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监调研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14:47:40

安监调研报告

安监调研报告范文篇1

一、全区煤矿安全生产的总体评价

目前,我国能源探明总储量中,原煤占87%;一次性能源生产总量结构中,煤炭占70%以上;能源总量中,煤炭占68%左右。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的特点一个时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截止20*年9月,我区煤炭探明预查储量达6900亿吨,居全国第一。到十一五末期,全区产能将达5亿吨以上。煤炭就地转化能力达50%以上。我区不仅成为国家的煤炭生产调出基地,而且是煤炭就地加工转化增值的典范。我区煤炭工业的基本定位已放在又好又快上,又好又快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煤矿安全生产和安全监察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煤矿技改整合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以来,针对煤炭行业存在的矿井规模小、安全水平低、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全区进一步加大了资源整合力度。自治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实施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政策,对煤炭资源整合作出了明确规定。通过整合,全区地方煤矿由20*年的1310处,减少到目前的458处,减少了65%;淘汰落后产能4216.35万吨,新增产能亿吨以上。目前全区矿井生产能力由整合前的平均不足9万吨/年提高到约70万吨/年,其中年产120万吨以上大型煤矿105处,占总数的20%,占总产能的70%以上(其中年产1000万吨以上的煤矿16处,占总数的2.6%,占总产能的40%),煤炭开发的布局趋于合理,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科技水平有了很大进步。全区在整合中小煤炭企业和实施大型资源开发项目中,切实加大技术改造和科技更新力度,淘汰落后开采工艺,积极采用机械化开采技术,资源开发的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鄂尔多斯市是我区的主要产煤地区,20*年该市产煤1.9亿吨,占全区产煤总量的54.2%。20*年以来,全市开展了以煤炭资源整合为手段,实施改革采煤方法、提高煤矿资源回收率、实行机械化采煤的三年攻坚战,取得了很大成效,资源平均回收率由25%提高到60%以上,采煤机械化水平由15%提高到75%。目前,全市已有17个煤矿装备了综采设备,18个煤矿装备了高档普采设备,11个煤矿已投产或试生产,今年将有50处机械化开采的煤矿试投产。通过技术改造和科技更新,全区煤炭资源回采率明显提高。今年1—9月份,全区煤炭平均采区资源回采率为73.6%。

(三)煤矿的产量结构变化较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九十年代,我区国有重点、地方国有和乡镇煤矿的产量比例大体是43:16:42,国有重点煤矿与乡镇煤矿产量相当。到20*年,三种类型煤矿的产量比例为66:7:27,国有大中型煤矿的比例占到三分之二。现有生产和在建的露天煤矿135处,设计能力24112万吨,占总设计能力的40%。露天开采的规模有较大的提高。

(四)煤矿安全监察执法水平有较大提高。20*年10月,国家实行“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管理模式,组建了煤监队伍,并逐步步入正规,出现了三个明显的阶段特征。一是初创建局阶段。从20*年10月到20*年底。这一阶段,首先将原自治区煤炭管理局中的绝大多数人员成建制地划移组成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又从原大型煤炭企业及从事煤炭专业的政府相关部门转任、考录了一批懂专业的监察人员,成立了四个监察分局,负责监察11个产煤盟市。首次对违法煤矿采取了行政监察,配合地方开始实施了大规模的整顿关闭工作。煤矿事故大幅下降,死亡人数由20*年的250人降到166人。二是起伏变化阶段。从20*年到20*年底,监察人员基本配齐,制度进一步完善,体系已经健全,但由于煤矿数量偏多,矿井规模偏小,每年死亡人数在130人左右,下降不明显,而且起伏不定,较大、重大事故时有发生。三是稳定好转阶段。从20*年以来,煤矿安全监察的计划审批、计划监察、电子文书、信息统计、抢险救援、事故查处、队伍建设等完善配套的体系已形成,煤炭产业政策调控效果已显现,关小上大,关劣保优的格局已形成,为煤矿做大做强、安全发展奠定了基础。20*年到20*年,死亡人数稳定在60人左右,今年可望降到50人以下。

二、政策措施对煤矿安全生产的推动作用

(一)夯实了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按照自治区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局积极参与并全力推动煤矿整顿关闭和技改整合工作,促使全区煤矿办矿水平明显上了新台阶,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煤矿技改整合速度快、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优化升级和做大做强的特点十分突出,为全区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好转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增强了煤矿安全生产的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耗煤企业的快速发展,我区煤炭工业出现了产量增加,价格走高的趋势,煤矿增加了积累,有了技改投入的空间。据调查,仅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的地方煤矿在系统改造、装备更新方面就投入89亿元,平均每矿投入7600万元。全区基本淘汰了房柱式,扩散通风的落后工艺,全部实现正规化长壁式、全负压通风开采。采掘机械化程度由技改前的10%提高到75%;矿井回采率由技改前的30%提高到60%以上。安装了覆盖主要产煤地区的瓦斯监控系统,一些煤矿还安装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而且一些技改煤矿把新农村建设、固体废弃物利用等推动社会进步工作结合进行,建成了一矿一景,“两堂一舍”齐全的新型矿井,改变了以前脏、乱、差、小的恶劣形象。煤矿领导和管理层基本充实了专业人员,健全安全管理机构,有些煤矿增设了职工培训部门,培训农民工,从管理、装备、人员三方面着力适应由小煤窑向大煤矿的转变。

(三)推动了煤矿安全生产的变化。一是产量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区从**年到20*年的58年间,累计产煤27.2亿吨。煤炭产量由1949年的46万吨,增加到20*年的3.5亿吨,增长了760多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近30年间,累计产煤24.93亿吨,占解放以来总产量的92%,而在这30年间,产量增加最多、最快的是“**”以来的七年,累计产煤14.5亿吨,占解放以来累计产量的53.3%;占改革开放以来累计产量的59%。20*年全区煤炭产量首次实现亿吨大关,在随后的五年中,每年以增产5000万吨左右的速度增长。二是死亡人数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区煤矿从1949年到20*年累计死亡人数7752人,平均每年死亡133人。特别是“七五”到“九五”时期,平均每年死亡350人,仅1990年一年就死亡413人。进入“**”时期,也正是煤监队伍组建之时,煤矿死亡人数显著下降。20*年死亡61人,20*年死亡69人(包括10名盗采资源人员)。今年截至目前,死亡25人。三是百万吨死亡率显著下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0年,我区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8.67。20*年为百万吨死亡率0.197。下降了98%。今年到目前,百万吨死亡率为0.06。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20*年对比,好于印度、南非、俄罗斯的水平,接近于美国水平。

(四)带动了煤矿安全生产支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一是安全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区共建成2个二级、7个三级和1个四级安全培训机构。今年,全区各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累计培训煤矿主要负责人298人,复训81人;培训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865,复训48人;培训特种作业人员26570人,复训3901人;培训农民工21780人,再培训10650人;培训瓦斯监测监控管理及操作人员317人。二是煤矿救援体系全面加强,全区共有18支煤矿救护队伍,其中救护大队10支,独立中队8支,有1485名指战员。建立了两个部级矿山救援基地,六个自治区级矿山救援基地,成立了内蒙古矿山救援协会,形成了覆盖全区的煤矿救援网络。1-11月份,全区救护队共进行预防性安全检查643队次,出动人员5584人次;进行各类矿山事故抢险救援215次,抢救遇险人员46人,生还29人。三是职业危害预防体系初步建立,组建了职业危害预防学会。今年,派出2个工作组,现场培训煤矿从业人员4409人,协助102处煤矿建立了职业危害预防管理机构,建立了职工职业危害档案,对120处煤矿进行了粉尘、噪音测定,对149处煤矿进行了职业危害专项检查,发放职业危害宣传资料800多份。四是检测检验体系已经起步。全区共有乙级检测检验机构3家。今年,检测检验又新增了37个项目,检测检验项目已基本覆盖了90%以上的矿山企业所用设备及作业场所的有害因素。通过检测检验查出存在安全隐患的在用提升机系统11台套、主排水系统25台套、安全防护装置不完善空压机37台套、不合格自救器97台、不合格钢丝绳2根,以及查出其它如甲烷传感器、风速表、瓦检仪、报警仪等不合格矿用产品,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为安全监察提供了执法依据。五是安全中介机构资质认证管理得到加强。全区已建成1家甲级、10家乙级安全中介机构。六是煤矿监测监控系统已全面建成。各类煤矿已全部安装了瓦斯监控系统,全区的四个瓦斯集中监测监控系统已全部建设完成,运行稳定。以上技术支撑体系对促进煤矿安全生产起到了保障作用。

(五)促进了煤矿安全监察执法水平的提高。一是促进了监察思路的调整。随着自治区煤炭产业政策的逐步落实,30万吨以下矿井逐步退出市场,各分局及时调整了监察区域,并将监察重点调整到国有大型企业和大中型矿井,全力遏制重大以上的事故。将日常监察调整到加强对隐患的排查和整改上,确保在“隐患落实年”里不把隐患留到下一年。在我局确定的“管理强矿年”里,安全监察与推行质量标准化工作同步进行,促进煤矿质量标准化上台阶。按照解放思想的要求,在监察思路上超前运作,提前安排职业危害监察,改变了重眼前伤亡,轻长远病亡的传统思路。二是促进了监察方式的调整。——推行计划监察制度,形成监督机制。通过实行年度月度监察计划编报审批制度,细化分解安全监察任务,有目的地开展“三项”监察,使安全监察更加规范有效。——推行包矿责任制度,形成责任机制。与地方监管部门合作包矿,做到了每一名监察员都直接与指定的煤矿安全挂钩,包矿到人,驻矿监督,安全生产与奖励挂钩,激发了监察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意识。——推行省局、分局两级隐患排查台帐管理制度,形成落实机制。推行把隐患排查责落实到人,定期销号。推行对照文件查身份,对照制度查管理,对照帐目查投入,对照文件查现场,对照规定查隐患,对照设计查施工的“六对照”的监察方式,形成重心下移的监察机制。三是促进了监察队伍专业结构的调整。随着我区大型煤矿的增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以及露天煤矿的增加,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多的优势,有针对性地把机电、露采专业的监察人员补充到监察一线。促进了煤矿安全监察水平的提高。四是促进监察手段的调整。随着覆盖全区的瓦斯监控系统的完善,煤矿安全监察手段由过去下井既当监察员又当瓦检员,改为监控系统前的电脑操作员。并实现了执法文书制作电子化、网络化。

三、存在的问题

(一)全球金融危机已影响到我区的煤炭行业,鄂尔多斯地区焦煤价格下降50%,动力煤每吨平均下降100元左右。由于电力、钢铁等行业开工不足,煤炭需求下降。这对刚刚完成技改的煤矿十分不利,而且会影响安全投入和技改的“回潮”。

(二)一些地区出现违规违章和违反程序开采,以及偷盗采资源等行为。一些地区的企业不按已批准的开发规划和程序,开工了一批煤矿,造成了手续不齐、程序不符的问题,给安全监察造成困难。一些地区将同一块优质煤田从上到下配置给多个企业,造成煤炭企业“多层楼”开采。在资源开发环节,偷采滥挖、超层越界、采易弃难、采主弃辅等破坏性开采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给安全生产带来严重隐患,有的引发了安全事故。

(三)落后的开采方式遗留下大面积采空、塌陷区和火区,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随着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造成采空区塌陷、地下水位下降、大气污染、植被破坏、基础设施损坏等一系列问题,矿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鄂尔多斯市煤矿采空区面积已达213平方公里,火区面近20平方公里,部分地区已开始出现塌陷现象,安全生产存在极大隐患。10月29日,发生在东胜区塔拉壕镇神山村和赤峰市元宝山区采空区塌陷事故就造成了5人死亡。东胜区现有煤矿29处,共形成采空区200多处,影响范围约30平方公里,现在采空区上方居住农户约2500户共7800人。采空区引发的火灾燃烧面积约为1.9平方公里,影响范围约13平方公里。采空区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而且对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造成严重威胁。

(四)管理人员和工人素质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煤矿整合技改后,工艺先进,装备更新。而适应这种形势的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十分短缺。据了解,仅准格尔旗技改煤矿中有80%以上的管理人员和技工是从原国有重点煤矿中聘用,但人员的流动性较大,稳定性较差。今后,机械化设备的正常维修会大量出现,而这项工作目前相对滞后,出现了技术与人才不同步,使用与维修不相适应的问题。

(五)监察执法队伍中的问题不容忽视。一是整体年龄偏大,结构相对集中。目前,全局35岁以下人员只占4%,35岁以上到45岁以下人员占43%,45岁以上人员占53%。分局35岁以下人员占5%,35岁以上到45岁以下人员占53%,45岁以上人员占42%。局机关平均年龄49岁,分局平均年龄45.5岁。采煤专业的占专业总人数的57%,机电专业的仅占17%,通风专业的仅占4%。包头监察分局仅有1名机电专业人员,乌海分局没有学通风专业的。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机电监察专业人员已明显不足,专业结构已呈现出不合理现象。二是人员流动范围小,进退机制实行难。由于没有与地方干部交流的渠道,这几年虽然选派年轻干部到地方和基层挂职锻炼,但挂职结束后,又全部回到原单位,交流范围较窄。省局需要从分局补充人员时,省局到分局、分局与分局之间的干部交流时,由于没有相关政策,难以解决他们的住房、户籍、配偶工作和子女上学等问题。三是工作环境特殊,津补贴低于地方。煤矿安全监察工作技术含量高,体能付出大,面对的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危险,而我们第一次津补贴改革标准却低于自治区直属机关的标准,在职厅级相差507至757元;处级相差312至396元;正科级相差222元。离休厅级相差115至250元;处级相差67至121元。退休厅级相差82至209元,处科级相差29至99元。四是知识更新严重滞后。八年来,除进入煤监队伍时,进行了一个月的岗前培训,几乎再没有进行过系统培训,知识老化已经影响到监察工作。五是分局退休人员的管理没有统一解决办法。从今年开始,分局陆续有人退休,再过5年,分局将有11名监察人员退休,这些退休人员没有统一管理办法,又没有设专管部门,来省局又难以解决住房、医保、退休金发放等一系列问题,给分局退休人员的管理带来难度。六是一些单位、部门思想教育工作薄弱。出现思想上滑坡,工作上不实,纪律上不严等问题。

四、对策措施

(一)继续整合资源,提高办矿水平。坚持“扶持大型煤矿,提高中型煤矿,改造小型煤矿”的原则不动摇。继续采取收购、联合、兼并、关闭等方式,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资源开发的技术装备水平。彻底解决煤矿企业“小、散、乱”的问题,推动资源开发向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团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夯实煤矿大环节、大系统和队伍基础,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联合执法,依法监察,打击非法行为。建立国土、煤炭、环保、安监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偷采乱挖、超层越界、非法无证开采、建设等行为。

(三)加强法制建设,强化依法行政。在遏止偷盗采、治理隐患、停工停产、死亡补偿、责任追究、生态保护等方面修订或制定地方性法规,使各种执法行为和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纳入法律法规范围,推动我区煤炭工业走上正规化、现代化开发的路子,走上法制化监管的轨道。

安监调研报告范文篇2

一、全区煤矿安全生产的总体评价

目前,我国能源探明总储量中,原煤占87%;一次性能源生产总量结构中,煤炭占70%以上;能源总量中,煤炭占68%左右。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的特点一个时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截止2007年9月,我区煤炭探明预查储量达6900亿吨,居全国第一。到***末期,全区产能将达5亿吨以上。煤炭就地转化能力达50%以上。我区不仅成为国家的煤炭生产调出基地,而且是煤炭就地加工转化增值的典范。我区煤炭工业的基本定位已放在又好又快上,又好又快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煤矿安全生产和安全监察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煤矿技改整合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十五”以来,针对煤炭行业存在的矿井规模小、安全水平低、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全区进一步加大了资源整合力度。自治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实施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政策,对煤炭资源整合作出了明确规定。通过整合,全区地方煤矿由2005年的1310处,减少到目前的458处,减少了65%;淘汰落后产能4216.35万吨,新增产能亿吨以上。目前全区矿井生产能力由整合前的平均不足9万吨/年提高到约70万吨/年,其中年产120万吨以上大型煤矿105处,占总数的20%,占总产能的70%以上(其中年产1000万吨以上的煤矿16处,占总数的2.6%,占总产能的40%),煤炭开发的布局趋于合理,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科技水平有了很大进步。全区在整合中小煤炭企业和实施大型资源开发项目中,切实加大技术改造和科技更新力度,淘汰落后开采工艺,积极采用机械化开采技术,资源开发的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鄂尔多斯市是我区的主要产煤地区,2007年该市产煤1.9亿吨,占全区产煤总量的54.2%。2005年以来,全市开展了以煤炭资源整合为手段,实施改革采煤方法、提高煤矿资源回收率、实行机械化采煤的三年攻坚战,取得了很大成效,资源平均回收率由25%提高到60%以上,采煤机械化水平由15%提高到75%。目前,全市已有17个煤矿装备了综采设备,18个煤矿装备了高档普采设备,11个煤矿已投产或试生产,今年将有50处机械化开采的煤矿试投产。通过技术改造和科技更新,全区煤炭资源回采率明显提高。今年1—9月份,全区煤炭平均采区资源回采率为73.6%。

(三)煤矿的产量结构变化较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九十年代,我区国有重点、地方国有和乡镇煤矿的产量比例大体是43:16:42,国有重点煤矿与乡镇煤矿产量相当。到2007年,三种类型煤矿的产量比例为66:7:27,国有大中型煤矿的比例占到三分之二。现有生产和在建的露天煤矿135处,设计能力24112万吨,占总设计能力的40%。露天开采的规模有较大的提高。

(四)煤矿安全监察执法水平有较大提高。20*年10月,国家实行“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管理模式,组建了煤监队伍,并逐步步入正规,出现了三个明显的阶段特征。一是初创建局阶段。从20*年10月到2002年底。这一阶段,首先将原自治区煤炭管理局中的绝大多数人员成建制地划移组成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又从原大型煤炭企业及从事煤炭专业的政府相关部门转任、考录了一批懂专业的监察人员,成立了四个监察分局,负责监察11个产煤盟市。首次对违法煤矿采取了行政监察,配合地方开始实施了大规模的整顿关闭工作。煤矿事故大幅下降,死亡人数由20*年的250人降到166人。二是起伏变化阶段。从2003年到2005年底,监察人员基本配齐,制度进一步完善,体系已经健全,但由于煤矿数量偏多,矿井规模偏小,每年死亡人数在130人左右,下降不明显,而且起伏不定,较大、重大事故时有发生。三是稳定好转阶段。从2006年以来,煤矿安全监察的计划审批、计划监察、电子文书、信息统计、抢险救援、事故查处、队伍建设等完善配套的体系已形成,煤炭产业政策调控效果已显现,关小上大,关劣保优的格局已形成,为煤矿做大做强、安全发展奠定了基础。2006年到2007年,死亡人数稳定在60人左右,今年可望降到50人以下。

二、政策措施对煤矿安全生产的推动作用

(一)夯实了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按照自治区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局积极参与并全力推动煤矿整顿关闭和技改整合工作,促使全区煤矿办矿水平明显上了新台阶,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煤矿技改整合速度快、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优化升级和做大做强的特点十分突出,为全区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好转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增强了煤矿安全生产的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耗煤企业的快速发展,我区煤炭工业出现了产量增加,价格走高的趋势,煤矿增加了积累,有了技改投入的空间。据调查,仅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的地方煤矿在系统改造、装备更新方面就投入89亿元,平均每矿投入7600万元。全区基本淘汰了房柱式,扩散通风的落后工艺,全部实现正规化长壁式、全负压通风开采。采掘机械化程度由技改前的10%提高到75%;矿井回采率由技改前的30%提高到60%以上。安装了覆盖主要产煤地区的瓦斯监控系统,一些煤矿还安装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而且一些技改煤矿把新农村建设、固体废弃物利用等推动社会进步工作结合进行,建成了一矿一景,“两堂一舍”齐全的新型矿井,改变了以前脏、乱、差、小的恶劣形象。煤矿领导和管理层基本充实了专业人员,健全安全管理机构,有些煤矿增设了职工培训部门,培训农民工,从管理、装备、人员三方面着力适应由小煤窑向大煤矿的转变。

(三)推动了煤矿安全生产的变化。一是产量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区从1949年到2007年的58年间,累计产煤27.2亿吨。煤炭产量由1949年的46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3.5亿吨,增长了760多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近30年间,累计产煤24.93亿吨,占解放以来总产量的92%,而在这30年间,产量增加最多、最快的是“十五”以来的七年,累计产煤14.5亿吨,占解放以来累计产量的53.3%;占改革开放以来累计产量的59%。2002年全区煤炭产量首次实现亿吨大关,在随后的五年中,每年以增产5000万吨左右的速度增长。二是死亡人数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区煤矿从1949年到2007年累计死亡人数7752人,平均每年死亡133人。特别是“七五”到“九五”时期,平均每年死亡350人,仅1990年一年就死亡413人。进入“十五”时期,也正是煤监队伍组建之时,煤矿死亡人数显著下降。2006年死亡61人,2007年死亡69人(包括10名盗采资源人员)。今年截至目前,死亡25人。三是百万吨死亡率显著下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0年,我区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8.67。2007年为百万吨死亡率0.197。下降了98%。今年到目前,百万吨死亡率为0.06。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2003年对比,好于印度、南非、俄罗斯的水平,接近于美国水平。

(四)带动了煤矿安全生产支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一是安全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区共建成2个二级、7个三级和1个四级安全培训机构。今年,全区各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累计培训煤矿主要负责人298人,复训81人;培训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865,复训48人;培训特种作业人员26570人,复训3901人;培训农民工21780人,再培训10650人;培训瓦斯监测监控管理及操作人员317人。二是煤矿救援体系全面加强,全区共有18支煤矿救护队伍,其中救护大队10支,独立中队8支,有1485名指战员。建立了两个部级矿山救援基地,六个自治区级矿山救援基地,成立了内蒙古矿山救援协会,形成了覆盖全区的煤矿救援网络。1-11月份,全区救护队共进行预防性安全检查643队次,出动人员5584人次;进行各类矿山事故抢险救援215次,抢救遇险人员46人,生还29人。三是职业危害预防体系初步建立,组建了职业危害预防学会。今年,派出2个工作组,现场培训煤矿从业人员4409人,协助102处煤矿建立了职业危害预防管理机构,建立了职工职业危害档案,对120处煤矿进行了粉尘、噪音测定,对149处煤矿进行了职业危害专项检查,发放职业危害宣传资料800多份。四是检测检验体系已经起步。全区共有乙级检测检验机构3家。今年,检测检验又新增了37个项目,检测检验项目已基本覆盖了90%以上的矿山企业所用设备及作业场所的有害因素。通过检测检验查出存在安全隐患的在用提升机系统11台套、主排水系统25台套、安全防护装置不完善空压机37台套、不合格自救器97台、不合格钢丝绳2根,以及查出其它如甲烷传感器、风速表、瓦检仪、报警仪等不合格矿用产品,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为安全监察提供了执法依据。五是安全中介机构资质认证管理得到加强。全区已建成1家甲级、10家乙级安全中介机构。六是煤矿监测监控系统已全面建成。各类煤矿已全部安装了瓦斯监控系统,全区的四个瓦斯集中监测监控系统已全部建设完成,运行稳定。以上技术支撑体系对促进煤矿安全生产起到了保障作用。

(五)促进了煤矿安全监察执法水平的提高。一是促进了监察思路的调整。随着自治区煤炭产业政策的逐步落实,30万吨以下矿井逐步退出市场,各分局及时调整了监察区域,并将监察重点调整到国有大型企业和大中型矿井,全力遏制重大以上的事故。将日常监察调整到加强对隐患的排查和整改上,确保在“隐患落实年”里不把隐患留到下一年。在我局确定的“管理强矿年”里,安全监察与推行质量标准化工作同步进行,促进煤矿质量标准化上台阶。按照解放思想的要求,在监察思路上超前运作,提前安排职业危害监察,改变了重眼前伤亡,轻长远病亡的传统思路。二是促进了监察方式的调整。——推行计划监察制度,形成监督机制。通过实行年度月度监察计划编报审批制度,细化分解安全监察任务,有目的地开展“三项”监察,使安全监察更加规范有效。——推行包矿责任制度,形成责任机制。与地方监管部门合作包矿,做到了每一名监察员都直接与指定的煤矿安全挂钩,包矿到人,驻矿监督,安全生产与奖励挂钩,激发了监察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意识。——推行省局、分局两级隐患排查台帐管理制度,形成落实机制。推行把隐患排查责落实到人,定期销号。推行对照文件查身份,对照制度查管理,对照帐目查投入,对照文件查现场,对照规定查隐患,对照设计查施工的“六对照”的监察方式,形成重心下移的监察机制。三是促进了监察队伍专业结构的调整。随着我区大型煤矿的增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以及露天煤矿的增加,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多的优势,有针对性地把机电、露采专业的监察人员补充到监察一线。促进了煤矿安全监察水平的提高。四是促进监察手段的调整。随着覆盖全区的瓦斯监控系统的完善,煤矿安全监察手段由过去下井既当监察员又当瓦检员,改为监控系统前的电脑操作员。并实现了执法文书制作电子化、网络化。

三、存在的问题

(一)全球金融危机已影响到我区的煤炭行业,鄂尔多斯地区焦煤价格下降50%,动力煤每吨平均下降100元左右。由于电力、钢铁等行业开工不足,煤炭需求下降。这对刚刚完成技改的煤矿十分不利,而且会影响安全投入和技改的“回潮”。

(二)一些地区出现违规违章和违反程序开采,以及偷盗采资源等行为。一些地区的企业不按已批准的开发规划和程序,开工了一批煤矿,造成了手续不齐、程序不符的问题,给安全监察造成困难。一些地区将同一块优质煤田从上到下配置给多个企业,造成煤炭企业“多层楼”开采。在资源开发环节,偷采滥挖、超层越界、采易弃难、采主弃辅等破坏性开采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给安全生产带来严重隐患,有的引发了安全事故。

(三)落后的开采方式遗留下大面积采空、塌陷区和火区,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随着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造成采空区塌陷、地下水位下降、大气污染、植被破坏、基础设施损坏等一系列问题,矿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鄂尔多斯市煤矿采空区面积已达213平方公里,火区面近20平方公里,部分地区已开始出现塌陷现象,安全生产存在极大隐患。10月29日,发生在东胜区塔拉壕镇神山村和赤峰市元宝山区采空区塌陷事故就造成了5人死亡。东胜区现有煤矿29处,共形成采空区200多处,影响范围约30平方公里,现在采空区上方居住农户约2500户共7800人。采空区引发的火灾燃烧面积约为1.9平方公里,影响范围约13平方公里。采空区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而且对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造成严重威胁。

(四)管理人员和工人素质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煤矿整合技改后,工艺先进,装备更新。而适应这种形势的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十分短缺。据了解,仅准格尔旗技改煤矿中有80%以上的管理人员和技工是从原国有重点煤矿中聘用,但人员的流动性较大,稳定性较差。今后,机械化设备的正常维修会大量出现,而这项工作目前相对滞后,出现了技术与人才不同步,使用与维修不相适应的问题。

(五)监察执法队伍中的问题不容忽视。一是整体年龄偏大,结构相对集中。目前,全局35岁以下人员只占4%,35岁以上到45岁以下人员占43%,45岁以上人员占53%。分局35岁以下人员占5%,35岁以上到45岁以下人员占53%,45岁以上人员占42%。局机关平均年龄49岁,分局平均年龄45.5岁。采煤专业的占专业总人数的57%,机电专业的仅占17%,通风专业的仅占4%。包头监察分局仅有1名机电专业人员,乌海分局没有学通风专业的。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机电监察专业人员已明显不足,专业结构已呈现出不合理现象。二是人员流动范围小,进退机制实行难。由于没有与地方干部交流的渠道,这几年虽然选派年轻干部到地方和基层挂职锻炼,但挂职结束后,又全部回到原单位,交流范围较窄。省局需要从分局补充人员时,省局到分局、分局与分局之间的干部交流时,由于没有相关政策,难以解决他们的住房、户籍、配偶工作和子女上学等问题。三是工作环境特殊,津补贴低于地方。煤矿安全监察工作技术含量高,体能付出大,面对的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危险,而我们第一次津补贴改革标准却低于自治区直属机关的标准,在职厅级相差507至757元;处级相差312至396元;正科级相差222元。离休厅级相差115至250元;处级相差67至121元。退休厅级相差82至209元,处科级相差29至99元。四是知识更新严重滞后。八年来,除进入煤监队伍时,进行了一个月的岗前培训,几乎再没有进行过系统培训,知识老化已经影响到监察工作。五是分局退休人员的管理没有统一解决办法。从今年开始,分局陆续有人退休,再过5年,分局将有11名监察人员退休,这些退休人员没有统一管理办法,又没有设专管部门,来省局又难以解决住房、医保、退休金发放等一系列问题,给分局退休人员的管理带来难度。六是一些单位、部门思想教育工作薄弱。出现思想上滑坡,工作上不实,纪律上不严等问题。

四、对策措施

(一)继续整合资源,提高办矿水平。坚持“扶持大型煤矿,提高中型煤矿,改造小型煤矿”的原则不动摇。继续采取收购、联合、兼并、关闭等方式,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资源开发的技术装备水平。彻底解决煤矿企业“小、散、乱”的问题,推动资源开发向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团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夯实煤矿大环节、大系统和队伍基础,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联合执法,依法监察,打击非法行为。建立国土、煤炭、环保、安监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偷采乱挖、超层越界、非法无证开采、建设等行为。

(三)加强法制建设,强化依法行政。在遏止偷盗采、治理隐患、停工停产、死亡补偿、责任追究、生态保护等方面修订或制定地方性法规,使各种执法行为和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纳入法律法规范围,推动我区煤炭工业走上正规化、现代化开发的路子,走上法制化监管的轨道。

安监调研报告范文篇3

一、乡镇安全监管工作的现状

全市辖8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共有198个行政村,总面积1310.4平方公里。近年来,全市的乡镇安全监管工作得到全面加强,特别是开始在乡镇全面推行安全生产监管委托执法,有效解决了乡镇安全监管工作权责不明等问题,切实消除了安全监管的空档和盲区,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全区乡镇安全生产工作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制约着乡镇安全形势的稳定好转。

(一)安全生产意识不强。仍有少数乡镇领导干部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抓经济,重政绩,安全意识相对淡薄,导致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人、财、物投入不足,工作陷入事后被动;一些从事安全管理的人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安全事故发生是一种偶然性,管理松懈,对隐患疏于排查,整治不力。

(二)监管队伍不专不稳。目前,全区各乡镇虽然都设立了安办,但安办人员大多来自其他单位,且兼职较多,不能专职于安监工作,使安全生产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同时安办工作人员趋于老龄化,知识结构不能适应现在社会科技发展,使得开展工作时力不从心;加之安监人员待遇低、责任大,导致安监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影响了安全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监管经费投入不足。乡镇普遍存在负债多、经费不足等问题,自身财力仅能保运转,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安全监管工作,致使乡镇安办经费不足,设施设备缺乏,一些隐患也因资金缺乏不能彻底整治而长期存在,部分安监人员因没有相应的岗位补贴而人心思动,工作缺乏积极性。

(四)联合监管力度不够。目前,相关安全监管职能部门的安全监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单打独斗”状态,特别是乡镇安全监管齐抓共管联动机制还不够健全,相关部门与乡镇之间缺乏协调、联动,没有形成监管合力,致使乡镇存在大量事故隐患,一些老难问题长期得不到整治,较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五)企业责任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欠缺。乡镇普遍存在企业责任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了解不够,认识不足。许多企业责任人疏忽于法律法规知识方面的自我完善,长期采取被动的工作方式,总是依赖主管部门去发现问题,自己不主动采取措施去改变企业的安全管理。

二、对策与建议

(一)整合基层人力资源,健全安全监管网络。乡镇安办实行定人、定岗、定责,保持乡镇安全监管队伍稳定。同时,要加强对安办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监管业务培训,提高安监员的业务水平。市政府将乡镇安办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尽可能为乡镇安办配备必备的安全监管装备;各乡镇也要加大投入,根据财力设置岗位补贴,村组的安全管理经费由各乡镇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给予适当补助。

(二)整合行业执法资源,全面推进委托执法。严格依法委托,坚持权力和责任统一、委托与监管并重的原则,在将危化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消防、客货运输船舶、农业机械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执法权委托给乡镇人民政府行使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委托执法范围,探索将水陆客运、水利、规划和建设等行业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权采取委托、协管或其他方式依法下放到乡镇,由乡镇安办组织实施,真正实现安全监管关口前移、重心下移。

(三)整合部门监管资源,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各乡镇要整合综治、信访、司法、法庭、派出所等资源组建乡镇安全生产委员会,并建立安全生产联席会议和部门沟通协调工作制度,定期召开安委会,传达文件、反馈信息、分析形势、研究问题、制定对策、部署工作;同时加强与市安监、公安、交通、水务农机、国土资源、工商等部门的联系,针对本地区存在的突出安全生产问题,积极取得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开展好联合整治。乡镇安办要积极督促和协调行业管理部门在乡镇的下伸机构搞好道路交通、河道航运、消防、农机、农村电网等安全管理。

安监调研报告范文篇4

一、联合执法“一纵五横”工作机制简介

联合执法“一纵五横”工作机制是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根据区安委会统一安排部署,由区安监局组织辖区街道办事处安监中队开展的安全生产执法活动,以及联合其他职能部门参与涉及安全生产工作有关的执法活动,或安监系统参与其他相关执法部门的执法活动。

(一)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的必要性。近年来,四方区组织开展安全生产联合执法专项检查力度逐年加大,2012年,联合执法共检查企业2069家(次),排查治理各类安全隐患972项,其中10项区级、3项市级挂牌督办的安全隐患问题得以全面治理。在历次联合执法检查中,运用“一纵五横”工作机制,圆满完成了上级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一是深化行政执法效能的需要。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及《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适应新形势,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充分整合执法资源,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效能的需要。二是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需要。联合执法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宗旨,以切实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出发点,通过联合执法,及时有效地解决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更好地为企业生存、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服务的需要。

(二)机制的组成。一种是由区、街两级组成“一纵”式联合执法模式:近年来,四方区按照市和四方区安全生产工作要求,结合网格化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化,明确了区政府、各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每位领导在各层级网格监管体系中的职能责任,将监管责任层层落实到区、街道、社区各个层面的每位领导,层层抓落实,在区安委会组织领导下全面开展联合执法工作,这为“一纵”式联合执法模式摸索了经验。2012年,结合贯彻落实《省工业生产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督管理办法》,开展建设项目安全生产设施“三同时”专项联合执法检查,区安监局组织联合辖区七个街道安监中队执法人员对辖区重点监管建设项目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摸底,及时有效地杜绝了新、改、扩重点建设项目上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的发生。另一种是由区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组成多部门对重点行业领域开展的“五横”式联合执法:一是联合工商部门对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取消其生产经营资格;联合质监部门检查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运输贮存单位的特种设备进行检查;联合公安及消防部门对剧的生产、使用、贮存、运输的各个环节及其场所进行执法检查;联合环保部门对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处置销毁危险化学品进行监督。二是联合卫生部门对企业职业卫生进行检查,联合工会对企业通过工会加强劳动保护进行检查,联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和违法使用劳动保护用品进行检查。三是联合工商部门对无营业执照或者烟花爆竹经营许可证的经营单位的予以取缔,联合消防部门对烟花爆竹储存企业的储存仓库联合执法,联合城管部门对走街串巷无证游贩进行联合执法,联合交警及交通运管部门对无证运输进行执法,联合质监部门对其质量进行检查。四是联合建筑建设主管部门对建筑企业进行联合执法检查。五是联合相关部门:一旦企事业单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组成联合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依法处理。对事故相关责任人员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主要负责人不主动积极施救,擅自逃跑,联合公安机关将其拘留,联合监察部门对在安全监管中存在失职渎职的有关部门单位责任人员追究相应的责任。

二、联合执法“一纵五横”工作机制运行管理

(一)组织领导。区安全生产委员会是全区安全生产联合执法工作的统一领导机构,区安监局牵头,主要涉及区公安、交通、消防、监察、工商、环保、质监、文教、建管及街道社区等单位部门,办公室设在区安监局,履行综合协调职责,负责起草行动方案,具体组织联合执法行动,协调执法过程中问题的处理以及信息综合等。联合执法启动时机:一是需要开展全区性的、重大的联合执法以及上级要求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时,联合执法领导小组确定联合执法的内容,联合执法办公室制订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二是涉及安全监管单一部门难以制止的生产安全违法行为时,相关部门提请实施联合执法,经批准后由联合执法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三是遇到突发事件或其他紧急事项需要组织安全联合执法行动时,立即组织实施。四是区政府交办或区安委会决定的安全生产执法任务。

(二)工作程序。分为启动、准备、实施及总结四个阶段进行。一是按照联合执法内容,区安监局根据有关单位提出的联合执法意见或已掌握的情况,确认需开展联合执法的,上报区安委会有关领导,经同意后启动联合执法程序。二是区安监局根据联合执法实施对象或事项,召集有关部门人员分析商定联合执法有关事宜,制定具体方案,并成立联合执法组,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分工和办理期限,必要时可提请召开联合执法协调会议;联合执法中有涉及检测、检验或技术鉴定等事项的,应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或具有专业资质的安全中介机构参加。三是联合执法组在具体执法过程中,通过勘察现场,调阅资料、明查暗访等方式,查明安全生产违法违规等行为或事实,有关部门依照安全生产和行业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四是联合执法工作办理完结后,联合执法组要对各部门人员参与情况、执法情况、工作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写出书面总结材料,上报区安委办备案,由区安监局向区安委会有关领导汇报,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联合执法有关情况。

(三)管理要求。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执法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接受区安委会统一领导和安排,各司其职,协调一致。二是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各执法部门派出的执法人员,要作风过硬,业务能力强,能及时处理遇到的棘手问题,在执法过程中,要严格执法,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服好务。三是广泛宣传,形成合力。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营造氛围,形成合力,确保执法活动取得实际效果。

安监调研报告范文篇5

这起甲醇中毒事件虽然是犯罪嫌疑人王长兵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刑事犯罪案件,但损失是十分惨重的,教训也是极其深刻的。痛定思痛,如何加强我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为此我们组织专班分赴各地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基本情况

截止年底,全县共有食品生产企业244家,其中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43家;食品经营户1289个,其中餐饮店410家,农贸市场5个,超市5家;持有卫生许可证的企业1533家;通过农产品认证共188个(无公害基地认定29家、产品认证149种、有机食品认证4种、绿色食品认证6种)。

目前食品安全监管仍然实行“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体制,其中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分别负责初级农产品的生产、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流通环节、餐饮业和食堂等食品消费环节的监管工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则负责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散、小、乱、差的状况普遍存在,是影响市场食品安全的核心因素。我县大部分食品加工企业都是小作坊,存在着无证、无照生产食品等问题,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环境、卫生条件差,缺乏检验设施和能力,达不到基本的生产条件,其产品质量难以保证。譬如苞谷酒生产,我县共有140家白酒加工企业,其中仅有2家获证企业具有一定规模,其余138家均为家庭式作坊,季节性加工,全县白酒加工企业有包装的仅有3家,其它都无产品包装,均属散装白酒,产品附加值低。

㈡食品流通、餐饮环节秩序不够规范。一是对国家要求经营者建立的自律制度不理解,或者无能力建,工商部门发放的台帐,要么不按真实情况建,要么干脆不建,自律意识淡薄,目前全县规范建立自律制度的仅占20%。二是裸装散装食品质量监管有空档,仅凭现有的监管手段无法辩别真伪,而裸装、散装食品大多集中在公众集中消费的集贸市场,且传统的民族的较多,如腊肉、米酒、各类粑粑等,着实令人担忧。三是无照经营食品的行为仍然时有发生,无照经营者往往无固定门面,流动性强,或者虽有门面但隐蔽性强,经常逃避出职能部门的监管。

㈢食品安全监管存在薄弱环节。从农田到餐桌的食物链是一个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对某些食品品种或生产经营行为所属环节进行明确界定。因此,实行分环节监管,容易产生部门之间职责界定不清、推诿扯皮等现象,浪费监管资源,影响监管水平进一步提高。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安全风险隐患;食品安全法规、标准、监管机制等方面存在着缺陷,少数不法分子见利忘义,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此次的甲醇中毒事件,暴露出食品市场秩序混乱、存在监管缺失的问题。

三、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㈠我国仍处于食品安全的矛盾凸显和风险高发期,食品安全风险和隐患防不胜防。近年来全国由于农药、兽药、鱼药污染造成的急性食物中毒事件有所上升,城乡食品市场上出售掺杂掺假、过期变质、有毒有害食品坑害消费者的事例,屡禁不止,已成公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日益增长的需求与监管能力和水平,与食品产业的技术、质量水平,与企业的诚信自律程度等方面还存在比较突出的矛盾,应对和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将是一个长期、艰巨而复杂的过程。

在全民创业的大背景下,食品经营准入门槛低得不能再低,支持全民创业、支持市场主体又好又快发展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设置任何准入障碍是不符合大局的,而食品市场主体准入除了卫生许可前置以外,其他如职业道德,对食品安全知识的了解等没作任何要求,连准入前的培训考试都不需要,因此食品经营主体素质的参差不齐和偏低不是一时和通过监督就能解决的问题。

㈡食品安全生产企业、经营户质量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甚至受利益驱使不惜以身试法。部分企业、经营户法律意识、规范意识和“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淡薄,社会责任和诚信缺失,个别企业、经营户将追求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自律意识不强,制售假劣有毒有害食品的现象时有发生,并且不法分子制假售假水平越来越高、手段越来越隐蔽,监管难度越来越大。我县食品经营户点多、线长、面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且绝大多数只有小学、初中文化程度,有少数经营者还目不识丁,连姓名都不会写,还有少数残疾人也在从事食品经营,这样的现状决定了我们在规范食品市场秩序时的困难和阻力非常之大,监管制度没有全面落实,存在一些不到位和监管空档。

如我县白酒生产加工绝大多数是家庭式作坊,作坊业主和从业人员大多文化水平低,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对国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不理解、不支持,从事白酒生产做一天,算一天,没有长远目标和打算,既不愿过多投入,改善生产条件,也不办理相关证照。在进行白酒生产加工过程中,有的生产原料把关不严、购进无台帐;有的对标准不了解,生产加工全凭经验,使得产品质量无保证;有的加工户为了降低成本,在白酒中掺杂使假。更有甚者,利欲薰心,以身试法,在生产或流通环节添加非食用物质。

㈢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在监管队伍、监管手段、部门联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给少数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监管队伍在宗旨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业务素质能力和工作作风等方面,还存在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地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科学监管理念还没有贯穿整个监管工作中。

监管人员、经费、装备远远不能满足食品监管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食品安全监管的任务越来越繁重,而我县各监管部门普遍存在人员少、经费短缺、装备落后,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造成食品监管存在盲区,很多监管工作处在被动地位。比如,县质监局目前从事行政执法和食品安全监管的仅5名同志,靠这5名同志要对分布在偏远山村及城乡结合部的几百家小作坊划片定责监管,组织巡查,保证巡查质量和巡查次数到位,难度极大。还比如因检测手段缺乏,我县生产的白酒在县内无法检测,需送宜昌检验,既不方便,时效性也差,还增加了企业和监管成本,给白酒质量安全监管造成极大的被动。

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相互之间缺乏联动,没有真正形成合力,造成监管不到位,对制假售假者打击不力。目前,有食品药品、工商、质监、卫生、商务等多个部门负责食品安全,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管一段,从理论上讲责任是明晰的,但实际上存在很多弊端,要么监管缺位,要么职能交叉,各部门之间缺乏联动、各自为政、信息不畅,没有真正形成合力,造成监管不到位,对制假售假者打击不力。

四、今后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㈠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把握,准确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监管工作的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进一步明确食品监管工作在促进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监管与发展、公众利益与商业利益的关系,坚持把保障食品安全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自觉做到谋划工作以促进科学发展为重要目标,推进工作紧紧围绕推进科学监管来进行,努力使监管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加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

㈡全面开展白酒行业整顿,杜绝类似事件发生。

1、加强引导,积极帮扶。我县白酒小企业、小作坊大量存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需求。他们的存在,不仅能有效转化粮食作物,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对传承民间纯苞谷酒工艺,促进农民增收和方便人民生活有着积极的作用。这就决定了我们对白酒小作坊不能“一刀切”,否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现实的,更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为此,我们必须按照“既要管好、又要便民”的原则,不断地引导、帮扶,督促白酒生产加工小作坊改善生产条件,通过改造升级,逐步规范。

2、严格标准,提高准入门槛。白酒生产加工,根据我县目前的实际,允许存在小作坊,但必须严格标准,提高准入门槛。要从事白酒生产加工,必须达到以下条件:一是生产条件必须改善,生产白酒必须具备与之相配套的厂房、设施、设备,卫生标准必须达到,且远离污染源;二是必须建立简易化验室。出厂检验一定要能检验酒度和甲醇两个指标,白酒不经过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严禁出厂;三是必须建立原材料购进、白酒检验、白酒销售台帐,确保能够进行质量溯源;四是白酒必须包装出厂。凡是经过检验合格的白酒,可采用简易密封包装上市销售,包装标签上必须标明产品名称、净含量、生产日期、生产厂名、厂址,且要注明“本产品限在五峰境内销售。”今后县内市场上不允许销售散装白酒,消除散装白酒存在的重大食品安全隐患。

3、加强监管,严格执法。质监、工商、卫生、药监、商务等相关职能部门要齐抓共管,全面清理整顿白酒生产加工秩序。要全面开展白酒生产加工主体资格审查,对不符合条件的白酒生产单位或个人,督促其改善生产条件,办理相关证照。对于不具备基本生产条件又不进行条件改造的,卫生部门不得办理卫生许可证,工商部门不得办理营业执照,并坚决予以取缔。对上市销售的白酒,工商、卫生、商务等部门要督促经销户、餐馆严格索证索票,禁止不合格的白酒或未包装的白酒流入市场。质监部门要加强源头监管,强化对白酒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的巡查,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食品安全隐患。同时加大对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的打假力度,对于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白酒、无证无照生产经营白酒等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

㈢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考核。

1、政府的总体责任。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将于6月1日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均明确了各级政府应对食品安全负总责。因此,县政府应将食品质量安全纳入各乡镇政府和相关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并列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凡对食品安全监管不力或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对主要领导和责任人员实行责任追究。

2、部门的监管责任。各相关部门应根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切实履行工作职责,积极主动配合,确保形成监管合力。

3、白酒生产加工者的主体责任。各白酒生产加工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㈣完善监管体制,构建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1、在现有分段监管体制下,创新监管方式,搞好部门配合,要责任明晰,不得互相推诿、出现监管盲区,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和无缝对接。

2、开展经常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一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

3、健全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组建风险评估专家队伍,建立风险评估数据库,开展对食源性疾病、食品中有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加强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对可能发生较高安全风险的食品提出风险警示。坚持做到关口前移、加强预防,对风险隐患始终保持高度警觉,针对各类风险,采取暗访检查、日常检查、专项检查以及技术监督、风险评估等形式,及时予以排除。全方位落实各级监管责任制,坚决防止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4、完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抓好食品安全信用制度规范、管理服务系统与运行机制建设。充分利用政府信息平台,收集、评价、公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信用信息,实现褒奖守信,惩戒失信。

5、加强食品药品“三网”建设。聘请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协管员、信息员,构建社会监督网络,解决食品药品安全在农村“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的问题。

6、强化食品安全承诺制和教育培训制度。食品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必须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让企业公开承担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同时要加强教育培训,通过对食品加工业主的教育培训,逐步将法律法规、技术要求、产品信息、生产操作、安全管理、打假保优等相关政策和知识宣传到企业,逐步引导企业树立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培养讲道德、讲质量、讲诚信的经营氛围。对流入市场的食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或发生食品质量安全事故时,企业必须迅速实施食品召回制度,进行妥善处理。

7、加大投入,建立食品安全检测中心。为避免重复建设,减少资源浪费,建议将散落在卫生、质监、工商、农业等部门的检测资源集中起来,在渔洋关建立食品检测中心,此中心必须起点高,检验项目全,能力强,能覆盖县内包括白酒在内的所有食品和农产品以及农业投入品,还要能向鄂西延伸。这样,既能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也可以极大地方便县内及周边的食品企业开展委托检验。

8、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的作用,构筑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今年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药监、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经济商务等部门共同聘请了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这些协管员、信息员来自基层,具有政策熟悉、情况清楚等特点,我们必须依拓他们来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协助加强监管,提供白酒加工小作坊安全信息。举报白酒加工小作坊的质量违法行为,从而避免出现监管盲区和漏洞。

安监调研报告范文篇6

一、基本情况

经梳理,我局共征求到“四风”问题37条,其中领导班子“四风”问题16条,班子成员“四风”问题21条,均已列入立行立改。

二、领导班子“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形式主义方面

1、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现象,会议开了,文件发了,工作就算落实了,不管执行和效果。如,对上级的一些工作布置文件,常常转发了事,对工作的执行情况和结果没有进一步检查落实;

2、把思路当成绩、虚报浮夸,不讲真话、不说实情,报喜不报忧,玩“政治统计学”。如,向上级汇报时,讲成绩头头是道,讲问题几句带过;

3、开展活动只图形式,表面热热闹闹、实际没有多大效果。如,每年六月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在制定方案时,提出很多活动计划,但真正到了执行的时候,又常常因为人少事多,只能挑选部分重点活动进行,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4、作风漂浮,习惯“遥控指挥”。如,习惯把工作布置给具体的业务股室或企业,再看报上来的材料,对基层情况不能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二)官僚主义方面

1、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官风僚气重。如,做规划、定政策习惯于站在管理部门和管理者的角度,对群众和基层服务意识和换位思考不够;

2、不敢抓、不敢管,求稳怕乱,当“太平官”。如,对大企业、重点项目不敢严管,怕影响经济发展环境,对一些基础差的小企业又怕严执法会影响企业生存,从而影响到社会稳定;

3、疏远群众,甚至把群众当“刁民”。如,在开展征地拆迁工作时,面对拆迁户提出的一些无理要求,在反复做工作不通时,会心浮气躁,对拆迁户指手画脚,甚至把拆迁户当“刁民”,不能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以情征迁;

4、衙门作风严重。如,上班时间有玩游戏、吃零食、玩手机、逛淘宝,甚至随意离开工作岗位外出溜达消遣现象;

5、决策不民主。如,一些重大事项决策班子讨论通过就执行,没有做到广泛征求意见,反复酝酿;

6、对来局办事的群众不热情。如,有时面对来局办事的群众,服务不主动,遇事互相推诿。

(三)享乐主义方面

1、因循守旧、按部就班。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还习惯于按老规矩、老套路办事,创新意识不强、干事动力不足。如,局领导班子平均年龄都偏大,思想上只求稳,缺乏争先创优的意识,有点成绩就满足;

2、贪图享受,不愿吃苦受累。如,下乡讲条件,有车就去,无车就不去,用车派车还要车况好的车,甚至到城区街道检查或办事也要有车才去。下矿山企业检查,有提人设施的井下的多,没有的就下的少;

3、“懒政”现象突出,出工不出力,懒懒散散。如,有迟到早退现象。

(四)奢靡之风方面

1、公务接待标准掌握不严,有时在接待工作中因顾及情面,造成超标准接待,如,为了表达对上级领导的热情,有时会多上几个菜,上点酒水;

2、在公务活动中,为体现局机关的热情好客,存在追求排场现象。如悬挂横幅标语,摆放鲜花、水果等,铺张浪费,不重实效;

3、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落实不好,如,存在“长流水、长明灯”、办公用纸未充分利用等浪费现象。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1、不够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如,以日常工作忙,不能保证充足的学习时间为借口,对机关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注重,除了集体学习外,自学时只关注涉及个人的,即使学了也是浅尝辄止存在片面性,缺乏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等理论的系统研究和深刻理解,理论上的不成熟导致政治思想不够清醒和坚定;

2、科学理论武装建设不够。没能很好地运用科学理论加强思想改造,导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扭曲,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革命意志消退;

3、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强。如,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安全生产工作实践不够,紧密结合全县中心工作不够。

(二)宗旨意识不够牢固

1、坚持群众立场不够。局领导班子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够牢固,如,面对影响群众安全的生产隐患问题,督促企业排查治理不到位,检查、指导、服务企业做得不够,群众观念淡化;

2、紧密联系群众不够。局领导班子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不够深入,对群众需求的了解掌握不深、不透、不全,缺乏问需于民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如,征求群众意见的方法过于简单,征求意见的范围不够宽泛,有时把征求群众意见作为一种形式,甚至当作是一种负担;去企业检查时近的企业去的多,远的企业去的少,有的甚至一年也难去一两次。没有真正从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盼出发来开展工作;

3、服务群众的能力不强。面对安全生产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缺乏破解难题的主动作为和有效方法。

(三)党性修养有所减弱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偏差。虽然常常讲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但往往落实在行动上就只注重前者而忽视后者。如,存在重业务工作轻政治思想教育现象,致使在多元化社会思潮及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还站得不够稳,共产主义政治信仰还不够坚定;

2、党性原则不够强。领导班子中存在好人主义思想,过于依赖机关干部的自觉性,在坚持党性原则,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与一切不良倾向作斗争上态度还不够坚决;

3、改革创新能力不足。如,在法规、政策与企业现状如何有机结合上办法不多;

4、艰苦奋斗的本色有所退化。接待讲排场,标准掌握不严,顾情面造成超标准接待,如,为了表达对上级领导的热情,有时会多上几个菜,上点酒水。

(四)遵守政治纪律不严格

放松了政治思想学习和世界观改造,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思潮也随之进入,受西方分化、西化中国的错误言论的迷惑和影响,加上放松了政治思想学习和世界观改造,就会迷失政治方向,立场不坚定、政治观点发生动摇,政治敏锐性、鉴别力下降,信仰发生转变,甚至完全缺失。如,喜欢打听小道消息,甚至把一些道听途说的的东西当“新闻”传播;有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评头论足的现象。

(五)执行组织纪律不严明

1、监督不力,执纪不严。领导班子的好人思想严重,对党员干部违反纪律现象不愿管,对涉及到人特别是涉及到“狠人”的问题,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考勤制度形同虚设,对长期不守纪律的人不教育,不管理,不追究;

2、组织生活不健全。如,平时忙于业务工作,疏于对党组织的管理,缺乏严肃认真的组织生活。

(六)执行财经纪律不严格

法律意识欠强。虽然对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十分重视,但却不是很了解财务基本原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财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水平。如,对一些不合规的票据同意列支。

(七)落实“三严三实”不力

1、作风不实,班子修养有待提高。如,平时工作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不能严格要求自己;

2、做事不实,在工作中偶尔会存在应付的心态。

四、整改方向和措施

(一)整改方向

领导班子的作风决定单位上下的风气,班子的履职能力决定工作质量的好坏。因此,加强班子队伍建设的根本是解决“四风”问题,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解决工作作风漂浮、求真务实精神不够的形式主义;要密切联系群众,强化宗旨意识,以消除官僚主义;要加强党性修养、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着力反对享乐主义;要严肃工作纪律,廉洁自律,时刻警惕奢靡之风的入侵。要严格政治纪律、财经纪律,严明组织纪律,认真践行“三严三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打造一支有坚定理想信念、精诚团结的班子,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务实高效的班子,改革创新、敢为人先、有所作为的班子,政治立场坚定、清正廉洁、干净干事的班子。

(二)整改措施

1、针对由于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而导致工作作风漂浮、求真务实精神不够等形式主义问题,应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1)加强对政治理论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的学习。确定每周五的下午为集中学习时间,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十八大精神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等政治理论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的学习,坚持集中学习与平时自学相结合,不断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修养与业务工作素养,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将安全生产工作向纵深推入;

(2)坚持改进文风会风。除因工作原因确需召开的会议外,其他一些可开可不开的会一律不开,不需分头开的会合并开,并坚持短小、从简和实用原则,做到少开会、开短会,突出工作重点;进一步改进文风,文稿要做到简明扼要、观点鲜明、重点突出,提高行文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充分利用网站、QQ群等网络通信手段一些转发文件、简报,严格控制纸质文件的发文数量和保证发文质量;

(3)局班子成员对全县16个乡镇进行分片联系,每月带领业务股室深入企业,把身子沉下去,做到平均每月有一半的时间都在企业和基层调研检查指导,对基层情况做到每一个干部职工都能底数清、情况明。

2、针对由于宗旨意识不够牢固而导致疏远群众、衙门作风严重等官僚主义问题,应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强化宗旨意识

(1)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进一步增强执政为民的理念。不断提高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学习焦裕禄、龚全珍等英模人物甘于为群众奉献牺牲的精神,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变“离得远”为“心贴心”,在严把安全监管关的同时,进一步畅通审批“绿色通道”,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提前介入服务、全程跟踪服务和“无假日”预约服务;

(2)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针对局机关近年来出现的新老交替、干部队伍老龄化特点,着力加强对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政治思想、群众观念、业务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教育培养。引导年轻干部走出机关,深入群众,虚心向群众请教,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努力掌握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学习的工作方法,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

(3)健全领导决策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一是健全科学民主的领导决策制度。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做到议而有决,决而有行,切实提高工作执行力;二是健全重大事项决策规则和程序。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决策机制,扎实推进领导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领导班子作出重大决策前,先要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涉及相关乡镇、部门和企业的,应当充分协商,事先听取意见;三是积极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重大决策的实施情况要以适当形式及时向社会公开;

(4)完善机关制度,改进机关作风。对局机关考勤、请销假、财务、车辆等管理制度作进一步完善,做到内部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守,坚持靠制度管人管事。对违反纪律在上班时间外出办私事、串岗聊天,利用电脑玩游戏、看电视、购物、聊天等不良现象,一经查实,严肃查处,并追究当事人和股室负责人的责任;接待来局办事的群众,要做到微笑、热情服务,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对属于职责范围的事情,不得推诿、拖延,不属本职范围的要主动配合,不得一推了事。

3、针对党性修养有所减弱而导致不求上进、不愿吃苦受累等享乐主义问题,应加强党性修养,不断提高整体素质

(1)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党性原则。要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三严三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政治鉴别力。坚决克服好人主义,克服多栽花、少栽刺的消极观念。在领导班子内部形成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良好氛围。对于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做到敢于批评、敢于管理、敢于负责;

(2)振奋精神,积极进取。着力整治在安全监管方式上创新不够,在监管执法上效率不高的问题,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党员领导干部永葆激情,切实做到奋进不懈怠、创新敢担当、自信不自满,使锐意进取、昂扬向上、勇争一流的精神风貌在局机关进一步得到弘扬,提升各项工作“积极进取、争创一流”的竞争力;

(3)开展安监文化建设,以机关文化建设和各种创建活动为载体,加强主题教育,强化干部党性修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提倡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引导干部树立健康生活理念,真正做到艰苦朴素、精打细算。

4、针对纪律约束执行不够到位而导致超标接待、铺张浪费等奢靡之风问题,应做到严守各项规定,永葆风清气正

(1)正风肃纪,积极创建廉洁型机关。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纪条规。深入学习《党章》、《党纪处分条例》和《廉洁从政准则》,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若干规定,严格执行各项内部制度,做到头脑清醒,警钟常鸣;二是正人先正己。领导班子要以身作则带头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各项内部制度,要求一般党员干部做到的,领导首先要自己做到,要求一般党员干部不做的,领导首先要自己不做,切实做到令行禁止;三是修正官德。加强对党员干部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和廉洁文化教育,弘扬正气,根除邪气,彻底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坚决做到会员卡“零持有”,对被检查单位和监管对象宴请送礼“零接受”,对营业性娱乐场所“零接触”,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

安监调研报告范文篇7

一、以落实责任制为龙头,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始终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工作方针,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安全生产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首先对党组班子严要求,班子成员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公正、廉洁,做到“三个有”,即有宽广的胸怀、有实干的精神、有清廉的形象,严格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狠抓安监系统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要求中层干部讲党性、讲原则、守纪律,自觉做廉洁勤政的表率、遵纪守法的模范;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做到“三要三不要”,即要学习、要敬业、要廉洁,不要伸手、不要计较、不要攀比;

二是切实提高党风廉政工作思想重视度,局党组召开了专题会议,专门研究和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求干部职工做到“三个绝不”,即绝不要损害群众利益、绝不能助长不正之风、绝不能玷污安监形象;

三是分解、细化责任,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初进一步完善了党风廉政工作责任制,将党风廉政责任进行了全面分解细化,确定落实部门,确定各项任务的直接责任人,明确了谁主管、谁负责、谁承担责任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机制,坚持局党组统一领导,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了“一岗双责”的工作机制,把党风廉政责任制工作与安全生产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四是把党风廉政工作与安全生产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利用全州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全州安监局长会议、安委会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等重要业务工作会议,多次对党风廉政建设进行强调和部署,要求全体党员干部慎守“三个底线”,即守好法律底线、守好政策底线、守好道德底线,使安全生产中心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同步推进。

二、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不断增强全体安监干部勤政廉政意识

在廉政教育上,我局做到反腐钟常敲,倡廉雨常下,通过积极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党风廉政教育机制,把党风廉政教育纳入全局干部职工教育培训计划之中,做到全局和局部相结合、长期计划和短期安排相结合,将党风廉政建设融入安全生产业务工作中。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党纪政纪、法律法规和警示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和接受监督的意识,使党风廉政教育更为系统性,更具实效性,切实加强了对各种腐败现象的预防工作。

一是结合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大精神、、邓小平、、同志有关科学发展观的论述、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州委六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省委书记白恩陪在迪庆调研时的讲话、齐扎拉书记和省委指导检查组组长杨骏在我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等,局领导班子成员还认真学习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汇编》,州纪委六届四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和党风廉正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二是以“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为目标,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了“走在前列”、等专题教育;三是与安全生产年活动紧密结合,出台了活动方案,精心组织,巧设载体,在全系统范围内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权力观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四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纪处分条例》和中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意识,同时又切实增强纪律和法制观念。此外,还充分利用迪庆州安全生产信息网开展廉政宣传教育。

三、抓好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检查,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1、切实做到以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我局在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局机关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建设,结合我局实际,广泛征求职工的意见建议,建立健全和充实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形成以制度管理人的有效机制,有效规范了全局干部职工的各种行为。通过抓制度的落实,强化监督检查工作,规范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增强其廉洁从政和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全面履行好“一岗双责”的职能。由于工作到位,监督有力,全局的干部职工都能严格遵守“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云南省公务员八条禁令”、“安监干部九不准”等廉洁自律规定,同时、也没有发生过“吃、拿、卡、要”等违纪问题,没有一人受到纪律处分。

2、抓班子建设,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州委有关文件精神,我局结合工作实际精心组织、计划、安排,把各阶段的工作落到实处,取得了实效,为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组织保障。为加强我局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建设和执政能力、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履行职能职责,为全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局机关在全局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中认真组织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把提高领导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作为作风建设的突破口,狠抓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政治素质、职业素质教育;继续施行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坚持与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相结合、与作风建设相结合、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全局的执行力、创新力、凝聚力都有明显提高,促进了全局领导班子的建设。

3、结合单位实际,认真做好反腐倡廉工作。一是落实好反商业贿赂的有关工作。二是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对安监干部进行正确人生观、世界观教育。三是切实加强对行政执法重点环节和行政执法人员的管理与监督,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四是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大治本抓源头工作力度,使一系列法规性文件得到贯彻落实。五是积极施行政务公开,使公开的内容不断得到规范,形式不断丰富,针对性、实效性逐步提高。

四、重视党的建设,为实现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提供组织保证。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局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充分发挥我局党组织在安全生产领域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作中,我局党建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基层党建工作要求,通过认真开展“讲党性、重品行、抓落实、促发展”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教育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认真加强对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认真落实好“”制度,做好新时期对党员的管理、教育工作;认真抓好组织建设,搞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重视新党员的发展;认真加强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团结统一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切实加强了我局党的建设工作,为实现全州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安监调研报告范文篇8

一、练内功,充分激发队伍“活力”

一是营造“三个”环境。结合实际,对各科室队的人员进行了优化组合,为每名干部搭建好释放潜能、发挥特长的平台,营造了干事业环境;定期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丰富活跃干部职工的生活,营造了增强感情的环境;建立了学习制度、科(队)长轮流讲课制度,营造了不断学习的环境。

二是建强“四好”班子。局领导班子认真开展了以“学习创新、民主团结、勤政为民、清正廉洁”为主要内容的“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切实把班子成员的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把智慧凝聚到开拓进取的事业中,把行动统一到共谋发展的步调上,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是打造“五型”队伍。以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务实型、效能型、廉洁型”安监队伍为目标,切实加强了安监队伍建设。健全了50余项机关管理制度,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机制,并加强了队伍思想道德、行风廉政、业务能力和行政效能等的建设,着力打造了一支高素质安监队伍。

二、创新招,全面提升监管“效能”

一是严格实行约谈警示。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和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安全隐患突出单位和企业负责人及时组织进行了警示约谈,促使其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查找管理漏洞,强化防范措施。

二是加强工作督查通报。对安全生产“三项行动”、节日等重要时段安全监管等重点工作加强动态监控和督查,对发现的问题逗硬通报,限期整改,并跟踪、复查,对通报事项整改不力的,协调区目督办予以通报,增强了督促整改落实力度。

三是强化工作协调联动。对一个乡镇或部门难以解决的问题、事项,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集思广益研究对策措施,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合力解决;针对高危行业多部门管理的实际,组织多部门参与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提高了执法效力。

四是加强信息报告报送。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生产事故信息报告、三项行动信息报送等工作要求,要求各相关部门将安全检查、专项督查、专项整治、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定期按时报区安办备案。

五是严格“黑名单”管理。将存在突出隐患的及违法违规违章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单位纳入“黑名单”,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在信贷、行政审批、项目招标等方面给予限制,既约束黑名单企业,又警示其他企业。

三、出重拳,大力破除发展“瓶颈”

一是推行委托执法,破除乡镇安监“有责无权”的机制障碍。该局协调组织相关安全监管行政执法部门,依法将非煤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水上交通、农机、道路交通、运输管理、特种设备等行业和领域的部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权委托给各51个乡镇(街道)安监办行使,建立了委托执法人员管理、执法文书管理、罚没票据管理、考评考核等委托执法管理制度,促进了委托执法规范有序运行,有效遏制了乡镇安全事故多发态势。

二是强化联合监管,破除安监部门“单打独斗”的监管状态。针对一个部门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集思广益研究对策措施,进行联合治理;针对高危行业多部门监管的实际,组织多部门参与开展联合监管,提高安全监管实效;针对安全生产执法难的“顽症”,协调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提高执法力度和效果。今年该局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工作协调会28次,组织开展联合执法19次,使一大批安全隐患治理老大难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三是夯实薄弱环节,破除安全生产“基础不牢”的老难问题。推进“三项行动”,彻底消除事故隐患。今年共查处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134起,组织、督促相关单位部门整改安全隐患186处,组织区级相关部门开展集中宣传咨询活动2次,组织开展宣传教育“五进”活动18次,举办各类安全培训班5期次;确保“三个到位”,提高乡镇安监能力。配备了150名作风正、责任心强的乡镇专职安监员和800余名村组信息员,安监办的各项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同时采取新建、改建和租赁的方式,为每个乡镇(街道)安监办落实了办公场地,确保了阵地、经费和人员到位。着力“三个增强”,促进企业本质安全。采取“从思想上增强安全意识、从制度上增强安全保障、从物质上增强安全条件”的措施,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动安全规程到位,全面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四、借外力,着力构建安全“屏障”

一是构建社会化监管责任网络。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区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并通过签定目标责任书的方式,切实建立起了区、乡、村、业主四级责任网络,全面落实了领导责任和“两个主体”责任,并对责任落实情况严格督查,逗硬考核,切实增强各地各部门抓安全生产工作主动性。

二是构建全民化安全教育网络。组织区级相关职能部门

安监调研报告范文篇9

一、事故基本情况

(一)总体情况

2009年1—9月全县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78起,受伤31人,死亡4人,伤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43011元。与2008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减少16起,下降17%;受伤人数减少8人,下降23%;死亡人数减少9人,下降69%。

1、煤矿、工矿商贸企业、建筑、电力等行业走势平稳,未发生伤亡事故;

2、道路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全县共发生道路交通伤亡事故68起,受伤31人,死亡4人。与2008年度同期相比,事故同比减少13起,下降16%;受伤人数同比减少8人,下降23%;死亡人数同比减少9人,下降69%,伤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减少43011元。

3、火灾事故平稳:全县共发生火灾事故10起,同比减少3起,下降23%,未发生伤亡事故。

(二)较大以上事故情况

截止目前,全县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安全生产事故。

(三)指标控制情况

今年市下达××县安全生产控制指标13人。其中:非煤矿山、商贸企业2人;煤矿1人;道路交通事故10人;消防零指标。

1—9月份全县各类事故死亡4人,占年度控制考核指标31%,低于进度控制指标5.75人。从行业控制指标来看,道路交通死亡人数4人,占年度考核控制指标40%,低于进度控制指标2.9人;工矿商贸、煤矿、消防未发生死亡事故。

二、工作开展情况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国家、省、市、县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水平的宏观背景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政府依法行政相关文件精神,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普及教育,强化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以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和宣传教育“三项行动”为工作主线,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确保安全生产“严监管、除隐患、降事故、保安全”的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全县各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为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奠定基础。

(一)高度重视,建立健全机制体制建设

机制体制建设,是促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程序,进一步提高行政机关行政执法水平,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正确实施的理论指导,我局高度重视,始终坚持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确保行政执法工作得到有力的理论保障,自成立以来,制定完善《××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明确执法职责》、《××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体系实施办法》、《××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及《××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行政执法责任制任务分解》等制度,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职责和责任,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做到有理可依、有据可查作出制度保障。

(二)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安全生产执法基础

一是积极争取,充实安全生产监管队伍。截至目前,成立乡(镇)安监站,落实每个乡(镇)2至3名专(兼)职安全监管人员;成立了县安全生产执法大队,落实事业编制2人,且招聘公务员2名,执法大队人员2人;二是加大对安全生产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安监系统整体水平。组织县乡(镇)安全监察员、安全监督员11人参加全市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业务培训,组织局长参加全省安监局长培训班,组织分管非煤矿山的副局长、矿山股股长参加国家安监总局举办的非煤矿山监管培训,通过这一系列的培训,全局的监管水平和执法水平得到提高;三是结合年初政府开展的责任政府和阳光政府创建工作,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责任政府四项制度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促使干部职工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设立举报箱,开通96128专线电话,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明确各股、室工作职责,全力构建阳光型、透明型部门;四是组织成立××县劳动科学保护技术协会(四级培训机构),主要负责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

(三)创新方法,加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普及力度

一是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宣传,投资1.5万元引进国家安监总局制作的《安全与法》专题宣教片,深度报道安全生产活动和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中的先进典型、存在问题,引导形成全社会关注安全生产、关心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舆论氛围。宣教片于每周二晚8时在××电视台播出,教育效果良好;二是针对近年国家颁布有关安全生产新法多的实际,以“六月安全宣传月”为契机,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在宣传咨询日活动中,县属29个部门设立咨询台,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咨询服务活动,为人民群众释疑解惑;三是结合法律“五进”工作,深入到2户大型企业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共出动宣传车辆1辆,工作人员5人,悬挂条幅1条,展出安全知识展板18块,发放安全生产宣传资料500份。活动向企业职工宣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云南省安全生产条列》等安全法规,并提供了安全基本常识一系列资料,设立咨询员对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等相关问题提供现场解答,受教育人数达384人。通过大量的宣传教育,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法规意识不断增强,安全操作技能不断提高,安全基础得到有效夯实。提高了企业依法经营的意识,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创建了一个较为顺畅的执法环境。

(四)强化监管,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

隐患是滋生事故的土壤,排查隐患、治理隐患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在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我局严格按照《××县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和《××县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实施方案》要求,突出以金属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领域为重点,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程序,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进一步保持和促进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截止9月底,共排查治理安全生产隐患588条,整改422条,整改率72%,下发现场检查记录142份,责令整改指令书59份,整改复查意见书24份,强制措施决定书3份,共实施行政处罚8次,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2户,罚款6次,罚款金额2.06万元。

(五)依法实施行政许可,严把安全生产准入关

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是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规范行政许可实施行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隐患,保障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的需要。我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行政许可领导,以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换证为契机,严格要求企业按照延期换证要求,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规范安全生产现场管理,同时淘汰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无安全保障,落后生产力的生产经营单位,从源头上严把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关,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目前,我县共完成30户企业(5户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11户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14户非煤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换证审核工作。完成3户非煤矿山企业新取证审核工作。

(六)强化值守,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安监调研报告范文篇10

一、安全生产监管现状

(一)完善规章制度,密织"安全网"。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安全生产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去年将安全生产列入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今年全面实施安全生产工作"一票否决"制,严格规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一律取消评先评优资格。自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多次研究讨论安全生产工作,制定了《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规定》、《重大、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处置预案》、《安全生产行政领导责任规定》等规范性文件,规章制度的相继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各级领导在安全监管中应负的责任和应当履行的义务。县乡两级政府每年年初将安全责任进行分解落实,印发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实行事故指标控制,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安全监管网络,安全生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已经形成。

(二)着力安全防范,筑牢"防火墙"。一抓安监"正规军"建设。基层各乡镇成立安监办,专司其职抓安全工作,还配备了专职安全监管人员,一支安全监管"正规军"队伍越来越壮大。二抓专项整治活动。今年以来,我乡持续开展了道路和水上交通、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等8方面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对整治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实行"谁家的孩子谁家抱",重大问题齐协调,明确隐患整改责任单位、时间和责任人员,确保在限期内整改到位。安全生产状态有了明显好转三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围绕主体抓"落实",围绕业主抓"意识",今年以来在部分危化品生产经营单位、烟花爆竹销售单位等高危行业推行了安全生产风险保证金制度。此外,定期组织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充电",使他们了解、熟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定,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减少违章指挥。

(三)夯实"双基"工作,推进"落实年"。围绕国家"落实年"活动的要求,今年我乡组织开展了"双基"(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基层安全监管工作)建设推进年活动,其目的是落实二个"推进",即:推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工作的到位,推进基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水平的提升。

1、抓"双基"工作。我乡安全达标在近几年工作的基础上,突出在现场管理、规章制度落实、监管手段创新上做文章,夯实安全监管基础。

2、抓宣传"喉舌"。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站等媒体主阵地的宣传"喉舌"作用,突出6月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宣传,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二、凸现的几个问题

(一)监管力量不足。安全监管人员既要做到上传下达,又要开展宣传教育,抓好隐患督查整改,面对面广,量大的安全监管工作,凸现编制太少,监管力量不足的软肋。

(二)财力紧张,监管手段落后。基层乡镇普遍财力有限,装备十分缺乏,安全监管人员在检查过程中,监管手段主要靠眼眼看、靠鼻子去闻、靠用手去摸。特别是在接到事故报告后,由于无专用车辆,无法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到了事故现场由于没有防护装备和专业知识,无法靠前指挥,极易成为次生事故的受害者。

(三)欠帐较多,安全基础脆弱。一是先天不不足,大部分的企业未进行安全生产"三同时",厂房耐火等级达不到消防安全要求,存在先天不足。二是投入较少。有的企业图省钱,舍不得投入,购买淘汰的旧设备,由于这些设备安全等级差,老化严重,带病运行,极易引发安全事故。三是隐患较多。有的企业生产条件简陋,每次检查都会发现不少事故隐患,隐患发现后尚未得到整改,新的隐患又出现了。四是业主不重视。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较为突出,不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盲目指挥、盲目蛮干,大有人在;企业无规章制度,家庭作坊式的管理模式依然存在。五是职工不懂安全。企业安全培训流于形式,新职工三级安全教育没有具体内容,加之部分职工文化程度不高,安全意识淡漠,不懂得安全操作和自身防范,盲目作业、违章作业现象严重。

(四)上急下不急,监管体制不顺。乡镇安监办实行双重管理模式,业务上接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行政关系隶属乡镇政府序列,这种双重管理体制直接导致行政管理与业务指导相脱节。由于抓安全工作难出政绩,少数乡镇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上面盯得紧就抓一下,平时很少顾及,有些领导重视的是事后"救火",极少数乡镇甚至为了谋求一时的经济增长,不惜以牺牲安全为代价,执法中

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倾向。

三、对策及建议

(一)配强基层监管力量

建议根据乡镇规模和经济总量,增加安全监管人员的编制指标,配足监管力量,将监管的重点前移到村一级,下移到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乡镇组建的安全生产执法中队的力量要加强。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延伸至乡镇的安全监管垂直管理体制。

(二)配齐基层监管装备

建议县乡两级安全监管经费要进入财政预算,在装备上要求财力倾斜,确保乡镇安全监管必备的车辆、个人防护、检验检测装备的到位。

(三)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一是强化源头管理。对新、改、扩企业一律实行安全生产"三同时"审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坚决不得"落户"。二是加大执法检查。对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特别是重点防范单位重点查、反复查,发现事故隐患责令限期整改、跟踪整改,做到"隐患不整改结束不收兵"。三是严格执法处罚。对拒不整改或在期限内不整改事故隐患的单位,依法立案查处,做到查处一家,处罚一家,教育一片。

当前全乡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趋于好转,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监管责任基本得到落实。乡政府每年年初召开安全生产会议时,都与各行政村,乡直单位,企业签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实施压力传递,营造并浓厚了安全生产工作的“优先”氛围。二是基础工作逐步得到加强。对辖区范围内安全生产状况基本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建立了生产经营单位档案台帐,配备了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三是伤亡事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今年以来组织开展6次集中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从严查处事故隐患,确保跟踪整改到位。

更新观念方能突破障碍强化安全监管,确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好转,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1、必须提高安全认识

全乡上下各级领导务必更新观念,充分认清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坚决克服过去那种单纯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片面政绩观,树立抓安全生产就是政绩,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就是政绩,就是科学发展的观念,在工作中大胆探索,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在安全监管上突出以发展为目的,以企业为主体,以规范为重点,以执法为保障,努力形成“政府有效监管、企业自我约束、群众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努力夯实基础,促使乡安全生产步入健康轨道。

2、必须提高人员素质

通过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管理干部、企业负责人及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素质,这是安全生产“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首先要加强镇区领导、安管人员的安全培训,坚持安全生产任职资格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其次要加强企业负责人、企业安管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再教育,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负责人和安管人员非经安监部门考核合格不得上岗;第三要加强从业人员尤其是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落实“三级教育”制度,重点在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和增强自我保安意识上下功夫,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第四要加强对村干部、村民及学生安全知识宣传教育;第五要加强镇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3、必须严格执法标准

国务院最近颁布实施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对于依法规范安全生产行为、规范事故报告和查处、解决瞒报事故问题的提供了有力的依据。镇区安监机构要运用法律武器,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投入不到位、主体责任不落实的,要及时上报,依法查处;由此导致发生事故的,将依法按照高限予以严惩;构成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提高其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的成本,强制其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着力改变目前对事故直接责任人刑事处罚偏轻的问题,达到“处罚一家,教育一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