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困难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20:24:58

现实困难

现实困难范文篇1

银保产品是银行与保险公司进行合作的载体,其战略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双方的融合战略。银保产品分为替代型和互补型产品两类,替代型产品在客户群体定位、功能定位方面与银行产品是有交叉的,其销售会对银行本身产品造成一定冲击。目前市场销售的分红产品可以看做储蓄、国债产品的替代品,投连险与万能险可以看做人民币理财、基金等产品的替代品,这样的产品定位直接带来银保产品与银行产品的竞争,不可避免地造成银行与保险公司潜在利益的冲突。而互补型产品可以满足现有银行产品无法满足的功能需求,是一种可以避免二者利益冲突、有利于形成双赢局面的战略。具体来说,互补型产品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客户共享产品,即银行、保险两大客户市场均向对方市场渗透而生产的产品,比如银行保险联名卡、保单质押贷款;另一类是业务增强型产品,能够与银行现有的产品互相配合,降低银行产品的风险水平或提高其收益。比如银行卡透支保险、个人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履约保险等。在我国银保市场上,98%为分红型,互补型的产品战略尚未大规模启动。

2银行保险产品功能定位失衡

银保产品的问世是为了更好地迎合消费者多样化的金融需求,至少应当包含保障和投资两个功能模块。从保险的本质来讲,保障功能是其区别于其他金融产品的根本特征,保障功能即为特定风险提供损失补偿或给付的功能。储蓄和保值增值功能则是其派生职能。但在目前银保产品设计中,投资功能被放在了第一位,保障功能屈居其后,变成了派生职能。片面强调收益率使得银保产品的收益水平成为业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导致银保产品与储蓄、债券、基金、股票等投资理财类产品在同一领域内开展竞争。

从中国银保产品的更替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倾向性:2000年,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下调至2.5%,利息税的开征使得居民储蓄收益水平下降,而保险资金入市、允许保险公司与银行协商利率直接提高了保险公司预期收益水平,导致分红险热销以及银保业务爆炸式的增长;当分红险的收益水平普遍低于人们预期时,保底收益分红型产品取代了原有的分红险,投连险和万能险的推出,更是切中人们追求高收益率的心理需求;当投连险的收益率低于人们预期时,出现了投连险的退保风波;2006年股票市场的复苏吸引大量流动资金涌向股市,投资型银保产品难以同开放式基金匹敌,保障性银保产品更难争得一席之地。此时,可以分享资本市场增长成果的投连险,又由退保风波中的“众矢之的”摇身一变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银保产品似乎成了一种纯粹的投资品,收益率成为决定销售状况的主导因素,让人不得不质疑:银保产品还是保险产品吗?我们并不否认投资功能在银保产品中的定位,但关键是竞争力的比较分析。银行所销售的投资型保险产品由保险公司设计,并不具备比较优势,而风险保障功能才是根本。因此如何利用保障功能来引导融资功能是今后银保产品功能定位中的重要课题。

3银行保险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

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银保产品多达上百种,但是区别甚微,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没有很好地与银行销售渠道相结合,没有体现银保产品所应有的特色,与其他保险产品具有明显同质性;保险责任、保单费率等内容基本相同,只是在保险金额、分红方式等方面略有差异,不同保险公司之间的银保产品具有明显同质性;银保产品与银行产品也存在同质性,不少属于储蓄替代型产品,保险期限短,保障程度低,由此导致在股市低迷、基金销售退潮的情况下,银保产品大受青睐;而当股市红火,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热销时,银保产品又遭受冷遇。这种现象虽然是中国银行保险初级阶段的产物,但这样的产品结构会反作用于中国银行保险制度,成为制约银行保险向纵深发展的桎梏。

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是,不少新银保产品的推出并非根据市场调查以及消费者需求分析,而是将竞争者原有的产品修改或重新包装后上市。从知识产

权角度讲,银保产品设计属于知识产权的范围,一旦这种产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与尊重,保险公司将失去产品创新的动力,从而降低产品开发的投入,这必然会使得中国银保产品陷入“同质—模仿—更同质”的恶性循环之中。产品的雷同性导致银行柜员在销售过程中的重要性难以显现,客观上也为银保业务手续费的恶性竞争提供了温床。

4我国银行保险产品的创新策略

若要从根本上避免国内现有的银行保险产品雷同、功能定位不清以及恶性手续费竞争的痼疾,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银行保险向纵深发展过程的主导,必须制定清晰的产品创新战略,摆脱无差异竞争的现状,确立差异战略或目标集中战略来向银行客户提供具有明显个性化特色的保险产品。比如,设计简单易懂的标准化银保产品,针对大众银行客户进行“批量销售”,从量上实现银保产品的全面推广;设计相对复杂甚至定制型的特殊银保产品,针对部分大众银行客户和高端银行客户进行“精耕细作”,从而在质上达到银保产品的深层渗透。

银保产品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保险产品,其销售对象主要是银行客户,其功能主要是为了满足银行交易的特殊需要或用于改善某些银行产品,使之对银行客户更具有吸引力和有效性。所以,在产品创新过程中必须针对银行的产品和销售渠道特点进行针对性设计,通过银保产品与银行产品体系的融合,形成互补产品的配套销售。

4.1银行保险产品创新的功能选择银保产品与其他金融产品的关键区别在于其保障功能,但这并不是说银保产品应偏重保障功能,而是意味着在银保产品创新过程中需重视对保障功能的设计和利用。结合中国银保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现象,更有必要深度挖掘其保障功能。第一,挖掘传统银行产品与保险产品的契合点,开发与银行产品配套的银保产品。(1)与个人贷款业务相关的产品。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贷款尤其是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已成为银行重要的资产业务。住房抵押贷款以房产为抵押,风险水平相对较低,一直被认为是银行的优质业务,但贷款人的人身风险或信用风险会给银行带来需要处置抵押物的可能性,因此银行一般会对个人申请抵押贷款设置较高门槛,手续烦琐且贷款金额低于抵押物的市场价值,这显然成为银行优质业务发展的瓶颈。如果由与这一贷款业务相配套的银保产品来承担贷款人的风险,并与个人贷款打包销售,既可以保障债权人的资产安全程度,也可以保障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同时也销售了银行贷款和保险产品,这是典型的个人与银行“双赢”的局面。当然这里的个人贷款并不仅仅限于住房抵押贷款,其保障范围与现在市场上的房贷险也并不相同。现有的房贷险承保的是房屋的财产损失风险,而这款新型的银行保险产品关注的则是贷款人的人身风险和信用风险。(2)与信用卡相关的产品。信用卡业务是银行的另一大优质业务,信用卡持卡人一般都具有相对稳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同银行保持稳定的业务联系,是银行的忠诚客户,同时也是资产和信用状况较好的优质客户。针对这类人群可以针对性进行银保产品的创新:一是持卡人信用保障类产品。这种产品同与个人贷款业务相关的银保产品类似,可以保障因持卡人的人身或信用风险造成银行损失的风险;二是持卡人个性化银保产品。银行对持卡人金融的需求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提供针对性的保险产品,如重大疾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特殊健康险以及自驾游意外伤害险等,并采用顾问式方式进行销售。三是结算类银行保险产品。信用卡是一种具有强大的结算和支付功能的金融工具,利用它可以轻松地整合保费缴纳、保险金支付、办理保单质押贷款等功能。

第二,考虑保障与储蓄投资功能的相机结合。消费者的多元化金融需求是通过特定的银保产品来体现的,因此其功能结构应当与消费者的功能需求保持一致。对保障功能的重视并非意味着对储蓄和投资功能的弱化和漠视,在金融需求多元化的时代,只要消费者希望获得投资与保障的双重功能,银保产品就必须在这两个方面体现出竞争力,才能获得创新的成功。

现实困难范文篇2

公共档案馆的社会理想是指人们对于作为一个事业整体的公共档案馆在社会生活中的性质、地位及作用等作出的合乎理性和逻辑的预期和展望,作为档案馆哲学研究的一个前沿话题,公共档案馆社会理想的提出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外在因素和内在缘由的,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结果。从外在因素层面看,它意味着对公共档案馆传统藏用思想的反省,表明当代公共档案馆人由于人类面临的信息困境而转向对信息价值和利用者信息权利的关注:从内在层面看,它体现着档案馆人以哲学方式对自身行为及其效应的自觉检讨与自我批判。

如果说在古代中国作为政治附庸的“档房”的社会理想尚处于一种内向封闭、自我满足的状态,而近代中国档案运动也只是尚具人文主义启蒙的色彩。那么历史发展到今天,公共档案馆的社会理想则进入到了一个积极外向、多元开放的全新阶段,其基本特征就是完成了由“以藏为本”到“以用为本”的转变,形成了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信息公平、制度公正、利用自由的社会理想。随手翻检当代档案学者的论着,如冯惠玲的《开放:公共档案馆的发展之路》、郭红解的《开放亲民文化服务——未来城市档案馆的发展方向》,“开放”、“权利”、“自由”、“公平”、“制度”、“保障”等语词随处可见。蔡娜等人更是用“公民信息权的基本保障”这一概念来描绘公共档案馆,认为公共档案馆既是社会公共管理机构和信息保障体系,也是为了实现人类信息共享与信息保障而作出的一项社会制度安排。目的是让所有的人在所有的地方能得到自己需要的所有形式的所有开放了的档案信息资源,这就是我们公共档案馆的最高社会理想。

2当代公共档案馆社会理想面临的现实困境

2.1社会认同存在巨大反差

对公共档案馆社会理想的颂扬和赞誉大都来自档案馆界本身,而社会对档案馆事业的认同与档案馆界对自己的职业认同存在着巨大反差。现实社会对档案馆工作人员及档案职业的认同程度,绝对难让档案馆员自豪起来。而更令人尴尬的是,在档案馆界内部对档案馆社会理想的认同也存在较大的分歧,主要是档案馆学理论界与决策层之间的分歧。理论学家提出的理想虽然合理,但在决策层看来却不切合实际,难以应用,理论成果往往被束之高阁。同时,理论学家又认为官员无视理论,致使公共档案馆事业缺乏逻辑,违背理论规律和原则,而且,档案馆社会理想在实践层也难以得到认同。因此,理论界高举信息自由、信息公平的大旗对实践层不断进行批判:而另一方面,实践层还在为自己的生存苦苦挣扎,认为理论界是在隔岸观火,站着说话不腰疼。可见,公共档案馆社会理想的光芒顶多只是闪耀在理论的象牙塔的塔尖,对社会的影响有多大还有待考量。

2.2实践环节存在严重背离

公共档案馆的发展水平最能体现档案馆精神,是一个国家档案馆事业发展水平的标志,然而,我国公共档案馆发展的总体水平低下而且极不平衡,已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是边远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公共档案馆数量及经费的极度匮乏,而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对档案馆的评估又促成了大量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一大批作为“城市标志性建筑”、“文化标志性建筑”不断出现。而且,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状况更是令人担忧。以2003年为例,我国档案开放率只有20.8%:利用人次只占到全国人口数量的0.285%;利用档案的卷、件次数只占当年馆藏档案总数的5.1%。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民众的档案意识不高是一个方面,但更主要的原因恐怕要从档案馆界自身来找。档案利用中的各种收费问题已是不必多说,“为领导决策服务”、“为科学研究服务”当作搪塞“为公众服务”的思维方式更是由来已久了。

2.3管理权责存在极大不明

在公共档案馆领域中,担当管理角色的是各级档案局等,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档案馆与档案局往往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政策的制定者与政策的执行者是同一批人,这就犹如在运动场上某人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一样,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关系过于密切,使得监管规则很难得到有效执行。这种美其名曰“双重职能”的建制,实际上是混淆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机构性质、职能、任务及工作对象,使其工作发生了极大的偏差,容易产生档案馆也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的误区,以至于淡化了本应有的服务意识和效益观念,弱化了档案馆本应有的社会化功能和作为“文化使者”的身份。虽然这种“合二为一”的体制为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些便利,但也给档案馆带来了不小的困惑。因此,要想在这种体制环境下实现公共档案馆的社会理想谈何容易。

2.4政府职能存在严重不清

由于制度的缺失、公共审计的不完善,中央和地方事权与财权方面划分不合理,导致了为全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不足、分配不公、效益不佳。在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公共用品领域,只有教育领域对财政的投入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其他如卫生医疗、社保、公共图书馆、公共档案馆等领域都没有把政府的责任提高和明确到法律的层次,对其投入的多少强烈地打上了长官意志的烙印。以2003年为例,我国GDP总量达到了116694亿元,而当年我国投入档案行政事业费和档案馆事业费却只有4.2111亿元,只占到GDP的0.0036%。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社会理想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建立在这种环境上的公共档案馆,要想实现其社会理想真是比登天还难。

3实现社会理想走出困境的策略分析

3.1策略之一:局馆分开,各司其责

局馆分开,构建新型的档案行政组织和档案事业组织既是行政改革、事业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是行政改革、事业改革发展趋势所在,更是为其实现社会理想扫除体制上的障碍的需要。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局馆职责分开。正确界定和划分局、馆各自职责,明确各自社会目标,实现各自社会理想。二是局馆经费分开。实现行政经费与事业经费的分开,有效地防止政事不分局面再度出现,加强财政监督。三是局馆目标分开和管理方式分开,由于局与馆具有不同的性质、目标、职责、功能和特点,其运行方式和运行结果当然不同,局馆分开最重要的就是管理体制的分开,构建新型的档案行政组织和档案事业组织。

3.2策略之二:创新制度、完善环境

造成档案馆社会理想与现实反差这么大的原因,除了管理体制外,制度的落后与缺失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为此,我们要进行制度创新,完善档案馆实现其社会理想的环境。一是完善公共档案馆的财政供给制度,为档案馆实现其社会理想提供物质保障。二是完善法律制度,在法律的层面上保证公共档案馆服务工作开展的权力与义务,同时,协调不同部门与不同阶层法律之间的冲突,做到政出一门、法出一套。三是完善监管制度,改变对公共档案馆的监督管理不力的局面,通过政府出台公共档案馆管理办法与管理条例等,明确其服务要求,以此来增强公共档案馆的压力、动力与活力,促使公共档案馆服务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其社会理想。

3.3策略之三:运用技术,提升服务

公共档案馆在其理想的实现过程中,外力的作用必不可少,特别是当今信息技术的触角已是延伸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涉及到社会成员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如E-mail、BBS、BLOG、QQ技术等,再加上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新型载体的广泛运用。因此,公共档案馆要想跟上时代,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手段,运用技术提升服务。

现实困难范文篇3

但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扶助生活困难党员工作、建立科学长效机制来看,这项工作也还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一是筹资渠道较窄,缺乏长效机制。扶助资金收入主要来自三大块,即:党费拨款、党员捐款和扶助金利息收入。从目前的运作来看,上级和本级党费每年拨付只有12万元左右。党员捐款不确定因素较多,充满变数和不确定因素。由于接转本金不多,利息收入也基本可以忽略。因此从扶助金的收入来看,缺乏长效机制,无法确保现在的扶助面。二是在扶志扶技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一定程度上,扶助党员往往以年终“送温暖”的方式,送钱送物较多;在立志鼓励、帮扶项目、培训技术等方面有所欠缺,导致扶助对象脱贫的手段和技能提高不快,因而扶助时“老面孔”较多。三是对扶助对象的扶助程度上,还存在重点不突出的问题。扶助资金的使用上,一般是300—500元每人的标准进行扶助,没有完全做到“重者重扶,轻都轻扶”,个别基层单位甚至还把县委组织部下发的扶助金集中使用,以“撒胡椒粉”的方式发放,扶助重点更不突出。

为切实把“好事做好、好事做实”,形成科学的长效扶助机制,应重点做好以下三点:

一、建立稳妥筹资渠道,坚持做到“收支平衡”

资金来源渠畅通、数额能够长效保证是扶助生活困难党员工作长期成功实施的关键。一是要通过广泛宣传,在募捐上实现“扩面增量”。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支部要通过宣传扶助工作的目的意义、组织集中捐赠活动等方式组织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物质条件比较好、有能力有条件为别人提供帮助的党员捐款捐物。县委组织部可以拍摄一批党性强、过往贡献大而现又生活十分困难的老党员典型的电教片,利用县电视台、远教设施播放等形式,向全社会宣传扶助工作,引起社会共鸣,争取大户、企业、广大群众等社会各界对生活困难党员扶助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要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在募捐做到既扩面又增量。二是市、县财政应给予一定支持或保障。扶助生活困难党员既是夯实基层基础之举,也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市、县二级财政应该根据当前实际,采取定期定量补助或都“不足部分兜底”的方式,以实际行动支持扶助工作。三是要“量入为出”的基本原则开展扶助。为切实做到收支平衡,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基本原则。在确定扶助规模和扶助金标准时,要在认真摸底调查,全面掌握生活困难党员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要根据当年筹集到的扶助金总额,按照量入为出、略有节余、逐年积累的原则,确定扶助规模和标准,处理好可用财力和现实需要的关系。

二、严格扶助标准,坚持做到“雪中送炭”

扶助生活困难党员是对生活状况恶劣、生存能力脆弱、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迫切需要党组织的关怀和帮助的党员施以援手,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摆脱困境。因此,扶助金不应成为锦上之花,而应该成为雪中之炭。为此,在确定扶助对象时,既要坚持政治标准,又要坚持现实标准。政治标准就是自觉履行党员义务,自觉维护党的形象,现实标准就是生活确有困难,迫切需要帮助。既不能放松政治标准,又要严格把握现实标准,要通过把握标准,把那些积极履行党员义务、自觉维党的形象但生活困难的党员都纳入到扶助对象中来,把那些长年扎根基层工作,甘于奉献的基层党员干部都纳入到扶助对象中来。在具体操作中,面不宜太宽,扶助金标准也不能过低,不搞广施甘露,要根据党员困难程度不同,突出重点,真正发挥扶助金的激励作用。同时,为确保扶助金发放的公正、公开、公平,在日常工作中应吸收党员全程参与,发动党员进行全程监督。坚持做到五个公开:扶助对象确定的原则、条件、程序公开,确定的扶助对象公开,每名扶助对象的扶助金额度公开,每次每名党员捐款的具体数和党员捐款的总数公开,村(居)、乡、县级每年扶助金的收入与支出情况公开。

现实困难范文篇4

扶助生活困难党员工作自2005年启动来,我县共筹集扶助资金79万多元,发放扶助金55万元,三年累计扶助生活困难党员1600多人次。从工作的实践来看,这项工作意义重大、深受基层党员干部拥护。一是为许多生活困难党员解了“燃眉之急”。受扶助的党员要么遭受天灾人祸、要么老弱多病,绝大部分都生活非常困难,扶助金的发放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当时的经济困难,解决了他们生产生活中的一定实际问题。二是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基层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群众都把扶助工作视为“民心工程”,纷纷称道党委政府,从而增强了党组织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三是增强了基层干部岗位吸引力,促进了基层工作。我们把连续任职25年以上的卸职农村党支部书记纳入了固定扶助范畴,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基层干部岗位吸引力,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和稳定。

但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扶助生活困难党员工作、建立科学长效机制来看,这项工作也还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一是筹资渠道较窄,缺乏长效机制。扶助资金收入主要来自三大块,即:党费拨款、党员捐款和扶助金利息收入。从目前的运作来看,上级和本级党费每年拨付只有12万元左右。党员捐款不确定因素较多,充满变数和不确定因素。由于接转本金不多,利息收入也基本可以忽略。因此从扶助金的收入来看,缺乏长效机制,无法确保现在的扶助面。二是在扶志扶技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一定程度上,扶助党员往往以年终“送温暖”的方式,送钱送物较多;在立志鼓励、帮扶项目、培训技术等方面有所欠缺,导致扶助对象脱贫的手段和技能提高不快,因而扶助时“老面孔”较多。三是对扶助对象的扶助程度上,还存在重点不突出的问题。扶助资金的使用上,一般是300—500元每人的标准进行扶助,没有完全做到“重者重扶,轻都轻扶”,个别基层单位甚至还把县委组织部下发的扶助金集中使用,以“撒胡椒粉”的方式发放,扶助重点更不突出。

为切实把“好事做好、好事做实”,形成科学的长效扶助机制,应重点做好以下三点:

一、建立稳妥筹资渠道,坚持做到“收支平衡”

资金来源渠畅通、数额能够长效保证是扶助生活困难党员工作长期成功实施的关键。一是要通过广泛宣传,在募捐上实现“扩面增量”。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支部要通过宣传扶助工作的目的意义、组织集中捐赠活动等方式组织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物质条件比较好、有能力有条件为别人提供帮助的党员捐款捐物。县委组织部可以拍摄一批党性强、过往贡献大而现又生活十分困难的老党员典型的电教片,利用县电视台、远教设施播放等形式,向全社会宣传扶助工作,引起社会共鸣,争取大户、企业、广大群众等社会各界对生活困难党员扶助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要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在募捐做到既扩面又增量。二是市、县财政应给予一定支持或保障。扶助生活困难党员既是夯实基层基础之举,也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市、县二级财政应该根据当前实际,采取定期定量补助或都“不足部分兜底”的方式,以实际行动支持扶助工作。三是要“量入为出”的基本原则开展扶助。为切实做到收支平衡,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基本原则。在确定扶助规模和扶助金标准时,要在认真摸底调查,全面掌握生活困难党员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要根据当年筹集到的扶助金总额,按照量入为出、略有节余、逐年积累的原则,确定扶助规模和标准,处理好可用财力和现实需要的关系。

二、严格扶助标准,坚持做到“雪中送炭”

扶助生活困难党员是对生活状况恶劣、生存能力脆弱、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迫切需要党组织的关怀和帮助的党员施以援手,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摆脱困境。因此,扶助金不应成为锦上之花,而应该成为雪中之炭。为此,在确定扶助对象时,既要坚持政治标准,又要坚持现实标准。政治标准就是自觉履行党员义务,自觉维护党的形象,现实标准就是生活确有困难,迫切需要帮助。既不能放松政治标准,又要严格把握现实标准,要通过把握标准,把那些积极履行党员义务、自觉维党的形象但生活困难的党员都纳入到扶助对象中来,把那些长年扎根基层工作,甘于奉献的基层党员干部都纳入到扶助对象中来。在具体操作中,面不宜太宽,扶助金标准也不能过低,不搞广施甘露,要根据党员困难程度不同,突出重点,真正发挥扶助金的激励作用。同时,为确保扶助金发放的公正、公开、公平,在日常工作中应吸收党员全程参与,发动党员进行全程监督。坚持做到五个公开:扶助对象确定的原则、条件、程序公开,确定的扶助对象公开,每名扶助对象的扶助金额度公开,每次每名党员捐款的具体数和党员捐款的总数公开,村(居)、乡、县级每年扶助金的收入与支出情况公开。

现实困难范文篇5

工作中要具有开拓创新和锲而不舍得精神、独当一面的能力、团队意识和大局意识,这些都是通向成功的法宝和利器。但我认为,仅仅具有以上几点还是远远不够的,最关键得是要有忠诚的素质和乐观的态度、坚定的自信心。

书中写到忠诚是生存的保证。是的,忠诚在现在社会里是尤为可贵的。每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的忠诚、对自己的上级的忠诚、对出生入死的朋友的忠诚、对给予你帮助的同事之间的忠诚以及对自己的家庭和爱人的忠诚,这每一个忠诚都代表着一份希望和力量、代表着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一个人从踏入社会的那一刻起,就要坚定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对你整体的人生规划是至关重要的。不要因为一点点微小的利益,就选择频繁的跳槽,这对自己的长远发展有害无益。我们应当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努力克服困难,在着过程中你就会得到人生的乐趣,你会积累战胜困难的经验和信心。

当我们抱着远大的理想,参加到工作中时,乐观的心态和绝对的自信是必不可少的。书中写到:只有乐观得人才能冷静客观的面对挫折和困难。在乐观自信的牵引下,想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超越挫折,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探索新的解决办法,以更大的勇气面对问题和挫折,努力奋斗、至致克服难关。比如在解放前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是乐观自信的唯物主义者。他们在怎样艰苦的环境下,不论革命受到多大的挫折,都坚信自己的理想会实现,革命会成功。他们有抱负有理想,对未来非常乐观,可同时也能客观的面对现实,分析各种可能出现的不利状况。他们心思慎密,一丝不苟,为了最终的目标而付出长期的、艰苦的、持续不断的努力。最终解放了全中国,取得了革命得胜利。

现实困难范文篇6

工作中要具有开拓创新和锲而不舍得精神、独当一面的能力、团队意识和大局意识,这些都是通向成功的法宝和利器。但我认为,仅仅具有以上几点还是远远不够的,最关键得是要有忠诚的素质和乐观的态度、坚定的自信心。

书中写到忠诚是生存的保证。是的,忠诚在现在社会里是尤为可贵的。每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的忠诚、对自己的上级的忠诚、对出生入死的朋友的忠诚、对给予你帮助的同事之间的忠诚以及对自己的家庭和爱人的忠诚,这每一个忠诚都代表着一份希望和力量、代表着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一个人从踏入社会的那一刻起,就要坚定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对你整体的人生规划是至关重要的。不要因为一点点微小的利益,就选择频繁的跳槽,这对自己的长远发展有害无益。我们应当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努力克服困难,在着过程中你就会得到人生的乐趣,你会积累战胜困难的经验和信心。

当我们抱着远大的理想,参加到工作中时,乐观的心态和绝对的自信是必不可少的。书中写到:只有乐观得人才能冷静客观的面对挫折和困难。在乐观自信的牵引下,想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超越挫折,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探索新的解决办法,以更大的勇气面对问题和挫折,努力奋斗、至致克服难关。比如在解放前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是乐观自信的唯物主义者。他们在怎样艰苦的环境下,不论革命受到多大的挫折,都坚信自己的理想会实现,革命会成功。他们有抱负有理想,对未来非常乐观,可同时也能客观的面对现实,分析各种可能出现的不利状况。他们心思慎密,一丝不苟,为了最终的目标而付出长期的、艰苦的、持续不断的努力。最终解放了全中国,取得了革命得胜利。

现实困难范文篇7

但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扶助生活困难党员工作、建立科学长效机制来看,这项工作也还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一是筹资渠道较窄,缺乏长效机制。扶助资金收入主要来自三大块,即:党费拨款、党员捐款和扶助金利息收入。从目前的运作来看,上级和本级党费每年拨付只有12万元左右。党员捐款不确定因素较多,充满变数和不确定因素。由于接转本金不多,利息收入也基本可以忽略。因此从扶助金的收入来看,缺乏长效机制,无法确保现在的扶助面。二是在扶志扶技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一定程度上,扶助党员往往以年终“送温暖”的方式,送钱送物较多;在立志鼓励、帮扶项目、培训技术等方面有所欠缺,导致扶助对象脱贫的手段和技能提高不快,因而扶助时“老面孔”较多。三是对扶助对象的扶助程度上,还存在重点不突出的问题。扶助资金的使用上,一般是300—500元每人的标准进行扶助,没有完全做到“重者重扶,轻都轻扶”,个别基层单位甚至还把县委组织部下发的扶助金集中使用,以“撒胡椒粉”的方式发放,扶助重点更不突出。

为切实把“好事做好、好事做实”,形成科学的长效扶助机制,应重点做好以下三点:

一、建立稳妥筹资渠道,坚持做到“收支平衡”

资金来源渠畅通、数额能够长效保证是扶助生活困难党员工作长期成功实施的关键。一是要通过广泛宣传,在募捐上实现“扩面增量”。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支部要通过宣传扶助工作的目的意义、组织集中捐赠活动等方式组织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物质条件比较好、有能力有条件为别人提供帮助的党员捐款捐物。县委组织部可以拍摄一批党性强、过往贡献大而现又生活十分困难的老党员典型的电教片,利用县电视台、远教设施播放等形式,向全社会宣传扶助工作,引起社会共鸣,争取大户、企业、广大群众等社会各界对生活困难党员扶助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要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在募捐做到既扩面又增量。二是市、县财政应给予一定支持或保障。扶助生活困难党员既是夯实基层基础之举,也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市、县二级财政应该根据当前实际,采取定期定量补助或都“不足部分兜底”的方式,以实际行动支持扶助工作。三是要“量入为出”的基本原则开展扶助。为切实做到收支平衡,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基本原则。在确定扶助规模和扶助金标准时,要在认真摸底调查,全面掌握生活困难党员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要根据当年筹集到的扶助金总额,按照量入为出、略有节余、逐年积累的原则,确定扶助规模和标准,处理好可用财力和现实需要的关系。

二、严格扶助标准,坚持做到“雪中送炭”

扶助生活困难党员是对生活状况恶劣、生存能力脆弱、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迫切需要党组织的关怀和帮助的党员施以援手,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摆脱困境。因此,扶助金不应成为锦上之花,而应该成为雪中之炭。为此,在确定扶助对象时,既要坚持政治标准,又要坚持现实标准。政治标准就是自觉履行党员义务,自觉维护党的形象,现实标准就是生活确有困难,迫切需要帮助。既不能放松政治标准,又要严格把握现实标准,要通过把握标准,把那些积极履行党员义务、自觉维党的形象但生活困难的党员都纳入到扶助对象中来,把那些长年扎根基层工作,甘于奉献的基层党员干部都纳入到扶助对象中来。在具体操作中,面不宜太宽,扶助金标准也不能过低,不搞广施甘露,要根据党员困难程度不同,突出重点,真正发挥扶助金的激励作用。同时,为确保扶助金发放的公正、公开、公平,在日常工作中应吸收党员全程参与,发动党员进行全程监督。坚持做到五个公开:扶助对象确定的原则、条件、程序公开,确定的扶助对象公开,每名扶助对象的扶助金额度公开,每次每名党员捐款的具体数和党员捐款的总数公开,村(居)、乡、县级每年扶助金的收入与支出情况公开。

现实困难范文篇8

《事在人为》的前言中这样写到:每一位职场中得人,其独特的优势和劣势并非一成不变,这取决于后天的自我打造和历练。成绩卓越的成功人士与碌碌无为的平庸之人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价值和人生态度的迥异。只有相信自己,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自己,才能成为职场中的常青树。全书仔细读来,作者通过精彩的事例、委婉的语气,耐人寻味的比拟,有浅入深的向读者阐释着一种进取的信心和力量。

工作中要具有开拓创新和锲而不舍得精神、独当一面的能力、团队意识和大局意识,这些都是通向成功的法宝和利器。但我认为,仅仅具有以上几点还是远远不够的,最关键得是要有忠诚的素质和乐观的态度、坚定的自信心。

书中写到忠诚是生存的保证。是的,忠诚在现在社会里是尤为可贵的。每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的忠诚、对自己的上级的忠诚、对出生入死的朋友的忠诚、对给予你帮助的同事之间的忠诚以及对自己的家庭和爱人的忠诚,这每一个忠诚都代表着一份希望和力量、代表着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一个人从踏入社会的那一刻起,就要坚定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对你整体的人生规划是至关重要的。不要因为一点点微小的利益,就选择频繁的跳槽,这对自己的长远发展有害无益。我们应当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努力克服困难,在着过程中你就会得到人生的乐趣,你会积累战胜困难的经验和信心。

当我们抱着远(大的理想,参加到工作中时,乐观的心态和绝对的自信是必不可少的。书中写到:只有乐观得人才能冷静客观的面对挫折和困难。在乐观自信的牵引下,想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超越挫折,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探索新的解决办法,以更大的勇气面对问题和挫折,努力奋斗、至致克服难关。比如在解放前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是乐观自信的唯物主义者。他们在怎样艰苦的环境下,不论革命受到多大的挫折,都坚信自己的理想会实现,革命会成功。他们有抱负有理想,对未来非常乐观,可同时也能客观的面对现实,分析各种可能出现的不利状况。他们心思慎密,一丝不苟,为了最终的目标而付出长期的、艰苦的、持续不断的努力。最终解放了全中国,取得了革命得胜利。

现实困难范文篇9

工作中要具有开拓创新和锲而不舍得精神、独当一面的能力、团队意识和大局意识,这些都是通向成功的法宝和利器。但我认为,仅仅具有以上几点还是远远不够的,最关键得是要有忠诚的素质和乐观的态度、坚定的自信心。

书中写到忠诚是生存的保证。是的,忠诚在现在社会里是尤为可贵的。每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的忠诚、对自己的上级的忠诚、对出生入死的朋友的忠诚、对给予你帮助的同事之间的忠诚以及对自己的家庭和爱人的忠诚,这每一个忠诚都代表着一份希望和力量、代表着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一个人从踏入社会的那一刻起,就要坚定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对你整体的人生规划是至关重要的。不要因为一点点微小的利益,就选择频繁的跳槽,这对自己的长远发展有害无益。我们应当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努力克服困难,在着过程中你就会得到人生的乐趣,你会积累战胜困难的经验和信心。

当我们抱着远大的理想,参加到工作中时,乐观的心态和绝对的自信是必不可少的。书中写到:只有乐观得人才能冷静客观的面对挫折和困难。在乐观自信的牵引下,想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超越挫折,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探索新的解决办法,以更大的勇气面对问题和挫折,努力奋斗、至致克服难关。比如在解放前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是乐观自信的唯物主义者。他们在怎样艰苦的环境下,不论革命受到多大的挫折,都坚信自己的理想会实现,革命会成功。他们有抱负有理想,对未来非常乐观,可同时也能客观的面对现实,分析各种可能出现的不利状况。他们心思慎密,一丝不苟,为了最终的目标而付出长期的、艰苦的、持续不断的努力。最终解放了全中国,取得了革命得胜利。

现实困难范文篇10

工作中要具有开拓创新和锲而不舍得精神、独当一面的能力、团队意识和大局意识,这些都是通向成功的法宝和利器。但我认为,仅仅具有以上几点还是远远不够的,最关键得是要有忠诚的素质和乐观的态度、坚定的自信心。

书中写到忠诚是生存的保证。是的,忠诚在现在社会里是尤为可贵的。每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的忠诚、对自己的上级的忠诚、对出生入死的朋友的忠诚、对给予你帮助的同事之间的忠诚以及对自己的家庭和爱人的忠诚,这每一个忠诚都代表着一份希望和力量、代表着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一个人从踏入社会的那一刻起,就要坚定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对你整体的人生规划是至关重要的。不要因为一点点微小的利益,就选择频繁的跳槽,这对自己的长远发展有害无益。我们应当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努力克服困难,在着过程中你就会得到人生的乐趣,你会积累战胜困难的经验和信心。

当我们抱着远大的理想,参加到工作中时,乐观的心态和绝对的自信是必不可少的。书中写到:只有乐观得人才能冷静客观的面对挫折和困难。在乐观自信的牵引下,想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超越挫折,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探索新的解决办法,以更大的勇气面对问题和挫折,努力奋斗、至致克服难关。比如在解放前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是乐观自信的唯物主义者。他们在怎样艰苦的环境下,不论革命受到多大的挫折,都坚信自己的理想会实现,革命会成功。他们有抱负有理想,对未来非常乐观,可同时也能客观的面对现实,分析各种可能出现的不利状况。他们心思慎密,一丝不苟,为了最终的目标而付出长期的、艰苦的、持续不断的努力。最终解放了全中国,取得了革命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