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工作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14:34:22

文物工作总结

文物工作总结范文篇1

编者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文物保护工作,使**文物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些长期困绕文物工作的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其是33亿工程和《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的实施,从根本上缓解了经费不足这一长期阻碍文物保护的症结。保证了文物抢险修缮工程的开展,使近百项文物得到了有效保护。可以说,文物工作的“五纳入”在**市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很荣幸能参加今天这个会议,这次会议可以说是**市文物工作的一次盛会。我首先代表国家文物局党组和全体工作人员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文物保护工作,使**文物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些长期困绕文物工作的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如**店猿人遗址保护管理体制的调整、明城墙遗迹的环境整治和修缮、圆明园遗址内单位和居民的搬迁、天坛神乐署的居民搬迁和修缮等。另外,近几年来,一些多年制约文物事业发展的难题,如规划和立法的问题、经费问题,在**也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像新近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市博物馆条例》及正在制定的“长城保护条例”,不仅对**今后的文物工作起到保障作用,而且为全国文物立法工作提供了经验。尤其是33亿工程和《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的实施,从根本上缓解了经费不足这一长期阻碍文物保护的症结。保证了文物抢险修缮工程的开展,使近百项文物得到了有效保护。可以说,文物工作的“五纳入”在**市得到了真正的落实。**市制定的“文物事业发展十五规划”,为今后的文物工作确定了发展方向和任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实施,也为**古都风貌的保护提供了依据;《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提出了今后几年文物保护的具体方案。这些工作都是落实“五纳入”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工作方针的体现。近几年来**市文物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也是**市在文物工作中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结果。例如“33亿工程”中实行的文物建筑修缮招投标制度。实践证明这种作法对于提高古建修缮质量、节约资金、严格管理都具有重要作用。又如首都博物馆新馆建设中实行业主委员会制度,在全国博物馆建设中也是头一家。再如**市文物局成立了全国第一支文物监察执法队,不但使**市文物执法工作得到加强,而且对全国文物执法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市的文物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多方面的,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借此机会,我代表国家文物局衷心地感谢**市文博系统的全体同志,感谢**市委、市政府对文物事业的大力支持。公务员之家

去年十月,新修订的“文物法”正式颁布实施,为今后文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完备的法律依据,去年底召开的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为进一步发展文物事业明确了任务和目标。党的十六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文物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全国文物工作既面临着有利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繁重艰巨的任务。特别是**2008年要举办奥运会,任务更加艰巨。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好,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魅力,是一项繁重的任务,同时也是**文物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从全国范围来看,**的文物工作在全国文物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元明清三代都城,文物遗存丰富、文化积淀深厚。目前我国有27处世界文化遗产,**就占了5处,数量居全国首位,故宫、颐和园、天坛等文物古迹享誉世界。**的文物保护责任重大,全国都在关注着**。要做好**的文物保护工作,就是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文博工作者共同努力,坚决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在过去工作成绩的基础上,扎实工作,落实责任,开拓创新。要抓住举办奥运会的历史机遇,使一批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工作,**要在全国带头大力开展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建设、馆藏文物定级、建档等工作。**市不仅要把自己所属博物馆的工作搞好,还担负着行业管理的责任,要把这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做好、做扎实,推动**地区博物馆事业的整体发展。今后几年还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国家文物局将按照文物法的规定制定专项配套法规,希望**在法制建设方面也做出新的努力和成绩。

国家文物局今后也要对**文物保护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国家文物局地处**,对**市的工作非常了解,对**市有着深厚的感情,对**的文物保护工作是高度关注的。今后我们要在工作上加强具体指导,对**文物修缮工程、博物馆建设、文物市场管理给予更多支持。总之,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与大家一起努力,共同把**文物事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文物工作总结范文篇2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文物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国文物局长会议精神和全省文物工作要点,回顾总结20*年全市文物工作,安排部署2009年目标任务,进一步动员各级文物部门和广大文物工作者,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扩内需、保增长、求发展的大局,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抢抓机遇、应对挑战,求真务实、奋发有为,以优异的成绩、饱满的热情为建国60周年献礼。

一、20*年工作回顾

20*年,在中国历史上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经受考验和成果辉煌的一年,是我市文物工作者深入学习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文物保护事业扎实有效、稳步推进、成效明显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全市广大文物工作者,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和谐稳定的大局,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融入“文化强市、旅游强市”战略,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全市文博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一)大遗址保护稳步推进。国家十分重视*片区大遗址保护,对我市大遗址保护工作寄予了厚望。一年来,我局上下齐心,共同努力,继续把大遗址保护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精力抓紧抓好,大遗址保护工作初见成效。去年10月,国家大遗址保护高峰论坛在西安召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连维良同志应邀出席,并在会上作了题为《加强大遗址保护,打造文化*》的主题发言,得到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1)保护展示工程建设步伐加快。阊阖门遗址保护工程完工,并于去年花会期间对外开放;定鼎门遗址完成考古发掘任务,对占压遗址的古洛渠实施了改道,保护展示方案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准,主体工程已开工建设;偃师商城西城墙保护展示工程进展顺利;明堂、天堂区域考古发掘全面铺开,清理出了北宋宫城太极殿遗址、唐代宫城明堂遗址以及隋唐时期的乾阳殿遗址,明堂、天堂、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方案正抓紧编制。(2)隋唐城宫城核心区拆迁整治工程进展顺利。市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拆迁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抽调文物、建设、拆迁、规划、土地、财政以及老城区的相关人员成立了拆迁指挥部,具体负责拆迁整治工作。目前,宫城核心区145亩土地已划归文物部门管理使用,原印刷厂、市公交公司等17家单位已拆迁完毕,唐宫东路实施封闭,已累计拆迁4.9万平方米,完成全部拆迁整治任务的70%。(3)汉魏故城北城墙、灵台遗址,偃师商城宫城核心区保护展示前期工程正抓紧落实。(4)组建了市大遗址保护办公室,与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申遗办公室合署办公,为*片区大遗址保护提供了机构和组织保障。

在落实以往项目的同时,积极申报新的保护项目。汉魏故城灵台遗址、宫城西墙遗址,隋唐城明堂遗址、应天门遗址、外郭城南城墙遗址、偃师商城宫城遗址、邙山陵墓群等7个保护项目得到国家文物局立项,新争取大遗址保护专项资金5300万元,使中央支持我市大遗址保护专项资金达到1.4亿元;同时,完成国家发改委5处大遗址基础设施项目的立项,为我市大遗址保护资金争取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博物馆新馆主体完工。新馆建设是充分利用我市文物精品、全面展示*深厚历史文化内涵、提升我市文化品位的民心工程,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全市人民高度关注。一年来,我局在建设单位和市相关部门通力协作下,精心组织,注重实效,建设速度和工程质量都实现了新的飞跃,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目前,工程主体完工,内外装修、门前广场和周边道路工程正加紧实施,今年4月,世界邮展将在这里隆重举行。

同时,*博物馆新馆陈列设计方案已进行多轮评审,最终确定两家设计单位分别承担新馆基本陈列、专题陈列的设计任务。陈列大纲、展览设计以及展品初选等工作正抓紧落实。

河南壁画馆的主体建筑工程竣工,壁画馆外部环境绿化、美化工程和内部设施的安装工程正加紧实施;同时,筹措资金50万元用于馆藏壁画的修复。为集中展示*历代匾额,经多方努力,投资400万元、面积3100平方米的*匾额博物馆于去年5月开工建设,目前主体完工,内部陈列正加紧落实。周公庙博物馆积极争取资金,对馆内环境进行了有效整治。市文物交流中心完成了文物库房和展销厅建设。*丝绸之路博物馆也在开展前期论证和准备工作。偃师玄奘故里保护展示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汝阳加强了文物库房和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文物景区(点)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同时完成了我市各博物馆、纪念馆评估定级的推荐工作,其中*博物馆于去年5月由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为博物馆免费开放和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申遗工作有了新进展。过去的一年,我市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的部署,扎实工作,逐步推进,申遗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在丝绸之路和大运河中的历史地位得以公认和确定。汉魏故城、隋唐*城、白马寺和汉函谷关4处遗产点通过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的现场考察和综合评估,列入丝绸之路跨国申遗首批推荐名单。市委、市政府对丝绸之路申遗工作高度重视,政府常务会先后两次听取申遗工作专题汇报,要求建立专门工作机构,加大工作力度,强化责任,全力做好丝路申遗的各项准备工作。目前,申报文本已完成初稿,正抓紧修订和完善。《隋唐*城遗址保护条例》已获省、市人大讨论通过,并颁布实施。按照申遗要求,委托规划设计单位正在编制隋唐*城、汉魏故城、白马寺和汉函谷关4处入围项目的管理规划。成立了丝绸之路申遗办公室,抽调专人负责申遗工作,前期资料收集和申报文本的编制正在抓紧落实。同时,积极争取多方支持,争取省财政补助申遗资金700万元;完成丝绸之路汉魏故城、隋唐*城和汉函谷关等遗产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申报和立项,为争取国家发改委资金支持奠定了基础。

同时,开始大运河*段文物资源调查,初步确定了大运河*段申遗点名单;委托规划设计单位开始编制大运河*段保护规划,为大运河申遗作好前期准备。丝绸之路和大运河两条文化线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我市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件盛事,必将在古都*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成效显著。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事关我国文物事业发展全局的大事。针对各县区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的特点,在坚持以县域为主体的同时,市局创新举措,采取了“以市带县”的普查方法。抽调10名文物考古以及具有普查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两支文物普查小组,深入县区一线,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去年6月,在栾川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现场交流会,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文物普查工作。同时,文物普查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市财政已拨付配套资金98万元用于文物普查工作,各县区克服财政困难的现状,共投入文物普查资金123万元,为全市文物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文物普查田野调查工作开展以来,在国家、省文物局的具体指导下,经过全市上下广大普查人员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绝大部分县区的田野调查均已全面展开。到去年年底,普查队员共踏查村庄300多个,普查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471处,其中复查645处、新发现826处,新发现文物点约占总量的56%。偃师、新安、栾川、嵩县、孟津等县区田野调查工作成效明显,涌现出栾川县李作献等一批优秀普查队员。我市文物普查田野调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在涧西工业遗产、大运河以及老城传统民居等专项调查项目取得重大收获,部分领域有重要发现。

为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基础工作,我市挑选了43处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制了科学、完善的申报材料,经省文物局认真把关筛选,我市孔子入周问礼碑等27处文物保护单位成功列入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使我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104处。完成了东周王城遗址等23处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第七批国保单位的初选工作。

有关单位积极筹措资金,完成了下清宫道士塔、关林仪门、潞泽会馆东西廊房、山陕会馆西僧房等古建筑的维修;关林、安国寺和嵩县二程故里整体保护规划编制完成;洛宁县积极筹措资金,加强了洛书出处碑、文庙等文保单位的保护;龙门石窟保护、古墓壁画、古籍修复、藏品修复等有了新的进展。

(五)文化活动和陈列展览丰富多彩。一年来,各博物馆、纪念馆认真落实“三贴近”,实施精品战略,利用各自文物资源优势,举办了形式多样和丰富多彩的陈列展览和文化活动。举办或引进了《首届*民间收藏精品展》等20余个临时展览;同有关单位合作,承办了《庆祝*解放60周年图片展》、《*市廉政教育基地展览》、《*公安消防抗震救灾图片展》等临时展览。重大节日期间,我市博物馆、纪念馆主动对公众实施免费或优惠开放,深受广大市民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为丰富文物景区活动内容,有关单位结合实际,继续举办了关林国际朝圣大典、民俗文化庙会、周公颂祖大典等大型活动,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全年,市文物局所属文物景点共接待中外游客110万人(次),完成门票收入900余万元,实现了零投诉的目标。关林等景区(点)采取了卓有成效的营销手段,游客和门票收入有了大幅增长。孟津、新安、偃师等县市也采取卓有成效的措施,加强了所属文物景点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文物复制品生产、文物购销、流散文物征集工作有了新的进展。

为充分利用文物资源,积极参与赴澳门的《中国古代文物展》、赴意大利的《汉风到唐韵》、赴日本的《大丝路展》、赴南非的《华夏瑰宝展》等外展活动。

为全面提升我市讲解员的讲解水平,备战全省讲解员大赛,去年4月,举办了*市“天子驾六杯”讲解员讲解大赛,来自全市14个文物开放单位的42名讲解员参加了比赛,对选拔出的21名讲解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在全省“嵩山杯”讲解员大赛中,我市参赛14名选手拿回14个奖项,我市获得团体第三名及组织奖。

同时,完成了馆藏文物三级品信息数据库建设图像、文本录入工作;配合新馆建设,对全市重点藏品进行了普查登记,进一步夯实了文物保护工作基础。

(六)文物钻探和考古发掘扎实有效。按照“两有利”方针,坚持主动服务、优质高效的原则,既依法办事,又务实灵活,配合基本建设进行的文物钻探和考古发掘工作,为进一步优化我市投资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我局行政大厅服务窗口受到有关部门表彰,特别是在*新区、廛河热源厂等重大项目建设中,我局主动出击,不讲条件,很好地支持了重点工程建设。全年共受理基本建设项目113个;完成文物钻探117项,钻探总面积226万平方米,发现历代墓葬2330座、各类文物遗迹510处;完成考古发掘28项,发掘遗址面积1.5万平方米,发掘古墓葬773座、出土文物4041件(套)。同时,采取了有效措施,文物钻探和考古发掘质量明显提高,在新区中石油壁画墓、中迈置业北宋名相富弼家族墓、*酒家车马坑等项目都取得重大考古新发现,特别是在配合隋唐城宫城核心区保护过程中,对明堂、天堂大遗址进行了大面积揭露,发现了大面积夯土台基,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国家文物局组织在*专门召开了“隋唐*城遗址考古工作座谈会”,就明堂、天堂区域的考古发掘和保护展示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为隋唐城宫城核心区大遗址保护出谋划策。最引人注目的是,“东汉帝陵和邙山陵墓群考古调查项目”荣获2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考古事业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偃师、孟津、栾川等县区采取了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对文物勘探工作的管理。

为积极拓展新的工作领域,有关单位还主动承担了南水北调南阳和许昌段、大运河商丘段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既锻炼了队伍,又拓展了新的工作领域,为我市文物考古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七)文物科研工作硕果累累。一年来,全局上下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努力创造宽松的科研环境,创办“*考古论坛”,促进了文博系统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河洛春秋》编撰出版取得了新进展;全年完成《安国相王孺人壁画墓》、《*博物馆50年纪念文集》、《*新获墓志续编》、《*民俗文化研究文集》等8部学术专著的编撰出版工作,90余篇。课题研究有了新的突破,中意合作“*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发展战略研究”结题,研究成果在意大利正式出版;邙山陵墓群调查与勘测项目有了新的收获,对东汉帝陵南兆域实施重点勘查,发现墓葬167座,完成东汉大汉冢、北魏玉冢的调查,钻探面积50万平方米。“伊洛河流域黄土旧石器和南北方文化交流”*北窑片区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考古报告正在整理编纂之中;“伊洛河流域聚落城址的演变与古代文明的形成”进展顺利。另外,“航空考古”、“科技考古”、“石窟寺考古”以及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等课题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课题意识和攻关意识空前高涨。

同时,我们认真落实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集中精力解决考古报告积压问题,对重点清查的10部考古报告进行了任务分解和逐项落实,明确目标,责任到人。通过一年的努力,《瞿家屯发掘报告》、《周王城广场东周墓与车马坑发掘报告》、《新安盐东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已整理完成,《空空导弹研究院车马坑发掘报告》已完成初稿,考古报告积压的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八)文物安全和行政执法保障有力。过去的一年,我局始终把文物安全当作文博系统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确保重点,打击犯罪,保障安全”的文物安全工作方针,严格落实各级文物安全责任制,做到警钟长鸣。由于对安全工作认识到位、措施有力,确保了我市的馆藏文物、考古工地、田野文物、文物景区(点)的安全,实现了馆藏文物安全年的目标。加强了对古玩市场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了文物经营行为。

一年来,我局认真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通知》精神,严格执法,文明执法,依法查处了10起违法建设项目,结案8起,依照《文物保护法》的要求,对其违法行为实施了处罚,维护了国家文物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孟津、伊川等县文物行政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

我局积极争取市人大的支持,加强文物保护地方立法工作。《隋唐*城遗址保护条例》经省、市人大讨论通过,并颁布实施,使我市文物保护地方法规达到4部。同时,今年还完成了邙山陵墓群、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保护法规的立法调研工作。

(九)思想教育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20*年,是全面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年,是认真落实省委、市委“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解放思想大讨论的一年,通过思想教育、查摆整改,较好地解决了一些负责同志精神状态不佳、工作思路不清、工作作风不实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对部分基层单位的领导及时进行了调整和补充,发挥了全系统中层干部的整体效能。建立健全了文博系统目标、业绩、过错三位一体的绩效考核办法,局机关和各基层单位领导班子的整体意识、大局意识和发展意识明显加强。通过在职培训和重点培养,古墓壁画修复、青铜器修复、古籍修复等专业技术队伍不断壮大,专业技能明显提高。组织开展了全市文物系统迎奥运体育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全局上下爱岗敬业、充满活力的风气正在形成,涌现出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特别是栾川、汝阳县文物部门,创新思路、注重实效,作风扎实、充满活力,在较短时间内,各项工作有了明显进展,实现了新的飞跃,值得有关单位学习和思考。

一年来,全市文博事业大事多、好事多,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光是中央级新闻媒体报道我市文物工作的消息就达30多条,为宣传*、提高*知名度作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对隋唐城和汉魏故城文化产业园区管委会进行管理,园区机构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总之,过去的一年是奋斗的一年、拼搏的一年,更是收获的一年。回顾20*年的工作,成绩是肯定的。这些成绩的取得,应归功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全力支持,应归功于各县(市)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应归功于全市文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市文物管理局党组向关心、支持我市文物工作的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全市文物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文化遗产的总体发展水平与文物大市的地位不相适应,同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潮流不相适应,文物工作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在城镇化、现代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大规模经济建设、旧城改造、新区开发、新农村建设使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凸显;二是同沿海先进城市相比,文物资源的利用、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存在观念陈旧、手段单一、步伐不快的问题;三是文物工作“五纳入”没有全面落实,发展很不平衡,部分县区问题突出。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9年工作重点

2009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扩内需、保增长、求发展之年,我市文博事业既面临新的挑战,同样面临新的机遇。今年,我市文物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抢抓机遇、应对挑战,解放思想、扎实工作,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我市“文化强市”、“旅游强市”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今年,我市文物工作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继续把大遗址保护作为中心工作抓紧抓好。*片区大遗址保护自2006年开展以来,经过有关县(市)、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我市大遗址保护工作初见成效,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未来两年是十一五大遗址保护的黄金时期,也是大遗址保护出形象、出效果、成规模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把我市大遗址保护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要按照国家、省文物局的要求,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及早着手、精心筹备全国大遗址保护高峰论坛,努力把本次论坛打造为独具特色、富有成果,规模宏大、气氛热烈的盛会,使之成为展示*大遗址保护成果、展示我市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成就的重要平台。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作了重要指示,专门印发了工作部署,文物部门要积极主动搞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完成隋唐城定鼎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建设;完成明堂、天堂、应天门遗址拆迁整治工程,编制洛玻厂区地块工业遗产和大遗址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启动隋唐城宫城核心区保护展示和综合利用工程建设;完成汉魏故城北城墙保护展示工程、阊阖门遗址门前广场工程和灵台遗址保护工程建设;完成偃师商城西城墙拆迁整治和保护工程,启动宫城核心区保护展示工程;完成隋唐*城、汉魏故城整体保护规划,启动邙山陵墓群整体保护规划编制;认真开展大遗址保护项目的策划和申报,积极争取2009年中央大遗址保护专项资金和国家发改委资金支持。

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和专项资金的管理,加快工程进度,使我市大遗址保护展示园区建设尽快出形象、出效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国家大遗址保护高峰论坛的隆重召开,迎接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对我市大遗址资金的专项检查。同时,大遗址保护要与旧城改造、旅游发展、产业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有效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让大遗址保护的成果惠及群众。

(二)完成*博物馆新馆基本陈列和对外开放。*博物馆新馆是一项跨世纪的文化建设工程,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物部门一定要充分发挥东道主的作用,千方百计、竭尽全力支持新馆建设工程,高标准、高质量搞好内外装修、周边道路以及绿化美化等后期工程建设,要抓紧完成陈列大纲的编制和内部陈列设计,落实陈展文物的挑选和调拨,各县(市)区文物部门和市直文物收藏单位,要高度重视、服从大局,主动配合新馆建设工程和陈展文物的挑选和调拨,也希望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驻洛机构给予大力支持。同时,要早安排、早部署,加强*博物馆新馆组织机构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以确保新馆在国家大遗址保护高峰论坛在*召开期间全面建成并对外开放。

同时,要积极寻求多方支持,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做好匾额博物馆、河南壁画馆、丝绸之路博物馆的陈列布展和对外开放工作;创新工作模式,加大山陕会馆古建筑群保护和合作利用力度;完成唐小车马坑展厅建设,丰富天子驾六博物馆展示内容;加大关林东西跨院规划建设力度,全面提升现有景区的文化品位;加快偃师玄奘故里和洛宁“洛书出处”碑保护利用工程建设;提升改造新安博物馆现有基本陈列。

(三)继续作好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当前,国内“申遗热”持续升温,这与申报带给遗产所在地显而易见的积极影响是分不开的。申遗有力地带动了各地遗产保护、环境整治、旅游发展和经济增长,给遗产地带来了相应的回报。丝绸之路和大运河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其双双申遗,有利于提高古都*的国际影响和美誉度,对我市未来综合实力的提升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国家文物局正式明确了丝绸之路跨国申遗的时间表和工作任务,作为2011年申报项目,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今年,我市要按照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的统一部署,完成丝绸之路*段汉魏故城、隋唐*城、白马寺、汉函谷关等4处遗产点申报文本、管理规划、专项法规工作;完成丝绸之路博物馆陈展方案设计和展示文物的挑选;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和市委、市政府资金支持力度,启动4处遗产点周边环境整治和保护展示工程,并有实质性进展和实际效果。完成大运河*段文物资源调查和保护规划的编制;拟定大运河*段申遗点,启动申报文本编制工作;拟定大运河*段环境整治和保护展示工作方案,为大运河*段申遗奠定坚实基础。

特别强调的是,丝绸之路申遗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仅仅依靠文物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希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尤其是市宗教局、新安县政府切实承担起重任,加大申遗工作力度,抓紧启动申遗点周边环境整治工程,确保丝绸之路申遗万无一失。

(四)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调查工作。文物普查是夯实文物工作基础、确保我国文化遗产安全的战略工程,有利于摸清家底,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基本情况,为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由国务院统一部署,地方各级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的一项全国性工作。市委、市政府对此十分重视,成立了领导机构,拨付了工作经费,希望各县(市)区政府,要按照国务院通知要求,切实承担起组织实施文物普查的重任,出面协调普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保障文物普查的配套经费,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目前,绝大部分县区已如期拨付了文物普查经费,希望个别县区抓紧落实,以确保文物普查工作的正常开展。

要认真学习国家的普查标准和规范,使每一个普查队员熟练掌握普查规范,确保田野调查的质量。一是确保到位率,要切实做到不漏乡村、不漏社区、不漏企业、不漏地块,在文物普查的验收时,要把到位率作为考核内容之一;二是要提高文物普查信息的准确率,要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文物普查规范,认真科学地做好现场勘查、测量、标本采集、绘图、拍照、录像及文物数据和相关资料的采集和登记工作;三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注重新型遗产的普查和认定,要把工业遗产、老字号、乡土建筑及文化景观、文化线路等纳入普查范畴。为解决县区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市局已抽调10名专业技术人员,帮助县区开展田野调查工作,希望各地文物部门积极协助,提供应有的后勤保障,确保年底前完成文物普查田野调查任务。

(五)继续做好文物钻探和考古发掘工作。配合城乡基本建设的抢救性文物钻探和考古发掘是我市考古工作的首要任务。文物钻探和考古发掘单位一定要树立大局意识,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转变作风、提高效率,主动为城乡基本建设项目提供优质服务,以避免因基本建设而对地下文物遗迹造成的破坏。要重视行风评议建设,把建设单位和纳税人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作风的标准。要重点做好连霍高速*段改扩建工程、*客运南站等重大项目的文物钻探和考古发掘工作,积极为城中村改造、新区建设等省市重点工程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加强文物收费预算管理,规范减免、优惠政策,坚决遏制违规违纪现象发生。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文物钻探和考古发掘工地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文物钻探和考古发掘质量,注重考古成果的整理和推介,力争定鼎门遗址、北宋富弼墓等考古发掘项目,跻身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或全省重大考古新发现行列。做好隋唐城天堂、明堂遗址,汉魏城东北城墙、灵台、铜驼大街的考古发掘工作,为大遗址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继续做好南水北调等工程考古项目的争取,进一步拓展新的工作领域。

(六)积极推进文物资源利用和博物馆免费开放。保护和利用是文物工作的两大主题,文物资源只有发挥了作用,才能实现保护的意义,只有充分利用,才能提高文物自身价值和文物工作的社会地位,才能推动文博事业和谐发展。各地、各单位要紧紧把握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好形势,解放思想、创新举措,千方百计推进文物资源的利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逐步扭转一些单位困难落后的局面。

重点作好*博物馆新馆文物陈展和免费开放工作,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文化设施建设成果。配合有关单位办好2009世界邮展,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把新馆打造成我市又一文化精品工程,使之成为展示古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充分利用牡丹花会、河洛文化旅游节、5.18国际博物馆日等重大活动,加大文物景区点的营销推介力度;进一步提升现有文物景点的陈展手段和文化内涵,举办或引进20个以上临时展览;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匾额博物馆、河南壁画馆、丝绸之路博物馆的社会认知度;创新思路、注重实效,继续办好关林国际朝圣大典、民俗文化庙会、周公颂祖大典等文化活动;强化讲解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讲解服务水平。

要进一步加强博物馆行业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升博物馆社会功能,认真落实免费、优惠政策,全面提升服务和陈展水平,更好地履行博物馆、纪念馆公共服务的职能,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要充分利用省、市加大文化产业发展的现有政策,开发研制富有地方特色、体现*历史文化内涵的旅游纪念品和文物复制品,加大三产开发力度;进一步拓宽文物经营和文物购销渠道,为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七)加强文物保护,进一步夯实文物工作基础。要按照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通知要求,做好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使全市有更多的文物保护单位跻身国保行列;完成我市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工作;重视涧西工业遗产、老城传统民居的调查和保护,进一步丰富历史文化名城内涵。

要积极争取资金,做好白马寺齐云塔、河南府文庙、安国寺等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保护;抓住合作建设的时机,加大山陕会馆古建筑群维修保护和周边环境的整治;要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继续做好龙门石窟、古代艺术博物馆壁画、定鼎门遗址、唐小车马坑的技术保护;加大文物藏品的修复保护工作,提高我市文物保护的科技含量。各县区要积极主动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认真作好本辖区重点文保单位,尤其是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切实担当起保护文物古迹的历史重任。

利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机遇,开展全市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三级品文物建档工作,结合馆藏文物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我市文物藏品集中管理的有效模式。

(八)扎实开展文物安全和行政执法工作。20*年,文物安全工作总体上是好的,实现了全市馆藏文物安全年的目标,但文物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通过检查发现,工作不到位、制度不落实的现象时有发生,务必引起各县区、各单位高度重视;要增强做好文物安全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克服麻痹思想和畏难情绪,确保文物安全万无一失。

要加大文物安全工作的投入,完成*博物馆新馆、山陕会馆、关林、龙门石窟二期等技防、消防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加文物安全工作的技术含量。各县(市)区要重视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和业余文物保护员队伍建设,千方百计落实待遇问题,市局要继续表彰和奖励认真负责、恪尽职守的业余文物保护员,宣扬他们的典型事例。今年,市政府将继续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文物安全目标责任书》、市文物局继续与各文博单位签订《文物安全、综合治理责任书》,各地、各单位要把安全防范责任层层分解,形成各级政府抓安全、全民参与保安全的工作格局。

按照国家文物局通知要求,市、县两级要进一步充实文物行政执法力量,鼓励群众举报和发现文物违法犯罪线索,配合公安、工商、海关等部门,依法打击文物违法犯罪行为;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一批违法建设项目,对文物违法犯罪活动形成高压态势;要加强对文物市场的监督管理,规范文物经营与民间文物收藏行为,确保文物流通健康有序发展。

积极配合人大和法制部门开展文物保护地方立法工作,作好邙山陵墓群、二里头和偃师商城遗址以及工业遗产保护地方立法前期工作。

(九)加强文物队伍建设,提高文物系统执行力和工作效率。完成繁重、紧迫、艰巨的工作任务,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最佳的精神状态,必须造就一支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的干部队伍。要按照市委统一部署,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活动。局机关和局属文博单位要加强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廉洁从政、务求实效。要进一步优化用人导向和后备干部的管理,要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岗位上进行锻炼,对业绩突出、发展思路清晰的优先安排;要认真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市委、市政府绩效考核办法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提高文物系统执行力和工作效率。

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和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新的用人机制和管理模式,逐步改变一些单位缺乏活力和竞争意识的不利局面。

要切实加强对专业知识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考评措施,鼓励和激发专业技术人员多出成果。各单位要千方百计改善业务人员的工作条件,积极为他们营造宽松良好的科研环境,鼓励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勇挑重担。今年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着力解决考古报告积压的问题,完成考古报告和学术著作6部,、简报100篇以上;继续办好《河洛春秋》;继续做好邙山陵墓群调查与勘测、航空考古、旧石器研究、大运河等课题建设;要加强业务人员的在职培训,选送部分人员外出培训,聘请外地专家来洛业务指导,弥补我市科研方面的薄弱环节。

文物工作总结范文篇3

(一)强化管理制度,完善文物管理

.认真抓好各项法律法规以及指导性文件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今年以来,我们积极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我镇多次召集各村社区负责任人、文物收藏单位负责人以及业务骨干就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和《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进行学习和座谈讨论,进一步增强了文物工作者的法制观念和责任意识。同时,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等精神,充分发挥文物工作在传承文明,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铜官中的重要作用,把文物工作主动纳入铜官经济、社会发展的轨道,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完善机制,落实责任,文物管理工作常抓不懈

1、成立了机构,制定了方案。成立了铜官镇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制定了文物保护责任书,各文物点的村社区及其本人都签订了文物保护责任书,将保护文物的责任落实到各人,并制定了一系列制度,鼓励各村社区积极发扬创先争优的精神,为保护文物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2、建立台账,督促文物保护。我镇在每个文物保护点都设立了文物安全检查台帐,村社区每天都会定期对文物进行检查,认真填写文物保护台账。镇政府每个月都会以电话询问或实地考察等各种形式对各点文物进行检查,如遇问题,及时解决。

(三)、培养陶瓷专家,加大文物宣传力度

1、积极申报,大力培养陶瓷专家。在我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镇现已有省级陶艺大师十名。为更进一步发扬铜官陶艺技术,在政府的领导下,我镇正在积极培养和推荐两名部级陶艺大师。我镇今年积极申报部级“铜官陶瓷技艺”,并且已经启动义兴窑和外兴窑的修复。大力地推动了铜官陶瓷艺术的发展。

3、精心组织文化遗产日,下乡宣传。今年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保护遗产,促进科学发展”是今年的宣传。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我们将今年的工作和宣传重点放在农村。一是精心组织,下乡宣传,制作流动展板宣传文物法。

(四)、完成了与文物工作有关的其他的事项

文物工作总结范文篇4

(一)、强化管理制度,完善文物管理

认真抓好各项法律法规以及指导性文件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今年以来,我们积极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我镇多次召集各村社区负责任人、文物收藏单位负责人以及业务骨干就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和《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进行学习和座谈讨论,进一步增强了文物工作者的法制观念和责任意识。同时,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等精神,充分发挥文物工作在传承文明,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铜官中的重要作用,把文物工作主动纳入铜官经济、社会发展的轨道,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完善机制,落实责任,文物管理工作常抓不懈

1、成立了机构,制定了方案。成立了铜官镇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制定了文物保护责任书,各文物点的村社区及其本人都签订了文物保护责任书,将保护文物的责任落实到各人,并制定了一系列制度,鼓励各村社区积极发扬创先争优的精神,为保护文物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2、建立台账,督促文物保护。我镇在每个文物保护点都设立了文物安全检查台帐,村社区每天都会定期对文物进行检查,认真填写文物保护台账。镇政府每个月都会以电话询问或实地考察等各种形式对各点文物进行检查,如遇问题,及时解决。

(三)、培养陶瓷专家,加大文物宣传力度

1、积极申报,大力培养陶瓷专家。在我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镇现已有省级陶艺大师十名。为更进一步发扬铜官陶艺技术,在政府的领导下,我镇正在积极培养和推荐两名部级陶艺大师。我镇今年积极申报部级“铜官陶瓷技艺”,并且已经启动义兴窑和外兴窑的修复。大力地推动了铜官陶瓷艺术的发展。

2、精心组织文化遗产日,下乡宣传。今年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保护遗产,促进科学发展”是今年的宣传。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我们将今年的工作和宣传重点放在农村。一是精心组织,下乡宣传,制作流动展板宣传文物法。

(四)、完成了与文物工作有关的其他的事项

文物工作总结范文篇5

一、详细制定工作计划

年初,该局认真分析总结文物工作情况,确定传承保护为工作主线,深化属地管理机制,完善县、乡(镇)、村三级管理网络,制定保护、修缮以及“四有”工作等计划,进一步推进我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为我县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文物保护工作赢得较大突破

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一些散落和遗忘在乡野的文物不断被发现,文物遗存总量大幅增加,文物保护工作难度在不断增强,文管办积极探索,努力使文物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举办文物保护工作暨文保员培训班。

3月11日,举行文物保护工作暨文保员培训班。参加本次培训班的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所在乡镇(街道)的分管领导,县级以上文保单位所在地的业余文保员及乡镇文化员。文保员通过这次培训,更好地了解我县文物的分布情况,掌握文物保护的科学方法,充分认识保护文物工作的重要作用。培训后文管办还与业余文保员签订了责任书,扎实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给予公布

2009年,根据国家文物局的要求,文管办深挖我县的文物资源内涵,克服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的困难,将、、等3处拟审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时3年,国务院于今年3月5日给予了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务院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做出的重大决策,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遗产强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县已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56处72点,基中,全国重点文保单位3处13点、省级文保单位6处8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51点。

(三)编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龙桥修缮方案

4月份,协助省古建院测绘人员到月山村进行如龙桥维修方案编制测绘,整理历史信息资料,落实测绘人员食宿等后勤工作。

(四)被公布为市首批文物慧民工程

5月份,被公布为市首批文物慧民工程。是香菇文化和廊桥文化的缩影,是境内雕刻工艺最细腻的古建筑,融合了浙南闽北两地传统建筑风格与手法,始建于南宋咸淳元年经历700多年风雨侵袭,现存建筑建筑系晚清光绪元年修建。是三县自古以来幸存下来独一无二完整的“菇神庙”,是世界香菇鼻祖和“香菇之源”的典型历史实物例证,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它是当地群众传承香菇文化的纽带,也是为中外游客讲述香菇文化的窗口。每年的香期和过桥节都会吸引许多游客到此求神祈福,这不仅满足了游客祈福平安的心愿,也广泛的传播了香菇文化,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五)文物修缮

(1)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坑井吴氏宗祠进行修缮。坑井吴氏宗是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文化遗产,明代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由于年久失修,整座建筑破败不堪,墙体倒塌,屋面梁架破烂,柱子、椽子、檩条要更换三分之一,板壁、地伏腐烂严重,对此,为保护唯一一处明代宗祠建筑,局领导高度重视,研究决定给予修缮。修缮工期为3-6月份。

(2)国保单位后坑桥屋面反抢修翻漏。4月份,接文化站文保员汇报,部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坑桥受台风侵袭,桥屋漏雨、瓦片脱落严重,我县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赶到现场进行勘察,着手编制维修方案,落实施工人员,并向省局作了汇报。该工该程历时15天的时间完成了抢修工作,此项工作得到当地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六)宋式墓葬调查

6月13日,接省文物局和省考古所4位领导和专家的任务(举报),我县进士村有一穴宋代壁画墓被盗掘,要我们进行寻找,接到任务时身感压力重大,立即与大济村书记进行联系,研究寻找方案,分析可能存在的山坡,最终雇用4位当地村民,兵分两路进行寻找,历时一周,走了不知多少路,找遍了大济的风水宝地,结果,还是没有找到,非常遗憾。此事,向省局汇报后结束了该工作。

(七)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大济村保护工作

为了保护好大济村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半年来,文管办从基础性的保护工作入手,做了大量的工作。自2006年1月《大济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通过省人民政府审批后,先后对历史名村内的古建筑慎修堂、达得堂、怀德堂、光裕堂、一鉴园、聚德堂、庆德堂、树德堂吴氏宗祠等30余处文物点组织抢修。经过一系列抢修,大济村古民居的现状等到了很大的改善,较好的保护了历史原貌。目前还有一小部分建筑需要抢救维修,如担等文物点,上半年我县对其做了文物修缮预算编制。

(八)协助执法大队进行文物执法活动

上半年对省级文保单位和县级文保单位竹中窑址执法活动,调查取证,出具相关执法依据。

(九)文物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为贯彻落实《省文物局转发国家文物局关于开展文物系统安全大检查的通知》、《省文物局转发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汛期文物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关于印发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县文管办精心安排,认真组织,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文物安全大检查,全面排查和彻底整治文物安全隐患,落实安全责任,堵塞安全监管漏洞,强化安全保护措施,坚决预防和遏制文物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了文物安全与稳定。

半年来,县牢固树立“安全无小事”的意识,不定期开展文物安全巡查工作,组织人员到濛洲、松源、举水、、、隆宫、五大堡、荷地等各文保单位所在乡镇,开展拉网式安全巡查,重点检查各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情况,对可能存在文物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做好记录,提出整改意见,消除安全隐患。特别是针省级以上文保单位和部级历史名村大济以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如龙桥、半路亭桥、咏归桥等单位进行检查,要求各乡镇街道切实保护好文物本体和周边环境,加强汛期文物安全排查工作。文物安全大检查不但检查文物本体,而且还检查了文保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保护情况。

三、密切配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6月份,根据土管局、镇政府和镇政府的要求,文管办工作人员对大比、约80亩地,地块约300亩的土地资源开发整理进行文物调查,确保我县土地开发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协同发展。

四、扩大宣传,营造氛围,提高群众文物保护意识

文物工作总结范文篇6

一、举办第十一届绳金塔庙会。举全局之力,继续打响“绳金塔庙会”会展旅游品牌。按照庙会实施方案继续组织策划第十一届绳金塔庙会闭幕式,使庙会这一品牌再上新台阶。­

二、继续做好全国公共文化示范项目创建。继续推进全国公共文化示范项目(社区文化在线)的创建,如示范项目软件平台在全市推广应用,并以软件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三、继续丰富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加大策划力度,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现文化惠民。

四、推进区市民文化活动基地建设。全力推进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活动综合大楼建设工作。

五、继续加强“非遗”及文物工作。做好迎接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工作,继续开展文物保护相关工作。

六、开展图书展示工作。配合省、市图书馆开展图书“通借通还”借阅功能,进一步扩大图书资源共享;完成3户农家书屋建设,继续开展“流动书屋”、“图书展示”等服务读者的图书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文物工作总结范文篇7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基础工作。我省普查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通过普查全面掌握我省不可移动文物的基本情况及发展态势,为研究制定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文物保护、利用、管理水平,促进我省先进文化和和谐社会建设,推动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全面掌握我省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文物的本体特征、基本数据及保存情况,文物所处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情况。

(二)对全省不可移动文物保存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总体评价,为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供依据。

(三)建立、完善全省不可移动文物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编制全省不可移动文物名录,逐步实现标准化和动态管理。

(四)提高全省文物系统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逐步建设业务强、素质高的专业队伍。

(五)协调文物管理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提升文物保护科技水平,使文物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范围和内容

普查范围:我省境内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和近现代重要史迹等,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点和古人类化石点,与历史文化有关的古树名木;对已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核。

普查登录的内容是:每处不可移动文物的名称、位置、地理坐标、年代、类别、数量和文物特征等基本情况;文物本体的保存情况和损毁原因;文物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现状以及文物的所有权属和使用管理情况等信息、资料。调查中应同时测绘文物图示、摄制文物照片、采集文物标本以及其他相关资料,一并进行登录。

四、技术标准和要求

根据全面调查和专题调查相结合、文物本体信息和背景信息相结合、传统调查方法和新技术应用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文物普查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一)统筹规划。

普查实行全省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分级负责实施的办法。由省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省普查领导小组”)《甘肃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和普查的相关要求,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据此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普查方案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统一标准。

普查实施标准化管理,执行由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统一的普查规范及技术标准。规范和技术标准包括四个方面:

1.《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消失文物登记表》及其著录说明;

2.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的技术标准,包括文物的认定标准、分类标准、定名标准、年代标准、计量标准;

3.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信息、资料的采集、存储、汇总、建立档案和数据库的规范;

4.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编制和普查工作报告编制的规范。

(三)突出重点。

1.以全面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对于已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应加强对文物本体的保存情况、损毁原因及文物所处的自然、人文环境现状的调查,收集文物的所有权属和使用管理情况等方面的信息、资料。

2.在全面调查、登录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的基础上,应重视加强工作基础较薄弱的工业遗产和金融商贸建筑、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建筑、水利设施、林业设施、交通道路设施、军事设施等行业性质文化遗产以及乡土建筑、近现代优秀建筑等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文化线路沿线文物和重要水系沿岸文物的调查登录。对重点问题,可结合普查开展专项调查和课题研究。

(四)以县市区为单元。

普查以县市区为基本普查单元。田野调查的组织,文物信息、资料的采集、汇总、上传,普查档案的建立,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编制等均以县市区为基本单位。

(五)控制质量。

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相关标准及规范为依据,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甘肃省第三次文物普查质量管理办法》,对野外调查程序、方法及普查数据登记、录入、统计、整理、汇总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全面检查各普查队的普查野外到达率和调查区域覆盖率,并通过定期检查、抽查和督促指导等方式进行质量控制和验收,对有遗漏或资料不准确的,要进行复查和补充。市州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面检查各普查队、组的工作情况,按要求汇总上报普查数据、资料。

五、组织方式

(一)省政府成立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负责对全省普查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实施,副省长咸辉任组长,省发改委、宗教局、民政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建设厅、交通厅、水利厅、林业厅、商务厅、统计局、测绘局、文物局、省军区后勤部分管负责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普查工作的日常组织和具体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文物局,下设业务指导组、资金设备组。

(三)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成立普查领导小组,组织开展本辖区普查工作。各县市区调集文博系统的专业人员和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组建普查工作组,承担野外普查工作及资料整理、成果编研等工作。

六、时间和步骤

普查工作从2007年4月开始,到2011年12月结束。普查标准时点为2007年9月30日。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2007年4月至12月):组建机构,开展培训,购置配发普查设备等前期工作。

1.省、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层层组建普查机构。

2.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甘肃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各市州普查领导小组制定本市州普查工作计划并报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3.各市州组建普查队,各县市区组建普查组,每个普查组由5人组成,设组长1人。

4.组织开展各级普查人员培训。

5.设省级与市州级专家指导督查组,对第三次文物普查进行检查指导。

6.购置配发普查设备。

(二)第二阶段(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实地开展普查。

1.田野调查。各普查组开展现场调查、勘查、测量、标本采集、绘图、拍照、录像等工作,并按规范进行登记和数据采集录入、资料整理等工作。

2.抽查复核。各级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普查数据和相关资料进行抽查复核。

3.2008年9月进行中期工作总结交流,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为下一步工作提出改进意见。

(三)第三阶段(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开展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和普查成果公布等工作。

1.2010年1月至4月,由省普查办公室组织专家组对全省逐县(市区)进行验收,对未通过验收的县市区提出整改意见。

2.2010年5月至8月,汇总、整理、上报普查数据和资料。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全省各市州上报的普查数据和相关资料进行审核验收、汇总整理,并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3.编制形成普查成果。

2010年9至10月,完成甘肃省不可移动文物编码系统;

2010年9至12月,完成甘肃省不可移动文物分布电子地图系统;

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完成甘肃省不可移动文物信息管理系统;

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完成甘肃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档案;

2011年4月至2011年10月,编制甘肃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由省政府向社会公布;

2011年7月至2011年10月,编制《甘肃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并上报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4.2011年11月至2011年12月,总结表彰。

七、数据和资料管理

普查数据和资料,由进行田野调查的普查组调查、登录,普查队审定,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级管理。

普查组在田野实地调查中,应根据有关规范和标准,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认真调查,如实地准确填写《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消失文物登记表》的各项内容,确保基础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科学性。妥善管理和保存记录档案和登记表。按照要求进行绘图、摄影、测量、采集标本,GPS数据应及时导入笔记本电脑,做到随查随记,一日一清。采集的文物标本统一装袋,填写统一标签。普查采集的标本,野外调查结束、通过检查验收合格后,上交市文物部门统一管理。各普查队每天必须记录工作日志。

各县市区普查工作组每完成一个乡镇的普查任务后,将通过审核的普查数据和登记表上报当地普查办公室。县级普查办公室每个月将通过审核的普查数据和登记表上报市州普查办公室。市州普查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或专业人员对各县市区普查办公室上报的普查数据进行认真审核,不符合要求的应安排补充或复查;符合要求的登记表应签署审核意见,并运用普查汇总软件上报省普查办公室。各市州至少每三个月向省普查办公室上报一次普查数据和登记表。

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资料和数据。如有上述情况发生,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普查资料和数据涉及国家秘密的,应履行保密义务。如有泄密事件,按国家保密规定予以处理。

各市州、县市区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普查结果,组织建立本市州、县市区文物普查档案;在此基础上,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建立全省文物普查信息管理系统,保存全省文物普查档案。

各级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文物普查数据、资料、档案实行异地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八、经费

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省、市、县级财政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中央、省级经费主要承担设备购置费、培训费、检查验收费、成果编制出版及数据库建设费,并对贫困县及少数民族地区给予适当补助。市级和县级财政主要承担调查费。

九、宣传

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应重视并做好普查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和互联网等各种媒体,扩大普查工作的社会影响;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编发工作简报,反映普查工作的动态情况;普查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文物法律法规和文物知识的宣传,提高普查的社会认知度和全民文物保护意识。

十、总结和奖惩

文物工作总结范文篇8

一、建立队伍,明确职责。为确保文物普查工作在我县扎实有效地顺利开展,我县成立了以文化局局长为主任,原县衙博物馆老馆长同志和文化局主任科员同志为副主任的内乡县文物普查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文物办,负责协调指导全县普查工作。抽调县衙博物馆、文化馆有关业务骨干组成普查队伍,并对这些人员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考勤。专门腾出两间办公室,安装了空调、电话,配备了办公设备。建立建全县、乡、村、组文物普查网络,各乡镇都已建立了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每个村、组也都确定了一名副职做为这次文物普查的骨干或联络员,使普查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同时,我们今年争取到县财政普查经费3万元,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二、加强培训,夯实基础。利用县文化工作会议的召开,我们按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标准、要求,对全县各乡镇文物普查专干、文化中心主任进行培训。其次,为了便于各乡镇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们把有关文物普查的文件、要求、标准、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和现已掌握的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分别下发到各乡镇。同时,我们还组织有关人员对各乡镇的文物普查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

三、锻炼队伍,培养人才。由于我县的文物工作当前正处于青黄不接和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把这次文物普查工作做为我们培养人才,锻炼队伍的首要目标。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压力,每个同志负责2-3个乡镇的普查工作,负责所分管乡镇的复查认定和新发现文物的所有文字资料,并且要求每个同志增强责任意识,坚持高质量高标准来完成。目前,全县16个乡镇的普查工作任务已全部分解到每个同志。

四、核实认定原有已知的文物点和在普查中新发现的文物点相结合。我们这次文物普查工作距上次已有20多年,这20多年正是我县经济建设大发展时期,原有的文物保护单位生存环境也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我们借此普查机会,对原有的保护单位逐个进行核查认定,对新发现的文物点,要求每个同志积极搜集有关资料,一是查档案、查县志、查乡志,二是深入乡村,走访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村长和名家后代,三是寻访保存下来的石碑上,从石碑上去寻找实物证据。

文物工作总结范文篇9

一、联合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

协同县科技局、科协、卫生等部门,联合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以丰富群众科学文化生活为内容,采用有奖猜谜的方式,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还精心采购了500余册的图书,全部派发给基层的农林兄弟们,为他们第一时间送去科技种养的知识,得到了广大农林朋友们的热烈欢迎。

二、继续做好全民阅读宣传月活动

1、开展《书籍的历史》图片展

展览分“图画到文字”、“载体的演变”、“书写与印刷”、“书籍的内容”四个部分,有照片、有故事、有史实、有佐证,通过图文并茂的全景式方式展现书籍千年演进历程,使市民不但能欣赏到不同时期书籍的独特魅力,还可领略名家名著的风采。

2、“红领巾”读书读报走进校园

“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走进学校,赠送少儿期刊、图书等,发起校园阅读活动,撰写读后感,评选优秀小读者,给予奖励。

3、世界读书日优秀书籍推荐

为庆祝第20个世界读书日,由县图书馆精选一批优秀书籍,向广大市民隆重推荐,以培育公众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深厚的全民阅读氛围。

4、“阅读点亮梦想”读书征文活动

以“阅读点亮梦想”为主题开展征文活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读书积极性,倡导大家在读好书、用好书、享受阅读带来幸福的过程中,提高修养、提升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同时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加快推进图书馆维修改造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尽早完工。

第二篇:纪念馆半年工作总结

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和省、市、县各级文化、文物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馆认真执行文物工作方针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相关会议精神,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的作用,调动全体干职的积极性,认真履职,扎实工作,现将2015年上半年的各项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政治理论及业务学习,积极做好各项相关工作

1、组织学习政治时事和业务知识。全馆认真学习《关于学习贯彻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保护重要论述精神的通知》文件精神,做好重要论述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推动文物工作各项重点任务的完成。学习市纪委《关于8起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典型案例的通报》和《陈详云同志顶风违纪收受“红包”问题的通报》的文件精神,全馆干职工将以此反面事例的沉痛教训为戒,以自身行动建设良好环境。坚持每周五下午组织全馆干职工学习革命历史、时事政治和文博业务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和加强干职工整体素质。

2、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组织全馆干职工积极参加县2015年3.12义务植树节活动。为共建国家森林城市,共享生态文明成果,活动期间发放“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倡议书”并参加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万人签名活动;积极参加我县举办的“中国旅游日活动”,发放宣传单和提供免费讲解服务,使全县人民对我县红色历史的了解更为深刻,提高了广大群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深入开展2015年度“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广泛宣传好人好事,营造学习、崇尚、争当首选模范的浓厚氛围,在馆内设立了“身边好人专栏”定期更新好人好事,并组织全馆干职工学习了“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冯先书和“孝老敬亲”道德模范黄集金的先进事迹。

3、建立健全文明单位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我馆积极组织全体干职工参加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例如在节假日期间发放文物保护宣传资料,义务讲解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2014年我馆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以来,为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传播文化知识,我馆在现有讲解员队伍的基础上,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有很多广大热心公益事业和博物馆事业的各界人士纷纷踊跃报名,成为了我们文博工作者。在这两年的时间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我们的队伍,有高中生、大学生以及教师等20余人,虽然不是全职,但是只要有业余时间,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里,我们的志愿者们就会无偿来到我们馆内,用他们出色的讲解、丰富的知识以及对文博事业的爱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馆全年都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热心公益事业和博物馆事业的各界人士作为文博工作的志愿者。而且这项事业也将会继续坚持下去,并且将做得更好。

二、做好免费开放工作,提升爱国主义教育职能

1、健全免费开放制度,进一步做好免费开放工作。为落实和完善免费开放政策,规范管理,我馆不断建立建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免费开放管理制度、讲解员服务规定、投诉处理制度、展厅文物保护安全管理制度等。据统计,半年来,共接待各界重要人士和参观团190余批次,免费开放共接待观众12.2万余人次,其中各级部门和有关领导、客商1.5万余人次,团体观众3.5万余人次,青少年3.2万余人次,零散观众4万余人次。

2、增设《博物馆条例》展版,丰富陈展内容。《博物馆条例》是我国博物馆行业第一个全国性法规文件,将博物馆事业发展纳入了法治轨道。《博物馆条例》已经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第78次常务会议通过,2015年2月9日公布,自2015年3月20日起施行。我馆及时组织全馆干职工进行学习讨论,并围绕新出台的博物馆条例策划组织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宣传活动,搭建起与公众沟通互动的平台,专门制作了《博物馆条例》宣传展版,到城乡进行巡回展览,宣传《博物馆条例》的具体内容和相关规定,努力提升《博物馆条例》的普及率。

3、致力提升专题陈列展览,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经费。是秋收起义的重要策源地之一,秋收起义纪念馆为了纪念这段光辉历史而陈列布展的专题馆,于1977年建成对外开放,馆名由开国元勋宋任穷同志题写。2007年,在中央、省市宣传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组织对展览陈列进行了更新改造和外部建筑维修,同年9月重新对外开放。据不完全统计,我馆自建成至今共接待国内外观众人数200多万人次,充分发挥了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实行免费开放政策和贯穿我县的武吉高速、昌长高速建成通车,的交通区位优势突显,外来观众流量剧增。但是,现有的展馆存在展板陈列形式简单、设备陈旧、版面老化等问题,展陈水平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提升陈展势在必行。为此,我们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跑项争资,聘请省文博艺术中心制作出陈列改造方案,预算600多万元。展馆维修经费40万元已到位,中央补助地方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及陈列布展资金100万元已到位,为更好的开展提升陈展工作提供了有利保障。

三、积极做好文物保护和文物宣传等相关工作

1、贯彻执行国家文物工作方针,做到“人防技防”相结合。紧紧围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坚持不断的组织全馆学习贯彻文物保护法、消防法。建立了各保护单位安全保卫管理工作制度、与旧址看守员签定文物保护安全责任状,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看守,做好文物安全、消防安全检查记录,消防安全演练,并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以防旧址等出现线路老化、文物被破坏等安全事故发生。今年我馆将继续添置一批新的消防和安防设施,真正做到展馆内安全无死角。同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萧永翁祠也将添置新的红外线警报和视频监控系统,确保我馆不发生文物流失、人为损毁等安全事故,力争实现第39个文物安全年。

2、做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萧家祠安全防护工程申报工作。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旧址--萧家祠于2013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县的一处重要革命旧址,为了加强对萧家祠的保护和管理,消除安全隐患,根据国家文物局要求,我馆积极推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防雷、消防、安防等保护设施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该旧址的防雷、消防、安防的立项报告,设计方案以及预算。国家已批复防雷、消防、安防工程的立项报告,防雷工程的设计方案和预算也审核通过,防雷工程经费已经到位35万元。

3、做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抢救性维修和文物保护工作。今年以来,县数次连降暴雨,萧家祠、万寿宫、奎光书院等大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遭到暴风雨袭击,各旧址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造成屋顶瓦片大面积被大风卷走,遭遇洪水,漏雨严重,我馆及时安排人力和物力进行了抢修。近几个月,由于长期阴雨天气,萧家祠因潮湿出现了白蚁,我馆工作人员发现及时,当天就联系了专业的除白蚁公司进行了灭蚁工作,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旧址安全,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省保待批古建筑时氏宗祠等古建文物点,我们也想过多种办法,发动姓氏族人共同抢救保护文物点为荣的宣传发动工作,促成社会力量和姓氏族人自筹文物保护维修资金近300万元,对部分重要文物单位和文物古迹进行了维修,及时抢救了一些古建文物。

4、努力争取文物保护单位的产权归属及维护工作。

近几年,我馆积极致力于民间宗祠的保护工作,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统计与分析,我县现存宗祠建筑30处,其中大部分为清代建筑,整体保存尚好,有些年久失修,存在不同程度的损毁,作为历史文明的见证,如何将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等科学研究价值的宗祠与乡村文化旅游相结合起来加以保护和开发,让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相辅相成,也是我们文博人员值得探索的一条新思路。其中,东浒袁氏宗祠,砖木结构,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八年,距今已有近四百年历史,总面积1041平方米,至今保存较好,2015年经过我馆工作人员多次实地勘察调查,三都东浒袁氏宗祠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已列入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对象,在县政协十一届七次会议上,张淑英馆长与其他委员提出了“关于将民间宗祠纳入政府文物保护,打造旅游经济平台的提案”,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特此下达到各个相关部门,给予了认真的答复。蓝家祠,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五连驻地,也是我县一处重要的革命旧址,于2000年12月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该旧址产权和管理使用权为县商业局(今商务局)。今年,我馆通过书面报告的形式,努力争取蓝家祠的产权归属问题,引起了县委政府的重视,特为此召开了专门会议,尽快解决这处历史遗留问题。

四、做好博物馆文物普查和文物保护宣传工作

1、做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相关工作。秋收起义纪念馆(县博物馆)根据现阶段普查工作的要求,已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数据采集,可移动文物总计1295件/套,实际件数为23554件。其中一级文物:9件/套,实际件数为9件;二级文物:60件/套,实际件数为75件;三级文物:484件/套,实际件数为662件;一般文物:656件/套,实际件数为22698件;未定级藏品:86件/套,实际件数为110件;其中珍贵文物合计553件/套,实际件数为746件,其它藏品合计742件/套,实际件数为22808件;本着对普查工作认真、仔细的原则,我馆还派出普查骨干参加省可移动文物审核工作骨干培训班,并在学习后再次对已登录普查数据审核并更正,下一步的普查工作,我馆将对馆藏文物数据进行更为细致地采集。

2、做好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的宣传活动。在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和6·13文化遗产日活动期间,我馆本着高度重视的态度,认真组织,紧紧围绕“博物馆致力于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保护成果,全民共享”的主题,分别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今年的宣传活动都时逢下雨,但是并没有影响活动的开展,为了使宣传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秋收起义纪念馆(县博物馆)在馆官网上消息,招募志愿者共同参与此次活动,并根据今年的主题制作宣传条幅,悬挂于纪念馆门口,吸引过往行人的目光,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观众纷纷上前咨询有关博物馆日及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知识,面对群众的咨询,工作人员都认真细致的予以解答,并发放了文物保护等相关知识宣传单共计1000余份,重点介绍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意义、政策、措施及遗产保护领域在对人类文明传承上承担的任务和责任,取得了满意的宣传效果。同时,我馆还特别制作“博物馆条例小版面”,进行展出,让群众更多地了解、学习新的规章制度,使以后的工作更好地开展。

此外,2015年也是抗战胜利70周年,为此秋收起义纪念馆特制作秋收起义小版面展览,并于5月18日和5月19日、6月13日免费开放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旧址—萧永翁祠,让革命精神和红色历史深入群众当中去。

第三篇:文化局安全生产半年工作总结

2015年上半年,我局根据市安委会要求,结合我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实际,认真抓好全系统尤其是文化经营场所安全生产工作,取得饿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为了进一步搞好全市文化娱乐场所的安全防事故工作,确保

文化市场经营场所安全运行。市文化局成立了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即(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执法行动、治理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局分管领导为组长,市场科及稽查大队负责人为成员,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和督查工作。结合本单位实际、分解细化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

二、深入动员,强化意识

针对文化市场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各级文化部门广泛开展了“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安全发展”为主题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具体开展了“三个一”活动,即:召开了一次经营业主安全生产“三项行动”思想动员大会,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履行义务;联合消防部门开展了一次消防安全法规培训,帮助从业人员掌握逃生、自救互救、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开展一次宣传活动,提高全民安全防范意识。对重大安全隐患非法违法经营行为公开曝光。

三、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1、按属地管理原则,联合相关部门对本辖区的文化娱乐场所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治理行动。全市文化市场开展“三项行动”分阶段进行:一是动员部署阶段,制定方案,明确任务;二是自查自纠阶段,进行摸底排查,登记造册;三是集中整治阶段,采取日常检查与集中整治相结合,部门行动与整体联动相结合,对重点场所,重要部位主动与消防、安监部门配合,采取强硬措施达到安全标准为止。

2、重点检查场所。一是歌舞娱乐经营场所;二是网吧经营场所;三是电子游戏(游艺)经营场所;四是营业性演出场所;五是未经审批的无证或证照不全经营的场所。

3、排点。一是否依法通过消防审核、验收和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二是否有锁闭、封堵或占用疏散通道、疏散楼梯或安全出口,影响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三是建筑消防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是否在经营场所内私自违规搭建改变建筑结构;四是建筑内部装修装饰是否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符合消防安全要求;五是疏散指示标志和火灾应急照明灯被遮挡、覆盖、缺少、损坏或标识错误;六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损坏、瘫痪,灭火器材是否过期失效不能正常使用;七是是否制定应急疏散预案、灭火预案,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否使全和员工是否受到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八是是否科学布置电线线路,是否存在电线线路老化,私拉乱接等现象;九是是否做到严格控制明火,严防吸烟引起火灾;十是是否存在锁门超时经营行为等。

文物工作总结范文篇10

一、建立队伍,明确职责。为确保文物普查工作在我县扎实有效地顺利开展,我县成立了以文化局薛局长为主任,原县衙博物馆老馆长王家恒同志和文化局主任科员马建锁同志为副主任的内乡县文物普查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文物办,负责协调指导全县普查工作。抽调县衙博物馆、文化馆有关业务骨干组成普查队伍,并对这些人员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考勤。专门腾出两间办公室,安装了空调、电话,配备了办公设备。建立建全县、乡、村、组文物普查网络,各乡镇都已建立了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每个村、组也都确定了一名副职做为这次文物普查的骨干或联络员,使普查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同时,我们今年争取到县财政普查经费3万元,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二、加强培训,夯实基础。利用县文化工作会议的召开,我们按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标准、要求,对全县各乡镇文物普查专干、文化中心主任进行培训。其次,为了便于各乡镇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们把有关文物普查的文件、要求、标准、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和现已掌握的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分别下发到各乡镇。同时,我们还组织有关人员对各乡镇的文物普查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

三、锻炼队伍,培养人才。由于我县的文物工作当前正处于青黄不接和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把这次文物普查工作做为我们培养人才,锻炼队伍的首要目标。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压力,每个同志负责2-3个乡镇的普查工作,负责所分管乡镇的复查认定和新发现文物的所有文字资料,并且要求每个同志增强责任意识,坚持高质量高标准来完成。目前,全县16个乡镇的普查工作任务已全部分解到每个同志。

四、核实认定原有已知的文物点和在普查中新发现的文物点相结合。我们这次文物普查工作距上次已有20多年,这20多年正是我县经济建设大发展时期,原有的文物保护单位生存环境也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我们借此普查机会,对原有的保护单位逐个进行核查认定,对新发现的文物点,要求每个同志积极搜集有关资料,一是查档案、查县志、查乡志,二是深入乡村,走访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村长和名家后代,三是寻访保存下来的石碑上,从石碑上去寻找实物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