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机制创新思路论文

时间:2022-06-11 11:55:00

农村机制创新思路论文

一、创新镇村布局优化机制,推进城乡行政区划调整。

根据全市城市化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了12个新市镇、182个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规划,加大建制镇、行政村撤并和撤镇建街、撤村建居的工作力度。上半年锡山区的东北塘镇、安镇镇,滨湖区的马山镇、新区的梅村镇、鸿山镇等5个建制镇先后完成了撤镇设街的工作;第三季度,惠山区的前洲镇、玉祁镇也完成了撤镇设街工作。全市全年对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建成区内的7个建制镇组织实施了撤镇设街的工作。

二、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原则,积极探索多种土地流转的方式。在完善转包、转让、出租等土地流转形式的基础上,近年来各地通过创新,探索实施了入股、置换、委托发包等新的形式,鼓励和推进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流转即把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为长期股权,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置换流转即以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换取城镇社会保障,农户承包地交回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统一经营,农用地性质不变;委托流转即由农户委托发包方(镇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委会)流转其承包地。

三、创新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推进富民合作组织发展。

富裕农民始终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首要目标。创新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推进富民合作的组织发展,始终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提升发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和专业合作的基础上,全市农村进一步创新了富民的合作形式和合作内容。主要形式有以现金或房权等物权折价入股,以标准厂房、公寓楼、服务业设施、农贸市场等物业为主要投资方向,所获收益按股分配的富民合作社,努力增加农民稳定长久的经济收入。全市已累计组建各类农民合作组织1259家,其中累计组建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者424家,土地股份合作社332家,“四有”专业合作组织444家,各类投资性富民合作社59家。

四、创新公共事业共享机制,推进社区服务中心建设。

坚持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按照党员服务、民主监督、为农服务、社会保障、社会事务、卫生医疗、文体娱乐、警务综治、综合管理等“八大服务功能”标准,全市各地大力推进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精心打造了农村公共服务新平台。借鉴城市社区管理的做法和经验,积极探索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努力提高综合管理服务水平。各种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建立,不仅方便了群众,节约了费用,还促进了农村的发展,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500家(占全市村委会总数70.4%),锡山区、宜兴市、惠山区到年底将实现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全覆盖,建成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平均面积1271平方米。

五、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推进农村发展环境优化。

按照全市治理太湖、保护水源“6699”行动和环保优先“八大”行动的统一部署,全市农村坚持整治、修复、建设并举的方针,全力加强农村的生态建设,进一步优化了农村的发展环境。积极开展“建设绿色无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努力打造绿色新农村。坚持农村造林每年10万亩,森林覆盖率已由2002年的13%提高到21.2%;所有县乡道路两侧建成了高标准景观通道,67%的河道两侧、湖泊沿岸建成了防护林,79.8%的乡村道路建成了林荫道;全市建成绿色家园示范镇17个、示范村360个。大力加强农村河道治管,努力打造清洁新农村。

六、创新城乡接轨保障机制,推进社会保障体系构建。

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保障体系,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城乡统筹就业的探索,率先提出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率的新概念,率先研究制定了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意见。在此基础上,全面开展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登记,构建了市、市(县)区、镇、村四级信息联网的就业管理服务网络,深入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就业培训和就业帮扶,建立起了城乡一体的就业登记、就业服务和就业培训制度。全市农村适龄劳动力充分就业率提高到92.8%。

七、创新农村发展投入机制,推进农村发展资金落实。

落实国家“三个高于”、“两个大幅度”、“一个全部”、“一个主要”等各项财政支农政策,全面落实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各项国家强农惠农补贴政策,研究制定了“财政投农资金投入使用评价办法”,推进了财政投入逐步向农村发展倾斜。今年以来,全市政府投入农业的资金总量达到79.7亿元,同比增长21%。通过加强招商引资、设立发展园区、推进村企结对等多种手段,大力鼓励和推进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资资本投入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八、创新农村建设合力共建机制,推进共建联建活动开展。

立足汇聚各种资源,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共建联建活动,形成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促进形成共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强大合力。开展村企结对共建,充分发挥城市化水平高、工业带动能力强的优势,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村一企”和新型乡镇企业发展战略,推进村企结对,大力促进以工投农、以工改农、以工带农,引导工商资本投身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