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医疗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00:34:45

合作医疗

合作医疗范文篇1

一是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工作。安排专项资金,购置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系统软件,建立了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网,为实现省、市、县、镇计算机联网和动态管理奠定了基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为参合农民建立了家庭成员基本信息、结算补偿金额等基础性数据,实现结算、报销、统计、汇总和县、乡(镇)合管办对各定点医疗机构费用审核的网络化管理。二是切实搞好信息录入和网络建设。信息录入和网络建设是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重点。为准确录入信息,促进工作开展,县合管办组织乡(镇)合管站工作人员进行参合农民的基本情况信息录入,对参合人数、个人信息等进行现场核对,保证了录入信息的准确无误;同时克服重重困难,在短时间内构建完成了合作医疗网络系统并实现县合管办、各定点医疗机构合作医疗管理网络资源共享。三是启用了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

X县一直把信息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依托“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网”电子政务平台,全面构建了全县合作医疗计算机信息网络,实现了通过日常事务子系统、综合查询子系统、系统维护子系统三大模块,对合作医疗整个流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四是实现了县合作医疗管理系统与医院管理系统对接。县合管办多次组织各定点医院、医院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商和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技术人员,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对接存在的问题,科学制定适合本县合管信息管理系统与医院管理系统对接方案并顺利实现了系统对接;同时严格按照湖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及X县新型女合作医疗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认真做好数据维护管理。五是加强对新农合信息系统有关人员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信息系统管理和操作人员队伍的素质,形成科学管理团队,提高各级管理部门的应用能力。县合管办先后多次举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业务培训班,对合管办所有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应用操作培训,有效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通过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为全县合作医疗的顺利实施,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所有住院参合农民的住院资料及清单上报、补偿费用计算等工作均可通过网络完成,县合管办稽查人员也可以通过合管网络平台直接审核后由定点医疗机构补偿兑付,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二是做到了实时监控,保障了资金安全。县合管办通过合作医疗网络系统实时监控定点医疗机构诊疗服务行为,实时从网上审查参合患者住院资料、用药清单、费用清单、住院补偿情况等,发现有违规现象立即责令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改正,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防范和事中监督。

合作医疗范文篇2

一、建立主导机制,确保责任落实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突出了政府的主导职能,要求各级政府要组织、引导、支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八项民心工程”狠抓落实。柳锦州书记、黄业斌市长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力量,积极推进这项工作。在今年的卫生工作会议上,黄业斌市长要求各地要抓好“五个落实”(即落实组织机构、人员编制、方案措施、配套资金、规章制度)、做到“六个到位”(即领导到位、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宣传到位、指导到位、监管到位)。市政府专门制订了实施方案,下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通知》,并多次组织召开县(区)领导会议进行部署。各县(区)、乡镇(办)采取层层召开动员大会、签订工作责任书等方法,把责任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并把农村合作医疗列入乡镇年度工作考评,推进各地工作的开展。围绕农村合作医疗的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市、县(区)每月向同级人大写出专报,报告工作落实情况。市政府每月、县(区)政府每半月派督查组到各地督导工作落实。市卫生局每半个月下发1期简报,每3天向市、县(区)、乡镇通报一次各地进展情况,进一步增强了各级政府和领导的责任感,逐步形成了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卫生部门具体抓、有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机制,落实了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工作责任制。惠阳区委书记王寿铨、区长邓炳球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亲自动员、亲自部署、亲自落实,带领工作组,逐个乡镇检查指导,促进了工作落实,全区参合率达到46.1%,确保了今年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建立统筹机制,确保规避风险

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今年初我们对全市的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调研中发现有的乡镇农业人口基数只有几千人,如果以乡镇为单位统筹,风险非常大,极有可能发生“穿底”。为此,市政府作出规定,各县(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以县(区)统筹为主,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可暂实行镇统筹,逐步向县(区)统筹过渡。并结合今年的工作任务,决定今年的农村合作医疗工作3月份开始宣传发动,7月1日起正式实施,到年底结合各地的工作情况再进行一次宣传发动,努力完成明年参合率达到60%的工作目标。各县(区)领导带领工作人员逐乡逐镇进行调研,针对本地实际,建立了适用本地的统筹机制。惠东、博罗、龙门县及惠阳、大亚湾区由于各乡镇的人口基数悬殊大,决定采取县(区)统筹。惠城区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各镇的经济实力差距大,决定采用镇统筹。较好地规范了农村合作医疗统筹机制,提高了抗风险能力。

三、建立筹资机制,确保资金落实

稳定的筹资机制和资金来源,是合作医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此,我们把建立筹资机制,落实各级配套资金作为重要措施来抓。今年初,市长黄业斌亲自带领分管财政、卫生的副市长及财政局长等领导到卫生局现场办公,专题研究解决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财政扶持问题,决定市财政今年拨出434万元,作为农村合作医疗专项资金,并从今年起对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人每年补助由2元提高到5元。同时,还积极与各县(区)政府协调,要求各级加大对农村合作医疗的财政投入,全面落实了农村合作医疗配套资金,县(区)及乡镇(办)两级补助达到每人每年5元的标准。其中,惠阳和大亚湾的区、镇两级财政对参保农民补助达到每人每年10元,确保了农村合作医疗有稳定的资金来源。目前,全市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标准达到人均每年30元以上,其中惠阳、大亚湾区35元,惠东县33元,博罗县32元,龙门30元,惠城区有的镇达到45元以上。

四、建立宣传机制,确保农民自愿

农民自愿参加是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为此,我们把深入宣传作为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重点,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发动。一是通过媒体宣传。今年来,市电视台、电台、《*日报》及县(区)新闻单位,采取系列报道、专题报道和农民现身说法等方式,宣传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的、意义及方针政策,报道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受益群众的典型事例,各乡镇充分利用有线广播、电视等,播放镇领导动员讲话、宣传农村合作医疗的有关政策。二是通过资料宣传。采取张贴海报、下发宣传资料、《致农民兄弟的一封信》等方式进行宣传。市卫生局印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海报1万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知识手册5万份,下发到各县(区)组织张贴和宣传。各县(区)也结合自己的特点,张贴、悬挂各种标语2136条,制作《致农民兄弟的一封信》38万份,分发到每个农户,宣传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及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所能得到的好处。三是通过会议宣传。各县(区)、乡镇采取层层召开动员大会等方法,由县(区)及乡镇主要领导亲自动员、亲自部署,重点解决领导怕烦、干部怕难等问题。市里还专门组织160多位县(区)及乡镇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业知识培训。各县(区)也分别举办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培训班,共培训乡镇、村干部等管理人员1930人,提高了各级合作医疗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四是深入农户宣传。县(区)及乡镇领导带领驻队干部和村干部深入农户家中进行政策宣传和思想发动,消除农民群众怕亏的思想顾虑,提高他们自觉抵御大病风险的意识,积极引导农民自愿参加合作医疗。惠东、博罗、龙门等县的农业人口基数大,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分别派出工作组下到各乡镇组织宣传发动。农村合作医疗今年才刚刚进步的惠东县,派出了12个工作组在镇里住了一个多月,督促各镇的宣传发动工作。龙门县是我市开展宣传发动最早的县,因工作难度大,由县政府督查办全程督导各镇的的工作进度。由于六、七月份正值农忙季节,为搞好宣传发动,镇、村干部经常利用晚上时间走村进户进行宣传和登记收费,很多同志放弃了节假日休息时间,有的带病坚持工作,从来没有拿过一分钱的下乡补贴。

五、建立监管机制,确保规范管理

为加强资金管理,市财政局和卫生局制订下发了《*市农村合作医疗资金财务管理暂行规定》,各县(区)分别制订了《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管理办法》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救助基金管理办法》,明确了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使用与监管的具体规定。一是建立了专帐管理制度。县(区)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与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行文,规定县(区)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在当地农村信用社设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用帐户、各乡镇设支出帐户,乡镇农村合作医疗支出帐户支出的最高限额为5000元,超过此限额,信用社一律拒付。农民个人缴纳的基金及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扶持的资金,由村民委员会在缴费截止后三日内交乡镇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存入其基金专用帐户;乡镇财政部门在缴费截止后五日内将本级财政补助资金划入基金专用帐户;县级财政部门,在缴费截止后十日内将本级财政补助资金划拨到基金专用帐户。为农民发放补助金,由合管办工作人员开具支票,由农民本人到信用证支取。做到银行管钱不管帐,经办机构管帐不管钱,实现基金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二是建立了监督管理制度。规定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每年对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审计一次,资金的使用情况每月在镇务、村务公开栏向农民公示一次,确保农民的知情权、监管权,确保制度的公开、公平和公正。三是逐步建立农村合作医疗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惠阳区政府投入10多万元,为区、镇合管办配备了电脑,并在省卫生厅的大力支持下,借助政府的网络平台正在构建区、镇两级农村合作医疗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市也将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此项工作,确保农村合作医疗科学规范管理。

六、建立保障机制,确保农民受益

合作医疗范文篇3

一、xx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现状

(一)城镇职工医保:在完善中成熟

1、基本情况。xx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于2004年4月启动。现有927户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54896人参保。其中,国家机关6253人,事业单位15716人,企业31915人,灵活就业1012人。20*年共筹资7022万元,截止20*年11月底,门诊就诊114510人次,住院就诊4774人次,共支出医疗费4286万元。据了解,20*年1月1日起,我区将纳入xx市主城9区市级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

2、完善成熟。针对城镇职工医保运行初期问题多、参保人员意见大状况,区政府采取了若干切实可行措施予以完善。一是增加医疗服务网点。将2004年只有定点医院40家扩展到46家(其中市级医院15家)、8家社区服务站、35家药店,且刷卡购药、看病,方便了参保人员。二是调低个人自付比例。目前,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报销住院费达80-90%,门诊费1000多元;企业人员报销住院费70-80%,均比主城区市级统筹多报销15-20%左右。三是加强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监管。采取细化医疗服务协议、改变医疗结算办法、网上时时监控、公示医院医保费用发生情况、强化定点医疗机构负责人和经办人培训、不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运行情况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等措施,创造出了定点医疗机构管理较为规范、医保基金运行安全的局面。四是完善参保政策。20*年11月,区政府发出了《关于原区属国有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意见》(xx府发[20*]109号),解决了1200多名原区属国有改制企业退休人员的医保问题,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

3、待解问题。20*年我区职工医保将纳入市级统筹,需要向市级医保机构反映解决以下问题。一是企业职工报销比例较低,个人负担偏高问题。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尤其是定点药店的监管。三是要理顺劳动部门内部医保办、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工伤与生育保险中心关系。

(二)“新农合”:创特色三方满意

1、运行状况。xx区作为xx首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区县,自2003年11月启动以来,按照“惠民、便民、放心”的要求扎实工作,20*年,参合农民达到41.4万人,占全区50.1万农业人口的82.6%。20*年参合44万人,参合率达到了87%。20*年筹集“新农合”基金1983.8万元,至11月底,参合农民门诊就诊83233人次,住院就诊16150人次,支出“新农合”基金1536万元。几年来,“新农合”在农民“小病能治、大病有救”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收到了群众得实惠、医院得发展、政府得信誉三方满意的效果。国家卫生部已把xx纳入“未来卫生体系联合研究”国际课题项目单位,并在亚洲地区推广xx经验。

2、主要特点。一是强化管理,农民放心。通过建立健全“新农合”监督委员会、年度审计、“四公开”和“一公示”等制度,管好用好了农民的保命钱,农民参合放心。通过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的建设和监管,改善农村卫生院医疗环境和条件,规范行为,农民看病放心。二是多措并举,凸显便民。将区外定点医疗机构由原有7家扩大到所有市级公立医院,每个镇街、村均设立定点医疗机构;建立“新农合”计算机管理系统,实行转院网络审批制度;推行参合农民医药报销镇街“全程制”,镇街卫生院设置专门报销窗口,有效地解决了参合农民就医难、报销难问题。三是政策优化,惠及农民。农民外出务工符合规定的住院费予以报销,8个慢性病在统筹资金中报销,对住院分娩定额补贴,区内住院费起付线由500元降为100元,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25个百分点,扩大用药目录,门诊实行零门槛,参合农民到任何医疗机构和药店就诊购药的费用均可在家庭帐户中报销,推行单病种医疗费最高限价制,实行大病二次补助制度。通过政策优化,做到用最少的钱办更多的事,确保了农民实惠最大化。四是链接救助,扩大保障。通过制度衔接、医院共用、信息共享、监管统一等措施,“新农合”与民政部门的农村医疗救助实现了无缝链接。这是xx“新农合”的最大亮点,“xx模式”已经叫响全国推向全国。通过民政渠道按个人缴费的10元标准给予农村低保户、五保户和重点优抚对象全额资助;给上述对象中患慢病和特殊病及8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300元日常医疗救助金;对上述对象实行住院支付零门槛,费用在1000元以内,按“新农合”规定报销后,自付部分由民政部门全额救助;费用在1000元以上部分在“新农合”按规定报销后,自付部分由民政部门救助60%,最高救助金额在3000元以内。20*年1-10月全区已救助1144人、146.6万元,切实解决了农村困难群体病有所医问题。

3、尚待完善。xx区“新农合”虽然创造了特色,但也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保障水平低,需要完善不同的筹资档次。二是农村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疗条件差和服务水平低,边远山区参保农民仍然存在小病拖成大病重病现象,“穷人出钱、富人看病”问题应该引起重视。三是镇街“新农合”专职人员和专项经费尚未配套,20*年区政府取消镇街“新农合”工作经费后,对“新农合”工作造成了较大的消极影响。四是“新农合”计算机网络建设需要完善。

(三)城镇居民医保:翘首以待条件具备

1、市民构成。20*年底,xx区除北部新区外有本区户籍城镇居民309593人,其中城镇职工54896人已参加医疗保险,未参加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244697人。在非职工城市居民中,有低保对象30638人,重点优抚对象1560人。

2、急盼参保。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以来,城镇居民对农民分享到的改革发展成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渴望参保。一是征地农转非人员转非后失去“新农合”医疗保障,给征地拆迁工作增加了难度。二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缺失,民政部门医疗救助因缺少必要的平台和网络而难以到位,城镇困难群众就诊看病难问题难以有效解决。三是普通城镇居民无医疗保障,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时有发生。为此,不少城镇居民强烈要求加入“新农合”。

3、条件具备。一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病有所医”要求,城乡居民医保已成为当前的民生大事。二是xx市人民政府已作出开展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部署,20*年将在主城区全面推开。三是我区财力可以承受。按照市政府现有试点方案测算,开展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真正在我区实现全民医保,区级财政每年仅需新增资金300万元左右。四是已有“新农合”的管理网络、信息网络、医疗服务网络和运作的成功经验,启动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可以事半功倍。

二、启动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坚持城乡统筹思路

面对全国城乡居民医保城乡分割的“两张皮”现状,建立城市非职工居民医保和农民医保制度,必须坚持城乡居民医保“一个平台,统筹城乡,相同标准,均衡服务”的工作思路,形成城乡居民医保一套班子运作,一个网络运转,一个政策导向,一套机构服务的工作格局。城市居民医保不应该自成体系,更不适宜套用城市职工医保模式和政策。

(二)应选择恰当的管理模式

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市级以上分属劳动部门和卫生部门管理。20*年xx5个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区中,形成了永川和南川的由劳动部门和卫生部门各管城乡模式、九龙坡由卫生部门统管城乡模式、南岸区和江北区设立正处级独立机构管理模式。永川保持了与上级部门对口的特点,但因城乡居民医保由两套机构管理,形成重复建设的两套网络及城乡政策落差、以及分散的两个医保基金现状,付出了双倍的运行成本、打折的惠民便民效果和基金分散风险增大等代价。九龙坡是在卫生部门对“新农合”启动基础上形成的城乡统管模式,管理机构、信息网络、服务网络统一,运行成本低、基金风险小、惠民便民充分,主要问题是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不对口。南岸因农民少市民多,“新农合”一直未启动,为了避开劳动部门和卫生部门争管此项工作的羁绊,设立了正处级机构专管此事,这一模式虽然具有九龙坡模式的优点,但增设独立机构与机构改革要求相悖,与市级劳动部门和卫生部门均不对口,失去必要依托,“合管中心”有“孤儿”的无助感觉。

(三)制度设计应科学

对于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xx市人民政府已经设计出一整套制度。据试点区反映,这一制度必须与区情结合进行调整与完善。如应将“新农合”一整套成功政策制度和管理移植过来、筹资50元和160元两档标准要适用城乡、要把民政部门医疗救助与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无缝链接、不应将大额补充医疗保险交给营利性的商业保险公司运作、应以家庭为单位参保、设立家庭帐户、门诊费用不宜过多统筹、实行药品集中询价采购等等,都应求真务实,不能盲目执行上级有关规定。

(四)高度重视网络建设

从xx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区看,都对管理体系、信息网络、服务机构网络建设极为重视。试点区“合管中心”属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和人员充足。镇街设有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管理委员会和具体办事机构,区级财政对镇街工作机构安排有专项工作经费。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一步到位。南岸区近几年持续加大对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建设的资金投入,决定在20*年对区内公益性医院实行财政全额拨款,切实加强服务体系的能力建设,为参保群众就地就医创造了良好条件。

(五)要保证医保基金运行安全

医保基金安全主要取决于医保基金盘子大小、政策是否科学和监管的实效。永川区目前城市居民参保仅2.2万人,人少资金少,风险度极高。九龙坡区将筹资50元标准的门诊报销定为50元和30元,虽然做到最大限度惠民,但如果区财政不兜底,医保基金存在崩盘的危险。在财政投入不足、公益性医院尚未变为现实之前,定点医疗机构的趋利性难以避免,只有切实有效地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监管,才能堵住医保经费支出的“黑洞”,确保医保基金安全运行。

三、启动我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建议

(一)高度重视,纳入日程

启动xx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是我区当前的民生大事,是区委区政府执政为民要办的实事,建议纳入20*年区委区政府实施的十大民心工程。同时,应设立xx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尽快向市人民政府提出我区开展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的申请。

(二)确定模式、方便运行

据考察,xx市开展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区的三种管理模式各有利弊。鉴于xx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区卫生部门强力运作下,已有完整的管理、服务和信息网络,已经成功地摸索和总结出了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经验。由于城市居民医疗保险与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本相同,为了保证我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顺利启动和健康运行,建议隶属于区人民政府的xx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管理中心暂时设在区卫生部门,作为财政全额拨款的副处级事业单位,配备相应编制和人员,负责区内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遵循原则,优化方案

xx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是在政府组织引导下具有本区户籍的非城镇职工的城乡居民自愿参加,由个人、集体、社会和政府共同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互助共济性质的医疗保险制度。启动我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要以惠民便民为宗旨,按照低水平、便参保、广覆盖、易流动、保基本、可持续、城乡统筹、均衡服务、自愿参保、控制风险等原则,移植我区“新农合”成功经验,无缝链接民政医疗救助,精心制定xx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实施办法和相关管理制度,为创造xx特色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模式奠定坚实基础。

(四)完善网络,强化保障

要及时完善覆盖城乡的管理、信息、服务网络。在健全区级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管理机构的同时,各镇街应成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管理委员会,其办公室设在社会事务办公室(科),由社会保障服务所承办本区域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具体事务。各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内应相应设立“合管办”。依托“新农合”医疗信息网络基础,按照整合资源、增加模块、完善功能、无缝链接的要求,尽快完善涵盖城乡、信息精准、运行快捷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按照公益性医院的建设目标和财政全额拨款的要求,努力改善区内各定点医疗机构的就医条件,优化城乡基层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镇村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要确保区级和镇街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各项工作经费、专项经费及编制人员的落实。

合作医疗范文篇4

一、xx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现状

(一)城镇职工医保:在完善中成熟

1、基本情况。xx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于2004年4月启动。现有927户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54896人参保。其中,国家机关6253人,事业单位15716人,企业31915人,灵活就业1012人。2007年共筹资7022万元,截止2007年11月底,门诊就诊114510人次,住院就诊4774人次,共支出医疗费4286万元。据了解,2008年1月1日起,我区将纳入xx市主城9区市级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

2、完善成熟。针对城镇职工医保运行初期问题多、参保人员意见大状况,区政府采取了若干切实可行措施予以完善。一是增加医疗服务网点。将2004年只有定点医院40家扩展到46家(其中市级医院15家)、8家社区服务站、35家药店,且刷卡购药、看病,方便了参保人员。二是调低个人自付比例。目前,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报销住院费达80-90%,门诊费1000多元;企业人员报销住院费70-80%,均比主城区市级统筹多报销15-20%左右。三是加强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监管。采取细化医疗服务协议、改变医疗结算办法、网上时时监控、公示医院医保费用发生情况、强化定点医疗机构负责人和经办人培训、不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运行情况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等措施,创造出了定点医疗机构管理较为规范、医保基金运行安全的局面。四是完善参保政策。2007年11月,区政府发出了《关于原区属国有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意见》(xx府发[2007]109号),解决了1200多名原区属国有改制企业退休人员的医保问题,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

3、待解问题。2008年我区职工医保将纳入市级统筹,需要向市级医保机构反映解决以下问题。一是企业职工报销比例较低,个人负担偏高问题。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尤其是定点药店的监管。三是要理顺劳动部门内部医保办、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工伤与生育保险中心关系。

(二)“新农合”:创特色三方满意

1、运行状况。xx区作为xx首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区县,自2003年11月启动以来,按照“惠民、便民、放心”的要求扎实工作,2007年,参合农民达到41.4万人,占全区50.1万农业人口的82.6%。2008年参合44万人,参合率达到了87%。2007年筹集“新农合”基金1983.8万元,至11月底,参合农民门诊就诊83233人次,住院就诊16150人次,支出“新农合”基金1536万元。几年来,“新农合”在农民“小病能治、大病有救”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收到了群众得实惠、医院得发展、政府得信誉三方满意的效果。国家卫生部已把xx纳入“未来卫生体系联合研究”国际课题项目单位,并在亚洲地区推广xx经验。

2、主要特点。一是强化管理,农民放心。通过建立健全“新农合”监督委员会、年度审计、“四公开”和“一公示”等制度,管好用好了农民的保命钱,农民参合放心。通过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的建设和监管,改善农村卫生院医疗环境和条件,规范行为,农民看病放心。二是多措并举,凸显便民。将区外定点医疗机构由原有7家扩大到所有市级公立医院,每个镇街、村均设立定点医疗机构;建立“新农合”计算机管理系统,实行转院网络审批制度;推行参合农民医药报销镇街“全程制”,镇街卫生院设置专门报销窗口,有效地解决了参合农民就医难、报销难问题。三是政策优化,惠及农民。农民外出务工符合规定的住院费予以报销,8个慢性病在统筹资金中报销,对住院分娩定额补贴,区内住院费起付线由500元降为100元,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25个百分点,扩大用药目录,门诊实行零门槛,参合农民到任何医疗机构和药店就诊购药的费用均可在家庭帐户中报销,推行单病种医疗费最高限价制,实行大病二次补助制度。通过政策优化,做到用最少的钱办更多的事,确保了农民实惠最大化。四是链接救助,扩大保障。通过制度衔接、医院共用、信息共享、监管统一等措施,“新农合”与民政部门的农村医疗救助实现了无缝链接。这是xx“新农合”的最大亮点,“xx模式”已经叫响全国推向全国。通过民政渠道按个人缴费的10元标准给予农村低保户、五保户和重点优抚对象全额资助;给上述对象中患慢病和特殊病及8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300元日常医疗救助金;对上述对象实行住院支付零门槛,费用在1000元以内,按“新农合”规定报销后,自付部分由民政部门全额救助;费用在1000元以上部分在“新农合”按规定报销后,自付部分由民政部门救助60%,最高救助金额在3000元以内。2007年1-10月全区已救助1144人、146.6万元,切实解决了农村困难群体病有所医问题。

3、尚待完善。xx区“新农合”虽然创造了特色,但也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保障水平低,需要完善不同的筹资档次。二是农村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疗条件差和服务水平低,边远山区参保农民仍然存在小病拖成大病重病现象,“穷人出钱、富人看病”问题应该引起重视。三是镇街“新农合”专职人员和专项经费尚未配套,2007年区政府取消镇街“新农合”工作经费后,对“新农合”工作造成了较大的消极影响。四是“新农合”计算机网络建设需要完善。

(三)城镇居民医保:翘首以待条件具备

1、市民构成。2007年底,xx区除北部新区外有本区户籍城镇居民309593人,其中城镇职工54896人已参加医疗保险,未参加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244697人。在非职工城市居民中,有低保对象30638人,重点优抚对象1560人。

2、急盼参保。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以来,城镇居民对农民分享到的改革发展成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渴望参保。一是征地农转非人员转非后失去“新农合”医疗保障,给征地拆迁工作增加了难度。二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缺失,民政部门医疗救助因缺少必要的平台和网络而难以到位,城镇困难群众就诊看病难问题难以有效解决。三是普通城镇居民无医疗保障,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时有发生。为此,不少城镇居民强烈要求加入“新农合”。

3、条件具备。一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病有所医”要求,城乡居民医保已成为当前的民生大事。二是xx市人民政府已作出开展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部署,2008年将在主城区全面推开。三是我区财力可以承受。按照市政府现有试点方案测算,开展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真正在我区实现全民医保,区级财政每年仅需新增资金300万元左右。四是已有“新农合”的管理网络、信息网络、医疗服务网络和运作的成功经验,启动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可以事半功倍。

二、启动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坚持城乡统筹思路

面对全国城乡居民医保城乡分割的“两张皮”现状,建立城市非职工居民医保和农民医保制度,必须坚持城乡居民医保“一个平台,统筹城乡,相同标准,均衡服务”的工作思路,形成城乡居民医保一套班子运作,一个网络运转,一个政策导向,一套机构服务的工作格局。城市居民医保不应该自成体系,更不适宜套用城市职工医保模式和政策。

(二)应选择恰当的管理模式

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市级以上分属劳动部门和卫生部门管理。2007年xx5个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区中,形成了永川和南川的由劳动部门和卫生部门各管城乡模式、九龙坡由卫生部门统管城乡模式、南岸区和江北区设立正处级独立机构管理模式。永川保持了与上级部门对口的特点,但因城乡居民医保由两套机构管理,形成重复建设的两套网络及城乡政策落差、以及分散的两个医保基金现状,付出了双倍的运行成本、打折的惠民便民效果和基金分散风险增大等代价。九龙坡是在卫生部门对“新农合”启动基础上形成的城乡统管模式,管理机构、信息网络、服务网络统一,运行成本低、基金风险小、惠民便民充分,主要问题是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不对口。南岸因农民少市民多,“新农合”一直未启动,为了避开劳动部门和卫生部门争管此项工作的羁绊,设立了正处级机构专管此事,这一模式虽然具有九龙坡模式的优点,但增设独立机构与机构改革要求相悖,与市级劳动部门和卫生部门均不对口,失去必要依托,“合管中心”有“孤儿”的无助感觉。

(三)制度设计应科学

对于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xx市人民政府已经设计出一整套制度。据试点区反映,这一制度必须与区情结合进行调整与完善。如应将“新农合”一整套成功政策制度和管理移植过来、筹资50元和160元两档标准要适用城乡、要把民政部门医疗救助与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无缝链接、不应将大额补充医疗保险交给营利性的商业保险公司运作、应以家庭为单位参保、设立家庭帐户、门诊费用不宜过多统筹、实行药品集中询价采购等等,都应求真务实,不能盲目执行上级有关规定。

(四)高度重视网络建设

从xx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区看,都对管理体系、信息网络、服务机构网络建设极为重视。试点区“合管中心”属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和人员充足。镇街设有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管理委员会和具体办事机构,区级财政对镇街工作机构安排有专项工作经费。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一步到位。南岸区近几年持续加大对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建设的资金投入,决定在2008年对区内公益性医院实行财政全额拨款,切实加强服务体系的能力建设,为参保群众就地就医创造了良好条件。

(五)要保证医保基金运行安全

医保基金安全主要取决于医保基金盘子大小、政策是否科学和监管的实效。永川区目前城市居民参保仅2.2万人,人少资金少,风险度极高。九龙坡区将筹资50元标准的门诊报销定为50元和30元,虽然做到最大限度惠民,但如果区财政不兜底,医保基金存在崩盘的危险。在财政投入不足、公益性医院尚未变为现实之前,定点医疗机构的趋利性难以避免,只有切实有效地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监管,才能堵住医保经费支出的“黑洞”,确保医保基金安全运行。

三、启动我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建议

(一)高度重视,纳入日程

启动xx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是我区当前的民生大事,是区委区政府执政为民要办的实事,建议纳入2008年区委区政府实施的十大民心工程。同时,应设立xx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尽快向市人民政府提出我区开展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的申请。

(二)确定模式、方便运行

据考察,xx市开展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区的三种管理模式各有利弊。鉴于xx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区卫生部门强力运作下,已有完整的管理、服务和信息网络,已经成功地摸索和总结出了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经验。由于城市居民医疗保险与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本相同,为了保证我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顺利启动和健康运行,建议隶属于区人民政府的xx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管理中心暂时设在区卫生部门,作为财政全额拨款的副处级事业单位,配备相应编制和人员,负责区内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遵循原则,优化方案

xx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是在政府组织引导下具有本区户籍的非城镇职工的城乡居民自愿参加,由个人、集体、社会和政府共同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互助共济性质的医疗保险制度。启动我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要以惠民便民为宗旨,按照低水平、便参保、广覆盖、易流动、保基本、可持续、城乡统筹、均衡服务、自愿参保、控制风险等原则,移植我区“新农合”成功经验,无缝链接民政医疗救助,精心制定xx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实施办法和相关管理制度,为创造xx特色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模式奠定坚实基础。

(四)完善网络,强化保障

要及时完善覆盖城乡的管理、信息、服务网络。在健全区级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管理机构的同时,各镇街应成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管理委员会,其办公室设在社会事务办公室(科),由社会保障服务所承办本区域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具体事务。各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内应相应设立“合管办”。依托“新农合”医疗信息网络基础,按照整合资源、增加模块、完善功能、无缝链接的要求,尽快完善涵盖城乡、信息精准、运行快捷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按照公益性医院的建设目标和财政全额拨款的要求,努力改善区内各定点医疗机构的就医条件,优化城乡基层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镇村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要确保区级和镇街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各项工作经费、专项经费及编制人员的落实。

合作医疗范文篇5

当时中央电影制片厂根据农村合作医疗的状况拍摄的《春苗》,详细的叙述了一个赤脚医生的成长过程,赤脚医生以“一把草药,一根银针”这种朴实的医疗方法和医疗作风[1],为农民兄弟防病治病。《春苗》的拍摄展现了合作医疗的优越性,进一步促进了合作医疗的发展,对农村当时的合作医疗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为了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巩固、提高,更有效的保障农民健康,更有效的解决农民缺医少药看病难的问题,根据当时情况,合作医疗的费用是在农民自己同意的基础上,在集体经济中提取一小部分。农民自己不用拿钱,或者拿很少的钱就能看好病,因此,合作医疗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直到现在,人们仍然怀念过去的这种合作医疗,说“那是看病很方便,很实惠”。当年就是在十分落后的情况下,中国农民在政府的组织引导下有效地解救了看病难的问题。

但是,进入8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的大变局一方面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也对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合作医疗由于没有及时进行整顿、改革和健全而跌入低谷,1989年的统计表明,继续坚持合作医疗的行政村仅占5%[2]。合作医疗的解体,使农村不少地方再度出现看病难的问题,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比较普遍。据媒体报道,至今中国农村仍有一半农民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以致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治不起,农民的生命健康再次面临重大的挑战。就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言,现阶段不可能短期内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也不可能完全通过商业保险来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问题,只能靠政府、集体、个人等多方筹资,走农民互助共济的路子,这是解决9亿农民基本医疗的现实选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出来,成为了目前保障农民健康的有效制度。

何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它是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和需要,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3]。它的建立主要是为了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帮助农民抵御大病风险,农民只要按照规定以户为单位缴纳一定费用,办理参合手续,领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即可从下一年度开始享受新型合作医疗规定的看病补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已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试点区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增加了农民抵御大病的风险的能力,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受到了农民的广泛欢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当然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合作医疗范文篇6

【关键词】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审计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减轻农民负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一、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内容和特点

“农村合作医疗”本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使广大农民享受到社会保障而实施的一种措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支持、农民群众与农村经济组织共同筹资、在医疗上实行互助互济的一种具有医疗保险性质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即农民每年交一定数额的合作医疗资金,集体与政府也可投入一部分,共同形成专项基金,农民就医时可按一定比例报销医药费。

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是由农民自愿缴纳、集体扶持、政府资助的民办公助社会性资金,要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管理,必须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不得挤占挪用。

1、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由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及其经办机构进行管理。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应在经管理委员会认定的国有商业银行设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用账户,确保基金的安全和完整,并建立健全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的规章制度,按照规定合理筹集、及时审核支付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2、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缴费和财政支付管理。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中农民个人缴费及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扶持资金,原则上按年由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在乡(镇)设立的派出机构(人员)或委托有关机构收缴,存入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用账户;地方财政支持资金,由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根据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际人数,划拨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用账户;中央财政补助中西部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专项资金,由财政部根据各地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际人数和资金到位等情况核定,向省级财政划拨。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要确保补助资金及时、全额拨付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用账户,并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逐步完善补助资金的划拨办法,尽可能简化程序,易于操作。要结合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和完善情况,逐步实现财政直接支付。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具体补助办法,由财政部有关部门研究制定。

3、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主要补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大额医疗费用或住院医疗费用。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大额医疗费用补助与小额医疗费用补助结合的办法,既提高抗风险能力又兼顾农民受益面。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年内没有动用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要安排进行一次常规性体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制订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基本药物目录。各县(市)要根据筹资总额,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合理地确定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支付范围、支付标准和额度,确定常规性体检的具体检查项目和方式,防止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超支或过多结余。二、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审计要把好三个关口和抓好四个环节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审计的内容包括:农村合作医疗基金预算(计划)执行情况和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预算(计划)调整的真实性、合法性;征收、管理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经办机构按照法律规定,执行征收医疗基金项目、标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费缴纳义务人是否按照规定标准,及时、足额地缴纳社会保险费;管理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经办机构是否依法及时支付医疗金;对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和营运是否安全,增值是否合规、有效;管理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

所以,基于上述内容,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资金审计要找准审计的主线和切入口,就是以资金运动作为主线,资金流向哪里,审计就追溯到哪里。1、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项审计要把好三个关口。

一是资金流入关口。审查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资金流入是否合规,资金是否按照预算和规定来源渠道及时到位。

二是资金流出关口。主要审计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资金拨付是否有预算,有无预算外拨付;是否按项目进度、按预算进行拨款,有无因拨款不及时影响项目进度或因提前拨款形成资金闲置、造成资金浪费的问题;是否按规定用途安排使用资金,有无挤占挪用的问题;资金拨付渠道是否流畅,有无资金中途渗漏,造成个人私分、贪污等恶意侵吞问题。

三是资金结余或缺口关。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资金如有结余或缺口都要查明原因,原因可能有:高估冒算项目成本、费用,置换项目,不实施或不完全实施预算项目等其他原因都可能形成资金结余;资金损失浪费,挤占挪用,超预算实施项目或其他原因都可能形成资金缺口。

2、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项审计应着重抓好四个环节。一是搞好审前调查。通过审前调查摸清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资金的基本情况,熟悉有关政策和规定。二是制订好审计实施方案。根据审计调查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出审计实施方案,做到有的放矢。三是向有关部门下达审前自查通知,了解有关部门的协助配合情况。四是进行审前培训,提高认识,统一审计方式方法。实践证明,开展审前调查和被审计单位自查及进行审前培训,是贯彻突出重点、节约成本、提高审计质量的一种好做法。

按照资金的流程实施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审计是审计人员的主要方法之一,此方法适应于医疗资金或单一资金的追踪检查,通过资金流转的各个环节检查是否存在资金流转过程中的“跑、冒、滴、漏”行为,直到资金最终的合法、有效、效率和效果使用。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经常会发现因资金流转过程中的资金“渗漏”或“蒸发”的现象,使医疗资金的使用达不到预期目的或专用目的,损害了资金使用者的切身利益。追踪资金流向审计法在审计实践中具有明显的审计效果,资金流转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审计人员的可控制范围之内,其缺点是耗费时间、精力,也扩大了国家审计成本支出。在具体的审计业务中审计人员往往采取抽样的方式确定样本,完成样本审计的流程过程以期获取舞弊存在的证据,从而决定是否放弃或扩大审计样本。审计路径:确定源头资金总量→确定资金流转环节→审查流转环节资金的安全存在性→计算资金流转的时间性→审查资金流转末端的完整性→测试资金使用的合规合法性。

合作医疗范文篇7

第一条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政办发〔2007〕23号)、《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政发〔2006〕45号)、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委〔2009〕8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新型城乡合作医疗制度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两部分组成。是农民和城镇居民通过互助共济、共同抵御疾病化解风险、符合我县县情的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城乡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第三条新型城乡合作医疗采取城乡居民个人缴费、政府资助、集体扶持相结合的筹资机制。我县采取“三级筹资,一级管理”的办法,即中央和省财政、县乡(镇)两级财政、农民(城镇居民)个人三级筹资,由县统一管理。

第四条我县新型城乡合作医疗的实施时间:每年月日至月日作为一个实施年度,报销截止于次年月底。

第五条新型城乡合作医疗参保对象:

(一)本县常住户口的农民及与本县户籍城乡居民结婚成家的外地籍人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二)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包括精减下放居民)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三)已经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人员不得参加新型城乡合作医疗,这类人员即使因审核不严而缴费也不享受合作医疗报销。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六条成立县新型城乡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理委员会),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为主任,县政府办、县委宣传部、财政局、卫生局、农办、民政局、人口计生局、劳动保障局、审计局、残联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组织领导协调全县新型城乡合作医疗工作。成立县新型城乡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由县监察局、审计局等有关单位组成,对全县城乡合作医疗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第七条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为常设工作机构,设在县卫生局,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根据工作实际需要配置工作人员,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不得从新型城乡合作医疗基金中提取。各乡镇(街道)相应设立新型城乡合作医疗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当地的城乡合作医疗工作。

第三章筹资办法

第八条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上级要求,每年月份确定下一年度筹资标准。年度筹资标准为:

(一)普通农民,合计每人每年筹资240元。其中:

1.以户为单位缴纳统筹费,每人每年80元(村一级可视集体经济状况予以适当补助)。

2.县财政按实际参保人数每人每年补助80元,乡镇财政按实际参保人数每人每年补助20元。

3.省财政按实际参保人数每人每年补助56元,中央财政每人每年补助4元。

(二)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普通城镇居民,合计每人每年筹资240元:

1.个人缴费:每人每年80元。

2.县财政按实际参保人数每人每年补助80元。

3.省财政按实际参保人数每人每年补助80元(具体按省财政补助实际额确定)。

(三)特殊人群缴费补助办法:

1.城乡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重度残疾人补助金享受者、独生子女死亡不再生育收养及4级以上残疾独生子女的父母、低收入农户家庭成员:个人应缴部分80元全部由县财政承担。

2.农民中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独生子女父母:个人缴费75元,财政补助每人5元。

3.持证残疾人(低保户及重度残疾人补助金享受者除外):个人缴费部分,个人承担30元,县财政补助50元(其中残疾人保障金列支40元)。

第九条县新型城乡合作医疗统筹资金的收取办法:

(一)由乡镇(街道)在规定时间内负责向参合对象收取个人应缴纳的自缴统筹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名册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名册要分别造册,与统筹款一起在规定时间内上报(上缴)给县合作医疗办公室。

(二)县财政补助款根据报销进度划入县新型城乡合作医疗统筹资金专用帐户。

(三)中途不得办理补办、退保手续。

第十条各乡镇(街道)参加新型城乡合作医疗的农民比例必须达到90%以上。

第四章补偿范围与标准

第十一条凡参加县新型城乡合作医疗的人员,享受以下待遇:

(一)大病统筹报销。

1.凡在本县定点医疗单位、省市定点医疗单位、非定点医疗单位住院治疗的均属于县合作医疗大病统筹给付范围。为便于管理和资金的合理支出,鼓励参保者就近治疗,凡在乡镇卫生院住院者,其可报销部分医药费用按110%折算,县级医疗单位按100%折算,到县以外定点医疗单位就医的按70%折算(在湖州三院就诊的精神病人按100%折算),到非定点医院就医的按50%折算。

2.实行分段累积报销,即每人全年住院累积医药费(扣除自负部分),经折算后按以下办法报销:500元以下部分报销25%;501元以上至4000元部分报销40%;4001元以上至10000元部分报销50%;10001元以上至15000部分报销60%;15001元以上部分报销70%。每人每年最高给付额为70000元。

3.凡在县内医院住院分娩的医药费每次定额报销300元,2010年1月1日以后结婚的产妇必须持有婚前医学检查证明、生殖健康服务证或再生育证。

4.城乡低保人员的大病报销按普通参保人应报销额的1.5倍报销;18周岁以下独生子女及18周岁以下在校学生和低收入农户家庭成员的大病报销按普通参保人应报销额的1.2倍报销。该项超过普通参保人报销比例部分的费用从财政补助款中按每个参保人10元提取解决。

(二)乡镇卫生院及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小额报销。凡在乡镇卫生院及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就医的参保人,每次门诊的医药费用(扣除自负部分后)给予当场报销25%,门诊报销年封顶额为2000元。

参保人员在县级医疗机构、县内社会办医疗机构、县外医疗机构就医的门诊费用不予报销。

县级医院门诊中草药给予25%的报销。

(三)特殊病种大病门诊报销。纳入门诊报销的特殊病种范围:恶性肿瘤放化疗、尿毒症透析治疗、规定范围内的组织器官移植后抗排斥治疗、重度精神病、白血病、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瘫痪、肝硬化腹水、结核病等九类病种。以上特殊病种须在定点医疗单位门诊,其相关医药费在扣除自负部分后报销25%。最高报销封顶额为每年每人5000元。

(四)大病医疗救助。对因患大病按大病统筹报销后,自负医药费仍超过20000元以上的新型城乡合作医疗参保者进行医疗救助。具体实施办法按《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医疗救助暂行办法》(安政发〔2005〕57号)执行,增加参合城镇居民大病医疗救助内容。

第十二条药品、诊疗、特检项目的给付范围和原则,参照《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和《省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项目目录》,其中诊疗费、检查费、大型仪器检查费、特种诊疗费等按已定政策执行。如果省出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诊疗目录,则按省目录执行。

第十三条违法犯罪、行凶斗殴、吸(服)毒等产生的医疗费用不属于新型城乡合作医疗补偿范围。交通事故、第三责任事故致伤、食物中毒事件、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费用,已由保险公司或责任单位(人)赔付的不再纳入合作医疗报销范围,未得到赔付的凭原始票据、所在村(社区)证明并经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核实后到当地卫生院申报报销。

第五章资金管理

第十四条县新型城乡合作医疗报销资金给付办法:

(一)凡在我县境内各定点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以及湖州市区定点医院住院给予大病统筹报销的,实行信息化管理,一律凭本人身份证(或户口簿)复印件在出院时当场结报。到其他医院住院的,凭实施年度内住院的有效票据(已参加各类商业保险的可用复印件报销,加盖保险单位公章)、药品(含诊疗)清单、病历(出院记录)、身份证(或户口簿)复印件,及时到所在乡镇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一般设在当地卫生院)申报办理报销。经乡镇初审后,由业务经办人员上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审批,符合报销规定的报销款由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存款单形式划拨到乡镇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再由乡镇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进行兑付。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在收到申报材料后,10天内完成结算。

(二)凡在乡镇卫生院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及县级医院中草药门诊的费用,实行信息化结报管理,凭身份证(或户口簿)给予当场报销。

(三)特殊病种的门诊报销须由患者本人或家属提出书面申请,所在行政村及乡镇核实并盖章,持定点医疗机构有效门诊发票(发票为复印件的须由相关部门盖章)、门诊病历复印件、身份证(或户口簿)复印件、医疗物品费用清单等凭证到所在乡镇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申报。管理委员会每年年底一次性对本年度符合特殊病种门诊报销范围的报销凭证进行审核,对符合报销的特殊病种门诊费用给予报销。

(四)大病医疗救助的资金拨付,由县卫生局、民政局、财政局等部门商定。

第十五条在我县境内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医疗单位的报销资金,先由医疗单位垫付,次月同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结算,每月结算一次。

第十六条新型城乡合作医疗资金是由城乡居民缴纳、集体扶持、政府资助的民办公助社会公益性资金。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管理。由县财政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接受县新型城乡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的监督。

第十七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会计帐户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帐户实行分帐管理,各自独立核算。

第六章其他事项

第十八条参与合作医疗工作的有关人员必须认真负责,如有违反规定给予补偿的,一经查实,追究经办人责任,并责令追回或退还款项,不能追回的,由违规操作的经办人承担。

第十九条医务人员违反医疗原则,乱开人情处方,帮助冒名顶替,伪造病历的,要追究有关人员和所在单位责任,并承担相应经济赔偿责任。

第二十条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考核机制。每年年初由管理委员会对各乡镇和医疗机构上年度的城乡合作医疗工作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奖惩。

合作医疗范文篇8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从2003年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择县(市)进行试点,截止2004年4月,在全国304个试点县已有6444个乡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际参加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1.0397亿,人口的参合率(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口比例)为54.70%。各地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基本做法是自愿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按每人每年10元(部分东、中西地区高)缴纳合作医疗资金,同各级政府每年每人补助的20元一起形成合作医疗基金,储存在县(市)国有商业银行或信用合作社的财政基金专户内;参保农民到县(市)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时,凭合作医疗证可直接按比例报销部分医药费用;定点医疗机构将为农民报销所支付的资金数额以及相关凭据,定期报到县(市)或乡(镇)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经县级经办机构和财政部门审核并开具申请支付凭证,由银行或信用社直接将资金转入有关医疗机构的银行账户,做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

实践证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地区农民就医状况有所改善,医药费用负担有所减轻,参保农村就诊率和住院率明显提高。

虽然合作医疗的试点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从全国农村情况看,由于受到种种原因的制约,我国农村医疗保险运行中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医疗保险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一)农村医疗保险覆盖率不高

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已有1451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人口为5.08亿人,4.10亿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率为80.7%。参合农民就诊率和住院率均明显提高,就医经济负担有所减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到农民群众的广泛拥护。2006年全国共补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2.72亿人次,补偿资金支出合计为155.81亿元。但是我国的农村人口超过8亿,仍然有大部分农民没有参加到合作医疗体系中。

(二)农村医疗保险保障水平低

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际运行情况看,大多数试点的起付线、封顶线以及报销比例不合理,农民的收益面偏小,难以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根据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筹资和运行状况统计:截止到2003年底,实际参加合作医疗的1.0397亿农民的平均受益面(门诊服务和住院服务的平均补偿率)只有30.00%左右,农民自费负担70.00%左右,这说明新型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还很低。

(三)乡镇卫生院的资源利用率低

乡镇卫生院处于村级诊所和县医院之间,在技术上不如县医院,而在服务的灵活度以及成本方面又比不上村诊所,因此,乡镇卫生院的资源利用率严重不足,业务量减少,自身生存困难,乡镇卫生院的病床使用率、出院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对与全国的情况,我乡的情况还是相当不错的。我乡2003年有7369人参加了合作医疗,占总人数的78.39%,到了2006年底有10043人参加了合作医疗,占总人数的93.6%,上升了15.2%。财政共为合作医疗补贴资金200860元人民币。农民的门诊服务和住院服务的平均补偿率达到了50%,乡镇卫生院的病床使用率达到40%,一般的病都不用去区里的大医院。

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的投资额少,地方补贴不足

恢复和重建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最重要的就是解决资金来源问题。目前的农村合作医疗在制度自身设计上存在技术缺陷,国家没有明确的筹资政策,只是靠地方政府以行政手段推进,各级财政对合作医疗没有明确的支出渠道。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开展,地方财政吃紧,许多乡村的集体经济已所剩无几,对农村卫生机构的补贴减少,农村卫生资源明显不足。

(二)基金统筹层次低

目前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多在村一级实行,以村为单位,抗风险能力差。这对于基金筹集而言就显得层次太低,不可能形成具有经济规模的投保人群。根据保险的基本原理,农村医疗保障参加的人数越多,人群覆盖面越大,分散风险能力则越强,测算出来的医疗资金出现过多节余或超支的可能性就越小。

(三)农民参加医疗保险的积极性不高

农民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和对农村医疗保险的认识和信任不足,参加医疗保险的积极性不高。

首先,是农民收入水平不高。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中央政府采取了各种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措施,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但是增幅有限,而且农民的税赋负担却非常沉重。从1994年至1999年,农村人均收入增长12.6%(,低于负担的增长(超过23%)。虽然农村税费进行了改革,但农民的医疗费用不断增加,医疗的攀升超过了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增长幅度。农村医疗费在农民的家庭年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使大多数农民,尤其是广大的中西部农民承担不起。

其次,是农民对合作医疗的满意程度比较低。从全国合作医疗保险的现状看,大多数地区脆弱的信任机制使农民对这一利国利民的好事认可差,参保意愿不强。信任机制的缺失表现在,一是宣传教育不够,不少地方乡、村干部工作方法比较简单,只向农户收钱,不向农户做宣传教育工作,致使近80%的农民对医疗保障制度不了解,对其作用、权利、义务、运行程等更是缺乏认识,直接影响农民参保的积极性。二是对干部不信任。因为不少地方存在“干部病了吃好药,群众病了熬草药”现象,大多数农民对乡、村干部管理合作医疗基金缺乏信任,担心自己辛辛苦苦挣的钱交上去,会被干部挥霍掉。同时,对乡镇卫生院和医生的医疗水平及个人品质也不满意。

(四)管理水平低

首先,现有的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极不合理,难以充分发挥效益。按照农村的行政区划设置卫生医疗网点,使不少网点实际上业务不足,甚至可有可无。

其次,卫生技术人员缺乏、水平低、服务差。卫生技术专业人员少,技术水平低,文化程度不高。据有关调查统计,乡(镇)卫生院医生中拥有中级及中级以上职称人数仅占总从业人员的20%左右;村医生中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不到一半。这离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镇)的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而且没有对医德、医风进行有效监控。

再次,县乡卫生体系机构重叠、人员臃肿现象突出,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县级的卫生医疗机构,除县级医院外,还有中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以及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机构等,乡镇除了卫生院之外还设有计划生育指导站。这些机构大多自称体系,自己进行小而全的建设,不仅造成医疗卫生设施的低水平重复和卫生技术人员的浪费,而且增加了大量非专业人员,提高了机构运行成本。

三、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建议

(一)发挥财政资金和财政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作用

农村医疗保障是典型的“社会公共产品”,财政在“公共产品”的提供方面负有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根据政府当前的财政能力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应加大对农村医疗经费拨付的比例,明确资金分担比例,对贫困地区的分担份额高于发达地区,对低收入或无收入者,应制定一些减免办法。加强对农村医疗保险的扶持力度,把政府作为医疗保险体系的一方,充分发挥政府的立法、监督和管理的职能,尽快建立相对独立的农村医疗专项预算基金。在解决农村医疗保险问题上,政府不仅应加大财政资金向农村倾斜力度,更重要的是引导全社会和农民对农村医疗保险的高度重视,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农村医疗保险问题得不到充分解决,农民就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我们九峰乡目前的情况是农民已经意识到合作医疗的好处和必要性,但是我乡的经济相对于发达地区还比较落后,没有十分有效的办法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我们现在主要是在增加农民的收入方面下功夫,在财政的资金和政策上帮助农民尽快的致富,从而达到解决农民医疗问题的目的。

(二)加大财政预算,提供廉价优质的医疗服务

向广大农民提供廉价优质的医疗服务,是当今农村医疗保险的关键。医疗保险事业的社会公益性要求能够保障医疗服务质量,抑制医疗机构过度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促使医院在医疗质量、医药价格、服务态度等方面展开竞争,建立优胜劣汰的机制,提高医院的整体素质。而这一切都需要强大的资金作为后盾,为此应加快医疗、医药体制改革,给农村医疗保险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加大力度整顿农村医疗市场,取缔非法行医,打击伪劣药品。实行医药公开,规范统一药品购销和规范用药,同时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就我乡来说财政每年拨出2万元农村医疗合作专款用于宣传和乡镇医师的培训。同时积极的筹集和储备资金用于乡医疗站的设备更新。

(三)创新农村医疗保险模式

合作医疗范文篇9

1.1建设新型农村的需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民的身体健康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本质的内容,也是让新型农民全面综合发展的要求。保障农民的身体健康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互相推动的关系,农民的身体健康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条件。

1.2农民享有基本权利的需要公民在社会中享有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利,而物质方面的帮助是这个权利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宪法也明确规定了我国的公民在年老或者疾病以及其他没有劳动能力的条件下,有获得国家救助的权利。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农民也享受到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的这项基本的权利。

1.3改变农村医疗现状的需要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是迎合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的需要,同时也是为农民的身体健康着想的一个措施。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是医疗筹资公平性的体现。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卫生之制度,也符合农村的卫生投入对象的需要,这样就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把国家和政府下拨的资金用在农民的健康方面。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逆向选择问题在建设农村合作医疗过程中,政府方面所作的宣传不是特别到位,对于参保的两方之间的信息有些不对称。农民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认识也不是特别深刻。在农村居民中,仍旧没有实现所有农村居民都参与农村合作医疗。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农民,因为自身身体体质比较好,对于一些潜在的疾病认识相对不到位,觉得参与不参与农村合作医疗没什么区别。但是事实上,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来说,如果参与的只是一些年老体弱多病的居民,那么合作医疗基金就很难补足参保人员的费用,而那些没有参与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员,一旦碰到重大疾病也很难得到保障。

2.2医疗质量有待提高对于新兴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来说,要求一些定点合作单位进行统一的管理。但是,那些医疗技术水平较高的医院的分布不是特别均匀,而且离农村居民的生活的地方相对比较远。那些乡镇级别的卫生院虽然也可以救助一部分受病患困扰的农村居民,但是,这些医院的医疗卫生水平相对不高,政府在这些医院的监管方面也不是特别到位。除此之外,对于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没有进行有效的鼓励和有效的引导,去基层卫生院就业的学生少之又少。毕竟这些学生花费很大的成本进行医疗技术的学习,对于就业的期望值肯定也比较高。基层卫生院的各种待遇不高,相关制度也不是特别健全。所以,在一些基层卫生院的医院的学历以及资质仍旧有待提高,这样导致基层卫生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也有待提高。

2.3政府的补助水平有待提高就目前情况来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对病患医疗费的补偿范围还有待扩展。那些参与合作医疗的居民只是在一些特别重大的疾病上或者一些特殊的疾病上才能得到相应的补偿。就地域的分布来看,东部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的补偿水平基本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一些标准。但对于中西部的贫困地区来说,尤其是那些偏远的山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偿水平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在这些地区,农民看病报销的比例也相对不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际效果不是特别明显。

2.4迫切需要制定区域性的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根据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东部西部的差异比较明显。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国家颁布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很难反映出全部的实际情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个全国性质的农民保障制度,所以,在之前制定的政策的基础至善,要对存在的不足进行补充,从而更好的满足各个地区的居民发展要求。

3、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措施

3.1加大政府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参保人数要对农民的思想观念进行引导,改变他们的短期受益的观念。不断坚强农民的风险意识,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工作。引用周围居民患病的受益的实际状况的例子,对那些没有参保的农村局面进行劝导,从而提高参保的人数。

合作医疗范文篇10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运行之中存在的问题

农民群体参与社会保险的意识十分薄弱,缺乏对风险的防范意识,对互助互济和健康意识缺乏概念,因此,在部分的农村地区存在着少子老龄化的现象,健康的人数较少,但是生病的人数较多。各级政府和中央政府每年对参保的农民提供一定数量的补助,但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政府财政存在着很多困难,无法将筹集资金的可持续性落实到实处,因此,一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救助基金出现不足,很容易产生难以为继的现象。一些地区的补偿体制还不完善,报销的比例和报销的起点不相同,甚至基本药物的使用范围也有一定的差距,有的地区将住院作为标准,有的地区将看病的总费用作为标准,划分出不同的报销比例。减少补偿水平较低的现象,补偿的水平应该在农民住院总花费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如果补偿额和收益面积都较小,不能对绝大部分农民的看病困难的问题进行解决,长此以往,会影响农民参与到新型合作医疗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管理的过程之中很容易产生漏洞。

将大病治疗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核心,使农民整体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根据相关政策的规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着重于对大额的住院费用和大额的医疗费用进行补偿,对于在一年之中没有生病的参保者,应该安排常规性质的体检,因此,参保农民的收益面只局限于发生大病的情况,使农民参与社会保险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在运行之中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现象,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之中,对农民补偿报销的过程十分繁琐,很难对实际的问题进行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程度和运行程序有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以便于群众进行结报手续,减少核查、审批和申报等环节的复杂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基金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现象。基金的管理主体过于复杂,有的将县级医院作为主体,有的将卫生局作为管理的主体,有的将卫生院作为管理的主体。这些管理部门本身就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和管理者,因此一旦管理行为出现了偏差,很难进行纠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金管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应该将基金的收入设置专门的支出账户,设置具体的操作规范,减少在处理基金财务过程中不规范的现象。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运行之中建议和对策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的过程之中,应该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运营模式,在农村之中推行全面的合作医疗模式,不断提高医疗保障的水平,减少农民因病返贫和因病致贫的现象。提高医疗救助的水平,通过社会捐助、集体支持和政府投入等方式筹集基金,建立起完善的合作医疗救助资金。提高各级政府的补偿标准,不断扩大和充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水平,使用财政政策对农民参保的积极性进行调动,使集体经济的扶持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对个人和团体的资助进行鼓励。地方政府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之中,要保持可持续性,对政府筹集资金的长久性有深入的认识,克服在筹资过程之中的艰巨性,通过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政策考核之中的重要部分,不断完善合作医疗的运行机制,对于保证救助基金的安全性。制定合理的管理主体,对管理的责任进行明确的认定,避免管理混乱现象的发生。不断完善合作医疗的报销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减少在管理运行之中使用的成本,使报销的运行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明确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和收取标准,对合作医疗的相关情况及时如实的统计和等级,及时对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进行上报。要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监督力度,实行监督、管理和征缴相分离的制度,将基金的使用落实到实处。审计和财政机构要及时的进行检查和监督,在基金使用和征缴落实到整个过程之中。通过科学、严格和规范的管理,使农村的合作医疗工作不断向系统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医疗机构要对患者住院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避免大处方和人情处方的现象,不断创造积极的条件,实现城乡社会保障的联网,对补偿和结报进行改革。使用自动化的方式处理结报的过程,便于农民报销药费,建立快捷、方便、公平和公开的管理机制,使农民的参保热情得到极大的提高。对从业医生的职业水平和职业道德进行管理,不断加强合作医疗机构的建设。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规定,加强对从业医生的管理,政府采取资金上的支持,完善医疗站点的医疗设备,对医疗场所的状况进行改进,禁止使用个人承包的形式,不断完善药品的质量监管,将药品的安全性落实到实处,对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规范,合理的使用药品,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工作,使成本不断降低。

三、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对象和转诊手续的管理

一些地区城市化水平加快,使很多非农业人人口在农村之中居住,甚至存在着在一家之中不同的户口属性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一些地区允许非农业人口才参加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中,针对居民的实际情况,使用多种方式解决筹资难的问题。在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管理的过程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保护其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利益。如果外来务工人员在外地住院之后,应该及时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进行通知,在出院之后对住院的花费情况进行申报,及时和医院机构进行沟通,在一些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地区,还可以制定一些医疗大为,及时对务工人员进行医疗补助,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范围。

各级医院应该将合理住院落实到实处,对收费、用药、治疗和检查等过程及时监管,创造信息化的手段,做到城乡之间医疗保险的联网,对在结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总结,使用自动化的方式对补偿过程进行处理,实现及时的报销。为了减少在生病之后才参加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中的现象,一般各地都规定了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截止日期,但是应该允许婚嫁、退伍和新生儿加入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中。为了保证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性,可以规定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若干段时间之后,才开始领取住院的补助金,但是由于是在中途参加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中的,缴纳的费用应该由个人全部负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人员,会受到就医地点的限制,必须在规定的医院或者行政区域之内的医院就医,才能够享受相应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