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富民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1:25:36

合作富民

合作富民范文篇1

一、目标任务

2012年,依托当地规模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5家,全系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00家,入社社员达到1万户;培育10家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5家以上;组织召开“农超对接”会议5次以上;开展小麦、大米、棉花等大田作物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工作。

二、工作安排

(一)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依托基层供销社、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社会能人,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以当地资源条件和市场前景为基础,拓宽合作领域,以参股入股形式积极领办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5家,实现合作社的新发展。

区: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分别是:区粮棉种植专业合作社、区绿通蔬菜物流配送专业合作社、区苗木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区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

区: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分别是:区农产品营销专业合作社、区鸵鸟养殖专业合作社、区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区牧草种植专业合作社、区新户棉花专业合作社。

县: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分别是:县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县福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县千村种植专业合作社、县佳诚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县绿鑫蔬菜专业合作社。

县: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分别是:县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县壮大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县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县大户苗圃繁育种植专业合作社、县春明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

县: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分别是:县甜高粱种植专业合作社、县明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县棉花大田服务专业合作社、县生态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县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

(二)积极培育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按照市级示范社标准要求,培育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0家。

区:区海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区博龙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

区:新盛冬枣专业合作社、小围子地瓜专业合作社。

县:县丰泰胡萝卜专业合作社、县天虹鸭业专业合作社。

县:县瑞丰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县海丰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

县:志强农作物农民专业合作社、聚鑫林果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探索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围绕规模特色优势产业,引导推进同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相关市场主体之间在劳动、技术、产品、资本等方面开展联合与合作,发展成立合作社联合社7家。

区:区名优农产品联购联销合作社联合社。

区:区农产品营销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县:县丰泰胡萝卜合作社联合社、县健士富硒蔬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县:县大米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县金惠泽农产品营销服务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县:县明集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三、推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社成立以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同志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农产品体系建设科负责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各县区供销社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细化任务目标,落实责任到人,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建立由县供销社牵头、龙头公司(专业合作社)具体实施、基层社广泛参与的“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探索依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与村两委联合,成立村级合作经济组织,探索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各环节积极性。

合作富民范文篇2

重点实施“合作富民”工程,实现“十百万”目标,即:培育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00家,入社社员达到1万户,入社社员收入高于未入社社员收入20%以上。

(一)大力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每个县区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以上,培育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二)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重点推动成立市级大米联合社,将大米生产、管理、加工、包装、销售、资金互助等各个环节联合起来,形成完整产业链条,打造品牌产品优势。每个县区结合产业优势,组建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三)积极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1、培育农产品流通主体。依托大闸蟹有限公司建立市级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各县区建立县级农产品公司。依托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搭建农产品网上营销平台。

2、培育农产品品牌。市社重点培育推介大闸蟹、海参、大米等品牌,每个县区围绕当地优势产业积极做好农产品品牌培育推介工作。

3、深化“农超对接”工作。在加强直采直供基地建设的同时,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超市、市场、机关食堂、学校及餐饮企业直接对接,每个县区至少要召开一次“农超对接”会。

4、拓展外部市场。组织引导农产品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在外地设立总、开设专卖店,进一步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

(四)继续实施大田作物生产经营服务创新。重点推进垦利县胜坨供销社的2.3万亩棉花托管生产经营,宁海供销社的6000亩小麦、1万亩水稻大田作物经营服务,六合供销社的3万亩棉花经营服务体系,广饶县汇通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中粮集团合作的5万亩优质小麦大田作物经营服务体系等4个项目建设。

(五)稳步推进农村合作性融资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开展以诚信经营和资金互助为主要内容的信用合作。有条件的县区探索建立农村融资担保体系,逐步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问题。

二、大力推进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

(一)重点推动新型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级农资物流园区龙头带动作用,规范提升“放心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完善农资物流配送体系。依托网络实施“沃土工程”,推动测土配方施肥、化肥联采直供直施和“庄稼医院”业务的拓展,使农资经营服务与专业合作社建设、标准化基地建设、大田作物生产经营服务、基层社建设有效对接,实现农资经营服务体系与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的有机融合,逐步形成“市级有园区,县(区)有配送中心,乡镇有中心超市,村有便民店”四级配套齐全、服务完善、经营规范的农资经营服务网络。

市社重点抓好市级农资物流园区建设,确保2012年6月底前投入使用。各县区社要按照省社工作标准要求,注重培育整合有实力的企业,以参股入股形式组建供销社主导或参与的农资配送公司,建成区域性配送中心。重点推动广饶县地力农资公司、区农资物流配送中心、河口区农益农资合作社配送能力的提高和综合服务水平的提升;积极推动利津县树青生资专业合作社、垦利县西宋供销社拓展农资直供业务。

(二)稳步推进日用品网络建设。按照“直营、连锁、配送”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提升“两进工程”,促进其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有机结合,启动农家店信息化工程建设。按照省社工作标准要求,河口区要结合原办公区开发和蓝色经济区服务中心建设,组建有掌控力的日用品配送中心,并整合六合、义和、新户供销社日用品网络,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区的日用品连锁经营网络。其他县区要整合组建供销社有控制力的配送企业,年内建设2-3家日用品直营店。重点推动广饶县日用品连锁经营龙头企业的组建工作,引导河口区六合供销社逐步扩展村级配送,完善区域网络。

(三)积极推进再生资源网络建设。重点发展广饶县、河口区、利津县再生资源经营网络,培育广饶金峤再生资源公司、河口区六合供销社、利津县再生资源协会的经营和发展,争取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发展2-3家在区域发展有实力的公司(园区),进而通过外引内联等方式,整合市域力量向城区辐射发展,发挥供销社联合与合作的优势,逐步建成覆盖全市的回收、分拣、加工利用于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四)积极参与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以农资和日用品两类超市为主要方式,积极参与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拓展农资和日用品连锁经营服务网络。重点推动广饶县社参与农村新型社区服务中心、河口区供销社社区服务中心、垦利县胜坨供销社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工作,配套完善社区服务中心的经营服务设施。

三、全力推进基层供销社建设

按照“规范提升、重点培育、打造亮点、扩大规模”的原则,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合作社建设为基础,实行能人带动战略,按照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全力推动基层社建设和发展,积极构建供销社组织新体系,努力打造为农服务的综合平台。在继续重点培育建设原有基层社的基础上,今年新创建基层社6家,分别是:区1家、河口区1家、广饶县2家、利津县2家,垦利县启动发展4家基层社。

四、积极做好安全生产和安全统筹统保工作

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年”四次集中行动、“安全生产月”、“安全工作目标管理竞赛”等活动,深入抓好企业的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按照东供字〔2012〕1号文件要求,全面完成安全统筹统保任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积极开展“平安”、“平安供销”创建活动,确保系统安全稳定。

五、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重点围绕农产品加工经营、农产品流通、农资物流配送等领域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市社重点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市级农资物流园区三大项目建设。县区社尽快确定至少一个项目重点推进实施。

六、全面提高机关服务能力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继续深入实施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进一步完善机关管理制度体系,深化党务和政务公开,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合作富民范文篇3

2010年以来,市政府每年都召开一次全市兴林富民工作现场会。今天又在天台召开,这既充分说明了市政府对兴林富民工作的高度重视,又说明各地在推进兴林富民工作中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都有各自的亮点。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市委1号文件精神,总结回顾前阶段全市实施兴林富民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分析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今年的工作目标与任务,为破解“三农”难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上午,大家参观了满圆春农林开发有限公司的无患子生产基地和加工车间,天台县政府等介绍了兴林富民工作经验和思路,等一下李跃程副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各地要学习借鉴,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根据会议的安排就具体工作讲二方面的意见。

一、对前阶段兴林富民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9年初,省里作出了实施百乡千村兴林富民示范工程的决策,我市积极行动,相应提出了实施十乡百村兴林富民示范工程行动计划与实施方案。通过各地前三年来的实施,兴林富民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高效林业基地面积增加,区域特色明显。高效林业基地面积从实施前的40万亩增加到65万亩,并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色。如以仙居、黄岩、临海为主的低山丘陵杨梅产业带,以天台、仙居、临海、黄岩为主的竹产业带,以灵江、橙江、椒江两岸的早熟温州蜜柑、本地早和玉环楚门文旦、温岭高橙、三门齐橙为特色的柑桔产业带,以临海、天台、三门为主的茶叶产业带,以天台、三门、温岭为主的梨产业带,等等。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集约经营水平逐步提高。已达到省级兴林富民示范村镇建设标准的10个乡镇、65个村,共投入建设资金7500多万元,主要用于品种改良、低效林改造、基地道路、水利设施、观光休闲配套基础设施等建设,新建林区道路及操作道233公里,有效地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是林业标准化覆盖面不断扩大,可食林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以林业特色基地、竹林经济林低效林改造、森林食品基地建设为抓手,切实加强可食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市累计认定森林食品基地77个,辐射面积达到55万亩。林业标准化生产推广面积65万亩。

四是林业专业合作组织逢勃发展,产业化经营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市林业专业合作组织从2009年前的188家增加到300多家,入社社员3万余户,经营面积达30多万亩,带动农户10万余户。

五是林业综合效益显著,林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能力不断增强。2009-2011年,全市林业年总产值分别为145亿元、160亿元和14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分别为33.2、35.6、36.6亿元。2011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林业总产值虽然有所下降(第二产业产值下降18个亿),但第一产业却保持增长势头,当年创建的5个省级兴林富民示范镇(黄岩头陀镇、临海白水洋镇、温岭坞根镇、玉环清港镇、仙居横溪镇)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3319元,占农业总收入的56%,比实施前增长63%,23个省级兴林富民示范村农民人均林业收入3555元,占农业总收入的74%,比实施前增53%。林业第一产业已成为山区、半山区及部分平原地区的支柱产业,涌现出了许多致富典型。如仙居县仅杨梅产业一项就使全县农业人口人均年增收800~900元,其中赵岙村人均收入达1万元以上,坎头村人均收入0.8万元。依靠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增收致富的典型事例可以说枚不胜举。

为了扎实推进兴林富民工程建设,全市各地着重加强了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作出实施兴林富民工程决策以来,连续3年每年召开一次兴林富民工作现场会对全市工作做出部署,并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扶持“三区”的兴林富民示范工程建设。这次会议还对兴林富民工程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说明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该项工作,并把兴林富民工程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创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县强镇建设重要内容,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狠抓落实。各地各部门积极配合,农办、发改委、财政、科技、农业、气象、金融等部门都将此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加以支持推进。全市林业主管部门积极当好参谋,制定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挂钩联系制度。同时,还充分运用抓点办方、示范引路的工作方法,加强了示范点建设。

2、加强科技支撑。全市各级始终把科技服务作为实现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重要环节来抓,建立了科技人员联系示范户制度,紧扣林情林时,及时组织广大林业科技人员,深入到乡村、到户、到山头地块,采取多种形式传授林业实用新技术,为林农提供丰富的科技套餐。三年来,全市每年有150多名科技人员与161户农户结对实行科技帮扶,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5万亩,这些基地通过采用先进的适用技术,年平均亩产值达到3387元,比帮扶前年增27%,比面上同类基地增30%以上。特别是去年1月份发生雨雪冰冻极端气象灾害之后,市、县(市、区)各级迅速组织实施“百项技术百名干部进千村”活动,组织了400多名林业技术人员深入到灾区生产第一线,做好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技术指导工作。据统计,2009-2011年,全市累计送科技下乡885次,进村入户1.47万户,发放技术资料20多万份,举办培训及讲座470多场次,受训林农7.76万人次。为了满足林农对林业实用技术的迫切需求,市林业局于2009年组织了各方面的专家,编写柑桔、杨梅、枇杷、毛竹、板栗、森林蔬菜等11个方面的实用技术丛书,并正式出版,成为送科技下乡活动的主要技术资料和农民劳动力素质培训的教材用书。与此同时,全市每年还精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林业科技周活动。2011年,我市和仙居县成功承办了以“建设山上,促进林兴民富”为主题的省第五届林业科技周主会场活动。这次主会场活动的举办,不仅进一步营造了科技兴林的氛围,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仙居杨梅产业的知名度。

3、加强主体培育。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起步较早、速度较快。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林业组织化经营程度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林业专业合作社已成为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农贸供应的有效载体。各地都非常重视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坚持一手抓新发展,一手抓规范化建设。三年来,全市新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120多家。特别是在近几年市政府连续组织开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年”活动中,我们积极响应,指导林业专业合作社参加规范化合作社的创建,其中有15家还被省林业厅认定为省级林业示范性专业合作社。林业专业合作社在兴林富民示范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骨干作用,已达标的65个省级兴林富民示范村每个村都组建了林业专业合作社。

4、加强设施建设。要实现林业生产基地高产出、高效益,首先必须改善生产条件,特别是交通条件和溉灌条件。为此,各级有关部门积极当好政府的参谋,争取上级对兴林富民示范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扶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引导林农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从2009年起市政府设立兴林富民专项资金,择优对“三区”兴林富民示范工程技改和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扶持。各县(市、区)也都立足当地实际,对发展特色林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或奖励。同时,各级各地积极包装项目,多渠道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力求兴林富民工程建设与森林食品基地建设、农业标准化推广、林业观光园区建设、康庄工程建设、发展农家乐和生态休闲旅游等项目有机结合,整合财政资金,重点扶持各类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据初步统计,2009-2011年,县(市、区)林业部门向省林业厅争取到兴林富民类项目资金1590万元。从而形成了政府引导、自筹为主的多渠道融资的投入机制,有力地推进了林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林业生产率。如黄岩区在富山乡畴路村建立的毛竹笋竹两用林示范基地,仅通过竹林道和操作道建设,使竹山每亩节本增收300元。

5、加强宣传工作。宣传工作既是展示兴林富民工程建设成果、证明林业产业在增强富民能力、发挥典型事例的示范带动作用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推介林产品、提高林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渠道。市局在林业网上开设专栏,及时宣传报道兴林富民示范工程建设成就。还组织各地把兴林富民示范村镇建设成效制作成展板在2009年年初召开的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上进行了展示,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各地也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宣传兴林富民示范村镇建设成效,展示当地特色林产品。如组织参加农博会,仙居、临海、黄岩分别举办杨梅节和柑桔节,天台举办茶文化节等。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还不少。主要表现在:林业产业发展现状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对兴林富民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还不够大,面也不广;有些地方对省级兴林富民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工作重视不够,林业部门自身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存在依赖上级部门激励政策的思想,对申报示范村镇积极性不够;低效林比例还比较大,整体效益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耕作方式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如极度全面垦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等;可食林产品质量监管工作还有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产条件差,生产成本高;等等。

二、2012年兴林富民工作部署

2012年,全市兴林富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林业的要求,以增加林农收入、增强致富能力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为抓手,以示范工程为带动,以科技为支撑,大力发展高效生态林业,巩固和新建一批生产发展、农民富裕、生态良好的兴林富民示范村镇,为构建一个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林业产业体系,带动和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具体要做到六个全面推进:

一是全面推进兴林富民示范工程建设。根据2009年提出的十乡百村兴林富民示范工程建设计划和省林业厅下达的年度建设任务,今年全市要建成省级兴林富民示范乡镇2个(三门珠岙镇、仙居朱溪镇)、示范村19个(椒江1、黄岩4、临海4、温岭1、玉环1、三门1、天台3、仙居4)。原来基础比较好的乡镇和村在前三年达到了省级建设标准,留下来的建设难度将越来越大,各地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做到早准备、早行动,对照建设标准,认真抓好落实。要及时帮助示范村镇搞好自查总结,对达不到建设标准的要及时进行调整。自查上报省厅的示范村镇数要大于年度计划数。同时,示范村镇的创建,要做到与国家林业局“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创建活动相结合,与市里开展的“特色强县、强镇、强村”活动相结合。探索建立高效生态林业生产园区,提高林业生产效益。

二是全面推进重点或新兴产业的发展。要以生态优先的原则,坚持“适度、适区、适法”地发展林业产业。适度,就是要把握开发的度,坚持生态优先。适区,就是开发的区域要适宜,高速公路、铁路、国省道等主要通道沿线、城镇周围、水库周边、重点公益林区、25度以上陡坡和山顶等山体要禁止开发。适法,就是开发的方法要科学,特别是整地,要提倡块状、带状或鱼鳞坑整地方式,山脚、山腰、山顶要保留植被带。要认真实施好竹产业生产发展项目,加快改造提升竹产业。去年省政府在遂昌召开了欠发达地区竹林道示范工程建设现场会,我市竹林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黄岩、临海、天台和仙居4个县(市、区)参加会议,并被列入2011年现代农业——竹产业生产发展项目计划,省补助资金750万元。补助资金虽多,但建设任务也较重。要求建设示范区面积90600亩,核心区面积8600亩,竹林道58公里(其中主干道27公里、辅助道31公里),建蓄水池49个(配套设施:输水管35公里、喷滴灌159只),深挖垦复7200亩,测土施肥7100亩。因此,4个项目县要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抓紧组织实施,重点推广深挖改造、平衡施肥、密度控制技术,并抓好竹林道、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提高林地生产力。其他县(市、区)也要积极引导和鼓励适宜区域,利用山地资源发展毛竹生产。要做强名特优新干鲜果品产业。要调整和优化品种和产业结构,挖掘和推广优良品种,加快低产低效林的改造,积极推广立体经营、高效复合经营或一体化经营,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林业产业。要加快油茶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国家把发展油茶产业作为推进山区综合开发、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加快国土绿化进程的一项重要产业来抓,国务院于2011年9月在湖南召开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省委省政府也非常重视,把油茶产业发展作为欠发达地区低收入林农增收的重点来抓,并将油茶产业生产发展作为现代农业发展项目之一争取中央财政的支持。今年3月份,省林业厅下达了2012-2010年油茶发展计划,仙居、天台2县两年合计建设任务18700亩,其中新造林4700亩,低改14000亩。除了项目县要提前谋划、抓好落实之外,其他县(市、区)也要因地制宜,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科学确定油茶产业发展的规模和布局,选择最适宜本区域发展的油茶品种,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要着力建设珍贵树种基地。发展珍贵用材树种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森林资源的热点和难点所在,省林业厅已于去年编制民《省珍贵树种资源发展纲要》,并将出台珍贵树种发展的扶持政策。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争取上级的项目,建设一批珍贵树种基地。

三是要重视食品质量安全,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可食林产品的质量安全事关林业产业的发展,事关消费者健康,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要强化可食林产品的产地环境检测和产品质量监管,严格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林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切实落实可食林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确保可食林产品从“地头”到“餐桌”的安全。继续开展林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要大力发展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加强森林食品基地、无公害基地建设。要充分认识林业标准化生产对保证林产品质量安全、提升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的作用和意义,加强林业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大力组织标准的实施和推广,提高林业标准化生产的覆盖面。要提高品牌意识,牢固树立品牌就是质量、就是效益、创名牌就是创市场的观念,进一步培育名牌产品,大力发展名牌产品。重视品牌的认定和名牌的商标注册工作,同时加大名牌产品的广告宣传力度,打响品牌,拓展名牌效应。

四是全面推进经营体制的创新。生产经营的主体决定发展模式和水平。要以组织化、规模化和产业化为方向,创新生产经营的体制。一要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促进适度规模经营。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一步引导林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充分运用物质利益原则,激活经营机制,大力推行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买、转让等多种有效形式,促进林地、资本等要素的集聚,发展订单林业,加快林地的规模经营。二要积极培育现代林业的主体。一方面要继续培育壮大林业龙头企业,进一步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并重视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在组织生产、推广技术、推销产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另一方面,以农民大户为骨干,以农民素质培训为载体,加大对农民的科技文化知识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塑造一大批现代林业法人主体。积极引导相关经营主体的联合与整合,因地制宜地探索林业产业化组织形式,逐步建立企业、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联基地、联大户并辐射带动散户的产加销一体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实现林企互动、优势互补、产销对接,增强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连接能力,整体提升林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

合作富民范文篇4

一、园区总体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现代农业产业园牢牢抓住成功入围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单位的重大机遇,着力推动园区发展转向高质量,努力打造发展水平高、科技含量高、服务水平高、综合效益高“四高”型示范园。目前,园区已集聚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3家,建成6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3个省级园艺标准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效。

1.坚持生态为先,优势特色产业构建取得新进展。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坚持以工业化的思维发展特色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化经营超80%,主导产业加工转化率达54%。做强循环经济。围绕打造特色循环产业,着力构建以工厂化食用菌为主的菌蔬果渔全产业链式发展模式,在前道原料环节带动周边乡镇种植农作物1.2万亩,在后道生产环节与苏州硒谷合作进行精深加工,共引进工厂化食用菌及关联企业19家,日产量超过500吨,成为全省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2017年循环产业总产值达22.68亿元,占园区总产值73%。做优三产融合。突出新业态、新经济培育,大力推动农旅、农电融合,加快发展文旅休闲观光农业,充分发挥园区“醉美”电商平台与物流体系支撑作用,带动全县建成各类网店、“村淘”项目4500余家,各类网络销售企业600余家,今年以来已接待各类游客和考察活动等67.3万人次。做大特色品牌。注重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建设,组织开展华绿牌金针菇、华佗牌金针菇等生态原产地保护认证活动,着力打造“食用菌”“鲜桃”“成子湖青虾”三大区域公共品牌,“鲜桃”地理标志农产品通过农业农村部评审,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63个,绿色、有机等农产品产地认证面积超过55.3%,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4%,园艺作物标准园、标准化养殖基地占比达50%。

2.坚持富民为本,多元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得到新拓展。突出联农富农并举,积极构建多元利益联结机制,让广大农民参与园区建设、共享发展红利。2018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将达到2.4万元,超过全县平均水平35%以上。其中就业联结,通过设立劳务中心,帮助1300多人就业。创业联结,在建15万平方米创业创新孵化中心,让创业创新者“拎包入驻”。股权联结,以奖补资金入股优质企业,将其中60%股权量化到村集体和低收入农户。服务联结,成立劳务、农机等合作社11个和桃果机械化服务平台,促进农户降本增效。金融联结,开展农村土地“两权”抵押试点,发放小额信贷7382万元。保险联结,桃价格指数保费由财政负担70%,每亩少交保费210元。科技联结,通过“两化”“三新”方式,亩均降本30%、增效1500元以上。扶贫联结,开展“四送”“四资”活动,为228个低收入户送去152个岗位。

3.坚持内涵为要,先进技术装备集成区构建实现新突破。注重典型引领、要素集聚,探索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装备“四新”发展路径,全面推动园区提档升级、内涵发展。让主体更强。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拥有100-300亩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203个,两年来新增5个家庭农场集群和16个农业龙头企业,国润农业目前正申报部级农业龙头企业。让服务更优。围绕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牢固树立“店小二”服务意识,建设冷链物流、智慧能源、综合服务等“六大平台”,设立展示、会商、创联“三大中心”,落实放管服“2212”改革,跟踪解决企业和经营主体在土地、项目、技术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了“小政府、大服务”的运行模式,目前正计划研发园区APP服务平台。

3.坚持改革为源,管理运行机制构建迸发新活力。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善用改革的思维、创新的办法激发园区内在活力。优化运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领导小组高位统筹、园区管委会主体落实、职能部门协同创建的组织架构,实行“园区领导班子半月一会办、县分管领导一月一会办、县主要领导两月一会办”推进机制,推行特事特办、市场化方式、实体化运作,“扁平化、专业化”的运行管理模式初步构建。深化要素资源配置。在奖补政策上,去年以来整合涉农资金1.2亿元支持园区重点项目建设;在土地盘活上,将5600余亩基本农田调整为一般农用地,办理设施用地1700余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60余亩;在金融支持上,探索权属清晰的农民动产、不动产抵押贷款业务,累计发放小额信用贷款7382万元、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6400万元,计划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40余亿元。强化科技人才保障。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试行“园区引进、园企共用、以企为主”的用人方式,与省农科院共建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与省硒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分中心,新引进“双一流”高校研究生11人,为园区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人才保障。

二、省级财政1000万补助资金项目使用情况

因现代农业产业园接收省级财政1000万补助时间较迟,此前不了解该笔资金的使用方向和指导意见,故没有实施,截至目前,正在履行该项资金的选项公示程序,切实保障将该笔资金用在实处。

三、南北园区挂钩合作共建情况

挂钩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挥各自优势,深入开展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建立共建农业园区的联合协调理事会制度,形成了协同创建的组织架构,共同谋划,加快推进共建园区发展。

二是在产业合作方面,双方整合资源,推动和引导区各类企业到园区投资兴业,达成富硒功能农业战略合作协议,成立苏州市富硒功能农业企业院士工作站分站。

三是在金融、科技合作方面,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桥梁,与苏州银行、苏州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东吴村镇银行加强业务往来,融资6000万元用于园区创建工作,利益联结机制建设进一步深化提高。

四、产业富民情况

现代农业产业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根据省农委下发的2018年农业产业富民推进工作要点的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富民工作,创新八项利益联结机制,取得初步成效。

1.就业利益联结机制:在园区管委会设立劳动力资源服务中心,在村居组建劳务合作社,对辖区内劳动力进行技术指导、岗前适应性培训、岗位推介、就业指导和维权咨询等综合性服务,加快“农民变工人”步伐,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同时,根据每个村居输送的劳动力数量、质量和就业状况给予其一定的补贴,增加村集体收入。

富民成效:引导1300多名农村劳动力有序进入园区一二三产就业,其中在种养基地务工的月均工资1800元左右,在食用菌等企业务工的月均工资3000元以上。

2.创业利益联结机制:规划建设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和配套设施完善的创业创新孵化中心,设立果蔬加工区、水产品加工区、特色食品加工区等功能板块。园区帮助企业注册、招工,提供技术、项目咨询,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等服务,有序引导“新农人”围绕菌蔬果渔生态循环产业进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着力培育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

富民成效:双创孵化中心标准化厂房己建成,签约桃果加工、净菜加工、菇品加工企业5家,让创业创新者“拎包入驻”,让“农民变老板”成为现实。

3.股权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以股代奖”“以股代补”方式,将部分奖补资金入股优质企业,把园区国资公司、村集体、农户和优质企业联结起来。在项目建设期间由园区国资公司代持股权,将其中的60%股权量化到村集体,并由村集体将其50%的收益动态量化到低收入户,形成村集体、低收入户和园区三方均有收益的利益联结机制。

富民成效:物流等企业2600万元,村集体可分红70.2万元,其中35.1万元量化到低收入户。

4.服务利益联结机制: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育苗、技术等)、产中(植保、管理等)、产后(交易、电商等)等主要环节,鼓励园区村居成立劳务、农机、营销、土地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以及通过政府花钱购买服务和建设市场等方式,为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和小农户的生产经营等提供社会化服务,降低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实现降本增效目标。

富民成效:组建劳务、农机等合作组织11个;购买69台套桃果农机具和搭建服务平台,向桃农提供打药、施肥、除草、剪枝、摘果等服务,每亩可降低生产成本40%左右;新建五堆果蔬交易市场,农民免费进入市场交易,每亩每季可减少交易成本230元左右。

5.金融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权“两权”抵押试点,通过全省联网的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重点探索权属清晰、无争议的“两权”抵押业务,有效防止“两权”“一女多嫁”现象,切实减少金融机构放贷顾虑,增加放贷信心,有效盘活农村存量资产,让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获得金融支持,解决其“融资难”问题。

富民成效:去年至今累计发放小额信用贷款7382万元,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6400万元,金融杠杆撬动作用明显增强,计划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40余亿元。

6.保险利益联结机制:鼓励保险公司围绕乡村振兴、园区主导产业发展,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扶持,创新推广特色农业价格指数保险、灾害保险,重点将低收入农户选择较为集中的桃果产业全部纳入“两险”保障范畴,其中桃价格指数保险保费由投保农户、财政按3:7分担,切实减轻了桃农负担。

富民成效:今年已经实现桃果产业“两险”全覆盖,县财政为桃农负担保险费156.76万元,桃农每亩少交保费210元,有效增强了其抵御生产经营风险能力,促进了产业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

7.科技利益联结机制:重点通过“两化”“三新”方式,提高农民职业技能、主导产业发展质态和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两化”即通过农民讲习所开展职业培训,加快农民职业化、职业经理人化的进程,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水平。“三新”即通过采用新品种、运用新装备、推广新模式的方式,增加产品附加值,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和主导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富民成效:在“两化”上,今年已开展各类培训19批次,其中培训职业农民、职业经理人5批次330多人次。在“三新”上,推广菌蔬果新品种40多个,特别是正在研发的富硒功能食用菌产品,预计产品价格提高10%左右;采用水肥一体化、物联网、菌蔬果循环生产、流水鱼循环养殖等新技术、新模式12项,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约30%,菜农、果农、渔民亩均增效1500元以上。

8.扶贫利益联结机制:重点以乡村振兴为龙头,与省农科院组建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排定乡村振兴产业目录清单,提高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并积极策应成子湖片区脱贫攻坚,针对每个低收入户的不同情况,持续开展送项目、送岗位、送政策和送温暖等“四送”活动精准到户;针对村居经济增长乏力,通过资源开发、资产运营、资本运作和资助投入等“四资”举措精准到村,不断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渠道。

富民成效:今年已为园区228个低收入户送去152个岗位、228个项目,政策性扶持79.89万元;3个经济薄弱村通过“四资”方式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今年陶圩、桂嘴、薛嘴村集体收入预计分别达到20万元、18万元和18万元。

五、园区下一步工作打算

现代农业产业园将以此次产业富民现场会精神为指引,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园区产业宣传、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经验的宣传,以多种形式推进产业富民。

1.促进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第一位要求。将以发展壮大以工厂化食用菌为主的果蔬菌渔生态循环产业作为致富百姓的重要依托,通过聚龙头、扩基地、兴产业,吸引食用菌、果蔬、水产等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发展成为吸纳、带动农民就业创业的主阵地。

2.吸引农民参与。农民既是需要辐射带动的对象,更是增收致富的主体。若没有农民的积极参与,则形成不了脱贫的内生动力,而仅依靠外力帮扶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脱贫问题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将不断创造条件,激发农民自主就业创业和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使之成为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之一。

合作富民范文篇5

年,工商联将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服务大局,积极发挥作用

1、积极推进创业富民工作。一是把工商联工作与创业富民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协助创业富民领导小组办公室抓好日常工作。与媒体合作广泛宣传创业富民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二是通过《创业富民工作简报》、《工商联通讯》介绍创业富民政策、信息、法律法规知识。三是加强对各分会、商会工作的指导,增强各分会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能力、引导各分会会员参与创业富民工作,为各类创业主体提供专业服务。

2、履行职能,参政议政。一是将政治觉悟较高,有一定社会影响力、代表性、参政议政能力的非公经济人士向人大、政协进行推荐。二是积极支持会员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人大议案、政协提案的形式参政议政,提出更多高质量的合理化、建设性意见。二是要做好民营企业家的代言人,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反映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情况和建议意见。引导会员加强团队意识,形成一个声音,维护自身的利益,发挥工商联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3、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按市委统战部要求,选拔出素质高、实力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参与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评选活动。树立一批非公经济人士企业典型。

4、推进光彩事业,引导会员参与新农村建设,重点扶持一个村。深化“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引导会员致富不忘回报社会。按照“互惠、互利、互赢”的原则,从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引导更多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与村结对,重点帮扶一个村。

5、深化“两帮两促”活动,开展“百企联百家”活动。从区15个分会、商会中组织100家有实力和条件的企业与100个新创企业结成合作伙伴,由先行企业帮助刚起步的新创企业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传授致富知识、创业经验,并从信息、技术、项目、资金等方面提供创业帮助,以提高新创业企业的成功率,培养和壮大创业主体,发挥工商联基层商会在创业富民、“两帮两促”方面的作用。

二、发挥助手作用,加大服务力度

6、扩展视野,加强上下联系。一是在“工商联”的“联”字上下功夫,横向要加强与政府部门、社会各界、中介组织的联系与合作;纵向要加强与市工商联的联络,多请示、多汇报,争取市联的支持与指导。二是在年内建好区工商联网站,发挥网络服务会员的作用。

7、展开维权仲裁服务。成立民营企业维权中心,对于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认真研究,多出“实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提高服务会员企业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切实维护会员企业的权益,充分发挥工商联服务会员的职能作用。

8、组织培训,参观名企,增强企业管理能力。一是组织会员开展拓展培训,培养会员企业跨部门合作、沟通的能力,增强会员企业团队合作的意识,以提高企业的整体价值。二是组织会员参加“年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家的七大忠告”高峰论坛,提高企业家自身抵御和应对风险的能力,在金融危机中趋利避害,抓住机遇,实现新的发展。三是准备组织会员、会员企业到三一重工等名牌企业参观学习,借鉴名牌企业运作的经验,建立区域内同行业会员企业交流活动的平台,促进民营企业之间公平竞争,促使企业发展遵循自律、诚信的机制,达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目的。

9、开展各项活动,不断增强凝聚力。定期组织会员、会员企业开展各项联谊活动:

①、组织召开会员之间的座谈会活动;

②、组织女企业家参加“3·8”妇女节联谊活动;

③、策划体育比赛及其他文娱活动;

④、组织好年底春节团拜会活动。

切实起到“活动兴会”“服务立会”的办会之基。

10、积极上报各类信息。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工商联工作。

三、加强自身建设,实现科学发展

合作富民范文篇6

一、战略项目完成情况总体概况

我县共有“产业富民”战略5个大项目,11个子项目,完成目标11项,其中超目标任务6项。

二、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目标任务工作。一是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各相关单位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具体责任人员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切实落实、推进各项目标任务工作;二是召开目标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年度目标任务工作;三是细化目标任务、制定序时进度安排表,明确工作内容及时间节点;四是将目标任务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五是制定《县“六大战略”产业富民工作督查方案》,督促各相关单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六是领导小组及职能部门建立了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及时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一)生态旅游产业:

1、旅游人次和收入:截止5月底已完成43.79万人次和4.37亿元的旅游收入(准确数据需于次月10日才能完成统计,预计6月底能100%完成目标任务)。

2、旅游项目:建设印象院落酒店建设项目,一号楼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二号楼主体工程完成90%。完成投资3120万元。实施乡德吉同(波瓦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项目资金已全部到位,计划建设管理服务站1处、观景台1处、停车场1处、厕所一处、人工湖2处等景点标识牌、指示牌及其它绿化配套设施,已完成项目初步设计,目前正在积极办理前期要件。

3、旅游要素建设:截止目前已完成全县范围内旅游厕所选址调研及项目科研编制进入开工期。

(二)生态能源产业:

电网建设:一村、二村、乡村已完成所有电杆组立工作,乡村已完成开工准备工作。

(三)生态农牧产业:

1、基地建设:(1)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4.54万亩,其中:水果0.87万亩、蔬菜0.8万亩、油菜1.2万亩、黑青稞1万亩、中药材0.64万亩、食用菌0.03万亩。完成基地建设3.7万亩:其中已完成水果0.59万亩,蔬菜0.38万亩,油菜1.2万亩,青稞1万亩,中药材0.51万亩,食用菌0.02万亩。

2、农特产品加工,1-6月实现农特产品加工产值380万元。

3、主体培育,截止目前已培育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即镇一村农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镇三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县乡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镇所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县乡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四)民族文化产业:

节会活动:完成登秋节之金珠民俗节活动方案。

(五)中藏药业:

1、基地建设:全县完成中药材种植基地播种0.51万亩,目前正在进行日常管护。

2、药品加工:1—6月实现产值0.22亿元。

(六)新兴产业

天文科学:实施县子午工程二期圆环阵太阳风射电成像望远镜项目建设,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实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及配套建设项目,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主体工程已全面展开,正在推进各项工作。

四、履职效能

(一)实施效果

严格按照2018年目标任务及序时进度安排,我县电网建设、基地建设、农特产品加工、节庆活动、基地建设、药品加工6个子项超进度完成目标任务,其余各项目标任务均按时完成。

(二)履职效能

及时制定并下发《产业富民战略2018年工作计划》、《“产业富民”战略2018工作规则》、《县“产业富民”战略目标任务分解》、《县“六大战略”产业富民工作督查方案》。

五、存在问题

(一)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调整依然滞后。县效益农业、绿色生态农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小;工业优势不够突出,资源性加工企业规模偏小,能力较弱;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结构不合理。农业不强,工业很弱,三产质量不高。

(二)工作任务重,资金投入不足。我县经济发展较缓慢,产业基础薄弱,所需项目资金来源单一,只能全部依靠上级下达,但省、州项目资金争取难度大,地方无配套资金,严重制约了我县各项产业的发展。

(三)专业人才缺乏。我县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缺乏,同时人才流失、断层现象严重。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争取项目资金,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一是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大对企业生产、销售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二是加大对藏区产业发展的补助,如按照养殖规模对养殖户进行补助等。

(二)完善工作机制,提高人员专业水平。一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二是提高专技人才的福利待遇和政治待遇,留住优秀的技术人员;三是多渠道引进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

合作富民范文篇7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为手段,以产业为基础,以增强农业、农村科技创新能力和转化应用能力为核心,以农民增收、得实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农民的积极性,依靠科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二)基本原则:坚持服务创新的原则。增强农村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坚持龙头带动的原则,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技术进步中的带动作用,增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动力;坚持资源集成的原则,保护农村资源和生态环境,变资源优势为科技优势;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建立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三)总体目标:通过实施星火富民工程。500个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终端;以农业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培训1万名农村实用科技人才、2000名农民技术骨干;建立10个区域性主要农产品聚集示范样板,引进推广100项农村实用技术,扶持提升10户农业科技含量高的龙头企业和10个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开发10个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确保星火富民工程实施区域内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0%以上。

二、主要内容

(一)大力推进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充分利用各种科技服务渠道,依托大专院校、科技机构和龙头企业建立农业专家大院、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多种形式的农村科技服务组织。强化服务功能,发挥集成优势,形成农业科技服务的强大合力。加强各类科技服务组织的建设,把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大户、乡土人才联合起来,形成以农民为主体、能人为核心、产业为依托的科技推广服务队伍,有组织地开展技术传帮带和科技推广服务活动,使服务目标由促进农产品数量增长向提高质量和效益转变,服务形式由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拓展,服务内容由产中服务向产前和产后服务延伸。

(二)大力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

进一步总结成功经验,科技特派员是实施星火富民工程的一支生力军。各地要高度重视科技特派员工作。落实有关保障政策,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以保障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深入健康发展。要继续探索创业行动的新方式,加快建立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公司,扩大利益共同体的数量。

(三)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科普活动

利用现有科技、教育资源,各县(市、区)要结合远程教育、阳光工程。办好12所星火学校。充分利用中等职业学校、农广校、培训中心等各类培训阵地,加强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非农产业就业技能培训、市场经营知识培训和综合素质培训,大力开展科技下乡、农业专家科普服务团、青年科技志愿者等各类科普活动,建立和规范一批农村科普试验、示范基地。要开展青年星火科技带头人宣传表彰活动,营造农村学科技、用科技的浓厚氛围。

(四)大力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围绕板栗、茶叶、花生、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立足我市资源优势。以培育产业竞争力为重点,通过龙头企业科技创新中心、特色产业集群、星火技术密集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培育与示范,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引进吸收现代高新技术,大力开发科技含量高的高附加值产品,培育新型高效特色产业。通过科技项目的示范带动,推动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扩大经营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形成优势产业带和特色产业区。

(五)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

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大户、农业企业为依托,以加快科技、政策、市场信息进村入户为目标。加强农村信息平台及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提高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建立农村科技信息资源库,开发农业信息技术产品,整合和联结相关涉农网站,实现农业科技和农产品信息资源的集成与共享。建立稳定的基层信息服务队伍,充分利用星火网、广播电视节目、远程教育培训等多种媒体和形式,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六)大力开展科技扶贫工作

以国家和省定贫困县为重点,结合国家实施大别山科技致富工程。合理开发优势资源,选择支持县域内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实施科技扶贫项目,推广先进适用的种植、养殖技术和农产品加工技术,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大力宣传和推广科技致富示范村的经验,放大示范效应,使更多的农民提高科技素质,增强致富本领,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抓紧抓好。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各县(市、区)科技主管部门要成立相对稳定的工作机构,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证星火富民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电视台、星火网等媒体要发挥各自优势,搭建宣传服务平台,加强宣传报道,让星火富民工程走进千家万户。

合作富民范文篇8

铿锵的锣鼓敲响之际,正是我们京口打响创业战役的出征之时。今天,300名机关干部、高校学子聚集在创业富民的大旗下,组建成三支军容整齐的创业先遣军,三支意气风发的富民先锋队,三支斗志昂扬的发展先行团。大家肩负着区委、区政府和全区36万人民群众寄予的深切期望,即将开赴如火如荼的创业富民赛场,打响一场倾全心帮扶、促全民创业、建全面小康的攻坚战役。创业艰难百战多,峥嵘岁月显风流。在出征之际,我向大家提三点希望:

一要做践行创业理念的时代先锋。春到人间万物香,香就香在中国社会已经焕发出全局性的创业激情。实现京口“两率先、两步走、两前列”的发展理想,既是历史的机遇,更是时代的要求,需要我们张扬立业富家、创业富民、兴业强区的人生信念。大家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率先成为党的富民政策的实践者,勇立时代潮头,勇站创业前头,勇当富民龙头,在城市社区的广阔天地中,在乡镇农村的广袤空间里,燃起创业激情,播下创业种子,耕耘富民田野,成为活跃在城区乡间的创业尖兵,引领创业富民的时代先锋。

二要做燃烧创业激情的燎原火种。古人说,“闻鼙鼓而思良将”。在创业之春的阵阵鼓点中,三支队伍即将点燃创业激情的主火炬,唤起民众三十万,共同奔赴创业致富的主赛场;每个人都是燃烧创业激情的火种,即将点燃百姓心中创业致富的渴望与激情,促发全民创业、共奔小康的燎原之势。创业帮扶宣传队要深入每个村委会、居委会,广泛宣传贯彻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将党的温暖送到每个人的心窝;创业文艺宣传队要高奏创业曲,大唱富民歌,以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为创业者传经送宝,为创业者讴歌助威,为创业者鼓劲呐喊;城乡居民收入统计调查队要走遍大街小巷,访遍千家万户,摸清广大民众期待致富的脉搏,传播万千群众渴望创业的声音。

三要做带领创业致富的引路使者。阿拉丁神灯是希望的化身,大家就是京口人民加快致富步伐、走向全面小康的希望之星。开赴创业的前沿,创业帮扶宣传队就要迅速与社区居民、村庄农民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与他们心连心,做到家庭情况明白、致富需求明白、致富途径明白;与他们手牵手,努力帮助城市居民研究致富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积极扶持农民兄弟调整种植结构;与他们肩并肩,同吃、同住、同创业,为创业一道出谋划策,为致富一起同甘共苦。城乡居民收入统计调查队要全面了解居民生产、收入、消费等情况,深入研究变化,找准致贫原因,总结致富经验,为区委、区政府因情施策提供科学依据。大家要互相配合,同心同德,引领全区广大人民群众走上创业致富的康庄大道。

合作富民范文篇9

根据全市城市化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了12个新市镇、182个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规划,加大建制镇、行政村撤并和撤镇建街、撤村建居的工作力度。上半年锡山区的东北塘镇、安镇镇,滨湖区的马山镇、新区的梅村镇、鸿山镇等5个建制镇先后完成了撤镇设街的工作;第三季度,惠山区的前洲镇、玉祁镇也完成了撤镇设街工作。全市全年对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建成区内的7个建制镇组织实施了撤镇设街的工作。

二、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原则,积极探索多种土地流转的方式。在完善转包、转让、出租等土地流转形式的基础上,近年来各地通过创新,探索实施了入股、置换、委托发包等新的形式,鼓励和推进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流转即把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为长期股权,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置换流转即以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换取城镇社会保障,农户承包地交回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统一经营,农用地性质不变;委托流转即由农户委托发包方(镇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委会)流转其承包地。

三、创新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推进富民合作组织发展。

富裕农民始终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首要目标。创新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推进富民合作的组织发展,始终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提升发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和专业合作的基础上,全市农村进一步创新了富民的合作形式和合作内容。主要形式有以现金或房权等物权折价入股,以标准厂房、公寓楼、服务业设施、农贸市场等物业为主要投资方向,所获收益按股分配的富民合作社,努力增加农民稳定长久的经济收入。全市已累计组建各类农民合作组织1259家,其中累计组建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者424家,土地股份合作社332家,“四有”专业合作组织444家,各类投资性富民合作社59家。

四、创新公共事业共享机制,推进社区服务中心建设。

坚持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按照党员服务、民主监督、为农服务、社会保障、社会事务、卫生医疗、文体娱乐、警务综治、综合管理等“八大服务功能”标准,全市各地大力推进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精心打造了农村公共服务新平台。借鉴城市社区管理的做法和经验,积极探索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努力提高综合管理服务水平。各种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建立,不仅方便了群众,节约了费用,还促进了农村的发展,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500家(占全市村委会总数70.4%),锡山区、宜兴市、惠山区到年底将实现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全覆盖,建成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平均面积1271平方米。

五、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推进农村发展环境优化。

按照全市治理太湖、保护水源“6699”行动和环保优先“八大”行动的统一部署,全市农村坚持整治、修复、建设并举的方针,全力加强农村的生态建设,进一步优化了农村的发展环境。积极开展“建设绿色无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努力打造绿色新农村。坚持农村造林每年10万亩,森林覆盖率已由2002年的13%提高到21.2%;所有县乡道路两侧建成了高标准景观通道,67%的河道两侧、湖泊沿岸建成了防护林,79.8%的乡村道路建成了林荫道;全市建成绿色家园示范镇17个、示范村360个。大力加强农村河道治管,努力打造清洁新农村。

六、创新城乡接轨保障机制,推进社会保障体系构建。

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保障体系,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城乡统筹就业的探索,率先提出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率的新概念,率先研究制定了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意见。在此基础上,全面开展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登记,构建了市、市(县)区、镇、村四级信息联网的就业管理服务网络,深入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就业培训和就业帮扶,建立起了城乡一体的就业登记、就业服务和就业培训制度。全市农村适龄劳动力充分就业率提高到92.8%。

七、创新农村发展投入机制,推进农村发展资金落实。

落实国家“三个高于”、“两个大幅度”、“一个全部”、“一个主要”等各项财政支农政策,全面落实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各项国家强农惠农补贴政策,研究制定了“财政投农资金投入使用评价办法”,推进了财政投入逐步向农村发展倾斜。今年以来,全市政府投入农业的资金总量达到79.7亿元,同比增长21%。通过加强招商引资、设立发展园区、推进村企结对等多种手段,大力鼓励和推进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资资本投入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合作富民范文篇10

“农村远程教育”活动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固本强基、富民惠民”为目标,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活动载体,全面加强远程教育“建管学用”的各项工作,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推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让远程教育真正成为“党建连心桥,富民好帮手”,努力构建“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

二、工作措施

1、开展“新农村远程教育”活动,增强农村党员干部科技致富能力。

围绕服务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抓好远程教育,通过远程教育实行科技引路,发现和培养一批“学用标兵”、“远教之星”及科技致富的先进典型,通过先富起来的党员群众带领和帮助更多的群众发展致富。各站点要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积极组织科技人才、“土专家”、“田秀才”开展适用技术培训、田间地头流动现场技术交流会。各站点每月至少要开展1次农村适用技术电教科技专题片播映培训,营造学科技、用科技、求发展的浓厚氛围。

2、创新远程教育学用方式,培养优良的党员干部队伍和新型农民

各站点要学习借鉴湘江村的学习方式并积极探索,开展形式多样符合本村实际的远程教育学用活动,提高远程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率,使远程教育成为锻造党员干部素质才能的“熔炉”,引领农民群众创业致富的“学校”。广泛开展四种学用模式:一是健全制度“集中学”。每月至少要组织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集中学习1次远程教育内容,及时了解党的最新方针政策,了解最新的市场供求动态和最新的技术知识。要做好学习记录,建立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备案制。二是围绕产业“针对学”。根据各村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知识的学习,做到有的放矢,学有所获,学以致用,推进学用成果转化。三是典型示范“带动学”活动。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通过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带动和影响周围群众学习,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个性化教学“点击学”。如果个别学员因学习时掌握的技术有疑惑,可因需因人施教,采取重复播放、电话点播、短信点播等方式学习。做到技术知识不落伍,信息更新不滞后,不断增强驾驭市场的本领。

3、整合远程教育资源优势,进一步拓宽富民惠民的平台。

一是推行“远程+农贷+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富民模式,整合富民惠民优势。有效整合农贷快车的金融信贷优势、远程教育的信息技术优势,专业协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链接优势,构建远程教育富民惠民服务平台,实现“党员农贷快车”与远程教育的同频共振、相融互动。要以远程教育学用致富大户为重点,建立远程教育致富人才库,协同建立信贷等级,提高授信额度,加大农贷快车资金的投入,加强市场信息、适用技术的传播运用,指导和帮助党员群众兴办产业基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二是举行远程教育致富现场观摩会或经验交流会,共享致富信息和发展成果。通过让致富能人现身说法,推广致富经验、交流技术信息,以典型带动全面,建立和营造良好的科技致富氛围,进一步提高和调动广大群众的致富积极性,让远程教育成为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致富钥匙。三是建立远程教育“专家智囊团”,实行跟踪惠民服务。聘请县涉农部门的专家、技术人员和有一定影响力的“乡土人才”,组建远程教育专家智囊团,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通远程教育富民专家咨询热线电话、信箱,免费提供信息咨询服务,随时深入农村一线技术指导,答疑解惑,组织拍摄远程教育适用技术课件,促进远程教育学用知识运用和成果转化。

4、开展“星级站点”创评活动,探索远程教育运行管理新机制。

启动开展“星级站点”(网络站点建设星、骨干队伍培育星、教学活动开展星,工作机制运行星,农民群众反映星)创评活动,推动远程教育管理上新台阶。一要努力改善硬件设施,确保网络点建设好。今年,要按照县委的安排部署,高标准建设好二十二个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力争在2011年2月底全部投入使用,移机入新建远教室,配好设备、规范制度,使远程教育各站点达到“房屋好、桌椅新、环境美、专人管、制度全”的建站标准和“防火、防盗、防尘、防潮、防雷、桌椅配套”的“五防一配套”要求,强化技能,确保设备维护好。如发现设备出现问题要及时与惠城电脑公司8297008联系,快速维修或上报镇远教办上报,做到故障及时排除,确保站点运行安全。涉及今年维修加固的5个村级活动场所项目建设的村,要选择适合学习的场所安装设备,继续组织教学,同时加紧活动场所建设,保证今年4月底前将远程设备迁入新阵地,并确保正常运行。二要选好培育骨干队伍,要结合去冬今春村(社区)组织换届,“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计划”,选好配强远程教育站点操作员和管理员,整合资源,开展不同层次的业务培训,搞好传、帮、带,建立一支以村“两委会”委员为主体,专业大户和致富能手、大学生村官、下派干部为补充的远程教育骨干队伍。三是健全落实制度,确保教学组织管理好。按照上级要求,制定完善好制度,并做到制度上墙,明确职责,实行挂牌管理,以点带面,学用活动坚持做到“四有一保证”即:学习党员有点名、远程教育播放有登记、集体讨论有记录、学用信息有反馈,保证远程教育学习效果。四是抓好学用结合,确保学用成果转化好。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站点“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的优势,采取“课堂+基地+示范户”、“支部+协会(农民合作社)+养殖大户”等教学模式,积极做好教学辅导和技术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培训活动。同时,积极探索远程教育服务群众的其它有效途径。

5、拓展远程教育功能,提高远程教育富民惠民水平。

在有条件的村进一步推广我镇湘江村“远程教育进村入户”的经验,积极拓展远程教育功能,提高远程教育富民能力。开设远程教育专用频道,真正实现远程教育进社入户,充分整合村级活动场所等资源优势,把远程教育站点建成开放式的多功能中心、便民惠民中心,满足党员干部为主体的学习需求,建设一批产业优势明显、影响力较大的远程教育示范点、示范村。

三、工作目标。

1、全年实现“远程教育先进村”50%、“星级站点”5个标准;每个远教点培养5-10个“远教之星”和“学用标兵”,通过培育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发挥远程教育的示范辐射作用,不断提升远程教育服务发展、服务大局的水平。

2、不断提高群众的科学素养,增强致富的本领。每村发展种养大户10户以上,形成一定规模、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逐步达到“一村一品”,推进“一镇一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