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方案范本十篇

时间:2023-04-07 12:56:30

合作方案范本

合作方案范本篇1

××年×月,本局被确定为先行开展增强行政处罚决定书说理性工作试点单位之一,经过前一阶段的努力,本局行政处罚决定书制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试点工作已初显成效。

一、领导重视,深入调研。试点一开始,本局随即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局长则抓具体落实,不论是深入各办案单位调研,还是讨论可行性方案,甚至讨论修缮范文都至始至终参与其中。领导的重视对执法人员思想的统一起了关键的作用。同时,通过召开办案单位负责人及法制员座谈会,深入了解基层办案人员的思想状况及执法现状,探讨对增强行政处罚决定书说理性的重点和难点,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多方培训,统一规范。在试点的第一阶段,本局采用多种形式、多渠道地组织执法人员学习培训。除派员赴外地考察、学习外,本局还培训,邀请人民法院的专家讲解行政法律文书在程序内容、证据的运用、自由裁量权的运用和约束等方面的规范性要求,邀请上级法规处领导阐述实施说理性处罚决定书的依据和作用,并结合实例对说理性处罚决定书的制作进行实务指导。同时,在分局局域网开辟专栏,登录司法文书及相关部门或兄弟单位的处罚决定书和案件调查终结报告,供执法人员学习、借鉴和讨论。分局法规科则根据本局《推行说理性处罚决定书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说理性处罚决定书范文起草、修改中发现的问题,对执法人员进行如何制作说理性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培训,统一规范。各办案单位也分别采用集中培训、分组讨论的方式,对执法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动员、培训。通过动员、学习、培训,执法人员不仅在思想上对推行说理性处罚决定书试点工作有了高度理解和重视,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上对说理性处罚决定书的制作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把握。

三、上下互动,推出范本。为进一步规范说理性处罚决定书的制作,统一文书格式,本局根据各个办案单位上年度办结案件的类型、质量情况以及现有办案人员、法制员的素质状况,将10多种常见案件类型进行了分解,明确了各办案单位重点突破任务。自下而上,由各办案单位根据自己对说理性的理解,结合自身办案实践,集体讨论完成各自的说理性处罚决定书范文。分局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会同部分法制员对上报的17篇范文初稿逐一进行讨论、修改,筛选其中的14篇提请上级法规处、人民法院行政厅领导、专家阅正。上级法规处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对范文逐一进行了点评。分局试点领导小组再次讨论达成一致,由分局法规科进行最后修缮。通过上下互动,共同努力,推出了商标侵权、不正当竞争、传销、商业贿赂、虚假出资、经销不合格产品、擅自户外广告、违法经营等10种不同案件类型的说理性处罚决定书示范文本,并通过局域网向各办案单位进行推广。

合作方案范本篇2

我中心档案室自09年成立以来,在中心党支部领导下,本着为学校发展服务,为师生服务的精神,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在档案业务和服务质量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档案室由中心副主任分管。建立了全中心的档案管理体系,实现了档案馆对中心各科室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职能档案馆。现有职工2人。档案室使用面积21余平方米,15平方米的库房,目前合计36平米,基本满足了储藏档案空间的需要。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管理

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是我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持续性地开展工作,工作不断上水平上台阶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中心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成立了以中心主任为组长,各分管副主任和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管理的专门的领导机构。档案工作通过办公室牵头,进行管理和运作,分管师训、团队、教务、财务、电大、后勤等工作的教师具体地参与档案工作。对档案工作实行综合管理,档案集中在中心综合档案室。师训、团队、教务、财务、电大、后勤的档案定时移交到中心档案室进行统管统用。

我中心定期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人和分管工作的负责人进行培训,学习《档案管理办法》、《档案保管制度》、《档案借阅制度》、《现代化管理制度》等,促使大家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明确形成共识,形成合力。为保障工作的扎实开展,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执行国家档案法律法规,定期组织我中心的领导和档案人员学习《档案法》和《档案条例》及国家有关档案法规、标准规范。参加县档案管理工作业务培训。我中心制定了《档案保管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档案统计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等制度,并将制度上挂到墙,便于直观地掌握和领会,并严格落实。编定了保管期限表,保障了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借阅、利用和保密等环节的连接,确保万无一失。

二、配齐设备,做好充分的物质保障

学校设立专门的档案室,配齐专门的档案柜,并将阅览室与档案室相分离,注重了防火、防盗、防高温、防光、防尘、防鼠、防虫、防污染等措施的落实。归档文件材料基本齐全、完整。档案整理的质量基本符合要求。按照分类方案进行分类、组卷;档号编制正确;装订整齐、卷内无有金属物;卷面、卷内目录、备考表填写规范;分类细致;案卷标题拟写简明、准确。档案存放排列有序,编号科学规范,库房整洁卫生。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了档案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各类职责及各项工作制度;规范了业务,全面执行新的业务标准;是进一步加强和落实安全管理,对库房安全工作进行了重点检查,及时更新,补充了新型灭火器,防潮(杀虫)剂,要求每个同志都能掌握新型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加强了对库房温,湿度的监控.安全性符合档案"十防"的工作要求。

归档文件材料基本齐全、完整。档案整理的质量基本符合要求。按照分类方案进行分类、组卷;档号编制正确;装订整齐、卷内无有金属物;卷面、卷内目录、备考表填写规范;分类细致;案卷标题拟写简明、准确。档案存放排列有序,编号科学规范,库房整洁卫生。具体来说我中心档案室现存有教师发展中心综合档案共6大门类160余卷,含综合档案30卷,人事档案3卷,学生档案26余卷,师训档案101卷。另有电大学员试卷档案1000余卷。

三、努力提高基础业务建设,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我中心对所使用的文件材料及时归档,归档率达到100%。书写材料和纸张都严格按照规定去使用。在交接时应有完备交接手续。经手双方都要有明确的责任。我中心档案文件完整,并严格按要求进行分类。组卷规范、合理,符合标准要求,文件编排有序,卷内文件排列有序,并按照要求进行了编号,卷内文件目录、备考表填写规范清晰,卷内文件整齐,无金属装订物。编目规范,排架合理,案卷封面填写规范、清晰,案卷标题简明、准确,案卷排列有序。对所有档案进行安全管理,杜绝出现霉变、褪色、污损、虫蛀现象。

四,存在的问题

通过自查,我中心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薄弱环节,如:

1、档案意识淡薄,思想不到位。尽管现在把档案纳入我中心责任制考核中,但是部分人员对档案工作意识仍不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工作的开展。

2、虽然配有专职档案员,但由于教师工作的性质,档案员往往需要兼职其他工作,不能一门心思投入到档案工作中,不利于档案工作的开展、完善。

3、档案收集不齐全,部分文书档案遗失。存在一些专业档案和照片档案容易散落在各个科室,收集、整理它们也就特别难,造成档案收集不完整,归档率低;且由于时间过久、管理不善的缘故造成了我中心部分文书档案遗失。

合作方案范本篇3

关键词:档案行政权力;权力清单;权力清单制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201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组织实施等提出总体要求。实行权力清单制度是我国依法行政的关键步骤。作为政府机关之一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必然要建立和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因此,探讨建立和推行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权力清单”的概念

学术界和实务界对“权力清单”的概念,至今还没有形成一致的定义。从权力清单及其与行政法关系的角度,有学者认为:“权力清单是指以文本形式出现的,对行政系统的行政权,包括机构体系的权力范畴、职能部门的职能范畴等予以明确列举并成为依据的行政法文件。权力清单与我国行政法治的完善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1]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明了“权力清单”的性质。从对行政权力规制的角度,有学者认为“权力清单本质上是对行政法律法规中有关行政权能的细化、整合和集中,它进一步明确了行政权的范围并将政府权力置于阳光下,具有控制和规范行政权的作用和价值。”[2]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明了“权力清单”的作用与目的。从行事规则与权力划分的角度,有学者认为:“权力清单类似于一种业务手册或办事指南、行政准则,目的在于厘清公权力与私权利的边界,方便社会公众,也便于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3]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明了“权力清单”的范式与体例要求。

除了上述不同角度的表述之外,有学者认为:“从运行方式上看,权力清单就是把各级政府管理部门拥有的所有权力进行汇总统计,并将这些汇总结果以网络、公开栏等载体公之于众,让权力接受社会的监督。从边界划分上来看,权力清单就是厘清各部门的职责和权力边界,优化权力运行流程,‘晒’出权力家底,实现决策公开、权力公开和责任公开。从优化方向上来看,权力清单就是让职权配置要更加优化;职权边界要更加清晰;职权运行要更加公开;职权监管要更加到位。”[4]

总之,作为一种授权与控权制度,权力清单体现的是依法行政、权责一致、阳光行政的理念与原则。

2 权力清单制度的基本含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权责法定”的要求,即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四中全会还提出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体现了法治政府对行政主体行使权力的要求。

任进认为:“所谓权力清单制度,是指政府及其部门或其他主体在对其所行使的公共权力进行全面梳理基础上,将职权目录、实施主体、相关法律依据、具体办理流程等以清单方式进行列举,并公之于众。”[5]田进、卓文婧、朱利平认为:“权力清单制度就是指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依法以清单公开的形式对行政权力事项进行清理,锁定职权边界、责任及流程的一种权力制约机制。权力清单的制定主体是政府,清理对象是行政权力事项,形式是清单及公开,作用是厘清锁定已有职权的边界、责任及流程。”[6]

权力清单制度,就是要通过对政府、市场、社会之间,各级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权力边界的准确界定,解决好分权问题,并非简单地对政府行政权力的梳理与公布。权力清单制度有利于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有利于厘清政府与市场权责边界、促进简政放权;有利于推动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利于规范权力运行、建设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

简言之,权力清单制度是政府及其部门或其他主体以“清权、确权、配权、晒权和制权”为核心内容的权力革命,其实质是给行政职权打造一个透明的制度笼子,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供基本依据,也为企业、公民提供便利条件。[7]

3 档案行政权力的来源

按照“权责法定”的要求,“国家各层级各单位、部门的权力应有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三定’方案等规范性文件的明确规定”。[8]据此,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档案行政权力亦由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三定”方案等规范性文件规定。也就是说,档案行政权力来自这些规定的授权。例如:《宪法》第107条规定了县级以上地方行政机关所行使的近十项行政权力,如行政执行权、公务员管理权、行政规则形成权、行政预测权等。[9]这类权力属于地方行政机关的“共有”权力。再如:《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档案馆通则》分别规定了国家档案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国家综合档案馆、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者所拥有的不同档案行政管理或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权力。例如,《档案法》第六条规定了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行政监督和指导权。《档案馆通则》第三条规定了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权力。此外,地方各级人大制定的地方档案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办制定的规章、省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及地方政府制定的“三定”方案中亦规定有“共有”权力和“专业”权力。例如,《河南省档案管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了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行政登记权。

“政府权力合法性来源具有唯一性,就是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10]建立“权力清单”,就是要依法确定权力,要按照“职权法定”原则,梳理档案行政权力的来源。不但要理清现有档案行政行为的法源(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授权),更要认真取消没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授权的行政权力,真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4 档案行政权力的分类

档案行政系统行使的行政权力以及与这些权力相关的行政行为,按照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行政案件案由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划分,可分成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裁决、行政确认、行政登记、行政许可、行政批准、行政命令、行政复议、行政撤销、行政检查、行政合同、行政奖励、行政补偿、行政执行、行政受理、行政给付、行政征用、行政征购、行政征收、行政划拨、行政规划、行政救助、行政协助、行政允诺、行政监督、其他行政行为27种。

如果按行政立法权、行政执法权、行政司法权和行政内部管理权来划分:“在行政立法权中,包括行政立法行为及制定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在行政执法权中,包括行政许可、行政给付、行政征收、行政征用、行政奖励、行政处罚、行政处分、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执行;在行政司法权中,包括行政复议、行政调解、行政裁决等;在行政内部管理权中,包括行政处分、财务支配、物资采购等权力。”[11]在《通知》中虽然没有列出行政指导权力,但是,随着依法行政的推进和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行政指导越来越引起重视,大多数省区都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要求,制定了《全面推行行政指导工作的意见》,如《河南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全省推行行政指导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豫依法行政领办〔2014〕85号),并专门出台了《河南省行政指导工作规范》。

5 不同隶属及体制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建立

《意见》中就权力清单实施范围规定: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作为地方行政职权的主要实施机关,是这次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的重点。

全国档案机构归属不一、性质有别,有些省属于政府行政序列,有些省属于党委序列;有些实行的是“局馆合一”模式,有些实行的是局馆分立的模式,亦有的是档案、党史、地方志三合一模式;有些是行政机构,有些是事业单位。这种情况下,档案机构是否应当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呢?答案是肯定的。

虽然《通知》中列举的42种行政管理范围中没有明确列入档案行政管理,但是,《意见》明确规定:依法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垂直管理部门设在地方的具有行政职权的机构等,也应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按照《意见》的这一规定,档案机构,无论其隶属、体制有什么差异,只要承担档案行政职能,就应当建立权力清单,实行权力清单制度。所不同的是,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在不同情况下,权力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各自承担行政职能的具体情况,梳理其中的档案行政权力,而不是简单类比与照搬照抄。

6 推行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主要任务

《意见》将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的主要任务归纳为:全面梳理现有行政职权;大力清理调整行政职权;依法律法规审核确认;优化权力运行流程;公布权力清单;建立健全权力清单动态管理机制;积极推进责任清单工作;强化权力监督和问责八个方面。具体来讲,“应当从权源上依法核定权力、从边界上依法界定权限范围、从流程上依法规范运行三个方面着手,实现权力合法、权限明晰、运行规范、责任到位”。 [12]

6.1 从权力的源头上依据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来核定档案行政权力。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以现行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包括各级地方档案机构的“三定”方案)为依据,从档案行政权力源头上正本清源,明确档案机构的权力源自何处、负有哪些职责,对档案行政权力的来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规范与确认,切实保证档案行政权力的来源合法。在此基础上编制档案行政权力清单,明确各种档案行政职权的名称、类别、内容、行使主体和法律法规依据,真正做到让档案行政权力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

按照《意见》的要求,行政权力清理范围应做到权力单位和权力种类全覆盖。针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所有职权,开展厘权、清权和确权工作。编制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应当遵循“谁行使谁清理”的原则,全面梳理各级档案机构目前所行使的行政职权与事权。从每一个具体行使档案行政职权的机构、部门、岗位入手,认真清理本机构、本部门、本岗位的行政权力。在重点做好档案行政审批、档案行政处罚、档案行政备案等档案行政权力的清理工作之外,要对档案行政指导、档案行政检查、档案行政项目立项、档案行政资金划拨、档案接收、档案鉴定、档案开放利用等主要岗位的档案行政权力进行梳理。

在初步的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形成之后,要以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为依据,由各级档案政策法规机构对照、审核、梳理归类每一项档案行政职权的具有授权性质或委托性质的法律、法规、规章、“三定”方案、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明确该项档案行政权力的来源。对具有授权性质的各级规范性文件,要进行合法性审查。明确这些文件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三定”方案依据,以保证该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对违反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三定”方案的规范性文件,应当予以清理并废止,对于“法外授权”的情形,更要予以坚决清理,没有合法性依据的档案行政权力一律取消。

6.2 从范围上依据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来界定权限。依据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来界定权限,就是针对一些档案行政机构的部门和岗位过大的档案行政自由裁量权,要依法依规制定档案行政自由裁量权基准,对各项档案行政自由裁量权力的行使范围、条件、标准等进行细化和量化,分档设限,缩小档案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弹性空间。对高度概括性的档案行政授权依据进行具体细化,明确具体档案行政职权的行使范围;对于容易滥用的重要档案行政权力应当进行严格规范。同时对同类档案行政权力进行合理性界定,而后视需要合并或撤销。

6.3 从流程上依据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来规范运行。依据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规范权力运行流程是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档案行政运行流程包括档案行政权力运行的条件、程序、期限等各个方面,是对档案行政权力行使主体行为过程的规范。规范流程要按照减少层次、优化流程、提高效能、方便办事的原则,制定并公开本机构、本部门、本岗位的档案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一要规范档案行政权力行使的条件。明确行使档案行政权力所应具备的主体、适用情形等条件。二要规范档案行政权力行使的程序和期限。重点规范职权行使涉及公民、法人合法档案权益的程序期限设置。要重点对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流程设计:

其一,完善档案行政执法程序,建立档案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明确具体档案行政执法操作流程,重点规范档案行政许可、档案行政处罚、档案行政强制、档案行政征收、档案行政检查、档案行政指导等执法行为。严格执行重大档案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完善档案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全面落实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

其二,进一步健全档案行政审批流程。在档案行政审批权限明确后,对确定的档案行政审批项目,建立起标准明确、程序严密、运作规范、制约有效、权责分明的档案行政审批流程,将之纳入建立的档案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中。做好目录清单中档案行政审批流程的编制公布、动态管理工作,调整变动档案行政审批事项,要同步调整档案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和流程安排。档案行政审批权应当全部进入政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审批办理,自觉接受舆论和社会监督。

7 结语

我们要实行依法治档,档案行政管理要依法行政,加快档案法治建设,落实档案行政权力清单是必不可少的。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建设本身还有很多需要分析和研究的问题,推行并落实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更是任重道远。我们需要循序渐进,在探索中逐步实施,在实施中逐步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推动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良性发展,使之成为一项完善并真正能够发挥实效的重要制度。

* 本文为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依法治档研究》(项目编号:13BTQ068)的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关保英.权力清单的行政法价值研究[J].江汉论坛,2015(1):114~121.

[2]王春业.论地方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及其法制化[J].政法论丛,2014(6):26~33.

[3][5][7]任进.推行政府及部门权力清单制度[J].行政管理改革,2014(12):48~53.

[4]李慧艳.我国“权力清单”制度运行路径――以义乌市为例[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4(3):61~65.

[6]田进,卓文婧,朱利平.权力清单制度:概念、过程及调适――以武汉市“三联”权力清单制度为例[J].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5(5):10~15.

[8][10][11][12]邱曼丽.职责法定化是制定权力清单的前提[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4):75~77.

合作方案范本篇4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规章,是指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政府在法定职权范围内根据法律、法规和省政府规章,依照《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制定的普遍适用于行政管理的规定、办法、实施细则、规则等文件的总称。

本规定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设区的市和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反复适用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定、办法、实施细则、规则等文件的总称。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以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制定的内部工作制度、人事任免决定、对具体事项的行政处理决定等文件,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应当坚持层级监督、各负其责、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原则。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机关要对的规章、规范性文件负责。

上级行政机关应当监督、指导下级行政机关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

第四条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应当通过政府公报、当地报刊、政府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实施。

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在政府公报或其他指定媒体上刊登的文本为标准文本。

第五条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按照《法规规章备案条例》规定,应当在公布之日起30日内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乡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在公布之日起3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送备案。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送备案。

省以下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同时自公布之日起30日内报同级人民政府备案。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政府工作部门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主办部门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依照本规定负责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履行备案审查监督职责。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乡级人民政府,依照本规定负责本部门、本级政府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依照本规定报送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备案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径送各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

第七条报送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应当提交备案报告、正式文本及起草说明。其中规章正式文本5份、起草说明5份;规范性文件正式文本2份、起草说明2份。

报送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具备条件的,应当同时报送规章、规范性文件的电子文本。

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备案报告格式,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规定。

第八条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的起草说明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制定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必要性、可行性;

(二)制定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法规或者规章依据;

(三)制定规章、规范性文件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

(四)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九条报送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符合本规定第二条和第七条规定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予以备案登记;不符合第二条规定的,不予备案登记;符合第二条规定但不符合第八条规定的,暂缓办理备案登记。

暂缓办理备案登记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通知制定机关在15日内补充报送备案或者重新报送备案;补充或者重新报送备案符合规定的,予以备案登记。

经备案登记的规章、规范性文件,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按季度公布目录。

第十条备案审查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对报送备案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就下列事项进行审查:

(一)是否超越法定权限设定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收费等事项;

(二)是否与法律、法规、上级政府规章或上级规范性文件相抵触;

(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规范性文件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是否应当改变或者撤销一方或者双方的规定;

(四)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是否适当;

(五)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六)其他需要审查的事项。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在审查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时可采取下列措施,有关机关应当予以协助:

(一)要求制定机关提供与备案文件相关的情况和资料;

(二)征询有关部门或者下级人民政府的意见;

(三)组织论证会或者听证会。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对报送备案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备案登记之日起60日内审查完毕。

第十三条经审查,规章超越法定权限,或者与法律、法规、省政府规章相违背,或者规定不适当,或者违背法定程序的,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通知制定机关在50日内作出处理;逾期不处理的,提请省人民政府责令其改正或者予以撤销。

经审查,规范性文件超越法定权限,或者与法律、法规、上级政府规章或上级规范性文件相违背,或者规定不适当,或者违背法定程序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或者本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通知制定机关在30日内作出处理;逾期不处理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或者本级人民政府责令其改正或者依法予以撤销。

第十四条规章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同上一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规范性文件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进行协调;经协调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由负责协调的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提出处理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并通知制定机关。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进行协调;经协调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提出处理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在工作中发现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有问题的,应当及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或者本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报告。

第十五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民认为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上级政府规章或上级规范性文件相抵触的,可以向制定机关或其上一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提出书面意见,由制定机关或其上一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按照规定的程序处理。

第十六条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机关应当于每年1月底前,将上一年度所制定的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目录,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或者本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的指导,建立统计报告、通报、检查、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

上级人民政府可以通过责令审查、指定审查、直接审查等方式监督下级人民政府的备案审查工作。

第十八条违反本规定不报送或不按时报送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年度备案目录的、不执行备案审查处理决定的、不履行备案审查职责的,由备案审查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通知制定机关,限期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给予通报,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第十九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于每年第一季度将下一级人民政府、本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上一年度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情况,向本级人民政府提交年度报告。

合作方案范本篇5

关键词:档案管理;合同档案;探讨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064-02

合同档案记录了企业在各类活动中与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就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而形成的合同、协议、意向书及其过程。合同除具有一般档案共性外,还有三个独特的特点,就是凭证性、规范性和时效性。合同作为企业对外经营活动的凭证性依据,具有规范的形式要求和严格的时效属性,规范的合同管理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而合同档案形成经历环节较复杂,材料多,参与人员广、履行时间长,在管理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疏漏。因此,如何规范合同材料收集、整理、归档、利用,使之成为保障企业合法利益的有力凭证和依据,如何使合同档案更好地开发利用,是每个企业必须重视的课题。

一、健全规章制度,明确管理责任

合同及其辅证材料多而繁杂,合同管理也必须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明晰合同档案管理责任,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目前企业的合同管理普遍是“谁主管谁负责、谁签订谁履行”,所以合同履行完毕后就保存在各个职能部门中。档案管理部门对合同管理人员不提出归档要求,合同人员就不会主动将应归档合同材料整理向档案管理部门归档,而合同档案是企业维护经济利益的重要法律依据,因此为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从制度上明确合同档案的管理是做好合同档案管理的关键。

在市场条件下,企业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签订的合同是民事合同,这种通过合同确立法律关系的行为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由于合同这一特性决定了合同的主管部门为法律顾问部门。一般而言,合同管理都采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模式,企业法律顾问部门对一定金额以上的合同及重大合同进行审核备案,普通合同的签订法律顾问部门一般是会签及目录留底。在合同的管理流程中,合同档案的归档是合同管理流程的闭环处理环节,合同管理主管部门应在合同管理制度中明确合同档案的归档要求。档案管理部门更要积极主动与法律顾问部门就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情况明确合同档案的归档范围、归档要求,从制度上明确合同签订部门需对合同档案管理负责,并指定专门人员跟踪已签订合同收集、积累、整理和及时归档,企业合同档案管理专责要做好统计、核查归档管理工作,在档案管理制度上规范合同档案的分类整编,使企业档案管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档案网络管理体系,保证档案管理不留死角,确保合同档案管理达到优质高效,具备规范性和时效性。

二、强化合同档案过程管理,确保合同档案管理完整性

(一)合同档案齐全完整的重要性

合同档案包括合同考察、洽谈、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和解决纠纷等过程中所形成的所有书面材料及封存样品等实物。合同档案文字类原始档案有合同文本及附件、补充协议或变更或解除合同协议、对方资信调查资料、来往文书、会议纪要、会谈记录、现场签证、会签单及合同招投标过程形成的资料等。由于合同涉及面广、环节多、实施时间长,如大型建筑工程需要几年时间,特别有些单位只注重主合同的收集,对相关会议纪要、签证、变更等助证材料收集管理不规范,容易造成合同档案资料不完整,严重的会影响了合同结算、合同纠纷的解决,部分经济合同还牵涉到合同参与人员的廉政问题。如某企业十几年前进行一项大型技改工程,其中基础工程抽沙回填。有关管理人员十几年后被诬告,说当时该工程采取围标,招投标造假,且在工程结算时随意加大工程量并收取回扣等。检察机关到单位进行取证,查阅了当时合同档案资料,由于此工程档案从招投标文件、合同、竣工图、施工竣工文件收集完整,所有收集的文件都是原件,并收集了招投标和签署合同过程的影像档案和会议纪要,整个工程起止过程材料十分齐全、准确,足以证明合同招投标过程主要是合法合规的;决算金额比合同额大的原因十分清楚,其证据材料(如设计变更通知单、工程量签证单等)也十分齐全,检察机关认为该工程的合同档案资料完整规范,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最终采信该档案材料,还了当事人的清白。因此,确保合同档案资料的完整性、规范性非常重要。

(二)明确、规范合同管理流程,保证合同档案收集及时、完整

合同档案的齐全完整需合同主办单位、归口管理部门、主管部门(法律顾问部门)、档案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为了确保合同档案资料收集齐全,需从企业工程程序、工作流程中规范各部门的工作行为,保证企业工作的规范化。合同主办部门应及时收集、整理合同签订、履行等相关资料。对方先行签章的正式合同交付我方签章,合同生效的同时合同主办部门就将合同正本及相关资料提交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归档;对于我方先行签章的合同交付对方签章后,应在规定时间(如10个工作日等)内取得对方签章的正式合同文本,及时交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归档。履行时间长的合同当双方主要权利与义务履行完毕后应及时交合同归口管理部门。

(三)合同档案的收集要求

合同档案形式与内容的规范要求合同档案的全面性与准确性较高,档案管理部门接收合同档案齐全完整的程序决定了收集工作的质量。合同档案的收集应及时才能保证其齐全完整,合同文本一经签字、盖章、公证后应实时归档,双方在谈判过程中互致的信件、传真、电子数据资料等是确认双方权利义务的重要凭证,合同主办部门经办人应随时收集、整理和保管,避免合同档案的遗漏和有效性的损失。

三、明确合同档案归档范围、整理要求,规范合同档案的分类整编

(一)明确合同档案的归档范围

除在管理制度规范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健全责任网络外,还要明确规范收集范围。一般情况下,一般性合同应归档的材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合同文本(原件,不可缺。(2)合同会签表。(3)合同的附件 (合同有附件的不可缺)如:技术协议,方案书等。(4)变更、转让、终止等合同补充协议 (有补充协议的不可缺) 。(5)合同资信资质材料,包括:对方营业执照、资格证、特种经营许可证等资信资料;对方签约人、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或授权委托书。(6)合同签约依据性材料,包括:询比价及招投标资料、意向书、备忘录、会谈记录、中标单位选择说明等。(7)合同履约过程材料,(履约过程有文件产生的应归档)包括:送达回执或确认书、往来信函、电报、传真、电子邮件、质量异议书、催款通知书等。(8)合同验收材料,包括:合同竣工(交货、发货)确认单、验收确认书、测试报告、工作报告、验收报告。(9)合同终结表。重大合同除包括一般合同归档范围的八方面内容外,还包括合同形成过程中的有关上级主管部门及政府(或相关部门)报批文件、批准证书、领导批示等文档资料。

合同档案归档时一定要齐全完整,归档合同文本和相关材料以及每份文件的页数等方面都应保持齐全完整,否则不能称作一套完整的合同档案。针对每个项目要收集的资料列出清单,合同归口管理部门按照档案整理规范的要求整理好履行完毕的合同档案,档案部门接收合同档案时根据合同统计台账与档案移交清单认真核对,并检查档案质量。有合同管理软件运行条件的单位可将电子文本实时逻辑归档,再按规定进行合同档案实体归档和电子版的物理归档。

(二)合同档案的整理要求

合同档案的整理必须保持一份合同内相关资料的有机联系,保证合同的完整性;应当充分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础,不宜打乱其原有的保存状况,整理后的合同档案要便于保管和利用。

(三)规范合同档案的分类整理

合同档案资料繁多,尤其工程合同,合同档案实行按“件”归档方式,按照“一事一档、一项一档”原则,分门别类,由各合同主办部门负责合同履行过程涉及到的履行、变更、废止信息的收集,统一交合同归口管理部门整理。对单项合同(如采购、单项工程、融资借贷)及系统性较强的合同(如建筑、财务等),在整编中可多设一级类目,使合同档案间关系更加清晰。档案管理部门要肩负起合同档案指导责任,指导相关业务人员按规范做好合同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四、重视合同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合同档案归档资料繁多,要利用好合同信息管理,建立系统、方便、快捷的查询信息系统相当重要。档案管理部门应及时编制合同档案检索工具,及时有效地提供合同档案利用服务。合同档案的利用应制度化,按保密规定设定利用者权限,并按规定进行登记。档案管理部门可对合同档案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形成专题汇编,方便利用。

一是利用现代数字化管理手段建立合同管理应用系统,并与档案管理系统通过接口直接归档电子版,提高合同档案运转效率,通过网络实现浏览、快捷传输、实时归档、实现资源共享,便于服务企业的生产经营。

二是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业务和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增强工作主动性和提高法律意识,积极配合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开展定期检查合同档案归档情况,确保档案信息完整。

三是做好合同档案的专题汇编和档案利用实例的编写。专题汇编便于合同档案的利用,利用实例的编写是凸显档案价值,促进档案工作的发展。

综上所述,合同档案的管理通过制度规范合同管理程序、把好合同档案收集源头、抓好合同形成关键点,使合同档案的收集、保管、提供利用有序规范,对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合作方案范本篇6

date、standard state、technology topic etc. characteristic factors and focus on the influence of digital archive standard、archive construction standard and archive restoration standard.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stablish standard system、improve work efficiency and quality、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archives.

Keywords:Archives; Industrial standard;Standardization

档案标准作为档案标准化工作的依据,对档案业务科学管理、档案信息化发展至关重要。档案工作标准化是保证档案业务规范化管理、提高档案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但档案行业标准也存在标准老化缺失[1]、交叉重复、相对滞后不适应档案工作信息化的要求和不利于档案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现状[2]。因此,国家档案局于2015年6月下发了关于开展档案行业标准清理工作的通知。鉴于此,本文分析和理清档案行业的标准现状对于正确认识我国档案行业标准现状,指导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档案标准化体系,提高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档案事业规范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数据来源

本文的档案行业相关标准数据来源于万方数据库标准数据库,以“档案”为检索词在题名或关键词字段进行检索,经数据清洗,共检索到档案相关标准347项,其中国内档案标准235项。本文以国内235项标准数据为研究对象。

2 数据分析

2.1 标准所属行业领域分析。根据数据来源可知,档案行业相关标准除图书馆、档案、文献与情报工作标准外,还涉及17个行业领域。其中航空航天领域31项,占13%;船舶行业17项,占7%;其他还涉及农业、林业、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医药卫生、交通、能源、核技术、畜牧养殖、矿业、机械、仪表仪器、石油、车辆、冶金。

2.2 标准颁布时间分析。国外档案标准最早颁布于1953年,国内档案行业相关标准实施最早的是1985年实施的关于档案著录规则的档案工作标准,而后除了1987年没有标准实施外,每年都有相关档案标准实施。

标准实施最多的是1992年和1995年各有16项档案标准实施,从实施年度趋势来看,我国档案行业相关标准主要集中在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2年至1991年,这一阶段属于档案标准理论探索阶段。1979 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同年12月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领域实行检索标准化的建议。1982 年正式提出要制定档案管理标准的方案。这一阶段特点是标准数量较少,1986 年前,档案标准的制定与颁布处于零星的状态,数量不多。1986 年后随着档案法实施,一批档案管理术语、工作程序、管理规范等以及航空档案管理规范等标准。第二阶段是1992年到2003年,这一阶段属于档案工作实践引导规范制定阶段。这一阶段档案事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档案标准化体系的不断完善,是档案标准集中高发期,也是各类行业档案标准高发期,其中最多的年份集中在1993年到1996年四年之间。第三阶段是2004年以后,中国档案标准化体系建设阶段,在标准的制定上更加注重质量,更加注重档案体系的设计和规划。各种标准集中高峰期后,标准进入空白期和休整期,而后又慢慢增多,这期间实施的标准主要是电子文件和档案数字化标准以及对档案文献保护和修复相关标准。

2.3 标准起草单位分析。235部国内标准共有起草单位333个,平均每部标准1.4个起草单位,其中102部标准是由单个单位独立起草的,起草单位最多的标准有11个单位共同合作起草完成。参与起草最多的单位是国家档案局,参与起草20次。然后是航天档案馆和国家海洋局。核心起草单位主要是政府机构、国有企业、地方档案馆等,涉及的单位行业包括航空航天、环保、传播、林业、城市建设等。另外,参与起草的高校有河海大学、郑州航院、南京农学院、清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参与起草的民营企业有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唐门金属结构有限公司、西安大东国际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世纪伟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深圳市龙电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上海东晓实业有限公司、北京伟库电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神州商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多是电子科技公司。

2.4 标准起草单位合作关联性分析。为进一步分析档案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之间在合作起草中的合作关系及关联程度,本文借助于NodeXL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对档案行业标准起草单位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如图1。图1是选择档案行业标准中合作程度较高的国家档案局、国家海洋局、航天档案馆、核工业档案馆、上海市档案局、天津市档案局、广州市城建档案馆七家单位制作的关联图。

由图可知国家档案局是整个行业标准起草中合作度最高的单位,国家档案局与19??单位合作起草过标准,合作单位有地方档案局、航天档案馆、标准化研究院、建筑科学研究院、西安大东国际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最多的单位是地方档案局。其次是国家海洋局与16个单位进行标准起草合作,但大多数是海洋系统内部的单位,如中国海洋档案馆、中国海监总队、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国家海洋局北海信息中心等单位。核工业档案馆与15个单位合作,包括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秦山核电公司、江苏核电有限公司、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等,其合作单位主要是行业内核电公司。上海市档案局与15家单位进行合作,包括天津市档案局、江苏省档案局、湖北省档案局、广东省档案局等,也有与高校合作的如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以及与企业上海东晓实业有限公司合作的。天津市档案局与14家单位合作,除与地方档案局如辽宁省档案局、上海市档案局、江苏省档案局、湖北省档案局、广东省档案局外,还与天津市电子仪表质量中心试验所、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等单位进行合作。其与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合作关联度最强。广州市城建档案馆与8家单位合作,主要是地方城建档案馆如与北京市城建档案馆、南京市城建档案馆、重庆市城建档案馆以及建设部城建档案工作办公室合作。其与建设部城建档案工作办公室合作关联度最强。航天档案馆与7家单位合作,除国家档案局外主要是与航天系统内部的研究所合作,如航空航天工业部三一所、航空航天工业部第七八研究所、航空航天工业部一院十九所等。

2.5 标准类型和状态分析。按照国家标准性质划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和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235部国内标准中,推荐性标准158部 ,占67%,有一部是指导性技术文件,其余76部是强制性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我国的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235部国内标准中国家标准31部,占14%。其余均是行业标准,占86%。其中行业标准中档案行业标准47部、航天工业标准23部、船舶行业标准17部、航空工业标准7部、环境保护行业标准10部、海洋行业标准13部、林业标准7部、农业标准8部、核工业标准7部、兵工民品行业6部、文物保护行业标准7部。

标准状态分为现行、废纸和未实施三种情况。根据《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一般对实施5年以上的行业标准进行复审、经复审后确认,标准内容已不适应当前生产、使用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或其技术内容已被其他标准代替,已无存在必要的,则应予以废止。统计235部档案行业标准发现有15部处于废止状态,另外220部处于现行状态,废止率为6%左右。这些废止的标准主要有核工业档案标准、海洋档案标准、科技档案、文书档案、全宗案卷、指南等。

2.6 标准技术主题分析。235部标准中共有关键词1018个,其中出现频次大于5的关键词有48个(见表2),累计频次542个,占总频次的53.2%。出现频次最高的是档案96次,档案管理46次。通过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可知档案相关标准的技术主题主要有四大类。

2.6.1 档案基本业务工作规范。主要有档案著录、分类、标引、编码、案卷整理等操作流程和规则,以及基本术语解释说明。包括关键词档案工作、档案管理、管理规范、规范、分类、著录、档案分类法、标引规则、编制规范、档案著录、主题标引、案卷、编码、档案业务、文书档案等。

2.6.2 不同行业档案整理标准规范。涉及农业、航空航天、船舶、环保、建设等领域的行业档案整理规范,包括关键词航空、环境保护、航天、建设工程、农业档案、档案馆、兵器工业、建筑物、农业科技档案、核工业档案、技术文献、科技档案、气象文献档案、档案管理、管理规范、分类、主题标引等。

2.6.3 电子文件与数字档案保管规范。主要是数字格式档案的类型、收集、存储标准,包括关键词文件、代码、档案缩微、技术规范、技术文献、存储、数据交换格式、格式、机读、数据、数据采集等。

2.6.4 历史档案与文物修复。主要有历史档案的分类、著录、编码以及古代文献保护修裱技术,包括著录、分类、标引规则、历史档案、革命历史档案、民国档案、明清档案、记录、档案记录、文物保护修复等关键词。

3 主要类型标准对档案事业的影响

3.1 数字档案馆标准规范及其影响。标准是数字档案馆资源安全管理、平台构建的基础和条件,是数字档案馆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其标准体系包括业务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评估标准四部分。

我国目前与数字档案馆有关的业务标准和技术规范有国家标准《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电子文件归档光盘技术要求和应用规范》《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文书类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版式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需求》《基于XML的电子文件封装规范》等[3-5]。

数字档案馆标准不仅可以提高数字档案馆的运行效率,还从采集、存储和管理阶段确保数字档案馆资源保管、著录、鉴定质量,为我国数字档案馆的各项建设工作提供了整体依据,有利于协调个体档案馆之间的关系,提高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整体水平。

3.2 档案保护修复标准对档案事业的影响。我国档案保护标准始于1983年,2000年国家档案局出台《档案修裱技术规范》,2006年文化部《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2008年上升为国家标准。目前我国制定的与修复有关的标准还有《历史图牒档案修裱技术规范》《古籍普查规范》《古籍特藏破损程度定级标准》等。

?@些标准、规范对档案修复的基本原则、质量要求、工具设备、环境要求和操作程序,以及修裱材料、修裱技术参数及其效果都作了明确、详细的规定,如 pH值、破损面积、纸张泛黄程度等。这些标准的制定为实际修复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参考、指导和规范作用,有利于规范修复的流程和提高修复质量[6]。

3.3 档案馆建设标准及其影响。1986年,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制定了《档案建筑设施设计规范》。2000年,国家档案局对此规范进行了修订,成为强制性行业标准。2008年,国家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档案馆建设标准》。明确了国家档案馆建设规模和项目构成,确定了房屋建筑面积指标,提出了选址与规划布局、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科学指标包括馆藏档案数量、建筑面积指标、使用面积指标等[7]。

标准对于指导我国档案馆建设、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合理确定建设规模,严格控制建设投资,提高投资效益,以及为档案馆未来建设提供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控制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指明了档案馆建设的发展方向。

4 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国内档案行业相关标准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档案行业标准实施较早,随着档案法的实施和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相关行业标准陆续颁布以及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对推动档案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国家档案局是档案行业标准起草的主要单位,其参与起草的标准最多,与别的单位合作起草的也较多,处于合作的中心地位。其合作单位包括地方档案局、行业档案馆、专门档案馆等。其他单位的合作具有明显的行业关联性,如海洋系统、航天系统、核工业系统、城建系统等基本是内部合作,地方档案局之间、地方档案局与国家档案局之间合作较为明显。另外国家海洋局、航空航天档案馆、核工业档案馆等政府机构、国有企业、地方档案局(馆)也是行业标准的核心起草单位。大学、民营企业也有参与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而民营企业参与起草的标准主要涉及数字档案的标准规范。

(三)档案行业标准推荐性标准多,国家标准少,行业标准多。行业标准除涉及档案行业外,主要还有农业标准、航空航天工业标准、船舶行业标准、环境保护行业标准、海洋行业标准、林业标准和核工业标准等。

(四)档案标准技术主题既有基本的档案业务术语、工作规范,不同行业根据自己行业特色也制定相应的行业档案管理标准。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行业标准也成为标准的主题。同时,随着对历史档案和古迹保护的重视,相关文献档案修复标准也成为主要技术主题。

以上研究对我们的启示:

(一)行业标准对行业发展有重要影响,不仅要重视行业标准的制定,更要重视对行业标准的及时修订、废止、清理,真正使标准起到促进科学管理、提高效率的目的,而不是阻碍行业的发展。

合作方案范本篇7

【关键词】 档案 规范化管理

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四川省档案局于2005年6月制定了《四川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并在全省各机关、企业、科技事业单位、各级档案馆开展了评审认定工作。我院于2006年底通过了四川省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省二级的认定。成为荣县科技事业单位中首家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达省级标准的单位,作为基层综合医院,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抓好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

一 基本情况

我院于1988年就建立了综合档案室,下设2个分室,集中保管所形成的各种门类或载体的档案,分别于1989年、1991年经四川省档案局批准我院档案工作达省三级、二级标准,2006年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达省级标准。现有库房面积234平方米,阅览室3间60平方米,办公室面积40平方米,电脑3台,共库存15种门类的档案共444647卷(件、册),每年提供利用档案2000多卷(袋)。

二 抓好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具体做法

近年来医院通过管理年活动的开展,使医院医疗业务建设和发展取得长远进步,同时也对档案的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和上级贯彻《档案法》力度的加强以及《四川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四川省医药卫生档案实体分类试行规则》的下达。医院决定下大力气,按照以上规定,抓好档案工作。其基本做法简要概括性为“一个提高,两个坚持,三个规范,四个到位”。

(一)一个提高。提高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档案是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国家宝贵的,不可再生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是方法的汇集、经验的汇集、智慧的汇集。档案工作,档案建设是一个整体,只要各单位重视档案工作,自觉贯彻《档案法》,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我国的档案管理水平才能实现提高。

(二)两个坚持。

1、坚持把档案工作列入单位发展规划,档案工作与单位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单位事业发展为档案工作的进步构筑更高的平台和宽松的环境,档案工作的进步又反过促进单位的建设和发展。国家综合医院评审,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开展,对档案工作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医院需要做好档案工作。

2、坚持把档案工作纳入整体管理,在把档案工作列入发展计划的同时,应更加重视落实工作,使档案工作与各项工作在年初同时布置,年中同时检查,年末同时目标考核。

(三)三个规范。规范档案管理机构、职能分工和业务建设。

1、规范档案管理组织机构,由一名院领导分管、综合档案室组长主管档案工作,各科室负责人为档案资料员,形成了档案管理网络系统。

2、规范档案管理工作职能分工。医院建立了综合档案室,下设2个分室,配备了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专人负责档案的管理和文件材料的收集、档案整理、归档工作,监督和指导档案资料员的档案资料形成和收集工作。

3、规范档案业务建设。按照《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四川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四川省医药卫生档案实体分类试行规则》的要求,一是按照档案管理有关业务建设的要求,结合实际,加大了档案管理基础设施、装备、装具等的投入。对业务档案库房进行了扩大调整。二是重视和不断完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制定和完善了符合该院实际和档案工作人员职责、档案管理、利用、保密、鉴定、销毁、库房管理等制度。制定了《荣县人民医院档案管理办法》和分类大纲,保证了新规则在医院有效实施。三是做到档案资料的收集与科技活动、业务工作“三同时”(同时计划、同时检查、同时总结)。有效地保证了档案资料收集及时、完整。四是抓好档案日常管理。明确了各种门类和不同载体的档案资料的归档立卷时间。日常管理重点是档案库房管理,它是档案人员自觉性的管理、责任心的管理。档案工作人员恪尽职守,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对档案温湿度情况,安全状况等,做到每天检查,常年不断,并天天有记录,确保了室藏档案无霉变、无虫蛀、无鼠咬等受损现象。五是搞好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档案工作根本目的是利用。我院搞好档案利用,重点放在档案作用的宣传、档案服务方式的转变和提供服务态度等方面,引导档案信息利用,使其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病人病历咨询等方面收到较好效果。

(四)四个到位。

1、资金投入到位。俗话说经济是基础,没有必要的资金投入,就不可能有与医院发展相辉映的档案管理水平。

2、人员到位。人员的投入以及组织起有效的运作,是搞好档案管理必不可少的,人的因素是决定性的。

3、制度到位。档案管理是一项制度的管理。自觉的管理是非常可贵的,但还不够,必须用制度管人管事管过程。

4、管理到位。管理到位就是工作落实到位。硬件投入了,人员机构到位了,制度也有了,最终靠落实。就是使用上述各要素高效结合起来,有机运转。管理重在过程,抓好过程,才能显现于一时。要重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程管理。

三 抓好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几大因素。

(一)领导重视是决定因素。领导重视是搞好档案工作的前提。搞好档案工作管理因素很多,组织机构、挑选人员、资金投入、规范管理等都重要,但领导重视是前提,领导认识到位了,工作重视了,办法就有了。因此,领导重视是搞好档案工作决定性因素。

(二)档案工作人员是关键因素,挑选好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特别是综合档案工作人员是搞好档案管理的关键,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细致、繁琐、单调、清苦的工作,这就要求档案工作人员,一要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二要有良好的基本素质,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三要淡泊名利,有良好的职业作风。四是要一丝不苟,甘于吃苦。

合作方案范本篇8

一、结合实际,认真部署,细致安排

为全面落实司法部《司法部关于开展合伙律师事务所规范建设年活动的意见》和《自治区司法厅关于开展合伙律师事务所规范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积极开展我市合伙律师事务所规范年建设活动。2005年4月1日,律师协会和律师公证管理处组织召开了市属律师事务所主任例会,对全市合伙律师事务所规范化建设活动做出全面部署。

第一、确立了每月第一个周五召开各律师事务所主任例会的制度,作为交流规范化建设经验和督促检查规范化建设活动开展进度的一项重要举措。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合伙律师事务所规范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及详细的实施计划。要求各所在5月10前上报本所规范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市律协在5月13日第二次主任例会时,对未上报或迟上报的律师事务所予以点名批评并责成其纠正。至5月16日,市属40家律师事务所,除正在改制的国法所和新成立的九德所外,其余38家均制定并上报了本所《规范年建设实施方案》和实施时间安排表。

第二、为避免规范建设活动流于形式,我局结合乌鲁木齐市的实际情况,有重点、有步骤地实施规范年建设活动。目前,我市市属律师事务所共有40家,其中合伙所36家、国办所1家、北京等地区的律师事务所在我市设立的分所3家,合伙所占到了市属律师事务所总数的90%。合伙律师事务所通过提供法律服务,为维护国家、企业、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律师事务所的管理和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1、大多数律师事务所存在人员少、规模小、效益差,硬件设施不完备的情况。在我市36家合伙所中,不足10人的小所有22家,占到了近三分之二。2、个别合伙所存在登记合伙人与实有合伙人不符、合伙人变更后不及时备案或名为合伙,实为个人办所的情况。3、部分合伙所管理制度不完善,甚至连最基本的规章制度也未建立。4、有的合伙所合伙人管理意识、责任意识比较淡薄,收结案制度不严谨或落实不力。5、对本所律师执业活动缺乏有效的监督,导致律师违反职业道德、执业纪律的行为时有发生。6、有的合伙所党团活动不正常,党支部战斗力、凝聚力不强,有的甚至软弱涣散。针对上述问题,我局根据《合伙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规则》的基本规定,要求各所在规范建设活动中必须完成包括《合伙律师事务所章程》、《收结案制度》、《重大疑难案件讨论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律师违纪查处制度》等十五项制度的制定、完善和实施工作,并及时将本所制度汇编报律师协会备案。

二、实地调研,查找问题,有的放矢

根据《合伙律师事务所规范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的工作安排,7月28日,律师和公证管理处组织市属十五家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参加规范建设年活动调研座谈会,当天到会的还有自治区司法厅律师管理处处长任鸿祺、自治区律师协会会长金山等一行九人。到会人员汇报了本所规范建设活动的开展情况并提出了自身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难题:

第一,在内部管理方面:部分律师事务所在收费分配中不认真执行司法厅下发的有关规范,私自提高分配比例。个别律师事务所对聘用律师只收取一定费用后不对其管理;部分律师事务所不为律师办理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让律师自行投保;律师事务所管理机制较为普遍的是合伙人会议下设主任办公会议。但实践中合伙人会议未充分发挥作用。律师事务所的管理只依赖于主任和个别合伙人;律师事务所在人员管理上只有聘用、转所和辞职制度,没有解聘制度,这不利于律师事务所人员管理及律师整体素质的提高;由于对执业律师及律师事务所实行属人管理,造成部分律师流动无序,加大了律师事务所的管理难度和无形损失。

第二,在律师业务合同执行方面:目前使用的律师业务合同为自治区律师协会推荐的文本。该业务合同内容较原则、笼统。民事、非诉讼等案件均使用同一合同,一些争议与投诉也因业务合同规定不明确而造成。

第三,在收费管理方面:部分律师事务所不认真执行律师服务收费标准,采取低收费、竞相压价等不正当方式争揽案源,扰乱了法律服务市场。

第四、在制度建设与完善方面:大部律师事务所尚未建立内部矛盾处理机制;自治区及我市律师协会都要求律师事务所建立错案赔偿制度,但对认定“错案”的标准,“错案”赔偿的额度均无明确规定。原创:

第五,在业务培训方面:律师业务培训内容不够深入、形势较为单一,培训效果不好。

第六,在执业环境方面:律师会见刑事案件当事人难,涉黑及重大刑事案件尤为严重;民事及非诉讼案件调取工商档案难和律师到基层法院查阅案卷难问题依然存在。

第七,在党建方面:对律师事务所党组织职责作用的认识模糊不清,直接影响律师事务所党建工作;党支部人员少难以开展工作;党员律师与普通律师没有区别。

为更深入了解合伙律师事务所规范建设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8月8日至8月11日,律管处长和律师协会副秘书长又带着上述问题,利用四天时间,陪同自治区律师协会的两个调研组,走访了市属近20家律师事务所,向各所合伙人及聘用律师全面了解情况。除上述由各所主任反映的问题以外,部分合伙所还存在下述几项问题:

第一,未给聘用律师办理社保或虽办理社保但单位不按规定比例承担缴费义务。

第二,有超比例提成或费用包干等违规行为。

第三,收费后不提供正规收费票据。

第四,缺乏实习律师帮带制度,新律师培养制度不健全,导致新老律师间贫富差距加大。

第五,结案率普遍偏低,平均在40%左右,个别所甚至为零。

第六,自动化办公程度较低,近40%的律师不会使用电脑,35%的律师仅能使用电脑打字,只有近25%的律师能够使用电脑完成自动化办公工作。

通过座谈和实地调研活动的开展,使我局律管干部充分了解到合伙律师事务所规范化建设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采取了相应对策,切实作到了有的放矢。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将规范建设年活动与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强化党员律师的凝聚力,充分调动党员律师的积极性,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第二,开展文明律师事务所评选活动,将所的硬件建设、网络建设、归档率和人员培训工作情况作为重要的评分标准,以此来引导合伙律师事务所的发展方向。

第三,加大对收费不开票行为的处罚力度,对发现此类问题的律师事务所一律予以通报批评,且该所及所主任三年内不得参加先进和优秀的评选活动。

第四,年检注册时,各所必须提供已为聘用律师办理并缴纳社保的凭证,否则不予注册公告。

第五,着手制定《乌鲁木齐市律师利益冲突处理规则》,实现指导各所建立内部矛盾调处机制。

三、虚心学习,充分交流,取长补短

为充分开展交流和学习,更好地完成合伙律师事务所建设活动,市律师协会采取外派学习和内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积极组织各合伙所主任交流经验,探讨如何完善合伙律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机制。

第一,8月23日至8与31日,由市律师协会会长郭国峰同志带队,率市属十二家律师事务所的主任赴北京参加《合伙律师事务所规范化建设研讨交流会》,学习北京、上海等地的先进管理理念。回来后,市律师协会又组织参加学习人员进行讨论,探讨内地先进经验本土化的方式,以结合实际,合理借鉴,避免不顾实际盲目模仿的现象发生。

第二,9月9日召开四届六次理事会议暨规范化建设研讨交流会,将市属各律师事务所按规模大、中、小三个层次进行分类,选出各层次中管理规范,具代表性的几家所介绍经验,使已经在本土得以施行有效的管理制度能够得到推广。原创:

四、诚信在规范,规范保诚信

配合局机关开展的“诚信在岗位、诚信在行业”活动,律师和公证管理处与律师协会加强了律师行业诚信管理体系的建设,要求各所在规范建设活动中将诚信制度建设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各所须制定诚信档案的建立、管理制度和诚信活动实施方案,将诚信建设融入到合伙律师事务所的规范化建设活动中去。为此,特将9月1日至11月25日合伙律师事务所规范建设活动的总结提高阶段同时定为律师诚信制度建设月。此次诚信活动共分:(一)工作准备(9月1日——9月10日);(二)宣传动员(9月11日——9月20日);(三)梳理对照(9月21日—11月10日);(四)总结提高(11月10日——11月25日)四个阶段。以期借此将诚信制度切实与合伙律师事务所的规范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诚信制度成为规范化办所的必需条件,从而打造律师行业的诚信新形象。

五、对照检查,整改提高

按照《合伙律师事务所规范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市律师协会将通过座谈和调研所了解到的问题归纳整理后,下发各合伙律师事务所,要求各所对照检查。凡在本所存在有同类问题的,要求积极提出整改方案,并采取措施及时纠正。对于发现问题隐瞒不报也不采取措施改正的所,将给予严厉处分。

合作方案范本篇9

任何一项事业的蓬勃发达与持续兴旺,都无一例外地是把一些在实践中形成并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工作形式固定下来,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制度和规范,进而推动工作实践不断向前迈进。

档案编研作为开发档案资源的一项高难度文化工程,更无法脱离科学化与规范化的轨道。

1.实行规范化管理是由编研工作性质决定的。现代社会要求信息交流必须准确、简洁、适用、及时,这要求档案编研工作必须以科学性为基础。作为一项创造性的高难度脑力劳动,编研工作既需要编

研人员发挥才智,更需要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程序。尤其是现在,编研工作已不再是起步阶段,社会信息需求不断提高的现实要求承担开发任务的档案编研必须不断攀登更高的台阶,而实现这一

目标的根本途径只能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规范化、制度化的编研工作。

2.实行规范化管理是由编研工作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仅从认识“编”与“研”这两个概念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辩证关系而言,就无法忽视规范化的重要性。所谓“编”就是对档案文献进行整理加

工与汇集,而“研”主要是对档案内容的研究与考证。二者互为一体,又互相递进。“编”是“研”的基础和前提,“研”是“编”的深化与加工。“编”与“研”必须实现有机结合、同步发展,才能

创造出高质量的成果。那么何为“编”与“研”的有机结合与同步发展?二者间的关系如何处置才是最佳状态?不同级别、不同规模的档案馆,在对这两个方面的把握上是否应有所区别?一连串的问题

都有待通过规范化加以解决。除此而外,还有在编研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如何处理好“长短课题”的关系、编研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最佳操作方式等等,可以说需要规范化的问题比比皆是。

3.还可从编研工作在档案工作中的位置以及同其它环节工作的关系上去认识规范化的意义。在档案工作中编研属于出成果的最后阶段,同其它环节工作相比,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又需要建立在其它各环

节的基础之上。没有相应的制度,没有一定的规范,编研就无法同其它环节协调,就必然出现脱节,甚至会因相互之间的牵制而给整个档案工作带来不良影响。

二、从基层编研工作存在的问题看规范化的必要性

近年来北京市档案编研工作有了长足的进展。区县档案馆都成立了编研科,各区县馆每年印发的编研材料均在2种以上,全市档案编研资料展评活动也于去年成功举办。从总体上讲,档案编研已经从早

期那种可有可无、可松可紧的“软”指标变成了“非做不可”的硬任务。然而在肯定编研工作兴旺可喜局面的同时,作为一名立身其中的编研工作者,又从现实工作中看到了一些不足。透过这些不足,

我们更加感到了对规范化的迫切需要。

1、基层编研材料质量的提高有待于规范化的实施

毋庸置疑,编研材料的数量与质量是直接体现编研工作水平的硬指标,不但关系到编研工作的整体推进,对档案工作全局亦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影响。一部好的编研材料不仅能为利用者带来效益

,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宣传作用。反之,劣质编研产品不但浪费了人力、物力,还会遗害无穷,使本来就被社会知之甚少的编研工作更是雪上加霜。

在基层档案馆室,编研工作作为一项独立的业务环节时间并不很长,尚处在初级阶段。由于专职人员少,而且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与编研工作的要求有较大差距,编研成果在数量上未能形成一定规模,

在质量上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其中尤以编研材料的质量问题更为突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普遍存在着选题面窄、比例不合理、实用性不强等一系列问题,使档案编研工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比如,国家提出以经济工作为中心,而反映经济工作的档案编研材料却少得可怜。以北京市宣

武区档案馆1998年统计数字为例,在29种编研成果中反映经济工作的仅占10%;而“会议简介”却高达69%。又如在课题的选择上缺少层次,“长课题”和“短课题”胡子眉毛分不清,结果

编出的成果既不具有“长课题”的深度与精度,又不具备 “短课题”的较强针对性与时效性。

二是在选材上不注意档案资料与其它资料的合理比例。档案编研,顾名思义当然应以编选档案资料为主,其它资料的选用只应作为对档案的一种补充,处于从属的地位。假如对编研材料缺少科学定位,

采取简单划一的“齐步走”模式,完全忽视差别,结果只能助长错误作法的滋生。据笔者所知,一些地方档案编研工作中存在着一味抄袭他人劳动成果的倾向。严重时,几乎从头到尾通篇从书上抄来,

丝毫无编者本人的编研成果,亦难觅档案的痕迹。似这类“编研材料”是否还能称其为档案编研呢?档案是编研之本。编研人员与档案隔绝,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本谈不上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

和利用。本应是编研为编史修志、著书立说提供有价值的第一手档案资料,但有些人却反其道而行之,像这样本末倒置地长此下去,档案编研还能保得住信息服务这块招牌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吗?开发过

程是档案转化为可利用信息资源的必要前提,编研是实现这一转化的唯一工作环节。到底何为档案编研?何为高质量的档案编研材料?标准如何?所有这一切都有待于规范化的界定。

三是各类材料编制的规范化程度普遍较低。一本编辑制作完毕的编研材料起码应有正规的封皮、完整的目录和编辑说明,同时还应注明出处以备利用者进一步查阅;然而从笔者对本区二级以上档案室的

52份汇编材料的统计结果来看,全部合格的竟然没有,三项指标符合要求的比率也仅为2%。

2、编研工作因缺少规范化指导原则而造成不必要的被动

一是在制定编研计划时缺少科学的依据和标准。一些基层的档案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追求数量的倾向,满足于每年完成了多少种、多少万字,在“研”上却很少下功夫。这里我们可以粗略地算一笔

账,除去休息日、节假日和必不可少的各种学习日,每年每人真正用于业务工作的时日大约不会多于百天。试想一名编研人员如果要在不足百日的时间内完成十多万字的工作量,这其中不仅包括资料收

集与编辑甚至还包括录入和校对在内,除去忙于赶任务之外,也就无暇顾及其它了。如此这般,编研工作尽管也做得很紧张,干得很辛苦,“成果”不少、“本本”也很厚,但却避免不了因效果不佳而

落得坐“冷板凳”的下场。

二是对编前调查缺乏足够的重视。编前调查应包括社会需求、馆藏档案、档案基础管理的水平这三项内容,缺一不可的。因为编研作为一种复杂的智力型投入,本身带有较强的研究性质,编前调查走了

过场,就意味着增加了现实操作过程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就会出现从课题选择到材料加工整理的一系列过程均取决于编研人员转念之想的现象。这样会造成许多料想不到的恶果--或因资料的严重短缺

而致使编研工作难以为继,或因缺少针对性而使编出的成果实用价值不高,被打入冷宫。长此以往,势必给工作带来被动。总之,没有相应的制度,没有一定的规范,各个工作环节便无法协调,甚至会

因相互之间的牵制而给整个档案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三是编后工作缺少方法和力度。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种编研资料印刷完毕后,或是被收入库房,坐等利用者上门;或是档案人员 “近亲”传送。一切似乎都在悄无声息地进行,没有宣传,也很

少调查利用效果,更谈不上收集反馈意见。这种方式延续了多年,可以说已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惯式。要打破这一惯式,唯有通过制定规范来明确编研工作每一阶段必要的工作任务是什么,如何操

作。

凡此种种,就像璞玉上星星点点的瑕疵影响着编研工作的形象,听任其存在还会有蔓延扩大的可能,并会对档案事业整体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由此,编研工作的改革势在必行,而改革的当务之急就是

建立一个科学化、规范化的工作平台。

三、编研工作规范化的一孔之见

为了探索编研工作规范化的可行性,笔者克服了小人物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卑心态,尝试着总结自己对档案编研工作规律的认识,编制了《宣武区档案馆编研工作规范》。尽管还很肤浅、片面,甚至误漏

百出,但还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当《中国档案报》在第二版以《北京市宣武区档案馆出台〈编研工作规范〉》为标题予以报道后,除本市其他区县一些同志纷纷前来索取“规范”外,江苏、湖北

、黑龙江等外省市的档案同行也来函、来电索要,许多同志都在来信中表示希望尽快规范编研工作。从一石激起的诸多反响中,我们可以看到编研工作的规范化已经到了非搞不可的地步,否则编研工作

就难以提高和发展,更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

结合编写《档案编研工作规范》的实践,笔者对编研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具体内容谈几点看法:

1、建议主管部门对具有共性的问题在较大范围内予以统一规范。比如可以对整个编纂流程的各环节作出明确规定,可对转录的要求、标题的拟写、编者说明的拟写、封面目录的必要项目与格式等作出

统一规定。

2、对非共性的问题,不做统一规定,可以制定一个范围供基层参考。因为不同层次的档案部门所配备的人员数量与人员素质、所存档案的数量与价值以及他们所针对的利用群体都有很大差异,而这些

差异决定着他们在选题范围、长短课题的安排以及资料的取舍等许多方面都有不同的标准,可要求他们在实事求是地依据自身情况正确定位之后,参照上级主管部门的推荐标准,自行制定相应的规范。

3、编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首先要从选题开始。应该强调在选题时认真考虑馆藏档案情况、社会需要、编研人员的数量和能力以及本馆财力,强调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提倡制定长短结合的选题计

划。为杜绝上述那种不负责任的“抄袭书报”现象,是否可在强调注明出处的前提下,对所用档案资料与其它资料的比例有一个科学的界定。

4、建立编研课题立项制度。这是选题计划的延伸,是将选题计划落实的重要制度,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要建立课题的评审标准,二是要建立课题评审的操作制度。

5、强调开发档案信息是编研工作的根本,档案编研资料的主体是馆、室藏档案。

6、建立成果审核与效果调研制度。要重视对编研资料的效果调查,确切了解编研资料与社会需求的吻合程度,认真收集利用者的意见,并把反馈意见作为评价编研资料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和档案编研

工作努力的方向。

7、建立编研工作的组织管理制度,对编研课题的实际投入与产出进行科学核定。针对难度不同的课题以及不同水平的编辑人员制定出合理的质量与数量标准。比如可依据馆藏资料的完整程度、文字编

辑的数量及难易程度、是否录入微机、人员的专业技术等级等因素分别制定不同的标准。

8、应把加大发行的宣传力度作为编研后期工作的必要项目,强调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推销编研成果,比如可以采取登宣传启事、有针对性地召开发行会议等形式,向各方面的利用者宣传编研资料的意

合作方案范本篇10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供有力保障

县政府对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十分重视,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过问此项工作并作出批示。市政府法制办确定我县为全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示范点后,为保障试点工作取得成效,经县政府批准,县财政追加县政府法制办2万元作为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专项经费。县政府法制办作为具体承担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的机构,为保障此项工作的开展,明确了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安排了一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

二、加强制度建设,打牢工作基础

早在*年,我县就制定了《新建县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要求各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按规定报送备案。为进一步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的正规化、法制化建设,根据《江西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结合我县在工作实践中摸索的经验,我县于*年又制定了《新建县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相关事项作了进一步的规范,明确了规范性文件的概念、备案的范围、备案受理的主体和审查机构、备案审查的内容、程序和公布方式,规定县政府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应及时向市政府报送备案,各乡、镇政府和县政府各部门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应及时向县政府报送备案,从而在我县落实了国务院法制办提出的“四级政府,三级监督”的备案监督机制。《办法》还规定,国税、地税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备案的同时,应抄送县政府备查。为配合《办法》的实施,县政府法制办将省政府法制办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备案格式予以翻印,下发至各乡镇、各部门。为强化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我县还制定了《新建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对备案审查的内容、方式和要求,备案审查后的处理等作出具体规定。上述制度的出台,为我县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履行报备职责,做到有件必备

按照规范性文件“四级政府,三级备案”的要求,县政府及时将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向市政府报送备案。报备规范性文件,我县注重从源头上进行跟踪。《新建县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明确,县政府所有规范性文件在送交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前都必须经县政府法制办审核,县政府法制办未签署意见的,一律不得上会研究。县政府办公室在收到规范性文件送审稿后都会及时送县政府法制办审核,从而使县政府法制办能够及时掌握我县规范性文件出台的动态;规范性文件正式印发后,县政府办公室均及时将规定数量的正式文本提供给县政府法制办,使县政府法制办能够在规定期限内按要求报市政府备案,从根本上杜绝了有件不备、逾期不报的现象。*年下半年以来,为适应电子政务建设需要,我县开始实行纸质文本与电子文本同时报送市政府备案。*年我县两种文本同步报送市政府备案的有12件,今年报送的3件规范性文件均采用了两种文本报送方式。

四、强化备案审查,做到有备必审

对县级政府来讲,统一完整的备案体制,不仅要做到将县政府规范性文件报送市政府备案,还要开展对县属各乡镇、各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备案登记审查工作。虽然我县早在*年就开展了这项工作,但实事求是地说,还相对薄弱。为此我县从建立工作机制、夯实工作基础入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为配合《新建县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的实施,县政府办公室专门下发文件对乡、镇政府和县政府各部门履行规范性文件报备职责提出了明确要求。结合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我县对所有行政机关进行摸底,确定了有权制定规范性文件的长凌镇等19个乡级政府、县财政局等27个行政机关和县档案局等12个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共58个单位为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的义务机关,并发文明确县国税局等7个垂管行政机关为规范性报送备查单位。县政府法制办还发文确定各备案、备查义务机关的法制机构承担具体工作,没有设立法制机构的,由办公室(人秘股)承担。目前,各备案、备查义务机关已报送了分管领导、责任机构和具体工作人员名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联络体系和工作网络。

为促进我县规范性文件备案备查工作的全面开展,根据工作现状,县政府法制办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县规范性文件备案备查工作示范点建设的意见》,确定联圩乡、西山镇、望城镇人民政府和县城建局、县环保局、县交通局等6个单位为我县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示范点,县国税局为我县垂管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备查工作示范点,对各示范单位就规范性文件的认定方法进行指导,并及时总结、向全县推广示范单位好的经验、做法,收到了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