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06:56:12

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范文篇1

大家好,在这岁末迎新的时刻,我就担任神经内科护士长这两年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在科主任及护理部的领导下,全面负责产房的行政管理和护理质量管理工作。

二、按护理部及产科质量管理要求,负责制订护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督促检查各项规章,各班岗位职责以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执行落实情况,并及时总结讲评,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三、根据产房的工作任务和助产士的具体情况,优化护理力量的组合,进行科学合理的排班,制定各班岗位职责。

四、组织业务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定期提问或采用其它形式考核,并做好奖惩考核工作。

五、督促所属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按计划和要求定期进行产房无菌区域的空气、物品和工作人员手的细菌培养,并鉴定消毒效果。

六、及时传达护理部的工作要求,督促、指导产房各项工作,主持晨会,了解中夜班工作情况,不定期检查中、夜班、节假日的工作情况。

七、参加并组织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以及疑难、危重病例的讨论,了解各级医生对护理工作的要求。

八、做好产房内各类物品、仪器及急救用品的管理工作,指定专人负责,保证供应并定期检查,做好记录。

神经内科范文篇2

一、在科主任及护理部的领导下,全面负责产房的行政管理和护理质量管理工作。

二、按护理部及产科质量管理要求,负责制订护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督促检查各项规章,各班岗位职责以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执行落实情况,并及时总结讲评,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三、根据产房的工作任务和助产士的具体情况,优化护理力量的组合,进行科学合理的排班,制定各班岗位职责。

四、组织业务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定期提问或采用其它形式考核,并做好奖惩考核工作。

五、督促所属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按计划和要求定期进行产房无菌区域的空气、物品和工作人员手的细菌培养,并鉴定消毒效果。

六、及时传达护理部的工作要求,督促、指导产房各项工作,主持晨会,了解中夜班工作情况,不定期检查中、夜班、节假日的工作情况。

七、参加并组织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以及疑难、危重病例的讨论,了解各级医生对护理工作的要求。

八、做好产房内各类物品、仪器及急救用品的管理工作,指定专人负责,保证供应并定期检查,做好记录。

神经内科范文篇3

关键词:中医药特色护理;护理质量评价;神经内科;护理管理;患者满意度

中医护理是中医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中医的理念相一致,具有独特的整体观、辨证施护等理念。中医药曾一度备受争议,其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也受到了一定阻碍。有研究指出,这与中医药缺乏标准化的统一规范相关[1]。而随着国家政策对于中医药等相关学科的扶持,中医护理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科学性也越来越被国际所认可。近年来,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数量持续增长,这给护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2-3]。有研究指出,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对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等具有良好效果[4-5],而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报道仍罕见。为了探究中医药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于2019年在医院神经内科开展中医药特色护理质量评价,旨在为提高神经内科护理管理质量提供数据支撑。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构建中医药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小组:由医院神经内科11名护士、1名医师组成。推选1名组长,负责对评价小组计划项目的组织和策划。小组定期对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和护理质量进行考核和评价。小组成员平均年龄(31.2±7.5岁),男1名,女11名。实施前后小组成员未发生变化。实施前后各分别随机抽取12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对中医药特色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实施前后患者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1.2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开始实施中医药特色护理质量评价,项目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符合伦理原则,参与者均知情同意。参考相关文献[1,4],采用结构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方式开展,主要内容:①结构评价:工作计划是否与《中医护理指南》相符;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是否对应;是否具有相适应神经内科中医护理培训计划体系等。②过程评价:对神经内科中医护理质量有持续改进的方案和记录;神经内科中医护理病历中有针对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中医护理技术实施记录、中医护理查房记录以及疑难病历讨论记录等;定期对神经内科在职在岗人员进行中医护理培训和考核,并提供相关学习资料等。③结果评价:分析神经内科相关中医护理技术的实施情况、神经内科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情况等。1.3观察指标。(1)中医护理质量评分:包括中医护理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继续教育情况、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性、中医护理方案实施、中医护理科普宣教水平、中医护理过程中错漏事件的发生和处理过程,每项10道题,每道题答对得1分,答错或不答得0分。实施前后采用两套不同的评分试卷。(2)患者满意度:对患者进行中医特色护理满意度评价,分为满意、较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四级。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Excel进行录入和整理,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和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中医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实施后中医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1。2.2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实施后患者对中医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见表2。

3讨论

护理工作是医疗行为中重要的执行环节,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患者的恢复和预后。近年来,中医护理得到快速发展,如何评价中医护理质量是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国内大部分医院是以西医为主,故护理评价大多参照国外的方法[6]。但中西医的理论基础存在较大差异,评价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完全照搬西医的评价方法往往会导致结果不稳定、不可靠。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能够发现中医护理中的问题,促使管理者和执行者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实施,并不断改进[6],提高中医护理的管理效率和护理质量。目前,中医药特色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已在多个学科中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中医药特色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有助于中医护理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促进中医护理走向国际化,被更多的国家认可[7]。本研究进行了为期1年的神经内科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结果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理论基础、中医继续教育情况、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性、中医护理方案实施、中医护理科普宣教水平、中医护理错漏事件处理均明显得到提高。小组成员在参与神经内科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的过程中不仅拓宽了视野,还加深了对疾病、护理等的认识,能够直观并深刻了解存在的不足,在改进过程中有清晰的定位。另外,小组成员的中医护理相关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实行中医药特色护理质量评价,患者的中医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这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①护理人员中医护理能力提升后,对医嘱的执行更到位,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健康,缩短疾病恢复时间,提升其满足感。②护理人员中医护理操作水平的提高,使患者对护理人员更加信服,从而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佩玲,沈建,夏乾颖.三级中医医院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江苏医药,2015,41(14):17351736.

[2]夏永梅,李彩霞,于玲,等.沿海地区某医院2014~2018年神经内科疾病谱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19,26(4):283285.

[3]李改琴,李玉华.2009~2018年乌鲁木齐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疾病谱特征分析[J].兵团医学,2019(2):35.

[4]宋巧凤.护理质量评价在蒙中医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8,24(8):7980.

[5]张紫兰,蔡玉舜.中医护理环节质量评价体系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4):109110.

[6]蔡鸿敏.中医护理方案质量评价在中医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1):578.

神经内科范文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6~1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82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纳入标准:对患者进行检查,患者在医学影像和医生的检查确认下,认定两组患者均为神经内科患者;患者及其家属全部知情,并且签订同意协议书。排除标准:有其他先天性疾病的患者。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45~78岁,平均(65.25±1.12)岁。对照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41~77岁,平均(66.52±1.2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处理方法是对患者的病情检测以及生命体征的测量,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观察组主要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人员管理精细化:为保证分工合理,据护理人员的个人能力和学历展开;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质量由护士长进行监督,做好护理任务的安排工作。责任护士主要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教育进行科普,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命体征时刻监测,助理护士配合责任护士做好护理工作;②工作流程精细化:患者在住院时需要热情接待,将医院的科室和医院的整体环境进行详细的介绍;患者入院之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讲,并且根据患者的实际问题制定好解决方案;③管理制度精细化:不定期的进行全体会议的召开,制定相应的护理措,对患者的症状进行综合评估,准备好护栏防止易坠床患者坠床,张贴警示标示在易滑倒的患者病房,必要时告知家属陪同治疗[2-3]。1.3观察指标。①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②满意情况,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5.61%(P<0.05),见表1;观察组满意度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5.61%(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医院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医院医生具备高超的医术还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护理素质。神经内科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特点,可能会发生一些功能性认知障碍,护理难度将会进一步增大。这就要求采用综合系统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4-6]。常规护理方式在护理过程中没有针对性的措施,不能全面的顾及到患者的病情,只是按照医生的嘱咐办事。本研究以本院的神经内科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精细化护理管理和常规护理管理,探究两种不同护理方式在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方面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5.61%(P<0.05),见表1;观察组满意度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5.61%(P<0.05)。

综上所述,在神经内科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精细化护理管理方式比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具备较好的治疗和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明明.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4):192-193.

[2]巫素青.观察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效果[J].家庭医药,2016,36(8):116-117.

[3]闫治芳,代东萍.探讨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效果[C]//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讨会,2015.

[4]王宇.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4):214-215.

[5]靳胜燕.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32):180-182.

神经内科范文篇5

【关键词】神经内科;脑卒中;康复护理;临床效果

脑卒中属于危害性较高的一种临床疾病,临床中比较常见,同时在致残、致死多方面均具备较高的概率,患者临床症状普遍较为严重,在治疗之后患者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后遗症,导致预后效果不理想。脑卒中在临床中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功能障碍便是其中较为普遍且危害严重的一种。对此,为了探讨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将我院无典型特殊性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间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选择此时间段内在神经内科住院的106例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无典型特殊性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划分到基础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53例。基础组中,男32例,女21例,患者年龄32~66岁,平均(51.2±3.3)岁;研究组中,男35例,女18例,患者年龄33~69岁,49.1岁。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无差异,P>0.05不符合统计学对比的基本要求。

1.2护理方法基础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的护理方法,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具体如下。(1)心理护理患者在发病之后往往会因为疾病困扰而形成负面心态,同时因为心态的影响导致不愿意参与到康复护理中,从而阻碍康复护理效果。对此,护理人员需要保障患者心理情绪的稳定性与积极性,提高患者在康复护理方面的参与热情,保障整体护理效果;(2)体位护理。在采取正确的体位可以有效的预防或减弱患者发生审计痉挛、屈肌痉挛等现象,可以每个一小时帮助患者更换体位;(3)康复锻炼先对患者实行肢体康复锻炼的相关宣教,让患者意识到康复的重要性。在患肢力量得到一定恢复之后可以指导患者实行自我锻炼,逐渐强化锻炼强度;(4)并发症护理强化患者的口腔清洁护理,确保呼吸道通畅性,及时采取吸痰处理,在输液治疗中需要定期更换位置,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无任何不良反应,病情恢复理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60%以上;有效:相对于治疗前恢复效果突出,康复效果采用Fug1-Meyer评分评价,评分越高说明患者康复效果越理想。

1.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应用基于SPSS19.0版本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应用差方表达,采用均数±标准差形式描述,在P<0.05时说明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康复护理效果对比:研究组与基础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方面的数据差异突出,研究组数据优势明显,数据差异达到统计学结果意义标准(P<0.05)。

3讨论

脑卒中患者普遍存在严重的肢体、神经等缺损或障碍。康复护理干预模式能够使得患者顺利康复,关键就是要让患者尽早进行康复锻炼,前提是不能引起患者额外损伤以及疾病复发的情况。康复护理干预就是为患者的机能恢复提供最有利的保障,达到理想的康复锻炼效果,也是目前患者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之一。另外,康复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也非常重要,是提高患者主动参与和积极锻炼的重要因素,。本此研究中发现护理干预之后研究组患者的能力相对于基础组而言存在明显优势。本研究结果充分证明对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提供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尤其是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神经缺损问题有着明显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可以作为临床常规护理措施。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模式有着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普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神经内科范文篇6

【关键词】神经内科;精细化护理管理

神经内科是临床重要科室,就诊患者往往病情复杂,且合并不同程度功能性障碍,需要医护人员配合,做好诊疗工作。对神经内科患者提供细致入微的护理服务,是现阶段临床工作重点改进方向。神经内科于2016年8月开始在全科范围内开展精细化护理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现选取近三年来神经内科满足研究条件的70例就诊患者,对其护理管理方法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神经内科70例神经内科就诊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病例均满足诊疗标准[1],患者本人或家属对临床诊疗情况知情。根据护理方法分组,观察组(n=35)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62.53±3.52)岁。对照组(n=35)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62.49±3.61)岁。病例收集工作满足医学伦理委员会要求,纳入治疗依从性较高及中途未停止治疗者。排除合并免疫系统、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者,同时排除合并心肺功能、肝肾功能严重损伤及无法定监护人者。2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分组研究价值。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护理干预,就诊期间,结合病情,护理人员按照科室相关制度及医嘱,为患者做好护理,满足患者基本需要,保证就诊安全。观察组患者接受精细化护理管理,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人员管理:开展精细化管理,需要对科室内部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意识、护理技能进行强化,加强培训,使科室内部人员能够不断提高操作实效。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对每个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能进行明确。与此同时,采取弹性排班模式,保证护理人员能够为科室提供连续性服务,满足危重患者需要。(2)精细化护理流程:为有效提高患者在神经内科的就诊质量及效率,要求全体科室人员认真做好患者接待工作,协助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病房。及时介绍科室情况,做好宣导工作。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降低风险。(3)精细化病种划分:对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密切关注,监测相关指标时间尽量与诊疗时间错开,结合患者需要,明确每日护理服务重点。对分级护理进行细化,护理人员判断患者自理能力及病情进展情况,以Ⅰ级A、Ⅰ级B、Ⅱ级A、Ⅱ级B、Ⅲ级为标准,将神经内科主要病种的临床护理路径确定下来,并予以实施。(4)精细化安全管理:对患者就诊期间危险因素进行判断,如疼痛、压疮、跌倒/坠床等,加强质控管理,降低患者临床风险,减少不必要麻烦,提高患者就诊效率。1.3观察指标。对2组患者开展问卷调查,结合科室评价标准,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操作、风险管理、流程管理的护理质量评分进行判定,每项取分范围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该项护理质量评分越好[2],做好统计及对比工作。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则用(%)表示,采用x2值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操作、风险管理、流程管理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值检验结果显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精神内科患者发病急,且病情进展比较快,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均带来明显威胁,作为临床护理人员,应充分意识到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工作的重要作用,采取必要措施,不断改进临床护理服务机制,提高科室诊疗能力,强化患者治疗效果。精细化护理管理以精细化管理理念为出发点,充分融合优质护理内涵,旨在通过改进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护理服务水平。综上所述,精细化护理管理能够满足神经内科患者实际护理需要,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风险、完善护理服务模式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优势。

参考文献

[1]任国飞,彭爽英,翁水英."鲶鱼效应"在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22):153-154.

神经内科范文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间接治的120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在45~75岁,平均年龄为(63±3.2)岁;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在43~72岁,平均年龄为(61±3.5)岁;120例患者均经临床MRI或CT扫描确诊,且伴随有不同程度的病症,其中23例患者为脑梗死、27例患者伴随有头晕,晕厥患者为35例,脑出血患者为15例,眩晕综合征患者2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60例,在年龄、性别、病症等神经内科基础资料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通过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主要是科学服药指导、心理疏导这些流程。同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再加精细化护理。具体设计人员、护理工作、风险管理等方面。精细化管理首先针对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护理技能、资质等进行管理,根据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将其分为基础护士、责任护士、责任护士长以及责任护理组长四个级别。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分工不同,其中基础护理人员负责患者的临床基础护理工作,责任护士需要能够认真和科学的执行医生的治疗方案,配合医生开展治疗,数量操作各种医学仪器和知悉护理操作技能,并对患者的病情、心理状况等进行密切的观察记录。责任护理组长则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况、生理情况等予以评估,同时督导护士人员开展护理工作。护士长需要综合协调各护理人员工作分配,是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推动者。护理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则是建立在科学护理、人性化护理的基础上,在尽可能保障患者休息等基础上,开展生命体征的监测,如血压、呼吸等,同时将不同护理操作细节进行标准化管理,制定时间表和责任护理人员,予以执行,在护理进程中给予患者健康宣教工作、科学饮食指导,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赢取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康复水平。与此同时,需要关注神经内科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如跌倒、自杀、坠床等,尽可能的避免护理风险的出现,同时通过风险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评估予以预防能力和意识。

1.3疗效评价标准

采取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精细化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详细询问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操作技能、服务态度、护理工作效果等予以评价,同时记录患者临床并发症和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学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使用(x±s)表示,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护理的效果观察,观察组服务态度满意度为88.3%、操作技术服务满意度为91.7%,总体满意度达到93.3%;相比于对照组68.3%的服务态度满意度、76.7%的操作技术满意度以及75%的总体满意度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详见下表1.并且,观察组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或意外事件,明显优于对照组8.3%的并发症发病率和6.7%的意外事件发生率而言(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通过我院的临床观察发现,神经内科患者有其自身的病理特征,具有非常突出的特点,这就需要临床护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能够针对神经内科患者提供有针对性风险护理,针对护理工作及人员进行详尽的护理,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或者患者与家属的广泛满意,在实践中值得推广。

作者:李晓玲 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第四医院

参考文献

[1]刘昭君,岳仕鸿,钱涵,等.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9):54-56.

[2]吴惠玲,唐娅.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6):251-252.

神经内科范文篇8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管理;精细化管理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压力的加大,神经内科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向着年轻化的方向发展,其临床常见的症状为头痛、意识、感觉或者运动障碍等,因此,神经内科疾病的临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1]。本文针对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神经内科进行护理的156例病患进行研究,观察对比精细化管理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搜集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神经内科进行护理的156例病患,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78例,年龄24-77岁,平均(55.29±3.07)岁;其中男40例,女38例。参照组78例,年龄范围25-75岁,平均(54.61±3.31)岁;其中男42例,女36例。对比分析两组病患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差异小(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给予精细化管理,第一是对护理人员进行精细化管理,将所有护理人员分为若干组,每组设置一名组长,全面掌握病患的资料,对病患的各项身体指标和心理指标进行护理和监测,并责任落实到人。第二是工作流程的精细化,规范好每日的护理流程,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护理工作,监测病患的生命体征,掌握病患的情绪,协助病患好好休息[2]。第三是风险管理精细化,预见病患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对有特殊病情的病患要放置床头警示牌,对危险活动区域要放置温馨提醒警示牌,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3]。第四是绩效考核精细化,将护理人员的出勤、能级、工作量、护理质量、风险事件及满意度进行比例分配,将各项所占分值的总和作为每月的绩效考核总分[4]。第五是安全教育精细化管理,规定每周至少组织2次安全教育活动,并对病患进行针对性的2-3次/周的安全教育,包括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式及风险事件的预防等,提高病患的意识,缓解病患的焦虑情绪[5]。1.3统计学分析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文书和操作技能等相关指标的组间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护理满意度、意外事件、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1.4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观察精细化管理实施前后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文书和操作技能等相关指标及护理满意度,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相关指标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再对意外事件、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精细化管理的效果。

2结果

2.1精细化管理实施前后相关指标对比结果显示:对比精细化管理实施前后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文书和操作技能评分等相关指标,观察组与参照组相比差异很大(t=7.22、5.37、5.94、7.08,P<0.05),见表1。2.2精细化管理实施前后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显示:对比精细化管理实施前后两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7.44%(76/78)与参照组85.90%(67/78)相比差异大(=6.80,P<0.05),见表2。2.3意外事件、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结果显示:对比意外事件、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2.56%、2.56%、1.28%与参照组11.54%、10.26%、8.97%相比差异大(=4.79、3.90、4.74,P<0.05),见表3。

3讨论

神经内科范文篇9

关键词:循证理念;神经内科;护理风险

护理风险事件即为患者在医院接受护理服务期间由不确定因素导致直接或间接伤害,出现的不安全事件[1]。神经内科患者病情较为严重且容易变化,伴随瘫痪、精神异常、吞咽功能异常等问题,面临着很高的护理风险[2]。在护理管理中加强防范是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重要途径。本次研究将探究基于循证理念的护理管理的作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作者单位:)我院神经内科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实行基于循证理念的护理管理,将该时间段数据与实行前(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数据进行比较。实行前20位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6-40岁,平均(35.2±4.5)岁;实行后护理人员21位均为女性,年龄25-42岁,平均(36.0±4.2)岁。实行前后护理人员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1.2方法(作者单位:)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实行常规护理管理。按照医院与科室规定、患者需要开展护理管理,维持环境整洁,护理风险相关知识教育等。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实行基于循证理念的护理管理。寻找循证支持。查找相关文献,检索“神经内科”、“风险事件”等关键词,总结以往文献中关于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类型、预防措施,结合临床经验与科室实际情况,制定护理管理方案。定期培训护理人员,增强其风险防控意识,并随机抽查其工作情况;根据神经内科病房特征,组织护理人员集中讨论风险问题与防范措施,促进护理人员风险管理重度程度的加强;在患者入院后为其配置腕带,以便及时识别其身份;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其困惑与心理问题,积极疏导与解释;评估患者病情,预见性处理危险因素;定期清洁、消毒病房,避免积水;妥善固定相关管道,定期检查管道松紧度,避免意外拔管;加强对胃管使用情况与饮食情况的监测,避免误吸;床边设置围栏,预防坠床。1.3研究指标(作者单位:)(1)实行前后护理管理质量。包括风险防范意识、专业技术、服务态度,每项分数为0至100分,分数越高,护理管理质量越好。(2)实行前后护理风险事件。实行前与实行后分别选取90例、92例患者统计护理风险事件。1.4统计学分析(作者单位:)本研究工具为SPSS22.0,用t、χ2检验计量(-x±s)和计数(%)资料,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行前后护理管理质量(作者单位:)实行后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专业技术、服务态度评分远高于实行前(P<0.05)。见表1。P位数2021风险防范意识82.21±2.8792.63±3.4210.5410.000专业技术83.65±3.4293.21±2.1710.7420.000服务态度86.17±3.9895.32±2.019.3600.0002.2实行前后护理风险事件(作者单位:)实行前误吸、意外拔管、坠床各3例,实行后误吸、意外拔管各1例,风险事件出现率分别为10.00%、2.17%,实行后远低于实行前(χ2=4.907,P=0.027)。

3讨论

在当前社会文明与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常规护理管理方式不仅未能达到现代护理要求,更难以满足患者需要。另外,我国面临着医疗资源匮乏、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迫切需要应用新型护理管理方式。神经内科患者具有年龄大、病情严重以及病程长等特征,在为其提供护理服务时需加强对护理管理的重视与创新,减少风险事件。本研究中,实行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远高于实行前(P<0.05),护理风险事件出现率远低于实行前(P<0.05),提示基于循证理念的护理管理可促进护理管理质量的提高,减少风险事件。基于循证理念的护理管理在风险事件预防中的应用是指将临床科研成果作为根据,依照护理目的查找实证,根据有价值、可信度高的实证制定最为适用、优质的护理管理方案[3]。寻找循证支持通过寻找对应的科学实证,改善常规护理中的随意性与宽泛性问题,实现有据可循,减少危险因素,为患者营造安全的环境。相较于常规护理管理,基于循证理念的护理管理科学性、针对性有所提升,尽可能规避风险因素,减少风险事件。综上,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应用基于循证理念的护理管理可促进护理管理质量的提高与护理风险事件的减少。

参考文献

[1]刘小玲,张玉莲,杨建萍,等.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住院躁动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观察[J].贵州医药,2018,42(5):12-14.

[2]王国钰,秦薇,徐建鸣,等.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4):522-526.

神经内科范文篇10

关键词:神经内科;医院感染;防护对策

医院感染多发生在高龄、重症患者。神经内科患者以年龄大、瘫痪多、意识障碍多、病情危重等为特点,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确切了解我院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率和病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本院神经内科2008年收治的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以分析危险因素,提出防治措施。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神经内科收治的所有出院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1.2方法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对医院感染病历进行登记,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二、结果

2.1一般情况

2008年1月—2008年12月共出院患者2060例,其中男1056例,女1004例,年龄16~86岁。发生医院感染人数236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6.04%。

2.2医院感染部位

在236例医院感染病例中,以呼吸道感染为最多见,占68.92%;其次是泌尿道感染,占10.24%;胃肠道和口腔感染分别占9.16%和10.28%;其他部位感染占0.40%。

2.3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本组患者住院时间4~120d,统计表明,患者住院时间越长,感染机会越多。住院天数≥15d者189例(85.08%)。

2.4年龄与医院感染关系

年龄16~25岁感染人数为7例(2.54%),25~45岁为16例(6.78%),45~60岁为45例(19.06%),>60岁者158例(66.95%)。

2.5病种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脑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06例(44.92%),脑梗死患者56例(23.73%),以后依次为颅内感染24例(10.17%),缺血性脑病8例(3.39%),周围神经病6例(2.54%),其他36例(15.25%)。

2.6侵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

236例医院感染的患者有156例进行了吸痰或导尿;18例进行了动静脉置管;有30例进行了气管切开;有32例安置了呼吸机。

三、讨论

3.1危险因素分析

本组资料表明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其次为泌尿道、肠道、皮肤及软组织。与牛桂林等报道相近,均显示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和泌尿道,说明神经内科感染部位有其共性。主要原因是高血压、脑出血伴神志昏迷者这类患者正常的生理反射如吞咽、咳嗽反射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或消失,痰、呕吐物等不易排出,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加之呼吸道侵入性操如吸痰的反复实施使黏膜损伤。这种整体和局部的抵抗力下降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

研究显示院内感染发生率与住院时间成正比。住院天数≥15d者占85.08%。研究显示10~30d为感染高发时间段。

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在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许多因素中,患者的年龄及身体的抵抗力不能忽略。本次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率差异显著。其中以60岁以上发病率最高,与老年人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抵抗力差有关。这部分人构成了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在控制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时,应把这个年龄段的人群作为重点。

医院感染发病率与患者基础病密切相关。本次调查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的前3种基础病为脑出血、脑梗死、颅内感染,这些患者大多数病情较重,偏瘫、意识障碍,患者多长期卧床,免疫力低下,获得性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大。此外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表明基础病合并感染对老年患者生命构成极大威胁。

侵入性操作是引发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气管插管直接破坏了会厌部正常防御屏障,削弱咳嗽反射和纤毛运动,造成了清出呼吸道分泌物无效,使感染机会增多。留置尿管损伤尿路黏膜,留置胃管为胃内细菌定植咽部提供良好的通道,增加了逆行感染的机会。提示医护人员应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的适应证,严格按程序正规操作,以控制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

3.2预防及控制措施

3.2.1减少宿主的自身危险性

宿主自身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病史、慢性肺病史、脑卒中史、起病时意识障碍、脑出血的量及部位等,这些因素虽不可干预,但如积极控制血糖、尽早清除血肿,恢复患者意识,对减少感染的发生将起重要作用。

3.2.2调整医源性因素

如医疗操作、治疗方法及用药情况,根据病情尽量少用或不用。医护人员接触每位患者及操作前后要进行手的清洁、消毒,防止各种医源性感染。进行侵入性操作要严格规范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技术,定期对吸氧、吸痰等装置消毒,对留置尿管者每天用含有效碘1000mg/L碘伏溶液清洗尿道口2~3次,保持会阴部清洁。对那些意识障碍重、呼吸道分泌物多而不易吸除的患者,应尽快做气管切开,利于分泌物的消除。留置导尿应保持密闭系统,每天更换无菌引流袋。

3.2.3加强基础护理

对清醒患者鼓励其有效咳嗽和排痰,对意识障碍或危重患者要取正确卧位协助排痰防止误吸,同时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病房内每日通风2~4次,每次30~60min,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应定期对病房内空气、物体表面进行细菌监测等。wWw.gWyoO

3.2.4合理使用抗生素

盲目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容易干扰人体的正常菌群,导致患者易感染性增高。有研究得出结论应对重要的抗生素保护性使用,如果滥用将对感染的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并严重影响原发病的治疗效果。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度易感人群。神经内科应列为医院感染管理科重点监控部门。针对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医院要采取医院感染监控措施,医护人员要有较强的感染意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去除易感染因素,尽量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茂林,王改珍.基层综合医院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16(11):10951096,1102.

[2]牛桂林,彭元娥,付国惠.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1,4(5):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