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05:14:31

神经病学

神经病学范文篇1

神经病学是一个拔高学科,在课时少、教学强度大的背景下,如何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并收到时效,成为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当前,中医药院校普遍重视夯实中医基础至多中西医“两手抓”的局面给西医类课程的教学尤其是《神经病学》等拔高学科的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阻碍。薄弱的西医基础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给学生们带来了压力。为顺应时展与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战略整体布局规划,我们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教研组提出了“‘靶向’教学”战略。这一战略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靶向时间,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基本要求掌握的内容传输给学生,让学生对神经病学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和理解,有利于日后学生实验与临床;二、靶向内容,通过神经病学教研室全体授课老师在资格较老的教师的带领下在开学初进行研讨,根据知识更新的频率,将最新最精华的内容作为课堂中重点授课,其余的通过自学或作业的方式有梯度地掌握、了解。另,影像学等其他辅助科学方法是神经病学教学与临床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如磁共振成像(MRI),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经颅多普勒(TC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视觉、脑干听觉、体感诱发电位(VEP、BAEP、SEP)等,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的同时,要掌握相关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知识。同时我们对临床摒弃的陈旧内容我们及时省略,做到有所取舍,力争追求创新。“‘靶向’教学”战略具有重大的原创性和实践性,在我教研组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学生们高度认可。下一步将该战略作为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学品牌进行申报,当推行下去。

恰当的手段

1PBL教学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nring,PBL)是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MeMaster大学首先创立的,其强调以问题为基础,以临床问题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1]。该模式反响空前,一度活跃于各大教学机构中,由于效果理想,至今还应用于国内诸多高校。这种教学形式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提出问题,以学生为主,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用交流替代灌输,从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填鸭式”教学;二、学生主动性增强,能够从自身出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三、教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能够换位思考,自身教学素材也有所改观及更新;四、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能够达到学生知识熟练水平的高的最大公约数[2]。我们神经病学教研组一般采取“三步走”规划:一、提出问题阶段。这一阶段分两个小点,即“已知问题框架”和“未知问题框架”。前者即我们着重将历来学生对即将教授章节疑惑最多的地方剔出,供分组后的学生选择和准备;后者又称为“预习式提问”,不需要进行专业知识解答,也不统一做要求,目的是让大家主动探索,在思索过程中萌发兴趣,并有利于下一章节授课;二、分组讨论阶段,我们按照性别将班级分为5~6个小组,每组设一名组长,由组长统筹人员答题的形式和任务,要求每次答题人员不可重复,人员机会均等;三、汇报阶段,这一阶段是全班参与,非汇报组会对汇报组的答案进行批判性提问,汇报组原则上随堂答题。与此同时,我们将会邀请辅导员抽空参与课程的排课,这一点对于整个教学大有裨益。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方法有很大优势,比如能够有效建立师生交互性关系[3]、缓解课堂气氛、既符合传统“尊师重道”又会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但实际上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一是学生思维定式,习惯了灌输模式,另一方面有需要与考试甚至是高分挂钩,所以难免会有形式化的东西。再者,中医药院校的中医基础相对较为夯实,若“心为君主之官”、“心主神明”等观念根深蒂固,怎样合理地“引渡”到“大脑主神明”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大难度,各学校各教研组根据实际情况应做到有收缩布施[4]。

2多媒体教学

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5]。它又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即CAI)。前面我们提到过当前课时量少与内容多的矛盾,多媒体从一定意义上讲能够有效地缓解这一矛盾,这其实是这种教学手段最大的优势[6]。同时我们发现,这种图、文、声、像并茂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比如针对“三叉神经痛”这一节的教授,传统的课本至多有且只有一张图片描述其分支,借助了多媒体之后,我们会有一个更加具象更加立体的图画呈现,学生的接受度大有提高。三叉神经痛又称为“面痛”,然而这一概念相对较模糊,所谓的“面”可能包括额部、颞部、颌部等多个部位,当多媒体将三叉神经在面部的分支很形象地呈现于屏幕上时,做到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3学教结合

学教似乎是教育的一大趋势,即教师如何在思想上换位,多让学生积极参与课程的教学与进展,这一点很重要[7]。这里的“学教”即有两层意思:第一,代表学生和老师,学生和老师要密切配合;第二,学生先行学习,然后再来主观授课。中医药院校有许多学习经典的兴趣小组和沙龙,他们会定期举办一些意在提高学习兴趣和扩展中医药知识的活动。基于此,我们教研组试图顺应这一特色,将有限的课时辟出一定量给学生自主授课。这一过程,同时也是学习讨论的过程,他们可以求助老师给予较好的病例,比如脑出血。我们会在前一天给学生接洽好病案,要求学生应用基础的解剖、生理病理知识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准备。我们发现,病案框架越明了,学生积极性越高,效果相对较好。这种创意教学,尚在摸索期,与传统教学有一定的剥离,尺度的拿捏对师生要求都很高。

重视实践

理论与实践脱节是目前高等教育的一大难题,在中医药院校体现得更加明显[8]。对于医学生而言,最终还是需要实践,这要求无论从心理上还是专业知识的储备上都应有硬功夫[9]。合理地引导学生回归实践很重要,我们教研室在结合几届学生的具体情况后,总结了几点经验: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教师备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备课内容与形式都不一样,灵活性要大得多,这就要求备课的思维要跟着学生的思维转;第二,释放双手,我们想出了一整套方案,即让学生实地对病人进行望、闻、问、切,对病情简单的病人进行实地“触摸”;第三,完善考察方式,传统的笔试依然是重头戏,然而比例却有所降低,我们定额为55%,其余的为综合考察,从实际的考量的角度给学生创造动力。对于《神经病学》而言,查体就是重头戏,学生先学习各种查体的方法和意义,我们教研组再采取“学做结合”的方式方法,选取自愿病人,进行临床查体,并全程摄像,作为学生成绩的绩点的有效凭证。通过夯实基础与“靶向”教学结合、恰当的手段、重视实践等方面的努力,在中医药院校的神经病学教学上我们教研室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升,专业素养得到培养,一系列的教学方法也得到了学院、学校的充分肯定。时代在进步,我们必须适应国家“精英出精品,精品出精英”的战略规划[10],充分把握时代动向,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高、专业素养突出的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文娟,徐兰等.探讨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及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15,(20):3182-3184.

[2]徐鹏,张武,许传斌等.案例式PBL教学模式在影像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6,2(39):52-54.

[3]李亮.PBL教学方法在中医骨伤科学临床教学中应用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12):1837-1838.

[4]王艳梅.PBL教学法在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2):97-98.

[5]李亮.PBL教学方法在中医骨伤科学临床教学中应用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12):1837-1838.

[6]依秋霞,徐刚,魏红等.“学而时习之”与中医诊断教学[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7,4(31):92-93.

[7]卢传坚,吴薇.中西医结合教育的历程及发展趋势[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30-31.

[8]高继明,王文健,王兴娟.中西医结合临床型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6):38-39.

[9]郝寒冰,杜亚青,王志恒.谈中西医结合研究生的培养[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2):200-202.

神经病学范文篇2

1多学科、多中心神经科临床病例讨论会对神经病学专业继续教育的贡献

单中心、单学科的神经科临床病例讨论会可能会存在病种相对单一的缺陷,多中心、多学科的神经科临床病例讨论会可以极大地弥补这种缺憾,北京市神经科临床病理讨论会历史悠长,参与者众,对我国神经病学人才培养影响深远,是一个极好的神经病学继续教育范例。北京市神经科临床病理讨论会由我国著名神经病学及神经病理学家黄克维教授于60年代初亲自倡导创办,自1978年重新恢复。该临床病理讨论会的程序是:北京各大医院相继将自己宝贵的临床疑难病例及病理资料与大家分享,近年来这种病源已经扩展到上海、山东等外地省市;与会的各大医院均定期在与会前组织全科医生集体讨论,确定本科对该疾病临床特点、定位诊断、定性诊断的意见,由本科室的年轻医师进行汇总、查阅文献、现场宣读;临床病理讨论会会上各家医院相继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等待最后的病理结果报告;专家进一步分析病情、总结治疗中的经验教训。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病理科朴月善、卢德宏认为,北京市神经科临床病理讨论会对临床医学继续教育的贡献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的:充分的会前准备、热烈的与会讨论、高质量的病例提供、每年一期汇编,这也是这种高质量的临床病例讨论会的保证。

北京市神经科临床病理讨论会为北京市的临床医师尤其是年轻住院医师和研究生提供了非常直观的临床诊断思路和非常震撼的学习机会,是一种多学科、多中心联合的医学教育形式。几十年来,北京市神经科临床病理讨论会内容涉及广泛,囊括了神经病学几乎所有的病种,很多在国内第一次报告的病例首先出现在北京市神经科临床病理讨论会中,如Crow-Fukase综合征、成人型Leigh综合征、嗜酸性筋膜炎、艾滋病、CADASIL、血管内淋巴瘤病、正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阿米巴原虫感染及路易包涵体性痴呆等,《北京市神经科临床病理讨论汇编》也已发行至全国,成为深受神经病学专业医师喜爱的参考读物。可以说,北京市神经科临床病理讨论会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神经病学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也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神经病学专业学人的成长历练过程。类似的多中心、多学科临床病例讨论会在全国不同省市可能还有很多。这种多中心、多学科神经科临床病例讨论会还需要继续坚持下去。

2国际医学会议的神经科临床病例讨论会是神经病学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

现代医学科学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认识新理论、掌握新技术、开拓新视野,才能顺应时展的趋势,参加神经病学专业的国际会议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继续教育途径。目前有越来越多的神经病学专业的双边、多边国际会议以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相继在中国举办,除了国外著名专家的特邀演讲、专题讨论会、专家峰会、自由投稿发言及壁报展示外,神经科临床病例讨论会也是其中一种形式。如第25届亚太眼科学会年会的神经眼科分会场就有“挑战性神经眼科病例(ChallengingcasesinNeuro-ophthalmology)”分享,神经眼科学是一门广泛涉及神经病学、眼科学、神经外科等的交叉学科,来自不同国家的一些神经眼科罕见病例或疑难病例,如散发性遗传性视神经病(sporadichereditaryopticneuropathy)、副肿瘤性视神经病(paraneoplasticopticneuropathy)、放射性视神经病(radiationopticneuropathy)、外伤性视神经病(traumaticopticneuropathy)、激素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的应用(Steroidworkinnonarteriticanteriorischemicopticneuropathy)、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激素早期应用(Earlyuseofsteroidforocularmyasthenicgravis)等,都在大会上作了病例报道与分析,引起了与会者极大的讨论热情,开阔了年轻医生的视野,与会者可以从中汲取许多有益的知识。

神经病学范文篇3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优点不足解决方法

神经病学是与神经解剖学、病理学等学科紧密相联的学科,理论与实践之间具有高度的联系。由于神经病学教学内容多,专业性强,涉及症状体征较复杂,在既往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受到在有限的理论教学时限中充分掌握神经病学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近年来我们在重视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将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于神经病学教学中,取得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发现了部分不足。

1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优点

1.1多媒体教学能够将静态和动态相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生动化

神经病学知识内容涉及到许多的神经解剖等方面的知识,而对于学生在学习神经病学课程时以往的解剖学知识遗忘较多,所以单纯讲解神经病学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感到抽象,不易理解和接收。这就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解剖基础知识回顾,为神经病学的理解打下基础。既往的教学模式是用挂图、画图等形式讲解,比较单调,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消化。而多媒体教学能够将丰富的图像和动态的画面结合起来,更容易清晰地向学生展示。例如:神经系统定位诊断中运动、感觉系统的定位讲解,单纯地理论讲解运动或感觉传导通路解剖知识,学生可能是课堂上理解,课后就遗忘,但应用了多媒体教学后,我们将运动和感觉传导通路制作成动画,将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将三级传导通路逐一显示,再加之讲解,对于浅、深感觉的通路,以不同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理解二者的共同与不同传导之处,从而在损伤不同的传导部位会产生相应的症状与体征,为神经病学的定位诊断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学生们反映即使课后有遗忘,但当回忆到动态的图解就能自己逐步推理出每一步的定位诊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2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多媒体教学能够将丰富的临床资料信息载入教学之中,扩大了教学内容,并且将生动形象的临床病例带入课堂。使神经病学知识内容生动、形象化,更大的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在通过单纯文字的表达的基础上同时更多的应用了声音、动画、图像等形式,把抽象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化的展现,它能够分解知识信息的复杂性,使要说明的问题一目了然,使学生容易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讲解中,我们使用了自制拍摄的视频动画,将典型的面瘫患者口角歪斜、闭目不能、额纹消失等体征,在课堂中真实地展示给学生。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有效的掌握,通过课后的问卷调查与反馈,多媒体教学在神经病学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的优势,利于学生的记忆与理解,教师向学生传达更多的信息,有利于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率。

1.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在临床见习教学中的作用,对临床技能的培养起着一定的强化作用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和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志愿作为教学资源的患者越来越少,这给临床见习教学带来很多困难…。临床教学医院带教义务与患者享有自主权之间存在一定矛盾性,在这种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多媒体教学在临床见习过程中有着一定的帮助作用。我们的做法是将典型的病例体征自制拍摄视频,在见习过程中,结合理论知识的复习,先应用多媒体向同学们演示,如若有典型病例或患者配合的情况下,指引学生操作,加强实践性。例如:神经系统查体,让学生反复观看标准的多媒体视频片,然后相互之间实践操作,最后对有阳性体征的病人进行查体。这样避免了冒然对病人查体,学生不知所措,患者也对学生表现不满意继而不配合的现象发生。另外在学生见习阶段,有些同步的见习内容病区不一定有相应的典型病例,这时也可以采用多媒体视频演示向学生展示典型病例,继而填补了学生见习过程中的不足。

2多媒体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

2.1多媒体课件准备不足

有些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由于对于多媒体的理解把握不足或是过份依赖多媒体课件,只是将教科书内容过多的文字形式制作在课件上,文字满篇,与传统的板书无明显差异,造成枯燥无味,不能体现重点与难点。而另外一种极端是过度使用多媒体技术,将课件制作很色彩斑斓,无关的画面、动画都大量使用,造成喧宾夺主,课堂学生注意力分散,结果适得共反。

2.2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理解不够

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是让教师能够更好地讲授知识,学生更好地接收信息。所以教师的讲解才是最重要的。过份依赖多媒体,避免照本宣科尤其是青年教师很容易忽视的问题。部分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不能够与学生互动交流,忽略了学生的感受,造成了教师在一味的念,而学生在一味的看,而没有达到实际真正吸纳、消化知识的目的。

3解决方法

(1)多媒体教学是衔接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强有力的手段,所以我们在应用它的过程中应该扬长避短,将现代与传统的方式相结合,相辅相成。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应用它的优势将神经病学的难点重点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将典型的病例以视频形式向学生演示,这样弥补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带来的神经病学教学资料不足现象。同时应该对于多媒体课件严格把关,做到有重点,有特色,避免片面追求画面的漂亮和动画效果,分散学生注意力。

神经病学范文篇4

1动态反馈机制教学模式

1.1教师培训。对教师进行培训,掌握课堂中较为有效的方法,如课堂观察法、课堂提问法、讨论交流法、设疑法、趣味激发法等。课堂中难免出现学生瞌睡、走神等情况,学生出现上述情况是多方面的,如医学课程本身的枯燥性、教师授课没有激情、教师教课语速快等。“部分教师语速太快”“教师授课时无激情,念幻灯”等,这是属于教学方法和授课技巧问题,通过对教师的培训,积累经验,掌握有效的教学技巧和方法,上述问题可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1.2录制视频。录制有关的教学视频,以微课堂形式推送给学生,用于课前预习及课后辅导,强化对疾病的感性认识。在课前、课后2~3d内播放自制的关于此次课堂知识点视频录像,如在课堂中讲解帕金森病,课后QQ视频中及时反馈较典型的帕金森病患者录像,录制的要点包括询问病史、查体、患者的临床表现等,让学生对疾病有感性认识。看完录像后再次升华到理论高度,对疾病的特点、诊断、鉴别诊断进行高度概括,随时可通过网络平台,如QQ群进行探讨,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这样可对学生起到正反馈作用,巩固加深知识点;对教师而言,可及时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形成一个负反馈,以便及时了解授课的难点及修正授课策略。1.3问卷调查。进行讨论、设计有效的课堂调查问卷,每次课后发放试卷测评,初步设定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对授课的理解程度、对授课的总体评价、本课堂较难理解部分等。对教师及学生分别形成反馈。1.4建立网络平台。教师、学生建立网络平台,如QQ群,根据测评试卷结果在QQ群中解答。下一周开课时需要5min左右时间强化上节课的重点及难点,提出有关问题,对踊跃发言的学生在本科目考试成绩中加分,对懒于发言、不够活跃或每次提问错误较多的学生在本科目考试成绩中扣分。动态反馈教学模式流程见图1。

2动态反馈教学效果

在泰山医学院2013级医学生中采用动态反馈教学方法后神经内科理论授课的教学质量获得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高,考试成绩较上一级(2012级)明显提高。在相同难度系数的标准化试题出题考试的前提下,2013级学生神经内科考试平均成绩为(82.88±5.09)分,2012级学生神经内科考试平均成绩为(79.93±4.67)分,2013级学生神经内科考试平均成绩明显高于2012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47,P<0.05),表明动态反馈教学法有效,可显著提高教学质量。课程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动态教学反馈方法的评价,有82.4%(42/51)的学生认为此教学方法可正向激励个人的学习,其中83.3%(35/42)的学生认为此教学方法可显著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90.5%(38/42)的学生认为可使枯燥、抽象的神经内科课程形象化、具体化,更易于接受。

3小结

神经病学范文篇5

作为一名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常常惊叹我们的大脑竟然具备如此发达的功能:当大脑某一部分受到损伤,我们就会活动不能,感觉异常,无法言语,还可能情感反应失常,甚至影响食欲,心率,呼吸这些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功能。诚然人类已经获知了许多关于大脑的解剖和生理知识,但神经系统的复杂性远非我们目前所知可以揭示。因此,相比其他医学专科而言,神经病学教学显得难度更大,往往被同学们形容为“天方夜谭”,让很多同学望而生畏。如何让神经内科课堂教学易于领会?实践教学易于施行?我们发现,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常常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课程设计遵循与感知相关的心理学规律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各种感觉的结合,即整体属性在人脑的反映。知觉来源于感觉,但不同与感觉,它比感觉更为持久,也更具有理解性和整体性,是掌握知识方能达到的认识层面。知觉还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人类认识每一个事物的过程都是从感觉到知觉,从事物的个别属性逐渐升华到整体属性的过程。《神经病学》课程设计也应遵循从感觉到知觉,从个别到整体的认识规律,并结合学生既往的知识经验。

比如说,《神经病学》教学的核心问题在于定位定性诊断,而这正是缺乏临床实践和神经解剖知识的学生最难以掌握的内容。比如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分为功能各异的大脑、小脑、脑干;脊髓不同节段损害出现不同的症状体征,同一节段症状又因为前角、后角、后索、侧索等位置不同症状各异。神经系统疾病定位上讲显得内容复杂包罗万象,如果试图一下子让学生掌握所有的定位诊断势必难度太大。因此,课程设计上应该遵循认识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个别到整体,不能急于求成,灌输式教学。按照我们的经验,定位诊断在每个章节开始时分别讲述,这种效果明显比从中枢神经系统讲到周围神经系统的单独定位诊断授课更为易于领会。比如在大脑疾病章节中按照额叶,颞叶,基底神经核,脑白质等部位讲授大脑的定位诊断,脊髓疾病章节也按照横向定位和纵向定位讲授脊髓定位诊断,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中再讲述周围神经及肌肉的定位诊断。当学生们对大脑,脊髓,周围神经等各个部位的定位诊断有了一定感性认识后,总体课程最后再总结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的规律,这样学生的认识更为深刻,也就自然地上升到能够更为持久记忆、更为深刻理解的知觉水平。另外,根据感知觉的认识规律,讲课时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发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增强各种感觉传入,比如插入音乐,图片,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注意色彩的搭配,还可以利用一些教学模型复习学生的神经解剖学知识,这些相关知识经验也增强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性。但是,需注意的是避免过多重复刺激造成条件反射的抑制,引起感觉性下降。课堂上也需有意识增加一些提问,检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无由于不正确的知觉引起错觉产生。

二.课堂讲授把握与记忆相关的心理学规律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记忆是人类智慧的根源,是所有学习过程的奠基石。记忆过程分为识记,保持,回忆,再认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缺少任何一个环节记忆都不可能实现。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了遗忘规律,即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的,为了取得良好记忆效果,要及时复习。人类有三个记忆系统:瞬时记忆系统主要以感觉后像储存,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一般维持在1秒内;短时记忆系统容量有限,主要以听觉编码和形象编码储存,一般维持在1分钟内;经过复述后,短时记忆可转入长时记忆系统,一般维持在1分钟以上,以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两种,具有较好的理解性。

医学课程具有记忆量大的特点,课堂记忆效果往往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神经病学》课程也是如此,短短一个学时有大量的新知识要求学生快速记忆,我们经验发现课堂讲授中如能遵循与记忆相关的心理学规律,将能更好地提高授课效果,也降低了学生考试复习的难度。比如,课堂讲课中注意三个记忆系统的规律,从瞬时到短时,从短时到长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新的知识尽量初次讲授时增加图像,影片等强化形象性,以形成较好的瞬时记忆,然后可以通过图表,语言等以形象编码和听觉编码的形式提及,帮助形成更好的短时记忆,每堂课最后采用简要复述的形式,帮助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比如,讲授横贯性脊髓病时,先给学生看一张桑兰或者张海迪的图片启动瞬时记忆,然后讲授脊髓损害后的运动症状,感觉症状,植物神经症状等,主要内容讲完后用表格形式列表总结,帮助形成短时记忆,最后结束前再复述一次所学内容帮助进入长时记忆。另外,根据遗忘规律,在每节课前可以简要复习下前面内容,这样就可更好地记忆所学内容。但是,由于记忆中还存在明显的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两头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忆效果好,又可称为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因此每堂课的设计也不应内容太多,如果实在无法避免尽量分小节分段授课,形成多个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这样学生课堂利用率会大大提高。

三.教学互动注意与沟通相关的心理学规律

沟通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过程。沟通过程由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与背景等七个要素组成。在沟通使用的各种符号系统中,最重要的是语词,可以是声音信号也可以是形象符号(文字)。面对面沟通除了语词本身的信息外,还有沟通者心理状态的信息,可以使沟通双方产生情绪上的互相感染。沟通中反馈和背景也非常重要。反馈是沟通得以顺利进行达到最终目的的重要前提,沟通时的背景包括心理背景,物理背景、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等。

教学互动是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神经病学》课堂上最常使用的教学互动手段有提问、点名回答、自由回答、自问自答、朗读英文术语、说出幻灯片上图片中的标记物、大家想一想……大家说说看……等;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教材的互动、学生与教材的互动等等。总结近年来教学工作,为了让学生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互动涉及的环节从心理学角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提高信息源的趣味性。设计的教学互动方法应新颖有趣,使得学生好学乐学。(2)创设良好的沟通背景,根据学生特点可以适当使用诙谐语言调节课堂气氛,保证互动背景和谐。(3)充足的信息必不可少。应提供与学生互动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使学生可以易于领会互动内容。(4)及时反馈,比如在课堂互动中随时提了解大家的理解程度,尤其对于某些神经系统难点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掌握程度,否则容易引起厌学情绪。(5)如果互动中出现障碍,比如提问后无人回答,或者学生没有按照要求进行互动,要分析原因,是否与教师本身相关,或是与所授内容相关,或者与教学互动方式有关。及时调整,更好地完成教学互动环节。

四.诊疗思路侧重与思维相关的心理学规律

神经内科临床诊疗思路用顺藤摸瓜来形容一点不差,医生常常在蛛丝马迹中寻找证据。相比其他医学学科而言,神经内科教学更侧重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了解与思维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至关重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内在联系的认识,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过程的基本形式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四种。

在神经内科临床诊疗思路的培养过程中,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常常交互使用,缺一不可。有些疾病初期的病例的体征不够完全,到底损害部位是哪里常常显得扑朔迷离。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妄下结论,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动态观察总结。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容易受迁移和定势的影响,前者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后者是指事先的心理准备对思维活动的影响。比如,学习了脊髓炎的诊疗后,再学习脑炎的诊疗思路可能相对容易;教学中首先讲周围神经的组成,然后再学习髓鞘和轴突损害的相关周围神经病,这样学生更容易领会贯通。另外在培养神经内科诊疗思路的过程中,要注意解决问题的策略。通用的问题解决策略有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前者是把所有解决方法都一一尝试,这种方法能保证问题的解决,但在临床思路中不可取,容易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后者是运用已有经验,把总目标分解成子目标,然后逐个实现问题解决,这种方法在临床思路中较为常见,不论是诊断还是治疗常常用排查法逐个解决问题,比如先除外颅内病变后再除外颅外病变,除外脊髓病变后再除外周围神经损害等。总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思维活动的这些规律和方式,尽可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神经内科临床思路。

五.临床实践围绕与动机相关的心理学规律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内在心理动力和内部动力。动机与效果之间一般说来是一致的,即良好的动机会产生积极的效果;不良的动机会产生消极的效果。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叫内在动机,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产生的动机叫外在动机。由于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是内在动机;为了获得奖励而学习的动机是外在动机。两种动机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在推动个体的行为活动中都发挥作用。但是,外在动机只有在不损害内在动机的情况下,才是积极的。如果外在动机的作用大于内在动机的作用,个体行为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就会大大降低。

对于医学生而言,临床实见习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理论联系实际,走上工作岗位前的重要技能培训。神经内科临床工作病种多,涉及面广,学生必须有积极参与的意识和行为才能较好掌握神经病学临床实践。近几年来,由于医学生就业的难度增大,考研升温,许多学生为了考验而舍弃难得的临床实习机会。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成为临床实践能否搞好的关键所在。根据我们的经验,提高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将较好地保障临床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比如,提高学生对神经病学的学习兴趣,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多增加一些观摩,比如舞蹈病,锥体外系疾病,癫痫等症状体征的观摩活动,还可以把实践教学安排多样化,神经系统查体和腰穿这些实际操作与病史采集相结合,门诊与病房相结合以提高学习兴趣,达到提高学生内在动机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小范围的集体会诊,用集体的气氛来感染个人,提问还可以附带一些奖励措施,结合考研内容进行教学等,这样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外在动机。但是,必须注意因材施教,不能强迫教学,尽量让实践教学在严谨和轻松的原则下顺利进行。

总之,心理学知识贯穿于我们教学的始终,掌握心理学的一些知识并结合学科特点及学生特点,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利用心理学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员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相长,值得推广发扬。

[参考文献]

[1]陈洪霞.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学教学的启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4):111-113,

[2]王佳伟,李丹.神经内科教学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2):186-187.

[3]陈家麟.基础心理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神经病学范文篇6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优点不足解决方法

神经病学是与神经解剖学、病理学等学科紧密相联的学科,理论与实践之间具有高度的联系。由于神经病学教学内容多,专业性强,涉及症状体征较复杂,在既往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受到在有限的理论教学时限中充分掌握神经病学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近年来我们在重视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将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于神经病学教学中,取得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发现了部分不足。

1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优点

1.1多媒体教学能够将静态和动态相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生动化

神经病学知识内容涉及到许多的神经解剖等方面的知识,而对于学生在学习神经病学课程时以往的解剖学知识遗忘较多,所以单纯讲解神经病学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感到抽象,不易理解和接收。这就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解剖基础知识回顾,为神经病学的理解打下基础。既往的教学模式是用挂图、画图等形式讲解,比较单调,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消化。而多媒体教学能够将丰富的图像和动态的画面结合起来,更容易清晰地向学生展示。例如:神经系统定位诊断中运动、感觉系统的定位讲解,单纯地理论讲解运动或感觉传导通路解剖知识,学生可能是课堂上理解,课后就遗忘,但应用了多媒体教学后,我们将运动和感觉传导通路制作成动画,将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将三级传导通路逐一显示,再加之讲解,对于浅、深感觉的通路,以不同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理解二者的共同与不同传导之处,从而在损伤不同的传导部位会产生相应的症状与体征,为神经病学的定位诊断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学生们反映即使课后有遗忘,但当回忆到动态的图解就能自己逐步推理出每一步的定位诊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2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多媒体教学能够将丰富的临床资料信息载入教学之中,扩大了教学内容,并且将生动形象的临床病例带入课堂。使神经病学知识内容生动、形象化,更大的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在通过单纯文字的表达的基础上同时更多的应用了声音、动画、图像等形式,把抽象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化的展现,它能够分解知识信息的复杂性,使要说明的问题一目了然,使学生容易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讲解中,我们使用了自制拍摄的视频动画,将典型的面瘫患者口角歪斜、闭目不能、额纹消失等体征,在课堂中真实地展示给学生。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有效的掌握,通过课后的问卷调查与反馈,多媒体教学在神经病学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的优势,利于学生的记忆与理解,教师向学生传达更多的信息,有利于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率。

1.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在临床见习教学中的作用,对临床技能的培养起着一定的强化作用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和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志愿作为教学资源的患者越来越少,这给临床见习教学带来很多困难…。临床教学医院带教义务与患者享有自主权之间存在一定矛盾性,在这种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多媒体教学在临床见习过程中有着一定的帮助作用。我们的做法是将典型的病例体征自制拍摄视频,在见习过程中,结合理论知识的复习,先应用多媒体向同学们演示,如若有典型病例或患者配合的情况下,指引学生操作,加强实践性。例如:神经系统查体,让学生反复观看标准的多媒体视频片,然后相互之间实践操作,最后对有阳性体征的病人进行查体。这样避免了冒然对病人查体,学生不知所措,患者也对学生表现不满意继而不配合的现象发生。另外在学生见习阶段,有些同步的见习内容病区不一定有相应的典型病例,这时也可以采用多媒体视频演示向学生展示典型病例,继而填补了学生见习过程中的不足。

2多媒体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

2.1多媒体课件准备不足

有些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由于对于多媒体的理解把握不足或是过份依赖多媒体课件,只是将教科书内容过多的文字形式制作在课件上,文字满篇,与传统的板书无明显差异,造成枯燥无味,不能体现重点与难点。而另外一种极端是过度使用多媒体技术,将课件制作很色彩斑斓,无关的画面、动画都大量使用,造成喧宾夺主,课堂学生注意力分散,结果适得共反。

2.2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理解不够

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是让教师能够更好地讲授知识,学生更好地接收信息。所以教师的讲解才是最重要的。过份依赖多媒体,避免照本宣科尤其是青年教师很容易忽视的问题。部分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不能够与学生互动交流,忽略了学生的感受,造成了教师在一味的念,而学生在一味的看,而没有达到实际真正吸纳、消化知识的目的。

3解决方法

(1)多媒体教学是衔接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强有力的手段,所以我们在应用它的过程中应该扬长避短,将现代与传统的方式相结合,相辅相成。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应用它的优势将神经病学的难点重点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将典型的病例以视频形式向学生演示,这样弥补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带来的神经病学教学资料不足现象。同时应该对于多媒体课件严格把关,做到有重点,有特色,避免片面追求画面的漂亮和动画效果,分散学生注意力。

神经病学范文篇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其成果被应用于很多领域,因其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在医学教育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1,2],逐步成为医学教学中的重要方法。还由于影视化的时空仿真性、集成性和交互性强,同时由于对外交流的发展,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并且目前在国内一些大学开展全英班和双语教学的普及,使学生在学习专业同时,普通英语和专业英语水平也得到提高和发展。神经病学却一直是整个医学教学的难题,学生均感到抽象、不容易理解、难学、难记,就连工作多年的临床医生,对神经病学学习也感到困难。本课题为解决上述教学难点,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再加上具有时空仿真性、集成性和交互性强的影视化的效果,形成影视化的多媒体教学,再结合一些案例进行中心教学法,看是否能激发学生对神经病学的学习兴趣性和英语水平的提高。使用本教学法,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能在仿真的声像时空环境中接受生动、逼真、直观和实践性强的神经病学授课;运用图、文、声、影像并茂的特点,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言简意赅的讲解,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使知识形成的过程充分展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神经病学的教学质量得到较好的提高。

资料与方法使用数码摄像设备拍摄神经疾病症状,制作影视化多媒体片段,穿插于教学课件中,结合案例中心教学法授课。具体方法如下:找到适当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前提条件下拍摄神经疾病症状数码录像片段。制作影视化“神经病学”多媒体课件。使用上述多媒体课件,在案例中心教学法“神经病学”教学中实施案例中心教学法:播放录像症状片段,学生讨论、提问,老师结合录像和临床实践讲解授课。对教学效果使用问卷评估结合分析考试成绩的方法进行评估。结果见表1,2。讨论随着高校电化教学手段的提高和教学信息化的发展,神经病学的教学模式也随之而改进。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CA)I、计算机网络教学等手段的应用,促进了高校对神经病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进行改革和探索,以适应现代高校教学和科学普及的需要[3-6]。

21世纪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也越来越要求教育工作者掌握更多的教学手段,在思想上、方法上、技术上超越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托现代科学技术,掌握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适合本专业的教学新体系,从而在互动的教学平台上不断提高学生的各种技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的复合型医学人才[7]。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其成果被应用于很多领域,因其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在医学教育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逐步成为医学教学中的重要方法,还由于影视化的时空仿真性、集成性和交互性强,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能在仿真的声像时空环境中接受生动、逼真、直观和实践性强的神经病学授课,运用图、文、声、影像并茂的特点,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言简意赅的讲解,悦耳动听的音乐,即时有效的反馈,使知识形成的过程充分展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望,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神经病学的教学质量得到较好的提高。

同时由于对外交流的发展,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对以后的发展提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课题研究发现不论从学生的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均能表明双语以及影视化多媒体结合案例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并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英语和专业英语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神经病学范文篇8

关键字: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甲钴铵注射液

目的探讨延缓和控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法。

方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32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和甲钴胺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甲钴胺注射液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比较2组疗效。

结果两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麻木疼痛减轻程度、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联用甲钴胺注射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明显疗效。关键词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甲钴铵注射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i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5%~50%[1]。目前尚缺乏特异疗法。2008年3月—2009年3月来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DPN患者184例,在固定糖尿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及甲钴胺注射液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84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32例,男68例,女64例,年龄42~78岁,糖尿病病程2~34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1~9年。对照组52例,男24例,女28例,年龄43~75岁,糖尿病病程2~31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1~8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周围神经病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184例DPN病变患者符合糖尿病学[2]及其它有关文献制定的诊断标准:(1)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有肢体感觉、运动神经病变表现,如肢体麻木,针刺样、烧灼样、闪痛或刀割样疼痛,肌萎缩无力,深浅感觉明显减退,腱反射、膝反射减退或消失;(3)肌电图检查显示正中神经、腓神经有传导障碍。排除标准:其它原因导致的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对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和甲钴注射液过敏者,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者,妊娠期糖尿病,有出血倾向者。

1.3治疗方法在治疗前1个月内血糖控制稳定。治疗组: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海南四环医药有限公司)32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内静泳滴注,每日1次,甲钴胺注射液(山东瑞阳制药有限公司)500ug和维生素B1100mg肌内注射,每天1次;对照组:单用甲钴铵注射液治疗。15日为1疗程,停药5天,继续下1疗程,观察3个疗程。余支持疗法与疗程相同,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

1.4观察指标麻木疼痛减轻的程度,神经传导速度改变情况,记录左右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CV)。(正常参考值:正中神经SCV>55m/s,腓总神经SCV>45m/s)。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精神状况、饮食情况并密切观察血糖以及其它并发症。公务员之家

1.5疗效判定疗效判断标准:显效:疼痛全部消失、SCV提高5m/s;有效:疼痛明显减轻,SCV提高3m/s;无效:疼痛无变化,SCV无改变。

1.6统计学方法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1。表12组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对照组5212(23.08)18(34.62)22(42.30)57.70治疗组13268(51.52)#50(37.88)14(10.60)89.40*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2.2SCV变化2组治疗后SCV均有改善(p<0.5,p<0.01)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MNCV和SNCV变化(x±s,m/s)

组别例数运动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腓神经

对照组治疗前5243±438+339+327±4

治疗后48±4*40±4*41±4*31±4*

治疗组治疗前13242±438+338±332+4

治疗后52±5#△45±4#△43±4#△39±4#△

与治疗组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DPN具有特殊生物学特性[3],动脉病变常在肢体远端,常伴有周围神经病变而导致临床症状不明显,一旦出现临床症状治疗比较困难。DPN发病机制是在血糖代谢紊乱的基础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显示:代谢异常、微血管损害、血液粘稠、血流缓慢、凝血机制失调、血小板功能异常等,对DPN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受损,神经细胞中蛋白质发生糖化变化,加上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造成局部缺氧,最终导致神经细胞肿胀、神经纤维鞘膜脱落,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缓,诱发电位波幅下降,潜伏期延长,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治疗强调控制血糖和改变并恢复神经功能为原则。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有扩张血管[4],缓解血管压力,改善外周循环,有效恢复病变组织的血液供应,改善临床症状。该药所具有的内源性腺苷增效作用可使细胞在无氧代谢时,减少对能量的需要,提高细胞对缺血的耐受力。甲钴胺注射液由于参与脱氢核苷合成胸腺啶过程,起促进核酸、蛋白合成作用,还由于能提高蛋氨酸合成酶的活性,促进髓鞘的主要结构脂质卵磷质的合成从而提高髓鞘的形成,起到恢复神经键传达延迟和神经传达物质的减少作用。与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合用,起协同作用。达到明显的相加效果。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与甲钴胺注射液合用治疗DPN有效率为89.4%,较单用甲钴胺注射液疗效明显,也较张氏[4]单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疗效80%有所提高,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可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改善药物。公务员之家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30-1031.

2许曼音.糖尿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

神经病学范文篇9

关键词:一带一路;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机制

“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顶层推动的国家战略,是古丝绸之路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延续,对我国建设经济和政治强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1]。援疆是国家的基本国策,新疆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途径,是连接欧亚大陆的交汇点,尤其是南疆,更是其中的枢纽。主席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2]。中央对南疆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采取特殊措施支持南疆,并颁布了有关文件专门对支持南疆发展作出部署。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决策,精心研究落实南疆各个领域的工作[2]。自古以来,医学就在人类文明的演进和丝绸之路的构建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带一路”各个领域中,也最具惠民性及深厚的民意基础[3]。尤其在南疆,“一路连欧亚,五口通八国”,除了南疆自身的医疗需求外,中亚庞大的医疗市场需求,将为南疆医疗中心带来充足的消费者,着力打造“医疗+旅游”模式,也将成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又一助推器[4]。如何发挥医学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作用,如何建立医学合作平台及医疗中心,实现“造血式援疆”的构想,其核心之一是医学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是援疆医疗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国家第九批组团式援疆干部一员,同时又是一名神经内科医生,为了能更好地促进南疆神经病学的发展,医学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因为神经病学不同于其他医学学科,所涉及的相关知识非常广泛,病种繁杂,因此医学教育有其独特规律,国内外在神经病学医学教育的改革中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5],其中发现神经病学教育层次的多元化是快速提高医疗水平的捷径之一[6]。要想提高医疗水平,医学教育要点、面结合,既要注重面,提高医生的整体医疗水平,也要注重点,培养几个能独当一面的专才,为将来专业及亚专业的发展储备人才。

1抓住重点,培养医学领军人才

打造一支医疗团队,首先必须要有能领军的医学人才。这样的人才,除了能完成日常的医疗工作外,还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超前的科研思维,以及高尚的医学人文精神。医学领军人才的培养与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策略息息相关。喀什地区现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3210家,其中基层医疗机构3025家,占比为94.24%;综合医院、基层医疗机构、民族医院床位占比分别为53.08%、31.59%和8.82%[4]。在这些医疗机构中,虽然有2家三甲医院及12家二甲医院,但是这样的医疗配置与喀什地区作为“一带一路”桥头堡、经济特区的地位不符。同时,喀什地区还存在高水平医疗资源有限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根源正是缺乏医学领军人才,以及缺乏具备高水平医疗、教育、科研协调发展的中心医院[4]。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由于历史机缘以及得到广东省先进实用的医疗援疆政策支持,近几年发展迅猛。目前全院学科齐全,共有78个科室,其中临床科室40个,医技科室19个,有自治区级重点学科22个[4]。承担着喀什地区11县1市、农三师兵团15个团场、1个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克州、和田部分县市600多万人口的医疗服务[4]。神经内科是自治区级重点学科之一,在前几批援疆专家的帮扶下,目前脑血管病已做得风生水起,今年又获得中国卒中学会“综合卒中中心”称号,是全疆目前获得此项称号的5家单位之一。但是相比于脑血管病亚专科,其他亚专科几乎还是未开发的处女地。为了将神经内科打造成为喀什地区乃至南疆地区神经病学的领军学科,光有脑血管病亚专科肯定是远远不够的。作为领军学科,一定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看别人看不了的病,这就需要发展神经系统疑难罕见病亚专科;二是治别人治不了的病,这就需要发展神经危重病亚专科。借助广东省医疗援疆“师带徒”的计划,首先从内部挖潜,广泛调研科室每一位医生的专业规划及个人能力,选择数个年轻一代的佼佼者作为徒弟。结合对每位徒弟个人意向、科室长远规划,以及地区需求的调研,给他们分别制定了培训计划,通过引进后方医院及国内重点专科师资,对每位徒弟从基础操作到理论体系进行全方位培训。比如,与喀什地区接壤的中亚地区,由于水资源匮乏,卫生条件落后,许多传染病疫情严重,导致喀什地区各种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高发,结核发病率位居全国首位,脊髓灰质炎、鼠疫等疾病也有境外输入的风险。因此发展神经系统感染亚专科迫在眉睫[3]。通过对人员的调配,目前在神经危重症亚专科、神经系统感染亚专科、神经肌病周围神经病亚专科,包括原来建设较好的脑血管病亚专科,都有合适的人才将来可以领军,他们掌握了神经介入、危重症管理、脑脊液细胞学、周围神经活检、肌肉活检等医疗技术,能独立诊治脑血管病、神经危重症、神经系统感染、神经系统疑难罕见病、周围神经病、神经肌病。为了达到培养医学领军人才的目标,重点在临床能力、外语能力、科研能力、医学人文精神方面进行培养:①临床能力:临床能力是所有能力的根本,如果连病都不会看,即便其他几项能力发展得再好,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也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样,缺少了立根之本。临床能力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本专业基本功,包括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具体临床学科而言,包括常规操作、常见病的处理。这一层的临床能力是所有临床医生都必须掌握的,而且,不同专业的临床医生都应该掌握其他专业的基本功。二是本专业高阶能力,主要包括本专业系统的疾病诊治思维、高阶的手术操作技巧,以及继续学习的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是获得本专业高阶能力的不二法门。不断的夯实自己的基础,才能继续攀登医学高峰。②外语能力: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医学人才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趋频繁。“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五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相通、民心相通。无论哪种交往、联通,首先离不开语言上的互通。外语已经成为当今医学界交流的主要媒介之一。即便具有相关专业知识,但是缺乏一定的外语能力,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这样的医学人才也根本无法应对日新月异的医学知识的更新迭代[7]。对于喀什地区而言,外语能力的需求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阅读文献的需求,目前医学文献绝大多数是以英文书写,因此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有助于及时了解医学的最新进展。二是与人交流的需求,“一带一路”所覆盖的中亚、南亚、西亚地区,涉及官方语言达40余种,而我国内地高校教授的外语仅20种[1],当地患者普遍不懂英语和汉语,寄希望于他们学会英语或汉语,再来看病,显然是不现实的,好在当地医生很多是以维吾尔语为母语,而对于汉族医生而言,就需要学习如何通过维吾尔语和当地患者交流。因此以体制制度改革创新促进各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强化国际意识与能力,尝试探索“外语+X”人才培养模式非常重要[1]。③科研能力:如果将一家医院比作筑巢引凤的大树,临床就是这颗大树的根基,而科研则是这颗大树巍峨的树冠。大树是否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打造人才高地,科研水平的高低是关键。而医院科研水平的提升与每个医生,尤其是医学人才科研能力的提升关系密切。南疆科研水平和内地相比差距还比较明显,大部分学科的科研还处于原始积累阶段。但也有很多学科已经开始布局,从临床科研做起,逐步过渡到基础研究。针对南疆现状,应探索一种新型的科研能力培养模式,针对南疆地区病例资源丰富的特点,重点培养临床科研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通过网络互联,加强与内地高校和援疆产业合作的模式,将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8]。④医学人文精神:所谓医学人文,其本质是利用人文社会科学方法理论,促进医学从本质与价值、目的与意义、医疗公正与公平等方面对生命和健康的终极关怀[9]。大医精诚也是指一位具有高超临床能力的医生同时具有高尚的医学人文精神。医学人文教育涉及的学科主要包括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等[10]。培养医学人才的医学人文精神,将有助于培养其人文素养,促进其对医学的完整认识,对疾病的系统了解,把患者作为一个人的整体理解,这将有助于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作为医学领军人才,具有医学人文精神将对整个团队的建设带来积极的影响。

2以点带面,落实基础团队建设

除了有医学领军人才外,打造一支医疗团队,还必须有一支基本功扎实的医疗队伍。因此尽快提高每一位神经科医生的医疗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援疆医疗工作。目前喀什地区基层医务人员的岗位培训模式主要是: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规划,县级卫生机构计划、组织,集中在乡镇卫生院和地市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主要培训内容是临床诊治能力、预防保健能力。频次约为每2~3月/次[11]。但这样培训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是,培训教师本人应具备扎实的临床能力,同时又能将这种临床能力通过教学能力展现出来。可是实际上,当地培训教师本人具备扎实临床能力的师资并不多,而且,由于当地缺乏教学医院,培训教师自身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师资培训。因此,虽然岗位培训有时间、内容上的硬性规定,但实际取得的效果一般。作为喀什地区最好的医院,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医务人员的岗位培训其实并不比基层医务人员更好。没有形成好的培训机制,达到好的培训效果,打造一支基本功扎实的医疗队伍就是一句空谈。为了培养每一位神经内科医生的基本功,增广神经内科医生的见闻,调动大家的临床积极性,同时为喀什地区基层医务人员、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自身的岗位培训储备师资,必须要抓好培训机制的建设。为了让每一位医生能更好地掌握神经病学,尝试将前期探索的将PBL(Problem-basedLearning)和系统化教学设计结合在一起的方法[5]和SQ3R学习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融合。所谓SQ3R学习方法,指的是学习的五个步骤,泛读Survey、提问Question、精读Read、复述Recite、复习Review。每讲述一个专业知识前,先引入临床上一个现实病例,就相当于PBL中的问题,然后引导医生广泛阅读相关资料,根据学习心得提出学习中面临的疑问,然后针对这些疑问通过幻灯进行细致的讲解,课后通过查房提问的方式,让医生复述之前学到的知识点,最后再组织所有医生对相关内容进行总结复习。通过查房、讲课,了解所讲述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形成反馈机制,不断调整教学计划,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援疆至今,每周教学查房,为科室人员授课都尽可能贯彻执行这套新的教学方法,手把手地教授诊治技巧、讲解基础知识和最新的医疗理念。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全面打造及完善神经内科医生的知识体系,同时全面培养神经内科医生的三基知识,还邀请了多位不同专业的援疆专家授课,不断扩展神经内科医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诊治水平。查房和教学都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很多神经科医生都反应,现在比以前眼界开阔了,对疾病的认识加深了,也降低了科室的误诊率。最直接的效果,诊断了数十种罕见病,许多病种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都属于首次诊断。其中确诊了一例Kennedy病家系,家系中一位患者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某科住院,神经内科会诊医生根据平时教学查房所学知识,判断患者诊断有误,将患者转至神经内科,避免了患者因为诊断错误导致接受错误的手术方案而耽误甚至加重病情。

3整合资源,构建区域医疗中心

神经病学范文篇10

【关键词】医院学科建设;大学附属医院;临床与基础共建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我国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学科建设是医院提高诊疗水平,加强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措施,积极推进高水平学科建设既是医院提高核心竞争力,提升区域影响力的关键途径,也符合健康中国战略的长远要求[2-3]。大学附属医院在学科建设上拥有学校品牌和资源带来的竞争优势,优秀合理的人才梯队、强大的科研平台、丰富的重要病种临床资源和生物样本资源、通畅灵便的信息、持续的资金投入、良好的学术氛围都是大学附属医院提高科研水平,促进学科发展的强有力武器[4-5]。尽管如此,在竞争日渐激烈的医疗领域[6],我国大学附属医院仍然面临着学科建设上的诸多困境。本文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为例,就如何克服大学附属医院学科建设中的困难做出初步尝试,积极探索临床医学学科和大学基础学科交叉融合共建的实施路径和措施,为大学附属医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提供参考经验。

1大学附属医院学科建设面临的困境

1.1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医疗任务繁重,基础研究能力薄弱,学术不端事件时有发生大学附属医院的医务人员面临着“医教研”三项任务,临床一线医生往往忙于看病,科研积极性不高[7],“重医疗、兼教学、轻科研”的问题普遍存在[4,8-9]。临床医务人员作为技术型临床医务人员,贴近患者,了解临床的需求和难点,且有丰富的临床资源,但因为科学研究训练较少、凝练科学问题能力欠缺、数据分析能力较弱等问题,临床研究大部分停留在描述性分析、案例分析的层面,深入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不足。在职称晋升需求的现实压力下,学术不端事件和论文撤稿现象时有发生,对学科建设的不良影响巨大。1.2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欠缺,人才梯队不健全,优秀人才争抢趋于白热化人才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10],但当下名医大家、学术影响力大的学科顶尖人才十分匮乏,有发展潜力的学术带头人和后备人才队伍欠缺,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新老更替无序,不利于学科良好发展[11]。与此同时,优秀医学人才的争抢趋于白热化。民营资本医院政策灵活,对人才吸引力大,公立医院人才集聚现象不再。医师多点执业等政策的落实也对医院留住优秀学科带头人,构建稳定良好的学科人才梯队带来挑战。1.3科研资源分散,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分家一所大学常常拥有两家或以上的学院和附属医院,各学院和附属医院之间的沟通交流较为缺乏,人才和物质资源分散:实验仪器、设备等科研资源往往各为己用;不同学院/医院的人员合作研究较少;学科队伍缺乏医院层面的交流[4]。学校科研人员的基础研究局限于理论层面,临床一线人员的科研创新性和深度欠缺,医学基础研究和附属医院临床研究严重脱节[12]。1.4医院临床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医院有丰富的一手临床资源。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医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为提高临床医学研究能力提供了良机[6]。但当下,临床一线医生对新技术的深入利用十分有限,大部分临床医学研究依然采用的是小样本的研究方法,海量的临床大数据的未能达到效用最大化。

2临床医学与基础学科共建模式

大学是科技创新的前沿和主阵地,有来自各个学科、理论知识扎实、科研水平高、拥有着国际视野的顶尖专家学者。大学附属医院和他们一起积极探索学科交叉融合,有利于获得新的有效切入点,取得临床技术和科学研究上的突破[13],特别是临床医学和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病理学、组织胚胎学等基础学科的交叉融合,实验室和病床的紧密联系,有利于增强医学科学研究的转化能力和实用性,最终造福患者。临床医学与基础学科共建是医院提升学科建设层次和质量,解决人才、资源、科研技术困境的一种创新性模式。临床医学与基础学科的共建,以重大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由临床医务人员根据日常医疗活动中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基础学科研究人员根据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凝练出科学问题,并提供科学研究思路和科研技术手段支持,双方针对共同的科学问题联合研究,搭建基础医学到临床应用的桥梁,在进一步加强对重大疾病认知的基础上,开发出有效的创新性诊疗手段,提高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临床医学与基础学科共建包含两个主体-医院临床医学学科与大学基础学科。两个主体基于一致的研究目标,签署相互合作互利共赢的共建协议,在人、财、物(资源)三方面共享共用,构建良好的研究条件,激发医院科技创新活力,提高学校和医院的学科建设水平。见图1。

3临床医学与基础学科共建实施措施———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为例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广医二院”)自2017年1月起,与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以下简称“基础医学院”)开展临床医学学科-基础学科共建,共同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基于两者共建的经验,阐述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学科与大学基础学科共建的实施措施,为今后更多跨领域的学科共建提供建设思路。3.1确定重点学科,挑选研究方向契合的共建人才。重点学科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因此,开展学科共建的第一步是确定医院建设的重点学科。广医二院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16个,广东省高水平临床专科3个。医院从各学科的整体科研水平和临床实力出发,挑选出神经病学、心血管病学和免疫学三个学科与基础医学院开展共建,并结合学科既往科学研究基础和学科未来发展方向,基于围绕重大疾病开展学科共建的共识,确定了共建学科的研究方向。神经病学的研究围绕着癫痫、抑郁症、神经退型性疾病和神经根性疼痛进行;心血管病学的研究围绕着动脉粥样硬化进行;免疫学的研究围绕着呼吸道感染进行。基于确定的重点学科和学科研究方向,广医二院和基础医学院挑选方向一致,科研实力突出的基础学科人才签约,开展共建,确保双方优势互补,协同发展。3.2建立资源共享机制。硬件建设是医院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强大的硬件支撑和设备更新为医院学科建设发展打造良好的升级平台,为医院发展优势特色专业学科、提高诊疗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提供基础保障[10]。广医二院和基础医学院开展共建的过程中,积极推进双方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建立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收录10万以上的仪器清单,通过预约使用的方式开展共享活动,提高双方科研硬件条件,解决科研资源分散的问题,为学科发展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广医二院利用丰富的临床样本数据建立医院临床大数据库系统,为共建中的临床研究提供数据资源和软件支持。此外,广医二院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来支持共建学科的科学研究,共建人员组建研究团队共同申报科研项目,心血管病学共建团队“心血管疾病研究创新团队”,和免疫学共建团队“炎症与免疫创新研究团队”获得广州医科大学高水平大学创新团队培育计划立项。获得的科研经费用于推进共建学科发展,使共建学科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迈进。3.3实施“双导师制”研究生培养。研究生是医院人才资源的一部分[5],科研基础良好的研究生可以优秀地执行科学研究任务,在学习锻炼的同时为附属医院科研发展提供助力。广医二院与基础医学院实行研究生双导师制[14],学生在到广医二院进行临床和科研学习前,先在基础医学院学习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术,锻炼科研思维,提高科研动手能力,然后再到广医二院接触临床问题,进行临床科研。合作指导的培养模式使研究生科研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大部分研究生可以快速进入状态,更好地进行科学实验,成为医院科技创新发展的支持力量。3.4定期进行学术交流。临床医务人员科研意识淡薄是阻碍医院科研发展和学科建设的主要原因[15]。良好的学术氛围有利于培养医院职工的学术意识,激发医院科技创新活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在学科共建期间,广医二院和基础医学院之间定期开展的学术沙龙,常规性地就共同研究方向进行学术交流,举办各类开放讲座,共同合作申报项目、开展实验、撰写论文。双方沟通互助,构建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增强了医院学科实力,助力学科发展。3.5以合理可行的运行机制做保障。学科共建,人员因素是关键,外部条件是基础,合理、可行、有前瞻性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是保障。广医二院和基础医学院的共建,设立了合理的准入和退出机制、量化评价考核体系、奖励制度,定期监督检查,双方在共建之初便就战略目标、建设思路、实施措施达成共识。广医二院与基础医学院18位共建人员签订三年聘任协议,规定其在受聘期内的工作目标和考核指标,明确知识产权归属。医院向共建人员定期发放津贴,按年度对其进行绩效考核,定期检查学科共建成果,对发表的共建论文根据医院科技奖励制度进行奖励。每年广医二院和基础医学院的领导开展相关调度会,在会议上聆听各共建学科的阶段性成果汇报,挖掘存在的问题,并组织相应人员寻找解决办法和优化建议,为更好地进行学科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力求用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保障共建活动良好进行。

4共建成效

4.1科研能力。共建以来,以广医二院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单位发表的SCI论文数量逐年增长:2016年为50篇,2019年为179篇,增长率达258%;年度累计SCI论文影响因子从2016年的130.189上升为2019年的702.859,增长率为439.88%;发表的SCI论文质量大幅提高:2016年以广医二院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单位发表的SCI论著最高影响因子为神经病学的SCI论文5.168分,2019年论著最高影响因子为免疫学的SCI论文19.233分。数据显示,共建学科在医院SCI论文数量和质量双增长的过程中,提高幅度高于非共建学科(表1,图2)。医院科研项目经费也逐年上升,2016年医院科研项目经费总额为2340万元,2019年为4786万元,增长率为204.5%,其中国自然基金立项数与资助金额也逐年增长,2016年国自然资助额为487万元,2019年为1008万元,增长率为107%。在临床研究领域,共建以来,广医二院获得的药物临床试验、器械临床试验项目立项逐年攀升:2016年为19项,2019年为36项,增长率为89.5%。4.2学科影响力。广医二院与基础医学院共建以来,共建相关学科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ESI)排名稳步提高,学科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加强。对比2017年1月与2019年11月数据,临床医学排名从全球排名1084名提高到915名,上升993位,在广东省位列第三;神经病学与行为学进入ESI前1%的可能性从49.67%提升到74.92%,上升了25.25%;免疫学进入ESI前1%的可能性从37.93%提升到85.59%,上升了47.66%。2018年,共建学科心血管内科获得国家胸痛中心认证,成为首批中国房颤中心建设单位;神经内科卒中中心被评为国家“十三五”慢病重点专项AN-GEL-ACT项目优秀分中心;脑电图基地成为全国首批“中国抗癫痫协会脑电图培训基地”。4.3学科声誉。基础医学院与免疫学的学科共建助力广医二院变态反应学学科建设取得佳绩。2018年广医二院变态反应及免疫性疾病研究平台牵头申报,获广东省转化医学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立项。变态反应科在复旦版《2018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和综合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4,在《2018年度华南地区专科声誉排行榜》中位列第2。神经病学、心血管病学和免疫学,三个共建临床学科全部进入2018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前100位。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