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音乐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21:44:12

钢琴音乐

钢琴音乐范文篇1

〔关键词〕管弦钢琴;艺术指导;音乐素养

虽然钢琴艺术指导不等同于钢琴演奏,但它是从演奏当中演化出来的一种新型表现形式,钢琴艺术指导重点在于演唱者、舞蹈者,以及演奏者三者之间实现相互配合,提升演奏效果。钢琴艺术指导也不等同于钢琴伴奏,钢琴伴奏是附庸于钢琴演奏的,但是,钢琴艺术指导不是附属品,钢琴艺术指导与之存在显著差异。以下主要是对于管弦钢琴艺术指导课程要求以及钢琴艺术指导具备的素养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促进钢琴艺术指导的进一步发展。

一、管弦钢琴艺术指导学习需要正确选择作品

管弦钢琴艺术教学过程当中,为了促使学生音乐素养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对作品应当进行合理以及科学选择。钢琴教师应当尽量选择优秀经典音乐作品,通过优秀作品的学习,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得到提升。除此之外,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学习,能够一定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音乐素养得到提升。管弦钢琴艺术教学过程当中,音乐教师常常根据自身兴趣以及爱好选择作品,忽视对学生兴趣以及个性的充分调查,教师不知道学生究竟对哪种类型钢琴艺术作品感兴趣。教学中选择的作品要相对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并掌握。为了促使作品表现更为突出、完善,以及激发学生兴趣,可以将奏鸣曲作为曲目开展教学,提升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效果。钢琴艺术指导学习的过程当中,对于学生而言,一方面,应当熟练掌握钢琴音乐技巧,另一方面,应当体会音乐内涵。对于钢琴艺术指导教师而言,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器乐小品进行学习,之后再慢慢增加难度,循序渐进。另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合作以及探究学习,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

二、管弦钢琴艺术指导学习需要正确划分乐器种类

对于钢琴艺术指导而言,需要对于乐器种类进行正确划分,这是对钢琴艺术指导提出的基本素质要求。如今,管弦乐曲种类比较繁多,同时演奏过程当中可供选择的类型相对而言较为广泛。所以,实际钢琴艺术指导学习过程当中,学生对于管弦乐器基本特点以及性能应当充分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自身音乐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三、管弦钢琴艺术指导的音乐素养

目前,对于管弦钢琴艺术指导而言,需要钢琴艺术指导具备的专业素质较多,包括独奏表演素养,良好听力素养以及具备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这几个素养缺一不可,平时要加强练习。1.钢琴独奏表演素养。钢琴艺术指导在整个管弦乐队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促使乐队演奏更加协调以及统一,对于提升乐队演奏质量、提升音乐总体效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钢琴艺术指导不仅仅对一般性乐曲演奏指导,而且对于相对复杂的音乐作品,也需要发挥积极的作用。尤其是目前管弦乐团当中乐器种类比较繁多,如何保障演奏的层次性,就需要钢琴艺术指导发挥作用。另外,各种乐器在音高以及位置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钢琴艺术指导者要能双手并用,一只手进行基础演奏,另一只手还需要演奏其他旋律或者模仿乐器特征以及乐器音色。对于演奏奏鸣曲而言,很多奏鸣曲往往是为钢琴而作。这种情况之下,钢琴就不是伴奏,地位已经上升成为主奏,这就更加需要钢琴艺术指导具备独奏表演方面的能力和素养。2.良好听力素养。对于钢琴艺术指导人员而言,需要具备比较良好的听觉能力。在听觉方面,对于钢琴艺术指导提出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协奏曲当中应当对管弦乐当中铜管、木管以及弦乐的音色以及演奏特点进行充分把握。另一方面,钢琴艺术指导还需要充分关注并深入研究合作性乐曲。对于合作性乐曲而言,两个及两个以上乐器需要在音色上实现相互协调,音量上保持相对平衡,从而提升音乐效果。钢琴艺术指导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灵敏听觉调整以及掌控局面。通过不断训练以及练习,从而寻找到某种音乐规律,提升自身视奏能力以及快速读谱能力,这也是对于钢琴艺术指导提出的基础素质要求。3.表现力以及感染力。对于音乐本质进行研究发现,音乐其实是人的意识形态以及情感活动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所以,音乐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种情感艺术,能够促使人们内心深处隐藏的情感变化以及内心活动得到凸显。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具备高素质的钢琴艺术指导人员而言,需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具备音乐表现力以及音乐感染力,富有情感,具备鲜明的风格特点,能提升音乐魅力以及吸引力。另外,钢琴艺术指导还需要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刻理解,对于和声调式以及乐曲作者的意图,包括作品风格特点进行全方位把握,从而提升整体音乐效果,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音乐画面。除此之外,钢琴艺术指导的过程当中还需要发挥想象力,想象力越为丰富,音乐效果则越强。4.钢琴艺术指导需要具备充分的舞台经验。对于优秀的钢琴艺术指导者而言都应当具备相关舞台经验以及临场应变能力。表演艺术不仅仅需要技术、技巧支撑,同时还需要相关人员对于作品进行充分了解以及把握。另外,演奏者心理状态和心理因素对于现场钢琴艺术演奏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对于钢琴艺术指导人员而言,丰富的舞台经验必不可少,才能对突发事件有临场应变能力,心理状态才能保持稳定,同时才能促使演奏人员对作品进行更纯熟的演绎,另外,还能激发观众积极性,引发观众心理共鸣,和演奏者之间形成良好互动。

参考文献:

[1]朱虹.浅谈管弦钢琴艺术指导的音乐素养[J].艺术研究,2017(03).

[2]贾梦欣.浅谈管弦钢琴艺术指导课的教学[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2).

[3]于莉莉.钢琴艺术指导研究生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齐鲁艺苑,2017(01).

[4]孟少臣.推开钢琴演奏的另一扇门——管弦钢琴艺术指导课教学有感[J].钢琴艺术,2016(08).

钢琴音乐范文篇2

〔关键词〕美学思想;中国钢琴音乐

在中国钢琴音乐中,音乐的活态实践是钢琴音乐演奏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美学思想得以呈现的有效形式。从艺术层面分析,钢琴音乐演奏是二次创作形式,蕴含丰富的美学思想元素,以此通过演奏打动观众,得到观众的认可度,彰显别具一格的艺术演奏形式。新时代背景下,立足于中国钢琴音乐,挖掘其中蕴含的美学思想价值,以美学思想教育原则,促进中国钢琴音乐教育的发展,实现中国钢琴音乐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中国钢琴音乐中美学思想的体现

1.历史性、时代性融合的美学思想。钢琴艺术形式传入到我国已有百年的历史,它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艺术发展道路上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和价值体现。钢琴自引入到我国,就在我国广泛推广,并且与我国的文化、思想、风俗等相融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中国钢琴音乐艺术风格。可以说,中国钢琴音乐中的美学思想,彰显了时代性、历史性。因中国钢琴音乐在时展历程中,与不同时代背景相融合,通过进一步的改进,形成符合这一时代的中国钢琴音乐特点。2.理性与感性融合的美学思想。中国钢琴音乐蕴含丰富的理性与感性美学思想内容。在中国钢琴音乐演奏中,人们能够从钢琴演奏作品中体悟情感内涵,这一情感内涵是钢琴演奏者自身理性与感性的融合。演奏者对中国钢琴音乐的情感,是立足于其审美特性的表达。我们能够深层次地体味其中的音乐美学思想,并且将这种情感通过钢琴演奏技巧进行有效传递和传播,以此实现中国钢琴音乐二次创作的艺术价值。3.民族性的美学思想。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钢琴艺术形式传播到我国各个地区,其中包含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地区通过对钢琴艺术形式的解读,创造符合本土化的中国钢琴音乐艺术作品形式,演奏彰显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中国钢琴音乐艺术形式。可以说,钢琴在我国多民族地区的发展,都能够形成具有特色的中国钢琴音乐形式。而钢琴民族性美学思想特点,也为我国钢琴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彰显中国钢琴音乐艺术形式的包容性。

二、中国钢琴音乐中美学思想的实践原则

1.本体性原则。中国钢琴音乐中具有丰富的美学思想,这些美学思想在中国钢琴音乐演奏过程中,通过演奏者的技能进行完美呈现,彰显中国钢琴音乐别具一格的演奏风格,凸显超高的美学思想内涵。中国钢琴音乐中的本土性美学思想模式,彰显本土化艺术特点,需要遵从本土化艺术发展原则,通过钢琴艺术演奏,将其中的美进行呈现,通过美的流露,打动人们,带动人们的情感,以此使人们与音乐作品内涵形成共鸣。因此,中国钢琴音乐在美学思想实践中,需遵从本体原则,立足于中国钢琴艺术形式,在保留西方钢琴演奏的基础上,深挖具有我国内涵的美学思想,将这种美学思想进行呈现,以此通过钢琴演奏促进我国艺术文化的弘扬。2.结构性原则。音乐是有结构性的,一些伟大的音乐作品具有较强的层次感,通过层次感,能够将人们带入其中,感受到作品的内在情感与元素。中国钢琴音乐中的结构性,彰显其独有的美学思想价值,赋予中国钢琴音乐内在灵魂,通过演奏者的精湛技能,将其中的内容、故事进行呈现,而这种呈现模式,要重视演奏的层次感,以递进形式促进人们的情感与作品形成共鸣。

三、中国钢琴音乐中美学思想的实践策略

通过进一步探析中国钢琴音乐中的美学思想,能够为我国钢琴教育事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为人们呈现具有中国艺术特色的钢琴音乐演奏作品。在中国钢琴音乐中,凸显其中的美学思想,需要教育工作者及学习者一同融入其中,加强教育思想、学习理念的转变,以此达到良好的中国钢琴音乐美学教育效度。1.教育美学思想理念更新。中国钢琴音乐具有丰厚的美学思想内容,在演奏中,不仅要重视演奏者技能的传递,更要以美学思想引领演奏者,让演奏者在演奏中品味、体会其中的美。身为教育工作者,应更新自身教育思想,重视美学思想教育理念的融入,以教育美学思想探究中国钢琴音乐内涵,引领学生品味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美。与此同时,拓宽演奏者视野,例如,将民族美学思想、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其中,让演奏者在学习中,体会本土文化。渗透民族文化内容能够为中国钢琴音乐注入源源不断的艺术元素,促进演奏者思想上的创新。演奏者思想得到创新,其演奏风格、形式也进行创新,实现中国钢琴音乐美学思想挖掘的深层次意义。2.重视演奏者乐感培养。中国钢琴音乐中的美学思想,需要演奏者具有一定的欣赏、鉴赏能力,进而提取其中的美,并且通过自身高超的技能将其中的美学思想演奏出来。因此,在中国钢琴音乐美学思想呈现中,培养演奏者乐感十分必要。首先,可以开展欣赏、鉴赏类活动,聆听不同风格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重视其中旋律、音律美,增强演奏者音乐欣赏能力。其次,重视演奏者演奏平台的提供,在演奏和聆听中国钢琴音乐中,必定会被其中的美学思想及情感元素感染,为演奏者提供演奏平台,让其将捕获的音乐信息进行二次创作。最后,以开展主题活动为导向,以中国钢琴音乐为主题活动内容,营造别具一格的作品情境,品味同一风格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别样风采,熏陶演奏者情怀,进而促进演奏者艺术道路的发展。3.知识传递形式灵活性。中国钢琴音乐中丰富的美学思想需要去挖掘、传递,才能让更多的人领悟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内涵。我们应重视美学思想传递的灵活性、多样性,以美学思想解读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教师在引领演奏者探究中国钢琴音乐中的美学思想时,应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灵活地挖掘、探究其中的美。例如,运用情境教学方法,立足于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打造作品文化氛围,以文化氛围烘托中国钢琴音乐形式,使演奏者能够置身于其中,更好地挖掘、分析、思考、实践其中的美学思想。中国文化是中国钢琴音乐美学思想中的重要元素,在美学思想探究中,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媒介,以文化为导向,加强演奏者对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深层次理解。

研究中国钢琴音乐蕴含的美学思想十分必要,不仅是中国钢琴音乐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钢琴音乐教学革新的需要,更是钢琴学习者领会钢琴之美的现实发展需要。因此,在中国钢琴音乐中,我们要重视美学思想的挖掘,以美学思想为导向,促进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演奏的创新发展,为受众面营造别具一格的作品情境,带动人们的情感,以此实现人们与作品的情感共鸣,彰显中国钢琴音乐艺术性,凸显中国钢琴音乐美学艺术思想境界。

参考文献:

[1]李静.中西音乐美学元素的融合——以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为例[J].艺术评论,2016(06).

钢琴音乐范文篇3

一、中国钢琴音乐的萌芽时期———19世纪

40年代后,正是西欧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鼎盛时期大批的传教士和商人涌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钢琴也随之流入中国。据周大风先生的《钢琴维修及弹奏》一书中介绍,钢琴刚流入中国时并不叫“钢琴”,而是叫“洋琴”,1840年之后才逐步称为“钢琴”。这一时期音乐界的代表人物为赵元任,他创编了风琴曲《花八桥与湘江浪》,并于1914年5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公演,这首作品的创编预示着我国键盘音乐创造的启蒙。1915年赵元任又创作了钢琴曲《和平进行曲》,来表达中国人民期盼世界和平和科学救国的心愿,音乐形象鲜明,富有活力,结构严谨,这种带有模仿欧洲传统技法的痕迹,在早期音乐创作中是很有价值的。随后,萧友梅1923年创作了钢琴曲《新霓裳羽衣舞》,这首钢琴曲采用了中国传统五声调式演绎唐代音乐,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部以民族历史为题材的较大型的钢琴曲。

二、中国钢琴音乐的成熟时期———这一时期中国音乐取得了重大的发展

1934年,贺绿汀创作了带有中国风格的钢琴曲《牧童短笛》,标志着中国钢琴音乐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是一首标题性的再现三步曲式结构,采用欧洲对比复调技术与我国民间支声复调因素相结合的创作手法,描写了中国30年代的农村风光,音调带有浓郁的中国特色,被公认为是中国钢琴音乐成熟时期的起点,对其后中国钢琴音乐和其他多声音乐创作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在这段时期,中国钢琴音乐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得到空前发展,作曲家的创作技法也从单纯模仿新古典主义、印象派等技法中去寻求一种适合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新技法。

三、中国钢琴音乐的繁荣时期———新中国成立后

钢琴音乐范文篇4

关键词:钢琴音乐;艺术传播;新型网络媒体

一、前言

钢琴音乐艺术起源于西方,最早由意大利人发明,后经过不断改良,逐渐成为一种专有的乐器。同时,在欧洲涌现出了众多的钢琴演奏家和钢琴名曲,这些艺术形式随着钢琴乐器的引入,逐渐被我国民众熟知。钢琴艺术从传入我国之日起,因其价格的昂贵和演奏技艺的严格,只是在上流阶层流行。目前,西方的钢琴音乐已经成为当下我国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随着新型网络平台的兴起,钢琴艺术也开始通过这种形式传播,不管是钢琴音乐的表演还是教学,都很大地提升了钢琴音乐艺术的影响力。

二、新型网络平台的兴起与钢琴音乐艺术的传播

(一)短视频网络平台上的传播。短视频网络平台是近期兴起的一种网络传播形式,由于其生动形象的传播方式以及便捷的使用方法,一经推广就获得广泛的好评,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的用户。目前的短视频网络平台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有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网络平台,这些网络平台在形式上都差异不大,在经营模式上也都类似,只是在具体的使用和特点的划分上略有不同,以满足不同需求的用户。通过笔者的使用和研究,许多钢琴演奏者或者爱好者都在这些网络短视频平台上开通了账号,并且进行了短视频的录制或者直播活动。大部分视频内容都是钢琴音乐教学,有一部分是钢琴音乐的表演。有些制作者凭借优秀的演奏技术或专业的教学能力,获得了许多用户的好评,有些账号制作者凭借专业的收音设备,能够将钢琴音乐的音效较好地传递到用户设备上,使钢琴音乐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众多的钢琴音乐内容创作者不仅取得了一定的收益,同时也使钢琴艺术得到了很好的传播和普及,钢琴逐渐成为普通用户了解和学习音乐艺术的首选。[1](二)微信公众平台上的传播。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的社交软件推出的公众网络平台,依托用户数量的微信软件,快速成为了主流媒体平台。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推广,微信公众平台目前已经汇聚了超过2000万个公共账号,许多内容创作者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成为利用微信创业的群体。钢琴音乐艺术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钢琴音乐艺术的普及和教学是广泛存在的现象。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可以以文字、图文、图文+短视频的形式,这种形式全面地满足了公众号运营者的信息推广手段,对钢琴音乐艺术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如此,微信公众平台内部还可以进行交易、打赏等行为,使公众号运营者能够获取一定的报酬,进而不断优化自己的内容。目前,许多传统的钢琴音乐培训机构都相继在微信公众平台开设了线上教学程序。除此之外,一些普通的钢琴演奏者或者钢琴爱好者也相继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以推广钢琴音乐艺术。(三)其他形式网络平台上的传播。除了短视频和微信公众平台外,其他网络平台也成为了许多用户获取知识、娱乐身心的途径。比如今日头条和微博,作为当下的主流媒体平台,成为了音乐艺术传播的重要媒体平台。尤其是今日头条,在经过短暂的创业阶段后,就凭借独特的大数据云计算优势,以吸引全民参与的模式,占领了自媒体运营的重要位置。在自媒体兴起的一段时间里,今日头条成为自媒体创业者的首选平台。一些优秀的钢琴演奏者也通过今日头条,普及钢琴音乐及其教学内容,受到了许多用户的欢迎,同时也吸引了众多的钢琴音乐爱好者走向正式学习钢琴的道路。除此之外,一些网络直播软件如快手、淘宝等,不仅使得钢琴音乐艺术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给所有的观看者,还可以随时互动。另外,网络直播兴起带来了新的营销模式,使得线上的产品销售成为了一种时尚和潮流,在当下物流行业的服务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钢琴乐器的线上消费逐渐成为广大音乐爱好者的选择。[2]

三、提升网络平台中钢琴音乐艺术影响力的策略

(一)充分利用新型网络平台的优势。钢琴音乐艺术经过多年的传播和推广,已经成为当下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音乐形式。普通用户除了在网络视听平台上欣赏钢琴演奏的曲目之外,还可以购买家用钢琴自己练习和演奏。在新型网络平台兴起之后,钢琴音乐艺术的传播和普及又出现了新的方向。尤其是视听类新型媒体平台,不仅可以十分形象地展示钢琴音乐艺术,一些在钢琴演奏中的技巧和练习过程,都可以通过媒体平台来展示。除此之外,通过网络视听节目的传播,一些国内外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高雅的古典音乐很快被普通民众熟知。在钢琴音乐艺术的传播和交流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新型网络平台的优势,提高网络平台运营效率,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钢琴艺术的影响力。(二)加强新型网络平台在专业教学中的使用。钢琴专业教学是传承钢琴音乐艺术最有效的方式。在新型网络媒体平台的广泛普及下,钢琴专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加强对新型网络平台的使用,采用新鲜有趣的教学形式,提高钢琴艺术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广泛吸收多种新型网络媒体平台的优势,将自己的日常教学内容融入新型媒体,提高自身教学的影响力,同时促进钢琴音乐艺术传播和普及。另外,还要支持学生利用新型网络媒体平台进行钢琴艺术的交流和互动,鼓励学生个人开通网络平台账号,表演钢琴音乐和普及基础内容,既锻炼了专业知识,又丰富了网络文化。(三)将钢琴音乐与新型网络平台的特点紧密结合。通过对新型网络平台特点的讨论,可以总结出不同媒体平台的特点,只有将钢琴音乐艺术的传承与这些网络平台的特点相结合,才能最大化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比如,短视频平台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视听效果较强,可以充分利用短视频的视听效果,录制优秀的钢琴演奏作品,并在短视频平台上。在录制短视频的过程中要注意录音设备的专业性,最大限度地将最真实的钢琴音效传递给用户,提高钢琴音乐艺术的感染力。对微信公众平台等相关媒体形式,可以发挥其图文推送的能力,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推广钢琴音乐艺术的历史和文化,传递给普通的用户,从而提升广大网络用户的娱乐品位。另外,在内容的制作上,要优化用户体验,使自媒体内容能够得到用户的充分肯定,这样才能增加流量,取得收益,从而转化为自身继续优化内容的动力。目前在众多新型网络媒体平台中,有关钢琴音乐艺术的内容十分丰富,且大部分都已经投入商业化运营。普通钢琴爱好者若想通过这样一种形式进行创业活动,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精力和实力。[3]

四、结语

钢琴音乐作为一种高雅艺术,从引入我国以来,逐渐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也越来越精致,钢琴艺术逐渐走进普通民众的视野。目前,网络文化代表一种社会潮流,同时也是人民群众娱乐休闲内容的体现。通过新型的网络平台来促进钢琴艺术传播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手段。这就需要广大的钢琴音乐从业者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利用新型网络媒体的优势和特点,全面推广钢琴音乐艺术。

参考文献:

[1]范小毅.钢琴表演艺术传播与推广路径浅析[J].文化月刊,2018(9):76-77.

[2]李娟.媒介传播对钢琴演奏美学价值实现的作用[J].北方音乐,2017,37(23):67.

钢琴音乐范文篇5

关键词:钢琴家肖邦音乐作品

无论在哪一个国家,在他们的钢琴曲目中,肖邦都占有着重要地位。原因并不仅在于肖邦的作品特别适合于钢琴音乐会和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听众观众,尤其在于肖邦音乐的美,在于它的诗意和韵味,在于表情和调性的富于变化,在于始终与内容化为一片的、形式的开展。但所有表达肖邦的钢琴家,并不都有资格称为肖邦专家,虽然绝对准确的表达标准是极难规定的,甚至于不可能规定的。一方面,随着音乐表现方法的发展,随着钢琴音响的进步与机械作用的日趋完美,随着美学观念的演变,大家对肖邦作品的了解也不断地在演变着。另一方面,关于他作品的表达,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见解同时存在,这是需要看表达的人的个性和反应而定的:有的倾向于古典精神,有的倾向于浪漫气息,有的倾向于表现派。其实,一切乐曲的表达,都由这些不同的观念在不同的程度上表现出来。

在艺术领域我们得到一个结论:若要不顾事实,定出一些严格的科学规则与美学规则,那不用尝试,注定要失败的。肯定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找另外一条路径去了解肖邦,这路径是要抓住他音乐的某些特征,可以作为了解他作品的关键的特征。看看肖邦在19世纪音乐史中所占的地位,即使是迅速的一瞥,也能帮助我们对这个问题加深了解。最流行的一种分类法,是把肖邦看作一个浪漫派。这评价,从时代精神和当时一般的气氛着眼,是准确的,但一考虑到肖邦的风格,这评价就不准确了,因为浪漫主义这个思潮显然已趋没落,把肖邦局限在这个狭窄的思想范围以内,当然是错误的。

肖邦的音乐以革新者的姿态走在时代之前,调式体系的日趋丰富是由它发端的,它的根源又是从过去最持久最进步的传统中引申出来的:肖邦认为莫扎特是不可企及的“完美”的榜样,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是他一生钻研的对象。

至于肖邦作品的内容和他的表现方法,可以说是用最凝练最简洁的形式,表现出最强烈的情绪的精华,浩瀚无涯,奇熠恣肆的幻想,像晶体一样的明澈;心灵最微妙的颤动和最深邃的幽思,往往紧接着慷慨激昂的英雄气魄和热情汹涌的革命情神;忽而是无忧无虑、心花怒放的欢乐,忽而是凄凉幽怨、怅然若失的梦境;雕刻精工的珠宝旁边,矗立着庄严雄伟的庙堂。的确,在肖邦的作品中,没有一个小节没有音乐,没有一个小句是只求效果或卖弄技巧的。体会他的思想,注意他的见解演变的路线,他的学生和传统留下来的、当时的佐证,卓越的肖邦演奏家的例子,凡此种种,对于有志了解他不朽的作品的艺术家,都大有帮助。只有在肖邦最全面的面貌之下去了解他的作品,才能说是恰当的、忠实的,至少不会有错误的看法。

让我们来比较一下三位钢琴家演奏的《波兰舞曲》。著名的波兰钢琴家、作曲家肖邦,自从1831年华沙起义失败后便在巴黎定居。有一天,在巴黎的波兰贵妇人吾汀斯基家里,来了三位客人,他们都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也是吾汀斯基家的常客。他们是德国的希勒、匈牙利的李斯特和波兰的肖邦。音乐家相见,话题自然而然地围绕着音乐的内容,渐渐地谈到了对民族音乐的看法,这时,他们之间就出现了分歧。原来,希勒是一个主张“绝对音乐”的作曲家,他不承认音乐有民族意识的存在;李斯特是近代标题音乐的鼻祖,他承认任何音乐必定有它的内容;肖邦则认为,他的音乐是绝对的民族音乐。三人在这一问题上争论不已。于是吾汀斯基出来说话了。她说:“肖邦刚好完成了一首《波兰舞曲》,争论是难有结果的,不如大家都到钢琴上来演奏一遍,以便证实一下乐曲中到底有没有民族意识这回事。”大家都同意她的建议。

于是,首先由希勒坐在钢琴前,他把《波兰舞曲》以最纯熟的技巧,严谨地、一丝不苟地弹奏了出来。因为他的理论是:如果音乐具有内容,必会破坏音乐的完美的意境,所以他的演奏,确实能令人惊叹他的准确和技巧,但除此之外,就只有茫然和空虚之感了。

李斯特接着坐到钢琴前,他知道,肖邦这首《波兰舞曲》是为被敌人瓜分了的波兰而作的,李斯特也为此感到同情和激愤。于是,在他的音乐中,人们听到了枪声和火焰,战斗和奔马,战斗结束之后,是被蹂躏的波兰女人和儿童在啼哭,最后是绝望的呼喊和激愤的爱国志士们的热血在沸腾。一曲既罢,希勒的脸庞已紧张地为不幸的音乐所感动。吾汀斯基、李斯特和肖邦都流下了眼泪。

最后,肖邦坐到了钢琴前。他坐着沉默了很久。因为他觉得,李斯特对这首舞曲的解释是错误的,他必须自己来给以正确的表现。当他的心已全部进入音乐境界的时候。只见他轻轻地、喃喃地说:“波兰还没有灭亡!”接着,音乐从钢琴中倾注出来,弥漫着、扩散着。这里出现的不是波兰的恐怖、可怨的命运,也不是战争和死亡。这里出现的是波兰的阳光,阳光下是波兰的村庄、羊群;田野里开放着繁茂的鲜花。接着,波兰的山川流水,愉快而幸福的村民,仿佛在一个假日吹着笛子在舞蹈,还有孩子们在嬉戏……

演奏结束了,四个人都静止不动。肖邦在沉默了一会儿之后,以更轻柔的音调又说一遍:“波兰还没有灭亡!”四个人的面颊,都被肖邦音乐中的情绪所感染,仿佛他们都经受了波兰的阳光的曝晒,浮泛着幸福的红光。从音乐里,仿佛突然看到了波兰,认识到波兰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国家……

在肖邦的作品中,爱好抒情的人能发现无穷的诗意与感情;爱好史诗的人能找到勇猛的飞翔,战斗的冲动,甘美的恬静;喜欢古典精神的人可以欣赏到恰如其分的节奏,条理分明的结构;长于技巧的人会发现那是最能发挥钢琴特性的乐曲。

肖邦虽然从来没写作歌剧,但他从小极喜爱这种音乐形式,他的作品受到强烈的影响,例如他那些可歌可咏的乐句,特别富于歌唱意味的篇章与装饰音,以及行云流水般的伴奏,据他自己说,某些作品主调的美,往往就表现在伴奏中间。他爱好歌剧的倾向还有别的痕迹可寻:他的作品中前后过渡的段落,在曲调上往往是下文的优笔;或者相反的,表面纯属技术性的华彩伴奏(figuration),事实上却含有许多交错的图案与铺陈。凡是以虔诚的心情去研究肖邦作品的钢琴家,都应当重视作者的表情是朴素的,自然的;过分的流露感情,他是深恶痛绝的;也该注意到他的幽默感,他的灵秀之气,他极爱当时人们称赏的高雅风度,以及他对于乡土的热爱。唯其如此,他才能从祖国吸收了最可贵的传统,反映本国的山川、人物和最真实的民谣的风土气候。

以上的感想既不能把这个题目彻底发挥,也不是为表达肖邦的“恰当的风格”定下什么规律,或者加以限制;因为对于内容的“丰富”与表现方法的“完美”,个性不同的艺术家往往都有不同的看法。事实上,这种情形不但见之于派别各异的钢琴家,亦且见之于同一派别的钢琴家,波兰人演奏肖邦的情形便是很明显的例子。最杰出的名家如巴得累夫斯基、斯里文斯基、米却洛夫斯基、约瑟夫·霍夫曼、伊涅斯·弗列文、阿丢·罗宾斯坦,中年的一辈如享利克·斯东姆卡、斯丹尼斯罗·斯比拿斯基、约翰·埃基欧,以及1949年得获第四届竞赛奖的前三名,哈列娜·邱尼-斯丹芬斯加、巴巴拉·埃斯-蒲谷夫斯加和万特玛·玛西斯修斯基,他们的风格都说明:不但以同一时代而论,各人的观念即有显著的差别,而且尤其是美学标准与一般思潮的演变,能促成不同的观念。

毋庸讳言,与肖邦的精神最接近的钢琴家,一定是不滥用他的音乐来炫耀技巧的(炫耀技巧的乐曲固然很正当,但更适宜于满足炫耀技巧的欲望的钢琴乐曲,在肖邦以外有的是)。大家也承认,与肖邦的精神接近的钢琴家,是不愿意把他局限在一种病态的感伤情调以内,而结果变成多愁多病的面目的;他们对于复调式的过渡段落,伴奏部分的流畅与比重,装饰音所隐含的歌唱意味,一定都能了解它们的作用和意义;他们也一定尊重作者所写的有关表情的说明,能感染到作者所表现的情绪与风土气氛。朴素、自然,每个乐句和乐思的可歌可咏的特性,运用连贯的节奏与圆顺,都应当经过深思熟虑,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

值得注意的还有别的问题,例如,钢琴音响的天然的限度,决不能破坏。不论是极度紧张的运用最强音而使乐器近乎“爆炸”,还是为了追求印象派效果,追求“烟云缥缈”或“微风轻随”的意境,而使琴声微弱,渺不可闻,都应当避免。凡是歪曲乐思,超出适当的速度的演奏,亦是大忌。所谓适当的速度,是可以在某种音响观念的范围之内加以体会而固定。

世界各国真正长于表达肖邦的大家,对于这个天才作曲家留下的宝藏,所抱的热爱与尊敬的心,无疑是一致的,过去如此,现在也如此。所不同的是,我们这时代的倾向,是要把过去伟大的作品表现出他们纯粹的面目,摆脱一切过分的主观主义,既不拘束表情的真诚,也不压制真有创造性的、精妙绝伦的表演。

参考文献:

[1]《钢琴教学与演奏技术》,童道锦、孙明珠编选,人民音乐出版社

[2]《20世纪钢琴大师》,谢颖编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钢琴音乐范文篇6

钢琴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的传播密不可分,两个表现的事物高度的发展关系在一定层次上相互促进,具体的表现的形式:第一,音乐教育和音乐的文化传播二者互相保持着协调发展的逻辑关系,相互可持续的促进,都属于社会音乐文化领域,都受到音乐文化的传播的限制,立足于自身体系的建立和高度的发展,有着各自不同的社会分工,相互促进,相互转化,这个关系使它们直接或间接的形成互动的必然性。第二,社会的音乐文化传播有着自身的理性的逻辑元素蕴含其中,表现在是音乐教育的文化基础,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动力。由此看来,音乐教育与社会的音乐文化传播是密不可分的,脱离社会音乐文化传播的背景,音乐教育是难以继续发展的,同时缺少音乐文化的基础,音乐教育的传承更是遥遥而不可实现的。

2钢琴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文化

虽然钢琴音乐教育在不断改革以适应新环境下的变化,但实际上我国在音乐教育方面做得并不够好。这种不完善除了包括政策方针、教育体系等之外,也有很大一部分体现在与社会音乐文化互动的缺失。

2.1钢琴音乐教育中的因素和社会音乐文化的干联

钢琴音乐教育最主要的影响的因素是在教育过程中的设备硬件的搭配的关系。这两个方面对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文化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它们两者的互动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这种影响也不是单方面,往往是双向。钢琴音乐教育有着突出的三要素的特征:音乐教师、音乐教材、音乐设备,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三个部分。首先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中扮演着植树人的角色,通过音乐教育的手段将音乐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传播给下一代。所以,作为引领者音乐教师必须首当其冲地融入社会音乐文化中,设身处地的感受社会音乐文化,对社会音乐文化要进行批判性的汲取。其次,音乐教材的内容直接表现出音乐的中心思想,也是学生最先接触的音乐文化。所以,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协调搭配好互相彼此的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音乐教学过程中的软件配置是保证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的因素。这些要素彼此影响、彼此制约,彼此配合,增进音乐教育的蓬勃发展。可以将社会音乐文化适当融入这些要素中,用来促进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的互动。

2.2钢琴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互动的深入分析

社会音乐文化起源于古代时期,承载着人类悠长的汗青和厚重的文化,经由多年的文化变化仍然生生不息。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也有五十六个文化各不相同的民族,不仅如此,每个时期的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发展轨迹。综合起来,文化的发展轨迹对音乐的发展历程有着深深的作用。钢琴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不仅仅改善人们的思想水平,音乐对于社会建设也有着深远的影响。音乐教育对于社会的文化发展,促进人们思想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离开音乐教育,学生的精神教育将会不完整,综合素质的能力将会出现短板,对精神食粮的要求也会降低,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

3加强钢琴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互动的对策

对于加强钢琴音乐教育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多种的方法,要加强教育过程中的音乐互动的环节,要做到教育主体间的双向教育互动,对传播过程中的音乐文化要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对待文化的差异要高度的认同,扩大音乐文化传播的范围。音乐教育对社会音乐文化要高度的渗透,这是快速融合的发展的过程,也是相互促进发展的基础所在。将社会音乐文化引入到钢琴音乐教育中:钢琴音乐发展的过程也是民族音乐不断走向成熟的一个过程,需要将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因素融入其中,丰富本国的音乐文化内涵,加强民族音乐的教育,引领民族文化发展的趋势,把民族的精神融入民族音乐之中,既有音乐文化的传播,也有对民族精神的深刻理解。同时,流行音乐也属于社会音乐文化的范畴。流行音乐大多数的商品化的音乐,在引入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分析、辨别,将其中的积极部分融入音乐教育当中。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加强流行元素对学生的熏陶。我们可以将流行音乐的音乐和基本常识融入钢琴音乐教育中,同时也可以加入流行音乐乐器的教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结语

钢琴音乐范文篇7

〔关键词〕高师;钢琴教学;音乐审美;应用

审美是音乐艺术的核心内容。音乐教育的实质就是审美教育。在音乐基础教学过程中,运用音乐审美教育优化钢琴教育教学,将审美教学理念应用到钢琴音乐的教学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钢琴学习过程中体验音乐之美,有利于音乐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一、高师钢琴演奏者的音乐审美心理要素

钢琴演奏中的审美心理就是作为审美主体的钢琴演奏者用审美的态度去感知乐谱和弹奏过程,感受其中所传递出的情感,与乐曲产生共鸣,并获得心理上的轻快和情感上的愉悦。在传统的钢琴教学中,演奏者重视自己技法的提高,对音乐情感和音乐审美能力缺少认知和研究。为了培养演奏者的音乐情感和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教师不仅要分析演奏者的心理特征,而且要重点研究其审美心理,进而提高演奏者的接受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一)高师钢琴演奏者的音乐审美感知

音乐审美感知能力是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感悟其中所蕴含的新的意义,对音乐作品进行新的认知和加工,得出对音乐的总体印象。钢琴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从艺术活动中带领学生感受人情化、生命化以及形象化的音乐审美能力,借助钢琴乐曲的演奏引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融入音乐情境之中。例如在演奏德彪西的《月光》时,教师借助乐曲描述的画面能引发学生感悟作品中所传递的情感,在如梦、如幻和如歌的音乐旋律中感知经典作品的审美意蕴和丰富的情感色彩。

(二)高师钢琴演奏者的音乐审美想象

钢琴演奏者的音乐审美想象是对演奏者将要演奏的效果进行设想。音乐审美想象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进行加工创造,将激活审美对象之后所形成新的审美形象演奏出来,并升华到对美感的体验。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通过审美想象,可以提升自身的审美境界,形成更为抽象和深化的审美能力,进而将审美对象展现得更加鲜明生动,使审美体验更加强烈,使作品演奏更富有艺术审美感染力;这对审美主体美感的产生、发展和深化等心理活动都起着重要作用。如在演奏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在节奏中想象黎明时的平静河水和微波荡漾,想象晨曦下水面上的薄雾,从这画面中感受乐曲中所传递的恬静之美。

(三)高师钢琴演奏者的音乐审美理解

音乐审美理解指的是演奏者在弹奏时感受音乐作品的意境、内容以及象征意义,并以音乐审美感知力为基础发挥自我的想象力,从一个整体的角度把握审美内涵,进一步从内在和表面等几个层次理解艺术作品。这样不仅可以提升钢琴演奏者的审美理解能力,而且学生也可以深层次地理解音乐内涵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背景及其展示出来的艺术效果。例如在探究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的时候,通过对音乐创作背景和作曲家的了解,可以在弹奏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音乐的旋律,从而感受作者传递出的情绪波动以及变化,感受到贝多芬的人生波折。这样通过全面的分析和理解,会使得演奏效果得到大大的提升。

二、高师钢琴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措施

审美是音乐学习和艺术鉴赏的核心内容,音乐教育的实质就是审美教育。在高师钢琴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以及音乐艺术的感悟和情感体验,确保审美教育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

(一)强化基本功训练,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在钢琴技艺探究阶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通过对钢琴基本功的讲解和训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演奏过程中辨别、感知乐曲中的情感。听觉是感观系统,是音乐鉴赏的基础;它在音乐感受力的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钢琴教育过程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基本功之后,教师要从乐曲的辨别能力和记忆能力方面认知钢琴乐曲,提升学生对乐曲的辨别能力,也要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和音乐旋律的感受力,注意音乐的律动,使学生的各个器官都达到“通感”;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基本音乐技能,而且对学生音乐感受力的提高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丰富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钢琴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它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是比较密切的。在钢琴教学中,学生想要弹奏一首乐曲,首先要理解乐曲的内涵、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人文风俗等,并对创作者的创作心境和处境要有所研究。当学生形成了一定的人文素养和历史知识背景之后,才可以感受乐曲中的情感内涵,实现乐曲的高质量演奏。基于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钢琴教学方案,不断增强教学方案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并结合文学、历史以及美学等知识挖掘学生对某部音乐作品的感悟和审美能力,感受每一个音乐作品的时代感、风格以及情感,进而领略到整个艺术门类的美感。根据学生感受能力和创作音乐作品的灵感,会产生丰厚的心理体验,使得学生感受音乐知识的特点,进而培养学生对钢琴艺术的音符之美,在音乐学科中培养音乐审美能力;进而使学生产生心灵与情感上的共鸣,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感悟人生之美。

参考文献:

[1]肖玲嘉.何去?何从?——关于高师钢琴课音乐审美素质培养的思考[J].大家,2010(4):41-44.

[2]郑晔.高师院校钢琴教学中音乐审美感知力的培养[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1(1):85-88.

[3]张旭.浅谈高师钢琴教育中音乐审美素质的培养[J].科技致富向导,2010(29).

[4]邵静.论高师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4):136-137.

钢琴音乐范文篇8

关键词: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风格特征

在中外艺术史上,凡是杰出的艺术家都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体现在其全部创作之中,体现在其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等各方面,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是德国音乐家,巴赫的风格与贝多芬的风格截然不同,同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拉斐尔的画风与达·芬奇的画风的迥异可以说是一目了然。

艺术风格体现出艺术家的创作个性,艺术流派则体现出风格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的共性。在近代文艺史上有过重大影响的流派主要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等。下面笔者谈一谈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风格特色。

19世纪(1830—1900年)的音乐,常被称作浪漫主义音乐。这个世纪是情感宣泄、多愁善感的世纪;是和声极度多样发展的世纪,是曲式结构大胆创新的世纪;也是音乐大师层出不穷、钢琴音乐发展到巅峰的世纪。

在19世纪初,钢琴的使用已很普遍,它的音响比以往的大键琴更有效果,尤其是踏板装置的增加,又为钢琴增加了一项新魅力,它使和声美妙地混合,产生了不可思议的色彩感,更能表达出浪漫的气氛。钢琴不仅仅成为一件独奏乐器,还进入室内乐的范围,从而吸引无数的作曲家和演奏家,它们使钢琴尽可能地表现以柔情的情绪到宏大的篇幅,使钢琴的技巧和表现都达到从未有过的高度,而此时作曲家兼演奏家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又形成了明显的演奏风格。

“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是相对的。“浪漫主义”的风格特征是个人主义,尚情感、重主观、尚新奇、重民族情。在这种观念下,浪漫主义的音乐在形式和技巧上虽承自古典乐派,但内容上都大有差异,古典乐派的音乐是超民族的、超个别性,着重在抽象的观念,只求表现“美的理想”,而较少宣泄人类产生的感情,浪漫乐派的音乐则是自由奔放,形式上无拘无束,喜用抒情和描写,民族民间因素大大增加,标题性也很强,与大自然密切结合,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民族性。

一、19世纪浪漫主义乐派的作曲家对钢琴音乐风格产生重要影响

19世纪浪漫主义乐派的作曲家对钢琴音乐风格产生重要影响的作曲家有贝多芬(晚年)、舒伯特、舒曼、门德尔松、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等等。

贝多芬是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位伟大的巨人一脚跨在古典主义,一脚跨在浪漫主义,他是沟通两个时代的桥梁。他的作品106第三乐章第二主部已经预示肖邦夜曲风格的先声,他的作品111第二乐章的第三变奏也隐现了“爵士”节奏的特征。

舒伯特则是纯粹具有浪漫主义精神的第一位作曲家,他的作品渗透的发自肺腑的抒情性格,直接开创了浪漫主义时期最主要的风格特点。舒伯特的钢琴作曲如《音乐瞬间》《即兴曲》等具有与大型作品(如奏鸣曲)同等重要的价值,这种单乐章的中小型曲体成为浪漫主义时期十分普遍的音乐曲式结构。

如果说从舒伯特的音乐中,我们感受更多的是他内省性的自我对话,那么从肖邦作品中,我们可以感悟到作曲家内心与别人的对话,肖邦的钢琴音乐仍是最纯粹的键盘思考后的产物。他的音乐只有在钢琴上才能发出他想要的声音。肖邦对钢琴音乐的贡献,一是他对这种乐器的性能从各种角度去重新观察;二是在作品的创造过程中,不断探索钢琴音乐的新的可能性,如双手节奏的复杂组合、大胆的不谐音响,以及巧妙的转调引出的色彩变化等等。

舒曼是另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风格作曲家,他那具有非常创造性的钢琴作品为钢琴文献增添了宝贵财富,其最杰出的贡献是性格化的套曲或小曲,如《童年情景》《蝴蝶》等,他使用了快速和声节奏、不寻常的踏板效果、切分及交叉节奏、变化多端的伴奏音型等一系列有意义的探索性技法,对其浪漫主义作曲家产生了深刻影响。

李斯特不但创造了“交响诗”的结构形式,推动了奏鸣曲式之后音乐形态的发展,还创造了具有鲜明匈牙利民族气质的大量作品,他的钢琴音乐与肖邦、舒曼一起达到了超群绝伦的高峰。可以说,他在另一方面使钢琴的表现力扩大了;而肖邦是在色彩的表现上为钢琴增添了许多音的音质。他尽可能地把一切先进的因素引入钢琴音乐中,使钢琴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他晚年的音乐语汇,事实上开创了通向诸如印象主义、十二音体乐系等20世纪前半叶的现代音乐之路。

19世纪下半叶,钢琴技艺发展仍遵循着肖邦、舒曼、李斯特的道路,在浪漫主义音乐语汇上没有太大变革,但各种民族主义因素的增长成为该阶段另一段特征。勃拉姆斯就是一位杰出代表,他的钢琴作品仍能够以特有的内在深沉的情感力量打动听众的心灵。他的钢琴织体一般比较乐队化,不同于肖邦充满诗意的浪漫情调和李斯特光辉灿烂的弦技性格,往往是充满勃拉姆斯式的深厚宽大的和弦。二、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风格特征

19世纪钢琴作为乐器中最具表现力的“王者”,在它诞生100年后,达到技巧和艺术的最鼎盛时期。

1.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技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音乐具有绚丽、艰深的技巧

这个时期的钢琴制造业获得了质的飞跃,钢琴音乐域扩大到七个半八度,使钢琴的表现力大大提高,从此,钢琴登上了“乐器之王”的宝座。同时,钢琴领域涌现出一批超级炫技大师,音乐会性的“练习曲”也代替了纯技术性练习曲,钢琴演奏技术包括八度的大量运用,连续饱满的大和弦,开放排列的各种琶音,音阶、半音阶以及各种音型组合方式的华彩经过句,各类组合双音,托卡塔式的双手交叉,远距离跳跃,尖锐短促的快速跳音,闪电般的刮奏,雷鸣般的震音,快速的各种重复等等。眼花缭乱、辉煌壮丽的钢琴技巧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时期。

2.表达、传递、流露、强化个人的情感成为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本质

浪漫主义音乐突破了循规蹈矩的古典风格,形式上无拘无束,情感自由奔放,强调浓厚的个人思想情感,偏重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梦幻般的诗意和火热的激情是这一时期钢琴音乐的显著特点。对大自然景物的描绘越来越多,远离城市的喧嚣,在大自然中寻求宁静和解脱。浪漫主义时代成为一个彰显个性、情感膨胀的时期。

3.标题性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一种重要倾向与特征

浪漫主义作曲家多半聚集在包括画家、诗人、文学家在内的艺术沙龙圈子内,他们彼此影响激发灵感,促使音乐走向直观、诗化,呈现出文学化倾向,用各种文学标题来揭示和启发音乐内涵。同时,不同民族的作曲家追求着各自的民族、民间特色和情趣,体现出雄浑的民族精神和个性特征。

4.浪漫主义的体裁和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各具特色

音乐形象鲜明,旋律自由舒展,富于歌唱。和声极为丰富,织体稠密多变,节奏组合别致。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幅度很大,甚至达到了夸张、极端的地步。为了表达更丰富饱满的情感内容,这个时期的声音概念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这个时期的钢琴在机构的灵敏程度上为各种音量和音色的变化与对比提供了可能。

5.发掘钢琴音响和音色的变化

演奏浪漫主义音乐最复杂而又最微妙的特征就是对弹性节拍的运用和表现了,这是演奏者音乐感觉和音乐修养的体现,也是音乐节奏律动的脉搏、呼吸、张弛与松紧的鲜活运动,虽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更多的是靠演奏者良好的乐感与灵敏的悟性。浪漫主义音乐的踏板使用也更复杂、更精细,根据和声、旋律、色彩、节奏等多种要素,可以使用延音踏板(包括长踏板、浅踏板、模糊踏板等)、音前踏板、强音踏板、弱踏板和持续音踏板等,极大地发掘了钢琴这件乐器音响、音色变化的可能性。

6.开启“琴人合一”的演奏新理念

浪漫主义时期技术发展到极其辉煌的程度,力度也向两极大大扩张,歌唱性乐句音色浑厚,气息绵长,从指尖到全身所有部位的力量无所不用其极。钢琴指触的部位、方向、速度、深度有着丰富多变的组合可能,摸、抓、推、击、揉、摁、勾拨等等,开启了指、腕、肘、臀乃至全身的“琴人合一”的演奏新理念。

总之,浪漫主义钢琴音乐时期是音乐大师层出不穷的时期,他们使钢琴的技巧和表现都达到从未有过的高度,浪漫主义风格的音乐,在自由奔放的形式上无拘无束,喜用抒情,描写民族民间因素大大增加,标题性也很强,与大自然密切结合,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民族性。其创作思想和技法对后来西方各个时期的音乐产生深远影响,对今后的钢琴教学,如何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钢琴音乐范文篇9

关键词:钢琴音乐;教学体系;采茶戏;传统文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钢琴也从“神坛”上走了下来,正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普通大众也开始学习与欣赏钢琴音乐。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已经建立了钢琴音乐教育体系,也就是说钢琴作为一门课程被纳入了音乐教育的框架之内。但是,我国的钢琴音乐教学大多是仿照西方的钢琴课程设置而成,入门曲基本上是马克西姆的《克罗地亚狂想曲》、约翰•帕赫贝尔的《D大调卡农》以及巴赫的《D大调奏鸣曲》,甚少有传统音乐元素的踪影。其实,采茶戏音乐作为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潜藏着深厚的音乐文化意蕴,古色古香的采茶戏音乐对于钢琴音乐教育而言将会是一笔丰厚的财富。

1钢琴音乐教学中融入采茶戏音乐的意义

1.1推动钢琴音乐向多元化发展

我国的钢琴音乐教学呈现出了鲜明的“西方倒”现象,民族音乐元素在钢琴音乐中的渗透极为少见。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将西方的钢琴音乐奉为圭臬,课堂教学曲子也是以西方钢琴音乐为主。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现阶段的钢琴音乐处于一种单向度的状态之中。而随着全球大融合趋势的加强,我国的钢琴音乐必须建立中国化的教学模式,只有形成具有中国魅力的钢琴音乐体系才能在世界钢琴音乐领域占领一席之地。采茶戏音乐是从肥沃的传统音乐土壤中生发出来的,其汲取了大量民间音乐的精华,淳婉清越的唱腔、直白晓畅的曲调、亦庄亦谐的表演等对于古典的钢琴音乐来说将会是一泓清泉,民间特色文化的融入将会为其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从而推动钢琴音乐的本土化发展并使其朝着多元化迈进。

1.2促进采茶戏音乐的传承与弘扬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便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并卷入了全球化的浪潮之中。西方文化不断地涌入,极大地挤压了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同时,西方的音乐、绘画以及艺术对于中国的青少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中国青年,大部分人都沉溺于西方音乐文化的盛宴中,却鲜少有人问津传统音乐文化,采茶戏音乐也随着传统音乐文化的沉寂而消声。而钢琴音乐教学中引入采茶戏音乐,意味着采茶戏音乐艺术会通过现代钢琴这一媒介为当代青少年所知晓。具体来说,赣南客家采茶戏音乐、粤北采茶戏音乐、祁门采茶戏音乐都会在钢琴的改编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发展空间也会越来越大,不用再在逼仄的角落里黯然神伤。此外,采茶戏音乐与钢琴相结合也为其日后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采茶戏音乐将会以此为启示走上与其他艺术形态相融合之路,从而为采茶戏的全面发展与弘扬传播提供坚实的物质载体。

2我国钢琴音乐教学的现状

2.1教师能力欠缺

我国钢琴音乐教育起步晚,发展进程也较为缓慢,与西方的钢琴音乐教育完全不能同日而语,师资力量匮乏是我国当前钢琴音乐教育面临着的最大问题。很多钢琴教师源于音乐学院的毕业生,由于表演经验的缺乏,使得钢琴音乐教学陷入了理论授课的“漩涡”中,也就是教师只是教授钢琴理论知识,而不能从实际的演奏角度对学生的表演能力进行强化与提升。另外,我国很多钢琴音乐教师为了评职称会忙于科研立项工作的开展,一些学校的钢琴音乐教师因此将教学工作丢给助教,还有些钢琴教师会以商业演出的方式牟取经济利益而忽略课堂教学。

2.2教学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钢琴音乐教学主要以讲授法、示范法与练习法为主,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而展开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几近不受重视,学生除了被动的接受之外并无其他选择,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钢琴这一门课程只剩枯燥,某些学生甚至认为“毫无艺术感可言”,教师不会根据学生的需要以及艺术素养对其采取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方法,只会依据钢琴考级的要求对其进行“应试”化培养,进而使得很多学生在应付“考级”中忘却了钢琴音乐的真正意义以及情感价值。再者,钢琴音乐教育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大部分学校都以《钢琴基础教程》与《声乐曲选集》作为钢琴教育的主要教材,没有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性衔接。

2.3传统文化注入不足

我国钢琴音乐教师尚未意识到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价值,只是一味地照搬西方钢琴音乐教学模式,而不会将传统音乐注入到钢琴教学之中。虽然,近年来我国掀起了“传统文化热”的潮流,但是,传统音乐文化并没有受到钢琴音乐教育的重视,而且即使有些高校的钢琴教育引入了民族音乐,但民族钢琴音乐教学依然停留在表面的阶段。因为,教师依旧只会从西方音乐文化的角度进行钢琴音乐授课,而不会从我国钢琴音乐教育的特点入手将本土化的音乐元素融入钢琴音乐的课堂之上,昆腔、京调以及越剧等民间音乐在钢琴教学中几乎完全缺席。因此,我国钢琴音乐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因子极为稀少。

2.4学生基础薄弱

钢琴对于普通的学生而言仍然是一门“昂贵”的课程,因为钢琴课程学习的特殊性需要高昂的学费才能维持孩子的持续性教育。据调查,钢琴教育的费用每年至少是5000,而且花费会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逐年增长。更主要的是,钢琴相对于其他乐器来说更贵,两万元一架的钢琴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承受的。特别是我国农村地区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连接触钢琴的机会都没有,更遑论钢琴教育了。另外,在我国当前的教育机制下,大部分城镇学生的精力都被无尽的考试所消耗,很多学校的钢琴课程为文化课程所取代,很少有学生能真正做到“智”与“美”的全面发展。所以,无论是农村学生还是城镇学生的钢琴基础都较为薄弱。

3钢琴音乐教学中融入采茶戏音乐的具体策略

3.1以采茶戏为切入点,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钢琴音乐教学与采茶戏音乐融合的关键是教师,只有教师意识到采茶戏的价值之后才会将其注入到钢琴音乐教育之中。因此,我国的钢琴音乐教师应当树立传统音乐文化与现代钢琴音乐相交融的观点,从自身的音乐文化素养着手,提升自己对传统民间音乐的驾驭能力。一方面,钢琴教师可以采茶戏为着力点,通过对桂南采茶戏、抚州采茶戏以及闽北采茶戏的研究,增加对于采茶戏音乐的认知度。同时,教师也应该亲自拜访采茶戏音乐大师,向他们请教采茶戏音乐的精髓,并将其逐步渗入到钢琴音乐课堂。另一方面,高校也应当加强钢琴音乐教师的培养力度,为年轻的钢琴音乐教师提供更多的公开演出机会,使其能从民俗音乐的钢琴演奏中积累更加丰富的钢琴演奏经验,进而对学生的采茶戏钢琴表演提供有效的指导。

3.2加强钢琴教育的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

钢琴教学一般是以集体授课的形式进行,通常是教师在钢琴上演奏,学生在一旁观摩练习。然而,这种集体教学模式并不适应所有的学生,尤其是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在集体学习中难以跟上大家的节奏,可能会在自卑心理作祟下产生厌倦心理。因此,我国的钢琴教学应当建立集体教学与单独教学相间隔的模式。例如,教师在进行采茶戏音乐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对采茶戏曲子进行详细讲解,然后再在课堂上进行现场演奏,使学生一边观摩一边熟悉曲谱,剩下的课堂时间则可以对基础较弱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以一对一的方式对其进行指导。再而,钢琴音乐教师也可以建立课堂表演互动机制,每堂课上都留出一定的时间给予学生自主进行采茶戏钢琴演奏,然后由其他学生对其表演进行点评,从而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

3.3开展钢琴演奏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临场演奏水平

钢琴是一门具有表演性质的学科,所以,高校应当改革课程设置模式,增设采茶戏钢琴音乐实践教学课程。首先,采茶戏音乐钢琴教学可以与音乐会以及民乐会相关联,主动要求参加音乐表演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新生见面会、毕业生晚会以及学校庆典等活动,并为其选定与晚会主题相适应的采茶戏音乐。而后,钢琴音乐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成立采茶戏钢琴音乐表演社团,并要求成员联合其他音乐社团定期举行采茶戏音乐汇演活动,无形中便促进了学生临场演奏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吕彬.民族文化中的音乐表现———抚州采茶戏音乐文化的研究[J].音乐时空,2014(22):79-80.

[2]贠婷.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音乐时空,2015(8):170.

[3]周晨.各地“琴”系民族花,何愁寻觅民族路?———探闽西钢琴音乐创作与客家采茶戏的融合[J].音乐创作,2016(3):131-133.

[4]龚宇.钢琴教学中民族民间音乐的运用与教学方法分析[J].明日风尚,2017(4):108.

钢琴音乐范文篇10

钢琴进入中国始于19世纪。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踏入东土,欧洲古钢琴也随之而来。有记载表明,第一架在中国出现的古钢琴是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作为贡品献给明神宗的,当时称之为“西洋铁丝琴”。随后,真正意义上的钢琴也传入了中国,当时称之为“兴隆笙”。史上有记载:清代康熙帝是中国最早学习钢琴演奏的人之一。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外国商人和西方传教士纷至沓来,钢琴作为西方文化艺术的特色产品随着西方人进入中国的脚步而被广泛引入,逐渐在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崭露头角,在基督教会的唱诗班上用于圣经的伴奏,中国音乐也由此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

中国系统的钢琴学习是在1889年“百日维新”后。当时,为了实现救亡图存的目的,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大量教授西学的新学堂应运而生。“1903年是学堂乐歌勃兴的一年。”而钢琴就在乐歌课中成为重要的教学工具,代表人如沈心工、李叔同等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家。这时期不仅培养了大批中小学艺术教员,还带回了当时流行于日本的钢琴教材如《拜厄》《哈农钢琴练指法》《小奏鸣曲集》等,成为当时中国钢琴教学常用的教材并一直沿用至今。20世纪初,意大利钢琴家梅·帕契在中国钢琴艺术发展史上写下了最值得记忆的一笔,“1904年,梅·帕契走进上海德侨俱乐部,他在这里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场钢琴独奏音乐会。”此后,他定居上海,开始从事钢琴教学并带来了系统钢琴指法学习,培养出了俞便民、张隽伟、朱工一、周广仁、傅聪等中国老一辈钢琴家,对中国钢琴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苏联和东欧各国钢琴家开始频繁到中国讲学、演出,不仅使中国的钢琴界迅速掌握了先进的钢琴演奏技术,也为中国的钢琴教育引入了一套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与之相对的,如倪洪进、傅聪、李民锋、丁逢辰、李其芳、史大正、刘诗昆等优秀的中国钢琴家,也开始到海外交流,他们成为中国钢琴艺术发展中坚力量,为中国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世纪中后期,中国钢琴艺术百花齐放,蓬勃发展。北京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两个重量级的专业学院开课。同时,其他各类院校钢琴专业也纷纷建立,钢琴教育开始在中国普及并进入专业化教育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对学习钢琴持有浓厚的兴趣,掀起了一轮钢琴学习热,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钢琴艺术的蓬勃发展。同时,越来越多的世界顶级钢琴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到中国演出、讲学,把国际前沿的钢琴艺术带入中国。在国内,人们热衷于参加各类国际钢琴大赛,学习国际钢琴演奏技巧,与国际人士交流经验,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近几年出现的一批活跃于国际乐坛的中国钢琴家如郎朗、李云迪、陈萨等,逐渐与世界级钢琴大师看齐,越来越多的琴坛新秀开始崛起,在当今世界的钢琴文化中成为弄潮儿。

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是在东西方文化不断的交流、融合的历史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915年,赵元任发表了中国最早的钢琴音乐作品《和平进行曲》,为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立下新的里程碑。1916年,中国第一位音乐学博士萧友梅在留学德国期间也创作了《哀悼进行曲》《小夜曲》等钢琴音乐作品。虽然这些作品并未在社会上引起较大的影响,却为中国钢琴艺术创作首开历史先河。这时期的作品,还是尝试性的,对外来技巧尚处于学习、模仿甚至硬搬的阶段。有的将中国曲调配上欧洲和声,有的曲调也受了外国音乐影响,欧洲的音乐技术规范还束缚着中华民族气质的表达。之后不少歌曲的钢琴伴奏,利用欧洲古典和声,发挥了钢琴多声思维的特长。但和弦本身的东方色彩,可说是对中国风格的一个探索,如萧友梅、赵元任、青主的一些歌曲伴奏。黄自上世纪30年代初写的钢琴伴奏,其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深刻。他的《思乡》《山在虚无飘渺间》和《玫瑰三愿》,都是真挚、细腻的多声思维。他的《春思》使用了加六度音的大三和弦,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完全成熟的第一首中国钢琴曲是贺绿汀写于1934年的《牧童短笛》,这首曲在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首曲告诉人们,欧洲音乐技术理论可以和中国音乐实践相结合,但必须以中国的审美给予消化,只有这样,才可能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气质。《牧童短笛》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优美、质朴、明朗之中凝聚着中国式的诗意和情趣,它的美源自民族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