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04:03:13

教材管理

教材管理范文篇1

一、教材编写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数量多,精品少。

随着旅游学科30年的发展,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材建设也经历了从无教材或仅有几本教材(20世纪80年代)到专业系列教材出版(20世纪90年代)再到多种系列教材并存(21世纪以来)的发展阶段。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材发展到今天,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品种上,都有了相当大的规模。从数量上讲,旅游管理专业一般课程都能找到数十本教材,至于其主干课程或核心课程教材基本上都突破了百本大关。从品种上讲,各种规划教材、新视野教材、创新性教材等等,也开始越来越多,层出不穷。在旅游教材日趋繁荣的背后,纵观30年来旅游教材的质量,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像李天元《旅游学概论》、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孙文昌《现代旅游开发学》、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等高质量的精品教材并不多见。有些教材一出来就无人问津,有些教材用不到一年就要修订,甚至有些质量不高的教材还以不同的名称在多家出版社出版。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水平。

(二)重复多、协调少。

一个学科专业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系统,而这种系统知识又是通过系列教材有序传承的。一套系列教材编多少本、编哪几本,哪本在先、哪本在后,甚至哪一部教材应该编什么,都应该有一个明晰的范畴界定与序位安排,这样才能保证专业教学循序渐进与有效传承。可惜的是,目前出版的许多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系列教材,虽然表面上都属于旅游管理专业范畴,但实质内容上并没有按照专业的知识系统在“系统”上做好文章,总给人以想编几本就编几本、想怎么编就怎么编的感觉,从而导致所谓“系列教材”中教材重叠、知识重复的无序与混乱。如旅游资源学与旅游地理学、旅游开发与旅游规划、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开发、旅游市场营销与旅游服务营销、旅游心理学与旅游服务心理等,都存在着体系混乱、内容重叠和知识重复的现象,极不利于教学的科学实施与知识的系统传授。

(三)随意多、分析少。

随意性恐怕是目前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许多教材编写所表现出来的一个突出特点。这种随意性不仅表现在不讲系统的体例随意性和不讲逻辑的谋篇随意性,而且还表现在仅有描述的概念随意性和不讲论证的观点随意性。许多教材完全是根据作者的好恶与臆想来编撰,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编多少章就编多少章。尤其是对一些基本概念,既不讲论证,也不讲提炼,常常以顾名思义或直观描述进行界定。对于一些基本问题,经常表现出只有空洞的观点,没有深刻的论证。就拿旅游学科最基本的概念———“旅游”来讲,几乎每一本教材都会给一个定义,但又常常以“至今尚无定论”来敷衍。再如对旅游本质的讨论,许多教材只是简单地将其界定为“经济性活动”、“文化性活动”或“新的生活方式”等,并没有就“为什么”进行系统分析。太多的如此操作,导致旅游学科许多基本概念至今只能各持一说,难于定论,许多基本问题至今也只有结论性观点而无令人信服的分析与论证,从而直接影响着旅游学科的体系构建与快速发展。同时,在这种随意性教材的引领下,学生所接受的只能是大量不确定的杂乱知识和尚未印证的空洞原理。许多学生学了四年,还不能准确说出几个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有的学生甚至在看了某些教材后又回到了知识的原点,实在令人心痛。

(四)案例多、经典少。

案例作为一种经验和示范性的素材得到了许多教材编写者的青睐与推崇,以至于目前许多旅游专业教材编到“非案例不成其为教材”的境地。有些系列教材策划者甚至提出每一部教材都得有案例或不得少于一定数量的案例,结果导致许多教材被大量案例所充斥,只见案例,不见原理,影响了知识的累积与应用。尤其是一些教材恨不得每章每节每个观点都配上案例,更是让教材的内容急剧膨胀和让案例遮蔽了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在这里,笔者并不否认旅游专业教材对案例的吸收与运用,笔者所要说明的是,对于旅游专业系列教材而言,并不是所有的教材都需要案例,也并不是案例越多越好,而是需要者则纳之,纳入者必是经典之案例,就像博弈理论当中“囚徒困境”和“智猪博弈”等经典案例一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案例对基本理论的阐述与印证作用。

二、面对新形势教材编写的主要改进对策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材编写到今天,又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这种新形势、新背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对实践教学、教学质量的高度关注和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二是教育部即将颁布的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对旅游学科的重新定位和专业调整,对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课题。三是旅游学科经过30多年的发展,也积累了相当规模的研究成果,这一方面为旅游管理专业教材的编写创造了条件,同时这些成果也需要通过高水平、高质量教材的编辑出版得到有效的展示与传承。面对这种新形势,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强旅游专业教材建设,加快编写既符合时展要求,又反映旅游学科发展水平的高质量教材,不仅显得尤为必要,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笔者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强化教材的权威性。

权威性本是教材所具有的内在特质,因为它一方面是人类优秀成果的重要承载者,另一方面又是学生吸取先进知识的重要平台。教材的权威与否直接影响着知识传承的方向与水平,直接影响着学习者获取知识的结构与效果。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材编写到今天,似乎已步入“人人都在编教材、人人都可以编教材”的“列国时代”。这种过于功利、随意、重复和复制的行为、显然是对教材权威性特质的严重挑战。因此在新时期,应当重拾教材的权威大旗,强化教材的权威性组织与编写。一是要强化教材编写者的权威性与专业性。大力提倡和鼓励旅游学科专业的“大家”或在某一课程教学方面学有所成、累积深厚的专业人士来从事专业教材的编写,从而避免初学者、不熟知者或急功近利者的胡乱编写,以保证教材的质量与水平。二是强化教材编写组织单位的权威性。一方面,教育部旅游学科教学指导机构应当勇敢地承担起全国旅游管理专业规划教材的组织与出版,并通过专门的教材审定机构对规划教材实行严格的审定。另一方面,有关教学和出版单位在组织教材编写和出版过程中,也应聘请专家组成教材审查委员会对教材质量进行严格审查,并报教育主管部门核准。第三,积极鼓励权威出版机构重点出版“规划教材”或“重点教材”,全面提升旅游专业教材的权威性与品牌影响。

(二)强化教材的共识性。

教材是共识性知识的重要载体,其内容应该是相应学科知识与成果的深刻总结与集成表达。好的教材扮演着知识领航和成果集成的重要角色,既是达成共识性知识的大熔炉,也是构建知识高地的大平台。按照学科研究从论文到专著再到教材的基本范式,教材本该比“成一家之言”的论文、专著更难编写,因为它需要更多的综合创新与学识集成。然而,在许多人心目中、在许多科研评价体系中,论著的分量要远远高于教材。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许多学者在教材编写中,一方面并没有注重知识的综合、创新与集成,而表现出更多的随意性和复制性。另一方面更没有把握教材本是承载共识性知识的内在特质,把教材写成了更多的所谓“创新之见”或所谓“一家之言”,从而人为地搅乱了学科的基本概念体系和基本原理。因此,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材尤其要在共识性上下工夫。一是要求教材编写者必须沉下心来,博览群书,对已有成果和现有教材进行认真梳理、综合,寻找更多共识性的东西,并将其纳入到教材的编写内容中。二是建议广大学者围绕旅游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多召开专题性学术争鸣与学术会议,以达成更多的共识,从而促进高质量旅游教材的编写与出版。

教材管理范文篇2

提起大锅饭,人们就会马上想到上个世纪的社会制度及这个制度下产生的思想。但这里是在谈教材,谈教师对教材的再创作。具体地讲,是教材内容的运用和选择如何结合教学实际,避免多个学生一个教案的“大锅饭”局面,怎么才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成为各有所得的“自助餐”的形式。目前,尽管教材实行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体制,使课程在适应学生发展上有所松动。但是,学校和教师在具体的运作中,还在演绎着以往的故事:教材主宰课堂,学生只有按着课表,捧着书本,跟着老师的指教棒“舞蹈”。说到底,学生只能一味的适应教材,智能、个性不一的学生只能吃口味一致的“大锅饭”。这种模式的运转是较为落后的意识在教学中的反映,是教师惰性的一个突出显现,学生永远是被动的,这使得教育千人一面,教学百计划一,教法十面一出。教师围着教材转,学生围着教师转,师生围着课堂转。这似乎百年不变的教学法则,如今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社会的实际需求在冲击着这一教学模式,我们的职业教育更是如此。如何让课程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如何扩大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权,如何从原来的“课程教材”中心论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选择学,是对教师一个严峻的考验。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面对学生去进行再创作,做出品种齐全,风味各异的“自助餐”。从每个学生成长的角度和策略深度全面权衡,从学生面临的就业选择去估量,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到底教学效果如何,只有学生有权评说,学生才是课程的主人。

目前,我校职高使用的语文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版。但这只是一本对教学有指导意义的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面对的是两个教学班的近百十名学生,他们是不同的个体,情趣爱好,智力水平,理解能力,以至于以后的就业去向都不会完全一样,不是一个教案,一套作业就能对付得了的,我们应该“痛定思痛”,在实际教学中,既要舍得割爱,又要敢于增补,给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使每个学生每节课都有所收获。

例如,在语文第二册中有《音乐就在你心中》,《舞蹈?悟道!》这样艺术感悟很强的课文,面对我们这些从农村来的学生,着实让我费了苦心。在课下准备的两天时间里,我又是请教音乐教师和美术教师,又是感受艺术的魅力,领悟艺术的深奥,自以为很满意。可当我把这些东西搬到课堂上时,同学们大多表现得很茫然,只有少数同学似乎在会意地点头。我意识到了这节课的效果。于是,“作战计划”

改变,合“二”为“一”,又重新安排两节课时间,把《音乐就在你心中》,《舞蹈?悟道!》合在一起,让学生听音乐,看舞蹈,品味艺术给人的感觉和力量。经过反复欣赏之后,作业是:比较两首音乐或两个舞蹈给你的感觉。当作业交上来的时候,大大出乎我的预料,班里出现了多种感受,描写了多种场面,道出了多种音乐心声。从而达到了“音乐就在你心中”和“不同的舞蹈给人不同的感受”这样两个教学目的。也实现了本单元“艺术贵在创新”的教学目标。至于课本中的“精品”课文,像《琵琶行》、《鸿门宴》对我们的学生意义不大的内容,也应该有针对性的去对待。

诚然,教材对教学的导向作用是明显的,正像有了好的底片才能印出倩影一样,但必须明白,教材与需求不会齐头并进的,奢望好的教材“包打天下”那是非常幼稚的想法,更重要的是靠教师的第二次创作,即活化教材,具有胆大艺高的的本事。如果说教材是“标本”,那么,教师则是“讲解员”,教师对教材的再处理,就是学生最快吸收最新知识的补充渠道。教材的挑选,教学计划的实施,很大程度上都是主观所为,是人为的因素在起作用。教师是适应的根,发展的源。因此,坐等,不满,甚至牢骚,都不能解决我们每个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只有行动起来,根据自己学生的口味,调出人人喜欢的“自助餐”,让我们的学生不再因为知识的重复而逃课,也不再因为听不懂而厌学,从而达到我们育人的目的,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材管理范文篇3

课例一:河北省玉田县实验小学江会书老师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先让学生看本地一家百货商场的录像,把学生带进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进行物品分类练习时,又结合当地实际,选择的物品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农产品。整堂课中,对教科书中的插图等内容一直未涉及。对此,人教社课程研究所杨刚给予肯定。他认为,江老师引入新课的方式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很快地、很自然地进入学习环境中;选择这些学生熟悉的农产品让学生分类,让学生感到亲切,而且体会到数学的工具性,从而培养起了应用数学的意识。杨刚认为,教材提供知识,是教学资源,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在教学实际中,在理解这种教学思想的基础之上,可以对教材进行合理变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课例二:某教师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整时”,准备在课件中设计一段动画,反映一个学生一天的活动内容,以便联系生活实际认识钟表上的时间。教科书上以图片的形式描述了一学生7时刷牙,8时上学,10时课间操等内容。但在设计课件时,由于制作能力限制,很难做出跟教科书上图片一致的动画内容。于是从《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动画片中截取了几段:有大头儿子7时起床,9时逛商场,4时踢足球等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就结合课件中的动画进行了“整时”的认识教学。对此,一些同志在评课时争执不休,争论的焦点就是抛开教科书的内容设计课件是不是一个遗憾。联系上一课例中专家的点评,不难发现,这样争论的纯属多余。

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要素,都是课程资源。学生原有的经验是认识事物、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相联系,更能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认识钟表”这一目标来讲,教科书设计的图片是符合上述要求的课程资源,从《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一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画片中截取的生活片断,同样能在课堂上引起孩子们的共鸣。(笔者听课时就明显地感受到了学生在观看这段动画时发出了愉快的笑声。)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教师可使用的教学资源有很多种,教科书只是其中之一。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必要去讨论该不该抛开教科书呢?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用课程标准来取代教学大纲,实际上就隐含着教师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用”教材,意味着教材是一种工具,可以取舍,可以编辑,教师可以自主地驾驭;“教”教材,意味着教材就是样本,是圣旨,只能照搬,教师成了教材的工具。教师和教材二者之间,教师必须处于主体地位。那么,教师应该主要依据什么去开展教学活动呢?

学校教育包括三个要素,教师、学生和课程。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接受教育的对象,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发生关系的媒介。课程标准的功能就在于对作为学校教育核心的课程问题进行规范和设定,根据社会的期望以及学生身心的特征而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确立基本的学习水平,以更好地达到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课程标准是国家和学校管理课程,进行评价的依据,是教师的行动指南。教师要真正实施新课程,必须首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自己所教课程的基本理念,熟记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领域,知道应达到什么水平以及如何进行评价,这才是真正理解新课程,才是为实施新课程奠定基础。

因此,教材只是为了统一达到课程目标的途径、规范基本的教学内容,而制定的一些实施课程的媒介,仅此而已。开展新课改,不能迷信教材,不要有了教材就完全根据教材去教学,没有教材就不知所措。教材只是对教学内容作了一些基本的、书面化的材料性规定,优点是标准、规范,但缺点也随之而来:它固定、僵化,用不好就约束了教师的创造性,导致教师照本宣科地“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造成那种“新教材就是新课程标准”偏狭观念,严重违背课改初衷。一句话,对实现课程目标最关键的,还是课程标准有关的规定。

参考书目:

1、《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材管理范文篇4

1传统教材管理模式的弊端

1.1教材的征订发放仍是计划经济管理。统一订购,统一发放,人手一册,不允许不买。这种模式不可谓不好,但只适用于无偿分配或者教材的价值与价格背离不大的时代,否则就有强买强卖之嫌,加重了学生经济负担。

1.2学生缺少选择教材的自主权。高校教材绝大部分是由任课老师一人指定的,且无论该教材是否适用,价格是否合理,是否是本学科中的优秀教材,学生只能作为被动的接受者购买使用,否则考试难以及格。新思潮提倡的是反思和批判精神,它要求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材的使用,唤起学生对所用教材的热情。

1.3高校未将教材折扣退还于学生,为减轻学生负担着想。近些年,教材的价格虚高已是不争的事实,高校教材的开本逐渐同国际接轨,大开本,大部头、装帧豪华的教材比比皆是,价格也是一路上扬。一般说来教材的折扣返还于学生是理所当然的,不退是不正常的。而很多高校从未将学生预交教材款的使用明细帐,向学生公布。

1.4教材库存积压严重,耗费较大,不讲效益。每年高校教材的采购量都是相当大的,但教材使用的周期却在不断减少。原来一次订购的教材可以使用三、五年,而现在有的教材只能使用一年,增加了教材征订的难度和库存量,耗费较大。

2教材管理模式之比较

从当前全国各高等院校来看,教材的征订发放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2.1学校教材科自己管理。这种方式是历史的、传统的,其特点是:①教材科工作人员都为学校编制人员;②教材管理的所有费用都由学校负担。③教材的折扣可全部或者部分返还给学生。这种管理模式是学校教学管理职能之一,其管理费用应由国家负担和已含在学生的学费中,不应再使用学生的教材款。因为高校属于国家公益性事业单位,由国家财政拨款且学生还要交高额的学费,不应再加重学生的负担。

2.2高校组建图书公司,教材管理实行企业化运作。但这种方式的投资主体仍是所在高校,出现任何问题学校都要承担责任的。其特点是:①企业化经营,自负盈亏,学校不承担所需的各种费用,可为学校减少资金占用。②企业照章纳税,赢利除留有企业发展外,只有少部分可退还学生。③企业所需人员可以是学校内部人员也可向社会招聘。

作为学校,为学生征订发放教材实属学校教学份内之事,而由企业化运作,势必要增加费用支出。这些费用都要从学生的教材折扣中支付,挤占了应退还给学生的教材款。企业是要讲效益的,而这些都是同高校的性质相违背的。

2.3引进社会图书公司经营管理教材。这种方式同学校自己组建图书公司大同小异,只是完全社会化,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降低成本,学校不需要任何费用支出。但会出现管理不到位或不易管理,以及到书不及时等缺陷。

3高校教材管理的新思潮思考

3.1以人为本,维护广大学生的最根本利益。以人为本在高校体现在要以学生的利益为终极目的和归宿。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求高校行政管理者树立维护学生根本利益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体现在教材管理上,就是要维护学生的利益,认真使用学生的教材款,努力降低成本,增加其透明度,使其成为阳光下的数字。在维护学生的利益,减轻学生负担方面的确需要各高校认真反思,批判,重构高校教材管理制度。

3.2新时期教材管理的价值取向。新思潮主义在肯定世界的多样性、丰富性、差异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纷争哲学’就是要表达差异,让少数派话语发言,它是保存差异而不是压制差异,新思潮要强调的是多元性、多样性、差异性和他者性”。而教材管理的本身又是培养人的活动,因人的存在而更具复杂性、多样性和差异性。所以,更应该用多向度、多视角的方法来认识和理解这一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要把科学的视角和方法与现实的视角和方法结合起来,把理论的视角和方法与实证的视角和方法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入地说明和解释教材管理实践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和问题,更好地提示被表象甚至是假象所掩盖的教材管理规律。新思潮教材管理的价值取向是指,所有教材管理的本身都是受社会价值需要的指引,总的体现一定历史阶段人们的价值要求。价值的要求已经代替求知的渴望而成为新思潮教材管理的原动力。在我们教材管理的发展中,根本不存在纯粹的事实,有的只是价值建构的事实,人类的理性历史就是一部价值追求的历史。

教材管理范文篇5

1传统教材管理模式的弊端

1.1教材的征订发放仍是计划经济管理。统一订购,统一发放,人手一册,不允许不买。这种模式不可谓不好,但只适用于无偿分配或者教材的价值与价格背离不大的时代,否则就有强买强卖之嫌,加重了学生经济负担。

1.2学生缺少选择教材的自主权。高校教材绝大部分是由任课老师一人指定的,且无论该教材是否适用,价格是否合理,是否是本学科中的优秀教材,学生只能作为被动的接受者购买使用,否则考试难以及格。新思潮提倡的是反思和批判精神,它要求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材的使用,唤起学生对所用教材的热情。

1.3高校未将教材折扣退还于学生,为减轻学生负担着想。近些年,教材的价格虚高已是不争的事实,高校教材的开本逐渐同国际接轨,大开本,大部头、装帧豪华的教材比比皆是,价格也是一路上扬。一般说来教材的折扣返还于学生是理所当然的,不退是不正常的。而很多高校从未将学生预交教材款的使用明细帐,向学生公布。

1.4教材库存积压严重,耗费较大,不讲效益。每年高校教材的采购量都是相当大的,但教材使用的周期却在不断减少。原来一次订购的教材可以使用三、五年,而现在有的教材只能使用一年,增加了教材征订的难度和库存量,耗费较大。

2教材管理模式之比较

从当前全国各高等院校来看,教材的征订发放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2.1学校教材科自己管理。这种方式是历史的、传统的,其特点是:

①教材科工作人员都为学校编制人员;

②教材管理的所有费用都由学校负担。

③教材的折扣可全部或者部分返还给学生。这种管理模式是学校教学管理职能之一,其管理费用应由国家负担和已含在学生的学费中,不应再使用学生的教材款。因为高校属于国家公益性事业单位,由国家财政拨款且学生还要交高额的学费,不应再加重学生的负担。

2.2高校组建图书公司,教材管理实行企业化运作。但这种方式的投资主体仍是所在高校,出现任何问题学校都要承担责任的。其特点是:

①企业化经营,自负盈亏,学校不承担所需的各种费用,可为学校减少资金占用。

②企业照章纳税,赢利除留有企业发展外,只有少部分可退还学生。

③企业所需人员可以是学校内部人员也可向社会招聘。

作为学校,为学生征订发放教材实属学校教学份内之事,而由企业化运作,势必要增加费用支出。这些费用都要从学生的教材折扣中支付,挤占了应退还给学生的教材款。企业是要讲效益的,而这些都是同高校的性质相违背的。

2.3引进社会图书公司经营管理教材。这种方式同学校自己组建图书公司大同小异,只是完全社会化,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降低成本,学校不需要任何费用支出。但会出现管理不到位或不易管理,以及到书不及时等缺陷。

3高校教材管理的新思潮思考

3.1以人为本,维护广大学生的最根本利益。以人为本在高校体现在要以学生的利益为终极目的和归宿。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求高校行政管理者树立维护学生根本利益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体现在教材管理上,就是要维护学生的利益,认真使用学生的教材款,努力降低成本,增加其透明度,使其成为阳光下的数字。在维护学生的利益,减轻学生负担方面的确需要各高校认真反思,批判,重构高校教材管理制度。

3.2新时期教材管理的价值取向。新思潮主义在肯定世界的多样性、丰富性、差异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纷争哲学’就是要表达差异,让少数派话语发言,它是保存差异而不是压制差异,新思潮要强调的是多元性、多样性、差异性和他者性”。而教材管理的本身又是培养人的活动,因人的存在而更具复杂性、多样性和差异性。所以,更应该用多向度、多视角的方法来认识和理解这一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要把科学的视角和方法与现实的视角和方法结合起来,把理论的视角和方法与实证的视角和方法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入地说明和解释教材管理实践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和问题,更好地提示被表象甚至是假象所掩盖的教材管理规律。新思潮教材管理的价值取向是指,所有教材管理的本身都是受社会价值需要的指引,总的体现一定历史阶段人们的价值要求。价值的要求已经代替求知的渴望而成为新思潮教材管理的原动力。在我们教材管理的发展中,根本不存在纯粹的事实,有的只是价值建构的事实,人类的理性历史就是一部价值追求的历史。

教材管理范文篇6

--教育部的职责:宏观指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据基础教育的性质和基本任务,规定各类课程的设置及比例。

组织制定、修订、审定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组织制定并颁布国家课程标准及其教材编写指南;研究制定并颁布基础教育课程的评价制度;制定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政策,颁发地方和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按照国家课程计划的要求,根据本地区实际需要,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各个教育阶段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并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备案。

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地方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和本地区的实际需要,利用地方课程课时,规划、设置和开发地方课程,并制定学校实施地方课程的指导性意见。

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各地市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监督与评估执行课程计划的状况,组织专家指导学校制定实施课程计划的具体方案,为学校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提供保障,并具体指导学校开发课程。

--学校的职责: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的学校(不含学前教育机构)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可从实际出发,参与本社区学校课程具体实施方案的编制;也可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均需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批。

学校有责任反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实施所遇到的问题,同时建立学校课程的内部评价机制,以保证学校的课程实施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目标上的一致性。

二、完善基础教育教材管理与开发制度,研制充分体现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新教材,扩大社会参与课程改革的程度,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

--建立教材编写管理制度。国家鼓励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出版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依据课程标准组织编写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规定的教材。为保证教材质量,各教材编写者应根据《中小学教材编写管理制度》,按规定分别向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申报,经核准通过后,方可编写。

--教材编写要以思想品德教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经验、兴趣与个性;精选对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注意与经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提供广博的科学知识背景,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对教学内容的深刻影响,体现科学性、教学性、基础性和开放性。

--严格执行教材审定(审查)制度。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修订各级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章程,严格实行编审分离的教材审定(审查)制度。所有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规定科目编写的教材须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地方课程规定的教材必须经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

教材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高校教材管理;现状;创新

高校教材管理工作作为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保证,它反映的是一个学校教学、科研及其成果的水平,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意义主要有:教材建设包括教材体系的建设,教材的编著与教材的推荐使用,教材供应与管理(教材计划的编制、采购,教材的进出库及保管),教材的分发、零售,教材的台帐、财务管理等。教材的研究包括教材体系以及教材本身的研究,教材建设与管理方面的研究等。不同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有所不同,但优秀教材的遴选和推荐使用、教材的供应与日常管理应该是大多普通高校都必然重视的常规工作。但落后的教材建设、教材研究、教材供应理念严重地制约了教材管理的质量。因此了解教材管理的现状与不足,找出差距是高校教材管理创新的前提条件。

1高校教材管理的现状与不足

1.1对教材建设缺乏系统研究教材建设是教材工作的基础,教材研究对教材建设与教材供应具有指导作用。许多高校对教材管理部门缺乏应有的重视,认为教材的征订发放很简单,只要能正常运作就行。加之人员编制少,久而久之便形成教材管理人员只是每天频繁应付事务性工作,与师生之间只是简单的教材供应,致使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工作非常薄弱。一方面教材的优选率不高,教材在选用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主要表现在:教材选用存在着简单化倾向,使用一些“职称”教材、人情教材,无法发挥教材管理部门的监督作用。教材选用管理过程中,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教材评估体系,加之学生对教材选用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致使教材评价工作的开展达不到预期效果。另一方面,教材研究是不断提高教材编写及选用质量的重要保证,但多数高校还普遍存在着“重视教材编写轻视教材研究”的现象,使教材建设工作进展缓慢,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求[1]。

1.2落后的教材管理模式

1.2.1高校教材管理机构人员编制较少的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中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近万人的大学相当普遍,特别是高校实行学分制以后,选修课的开设越来越多,教材管理任务十分繁重,大多数高校只是设置了教材科,隶属于教务处,有的学校甚至没有教材科。多数高校教材科人员编制少,近万人的大学往往仅有3~4个人负责教材管理工作,不要说进行教材研究、建设、规划及评价了,仅是保证教材供应一项工作就足以使教材科的管理人员忙得不亦乐乎。

1.2.2教材管理工作手段落后,工作效率偏低,制约了教材工作的发展一方面教材工作量加大,特别是学分制的实行,学生选课的随机性随之增大,打破了专业、系科的限制,同时不受学制年限的制约,选修课门类多,上课学生人数难以精确统计,更是增加了教材工作的难度;另一方面,有些高校对教材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相应的计算机软件还没有应用到教材管理工作中,工作手段仍然停留在手工操作层面,远远不能适应高校教材改革的需要。

1.2.3教材征订发放仍是旧模式目前多数高校学生教材一般还是按传统的“统一订购,统一发放,人手一册”的模式,即使学生已有该教材或已借到该教材,即使老师上课只讲该教材中的某部分章节,学生也必须购买,这样不但侵占了学生的自由选择权,加重学生经济负担,也不利于学校学分制教学制度的实施。高校教材绝大部分是由个别任课老师指定的,学生只能作为被动的接受者购买使用,否则考试难以及格。因为老师所讲的或者考试试题的标准答案都在书中,这对于学生来讲是欠公平的,缺少以人为本精神。

2高校教材创新管理的思考

2.1加强教材研究,着力推进精品教材建设工程学校存在部分教材内容陈旧、重复编写、缺乏特色、质量不高的现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材研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教材研究是提高教材编写与选用质量的重要措施,学校应积极开展对教材内容及体系的研究以及对高等教育教材评价、选优质量指标与实施办法等的研究工作,组织对研究课题实行立项管理,并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作为教材管理部门,首先要充分行使教材选用的自主权,鼓励专家学者根据各个专业的办学特色、教学实际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广泛开展教材研究和教材评价活动;大力开展对已出版教材的宣传评价和推荐工作,加强对学校优秀教材的宣传推广工作,扩大影响,将学校的优秀教材向国内外推广,完善教材选用管理制度,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优秀教材和重点教材,保证高质量教材进入课堂。目前教材编写的最大缺陷是由本校教师编写、本校出版社出版、本校学生使用。其后果是学术积累不足、交流不足、近亲繁殖,容易形成学术壁垒[2],不可避免地对教学造成负面影响。要着力发展原创性教材,打破学术壁垒,打破教材的“系统封闭运行”状态,加强教材建设合作,使学生获得更广的知识体系。其次要做到教材的适时更新,使教材始终具有与本学科发展相适应的教学和学术水平,使教材体系更加趋于完善、合理。

2.2改进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

2.2.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材管理队伍学校应该扩大编制,增加人员,按照每八九百学生一名教材管理人员的标准配备教材科编制,确保教材科职能的充分发挥。教材科除去增加人员外,还必须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培训。培训形式分为在职和脱产两种。其中在职培训既不影响工作,又能够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这种边工作边学习的培训模式值得提倡。培训内容应有计算机管理、教材建设和研究、教材管理等,培训途径既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来学校作报告,也可以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还可以参加教材工作学术会议。通过培训,提高认识、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教材管理水平、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2.2.2实现教材管理手段现代化,提高工作效率高校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向传统的教材管理工作模式提出了挑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出版社网络平台的建设则为高校教材管理的网络化创造了条件。各个高校的教材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建立起教材管理的网络平台,在网上实现教材的预订、采购和调剂。如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动态、各个出版社和新华书店等发行机构教材供应情况,及时联系教材、调剂余额,按时保证教材在授课前到位;通过网络平台收集学校师生对教材使用情况的反馈信息,了解他们的需求,做到方便、快捷、高效和全面的服务,以减少库存、降低损耗、减少报废,提高工作效率,满足师生的要求,赢得师生的满意;通过网络平台搜集教材评价信息、研究信息,对优秀教材进行推荐;通过网络平台帮助教材管理人员建立教材入库登记、教材发行、教材统计、教材规划、教材查询等系统,做好教材供应工作。

2.2.3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以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师生对教材的各种需求,从而更好地为学校教学工作服务[3]。管理人员要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成效,树立责任意识,牢牢把握教材质量关。加强教材计划、组织、指导与调控的管理,在准确采集各类数据、优选教材、收集和提供新教材信息、学生对教材使用情况的查询等环节中都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宋慧杰.高校教材创新管理的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156-157.

教材管理范文篇8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和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很强的政策性、规律性和科学性。各地要从实践“*”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监管,责任到人,切实做好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管理工作。

二、明确职权,分层管理。按照教育部规定,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和管理,实行国家和省“两级规划、两级管理”制度。教育部负责国家规划教材编写立项、审定,国家规划教材目录和国家推荐教材目录等;省教育厅负责地方课程教材编写立项、审定,编制本省职业教育教学用书目录。各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指导管理、审核督查所属职业学校教材选用、使用;各职业学校具体负责本校使用教材的选用、订购。省辖市及其以下教育行政部门均不得受理教材编写立项、审定和编制教学用书目录。

三、明确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用书目录编制原则与办法。从20*年秋季开始,省教育厅将按照以下原则编制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用书目录:

1.专家论证、集体决定的原则。省教育厅成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用书目录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审委会)。审委会由省教育厅主管副厅长、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主管副处长、监察室主任、省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省成人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及有关专家组成。审委会下设办公室和专家组。办公室设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负责目录编制的日常工作。专家组由职业教育教学专家、学科带头人、职教教研人员和职业学校教师组成,负责目录编制的论证工作。参与目录编制论证的专家从省教育厅建立的专家信息库中随机选定,每类专业专家不少于3人。专家组论证意见提交审委会集体决定。

2.择优推荐的原则。(1)质量高,能够反映行业、产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教材;(2)专业教材配套、课程资源配置齐全的教材;(3)与职业资格标准或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衔接的教材;(4)适合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的教材;(5)价格低、售后服务好的教材。

3.一纲多本、公开透明的原则。审委会集体确定的目录经省教育厅批准后,于每年5月份当年用书目录,秋季调整用书目录。

四、教材选用原则和程序。各中等职业学校要重视教材选用工作,制定公开、规范、科学的教材选用管理办法。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根据国家或省颁布的教学指导方案、结合我省人才需求和学校实际确定,教材原则上以省教育厅颁布的用书目录为依据,并按照下列要求自主选用:

1.德育课。包括哲学基础知识、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等四门必修课,必须统一使用由教育部组织编写审定的国家规划教材。

2.文化课。原则上要求使用国家规划教材。地方编写的文化课教材须由省教育厅审核通过后报教育部审定,通过审定的教材方可列入省职业教育教学用书目录,供我省各中等职业学校选用。

3.专业通修课和专业课。按国家规划教材、国家推荐教材或省编教材、行业编教材、校本教材的顺序逐级依次选用,只有在上一级没有合适教材的情况下才能选用下一级教材。教材的出版单位原则上应为教育部认定的职业教育教材出版基地。

4.优先选用系列成套的专业教材,或配有相关资源的教材(如配有:电子教案、助教光盘、助学光盘、实验实训仿真多媒体光盘、学习卡等)。

5.教材选用既要选用最新版本,又要保持连续性。每门课程教材版本一经选定,在使用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换。

6.教材选用工作应在课程开设起始学期之前进行,至少应提前三个月。学校要将选用教材意向报省辖市教育局审核,通过审核的教材方可订购使用。省属中等职业学校直接报省教育厅。

五、做好教材培训和研究的管理工作。按教育部规定,教材培训由教材出版单位负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配合教材出版单位搞好教材培训工作,学校要积极开展和加强校本研修。要按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更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各级职教研究机构要加强教材研究,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为职业学校选用教材提供咨询服务。

六、加强教材选用的管理督查。各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教材选用的管理,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材选用督查委员会(以下简称督委会)。督委会由市教育局主管副局长、职成教科科长、所辖县(市)教育局主管副局长、职教专家、教研人员和骨干教师组成,负责所属中等职业学校教材选用的督查工作。督委会的主要职责是:

1.指导、管理所属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教材选用工作;及时向省审委会反馈学校在使用教材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推荐优秀教材。

2.审核所属各中等职业学校提出的教材选用意见,并确定选择意向;对不符合本意见规定者责令学校重新提出选用意见。

3.督查所属中等职业学校教材使用情况,对教材使用不规范者予以纠正;规范教材的征订、审批、经费的使用途径、程序等,严防管理上的漏洞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4.所选教材要适当集中,以方便教研。

5.审核合格的选用教材意向和订数由省辖市教育局汇总,省辖市职成教科(处)长、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签字并加盖公章后,报我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备案。

七、严肃教材管理纪律。教材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在教材管理工作中必须遵守以下纪律:

1.教育行政部门和国家公务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教材的编写工作。

2.在教材选用和征订发行过程中,任何部门、团体、机构和学校都不得强行搭车征订各类资料。

教材管理范文篇9

--教育部的职责:宏观指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据基础教育的性质和基本任务,规定各类课程的设置及比例。

组织制定、修订、审定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组织制定并颁布国家课程标准及其教材编写指南;研究制定并颁布基础教育课程的评价制度;制定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政策,颁发地方和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按照国家课程计划的要求,根据本地区实际需要,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各个教育阶段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并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备案。

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地方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和本地区的实际需要,利用地方课程课时,规划、设置和开发地方课程,并制定学校实施地方课程的指导性意见。

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各地市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监督与评估执行课程计划的状况,组织专家指导学校制定实施课程计划的具体方案,为学校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提供保障,并具体指导学校开发课程。

--学校的职责: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的学校(不含学前教育机构)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可从实际出发,参与本社区学校课程具体实施方案的编制;也可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均需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批。

学校有责任反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实施所遇到的问题,同时建立学校课程的内部评价机制,以保证学校的课程实施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目标上的一致性。

二、完善基础教育教材管理与开发制度,研制充分体现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新教材,扩大社会参与课程改革的程度,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

--建立教材编写管理制度。国家鼓励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出版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依据课程标准组织编写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规定的教材。为保证教材质量,各教材编写者应根据《中小学教材编写管理制度》,按规定分别向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申报,经核准通过后,方可编写。

--教材编写要以思想品德教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经验、兴趣与个性;精选对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注意与经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提供广博的科学知识背景,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对教学内容的深刻影响,体现科学性、教学性、基础性和开放性。

--严格执行教材审定(审查)制度。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修订各级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章程,严格实行编审分离的教材审定(审查)制度。所有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规定科目编写的教材须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地方课程规定的教材必须经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

教材管理范文篇10

一、高职教材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管理工作相对滞后,教材缺乏科学管理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教材管理部门在行政划分上多隶属于教务处,主要负责全校师生的教学用书,其教材供应机制是:依据学校各部门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班级人数、教材库存等情况进行数据汇总,制定教材征订计划,并统一组织采购;在做好教材入库和出库管理的同时,还要做好教材费的结算工作,做到课前到书,人手一册。这种教材管理模式自实施以来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随着高职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学生人数的不确定性,教材供应与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加凸现出来,教材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要加以解决。教材的预订工作通常是结合每年度的招生计划来进行的,高职扩招后,招生人数不断增加、报到注册率不高及在校生专业的调动、留级、退伍复员的一些学生的不确定性,使教材预订的数量难以准确掌握。订多了教材积压,特别是学校自行印刷的自编教材,印多了不能退;订少了’学生来了没有教材,又措手不及。补订教材又不能作到今天订明天到的高效率,需要一定时间的等待,既影响了教材供应的数量与质量,也给教材的征订工作、结算工作带来一定的忙乱和被动。

2.教材更换过于频繁,对教材体系缺乏系统研究

高职选用高质量的、知识体系比较完善的、不同特色的教材,加强对教材的研究、推广和使用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教师、教研室、各专业以及教材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一方面,教材的优选率不高,教材在选用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职教材选用机制不健全,存在着简单化倾向,教材选用仅仅依靠教师个人或教研室,一些“职称”教材、人情教材、协编教材、包销教材仍然使用,没有发挥教材管理部门的监督作用。这样的直接后果,一是不能吸收国内外优秀的学术成果,成为“井底之蛙”,“学术共同体”积累不足;二是学生知识面狭窄,出现学分多但素质低的现象。(2)由于缺乏广泛的信息和有效的机制约束,教师对选用教材工作重视程度不高,简单采用熟悉的教材,教学容易形成习惯思路,教材选用存在着片面性和盲目性。

3.教材管理手段不够先进

目前高职教材管理和建设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无论是从教材的购进、教材的保管、教材的发放等诸多环节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1)教材管理资金匮乏、设备落后。目前,我国不少高职的教材仍处于经验管理,使用手工作坊式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离科学管理甚远。管理人员的工作是日抄月累、搬运、保管。工作环境差,大都是在不通风和光线很差的“仓库式”的地方办公。夏天不通风,春天易受潮,教材的保管都难以得到保证,更谈不上科学管理。(2)管理人员只是起了一个采购和发书以及结算的作用,没有更多的时间对高等院校教材体系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3)缺乏科学、规范的先进理论做指导,管理手段相对落后,难以适应教材建设的新形势。

4.教材管理不规范,自鳊讲义良莠不齐

随着高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科、专业调整,课程体系的不断整合,导致一些课程尚无可用教材,亟待组织教师编写或开展短缺教材的征订工作。虽然大部分高职有健全的教材选用与评估制度,但是,由于可操作性不强,管理流于形式,使得教师选用教材的随意性增大。—方面,受每学期公选课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授课学时、上课教师等不断变化因素的影响,所使用的教材很难统一规范起来,另一方面,高职对自编讲义、选修课教材和实验指导书等辅助教材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一些教师、出版社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往往只重视教材、自编讲义的编写数量和销量,而忽视自编教材的质量和价格,这给学生造成了较大的经济负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改进高职教材管理工作的措施与对策

1.健全教材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建设

以与现行教材管理相适应的、切实可行的教材管理制度来规范和约束教材行为。例如教材规划制度、教材建设制度、教材选用制度、采购发行制度、库房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各种岗位责任制、审计制度、使用及信息反馈制度等。教材管理部门应自觉遵守教材管理制度,大力改善教材管理工作中的随意性,自觉接受财务和审计部门的监督。

2.树立现代的教材管理观念

教材工作是高职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反映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一个特殊窗口。目前,针对教学工作的性质、特点,我们应该积极推行现代的教材管理观念,加快教材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克服种种弊端,才能更好地发挥教材的基础性作用。(1)树立市场观念,强化前瞻意识。要时刻接受新的信息,吸取和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管理经验。紧跟世界潮流。(2)树立危机意识,增强服务意识。要时刻加强学习,努力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知识,不断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教材工作的服务管理水平。(3)树立责任意识,增强创新意识。要进一步加强教材计划、组织、指导与调控的管理,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力求为广大师生奉献优质的精品教材。

3.实现教材管理的现代化

教材管理涉及到采购计划,组织控制、反馈、供应、结算、激励、领导等基本活动以及库存数据的管理及教材的调度等等,这些都是十分复杂的工作。这些工作不仅量大、单一,而且重复、枯燥、劳动强度大,如果教材工作者只是停留在传统的“收收发发”的经验管理水平上,只能是出力多,效率低,准性差,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管理中运用计算机软件等现代办公设备,既可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又有助于提高教材管理的工作效益。有实践中,不断利用新教材技术设备,淘汰不合时宜的软件、硬件。使教材进出、统计、查询等一系列功能可以在一瞬间完成。开通互联网,与外界进行互访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时开通校园网,利用校园网络这一平台,开发教材管理软件,实现网上查询,网上订书、网上售书;让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校园网随时查询、预订和购买自已所需要的教材,利用校园网大力推行介绍部级、省级优秀教材,开展对使用教材进行质量跟踪、信息反馈等活动,从而实现教材管理的现代化,提高教材管理的效率。

4.改进教材管理运行机制

教材管理工作要遵循高职教学的规律,突出重点,科学安排。要着重抓好计划、选用、供应与结算等几个环节。(1)计划要细。教材管理必须计划先行,计划是教材工作的基础。教材计划主要包括:教材建设、教材预定、教材追加、教材发行等等。在制定教材计划时,一要强调重要性和严肃性,二要在“细”字上下功夫。如:教材的预定计划不严密,就会造成多订,漏订或错订等问题,要努力做好教材计划的衔接与补充,克服计划外盲目采购教材的现象,对教材的版本、数量,编者等要反复核对,杜绝差错。(2)选用要优。教材选用要强调其理论性和系统性。教育讲究一个“优”字,要求取材合适,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材科要为教师选用高质量的、不同特色的教材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完整的信息资料。坚持优中选优,让“职称”教材、协编教材、包销教材再无用武之地。(3)账目要清。财务结算是教材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结算形式较为复杂,每一笔教材费用的结算,都要力争做到及时、准确、无误。

5.扩展教材供应渠道,开设校园教材书店,加强教材回收和有效利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高职公选课不断增加,教材预订的种类也开始增多,总量增加。但部分教材却在减少,这在教材预订时很难把握。所以,在学生选定了某门课程情况F,一般应不能更改。其解决途径有以下两点:一是教材管理部门应该与多家书商或兄弟院校经常保持协作、合作关系,实行多渠道进书,及时进行余缺调剂,做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二是开设经营性书店为大学生提供教材征订、零售服务。这种书店由于面向学校和社会两个市场,教材货源充足,教材规格层次齐全,学生有大量的自由选择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取教材,学生也可以通过刷卡的方式来结算教材款。三是解决大学生因教材费用吃紧而造成的影响学习问题,逐步将部分能够继续使用的旧教材进行回收和利用,为贫困学生求学奠定一定基础,同时也是提高环境教育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