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工程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06:20:21

生态水利工程

生态水利工程范文篇1

关键词:生态水利;小型水利工程;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需求量的提升,导致水利项目工程数量在不断增多。截止到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已经开始向水生态方向靠拢。但由于环境和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使得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各行各业开始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水利建设中的生态设计也成为水利工程的重要思路之一。

1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思路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思路包含六个方面:①生态水利在设计过程中,应用途径和模式发生变化。②生态水利在利用水资源过程中,应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合理配置自然资源,实现战略性发展。③生态水利项目在设计时,应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做出具体的规划,使得水利项目发挥长久作用。④在进行生态水利设计时,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系统的方法,在建设过程中同时融入经济学、生态学等知识内容,从而发挥水利工程的生态及水利作用。⑤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应要保障设计、建设等内容的统一性和合理性,从而保障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⑥生态水利工程应要建立完善的节约水资源制度,保障水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运用。

2小型水利工程设计应用生态水利设计思路原因和意义

2.1自然形态的基本保护。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用水,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人类开展任何活动都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自然风貌产生影响,所以水利工程建设时,应要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而减少人工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传统水利工程建造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并未对截流和引流做合理的划分,使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自然河流经过常年累积形成自然水系系统,但在建设水利工程中,由于受到不合理规划设计的影响,破坏了河流的天然走向和整体性,形成直线性的人工河道,破坏了河道的自然环境。另外,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之后,会出现拦截河流,导致河流上流有水,下游无水,从而影响了河道整体的基本生态需水量。因此,在小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要充分考虑生态水利规划的合理性。2.2生态多样性的维护。建立水利工程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用水,自然河流在形成过程中具有非连贯性特点,而水利工程沿河而建,也具有非连贯性。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是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改变水流的走向,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周围的生物环境造成破坏,导致生物需要重新适应环境,一些能力较弱的生物可能会在此过程中淘汰。因此,小型水利工程设计应要满足生态水利设计准则,从而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物多样化发展。

3小型水利工程应用生态水利设计思路的方法

3.1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在小型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尤为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在原有的工程建设基础上进行扩建时,应要尽量减少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1]。在扩建水利工程过程中,应要高度重视自然因素的影响,包含天气、地质等的影响。同时要融入环境工程知识和科学理论,对项目现场地质、环境等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从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另外,在设计过程中可以与生态水利理念相结合,从多个角度进行设计,使得水利设施设计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具有自然性和人文性。3.2树立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应用生态设计思路设计的小型水利工程,要考虑生物多样性,即将工程设计与生物生存环境相结合,保障生物多元化发展。跨流域水利工程设计时,会涉及到区域性的调水和输水等问题,从而改变了鱼类及其他生物的栖息场所,对它们的生存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如果在小型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如果并未考虑上述问题,会对生物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破坏甚至生态链断裂。以上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违背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初衷。因此,在实际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应要遵循“生物多样化”发展原则,根据生物生存环境,对流域内的生物生存环境进行深入了解,从而保障水利工程调水、用水时的基本用水量;对于生物栖息地较大的流域而言,可以申请项目转移,以此减少人为因素对水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3.3控制工程行为,设置项目标准。在小型水利工程设计工程中应用生态水利的设计思路,需要充分考虑工程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还应要严格按照生态水利自我恢复原则进行建造。根据实际情况,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多次改正,使得流域用水具有尺度性和整体性[2]。在实际生态水利设计过程中,需要对现场的环境、地质等进行勘察,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方案,可以有效避免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另外,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噪音等应要有相关的应对对策。除此之外,在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要使用新型节能环保材料,最大限度减少对现场环境的破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水利设计思路在小型水利项目设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要从整体进行考虑,结合经济学、生态学等知识内容,采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和现代建设技术,建设绿色化的小型水利工程,这样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生态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丰富水利工程施工观念和生态工程理论观念,使得水利项目发挥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谢琳.基于对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分析[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9(5):106-107.

生态水利工程范文篇2

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虽然中小型水库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践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由于水利工程施工的环境与条件比其它工程更具有特殊性,因此,水利工程设计前要现场调查一些工程资料,如工程施工现场的地质、水文、气象、水资源等基本情况,还要研究设计方案的选择、计算公式的引用、参数的确定等方面的问题。现在有很多中小型水利工程,由于项目不是特别大,特别是小型水库的设计为了图便利,直接采用以往资料进行设计,设计前所掌握的工程资料不详细,随即以此进行设计,在实际施工中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延迟工期,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还有可能遭到施工方索赔等一系列问题。一些水利工程设计单位的设计部门考虑不周或设计人员缺乏经济观念,对工程造价中的“价”没有进行随行就市的考查与了解,在整个设计阶段又缺乏对设计方案的严格把关。在进入施工详图设计阶段后,使投资规模与工程现场实际不符,导致设计成果的经济性得不到体现,因而遭到业主的反对,影响工程进度。多数情况下,还得对设计方案进行变更与修定,既增加了工作量,也增加了工程造价,更影响了工程进度,得不偿失。在水利工程中,工程的等级划分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的规模和投资。现在有些水利工程设计单位为增加投资而人为提高设计标准,造成了投资浪费。水利工程应根据确定的水文资料、规模、效益,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确定工程的等级标准,水利工程设计单位要严格按标准进行规划设计,不能任意拔高或降低水利工程标准。

从生态水利角度出发提高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的措施

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要考虑量和质关系的问题,而且应该是在不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基础上的合理开发利用,因此,就需要人类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修建的时候,把设计放在重要位置。首先,在水利工程设计时要考虑环境的统一性,由于水利工程与环境和水资源紧密相联,因此,在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时不能盲目的设计,要考虑周围的环境及工程与环境的相协调统一;其次,在水利工程设计时要重视工程设计方案的系统性,要把水域环境的易变性、流动性和随机性等考虑进去,重视整体方案的整体统一性;再次,从根本出发,在水利工程设计时要考虑安全性,生态水利工程既要具有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需求,也要兼顾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前要对水利工程所涉及到的所有资料进行精心勘察与调查,同时要对已有的资料进行严格审查、复核。要推行设计监理工作,要严格建设审批制度,要建立健全施工图审查制度,实施工程设计质量第三方有效的约束和监督,保证设计成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对于水利工程标准的划分,要按工程的规模、效益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对水利工程进行等级划分;对于洪水,要采用一定的标准,确保发生设计标准以内的洪水时建筑物的安全;还要认真研究,具体细化各项内容。中小型水利工程要严格按照水利工程设计标准进行设计,以便统一工程的安全可靠性与造价的经济合理性。为什么一些设计方案在最终实施时不能完成,和现设计单位的人才的匮乏有一定的关系,现在,随着国家对水利的投入的加大,工程也越来越多,而水利专业人员特别是高级工程设计专业人才少,有的虽已经取得执业资格,但工作实践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综合素质不高。因此需要引进一些专业的人才,高薪聘请;另外,还要对一些设计人员定时或不定期的进行专业理论和实践培训,以提高水利工程设计的质量。

本文作者:郑小峰李勇工作单位:济源市节约用水办公室

生态水利工程范文篇3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

1概述

我国虽拥有长江与黄河两大世界上最大的水系,但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衡,大部分地区水资源匮乏。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通过加强水利建设基本建成大江大河干流防洪减灾体系,城市防洪标准不断提高,同时,通过水库等蓄水工程及跨区域引调水工程的修建使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初步得以解决。当前国内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5%左右,高效农业灌溉体系基本建成,通过对重点区域实行封育保护,使生态系统恶化得到有效遏制。然而,成绩的背后仍存在许多问题,人们片面追求水利工程所带来的短期经济效益,而忽略其对河流生态可能造成的破坏,例如河流原始形态改变的过程中改道和裁弯取直等工程措施的应用,加剧了河流渠道化,河水流速加快,对河岸冲刷严重,使过去急流、缓流、弯道相间的河流型态不复存在,流域生物群落的生存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流域生态系统严重失衡;边渠和堰坝工程等混凝土堤防结构使河流原始形态不复存在,河道周围河床的国度开挖与填高既破坏了河床,又使鸟类、两栖动物和水生物失去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大自然服务人类的功能严重弱化。

2生态水利工程相关理论

2.1生态水利工程的概念。许多专家从不同角度对生态水利工程进行了不同的界定,虽然说法各不相同,但是对生态水利工程内涵的认识基本一致,即进行部分河流流域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必须采用科学的工程管理方式,科学调配和管理区域水资源,达到水资源合理利用之目的。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必须始终秉承自然的理念,水资源的开发必须尽可能保持河流的原始形状,对流域周边区域实施退耕还林,保持原始地貌,尊重流域原有地形,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区域内水利型式,并依托流域实际恰当采取防洪措施。2.2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生态水利工程的兴建出于维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目的,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服务功能。通过改造流域河流形态与生态,扩大区域灌溉面积,促进作物生长,提升区域农业发展水平;结合流域特色,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发展林业和渔业,促进农业生产者收入的提升;生态水利工程为流域发展航运事业创造有利条件,码头修建在平缓的岸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水资源利用程度。总之,生态水利工程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2.3生态水利工程的实施原则与措施。2.3.1生物群落多样性。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也可以解释为生物物种的空间异质性[1],生物群落多样性或物种空间异质性越高,则意味着能够同时形成多个数量很多的小环境,为更多、更丰富的物种同时提供适宜的生存空间;相反,较低的生物群落多样性或物种空间异质性意味着生物生存环境较为单调,且容易受到破坏,群落的密度、比例和性质更容易受到影响,生态系统更容易出现某种程度的退化。各类水利工程的建设引起自然河流渠道化和非连续化,河流生物群落所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栖息地面积逐渐减小,河流生态自我修复功能也大大减弱。由此可见,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必须以恢复河流生态、保持生态平衡和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为前提,在工程实施前进行环境影响和生物物种动态的监测,通常进行生态变量最优值和最低值的监测,并基于监测结果的反差,绘制生态水利工程实施及影响的包络图[2],并通过包含设计、执行、监测、评估与调整等环节循环往复的反馈调整设计,不断优化工程设计方案,最终得到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最优化方案。上述反馈调整设计过程必须建立在准确而量化评估工程方案对周围生态环境可能影响的基础上,以水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多样性为依据进行总体方案设计与不断调整,最大程度降低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通过引入人工植被和本地物种加强生态环境的修复,不断提高河流型式的异构性,依据河流生态地貌学原理为维护生物群落多样性提供可能。发达国家的大坝建设常常采用修建鱼梯、鱼道等工程措施有效解决鱼类洄游问题,或者根据流域和生物物种的实际情况,人工繁殖洄游鱼类,以大大降低工程建设对流域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的永久性破坏及对局部气候、土壤盐碱化等的不利影响。2.3.2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中国古代哲学十分崇尚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正如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必须重视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的发挥,借助生态系统所存在的组织功能和修复功能,加强生态水利工程的辅助性设计,实现自然力与人力的充分结合。当然这种结合必须建立在对流域水文水质、土壤地貌、植被类型、生物物种等生态属性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类似生态属性下生态水利工程实施的成功与失败案例,积极探索最为适宜的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可能结合的模式,保有并增强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修复及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赢。进行流域生态系统修复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持续、长期、宏观、整体及大景观等原则,而非在短期、局部、微观和小尺度范围内实施,提高修复效率和成功率。所谓的持续、长期、宏观、整体及大景观原则,是指基于流域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功能的结构,对构成系统的诸多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充分掌握,进而进行整个流域生态系统综合性的、整体的修复,而不是仅在河道水文系统、单一的植被群落、局域水生物系统等微观角度做文章[2]。

3生态水利综合治理工程建设

传统的水利工程只注重对流域的治理,而不顾流域生态系统环境的破坏现状,更是忽略了流域自身所具有的自我修复与调节能力。而与之相对应的生态水利工程则注重工程措施与流域生态修复的有机结合,实现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设计、监测与评估,在充分了解微观生态系统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改造计划。3.1防洪工程规划。防洪工程的规划必须综合考虑防灾减损、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在确保行洪安全的基础上,进行流域改造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权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比较,进而选择对流域生态破坏程度最小的工程方案。3.2堤线去人工化。堤线与堤型的充分结合才能确保河流型态的多样化和生物物种的层次化,在生态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环境保护与工程的经济性,充分维护流域自身的净化能力。因此,在堤线选型和布置过程中必须尽可能保持其江河湖泊的初始自然型态,尽量不破坏其蜿蜒曲折且分散的原始状态,从而防止破坏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整个生态系统的恶化[3]。在堤型的确定方面,尽可能从生态水利工程自身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出发,并考虑生态系统修复之要求,尽可能就地取材,保证堤线、堤岸和堤型的丰富程度,符合大众审美习惯的基础上尽可能去除人工痕迹,保持堤线堤防结构的本土化与原生态。3.3河岸防护。生态水利工程实施后将直接影响和改变水陆连接区域的河岸防护型式,水陆连接区域往往是水生物栖息和繁衍的基础地带,也是水生物与两栖生物觅食、避难、迁徙、生活的重要场所,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必须基于水生物栖息地保护和生态系统维护的基础,加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协调设计,以保护生态景观与生物物种多样性为原则,避免硬质不透水材料等的使用,为物种的生存繁衍和生态环境多样性的保存提供条件。河岸景观设计能够成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与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点睛之笔,以原有自然河岸为基础,进行水生、湿生和中生性河岸植物的搭配种植,加强园林绿化和生态绿化手法的结合运用,加强河岸绿化格局的层次性与景观性。

4结论

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与河流水体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密切相关,更是水生态系统修复和水资源保护的基础性措施,传统水利工程仅以改造和控制流域为目的,并不注重因势利导,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开发利用水资源以及防洪防涝等方面的需求,但扰乱和破坏了水生物物种原本的生存环境,引起了生态系统的恶化和水资源更为严重的匮乏。为此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传统水利工程所具有的弊端,工程水文学与生态水文学理论充分结合,探索水生物多样性保护、流域生态环境恢复的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为生态水利工程的实施与水资源的保护提供可行之策。

参考文献:

[1]马佶琴.水利工程设计中生态理念应用的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17):87-88.

[2]郎建生.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珠江水运,2018(17):60-61.

生态水利工程范文篇4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技术

1前言

在现代社会中,水利工程的兴建,很好地解决地方用水,支援缓解用水资源。同时,灌溉、防洪、发电、供水等都与水利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水利工程同样加剧了区域内水资源的分配不均,诱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水利工程被人类提出了议事议程。但是,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同样存在着若干的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文章一一阐述,就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的理论和技术路线做分析总结,以供参考和借鉴。

2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遇到的若干问题

2.1生态水利工程实践缺乏可操作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存在地域性差异的特点,在实践中有特定性和地域性的特点,理应做到因地制宜。查阅相关的文献专著,有关于生态水利工程功能的理论评价指标。但是,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却少之又少,这与当前与之匹配的科研较少有着很大的关系。实际上,水利工程的设计涉及到工程力学的稳定和安全性,对此国家有强制性的建筑物设计标准。但是,没有足够的生态服务目标规范约束。

2.2水利工程设计将生态服务目标作为考量要素的意识尚未普及

目前,水利工程基于流域生态需水规律进行设计的理念不强,同时将生态服务目标作为考量要素的意识尚未普及。而且,水利工程的可行性研究中,介入环境因素的评价往往较晚。很多都是在水利工程可行方案确定之后,再考虑环境影响的评价。加上,目前国内关于环境评价管理的机制尚不健全,关于生态目标的考虑较少,而且有的甚至直接隐瞒工程建设中生态影响的后果,导致工程建设的生态效果并不是很好,负面影响问题突出。

2.3水文监测工作尚不能满足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需求

基于生态系统自身的规律寻求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思路,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水文监测资料、参数等作考量标准,实现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宛如纸上谈兵。从目前,水文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尚且不能满足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需求,而且,国内关于生态水文站设计与布局的规划尚未开展,想必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在一定程度上同样制约着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3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的理论和技术路线

就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原则与理论,我国已有学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如董哲仁曾提出生态水利工程的五项基本原则。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实践与经验认为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还应遵循以下3个方面的理论与技术路线。

3.1注意生态水文学和工程水文学的结合

生态水利工程服务的对象范围较广,同时涉及到农业、畜牧业、林业、湖泊等生态用水,以及消防、居民、工业等生活用水。由此,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必须要注意生态水文学和工程水文学的结合,切实弄清楚生态目标对水资源的需求规律,这样设计的生态水利工程才有科学性而言。

3.2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关键性的生态敏感目标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应准确识别那些直接或间接受影响的生态目标,同时将其重点考虑对象放在工程规划阶段。以嘎呀河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为例,涵养水源、控制侵蚀、调节气候、休闲娱乐和文化科研等多方考虑,催生了嘎呀河湿地公园建设项目。通过湿地公园的建设,将有效地保护区域河流与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全面提高湿地公园的生态服务价值。同时,湿地公园建设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可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形成浓厚的湿地文化氛围。另外,还可进一步提升天林的知名度,展示企业及区域发展成就,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为长白山区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树立示范。在经济效益方面,以生态旅游,木耳、林下参、林蛙等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产业将带来较好的收益,逐步成为湿地公园建设管理的重要资金来源和支撑。

3.3注意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与环境工程设计的结合

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应充分融合环境工程设计的理念,实现水量与水质间的同步匹配。目前生态保护现状而言,尤其应重视与水污染防治工程的相结合。如,吉林某地湿地补水工程,为了减少旱田排水挟带泥沙或污染物进入下游湖泊或天然湿地,可以在进入湖泊或湿地的过渡带设计生态处理沟渠或氧化塘。而水田排水沟渠可以在植物生长季节充分蓄水,利用人工沟渠湿地对有机污染物质进行降解。在缺水地区种植水稻,特别是在开采地下水种植水稻的地区,应当进行以水量高效利用与水质净化为目的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

4结论

总之,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一定程度上危害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人类开始审视水利建设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效益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水利工程被人类提出了议事议程。但是,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同样存在着若干的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比如:生态水利工程实践缺乏可操作的评价方法和标准;水利工程设计将生态服务目标作为考量要素的意识尚未普及;水文监测工作尚不能满足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需求等,都是我们急需思考要解决的问题。针对此,提出了注意生态水文学和工程水文学的结合;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那些关键性的生态敏感目标;注意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与环境工程设计的结合等,为初步设计思路,就深层次的问题更有待我们更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作者:李强 单位:汪清县水利局

参考文献

[1]贺斌.“生态水利”的建设研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12):132-133.

[2]徐冰,邬佳宾,郭克贞,等.西藏牧区生态水利研究进展[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2(,3):20.

[3]高建民,寇乃明,李绪兴.东营市发动社会力量投资生态水利建设[J].山东水利,2002(,9):11.

[4]徐国东.建设生态环境水利促进社会持续发展[J].水利经济,2004(06)

生态水利工程范文篇5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

水利工程从古代开始就是防御洪灾和旱灾的重要手段,能促进农业生产健康发展。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水利工程建设数量的增多,周期的增加,会对工程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如何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1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影响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是在一个空间内生存的特种,生物多样性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所有生物组成的生态体系,是区域内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对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使陆地上或水生生物的正常生存受到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由于人为原因,导致区域内生物种类的减少。影响最明显的是水生生物。在水源上建设工程,随着水源水位的升高,水生生物的产卵及生长的原有环境被破坏,如鱼的迁徙路线被阻断,栖息环境发生变化,导致种类减少。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陆地生物的破坏是直接性和永久性的,同时会导致区域内土壤发生盐化等,造成陆地生物种类的减少。1.2影响区域气候。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对区域内的温度、空气湿度、风向等产生影响。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导致区域内积水增加,积水在阳光照射下会蒸发,最后形成降雨。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或建设后会改变区域内降水的强度和范围。水利工程改变了水面与空气接触的方式,对区域内温度产生了影响,使工程周边温度会有小幅度的升高。1.3影响水温系统。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和建设后,对区域内的水文形势有影响,对水流的速度、河流的温度、水域的深度等都会产生不同影响。如果河道岸边岩石的透水能力强,则会导致渗漏现象。水库在建成后,注入水和流出水会有一定的温差,水库内长时间停留的水会发生温度升高的现象。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使水位升高,水库内水流速度变慢,不利于水中污染物扩散。1.4影响区域生态系统平衡。水利工程数量的增加,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越来越大。水利工程有利于农业生产,但是对环境的破坏是不容忽视的。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占地面积大,导致大量的森林、草地等被占用,直接影响区域内的降水、气候、土壤等。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区域,会导致区域内部分生物无法生存而面临灭种,严重破坏了区域内生态系统的平衡。

2解决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对策

2.1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先进行建设规划,规划设计要在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要认识到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发展。水利工程建设时要在建设的各个环节做好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使周边生物、动物等都能正常生存。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不能破坏生物或动物产卵及栖息地,施工过程中要尽量使用环保材料。水利工程建设要在实现促进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尽量减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将生态环境的保护贯彻到工程建设的所有环节中。在河道里建设时,要尽量避开鱼迁徙的路线,不破坏鱼产卵的区域,尽量减少对水生植物的破坏,以保证动物和植物都能正常生长。2.2健全生态评价体系。在水利工程建设之初,要建立生态环境评价体系,主要是对水利工程建设周边进行调查和监控,对区域内的自然环境进行数据评价。建立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要贯穿水利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如施工前的方案预测、施工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影响和测评,并根据相关数据探索出应对方案。对水利工程建设实施生态环境评价,是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重要路径,是避免水利工程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2.3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建设水利工程的实践表明,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和建设后都或多或少的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为了防止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加大,可以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因为生态环境的破坏不是短时期内可以恢复的,破坏后的生态环境很难再达到平衡。需要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对生态环境进行补偿,通过明确补偿主体和补偿范围,通过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对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建设,以缓解生态环境的破坏。

3结语

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及建设后不可避免地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包括对水温系统的影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区域气候和生态系统平衡的影响等。既然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就需要重视这种影响,通过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建立生态系统评价体系、实施生态补偿制度等,尽量减少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南.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及解决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04):29,41.

[2]张丽.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08):185-186.

生态水利工程范文篇6

生态水利工程和传统水利工程相比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能够和某一区域单个水利工程项目紧密连接,二者之间既具有相互影响、制约,又具有相互促进、协同发生的关系。同时,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其他利国利民的基础工程设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生态水利工程,不但能促使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而且对流域的生态环境、区域气候环境的发展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2生态水利工程具有的功能

1)通过建设生态水利工程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不但可以有效防治洪水对周围居民财产和设施的影响,而且还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必要电力能,促进当地各项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2)生态水利工程还能有效提高河道的蓄水能力,为附近居民提供所需的水资源,包括:家庭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农作物灌溉用水等。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通过建设生态水利工程,能很大程度上缓减水资源紧张的局面。3)生态水利工程在防洪排涝方面比传统水利工程更强,在汛期可以存储水资源,在干旱季节释放存储的水资源,可有效避免区域经济发展因水资源短缺受到的影响。就生态层面而言,通过合理调节水资源的存储量,可以促使当地区域河流长期处于稳定状态,既可以有效避免旱季发生断流,而且还能降低汛期洪水的灾害。

3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1设计标准不够明确。我国拥有960万km2的国土面积,地域性差异非常明显,需要生态水利工程根据不同的特点来进行设计,然后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生态水利工程构建的标准。但我国对生态水利工程研究的起步比较晚,和很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设计标准和设计体系方面还存在完善的地方,生态水利工程不但要具有较强抵御防洪、干旱等自然因素的能力,而且还要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需要积极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成功经验,才能不断完善实际设计标准,提高生态水利工程的修复能力和耐久性。3.2缺乏高素质的设计人才。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要融入生态工程学的相关知识,这就会对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设计人员既具有水利工程设计的相关知识,而且还需要掌握生态保护学和生态学理论。但就我国目前发展而言,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理论知识不够充分,再加上设计经验不足,导致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生态标准和生态效益难以达到标准要求,这一点也是限制我国生态水利工程事业难以取得重大突破的主要原因[1]。3.3协调运作不及时。生态水利工程和原有水利工程协调运作不及时,也是我国目前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常情况下,全新的生态水利工程往往建立在原有水利工程的基础上,但新建的生态水利工程和原有水利工程的服务功能不尽相同,如果不能及时协调运作,就会导致原有水利工程失去服务功能,甚至会导致原有的水利工程难以正常运行。在具体设计中,要促使原有水利工程和生态水利工程充分结合到一起,并合理调整原有水利工程的服务功能。3.4缺乏维系生态平衡意识。由于对我国生态水利工程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很多生态高新技术很难融入施工中,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缺乏有效的沟通,在具体设计过程中,缺乏对科学性和经济性的考量。也没有充分考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再加上缺乏先进的施工经验,导致很多建设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对生态水利工程的研究也比较滞后。

4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的理论

4.1安全性和经济性理论。由于生态水利工程具有极强综合性,因此,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工程建设的安全性,确保下游居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性。不仅要尽量满足周围人们生产生活的总体需求,同时要实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在具体设计中还要遵循经济适用性原则。所以,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时,要合理应用水利工程学的原理和生态学原理,促使设计方案更加科学合理,提高水利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2]。同时还需设计的各项细则要在规定范围中开展,确保生态水利工程可以经受长时间洪涝灾害的侵蚀。而在进行河流设计时,则要根据河流的地形地貌等特征进行设计,充分考虑河流动态变化规律和自我修复能力,确保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能充分满足河流工程施工的具体需求和耐久性。4.2自我恢复理论。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是实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生态物种生存的环境和当地区域自然发展的规律,为保护生态环境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而生态系统的设计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需要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特征、原材料质量、施工技术、施工方法等进行全面掌控,以期最大限度上发挥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作用。根据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选择与之相适的物种,从而提高设计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3]。4.3有机结合生态学和环境工程学。由于生态水利工程涉及到的内容多而繁杂,为保证设计的质量,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需要每位设计人员都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先进的保护理念,在具体设计时要把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然后把生态学和环境工程学有机结合到一起,才能提高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季节不同水利工程中水资源的储存量也不尽相同,在设计时还要充分考虑水量问题,避免施工中因水量的限制,影响施工进度。

5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技术路线

可持续理念是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需要遵循的主要理念,具体而言,设计人员需要综合考量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区域的承载力。由于水源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承载力,通过建设生态水利工程可有效满足当地区域经济效益的具体需求,同时水源环境是承载力,也是评定区域环境污染承受能力的主要指标。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构建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过度应用水资源环境的承载力,降低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程度。同时还要对水资源环境的安全体系进行全面综合评估,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安全体系的构建也非常重要,需要充分满足对不良灾害的具体防护需求[4]。

6结语

文章结合理论实践,深入分析了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的理论与技术路线,研究表明,要想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充分体现生态设计理念,在具体设计中要以理论和技术为支撑,从生态学、水利工程学、环境保护学、水资源利用学多角度入手,才能实现生态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和周围实际情况,拟定科学合理的生态设计方案,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石坚.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21):275-276.

[2]彭蔚.关于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相关问题的探讨[J].低碳世界,2016(32):109-110.

[3]江道买.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基本原则[J].建材与装饰,2016(33):251-252.

生态水利工程范文篇7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生态意识;措施

1水利工程的设计当中生态意识的重要性

生态意识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当中,其要求有关设计人员要对周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设定较合理的方案,要最大化地降低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如没有制定合理的方案,即使是可以满足属于工程建设的需要,但是依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总之,应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将生态意识与水利工程相结合,加强水利工程与环境协调的总体发展。

2生态意识理解和水利设计相结合的原则

2.1缓解的原则。自然的环境可以经过生物和生物之间的生态循环与相互作用在一定的范围内实现净化环境的功能。因此,在水资源的设计过程之中,生态意识的渗透与融入也需要坚持缓解性的原则,将自然环境修复与自我调节的功能充分利用起来,尽量避免对自然的环境造成过度的破坏,能够让自然界通过自身的能力实现进化。2.2实用性的原则。在水利工程设计当中运用水生态环保理念,就必须要坚持实用性的原则,要考虑水利工程防洪与抗旱、水资源调控、防洪灌溉等功能,并且在一定的前提之下进行水利工程的生态设计建设,在保证水利工程的实际功能可实施的同时,实现其对环境保护的功能。同时,在水利设计进入生态意识的实践过程之中,有关单位要充分考虑设施周边的气候条件和地质环境以及周边居民的生活状况与经济发展情况,选择较为经济性并且实用性强的设计方案。2.3整体性的原则。当水利设计进入生态意识里的时候,要把周边的环境与水利工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生态整体性为原则,与当地的气候因素、水文资源、动植物的生活状况以及地址特点相结合,展开整体的系统设计,确保水利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与后期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和自然和谐共处,从根本上降低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

3水利工程的设计融入到生态意识的应用策略

3.1将生态水文与工程水文当作设计的基础。生态水利工程涉及了草原、农业、湿地等一系列生态用水与城镇、居民的社会生活用水,所以可以把工程水文学与生态水文学相结合,进而为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基础。例如,某市在提水灌区的开发与设计过程当中,主要根据工程水文学与生态水文学的角度,对退化的湿地展开综合的考虑与分析,并且对措施进行经济性的论证,证明该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当地水稻的产量,还可以满足退化湿地生态需水量的要求。3.2加强环保材料的运用。在对水利工程设计当中,应该要考虑环保理念的影响,选择较为环保的材料,体现现代化施工技艺的最大功效。在进行现代化的水利工程方案设计的时候,需要有关的工作人员始终坚持环保的理念,对于市场中不同材料要进行充分的了解,掌握不同型号的材料,在施工过程中的要求,基于工程设计的质量,选择最合适的环保材料。确保水利工程的经济性与环保性,通过运用生态环保的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与破坏。在实际运用当中,可以选择运用石笼、植草砖用砖等进行保护,使用材质为膜袋的材料,确保植被可以正常生长,在这过程当中,也能够选择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恢复对于植被的保护,或者是不断地用创新技术提高对植物的保护,从而加强水利工程保护的效果。3.3加强环境工程与生态水利的融合。按照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理念与标准,生态化的水利设计应该把传统的工程设计中较为科学的概念与工程技术运用在现代的设计工作中,同时,要注重综合环境工程的整合工作,对水质水量进行科学的分配。比如,就河道整理的建设过程中,因为修建水坝会造成水生动物的污染、大气的污染、地震、沙尘暴、台风等自然的灾害,所以,就以上的问题来说,在河道的建设过程当中,需要针对出现的情况设计正确的管理办法,对河道整治进行全面的管理,从而让其适应周边环境发展的需求,进而让整个方案顺利进行。3.4生态意识于堤岸建设中的应用。河道两岸的堤岸也属于水利工程设计的一部分,把堤岸建设和生态意识相联系,可以在水利构成的应用中提供较多的思路与办法。在建设堤岸环境的过程当中,需要改变旧的认知和观念,在对当地的环境和经济进行调查后,才可以更好地设计出解决的办法。在设计方案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堤岸的建设可以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尽量避免方案和环境的冲突。在当今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的变化发展下,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的结合便是堤岸建设的根本目标。3.5河道改造中的应用。河道的改造结果对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可以让生态意识在河道的改造里得到有效落实,工作人员就要综合考虑在改造过程中的因素,从根本上确保方案能够顺利实施,在实际的施工情况下,应该严格根据改造方案进行施工,这样便可以达到建设的标准,同时也可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此外,工作人员也应该分析对岸边的保护和绿化工作,其可以保证后期清理河道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同时也要将生态型护岸的原则融入在方案里,让生态环境与河道改造可以协调发展。

4结语

总之,在水利设计建设当中,应该融入生态环保的意识,其符合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仅可以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实用性,同时也可以提升其环境的友好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所以在水利设计建设过程中,每个部门要不断改变思路,运用创新到思维与先进的技术,从多方面对水利工程设计的环保意识进行整改,为我国的水利事业发展添加最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刘怡琳,刘永红.基于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的水利工程设计探讨[J].环境保护,2018(05):68-69.

生态水利工程范文篇8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生态环境;水质污染

在社会进步的同时,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造成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尤其是水资源循环中存在明显的缺陷。在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下,生态环境在不同程度上发生改变,其中当属水利工程建设突出。水利工程建设很可能造成水资源分配不合理,甚至出现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诸如河流出现断流、水生生物减少等问题,造成水体原本净化能力下降,同时污染地下水资源,难以有效维护水域食物链条的稳定。种种问题伴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组建出现,在不同程度上危及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迫切的需要进行完善和创新,推行更为环保的生态水利工程。

1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相应的带动了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但是这种快速的经济发展成效是以牺牲环境获得的,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这种现象变得愈加突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用水需求,还需要满足水利供电和运输需求。但是水利工程建设中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有待改善[1]。

1.1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不明确

我国是一个国土面积较大的国家,所以地域性问题尤为突出,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方面,需要充分考量地域差异问题进行完善和调整,为后续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需要结合生态学和工程学规律开展活动,不仅需要满足水利工程建设初衷,还需要能够承受严峻的自然环境的侵蚀,诸如风暴、干旱以及洪水等因素,结合河流地貌,确保生态水利工程具有实践性。

1.2生态水利工程缺少生态环境保护认知

由于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起步较晚,生态工作人员以及水利工程建设人员之间的沟通合作机会较少,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生态系统的运作。当前我国多数水利工程设计方案主要是考虑到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很少会将生态环境因素纳入其中,重视程度普遍偏低。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由于起步较晚,所以相应的环境评价管理体系不健全,存在严重的缺陷,实践经验基础较为薄弱,以至于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工作滞后[2]。

1.3生态水利工程同水利工程整合不充分

当前我国生态水利工程同水利工程整合力度不足,促使两者的整合应在传统水利工程基础上开展工作。所以,在当前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同生态水利工程进行整合,综合考量客观影响因素,做好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规划。在原有水利工程建设基础上进行有机整合,不仅需要起到发电、防洪以及排水等功能,还需要保护生态环境不会受到影响和破坏。

2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原则

2.1现代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经济性和安全性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方面,需要遵循相应经济性和安全性原则,其原有工程自身特性导致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难度较大,在原有水利工程建设基础上实现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谋求长远发展,创在更大经济效益。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需要统一规划和设计,满足生态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谋求生态环境同人类社会和谐发展[3]。

2.2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满足水体生态系统净化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水文条件,综合各方面影响因素科学合理的设计工程,如果对环境的了解程度偏低,那么很可能出现河槽断面。所以为了保证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合理,需要对实际地势情况以及水文条件进行调查和分析,灵活部署施工活动。与此同时,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需要结合生态系统特点,有目的开展调查活动。传统水利工程设计过于侧重在河流控制方面,以至于存在较大局限性,所以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方面需要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结合生态环境发展规律,有意识的进行规划和设计。与此同时,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方面,需要深入分析河流属性,对河流水量以及周围水文特征进行综合考量,保证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自然特点[4]。

2.3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整体性原则

在水利工程涉及方面,需要从整体角度出发,基于生态系统结构,结合其发展规律客观分析其中存在的生态因素,进一步提出科学合理的生态系统修复方法,并非是简单的水文系统修复。生态系统本身可能会伴随着其他水文环境的变换而变换,所以应从整体角度进行考虑,从生态系统有机环境角度着手,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只有这样,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才能更为科学合理,充分发挥其原有作用。总的说来,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更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整合传统水利工程和生态水利工程,在满足水力发电、抗洪以及泄流等功能的同时,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更大的环保效益。

3结论

综上所述,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规划受到影响因素较多,主要是基于生态系统整体角度进行设计,以传统水利工程为基础,力求在实现水利工程抗洪、发电以及泄水等功能的同时,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此同时,需要充分考量水文特征以及自然发展规律,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规划,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推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

作者:谢琼花 单位: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旧城镇水利管理站

参考文献

[1]霍凤双,王鸿飞.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12(02):111-112.

[2]姚南翔.关于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2(26):243.

生态水利工程范文篇9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保护对策

1引言

水利工程是我国发展建设的重要工程,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水利工程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发展能够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发展也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在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发展下,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注重,即在水利工程发展建设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2水利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水利工程施工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的施工发展是建立在天然河流上的,为此,在发展过程中难免对河流生态产生不良影响,表现为对河流生态平衡的破坏,也不利于河流中水生植物的生长。另外,水利工程施工会对不同河段的河流进行拦截处理,截流会导致河流出现不同程度的泥沙淤积,导致河流水深发生变化。2.2水利工程施工对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一,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会占据较大的陆地面积,对陆地植物的生长带来严重的破坏,导致很多农田、草丛、植物等无法生长。第二,水利工程的施工还会对周围局面的生活带来影响,大量废弃物的排放加重了居民居污染情况的发生。第三,水利工程施工蓄水之后,会导致地区地下水发生变化,表现为地下水位的升高。水位升高之后会导致土地被淹没,加重土地盐碱化、沼泽化的可能。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灌溉会导致陆地变成水体、湿地,减少绿地实际覆盖面积。2.3水利工程施工对局部气候生态环境的影响。大中型水库的建设严重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气候环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灌溉会导致陆地变成水体、湿地。对一些地区的气候、降水也会产生影响,表现在水利工程建设会导致水大面积的积累,在阳光下,积累的水大面积、快速蒸发,出现了降雨。长时间的降雨直接影响地区温度,导致冷空气的增多,破坏了自然生态。

3应对水利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对策

3.1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全面规划,因地制宜开展水利工程建设。第一,在水利工程正式施工之前,有关部门需要综合、全面分析水利工程施工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水利工程实施可行性、必要性以及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在综合分析之后实现对水利工程的全面规划。第二,在开展水利工程的时候,需要有关部门能够因地制宜的进行施工,在充分应用各种资源的同时在最大限度上减少水利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第三,水利工程施工如果涉及到居民的迁移问题,则是需要政府部门在水利工程实施之前制定完善的居民迁移制度,从而加强居民对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支持,减少因为工程实施和民意矛盾引发的生态事故。第四,水利工程施工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关注。第五,在水利工程实施之后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保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做好绿化工作。3.2做好水利工程施工的生态环境保护。在开展水利工程施工的时候需要做好有针对的生态环境保护,在不同的水利工程施工中采取有针对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从而保证在发展水利工程的时候将对生态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在签订施工合同的时候,需要对水利工程施工能够产恒的污染物进行全面的分析,结合污染物的类型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严格限制水利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各种污染。3.3保证自然河道的天然功能。水利工程施工操作的过程中需要从施工条件、选址等方面综合采取措施来减少施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污染性较高问题的控制,要应用高端技术形式来保护当地的名胜古迹和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同时,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还需要减少对天然河道的过度开发,保证河流应用的安全、清洁。3.4应用科学技术保护生态环境。在水利工程施工中会出现一些耕地、占地、移民、赔偿等问题。为了减少这些问题的出现,在水利工程的实际施工中需要加强对科学项目的开发和应用,结合实际合理选择水利工程施工位置,并结合实际实现对项目的针对性开发。为了减少水利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的破坏,需要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充分利用,禁止在河流的中下游开发堤坝。3.5完善环境保护制度,加大对破坏环境行为的惩处力度。水利工程的施工需要完善环境保护制度,在制度的约束下将生态环境保护落实到实处,为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在发展水利工程的时候要加强对动植物的保护,维护生物多样和生物平衡。工程的开展要尽可能应用低碳环保材料,应用完善的生态环境影响反馈机制对周围生态环境进行跟踪调查,在发现问题的时候予以及时的解决。对于违反生态环境的行为需要加大惩处力度。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稳定进行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能够有效改善我国洪涝灾害,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但是在发展水利工程的时候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针对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学习和调研,在开展水利工程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维护周围生态环境,从而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重要的支持。

作者:刘庆勇 单位:河南省潢川县水利建筑工程总队

参考文献:

生态水利工程范文篇10

1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基本概念

通过多年来人们对水利工程的研究和认识得知,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指的是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行中,可能会破坏与影响自然生态环境,在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将工程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摈弃开来,注重验证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效应,从而反射出生态负效应要多于生态正效应。[1]也就是说,要将水利工程从规划到建成的整个过程的生态环境效应给予足够重视,科学有效地进行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合理看待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的正负效应,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完善。

2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体系和设计原则

(1)评价体系。水利工程评价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需要进行科学客观地进行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也要理性客观地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等内容进行分析。那么,对水利工程的评价该坚持什么标准呢?笔者结合查阅文献资料得出结论,一定要客观、公正地进行生态环境效应评价,这种评价与其他的建筑工程是存在差异的,它是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包含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三项内容,根据国际惯例,对水利工程的环境效益评价也是采用成分分析和模糊评价等方法利用树状图来展开。(2)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坚持的原则。科学客观地对水利工程环境效应进行评价能够对水利工程的长远规划期待积极的引导作用。在最初进行水利工程设计和建造时,设计者的初衷是提供更多的水资源、起到防洪和排涝的作用,这就要保证水利工程设计和建设的质量,使它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以实现、使它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让它能够与自然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正是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的存在,才是水利工程最大的价值所在。因此,在设计修建水利工程时,必须具有长远的眼光,考虑到当前和子孙后代的利益,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的环境换取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利益,这样才能实现水利工程最大的效益,才能真正发挥水利工程应有的价值。

3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的发展前景分析

水利工程的兴建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对其生态环境效应客观地评价才能给整个工程一个科学的定论。但是,我们毕竟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经历长时间的积累和研究的深化。近年来,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也逐渐认识到科学客观地进行生态效应评价的重要意义,这就奥更加深入地研究相关理论。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指标体系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指标体系,使所确立的指标具有说服力,能够经得住现实和历史的拷问是关键。生态环境系统的发展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从中选择能较好地反映系统状态、能基本反映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累积和叠加影响的指标因子是一个较难把握的问题。[2]这就要求在进行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时,准确地收集相关定量指标,合理地对分析定性的指标,只有将定性和定量指标都融入考虑,所建立的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才能更加科学、客观、合理,才能更具代表性和说服力。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吸收借鉴国外在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不断探索和使用更加有效的生态环境效益分析和评价方法,这样才能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评价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依据,才能实现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结语

总之,科学客观地进行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找出其水利工程对气候、水文产生的影响,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降低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风险,从而确保水利工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这就要求我们继续深入地在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益评价上下功夫,不断健全评价指标体系,对水利工程做出更加精准、科学地评价,实现水利工程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作者:梁茂营 单位:青岛新华友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