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插图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12:46:48

教材插图

教材插图范文篇1

关键词:教材插图;强化运用;策略思考

综观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可以说是篇篇都有安排,插图因为直观形象深受小学生的青睐。运用插图资源进行语文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对阅读文本来说有一定的辅助解释作用,插图可将抽象的文字具体化,学生借助插图也可深入地了解文本内涵,增强德育和美育。现拙于笔端的是笔者平时插图运用的思考,恳请方家指正。

一、语文教材插图运用强化需学生以慧眼去读懂

小学语文教材的插图,内容丰富且覆盖面广。从形式上看,有单幅也有多幅;从内容上看,有绘画也有照片,绘画插图有国画有油画有工笔有写意;从具体来源看,有专门为教材而作的,也有从公开发表的绘画作品中选用的。插图风格各异,对小学生而言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从语文教学实际去看,大都比较简单。虽然我们让小学生阅读插图,但往往都是让学生去一扫而过,或者就是教师指着那些画面,围绕教材文本所需,给学生进行有目的地阐释。学生虽然也对插图产生一定意义上的感触,但感悟不是那么自主和明显。对此,我们应当思考,插图的安排,可以说凝聚着编者的汗水与智慧,并不是那么简单。我们做出的抉择虽然与教学需求是相融的,但体现不出学生的自主,其作用何在?因此,作为语文教材插图运用的强化,我们应当让学生以慧眼去读懂画面。譬如,教学《船长》一文,其中有船长随着船只沉入大海的插图,教学时,就让学生在适宜的时候阅读画面,让学生紧紧抓住此时此刻船长的面部神情,以自己的一双慧眼去阅读。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以自己的眼力和脑力有效而且是比较高度的结合,产生比较理想的思维。学生们不仅看到船长的神情,且而看到了船长那高度而又强烈的责任心。

二、语文教材插图运用强化需学生以个性去识别

我们应当肯定,入选文本中的插图,透露着一些信息,蕴含着一些情感。其中的信息也好,情感也好,对小学生而言站的角度不一样,产生的感悟应当是有异的。作为阅读教学对于叙事性文学作品的感悟,应当力求做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哈姆雷特从哪儿得来?需要从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中得来。借鉴阅读感悟经验,小学生对课文插图的运用,十分需要学生做出个性化的识别与感悟。结合课文插图的应用实际,似乎人们总是围绕着教材文本,也总是围绕教师的意识,极力把学生引到非个性化识别的轨迹上来。因此,语文教材插图的应用上众口一词,很少体现出学生充满个性化的识别性表达。应当说课文插图运用,是不可能形成学生比较理想的语文素养的。由此可知语文教材插图运用强化需学生以个性去识别,完全有必要。让学生以个性去识别课文插图,作为老师不要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不要以自己对插图的分析代替学生的识别,应当允许学生表达自己在识别上的个性见解,或者就是独特见解,也许就是曲解。在个性化识别插图中,坚持让学生在获取共同见解上表达自己的不同,促进学生的个性识别兴趣、欲望的形成,在识图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语文教材插图运用强化需学生以辨微去促成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一般说来不仅仅是一幅,有两幅,也有三幅的。尤其是那些叙事性比较强的作品,有比较多的插图。人物形象丰满的叙事性作品,不仅有人物的肖像,还有人物在事情发展过程中的细节描写上的特写镜头。这样的多幅插图相互之间是有区别的,但也有相同之处,具有极强的连贯性。作为语文教材插图的运用需要让学生去辨微,促进学生对插图内容的识别,促进学生对教材文本内容的感悟。课文插图的学生辨微,让学生去连贯起所叙事情的过程,让学生能够从插图中发现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课文插图的学生辨微,如果注意让学生去做些适当的人物肖像的辨微,学生极有可能从人物的肖像上展开思维,揣度出人物的内心、人物的精神境界。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最后的姿势》,作品中安排两幅插图,一幅是谭千秋老师的正面免冠照片,一幅是谭千秋老师最后的姿势画图。在教学时,让学生揣摩谭老师的照片,学生便从老师极为善良的面容上进行思考,得出这样的结论:谭老师是一个有高度责任感的老师,谭老师是一个深爱着自己学生的老师。由此意义上的思考和揣摩,促使学生的阅读感悟走上顺利而有效的轨迹。再比如让学生去看轮椅上的霍金,学生仔细地端详霍金的生活照,仔细研究着霍金的生活,发现霍金为科学做出那样的贡献,需要付出的是空前的,也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应当看到现在的教材插图不但具有开放性,也具有活力。有了开放、活力的教材插图,我们怎么运用它们改变语文课堂,还需要我们进行多元性的研究。

作者:胡巍 单位:江苏省句容市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高本大.让学生宁静地学语文[J].小学教学研究,2010,(9).

教材插图范文篇2

随着新的大纲和新教材的出现,我们不难发现,新课本在旧版的基础上增添了不少色彩鲜艳的插图,我认为教者应重视这些插图,授课时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直观形象,启发思维小学生认识事物主要以直观性为主,思维也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针对这一特点,新教材配备了大量的彩色插图,这些插图分布在每篇课文中,每篇课文最少也有一幅,插图不仅多,质量也不错,不要说学生,即使老师看了,也会被吸引住,因此,教者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在授课时图文并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得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二)培养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不少教师埋怨学生作文条理不清,特别是写景的作文。要克服这个缺点,我们不妨试一下在看课文说话这一环节抓起。在教授新课时,先让学生看着插图说一说图中的内容,在这里要注意提醒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如在教授《小站》一课时,课文插图清楚明了,我先让学生观察插图,然后提问学生,得到了几种答案,有的按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讲,有的按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讲,有的按从近到远的顺序讲,有的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讲,显然,这些顺序都是可行的,最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条理。比较一下自己想的顺序与课文的有什么不同。这样不仅能训练学生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更能让学生学到作者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三)深入理解课文,帮助记忆新的教学大纲要求不少的课文需要背诵,对于一些学生会有一定的难度,但突破这一难点也有办法,教者如果在授课时注意把插图转化为文字,学生就容易记忆得多。如在教《卢沟桥的狮子》一课中,课文要求背诵描写狮子形态的一段,由于狮子的形态一共有五种,容易混淆调乱。课文中配备了三幅彩图,把狮子的形态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借着这一优势,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大概记清狮子形态的顺序,再多次出现彩图,并让其配以动作,接着抛开课本,出示彩图让学生记忆背诵,结果,平时难以背出来的学生也能很快地背出来了。除了以上三点,值得注意的是要更充分地发挥插图的作用,还得在教材的基础上花点心思,有些课文的插图还需要作适当的补充,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插图的作用,使教学得以顺利、成功地进行。

教材插图范文篇3

关于插图的作用问题,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美术家丰子恺先生曾有过间接的论述,他生前曾为鲁迅的《阿Q正传》等九篇小说作了插图,他说:“这些插图,就好比在鲁迅先生的讲话上装上一个麦克风,使他的声音扩大。”由此不难看出插图的作用。

细心的高中语文教师大概发现了《孔雀东南飞》一文的插图在新旧教材中是不同的,为什么新教材要更换插图呢?其中一个原因,想必就是因为旧教材中的插图有些不当之处,这幅插图中的雄鸡啼叫便没能真正理解“鸡鸣入机织”一句,插图中理解成“鸡鸣”便是黎明,而诗中之意在时间上则还要提前,大概相当于今天的1点到3点,这才足以证明兰芝的辛勤和焦母的刁难。正因为这样,新教材便更换了插图,从这也可看出插图在教材中不是可有可无的。

首先,插图是文字的补充和注解。

教材中有的插图是文字所介绍事物的真实再现,像说明文中的插图便起了这样的作用。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中所附的荔枝全貌图及结构解剖图,就有效地帮助学生形象地把握住了荔枝的形态及其内部结构。若没有这幅插图,对不产荔枝地区中的学生来说要想象出荔枝的真实形状则着实有困难。

教材中有的插图形象地概括了文章的内容,这样的插图大都在记叙文和散文中。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别里科夫的肖像图,有力地概括了文字的描绘,形象逼真地完成了人的肖像刻画。再如《多收了三五斗》文末中的插图,可让读者在回忆课文时便于对众多人物的描写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挥手之间》的插图是文章抒情议论的形象凝缩。《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中的夜渡黄河图,通过浊浪排空的画面和老船公们那紧张严肃的情绪,形象地告诉读者夜渡黄河的危险和艰难,便于把握“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主旨。

其次,插图是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生动体现。

教材中好多插图都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美和社会美,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热爱祖国的山川河流、热爱幸福美好生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荷塘月色》中的月下荷塘图、《石钟山记》中的石钟山图、《长江三峡》中的三峡图等,都真实而形象地再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看着这些精美的图画,学生便会油然生出一种热爱祖国山川的情感,便会被其壮丽所熏陶。

至于教材中诸多的肖像更是社会美的一种反映。因为一切美好的事物中最美好的事物便是那些推动历史前进的富有创造力量的人物形象。像鲁迅先生便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面旗帜。教材中的几幅肖像集中概括了他们作为战士的一面。《记念刘和珍君》中的肖像展现了鲁迅先生在残酷形势下的沉痛与悲愤。他那紧蹙着的双眉,无疑告诉人们他正在思索着讨伐反动军阀及走狗文人的战斗檄文,体现出他那“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斗精神。而《琐记》中的肖像则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写照。

再次,观赏教材中的插图有助于学生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培养。

欣赏艺术品的过程,就是欣赏者再创造的过程,面对一幅精美的插图,学生很难做到不去思考画面背后的内容。看“苏武牧羊图”,便会很自然地想到孤身一人的苏武在那荒凉的北海会是怎样一番滋味,也会自然地想到甘愿忍受寂寞和困苦的苏武是多么地高尚。自然,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也会进行画面的扩充,虽说画面不辽阔,但学生脑中的天空也许是远的,深邃的,这就是创造想象的结果。至于观察力的培养那就更容易理解。因为想象和观察是统一的。比如教完《雨中登泰山》后,我要求学生依据插图写一段文字,其中一个学生写下了《泰山小照》一段:

这帧精致的小画,把古老泰山的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些松树,把斜斜的身子坠入山崖,铺洒开一团醉人的墨绿。它们脚下那陡峭的十八盘,仿佛一架云梯搭在南天门口,从窄窄的山谷中蜿蜒而上。左侧是高峻绵延的山峰,顶端那座小巧的亭子最是别致可爱,尖尖的顶,高翘的四角,纤细的柱,竟是那般玲珑,凌空踞在山崖。身后便是天街,那许多的小客店,密密匝匝的几堆,错落有致,别具风情,更有三三两两的游人互相携扶着,留下歪歪斜斜的脚印。似那“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倒也有趣。总之,这是一张很有情趣的小画。

通过这段文字,不难看出学生观察的仔细,经常进行这种训练,无论是观察力,还是想象力,都能相应地得到提高。

明白插图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内容,那么该如何进行插图教学呢?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知识性的插图要拿出时间让学生对照着文字去读懂。

2.美感教育占重要内容的插图,要跟学生作文联系起来,指导学生借助想象力把画面转化成文字。

3.对于那些高度概括了课文内容的图画,要让学生和文字比较着看,从中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材插图范文篇4

认知发展学理论认为,个体的整个认知过程就是实现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并加工信息的过程。图像在此过程中对注意力、记忆力、表象以及情感的影响最大。插图是教材的一部分,其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效果。高质量的文本插图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促使其产生探究、分析文本的热情与兴趣。翻开教材,最先映入学生眼帘的无疑是教材插图。贴近文本内容且印刷精美的插图备受学生关注和喜爱;而教师也可通过插图营造课堂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同时,插图使得学生思维更贴近文本创作者,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

二、初中语文教材插图的应用问题

就教育教学层面来看,初中语文教材插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相关理论也取得了一定发展成果,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少师生对于教材插图的关注度不足,甚至刻意忽视。

1.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插图的利用问题。调查资料显示,初中语文教师未充分利用插图开展语文教学,具体表现在教材文本配备插图时,约有30%的教师完全忽视插图,约有27%的教师对插图加以选择性利用,仅有43%的教师确定使用插图。由此来看,高达三成的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完全抛弃了插图,另有两成多按照个人意愿对插图予以选择性使用。换而言之,超过一半的教师对于教材插图的利用程度较为低下。这足以证明,不少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插图的应用。

2.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插图的关注问题。语文教材插图以学生为服务对象,而学生是否关注教材插图、关注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指导着插图应用过程中问题的发现与完善,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关注插图的表现主要包括如下几点:(1)少数学生对于课本中的插图认识不足,单纯将其视为文本装饰,而未意识到教材插图对于课堂学习的辅助功能,因此始终以文本为中心,对于教材插图的存在不予重视。(2)学生对插图有所重视,但不善于分析文本与插图之间的关系,难以利用插图辅助学习,深化对教材文本的认识。

三、初中语文教材插图的应用策略

1.教师应转变观念,积极应用插图辅助教学。教师应转变以往过于功利、短效的教学思想,应对插图予以关注和充分利用,重视整个教学过程。插图用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成效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才能得以显现,其最终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其次教师应积极尝试其他的方法来利用教材插图。例如通过据图作文或者看图说话等方式强化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联系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此外教师应对教材插图和各类信息资源之间的关系有正确认识,确保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不可对网络资源以及多媒体技术过于偏重,而忽视利用教材插图辅助教学。在各类课程资源中,教材是最为重要的一种,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基础,其中插图与文字同等重要,二者均是编者们教学理论、编写经验以及集体智慧的结晶,值得教师去深入发掘。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材插图的意义与作用,使之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联合、结合插图进行学习。应引导学生顺应其心理发展特点,使之正确认识插图的重要性,而不再单纯认为插图是“小人书”,或者幼稚的代名词。同时还应基于插图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之对学习过程更为关注,并对学习活动中充分利用插图所收到的效果有清晰认识。此外,应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对于插图中存在的错误或者纰漏应及时提出个人看法,不盲从权威,积极提出个人观点,并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共同探讨,从而实现深入理解教材文本的目的。3.提高图片质量。就初中语文教材插图的应用现状来看,其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包括图片插入位置不够合理,插图内容难以理解等等。例如在《月亮上的足迹》一文插图中,编者未将月球图片插入课文内容,而是将其放在练习题后,此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忽视;而古道西风瘦马一文的配图则缺乏文字标注,显得图片意象过于模糊,学生难以理解,教学难度增加。因此建议编者慎重考虑教材文本中插入的图片数量和位置,以便于学生理解,促进其思维发展。

四、结语

教材插图范文篇5

一、插图数量、类型应均衡

一般情况下,历史教材中的插图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历史文物图,包括文物本身、复原模型;第二类为历史人物图,照片、画像;第三类为史事情节图,包括照片、名家画作、民间漫画、想象图;第四类为历史地图。在教材中,四类插图所占比例应合理,每课选择插图数量亦应合理。这四类插图的史料价值、助学价值各不相同。历史文物图史料价值较高,并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事物与人物产生感性认识,有一定的助学价值;史事情节图因掺杂了后人的创作,史料价值次之,但助学价值较高,更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历史;历史人物图与历史地图也都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笔者建议增加一定数量的概括类或关系类图表,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先后出现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四位历史人物,他们名字相似,但之间的关系教材中并未作出明确说明,学生容易产生混乱,若能把四者关系用图表的形式列出,既简单明了,又便于掌握。

二、紧紧围绕课文中的重点内容选取添加插图

插图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应有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而不是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插图选好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插图选不好,教学效果事倍功半。例如,“法国大革命”一节中“三个等级”漫画图,则十分形象地刻画了特权等级的作威作福和第三等级的不堪负重的形象,对于学生理解法国大革命前夕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大有裨益;而“早期的西方殖民扩张”一节中的“非洲黑人被卖为奴隶后,被迫从事超强度劳动”一图,表述的是四个黑人奴隶劳动的场景,从图中无法看出他们从事的是超强度劳动,图与注释并不相符,不能深刻揭露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和三角贸易的罪恶,该插图没有实现其为教学主旨服务的功能。

三、所选插图必须真实可靠并注明出处

历史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教师们有义务把真实的历史呈现给学生,插图必须真实可靠,要像斟酌文字一样斟酌选择插图。历史学习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历史学习方法。辨别史料的真伪及价值更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注明出处的插图有助于学生分辨该插图的史料价值,并养成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而历史教科书却未完全做到这一点,部分插图没有任何说明。例如,“中世纪西欧社会”一节采用了6幅画作作为插图,但每幅插图都只有标题,没有出处,这就使学生无法准确判断插图的史料价值。即便是教科书编写者为了有助于学生形成空间概念而自编的插图亦应注明其为“编者想象图”这样。

四、图片应具有代表性且比例适中、清晰度高

教材插图范文篇6

关键词:语文教材;插图;教学实践

在多媒体教学日新月异的时代,在部分语文教师眼里,作为语文教材有机组成部分的插图正日渐沦落为纯粹的书籍装饰品,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它们的存在,没有发挥出插图应有的作用,这无疑是对语文课程资源的一大浪费。多媒体课件资源确实能让语文教学增添新的活力,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对于大多数农村学校而言,不是每个教室都有一套多媒体设备来辅助课堂教学,有的甚至连幻灯片、教学挂图等都有欠缺。因此,包含编者匠心的教材插图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语文教材本身而言,作为教学的载体主要借助文字来表达,而插图则是帮助师生理解文字的重要手段之一。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是配合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或景物而绘制或拍摄的精美图画。它们具有形象、生动、可感的特点,有时一幅立意角度与视角效果俱佳的插图留给读者的印象甚至可以超过课文。新课标强调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何合理利用插图进行教学,使文字与插图得到有效的整合,是当前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课题。

一.此时无声胜有声———插图的作用

关于插图的作用,为鲁迅的《阿Q正传》等九篇小说作了插图的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美术家丰子恺先生曾说:“这些插图,就好比在鲁迅先生的讲话上装上一个麦克风,使他的声音扩大。”对初中语文教学而言,笔者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认识到插图至少在以下几方面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帮助:1.插图是文字的补充和注解。教材中有的插图是文字所介绍事物的真实再现,像说明性文章中的插图便起了这样的作用。如《故宫博物院》一文中所附的故宫三大殿插图,就有效地帮助学生形象地把握住了故宫的建筑结构布局特点。《看云识天气》一文中各种云的插图,有助于学生更快地解读云与天气的关系。若没有这些插图,对学生尤其是缺少实践感知的学生来说,要想象出相关内容着实有些困难。所以说,好的插图,不仅准确的反映文字,与文字同步,还会延伸文字。2.插图是文章内容的形象诠释与概括。教材中有的插图形象地概括了文章的内容,这样的插图大都在记叙性文章中。如《蒲柳人家》中何满子和一丈青大娘的漫画式头像,有力地概括了文字的描绘,形象逼真地完成了人物的肖像刻画。《皇帝的新装》一文中的插图,让读者情不自禁地进入到皇帝游行的场面中,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俗世奇人》的插图展示了“泥人张”不动声色智斗“海张五”的动人场景。《端午的鸭蛋》中的插图是一幅集粽子、香囊、鸭蛋、画“一笔虎”等于一体的端午风俗画,乡土气息非常浓厚。《再塑生命》插图中海伦。凯勒和沙莉文老师亲密无间的情态,形象地告诉读者正是沙莉文老师的爱给海伦带来了光明,使海伦重获新生。这些插图在帮助学生体会文章内容,理解人物形象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3.插图是为文章提供背景的载体。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众多插图,画面内容在课文中并未直接出现,但却是课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香菱学诗》一文中大观园的插图,为课文提供了广阔的社会现实。贾家的大观园是统治阶级生活的一个缩影,这个背景的展示,使学生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范进中举》中“乡试、会试贡院”插图,《隆中对》中“古隆中三顾堂”插图,《绿色蝈蝈》《我的信念》两文分别配了“居里夫人在工作”和“法布尔在观察昆虫”的插图,这些都为课文提供了必要的背景资料,有效地补充了课文的内容。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文字所介绍的内容固然体现着作者的喜怒哀乐,渗透着作者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然而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联想,千差万别,这就是人文精神。一个好的插图,同样追求蕴藉耐看,留给读者无尽的自由理解与想象空间。从这个层面上讲,插图所包含的人文韵味同样芬芳。这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与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常常讲语文教育呼唤人文精神,那么好好利用插图进行教学,又何尝不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呢!

二.为有源头活水来———插图教学的实践

当然,明白插图的重要性、了解插图是语文教学中不能忽视的部分并不是要我们把语文教学变得如同艺术欣赏般的专业。对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利用插图进行辅助教学,巧借东风,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1.巧借插图,介绍作者、作家。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插图是著名作家、诗人的头像,冰心、巴金、契诃夫、莎士比亚、普希金这些文学巨擘的头像,在教学中利用头像插图介绍作者、作家,由“形”入“神”,不但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了这些伟人,而且还能激发起阅读他们的作品的欲望。讲冰心的《纸船》一文时,我先让学生面对青年时代的冰心头像作想象和联想,然后说说对作者的第一印象。学生据此说出了“温柔、漂亮、有爱心、忧郁”等词语概括冰心的性格,在此基础上再学课文,学生很快就领会了作者在课文中所表达爱国、爱乡、爱母之感情。教材中还有一类课文是作家写作家。如茨威格写的《列夫•托尔斯泰》一文就属于这一类。上此文时,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托尔斯泰的头像,并根据头像让学生描述托尔斯泰的外貌,再指导学生读课文,使课文中描述的“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这段文字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直观的印象。2.巧借插图,理解人物形象。如何利用小说插图来理解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呢?我采用由图到文的方法,先让学生“阅读”插图,捕捉图中隐含着的文学信息,再结合小说中的具体描写,让学生再将插图还原为文字描写。如《孔乙己》一文安排了三幅插图:咸亨酒店里,众人取笑孔乙己的场面;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的场面;孔乙己的日常生活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三幅画面穿起来,并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像,再让学生口头表述出来。这样,孔乙己的迂腐与善良,众人的冷漠与麻木暴露无遗,而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之深也可见一斑。又如《杨修之死》中的插图是杨修被两个刀斧手押解着,不远处曹操凝视着他们的画面。这幅插图的内容在课文中只用了一句“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特别注意曹操的神情,学生很快就领会到曹操阴险、奸诈、虚伪的性格特点,由此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小说的主题。3.巧借插图,体会作者的匠心。与别的学科不同,一般来说,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大部分艺术表现性大于科学示意性,但也有一些例外。如《口技》中有一幅插图就是属于科学性的示意图。课文开头有一段说明性的文字:“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扶尺而已。”作者使用工笔的画法,把那种场面中有代表性的典型场合、人物、道具都作了细腻、真实、生动的刻画和描绘。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这一段文字的内容,该文有一幅插图就是相关的示意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照课文开篇的这段话,仔细研究这幅示意图,用心体会作者的意图及独到的艺术匠心。根据示意图展示的信息,学生马上领会了作者对口技艺人高超的表演艺术的赞美之情。4.巧借插图,体味诗词的意境。诗词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这是诗词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老师能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由文入图地体味诗的意境,其成效就会事半功倍。如《西江月》的“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的插图,就是该词意境的生动显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照原文,观察画面的内容,鼓励他们进行大胆的想象,使插图的内容更丰富。同时,学生可借助插图进一步体味词所描绘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词人所抒发的闲适之情。这样,学生对词的意境就会有更深切的理解。另外,在日常教学中,除了巧借插图完成教学任务之外,如果我们能经常引导学生评析一些文学插图,知其优劣,品其长短,久而久之,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乃至读写能力都是大有益处的。

参考文献

1.宋歌、宋凤宁:《插图与阅读理解》,《四川心理学》1999年第2期。

教材插图范文篇7

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新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教学往往以其独有的奇妙无比的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新教材丰富、精美的插图更增添了化学学科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当学生领到新教材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怀着好奇心,把教材从头到尾翻个够,并被其中一幅幅形象、生动的插图所深深吸引。教师在第一节化学课上就要紧紧把握这一教学的好对机,结合绪言中的内容,指导学生欣赏有关插图。例如,教师可问学生:教材封面底纹是什么“花纹”?当学生还在摇头、疑惑时,教师指出,这些“花纹”实际上是构成物质的、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原子的图象。学生顿时兴致勃勃、神情专注。进而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封面的四幅画面: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钢铁生产,节日中五彩缤纷的气球、焰火,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桂林溶洞。这些都与化学密不可分。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更加浓厚。接着指导学生看彩图中“具有绝热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和“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制的乌笼”两图,让学生在惊讶中认识到化学世界的神奇、科学技术的伟大。教师要注意创造这种想问不成,想答而不能的情境,引起学生思维,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动机。

此外,各章节的实验仪器装置图、各种示意图、物质用途图、古今科技成就图等插图都具有浓郁的趣味性,教师要重视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稳定兴趣,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运用插图,加强实验教学

新教材中有关实验内容的插图有近百幅,其中有化学仪器图、基本操作示意图、实验装置图、操作过程示意图等,它们有的是平面图----前视剖面图,线条简单,示意明确;有的是立体图----斜俯视实物图,形象逼真,能清楚地说明一些复杂仪器的构造和实验操作的注意点。总之,它们直观、形象,一目了然,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好资料。

化学仪器图表示出各种仪器的形状、构造、特点。新教材第195-196页表格中10种化学仪器的图形加深了学生对实物认识产生的表象。另外13种常见化学仪器的示意图,也使学生对仪器有了初步的认识。

新教材中出现得最多的是实验装置图。一幅清晰完整的实验装置图,能够用来表明该化学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药品、化学原理和实验顺序,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示意性等特征。因此,对于确保化学实验有条不紊地进行并获得良好的效果,关系重大,而且对帮助学生学习、记录、复习有关实验内容和实验技能,以及培养学生设计化学实验的能力等均有重要的作用。新教材中,形象、生动的化学实验装置图比比皆是。

例如,第18页图1-11白磷的燃烧,图中两处白磷、一处红磷明显不同的位置,加上适当的示意,使学生形象地了解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从第197页图2中学生学到了如何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的方法。第140页图7-3过滤装置图为学生学习过滤操作作了很好的示范。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图,示意清楚,学生不但可以从中掌握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反应条件、装置注意点,而且对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也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实验中品红的扩散、木炭在氧气里燃烧、配制氯化钠溶液等实验操作过程的图示大大加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减少了文字量,这是新教材化学实验插图的一大特色。例如,第215页图29配制氯化钠溶液的图例,将取氯化钠、天平称量氯化钠、氯化钠倒入烧杯、量筒量水、水倒入烧杯、搅拌溶解等操作分别作图示说明,直观性强。这样,操作的连续过程用图示形式表明,使学生在教师示范后,依据教材的图示就可以进行操作练习。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对教材中的实验仪器图进行识图、辨图、改图、说图、选图、释图、连图、绘图等类型的练习,从而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实验能力的培养。

三、运用插图,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等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新教材的插图有的集中反映某物质的用途,有的生动地表示物质的组成、构成,有的形象地揭示一些概念的内涵,有的简明地反映某一变化的过程,富有直观性、趣味性和指导性,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启发和点拨作用。

例如,新教材中分子和原子的图象,是科学家用最先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到的苯分子和硅原子的照片,呈现了物质内部结构的微观世界,使学生对分子、原子的真实性深信不疑。氧化汞分子分解、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更加深了学生对分子、原子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新教材对物质的用途基本上采用图示法,这是一个新突破,既增强了直观性、形象性,又减少了文字量,好教易学,颇受欢迎。例如,氧气、氢气的用途既可使学生结合生活、生产的实际获得感性认识,又可启发学生展望发展前景。玻璃刀裁玻璃的图示使学生不仅了解了金刚石的性质和用途,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起到了示范作用。

在教材中,空气成分示意图简单明了,水在人体中的存在示意图生动形象,浓溶液和稀溶液的示意图对比性强,木材结构示意图变小为大,氯化钠的形成示意图化抽象为具体。一幅幅插图无不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使学生在愉悦中掌握化学知识。

四、运用插图,重视科学态度的培养

新教材配合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刊印了拉瓦锡、道尔顿。侯德榜三位科学家的肖像。结合教材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选学内容,并用生动、富有鼓动性的语言介绍科学家严谨治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从道尔顿提出原子概念到原子。分子论的产生过程,认识到任何科学原理的建立都要经过对大量客观事物观察分析,以及对相关资料,数据的归纳整理,经过科学推断提出假设,再经过证实后继续深入研究和具体运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不仅要了解原子-分子论的发展史,?而且还要逐步学会这样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200多年前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可以帮助我们领会拉瓦锡当时的实验思路。拉瓦锡不怕失败,致力于科学研究的精神,抓住事物间的微小差异而做出判断的唯物主义观点和作风,对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有着重要作用。

五、运用插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新教材介绍了不少我国古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运用插图,可以将这些材料呈献给中华民族的新一代,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例如,新教材引用《天工开物》中我国古代利用天然气熬制盐图,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历史材料。

教材插图范文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插图;策略

一、引言

语文学科是进行人们社会活动的首要学科,影响着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和文化涵养。初中语文教学中更看重学生对文字本身含义的认知和理解,而高中语文则会更深入地探讨文字背后引申的含义,引导学生探寻更深远的意义,丰富他们的精神和灵魂。但语文出身于传统文化,其内容源流本身就庞杂久远,相对于当下快节奏的时代背景来说,冗长的文字教学难以让学生产生兴趣,所以从教学形式上应该寻求新的方式,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水平和成果。

二、高中语文教材插图运用中的问题

(一)插图教学得不到重视。以苏教高中语文教材为例,纵览全书,插图共117幅之多,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老师对于插图辅助教学的认识不到位或者完全意识不到教材中插图的作用,让教材中的插图仅仅发挥了表面性的“花瓶”作用,而没有真正发挥它的教学功能作用。对于语文课堂而言,最能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就在于老师课程讲述中能否融入趣味性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插图的解读探讨就是引发学生兴趣点的一个很好的工具。插图的作用难以发挥,在部分年龄较大的教师身上体现的较为明显,老教师对于语文教学喜欢沿用老套的说教式方法,对于插图往往视而不见,比较看重对文章本身内容的解读,这样的语文课堂就会显得枯燥乏味,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会大打折扣。(二)插图认识理解不到位。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教学,需要老师的赏析和解读,才能在课堂上达到最终想要的结果。因为高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引申挖掘能力,而不是小学生式的看图。而部分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对插图的认识理解有所偏差或是不够深入,那么最终课堂效果就会不太理想。如《劝学》一文中配有《荀子》的插图,老师在教学前对配图如果仅仅停留在《劝学》一文的出处上是不够的。配合全文应该让学生了解到古人在行文书写时由上而下、由左至右的习惯,同时插图中没有句读的书写也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古人在习文中的阅读能力和习惯,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和理解。(三)插图教学不够严谨。图文并茂的课堂气氛会显得更生动活跃,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配图并不都是那么严谨的。部分老师在课堂上对于插图的运用过于盲目随意,对于有些插图过分的解读,对于有些插图又只进行简单的欣赏。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有些较为契合文章本身,能清晰地表达文章的部分内在含义,而有的插图则仅仅出于配图需要,其内容本身与文章联系甚少,甚至有误导嫌疑。如《金岳霖先生》一文中金岳霖先生的肖像图就显得有些粗糙,图中的人物与文章中对人物的描写并不一致,学生对于文章内容和配图内容产生疑问,老师在教学时,就应该注意对配图作以分析和解释。

三、高中语文教材中插图运用的策略

(一)加强插图辅助教学的意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配合对插图背景的探索,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对插图的解读,更能加深学生对文章深刻含义的理解和学习。因此,在插图辅助教学上,高中语文老师都应该加强自身教学能力,对插图辅助教学的运用得心应手。从教学方式上着手,转向于多元化发展,以文章内容思想为中心,从配图中展开其人物、背景、心理、环境、意义等各个层面的探索,进而延伸到文章内容本身,这样更有助于课堂的进行,也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二)提升对插图的理解能力。这一点要求高中语文老师在课前预习准备工作要做到位,对于教学目标的要求、课文主旨的理解等都要有一定的准备才能在插图教学的运用上信手拈来,对课外内容的拓展也能做得更好。在讲课前,老师首先要对课文进行预习,然后对课文所讲述的人物、背景、环境等因素进行课外探索,同时对插图的来源进行一定的探索,理解插图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对海伦•凯勒的人物传记要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在海伦•凯勒的人物肖像图中发现她对光明的渴望,进而告诉学生课文所要传达的思想。(三)插图的选择与弥补。在对插图教学运用时,老师对于教材中所配插图的选择要有一定的自我衡量标准。如果发现插图与课文内容匹配度不高的情况,应该注意甄别和选取,在课堂上也要进行侧重点的平衡,避免过分解读相关性低的配图而影响到课文内容的进度。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大部分老师在授课时都会选择多媒体教学,那么在网络科技的帮助下,老师可以从网上选择对教学有一定帮助的配图进行辅助教学。如在《我有一个梦想》一文中,老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中配上在黑奴解放运动中长期受到剥削压迫的黑奴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身临其境,感受当时的黑暗环境,对于学生理解黑奴对于解放的渴望会有较大的帮助。

四、结束语

高中语文在所有高中学科中,起着塑造学生灵魂和心理的作用。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教学难题,对高中语文教材的研究和应用,部分老师还不能做到行之有效,对教材插图也没有真正发挥其实际效果,因此老师们都应该多做思考和学习,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探索研究持之以恒,提出更多有助于高中语文教学发展的可行性策略。

作者:吕晓岚 单位:浙江省宁海中学

参考文献:

教材插图范文篇9

网络上曾出现过这样一条热帖:“高中的历史课本,秦始皇、光武帝、诸葛亮、唐玄宗、颜真卿原来全是同一个人!有图有真相!囧!”。此帖广为流传,引起不少人关注。后有辟谣,并列出了图片的出处,据了解,这些画像一般都是取自《三才图会》(又名为《三才图说》),是明朝王圻及其儿子王思义撰写的百科式图录类书,书成于明万历年间,至今已近400年。笔者查阅了《三才图会》,分别找到了上述人物的画像,对比之后可看出,网络上的插图为了追求效果,对五个人的画像均作了改动,把五人的胡子都改成了络腮胡,不过看衣着打扮,五个人还真是相似,看来《三才图会》的作者偷了懒。显然此事有炒作嫌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话题便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作为历史教师,笔者却不敢轻易忘却。历史是一门形式活泼、但本质严谨的学科。深入反思,历史教材中大部分插图运用得恰到好处,但也有部分插图使用有失慎重。下面就以华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为例,谈谈历史教材中插图选择应遵循的几点原则。

一插图数量、类型应均衡一般情况下,历史教材中的插图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历史文物图,包括文物本身、复原模型;第二类为历史人物图,照片、画像;第三类为史事情节图,包括照片、名家画作、民间漫画、想象图;第四类为历史地图。在教材中,四类插图所占比例应合理,每课选择插图数量亦应合理。这四类插图的史料价值、助学价值各不相同。历史文物图史料价值较高,并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事物与人物产生感性认识,有一定的助学价值;史事情节图因掺杂了后人的创作,史料价值次之,但助学价值较高,更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历史;历史人物图与历史地图也都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笔者建议增加一定数量的概括类或关系类图表,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先后出现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四位历史人物,他们名字相似,但之间的关系教材中并未作出明确说明,学生容易产生混乱,若能把四者关系用图表的形式列出,既简单明了,又便于掌握。

二紧紧围绕课文中的重点内容选取添加插图插图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应有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而不是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插图选好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插图选不好,教学效果事倍功半。例如,“法国大革命”一节中“三个等级”漫画图,则十分形象地刻画了特权等级的作威作福和第三等级的不堪负重的形象,对于学生理解法国大革命前夕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大有裨益;而“早期的西方殖民扩张”一节中的“非洲黑人被卖为奴隶后,被迫从事超强度劳动”一图,表述的是四个黑人奴隶劳动的场景,从图中无法看出他们从事的是超强度劳动,图与注释并不相符,不能深刻揭露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和三角贸易的罪恶,该插图没有实现其为教学主旨服务的功能。

三所选插图必须真实可靠并注明出处历史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教师们有义务把真实的历史呈现给学生,插图必须真实可靠,要像斟酌文字一样斟酌选择插图。历史学习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历史学习方法。辨别史料的真伪及价值更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注明出处的插图有助于学生分辨该插图的史料价值,并养成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而历史教科书却未完全做到这一点,部分插图没有任何说明。例如,“中世纪西欧社会”一节采用了6幅画作作为插图,但每幅插图都只有标题,没有出处,这就使学生无法准确判断插图的史料价值。即便是教科书编写者为了有助于学生形成空间概念而自编的插图亦应注明其为“编者想象图”这样。

四图片应具有代表性且比例适中、清晰度高往往同一历史题材,有许多不同版本的图像,甚至这些图像之间还会存在着许多明显差异,教材插图应选择那些认可度高的图片。历史人物有其特殊性。在照相机问世之前的漫长历史长河中,一些重要人物的形象都是通过画家的画笔保留下来的,且不说画家的技艺有高低之分,却无一例外的是画家都有其主观立场,喜好憎恶,这些立场与情感都会通过画作流露表达,因此出现我们今天看到的同一历史人物画像不同甚至差异明显。教科书应该选择哪一幅作为插图,是可以当做一个课题来研究的。另外,教材选用插图的比例一定要适中,不可过大或过小,太大显突兀,太小失严谨;图片清晰度要高,切忌模糊不清,清晰度高也是严谨的一种体现。例如:“非洲与美洲古文明”一节中“15世纪中叶印加人的生活场景”一图,场景宏大,色彩单一,画面模糊,细节基本无法看到,用在此只是多占空间,采用的价值不大。只有比例适中、清晰明了的插图才能发挥其教学价值。虽然在历史教材中的插图使用仍存在不足,但使用插图的作用与价值是不能抹杀的。希望今后教材插图的选择能让其价值最大化。

教材插图范文篇10

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新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教学往往以其独有的奇妙无比的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新教材丰富、精美的插图更增添了化学学科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当学生领到新教材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怀着好奇心,把教材从头到尾翻个够,并被其中一幅幅形象、生动的插图所深深吸引。教师在第一节化学课上就要紧紧把握这一教学的好对机,结合绪言中的内容,指导学生欣赏有关插图。例如,教师可问学生:教材封面底纹是什么“花纹”?当学生还在摇头、疑惑时,教师指出,这些“花纹”实际上是构成物质的、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原子的图象。学生顿时兴致勃勃、神情专注。进而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封面的四幅画面: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钢铁生产,节日中五彩缤纷的气球、焰火,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桂林溶洞。这些都与化学密不可分。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更加浓厚。接着指导学生看彩图中“具有绝热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和“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制的乌笼”两图,让学生在惊讶中认识到化学世界的神奇、科学技术的伟大。教师要注意创造这种想问不成,想答而不能的情境,引起学生思维,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动机。

此外,各章节的实验仪器装置图、各种示意图、物质用途图、古今科技成就图等插图都具有浓郁的趣味性,教师要重视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稳定兴趣,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运用插图,加强实验教学

新教材中有关实验内容的插图有近百幅,其中有化学仪器图、基本操作示意图、实验装置图、操作过程示意图等,它们有的是平面图----前视剖面图,线条简单,示意明确;有的是立体图----斜俯视实物图,形象逼真,能清楚地说明一些复杂仪器的构造和实验操作的注意点。总之,它们直观、形象,一目了然,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好资料。

化学仪器图表示出各种仪器的形状、构造、特点。新教材第195-196页表格中10种化学仪器的图形加深了学生对实物认识产生的表象。另外13种常见化学仪器的示意图,也使学生对仪器有了初步的认识。

新教材中出现得最多的是实验装置图。一幅清晰完整的实验装置图,能够用来表明该化学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药品、化学原理和实验顺序,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示意性等特征。因此,对于确保化学实验有条不紊地进行并获得良好的效果,关系重大,而且对帮助学生学习、记录、复习有关实验内容和实验技能,以及培养学生设计化学实验的能力等均有重要的作用。新教材中,形象、生动的化学实验装置图比比皆是。

例如,第18页图1-11白磷的燃烧,图中两处白磷、一处红磷明显不同的位置,加上适当的示意,使学生形象地了解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从第197页图2中学生学到了如何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的方法。第140页图7-3过滤装置图为学生学习过滤操作作了很好的示范。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图,示意清楚,学生不但可以从中掌握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反应条件、装置注意点,而且对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也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实验中品红的扩散、木炭在氧气里燃烧、配制氯化钠溶液等实验操作过程的图示大大加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减少了文字量,这是新教材化学实验插图的一大特色。例如,第215页图29配制氯化钠溶液的图例,将取氯化钠、天平称量氯化钠、氯化钠倒入烧杯、量筒量水、水倒入烧杯、搅拌溶解等操作分别作图示说明,直观性强。这样,操作的连续过程用图示形式表明,使学生在教师示范后,依据教材的图示就可以进行操作练习。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对教材中的实验仪器图进行识图、辨图、改图、说图、选图、释图、连图、绘图等类型的练习,从而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实验能力的培养。

三、运用插图,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等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新教材的插图有的集中反映某物质的用途,有的生动地表示物质的组成、构成,有的形象地揭示一些概念的内涵,有的简明地反映某一变化的过程,富有直观性、趣味性和指导性,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启发和点拨作用。

例如,新教材中分子和原子的图象,是科学家用最先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到的苯分子和硅原子的照片,呈现了物质内部结构的微观世界,使学生对分子、原子的真实性深信不疑。氧化汞分子分解、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更加深了学生对分子、原子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新教材对物质的用途基本上采用图示法,这是一个新突破,既增强了直观性、形象性,又减少了文字量,好教易学,颇受欢迎。例如,氧气、氢气的用途既可使学生结合生活、生产的实际获得感性认识,又可启发学生展望发展前景。玻璃刀裁玻璃的图示使学生不仅了解了金刚石的性质和用途,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起到了示范作用。

在教材中,空气成分示意图简单明了,水在人体中的存在示意图生动形象,浓溶液和稀溶液的示意图对比性强,木材结构示意图变小为大,氯化钠的形成示意图化抽象为具体。一幅幅插图无不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使学生在愉悦中掌握化学知识。

四、运用插图,重视科学态度的培养

新教材配合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刊印了拉瓦锡、道尔顿。侯德榜三位科学家的肖像。结合教材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选学内容,并用生动、富有鼓动性的语言介绍科学家严谨治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从道尔顿提出原子概念到原子。分子论的产生过程,认识到任何科学原理的建立都要经过对大量客观事物观察分析,以及对相关资料,数据的归纳整理,经过科学推断提出假设,再经过证实后继续深入研究和具体运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不仅要了解原子-分子论的发展史,?而且还要逐步学会这样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200多年前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可以帮助我们领会拉瓦锡当时的实验思路。拉瓦锡不怕失败,致力于科学研究的精神,抓住事物间的微小差异而做出判断的唯物主义观点和作风,对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有着重要作用。

五、运用插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新教材介绍了不少我国古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运用插图,可以将这些材料呈献给中华民族的新一代,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例如,新教材引用《天工开物》中我国古代利用天然气熬制盐图,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历史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