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物古建筑保护与恢复研究

时间:2022-05-18 16:17:20

传统文物古建筑保护与恢复研究

摘要:传统文物古建筑既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承载体,也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保护与恢复传统文物古建筑,有利于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也能保护国内现存的古建筑文物实体,具有较强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然而,想要保护与恢复传统文物古建筑,就要克服各种不利于文物古建筑保护、恢复的问题,遵循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原则,从文物古建筑现状进行探究,评估文物古建筑的综合价值,为文物古建筑保护与恢复寻求线索与依据。文章以大同府文庙为例,探讨应如何结合古建筑现状以及其所在的地理环境、人文情况等内容展开分析,尝试探讨此类稳固古建筑的保护与恢复方法,提出大同府文庙的整体保护与恢复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物;古建筑;保护;恢复

传统文物古建筑集中地体现了我国的各种美学观点,是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类。对传统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与恢复,既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顺利实现历史的承载与延续,也是为了更好地展现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大部分的传统文物古建筑都多多少少遭受过破坏,妥善地保护以及尽可能地恢复古建筑原貌,有利于后人更好地了解与研究传统历史文化。然而,也正是因为传统文物古建筑在施工技巧、造型设计等方面具有特点及唯一性,给古建筑的修缮、保护、恢复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难度。目前大部分的古建筑修缮与保护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以大同府文庙的保护与修复为研究对象,旨在解决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1大同府文庙的整体概况

大同府文庙始建于1396年,即明朝洪武二十九年,由原云中驿改建成大同府学,成为当时大同地区学子所向往的学府。1427年,即明宣德二年,增建了肃敬厅。1444年,即正统九年,扩建了崇文阁。1533年,即嘉靖十二年,大同府文庙受兵火破坏,在十六年大兴土木,“开云路、建云表、殿庑堂斋、亭阁祠舍、门楣之属无废不举”,进行了全面的修葺,并在万历、天启年间进行了扩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已知最早的在学校立孔庙的古建筑。近现代时期,由于长期失修,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大同六中迁入大同府文庙后,大同府文庙残存的传统文物古建筑只剩下大成殿、神厨、神库、乡贤祠、名宦祠、戟门六处,结构相对完整。2008年大同市政府启动古建筑修复工程,将六中迁出大同府文庙后,历时2年的修建,基本恢复了原有的建筑群,主要有棂星门、仪门、戟门、大成殿、尊经阁、碑亭、角楼等,修缮了明代的大成殿以及新建了尊经阁,两侧配殿开辟孔子思想及生平事迹展览展厅六间。现如今,大同府文庙是大同重要的传统文化传承之地,也被纳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同府文庙的总体布局如图1所示。

2大同府文庙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变迁,儒家思想在当时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大同府文庙是对儒家文化的历史传承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待学者去分析、研究。每个学者的研究视角并不相同,有的从建筑学的角度去研究,有的从历史阐释的角度去研究,有的从考古学的角度等去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保护和恢复传统文物古建筑具有重要的意义。下文对大同府文庙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2.1未能贯彻“修旧如旧”原则

大同府文庙于2008年进行了整体修缮,将原本占据大成殿前院位置的学校搬离,并扩建周边建筑。但文物古建筑保护的完整性差异较大,与修复后的大成殿和新建的尊经阁相比,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尊经阁在建造过程中,并没有按照古建筑的建造方法和材料逐一进行完整的修复,采用的是现代施工工艺。例如,在尊经阁前的台阶建造中,施工队不了解古建筑结构,采用石砖和水泥砌筑,这与历史上尊经阁的建造工艺、材料相去甚远。在2008年的修缮工程中,许多地方都用现代材料进行了复建与修缮,但与整体结构并不相符,使新建的尊经阁看上去非常“新”,游客在参观过程中很难体会历史文化气息,与周边建筑物格格不入。历时两年,在大同政府的帮助下,大同府文庙进行了全面的修缮与保护,整治周边环境,复建大同府文庙中轴线南、北、东、西的云路坊、大成坊、义路坊、礼门坊,搬离大同六中,拆除学校的教学楼。表面上,大同府文庙的本体建筑物已基本恢复原貌,由于改建进度快,覆盖范围大,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古建筑文物内部的和谐,也不利于本体建筑物的保护。

2.2消防安全亟待改善

山西现有木质结构古建筑有18118处,部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19处,除了平遥古城的消防专业规划在编制中以外,其他城市均未进行消防专业规划,包括大同府文庙。虽然,大同府文庙大部分的殿宇在两侧入口设置了移动消防栓、灭火器等设备,但大殿内部以及杂物堆积较多的小楼房等,还存在一定的消防安全问题。从大同府文庙的整体结构图(图1)看,整体占据面积较广,殿宇、碑亭较多,没有完善的消防安全设施设备,很容易引发火灾,尤其是在暑假游客众多的情况下。石栏上挂满了祈愿牌,增加了潜在的安全隐患,有待进一步完善消防安全管理与设施配备。

2.3景观环境有待改善

随着大同府文庙旅游业的不断兴起,每年的旅游人次都在逐步增加,大同府文庙文物保护范围内的周边不规范停车现象也在逐步增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同府文庙的整体性,对古建筑周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此外,大同府文庙内部的绿化植物缺乏长期、持续的修剪与养护,特别是被列入大同古树名木的刺槐以及畔池附近的杂草,修剪和清理得并不及时,影响旅游观赏。

3大同府文庙的保护与恢复策略

3.1保护原有建筑结构

传统文物古建筑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从建设至今,其都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所以,在大同府文庙的修缮过程中,对于曾经被占据前院的大成殿,迁走大同六中后,拆除了原有的篮球场以及各种设备,并按照相关文献对大成殿的记载与描述,清查旧址周边环境后,复原了大成殿前院的植被、地砖以及庭院环境,但对原有的建筑结构并没有进行较大的改动,只是替换了老旧、损坏的木制构件,使整个大成殿恢复如初。此外,为了更好地保护大成殿,修缮了室外排水通道,并在大成殿周边沿着墙角设置排水暗沟,从而减少雨水对古建筑墙面、木质材料的侵蚀,以及对墙基的损害。从大成殿修缮前后的对比照片(图2、图3)看,修缮后的大成殿恢复了原有的风貌,并且建筑物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具有历史气息。

3.2坚持原真性原则,加大对古建筑的保护力度

尊经阁是整个大同府文庙中最高大壮美的建筑,位于大成殿的后面。大同府文庙原有的尊经阁早已塌毁而废弛,为了使建修后的尊经阁与原貌保持一致,建修前查阅了大量史籍,根据史籍中对尊经阁的记载与描述,设计出了尊经阁的施工图纸,大体包含两个部分,一是藏经阁,二是孔子雕像,详细地标注了规模、样式及内部结构等,并在尊经阁旧址上进行勘测,规划出了不同的施工区域(图4)。在施工完成后,遵循原真性原则,复原了二楼悬挂“千言道经贯古今,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楹联、檐下有“博学审问”牌匾以及藏经阁内的书籍等,包括孔子塑像下的人物记载,使建修后的尊经阁在规模、风格、内部结构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恢复(图5)。为了使传统文物古建筑的原有特色保留下来,在保护与恢复传统文物古建筑时,应在原有大同府文庙的建设遗迹上,进行本体建筑的修缮与恢复,并尽可能地保持建造材料、色彩、高度、布局等不发生较大的变化,像尊经阁一样应保留原有的建筑色彩与整体结构,从而体现其原有的历史文化氛围。

3.3定期进行修缮与养护,注重后续保护

在修复现有建筑物和重建受损建筑物后,为了保护修缮后的文物古建筑,还要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大同府文庙主殿、东西配殿、东西廊庑、碑亭、碑廊、泮池、棂星门、义门等的地基、墙面等进行修缮,严禁对大同府文庙建筑结构与周边环境进行破坏,更换腐坏的木构件,并采用原工艺、原材料等对缺失的建筑构件进行修缮并做好记录,补充原始照片、图纸等,使文物本体的完整信息得到保留。还要针对木构件的开裂、脱漆问题,在后面的1~2年进行局部补漆和全漆。此外,还要安排专业人员,对大同府文庙各个建筑地基、墙面等进行日常的监测与保护工作,尤其是对建筑的木构件进行防白蚁处理,从而加大对传统文物古建筑的修缮与保护力度。

3.4完善消防安全机制,优化景观环境

对于大同府文庙主殿、东西配殿、东西廊庑等容易引起消防事故的地方,需要进行全面的消防安全隐患清查工作,清除堆积的各种杂物,每日进行消防安全监测,配备好相应的消防安全设施,增加相应的绿化遮挡,对于火源附近的文物本体,尽量地拉开距离,并在指定地区放置灭火器等,加强对古建筑文物的消防安全监控。此外,还要对大同府文庙周边不规范的停车情况进行优化管理,规划好附近的停车区域,对持续出现违规停车的车辆进行管控,从而肃清附近杂乱的停车现象。要清理、修剪大同府文庙四周,特别是雁塔、五龙壁以及周边的植被,防止树叶接触建筑物墙面。还要对后续修建的一些建筑物的外观色彩进行改造,使后续修建的建筑物与原有的大同府文庙建筑结构融为一体。

4结语

在保护与恢复传统文物古建筑的过程中,要根据古建筑的损害情况以及遗迹地址周边环境,贯彻落实整体性、可逆性等基本原则,结合古建筑物原貌、原建设材料、色彩等来修缮损毁部分,并完善保护制度,进行持续的日常监测与养护工作,使古建筑能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其特有的文化宣传、历史展示等功能,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及唯一特性。

参考文献

[1]杨成,朱蓉.新农村建设下文物古建筑保护规划研究—以植福庵为例[J].艺术研究,2020(6):12-14.

[2]王晨菊.探讨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J].新丝路:上旬,2020(2):197,199.

[3]任啸,刘思敏.对传统古建筑保护与利用原则的反思[J].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10(00):18-24.

[4]程静,刘华忠.谈谈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J].中文信息,2015(11):344.

[5]翟永亮.古建筑文物的保护与修缮工作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9):118-119.

作者:梁旭 单位:大同市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