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选拔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11:00:07

培养选拔

培养选拔范文篇1

一、主要做法

1、坚持扩大视野、拓宽渠道,不断调整充实年轻后备干部队伍

我们每年都按照一职两备的比例,对我区的年轻后备干部队伍进行调整充实。在调整充实后备干部队伍时,注意结合有关干部选拔任用的要求,通过群众推荐、组织推荐等方式,把年轻后备干部的选拔范围拓宽到社会各个领域。一是民主推荐。近年来,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始终把扩大群众的参与度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充分依靠群众选好人、用好人。每年政绩考核工作,都组织各单位民主推荐后备干部,推荐的重点是各单位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威信好、学历层次高、发展潜力大的年轻干部。二是公开选拔。通过组织公开选拔,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在选拔了部分副科级领导干部的基础上,将其中相对比较突出的纳入后备干部队伍进行重点培养。三是组织推荐。基层党组织从中层干部中择优选拔较突出的年轻干部作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近年来,坚持举办青年干部培训班,青干班学员主要通过组织推荐和组织考察的方式确定,到目前为止,共举办青干班11期,培训年轻干部524名。同时,把选调生全部作为后备干部进行培养管理,目前,全区共派来选调生23名,已通过公开招考等方式调走14人。四是竞争上岗。引导、鼓励基层单位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从中发现后备人才,从发现、培训、选拔任用各方面为后备干部发展提供了机会。另外,重视培养企业生备干部,采取各种方式鼓励企业干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加强学习和锻炼。今年8月份,组织12名企业年轻干部到南方企业挂职学习,收到了较好效果。

2、抓好理论培训、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年轻干部的整体素质

为了解决大部分年轻干部从学校门到机关门,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培训和充分的实践锻炼,理论知识、社会知识和实践经验比较少的缺陷,我们在培养年轻干部方面重点抓了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两个环节。在理论培训方面,坚持个人自学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年轻干部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学历教育、素质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学习,在年轻干部中形成了自觉学习的良好氛围。在每年都举办青年干部培训班中,对发展潜力大的年轻干部进行集中培训,系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基本知识,强化宗旨观念,提高了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同时,还注意组织他们学习领导科学、市场经济、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在实践锻炼方面,主要根据培养对象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形式,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一是抓好挂职锻炼。如在举办青年干部培训班时,一般都要先组织他们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集中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丰富他们担任领导职务的必备知识;其次,组织他们到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进行为期一周左右的参观考察,使之开阔眼界、解放思想,为他们到基层挂职锻炼做了必要的思想和心理准备。集中培训和外出参观结束后,一般都要安排他们到乡镇挂职,进行为期6个月的实践锻炼。在挂职锻炼期间,定期进行跟踪管理和组织考察,及时掌握他们的工作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开展工作。还要求每人结合工作实际,写出调查报告,召开座谈会进行交流发言,进一步锻炼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文字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二是抓好下派锻炼。我们始终把下派锻炼做为培养年轻干部的重要工作来抓,截止目前,已连续安排了18批下派干部,共有930名年轻后备干部到省市区掌握的贫困后进村进行了为期2年的实践锻炼。为确保下派干部在下派期间得到充分锻炼,我们全面加强了对下派干部的跟踪管理,实行了区委组织部、乡镇党委、派出单位和乡镇下派工作组四方共管的管理体制,建立了学习例会、工作例会、考勤请假、检查通报、考核奖惩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绝大部分年轻干部通过下派锻炼,丰富了基层工作经验,增长了知识和才干,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三是抓好多岗位锻炼。我们把干部交流任职、多岗锻炼作为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重要环节来抓,对有培养潜力的年轻干部,通过交流任职、多岗锻炼进行重点培养,积极创造条件促其成长。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得到了锻炼,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工作能力和水平。

3、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观念,切实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

从思想上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观念,确立了“三个坚持、三个优先”的用人原则,进一步加大了年轻干部的选拔力度。一是坚持讲台阶而不唯台阶。我们既尊重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让年轻干部在必要的台阶,特别是在一些关键台阶、重要岗位上经受充分的锻炼;又注意把握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特殊规律,对优秀年轻干部实行小步快跑,敢于大胆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对特别优秀的敢于打破常规,破格提拔使用。二是坚持论资历而不唯资历。我们既把资历深浅做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又不唯资历,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年轻干部,对资历虽然较浅,但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的年轻干部,敢于提拔到关键岗位上进行锻炼和考验,进一步加快了这些同志的成长步伐。三是坚持德才兼备而不求全责备。我们既认真贯彻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力求做到干部人选好中选优、出类拔萃;又对年轻干部坚持看素质、看主流、看潜力、看优势、看发展,积极帮助其克服缺点和不足,努力做到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敢于放手大胆地使用优秀年轻干部,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个优先”,一是优先从下派干部、村级组织建设工作组成员中择优选人用人。二是优先从后备干部中择优选人用人。三是优先从历届青年干部培训班中择优选人用人。通过坚持“三个优先”,形成了良好的选人用人导向。

三、今后工作措施

1、公开筛选,创新年轻后备干部产生和培养的方法

选好、选准年轻后备干部,把好入口关,是做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基础。今后,我们将不断扩大推荐、筛选的公开化程度,广泛发现优秀人才,保证年轻后备干部队伍的数量、质量和活力。一是坚持在基层干部群众中开展推荐活动。对年轻干部的年龄、文化、职务等制定相应的条件,动员与组织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公平择优,建立和完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机制,通过招考等方法开展竞争,优选人才。二是结合考评选优,提高筛选的先进性。第一,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察过程中发现优秀年轻干部,特别是结合领导班子调整、届中考察,及时把那些群众公认、政治、业务素质好,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掌握起来。第二,在年度考核、阶段性工作总结等过程中,充分利用民主测评和评先奖优的成果,在先进个人、先进群体中,把工作实绩突出的年轻干部挑选出来。第三,注重在平时和重要时期发现优秀人才,并从中挑选后备干部。通过以上措施,按照“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要求,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实进后备干部队伍,并建立工作档案。三是继续办好青年干部培训班,切实把那些经过层层推荐、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进行培训的实践锻炼。四是重视对上级选派的选调生的培养力度,继续把选调生全部纳入后备干部队伍,敢于委以重任,并尽可能多的为他们创造各种培养锻炼的机会。

2、注重实效,创新年轻干部选拔培养模式

一是大胆起用专业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观念的束缚,在继续用好各个年龄层次干部的同时,大胆使用年轻干部。对经过实践考验,符合德才兼备原则,现实表现好,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要不拘一格大胆起用。对德才表现特别优秀的年轻大学本科生,敢于破格提拔。

二是公开选拔部分领导干部。按照“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推出部分职位公开选拔部分领导干部,对优秀年轻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

三是采取多种形式,为年轻干部成长创造条件。对职数空缺的领导班子,原则上优先配备年轻干部,对职数已满,又缺乏年轻干部的领导班子,可以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补充年轻干部。

四是结合市场经济需要,注意培养优秀年轻干部法律、经济方面的知识。结合《**-**年**区人才队伍建设规范纲要》,每年至少择优选拔5-10名年轻干部脱产到高等院校、先进地区甚至国外学习培训,逐渐改变以前经济、法律干部起点偏低,靠实践经验得到的感性认识多,而系统的、深层次的理性认识少的情况,努力培养“精英人才”。

3、强化管理,创新年轻干部管理手段

一是强化培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结合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打好思想基础,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对待名、权、位、利,在年轻干部队伍中形成“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良好风气。着眼于市场经济的要求,继续办好青年干部培训班,努力把企业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做实、做细,切实提高年轻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促使他们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决策水平和统揽能力。

培养选拔范文篇2

一、在思想认识上,各级党委一定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做到“三破三立”,即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陈旧思想,树立看本质、看主流、看发展的观念;破除用一把尺子衡量干部的老框框,树立根据女干部的特点合理选用的观念;破除求稳怕乱、怕担风险的思想,树立“选人用人失误是过错,埋没和耽误人才也是过错”的观念

女干部的成长、任用和发挥作用,关键取决于各级党委思想的解放程度,女干部的成长、任用和发挥作用的程度,是由各级党委的思想认识程度决定的。要充分认识到,大力培养选拔女干部,是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充分认识到,广大妇女特别是女干部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是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一支伟大力量,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有利于充分发挥广大妇女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妇女能顶半边天”。要充分认识到,绝大多数女干部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严谨慎密的工作作风,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她们感情细腻,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做思想工作,大力培养选拔女干部,有利于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增强班子的整体合力。基于这样的认识,**市委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自觉地把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放在全市工作大局中来研究和部署。凡是召开干部工作会议,都要讲女干部工作;凡是下发干部工作文件,都强调女干部工作;凡是提拔任用干部,都考虑一定比例的女干部人选。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市几套班子各配有1名女干部,市直处级女干部有50名,各县(市、区)党政班子配有11名女干部,108个镇(街道)党政班子中,有104个至少配备1名女干部。

二、在干部工作中,要广开才路,抓住机遇,大胆使用,最大限度地使优秀妇女人才脱颖而出,走上各级领导岗位

一是坚持标准,严把政治关。选拔女干部,同样要全面贯彻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尤其要严把政治关,切实把那些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分得清是非,在重要关头经得起考验,具有较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的优秀女干部,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

二是不拘一格,大胆选拔。要解放思想,讲台阶不抠台阶,论资历不唯资历,大胆地把一批特别优秀的女干部提拔到重要岗位上来。对女干部能够委以重任的,不放在一般性的岗位上;能够担任正职的,不放在副职岗位上;能够破格任用的,不搞按部就班。

三是用足政策,适度倾斜。要充分考虑女干部承担社会和家庭双重责任的特点,在选拔任用干部上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女干部;本地没有合适人选的,通过交流选配。在县、镇换届中,凡党政班子没有女干部的一律不批,本地没有人选的,由上级组织部门选派,实在配不上的,可暂留空额并抓紧物色人选配备。县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班子中,要逐步达到“各有1名以上女干部”的要求。去年,**市委批转市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的请示》(茂委[2003]15号),出台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由于政策保障有力,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从去年**市、县(市、区)领导班子换届至今,先后提拔正处级女干部10名、副处级女干部11名,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实现了历史的突破。

四是抓住机遇,突出重点。要开阔视野,拓宽渠道,加大对党政正职女干部和年轻女干部的选拔力度。目前高层次少、正职少、基层后继乏人是选拔女干部工作出现的一个突出问题。对条件比较成熟的女干部,要敢于放到党政正职领导岗位;对缺乏全面领导工作经验的女干部,可根据工作需要,先安排担任党务副职进行锻炼,成熟后再选拔到正职领导岗位;对多年在下一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正职岗位上工作,政绩突出,特别优秀的女干部,可直接提拔到上一级党政正职岗位上。女干部队伍作为我们党的干部队伍的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新老交替的重要任务,必须抓紧培养大批年轻女干部,特别要注意把那些较年轻、知识层次较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女干部选拔上来,同时,要有计划地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女大学生到基层工作,重点培养,以改善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在加强后备女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市委按照中央、省委的要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后备干部队伍中女干部所占的比例,目前全市处级后备女干部和科级后备女干部人数分别占同级后备干部总数的36%、20%。

五是充分发挥各级妇联的荐才职能和基地作用。妇联同社会各界女干部有着密切的联系,她们了解女干部、关心女干部,积极主动地向党委及组织部门推荐优秀妇女人才。组织部门要注重倾听、采纳妇联的意见,促进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

三、在方式方法上,要讲台阶而不抠台阶,论资历而不唯资历,追求德才兼备而不求全责备,做到不拘一格而不可无格,讲求数量更注重质量

一是要处理好讲台阶与不抠台阶的关系。必要的台阶是干部积累领导经验所需要的,选拔干部当然要讲台阶,但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千篇一律,应该讲台阶而不抠台阶。如果台阶过细过繁,优秀人才特别是女性人才怎么脱颖而出呢?

二是要处理好论资历与不唯资历的关系。资历只能说明过去,而发展则主要看潜质。实行同等条件下女性优先,是在倡导完全平等的前提下开展的,不是一方享有特权,另一方没有资格;是对女干部参政从总体上、在政策上加以必要的保护和支持,不是对女性“照顾”,更不是“恩赐”;不是降低用人标准,也不是为了凑数来提高女干部比例,更不是为了达到领导班子中必须有女性的要求而不顾条件的生硬提拔,充当陪衬。

三是要处理好德才兼备与不求全责备的关系。通才和全才毕竟是少数。要牢固树立“用人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的观点,全面、正确、客观地看待女干部,放手大胆地使用优秀女干部,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四是要处理好不拘一格与不可无格的关系。不拘一格,就是在女干部培养选拔和使用的问题上,要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广开才路,大胆地培养使用一些具有潜质的人,特别是大胆任用那些本质和主流是好的,但又有些争议而不影响大局的女干部。不可无格,就是指选人用人的原则和标准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放宽,即选用干部必须严格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

培养选拔范文篇3

大力培养选拔女干部,是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做好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有利于调动广大女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妇女参政议政,充分发挥她们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半边天”作用。

近年来,湖北省枣阳市各地各级党委政府在工作中坚持解放思想,全面破除了“女不如男”、“男尊女卑”,女干部只能当配角、不能唱主角,只能划船、不能掌舵,只能当绿叶、不能当红花等旧的陈腐观念,树立了男女平等,女干部也能成大器、干大事、当主职的新观念、新意识,对女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对女干部的培养选拔政策重点倾斜,对优秀女干部及时予以启用,敢于放到重要岗位、主职岗位大胆使用。结合各地女干部选拔工作的经验,现浅谈对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几点看法。

一是认识上要实现“五个转变”。在女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上,在认识上要实现“五个转变”。即从上级硬性要求的“要我选拔”转变为“我要选拔”;从“不敢大胆使用”转变为“放心大胆使用”;从“放羊式”培养转变为规范程序培养;从“时松时紧”的随意性选拔转变为“常抓不懈”的常规性选拔;从求全责备转变为看主流、看发展、看潜质。通过观念的更新,使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转变为各级党组织的自觉行动,在各地形成关心女干部、重视女干部、重用女干部的良好氛围。

二是政策上要确保“五个必须”。即讨论调整领导班子必须有女干部的使用方案;在同等条件下必须优先提拔使用女干部;职务调整、岗位调换必须兼顾女干部;外出培训、考察、挂职锻炼必须安排女干部;环境复杂、工作难做时必须支持女干部。

三是工作上要搭建“三个平台”。“提供一个擂台”,为女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要广开渠道,扩大视野,敢于打破人员身份、性质的界限,采取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确保具有真才实学的优秀女干部脱颖而出。同时应坚持每年开展一次公开选拔女后备干部活动,建立一个知识层次高、年纪轻、门类齐全、专业素质高的女后备干部库,并通过实行动态管理,较好地保持一定常数的女后备干部队伍。“营造一个平台”,为女干部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应有计划地安排部分素质较高、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但缺少相应台阶和锻炼的女干部通过轮岗、上挂、下派等方式,到信访、经贸和基层乡镇等艰、难、险、急、重的工作岗位上锻炼。“搭建一个舞台”,为女干部施展才华营造良好环境。为使新上岗女干部尽快进入角色,应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办法,加强对她们工作生活情况的了解,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避免工作中出现较大偏差。对部分发展潜力较大的女干部,要实行“一对一”结对,加快培养步伐,适时提拔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

培养选拔范文篇4

一、我国少数民族干部的现状分析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目前,共有55个少数民族,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有44个少数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全国少数民族干部总量已由建国初期的3.7万多人增加到290多万人,40%的少数民族干部拥有大专以上学历,每个自治地方政府的主要领导已全部由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干部担任,甚至在许多杂居地区的党政领导班子中也配备了少数民族干部,形成了包括党务、政务、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相当规模的人才队伍,保障了国家行政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等社会和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人才需要。但是,由于历史、地理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诸多限制,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仍然比较缓慢、不平衡,少数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仍然很不相适应。因此,加快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已成为新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性课题。

二、**县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现状

**县是云南省唯一的苗族自治县,全县有7个乡镇,80个行政处(社区),总人口15万人,以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3.12%。其中苗族61677人,占总人口的41.36%。近几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始终把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合理的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建立了一支素质较高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有力促进了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使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到2007年底全县各类干部2836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为1176人(苗族干部443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15.6%。其它少数民族干部733人,占干部总数的25.84%);截止**年8月,**县科级领导干部总数289人,少数民族领导干部152名,占全县领导干部总数的52.6%。(其中:苗族79人,[正科44人,副科35人]占27.3%;彝族57人,占19.7%;壮族7人,占2.4%;回族3人,占1.1%;白族3人,占1.1%;傣族1人,占0.3%;布依族1人,占0.3%;傈僳族1人,占0.3%)。全县处级干部30人,少数民族14人,占全县处级干部总数的46.6%,其中苗族7人,占全县处级干部总数的23.3%;从任职情况上分析,全县60个县属部门,有28个部门配备了少数民族干部一把手,其中16个部门配备了苗族干部一把手(监察局、文联、老干、宗教、发改、民族事务、司法、财政、经合、畜牧、创新、粮食、党史、610办、妇联、地震)。除了统计局、党校、森林公安分局以外,各个部门中都配备了少数民族干部。乡镇班子中,科级干部58人,其中苗族19人(正科5人),占32.8%。还配备了1名27岁的苗族女乡长。从文化年龄机构看,全县少数民族干部1176人,大学以上220人,大专483人,中专以下473人。35岁以下435人,35-45岁489人,45岁以上252人。

总体分析:少数民族干部在年龄结构上相对合理,但文化素质偏低,少数民族干部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还是不相适应,且存在着差距,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还任重道远。

三、近年来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的做法

近几年,**一直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作为工作重点,精心规划、加强培养,积极选拔,使一批少数民族干部脱颖而出,走上了领导岗位。

(一)健全各项制度,规范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机制。

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和《**苗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组织部门先后制定了《干部培养规划》、《少数民族、妇女、党外和年轻干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一系列地方性政策、措施,建立了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长效机制,不因领导成员调整而削弱或中断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工作。如**年,**调整科级干部两批131名,少数民族干部就有56人,其中苗族干部31人,为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提供制度保障。

(二)完善培养措施,加大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力度。

一是各级党委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高度认识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在发展振兴区域经济工作中充分考虑民族地区、民族干部的特点和现状,始终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作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二是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有关方针、政策,把培养、选拔第一线的少数民族干部为重要环节,积极选派少数民族干部到机关或基层挂职锻炼,为干部成长造就平台。三是重视后备干部培养,建立了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库,结合多层次民主推荐、宽领域干部考察等方式,注重把那些工作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选上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重点培养。

目前,**全县后备干部86人,其中少数民族后备干部48人,占全县科级后备干部总数55.8%,为干部选拔提供人才资源。

(三)拓宽培训渠道,强化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素质教育。

在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工作中,**把提高干部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作为重点,以调训、主体班、选派挂职锻炼、轮岗等形式,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一是发挥党校阵地的作用,对县内少数民族干部进行理论政策培训。二是采取交流等方法,选派了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素质好的少数民族干部到北京、上海、浙江等发达地区挂职、培训。下派了大批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少数民族干部到基层锻炼,让他们在基层锻炼提高,尽早成熟。

2005年以来共培训少数民族干部653人次,为培养跨世纪优秀年轻少数民族干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存在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县在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方面取得了成绩,但也有不尽如人意地方。

一是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异地交流、轮岗使用和培养不够及时;二是少数民族干部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三是公开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方式不完善、面不广,竞争、激励机制还不健全;四是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长效机制还不够完善,后备干部储备少,对“接班人”培养后劲不足;五是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渠道单一,对少数民族干部成长规律及培养方法的特殊性研究少;六是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专业技术干部和经济管理干部缺乏,尤其是工业经济方面的干部和管理人才更缺乏。

五、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对策思考

民族干部状况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特别在少数民族人口集聚的边疆自治地区,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工作尤为重要,作用更为明显。做好这一工作,对于正确贯彻民族政策,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维护祖国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一)继续强化领导,推进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深入推进,广大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想发展、盼富裕的呼声和愿望十分强烈。新中国建立以来,尽管党和政府在政策和财政等方面给予了倾斜性支持和帮助,但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民族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相当差,科技文化等社会资源的占有极不均衡,因而其积贫积弱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社会经济发展差距仍然非常明显。据国家民委的调研显示:局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滇、黔、湘、桂、川、青、新、陇、宁、内蒙古、渝等11个省区市中,还有约20个民族的390万群众所在的77个少数民族贫困县,属于特殊贫困少数民族地区。这77个少数民族贫困县分别占全国民族自治地方县总数的11%。绝对贫困人口390万人,占全国绝对贫困人口的13.4%,占少数民族地区绝对贫困人口的30%。

而少数民族干部非常熟悉本地区的历史和现状,了解本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善于理解本民族的意愿和要求,是党和国家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因此,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建设,不仅是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的重要体现,也是加强党的领导、在少数民族地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保证,是少数民族人民充分行使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的重要标志,同时还是加快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由此在新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提高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的认识,继续强化领导,明确责任,统筹协调,明确总体思路,制订具体措施,建立健全各种管理运行机制,及时解决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实践中,对待广大少数民族干部,不能完全责备,要少些埋怨,给予更多的耐心、宽容和热情关注,在政策、财力和物力等方面继续提供倾斜性支持,努力营造氛围、创造条件,形成一种民族平等友善的工作环境,从而为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构筑起更高的平台,使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能够脱颖而出。

(二)狠抓培训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整体素质。

同志强调,不论对于一个政党还是党的干部来说,理论上清醒与成熟都是政治上成熟与坚定的基础。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整体思想状况和政治素质,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府各项决策指示的全面贯彻,关系到所在民族区域的社会稳定。在少数民族干部政治思想教育上,要切实制订思想理论教育工作规划,把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民族理论政策与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结合起来,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派少数民族干部到各级党校培训,参加各种研讨班,使他们深刻领会和系统掌握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坚定信念,振奋精神。让他们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始终拥护党的领导,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形成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为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要注重业务教育,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少数民族干部大多由于家庭环境、接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文化知识、社会知识等诸多方面普遍比汉族干部差。就目前,全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学历比例仍然较低,他们的文化素质与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还有差距。可以说,新时期面临着新任务,广大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是政治恐慌,也不是经济恐慌,而真正普遍出现了“本领的恐慌”。因此,必须坚持把对少数民族队伍的政治理论培训与业务能力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更加平等、开放、互信、包容、共赢的心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努力开拓境外培训资源,有计划地组织选派少数民族干部系统集中地学习市场经济、现代管理、企业运作和城市规划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使得他们能够真正跳出本民族和本国的区域圈子,全面认真地审视和推动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实现先进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的本土化。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正确引导和切实帮助少数民族干部参加自学、函授、脱产学习等多种途径的学历教育,使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不断优化文化结构,提高理论分析能力和领导水平,适应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要。

(三)加强实践锻炼,增长少数民族干部的实际才干。

在实践中锻炼干部,是我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一条根本途径。为此,要结合少数民族干部实践能力不够强、能力结构单一的实际情况,打破地域和部门界限,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少数民族干部到“急、难、险、重、繁”的岗位接受锻炼,重视选派一些德才素质好、文化水平高、有培养前途的基层少数民族干部到中央和国家机关或上级部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领导和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对那些品学兼优的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和长期在机关工作缺乏基层工作经历和基层领导经验的少数民族干部,应安排到生产第一线挂职锻炼,对那些年轻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要有意识地开展轮岗交流,让他们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和不同部门丰富阅历和工作经验,增强改革开放和全局观念,提高宏观决策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素质较高、发展潜力较大的优秀少数民族年轻干部,宜采取小步快跑、不断压担子的办法,加快能力和水平提高,进行重点培养,成为各个单位、各条战线的中坚力量。

但在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同时,要注意妥善处理好二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调动和保护汉族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心他们的成长和进步,使各民族干部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舟共济、形成合力;二是处理好复合人才与专门人才的培养关系,既要重视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对流培训,又要有意识地开展交叉锻炼,从而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

(四)健全培养机制,优化少数民族干部成长平台。

要按照干部德才兼备原则和“四化”方针,全面贯彻《干部条例》和有关政策规定,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要完善各类联系会议制度,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构建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分工负责、通力合作的工作机制;要加强监督管理,既要严把干部入口环节,又要更好加强对干部队伍的教育和管理监督。帮助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防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要建立“传、帮、带”机制,形成“老”带“新”、“汉”带“少”的干部培养体系,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少数民族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办成事、办大事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气氛,尽快使少数民族干部锻炼成长起来;要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纠错机制,及时纠正少数民族干部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宽容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帮助改正缺点,促使他们大胆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事业。

(五)强化基础教育,解决少数民族干部来源问题。

由于受历史、自然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信息闭塞、意识落后、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家庭贫困加之就学条件差,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很难升入高一级学校就学,“走不出来”是制约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来源的主要问题。为此,要认真落实民族政策,抓住国家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的机遇,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高度去认识,去重视,抓好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工作,从而不断拓宽少数民族各类人才的来源。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地方关于少数民族考生实行照顾的政策,建立适应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机制,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学率和巩固率,使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有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机会,更多地接受高等教育,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多高学历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为培养选拔少数民族优秀年轻干部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设立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基金,加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改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三是设立少数民族学生助学基金,通过政府投入、社会捐资等形式,设置助学专户,对于那些学习成绩好但面临辍学的少数民族学生,加大资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干部来源问题。

(六)落实民族政策,做好少数民族干部考录工作。

少数民族干部在民族地区的声望、影响力、号召力以及与少数民族群众的沟通等方面都具有比汉族干部较多的先天优越性。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有关自治条例,进一步深化招录、选拔、使用少数民族的政策,适当增加民族干部招录岗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少数民族干部,适当放宽少数民族干部在各行业的录用比例,保证各行各业都有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干部,在发挥少数民族干部在各行业的独特优势,充分体现民族自治地方的特色。如**县在每年的公务员考录工作中,苗族、瑶族的考生放宽到高中学历,并设置了特殊岗位,拓宽了少数民族干部的来源途径。

(七)合理规划,做好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储备工作。

培养选拔范文篇5

近年来,**县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着力改善干部队伍结构,大力加大对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使女干部数量不断增加,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一、抓思想认识,营造培养选拔环境。县委坚持“好人好马上一线,到一线去选好人好马”的选人用人导向,切实把女干部作为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力营造培养选拔女干部的良好环境。县委利用“三八”、“五四”等重大节日,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宣传党和国家对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政策规定。各基层党委通过开展女干部代表座谈会、“巾帼”表彰先进事迹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鼓励她们充分把握当前良好的发展环境,自加压力、不断进取。目前,全县女干部达2680人,其中,乡科级女领导干部配备已经涵盖党政、文教、卫生、经济、司法等各个行业部门,90%以上的女干部取得了大专以上文化水平。

二、抓教育培养,优化培养选拔资源。县委以提高各级团组织的“推优”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扩大女青年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充分利用县委党校、各乡镇、企业党组织和党团活动室、农村党员素质教育示范基地等阵地对女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把女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纳入全县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和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规划之中,通过单位推荐、行业推选、公开选拔、组织考察等多种方式储备优秀女干部,做好女后备干部人才库的建设工作。积极。2005年以来,全县共培养女入党积极分子1356人,发展女党员303人;招聘录用女干部235名;举办各类女干部培训班14期,培训女干部840多人次;选派77名女干部参加了州级以上各类培训班,选派86名女干部赴区内外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目前,全县共有女后备干部126人,其中34名女干部被列为正科级后备干部。

三、抓选拔使用,构建培养选拔平台。县委以换届或班子调整为契机,通过实行个人自荐、群众举荐、单位推荐相结合,平时考核、集中考评、组织考察相结合的“三荐三考”制度,切实把那些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女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同时,建立健全女干部上挂、下派、交流的长效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给女干部换位子、压担子,将优秀的女干部选任、交流到县级部门或乡镇重要岗位任职,选派优秀女干部到经济发达县市挂职锻炼。2005年以来,全县共选拔任用优秀女干部29名,其中6名女干部担任县级部门正职,23名女干部分别任县级部门副职或乡镇党委、政府副职,占新提拔干部的20%,交流女干部18名;选派10名女干部到州直部门或沿海发达地区挂职锻炼,选派10名女干部到乡镇、社区和信访、纪检部门挂职锻炼。

培养选拔范文篇6

一、从加强执政能力的高度充分认识党外领导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重大意义

党外领导干部是我党领导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党外领导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是坚持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把党外领导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作为一项基本政策长期坚持。加大党外领导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力度,实现培养选拔党外领导干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权建设和多党合作的党外领导干部队伍,进一步提高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水平,为我县民主政治建设提供组织保证,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四个文明”协调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明确党外领导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根据中央、省、州有关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党外领导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全国第二十次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着眼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抓住源头、打好基础、完善机制,培养选拔更多优秀党外领导干部,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代表性强、具有参政议政能力,与党亲密合作的党外领导干部队伍,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服务。

三、培养选拔党外领导干部的目标和任务

(一)县人大、县政府领导班子要配备一名党外副职,县政协领导班子要配备一半党外副职。

(二)各乡镇政府领导班子中原则上要配备一名党外副乡镇长,一时配不上的,应留出职位,适时增补。领导班子职务已满而没有党外领导干部的可以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解决。

(三)县政府职能部门领导班子中,要在四分之一以上的部门配备党外领导干部,有条件的可以安排正职。

(四)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司法局按规定配备一名党外领导干部。

(五)**一中、泸源中学、**二中、县职业高级中学、县教师进修学校领导班子中,原则上要配备一名党外领导干部。

(六)县人大、县政协领导班子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党外干部所占的比例,原则上要按照中央和省、州党委的规定进行配备。

四、培养选拔党外领导干部的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党外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努力提高党外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和参政议政、合作共事能力,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一是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党外干部进行教育培训。县委组织部、统战部要将党外干部的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规划,每年至少要举办一期党外干部培训班,着力加强政治理论、管理知识、权力观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对已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外干部,要适时安排他们到各级党校和社会主义学校培训。对已确定为后备干部的,要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分期分批进行培训。二是要加强实践锻炼。对拟进入班子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外后备干部,要有计划地进行交流和轮岗锻炼,对长期从事技术工作,缺乏行政管理经验的,要选派到基层任职、挂职、担任助理或到政府部门见习。三是组织党外干部到国内外进行考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二)着力抓好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培养选拔党外领导干部工作的重要基础。在公开推荐干部的基础上,按照“一职三备”的要求,保持党外后备干部的数量不少于后备干部总数的25%,培养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能适应各个层次领导班子建设需要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后备干部名单要分层次、分类型建档立卡,定期考察,动态管理。今后,名单要备用结合,滚动发展,逐步完善。同时要注意保持党外干部队伍数量的稳定,要从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战略高度出发,有意识地保留一批优秀干部在党外发挥作用,对重点培养的党外干部积极要求入党并符合党员条件的,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工作,继续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他们,使他们更好地在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发挥作用。因特殊需要吸收党外干部入党的,必须经过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的同意。

(三)加大对党外领导干部的选拔力度。选拔党外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既要遵循干部的成长规律,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又要充分考虑党外干部的特殊性,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使优秀党外干部能脱颖而出。在选拔党外领导干部时,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坚持以德为先,看其是否具备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的政治素质和政治基础,在关键时刻能否坚定不移地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防止出现片面追求数量、强调结构而降格以求的现象。在坚持政治标准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党外干部的特殊性和实际情况,注重把那些既有业务专长和代表性,又有较强参政议政能力和一定组织领导能力的党外干部选拔进领导班子。对班子职数已满又有合适人选的,可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予以充实。无适合人选的要留出职数,待有合适人选时进行配备。安排优秀党外干部时,任职资格和年龄可适当放宽,特别优秀的可以越级提拔。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做好聘请党外干部担任特约检察员、监察员、陪审员、审计员、教育督导员的工作。

(四)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县委组织部、统战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加强联系、沟通情况,认真做好党外领导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县委统战部要发挥经常联系党外人士的优势,积极物色、精心培养、认真推荐、热忱服务,主动做好党外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系统掌握党外干部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状况,及时将符合提拔条件的人选向组织部门推荐,配合组织部门做好党外干部的考察工作;同时组织部门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将人选提交县委讨论;在县委决定对党外干部任免、调动、交流前,组织部门要征求统战部门的意见。县委统战部商同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党外候选人名额分配的提名工作。县政协委员的推荐工作,党内的由县委组织部提名,党外的由县委统战部提名,建议名单由县委统战部汇总,在征求县委组织部、政协党组意见后报县委审定,然后按有关程序规定办理。届中政协委员工作如有变动需要增补的,由县委统战部提名推荐,按程序予以办理。

培养选拔范文篇7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是全党组织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省委高度重视,始终坚持把这项工作放到重要位置来抓。今年八月份,中组部召开全国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座谈会,贺国强部长强调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明确提出了工作目标和政策措施。在10月19日,全省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座谈会上,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叶冬松同志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一定要按照中央、省委会议精神要求,充分认识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针,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着眼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全局,进一步增强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及省委的会议精神上来。会议根据全省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现状,对照中央提出的要求,进一步细化了目标任务。在培养选拔女干部方面,从提高广大妇女的政治地位、扩大妇女参政议政范围出发,明确了今后5年内各级党委、政府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目标任务,强调女干部的配备数量和比例要逐年增加和提高。在发展女党员工作方面,要求经过5年的努力,年发展女党员数占当年发展总数的比例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提高2—3个百分点,年农村发展女党员数占当年农村发展党员总数的比例要提高3—4个百分点。同时,会议还对女干部选拔的对象、标准、方式、培养教育以及发展女党员的工作重点作了具体要求。全省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座谈会结束后,市委常委会专门听取了汇报,认为省委对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高度重视,对于省委指出的问题,我们安阳市也或多或少地存在,并且在个别地方还比较突出。因此,全市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委的要求和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以贯彻这次会议精神为契机、为动力,扎实工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女干部、女党员队伍,为加快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构建和谐安阳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明确目标,认清差距,不断加大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

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规划要求,今后五年我市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要力争达到以下目标:县(市、区)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应至少各配备1名女干部,有条件的县(市、区)人大、政协领导班子也应配备女干部。乡镇、街道领导班子中,至少要有1名女干部,有条件的地方争取多配;市、县(市、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门,要保证一半以上的领导班子配备有女干部,其中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计划生育、民政、司法、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优先选配,其他女性比较集中的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要多选配女干部。各级党委、政府所属其他工作机构和人民团体领导班子中,也要注意配备女干部。全市党政机关中县处级女干部在同级干部中的比例要有所提高;各级党政正职女干部数量,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各级党代会代表、人代会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女性的比例,要在上一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市委坚持把培养选拔女干部摆上重要日程,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好的成效。截至2005年底,全市行政机关共有女干部3303名,占干部总数的20.5%。目前,58个市直机关领导班子中配备女干部42名,涉及30个班子,配备率为51.7%;全市9个县(市、区)287个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配备女干部227名,涉及165个班子,配备率为57.5%。全市9个县(市、区)党委、政府,共配备女干部17名,其中9个党委班子、6个政府班子各配备了1名以上女干部,另外,还有6个人大班子、6个政协班子配备有1名以上女干部;13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中有88个党政班子配备了1名以上女干部。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制订规划、明确目标,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女干部的教育管理经常化、选拔使用规范化,有力推动了工作开展。

我市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中央、省委今后五年对这一工作的要求相比,特别是在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女干部的配备上,显然还有一定差距。全市各级党组织及领导干部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按照中央、省委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认真做好新形势下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确保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目标的实现。

1、强化措施,推进选拔任用。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要根据相关要求和这次会议精神,分析现状,澄清底数,尽快制订出本地区、本单位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总体规划。要把握县(市、区)、乡(镇)人大和县(市、区)政协换届时机,加大选拔女干部的力度,确保领导班子配备目标的实现。一要严格审批。对没有按要求配备女干部的人事安排方案,原则上不予审批。本地本单位没有合适人选的,要通过交流解决。个别单位一时配不上的,要空出名额,等条件成熟时及时补上。二要坚持标准。选拔配备女干部,要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严把思想政治素质关,不降格以求,切实把优秀女干部选拔上来。同时,注意考虑女干部的特点,不求全责备,在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对那些特别优秀、班子建设急需的,可以破格提拔。三要拓宽视野。女干部的选拔配备,不要仅局限于党政机关,要注重从国有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以及其他女性比较集中的行业选拔,促进“三支队伍”间女性人才相互流动。要注意选拔熟悉经济管理、财政金融、法律、信息技术等知识的女干部,进一步改善女干部队伍的知识和专业结构。

2、突出重点,加强培养。一是强化教育培训。要针对女干部的身心特点,把握女干部的成长规律和培训要求,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各级组织部门都要适当提高各类培训中女干部的调训比例,重点抓好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女干部的培训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丰富教育培训内容,一方面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引导广大女干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党中央提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认真学习党的**和精神,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方面提高业务技能,组织引导广大女干部认真学习各类政策法规,学习经济、科技、法律、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和业务技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二是注重实践锻炼。要立足本职岗位,强化对女干部的实践锻炼,尽可能多地给她们交任务、压担子,放手使用,充分发挥其积极性,提高其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要从实际出发,为女干部提供更多的岗位锻炼机会,对长期在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的女干部,要有计划地选送到上级机关、发达地区挂职锻炼,使其增强全局观念和现代眼光;对长期在机关工作的女干部,有计划地选派到乡镇基层任职或挂职锻炼,使其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对德才兼备、有培养前途的女干部,要放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急难险重任务中,放到重要岗位特别是正职岗位上经受锻炼、全面提高。三是扩大干部交流。把女干部的交流纳入本地本部门干部交流计划统筹考虑,鼓励和安排女干部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间交流任职。同时,要考虑女干部的自身特点和环境条件,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促使她们在多岗位的工作交流中健康成长。

3、夯实基础,抓好后备与源头。一是抓后备。各级党委在调整补充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时,要注意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女干部,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保证县处级、乡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的女干部比例分别不少于20%和25%。要重点掌握一批能够担任党政正职以及近期可进领导班子的女干部的名单。对后备干部队伍中的女干部,要落实培养措施,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备用结合。二是抓储备。市委组织部、市妇联要对全市党政机关乡科级以上女干部进行普查,逐人登记造册,建立个人档案,完善女干部人才库。各地各部门也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女干部人才库,尤其是党政领导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库,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储备充足的女性人才资源。三是抓源头。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基层女干部队伍建设。在选调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锻炼时,坚持政策引导,鼓励更多的高校女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在录用公务员和招聘工作人员时,应注意不断提高女性所占比例,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或招聘。要有计划地从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年轻女干部到基层单位任职,充实基层女干部队伍。

三、强化培养教育,突出工作重点,继续做好发展女党员工作

截至2005年底,全市共有女党员36958名,占全市党员总数的15.5%。2001年以来,全市共发展女党员7922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23.2%,女党员所占比例逐年增加,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但是,也要看到我市女党员所占比例偏低,尤其是农村女党员发展数量少,所占比例更低。据统计,2006年农村女党员仅发展535名,占农村发展党员总数的14.1%,个别县(市、区)新发展女党员的比例还不到5%,发展女党员工作仍是党员队伍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发展女党员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加大女党员发展工作力度,实现女党员数量逐年增长。到2010年,发展女党员数占当年发展总数的比例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年发展女党员数占当年农村发展党员总数的比例要提高3—4个百分点。

1、进一步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一是激发入党热情。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依托基层党校、妇女学校等阵地,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和党员电化教育的作用,广泛宣传党的宗旨、历史和光荣传统,宣传妇女党员的先进事迹,展现妇女党员的良好形象,营造“入党光荣”的舆论氛围,增强广大妇女要求进步、向党组织靠拢的自觉性。二是提高政治素质。要积极组织妇女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科学理论、学习党章、学习党的基本知识,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端正入党动机。要积极组织她们参与党内组织生活和各类实践活动,经受锻炼和考验,尽快在政治上成熟起来。要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妇女入党积极分子,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三是拓宽发展渠道。把发展女党员工作与基层党建、群团组织建设、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结合起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培养推荐妇女入党积极分子的作用,多渠道发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县(市、区)党委要定期召开组织、宣传、工青妇等部门参加的发展女党员联席会,沟通情况,协调工作,努力建设一支数量较多、质量较高、结构合理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2、进一步改进女党员发展工作。在全面推进发展女党员工作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着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切实做好农村女党员发展工作。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意在优秀村组干部、回乡毕业生、致富能手、科技示范户、产业大户、行业协会会员以及外出务工返乡、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培养妇女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中女党员所占的比例,着力解决个别行政村没有女党员的状况。二要切实做好企业女党员发展工作。在企业中,要注重在优秀的生产班组长、生产经营骨干和技术能手中发展女党员。对于符合组建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要在抓好组建工作的基础上,把发展女党员作为重点工作落到实处。三要切实做好高知识群体女党员发展工作。在各类学校、医院、科研单位中,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通过政治上引导、工作上帮助、生活上关心,把各类妇女优秀拔尖人才凝聚在党组织周围。注意做好在重点领域、重点人员特别是教学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和创业领军人物中发展女党员工作。对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贡献突出、影响较大的妇女入党申请人,要选派得力的培养联系人,做好培养教育工作,将其适时纳入党的队伍。四要切实做好流动人员中女党员发展工作。针对外出务工队伍不断壮大的实际,大力实施“金桥工程”,加强劳务输出地与输入地党组织间的联系,积极做好外出务工女青年中党员发展工作,努力做到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

3、进一步健全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要不断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四个文件,建立健全女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采取多种形式,抓好女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组织她们学理论、学政策、学技能、学先进,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党员意识和工作本领。二是落实“”制度,通过召开生活会、举办党日活动等,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格组织纪律,提高党性修养。三是把服务与管理结合起来,积极帮助广大女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激励引导她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促使她们更好地履行党员义务。

四、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不断加强发展青年农民党员工作

近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发展青年农民入党工作,把吸收农村优秀青年入党作为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的重要措施常抓不懈,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我市农村新发展的党员中,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占65%左右。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全市农村党员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的情况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35岁以下的青年农民党员仅占农民党员的2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农民党员的33%,2006年全市170多个行政村没有发展党员,20个行政村近三年没有发展党员。做好发展青年农民入党工作,是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农村党员整体素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农村稳定和发展的有力措施。全市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加强在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把更多青年农民中的优秀分子及时吸收到党内来,不断增强农村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1、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着力解决好农村党员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的问题。每个行政村每年至少发展一名党员,新发展的党员要以35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为主体,力争用3—5年的时间,使青年农民党员占农村党员总数的比例由现在的22%提高到4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由现在的33%提高到50%,使农村党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2、拓宽发展渠道,着力解决发展党员渠道不畅、青年农民入党难的问题。适应农村青年就业和活动方式的变化,在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发展党员主渠道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村发展党员的新渠道。对于长期不培养发展党员的农村党组织,要加强教育整顿;对于优秀青年农民,可以确定为农村后备干部,参加脱产学习培训,由成人中专、农广校党组织培养发展为党员;对于外出务工青年,可通过外出务工地党组织培养发展为党员,确保外出优秀青年农民及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不断线;对于行业协会中的优秀青年农民,可通过行业协会党组织培养发展为党员。

3、加强教育培养,着力解决农村青年入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各级党组织要把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外出务工青年作为发展重点,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实行动态管理。要依托成人中专、党校等培训机构及远程教育等培训手段,对入党积极分子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农村青年入党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强对青年农民党员的教育,大力宣传党的性质、宗旨和党员的权利、义务,宣传农村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使他们进一步增强党员的荣誉感,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4、建立工作责任制,使发展青年农民党员工作得到不断加强。各县(市、区)党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是发展青年农民党员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全市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落实发展青年农民党员工作责任制,突出工作重点,搞好分类指导。市、县两级组织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每年集中检查一次,对工作不力、措施不硬、成效不大的党组织,要予以通报,限期整改,切实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五、创新工作,务求实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市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和青年农民党员工作

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为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和青年农民党员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工作,务求实效,找准与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认真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和青年农民党员工作,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大、素质高的女干部、女党员、青年农民党员队伍。

1、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学习,领会精神实质,把握基本要求。要从根本上破除“重男轻女”等落后观念,真正把“男女平等”的思想体现到干部选拔任用中,体现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大胆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是创新培养方式。要坚持理论武装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组织调训与自学引导相结合,根据女干部、女党员、青年农民党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提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二是创新选拔方式。要注意干部培养选拔的普遍性和女干部培养选拔的特殊性,认真研究女干部的成长规律,不断改进选拔任用方式,进一步完善女干部选拔制度。积极探索运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女干部,特别是女干部空缺较多或没有合适人选的地方,尽可能采用公开选拔的办法,面向全市或本地区定向选拔,促进优秀女干部脱颖而出。三是创新发展方式。要继续完善推广党员发展三级预审制、公示制、票决制、责任追究制,并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扩大发展女党员、青年农民党员的民主程度,有效保证新发展党员的质量。四是创新工作载体。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继续开展好“双为双比”、“巾帼建功”、“五好文明家庭”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探索新载体新抓手,使女干部、女党员工作具体化,让她们在具体实践中发挥作用、提高素质、增长才干。

2、加强领导,完善措施,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各级党委要把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和青年农民党员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同志要经常过问,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定期听取汇报,及时进行指导。在完善各项措施方面,一是完善组织部门与妇联组织联系制度。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妇联联系广大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推动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各地各部门要根据中央精神和省委、市委要求,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和青年农民党员工作的规划、方案和具体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要注意总结经验、把握规律,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把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和青年农民党员工作引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三是强化督导检查。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督导检查。要定期通报工作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各方面所负的责任落实到位,确保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和青年农民党员工作的目标任务全部实现。

培养选拔范文篇8

一、我国少数民族干部的现状分析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目前,共有55个少数民族,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有44个少数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全国少数民族干部总量已由建国初期的3.7万多人增加到290多万人,40%的少数民族干部拥有大专以上学历,每个自治地方政府的主要领导已全部由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干部担任,甚至在许多杂居地区的党政领导班子中也配备了少数民族干部,形成了包括党务、政务、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相当规模的人才队伍,保障了国家行政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等社会和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人才需要。但是,由于历史、地理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诸多限制,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仍然比较缓慢、不平衡,少数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仍然很不相适应。因此,加快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已成为新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性课题。

二、屏边县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现状

屏边县是云南省唯一的苗族自治县,全县有7个乡镇,80个行政处(社区),总人口15万人,以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3.12%。其中苗族61677人,占总人口的41.36%。近几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屏边县始终把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合理的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建立了一支素质较高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有力促进了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使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到**年底全县各类干部2836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为1176人(苗族干部443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15.6%。其它少数民族干部733人,占干部总数的25.84%);截止**年8月,屏边县科级领导干部总数289人,少数民族领导干部152名,占全县领导干部总数的52.6%。(其中:苗族79人,[正科44人,副科35人]占27.3%;彝族57人,占19.7%;壮族7人,占2.4%;回族3人,占1.1%;白族3人,占1.1%;傣族1人,占0.3%;布依族1人,占0.3%;傈僳族1人,占0.3%)。全县处级干部30人,少数民族14人,占全县处级干部总数的46.6%,其中苗族7人,占全县处级干部总数的23.3%;从任职情况上分析,全县60个县属部门,有28个部门配备了少数民族干部一把手,其中16个部门配备了苗族干部一把手(监察局、文联、老干、宗教、发改、民族事务、司法、财政、经合、畜牧、创新、粮食、党史、610办、妇联、地震)。除了统计局、党校、森林公安分局以外,各个部门中都配备了少数民族干部。乡镇班子中,科级干部58人,其中苗族19人(正科5人),占32.8%。还配备了1名27岁的苗族女乡长。从文化年龄机构看,全县少数民族干部1176人,大学以上220人,大专483人,中专以下473人。35岁以下435人,35-45岁489人,45岁以上252人。

总体分析:少数民族干部在年龄结构上相对合理,但文化素质偏低,少数民族干部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还是不相适应,且存在着差距,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还任重道远。

三、近年来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的做法

近几年,屏边一直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作为工作重点,精心规划、加强培养,积极选拔,使一批少数民族干部脱颖而出,走上了领导岗位。

(一)健全各项制度,规范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机制。

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屏边苗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组织部门先后制定了《干部培养规划》、《少数民族、妇女、党外和年轻干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一系列地方性政策、措施,建立了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长效机制,不因领导成员调整而削弱或中断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工作。如**年,屏边调整科级干部两批131名,少数民族干部就有56人,其中苗族干部31人,为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提供制度保障。

(二)完善培养措施,加大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力度。

一是各级党委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高度认识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在发展振兴区域经济工作中充分考虑民族地区、民族干部的特点和现状,始终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作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二是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有关方针、政策,把培养、选拔第一线的少数民族干部为重要环节,积极选派少数民族干部到机关或基层挂职锻炼,为干部成长造就平台。三是重视后备干部培养,建立了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库,结合多层次民主推荐、宽领域干部考察等方式,注重把那些工作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选上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重点培养。

目前,屏边全县后备干部86人,其中少数民族后备干部48人,占全县科级后备干部总数55.8%,为干部选拔提供人才资源。

(三)拓宽培训渠道,强化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素质教育。

在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工作中,屏边把提高干部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作为重点,以调训、主体班、选派挂职锻炼、轮岗等形式,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一是发挥党校阵地的作用,对县内少数民族干部进行理论政策培训。二是采取交流等方法,选派了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素质好的少数民族干部到北京、上海、浙江等发达地区挂职、培训。下派了大批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少数民族干部到基层锻炼,让他们在基层锻炼提高,尽早成熟。

2005年以来共培训少数民族干部653人次,为培养跨世纪优秀年轻少数民族干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存在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屏边县在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方面取得了成绩,但也有不尽如人意地方。

一是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异地交流、轮岗使用和培养不够及时;二是少数民族干部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三是公开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方式不完善、面不广,竞争、激励机制还不健全;四是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长效机制还不够完善,后备干部储备少,对“接班人”培养后劲不足;五是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渠道单一,对少数民族干部成长规律及培养方法的特殊性研究少;六是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专业技术干部和经济管理干部缺乏,尤其是工业经济方面的干部和管理人才更缺乏。

五、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对策思考

民族干部状况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特别在少数民族人口集聚的边疆自治地区,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工作尤为重要,作用更为明显。做好这一工作,对于正确贯彻民族政策,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维护祖国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一)继续强化领导,推进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深入推进,广大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想发展、盼富裕的呼声和愿望十分强烈。新中国建立以来,尽管党和政府在政策和财政等方面给予了倾斜性支持和帮助,但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民族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相当差,科技文化等社会资源的占有极不均衡,因而其积贫积弱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社会经济发展差距仍然非常明显。据国家民委的调研显示:局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滇、黔、湘、桂、川、青、新、陇、宁、内蒙古、渝等11个省区市中,还有约20个民族的390万群众所在的77个少数民族贫困县,属于特殊贫困少数民族地区。这77个少数民族贫困县分别占全国民族自治地方县总数的11%。绝对贫困人口390万人,占全国绝对贫困人口的13.4%,占少数民族地区绝对贫困人口的30%。

而少数民族干部非常熟悉本地区的历史和现状,了解本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善于理解本民族的意愿和要求,是党和国家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因此,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建设,不仅是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的重要体现,也是加强党的领导、在少数民族地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保证,是少数民族人民充分行使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的重要标志,同时还是加快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由此在新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提高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的认识,继续强化领导,明确责任,统筹协调,明确总体思路,制订具体措施,建立健全各种管理运行机制,及时解决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实践中,对待广大少数民族干部,不能完全责备,要少些埋怨,给予更多的耐心、宽容和热情关注,在政策、财力和物力等方面继续提供倾斜性支持,努力营造氛围、创造条件,形成一种民族平等友善的工作环境,从而为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构筑起更高的平台,使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能够脱颖而出。

(二)狠抓培训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整体素质。

同志强调,不论对于一个政党还是党的干部来说,理论上清醒与成熟都是政治上成熟与坚定的基础。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整体思想状况和政治素质,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府各项决策指示的全面贯彻,关系到所在民族区域的社会稳定。在少数民族干部政治思想教育上,要切实制订思想理论教育工作规划,把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民族理论政策与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结合起来,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派少数民族干部到各级党校培训,参加各种研讨班,使他们深刻领会和系统掌握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坚定信念,振奋精神。让他们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始终拥护党的领导,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形成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为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要注重业务教育,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少数民族干部大多由于家庭环境、接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文化知识、社会知识等诸多方面普遍比汉族干部差。就目前,全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学历比例仍然较低,他们的文化素质与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还有差距。可以说,新时期面临着新任务,广大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是政治恐慌,也不是经济恐慌,而真正普遍出现了“本领的恐慌”。因此,必须坚持把对少数民族队伍的政治理论培训与业务能力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更加平等、开放、互信、包容、共赢的心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努力开拓境外培训资源,有计划地组织选派少数民族干部系统集中地学习市场经济、现代管理、企业运作和城市规划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使得他们能够真正跳出本民族和本国的区域圈子,全面认真地审视和推动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实现先进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的本土化。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正确引导和切实帮助少数民族干部参加自学、函授、脱产学习等多种途径的学历教育,使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不断优化文化结构,提高理论分析能力和领导水平,适应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要。

(三)加强实践锻炼,增长少数民族干部的实际才干。

在实践中锻炼干部,是我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一条根本途径。为此,要结合少数民族干部实践能力不够强、能力结构单一的实际情况,打破地域和部门界限,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少数民族干部到“急、难、险、重、繁”的岗位接受锻炼,重视选派一些德才素质好、文化水平高、有培养前途的基层少数民族干部到中央和国家机关或上级部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领导和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对那些品学兼优的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和长期在机关工作缺乏基层工作经历和基层领导经验的少数民族干部,应安排到生产第一线挂职锻炼,对那些年轻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要有意识地开展轮岗交流,让他们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和不同部门丰富阅历和工作经验,增强改革开放和全局观念,提高宏观决策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素质较高、发展潜力较大的优秀少数民族年轻干部,宜采取小步快跑、不断压担子的办法,加快能力和水平提高,进行重点培养,成为各个单位、各条战线的中坚力量。

但在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同时,要注意妥善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调动和保护汉族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心他们的成长和进步,使各民族干部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舟共济、形成合力;二是处理好复合人才与专门人才的培养关系,既要重视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对流培训,又要有意识地开展交叉锻炼,从而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

(四)健全培养机制,优化少数民族干部成长平台。

要按照干部德才兼备原则和“四化”方针,全面贯彻《干部条例》和有关政策规定,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要完善各类联系会议制度,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构建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分工负责、通力合作的工作机制;要加强监督管理,既要严把干部入口环节,又要更好加强对干部队伍的教育和管理监督。帮助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防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要建立“传、帮、带”机制,形成“老”带“新”、“汉”带“少”的干部培养体系,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少数民族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办成事、办大事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气氛,尽快使少数民族干部锻炼成长起来;要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纠错机制,及时纠正少数民族干部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宽容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帮助改正缺点,促使他们大胆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事业。

(五)强化基础教育,解决少数民族干部来源问题。

由于受历史、自然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信息闭塞、意识落后、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家庭贫困加之就学条件差,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很难升入高一级学校就学,“走不出来”是制约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来源的主要问题。为此,要认真落实民族政策,抓住国家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的机遇,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高度去认识,去重视,抓好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工作,从而不断拓宽少数民族各类人才的来源。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地方关于少数民族考生实行照顾的政策,建立适应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机制,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学率和巩固率,使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有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机会,更多地接受高等教育,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多高学历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为培养选拔少数民族优秀年轻干部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设立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基金,加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改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三是设立少数民族学生助学基金,通过政府投入、社会捐资等形式,设置助学专户,对于那些学习成绩好但面临辍学的少数民族学生,加大资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干部来源问题。

(六)落实民族政策,做好少数民族干部考录工作。

少数民族干部在民族地区的声望、影响力、号召力以及与少数民族群众的沟通等方面都具有比汉族干部较多的先天优越性。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有关自治条例,进一步深化招录、选拔、使用少数民族的政策,适当增加民族干部招录岗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少数民族干部,适当放宽少数民族干部在各行业的录用比例,保证各行各业都有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干部,在发挥少数民族干部在各行业的独特优势,充分体现民族自治地方的特色。如屏边县在每年的公务员考录工作中,苗族、瑶族的考生放宽到高中学历,并设置了特殊岗位,拓宽了少数民族干部的来源途径。

(七)合理规划,做好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储备工作。

培养选拔范文篇9

一、加强培养,提高素质

进一步完善了党外干部的培养教育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培养力度,努力提高党外干部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一是加强教育培训。我们把党外干部教育培训列入了干部教育培训五年规划,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和措施。县委党校举办的领导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都有一定数量的党外干部参加,具体工作由组织部和统战部组织实施。党外干部的参训情况与党内干部一样都要记入个人档案,作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建立和完善了党外干部培训与使用相结合制度,对拟任职的党外干部坚持“不培训不提拔”。近两年来,举办党外后备干部培训班2期,参训党外干部128人;选送党外干部参加县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43人次;选送党外领导干部到上级党校(社会主义学院)进修19人次。二是注重实践锻炼。坚持“使用也是培养”的观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优秀党外干部到基层、到沿海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和实践锻炼,或县内岗位交流,进行多岗位培养锻炼,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近两年来,共选派党外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学习考察26人次,到沿海发达地区实地锻炼21人次,县内岗位交流、挂职锻炼30余人次。三是实行重点培养。为确保在我县党外干部队伍中保留一批骨干力量和可用人才,我们有意识地把一些素质高、年纪轻的干部留在党外,建立党外后备干部“人才库”;按照“一职两备”的工作要求,把干部评价好、群众信任度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党外干部作为备用对象,实行跟踪管理,重点培养,使其尽快进入领导角色,确保用得上,稳得住。目前,全县建档在册的科级党外后备干部30人,处级党外后备干部2人。

二、完善机制,注重选拔

在选拔党外干部工作中,我们坚持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根本准则,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大选拔工作力度。一是坚持原则标准。即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充分发扬民主,注重实绩和群众公认;坚持党外干部和党内干部一视同仁。每选拔一批干部,党外干部都占有一定比例。对优秀党外干部苗子,我们坚持做到早发现、早培养、早使用,为优秀党外干部脱颖而出开辟“快车道”。两年来,我县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112人,其中党外干部32人,年龄在30岁以下的就有17名,占党外干部选拔总数的53%。坚持从实际出发,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党外干部,主要看主流、看发展潜力,做到既坚持标准和条件,不降格以求,又不求全责备,不拘一格选拔党外干部。二是拓宽选拔范围。为扩大民主,广纳群贤,不断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我们把选人范围拓展到国有企业、人民团体、科技领域和新的社会阶层,打破人才的部门、行业、“所有制”壁垒。近两年来,我县选拔的党外领导干部,1人来自民族宗教管理部门、5人来自教育、科研、卫生等领域,6人来自国有企业、工商部门、人民团体。他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与全县各阶层、群体和各界人士联系密切,在凝聚人心、调动积极因素、发展民主政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坚持选拔程序。坚持选拔程序,是选准人才、用好干部的关键。在选拔任用党外干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按程序办事,严格执行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集体讨论、任职公示等程序,有效地防止了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

三、部门协调,形成合力

《桂阳县关于加强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和管理工作的规定》明确指出培养选拔党外干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的重视和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全县各级各部门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对照文件要求,把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积极主动地配合两部做好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和人才举荐工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党外干部的推荐、考察、培养、选任各个环节,县委组织部和县委统战部要通力合作,互相支持,加强沟通联系,不断增强工作的整体合力。建立了县委组织部与县委统战部的协调机制,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做法,即,建立和完善了联席会议制度、共同考察制度、情况通报制度等等。县委组织部把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列入整个干部工作规划之中。对拟提拔使用的党外干部,两部都联合派人考察,形成了“组织推荐、两部筛选、共同考察并研究提名、县委研究决定”的工作机制。

四、优化环境,搞好合作

在切实抓好党外干部培养选拔的同时,积极推进了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对党外干部做到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在工作上大力支持、在生活上主动关心。认真贯彻党外干部政策,保证党外领导干部有职、有责、有权,对其分管工作真正享有行政管理的指挥权、处理问题的决定权和人事任免的建议权。坚持和完善了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与党外人士座谈制度、县委领导联系党外人士、与党外人士交朋友制度、重要情况通报制度和重大事情事先征求意见等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他们对全县改革、经济建设、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鼓励他们立足本职,努力工作,发挥作用。近年来,我县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工作受到上级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2004年3月份召开的全市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经验交流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培养选拔范文篇10

一、在思想认识上,各级党委一定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做到“三破三立”,即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陈旧思想,树立看本质、看主流、看发展的观念;破除用一把尺子衡量干部的老框框,树立根据女干部的特点合理选用的观念;破除求稳怕乱、怕担风险的思想,树立“选人用人失误是过错,埋没和耽误人才也是过错”的观念

女干部的成长、任用和发挥作用,关键取决于各级党委思想的解放程度,女干部的成长、任用和发挥作用的程度,是由各级党委的思想认识程度决定的。要充分认识到,大力培养选拔女干部,是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充分认识到,广大妇女特别是女干部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是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一支伟大力量,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有利于充分发挥广大妇女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妇女能顶半边天”。要充分认识到,绝大多数女干部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严谨慎密的工作作风,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她们感情细腻,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做思想工作,大力培养选拔女干部,有利于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增强班子的整体合力。基于这样的认识,茂名市委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自觉地把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放在全市工作大局中来研究和部署。凡是召开干部工作会议,都要讲女干部工作;凡是下发干部工作文件,都强调女干部工作;凡是提拔任用干部,都考虑一定比例的女干部人选。经过不懈努力,目前,茂名市几套班子各配有1名女干部,市直处级女干部有50名,各县(市、区)党政班子配有11名女干部,108个镇(街道)党政班子中,有104个至少配备1名女干部。

二、在干部工作中,要广开才路,抓住机遇,大胆使用,最大限度地使优秀妇女人才脱颖而出,走上各级领导岗位

一是坚持标准,严把政治关。选拔女干部,同样要全面贯彻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尤其要严把政治关,切实把那些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分得清是非,在重要关头经得起考验,具有较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的优秀女干部,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

二是不拘一格,大胆选拔。要解放思想,讲台阶不抠台阶,论资历不唯资历,大胆地把一批特别优秀的女干部提拔到重要岗位上来。对女干部能够委以重任的,不放在一般性的岗位上;能够担任正职的,不放在副职岗位上;能够破格任用的,不搞按部就班。

三是用足政策,适度倾斜。要充分考虑女干部承担社会和家庭双重责任的特点,在选拔任用干部上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女干部;本地没有合适人选的,通过交流选配。在县、镇换届中,凡党政班子没有女干部的一律不批,本地没有人选的,由上级组织部门选派,实在配不上的,可暂留空额并抓紧物色人选配备。县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班子中,要逐步达到“各有1名以上女干部”的要求。去年,茂名市委批转市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的请示》(茂委[2003]15号),出台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由于政策保障有力,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从去年茂名市、县(市、区)领导班子换届至今,先后提拔正处级女干部10名、副处级女干部11名,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实现了历史的突破。

四是抓住机遇,突出重点。要开阔视野,拓宽渠道,加大对党政正职女干部和年轻女干部的选拔力度。目前高层次少、正职少、基层后继乏人是选拔女干部工作出现的一个突出问题。对条件比较成熟的女干部,要敢于放到党政正职领导岗位;对缺乏全面领导工作经验的女干部,可根据工作需要,先安排担任党务副职进行锻炼,成熟后再选拔到正职领导岗位;对多年在下一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正职岗位上工作,政绩突出,特别优秀的女干部,可直接提拔到上一级党政正职岗位上。女干部队伍作为我们党的干部队伍的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新老交替的重要任务,必须抓紧培养大批年轻女干部,特别要注意把那些较年轻、知识层次较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女干部选拔上来,同时,要有计划地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女大学生到基层工作,重点培养,以改善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在加强后备女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茂名市委按照中央、省委的要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后备干部队伍中女干部所占的比例,目前全市处级后备女干部和科级后备女干部人数分别占同级后备干部总数的36%、20%。

五是充分发挥各级妇联的荐才职能和基地作用。妇联同社会各界女干部有着密切的联系,她们了解女干部、关心女干部,积极主动地向党委及组织部门推荐优秀妇女人才。组织部门要注重倾听、采纳妇联的意见,促进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

三、在方式方法上,要讲台阶而不抠台阶,论资历而不唯资历,追求德才兼备而不求全责备,做到不拘一格而不可无格,讲求数量更注重质量

一是要处理好讲台阶与不抠台阶的关系。必要的台阶是干部积累领导经验所需要的,选拔干部当然要讲台阶,但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千篇一律,应该讲台阶而不抠台阶。如果台阶过细过繁,优秀人才特别是女性人才怎么脱颖而出呢?

二是要处理好论资历与不唯资历的关系。资历只能说明过去,而发展则主要看潜质。实行同等条件下女性优先,是在倡导完全平等的前提下开展的,不是一方享有特权,另一方没有资格;是对女干部参政从总体上、在政策上加以必要的保护和支持,不是对女性“照顾”,更不是“恩赐”;不是降低用人标准,也不是为了凑数来提高女干部比例,更不是为了达到领导班子中必须有女性的要求而不顾条件的生硬提拔,充当陪衬。

三是要处理好德才兼备与不求全责备的关系。通才和全才毕竟是少数。要牢固树立“用人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的观点,全面、正确、客观地看待女干部,放手大胆地使用优秀女干部,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四是要处理好不拘一格与不可无格的关系。不拘一格,就是在女干部培养选拔和使用的问题上,要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广开才路,大胆地培养使用一些具有潜质的人,特别是大胆任用那些本质和主流是好的,但又有些争议而不影响大局的女干部。不可无格,就是指选人用人的原则和标准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放宽,即选用干部必须严格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