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21:26:48

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范文篇1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教材建设;开放教育

2019年12月6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促进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2019〕8号)指出:严格落实教学计划,规范教学组织、课程讲授、学习支持、实践教学、课程考核等教学管理环节;深入研究、精准把握从业人员学习需求,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保证适当比例的面授教学,鼓励开展师生实时互动教学;加强过程管理,做到教学全过程可记录、可监控、可评价、可追溯;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估与反馈机制。《通知》明确了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过程,确定了新教育环境下的教学发展方向。在新教育政策引领下,建立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是大势所趋,而教材质量直接关系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因此建设与现代远程教育新教学过程相适应的教材便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基于此,在新教育环境下,“如何推进教材建设,以期促进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是本文重点研究内容。本文概述现代远程教育基本内涵,分析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与教材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分析现代远程教育教材建设的不足点,探究现代远程教育教材建设路径,旨在增强现代远程教育教材的体系化、科学性与适用性。

一、现代远程教育概述

从基本概念层面来看,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教育形式,它综合面授、函授、自学等教学形式,采用多种媒体手段承载图、文、音、像、画等多种教学资源,将师生互动贯穿于各教学环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现代远程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各教育资源优势,为各类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强有力支持,为不同学习者提供便捷、广泛的教育服务[1]。从教育特征层面来看,现代远程教育主要具有开放性、延伸性、灵活性、手段中介性以及管理性等特征。其一,开放性。开放性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最基本特征。传统高等教育具有一定封闭性,教育门槛高;而现代远程教育是面向社会大众的,教育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开放程度高、教育门槛相对较低,人们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幅度增加[2]。其二,延伸性。传统校园教育是将教育资源集中应用的教育形式;而现代远程教育恰恰相反,其将教育信息通过互联网发散出去,最大化体现教育功能并将教育资源通过网络途径尽可能地向外部扩散、延展[3]。其三,灵活性。现代远程教育兼具在职教育、成人教育的基本功能,并不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和场所,在课程设置、学籍管理和教学管理等方面更具灵活性、多样性[4]。其四,手段中介性。现代远程教育必须借助现代信息工具来开展远距离教育活动,并且需要多媒体端口来最大程度地展现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因此,现代远程教育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媒体的中介作用,对信息传输手段依赖性较强。其五,管理性。虽然现代远程教育具有开放性,但不意味教学过程是随意的,其依然对教学目标、教学测评效果、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有一定要求,因此更需要有完善的制度调控和教学管理机制。

二、现代远程教育与教材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教材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工具。作为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是教育事业科学化推进、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工具,是传承学科理论内容、指导教学实践的重要知识载体,是日常接触到的最基础的学习资源,也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以及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此外,教材作为教学工具更宽泛的意义在于,其通过内容模块的设定能够充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有指导性地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教材依据教学活动安排而建设,可以循序渐进地呈现知识内容,让学生按照教学者认为可操作且高效的方式学习,并使其在学习过程掌握自主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材建设是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活动的根本要素。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型教育形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突破了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不囿于单一的授课模式和互动手段,通过网络载体和新技术手段解决了传统板书教学模式的单一化、格式化等问题,更适于现代社会环境。但是不管教学形式如何变革,教材始终是知识传导、教学计划设定的重要元素,在不能时常面授的现代远程教育中尤其如此。在现代远程教育体系中,教材既是传授知识的工具,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工具,因此教材建设是现代远程教育活动顺利开展根本要素。良好的教材建设不但可以推动现代远程教育的充分实施,而且能提高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

三、现代远程教育教材建设的不足

(一)缺乏完整教材体系。由于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起步较晚,自我实践的经验稍显不足,因此教材建设还尚在摸索完善中。虽然开放大学体系基本实现了远程教育教材的专业建设,但还有很多的网络学校、培训机构在远程教育中借用全日制教材教辅,甚至使用拼凑的知识点讲义,没有就特定学科形成独立的教材体系。究其原因,其一,专职于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师相对较少,相当一部分教材编写教师都将主要精力用于全日制教学;其二,现代远程教育所依托的信息技术可以呈现多媒体化、交互化的教材形式,但由于辐射范围有限,教学活动仍以单一的文字教材为主。(二)现有教材与现代远程教育需求不匹配。部分教师为了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的网络教学特色,直接运用网络课件进行教学。但是,现代远程教育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大多数在职学生的基础知识却相对薄弱,在缺少教师面授督促的情况下,学生需要适于远程教育教学计划和知识内容的教材引导其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而这里所说的教材并不仅是单一的纸质教材,它应该是一种学习资源包,依托于平台而集图文、视频、测评题、慕课,甚至是增强现实技术为一体,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远程教育的特色、满足远程教育教学活动的需求。(三)教材建设质量不适宜现代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面向社会大众,在职学生居多,他们偏重于实践而理论知识相对薄弱,是不同于全日制高校学生的。因此,就教材编写来说,现代远程教育教材的编写,不仅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对成人教育的具体标准,还需要适宜学生的学习起点和知识容纳量,同时必须满足与学历相匹配的专业教学培养标准。而如前文所述,很多编写教师缺乏现代远程教育教材的编写经验,其过于着重完善学科知识而使得远程教育的学生认为教材晦涩难懂;另有部分教师对教材编写不够重视,致使教材内容拼凑而无法满足专业需求。(四)教材编写科学性不足。现代远程教育教材不仅要充分迎合学科建设特征,还要充分适应社会对成人教育、在职教育的具体需求,在提升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现代远程教育一般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而要想充分适应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就需要为教材配置多元化的数字资源。然而,实际情况中,一些教材缺乏与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深入联系,没有深刻体现多媒体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与优势,也没有将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的完美融合。

四、现代远程教育教材的建设路径

(一)明确教材建设标准及构建完善教材体系。要想进一步推动现代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各远程教育院校应该充分了解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特征,明确教材建设标准,积极完善教材体系,提高教材内容的全面性、指导性。首先,社会应为现代远程教育制定统一的教学标准或教材编写总体规划,各院引以为教材的建设依据,结合现代远程教育特点和实际情况,提出学科任务、教材编写工作的实施计划和教材编写质量要求,鼓励编写教师在标准之下积极创新教材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其次,现代远程教育院校要重视教材体系建设。不仅要做单一课程的教材,还要建设与学科教学任务相匹配的全品类教材。不仅要做好教材的文字内容,还要让教材“灵活”起来,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具备多媒体的附加资源。要加强教材体系的建设力度,就要对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手段和呈现方式有明确的认识,依托现代远程教育的平台与特色,创新和丰富教材建设计划。最后,在现代远程教育教材建设过程中,编写教师要明确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施目标,在教材内容方面充分体现创新性、实践性以及职业性,除了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社会实用技能。(二)以现代远程教育特点为前提建设特色化课程教材。现代远程教育改变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推动高等教育、自主教育的开放化、大众化。在现代远程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虽然不常见面,但仍可以相互交流学习,教学模式不再单一,学习时间与空间更加自由、灵活,有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因此,学院在教材建设中,要以现代远程教育特点为前提,针对不同课程建设具有特色化、现代化的教材。远程教育的课程教材编写不应流于形式,其内容应该将课程概念、理论、专有名词定义讲清,同时注意对学习方法及技巧的培养,再配以案例教学,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学会自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三)以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趋势为前提制定科学的教材建设目标。教育部明确指出,现代远程教育是顺应时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因此,要重视现代远程教育教材的建设质量,以创新、现代、高质量的教材体系推动现代远程教育的优质发展。在教材建设过程中,院校要紧跟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形势,结合教育目标及定位,将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有机结合,制定科学的教材建设目标。此外,院校在开展远程教育教材建设时,可以充分融入学院课程建设经验、促进各院系合作、综合各院系研究成果,用以支持教材建设目标、制定教材建设计划。(四)利用信息技术创新现代远程教育教材。要改变传统教材的单一化,使之适用于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就要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材,积极开发以知识点为核心的综合型教材,在保障教材的教学功能外,增加教材的增强现实功能、交互功能等。首先,要开发以知识点为核心的综合型教材,需要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教学内容,并利用可用的多媒体资源呈现教学内容(如通过扫描二维码收看慕课、微课等)。这样的教材既可以强化教师的指导,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建构主体教育理念、培养独立学习能力。其次,教材还可以配套数字资源以添加测评等交互内容或通过信息技术设置交互情景,模拟师生交互动态及过程,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还能引导学生与教师展开深层次交流。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材建设是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根本前提和要素,直接关系现代远程教育的效果。在新教育政策领导下,现代远程教育教材建设重要性愈发突出,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仍旧存在缺乏完整教材体系、现有教材与现代远程教育需要不匹配、教材建设质量不适宜现代远程教育、教材编写科学性不足等问题,影响现代远程教育发展。为此,相关院校要明确教材建设标准,积极构建完善教材体系,以现代远程教育特点为前提建设特色化课程教材,以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趋势为前提制定科学的教材建设目标,并且利用信息技术创新现代远程教育教材,努力开发创新型知识教材,着重围绕开放性教学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实施教材建设,既能满足现代远程教育的需要,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黎波.远程教育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发展的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6):98.

[2]习红丽.现代远程教育成功管理路径探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6):130-132.

[3]刘战伟,崔乃鹏.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学习支持服务质量提升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20):10-15.

教材建设范文篇2

关键词:《电动汽车技术》;国际化教材;建设方法;研究

双语教学是当前教育国际化趋势,教材国际化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必然[1-2]。电动汽车技术目前已经在几乎所有的国内工科院校开设相关本科及研究生课程,此课程特点是课程设置和建设时间短,经典教材和外文原版教材都比较少,且缺乏系统性,非常不利于其双语教学的开展。鉴于电动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及社会对相关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开展其双语教学和教材的国际化建设方法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1我国高校教材国际化现状

在当前高校双语教学和教材国际化的大趋势下,目前我国高校国际化教材的方法主要有:引进国外原版教材、高校教师自编教材和外文教材编译等几种方式。而多数高校双语教学趋向于使用国外原版教材,如:清华大学开设的1400多门课程中有超过1/3的核心课程、北京大学有30多门课程均采用国外著名高校的优秀教材作为教学参考书[2]。而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材科统计,已经引进的供教师教学参考的外文原版教材也达到100门左右。

2国内教材国际化建设方法

2.1谨慎对待原版教材的引进与选用。原版教材的引进与选用需综合考虑国内高校的培养方案、知识体系累积与认知规律,结合教育学改革,为实际教学服务;同时,注重原版教材知识结构和编著方法的先进性、前瞻性并兼顾配套教材的引进。丰富的教辅资料是国外大学教材的一大特色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通过图书、幻灯片、多媒体等媒介构成一种全方位立体化的教材组合,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消化知识[3-4]。2.2推动面向国际化的教材编译。教材建设的国际化的内涵体现在国外优秀教材的引进和本土优秀教材的输出的双向互动。因此,必修加强高校国际化教材的编译和质量,教材编写过程中,要基于国际化背景,注重国际元素的引入、知识体系的结构和陈述表达方法、分析与研究思路。本土国际化教材的输出,可以大大提高我国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2.3完善管理与监督评价制度。完善管理、监督与评价制度是教材国际化的有效保证。目前,国内高校国际化教材的编写明显落后于原版教材的引进速度和数量。各高校也开始逐渐加强对教师国际化教材编写工作的引导,但由于国际化教材种类繁多,质量良莠不齐,因此,选用高质量且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化教材必须依赖于成熟的教材选用和质量有效评价等保证机制。2.4加强国际化教材建设基金的支持。教材国际化过程中,除了高校教师的奉献付出外,无论是自编教材,还是引进原版教材,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鼓励与推动各高校的教材建设相关基金项目的支持和扶助力度,是保证高质量教材编写的有效支撑。同时,大大鼓励那些符合教学和科技发展需要、坚持创新原则、与现有教材相比具有明显特色的自编国际化教材的编写工作,支持其优先出版。

3《电动汽车技术》专业课教材的国际化建设思路

本文基于对国外高校教材建设的特点分析,结合我国车辆工程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和知识体系,以《电动汽车技术》专业课教材国际化建设为实践对象,基于其专业课原版教材遴选、本土化及国际化教材编写,提出一种该专业课教材国际化建设的一般方法,并进行了实践化验证。3.1原版教材的多方位、多层次遴选。电动汽车技术的特点是发展周期短、技术更新速度快,与传统汽车专业知识有重合有不同。其专业课教材国际化建设过程中,对比分析了国外原版教材与国内教材的特点,基于国内高校的培养方案,吸取国外教材编写的先进思路,如取材方法、体系架构搭建、内容编排和示例选用等,同时,也综合考虑了国内高等教育专业培养的方法、课程设置和知识体系的特点,并保证专业课的原版教材遴选更强调其技术的先进性和前瞻性。3.2原版教材的适用性研究。加强对国外教材的研究,搞好我国高校教材建设,编写出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高质量教材,须充分调研世界各国同类教材的情况,尤其教材内容组织与逻辑性不符合中国学生阅读习惯的特点,而综合选择更适合的表述方式和知识点结构。3.3教材国际化的资源整合思路研究。充分利用国外课程现有的辅助教学资源,进行内容及结构的综合改编、改写,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双语教材体系,也是原版教材引进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如,出版社配合教材的改编,网络教学资源同时进行改造,综合重整已有资源进行国内高校双语教学的服务工作。3.4国际化教材使用过程中的评价研究。国际化教材是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我们实现双语教学的需要。国际化教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使用对象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正,以达到更好的应用效果。对其使用过程中的评价研究是国际教材本土化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在《电动汽车技术》专业课教材的国际化过程和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国际化教材使用过程中的评价方法。

4结语

结合我国大学人才培养的特点,专业课程要保证其先进性,保证与时俱进。在充分考虑课程设置目标、知识结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电动汽车技术》专业课国际化教材建设的实践,提出一种符合中国特色的高校双语教材建设方法,从而保证和实现双语教学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星.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双语教学教材建设的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14):14-15.

[2]刘家良.国外高水平教材的引进与“校本化”实施路径的探析[J].现代交际,2016(5):159-160.

[3]汤方霄,周旭,张贵珍.论高校国际化教材建设[J].甘肃科技纵横,2013,42(8):113-115.

教材建设范文篇3

当前高职艺术专业教材暴露出的不足

(1)艺术专业教材(设计类和音乐表演类)的编写依然以本科学科理论体系为基础。很多时候高职教材只是对本科教材的简单压缩,强调理论性研究,始终把内容重点放在学科知识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层面上,往往造成理论知识过于深奥,过于宽泛,而对其中相应的技术性实操性知识点触及较少,导致学生不由自主的沉迷于文字段落中,忽视了其实践性的一面。学生毕业后达不到企业和社会的用工标准,不具备相关能力而仅具有理论上的认知,造成形而上学,最终学生没有出路,学院的声誉也受到影响。(2)艺术专业教材(设计类和音乐表演类)内容过于理论化,其实践性不强。众所周知的原因,由于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在很多情况下要求教师编写教材,以及出版各种书刊,学术类论文等等作为职称评定的必要条件。这就造成高校教材大多都出自高校教师之手,由于很多高校教师的文笔不错,甚至形成了一批职业教材,这些现象反映了高校职称评定方法的弊端与很多无奈。由于高校教师大都不具备企业一线工作能力,长时间被学校的单一环境和书本知识所包围,严重缺乏相关专业的实践能力和实操能力,造成对相关经验的空白。他们的大多数不了解企业、行业的发展和变化情况,不能准确掌握新技术、新经验、新设备、新工艺、新标准,在教材编写时不去企业调研,不做市场调查,缺乏对职业岗位所需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科学分析,随之而来的就是教材内容与实际相脱节,对实际操作和运用不具指导作用。随着企业、行业以及全社会的高速发展,教材落后与知识技术的快速更新这一矛盾将更加显现无遗。(3)艺术专业教材(设计类和音乐表演类)过多体现概念性理论性知识,而对教材内容在实践性、启发性、案例分析性上有所不足。目前无论是艺术设计类还是音乐表演类的教材在内容上普遍充斥着概念性知识点。对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案例分析确实少得可怜。例如《广告插图设计》一书的内容都是些简单的概念性介绍,或者是一些深奥、宽泛的理论,对具体的插图案例却鲜有点评和分析,没有体现差图案例对教材的实际意义。这对还未接触实际广告工作对广告插图还没有实际经验的学生来说就像是雾里看花,看看热闹罢了;又比如音乐表演专业教材《世界名曲欣赏》,很多时候只是对世界名曲的简单罗列,配以作者、国籍、生平及作品诞生时代进行介绍,而对该作品反映的情感以及创作方法和技巧上很少有所剖析。(4)艺术专业教材(设计类和音乐表演类)在形式上不够丰富。现在的艺术设计类和音乐表演类教材都集中在一本书上,内容过于单一,趣味性和启发性不强,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对高职教育来说,实训是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动手和实操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然而现实是大多数高职艺术专业没有专门的实训教材,学生不能完全明白实训的目的,没有把所学知识完全进行实践,造成学生不能对工作流程和岗位要求进行准确定位。(5)艺术专业教材(设计类和音乐表演类)在编写上没有固定的标准,没有和相关的职业标准,从业资格,行业技能等级相挂钩,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所需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职业技能在教材中得不到充分体现。教材的编写不能紧跟就业资格要求和标准,相当于造出的子弹不适用枪支,学生的所学不能满足用人方的需要,高校人才培养出现偏差。

对当前高职艺术专业教材建设的一些建议

(1)艺术专业教材内容应体现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根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要求,高职艺术专业教材的编写应处理以下问题:1)理论性基础性知识与学以致用的关系。通过以往大量事实证明,艺术专业教材过于强调理论和基础性知识,而缺乏对职业技能和岗位标准的针对性,造成我们的毕业生不具备直接上岗能力,还要经过用人单位的培训和再造。因此我们教材编写要以实际应用为主旨,强调学以致用,尽量避免出现大量繁琐空洞的理论概念。2)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都应成为教材编写的依据。根据艺术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所应具备的上岗能力,把具体的真实的项目案例详细的编入教材,把岗位上经常遇到的工作难题和主要业务都要有所体现,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潜移默化的进入半工作状态,较早接触岗位任务。3)教材内容应涉及行业历史背景,行业的特点以及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对所要从事行业有整体的认识也可激发行业自豪感和学习动力。4)教材应提出学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包括尊重企业行业文化,保守企业秘密,尊重客户隐私,树立服务社会和服务国家的信念等。合格的高职毕业生应该是专业素质,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的综合体。(2)艺术专业教材应编写专门的实训教材指导科学实训。实训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起到了学生从学校进入工作岗位从书本知识到亲身实践的过渡作用。这一阶段的重要性体现在能够帮助学生从理论知识的学习者转变为一个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者,可以帮助学生检验学习成果,把课本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实践活动,在实际的操作中把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使学生对书本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动手能力。实训在最大程度上提供和模拟了真实的工作岗位状态和要求。实训作为重要的实践学习阶段,必须建立健全专门实训教材,针对实训学习阶段的特殊性尤其是过渡性特点,实训教材内容应有意识地对工作程序,工作方法,操作技巧,安全意识,生产流程,以及艺术专业设计类和音乐表演类的独特性上着重强调,起到“指导实践、规范操作、动手训练和角色过渡等作用”。(3)艺术专业教材建设应参考国外先进高职教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要科学分配。教材的理论教学部分的篇幅要适度,做到“必要、实用”能够为学生今后的专业深造起到铺垫和支持;实践性教学,要突出实践性、案例分析性、发现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探讨为重点。从国外先进的高职艺术专业类教材中,明显体现出教材结构和教学思路的特别之处。例如,《GraphicDesign》(图案设计)一书作为众多英国高职院校艺术类平面设计专业的选用教材,其特点表现在:1)教材内容只编写必要的理论性知识和概念。2)启发性观点和问题在每一章节都有所涉及。3)教材内容融入了大量的人文精神、社会科学、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体现了一本教材可以成为了解世界的窗口。4)结构上以图片为主,对每幅图片都有较详细的分析和总结,从设计思想、设计思路、表现技巧等方面剖析案例。5)以真实案例(项目)作为教材练习章节内容,引导学生在原有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二次设计创新。6)教材内容具有强大的引导性、逻辑连贯性、循序渐进性和完整性,可以保证无教师状态下的学生自学需要。(4)艺术专业教材建设队伍的构成应讲究科学性广泛性及时代适应性。教材编写在人员的组成上要充分考虑各方因素,第一,要融入用人单位的领导、带头人、技术人员以及行业骨干、带头人,他们应对教材的编写起指导和引导作用。第二,高职院校教师,“双师型”教师应为首选,因为他们不但有一线教学经验,还有在企业和行业的实际工作经历和经验,他们对教学和用人市场有较全面地认识,具有教材编写上的优势。第三,在校生和已毕业学生,他们是教材的使用者,对教材的感受是最全面最客观也是最重要的,只有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教材才能更有说服力。(5)艺术专业教材建设应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教材的编写应该以企事业单位中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和导向。艺术专业学生应该明确未来工作岗位的任务和工作流程。比如装饰设计人员就要求具有实地勘察,摄影取景,草图勾画,空间合理分割,制图软件操作,平面图制作,电脑效果图制作,装饰材料选取等能力。在教材编写上应做到使学生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上加深对工作流程的认识,对所应具有的能力有清楚的认知,也就深化了教材的职业特性。(6)艺术专业教材建设应建立教材审查机制,把好教材选择关。加强艺术专业教材建设,还应建立科学,严谨的教材选用制度。从审查,评价,研讨,论证等环节进行逐级把关,把教材内容的实践性,先进性,科学性,与职业岗位的结合性作为教材评判的主要标准。保证教材能够发挥从学生到从业人员顺利升级的保障作用。审查人员的构成上要做到合理,广泛,公平,实效。高职高专艺术专业教材作为培养艺术人才的知识载体,具有传授知识,指导实践,开发思维,强化专业等重要作用。教材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培养目标,教学成果,知识传承,学生成才,学生创业就业等一系列问题。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高专艺术专业教材必须紧跟时代的脚步,以科技发展,人文发展,社会发展,就业趋势作为依据和导向,并要不断借鉴和吸收欧美发达国家教材的长处和经验,建立一套完整科学使用的教材建设体系,为我国的高职高专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作者:王振宇工作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教材建设范文篇4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材建设;问题;措施

教材建设是整个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本保证,高职高专教材作为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知识载体和教学的基本工具,直接关系到高职高专教育能否为一线岗位培养符合要求的高技术应用性人才。教育部也把教材建设作为衡量高职高专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标,作为检验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与力度。近年来,许多高职高专院校都十分重视教材建设工作,编写和出版了一批质量较高的高职高专精品教材。但仍然远远满足不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而且当前高职教材的建设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教材严重不足: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教材的来源,一是借用本科教材,其内容偏多、理论偏深、实践性内容严重不足,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二是沿用专科、原成人高校和中专教材,其基本是“本科压缩型”,在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上存在严重不足,难以达到高职教学的基本要求。三是自编讲义,存在转抄内容居多、编写质量不高、加工不细和印刷质量低劣等问题,影响了教材质量。

2.现行教材版本偏老、内容陈旧,表现为:不能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而且不少教材不符合新规范、新规程、新标准,与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有的教材虽然冠以“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的名义,其内容其实是原专科或成人高校教材的翻版,更缺少相应配套的实训类教材。

3.实践性教材严重不足:目前,市场上的高职教材主要是供教师授课使用的。而实践性教学一般占高等职业教育总学时数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是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实践性教材的不足已成为制约高职人才培养的瓶颈。

4.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缺乏衔接:“双证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但目前高职教材的内容与劳动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缺乏有效衔接。

高职教材建设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高职高专教材编写的人力资源短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品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特别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高职高专教育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而获得长足的发展,但是高职高专院校连年的扩招导致各种所需资源的短缺,与高职高专教育快速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落差,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师资从数量、质量以及结构比例上,还远远不能满足高职高专发展的需要。许多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无暇顾及高职高专教材的编写工作。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一些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在不断发生变化,知识经济也催生了一些新的职业岗位和岗位群,对高职高专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高专院校的师资队伍扩张的主渠道还是来源于普通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及其调入的普通高校的教师。因此,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仍然沿袭着“传统教学模式教化下的课堂到课堂灌输式”的传授模式。由此可见,高职高专教材编写的人力资源自然十分短缺,能够反映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特别是贴近社会生产实践的教材就更少。

第二,高职高专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和鼓励。因为要正式出版一本质量高的新编高职高专教材,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要编好一本教材,往往需要编写人员数月甚至数年的努力,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成果,经过多次的编辑修改。这样,一些教师辛辛苦苦编写出来的教材,还往往只作为学校自编教材来使用,要想正式出版,还要经过繁杂的程序,承担能否被社会所认定等一系列的风险,因此,即使是比较优秀的院内自编教材被出版的可能性也比较小。这样,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受到抑制,质量比较高的高职高专教材往往就不容易出得来。

第三,教材出版发行中的利益驱动导致了高职高专教材出版中的短期行为。由于高职高专院校的连年扩招,急需大量适合高职高专教育的教材。在这一形势下,许多出版社争相加入到“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和“21世纪高职高专教材”的组织建设中。不可否认,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在各方面的配合下,确实出版了一批能够反映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优秀教材、精品教材,但这些教材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但由于一些出版社出于“抢时间、拼速度、争效益”的动机,很难按照高职高专的办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组织人员重新编写一套全新的高职高专教材,大部分都是将原来的本科、专科或者中专教材进行整理或者改头换面,因此,一部分打着高职高专名号的教材要么理论性过强、内容过于深奥;要么内容庞杂重复;或者成为剪辑拼凑的低水平之作。高职高专教材出版、发行中的这种短期行为,完全和高职高专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也损害了一些出版、发行单位的名声,影响了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工作。

第四,教材编写与出版的组织协调未到位。虽然教育部早就提出了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的规划与目标,但是要具体到某一专业、某一课程的教材建设则需要根据某个行业、地区以及具体岗位的要求来确定。目前,随着各个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的加大,许多学校在高职高专教材建设方面已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这些院校也积极和有关出版社配合,把各自的教改成果编写在教材中。但是,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和出版社的联系往往是单线的、偶然的、零星的,这样常常导致许多出版社拿着高职高专教材的出版计划,而许多高职高专院校教改工作搞得轰轰烈烈,甚至形成了很有特色的自编教材,但由于缺乏教材编写与教材出版联系的平台,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在宏观上缺乏引导与推动,也就不可能出现一大批能够反映高职高专特色的精品教材。

由此可见,高职高专教材建设中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为了改变当前高职高专精品教材缺乏的局面,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提高认识。教材建设工作是整个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是体现一定教学论思想的载体,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和基本依据,是教学理论发生功效与实践中介,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材质量的高低,关系到高职院校能否实现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第二,搞好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工作,做好规划是基础,加强领导是保证。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教材建设的领导,尽快制定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专业培养规格,组织编写、出版队伍,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协调工作,搭建高职高专院校教材建设沟通与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及时整合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的各方面信息,从而从宏观上定期提出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出版的计划,这样可以有效地杜绝教材建设中的短期行为,并有效地促进各院校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工作步入良性循环,推动大批能够反映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特色的教材涌现,从而使高职高专教材编写出版的渠道畅通无阻。

第三,教材建设要紧紧围绕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开展工作。基础课程教材要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程教材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教材建设不仅要注重内容和体系的改革,还要注重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跟上科技发展和生产工作实际的需求。

第四,必须加强高职高专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提高教材质量的关键,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支持教师编写一批具有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高质量的好教材。

第五,学校教学改革与建设是教材建设的基础,教材编写工作要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相结合,同时,教材建设要推进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各类高职高专院校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料汇编[Z].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程荣福.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改革与建设.职业技术教育2001.10.

教材建设范文篇5

论文摘要:国内医学信息管理专业设立20多年来,与国外相比,教材建设相对滞后。在对山西医科大学医学信息管理系教材建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教材建设改革与创新的思路,为推进医学信息管理学科的整体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985年,我国高校首次设立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经过20多年的不断探索、研究和积累,专业定位日趋明朗,课程体系日臻完善,培养方向、目标明确,师资力量逐步增强,人才市场需求增加,未来发展前景良好。但是,我国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育还有很多巫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对该专业教材建设的系统研究,国内少有报道。为此,项目组积极参与了该专业国内各类教材的编写工作,针对教材建设和改革创新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分析研究,并将其结果以论文的形式与同行共飨,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国外医学信息学教育起步较早,1964年,美国犹他大学就成立了医学信息学系,其医学信息学的研究和教育在国际同行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展,不论在专业定位、课程设置还是在教材建设等方面,均比国内成熟和完善。特别是教材建设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首先,国外教材在内涵上较为宽泛。国外多用“teachingmaterial”一词,而非“textbook",意即包括主教材、参考书、习题集等在内的系列配套教材,且介质形式多样,有纸质的、电子的、网络的等。其次,国外教材在内容组织上,特别注重其逻辑内容与学生的认知心理相结合。这是目前国外较新的一种教材微观设计模式。此外,美国的教材一般出自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之手,系统性、稳定性和权威性普遍较高,不仅为美国高校广泛使用,甚至在全球都有很大影响。现任国际医学信息学会(IMIA)主席、荷兰鹿特丹Erasmus大学医疗卫生系教授J.H.VanBemmel和美国Stanford大学医学院M.A.Musen教授主编的《医学信息学》,就是该领域当前最权威、最详尽的论著。

国内医学信息学(亦称医学信息管理或卫生信息管理)的教育相对较晚,总体水平明显低于国外。项目组就,’(医学信息学or医学信息管理or卫生信息管理)and教材”组合作为检索式,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HI)中进行检索,限制字段为“题名”,时间限制为1979-2008年,其检索结果为0。然后去掉“教材”,共检索到206条数据。去掉有关会议通知、招生简章和期刊约稿外,有163条数据为实际命中文献。通过研究分析,发现97篇为教育方面的,且均与专业定位、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内容相关。有关该专业教材建设的系统研究,目前在国内还处于空白,只有一些零星的研究散布于相关文献中。如董鸿哗在《浅谈医学信息学教育的体系建设》中提到从面向应用需要、采用多种模式、体现自主学习等6个方面进行该专业教材的建设宛楠在《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育现状与改革设想》中提到目前医学信息类教材数量有限,质量参差不齐,不太适合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使用等。可见我国医学信息管理教育在许多方面还较薄弱,专业教材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环节,应不断改革创新,进行系统研究。

二、拟解决的核心问题

(1)对医学信息管理教材建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分析是教材改革和创新的基础。对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材现状的调查包括本校、国内和国外3个层面。通过对本校该专业教材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可以了解该专业教材建设方面最具体、最微观的信息,包括学生对教材最具体的看法和需要。通过对国内该专业教材建设情况的调查分析,可以帮助把握该专业教材改革的宏观方向和主要思路。对国外教材建设成果的调查研究,则有助于及时吸纳教材建设的新理念,并在教材改革中有所突破和创新。因此,对该专业教材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

项目组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山西医科大学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材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全面的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教材选用情况和所选教材的内容、体系结构、科学水平和编印水平等方面。调查范围为主题标引、C语言、管理学等13门专业主干课程。2009年上半年,又在国内选取了11所有代表性的院校,仍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围绕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20门主干课程,从规划教材、选用教材、自编教材和教师辅助材料等4方面进行了调查。通过网络及查找文献的方式对国外本专业教材建设的研究成果进行调查,和国内情况进行对比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基本掌握了国内该专业教材建设的现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材建设改革与创新思路。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材建设改革与创新思路是此项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此项研究的主要目标。如何使专业教材更系统、更科学、更符合人才培养的需求是教材改革的核心问题。为此,我们在对该专业教材建设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其存在的问题,从体系化、特色化、协同性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深人研究,借鉴国外教材建设的先进经验和理念,结合国内该专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材建设的改革与创新思路。

三、主要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可分为教材建设现状调查、比较与分析、提出新思路3个主要阶段

四、主要目标

教材建设范文篇6

近年来,随着武警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以船艇专业为特色的院校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2003年正式开办船艇专业学历教育,专业培养层次也由专业建设初期的学兵培训发展到了现在包括航海部门长、操纵班长、机电班长等多层次的培养模式。然而,作为院校基本建设之一的教材建设,却远远滞后于船艇专业教育发展的步伐,当前船艇教材建设存在着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符合专业教育特色的教材严重不足

目前,我校船艇专业教材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借用本科教材。其问题在于,内容偏多、理论偏深、实践性内容严重不足,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二是沿用专科教材和中专教材。其问题在于,基本是“本科压缩型”,在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上存在严重不足,难以达到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

(2)现行教材版本偏老、内容陈旧

其现状是各个培养层次的学员使用的是由镇江船艇学院上世纪八十年代编写的教材,教员和学员们都反映教材陈旧,脱离武警基层实际,没有针对性,不能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而且不符合新规范、新规程、新标准,与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3)实践性教材匮乏

目前,选用的专业教材主要是供教员授课使用的。而实践性教学一般占专业教育总学时数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是船艇专业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实践性教材的匮乏已成为制约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

(4)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缺乏衔接

按照总参军务部、总后军事交通运输部2002交航字第224号《关于军队船艇技术兵实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的通知》要求,船艇专业学员毕业时,必须同时取得毕业证和职业技能资格证。根据这一要求,目前专业教材的内容与军队管理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证书必须有效衔接,但是目前专业教材建设现状势必会影响到中业学员是否能够顺利拿到双证。

2船艇专业教材建设思路

教材建设是一项宏伟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有理论探索问题,又有实践问题;既有教与学的问题,又有管理的问题;既包括教材的自身建设问题,又包括教材的教学工作;既有教材的研制问题,又有教材的出版发行问题。那么,如何加强专业院校的教材建设,编写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满足教学和基层需要,突出船艇特色的教材呢?根据目前我校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合理组织专业教材内容。

船艇专业教材建设必须以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第一任职能力较强、有一定发展潜力并具为培养目标,实现从以教员为主体的传统观念到以学员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从重理论、轻实践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转变;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到以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要把握住船艇专业教材的准确定位,必须做好两项工作:一是理论知识的准确定位,既要根据“必需、够用;顶用”的原则,又要根据生源的实际情况,以学员为主体确定理论深度;二是在教材的编写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融入足够的实训内容,保证对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基层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要求。

(2)加大对专业教材建设的管理力度。

学校应成立专业教材审核、编写委员会,重新审定专业各个课程的指导思想、目的要求、体系结构、教材特色,在制定专业各课程的教学计划以及大纲或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由学校训练部统一组织、分别编写教材。在编写专业教材时,应建立教材编写核准制度,对教材编写的资格和条件、教材编写的立项和核准作出明确的规定。例如,对教材编写申请者的资格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体系结构、教材特色及创新等方面进行审核,经核准通过后方可进行编写;同时,应建立教材编写、审定分离制度,成立专业教材审定委员会,要注意聘请专家、学者、—线的教师以及行业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的编写、审定工作。因为专业的教材尤其是实训教材必须与岗位紧密联系,而工程技术人员最了解有关岗位的实际情况,他们参与教材的编写可以提高教材的实用性。这样,把好编、审两道关,就能把握行业的最新发展动向以及教材各类知识的比例结构,从而保证教材的质量。

(3)针对船艇专业教育的特点,以全新内容编写教材。

船艇教育虽然也包括学历教育,但与一般的普通高等教育是有差别的,其培养的目标和对象也不相同。船艇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具有一定理论水平、有较强实际技能的职业性人才,而就读专业的学生大多高考的分数较低,学习基础较为薄弱。根据这一现状,在编写专业教材时,要改变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的严密、完整的做法、精选学员终身发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现学员身心发展及掌握知识的特点,反映武警基层船队发展的需求的内容,即教材要体现基层需要、学科特点和学员身心发展三者有机的统一。具体来说,第一,要注意教材的基础性。因专业学员学习基础相对较差,所以教材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论述要深入浅出,清楚明白;对内容的编排应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注重教材的连贯性、衔接性。第二,要注意专业教材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科学性和先进性是教材的基本要求。由于航海技术及造船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新观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法规频频产生。虽然教材的内容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与基层建设密切联系的专业教材,必须紧跟时代变化的步伐。

因此,一方面要删除教材中那些次要的、陈旧的内容,又要补充与基层船队建设联系非常密切的内容,体现教材建设与现代化武警基层船队建设的联系。第三,要注重实践性。船艇教育培养的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所以,在教材中实验或实践的内容应占较大的比重。编写专业教材,还应注意体现新的教学方法,创造条件引导学员积极实践,让学员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在实践中建构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员搜索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要注重专业教材的配套建没。

当前,新技术、网络等促进了教学设备的改进,这必定促进教材的变更。因此,在教材的配套建设方面,在配齐教员参考用书、学习辅导书、练习册、实验教材的基础上,还要探索如何研制配套的电子教案,音像,多媒体课件,电子或网络教材,从而构建教材的立体化,改变专业教材单一,并缺乏用书状况。

3对加强船艇教材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领导,制定计划

建议成立由学校训练部部长任组长,专业教研室主任任副组长的专业教材编写领导小组,加强对教材建设工作的领导。学校立足于长远发展,从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目标要求出发,制定教材的整体规划,把编写高质量的教材列入训练部、教研室工作计划,确保教材编写工作的有效实施。为了更好地落实教材编写计划,保证编写质量,对于专业系列教材的编写,聘清在工程第一线专家参加审定小组,在编写教材之前,对主编和参编人员进行培训,统一对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业务规格、知识结构、能力要求、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认识,明确每一本教材在本系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2)把教材建设列人教学研究课题项目

领导小组积极争取总部和行业的支持,争取将系列教材列人总部和行业专业规划教材建设项目。教材建设立项是龙头工程,学校在向总部争取立项的同时,尽快将教材建设列入训练部教学课题研究项目,这样不仅有利于教材建设有组织、有步骤地科学运行,又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通过教材建设发挥各个专业课教员的共同合作研究开发意识,提高整个教研室的学术研究水平,让教材编写工作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以避免教材建设成为各个带课教员小打小闹式的编书运动。

(3)警地联合共同编写教材

警地联合办学是我校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建议把联合办学的层次进一步扩充到专业教材建设上来,发挥武汉造船厂和船艇专业院校云集的优势,共同编写专业教材。建议聘请生产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专家及多年从事专业教育并卓有成效的教授共同组成教材编写组。为了突出专业教育的特色,贯穿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一条主线,明确规定每本专业教材均要安排一名来自工程技术一线的专家参编或担任主审,使教材内容更贴近工程实际,保证理论联系实际在教材中得以充分体现。

(4)教材建设经费的多元化

教材建设需要有一定的经费。建议成立教材建设专门研究开发基金,为教材的编写,审核,出版提供经济支持。基金应既包括出版发行过程中必需的费用又包括编审人员适当的工作报酬。建议将基金下放到专业教材编写领导小组,一方面可以精简工作流程,提高教材建设工作效益,另一方面又可以增加编审人员的主人翁意识,提高教材编写的积极性。

总之,专业教材的建设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立足点,充分体现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以全面提高学员综合素质为宗旨,以满足第一任职需要为重点,以促进学员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研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以提高专业学术研究水平和专业教学质量为目标,积极顺应新时期武警院校体制改革的潮流,为我校船艇专业建设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科学基础。

教材建设范文篇7

关键词:校本教材;旅游;语言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今后从事导游职业,一名合格的导游必须具备:熟练的景点讲解技能,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对于语言知识积累和口头语言的表达有着比其他专业更高的要求。因此建设旅游专业语文校本教材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校本教材建设思路上,我从地域文化视角出发,从基本的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的人文内容,然后再回归语言,让学生在与语言、人文的不断对话中,交流、感悟、体验、品味、积累、运用,从而让校本教材人文性在语文工具(与导游工作结合)价值的实现过程中体现。

1注重地方方言俚语、口语的搜集

导游语言的运用和日常单纯的口语交流又有不同的地方。导游语言“正确、清楚、生动、灵活”、是四大原则。一名旅游专业的学生,经过认真努力的专业学习,从语言表达来说“正确”和“清楚”的目标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做到。但是要想做到语言的生动和灵活,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特别是讲解有地域特色比较浓厚的景点时,如果能够穿插一些地方的俚语和俗语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其实好的导游语言应该雅俗共赏,因此校本教材可以有目的的收集一些地方俚语、俗语,并教会学生在讲解过程中运用。而现在学生成长语境,对方言、俚语这一方面接触较少,而传统教材在对地域语言关注不足,校本教材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憾。这样既更好的传承了地方文化,也对导游语言有了鲜活的补充。

2编纂的文学作品更接地气

校本教材可以是对旅游文学作品做深度的扩展,知其首尾、本末。例如笔者在编纂校本教材时,对于汉赋大家枚乘(淮安人)代表作《七发》里面所包含对楚太子所言之美食“犓牛之腴,菜以笋蒲。肥狗之和,冒以山肤。楚苗之食,安胡之飰,抟之不解,一啜而散。于是使伊尹煎熬,易牙调和。熊蹯之胹,芍药之酱。薄耆之炙,鲜鲤之鱠。秋黄之苏,白露之茹。兰英之酒,酌以涤口。山梁之餐,豢豹之胎。小飰大歠,如汤沃雪。此亦天下之至美也,太子能强起尝之乎?”笔者特地引申,对本地美食文化的渊源做了介绍,淮安市是淮扬菜发源地之一,美食旅游资源丰富,关于美食文化的介绍的文章书籍汗牛充栋。从《七发》赋对美食的描述可见,早在西汉时期,在江淮一带人们美食追求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但是00后的学生是伴随着多元文化成长起来的,喜欢短平快浅的阅读,追求怪异离奇的情节和搞笑的戏谑语言,而对于真正纯唯美或有思想深度的文学作品反倒缺乏审美能力和兴趣。通过校本语文教材的介绍可以将生涩枯燥古辞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美食文化,更加接地气。即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也加深了旅游专业学生对美食文化的理解,有利于今后的导游工作的开展。

3精当选材,补语文教材遗珠之憾

传统语文教材由于篇目有限,面对灿若星辰的文学作品,难免有遗珠之憾。例如晚明著名园林建筑学家计成所著之《园冶》,与其说是一部介绍园林建筑杰作,不如说是一部文学描绘园林景观的佳作,通篇体现士大夫阶层的审美观和情趣。整部书采用以“骈四骊六”为其特征的骈体文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愈非匠作可为,亦非主人所能自主者,须求得人,当要节用。“因”者: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这一段话可谓短短数语,将园林“借景”手法的运用,描绘的淋漓尽致。亦显出极高的构思手法。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学习园林的构景手法有独特帮助。学生通过阅读作品,把作品中所蕴藏的文学知识、园林知识转化为指导自己今后独立从事导游工作有效能力,从而掌握运用园林审美的规律,能够自如地在游客面前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认识。而不是单纯的背诵导游词。优秀的导游员不单纯是对旅游景点简单的介绍,更是美的发现者和创造者,在景点解说中能把对社会生活和人生的体验、感悟转化为自己的生命情愫,和所在景点的特色相融合,并能够用优美的言语形态展现出来。

4注重文学资源和旅游资源的融合

很多经典的文学资源就是旅游资源。在编撰校本语文教材时,注重文学资源向旅游资源的转化。例如:一饭千金,胯下之辱等成语,就发生在笔者所在教学地—江苏淮安。笔者利用校本教材这个平台对有关民间传说、历史典故进行整理和收集、传承。在作业设置上,根据民间的传说和历史典故设计旅游线路,并进行导游词创作比赛。这样可以实现文学旅游资源和旅游资源特别是和地方旅游资源相结合。从而找准了语文校本教材建设的切入点和闪光点。

作者:路春涛 单位: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参考文献:

教材建设范文篇8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教材建设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以培养本科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要强调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教材是教学思想、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载体,是课程得以实施的具体保证,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标志,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本文探讨教材建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及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宗旨的教材建设思路和教改实践。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教材建设的要求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载体,是人才培养的依据,只有使用高质量的教材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的提高,对教材建设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教材建设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培养现代工程师为根本任务,因此,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动力,以提高学生素质、培育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目标,必定要落实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最终要落实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具有多年传统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衔接、教学内容陈旧、知识老化、理论与实践脱节成为课程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相协调的突出问题。为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在教材建设过程中不是就编教材而编教材,而是首先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与改革。

2、课程体系由“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根据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我们在教材建设过程中,将课程教学目标分解于理论、实践教学环节中,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构建新的课程体系。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应用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适应性和创造性,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3、教学内容要体现应用型人才培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层出不穷。为了解决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提高与教学课时缩短的矛盾,我们在教材建设过程中广泛吸收先进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坚持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线,对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整合后的课程教材内容协调处理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的关系,体现了教学改革内容,反映了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和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体现社会的发展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教材建设要适应大众化教育阶段的需要。大众化教育直接导致学生平均入学水平下移。这种下移包括学习的基础、能力和自觉性。这给教学组织、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都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关心的一是如何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另一个是如何促进优秀学生成长。为了适应这种个性化教育、分层次教学的需要,教材建设也要多层次化。

5、教材建设要与课程改革同步。教材是教学改革成果的结晶,是知识和能力的载体。教材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致力于学生科学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应用型本科特色教材建设推动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深入开展,保证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以应用型人才培养这宗旨的教材建设思路

传统的本科教育在培养目标、教学要求、课程设置、课时分配、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相差甚远,使用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本科教材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相吻合,给教与学都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我们根据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和人才培养的实践,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改革教学内容,重组课程结构,突出能力培养,在此基础上编写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材。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要注意如下几点:

1、基础理论适度。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素养和能力的最好载体,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关系,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精简理论的推导,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

2、内容和体系的科学性是教材质量的基础。教材内容和体系要反映技术科学领域的新发展,坚持创新与汲取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问题,在重点介绍成熟经典知识的基础上适当介绍相关学科的新发展、新方法、新技术,这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3、科学的思想性是教材的灵魂。教材既是知识的载体又是认知能力的载体,教材应当具有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和功能,高质量的教材不仅能使学生易于获得知识,而且能通过知识的学习,在本门学科的素养方面受到熏陶,在学习、应用乃至发展知识方面受到启示。

4、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兴趣和能力是教材革新的重要方向。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知识的运用和活用尤为重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兴趣和能力是教材革新的重要方向。

5、适当加强教材内容的弹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优秀学生的成长。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适当增加一些弹性,用*号或异体字标出,有利于为个性教育提供一定的空间。在内容上既要考虑到通俗易懂,又不宜过于详细,要有意识地逐步提高阅读台阶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6、教材立体化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包括主干教材、辅助教材、纸质教材和电子网络教材的立体化教材建设,不仅能为在校学生自主学习营造广阔的空间,也可为在职人员的继续学习提供更好的条件,适应“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的需要。

三、教材建设促进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立体化教材建设促进了网络教学环境建设,充实了精品课程教学网站教学资源,为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变提供了有力保证,实现了教学模式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式”向“自主探究式”转变,教学方法由“单项灌输式”向“多维互动式”转变,教学手段由单一媒体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教育技术转变。

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促进了教学方法改革,加快了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步伐,为学生提供了可以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的基础。

教材建设范文篇9

一、商务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优秀的商务英语教材是保证商务英语教学效果的基础,目前,我国商务英语教材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各校专家形成合力,编写出了一批商务英语统编教材。2.商务英语教材编写中的“推陈出新”日益引起编者的重视。近几年国际商贸业务中出现的新内容、新名词都渐渐被纳入教材,因此,教材编写的适用性明显增强。尽管国内商务英语教材建设与过去相比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同时也依然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教材建设中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最直接的后果是资源的浪费以及市场的压力,而真正能满足实际所需的商务英语教材又比较匮乏。因此,教材编写者和出版社应尽量准确及时地把握商务英语教材编写、出版的市场情况,避免和市面上已有教材相似的教材,以便集中优秀资源投入到更前沿、更为各层次办学所需要的教材开发上去。

(二)商务英语教与学方面的辅助教材较匮乏

综观我国目前商务英语师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少数商务英语教师虽然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一定的国际商贸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但他们缺乏商务领域的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商务英语教材编写者们应该着重考虑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编写出高质量的“打包式”教材,如包括侧重实践指导的教师用书、学生练习册及其它附属学习材料的教材,以帮助广大商务英语教师们弥补商务英语专业知识不足、提高教学效率。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的定位

职业导向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的主要特征,即这些院校的办学以追求实用性,并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为主要特征。近年来,很多本科院校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有些院校发展定位不准,过分强调加强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宗旨。因此,部分专业的教材建设也明显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应用性和市场导向性不突出,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商务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应该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开辟自己发展的大舞台,其教材建设应该有如下定位:

(一)以专业要求为本

应用型商务英语教材编写必须以本专业的培养对象、培养目标、业务规格和教学大纲为准绳,充分展现创新思想,突出应用特色。这样,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及需求才不会脱节。

(二)以核心竞争力培养为主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特色是强化人才的职业核心竞争力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包括基本素质、基本能力与专业能力与技能。其中基本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职业素质、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基本能力包括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信息采集与处理能力、逻辑思维与判断能力、竞争与组织能力、自学与钻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专业能力与技能包括经营管理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客户沟通和管理能力、英语应用能力。为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应用型的商务英语教材要根据学生的商务活动实践操作能力这条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结构,构建能力训练模块,加强学生的商务英语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的培养。

(三)以符合“人情”、“国情”为重

商务英语系列教材的编写要符合学生的认识和学习规律,把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科学比例,循序渐进,便于自学。教材内容要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情并与时俱进。商务英语专业与时展同步,当前是世界经济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商贸领域的技术创新层出不穷,新的经贸词汇源源不断地涌入到商务英语的语言和词库中,商务人才出现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高级商务实用人才,除了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本专业常用词汇外,应该牢固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好随时出现的商务英语新词汇和新知识。

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商务英语教材建设的措施

商务英语教学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习者在商务环境中语言运用的能力及交际的能力。那么其教材建设也应服务于这一目标。结合国内商务英语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以我校为例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以下改善商务英语教材建设的措施。1.选编结合自编教材与选用教材二者要“取长补短”。商务英语统编教材的出现为各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可供选择的教学资源。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有其明确的办学宗旨,要分析、研究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如地理环境、教育资源、办学规模、办学特色和定位、培养目标等,来确定本校商务英语专业各门课程的教材开发和使用。可通过现状分析调查、教学大纲制定、教材编写、教学实践、修改完善等一系列步骤来加强适应本校实际情况的商务英语教材建设。2.校企合作教材建设对专业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从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这个专业的发展前景。地理环境、教育资源、办学规模、办学特色和定位、培养目标决定了各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对课程设置和教材的需求各不相同。在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过程中如果邀请有资历的企业人士参与其中,让他们提供更丰富更实用的国际商务活动中的真实材料,把企业搬进课堂,有助于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促进学生针对真实的商务活动进行真实的交际训练。这种校企合作开发出来的教材更符合自身培养目标,也可以让在校教师学到更多最新的、实用的专业知识,推动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3.完善配套教师用书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能保证提高教材使用的质量。因此,与商务英语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的开发也应得到同样的重视,它能帮助教师挖掘教材的内在价值,更好地理解和贯彻大纲要求和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加深对语言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的理解,并对如何使用教学材料提供可行的建议,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另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商务英语相关课程,还可以配备相关的学习指导书。4.加强监控教材选用是教材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优秀教材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新颖性、适用性和实践性。对教材的研究和评价是把握教材质量的重要手段,而考察教材的适用性是选用与否的核心。为了保证适用的优秀教材走进课堂,各院校应加强监控,建立严格的教材选用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综合相关教师的研究成果和教学体会,集体评议,集体选择,确保选用教材的质量。5.导向一致教材建设过程中要始终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更要及时、准确把握时下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和在校学生与这些需求之间的冲突,以提高商务英语专业教育教学水平为根本宗旨,以顺利就业为根本指导方向,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确保所有学生在毕业时均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并能在具备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还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熟练掌握商务常规理论知识和最基本的业务操作技能,具备较强的商务沟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四、结语

教材建设范文篇10

关键词:高师;声乐教材;应用型人才;建设方法

声乐教材建设与教材改革是高师院校声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强调在教材建设当中正确把握方向,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教材建设方案的更新,提高教师的持续创新能力,完善教师专业素质,把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付诸实践[1]。高师声乐教学在改革发展当中应该始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与时俱进,扭转传统落后的思想,提高教材体系建设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之下,提出建设教材体系的科学方案,迎面教学挑战,为高师声乐教学注入活力。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在助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根据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应用型人才是社会需求的方向,和学术研究型与实用技能型人才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探讨研究具有很高现实价值[2]。当前,高等院校进行了办学定位的创新,强调要满足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迎合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有序推进提供支持,这些都给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并带来了良好条件。应用型人才是具备专业理论知识积累,拥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与优良职业素养的人才,除了要理论基础过硬,还必须在动手与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积极表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知识目标。不管是哪种专业,都要求学生掌握和自身所学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以及知识,因为这是提高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与前提。知识目标是通过专业人才培育方案的设定与教学大纲要求,确保课程教学当中学生顺利掌握原理与知识点;2.专业能力目标。专业能力是学生在经过了知识学习与实践锻炼之后,要具备的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具体涉及语言表达、信息处理、管理、学习、外语等多方面的能力;3.素质目标。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培养目标,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如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意识、职业道德、创新思想等等。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知识与专业能力目标属于具体课程目标,往往可以通过课内外教学实践的方法实现。素质目标往往需要经过多门课程综合学习,通过对各种知识进行持续融合,再加上有效的实践锻炼才能形成[3]。

二、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中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意义

应用型人才是经过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可以把学习结果应用于实际工作的人才类别,和学术型人才相比,拥有更强的专业技能,可以有效适应社会工作需求,把个人知识体系和专业能力应用于社会工作。伴随国家经济事业的飞速发展,不管是哪个行业都提出了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面对应用型人才的巨大缺口,必须提高对教育体系的建设水平,深化教育改革,把培养应用型人才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大学校园是中国教育体系当中的高等教育阶段,是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以及提高职业技能的关键平台,在声乐教学实践中要更加关注学生声乐能力的发展,扭转过去重知识、轻实践的教学局面,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能够做到知识和实践并重的应用型声乐人才,充分满足社会的需要,响应国家教育改革当中提出的培育应用型人才的号召,让学生具备更高的社会价值,为学校声乐教育改革的长效进步提供支持。总的来说,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方向,推进高师声乐教学改革是满足社会人才培养需求和实现教育改革目标的必然选择,也能够带动声乐教学创新,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让学生的知识和实践素质齐头并进。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师声乐教材建设方法

(一)声乐教材科学性建设

科学是促进主观认识以及客观实际相统一的实践活动。音乐就像社会形态,一般社会生活会随科技发展而发展,音乐的科学性必须体现音乐发展和科学发展的内在关联性,彰显音乐发展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的供给关系。所谓声乐教材科学性,实际上就是遵循社会发展对学科教育的实际要求,把事物发展规律当作教材改革与建设的理论根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师声乐教材建设,首先应该把着力点放在教材的科学性层次建设,不管是声乐理论教材还是声乐实践教材,都要实现科学性[4]。声乐理论是融合了多学科的研究理论,高师声乐理论教材的建设与创编必须彰显科学性。教材中对知识的阐述应该实现科学性和实践性的高度统一,在建设理论教材中要满足下面要求。第一,运用科学表述方法说明歌唱发声器官的具体构造,讲明相关的生理学知识,保证理论的完整性;第二,针对歌唱发声心理活动进行有效表述,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选择差异化的论述角度,把歌唱心理活动补充到声乐理论体系当中;第三,运用通俗易懂以及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各种理论知识的具体描述,对理论的动态发展情况进行解释说明,推动教材建设与时俱进。声乐艺术是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除了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还必须教导学生掌握实践技能,所以在教材建设当中不能够只是关注声乐理论教材的科学性建设,还要把实践教材科学性建设作为当前重点。要注意的是声乐实践性教材,必须跟上时展与改革开放的步伐,唱响复兴道路主旋律,弘扬核心价值观,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加大量歌颂祖国与人民的内容。实践性教材要具备的特征,应该是富有时代气息、民族特色鲜明、关注选材广泛性与作品类别多元性,注意对教材曲目进行持续丰富与更新。

(二)声乐教材创新性建设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认识与实践能力,同时还是助推社会进步与民族发展的动力。民族想要走在时代前列,就必须要具备创新思维,推动持续创新和不断改革。创新的含义包括三个层次,分别是更新、改变与创造新事物。高师声乐教材建设应该以创新为方向,因为教材创新的目标方向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创新为推动力,而不能固守常规,始终把传统教材奉为权威。高师声乐教材的创新性建设必须要有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提高和文化事业的扩展,同时还要依托创新实践,提升教师的音乐素养。第一,创新外国作品教材。高师声乐教学普遍应用的外国作品教材是外国《声乐曲选集(第一版)》,该教材遵循的教学大纲相对久远,无法跟上时代的变革和声乐教学改革要求,外国作品在持续更新换代,不对新内容进行补充,会影响学生形成国际视野。所以在外国作品教材创新过程当中,既要做好对老教材优点的继承,又要积极努力创编新编教材,补充优秀和经典的外国音乐作品,促进学生音乐视野的扩展。第二,创新中国作品教材。高师院校普遍运用的中国作品教材是《声乐曲选集》,虽然包括很多经典的声乐作品,但是,时代在进步,优秀作品在持续涌现,想要满足学生长效发展要求,就必须在教材建设当中加强创新,跟上时展的脚步,收录更多时代化声乐作品进入教材,把握时代脉搏,让学生透过声乐作品塑造正确价值观。

(三)声乐教材民族性建设

一个民族受同一文化影响表现出的世界观、行为模式、性格特征等就是民族性。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创造水平,想要真正意义上把中华文化推介出去,就必须拥有优质的民族化作品。高师声乐教材建设要达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为国家音乐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助力,就必须把民族性建设作为重中之重。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开始主动深入民族地区了解不同民族的民俗生活,也创作出了不少带有独特民族风格和备受人们青睐的作品,把作品的民族性体现得淋漓尽致[5]。例如,《大地飞歌》是带有苗族风格的音乐作品;《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展现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与游牧民族独特的地域文化。把越来越多经典的民族性音乐作品融入到高师声乐教材曲目当中,不仅能够给学生未来的创作和发展带来有价值的启发,还有助于促进地方文化与民族文化的挖掘与传承,让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增进对不同民族的了解,建立良好的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认同感。

四、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师声乐课程实践策略

(一)立足实际开展分层教学

在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了高师声乐教材建设之后,接下来就需要通过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教材的应用与落实,维护教学质量,保证人才培养有效性。要对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必须基于全新角度,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解决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成长进步空间。要突破声乐教学的固有模式,落实分层教学势在必行。高师声乐教师往往不擅长小组课以及集体课,通常是通过个别课程的开展对学生进行指导。事实上,在对学生的声乐素质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丰富教学形式,把不同的课程结合起来运用,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高师声乐教学必须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授课形式进行优化改革,把个别课小组课与集体课以更加灵活科学的方式组合起来。针对声乐教学当中理论基础课程可以通过集体课教学完成,帮助学生把握普遍规律。在声乐实践训练当中,可以以小组课形式展开,让学生在小组当中互相观摩,加强交流,在练习当中获得更多的灵感,得到更显著的效果。个别课程的开设主要是解决不同学生的个性问题,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掌握因材施教的方法,为学生学好声乐课程提供保障。

(二)组织活动提供展示空间

高师教育最为鲜明的特征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充分适应岗位工作,成长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想要让学生适应工作岗位,凭借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适应社会岗位需求就必须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优质的展示空间和实践锻炼平台[6]。在艺术实践环节,教师要有意识把理论课和艺术实践课融合起来,促进二者相互补充,互相促进。比方说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了声乐技能之后,组织班级声乐表演活动给学生展示平台,并对表演进行综合评选,帮助学生在实践当中总结经验,消化理论知识,检验艺术学习的效果。当然学校也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综合成长的平台,这个实践平台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肯定和支持,把学生培养成全能应用型人才。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校园艺术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利用这个平台展示和发展自己;学校可以邀请声乐方面的专家组织讲座活动,让学生在吸收经验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素质。

(三)完善教学设施改进师资

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设施的完善程度相关。这里所说的设施既有软件设施,又有硬件设施。从硬件设施角度进行分析,目前,很多高师院校的声乐教学设备是比较有限的,这势必会影响声乐教学效果,也无法运用具体形象的方式展示抽象知识,增加了学生学习困难度。所以高师院校要想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保证人才队伍的建设效果,必须对现有教学设施的不足之处进行归纳总结,补充教学设施和相关的声乐教学器材,给学生提供一个设备齐全的学习平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顺利达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从软件设施角度分析,教师队伍的素质会对学生的实践素养带来深刻影响,而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就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对此,高师院校应该对声乐师资队伍进行建设,积极组织开展人才教育培训活动,督促教师共同投入教研活动,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的同时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五、结语

在社会经济体系日益发展与进步的背景下,社会的人才需求类别和以往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高学历人才需求转变为应用型人才需求方向,因而在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当中,要把关注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上。根据声乐教学改革要求和培养声乐艺术实践人才的需要,高师院校在声乐教学创新中要把关注点放在教材体系建设上,并且要确定教材改革建设的方向。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声乐教材创新的科学方案,真正把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新时展的应用型声乐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荔.高职院校声乐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产学研”相结合问题研究[J].北方音乐,2017,37(2):295.

[2]唐禹.探析高校声乐教学中因材施教理念的有效应用[J].戏剧之家,2018(10):163-164.

[3]毛翠屏.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新思考[J].当代音乐,2020,18(10):30-32.

[4]仰峰.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模式改革之我见[J].读天下,2019(2):365.

[5]武剑峰.浅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