开积累经验,打好基础。二是深入基层,调研摸底。在选举工作开展前,各单位都组织人员进行了横向到边、纵深到底的全面调查摸底,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认真分析村党组织班子的工作现状,特别是对于一些情况复杂的重点村、难点村及时派驻强有力的工作组,为顺利开展换届选举工作“排忧解难”。黄桥街道在整个换届选举期间共召开老党员、企业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等各种类型的座谈会38个,反复征求了各方面对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全面考察了新一届村党组织班子拟任人选,为正式开展换届选举工作作了充分准备。开发区党工委针对行政区划调整原黄埭7个村并入开发区的实际情况,通过民主测评、党员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对7个行政村“两委”班子人员进行了全面考察,及时调整了3个行政村的党组织书记,为顺利开展“两推一选”换届选举工作奠定了基础。三是突出重点,开展培训。抓好培训,提高选举工作组织者的业务能力,是搞好换届选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搞好换届选举的有效保证。为此,我部在试点工作结束后专门组织召开了全区行政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会议,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下发了《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两推一选”工作流程》,对各党委(党工委)分管副书记和组织委员就如何更好地开展换届选举工作作了系统的培训。会后,各党委(党工委)又及时将区委有关换届选举的相关政策、精神及时传达到相关干部和选举工作人员。望亭镇党委及时组织全体镇级机关干部、各党支部、组织委员参加的改选培训会,同时多次组织召开村组织委员碰头会,明确工作要求,努力做到法定程序一个不能变,规定步骤一步不能少,党员群众应有的权利一点不能缺。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三个到位”。一是舆论宣传到位。为强化对群众的教育和引导,避免一些地方选举工作走过场,流于形式,确保“两推一选”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各党委(党工委)牢牢把握舆论先导,多次召开会议,并采用村务公开栏、标语、横幅等形式,广泛宣传实行“两推一选”开展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两推一选”的有关政策和规定,营造浓烈氛围,使“两推一选”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黄埭镇党委利用“两推一选”的契机,针对村级财务、宅基地审批、违章建筑等难点热点问题走访调查,对症下药,化解矛盾,为换届选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二是组织领导到位。各党委(党工委)都按照我部《关于全区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要求,成立了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党工委)书记亲自挂帅,明确分片包村的班子成员具体负责,驻村干部为第一责任人,分工到位,各司其职。太平街道每村有2名三套班子领导挂钩指导,确保了换届选举的有序进行。三是时间精力到位。为了确保此次换届选举工作的质量,各党委(党工委)按照准备阶段、民主推荐阶段、党内考察审核阶段、投票选举阶段和总结归档五个阶段分步实施。明确要求各领导小组成员以及联络员集中精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下村指导,确保“两推一选”工作顺利开展。渭塘镇党委抽调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组成12个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指导组,对全镇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及时解决选举中出现的问题,保证了选举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三)严格程序,加强监督,把好“三道关口”。一是把好程序关。为保证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于法周严,于事简便地开展,各单位本着严肃党的纪律,严格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严格按照《党章》、《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和相关程序进行选举,杜绝一切违纪行为,发现徇私舞弊的行为将按党的纪律严肃查处。同时,严把述职述廉关,要求将对上一届班子及成员的民主测评作为一个独立的环节进行,在全体班子成员述职的基础上,由全体党员投赞成票结果汇总通报后,再进行党员民主推荐,让广大党员群众了解上届班子的工作情况,选出自己满意的村党组织班子。阳澄湖镇党委不仅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学习相关文件法规、选举组织程序,还组织人员结合本镇情况整理修改了一整套选举材料分发给各村党组织,确保选举工作规范有序的开展。二是把好人选关。经过并村后,目前,我区的行政村普遍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相互之间不熟悉。为了使大家投票不仅局限在自己认识的人身上,各村都把符合条件的党员的基本情况汇总成册,并作为推荐票发给党员,供党员投票时了解、参考,保证了党员有一定的选择权。北桥镇灵峰村在正式推荐候选人前两天就把名单发到广大党员手中,让党员和群众对符合推荐条件的新一届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候选对象进行充分地酝酿,确保推荐出的委员候选人真正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三是把好素质关。各党委(党工委)严格遵照区委对新一届村党组织班子成员提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的要求,加速村级班子年轻化、合理化和高素质化进程。太平街道党工委通过严格把关,大大优化了班子结构:委员平均年龄下降了6.3岁,女性干部比例提高了17.4%,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委员比例提高了8.9%。

三、主要成效

(一)拓宽了选人渠道,村党组织班子结构更趋合理。“两推一选”村党组织班子成员,由于实行公开参选,平等竞职,一改过去单一由党委“伯乐相马”为组织、党员、群众共同“赛场选马”,有效克服了过去党内选举“少数人选人,少数人中选人”问题,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和渠道,一批年纪轻、懂经济、见识广、素质好、文化高、“双带”能力强的农村党员脱颖而出,为选准选好党组织领导班子,输送了新鲜血液,使班子年龄结构更趋合理,文化程度普遍提高,能力普遍增强,班子整体素质有了明显增强。据统计,换届后,全区95个行政村现有35岁以下委员86名,为换届前的1.9倍,51岁以上的委员减少为93名,比换届前减少了42.6%,平均年龄为43.27岁,比换届前年轻了2.7岁;现有女性干部93名,为换届前的1.5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委员比换届前增加了23名,大专以上学历的书记占70.5%。

(二)发扬了“两个民主”,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两推一选”把党内民主与党外民主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使《党章》赋予党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得到充分的尊重,使每个符合条件的党员都有竞选党组织书记、委员的权利和机会,又有推选村党组织书记、委员候选人的权利,切实保障了广大党员的民主权利。同时,邀请党外群众对推荐出的初步候选人进行再审核、再把关,把党外民主有机地融入到党内选举,适应了村委会直选后村党组织民主选举的客观需要,体现了民愿、民决,提高了群众的公认度,落实了党员、群众对党组织班子的知情权、参与权、推选权、投票权和监督权,增强了党员、群众参政议政意识和民主政治意识。

(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进了农村基层工作的开展。“两推一选”引入了竞争机制,使当选的新一届党组织班子成员把实现、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今后工作的出发点,强化了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增强了他们的工作自信心,促使当选的村党组织班子成员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对上负责与下负责相统一,密切干群关系,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四)调动了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两推一选”给新一届党组织班子带来了压力和动力,激发和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同时“两推一选”也给党员充分发挥民主权利的空间,使党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得到充分尊重,激发了党员的政治热情。在选举过程中,党员主动配合做好选举工作、积极向组织提合理化建议,带头支持党组织工作,努力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较好地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增强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奋发进取的信心和决心。

(五)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通过“两推一选”,磨炼了基层干部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提高了他们在群众中的威信。同时,选举产生的村党组织班子更体现知识化、年轻化的要求,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加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村党组织真正成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六)探索了村官选用的新机制。在村党组织班子调整过程中,阳澄湖镇党委坚持任人唯贤,拓宽选人渠道,除了从镇级机关下派干部到村任职,从现有干部中选拔外,还根据调研、考察结果,结合各人的专长和特点以及相关村的实际情况,对6位村党组织书记实行了异地交叉任职,共涉及9个行政村,调整了47名村级班子成员,共涉及14个行政村。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村干部选拔地域观念,打破了村干部惯性思维,也为进一步激发村干部创新能力和工作潜力进行了有效尝试。

五、存在问题

在整体顺利开展的全区行政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发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经过认真梳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两推一选”换届选举方式认识不到位。少部分镇(街道)、村、党员干部对“两推一选”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例如:个别镇(街道)过分强调实行“两推一选”、扩大党内民主的现实困难,产生求稳怕乱的思想,推进民主畏缩不前,优化结构无所建树。个别行政村错误地认为“两推一选”设置严密的程序是自找麻烦,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过分缩短时间、简化程序的现象。有的村干部不能正确看待选举,不能坦然面对党员群众的挑选,怕在选举中得到不公正的待遇。

(二)对“两推一选”换届选举业务掌握不到位。由于我区绝大多数镇(街道)、村都是首次采用“两推一选”方式进行换届选举,而“两推一选”环节较多、要求较高、操作较难,所以很多具体工作人员存在业务不熟现象,有的对有关选举的党内法规研究不透,有的对“两推一选”程序环节掌握不全,有的对选举组织操作不细,甚至在选举过程中犯一些诸如选票满半数就误认为过半数的低级错误。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仍亟待提高。通过此次行政村党组织换届选举,我区行政村党组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这只是纵向比较的结果,从全局看、与好的比,我区推进行政村党组织干部队伍提升素质、优化结构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据统计,在全区95个行政村中,仍有26.8%的党组织委员未达到高中学历,仍有近三分之一和五分之一的行政村未配备35岁以下委员、女性委员。

(四)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后备力量严重缺乏。目前,农村中一些年纪轻、素质好、能力强的人大都外出务工经商,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再加上村级干部队伍饱和,年轻干部锻炼岗位缺乏,所以很多镇(街道)、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村干部的选拔缺乏应有的后备人选,客观上难以达到区委对新一届村级党组织班子提出的年龄、学历、性别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要求,有的村甚至找不出一个30岁以下的党员,找不出符合条件的一个女性党员,更别说好中选优了。

六、思考与建议

村级组织是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沿阵地。村级党组织更是村级组织的领导核心,村级党组织干部队伍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基层政权建设、农村改革发展和安定稳定问题。“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干部不力,没有活力”,农民群众朴实的语言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根据在此次组织指导行政村党组织按照“两推一选”换届选举工作中所获得的启示,我部认为要解决新形势下村级党组织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民主化进程,在建设高素质村级党组织干部队伍的工作实践中切实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人渠道要“宽”,注重从组织上优化。针对当前村级党组织干部队伍老化、文化素质偏低、后备力量匮乏的现状,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和干部队伍“四化”的方针,明确用人标准,拓宽选人视野,不拘一格用人才。一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在村级党组织干部的选用上,要坚持“一长两宽三高”标准,实现“四个转变”。“一长两宽三高”即有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特长,发展经济思路宽,为人办事心胸宽,文化程度高、工作着眼点高、群众威信高;实现“四个转变”即在选人标准上由“老实听话、工作稳当”转变到“能力高、本领强、能带领村民致富”上来,在选人范围上由“局限于本村、本镇党员和在职村干部的小圈子”转变到“多层次、多方面、多渠道的大视野”中来,在选人方式上由“委派、等额选举”转变到“两推一选、公平竞争”上来,逐步过渡到“公推直选”,在班子结构上由“只注重个体素质、整齐划一”转变到“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知识结构、业务专长合理搭配”上来。二要拓宽村级党组织干部的选配渠道。既要立足“内选”,注重在村组干部、复退军人、回乡知青、企业骨干、民营业主中选配,又要强化“外返”,教育和动员在外打工或经商的能人返乡任职,还要完善“下派”,建立健全镇(街)、区直单位下派驻村干部做法,更要探索“招考”,积极探索从大中专毕业生中考录村干部的机制,使村干部的来源渠道不断扩大。三要加强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要采取民主推荐、公开选拔、跟踪培养等方法,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建立以公推、公选、公认为核心内容的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新机制。重点要从有一定知识水平和专业特长的回乡知青、退伍军人和经过锻炼的大中专毕业生以及群众公认在村、企工作实践中成绩突出的人中选拔。要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与党员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将党员发展工作作为一项关系村级党组织生机与活力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确保党员发展的数量,提高党员发展的质量,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每届村党组织班子必须发展一定数量的35岁以下年轻党员和女性党员,为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输送新鲜血液。同时,有计划地选送他们接受各种职业和专业培训,参加实践锻炼,并定期进行考核、考察,采取动态管理模式,不断淘汰不合格的,吸纳新的人才,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优秀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

(二)选拔形式要“明”,注重从民主上推进。针对我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各种矛盾互相交集和广大农村党员群众民主意识日益增强的实际情况,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人员的产生要采用“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更民主的方式,通过严格的民主程序,公开、透明、公正地产生。一是人性化设置选拔环节,为发扬民主提供程序保障。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选拔过程中,各级党组织要深入细致地设置选拔环节,用严密的、科学的、人性化的程序保障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的实现。如:在候选人初步人选的确定过程中,进一步采取上级党组织全面考察、现任班子成员互推自荐、广大党员群众“海推”等多种方式;在候选人正式确定过程中,给予广大党员群众更大比重的决定权;在正式选举时,采用党员无记名推选监、计票人、公开统票、验票、唱票等更透明的程序。二是熟练化掌握选举业务,为民主选拔提供技术保障。在换届前要把业务培训放在首位,举办镇、村两级选举业务培训班,培训一批精通选举政策、熟悉选举业务、熟练掌握技术的选举组织、操作骨干。通过全面系统的培训和有针对性的练习,使换届选举的组织、参与人员对换届选举工作的政策、规定、流程,深入掌握,弄懂弄通,确保换届选举规范有序进行。三是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关系,为选优任贤提供组织保障。进一步确立民主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选拔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为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选举、监督等民主渠道,提升农村社会对党组织及其领导人的权威性认同和支持赢得主动权,从而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巩固党在同级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三)教育培训要“活”,注重从素质上提升。一是认真抓好村干部培训工作的总体规划和责任落实。要科学制定培训总体规划,将培训经费列入区财政预算;镇、村应结合实际将培训内容和时间安排具体化,确保受训人员抽得出、静得下、学得进。二是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教育培训机制。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从岗位职务、适用技术、实践能力和学历培训四个方面系统设计教育的内容、形式和目标,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我区实际的“业务培训+学历教育+实践锻炼”的村级党组织干部培训教育新路子。在培训内容上,重点学习政治理论、现代科技、财政金融、法律法规、市场运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培训方式上,要分类指导,分别对不同层次的村级党组织干部进行启蒙培训、强化培训和提高培训,不断提升培训档次;在培训目标上,要鼓励村级党组织干部参加各类成人教育,凡年龄在45岁以下的村党组织班子成员没达到大专文化程度的都要接受学历教育。

三是充分发挥区、镇党校的主阵地作用。区委党校要分期分批次对村级党组织班子成员进行培训,做到村级党员干部每3年轮训一遍,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村级党员干部现有的学历水平提高一个层次。

行政村范文篇10

根据市、县关于村级组织换届选举试点工作意见精神,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各行政村去年换届以来村两委班子建设情况及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思想、工作和廉洁自律情况,营造“办实事、创新业”的良好氛围,结合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从11月初至11月中旬对全乡各行政村两委班子进行考察。现就届末考察的有关事项制定实施意见如下:

一、目标要求

乡党委组织力量对村两委班子及成员进行届末考察,全面掌握各行政村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实绩和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情趣爱好、身体状况等各方面情况,形成村干部任期赛业绩、群众民主评议干部的良好氛围,探索使德才兼备的农村干部与优秀年轻后备干部脱颖而出新机制,增强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力,全面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发挥好村两委的核心保垒作用,助推全乡改革发展、维护稳定大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考察对象:各行政村两委班子及其成员;经民主推荐确定为考察对象的优秀年轻后备干部。

三、考察内容

1、考察班子整体情况:⑴思想政治建设,包括理论学习、政治表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团结协作、廉政建设等情况,突出班子团结情况、廉政情况。⑵工作实绩,包括在农村经济、社会、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效果,在推进改革、维护稳定、处理复杂问题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效果。

2、考察村两委主要干部个体情况:重点考察村两委主要干部会不会办事、办事是否公正及廉洁自律等情况,主要包括村两委主要干部个体的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身体状况及其它情况等,工作实绩突出考察上级党委、政府布置的任务完成情况、任期承诺目标完成情况及履行岗位职责过程中所提出的工作思路、实事项目、采取的措施、发挥的具体作用以及所取得的绩效等。

3、总结任期工作。村两委班子和两委主要负责人对本届任期内为民办实事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客观填写《松阳县村级班子实绩报告单》和《松阳县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实绩报告单》,上交乡党委,并向所在村党员群众进行公示。

4、制定下一届工作目标。各村通过“五议两公开”程序、召开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围绕村发展方向、潜力,可利用资源等状况,制定下一届发展规划和工作目标。

5、考察其他村两委班子成员个体及优秀年轻干部情况:主要考察了解干部的德、能、勤、绩、廉,重点了解其关键时刻的政治表现、思想作风、团结协作意识、工作实绩、勤政廉政等方面的情况。

四、考察工作程序和方法

考察采取“听、谈、访、看、查”的方法进行,即听取村两委班子主要负责人去年换届以来思想、工作等方面情况的自我述职,发放表格现场民主测评推荐,召集座谈会和个别谈话,走访农户,查看有关帐册、台帐。具体工作步骤:

1、考察预告。考察组进点前在考察对象所在行政村考察预告,公布考察时间、考察组成员名单、监督联系电话等。

2、召开述职测评会。召开由行政村村两委班子成员、县乡“两代表一委员”、全体党员、村民代表、村会计及村团妇兵等组织负责人和乡考察组成员参加的述职测评会。由考察组进行考察动员并主持述职会议;班子采取书面述职,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作口头述职;然后发放民主测评表和征求意见表,对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进行民主评议,民主推荐去年以来本村“最满意的三件事”;发放优秀年轻后备干部推荐表,对优秀年轻干部进行民主推荐,年龄原则上要求在45周岁以下,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并注意推荐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各种表格在当天收回(各行政村事先准备好投票箱一只)。同时对村两委会商议的下一届工作目标,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

3、个别谈话、座谈、走访和查阅资料。各考察组到行政村召开座谈会、随机走访农户,查阅会议记录、村务财务材料等资料,掌握村两委班子有关情况。

4、确定各村“最满意的三件事”和优秀年轻干部考察对象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考察组综合分析去年以来各村“最满意的三件事”民主推荐情况和优秀年轻干部推优情况,提交乡党委会议研究,确定各村“最满意的三件事”和优秀年轻干部考察对象,在一定的范围内予以公示。

5、综合分析。各考察组对考察情况进行统计汇总、综合分析。

6、考察情况汇报、反馈、归档。考察组将考察情况汇总向乡党政班子会汇报,同时向村两委班子及村主要干部进行反馈,并及时将材料汇总归档。

五、考察工作时间要求及考察组人员组成

拟定于11月2日召开全乡村两委班子届末考察工作动员会,全体乡干部、各村书记、主任参加;11月10日前考察组完成对各村考察,13日前完成各村考察材料统计汇总、综合分析。15日前乡党政班子会专题听取各考察组汇报。考察组人员以片区网格内的乡领导班子成员任组长,各村住村干部为组员,负责本片区网格各村两委班子届末考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