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校园文化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11:31:09

和谐校园文化

和谐校园文化范文篇1

校园精神文化的凝聚人心功能是指通过具体的文化要素进一步巩固老成员和不断团结、积极转化新成员的功能。大学精神是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当大学精神成为一种主流价值观并为学校大部分成员认同后,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把全体师生的思想和行为凝聚在一起,并形成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巨大合力,产生无形的不可低估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这种凝聚力主要通过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思想信仰和行为规范,通过意识渗透,感染和影响着全体师生,从而形成统一意志。

校园精神文化具有娱乐功能

作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娱乐不仅能够陶冶师生的情操,活跃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而且还可以调节紧张、单调的工作节奏,为学生的大学生活增添情趣。寓教于乐是校园精神文化教育导向功能的延伸,娱乐的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娱乐也有助于调节人们的精神状态,避免学习和工作过度疲劳,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身心健康。

校园制度文化具有行为规范和软约束功能

校园制度文化主要是指根据政府教育部门要求和学校自身发展需要长期以来形成的全体师生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群体意识及其由此产生的文化氛围。校园制度文化充分反映了学校的管理张力和调控能力,是约束和规范、引导与保护全体师生行为和利益,维持学校正常工作秩序的根本保障。这种行为规范和软约束功能主要通过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对学生日常行为等的约束和规范,凭借文化因素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把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有效引导和规范到学校和社会制定的预期教育目标上来,主要通过创造精神气候和融洽的文化氛围,形成行之有效的软约束,消除学生心理和情绪上的障碍,减少由此产生的内耗,协调师生或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使学生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因此,只有将制度文化建设放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的位置,才能将制度这种外在约束逐渐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文化自觉,从而真正发挥制度文化的育人功能。

校园行为文化具有社会辐射功能

校园行为文化一方面直接体现了校园文化;另一方面也为校园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当前,随着校园行为文化呈现出的多层次、多渠道和全方位等特点,其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增强学生的审美修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等都具有积极意义。学校作为社会组织中的一个重要部门,由于其较为开放的系统,必然与社会各方面产生诸多联系。各高校一旦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将对高校师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及精神文化产生深刻影响,而且这种文化还会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辐射周边地区及社会,从而对周边居民的文化价值取向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高校的校园文化居于相应地区文化的最高层次,其行为文化将会对当地居民的文化行为产生一定的示范作用和辐射功能。校园行为文化的社会辐射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挥理论阵地的优势,引领时代潮流。大学往往通过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精神产品。此外,还通过创新思维、更新观念影响社会精神风貌。校园行为文化可以通过送科技文化到农村、厂矿、军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毕业后去西部支教等活动发挥其辐射作用。

校园文化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和谐校园文化范文篇2

关键词:新形势;和谐校园;文化

推行和谐的校园文化一直是大学创建和谐校园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在当下,已有的校园文化内涵已远远达不到新形势下对校园建设的需求。如何丰富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让其更加充实,让其可以继续在学校与学生之中发挥其独特功能,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严峻的挑战。教育工作者应把和谐校园文化视为一项可持续发展长久的工程,立足于传统的校园文化,融入新形势下的和谐校园需求,突出精神文化的精髓,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放眼于学校未来的建设,坚持走民主、文明的和谐校园文化路线,全面建设新形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文化。

一、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现实意义

和谐校园的内涵是指,校园中学生、老师、教学、生活、管理各个方面都处于一种稳定协调的发展状态。对我们熟悉的校园文化内涵大致可分为三方面:第一类是物质文化,大体包括学校各种硬件设施,教学设备和学校建筑、科研设备等客观存在的物体;第二方面是制度文化,即保证学校正常运转的一些基础的规章制度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准则,以及人与人交往中普遍认同的方式等;第三方面是精神文化,着重强调营造出有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正确的三观,营造浓厚的学习和交流的氛围,审美情趣,竞争精神、创新思维以及个体同个体间,个体与校园整体间,个体同社会大环境之间的友好关系。进行新形势下和谐校园的建设不仅要求我们对校园文化全方位思考,更要立足于未来发展的长远考虑,从各方面实际出发,全面建设和谐校园;顺应时展,充分利用新形势,为祖国未来的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培养更多受到和谐校园文化影响的人才。

(一)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意义

和谐校园文化作为保证新形势发展过程中对当代大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文化要素,对于大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及生活都产生着非常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和谐校园文化本身具有促进大学生学习、生活等积极重要的内容,通过影响大学生日常的点点滴滴,从整体上提升当代大学生整体素养,对新形势下的校园建设中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并且文化是否可以更加繁荣稳定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体现。它对促进和谐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校园中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不仅可以传承和创新文化,并且可以培养更多、更加优秀的新生力量去建设更加繁荣的社会主义。而且,随着近几年对校园和谐文化的建设,健康、多元的和谐校园文化已经成为校园整体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因此,新形势下,大学要继续发挥和谐校园文化的教书育人功能,在之前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谐校园文化的内容,加快校园和谐文化的建设进程,并给予校园和谐文化建设大力支持。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促进大学生教育工作的进步是国家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基于当前社会对高素质社会精英的需求,如何培养有素质、有内涵、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人才成为各大高校需要引以重视的重点内容。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考察,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国家的政策指导下,各高校对于如何建设校园和谐文化的内容已经有了大致的理解,同时对于建设校园和谐文化的整体方向也有了一定把握。在校园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通过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当代大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使大学生在参与文化活动的同时提升自身对于思想道德文化的理解,营造一种良好、积极的学习氛围。这不仅有助于校园和谐文化建设,同时对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新形势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一)制度建设过于生硬刻板

目前高校相关的学生规定,学生准则等过于严厉。在学生准则上,充斥着过多的“不准”、“不得”、“严禁”等一些严格,苛刻的词语,学生管理模式过于冷、冷淡,缺乏人文关怀,过于注重了管理人员的权利,而忽视了学生的权利,甚至将学校权利置于学生权利之上。与国家公布的法律法规相比,有些高校对学生的要求往往更高,管理更加严格,处分更加苛刻,甚至有些规定与法律法规相违背。例如,学校校规中提出的警告、开除学籍、退学等处分与国家法律相抵触:而且程序非常不完善,改正措施,甚至是空白。

(二)校园文化发展缺乏计划

校园文化活动过于偏重于学生的业余活动,而没有将校园文化与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大学校园文化仅仅注重学生的课余活动,缺少一个长远的规划与发展,不仅削弱了和谐校园文化对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产生的作用。而且使和谐校园文化成为了昙花一现的景致。

(三)新形势和谐校园文化机制不够健全,认识不够全面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和谐校园文化管理模式不够健全,而且意识形态上存在偏差,认识不够全面。高校管理人员仅仅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校管理的一种手段和方法。过于注重校园文化的文化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和改善生活、学习的功能;而没有发现校园文化对高校教育产生的深远影响,没有认识到校园教育的内涵已远远超出高等教育。使校园文化仅仅停留在思想层次和管理层次。同时,高等学校由政府包办的传统思想观根深蒂固,过于依赖政府的观念没有改变。新形势下,政府已经慢慢向职能部门转化,而校园文化的建设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落实,改革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四)校园基础建设不够完善

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措施不够完善,缺乏对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例如,大多数学校在扩招与合并后,学生的数量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为了满足教学和学生宿舍的需求,修建了大量的教学楼和宿舍,但是校园的基础设施并没跟上,应用需求产生了矛盾,产生了严重不足。并且过于仓促的大兴土木,破坏了校园原有的规划与景致。

三、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方法

(一)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开拓丰富的和谐校园文化,是构建和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优秀的校园环境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基础,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工作与学习环境不仅可以保证老师与学生的教学和学习热情,并且为最基础的教学任务提供了保证。因此,高校要加强对校园物质环境建设的规划,根据校园的基本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方案。例如,合理规划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达到使用的最大化,使各种景致达到和谐统一,打造优美的校园景致,激发同学与老师的热情,陶冶情操。还可以在校园中树立一些宣传和谐校园文化的海报、画板。让同学们可以从身边了解,学习,传承这些和谐校园理念。同时,保证校园环境,教学楼,课堂的清洁,整齐。一个干净的学习环境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二)保证大学生就业

青年是目前就业和创业市场的主力军,找到一份优厚的工作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社会主义的稳定发展。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优秀群体,社会的精英群体。他们的就业、创业问题更加重要。购进新形势下的和谐校园文化是保证就业、创业的基础。也是我们长期面临的突出问题。大学生的自身和谐发展、充分就业和正确创业是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就业、创业工作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自身的和谐全面发展,影响着高校校园的安全稳定,是加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托。因此,一定要积极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为他们的充分就业提供尽可能提供的方便,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新形势下,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最重要的是突出人的作用。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是构建新形势和谐校园文化的关键。学校可以利用如“五四”运动、党的重大会议的召开、党的生日、党的重要政策等重大事件纪念日为契机,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例如举办演讲比赛,优秀学生作报告,组织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重要思想,举行辩论赛等多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通过这些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思想道德教育与课堂所学的知识紧密的结合起来,并学以致用。

(四)为贫困生排忧解难

由于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使南方与北方,东部与西部,城市与乡村之间得经济发展规模有着巨大的差距,同时也对新形势下的校园建设有着巨大的冲击。由于经济发展的差距,使每所大学都存在大量的贫困生,贫困生一直是大学,社会长久以来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一些贫困生,内心充满自卑,不愿意与人沟通,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没有归属感,学习上渴求成功,心理压力巨大,易自暴自弃。所以,做好贫困生的工作是构建新形势下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基础,是关系着高校发展,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在大学校园中,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构建“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第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大学校园中,每个环节都要以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利益,保证学生的根本权益,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考虑到每个同学的思想。要把学生作为新形势下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主体。不仅符合了高校自身发展的需求,同时充分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第二,坚持“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教师作为田野中辛勤播种的园丁,为学生的生活,学习,事业和健康成长默默的奉献,所以我们也要把老师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

(六)充分发挥学生会的力量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校,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存在非常大的阻力。老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沟通与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的桥梁作用。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作用,也在学生、学校和老师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加强沟通。使高校的管理更加民主、透明。有助于构建新形势下的和谐校园文化。如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就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融洽,有助于加强大学生之间的关怀和接触,减轻乃至消除彼此之间的距离感。因此,应该利用大学生群团组织的力量,使它们作为重要的载体,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做贡献。

(七)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推动新形势下的大学和谐校园文化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校园秩序是建设的基本要求。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保证校园周围环境的和谐,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必备条件,这就需要高校校园与社会环境之间要和谐。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构建新形势下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高校可以在学校周围进行社会实践,例如,照顾孤寡老人,走进贫困小学,与周围社区一同组织宣讲活动,法律宣传,环境保护等活动。不仅可以使青年大学生走出了校园,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也可以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同时又将优秀的校园文化传播都学校周围社区中。同时在和谐校园文化中大力宣传社会实践工作,使学生可以时时刻刻的感觉到身边的正能量。这样保证了校园周围的社会稳定,同时又对发展和谐校园文化提供了基础。

作者:王慧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朱小翠.和谐校园文化构建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5(3):174-175.

[2]李于雄.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6.3.

[3]张俊宗.现代大学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3-8.

和谐校园文化范文篇3

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只有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使和谐校园建设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和谐文化建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障,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结果,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最重要的终极目标。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具有特色的和谐文化,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必须坚持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坚持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统一。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必须突出重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诚信教育贯穿始终。

对学生和教职工进行理想教育,要坚持崇高理想与现实理想的统一,因为缺失了崇高性的理想是庸俗的理想,离开了现实性的理想是空想,失去二者就失去了理想本身的价值。要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共同理想的统一,因为社会理想指导和制约着个人理想的形成,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要用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指导教师学生确立正确的个人理想。

进行弘扬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要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做到古为今用。中华民族在创造文明中形成的博大精深、极具生命力的传统文化,蕴涵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网道德;尤其是爱国主义,她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思想行为和情感,表现为对自己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和眷恋、为国家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为民族命运不惜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

要加强诚信教育,不断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学生成才的根本。把诚信教育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有针对性地解决好诚信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学生追求理想的诚信道德人格。

和谐校园不但包括师生个体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学校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包括学校与社会的和谐等。所以,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中,一定要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和文化氛围,为每一位师生员工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

要强化品牌意识,不断提高学校在社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师生能够感受到生活在这所学校的快乐、自信、幸福和自豪。事实上,只有学校快速发展了,才能为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与服务,体现教育的魅力和价值。

和谐校园文化范文篇4

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只有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使和谐校园建设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和谐文化建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障,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结果,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最重要的终极目标。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具有特色的和谐文化,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必须坚持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坚持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统一。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必须突出重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诚信教育贯穿始终。

对学生和教职工进行理想教育,要坚持崇高理想与现实理想的统一,因为缺失了崇高性的理想是庸俗的理想,离开了现实性的理想是空想,失去二者就失去了理想本身的价值。要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共同理想的统一,因为社会理想指导和制约着个人理想的形成,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要用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指导教师学生确立正确的个人理想。

进行弘扬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要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做到古为今用。中华民族在创造文明中形成的博大精深、极具生命力的传统文化,蕴涵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网道德;尤其是爱国主义,她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思想行为和情感,表现为对自己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和眷恋、为国家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为民族命运不惜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

要加强诚信教育,不断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学生成才的根本。把诚信教育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有针对性地解决好诚信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学生追求理想的诚信道德人格。

和谐校园不但包括师生个体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学校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包括学校与社会的和谐等。所以,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中,一定要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和文化氛围,为每一位师生员工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

要强化品牌意识,不断提高学校在社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师生能够感受到生活在这所学校的快乐、自信、幸福和自豪。事实上,只有学校快速发展了,才能为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与服务,体现教育的魅力和价值。

和谐校园文化范文篇5

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只有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使和谐校园建设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和谐文化建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障,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结果,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最重要的终极目标。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具有特色的和谐文化,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必须坚持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坚持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统一。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必须突出重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诚信教育贯穿始终。

对学生和教职工进行理想教育,要坚持崇高理想与现实理想的统一,因为缺失了崇高性的理想是庸俗的理想,离开了现实性的理想是空想,失去二者就失去了理想本身的价值。要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共同理想的统一,因为社会理想指导和制约着个人理想的形成,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要用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指导教师学生确立正确的个人理想。

进行弘扬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要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做到古为今用。中华民族在创造文明中形成的博大精深、极具生命力的传统文化,蕴涵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网道德;尤其是爱国主义,她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思想行为和情感,表现为对自己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和眷恋、为国家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为民族命运不惜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

要加强诚信教育,不断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学生成才的根本。把诚信教育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有针对性地解决好诚信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学生追求理想的诚信道德人格。

和谐校园不但包括师生个体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学校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包括学校与社会的和谐等。所以,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中,一定要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和文化氛围,为每一位师生员工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

要强化品牌意识,不断提高学校在社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师生能够感受到生活在这所学校的快乐、自信、幸福和自豪。事实上,只有学校快速发展了,才能为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与服务,体现教育的魅力和价值。

和谐校园文化范文篇6

通过前一阶段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是我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理论,也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根本指南。实现学校的和谐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构建和谐校园的全过程,落实到构建和谐校园的各个方面。

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只有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使和谐校园建设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和谐文化建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障,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结果,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最重要的终极目标。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具有特色的和谐文化,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必须坚持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坚持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统一。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必须突出重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诚信教育贯穿始终。

对学生和教职工进行理想教育,要坚持崇高理想与现实理想的统一,因为缺失了崇高性的理想是庸俗的理想,离开了现实性的理想是空想,失去二者就失去了理想本身的价值。要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共同理想的统一,因为社会理想指导和制约着个人理想的形成,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要用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指导教师学生确立正确的个人理想。

进行弘扬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要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做到古为今用。中华民族在创造文明中形成的博大精深、极具生命力的传统文化,蕴涵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网道德;尤其是爱国主义,她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思想行为和情感,表现为对自己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和眷恋、为国家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为民族命运不惜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

要加强诚信教育,不断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学生成才的根本。把诚信教育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有针对性地解决好诚信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学生追求理想的诚信道德人格。

和谐校园不但包括师生个体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学校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包括学校与社会的和谐等。所以,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中,一定要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和文化氛围,为每一位师生员工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

要强化品牌意识,不断提高学校在社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师生能够感受到生活在这所学校的快乐、自信、幸福和自豪。事实上,只有学校快速发展了,才能为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与服务,体现教育的魅力和价值。

和谐校园文化范文篇7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每一面墙壁说话。校园环境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熏染作用,置身于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学校的办学理念就会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第一次进入华中校园的人都有一种强烈的感受,面积仅有65000平方米,但园内每处布置都匠心独运,体现规划者的思想。跨进校门是一条长几十米的文化长廊,两边是镶有玻璃的橱窗,是各科组的园地以及学校发展蓝图。校道两旁种植着历届校友种植的景观树,有白玉兰、香樟、大王椰;要两人才能合抱,枝繁叶茂,婀娜多姿是木棉树,种植于上世纪60年代,人们常说木棉花开预示学校的兴旺。沿校道走入高一、高二教学区,这是“梦园”,华中人说是梦开始的地方。种植着樟树、荫香、罗汉松、芒菓树,色彩斑斓,层次分明。两旁石凳,可以晨读、闲坐,紧凑有序,幽静别致,精神豪气,是读书求学的好地方。从南端向北远眺,一幢幢建筑,鳞次栉比,红墙黄瓦,彰显王者气势。锡麟楼,学校的行政办公指挥中心,稳固、墩厚、质朴,其貌不扬,正上方悬挂着校训“尊道厚德,博学善思”,八个大字美观大气,发人深省,催人奋进,喧嚣之中恪守着清高,平凡之中蕴含着活力,低调之中孕育着壮美。这是华中人务实进取的写照,也是华中人必须坚持的位置。拾级而上是融中西建筑风格,设计独特、典雅的一百周年纪念大楼。她的设计古色古香,巧夺天工,是61届校友———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邓其先的杰作。百年楼依山而建,固势成形,前后映衬,制高点被设计成形似“博士帽”。站在塔顶可以俯瞰全镇:蜿蜒的205国道,雄壮的广梅汕铁路,笔直的何梅高速,如彩带飘飘,令人遐思无尽。远处正南方是南越王赵佗的长乐台和明代的狮雄山塔,与“博士帽”遥相呼应,成三足鼎立之势。多年来,学校精心打造塔顶文化,校长与学生同登塔顶,共抒情怀,激励和鞭策学子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立志从华中小舞台走向世界大舞台,成为学生心中神秘而热议的话题。百年楼内的主题花园———笑园。园中有总理的石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九个大字,激励着一届届高三莘莘学子志存高远,心系家园,报效祖国。园中种植的66棵含笑,见证了高三学子夏读三伏,冬读三九,勉励着他们笑对高三,笑迎高考,笑傲人生,冀望他们从华中出发,畅想美好人生……综合楼设施齐全,和平楼古色新韵,图书馆端庄肃穆,墙壁上一块块古今中外名言警句牌匾,温馨精美,激情励志,天下兴亡,我有责任,既展示了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深厚思想内涵,又鞭策着学生爱国爱校律已的思想怀情,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二、学宫文化:崇文重教,德文并重

一百年华中,六百年学宫。始建于宋朝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长乐学宫,坐落在长乐县(今华城)城内紫金山下(今五华中学内)正南方。长乐学宫为古代传统风格的宫殿式建筑,是嘉应五属中规模最大的学宫。走进仪门,古牌坊雕刻精美,纹饰严谨,门上左右对称,图案祥和高贵,畔地中央是仿北京的金水桥建筑。走进大门,有东西两厢,中间大殿孔子与其子弟子路、颜回等雕像形神兼备。学宫有三扇大门,正中是状元门,左右两边为榜眼门、探花门。按明、清规定,平时三门紧闭。只有当地出了状元、榜眼、探花,金榜题名时才开启使用。清乾隆年间,长乐(五华)相继出了武状元李威光,榜眼曾琼,长乐学宫的状元门、榜眼门才开启使用。长乐学宫历史古老而悠久,底蕴博大而深厚,庇护和见证了百年华中的兴盛和发展,开拓与创新,给华中人以无限的自豪、骄傲和荣耀。一直以来,每逢新生入读,远游求学,升学考试,金榜报喜,师生必躬身前来行礼,虔诚膜拜,提振信心和决心,牢记先贤仁德爱人、崇文重教古训,勿忘天下责任,更好服务社会。2009年以来,五华县委县政府相继投资800多万元重修学宫,打造成梅州休闲旅游的好去处,营造出一个充满人文古意的建筑氛围。学宫学校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文德兼有。

三、管理文化: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文化实际上是人们心目中一种约定俗成的标准。作为学校管理由人治(这时学校管理者要晚眠早起,事必亲躬),到法治(即制度管人,不是谁权大谁说了算,而是符合这个标准才是对的),再到德治(墙上无制度,员工心中有制度),即文化治校,这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当这种情况出现以后,校长已无必要事必亲躬,完全可以静下心来,思考未来学校的发展,这样的学校才能走得稳走得远。一所好的学校,能成为人们追求向往的目标,不仅仅是有好的校舍,较高质量等表面的东西,更主要的是管理孕育的内涵和文化散发的魅力。我校已有110年的办学历史,在传承发展、改革创新中积淀了深厚文化,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如《教职工坐班制度》《教职工请假制度》《教职工值日制度》《教学常规落实细节》《下班辅导制度》《班主任工作细节》《安全工作一岗双责》等。长期以来约定俗成,只要开学初学校统一部署,稍作调整,即可落实。当然,学校文化管理少不了人情味。多年来,我校积极构建“制度建设下的人文关怀”,如对于年龄超过50周岁或在哺乳期的女教师或家中有特殊情况的老师,学校允许其弹性管理;学校工会及时上门慰问生病教师,对老师子女升学就业提供适当帮助,让他们的心灵得到慰藉,有利更好地开展工作。抓规范,导行为,创建良好校风,使学生管理务实求是。学校制订了《学生操行评分制度》《学生一日常规》《学生宿舍内务卫生细节》等,加强学生的考勤、午息、晚修、晚息、仪容仪表等制度的落实;以学生的一日安全为抓手,全天候严格跟踪;建立了宿舍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游泳安全等应急预案;坚持每期一次应急疏散演练,每月一次安全隐患排查,逢会必讲安全,逢特殊天气必强调安全,印发安全知识小册子,举行安全知识竞赛;凡重大活动坚持谁组织,谁负责,谁参与,谁有责的管理责任,确保师生安全,确保和谐校园秩序。近年来,通过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珍爱生命的安全教育、尊师孝顺的感恩教育、勤学拼搏的励志教育等生动鲜活的专题活动,养成了人人讲卫生、事事讲安全、处处讲文明、件件讲落实的校园风尚,教育教学秩序井然,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得到很好的阐释。

四、教研文化:立足发展,着眼未来

为学生的前途着想,为教师的幸福奠基,为学校的未来谋划,需要建设一支有战斗力、有凝聚力、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因此,管理者必须引领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一是抓集体备课的成效备课组活动是落实教学计划、提升教学整体水平、避免老师单打独斗的有效途径。为使备课组活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我校对备课组活动提出“四定五统一”的要求(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统一:统一计划,统一进度,统一重难点,统一方法,统一测练考评),每周坚持一次集体备课。逢备课组会议时,对应的蹲科行政要参加相应的备课组会议,杜绝空有计划无活动、空有活动无内容、空有内容无效果的走过场现象,对无故不参加活动的老师每周行政会议通报。同时要求教师把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结合起来,加强针对性,提升备课质量。二是抓听评课制度落实听评课是一所学校最经常、最直接、最有效的校本培训手段。根据我校的听评课制度,以教研组、备课组为依托,校级公开课、年级公开课、推门听课“三管齐下”,实施形式多样的复式听评课活动。全员开课,全员听课,全员评课。要求各教研组每学期根据学校的要求,所有教师安排上一节公开课,规定各科组每周两节的活动时间,准时听课,及时评课,鼓励引导教师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收到较好的效果。新调入教师上亮相课。凡新调入我校的教师,不论资历、年龄,均要上亮相课,以促进他们适应华中教学,提高业务水平。对年轻教师进行结队帮扶,实行青蓝工程,要求他们一年站稳讲台,三年打实基础,五年向名师靠拢。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参加各级教研会,外出教访,邀请市教育局英语教研员和广东省中学英语教师培训讲师团金牌讲师、东山中学英语教师李杏玲为我校英语教师上示范课,探讨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优质课评比制度化。根据《五华中学优质课评比实施方案》,我校每学年举行一次优质课评比活动,通过大张旗鼓的评比活动,引导、激励教师苦练基本功。三是抓常规教学的检查要提升课堂的质量和效率,关键是要在常规教学上下工夫。我校通过抓有效课堂、有效作业和有效测评,构建有效教学链条。课堂结构优质化。课堂是落实常规,提升质量的主要途径。我校要求教师依据大纲,紧扣考点,上好每一节复习课,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找到根基。要求适度练习,注意梯度,精讲精练,点拨梳理,每节课讲课不超过25分钟,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复习思考。作业检查常态化。程度差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往往较差。老师不检查,少批改,学生就会懈怠,就会放弃。我校每周星期五下午组织高三行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对学生的作业,练习、测试作一次全面的检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与改作情况,有效提高了复习课的质量,教学相长。测练安排科学化。根据各学科特点,结合我校实际,每年3月下旬各学科可结束第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以专项测练为主,落实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4月份进入第二轮复习测试,针对学生暴露的存在问题,通过专项训练、典型题型强化考点,构建知识体系稳步提升实战能力。5月份的第三轮复习,主要进行综合学科的临考模拟综合训练,提高高考的实战性。在整个复习备考过程中,突出综合测练的针对性、高考情景训练的模拟性,平时当高考。培优托中责任化。我校临界生多,始终把分类推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确定临界生,建立跟踪档案,责任到人。要求课堂多提问,生活多关心,作业多批改,平时多招呼,树立临界生的自信心。对于优秀生,挑选骨干教师,充分利用时间,征求学生意见,在确保书本知识过关的同时,对知识进行扩宽、加深、延伸,力争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在高分层次上有新的突破。

五、行为文化:立德树人,净化心灵

和谐校园文化范文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德育功能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阵地,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是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其本质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培养高技能人才,其主要任务是创设和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搭建培育高技能人才的平台,拓展和谐校园文化在优化育人中潜移默化的德育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实现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

构建和谐校园是高职院校实施德育工程面临的新课题。近年来,我院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和谐校园,启动德育工作创新工程,形成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紧贴学生就业实际的德育工作新局面。笔者拟就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创设和谐校园环境,营造文化育人氛围

高职院校是培育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为学生创设和谐校园文化学习环境,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挥。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环境主要指教室、实训基地、课堂和班级。

首先,教室、实训基地是教学场所,属于静态的学习环境。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培养和熏陶。因此,在创设和谐校园学习环境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主题鲜明、和谐得体,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和警示启迪性,营造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文化氛围。

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我院确立了“立足油田,面向社会,贴近经济,服务企业”的办学方向和“立足行业与面向社会并举,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并举”的办学理念,初步形成了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产教结合新格局。与此同时,全面启动了德育工作创新工程,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大德育局面,并形成了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紧贴学生就业实际的德育工作特色。学院十分重视学习环境建设,将其作为形成学生德育工作特色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我们在全院学生中开展了以“两室两美”(教室、寝室、美的环境、美的心灵)为主题的“文明教室、文明寝室”竞赛活动,着力抓好两室“三化”(美化、净化、文化)建设。学院确定教学班既做到规范统一,又体现班级专业特色,赋予各班级独特的文化气息。学院要求教室内做到“六有一无”,即有国旗、班训和班徽、学习园地、名人名言、荣誉角、卫生角,无一切与教学气氛不相吻合的事情和现象,彰显班风文化氛围,并充分体现班级个性化特征。班主任从构建积极健康的教室文化入手,十分重视本班教室的整体设计工作,从桌椅摆放到环境卫生,从班规、班训的制作到名言警句的选择、书写、张贴,都非常讲究,把争创“文明教室”活动列入德育创新工程的重要议事日程,使教室环境得到根本的改善和优化。不可小看一幅名言警句,它可能成为学生的座右铭;不可低估悬挂国旗的作用,这可以时刻激发学生报效祖国、发奋学习的满腔热情;不可轻视一个小小的荣誉角,它会随时唤醒学生的进取心;不可忽视教室的明亮清洁和桌椅的整齐有序,它会使学生自觉产生爱护美好环境的愿望。

其次,高职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属于动态环境,主要由人为因素形成,学生在这一环境中接受主动性、纪律性教育。因此,教师必须组织好每堂课,在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启发学生、指导学生,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教师循循善诱、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而且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认识事物、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的形成也是一种有益的影响。而教师渊博的学识,精湛的专业技能,会使学生由衷地产生一种敬佩感,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衣着整洁大方,谈吐自然流畅,举止文雅文明,对学生有一种积极的示范作用,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气质性格的养成。课堂学习环境文化氛围的营造是优秀教师教学能力的表现,每位教师都应使自己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积极的德育影响。

最后,班级是有组织的学生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受到的影响应该是民主、团结、统一和集体荣誉感。加强班级学风建设,形成良好班风,是营造德育氛围的重要途径。因此,我院提出了班级“四个一”的建设目标,明确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抓个体、重考核,在管理中引入竞争,在竞争中强化管理,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工作实践告诉我们:一个风气好、班风正、学习气氛浓厚的班集体,可以使学生养成爱集体、守纪律、讲团结、爱学习、乐于奉献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成为品学兼优的高技能人才。反之,一个学习气氛淡薄的班集体,有可能使学生形成自由散漫、盲目骄傲、斤斤计较、怕吃苦的恶习。因此,在构建和谐学习文化的过程中,班主任的事业心、责任感、思想品德素质和工作作风,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必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使学生融入一个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长的集体环境中;各部门要齐抓共管,积极营造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为学生成才创造有利条件。优化文化活动环境,构筑文化育人阵地

高职院校校园环境和校园活动环境统称为文化活动环境。校园环境属静态文化活动环境,是高职院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外在体现。建设和谐校园,首先应该注重校园文化形象的塑造。从环境上看,校园应该体现文化教养和高雅品位,即优雅、宁静、整洁、美观;从主体上看,和谐校园文化要求师生品性高尚,举止文雅,这样才能展示文化教养的魅力,使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净化,充满文化育人氛围。

我院十分重视优化和谐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工作,将其作为实施德育工作创新工程的第一要务。整洁优美的和谐校园文化环境,在育人过程中起到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警句悬挂在主体建筑上,催人奋进的系列警示牌置于绿树丛中,以奋发进取为主题的汉白玉雕塑耸立在鲜花盛开的花坛中央,宣传橱窗、板报长廊在校园内成为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形成了洁净、文雅、美观、宁静的校园环境。由于我院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基础建设和良好文化氛围的营造,校园文化环境得到了美化、优化、净化,置身于我院校园,犹如步入美丽的花园,既使人感到优美、舒适、雅致,又令人振奋和鼓舞,也自然产生一种言行约束力。栽树种花,美化道路,标示校训,书写横幅,办板报,设宣传窗,看起来是些小事,然其所发挥的德育功能是不可低估的。校园环境的优良程度与德育功能成正比,即环境越优美、文化氛围越浓厚,学生遵章守纪、热爱校园的自觉性就越高,爱美情感、公德意识就越强,学生自我教育、自身转化的内驱力就越大。

和谐校园文化活动环境的主要形式是群体性活动,属于动态文化环境。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学生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组织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创设一种优化的群体文化活动环境和氛围,使各项活动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规范学生的言行,陶冶学生的情操,是净化动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我院始终坚持以优化和谐校园文化活动环境为前提,每年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歌咏比赛、民族音乐知识比赛、高雅音乐欣赏会、民族艺术和中外文学名著欣赏报告会、“民族之声”文艺汇演、京剧艺术欣赏会等文化活动。通过创设优秀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学生个性,发挥学生潜能;通过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熏陶,增强师生的凝聚力,强化德育创新工程的效果。

我院在优化文化活动环境过程中,坚持以“构建和谐校园,做文明大学生”活动为载体,贯彻落实大学生行为规范,制定学生文明礼貌公约,从风纪、仪表抓起,大力倡导校园礼仪文化,组织礼仪文化讲座,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另外,人际关系氛围也是学生文化活动环境中一个重要方面,而对学生影响较大的是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师德,热爱学生,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一种回报心理,进而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和学习等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优良的品德和较高的思想境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

多年的实践表明,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创设和谐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和谐校园文化育人氛围,坚持以美化静态环境为基础,以净化动态环境为条件,实现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这是实施德育创新工程的重要途径与举措,有利于构筑校园文化阵地,强化德育效能,形成文化育人氛围,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和谐校园文化范文篇9

关键词:高师;校园文化;和谐;建设

党中央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高师院校是社会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知识文化的重要集散地。如何精心构建一个协调发展、文明高雅、融洽祥和,教师安居乐业,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校园文化,理应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高师院校的校园文化特征

高师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因此,高师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既有与其它高等学校相类似的共同性一面,又有其本身的特殊性。

注重导向性熏陶。从高师院校所形成的独特校园精神来看,在师德方面向教师和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乐教,要自育、自律等,要求学生勤奋学习,博学多才,求真务实、文明做人等。正如张之洞所言:“师范学堂为教育造端之地,关系至重。”[1]高师院校倡导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精神境界,成为师生未来行为的一种导向。高师院校作为培养“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奠基工程,其师生自身的文明程度也受到社会的注目,通过校园文化加强自身的文明修养,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间接地引导着社会成员行为的文明化,使社会的精神环境得以不断净化。

注重师范技能培养。高师院校校园文化实践质量意识的基础是扎实、过硬和高超的基本功训练,高素质教师必须以精湛的师范技能为首要构成因素。高师院校校园文化一直积极倡导大学生加强教育教学能力和协调管理能力的培养,加强发现、分析、探索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规律和教育教学艺术能力的培养,比如“三字一话训练”、“试讲验收”、“课堂教学艺术比赛”、“教材分析”、“专业绘图和实验技能大赛”等活动就是专门为培养学生的师范技能而举办的。

注重人文精神教育。置身于高师院校校园之中,让你感受最深的是那浓烈的人文气息和厚重的传统意识。从校园景点设置上看,高师院校的校园景点所反映的主题比较集中,基本上体现了“忠诚教育”、“为人师表”的主题。如北京师范大学的“吴贻芳塑像”、河北师范大学的“孔子行教塑像”、安徽师范大学的“陶行知塑像”、华东师范大学的“蔡元培塑像”、浙江师范大学的“尊师园”、徐州师范大学的“教育名言碑园”[2]。瞻仰和欣赏这些景点,可以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境界得到提升,受到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强烈感染。

二、高师院校校园文化的不和谐之音

高师院校校园文化本身的特性蕴藏着潜移默化、点滴渗透的重要育人功能,其发展和繁荣是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和谐相融的重要前提,是学校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因此,要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和谐的因素进行全面审视。

制度文化比较森严,有些压抑学生个性。在管理的内容上,师范院校的管理制度既详细又全面。从时间上说,由新生的“人学教育”到毕业生的“文明离校要求”;由早操的检查到班会的考勤;从空间上说,由教室的管理条例到宿舍的文明细则;由餐厅的就餐规矩到图书馆的“借阅须知”等等,凡是学生要遵守的规章制度,均编入《学生手册》,学生人手一册,便于随时对照检查。而且时时组织班主任、辅导员等学生工作者,轮流值班,巡回检查,一旦查获违规违纪现象,就会将“处分决定”发至各班级,悬墙公示,使学生人人尽知,望而生畏。在校园里的确营造了遵章守纪的良好氛围,但很容易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完全步入循规蹈矩的既定轨道,他们缺乏个性的张扬。

科技文化比较薄弱,缺乏创新能力培养。高师院校教育培养目标比较单一,主要是培养合格的未来的人民教师。为实现这一目标,师范院校的专业设置突出体现师范性,不仅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外语、体育等公共课具有较强的师范性特点,即使专业课程也与综合大学、理工大学不同,带有明显的师范色彩。比如说专业名称就清楚地标明:汉语言文学教育、数学教育、物理教育、化学教育等。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灌输,轻实践训练,过分强调与中学教育接轨,而对如何面向社会,为社会服务,如何跟上高新科技发展的潮流,把最新的科技成果纳人教学内容,考虑较少,学生在创新能力上明显缺乏。转校园文化表面繁荣,实质收效不大。高师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的总量和规模在不断地扩大,表面上热闹非凡,但质量不高,层次偏低,缺少经典之作,有不少活动是周而复始,年复一年,从活动的内容来看,大多都是歌舞、演讲、朗诵、书法、征文、体育比赛等,常还草草收场,或名存实亡。而且学生参与面很狭窄,几乎是些少许有艺体才能的学生登台亮相,其他部分学生只是当当观众而已,绝大多数人连观众都未担当过。

三、构建高师院校的和谐校园文化

坚持齐抓共管,确立全员共建和谐校园文化意识。校园文化在高师院校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着它不是学校内部哪一个或几个部门所能建设得好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有关系,良好的校园文化也不只是让在校大学生受益,而且能使包括教师在内的所有师生员工受益。因此,必须确立全员共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意识,要求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管理、科研中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积极研究学生的文化需要和文化心理,研究寓教于乐、寓教于管理之中的新内容、新形式,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制度文化。制度虽然具有强制性,但从其本质来讲,应该具有人文情愫,制度文化的创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特别是要体现对人格的尊重,对学术的敬畏,对遵守规则的自觉。要使教育成为实现社会理想的推进器,就要尊崇民主、平等的价值理想,要让教育保持高贵的品质,就需要一个人道主义的、具有人文精神的充分体现人性的学校制度安排。这要求充分尊重师生在高校中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师生员工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保障师生的各项权利。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对成长中的青年大学生,针对他们成长中的烦恼要给予切实的关心,对于他们的过失和错误,要体现“教育为主”,减少惩罚性因素,给以改正的机会,让他们在吸取教训的过程中逐渐聪明和成熟起来,增强对所选择行为的责任意识。

坚持创新能力培养,弘扬和谐校园科技文化。在高师院校要特别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多举办科技学术活动就是一条很好的途径。科技学术活动是属于层次高、内涵深的活动,它能以最具挑战性的形式展示学生的科技文化素质以及其他方面的才能,从而促进学生把文化知识的学习与科学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学习、科研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局面。比如多举行一些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会、学生论文报告会、学生科技小革新、小发明成果展览会等活动,营造出高师院校浓厚的学术气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科学研究。

坚持利用与学校密切相关的社会资源,保持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活力。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视野,把校园文化建设与突飞猛进的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结合起来,把经济建设的发展对多种多样专门人才的需求及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前景展现出来,把各行各业艰苦创业乐于奉献的模范人物,尤其是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取得成绩的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和经验引荐进来,把实习基地学校的综合教育作用和实习生的心得体会融通起来,让所有这些精神、事迹、经验和声音经常不断地在校园内响起来,必将在校园里掀起强大的震撼力量和激励作用。与此同时,随着我们的毕业生师范人,一届一届地跨出校园、走上社会,他们必将承载着校园文化的硕果,并使其精神在社会上得到繁衍和延伸。

参考文献:

和谐校园文化范文篇10

关键词:校园文化;和谐发展;和谐校园;大学教育

一、引言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体现出一所学校的整体精神风貌和特点,是联系校园人际关系的纽带,可以展现出一所学校的形象和内涵。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在办学实践基础上,积累和传承大学所要传递出的精神文化内容以及创造出的物质文化等,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高校校园文化,这种校园文化会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让学生能够拥有较高文化素质水平的同时,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完善和提高各项素质,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由于校园文化属于群体性文化,因此在我国和谐发展视角下,需要积极实现和谐校园的构建,对于大学生而言,最主要的还是人际关系问题,由于大家都是来自于五湖四海,生活习惯以及思想方式都会存在一些差异,很容易产生矛盾,因此如何有效处理好这些人际交往矛盾,形成和谐校园环境,对于高校建设发展以及人才培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的功能和职责也相应不断增加,除了教书育人以外,也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意义,所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学在多年办学实践积累下,沉淀了很深的文化底蕴,在不断创新发展过程当中,也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大学校园文化包容性很强,这也是推动大学发展的动力之一,在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不断坚持下,积极融合其他思想和文化,将一些西方精神思想与当下时代精神实现有机结合,真正体现出文化的包容性特显。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表述,有很多种说法,以郑金洲在《教育文化学》一书种的观点来看,他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校所有成员或者是部分成员共同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所以说大学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管理文化,但也归属于教育文化当中。对于校园文化的理解,可以分动态和静态,动态主要是指一些校园文化活动,主要强调的是学校师生参与其中的一种文化过程;静态主要指文化实体,强调一种文化完成状态。但是不管是静态还是动态的校园文化,都能够帮助学生实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开拓视野等作用,能够对一些负面情绪起到抑制作用。所以说大学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其内涵主要包括了大学精神、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四个方面。其中大学精神是整个校园文化中最突出的部分,是体现大学与其他学校差异的鲜明特征和风格;物质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质形态,它既是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精神文化包含了理念、传统、校风、学风、教风、校训、校徽等内容,是学校价值观念、发展目标、思想道德等的综合;制度文化则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属于自己的一套制度体系。(二)大学校园文化功能。1.传承创新。随着时展,大学功能得到了拓展,除了传统大学功能以外,还有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功能,所以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也需要实现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在保留和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也需要积极吸收其他的优秀文化,从而有效推动各文化领域的共同发展。2.教化育人。高校最基本功能就是教化育人,对于大学校园文化来说,其教育功能同样十分强大,也是校园文化的最核心功能。校园文化会对学生思想行为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且这种影响是终身的,学校以其独特校园文化魅力在学生身上打下烙印。3.引导示范。学生是校园文化形成的主体,所以在引导示范方面,教职工更多扮演校园文化主导者角色,校园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学校中的每个人,每个人对校园影响程度和方式都不同,所以从学生角度来看,大学校园文化能够起到一定的引导示范作用。

三、目前我国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在中国和谐发展视角下,本文主要针对校园文化内部关系对目前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展开探讨。(一)师生间和谐关系。大学教育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目前我国大学教育中更多的在强调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会充分挖掘学生主观能动性,但是目前很多学生在处理与教师之间关系的时候,由于大学阶段学生独立思想已经形成,教师在进行一定课堂管教时,学生会由于不满老师的管教而顶嘴甚至动手,与传统师生关系有了很大的不同,这也是目前建立师生间和谐关系的最大阻碍。(二)室友间和谐关系。在进入大学以后,每个宿舍的学生都来自于五湖四海,生活习惯和思想行为都有很大的不同,很多时候宿舍内部产生的矛盾都是由于生活习惯不同而产生的,在产生这些矛盾之后,很多学生不会处理这种矛盾关系,甚至激化矛盾。所以在面对这类问题时,学生需要先学会情绪管理,多从自身找找问题,多尝试与室友进行沟通交流,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更加宽容对待室友,这也是提升自身修养的一个过程,而寝室内部和谐关系的构建,也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基础。(三)个人与集体间和谐关系。个体与集体之间是无法相互割裂开来的,在当前大学教育当中,学生应当有集体荣誉意识,更加主动去参与到集体活动当中,真正实现全面发展,在拥有更好的集体氛围后,也将更加促进个人的发展,所以当前很多学生在参加集体活动时不够积极,这也会影响到和谐校园文化环境的构建。(四)学生与学校间和谐关系。学校与学生之间也很容易出现矛盾,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学生的考试作弊行为,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存在一种侥幸心理以及冒险心理,这都是不应该的,学生对自我认识不到位,没有积极遵守学校相关要求和制度,这样才能使学校教育更加顺利进行下去,形成良好校风校纪。

四、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对策途径

(一)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教师对于学生思想行为等都有着很强的影响作用,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当将一些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良好道德品质等教授给自己的学生,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以及及时进行观念更新,在工作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待学生要有耐心,从而有效建立起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二)培养学生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学生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养学生核心价值。学生在处理与舍友、朋友、老师等的关系时,需要学会先自我反思,站在对方面前考虑问题,尽量避免矛盾出现,或者学会处理这些矛盾,真诚对待别人,从而实现和谐校园的积极构建。(三)积极构建体系化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含了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以及制度文化建设。从物质文化角度来说主要是学校中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可以有助于创造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利用各种先进教学设备,也可以有效实现对课堂的辅助教学,有效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从精神文化建设来说主要是校风建设,积极重视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思想上有效提高自身道德素养。校园制度建设则主要是说学习管理理念和规章制度问题,对于学校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需要进行严厉打击,起到一定警示作用。

五、结语

大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在人生道路上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通过对校园文化体系的积极构建以及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提高学生道德水平,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提升学生整体素养,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更好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树芳,张宏岗.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1):90-93.

[2]李晓.大学生的和谐发展与和谐教育观的构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3]鲍桂楠.以优秀校园文化为载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