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创业十篇

时间:2023-04-09 11:07:05

合作创业

合作创业篇1

围绕学生的基础,立足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结合合作的企业规模、产业结构、市场定位、行业特色,精心编选创业教学内容,组建由合作企业家参与指导的课程开发和教育委员会,立足市场发展的大环境和最前沿,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思想,以学生的创业为教育发展主线,精心选择,科学组织,有序安排,全程指导,跟踪扶植,将创业课程教学过程细化为创业策划——申办登记——初创管理——中期发展——后期壮大五个大项,17个具体教学实践任务,编排成完整体系,并结合教学实际不断完善,出版《创业实物》校本创业教材。教学形式主要是课堂教学,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经理导引、模拟操作等方式。

2落实求真务实的校企合作创业实训实战训练

不少高职院校也尝试一定的创业教育,但是很多都流于形式,创业教育不仅需要理论培训,更需要实训锻炼,需要让学生在真实市场环境下真刀真枪锻炼,需要在具体实践中感知市场环境,体验经营过程,积累经验感悟,并灵活调整经营方式、经营内容和策略。为此,需要开展求真务实的创业实训,以具体的实训项目来巩固学生的知识理论,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没有毕业就要真正进入状态,积累经验,奠定基础,甚至能够一定数量的学生在毕业时创业初具规模和效益。学生在学习完相关课程以后,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后,就可以举办一定规模的创业计划大赛,邀请合作企业参与和赞助,由企业来做主裁判,根据学生的设计做出相应的评价,并根据选手的成绩和综合素养选取有潜力的学生作为重点扶植对象,提供一定的资金、技术等方面指导,并聘请企业的经理作为这些学生的导师。合作企业根据学生创业的可行性吸引学生的项目到其创业孵化园落户,让学生真正走向市场,感知市场的风雨波浪,由专业指导老师和企业导师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学生的实战技能,为学生提供综合实战平台。

3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创业教育拓展活动

基于校企合作的创业教育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开发更多的学习资源,不断拓展教育途径,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开阔视野,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建立更多的实践基地,聘请企业领导到学校开展各种讲座,组织各种性质的创业社团。学生创业课题组加强与当地政府、企业协会、行业组织合作,任课教师组织学生组织学生到富有创新性企业去参观感受,分享各个企业家的创业故事,把教师直接搬到企业现场,感知各个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文化,为学生提供鲜活的教学案例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介绍学生加入各种创业协会,让学生有更加广阔的交际空间,获取更多的创业机会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创业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几率。

4结语

合作创业篇2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4-0151-03

创业是带动就业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已经展开,成为国内教育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在历经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之后,创业教育的组织性和整体性正在不断地加强,由最初“精英者的游戏”,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多元化的发展更促进了教育的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就是新的时展背景下的产物。这一教育模式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将课堂的书本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联系,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有效结合与联系,从而促进人才的培养。通过实践发展证明,产学研合作教育可以有效地降低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脱节情况,提升学生的就业意识,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这也是目前被大众所认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方式。

一、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较为缓慢,因其发端于高等教育,现在的高等院校也开始具备了更加成熟的创业创新教育体系。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我国很多高校在创新创业发展路上做了大量创新性的尝试,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发展的不平衡。比如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条件都无法满足实际的教育需求,没有结合自身院校的发展实际以及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也只是简单的照搬照抄,导致社会和一些学生对于创业创新教育的认识偏差,没有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一些学校没有认识到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重要性,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交由某些专业课的教师,这样缺少了专业化的引领。而这些专业课教师自身还有教学任务,主要的教学精力还是集中在专业教育学科上,自身对于创业创新的教育认识不足,这样无法使这门课真正起到作用。而有些教师即使是专职从事创业创新教育,但是由于自身是“从学习的校门步入工作的校门”,一直身处学校,缺乏在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工作经验,难免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缺乏说服力,往往只能采用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教师谋求的教学效果没有达到,同时学生也没有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丧失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本意。

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开展过程中,也会出现学生的专业课教育与创业创新工作相脱节的情况,即学生的专业课内容与创业创新工作的内容开展不相符,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极少涉及有关于创新创业的内容,而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也很少有结合专业课的案例教学。这样的脱节状况会导致学生有创业的想法,但是对于自己专业相关的创业认识依旧缺乏,同时会对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的案例丧失兴趣,甚至会产生抵触心理,这些都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需要将学生的专业学科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能够潜移默化的受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

而目前很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多是以口头讲述为主,或者是以一些案例作为分析,总结出相关的经验,传授给学生,但是缺乏了实战性,学生还是无法直接感受。即使学生学习到了这些创新创业知识,也无法真正的在实践中进行操作,这样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进而对这门课程丧失兴趣。其实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开展过程中,实践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生只有通过实际的行动才能认识到创新创业的内涵,如果没有实践工作的支撑,那么这门课程的本质意义也就丧失了。

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意义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认识程度也在加深,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竞争能力的提升都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能够将学习与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紧跟社会发展的需求。产学研合作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从大的发展方向来说,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社会,需要两者的相互结合;另外一个方面,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实际的实践相结合,可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产学研合作这两个方面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的教学方式。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相对于传统教育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传统教育是培养知识性的学生,学生有了很好的成绩就是代表了好的出路。但是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新突破,不管是教育任务还是目标都有了明显的变化,是结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制定的。传统的教育限制性比较大,更加看重知识,而忽视了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系统化比较强,忽视了对于学生科学思想的培养;一些学生只重视知识学习,忽视了能力培养,在今后工作的过程中,动手实际操作能力差,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产学研合作的出现就是要改变这种情况,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的就业,突出实践的重要性,将学习与实践相互结合,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一种具有开拓性的教育形式。在教学方法上也不断突破传统,注重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了产学研合作的独特作用。

产学研的产生是符合时展要求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是基础,而创新创业的学习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保证,通过对于新的技能和思想的学习,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新的社会效益,甚至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受用的技能,并且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进行挑战,迎合市场的需求。产学研合作就是通过现代化的教学目标,采用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通过与公司企业的交互合作,从而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有力保障。

三、产学研合作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必要性和可行性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丰富性,不仅需要培养创业意识,还有创业能力、创业知识等多项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在众多的能力培养中,创新精神与能力是最重要的,是学生全面素质的建立基础,能够激发学生的发展潜力,促使学生成为一名创新创业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但是优秀的创业思想和创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只有真正的接触到实际的创新实践内容,才会真的有启发作用,才可以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际可操作性的方法,在正确的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创造出有价值的内容。产学研的合作教育可以促进这一需求的实现。

产学研合作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可操作性强,两者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进行个性化的创业素质和能力的锻炼,是根据现实的教育发展情况进行的必要的延伸,因此在对于学生的要求上不仅需要知识作为基础,还有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提升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竞争实力。而产学研合作也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模式,主要是对教学方法的革新,以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其中模式化的创新则是产学研的中心内容,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相一致,即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意识和能力培养。

产学研合作可以与创新创业教育实现资源互补。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缺乏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产学研与创新创业的结合发展对于这个问题可以有效的解决。要注重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进行意识培养的过程中,方式方法同样重要,不能一味的进行意识灌输,这样虽然短期可以使得学生树立创业意识,但是缺乏长远的行动能力。因此,引导者可以设定一定的创业情境,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创业,在潜移默化中深受影响,有助于科学创业意识的形成。产学研合作将企业的项目发展带入校园,有助于学生的创意意识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在生产实践的操作中联系理论知识,强化意志培养,提升创业能力,养成良好的创业素质。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将企业家邀请进来,使他们成为学生创新创业的引导者,利用优秀的企业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

四、建立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创新创业探讨

产学研合作是提升教育发展质量的有力保障,通过对创新创业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培养出社会人才。将产学研合作与创新创业相结合,能够将教育环节实践内容缺失的问题进行完善,也有利于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了提升高校的产学研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进行。

(一)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室

学校与企业联合,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室。通过孵化室的建立,能够真正将企业的实际发展项目引入校园,学生可以有更多实战型的训练,并且可以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企业可以在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培训,学生可以更加细致化的了解企业发展的运作,引发学生思考,为毕业以后的创业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创新创业孵化室的建立是基础,此外还需要加强互动平台的建设。在这个平台上最主要的就是分享与沟通,不仅是企业与教师之间进行相关项目的交流,还可以将学生纳入进来。学生可以根据企业发展项目的内容,进行相关内容的开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让学生从实际出发,提升学习动力,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这类课程的开展,对于授课教师也有帮助,有利于扩展知识面,丰富教学素材。

(二)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同样具有促进作用。学生可以将自己富有创造性和可操作性的项目上报给学校,在经过学校认可之后,可以进入大学生孵化基地,这样具有一定的保障性,学生的创业想法可以实现,其创业热情就大大的提升了。学校对于优秀的学生还可以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以及创业场地的供给。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可以邀请一些企业家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从而使得学生的创新创业更加贴合实际。

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创新创业的沙龙活动,对于一些新的国家政策可以使学生尽快了解,还可以邀请一些优秀的学生代表或者具有优秀创业经验的人分享他们的经历。这样的有效沟通机制的建设,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有更好的引领作用。

(三)改革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为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鼓励教师将科研课题引入课程,积极承接企业研发创新项目,带领和指导学生参与科技开发、科研创新和创业实践,建立起特色鲜明的“意识培养―兴趣培养―实战技能―实践孵化”四级递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五、结语

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将这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解决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不足。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根据自己的所学专业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包括一些企业的项目研发工作,对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提供帮助。学校可以通过教育引领,树立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同时通过一系列的基地建设等活动,为学生的创业计划提供一个发展的孵化平台,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些实际化的锻炼,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以后步入社会进行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萍,郑旭.新时期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概念发展与模式创新[J].高等农业教育,2012,(02):46-48.

[2]苏志刚,郑卫东,贺剑颢.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机制策略创新研究――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园融合”育人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5):147-151.

[3]曾蔚,游达明,刘爱东.“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以C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科学,2012,(05):63-70.

[4]王焰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5,(04):4-7,24.

合作创业篇3

关键词:产业链;链合创新;竞合创新;博弈分析

中图分类号:F2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4.16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4-34-02

一、研究回顾

合作创新是指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通过明确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及规则,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共同投入、共享成果、共担风险,它分为纵向的链合创新和横向的竞合创新[1]。

Aspremont与Jacquemin(1988)提出的基于研发溢出的动态博弈模型(AJ模型)是关于合作研发的开创性研究之一,模型在完全信息假定条件下,对双寡头市场结构下非合作与合作博弈进行了分析,认为研发溢出足够大时,合作研发能够促进企业研发支出,增加企业收益[2]。Kamien(1992)等人对研发合作模式进行了比较,认为卡特尔形式是最佳的组织方式[3]。Jay Pil Choi(1993)考虑了研发成功概率问题,分析了企业在研发投入和产品市场两个阶段都竞争的条件下企业的研发合作动机[4]。Poyago与Theotoky,J(1995)对合作研发中溢出的内生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内生溢出对研发合作的影响[5]。Amir(2000)认为AJ模型对于研发合作模式的探讨还不够深入,忽略了其他合作模式[6]。Banerjee与Lin(2001)首次研究了垂直研发联盟问题,分析了上下游企业形成合作联盟的动力机制[7]。郭丽红和冯宗宪(2002)考虑了合作研发组织形成的成本因素,分析了垂直研发联盟的动机,认为应该对产业中的基础研究给予研发补贴[8]。侯光明和艾凤义(2006)以AJ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三阶段研究模型,得出双寡头横线研发合作的研发投入利润比不合作时要高的结论[9]。文守逊和郑存丽(2009)研究了网络外部性条件下双寡头的研发合作策略,发现企业研发合作比研发竞争更能增加企业利润且有助于改善社会福利[10]。

二、合作研发模型分析

(一)链合创新模型

假设产业链上下游只有2家企业,上游企业的单位生产成本为c1,并以价格m销售给下游厂商;下游企业以单位成本c2生产产品q,并以p的价格向外出售。上游企业进行研发活动,存在研发溢出。由于研发投资规模大、风险高,只有下游厂商能部分的承担研发费用,上游厂商才有足够的创新激励。

设上游厂商的研发费用y=?姿e2/2,其中?姿>0为研发效率,其值越小,研发效率越高;e表示研发投入水平,通过创新可以新增利润?琢e,下游厂商可新增利润?茁e;下游厂商分担的研发费用为ty,0?荞t?荞1,其他参数为常数。在进行技术或产品研发后,上下游厂商利润函数可表示为:

(1)

(2)

假设厂商进行斯坦伯格模型竞争,下游厂商首先承诺分担创新费用的比例为t,之后上游厂商选择创新投入。给定下游厂商创新分担费用比例,上游厂商选择创新投入强度。上游厂商的反映函数为:

(3)

从公式(3)可以看出,上游厂商的创新投入强度与下游厂商的研发费用承担比例正相关,将公式(3)带入(2),可以得到下游厂商的利润反映函数:

(4)

从公式(4)可以看出,下游厂商的研发费用承担比例与创新带给其的利润增值额正相关,即利润增值越多,费用承担比例越高。如果我们考虑双方进行合作研发,产业链利润函数演变为:

(5)

对公式(5)关于e求一阶导数,并比较合作研发与不合作研况下的研发投入水平,可以得出,

,说明合作研发下上游厂商的研发投入水平高。

(二)竞合创新模型

依然假设某产业由2个企业组成,企业生产同质产品,线性逆需求函数为:

(6)

公式(6)中q=qi+qj(i=1,2,j=3-i)表示产业总产量。设企业是对称的,其单位生产成本均为c0(0

(7)

假定双方在产出阶段进行古诺竞争,给定2个企业的研发绩效,企业的产量决策条件为:

(8)

企业研发投资的期望利润可以表示为:

(9)

在研发成功概率足够大的情况下,双方进行投资时,设两企业研发投入相等,可得两企业的研发投资水平为:

(10)

在此投资决策下,企业可以实现的研发绩效和利润函数分别为:

(11)

(12)

在研发合作条件下,企业在研发阶段协调投资活动,共享研发成果,并追求联合利润最大化。我们仍假定在产出阶段,企业间进行古诺竞争,给定双方的研发绩效,其联合产品市场利润为:

(13)

双方以联合利润最大化确定各自研发投资水平,考虑研发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利润最大化条件为:

(14)

假定研发成功概率足够大,企业选择研发投资,考虑到企业的对称性,可以得出均衡研发投资水平及企业可实现的研发效益为:

(15)

(16)

研发合作时的利润函数为:

(17)

将研发竞争和研发合作下投资水平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当溢出效应u>0.5时,ed0.5时,Ed>Eh,企业的研发投资与投资水平同向变动,即合作研发绩效更佳;将均衡利润比较,可以看出:当u>0.5时, 。上述事实说明,在研发溢出较大的情况下,企业之间合作研发在促进研发投资水平、企业研发绩效及利润创造方面,都较竞争研发的方式更加有效。

三、研究结论

由链合创新模型可以看出,在非研发合作情况下,若下游厂商选择不承担研发费用或是承担较低的研发费用,则上游厂商的研发投入较低;在合作研发的情况下,双方共同承担研发费用,研发投入水平高于非合作研况。在竞合创新模型中,在研发成功概率足够大的情况下,只要溢出效应显著,企业合作研发的投入水平高于非合作研发的投入水平,合作研发下利润创造也比较高。 (责任编辑:郭士琪)

参考文献:

[1] 、刘志迎.基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链合创新”的博弈关系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0,(05): 67-70.

[2] D’Aspre mont, C.,J acquemi n, A. Cooperat i ve and noncooperativeR&D in duopoly withspillovers [J].American Economic Revi ew,1988, 78:1133-1137.

[3] Kamien, M., Muller, E. and Zang, I. Research joint ventures and R&D car tel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2, (82):1293-1306.

[4] Choi, J. P. Cooperative R and D with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J].Internation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 on, 1993,(11):553-571.

[5] Poyogo Theotoky, J. Equilibrium and opt imal size of a research joint venture in an oligopoly with spillovers [J].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1995, XLIII(2):209-226.

[6] Amir R. Modeling imperf ec tly appropriable R&D vi a spillovers [J].Inte 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 trial Organization, 2000, 18 (7):1013-1032.

[7] Banerjee, S., and Lin, P. Vertical research joint ventur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001,(19):285-302.

[8] 郭丽红、冯宗宪.垂直性研究与开发合作联盟的博弈模型新探[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2,(02):50- 53.

合作创业篇4

从__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历程上看,主要做法有四个方面。

一是选准突破口,准确定位,引导群众闯新路。20__年,__村面对落后局面,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后,把重点放在了化解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上,把扭转落后局面的突破口放在了以村民入股分红形式搞企业上。通过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动员村民入股,筹资192万元,创办了机砖厂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当年销售红砖3000万块,纯利润200多万元,解决了本村剩余劳动力200人,实现集体收入4.5万元,入股村民投资回报率达到30%,最多分得红利2万多元。与此同时,受上海《村讯》杂志关于“农民合作社试点经验”的启发,广大村干部和村民萌生了发展合作社的想法,村党支部成员带领村民到南方发达地区农村实地参观,开阔了视野,加之成功创办股份制砖厂的基础,使原本思想保守的村民对“合作社”这一新型模式有了深刻认识,在内心深处埋下了“抱团取暖、攥拳发展”的种子,同时也使__村找到了一条共同致富的新路子。

二是探索新模式,股份经营,带领群众奔小康。创办股份制砖厂,__村迈出了合作经营的第一步,在逐步探索实践中,__村建立并运用“党总支+合作社+公司”的“1+2”股份经营模式先后创办了生猪养殖、蔬菜种植、农机生产3个大型农民专业合作社。20__年9月,由106户农民以生猪养殖合作的方式集资兴建了“众一”畜禽养殖合作社,总投资1000万元,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建猪舍9000平方米,年出栏商品猪26000头。合作社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投资500万元,20__年4月开工建设,四栋3600平方米标准化猪舍及内部配套设施已竣工投入使用,年出栏商品猪10000头,创产值1650万元,纯利润300万元,户均增收3000元,带动了周边700多个养猪散户。20__年10月,由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讨论通过,村民以土地有偿流转的形式入股创办了“众一”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总投资300多万元,年生产各类蔬菜20万斤,首批入股农民56人,目前入股农民发展到401人。20__年投资290万元,建成标准化日光温室20栋,占地2公顷,现有食用菌棚3栋,单栋经济效益6万余元;特色蔬菜棚8栋,单栋经济效益5万余元;应季蔬菜棚5栋,单栋经济效益4万余元;反季蔬菜棚4栋,单栋经济效益4万余元。规划到20__年,建成标准化日光温室300栋,发展棚膜蔬菜20__亩,成为服务于长春、__的菜蓝子基地。20__年11月,由56户农民投资入股创办了“众一”农机生产合作社,总投资460万元,购进大马力拖拉机、大型收割机及灭茬、中耕、播种、喷药等大型机械42台,建有农机库房1栋,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20__年,机收玉米410公顷,深翻深松土地作业面积530公顷,全村及邻近地方20__公顷耕地实现了机械化耕种。同时,彻底打破“土里刨食”的思维,改变以农为主的单一产业状态,使土地进入资本市场流动,对全村土地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土地流转300公顷,以每公顷土地1万元租金的形式使农民获得收益和参与入股,集中一家一户分散的资本创办股份制企业。继股份制砖厂之后,集资120万元,创办了空心砖厂,年生产空心砖10000立方米;集资200万元,创办了新型墙体材料厂,年生产保温墙体材料5万平方米。

三是抓住关键点,村企融合,整体推进上水平。立足本村资源、产业基础和现实发展特点,积极探索具有自身基础特色、最适合__、最能发展__的新途径,把建立“以村带企、村企融合,利益联动、共建共享”的村企合一机制作为关键点,大胆推进组织创新,在村所属3家股份制企业、3个专业合作社,分别组建了党支部,实行村党总支成员与产业党支部班子交叉任职,由总支成员分别兼任6个经济组织党支部书记,构建了村组织与合作社、股份制企业密切相关、交集合作的发展格局,建立了一整套具有__特色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对畜禽养殖、农业机械、蔬菜种植3个专业合作社和红砖厂、空心砖厂、新型墙体材料厂3户股份制企业进行整合,成立了以合作社为主体、以企业为补充的农业发展集团公司,总投资1500多万元,村民入股300多户,入股资金达到1200万元。成立了董事会,由股东推选董事,健全完善了财务管理、质检、安全、预算等一系列责任制度,建立了董事会定期向股东通报企业生产运营情况、股东监督董事会工作等制度;明确了“入股自愿、退股自由、股份平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入股原则,股份企业村上投资占20%,每个村民在一个企业入股最高金额不能超过5万元,使更多的村民成为股东,以保证每个企业都是老百姓的企业。对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聘用有丰富管理经验的行家对企业进行管理,使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和壮大,增强了村级经济体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抗摔打能力,实现了效益提升。

四是发展科学化,强村富民,全体村民得实惠。研究制定了全村20__年—2020年发展规划,确定了建设现代化新村的总体目标,在经济发展上,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股份制农民主业合作社为主体,打造村级企业化集团;在社会建设上,建立村域公共服

合作创业篇5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创新创业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1校企合作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

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出于自身利益需求共同开展的合作项目,企业的目的是能够从中得到更能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而这些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正是学校参与校企合作的目的。对人才来说,既可以得到学校理论知识系统的学习,也能有在企业实践的机会。校企合作是能够让技术技能型人才从毕业到就业过渡的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方式,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层面给予各高校的一项艰巨而重大的任务,要求应时展的需要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现目前,国家要求改变产业结构,倡导各行各业进行创新,进行供给侧改革,加上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鼓罟愦蟊弦瞪进行创业。创新创业教育相比其他专业教育不同,相比之下,更需要实践、更需要校园踏进社会了解社会需求了解市场情况,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与校企合作是密不可分的。

2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分析

2.1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

要进行系统科学的人才培养,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校企合作在我国已推行多年,形成了一些教育模式,但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师资队伍和相关教学软件配套都配置得比较苍促,造成了和传统教学方式相似,有“换汤不换药”的现象。

2.2课程设置较片面

一方面,创新创业是新事物,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其教学的开展还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实案例较多,但研究却较少,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对相关教材的编写还没有理论指导,目前多采用案例教学,从而在课程设置方面也显得缺少基石。另一方面,目前的相关教材的编写和课程设置还是学校单方面进行,并没有和企业共同进行,最终造成教材和课程设置的片面性,对实践教学缺少指导意义。

2.3企业参与较少

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虽然邀请了不少企业参与,但实际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并没有参与到其中,多数是以专家、嘉宾的形式存在于创新创业大赛中当评委,给予点评,并没有深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对人才培养质量缺乏过程指导和管理监控。企业也会因为担心人才在企业实践会给企业带来损失,而不太愿意给人才创新的机会;同时人才在企业岗位上有所创新想法,企业也会因为成本等原因而不会给人才进行创新的机会。

2.4学生创新意识不强

创新创业教育近几年在高校的开展,多以创新创业大赛的形式存在,培养人才的数量相当有限。有的学生在学校根本都还不知道有“创新创业教育”的存在,即使有辅导员给学生们上相关的课程,但大多数课程还是以前针对就业的《就业与创业》课程,并没有什么改变,也没有提到“创新”这个概念,大部分学生还是缺乏创新意识。

3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建议

校企合作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一个新事物和一个老事物相结合,或多或少会存在问题,下面将从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参与主体方面给出建议。

3.1对学校方面的建议

创新创业教育在开展的初期缺少相关理论知识的支撑,学校历来是作为理论知识研究的主要场所,应积极尽早开展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对现实中的创新创业案例进行认真剖析,深入企业内部,对企业工作岗位进行深入调研,详细了解各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及标准。深入了解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真正需求,逐步从创新创业案例中提炼、抽象出指导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学校要积极主动与企业共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编写相关教材,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建立由校企人员联合共同构成的“双师型”的教学团队。

3.2对企业方面的建议

为了发展经济,要求各行业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要相应进行升级,有创新意识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加入,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企业是以利益为出发点,希望与学校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技术技能人才。企业要认识到:未来企业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要具有传统的技术技能,更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

企业应从长期利益来考虑,人才培养不是短期就能起到效果的,因此企业应加强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建立真正的实训生产基础。不要过多在意在短时间内由于创新技能人才的实践操作而带来的利益损失。加长人才参与企业工作岗位的时间,提供人才创新机会,对有创业能力的人才,给予资金、场地的支持。

3.3对学生的建议

学生在学校不仅仅是学习传统的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在思想意识和能力上有所提高。因此,学生应积极主动地转变观念,不要始终认为毕业后就只有找工作就业一条路,还可以自己进行创业,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都要随时培养的创新意识。多多参与校内外的创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创业品质,积累创业经验,煅炼心理素质,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同时在校企合作提供的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己的技术技能,将创新创业的思想、意识等融汇到自己的技术工作岗位中去。

参考文献

[1] 张兰.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2] 董欲超.以校企合作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可行性分析[J].高教学刊,2016,(12):5-6.

合作创业篇6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产业合作;合作机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5043

1潍台文化创意合作的基础

11潍坊、台湾两地文产业发展情况

通过近十年的发展,2015年潍坊文化及创意产业产值达21654亿元,全市文化企业发展到4000多家,资本总额400多亿元;投资过千万元文化产业项目208个,其中过亿元项目160个,过10亿元项目29个。山东省第一支文化产业基金落户潍坊,该基金总规模高达5亿元,首期规模102亿元人民币。潍坊市已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风筝会、文展会、中国画节等十余个节会带动了文化市场全面繁荣。一批拥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以民俗、绘画、影视、广告、创意、动漫等为主的文化产业体系,并逐步成为海内外投资热点,文化产业集群规模效应已经显现。

十多年来,我国台湾地区文创产业发展很快,其产值由2002年的43526亿新台币增长到2014年的7945亿新台币,占GDP的比重达到484%。2014年我国台湾文化创意产业企业为62264个。

12潍坊、台湾两地文创产业发展的特点

潍坊、台湾两地文创产业发展的特点具有共性也具有各自特性。首先,政府是两地文创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文化创意产业是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极点,具有设计唯一性,产业竞争力较强。从产业转型角度,潍坊市历届政府在发展第一、二产业同时都充分认识到文创产业的发展既能满足人民的文化消费需求,具有无限扩展的产业发展潜力,投入相当力量集中发展文创及相关产业,助推潍坊文创产业的步步发展。2014年潍坊市推动文创产业顶层设计创新,提出《加快产业转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规划》,编制《潍坊市文化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潍坊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即将在2017年竣工。

同潍坊文创产业发展相似,台湾的文创产业发展同样肇源于政府的行政推动。20世纪90年代台湾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优势逐渐衰弱,台湾地方政府管理机构“文建会”开始注意推动发展文创产业。2002年5月31日,台湾省“行政院”开始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列为“挑战2008:‘国家’发展重点计划(2002―2007年)”的子计划。台湾文创产业通过行政力量为文化创意产业营造发展环境,产生巨大收益,15年来台湾文创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2014年受台湾地区经济不景气、温和复苏影响,文创产业营业额较2013年仅增长180%,达7945亿元(新台币)。

其次,文创产业立足本地特色文化资源。潍坊市文创产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和产业基础。潍坊是山东省的文化资源富集区域,古属齐鲁之邦,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兼具鱼、盐、农、工、商之利。

潍坊地域文化可以分解为民俗文化、平原文化、山区文化和海洋文化。潍坊在地理区位上海陆兼具,是典型的大陆海岸多重文化汇聚地。其主体地区是广阔的平原,潍坊文化中平原地区的民俗文化有着丰富的载体。潍坊西南山区亘叠,山区农耕文化和平原农耕文化冲击融合。潍坊的北部海岸线长 154 公里,海域面积4462平方公里,包括寿光、寒亭、昌邑三个市区的北部和滨海经济开发区,海洋文化培育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截至2016年5月,有剪纸、古琴艺术两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茂腔等14个项目入选部级名录,昌邑柳疃丝绸、安丘景芝酒传统酿造技艺、公冶长传说等55个项目入选省级名录,另有市级名录164项。

台湾地区文化资源同样丰富,原住民文化、各地传统文化汇集。台湾文创产业围绕当地文化特色,依据民俗风情做文章,将无形的文化资源融入到文创产品设计、生产等各个环节,将许多传统产业注入文化特色与创意设计,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例如高雄市的“驳二艺术特区”,原本是高雄港二号接驳码头的废弃仓库群,过去储放鱼粉与砂糖,如今这里汇聚了设计与创意能量。类似的文化体验区还有台北县陶瓷博物馆、花莲县柴鱼博物馆、苗栗木雕博物馆、客家文化园区、宜兰传艺中心、三义旧山线火车、“九份”茶坊与陶艺等。这些创意文化体验区,无不打着历史牌,通过在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地方深耕文化,台湾文创产业给人的回忆里填满了难以忘怀的温暖。

最后,文创产业重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台湾文化主管部门先后从台湾烟酒公卖局租赁了台北、台中、嘉义、台南以及花莲等5处的旧厂房使用权,进行基础设施的修缮以及产业活动的导入,建成了五大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2潍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的现状

21潍台文创合作过程

潍台经贸良好的合作是两地文创合作的基础,潍台经贸合作发展历史悠久,从1994年第一届鲁台经贸洽谈会开始,潍坊就开始大规模加强与台湾的合作。2016年9月第22次鲁台会更是吸引了台湾52家工商团体1257名台商来潍参会,文创产业是两地合作的重要平台,潍台双方互设“潍坊民间创意文化馆”和“台湾文化艺术馆”。继鲁台教育交流中心后,鲁台科技合作中心、鲁台农业技术交流中心落户潍坊。会议期间,仅潍坊市就现场签约22个重点台资项目,总投资额675亿美元。会后,为提升潍坊文化在岛内影响力,潍坊市在台举办了“潍坊・台中城市交流会”和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潍台两地目前在休闲观光农业文创产业方面合作发展较为成熟。2012年开始每年4月在潍坊定期举办海峡两岸休闲观光农业交流会,到目前已经成功举办六届。2013年潍坊市利用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举办契机,同时举办了台湾农产品精品展示展销会,当年共设102个台商展位,展出面积3000平方米。2015年 9月7日,台湾中华购国际电子商务营销有限公司总部落户寿光,潍坊利用现有的鲁台会、菜博会、花博会等平台促进了潍台农业文创合作的发展。

22潍台文创产业合作互补性和机遇

潍台文化创意合作机制的建立基础牢固,两地文创产业合作优势互补性强劲,对于合作双方都是重要的发展机遇。

首先,潍台合作是台湾文创产业“走出去”的重要步伐,有利于台湾文创企业和产业整体经济实力的发展。2002―2007 年台湾文创产业营业额年平均增长率曾经高达 734%,2014年以来台湾文创产业发展遭遇瓶颈,2015年文创产值7833亿元(新台币),较2014年走低产值,与2013年产值持平。台湾文创产业发展低迷的主要表现为受2014年下半年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但从结构上看,台湾文创产业严重依靠内需市场,外销发展不足,2014年,文创产业内销占总营业额的9033%(含数字内容产业)。在总量做大的情况下,潍坊乃至山东文创市场是台湾文创产业方面资金、技术、人才的重要流入市场。

其次,潍坊是大陆文化资源大市,传统文化底蕴丰富,双方有坚实的文创产业合作基础。潍坊寿光观光农业在山东乃至整个中国都走在前列。潍坊是中国民俗文化富集区域,安丘石家庄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打响了民俗文化旅游的品牌。潍坊是山东千里民俗线上的璀璨明珠,诸城市的恐龙地质文化得天独厚,龙文化源远流长。青州市山川秀美,古九州文化底蕴深厚。潍坊文创产业有能力吸纳台湾的文创人才、创意技术、产业投资等合作,双方合作有利于两地的文创产业发展,实现双赢。

最后,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丰富,潍坊市必须加以引入和利用,促进本地区文创产业的腾飞。台湾在创意科技、创意人才、产品创造、园区集聚、市场营销、金融投资、政府管理等多方面都可为潍坊文创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3潍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内容

31潍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机制建设

两岸文化合作机制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早在2009年贾庆林在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式上提出时机成熟时可将商签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纳入协商议题。机制设计理论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教授利奥・赫尔维茨(Leonid Hurwitz)最早提出,1973年赫尔维茨在《资源分配的机制设计理论》中全面解读了机制设计理论的基本框架。机制设计理论提出合作机制的创设主要考察三个要素,即信息成本问题、显示性原理、激励相容。依据该理论,从宏观方面看潍台文创产业合作机制要构建:国家层面完善政治互信机制,加强信息沟通的对话机制,地区层面健全文化双向交流机制,潍台文创产业资源的有效配置机制和文创产业合作的激励相容机制,建构潍台经济融合发展机制。

国家和地区层面的善意信息构建,有利于节约潍台文创产业合作机制的信息成本。两岸的政治互信机制正在建立,双方经贸文化合作机制开始建构。2010 年海峡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为实现两岸关系的正常化、机制化和制度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32潍台文创产业融合发展机制

潍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机制建设的关键在于地区文化交流的健全发展,潍台文创合作的载体丰富壮大,实现企业间的文创资源配置良性流动,最终实现两地文创产业的融合发展。潍台文化交流机制目前已经成型的主要有鲁台经贸洽谈会的文创产业部分、潍台两地的文创产业交流会、鲁台教育交流中心、鲁台科技合作中心、鲁台农业技术交流中心;主要的形式是潍坊・台中城市交流会、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台湾生活体验馆。潍坊市要依托建立齐鲁台湾城和文创产业园区的项目,力争把鲁台文化创意中心落户潍坊。

在加强岛内潍坊文化资源展示的基础上,吸引文创台资来潍坊发展,潍坊文创企业入台发展。潍坊要开始探索两地共建文创产业合作的示范@区,推动各县市区发展各具特色的文创产业合作,鼓励台资文创企业投资潍坊文创产业,实现资源充分利用,借助台湾创意技术和创意人才做强文创产业。鼓励两地文创企业股权合作、技术开发、共创品牌、开拓国际市场,探索新的合作途径和模式。

2016年6月台湾文创从业者李训华的“五号仓库” 入驻潍坊国际人才创业孵化中心。李训华创办的“五号仓库”是一家集导演、监制、制作人才共同创立的动漫影视服务型企业,服务囊括影视中的动漫创作与制作、互动设计与规划、新媒体技术与应用等。潍坊要吸引更多的“五号仓库”式的公司来潍坊发展,推动两地文创产业融合发展机制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厉无畏,王如忠创意产业――城市发展的新引擎[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3

[2]包博闻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4(33)

合作创业篇7

关键词: “校企合作”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

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了许多应用型人才,而如今却出现了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紧缺的强烈反差现象。为实现与企业的有效对接,实现校园与企业的有机融合,实现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笔者提出应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推行“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的三位一体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创业机会。

一、有效利用“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学

目前,在我国越来越多的职校中,创业教育已经逐渐融入了整个课程体系之中,并且其地位也得以提升。在整个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校企合作”的形式,让企业的业务骨干、管理精英走进创业指导课堂,形成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模式。

创业教育课程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分为创业文化类课程、创业专业类课程。

创业文化类课程是为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丰富学生创业知识、完善学生创业知识结构而设置的课程。在这类课程中学校可以聘请企业人员对各专业工种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职业发展进行系统讲解,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如邀请业内人士就小企业开办和小企业主能力要求等一些学生知之甚少的专业问题,以及小企业经营过程中如何适应市场、如何创新经营理念等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专题报告,理清学生的创业思路。紧紧依靠校园和企业,加强德育建设,引进优秀企业文化,生产实习进行企业化管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培养学生创业的能力。

创业专业类课程是为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尤其是提高其专业能力而设置的课程。专业建设是高技能人才培养中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只有得到企业的认同和参与,才能确保职业教育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依照社会要求进行,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尤其是职业能力培养方面,要参照行业标准制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与企业的生产过程、设备条件、管理模式、技术改造方向相适应。“校企合作”能将企业最新的科技成果引入到专业教学中,使课程与内容更具先进性、应用性和针对性,并能及时将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纳入到教学内容中,更好地进行课程的开发。

二、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实施创业模拟

在“校企合作”中推行创业模拟,充分利用企业这个社会环境作为学生专业的学习形式和模拟场所,通过创设教与学的社会交往情境,引发创业理论的假设和实践验证,引导学生在其中经历全部的业务操作过程,了解各环节之间的联系,根据产品和服务项目的不同定位,进行课题研究、设计创意、服务销售等业务学习活动。在实施创业模拟初期组织学生到他人的创业现场,如小厂房、小店铺等小型企业场所实地参观,让学生产生“我也能干”、“我一定要干”的心理渴望。也可以结合专业特点搞创业模拟活动,如“创业设计、企业设计”等主题活动,指导学生围绕资金来源、经营场所、雇员分工、广告设计、经营特色、营销策略、成本核算和利润指标等方面进行创业操作。在实施创业模拟过程中让学生针对一项经营业务或考虑成立一个小企业而制定一份创业计划书,包括创业蓝图、创业战略、资源准备、经营模式、管理制度等多种构想,然后以小组形式联系一个对口的社会企业,请企业主对计划书作出评价。如教师要求计算机专业学生以一个小型广告公司小老板的身份作一份校园活动的海报宣传,然后邀请有关业内人士审阅学生计划,给出意见和建议,最后让学生完成创业计划。这样,学生在创业模拟中便体验了创业的真实感受,获得了创业的感性认识,丰富了实战经验。

三、合理利用“校企合作”践行创业实践

创业教育的本质在于它的实践性,良好的创业品质和能力只有在创业实践中才能得到磨练和提高。对于创业实践的实施,学校可以与企业联合建立学生创业教育培训基地,因为企业是磨练学生创业意志的最好课堂,可以为学校提供稳定的创业教育和实习基地,能使学生直接参与社会化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从中发现和弥补自身知识和技能的缺陷,还能充分体验到创业的酸甜苦辣,培养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掌握创业必须的承受挫折、合作竞争、交流融通、承担风险等关键能力。合理地利用企业的资源,对学生的创业实践进行个性化主题设计,这就是直接把学生安排到企业去,对学生进行符合学生创业愿望的实践锻炼。如装饰设计,包括:室内设计、施工绘图、装饰施工、装饰样板等;又如广告设计,包括广告喷绘、广告刻字、招贴画、广告样品设计等。聘请专业公司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设计师指导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实践活动。在实训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需要安排学生到有关公司进行实训,既可以让他们做一些辅助工作,又可以让他们承接一些小的简单项目,从心理上、技术能力上培养他们的实际工作经验。这样,学生便能在创业实践中磨炼创业意志,培养创业能力,得到创业技能训练。

如今,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面向市场办学已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能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切实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及就业市场,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实习制度;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必将为社会输送越来越多的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进.论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56-257.

合作创业篇8

(一)参与治理权

1.参与治理权的含义1932年伯利和米恩斯在其不朽名著——《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中提出了所谓的“伯利—米恩斯命题”。该命题指出,现代企业的发展使得公司从所有者控制转变为经营者控制,发生了股东对公司的所有权与其对公司的控制权的分离,由此导致了“集中管理”现象的产生。“集中管理是现代公司的首要特征”,其在给股东带来有限责任和股权转让自由等优惠待遇的同时,也产生了委托问题,即“经营者可以利用信息优势为自己谋取私利甚至损害股东利益”。为了有效地解决所面临的委托问题,现代公司建立了公司治理结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是子基金的股东之一,其参股投资的原则之一是“市场化运作”。该原则要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不参与子基金的日常经营管理,以保障子基金得以开展市场化的投资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对子基金的创业投资行为放手不管。相反,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必须参与子基金重大投资事务的决策,以确保子基金的创业投资活动不背离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设立目的。这就要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应参与子基金的治理。所谓参与治理权是指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享有的参与子基金治理的权利。

2.参与子基金治理的方式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参与子基金治理的方式,《引导基金指导意见》等没有涉及,只有一些地方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章作了规定。该等规章的规定大体上有以下三种情况:其一是规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可向子基金派驻董事①或监事②;其二是规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可向子基金派驻董事和监事③;其三是规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可派员进驻子基金的投资决策委员会(以下简称投决会)④。可见,在我国,向子基金派驻董事或监事或者兼派驻董事和监事或者派员进驻子基金的投决会是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参与子基金治理的主要方式。此外,一些地方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章还对派驻董事或派驻投决会人员的地位和权利作了规定。(1)派驻董事的地位和权利。关于前者,一些地方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章规定,派驻董事在子基金董事会中至少须有1个席位⑤。关于后者,一些地方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章通常规定,派驻董事在子基金董事会决议中应享有一票否决权⑥。(2)派驻投决会人员的地位和权利。对此,有的地方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章规定,派驻投决会人员应在子基金投决会中拥有不少于2席的投票权(投决会总席位7席以内为2席,超过7席按各方实际出资比例约定)⑦。很明显,我国现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立法没有规定派驻监事的地位和权利,也没有规定派驻投决会人员的权利。不过,该等立法对派驻董事的地位和权利则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即不但明确了派驻董事在子基金董事会中的席位,而且规定了派驻董事在子基金董事会中的一票否决权。

(二)监督权从广义上讲,参与治理权也是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对合作对象管理子基金投资事务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机制。不过,就狭义而言,监督是指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为确保其设立目的得以实现从外部对合作对象管理子基金投资事务的行为施加的监控。所谓监督权是指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享有的监督子基金投资运作的权利,其实质是监督合作对象对子基金的管理活动。从大体上说,我国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立法规定了两种监督权:其一是直接监督权,包括审计权和查账权;其二是间接监督权,即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享有的优先分配权。

1.审计权审计权是指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享有的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合作对象管理子基金的行为进行审计监督的权利。该权利对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监督合作对象和保障子基金投资运作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与我国《合伙企业法》上不执行合伙事务的合伙人监督执行事务的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的情况具有同样的意义。对于审计权,包括《引导基金指导意见》在内的规章没有作出规定,只有一些地方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章有所涉及。该等规章通常都规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执行机关可以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子基金进行年度专项审计①。可见,该等规章对审计权的规定是比较简略的。

2.优先分配权所谓优先分配权是指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享有的在子基金清算时可以优先于子基金的其他股东分配剩余财产的权利。该权利的实质意义在于,将子基金经营失败的风险分配给子基金的其他股东尤其是控股股东,激励合作对象努力改善子基金的经营管理,从而间接地达到对合作对象管理子基金投资事务的行为进行监督的目的。对于该项权利,包括《引导基金指导意见》在内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章均作了规定。大体上说,该等规章对优先分配权的规定有以下两种情况:(1)规定可以在子基金章程中约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享有优先分配权②;(2)规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可以优先股、可转换优先股等方式参股子基金,从而获得优先分配权③。所谓优先股是指“在分取股息和公司剩余资产方面拥有优先权的股票”。可转换优先股是优先股的一种,是指“股东可以按规定的条件将优先股转换成普通股或公司债券的股票”。这两种做法的差异在于,第一种做法仅规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可以获得优先分配权,但没有涉及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获得此项权利的方式。而第二种做法不但规定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可以获得优先清偿权,而且还明确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获得此项权利的具体方式。在第一种情况下,从理论上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获得优先权:其一是以优先股、可转换优先股等方式参股子基金;其二是以附特别投票权的普通股的方式参股投资于子基金。所谓附特别投票权的普通股是指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普通股的方式将创业资本投入到子基金中,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除了拥有普通股股东权益之外,对子基金的某些重大决策还享有特别的投票权,即“一票否决权”。通常情况下,特别投票权所针对的事项都是关系到子基金投资导向的重大事项。

(三)违约救济权违约的实质是侵害合同债权。救济可分为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所谓公力救济是指在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由国家等公权力机关提供的旨在恢复被侵害的民事权利的措施。私力救济是“纠纷主体在没有中立的第三者介入的情形下依靠自身或其他私人力量解决纠纷、实现权利”的措施。本文所称的救济是指私力救济。因此,违约救济权是指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享有的在合作对象违反参股协议时④可以实施私力救济的权利,以便对合作对象进行惩罚。赋予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该项权利的意义是确保合作对象遵照参股协议的约定管理子基金的投资事务,进而实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设立目的。关于违约救济权,部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章没有作出规定,但一些地方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章则有所涉及。根据该等规章的规定,违约救济权的内容包括以下四项:退出投资、中止注资、追回资金以及取消合作资格。

1.退出投资退出投资是指在合作对象违反参股协议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采取的退出子基金的措施。这项措施存在两种做法:其一是直接退出,即一旦合作对象违反了参股协议,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就可以采取退出投资措施,不再有其他程序①;其二是缓期退出,即在合作对象违反参股协议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不直接采取退出投资措施,而是先要求合作对象整改,如果整改无效,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才采取退出投资措施②。当然,不管是哪一种方法,对于因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采取退出投资措施而引发的损失问题,一些地方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章通常都规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不承担任何责任③。

2.中止注资中止注资是指在合作对象违反参股协议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采取的不再按照子基金章程的规定向子基金注资的措施④。一般来说,这种措施只有在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采取分阶段注资策略的情况下才有适用的余地,且该措施的采取不需要其他先决条件,即一旦合作对象违反了参股协议,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就可以采取该措施。

3.追回资金、取消合作资格这两项违约救济措施通常是一起使用的。追回资金是指在合作对象违反参股协议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有权将其所投创业资本予以追回。取消合作资格是指在合作对象违反参股协议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可以将合作对象获得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参股投资的资格予以取消。根据一些地方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章的规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做法:(1)一旦发现合作对象违反了参股协议,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就可以采取追回资金、取消合作资格措施。这种做法既没有规定其他程序,也没有规定取消合作资格的年限⑤。(2)在发现合作对象违反参股协议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可要求合作对象整改,若后者拒不整改或反复整改后未达到规定要求,则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应采取追回资金、取消合作对象特定年限的参股合作资格等措施⑥。

二、境外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权利考察

在境外,一些国家或地区设立了不少旨在引导创业投资基金投资于科技型实体产业的“基金”或“计划”。如美国政府推出的“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以色列政府设立的“YOZMA基金”等。尽管其在称谓上没有采用“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这一术语,但就其制定或设立的目的以及运作机制而言,这些“计划”或“基金”与我国所称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并无本质差异,因而本文将其统称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根据境外一些国家相关立法的规定,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也享有监督权和违约救济权等权利。

(一)监督权关于监督权,可以澳大利亚和美国相关立法的规定予以说明。在澳大利亚和美国,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立法仅规定了查账权。所谓查账权是指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享有的随时查阅子基金有关账簿的权利。该项权利产生的原因是,为了掌握子基金的投资运作情况,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立法通常都要求合作对象定期将子基金的投资运作情况提交给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执行机关。但合作对象可能会出于某种原因不将子基金投资运作的真实情况报告给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执行机关,当这一情况发生时,规定合作对象定期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执行机关提交报告就起不到监督合作对象管理子基金投资运作的作用。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加强对合作对象管理子基金投资事务的监控,澳大利亚和美国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立法规定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查账权。在澳大利亚,创新投资基金的合作对象不但应向澳大利亚工业研究与发展委员会提交有关该基金运作状况的财务报表,而且还必须根据财务制度设立有关账目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以备该委员会随时查账。在美国,《1958年小企业投资公司法》授权小企业管理局对每一个小企业投资公司进行检查,重点是检查小企业投资公司的账簿。

(二)违约救济权此项权利可以美国和澳大利亚两国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立法的规定为例进行说明。在美国,发行参与证券的小企业投资公司如果违反《1958年小企业投资公司法》的规定向不符合法定规模标准的创业企业投资,并且也未按小企业管理局的要求采取合适的行为予以改正的话,小企业管理局有权在所有的杠杆资金获得清偿之前禁止该公司向小企业管理局之外的第三方进行分配,也有权要求审查和重新核准管理费用①,甚至还有权命令其下属的小企业投资公司清算办公室采取法律行动以索回其向该公司提供的一切资金②,通常的途径是要求该公司从小企业管理局回购参与证券③。在澳大利亚,如果创新投资基金的合作对象违反了有关基金投资者指导方针的条款,澳大利亚工业研究与发展委员会将与民间投资者一道共同发出警告,甚至作出撤销合作对象管理创新投资基金权限的决定。可见,在违约救济权问题上,我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三国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立法的规定相差较大。我国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立法对违约救济措施的规定主要是从公司法的角度进行的;美国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立法对违约救济措施的规定不仅限于公司法的范围内,还涉及合同法;澳大利亚引导基金立法对违约救济措施的规定则仅限于合同法。

三、我国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立法的不足与完善

(一)我国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立法的不足

1.有关参与治理权规定的不足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向子基金派驻人员的目的是通过参与子基金的投资决策来控制子基金的投资方向,防止其偏离引导基金的设立目的。由于子基金的投资决策通常是由其投决会作出的,因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实现前述目的的有效途径便是派员进驻子基金的投决会,而不应是子基金的董事会或监事会。这是因为,子基金作为一个创业投资公司,虽然依据公司法的规定其应设置董事会或执行董事,但一般来说,该董事会或执行董事的主要职权并不是就子基金的经营管理事务作出决策,而是对合作对象管理子基金的行为进行监督。至于监事会,其主要功能是事后监督,不是事前决策。同时,规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有权派员进驻子基金的董事会,这种做法有时也是很难操作的。原因在于,派驻人员进驻子基金董事会本身不是目的,其实质意义是控制子基金的重大投资事务。“由于引导基金向单个所扶持创投企业的投资有限,一般为20%左右,其能向所扶持创投企业选派的董事数量受限,难以占到董事会的多数,因而单纯通过他们对董事会决策施加影响的效果难以预测”。于是问题就归结为,如何设计子基金董事会的表决机制,以便派驻人员能控制子基金的重大投资事务。实务上的通常做法是,约定派驻人员享有一票否决权。应该说,这种做法在子基金为有限责任公司时是可行的,因为在此种情况下,子基金完全可以在其章程中规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派驻的董事在某些投资事务上享有一票否决权。但该做法在子基金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情况下是很难操作的,或者即使可以操作,其实践意义也不大。这是因为,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的表决机制是一人一票,因而无法保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派驻的董事在某些投资事务上享有一票否决权。而在无法确保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派驻的董事在某些投资事务上享有一票否决权的情况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向子基金派驻董事的意义并不大。或许,子基金可以在其章程中规定,在某些投资事务上董事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董事一致同意,从而在事实上使得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派驻的董事在某些投资事务上享有一票否决权。但这必然是以降低子基金的运作效率为代价的,因而其实践价值也会大打折扣。上述分析表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派员进驻子基金董事会或监事会的做法是无法达到控制子基金投资事务的目的的,也是难以操作的。而我国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立法却规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可以通过向子基金派驻董事或监事的办法来参与子基金的治理。这显然没有实际意义。毫无疑问,规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可以通过派员进驻子基金投决会的办法来行使参与治理权是可行的。原因在于,现行立法对投决会的表决机制并无限制性规定,子基金章程和参股协议可以自由约定。但这并不意味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派驻子基金投决会的人员可以在所有投资事务上享有一票否决权。实际上,这种否决权应该受到一定限制,以免出现“法之极害之极”的现象。遗憾的是,我国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立法并没有规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参与子基金治理的范围。显然,这是一个立法疏漏。

2.有关监督权规定的不足我国立法有关监督权的规定存在两个不足之处:其一是立法层次较低。这体现在,只有一些地方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章规定了审计权。其二是没有规定查账权。不过,对于此项不足,我国《公司法》第34条的规定似乎可以弥补这一缺陷。然而,细究起来,该规定的实质意义并不大。原因在于:第一,子基金可以“股东查阅会计账簿有不正当目的”为由而拒绝提供查阅;第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只能查阅子基金的会计账簿。就第一点而言,虽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可以诉讼的方式要求子基金提供查阅,但这与监督权的行使目的不符。就第二点来说,在我国当前信用环境下仅查阅会计账簿而不查阅原始会计凭证是很难发现子基金的真实运作情况的。这使得审计权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可见,我国《公司法》第34条的规定难以满足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参股投资的需要。

3.有关违约救济权规定的不足从形式上看,我国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立法所规定的违约救济权包含的措施比较完备。但就实质而言,该等措施对合作对象所施加的违约成本很低,因而不能有效地阻止其实施违约行为。这是因为,该等措施要么未给合作对象造成实质性负担,要么给其造成的负担很小,甚至根本就不是负担。同时,这些措施也与合同法和公司法的原理不符。首先,退出投资不是法学概念,其在公司法上可作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为退股。然而,我国《公司法》第36条规定:“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从该条使用“不得”一语可以看出,该条为禁止性规定。这就意味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在参股设立子基金时即使在子基金章程中约定了退股条款,该条款也是无效的,因而也是无法执行的。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追回资金这种措施。因为所谓追回资金在公司法上只能理解为退股,而退股就意味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抽逃出资”。第二种解释为转让股权,这种解释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可是,问题在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转让其所持子基金股权本来就是自由的,很难说成是对合作对象的惩罚。其次,就中止注资而言,这种措施也是不符合公司法原理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一旦参股子基金,即成为子基金的股东,不管子基金章程规定的出资缴纳方式是分期注资还是一次性注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都负有缴纳出资的义务,这是其法定义务,是公司资本充实和资本不变原则的要求,因而其不能以合作对象违反参股协议为由而拒绝履行出资义务。因此,即使参股协议或子基金章程中载有关于合作对象违反参股协议或子基金章程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有权中止注资的条款,该条款也是无效的,因而也是无法执行的。如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果真采取了该项措施,其将面临法律责任的追究。因为根据《公司法》第28条的规定,股东如不按期缴纳出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再次,取消合作资格的实质是惩罚失信的合作对象,使其在将来一定时间内无法获得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参股投资。这实际上是一种隐性激励机制。该机制的实质意义在于迫使行为主体基于维持长期合作关系的考虑而放弃眼前利益,从而保障协议能获得自动执行。应该说,这一措施颇具积极意义,但仍有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取消合作资格的年限;其二是取消合作资格的适用范围。关于第一点,有的地方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章没有规定,有的地方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章虽有规定,但规定的年限有僵化之嫌①。关于第二点,有的地方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章规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在将来一定期限内不再接受失信合作对象的参股投资申请。

(二)我国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立法的完善

1.对参与治理权规定的完善根据上文的分析,我国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立法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完善:(1)规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有权派员进驻子基金的投决会,同时删去有关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可以向子基金派驻董事或监事的规定。这种做法的优点是,“一方面能够保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在投资项目选择上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又能避免其陷入不熟悉的创投企业专业管理事务中去”。(2)规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派驻子基金投决会的人员在某些投资事务享有一票否决权。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对子基金治理的参与是一种有限度的参与,其目的是控制子基金的投资方向。“目的是内在的生活和被掩盖的灵魂,但它却是一切权利的源泉。”不仅如此,目的也是对权利的限制。基于此,应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参与子基金治理的目的出发确定其参与子基金治理的范围。具体地说,只有当合作对象管理子基金投资事务的行为违反了参股协议的约定或者子基金章程的规定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派驻人员才可以在子基金的投决会中对合作对象违反参股协议的约定或者子基金章程的规定的具体投资行为行使一票否决权①。显然,这是一个抽象的范围确定标准。毫无疑问的是,当事人应根据前述规定在参股协议中对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参与治理权作出明确约定。

2.对监督权规定的完善根据上文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我国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立法有关监督权的规定进行完善:(1)在部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章层面对审计权作出规定。(2)为了全面地掌握合作对象管理子基金投资事务的真实情况,我国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立法还应借鉴澳大利亚和美国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立法的经验,明确规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享有查阅子基金会计账簿的权利,并排除我国《公司法》第34条有关“公司有合理根据认为股东查阅会计账簿有不正当目的,可能损害公司合法利益的,可以拒绝提供查阅”规定的适用。原因在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是一种政策性基金,代表的是社会公共利益,子基金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查账要求。考虑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政策性及其运作的特殊性,我国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立法还应规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有权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查阅子基金的原始会计凭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原始会计凭证承载着子基金的商业机密信息,如果允许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亲自查阅,可能会造成该等商业信息的外泄,这对于视投资信息如生命的子基金来说将是不测的打击。但如果不允许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查阅子基金的原始会计凭证,则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查账权将不能得到保障。可见,查账权的背后隐藏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个体权利与子基金的权利和子基金其他股东的集体权利的冲突。如何协调这种冲突呢?本文认为,可行的办法是规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可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查阅子基金的原始会计凭证。此办法的好处是既可以保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查账权得以实现,又可以最大限度地防范子基金的商业信息外泄。原因有二:其一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具有相对超然的地位;其二是相对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而言这些中介机构更加珍视自身的信誉。

合作创业篇9

关键词: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社原则制度变迁制度创新

一、合作社制度的历史变迁

合作社制度是指包括体现合作社性质、宗旨、目的、价值的合作社原则以及合作社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在内的规则体系.研究农业合作组织制度创新应以研究合作社制度的历史变迁为切入点.

(一)合作社的历史发展.合作社在各国的发展进程虽不尽相同,但就世界范围内,以合作社原则发展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等因素为主线,可分为五个阶段

史前期:1844年现代意义上的合作社--罗虚戴尔公平先锋社诞生前.该阶段的合作社从今天所研究的合作社制度内涵角度讲都不具有典型性,可称为史前期.

初创期:从罗虚戴尔公平先锋社产生至1895年国际合作社联盟创建.该阶段合作社大量涌现,消费、生产、信用、农业合作社在这一时期均已形成.各国有关合作社的最初立法基本完成.

发展期:从1895年国际合作社联盟成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国际合作社联盟的成立加强了各国合作社组织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各国政府也开始更为积极地扶持合作社发展.合作社立法大多从综合性合作社法转向了各类专业合作社法.

成熟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七十年代.这一阶段,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大规模地开展了合作社运动,合作社原则经过多次修改有了大的发展和完善.各国根据本国特点创建了各类适应本国经济发展的合作社.

创新期:从20世纪八十年代至今.这一时期世界政治、经济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动,既对合作社发展提出了挑战,又为其发展创造了新的历史条件.发展了合作社若干原则的北美新一代合作社就诞生在这一时期,它是合作社制度创新的典型代表.

上述简单回顾表明:我们虽在理论上可以把合作社发展的第五阶段称为创新期,但事实上在合作社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实现着创新.创新是生命体的本质内涵.因此,必须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创新问题加以研究.

(二)合作社原则的演变.合作社制度的核心是体现合作社本质与特征的合作社原则.合作社原则是合作社经济区别于其他经济形式的要素,是合作社的本质规定性.现代意义上的合作社--罗虚戴尔公平先锋社在当时确定了如下原则: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按市价销售商品,收取现金,不赊购赊销合作社的盈利,按社员购买货物的比例分配给社员表决权一人一票,不因出资多少而有差异合作社的资金不靠捐献,而由社员自己出钱入股遵循公平交易,货真价实,足斤准尺重视社员教育,提取合作社盈余中的2.5%作为社员教育费用对政治和宗教保持中立.这些内容成为后来国际合作社联盟制定和修改合作社原则的基础.1895年国际合作社联盟成立,把罗虚戴尔合作社的这些原则作为国际合作社联盟办社原则列为联盟章程,史称罗虚戴尔原则.

1937年国际合作社联盟将合作社原则归纳为七条,新增股本利息应受到限制.1966年又作了修改,去掉了现金交易和政治宗教中立,增加了促进合作组织间的国内和国际合作.1995年国际合作社联盟100周年代表大会将合作社原则修改为七条:自愿和社员资格开放社员民主管理一人一票社员经济参与自治和独立教育、培训和信息合作社间的合作关心社区发展.

纵观合作社原则的演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当合作社原则由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提出并实践后,一种区别于其他经济组织的新型经济组织--现代合作社诞生了.合作社原则凸显了合作社的本质,成为指导各类合作社建立和发展的基本准则第二,为了回应外部环境的挑战,合作社原则在不断发展变化.这样的变化是为了使合作社既保持自身的性质,又能够更好地生存发展第三,无论合作社原则如何变化,最能体现合作社本质特征的主要原则没有根本性改变.比如,自愿入社、民主控制、按惠顾额分配盈余、资本报酬有限等.

(三)传统合作社的主要制度缺陷.伴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传统合作社在制度上的缺陷越来越凸显出来.

1、合作社规模不稳.传统合作社社员资格开放原则使得社员进入与退出比较随意,成员的不稳一方面导致合作社规模的不稳,要么生产能力过剩,要么供给能力过剩另一方面也使社员的责任心不强,对合作社关心不够.这些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

2、合作社融资能力有限.传统合作社所有者与惠顾者(即投资者与利用者)统一的原则将只想投资不想利用合作社的人排除在外,不能很好地吸纳社会资金.社员的经常变动致使合作社的资产也不断变动,这又使合作社获得贷款也变得比较困难.融资能力下降必然导致竞争力下降,发展艰难.

3、合作社产权制度模糊.传统合作社是典型的人合,决策一人一票,盈余分配按惠顾额,这两方面都与社员投入资金的多少无关联.且合作社的规模越大,社员个人在合作社财产中的份额就越小又不清晰,这就会产生搭便车行为.社员对合作社关心度不够,合作社对社员吸引力不强,合作社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

4、合作社专业化管理缺失.传统合作社遵循社员民主管理原则,而合作社成员未必一定是专业素质好的管理人员.

二、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现状

从20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经历了萌芽、起步和提速三个阶段.其运行现状主要表现为

(一)加入条件.合作组织的基础是会员.成为会员的条件与程序直接影响组织的运行.(1)资格条件.缴纳会费是成员的一项重要义务,部分合作组织成员还必须缴纳股金.无需缴纳会费的也占一定比例.对个体会员的加入一般没有限制,但部分合作组织对法人会员进行限制,规定不能超过某一比例(2)加入程序.已经从事相关产品生产的农民,由组织成员或组织领导推荐,即可加入(3)退出.大部分合作组织都允许会员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自由退出.会员退出时,对于投入资金的处置情况:撤回、继续持有以及享受分红、必须退还给组织、将股金自由转让给其他成员、不退还股金或组织在此方面没有相关规定.

(二)机构设置.大部分合作组织建立了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理事长、监事会和具体经营部门,组织机构比较完整会员(代表)大会由全体会员(代表)组成.监事会和绝大多数理事会都由会员代表大会选举,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的提名方式主要有生产经营大户提名、理事长提名和海选会员(代表)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履行组织章程中规定的职责,如选举或罢免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制定和修改章程等等.理事会是合作组织的常设机构.监事会代表大会执行对理事会、经营管理者的监督投票方式主要为一人一票,也有一股一票、按人投票与按股投票相结合、交易额与股权相结合等方式.一些组织对出资额较多的会员给予附加表决权,但为避免一股独大,保障普通社员的决策权利,一般对单个社员表决权占表决权总数的比例进行限制.

(三)资金来源及构成.(1)没有兴办实体的专业协会(在组织中所占比例较大),其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一些无需缴纳会费的日常支出则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支持(2)严格意义上的合作社和股份合作社,其资金来源主要依靠社员股,吸收的非社员股较少.一些合作组织对单个会员持股比例有限制,限制的比例彼此不一.此外,领导成员(理事长、理事会成员等)持股相对较大,普通会员的持股量较小.

四)利益分配机制.(1)分配方式.收益分配方式主要有:按经过组织销售的产品数量分配、按经由组织销售的产品价值分配、按提供给组织的资金分配、不分配利润(其收入全部用于组织的开支)(2)分配项目.盈余分配项目包括:公积金、公益金、风险基金、二次返利和按股分红.能够提取公共积累的组织占一半稍多(各组织提取的比例不等).二次返利的标准主要有按成员的交易量、交易额、股金等.二次返利的分配范围主要有:在所有与合作组织发生交易的会员和非会员中分配、在全体成员中分配、在持股成员中分配等.

上述运行状况表明,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国际合作社的发展相比,一方面需要加强规范另一方面需要在入社条件、资金来源、利益分配等方面结合我国实际,推进制度创新,促进组织发展.

三、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创新

任何组织的制度安排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因此适时的制度调整和创新不可避免.

(一)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创新的原则.原则是对客观规律的总结和反映,研究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创新原则,对于指导创新,实现其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现实问题原则.矛盾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矛盾就是问题,就是差距.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在哪些方面取得创新突破,首先取决于它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什么.

2、发展趋势原则.从问题出发是立足当前,创新更要立足长远.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必须研究社会经济、农业经济、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变化的总体趋势.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现代化,即现代工业和现代技术将深入农业和食品工业,农业日益采取工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延伸产业链条,把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与服务,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不同环节连成一体,形成一体化经营.农业合作组织的制度安排必须适应这一变化和要求.

3、事物本质原则.创新是为了发展而不是毁灭.当事物本质发生改变后,一事物就不再是其自身而变成了他事物.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创新不能改变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属性:所有者与惠顾者同一成员民主控制按惠顾额分配盈余资本报酬有限等.

(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创新的条件.只有具备相应条件,创新才能实现.就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而言,至少需要三方面的条件

1、客观层面: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时期,农业拥有了较好的发展条件.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更加重视,提供了较好的政策支持.我国农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异常激烈.这些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客观条件.

2、主观层面:人们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创新的认识.改革开放30年来,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开拓创新的文化氛围已经具备.但就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创新而言,人们的认识还不到位,对合作组织本质、作用、前景的认识与判断都还比较模糊,思想上对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创新的重视程度不够,还需要做艰苦的创新宣传教育工作.

3、操作层面:政府的支持与推动.政府已做了许多支持推动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创新的工作,如制定扶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优惠政策,颁布相关法律、出台合作社(示范)章程,等等.但在把优惠政策做实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政府放手让农民去实践,不追求形式而更注重实效,创造更有利于合作组织发展创新的外部环境方面还有许多细致工作要做.

(三)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创新的内容

1、社员结构创新.传统农业合作社作为小农的互助组织,其成员由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生产者组成.据此可推断,传统农业合作社的规模比较小,社员来源单一,不利于合作社增强活力,参与竞争.因此,在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上应加以变通,扩大包容性,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不仅农民可以加入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人员也可以加入,允许他们以技术作价出资自然人可以加入,法人也可以加入,利用它们拥有的技术设备资源或信息资源.当然,为保持农民社员在合作组织中的控制地位(合作社性质),对非农民及法人入社要在所占成员比例或股金比例上做出限制性规定.具体比例应从实际出发,允许彼此有一定的差别.

2、融资机制创新.传统合作社存在融资能力弱的问题,这就需要在合作社融资机制上进行创新.比如,有入股的生产者社员,也可以允许有纯入股的投资者社员允许一人认购多股,也允许缺乏资金的农民多人认购一股社员认购股金的方式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实物作价出资为增加资金的流动性,可以规定经合作社同意,股金在合作社内部社员之间可以转让等等,以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和其他生产要素,扩大自身的融资能力.

3、民主管理创新.传统合作社实行民主管理,一人一票.由于现代农业合作组织社员认购股金数量增大,且彼此不同,这给民主管理原则带来了挑战.严格遵循一人一票原则,实现了公平,但会置投资额于不顾,损害效率.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要求改变单纯按社员人头设置投票权的原则,而要照顾社员持有股金的差异.可以在实行一人一票的同时,允许一人多票或多人一票,但同时对单个社员占总票数的比例做出限制.这样变通,便于协调利益与风险、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既有利于调动持股大户的积极性,又不会改变多数社员对合作组织的控制,保证民主管理.

4、分配机制创新.传统合作社比较强调公共积累,往往忽略对社员投入资金的分配.从合作社的本质、宗旨及有利于自身发展来看,这样的制度设计有其合理性,然而却不利于产生投资激励.鉴于目前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利润水平还不高、财务管理薄弱以及过去归大堆产生的阴影,对分配机制应做出调整:盈余分配中少提公共积累,兼顾投资额.当合作社发展需要资金而公共积累不足时,可以采取再次进行新筹资的方法加以解决.对于盈余分配要兼顾投资额,可仿效北美新一代合作社的做法:每个社员必须事先承购与其交货量相应的股金.这样就把按惠顾额分配盈余与股金参与盈余分配结合了起来.这种对资本报酬有限原则的调整,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合作社产权模糊的问题,增强了产权激励,同时又不违背按惠顾额分配盈余的本质规定性,是一项非常巧妙的制度创新.

5、经营方式创新.传统合作社强调通过合作社间的横向联合促进合作社发展.但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更应重视纵向发展.它不应仅仅是初级农产品的经营者,而应是通过注重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扩大合作组织规模,形成集团化,提升竞争力,促进自身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白立忱.外国农业合作社[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合作创业篇10

关键词: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融合创新

一、前言

一个企业最精髓的地方是它们自身独有的企业文化,这时企业的灵魂所在,一个企业只有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才能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从三个方面来研究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创新,主要是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实现融合创新的意义、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实现融合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实现融合创新的策略。

二、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实现融合创新的意义

1.二者的融合创新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一个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领导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前行的指路明灯,指导着企业的各项工作,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一个企业的文化则是其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表现,企业文化的存在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提供了一个新的想法,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有效的融合创新是更加有利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代表了一个企业的对外的状态,在外人眼中的形象,将二者进行融合创新更有利于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奉行的是人道主义观念。这是在各行各业必须体现的,21世纪人才最重要,企业的发展是依靠员工来推动的,员工自身得到发展,那么企业也会进步壮大。

2.二者的融合创新有利于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对外展示出来的形象,在外人眼中这个企业是什么样的。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站稳脚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仅是进行思想上的建设,而是由内到外,即使从环境,职员状态都能看出来企业的文化,而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企业文化提供思想政治基础,为企业文化的建设指明方向,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融合创新更有利于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思想文化,而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手段,它能够带领企业建立更优优秀更适合自己的企业精神,成为一个企业独一无二的特点,最大的一个王牌。

3.二者的融合创新有利于企业的全面发展

一个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都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所在,是企业的核心,只有正确进行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树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将二者有效的融合创新起来能够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能够在市场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树立诚信的形象,将诚信列为企业文化,企业由内到外都透露着诚信,这样的企业是不会缺少合作伙伴的。

三、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实现融合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

1.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文化提供方向和指导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引到企业文化的建立,能够帮助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帮助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能够让企业文化始终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行走。在近代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尴尬境地中,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进行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指明了无产阶级和物产阶级是工人阶级获得解放的正确道路。我党丰富的革命与思想工作经验,使得党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上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能够带领着企业文化向社会主义方向迈进。

2.企业文化有利于开拓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

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开展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是一个将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相融合创新的好办法,通过这种形式的工作能够更好地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相融合创新,推动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是一种思想文化,而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手段,它能够带领企业建立更优优秀更适合自己的企业精神,成为一个企业独一无二的特点,最大的一个王牌。突出社会责任意识。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要以人为本,企业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只有整个国家壮大了,企业才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在国际上不至于受人欺负。企业不仅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也要对员工进行关怀,贯彻落实以人为本观念,使得以人为本观念深入人心。

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实现融合创新的策略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奉行的是人道主义观念。这是在各行各业必须体现的,21世纪人才最重要,企业的发展是依靠员工来推动的,员工自身得到发展,那么企业也会进步壮大。企业员工之间也需要相互尊重,互敬互爱,在公平的条件下进行竞争。突出社会责任意识。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要以人为本,企业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只有整个国家壮大了,企业才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在国际上不至于受人欺负。企业不仅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也要对员工进行关怀,贯彻落实以人为本观念,使得以人为本观念深入人心。在近代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尴尬境地中,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进行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指明了无产阶级和物产阶级是工人阶级获得解放的正确道路。我党丰富的革命与思想工作经验,使得党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上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能够带领着企业文化向社会主义方向迈进。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思想也在不断更新,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也必须走向现代化,将现代的知识、思想文化与原有的企业文化相结合,当然这里说的结合并不是指对以往的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工作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把不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东西去除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如此,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该是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也应该与时代潮流相结合,不能一味的故步自封。当前社会是信息化社会网络的作用是巨大的,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网络的作用,将更有利于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相融合创新。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和时代潮流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建设企业文化,进行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五、结束语

一个企业最精髓的地方是它们自身独有的企业文化,这时企业的灵魂所在,一个企业只有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才能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好的融合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贾效明.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论[D].中共中央党校,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