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伙伴关系十篇

时间:2023-03-19 16:32:28

合作伙伴关系

合作伙伴关系篇1

关键词: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信任;激励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领域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1)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2)源于价值链的虚拟企业的出现;(3)以顾客为中心的顾客导向型管理理念的出现;(4)产品开发周期不断缩短;(5)以企业再造为先导的新潮管理模式不断涌现;(6)以面向21世纪的敏捷制造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模式。

现在的企业面对着一个变化迅速且无法预测的买方市场,使传统的生产模式对市场剧变的响应越来越迟缓与被动。为了摆脱困境,大部分企业正逐渐由生产经营型向市场经营型转变,即以生产为核心的“推动式”经营转变为以需求为核心的“拉动式”经营,在不断完善企业生产管理的同时,更注重全面的经营管理,不断优化内部管理,更要从供应商的物资供应、产品加工、分销及客户服务这一“网链”出发,进行全面优化。其中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经营环境发生根本变化后出现的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即:原来处于供应链中的各个分散的企业逐渐意识到需要与其它企业建立一种战略伙伴关系,实行优势互补,发挥各个企业的核心能力,才能适应新的环境变化。所以需要跨企业的集成管理模式,使供应链中的企业能够统一协调起来,供应链管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供应链管理就是为及时准确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而对供应链的工作流、实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从而增强供应链整体竞争实力,提高供应链上各成员的效率和效益。协调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促进供应链整体效率优化的必然途径。

一、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内涵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是指在供应链内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成员之间建立的信任、合作、双赢或共赢的一种协同关系,以保证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或利益。随着供应链管理的不断发展,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已不再局限于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之间,而是整个供应链上的合作商,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各节点企业之间在一定时期内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合作伙伴关系的实质就是打造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将本企业非核心竞争力的业务进行外包,而外包的业务刚好由合作伙伴的核心竞争力来完成。这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于供应链中为了达成特定目标和利益的企业之间,合作的原因通常是为了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降低企业的库存水平、增强信息共享、改善相互之间的交流、产生更大的竞争优势,以实现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财务状况、质量、产量、交货期、用户满意度和业绩的显著改善与提高。

从实质上看,供应链上每一个环节都具有供应和需求两个方面的双重含义,供应和需求是相对而言、相伴而生的,所以说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不再仅仅是简单的供求静止关系,而是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中有合作的并存关系。供应链竞合是一个典型的合作博弈过程。在实行“合作博弈”时,由于减少了因对抗性而产生的资源浪费,企业间可以产生联合的最大化垄断利润,使社会财富增加。同时,竞合企业之间可以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稳定的质量及价格,减少库存、检验、交易成本的发生。而在合作伙伴内部,分工与协作有利于各企业间的优势互补,可以形成更为有效的专业化分工,发挥规模效益,以使产品整体成本降低。

二、形成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条件

企业关系趋于联盟化,主要是因为稳定的合作可以节约大量交易费用。在供应链中企业之间要频繁发生业务联系,在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之前,这种联系是建立在企业实力基础上的对手谈判关系;而合作伙伴关系可以使供应链各相关企业把主要精力集中于业务上,从而增强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实力。但是要想真正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也并非易事,双方至少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双方必须都有强烈的合作愿望

供需双方各自都要生存和发展,均需有自己的产品和市场,这就形成了相应的需求。对供方而言,其需求就是产品的出路;对需方而言,就是通过协作配套的途径得到符合自己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以达到专业化生产的目的。只有在互有需求的基础上,双方才有合作的可能,关键还要看双方的合作愿望。需求和愿望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为了现在的稳定和将来的发展,供需双方都应认识到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必要,特别是企业高层领导愿意在深层次上进行长期密切合作,不是“一锤子”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谋求长期合作、共同发展、能取得“双赢”的战略伙伴关系。

(二)双方必须秉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观念

利益和风险是矛盾对立统一体。要获得较高的利益,必定得承担相应的风险。对于共享利益,双方容易做到,对于共担风险,则存在较大的难度,因为一个大风险可能会导致企业一蹶不振、难以恢复。可风险又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总是困扰着供需双方,特别是新品开发的风险,供应方总希望有一个较明朗的市场再去投入,而需求方则希望在其开发新品时供应商能同步跟上,这是一对尖锐的矛盾。在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变数无法预料、开发新品存在较大风险的情况下,需要双方权衡利弊、共担风险。如汽车价格的风险,整车价格一再下降,其盈利空间的压缩很大一块须由零部件厂承担,不仅如此,零部件厂家还得承受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方面的压力,致使许多汽车零部件到了弃之不忍、留之无利的境地,可从各自生存及共同的利益出发,为保住市场,即使微利或暂时无利也得去做。这就是一个价格风险的问题;产品质量的风险,体现在一些主要原材料、零部件的质量,若生产企业不能很好控制,将严重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由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信誉损失,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因此作为合作伙伴的双方都必须牢固树立“风险共担”观念,正确处理好远利与近利、大利与小利、整体与个体的关系。

三、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维护与改善

供应链企业的合作是通过市场需求驱动的一种以竞争来促进合作,以合作来提升竞争力的资源优化配置的动态过程。其内在动力是共同的利益,外在动力是市场需求,目标是找到一种实现“双赢”的途径。那么维护与改善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采取措施。

(一)健全信任机制,巩固合作基础

相互信任是维护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信任是供应链合作伙伴在理性分析基础上对合作方的肯定、认同和信赖,也是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成功的基础和关键。贡献不会凭空产生,在以交易或销售为基础的环境下,要想改变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贡献几乎是不可能的。贡献需要一个培养合作伙伴关系健康发展的环境,这种环境就是合作伙伴彼此间的高度信任,甚至可以超越对自己企业内部员工的信赖。而合作伙伴之间的相互信任能够使双方利用他们互补的优势和技能减少交易成本,迅速适应市场的变化。没有企业间的起码信任,任何合作伙伴关系、利益共享等都只能是一种良好的愿望。当然相互信任要建立起相应的保障机制。例如建立惩罚机制,对待那些为个体利益违背共同协议的成员必须使其承担的违约责任超过违约获得的利益,以此打消合作各方背叛协议的动机。并且,定期评选出最佳供应链合作伙伴和最没信用合作者,让整个行业知道谁正在努力成为一个供应链合作伙伴,而谁又是可鄙的害群之马。合作伙伴之间还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互相购买彼此的股份进行股权交换,这样其他企业的利益也成了自己的利益,以利益的相互交叉来保证合作的可靠性。

(二)健全信息沟通渠道,消除合作障碍

信息不对称是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障碍。而只有彼此了解和协商,才能实现合作和信任。不单是信息的不完全,信息的不透明也使企业间合作水平受到制约,使供应链发挥不出整体高效优势。另外,供应链成员要参与供应链管理和行使监督,也要求所有的合作企业之间保持最大限度的信息透明度。各方要进行经常性的交流,从而消除习惯性防卫的行为,建立诚实互信的关系。世界上的许多成功公司都是很注意和合作伙伴的双向交流的。这种双向交流的方式有很多,如举行正式或非正式的定期会晤、信息系统互连、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共同培训等。合作伙伴要及时了解对方对当前合作状况所持的态度,开诚布公的反映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告诉对方本企业开展什么业务,生产什么产品,实力如何,希望同对方在哪些方面合作,希望达到什么目标,从而建立开放式的合作体系,促进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提升。供应链上要实现信息共享,需要共建一个公共信息平台,来提高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和效率,减少各成员之间的交易成本和价值损失,达到整体最优各方受益。它的作用主要包括对供应链内部资源的统计和控制;提供市场信息;优化形成整体行为,如减少库存、缩短提前期等;与不同供应链间信息的有限共享等等。

(三)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合作积极性

一般情况下,在订立供应链合作协议时,各方会同意按照一个容易理解的公式分享实现目标后所节约的费用。但是供应链企业协作创造的利润的分配往往倾向于供应链核心企业。因此,核心企业在获得大部分利润时,应该采取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协作企业能够通过其他渠道得到激励而愿意继续合作下去,并防止个别协作企业的“偷懒”。所以,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绩效评估和激励系统,设计和采用能反映供应链上所有供应商、制造商及用户之间关系的绩效评价指标,采用实时分析评价和激励方法,定期评价合作伙伴关系,将评价结果相互沟通,共同找出原因,同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激励合作伙伴协同行动,确保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畅通无阻,高效运行,进而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完成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目标。在激励机制的设计上,要体现公平、一致的原则,让协作企业共同分享成功,可以采用价格激励、商誉激励、淘汰激励等激励模式。

总之,供应链各成员企业只有着眼于长期的共同发展,建立以合作和信任为基础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通过一定的机制来维护这种关系,才有可能使供应链整体以最低的成本向顾客传递最优的价值,进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增值能力和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云萍.我国企业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8).

2、周立华.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6(6).

3、马士华.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

4、朱向阳.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风险及对策[J].财贸研究,2006(3).

合作伙伴关系篇2

[关键词]企业联盟 战略合作 伙伴关系

一、战略合作的依据

企业联盟形成的核心是企业间建立了合作关系,跨固定组织边界的合作可以从多个经济学理论中找到依据,如资源学派、关系契约理论、博弈论等。资源学派的观点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源泉是拥有独特、价值性、稀缺性和非流动的资源;异质性资源难以在企业之间自由流动,也难以用其他资源替代;企业拥有独特的异质资源,不便通过市场交易直接获取。要获取对方的这些独特的资源必须通过与之建立起合作关系,以实现各方的共享和互补。关系契约理论的观点是,人既有自利也有利他的动机,这为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以及社会规范等的施行提供了可能性。博弈论的观点是,当一个问题或一件事情需要多方合作来共同解决时,就有可能导致各方相互合作,以期望达到多赢及利益最大化,即帕累托最优。

二、企业联盟合作竞争的本质

西尔拉(Sierra,1995)强调战略联盟这种合作组织的竞争性,视战略联盟为一种合作竞争组织。所谓“合作竞争”包含了多层含义,首先,合作圈内的企业相互合作而与联盟外的企业相互竞争;其次,企业之间的合作通常在一个约定的领域内进行,可能在某些领域合作,而同时在另一些领域竞争;还有,有些合作本身是由竞争促成的,如企业间联合是为了形成市场的支配地位;最后,有些合作还会产生出新的竞争,如原来的合作伙伴变成新的竞争对手。

企业竞争与合作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并随着时、空的转换而动态变化的。企业联盟成员企业在彼此合作的同时保持了实质上的独立性,成员企业的进入和退出有较高的自由度。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是动态的、开放的,合作伙伴可以根据战略调整和产品方向转移而重新组合。具有能快速重构的动态组织结构,与动态的市场和急剧变化的产业状况相适应,能较为有效地抓住外部环境所提供的机会。

三、企业联盟伙伴关系的四种类型

假设结盟前企业间关系如下:

H1 同一价值链的企业,彼此是交易关系;

H2 同行,彼此是竞争关系。

假设结盟时企业间签署合同如下:

H3 双边合同,指当事人双方互为意思表示,在订立合同中双方均为允诺人和受允诺人。签双边合同的双方都需要付出自己的对价。

H4 单边合同,指一方为意思表示,而另一方以作为(或不行为)的行为而为完成的契约。签单边合同的只能在一方当事人中发生义务。

(1)基于H1-H3假设的集成关系

集成关系的建立通常是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外部的供应商和用户集成起来,形成一个集成化供应网链。企业与主要供应商和用户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的焦点是增加与主要供应商和用户的联系,实现信息共享等,企业与用户、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实现集成和合作,共同在预测、产品设计、生产、运输计划和竞争策略等方面设计和控制整个供应链的运作。

(2)基于H1-H4假设的外包关系

外包关系的建立通常是企业(发包方)为了巩固核心竞争力,有选择性地选择价值链的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的专业公司(称承包方)。与外部其他企业签订契约,将一些传统上由公司内部人员负责的业务或机能外包给专业、高效的服务提供商。

(3)基于H2-H3假设的联合关系

联合关系的建立通常是相关行业或同行为了在短时间内形成较大的竞争合力和市场影响力。合作各方实力相当,大多有直接或间接的竞争关系。各自做出贡献是基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等战略目标。合作各方需要共同投入资源,合作较为稳定。主要方式有联合技术开发和联合市场行动。

(4)基于H2-H4假设的转移关系

转移关系的建立通常是实力较强的同行通过把一些主要的增值能力转入内部而获得对全球市场的领导地位。伙伴关系的特征是原来的竞争对手之间签署明确的技术转移协议,如许可证协议。伙伴企业可以独立的按契约行事,无需与转让方过多的协调或合作。由于资源、技术、能力等的相对优势可能会随时间而改变,企业取得支配地位的战略意图使得该结盟从本质上看是不稳定的。

四、企业联盟伙伴关系的管理

(1)明确关系管理的目标

企业在结盟前,首先考虑的是联盟对其战略可能作出的贡献,它要参与联盟有哪些机会成本?企业加盟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合作达成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如果参与联盟的企业都追求自身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会导致联盟不稳定,容易过早地结束联盟。个体理性可能会导致机会主义行为,因此伙伴关系管理的核心是抑制各方面的机会主义行为,以保持联盟动态稳定性。

(2)选择联盟成员

企业在选择成员时要考虑合作企业的业务对它的战略如何重要?尽可能选择有信任关系的成员,如选择有前期合作经历的成员,前期合作关系促进了伙伴间的熟悉和理解,将会增强企业联盟合作的适应性。如选择有竞争关系的成员,则要在不损害各自竞争优势的前提下,改变利润争夺者的敌对态度,确认双方共生共荣的关系,尽量使伙伴关系有利可图。

(3)签署合作协议

结盟时企业间一般要签署合同或合作协议,事先在相关文件中对参与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尽可能给出详细规定。签署合同或合作协议是结盟很重要的阶段,表明企业间结盟关系正式确立,权利义务关系以合约的形式体现出来,减少了不确定性,形成了约束力。成员企业一般按照协议承担责任和享有权利,正式的协议对机会主义行为起到防范作用。

参考资料:

[1]何畔:《战略联盟:现代企业的竞争模式》,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合作伙伴关系篇3

一、从文化理念的角度分析管理模式的变化

在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下,业主着眼于当前的项目,通过竞争性招标,选择提供最低价格的承包商。尽管项目有关

参与方都希望通过订立严密的合同最大限度地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但由于不同团队各为其利且相互封闭,这种模式带来了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业主需要聘请咨询工程师来加强监督管理;

――承包商经常因为变更等原因提出索赔要求;

――沟通和协调难度大,影响项目的顺利进行;

――容易产生对立情绪,从而引发纠纷和争端。

这些难题迫使人们从更深层次重新进行思考:管理模式深受文化理念的影响,而传统模式源于“竞争文化”,竞争本来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那么“竞争文化”为什么会“失灵”呢?归根结底,“竞争文化”把需要密切合作的双方或多方置于相互对立的地位,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对立文化”。为了解决传统模式带来的棘手难题,必须走出“对立文化”的阴影,积极倡导“合作文化”。在新的导向文化的影响下,业主不再追求最低价格,而是追求最大价值;不再着眼于短期效应,而是关注于长期效应。集成式项目团队正是在这样的“文化变革”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致力于不同的参与方团队通过协商,达成共同的目标,打破原有的管理界面,形成精诚合作的团队集合体(见图1)。

二、集成式项目团队的优势

与不同的项目团队各自为战相比,集成式项目团队具有明显的优势:

――参与方团队之间的连接点减少了,连接力增强了;

――参与方团队之间直接沟通,减少了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失真的可能性;

――一个参与方团队遇到难题时,整个集成式团队提供有力的支持,这样做比重新招标更为经济有效;

――参与方团队之间分享知识和经验,从而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共同学习有利于每个参与方团队的自身发展;

――共同学习使得相互沟通更加通畅,相互信任得以加强。

三、集成式项目团队的形成和建立

对于业主来说,选择合适的从事设计和施工的合作伙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的专业技术特长和团队工作经验有利于工程项目的圆满完成。对于承包商等项目参与方来说,选择合适的业主作为合作伙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追求价值的业主富有合作精神,易于协调和沟通,这样的业主同样也会对承包商等项目参与方大有裨益。

(一)业主如何选择承包商伙伴

在选择承包商伙伴时,业主的主要标准是:

――承包商希望进行合作和采用集成式项目团队;

――承包商在项目管理中具有主动精神;

――承包商与业主以往合作关系良好;

――承包商具有类似的项目经验;

――承包商具有足够的技术实力;

――承包商具有良好的履约记录;

――承包商财务状况稳定。

另外,需要证明承包商满足了下列条件:

――承包商管理高层承诺使用集成式项目团队和协同工作模式;

――员工具有集成式项目团队的工作经验;

――承诺公开透明和分享信息;

――承诺使用关键绩效指标进行绩效评价,保证持续改进绩效水平;

――承诺按照业主要求的质量标准完成并交付项目;

――承诺通过不断创新来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

――承诺不断改善健康和安全管理;

――承诺满足环境和可持续性的要求。

(二)承包商如何选择业主伙伴

在选择业主伙伴时,承包商的主要标准是:

――业主的项目具有可建造性;

――项目会产生利润;

――工作程序没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业主的企业文化中具有合作精神;

――业主容易进行沟通;

――业主具有分担风险、共享利益的愿望。

(三)确立共同目标

在集成式项目团队整个进程中,要定期举行多次研讨会以协调工作。在挑选出合适的合作伙伴之后,要举行第一次团队工作研讨会。第一次研讨会的主要目的在于消除障碍,达成共识,建立一支高效的集成式项目团队。在第一次研讨会上,通过协商,在充分考虑和平衡各方利益的基础上,要确立共同的项目目标。同时,还要确立解决问题的机制以及绩效评价和改进的方法,由此形成订立伙伴关系协议的三大支柱。

四、集成式项目团队的建设和发展

(一)沟通交流

第一次研讨会订立了伙伴关系协议,建立了集成式项目团队。在项目过程中,还应当定期举行团队工作研讨会。这些研讨会回顾项目进展情况,总结成功的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团队工作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寻找新的机会,持续改进绩效表现。一方面,定期举行研讨会保证了工作程序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定期面对面的接触有利于不同参与方之间加强沟通和交流,增进理解和信任,从而保证整个项目团队朝着既定的目标健康地向前发展。

(二)建立信任

合作的基础是相互信任,项目团队要想达到高度集成,相互信任是必不可少的。相互信任有利于提高团队士气,减少对抗情绪,密切合作关系,节约管理成本,创造最大价值。首先,在建立集成式团队时,就要选择那些值得信赖、有过良好合作经验的伙伴。其次,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不同的参与方致力于共同的目标,彼此信息公开(如成本信息公开),相互理解和支持,协商解决问题,信任关系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巩固和加强。

(三)解决问题

在项目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为了保证整个项目团队工作效率最高,在第一次团队工作研讨会上就要制订清晰而有力的解决问题的机制。这一点非常关键,只有这样,在遇到问题时才能及时解决,以避免酿成更为严重的问题。当发现问题时,各参与方本着真诚合作,而不是相互指责的态度,力争在出现问题的那一级将问题及时解决。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出现问题的那一级没有解决问题,问题将被移交更高一级,寻求其他的解决方案。在出现问题的那一级解决的问题越多,说明项目团队的工作效率越高。

(四)团队培训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某些参与方和某些个人对于“合作文化”的认识可能还比较肤浅,因此有必要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合作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培训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帮助他们获得相关的理论知识,改变自身的行为模式,真正将集成式项目团队从理想变为现实。在集成式项目团队内部,培训应当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培训既可以是某个参与方团队内部的培训,也可以是不同参与方之间跨团队的共同培训。培训应当针对某些专题而深入展开,这样可以进一步发现相关问题,充分交流思想,分享经验,提高认识。

(五)激励机制

伙伴关系协议中应当包括相应的激励机制,以鼓励各参与方创造更多的价值,例如在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的基础上,采用创新方法来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更好地满足业主和最终用户的需求。在鼓励采用更加有效的方式来实现项目目标的同时,激励机制应当强调各参与方之间加强合作,应当与整个项目团队的集体努力协调一致,不能因为鼓励创造更多的价值,而对团队合作产生丝毫的负面影响。当然,某个参与方的卓越表现应当得到相应的回报,只有这样,整个团队才能充满不断进取的内在动力。

(六)追求创新

如上所述,创新对于持续改进是非常重要的。在集成式项目团队中,任何参与方要想创新,必须让整个团队相信创新不仅是必要的,而且确实能为整个团队带来新的价值。影响创新建议能否被采纳的因素包括:

――要让业主看到明显的效益;

――创新不能影响当前的工作,这样才容易被接受;

――越简单越好,因为付出的努力最少。

一旦证实创新建议的必要性,哪怕只有很小一部分创新建议最终被采纳,整个团队都将不遗余力地付诸实践。另外,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价值管理和精细施工都能派上用武之地。

(七)持续改进

实现持续改进是集成式项目团队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持续改进就是通过提高质量,减少浪费以及满足业主和最终用户的需求,不断追求最大价值。实现持续改进的四个步骤包括:

――发现并抓住改进绩效的关键机会;

――通过更加有效的工作方式来改进绩效;

――正确评价绩效改进的成果;

――将绩效改进的成果转化为被整个团队所接受的价值。

除了想方设法开展提高价值的工作,集成式项目团队还要尽量避免不能提高价值甚至减少价值的工作,能否提高价值成为持续改进成功与否的试金石,同时也是整个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Office of Government Commerce (2003): “Achieving Excellence in Construction Procurement Guide 05: The Integrated Project Team”, OGC, Norfolk, UK.

Strategic Forum for Construction Chaired by Sir John Egan (2002): “Accelerating Change. 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 (DTI)”, London, UK.

合作伙伴关系篇4

关键词:供应链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构建 评价选择 协调管理

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是供应链运行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协调管理更具有现实意义,直接关系到合作关系的维持以及合作各方的共同利益。因而,必须从理论上系统、科学地研究,以确保真正发挥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作用。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一)定义

供应链合作关系(Supply Chain Partnership,SCP),又称为供应链战略联盟,是指供应链中上游供应商和下游买方在一段较长时间内达成的承诺或协议,其内容包括信息公开、分享和分担由于伙伴关系带来的利益和风险等。

这样一种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于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形成于供应链中为了特定的目标和利益的企业之间。其形成的原因通常是为了降低供应链总成本、降低库存水平、增强信息共享、改善相互之间的交流、保持战略伙伴相互之间操作的一贯性、产生更大的竞争优势,以实现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财务状况、质量、产量、交货期、用户满意度和业绩的改善和提高。

(二)与传统供应商关系的区别

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就意味着新产品/技术的共同开发、数据和信息的交换、市场机会共享和风险共担。在供应链合作关系环境下,制造商选择供应商不再是只考虑价格,而是更注重选择能在优质服务、技术革新、产品设计等方面进行良好合作的供应商。

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供应链合作关系研究强调直接的、长期的合作,强调共同努力实现共有的计划和解决共同问题,强调相互之间的信任与合作。这与传统的关系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见表1)。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的流程,主要包括:合作伙伴的主因素分析、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标准、评价和选择合作伙伴以及正式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等,主要过程如图1所示。

(一)合作伙伴的主因素分析

合作伙伴的评价、选择对于企业来说是多目标的,包含许多可见和不可见的多层次因素。合作伙伴的业绩在今天对企业本身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交货、产品质量、产品价格、提前期、库存水平、产品设计等方面都影响着制造商的成功与否。

从调查数据以及通过与一些企业管理人员的交谈中发现,我国企业评价选择合作伙伴时存在较多问题: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主观的成分过多,有时往往根据企业的印象来确定合作伙伴的选择,选择时往往还存在一些个人的成分;选择的标准不全面,企业的选择标准多集中在企业的产品质量、价格、柔性、交货准时性、提前期和批量等方面,没有形成一个全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不能对企业做出全面、具体、客观的评价。

(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

系统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全面反映供应商企业目前的综合水平,并包括企业发展前景的各方面指标;简明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大小也必须适宜,亦即指标体系的设置应有一定的科学性,如果指标体系过大,指标层次过多、指标过细,势必将评价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细小的问题上,而指标体系过小,指标层次过少、指标过粗,又不能充分反映供应商的水平;稳定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还应考虑到易与国内其他指标体系相比较;灵活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使企业能根据自己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对指标灵活运用。

(三)合理的评价方法和手段

影响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因素很多,层次复杂,而且选择的结果和因素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即有确定信息,又有不确定信息。随着灰色系统方法、AHP/ DEA方法、价值工程法等方法相继提出,合作伙伴评价的理论与实践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很多供应链合作伙伴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关联性和随机性,所以不适宜用一般的多指标综合决策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有关学者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了供应商选择等方面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总之,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较为适用的方法。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管理

供应链系统运行业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合作伙伴关系是否协调,只有和谐而稳定的关系才能发挥最佳效能。通过发挥主导企业的核心作用,在培育企业自身实力及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不断缩小与合作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加强信息交流与知识共享问题,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树立供应链全局观念,最终实现供应链企业之间合作的双赢关系。

(一)信息交流与知识共享机制

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有助于减少投机行为,有助于促进重要生产信息的自由流动。为加强供应商与制造商的信息交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在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经常进行有关成本、作业计划、质量控制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保持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实施并行工程。制造商在产品设计阶段让供应商参与进来,这样供应商可以在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性能和功能方面提供有关信息,为实施QFD(质量功能配置)的产品开发方法创造条件,把用户的价值需求及时地转化为供应商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与功能要求;建立联合的任务小组解决共同关心的问题。在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应建立一种基于团队的工作小组,双方的有关人员共同解决供应过程以及制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供应商和制造商经常互访。供应商与制造商采购部门应经常性地互访,及时发现和解决各自在合作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建立良好的合作气氛;使用电子数据交换(EDI)和因特网技术进行快速的数据传输。

(二)合作伙伴的激励机制

要保持长期的双赢关系,对供应商的激励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就不可能维持良好的供应关系。在激励机制的设计上,要体现公平、一致的原则。给予供应商价格折扣和柔性合同,以及采用赠送股权等,使供应商和制造商分享成功,同时也使供应商从合作中体会到双赢机制的好处。

参考文献

合作伙伴关系篇5

关键词:博弈;供应链合作伙伴;纳什均衡理论;重复博弈;帕累托最优

21世纪的市场竞争将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任何一个 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上的战略联盟,才有可能取得竞争优势。建立战略联盟的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战略管理的重点,也是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许多成功企业都将与合作伙伴的附属关系转向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中,由于利益的原因,双方之间往往存在着策略的对抗、竞争和合作,或对某一种局面的对策选择,因此须对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用博弈的方法去分析。

一、发展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性

传统上大多数企业认为自己和其它企业相互独立存在,并且为了生存而与他们竞争。企业与上下游之间经常是对抗多于合作,许多企业仍谋求把成本降低或利润增加建立在损害供应链其它成员的利益上,他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将自己的成本简单地转移到上游或下游并不能使他们增强竞争(也许在短期内有效),因为归根到底所有成本都设法由市场转嫁给消费者。但在新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为争夺某些终端市场和某些顾客的一对一的单打独斗了,企业和其它供应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关系已不是简单的业务往来对象,而是结成利益共享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通过建立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以使合作双方改善相互之间的交流,共担风险和利益,减少外部因素的影响和管理成本,通过实现规模效益降低成本,实现共同的期望和目标达到“双赢”的目的。

二、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博弈分析

博弈(Game):即一些个人、队组或其它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供应链中的成员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中,基于自身的利益的谈判实质上是一种博弈。

1. 供应链企业在交易中的博弈的分类。

供应链企业在交易中的博弈可分为两类:合作和不合作。合作是博弈双方通过谈判目的是为了双方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按照有关协议在以后的交易中双方的行为都能为对方所接受。不合作即博弈双方因利益冲突不能达成协议或达成协议后背叛协议。当今由于人们对供应链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很多企业与企业之间仍然是对立而非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因利益冲突而进行非合作性的博弈。例如:通用汽车就以在汽车界向供应商施压而出名,他们往往以大额定单为诱饵迫使其价格大幅降低。这种方式虽能大大降低采购成本,但这种以压榨供应商来获利并非上策,供应商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要么就降低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或其它偷工减料的方式,要么就退出与通用汽车的合作。然而博弈的双方并不总是对抗的,有时也会出现博弈双方利益一致的情形。例如:生产电视机的公司和生产VCD的公司双方采用相同的制式,各自的机器就可以相互匹配,就会给双方带来产品互补性的利益;如果两公司采用不同的制式,那双方就无法享有这些利益,因此两公司通过谈判一致同意采用前者方案,这种博弈就是合作型的博弈。

2. 纳什均衡理论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中的应用。

对弈者策略的情况下,每个对弈者都选择他的最佳策略,所有对弈者的这种最佳策略组合就是一个纳什均衡,即纳什均衡是一种“不后悔”均衡。这样,对弈者必须准确地预见到对手的行为,两个对弈者的信息是相互一致的。下面就供应链合作伙伴中供应商和制造商两者的博弈来说明纳什均衡的原理及其运用。

假设供应商制造商是博弈的双方,他们之间的博弈方式分为合作和不合作,当供应商和制造商采用合作战略,则双方得益均为6个单位,当供应商合作制造商不合作,则得益分别为-3个单位和8个单位,同理当供应商不合作制造商合作时,双方得益为8个单位和-3个单位,若两者都不合作则双方各得益4个单位,用效用矩阵表示双方博弈组合。

图1表明:在一次性交易中,当制造商和供应商同时采取不合作时达到纳什均衡,但此时双方得益各为4,并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在本题中策略组合(合作,合作)才是帕累托最优,因为该结果优于策略组合(不合作,不合作)的结果。但策略组合(合作,合作)在策略上是不稳定的,如果制造商认为对手合作的话,则他选择不合作的可能性很大,反之,对供应商也如此。

从最基本的囚徒困境博弈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事实:个人追求最大利益的行为,常常不能导致社会的最大利益,也常常不能真正实现个人自身的最大利益。换句话说,纳什均衡并不一定导致帕累托最优。

3. 合作伙伴的重复博弈分析。

要想使整个供应链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供应链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因是长期的、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如果交易一方为了一次利润最大化而过多地损害交易另一方的利益,甚至多次损害对方的利益,这是得不偿失的事。因此在一个高效、稳定的供应链中,合作伙伴之间存在着重复博弈,任何博弈方博弈策略的选择依据都是得益的大小,这在重复博弈中仍然成立。当博弈只进行一次时,每个博弈者都从自己的利益考虑,只关心一次性支付,而当博弈重复多次时,人们往往愿意采取合作的方式,即为了长期的利益而放弃短期利益,从而存在合作均衡。当供应商和制造商同样的一次博弈无限重复下去时,双方得益的纳什均衡就成为帕累托最优。

当供应链中合作伙伴的博弈无限重复下去,博弈者是严格按合同或协议办事还是背信,合作伙伴的关系能否长期维持下去,关键是看“对不合作者进行惩罚”这一威胁是否可信,要是威信可信,就必须使博弈双方知道不合作所付出的惩罚代价远远大于合作所得到的回报。这样,当博弈无限次重复时,博弈者才有合作的积极性。因此当博弈无限重复进行时,博弈者可以采取“触发器”的策略。如果你遵守协议,我就按已商定的合作策略办事。如果你违背协议,我将永远对你实施我的惩罚策略。这种策略尤其适用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和非核心企业之间的合作。这种根据所谓的“棍棒加胡萝卜”原理来构建一个最大合作策略是完全可能的,这种策略要求不仅要惩罚应该合作而不合作的博弈者,而且要惩罚应该惩罚而不惩罚的博弈者。但是情况往往这样:一旦实行惩罚,核心企业和非核心企业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损失。实际上,人是有理性的,很少有人会做“丢了西瓜而捡了芝麻”的事,尤其是商人。因此“触发器”的策略在具体的操作中应用得很少,惩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信誉是博弈的一种投资,供应链合作伙伴为了获得长期利益,在博弈的开始每个博弈者都想为对方树立一个良好的信誉形象(即使他在本质上不一定想合作)。只有在博弈快结束时,博弈者才会一次性地把自己过去建立的信誉用完,合作才会停止。假定供应商和制造商在每一次博弈结束前,双方都以概率为P的可能进行着下一次的交易,每次博弈的内容仍按照图一的博弈矩阵进行。在交易之前双方达成一种协议,即在交易过程中假如你合作则我也合作;你不合作则我也不合作。如制造商合作,供应商采取合作得6个单位利益,不合作得8个单位利益,但供应商以后的得益却为0,总的期望收益为8,如果供应商守信采取合作则得6个单位收益,且有P的概率进行着下一次的合作并得6个单位收益,有P2的概率得下一次合作的6个单位收益,这样随着博弈的不断重复,供应商总的期望收益为:

6+6P+6P2+6P3+……= 6/(1-P)

只要6/(1-P)>8即 P>0.25时

守信是供应商的最佳选择。反之对制造商也如此。故为了形成一个良好的信誉,博弈者往往必须接受当前期的一个较低收益,以便取得较高的未来收益,从而是“合作,合作”成为纳什均衡点。

合作伙伴关系篇6

杨洁篪说,2月13日至17日,应拜登副总统邀请,国家副主席对美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件大事,目的在于进一步落实主席去年1月访美与奥巴马总统达成的重要共识,推进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建设。

副主席此次访美,正值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中美《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40年来,中美关系虽历经波折和起伏,但总体上不断向前发展。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中美作为世界上两个大国,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也肩负着重要的共同责任。两国应进一步增进互信,加强合作,妥善处理分歧,继续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势头。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期望。习副主席此次访美时机重要,意义重大。

访美期间,副主席在首都华盛顿和艾奥瓦州的马斯卡廷、得梅因、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四个城市停留,共出席了27场正式活动。美方隆重、热情、高规格接待习副主席。习副主席同奥巴马总统、拜登副总统举行了长时间的会见、会谈,就推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建设达成了许多重要共识。习副主席还会见了博纳众议长、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里德、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帕内塔国防部长、美军参联会主席邓普西,并与基辛格等美国前政要和不少州、市长交流看法。

与美国人民深入交流是副主席此访重点之一。习副主席专程前往1985年首次赴美考察时曾停留过的马斯卡廷市与当年结识的老朋友重叙友情,在洛杉矶同美国中学生亲切交流。

副主席还多次公开发表讲话,在美友好团体欢迎午宴上发表题为《共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美好明天》的演讲,在中美经贸合作论坛开幕式上发表题为《着眼长远,携手开创中美合作新局面》的演讲,在中美农业高层研讨会开幕式上作题为《谱写中美农业互利合作新篇章》的致辞。习副主席强调,中美友好与合作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中方愿与美方一道,切实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努力把两国关系塑造成为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以造福两国人民,维护和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美各界反响积极、热烈,纷纷表示发展中美关系是美主流民意。

杨洁篪说,副主席此访与美方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良好互动,达到了加深了解、增进互信、扩大合作、促进友谊的目的,取得了圆满成功。

杨洁篪说,具体来讲,副主席此次访美取得以下几方面重要成果。首先,深化了推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建设的重要共识。

副主席向奥巴马总统转交了主席对其来信的复信,表示中方期待同美方增进信任、巩固共识、扩大合作,推动两国关系沿着两国元首共同确定的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正确方向不断向前发展。双方除了相互理解,加强合作,深化互利共赢,别无选择。奥巴马总统、拜登副总统赞同胡主席、习副主席的重要意见,表示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美国愿与中方一道推进美中合作伙伴关系建设。美中两国不仅现在,而且整个21世纪都能开展合作。

双方都强调了通过对话沟通增进战略互信的重要性。副主席指出,中方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发展对美关系的意愿是真诚的。希望美方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并采取有助于增进互信的实际行动,与中方一道携手走出一条大国之间和谐相处、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新型道路。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习副主席还说,中方一贯重视中美两军关系发展,愿同美方共同努力,本着“尊重、互信、对等、互惠”的精神,推动两军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为两国战略互信提供有力支撑。奥巴马总统、拜登副总统表示,美国欢迎中国和平发展,认为一个强大、繁荣、稳定的中国符合美国的利益,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美方希望看到未来中国继续取得成功,期待继续沿着过去3年来确立的合作轨道推进美中关系发展。美方愿与中方一道,加强两军高层交往,共同发展强有力的、对两国关系有帮助的两军关系。访问期间,双方就两国领导人年内在多边场合会晤安排以及举行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第23届中美商贸联委会、第三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第二轮中美战略安全对话、第三次中美亚太事务磋商等达成原则共识,也共同表明了进一步加强两国立法机构、政党交流的积极态度。

双方都认为慎重妥善处理敏感问题十分重要。副主席指出,只有尊重彼此核心利益与重大关切,不相互制造麻烦,不逾越对方底线,建设合作伙伴关系才有根本保证。习副主席强调,台湾、涉藏等问题事关中国核心利益,希望美方高度重视中方在上述问题上的关切,切实按照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行事,避免中美关系一再受到干扰和损害。习副主席强调,由于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等不同,中美在人权问题上存在一些分歧是正常的。关键是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鞋的人自己才知道。”在人权问题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中国愿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则,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就人权问题开展坦诚、建设性的对话和交流,增进了解,缩小分歧,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奥巴马总统和拜登副总统表示高度重视中方的立场和看法,强调美政府坚持基于美中三个联合公报的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希望看到两岸关系继续和平发展。表示愿就人权问题同中方保持对话。认为双方应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中的敏感问题,这对保持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十分重要。

第二,拓展了双方在经贸等领域的互利、务实合作。

副主席强调,经贸关系历来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推进器”。针对一个时期以来美方有关在中美经贸关系中“吃亏”的错误论调,习副主席用翔实的数据和事例说明了中美经贸合作的互补、互利和共赢本质,有力阐明了维护两国经贸关系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习副主席指出,双方要通过平等对话、坦诚沟通,以合作而非保护主义的方式来处理经贸摩擦。缓解贸易不平衡最根本的出路是扩大美国对华出口。希望美方在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为中国赴美投资企业提供公平经营环境等方面尽快采取实际步骤。习副主席强调,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美双方应继续同舟共济,共克时艰,进一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加快建设全面互利的经济伙伴关系,不断培育在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基础设施等领域新的合作增长点,造福于两国人民,为世界经济稳定复苏和增长作贡献。

奥巴马总统、拜登副总统赞同副主席的看法,表示希望美中双方以务实和建设性态度处理两国经贸问题,

实现互利共赢。美方将认真对待中方经贸关切,愿通过对话合作寻求妥善解决办法。美国欢迎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企业来美投资,愿与中方探讨中国企业参与美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可能性。加利福尼亚州、艾奥瓦州、洛杉矶市等美地方领导人纷纷表示希望分享中国的发展机遇,热烈欢迎中国企业赴美有关州、市投资,希望与中国加强在贸易、投资、能源、环境、农业等广泛领域合作。

此访期间,双方经济团队经过磋商,发表了《关于加强中美经济关系的联合情况说明》,双方同意将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推动跨境贸易与投资,促进金融部门发展,加强国际合作。此访期间举行了中美经贸论坛、农业研讨会和企业座谈会,两国政府有关部门在投资、农业、检验检疫等领域签署多个合作文件,双方企业也签署了一系列贸易、投资协议,涉及电子、通信、农产品、能源、环保、机械、化工、医药、轻工等多个领域,既有中国自美采购项目,也包括对美出口项目;既有中国对美投资,也有美对华投资项目,充分体现了中美经贸关系互利共赢的本质。例如,中美农业部门签署了《中美农业战略合作规划》,确定了下阶段的合作目标和优先领域。中国企业合组的公司与美国梦工厂动画公司签署组建“上海东方梦工厂影视技术有限公司”协议。这些规划和协议的签署,对深化两国经贸、人文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厚植了两国人民友谊,促进地方合作。

副主席同美国各界人民广泛接触,身体力行推动中美友好合作,巩固和扩大中美关系发展的社会和民意基础。习副主席在马斯卡廷市与老友重逢的情景和1992年帮助一位美国老妇人完成丈夫遗愿重返中国福建鼓岭的故事感人至深,传为佳话。习副主席强调不忘老朋友,善交新朋友,鼓励两国人民多交朋友,厚植友谊。艾州老友们激动地说,300万艾州人民都非常珍视与习副主席的这段特殊缘分。

在洛杉矶参观国际研究学习中心,副主席与美国青年学生进行了面对面交流。他语重心长地说,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中美双方应加强文化、教育交流,让两国更多青年人相知相亲,加入到建设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事业中来。

副主席还在各地与在美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代表亲切交谈,勉励华侨华人和留学生积极发挥促进中美友好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作用。

习副主席此访有力地推进中美地方合作。艾奥瓦州把接待习副主席到访当作该州多年未遇的盛事和推进与中国合作的契机。习副主席和拜登副总统共同会见出席在洛杉矶举行的中美省州长见面会的中美有关省州长。中方7位省区主要负责人和美方5位州长就加强经贸、文化、旅游、教育等广泛领域合作进行了交流和对口磋商,气氛热烈,成果丰硕。习副主席充分肯定了两国地方交流为促进中美关系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鼓励双方发挥地方互补优势,推动中美地方交流合作走向高潮。第四,加强了中美就国际和地区事务的沟通。

合作伙伴关系篇7

联系人:

电话:

传真:

地址:

邮编:

甲方背景:_______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的前身为国家建设部中大公司评估咨询部,国家一级评估机构,于____年____月____日,注册资金____万元人民币,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济南、苏州、长春、西安等全国主要城市建有分部。在全国开展房地产政策法规信息咨询、房地产评估、土地评估、企业策划、投资顾问、人才培训、物业管理顾问等业务,其中,房地产评估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声誉和权威性,是建设部批准的首批国家一级评估机构,也是建设部指定的唯一一家具备房地产估价师考试培训资格的企业。

乙 方:

联系人:

电话:

地址:

邮编:

乙方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进一步拓展在全国的房地产评估、土地评估业务,更好地为抵押贷款、保险、投资入股、企业房地产资产价值确定、土地出让、转让、商品房买卖、二级市场住房(含房改房、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移民房地产担保提供评估服务,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甲乙双方本着发挥各自优势,友好协作,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真诚合作的伙伴关系。

双方合作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暂可采取邀请评估、联合评估、指定评估、委托评估等合作方式,其它合作方式可随时商议。

甲方(公章): 乙方(公章):

合作伙伴关系篇8

孟建柱表示,在主席和卡里莫夫总统的高度重视和亲自推动下,中乌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取得新成果,两国已成为平等互信的政治伙伴、安危与共的安全伙伴、合作共赢的经贸伙伴和交流互鉴的人文伙伴。相信此次论坛将为开创两国务实合作新格局、提升战略伙伴关系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孟建柱指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为中乌关系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双方应全面落实好两国元首达成的各项共识,进一步深化政治互信、实现战略对接,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扩大合作规模,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保障贸易畅通,进一步对接基础设施、促进互联互通,推动中乌合作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阿齐莫夫表示,中国是乌真诚和值得信赖的伙伴。乌方坚定支持主席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愿同中方充分对接,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当日,孟建柱和阿齐莫夫在山东省日照市共同主持召开中乌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孟建柱说,近年来,中乌关系迈入战略合作新阶段,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两国高层交往密切,经贸、安全、交通、能源、农业、科技、人文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中方愿以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加强两国战略对接、产业对接、项目对接,推动中乌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阿齐莫夫说,中国是乌兹别克斯坦的亲密朋友和可信赖的伙伴。乌方愿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的项目实施,扩大和深化两国各领域合作,开辟乌中关系新局面。

双方主席高度评价委员会成立5年来所做工作,表示愿进一步发挥委员会统筹、规划、指导、协调两国各领域合作的核心机制作用,为推动中乌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做出新贡献。

合作伙伴关系篇9

关键词: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美国主导;大国博弈;未来不确定性

中图分类号:F114

区域合作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近两年来,全球区域合作蓬勃发展,地区性大国成为推动区域合作前进的重要角色。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冲击,欧盟内部合作的意愿更加强烈,欧洲一体化进程加速。在弹性灵活和协调渐进原则下实现了欧盟成员国的扩大,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成为欧盟成员国后,欧盟已经拥有27个成员国;加强欧盟内部经济治理和协调;2009年12月《里斯本条约》的生效标志着欧盟向政治外交合作的转变,有助于加强危机后区域内秩序的调整和重建。非洲区域合作步伐加快,成果显著。2011年6月东南非共同市场、东非共同体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三大非洲区域经济组织正式启动了自由贸易区谈判,目标是建成非洲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这标志着非洲一体化进程向非洲经济共同体目标的迈进。

后危机时代,亚太区域合作保持活力,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订和推行最令人关注。它是第一个跨越太平洋东西岸两岸、由多个成员国组成的自由贸易安排。本文分四个部分对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的发展及其影响进行了讨论。第一部分回顾和评析了TPP的由来和发展进程,按照TPP协定的目标和参与成员国,将其发展划分两个阶段;第二部分对亚太区域主要大国/地区的立场和态度进行了剖析,特别针对美国加入并推动TPP发展,分析其背后的经济、战略意图;第三部分主要讨论了TPP构建后对亚太区域格局和一体化进程的潜在影响,以及我国的应对策略;第四部分对TPP未来的发展前景做出了简要判断。

一、TPP的由来与发展进程

TPP最初起源于亚太地区小国之间的贸易协定,并未引起众人关注;2008年,美国主导推动并参与TPP谈判,使TPP“高调”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通过TPP最初构建的动因和缘由,以及达成的阶段性成果——TPP协定具体内容的分析,有助于理解美国为何会借助TPP的平台推行“重返亚洲”的战略,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现实基础,深入探讨TPP的历史沿袭和发展进程是本部分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TPP的第一阶段:酝酿与启动阶段

TPP起源于最初新加坡- 新西兰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20世纪90年代末启动的新西兰-新加坡双边FTA谈判,其战略意图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为两个开放的小国搭建战略性桥梁,为地区性一体化安排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二,为新西兰、新加坡、智利、澳大利亚和美国 (以下简称“P5”)五个国家在亚太区域内扩大贸易和投资提供桥梁作用。P5的产生源于美国希望在多边框架下加强与新西兰、新加坡、智利、澳大利亚的联系。经过十年的发展,新西兰促成两个具有地缘优势的FTA(新加坡-新西兰FTA和新西兰-澳大利亚FTA)的合并统一,建立了“更紧密经济关系协定”(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CEP),2010年1月《东盟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第一个战略意图已经实现。①

为P5搭建平台的意图促使了TPP的产生和发展。由于美国的精力一度转向双边自由贸易区协定(FTA),澳大利亚和智利因种种原因也没有加入,P5协定最终没有签署。新加坡和新西兰建成的“更紧密经济关系协定”(CEP)在亚太国家内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果、P5推行的困难②促使智利与新西兰在2001年APEC领导人上海峰会中提出新加坡、新西兰、智利(以下简称“P3”)三方合作的想法。

2002年在墨西哥召开的APEC经济领袖高峰会上,新西兰、新加坡与智利宣布启动“太平洋三国更紧密经济伙伴”(Pacific 3-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谈判,文莱在2004年的第二轮谈判中成为观察员,2005年文莱正式成为谈判方。2005年7月四国签订“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该协定于2006年12月正式生效。TPP成员承诺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以及投资等领域相互给予优惠并加强合作。

TPP的四个成员国(以下简称“P4”)相隔甚远,文莱、新加坡位于东南亚、智利位于南美洲、新西兰位于大洋洲,但这四个国家的共同特点是人口规模相似、经济规模不大、市场开放程度较高,并且四国同处于APEC合作框架下。TPP框架协定成为亚太地区内首个跨太平洋两岸的多边经济贸易一体化协定,是涵盖领域广泛的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协定。与APEC的运行机制不同,TPP协定具有约束性;TPP旨在2015年之前消除成员国之间90%的关税,并在2017年前消除全部进口关税。

(二)阶段性成果:TPP协定的内容

合作伙伴关系篇10

周明伟在致辞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增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和文化软实力的要求更加紧迫。如何向世界说明—个快速发展、复杂多元的中国,塑造和传播真实的中国形象,是广大对外传播工作者要面对的长期挑战。

他指出,清华大学拥有我国高水准的研究队伍和学术资源,外文局在对外出版、国际舆情和传播实践研究方面具有优势。此次战略合作是双方有效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一次强强联合,也是对外传播实践工作部门与高校教学科研机构密切合作的有益尝试。

他希望双方以此次合作为契机,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着力研究当前国际传播体系和文化软实力建设中面临的战略性、基础性问题,联合打造凝聚各方优质资源、优秀成果和高端人才的部级专业智库,努力为中国对外传播事业的科学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姜加林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中国外文局与清华大学结成“对外传播研究战略合作伙伴”框架协议。

按照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互聘对方的研究人员担任特聘研究员,合作开展对外传播案例研究和课题研究,合作出版对外传播相关专著和教材,联合举办学术研讨会,合作编辑《对外传播》杂志,并将该杂志打造为我国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

此外,双方还将联合设立“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基金”,用于资助及奖励清华大学青年学者、硕士博士研究生开展对外传播相关研究。

清华大学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致力于外传播、全球传播、国际新闻、跨文化传播、公共外交、危机传播、新闻制度和国家品牌行销等前沿学科的研究工作,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课题、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等研究项目,与国务院新闻办等部门合作开展新闻发言人和外宣人才的培训工作,同时着手进行爱泼斯坦新闻思想和实践的研究及相关图书文献的编纂整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