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团课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6 12:42:44

思政团课总结

思政团课总结篇1

Abstract: In the height of combining with theory and practice, we should clear the fundamental value problems that who is the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for, who the construction rely on and who enjoy the fruits of construction, and should clear the value pursuit of team construction, which is essentia for the planning in construction process, integrating construction power, guiding the direction of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practices and ensuring the construction effectiveness.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价值追求;价值目标;价值诉求;价值取向

Key words: teaching tea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value pursuit;value target;value appeal;value orientation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4-0014-03

0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从政治上思想上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任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一种契合课程教育教学实际的现实组织方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能否真正成为完成特定育人任务的高效实现方式,关键在于团队自身的建设。因此,“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教学团队、怎样建设教学团队”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自2007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将教学团队建设作为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从无到有、由少到丰,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建设过程重制度设计轻实践落实、建设环节重科研轻教学、评价取向重上级意见轻学生反馈、重论文、著作、课题、荣誉等有形成果轻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等无形成果等。反思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笔者认为,是一些团队建设者还没有从根本上搞清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因此,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上,搞清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归根到底“为了谁、依靠谁、建设成果由谁享有”这一根本性价值问题,明确团队建设的价值追求,并进而明确团队建设的价值目标、价值诉求与价值取向,对于规划建设过程、整合建设力量、引导建设方向、制导建设行为、确保建设实效至关重要。

1在多种现实关系中确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价值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处在多种现实关系之中。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与党和政府(包括上级管理部门)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法律文件的形式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职能与地位,指出:在我国高校普遍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①。“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 “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对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②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高等学校党委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③可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基层教学组织的教学团队必须自觉接受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管理,高质量完成各级党委和政府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由党和政府的文件明确界定的,它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的建设内容、建设方针、建设方向;作为重要的基层教学组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必须自觉遵循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贯彻落实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再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与团队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团队是具有共同愿景、相互依存、技能互补、分工合作、共担责任的一种合作性组织。团队是与个体相对的,之所以要组建团队,就是要充分实现个体力量的整合和互补,以达成单纯依靠个体所无法达成的目标。系统论的精髓在于强调系统的总体性与子系统的协调发展性保持一致,形成一个有效的系统,即实现1+1>2的协同效果。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一个团队内部的目标、规模、结构、子系统的互补性及系统的可持续性等方面都应成为教学团队培育和整合的重点考虑因素。因此,团队成员的内在结构及其作用方式决定着整个团队的整体功能,而团队建设的整体又决定着团队各成员的精神状态、技能素质和发展态势。实践证明,一个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不仅能够极大地激发各成员的创造潜力,而且会给各成员带来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和快乐感。每个教师都不是为加入教学团队而加入教学团队的,他们希望通过参与团队建设获得某种提升与提高,其中的价值期待应引起团队建设者的高度重视。最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与广大学生之间的关系。“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④立足于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这一定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应该是能够高质量完成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任务、能够切实从思想上政治上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的重要基层教学组织。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尽管是一个由教师组成的合作型组织,但它的存在依据、发展方向都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于大学生这一教育教学的对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所处的多种关系状态要求团队建设者确立多层次的价值目标。首先,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与党和政府(包括上级管理部门)的关系来看,团队建设的价值目标应定位于“从思想政治上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其次,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关系来看,团队建设的价值目标应该定位于“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断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再次,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与团队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来看,团队建设的价值目标应该定位于“让每位教师(团队成员)获得快速提高和充分发展的条件,实现教育教学理念、技能和素质的又好又快发展,尽享建设所带来的各项发展成果。”最后,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与广大学生之间的关系来看,团队建设的价值目标应该定位于“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归根到底有利于大学生在思想上政治上健康成长。”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价值目标是由多个层次的具体目标构成的系统,但结合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细细分析,其不同层次的价值目标又是内在贯通和高度统一的。实际上,党和政府、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教师与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价值期待是一致的,其最终指向的价值客体是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因此,一言以蔽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价值目标是“促进每一位大学生在思想上政治上健康成长。”

2在多样建设环节中灌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价值诉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是一个包含多样环节的持续实践过程。在团队建设的历时态上,这一过程包括规划方案―组织实施―评估总结―成果拓展等及若干阶段和环节。首先是规划环节。团队建设者需要全面而深入地研究团队建设所面临的实际状况,进而把握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特别需要廓清团队存在突出问题,为制定建设规划厘清现实起点与现实方位。团队建设者需要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需要广泛借鉴国内外教学团队建设的经验,准确定位教学团队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团队建设者还需要全面细致地设计建设的步骤、应采取的对策等。其次是组织实施环节。团队建设者需要组织力量和整合资源,将规划方案所界定的各项任务落实于每个细小的环节,同时需要针对很多现实性要求,不断修正规划,及时应对和解决各种新问题。再次是成果评估与总结环节,团队建设者需要制定与完善各个层面上的评估规范,需要从各个层面展开建设绩效的细致评估,需要对团队建设的过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总结。最后是成果拓展。团队建设者需要将阶段性建设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固化到制度规范中去,从而增强后续建设的规范度;需要推广和拓展到团队外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扩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受益面。到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回合所需经历的环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实践过程,其环节的多样性、连续性是极其多样而复杂的。

团队建设者必须在多样建设环节中灌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价值诉求。前文已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价值目标是“促进每一位大学生在思想上政治上健康成长。”团队建设者应着眼于教学团队的高质量建设,细致入微地将这一价值目标所蕴含的基本精神和内在要求通过分解落实的方式有机灌注在每一个建设环节中,使每一建设环节都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促进每一位大学生在思想上政治上健康成长”这一价值诉求。

3在多维建设举措中贯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价值取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是具有多维取向的多种举措持续共同推动的实践进程。从建设举措的时效取向来看,有短期举措(临时举措)、中期举措(阶段性举措)和长期举措。从建设举措的性质取向来看,有旨在强化建设规律和建设指标的技术性举措、旨在制约、警戒建设行为的制度性举措与旨在引导、强化某种价值取向和内在精神的价值性举措。从建设举措的预期效果取向来看,有针对团队成员能力提升、素质优化和合作意识强化的举措、针对团队整体功能优化和建设质量提高的举措与扩大团队建设成果受益面的举措。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涵盖的重点部位和关键领域来看,建设举措还应涵盖教师合作机制建设、课程平台建设、教学平台建设、学科平台建设和对话平台建设,这些重点领域和关键部位各有其实际特点和建设要求,因此所采取的建设举措也呈现出多样态势和多维取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表明,这一建设过程是合规律性与合价值性的辩证统一过程,建设过程的复杂性和建设环境的多变性内在要求建设举措及其效果取向的多样性和多维性,多措并举额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多维效果指向交相作用的过程。

为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始终保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团队建设者必须在多维建设举措中坚持贯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价值取向。团队建设者在选择、确定一项建设举措的过程中,应始终以“是否有利于促进每一位大学生在思想上政治上健康成长”作为根本判断标准来决定举措的取舍。对于建设举措的实际效果,团队建设者亦应始终以“是否有利于促进每一位大学生在思想上政治上健康成长”作为根本检验标准来衡量其是非大小。团队建设者还需要在建设的全过程通过教育、研讨、示范等多种有效方式,不断强化团队成员的价值取向意识,使其在多样化的建设措施中始终保持根本价值取向的统一。

注释:

思政团课总结篇2

关键词:学习动机;思想政治课;团体辅导;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方法自20世纪90年代介绍到我国大陆以来,获得了蓬勃的发展,目前它在心理健康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取得了较好的实证效果[1~5]。而在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中,仍以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为主,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这类课程的学习动机呢?由于团体辅导本身的特点和优势[6],以及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一些方面的共通性[7],能否把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以促进学生对这类课程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呢?本研究以参加高等院校四门政治理论课之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基础课》)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准实验的设计的方式对比团体辅导式教学与传统教学对学生学习动机的不同作用机制,以考察团体辅导式教学的干预效果及机制。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被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武汉市综合性重点大学的2010级大一学生6个班参加本次研究,总人数为897人,其中,男生占总人数的59.4%,女生占总人数的40.6%;汉族学生占到了总数的93.8%;在专业分布上,工科学生占总人数的55.4%,而文科占总人数的23.7%,商学为2.1%,医学为15.5%,理科为3.3%。

2.2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准实验设计,在自然状态下选择6个班分为实验组、控制组、对照组三个组别,每个组别两个班级。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被试都接受《基础课》的教学,但是两组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同。实验组采用团体辅导式教学方法,而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同时,两组在教学内容、教学老师和教学时间段等方面相同。而控制组在干预时间段内,不做特殊处理,他们在自然状况下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在实验阶段,他们没有接受《基础课》的教学。在干预前后分别对三个组别使用同样的问卷进行测量,以考察干预效果。

2.3 研究工具

2.3.1 大学生《基础课》学习动机问卷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基础课》学习动机问卷”进行干预的前后测。该问卷由20个项目组成,分属四个维度,分别为:认知修养动机、情绪情感动机、人际互动动机、获得认可动机。量表采用5点计分。得分越高表示学习动机越强。经过检验,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四个因子项目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91、0.83、0.78、0.69。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为X2/df=3.65,RMSEA=0.045,NFI=0.985,RFI=0.980,CFI=0.989,IFI=0.989。结果显示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3.2 教师教学态度他评问卷

该问卷有10题,总分为100分,由高校教务部组织学生给教师的教学态度进行打分,不同题目有不同的权重。它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指标,是独立于教师和学生以外的第三方进行的,可以保证结果的客观性。该问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态度的评价,所以,可以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态度及其对学生的期待的指标。该问卷将作为本干预研究的辅助工具来检测干预中的教师期待效应。

3 团体辅导方案的设置

本研究采用成长式结构性团体,团体规模为120~150人,分成10~13个组,每组组长1名,副组长1名。团体领导者由具有5年以上该课程教学经验的老师带领,并有1名研究生作为助手。团体活动共18次,每周1次,持续18周,每次活动时间为1.5h。

本团体辅导法以认知行为主义、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整体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团体阶段目标为:①适应大学生活、学习;②树立理想信念、理国;③人生观、价值观的探索与树立;④提升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⑤具备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4 研究结果

4.1 干预前各组的学习动机基线水平比较

以不同组别为自变量,以大学生《基础课》学习动机的前测总分和各个维度分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其中,自变量具体而言有以下类型:使用团体辅导教学方法进行《基础课》的教学的班级为实验组,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基础课》教学的班级的为对照组,不进行《基础课》教学的班级为控制组。在三组都没有进行学习动机的干预以前,对其进行前测,结果如表1。

从结果可以看出,在干预以前,三组在学习动机总分以及各个维度上都有显著性的差异。使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发现,在《基础课》学习动机的总分、情绪情感动机维度和获得认可维度上,控制组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实验组(P0.05)。在认知修养动机维度和人际互动动机维度上,控制组和对照组的分数显著高于实验组(P

4.2 干预后团体辅导组与其他组别的学习动机结果比较

自变量同上,以大学生《基础课》学习动机的总分和各个维度的后测分数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经过4个月左右的干预,结果如表2。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学习《基础课》的动机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到学习动机各个维度,在认知修养动机、情绪情感动机和人际互动动机等方面三组都有显著性的差,而在获得认可动机维度方面三组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使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发现,在《基础课》学习动机的总分上,实验组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控制组,而对照组与控制组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在学习动机的具体维度上,实验组的认知修养动机和情绪情感动机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而对照组与控制组差异不显著。在人际互动动机维度上,除了实验组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控制组以外,对照组的分数也显著高于控制组。而在获得认可动机维度上,三组没有显著差异。

将研究结果对照研究假设,发现在学习动机总分方面,研究假设得到部分验证;在学习动机之认知修养动机、情绪情感动机两方面,研究假设也是部分得到验证;在人际互动动机维度上,研究假设得到完全验证,而在获得认可动机维度上,研究假设没有得到支持。这说明,使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除了在提高学生人际互动动机方面有显著性的效果,在其他方面效果不明显,而团体辅导教学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对《基础课》的总体学习动机。

4.3 同一组别中的《基础课》学习动机干预效果检验

实验组、对照组、控制组分别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以进一步考察不同教学方法对学习动机的干预效果。结果如表3。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控制组在人际互动动机维度上,前后测没有显著性的差异。而在学习动机的总分以及其他维度上,后测分数都显著的低于前测分。这说明,没有进行《基础课》教学的班级,对《基础课》的学习动机有个自然下降的过程,而且这个下降的幅度还是非常显著的。

对照组除了在认知修养动机方面,后测显著低于前测,在其余的维度以及动机总分上,前后测都没有显著性的差异。结合控制组的前后测比较结果,对照组的前后测比较结果说明:使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对大学生学习《基础课》的动机有部分干预作用,虽然没有显著提高学生《基础课》的学习动机,但是避免了学生总体学习动机的自然下滑。而在认知修养动机方面,传统讲授式教学法无法显著阻止学生学习动机的下滑。

可动机上,则是后测显著低于前测。在认知修养动机和情绪情感动机两个维度上,前后测没有显著性的差异。结合控制组和对照组的前后测结果,实验组的前后测结果表明,使用团体辅导的教学方法不仅阻止了学生学习《基础课》的总体学习动机下滑,还显著提高了对课程的学习动机,具体而言,其显著提高了学生对《基础课》的人际互动动机,有效阻止了认知修养动机和情绪情感动机的自然下滑,并显著降低了学生学习《基础课》的获得认可这一外部动机。因为获得认可动机指的是希望在课堂上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而学习的动机,属于外部动机的范畴。

4.4 教师期待的组间差异

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尽量减少额外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为此我们设计为同一名教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教学。同时,为了检验教师期待是否对实验结果造成额外的影响,我们使用“教师教学态度他评问卷”的得分为因变量,以实验组与对照组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同时这次施测每个班至少有30名同学参与评分,也保证了样本的代表性。T检验的结果显示,实验组(M±SD=91.73±2.22)与对照组(M±SD=91.09±2.38)的教师在教学态度以对学生的期待方面没有显著性的差异(T=0.707,P=0.484)。这说明,从统计学指标而言,教师的态度以及期待没有显著影响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5 讨论

5.1 干预前三组的思政课学习动机的组间差异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在干预以前,实验组在《基础课》学习动机的总分以及各个维度上的分数都显著低于控制组,同时在认知修养动机维度和人际互动动机维度上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情绪情感动机维度和获得认可动机维度上的则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研究者是在自然状态下随机选择实验组、对照组和控制组,这样就无法保证三组在干预以前处于相等的状态。之所以会选择在自然状态下随机选组,是为了不破坏正常的教学秩序,最大程度上接近真实的教学情境,以提高实验的外部效度,便于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推广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如果根据90后大学生《基础课》学习动机的调查结果来选择在基线水平上相等的三个组别,无疑可以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但是在现实条件下,研究者无法根据实验的需要自由选择教学的班级,而是受制于学校的统一安排。所以就造成了实验组、对照组以及控制组在干预以前差异显著的状况。虽然前测中实验组的学习动机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控制组的,但经过研究者的干预后,实验组的学习动机显著高于另外两组的话,更加说明了团体辅导法对于提高90后大学生学习动机具有显著性的作用了。

5.2 团体辅导教学法的干预效果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总体而言,团体辅导的教学方法较之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可以显著提高大学生“基础课”的学习动机。具体而言,团体辅导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从《基础课》中获得有关理解他人、认知自我、提高适应力和道德修养等方面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愉快、高兴、释然的感受,并有更多的机会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而至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学习动机的总分以及认知修养动机维度、情绪情感动机维度上,与不进行《基础课》教学的控制组班级,没有显著性的差异。这说明了传统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基础课》的学习动机方面,效果并不明显。综上所述,团体辅导法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

对于同一组别前后测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使用团体辅导教学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大学生《基础课》的学习动机,而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基础课》教学,前后测的学习动机没有显著性的差异,而不进行《基础课》教学的班级,其《基础课》的学习动机有一个显著的下降过程。

具体而言,使用团体辅导教学方法,同学们觉得最大的收获是获得了很多与教师和同学互动的机会,满足了他们人际互动的需要。这是因为团体辅导法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给予了同学们一个互动的平台,同时任课教师鼓励同学们进行积极的交流,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平等、宽松、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团体氛围,这增强了组员对团体的归属感,增加了学生的互动,满足了其人际互动的需要[7]。同时,由于他们对《基础课》的内部动机提高了,所以,在外部动机方面,也就是获得认可动机方面反而会下降。

对于对照组,也就是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基础课》教学的班级,从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认知修养方面,学生感到自己的收获与预期相差甚远。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显著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动机。

而对于控制组,也就是没有进行《基础课》教学的班级,在学习动机的总分以及其他的维度上,都有一个显著下降的过程。这可能因为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动机本身有个自然下降的过程,也可能跟额外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有关。比如,思想成熟可能是一个重要的额外变量。对于刚入学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对学校各类课程的期待可能存在一个过高的现象,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他们对大学的认识逐渐深入,思想更加成熟,从而对课程的期待也有一个理性回落。再者,实验的前测与后测实施的环境不同,主试的不同等都有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当然,这一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存在一定的效果,因为其可以维持学生对《基础课》的学习动机的水平保持相对稳定,而避免了学习动机的自然下降。

6 结语

团体辅导教学法可以显著提高大学生思政课的总体学习动机,尤其体现在激发了学生的人际互动动机。同学们觉得用团体辅导法教学的最大的收获是获得了很多与教师和同学互动的机会,满足了他们人际互动的需要。这基于团体辅导法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宽松、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团体氛围,使同学们在互动的平台上彼此进行积极的交流,增强了组员对团体的归属感,满足了其人际互动的需要。另外,由于团体辅导法相比传统讲授式教学法更加激发了同学们对思政课的内部动机,而外部动机也相应地转化为了内部学习动机,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高校思政课学习内容的认同与内化,提升了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Aghrafie M. The effect of Rogeian group counseling on the self-esteem of female studen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J].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2006(19):273.

[2]Branson B M, Peterman T A, Cannon R O, et al. Group counseling to prevent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and HIV: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1998(25):553~560.

[3]Hutchinson N L, Freeman J G, Quick V E. Group counseling intervention for solving problems on the job[J]. Journal of Employment Counseling, 1996(33):2~19.

[4]Larkin R, Thyer B A. Evaluating cognitive-behavioral group counseling to improv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self-esteem, self-control, and classroom behavior[J].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1999(14):147~161.

[5]Taft C T, Murphy C M, Elliott J D, et al. Attendance-enhancing procedures in group counseling for domestic abusers[J].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2001(48):51~60.

思政团课总结篇3

团支部工作年度总结

团支部工作总结在这过去的一年中,我校团支部在校领导和上级团组织的关心帮助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总书记讲话”,围绕区团委的工作思路,围绕素质教育为主的学校中心工作,不断加强团支部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团员青年主力军的作用。一、完善自身建设,常规工作有序进行1、每学期起始到结束之时,团支部及时做好计划制定、总结撰写的工作,每学期的工作安排、内容告之于团员,认真听取团员意见,改进不足,力求工作做得更好。2、团支部定期召开班子例会,会议有记录,认真、规范地填写好《团支部工作手册》。3、团支部档案的管理力求清楚、明了,各种上级团委下发的文件,支部计划、总结,各项活动的计划、方案等都做到一一归档。4、认真做好每年度的团费、团报、团刊的收缴、征订工作。二、配合学校中心工作,团支部发挥生力军作用1、教学第一线的团员练就了过硬的基本功,在教学方面,团员们带头上公开课、评比课、示范课,上出了一堂堂高质量的课。团员教师在学校语文大组活动中主动为全校语文教师上公开课,现场教学效果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以团员青年为主的体育组今年指导学生参加了众多的学区、区体育竞赛均名列前茅。年轻的音乐老师也在区金孔雀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2、团员们在校领导的支持下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实施素质教育。今年,以团员青年为主的课题《运用影视媒体,促进学生个性品质发展》继续开展,在研究过程中,团员们参与制定评价标准,讨论实施方案,上课、听课、评课,放弃了大量休息时间。通过研究,老师们的课有了质的飞跃,今年年末顺利结题。3、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聚焦校本教研,聚焦课堂教学。每位团员在各自的教研组中开展扎实的课堂教学研究,课前设计、课后评课、反思总结,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不断体现、不断提高。4、在德育专题教育活动中,我们的团员青年又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对学生的道德意识、诚实守信、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交通安全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培养和训练。5、为提高自身素质,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团员青年积极参加“网页制作”等培训,团员青年们,接受新事物快,经过学习,一年中共制作10多个课件。美术老师的课件参加区电脑作品评比获得了三等奖。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形成高尚师德休养1.团支部每月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学习邓小平理论、知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报告精神及优秀共产党员事迹等,学习后进行讨论,有时写出心得体会,使学习得到内化。团支部积极引导优秀团员青年向党组织靠拢。大部分团员已向党支部交了入党申请书。她们正努力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政治素质不断得到提高。2、我们还组织全体团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活动,学习《上海市师德规范》等内容,开展“怎样做可爱的上海人”的大讨论和演讲比赛,使道德建设深入人心,全体团员青年道德意识得到了加强。3、几年来,团支部坚持每年开展一次团员民主评议活动。通过撰写小结、自评、互评及集体交流,大家取长补短,找出自身不足,并找到了以后前进的方向。四、积极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活动为进一步落实团区委及镇团委《关于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增强团员青年主题教育活动的指导性意见》的要求,我校团支部于05年10月起,分三个阶段开展了加强团员、青年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活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我校青年实际,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切实增强广大团员、青年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和模范意识,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活动坚持党建带团建,优化工作条件。坚持理论学习贯穿始终,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青年。坚持以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发挥共青团的实践教育,激励团员、青年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有所作为。坚持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主体作用,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坚持从实际出发,达到活动、建设、服务三位一体。总之,虎三的团员青年德才兼备、朝气蓬勃,是一支随时能打硬仗,随时能挑重担的队伍。当然,团支部的工作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如:如何组织更多的青年参加上级团委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中去,如何更丰富团支部的活动,如何更规范地管理好支部的档案等。在以后的岁月中,如何使团的工作不断创新,使团工作更上一层楼,有待我们去思考,去实践。

思政团课总结篇4

一、切实转变作风,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情况,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功。

学校团干部要适应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习中去的大转变,就要沉下去,掌握第一手材料,取得在学习领域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切实改变靠听汇报了解情况,照本本确定教育内容的现象。我们要求团干部走出会议室、办公楼,深入课堂、实验室、图书馆、寝室,到学习第一线去。起初,有的团干部下去走马观花地转一圈,觉得无事可做。我们总结了经验教训,提出要经常地、有目的地深入到同学中间去,参加学习活动,和同学交知心朋友。这样就了解了许多学生的思想情况,找到了大量的思想教育的内容。生物系团总支书记在听课时,多次发现一个学生很不专心,学习成绩明显下降。通过谈心,了解到这个学生发现原单位有人给学校写信诬告他,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团总支书记查明了情况,经党总支同意,当着那个学生的面把信烧掉,使他甩掉了思想包袱,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有一个团干部亲自动手和学生一起做实验,发现有些学习好的同学满不在乎,马马虎虎。他抓住这些事例进行反骄破满的教育,对学生帮助很大。

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取得在学习领域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发言权。学生的思想问题大量的是在学习中暴露出来的。专职团干部只有懂得业务,才能和学生有共同语言,才能深入及时地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有条件去帮助学生搞好学习。地理系团总支书记听到一些同学反映,上数学课很吃力,学习缺乏信心。他多次到课堂听课,发现了教学上的薄弱环节,于是一面和教师交换意见,改进教学方法,一面鼓励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掌握学习规律。这样做,受到了师生的欢迎。不少团干部开始认识到政工干部学习业务的重要性。正如战争年代部队的政工人员都懂得军事、站在作战的第一线一样,现在,学校团的干部也要发扬这个优良传统,既懂政治,又懂业务。他们纷纷和同学一起听课,参加兴趣小组的活动,认真自学,努力掌握有关专业知识,力争早日摘掉外行的帽子。

二、根据学生在学习各阶段的不同特点,扎扎实实地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年级和学习阶段,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不同的。团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根据不同特点,精雕细刻、点点滴滴地去做,才能有效地解决好错综复杂的思想问题,把广大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因人而宜,根据不同的学生,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现在的学生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年令差别大;二是文化水平相差大;三是经历差异大,在学习中反映出的问题往往各不相同。团的思想政治工作如果停留在一般号召上,就会空费时间,流于形式,收不到效果。有些年令大的学生,因为家务拖累,学习上要求不高,满足于掌握课本知识。团组织就要帮助他们安排好家务,教育他们胸怀大志,尽可能学得更多、更深一些。有些年令小的同学刚进校时,感到课程深,自己基础差,因而望书生畏,团组织就要教育他们树立信心,努力攻关。

因事而宜,针对学习差和成绩下降的不同原因,对症下药。对那些基础不好或接受能力差的同学,团组织鼓励他们增强学习信心,并配合教研组做好基础课的课外补习和辅导。有些同学由于家庭、婚姻恋爱等问题,造成思想波动,影响学习,团组织就及时帮助他们正确对待,恰当处理。

因时而宜,抓住不同时期带规律性的问题,把工作做在前头。从一个学期来说,开学时,由于功课较浅,有些同学容易满不在乎,学习抓得不紧,团组织就教育他们防止松劲情绪,并多推荐一些课外书籍;期中测验时,有些同学为了应付一门功课,顾此失彼,团组织就教育他们要安排好各门课程的复习时间,防止打被动仗;期终考试时,有些学生猜题目,探教师口气,团组织就教育他们端正考试态度,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

三、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帮助同学学好专业知识。

学校共青团要协助党和行政完成教学任务,还应当通过自己的工作,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文化科学知识。我们围绕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帮助同学增强学习兴趣,巩固课堂知识,扩大知识领域,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开展学习竞赛活动。今年十月,校团委和学生会举行了英、日、俄三个语种的学习竞赛,报名的人十分踊跃,连校外实习的同学也积极参加。有的系团总支还先进行了选拔赛。竞赛结束时,并对三十多名优胜者颁发了奖状和奖品。这项活动深受广大同学欢迎,促进了学习。

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学术活动。目前,全校有近百个课外兴趣小组,办起了三十多种学习刊物和学习园地。历史系七七届学生组织了三个小组。在教师指导下,他们比较广泛地阅读与自己专业有关的中外学术资料,开展学术讨论,写出了四十多篇学术论文。有个小组撰写的《日本史学界对中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一文,最近在全国高校“农民战争史问题讨论会”上被选用。数学系一年级在上学期成立的三个数学兴趣小组,积极开展了有效的学术活动,迅速提高了学习成绩。这学期,小组的大多数人已被破格培养,分别选修二年级和研究生的部分课程。课外学习小组促进了学生学得更深刻一些,增强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思政团课总结篇5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教育; 分类引导; “三个三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1)01-0062-03

一、引言――思想教育分类引导的政策溯源

为贯彻团十六大和十六届二中全会精神,落实《共青团工作五年纲要(2009-2013年)》部署,团中央决定于2009年在全团开展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从理论上将全体青年分为四大类,他强调:“面向不同类别青年群体的试点工作要各有侧重。对于大学生,既要向他们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观点,又要善于引导他们对不同社会思潮进行分析和比较;对于企业青年和农村青年,要特别注重简明化、通俗化,善于将党的‘大道理’转化为他们易于接受的‘小道理’,要特别强调结合企业和家乡的实际;对于进城务工青年,要把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发展进程中统筹城乡仍然存在的不平衡性与激励他们的奋斗精神结合起来。”2009年6月16日,共青团湖北省委召开全省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座谈会,华中师范大学被确定为湖北高校大学生群体试点单位。学校团委在试点工作中坚持分类引导、分层教育、体现时代特色、突出实践要求的原则,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分类引导中不断探索,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二、案例管窥――思想教育分类引导模式发微

团校是高校共青团在大学生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摇篮,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华中师范大学团委以分类教育试点为契机,在反复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变革传统“说教式”、“单一化”、“大而空”的教育方法,初步探索出适合大学生思想教育分类引导的团校新模式,即“三个三培养模式”。

“三个三培养模式”包括“三大平台”――核心班――新生起点班、发展规划班、未来技能班;“三分教学法”――分年级、分层次、分类别教学法。这种新模式在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更加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更加体现“分解目标、分类引导、分层教育”的精细化趋势。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寓深邃的政治理论于通俗易懂的道理之中,变传统思想教育的“虚”为满足学生需求的“实”。

1.以大学生实际需求为导向,将思想教育目标科学分解,重新设计课程体系和架构

如图1所示,“三个三培养模式”的总体框架中,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即团校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置于全部思想教育的逻辑起点,把“集中”与“分类”统一起来,设计出由团校教务部管理下的“理论学习素质拓展技能提升”全方位教育环节。

“理论学习平台”是针对全体在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集中教育平台。以校(院)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马列研究会等为单元,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通过开展政治学习、时政沙龙、演讲辩论、读书会等活动,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尤其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青年头脑,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校园文化中的主导作用。

“素质拓展平台”是专为青年骨干设计的长期培养制度,该平台由“校(院)骨干培养计划”和“恽代英大学生骨干培养计划”组成。依托各院系思想教育的优势对基层班团学生骨干进行定期的轮训,从政治素质、领导艺术、管理技巧等方面加以培训。“恽代英骨干培养计划”是以传承青年领袖恽代英的革命精神为主题,贯通大学四年学习生活的精英培养工程。每年从全校各院系中选拔100名左右优秀大学生,对他们进行历时四年全过程的跟踪和培养。

“技能提升平台”包括三个特色班,即“新生起点班”、“发展规划班”、“未来技能班”。这一平台是着眼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分年级、分对象、分类别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实际能力的教育体系。“新生起点班”是为刚入校的学生提供适应大学环境、选课选导师以及树立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教育课程。“发展规划班”是对二、三年级学生进行学术科研、就业创业、考研辅导等个性化教育服务的课程。根据四年级学生面对未来多样化的发展道路,团校“未来技能班”分专题开设国家公务员考试辅导、中学校长素质培训(师范教育特色)、企业家素质教育课程等。

为使以上分类引导教育的“三个三培养模式”顺畅运行,经校团委科学规划和设计,制定了标准的团校分类教学课程体系供大学生选修。团校四学年共设置87学时、49个学分,参加团校的学生除必修理论学习平台的7学分外,其余均可在素质拓展平台或技能提升平台中选择必修或选修课程学习。总共获得15学分以上的学生认定课程结业、25~40学分为良好、40学分以上的为优秀,并与素质拓展学分对接。

2.再造团校教学管理流程,有力保障分类教学与实践活动有序进行

如图2所示,参加团校学习的全体学生按照华中师范大学团校的有关规定申请入学,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和积极的热情参加团校的各项学习实践活动。团校各培训班设立“小组长岗位、班委会岗位、班主任岗位”,三大岗位确保分类教学的正常进行。在学业结束后,对全体学员进行考核,合格者结业,并就其表现给予奖励或惩戒,并记录个人素质学分网上登记表。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特殊情况导致学员不能正常结业的可在团校教务部统一办理相关手续,并进行跟踪教育和管理。

学校知名专家学者、中青年教师、专兼职团干、优秀学工、政工干部等均可参与团校分类教学。原则上团校教师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团校教师授课申请(见图3)。确定团校教师名单后,教务部将组织任课教师集中备课学习,各任课教师根据分类教育课程安排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

由于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差异,各院系、各学生组织可以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开设团校课程。自主开设团校课程培训的院系或组织应按照教务部制定的团校课程申报流程进行团校课程申请,团校课程申请须在一周前提交,以便教务部排课,同时课程主讲人、时间、地点由教务部统一协调安排。

3.下拨团校分类教学支持经费,规范管理团校财务制度

校团委拿出专项经费支持团校分类引导和教学,并规范分类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使用支持经费的各个平台(理论学习平台、素质拓展平台及技能提升平台)、各院系、各学生组织(学生会、研究生会及社团联合会)以项目化方式向校团委提出申请,报至团校财务部,统一整理后经校团委审批后决定支持金额。各平台及组织报销费用时,需填写《华中师范大学团校财务报销表》,将已背书的票据及《华中师范大学团校财务报销表》交到团校财务部,统一送至团委审批,报销总金额以预算总金额为准。财务部将资金使用过程中的发票及其他有效票据妥善保存、认真整理,见图4。

三、结论与启示――思想教育分类引导的现实路径

1.坚持“三个结合”原则,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坚持将思想引领与解决青年思想问题相结合。要紧扣大学生思想意识中具有普遍性的关键点,深入剖析其内在深层原因和逻辑关系,在“个性”中捕捉“共性”,从而找到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帮助他们走出思想困顿的“泥沼”。[1]引导大学生自己去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开展大学生群体自我“纠偏”的教育活动,这种以“解决某类问题”为导向的教育,使他们的认识更理性、更深刻、更稳定。其次,坚持将思想引领与服务青年具体需求相结合。当前大学生群体存在“就学难”、“就业难”、“创业难”、“婚恋难”、“维权难”等热点问题,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存在成长阶段性需求差异,相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也存在兴趣偏好难以完全一致的现实,这要求思想工作“以人为本”,细化思想教育的目标,分类提供具体有形的服务,用服务吸引青年、感召青年。最后,坚持将思想引导与尊重青年时代特点相结合。通过调查研究,准确地把握21世纪大学生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新特点新变化,善于用大学生喜欢的话语体系教育大学生,善于用生动活泼的教育表达方式,善于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和时尚元素创新教育手段,推动大学生思想教育与时俱进。

2.探索“差异化引导”的实现形式,不断更新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创新灌输法,使其与渗透法相结合。高校思想教育中正面的理论灌输仍然是需要坚持的。但在多元价值观背景下,必须对传统的灌输法教学加以改进,把它与渗透式教育方法结合起来。[2]为此,根据大学生的不同特征和需求,扩大“第二课堂”作用,发挥学生党校、团课、社团活动等思想教育贴近大学生群体的优势,鼓励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教育管理系统方法。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和特点,开展军事训练、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三下乡”和“四进社区”)、科技竞赛、爱心教育、心理辅导等差异化、丰富化、现代化的活动,使大学生在分类引导和分类教学中真正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意识。[3]

3.尝试“流程再造”的管理模式,不断推动大学生思想教育分类引导的机制创新

大学生思想教育分类引导的“流程再造”是思想教育主体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目标、方式、程序、制度等整个过程和运转机制的重新设计,以保证分类教育青年的有序进行。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具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日益习惯于从全球和人类的视角认识问题;日益把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尤其是能力发展作为自身成长和发展中最为重要的核心内容。[4]实践证明,以大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在坚持政治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将思想教育目标、方式、程序、制度进行再造是分类引导模式得以实行的机制保障,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本身就是对青年教育目标的区分。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培养,应注重提升大学生建设国家的本领和技能,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的塑造则更要强调思想政治理论和意识形态教育。当前,结合大学生成长成才发展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心理素质、创新和创业的能力、交流沟通技巧等培养都是吸引青年、凝聚青年的拓展领域。因此,伴随教育目标的重设,必然要对教育的方法、程序、配套制度予以变革。具体而言,确保分类引导的效果,应深入调查研究大学生实际需求与偏好、重新调整师资力量、规范教学管理各环节、提供必要的分类引导资金、创新大学生激励制度等。

参考文献

[1]罗国杰.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3.

[2]马先锋,汤仁虹,余维生.理论灌输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适用与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9(7):14-15.

思政团课总结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质量工程;对策及措施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对教师质量重视度正在不断增加,但大部分高等院校针对教师的绩效和激励措施过于倾向于个体,这就导致高等院校对教学团队的重视力度远远低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要求,这一现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在新时期的良性发展。现阶段高等院校在发展中要认识到教学团队的重要作用,要求高等院校要结合自身师资力量现状建设高质量教学团队,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进行专业课程建设、教学计划组织与实施,同时液位高等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新时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缺乏教学资源。现阶段高等院校依旧以传统教学观念看待教学工作,没有将教学工作作为高等院校新时期发展中的战略目标,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依旧是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在新时期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是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同时也是将我们党最新科学理论、路线、方针以及政策传递给大学生的传播者,是帮助学生在高等教育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引导者,但由于高等院校在发展中将大量资源都投入到科研活动中,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严重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

1.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目标不明确。建设目标的一致性是决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质量的主要因素,没有统一的建设目标会直接造成教学团队完全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虽然确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但在没有完全理顺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导致部分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目标被弱化。现阶段大部分高等院校在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评估方面,依旧停留在以教学改革课题和论文等一些相对较为刚性的评估指标中,这一现状直接导致严重违反了教育部推进教学团队建设的核心目标。

1.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重申报、轻建设。我国相关教育规定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要进行申报,在经过我国相关教育部门评选等程序之后才能允许其进行立项,但由于被批准的部级、升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会为学校带来一些荣誉,而且高等院校教学团队被审批立项后会获得一笔建设经费,导致大部分高等院校都想通过教学团队申报立项获取教育部门予以的奖励。现阶段大部分高等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在申报成功之后,很少有时间和经历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中,同时也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成员之间严重缺乏交流与协作,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的作用。

2.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几项策略及措施

2.1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

现阶段高等院校在教学团队建设中要坚持有关政策、路线以及目标,要将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作为总体建设目标,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最高目标,教学团队任何工作都要围绕这一中心进行并为之服务,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中必须坚持的核心目标。高等院校要认识到科研只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而教学团队建设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的重要途径。

2.2构建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合作机制

现阶段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中要构建出合理的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的老中青的传、帮、带作用,充分体现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的共享性、整合性以及会聚性等特点,同时也要充分体现出创新平台的综合性、交叉性、开放性、集成性以及先进性等,确保教学团队的工作方式、进行等方面不受到其他外界因素影响,利用开放式的考核机制和激励体系实现教学团队的自主管理,这样才能确保通过优秀的合作机制使教学团队更好的实现建设目标。

2.3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监督管理

现阶段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要履行创新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组织学生科研实践与社会实践等职责,教育部门与高等院校要建设一支责任心强的高素质督导队伍,主要负责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质量评估与监控,通过专家评估、干部评估、学生评估、同行评估以及授课教师自评等体系,在基础上提高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质量。

2.4优化、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保障机制

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工作放到院校发展的核心战略中,并结合高等院校自身情况、教育部门政策要求完善管理措施、奖励措施以及激励措施,这样才能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现阶段高等院校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同时也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和教学硬件条件,这样才能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可以充分发挥出其重要作用。

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要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要求高等院校要为教学团队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政策保障、资金和物质保障,这样才能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在发展中可以实现其建设目标,同时也可以确保通过教学团队可以不断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连根,李惠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

思政团课总结篇7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教学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67-02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学生思维活跃,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其实他们对《形势与政策》课是有较多期待的。所以,深入思考和研究如何更好地开展《形势与政策》教学和课程建设,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现实需要。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是以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进而介绍国家政策为内容的政治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实际上包括形势教育与政策教育两个部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形势教育是基础,政策教育是归宿。首先,高校要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国内外形势,并能客观公正地分析原因,从而准确把握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此基础上,要使大学生进一步理解国家的政策,增强他们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自觉认同,帮助大学生正确地完成其政治社会化。因此,在形势与政策教育过程中,形势教育与政策教育是两个不能分割的部分,要以分析形势的方式来阐明国家的有关政策,把这两个方面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有效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地顺利推进,意义深远。首先,《形势与政策》课就是要坚持用正面教育占据意识形态的主流,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政治认知教育、政治情感教育、政治态度教育,从“三观”等方面培养学生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唤起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其次,《形势与政策》课为大学生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积累必要的知识和阅历;增强他们对信息进行综合判断和多维度分析的思维能力,进而能够利用个人成长发展所处的社会环境,增强大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困境与问题

《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是紧跟国内外社会形势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调整完善,所以热点和难点多,客观上给高校原本一向遵循的系统化教学模式带来较大挑战。具体体现在:

一是表面上将其作为公共必修课进行排课,但实质上并未按公共必修课进行建设,在组织机构、课程建设、师资构成等方面管理失范,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质量。二是教师队伍建设缺乏统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涵盖面广、变化快、难度系数大,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较宽的知识面。而实际情况是,这门课的专职教师少、兼职教师多,缺乏系统的教学研究;青年教师多,教学经验较欠缺,对国内外形势与政策很难全面把握。三是教学方法滞后,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在多媒体形式上没有进行声、光、电、视频、动画、链接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在教学效果上,往往生动性差,缺乏对学生自我思考的引导,无法带动课堂气氛。

三、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

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了深入思考,建议高校应从以下三个维度来积极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首先,注重教学的多样性与实践性,以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多样性体现在:(1)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在教学中,可让师生互相提问。而对于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可采用讨论、辩论等形式,教师及时进行点评总结。在讨论中允许不同意见和观点的交锋,教师对整个讨论过程只进行隐形的控制和引导,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2)让教学与学生社团的活动相融合。我们鼓励将结合校情及学生最为关注的切身利益问题等内容纳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将课程与学生社团融合,就是让学生社团参与到形势政策课的备课和授课过程中来。目前,高校的社团开展各项活动必需跟学校的政策及要求保持一致,这一点完全能够与形势政策课程要求相匹配。在授课时,当涉及校情,比如解读学校如何领会中央精神具体实施“我的中国梦”活动方案时,可与相应的学生社团共建。课前,教师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完成相应的准备工作;课堂上,由专任教师或社团学生骨干进行讲授,组织社团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课后,还可将教学成果应用到社团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有效地衔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3)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辅以丰富的音像资料,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充满感染力和渗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性要求课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将课堂拓展到社会上。比如,到改制发展较好的国有、民营企业参观访问,组织学生到农村了解国家的三农政策,听听农民对三农政策的感想等。这种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增强他们分辨是非和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

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建设。具体表现为:一是树立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团队建设目标。《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要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树立系统观念,科学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功能,同时要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及时、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二是遴选、配置好团队带头人和团队成员。团队带头人是团队的核心人物,其作用主要是设立团队目标、制订建设计划、配置教学资源、建立科学制度等。《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团队的遴选一般要符合高学历、高职称的条件,要注重带头人的政治素养、协调能力、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针对《形势与政策》教师队伍来源多样化的特点,配置团队成员时要注意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个人偏好等方面的搭配。三是精心设计教学专题。应围绕《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目标确立专题,在专题选择及讲授过程中,切忌只讲形势不讲政策,讲形势是入门,讲政策是落脚点,知识传授是途径,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本,将落脚点归结到党和国家正确的方针政策上。专题设计要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特点和关心的热点设置,如针对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就应设立与校情、市情、省情发展有关的专题,让大一学生尽快从高考中走出来,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社会发展观。而针对大二、大三学生就要系统地锻炼其分析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确立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专题。针对毕业生就应增加就业形势与选择等专题,为其走向社会奠定基础。专题设计要使固定专题与变动专题相结合。固定专题是指我们每年根据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大纲及专题;变动专题要求我们做到随机应变,对重大政策的出台以及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调整。

再次,要认识到体制建设是保证。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必须建立健全领导、管理体制以及工作机制,实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规范化和制度化。(1)建立有力的领导体制。高校要成立由党、政、工、团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形势政策教育领导小组,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2)建立协调的工作机制。形势政策教育是高校的整体工作,这就要求各部门共同行动、密切配合,形成教育的合力。党委是高校形势政策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应该负责对全校形势政策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团委要负责组织课外其他形式的学习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工作部门应负责学生思想动态的分析和把握;教务部门则负责教学计划的制定、课堂教学的安排、教学效果的考核等。(3)加强完善管理体制。我们要充分认识形势与政策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以及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施教学的复杂性、艰巨性,树立大德育观念,不断完善管理体制。一是把它切实看作一门教育学科,遵循教育规律科学建设、管理;二是不能把它当作纯专业性的教育学科,而要视其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科学的统筹协调。只有从上到下理顺教育管理体制,各个机构、部门各自为政又相互配合,才能确保形势政策教育从教学目标、课程安排、内容设计到授课方法及课程考核等方面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Z].2004-11-17

[2]杜峰,袁文.拓展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途径[J].中国青年研究,2009(1)

[3]翟翠玲.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

思政团课总结篇8

首先,感谢县委、县政府以及民族宗教部门长期以来对我镇民族工作的关心,并在项目资金安排、工作指导等方面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和帮助。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中课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中课镇地处西盟新县城北面的库杏河流域两岸,东与澜沧县的竹塘、雪林、木嘎乡三个乡相接,南与勐梭镇相连,西与勐卡镇相连,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达5.93公里,国土总面积313.3平方公里。全镇辖有中课村、班箐村、窝笼村、嘎娄村、永不落村等5个村民委员会共50个村民小组,共有3748户11195人,其中农业户数3439户10596人,占总人口的94.65%。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中课镇牢牢抓住西盟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重大战略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中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建设为重点,把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和各族人民的脱贫致富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全镇经济社会有了较快发展,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境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的喜人局面。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机构,加强领导。为确保我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顺利实施,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常务副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镇属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各村书记、主任为成员的中课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在镇党政办,分管副镇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二)创新思路,科学谋划。坚持因地制宜和科学布局,从中课镇地处边境山区,社会贫穷、落后的实际出发,结合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在民族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繁荣、社会事业进步、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关系和谐五个方面作出示范;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边疆繁荣稳定三个方面实现新跨越。制定了《中课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建设。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建设格局。

(三)结合实际,统筹发展。围绕我县提出的“重点实施五大示范、统筹推进三大工程、积极探索两大创新、着力实现三大跨越”的思路,及时协调、加快推进中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项目建设,以“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协调推进、抓好落实,抓重点、抓亮点、抓试点”的要求,坚持“共建共享”的原则,充分发扬基层干部和各族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努力,打造好中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这一品牌,为全县示范创建工作作出表率。

(四)围绕主题,狠抓落实。紧紧抓住我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机遇,把项目作为促发展、促民生、促和谐的一件大事来抓好。一是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重大意义、政策措施、进展成效的宣传,加强对中课示范镇建设新举措、好经验、好典型的宣传,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方式,使示范建设更加深入人心,为示范建设营造更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示范镇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明确目标、分解任务,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把每项责任目标具体落实到部门。三是积极争取省、市、县扶持资金,优先向我镇示范建设项目倾斜,与美丽村寨建设项目相结合,整合财政、农业、林业、扶贫等部门资金,立足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色,优化区域布局,强化政策扶持,提高资金使用率和建设效益,确保我镇示范建设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五)组织有序,高效推进。一是紧紧围绕打造特色产业开展创建工作,在项目规划时严格定位重点打造特色优势产业,2015年底,完成兴边富民三年行动计划投资2585万元(省级资金300万元,市级配套资金100万元,县级整合及群众自筹2067.3万元)。省级资金300万共扶持甘蔗种植4500亩、茨竹种植500亩,市级资金100万元共砂仁种植833亩,核桃种植1400亩,实施8公里砂石路建设。二是稳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2016年投资200万元实施嘎娄村二组和永不落村一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三是继续巩固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不断加大对永不落村六组、窝笼村六组的项目管理和建设投入,继续打造成为我镇示范典型。窝笼村六组2016年被上级评为“民族特色村寨”。

三、取得的成效

中课镇紧紧围绕“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为平台,打造了民居有特色、产业强、环境好,民富、村美、人和谐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组。按照“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示范引导、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中课镇积极推进示范创建项目,打造了体现特色发展及民族关系和谐的示范创建工程典型。

(一)民族经济稳步发展。根据我镇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村经济落后的实际,始终注重发展民族经济,夯实发展基础,培植优势产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2016年末,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696万元,同比增长11.4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53.62万元,增长14.7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018万元,增长11.66%;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7亿元;农田面积26059亩,同比增长0.32%,实现粮食总产量637.04万公斤,同比增长0.47%;橡胶面积12961亩,产量184.41吨,产值151.22万元;核桃面积13474亩,产量6.68吨;甘蔗面积10376亩,榨季产量37481.45吨,产值1630.44万元;生态茶园面积1932亩,茶叶产量152.69吨,产值213.77万元;茨竹面积3079亩;咖啡面积887亩。

(二)民族文化繁荣进步。认真做好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保护工作,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一是加强民族文化阵地建设,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镇目前共有文化活动室47个、农家书屋5个。全镇50个村民小组基本实现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广电网络全覆盖,切实解决了群众活动难、看书难、看报难、上网难等问题。二是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全镇目前共有农村民族文化宣传队6支,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3人。创作了《头箍女人》、《中课印象》、《中课随想》等优秀佤族原生态音乐舞剧,并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演出任务,为我镇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投资126万元完成拉勐纪念碑建设,有效推进班箐村二组民族特色旅游点创建工作。

(三)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始终坚持民生为本、民生优先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政策,重点做好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工作,解决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16年,共发放各种救助救济金16.6万元、城乡低保金47556人次5134.26万元、“五保金”23人次4.28万元、养老保险金8932人次76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覆盖率均达99.84%。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导向,强化要素保障,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全面实施完成2508户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实现154户530人脱贫出列,完成了一批贫困村、贫困人口的产业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我镇林地面积368379亩,森林覆盖率69.59%。围绕建设中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的总体目标,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牢牢把握“在保护中促发展、在发展中促保护”的总体思路,在加快建设中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的同时,同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2016年,共完成中低产林改造1299.4亩、专项规划造林596.8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00亩,完成沼气池456口,发放节柴灶150台,兑现各项林业惠民资金134.36万元;同步推进乡村亮化、绿化、美化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民众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2016年中课镇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

(五)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不断壮大。中课镇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坚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干部路线,始终把建设一支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作为长远大事来抓。目前,中课镇党政机关共有少数民族干部职工40人,占全镇干部职工总数的78%;少数民族科级干部8人,占全镇科级干部总数的67%;少数民族公务员18人,占全镇公务员总数的72%;少数民族干部比例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基本相适应,达到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

(六)民族关系更加和谐。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中课镇在县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始终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与弘扬阿佤民族“拉勐”精神结合起来,提出了“忠诚、团结、奋进、和谐”的新“拉勐”精神,进一步夯实了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在全镇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逐渐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2016年,我镇共开展各类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宣传8次,1700人次参加。在全社会弘扬“维护民族团结光荣、损害民族团结可耻”的良好风尚,为我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存在的困难和下一步打算

思政团课总结篇9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我国每个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主渠道、主阵地,它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是我国高等院校长期以来沿用的教学方式,即使安排了一定时间的实践教学,任课教师往往也会敷衍了事,学生为了获得一定学分毕业也常常心不在焉地走过场了事,这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就跟不上时展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应有作用也会大大折扣。可贵的是,我们思政教学的一线工作者针对解决此问题进行了大胆的实践探索,总结积累了一些很有可行性的实践指导经验。

目前,许多高校已经清醒的意识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在实践中也在不断的探索尝试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现形式,并总结积累了一些很有可行性的实践指导经验。笔者在借鉴吸收他们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就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现形式谈几点看法。

一 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法的产生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整体效果不仅没有达到教学目标所料想的效果,而且与它新形势下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还有很大一段距离。针对此情况,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还专门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的探索和创新。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这一纲领性文件还针对高等院校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对社会现实问题的理解重感性有失偏颇的这种普遍现象,明确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大学生踊跃的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调查、青年志愿服务、环境保护等有意义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运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分析观察社会现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前所未有的吸引力和魅力。 其实,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人情入境充分参与到思政理论课的教学环节中,特别是在活动中学生往往会产生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怎样解决呢?很自然的学生会联想到本次实践教学的内容和目的,会充分运用思政课所学理论知识或询问老师试图分析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之间产生了良性互动,学生学习效率肯定会大大提高的,综合素质随之也会得以提升,学生自然就对思政课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思政课教学目的会在悄无声息中内化于学生头脑中。

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现形式

大家知道,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很容易引起大学生学习探知的强烈兴趣,特别是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认知、坚强的意志和树立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现形式应从这方面多加思考和探索尝试,目前根据思政课教学特点和探索尝试的结果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法的具体实现形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做系列讲座

大学生一般都具有很强的求知欲,特别是对那些在一定领域具有一定头衔的知名专家学者更是十分崇拜,因而在本校教师讲解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聘请一些一线的专家学者就某一个专题到学校给学生做专题辅导报告,让学生思考并自由发言,但授课教师不对学生的发言做任何评论。课后针对此问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给学生做专题辅导报告,让专家学者再次通过详实的案例和透彻分析,给学生解疑答惑,这样学生就能从更深层面上理解课本的理论知识。

2 利用社团开展第二课堂

社团是大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爱好所组建的一个个小的活动团体,这样的活动团体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特别是对刚刚迈人大学的大学生,社团成了他们培养自己综合素质的理想活动平台,对社团的活动他们一般情况下都会积极利用参加并给予热情的支持。因此,利用社团开展第二课堂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尝试和有效手段。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毛泽东思想”研究会、“邓小平理论”学习研究会、“十八大重要思想”研究会、“焦裕禄”同志研究会等具体形式的社团,召集和凝聚一大批同学开展与此主题相关的社团教育活动,可以想象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不仅可以锻炼和提升学生社团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而且又可以宣传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在营造良好的政治理论学习氛围方面也是很有裨益的。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成立“文明监督协会”“学习雷锋好榜样协会”“勤工俭学协会”等各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正能量的社团,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使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潜移默化的内化成他们以后生活和工作的理论指导。

3 观看相关影视教学片

随着现代科技和影视文化的急速发展,许多优秀的爱国主义影片、相关时事大事都可以通过电化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上来,比如说我们播放影片《开国大典》,通过片尾“毛泽东天安门城楼讲话”,我们可以很自然地抛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那样讲话,有什么内涵?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最终成功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并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我相信学生肯定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其实际这些问题归纳总结起来就是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 1949)的这段历史,就是要学生了解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些历史,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此外,我们还会相信学生会对这些问题探寻其他解决办法,比如说询问身边的老人或者一些参加过战争的老同志,这些老同志或者老革命家的现身说法肯定会对学生有很大触动,对深度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主题起到了课堂说教教育所无法比拟的效果。

4 建立思政课实践基地。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意识的影响,我们的父辈为了生活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打拼,他们不再想让自己的后代像他们一样在为生活拼命,因而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成了温室的“花朵”,只想做理论上的大家,而缺少对社会的较深入了解,特别是各种负面社会现象不断冲击着学生们的幼稚心灵,学生在培养正确的思想意识方面往往会陷入混乱。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延绵五千多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祖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资源,有选择的建立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基地。这些选择的实践基地一般都要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或者先进、现实意义,即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又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特别是学生很容易被感染,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消化和升华,根据这一思想我们可以通过学校出面联系历史文化遗址、部队、法院、革命纪念馆、大中型企业、历史博物馆、社区等友好单位,定期组织学生到这些单位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身体会增加感性认识来进一步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参观学习完毕,还可以安排学生写心得体会、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等,这样学生在理性认识指导下获得的感性认识就会再次与书本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潜移默化地成为指导学生实践行为的思想意识。

5 构建网络互动平台

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可以说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时代的弄潮儿——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借此形势学校可以利用学校内部网络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站,指派思政课教师专人进行维护和管理及时更新思政课程及教学方面的相关信息,还可通过网站进行一些比如十八大思想、党的先进性等相关知识的知识竞赛活动,配发相应的奖品提高大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利用邮箱或者时尚的微博、博客开设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交流平台,思政课教师能及时的就思政课前沿问题和疑难问题进行相关的解答,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所关注的焦点,及时加以引导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触角深入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总之,目前许多高校已经清醒的意识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并在实践中也在不断的探索尝试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现形式,但由于各个高等院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重视程度的不同,往往也会按照原来的习惯思维敷衍了事,“新瓶装旧酒”的现象也7时有发生。因此,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多样化、规范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思政教学的一线工作者们大胆的实践探索,及时总结积累了一些很有可行性的实践指导经验,为大幅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00-203.

[2]郁大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创新研究[J].探索,2008(2):168-170.

[3]何贻纶,陈永森,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教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23-26.

思政团课总结篇10

2015年7月30日,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提出“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相结合,注重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责”。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在会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在总书记的讲话中,在国家颁发的文件中,如此浓墨重彩地突出强调育人,其重要性自不待言。

随着中央文件的出台、总书记有关思政教育重要讲话的发表,高等教育的思政教育研讨会如火如荼。2016年12月,“首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教学改革”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工业大学召开。2017年2月,2017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全国各地高校纷纷召开思政教育研讨会,研究探讨教学中的思政教育。

二、思政教育的含义

思政教育,即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国历史上的教育家比比皆是,其中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有人在。早在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就主张培养人才,德行为先,他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后来被弟子汇编成《论语》。唐朝教育家韩愈的《师说》可谓千古名篇,篇首有名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传道”就是传授教育思想、教育道德观念,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思想教育。韩愈将“传道”置于“授业解惑”之前,可见他对思想教育的高度重视。培养人才,以德为先。一个人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没有为国为民之心,再有智慧、有才能也不能称其为人才。南开大学的创始人张伯苓先生也非常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认为“德育为万事之本”,教育学生要先从德育开始。

三、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高等教育直接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输送人才,高校育人的功能至关重要。

(一)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本科教育应该是通识教育,正如1993―2013年担任耶鲁大学校长的教育家理查德?莱文所言,真正的大学通识教育核心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是批判性的独立思考、时时刻刻的自我知觉、终身学习的基础、获得幸福的能力。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个人潜力,自主选择学习方向,自由地选择人生的奋斗目标,为社会、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思政教育也正是让学生有大局观、全局观,树立远大的理想,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结合起来,做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真正的人才。

我国高校的思政教育应该紧密联系当前的形势。中共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并确定了到21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这些奋斗目标的一一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今天的大学生,依靠他们肩负起公民的责任,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国家、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所以,目前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至关重要。在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二)思政教育的迫切性

目前,国际国内、校外校内多种客观现实决定了高校的思政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具体情况如下:

1.复杂国际环境的影响。在信息化、网络化的大数据时代,国际社会各种思想文化彼此交融,其中不乏错误、危险、负面的影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由于本身专业的原因,会更多地接触国外报刊新闻、媒体宣传。如果他们没有睿智的思想,没有敏锐的眼光,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能正确判断、识别各种现象和问题,就很可能沦为受害者,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进而极大地影响自己的人生发展。

2.三观的模糊和错误。一些大学生当初是因为要考大学而考大学,考上大学后又对未来深感茫然,没有理想抱负,不知自己有何追求,也没有清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受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影?,价值观又不够健康。这样的现象不由得让人忧虑。某知名大学还有一个典型例子,一个拥有法律、金融、新闻传播三个学历的博士学霸,竟然对自己未来的个人发展茫然不知,在参加电视节目时还询问主持人自己毕业后的职业去向。

3.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培养。北大教授钱理群曾痛心疾首地谈及如今的高等教育,认为大学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样的提法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引发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和思考。对此,一些高校教师也颇有感触。有的学生因作业、个人简历、出国推荐信等向教师求助时,态度非常谦恭有礼,但是一旦求助结束,就会对教师不理不睬甚至视而不见,实在让人失望。

4.品德修养的缺失。虽然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学生就在接受道德品质修养的教育,但是进入高校后,学生的诚信、宽容等一些为人处世的基本品德修养还有待培养,如考试作弊、作业抄袭等一些不良现象依然存在。这种品德修养缺失的现象也暴露了教育中存在的育人问题。

5.心理问题的滋生。当今大学生受社会、学校、家庭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心理、智力、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同时,他们还面临着学习压力、同学关系、个人感情、就业压力等各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适当的沟通帮他们释放压力,学生就很可能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一些心理素质差或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还有可能采取错误、危险甚至极端的行为。

综上所述,对比我国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人才需求和高校育人情况,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是显而易见、不言而喻了。

四、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渗透

(一)澄清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错误观点

关于高校的思政教育策略,首先有两个错误的观点需要澄清:

错误观点1:思政教育工作是思政课程教师的事。事实上,思政教育渗透专业课程是毋庸置疑之事,原因有二。一是如果高校的思政教育单纯依赖思想政治课教师,那么他们必然显得势单力孤,育人也收效甚微。应该弃单线作战为多线作战,让所有的教师参与其中。二是教书、育人一直是教师肩负的两大使命,是师者责无旁贷的天职。虽然二者都相当重要、不可偏?U,但从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的角度来说,育人的重要性高于教学,因为一个人的品行远比学识重要。

错误观点2:思政教育工作可以在短期内见成效。其实,高等教育是我们长期的教育事业,思政教育也是一项长期的育人工程。既不能急于求成、速战速决,也不能依靠一两次大型讲座、辅导、研讨会就初见成效,而应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年复一年,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其间教师的育人工作不能懈怠。生命不息,育人不止。

(二)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的渗透策略

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首先依赖于专业课教师的楷模作用。教师德行高尚、为人师表,他们的言传身教自然会在教学中、在与学生的接触中释放出正能量,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感召作用。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一直特别强调教师在育人中的作用,并提出了著名的“从游论”:“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在生动的比喻中,凸显了教师的楷模作用。

在专业课程中渗透思政教育,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想方设法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多方面改革创新,引入思政内容,启发引导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1.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当前我国国情、各专业所处的行业情况、专业发展情况等,引入最新、最有影响力、最受瞩目的实例。事实胜于雄辩,这些例子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更能擦亮学生的眼睛,开启他们心灵的窗户,点亮他们思想的火花。

2.教学方法:在信息时代、数据时代,学生人手一部手机,随时可上网查阅资料,知识的获取易如反掌。显然,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早已过时,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法、任务教学法、交际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各种灵活生动的教学法,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讨论、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通过演绎推理、归纳总结而不是教师的硬性灌输来获取真知。这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讨论、推理的教学方法更为他们所接受,也更能优化教学效果。

3.教学态度:笔者一直秉承以生为友的教学态度,把学生当作朋友平等相处。在教学过程中,不高高在上,不居高临下,而是采用平易近人的态度,跟学生互相学习,教学相长,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启发引导、正面鼓励他们。我国古代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唐朝韩愈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那时的大教育家尚且谦恭若此,更何况今天的教师。

五、创业课程“国际商务经营英语”中的思政教育渗透策略

“国际商务经营英语”是国际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创业课程,主要是引导学生组成创业团队,寻求市场契机,从事商务项目经营活动,其中包括进行市场调研、撰写营销报告、设计商务计划书、争取风险投资、联系供货商、策划广告宣传、实地销售商品、撰写商务报告等一系列商务经营活动。该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涉及许许多多的思政教育内容。这里从个人品质教育、诚信教育、团队精神教育三方面,举例谈谈该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渗透策略。

(一)个人品质教育

“国际商务经营英语”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企业家特征,什么样的人可能成为企业家。社会上的企业家形形色色,各不相同,其品质特征自然也千差万别。

探讨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把主动权充分下放给学生。学生课下自己去搜集信息,了解自己心目中仰慕的企业家,思考总结企业家的品质特征;在课堂上用口头陈述的形式向全班介绍,列举该企业家的品质特征。教师再让学生进行小组或集体探讨,寻找他们都认同的闪光品质。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口头陈述能力等多种能力,还探讨了企业家的品质特征,达到了课程教学的目的,可谓一举多得。学生们在讲台上介绍的企业家通常都大名鼎鼎,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和威望,比如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社交网站脸书(Facebook)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等。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学生不熟悉但事实上非常有名的企业家。笔者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推出了宜家家居的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通过案例视频播放、学生探讨的形式,引导学生从坎普拉德先生的言谈举止中总结他的品质特征。很快,坎普拉德先生的优良品质在课堂上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比如他很小就开始创业,非常勤勉,坚持不懈;他富有创新精神,将第一家宜家家居店开在远离都市的郊外树林里;他虚心接受员工的建议,采用扁平家具销售的方式大大节省了成本;他和蔼可亲,在车间里和员工亲切交谈;他在公司陷入困境时,勇于迎接挑战,战胜自我,从挫折中站起来……在所有的分析讨论结束后,教师还可以画龙点睛,抛出坎普拉德先生最令人钦佩的品质:这位“隐形世界首富”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基金会,每年救助1亿多儿童,而自己的衣着和生活非常简朴。1亿多儿童!数字足以说明一切。企业经营不为个人盈利聚财,而为社会谋福利,为人类造福。这样的实例会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育人教育是潜移默化的。

(二)诚信教育

诚信,即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诚信是思想道德的重要衡量标准,是人们待人接物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基本准则。作为社会经济组织,企业更视诚信为生命,尊崇“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企业公信力(诚信)直接关乎企业在社会、在行业中的形象,关乎企业受消费者的青睐和信任程度,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并谋求不断发展的根本要素和行为准则之一。

“国际商务经营英语”课程内容就是围绕企业经营展开的,企业家的诚信和企业的公信力教育是思政必修课。教师可以针对现在商界诚信和欺诈并存的情?r,让学生课下搜集不同案例,深入挖掘企业或个人诚信、欺诈的来龙去脉,比较分析两方面的利害得失,在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感悟。课上,教师可以安排分组讨论或者课堂辩论,让诚信的光芒在企业持续发展和顾客长久信赖的良性循环中更加熠熠生辉,让欺诈的阴影在企业不幸蒙羞和顾客毅然唾弃的恶性循环中更加黯淡无光。就诚信而言,学生有一些自幼就耳熟能详的案例,比如美国前总统林肯任杂货店店员时,长途跋涉去顾客家归还几分钱的故事;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向父亲承认砍掉两棵樱桃树的故事;一些知名企业因产品质量问题被曝光、涉嫌欺诈顾客,结果名誉扫地的案例等等。

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在学生调研的基础上,引用古今中外的例子,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比如韩信信守幼时诺言,成名后报恩的故事;孔子七十二贤之一的曾子杀猪,以实际行动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的故事等。如今企业界的故事更是比比皆是。同时,教师也不妨引用影响力比较大的文学影视作品中的例子,比如在前不久热映的都市职场商战电视剧《猎场》中,胡歌扮演的郑秋冬盗用别人的身份在职场打拼,虽然能力出众、业绩斐然,但是一经发现,依然被扫地出门。没有诚信,任何努力到头来都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三)团队精神教育

团队精神是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协调良好的典范,是包括企业在内的所有单位、组织、部门工作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一个团队必须有凝聚力、向心力,必须以团队的集体利益为重。如果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将个人利益凌驾到集体利益、团队利益之上,或者搞个人英雄主义,只会让团队利益受损,危害大部分人的利益。长期以来,企业的团队建设一直是重中之重,因为企业是依靠团队去运作的,必须保证团队成员之间的高度团结合作,团队精神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团队的组成可大可小,可以是两三个人的小团队,也可以是整个企业组成的大团队。

“国际商务经营英语”课程开设之初就让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因此团队精神教育必不可少,而这一教育从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就开始了。如果让学生自行组建团队,他们通常会根据同学间的亲疏关系、成绩优劣以及以往合作感受来决定团队的构成,这样组队的结果往往都有落单的学生。如果由教师指定团队的构成,也会有学生表示对自己所在团队的个别成员不满意。无论是以哪种方式构成团队,这都是教师进行团队教育的好时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们各有所长,不能以片面单一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人的水平或者能力,更不能以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和个人。一个团队无论由哪些人组成,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制订合理有效的计划,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齐心协力朝着同一个目标奋进。

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让学生对比讨论单打独斗和团队合作的企业实例。事实上,一些国际著名的企业家大都是团队合作的典范,有些企业家在创业初期都是依靠与合伙人的团队合作走过艰难岁月,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比如,比尔?盖茨当年从哈佛大学退学后,是与他的高中校友保罗?艾伦一起创立微软公司的。俞敏洪当年从北京大学辞职后,创立了北京新东方学校,并与北大教师徐小平和回国的北大同学王强组成团队,成立了新东方教育集团,并最终在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因为大家志同道合,团队精神在同舟共济的过程中焕发奇彩。

六、结语

儒学经典《大学》开篇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宗旨是要弘扬正大光明的品德,让学生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在高等教育中,品德为先,知识其后。抗战期间的西南联大培养出大批大师级人物,这与时任校务委员会常委兼主席的梅贻琦“育才先育人”的理念是密不可分的。西南联大旧址至今还树立着石碑,上书:育才先育人。如今,高校的思政教育正是秉承了“育才先育人”的理念,专业教师任重道远,还将在育人的路上风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