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素质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6:39:27

思政素质范文篇1

(一)科技创新活动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过程科技创新活动是学生现实生活、精神世界与科学世界交流的活动,是学生将所理解的科学转化、体验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生活态度转变和精神提升的过程。在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通过发现和提出疑问并在解决困难与矛盾的过程中发挥其聪明才智,从而深化对科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培养探究能力。

(二)科技创新活动是在实践中加强对科学认识和技术的掌握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多种发明创造、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青少年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青少年在浩瀚的科学海洋中,将各学科的知识与前人的理论融会贯通,学习和掌握科学技术和方法的真本领。

(三)科技创新活动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团队协作沟通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养,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使青少年掌握学习的技能,领悟学习的方法,从而具有在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决策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科技创新活动是提高青少年综合思维技能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活动从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判断力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综合思维技能的训练,激发了青少年极大的科学热情与兴趣,从而使他们从中受到探索求知的教育,形成创新意识,激励自己去发现和再发现。

科技创新活动在德育课中的实施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社会实践项目,既是一种科技创新的活动,又是一种能让学生深入社会实践的学习体验活动。笔者将其做为德育课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开展,主要由申报项目、确定主题、开展调查研究(含举办主题活动)、撰写调查报告、总结评价等环节组成。活动时间原则上是一学年。

(一)申报项目在德育课堂教学中贯穿创新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印发科技创新活动资料以及讲授科技创新技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新意识,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四周内,各班完成活动小组的分组,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申报项目,各组限报一至两个主题,使用申报表进行书面申报。

(二)确定主题各活动小组上报项目后,指导老师将依据项目主题需体现的创造性、科学性、可行性等要求,对申报项目进行筛选。创造性要求选择的主题,必须是那些前人没有提出来或者前人已经提出但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指导老师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查新,来确定所选的主题是否具有创造性。科学性要求选择的主题要有事实根据,实事求是。可行性要求选择的主题必须可操作性强,立足现有的或经过努力可能具备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三)开展调查研究主题确定后,各组制定出活动计划表,开展约一学期的调查研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组织相关主题活动、网络交流活动、定点采访和随机采访等多种形式进行社会调查,活动开展过程基本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适时指导。在开展相关主题活动中,主要由学生完成方案的设计、活动的组织、活动的总结整个过程,教师在此过程引导学生根据活动主题,发挥创意,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包括知识竞赛、演讲比赛、黑板报比赛、手抄报比赛、辩论赛、宣传手册、创建论坛和发起微博等。

(四)撰写调查报告在调查结束后,各组在整理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整理调查数据就是将调查过程中所得到的原始数据制成表格或图表,并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活动的背景、目的、实践方法、实践过程、实践体会和实践结果等。(五)总结评价调查活动结束和报告撰写完毕后,就需要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评价,包括自评、互评和师评。自评就是学生评价自己通过此次科技创新活动,在思想方面得到的启示,在知识方面得到的收获,在能力方面得到的提高。互评就是学生评价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包括评价组员的协作精神、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师评就是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团结协作精神、科技创新能力等。

科技创新活动提升德育课教学效能

(一)结合活动主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在开始选择、确定活动主题时,教师将结合德育课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选择关于国计民生的课题,通过了解活动主题的背景和确立活动目的,学生就能深入地了解国家的需求、人民的期望、公民的责任。如开展“关于社区老年人文体生活现状的调查”时,学生在研究活动背景时,就深入了解到本市老年人对文体生活的迫切需求与活动设施的现状之间的差距。从而提出需“关注老年人文体生活,营造温馨和谐社会”的呼吁,表达了对社会的关爱。而在确立课题研究目的时,也可引导、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如在开展“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调查”时,学生通过进行课题研究目的的讨论,进一步明确了肩上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强化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出了要“增强学生责任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高了自我的责任感。

(二)通过调查研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科技创新活动要求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在实践中获取科学的数据。学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组织相关主题活动、网络交流活动、定点采访和随机采访等多种形式收集调查资料。通过深入一线实地调查,近距离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很好地培养了中职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如在开展“中职学生就业心理与就业观念的调查”时,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就深入地了解到中职学生的就业心理和就业观念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导致部分中职学生无法顺利就业。通过调查,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从而实事求是地审视自己的就业能力,不会存在过高的择业期望值,并通过改变就业观念来拓宽就业渠道。实践证明,参与该研究课题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都比较顺利。

(三)举办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活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根据活动主题,发挥创意,设计并组织各种诸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黑板报比赛、手抄报比赛、辩论赛、宣传手册、创建论坛和发起微博等形式的活动。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的开展、活动的总结等整个过程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提高了组织能力。通过参与活动,学生尝试去解决遇到的各种难题,在实践中形成了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体验和感受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与快乐。如在开展“中职学校社团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与研究”时,就举行《快乐社团,伴我成长》知识竞赛活动,举办《弘扬社团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的演讲竞赛活动,举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辩论比赛,进行《走进社团文化》的专题采访活动,创建《中职学校社团建设情况调查》的论坛等,这些主题活动的策划和实施既活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通过总结及撰写报告,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活动结束后,通过及时归纳总结,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演绎与推理等科学思维,将实践结果升华到理论高度,并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在完成此项活动的过程中,科学思维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如学生通过对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支出进行调查,然后整理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撰写调查报告《树立正确消费观,引导学生科学理财——关于汕头市中学生理财情况的调查》,提出家长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校应进行理财知识的普及,学生自身需养成良好的消费观,从而科学理财的建议。在整理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需要学生运用“调查、分析、综合、归纳”等科学研究的方法,要求学生善于把分析和综合结合起来,把归纳和演绎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五)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科技创新活动是以个人兴趣为引导的团队活动,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的。整个活动的每个环节,从制作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查、开展主题活动、整理调查数据到撰写调查报告,都离不开小组成员的集体协作,这就要求成员们必须具有团队精神,懂得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与合作。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让每个成员都融入团队,一起构想方案,一起解决问题,一起克服困难。如开展“中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情况调查”时,就举办“爱心送关怀”系列活动——汕头市福利院爱心探访活动,该活动包括“捐爱物,献爱心”活动,成立了爱心小组、“爱心送关怀,倾听爱的声音”活动这三个部分。而在号召本校学生捐物,与汕头福利院联系并探访孤儿等活动的策划与开展过程中,都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小组内的成员面对困难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最后终于使问题迎刃而解,该活动得到福利院的表扬,而爱心活动也引起学生对公益事业的关注。学生们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在实践中慢慢得到提高,培养了企业最重视的团队协作精神,从而为顺利就业做好准备。

(六)通过总结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等。因此,对成绩考核不能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为了更好地达到德育的目的,需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如通过自评,学生可以如实地评价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扬长补短,增强自信心。通过互评,学生可以学习其他组员的优点,而避免犯相似的错误。通过师评,指导老师可以看到学生的成长,激励学生,激发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的创新欲望和创新意识,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结语

思政素质范文篇2

一、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一)他们的思想日益趋于成熟,但具体到某一个问题又显得单纯。这往往表现在:他们懂得机遇是可贵的,但不知如何把握住机遇。如在校大学生中,有相当部分学生来自贫困家庭,他们很想享受学校提供的助学减免待遇,但往往是因为在学校不好好念书学习成绩不过关而无法获得减免;还有现在的大学生都知道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但他们往往哀叹的是自己所在学校、所学的专业不好;而不是经过自身的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力,来为日后的毕业就业做积极准备。当今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突飞猛进,如果你不注重抓住机遇和信息,就很有可能被淘汰

(二)喜欢自我表现,参与意识在加强,但合作意识在淡化。他们渴望被大多数人所了解,渴望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但同时带来的问题是同学间的合作意识在淡化。

(三)他们更多地追求效率和实惠,缺乏奉献精神。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使他们的价值观在日渐发生变化,现在的在校大学生中,有相当部分同学不愿意承担社会工作,不愿意为班级、为集体服务,他们认为承担社会工作得不到什么实惠,甚至还影响了学习,从而忽视了对自身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具有较强的个性,往往以个人为中心,集体观念淡化。从近年的在校生统计上看,独生子女所占比例逐年升高,他们更多的表现出有个性、有主见,但同时忽视了他人,更多强调自我,对同学缺乏关心,对班级集体荣誉感淡漠。

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育目标

要取得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要从理论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大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和面临毕业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这两个阶段,是他们思想最为活跃的阶段。他们考入高等院校后,有的对高等院校充满着美好的憧憬,如优越的学习条件、优美的校园环境、舒适的大学生活。一旦现实与想象存在差距就容易产生失望、消极,甚至抵触情绪。也有的学生入校后产生松口气的思想,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针对这些思想,应集中对他们进行入学教育。教育他们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教育他们树立遵守各项校规校纪的观念。学生毕业分配时应对他们进行学生分配政策的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教育,鼓励他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工作岗位上去。

(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的特点,应重点进行国情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了解帝国主义对我国侵略的历史,了解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和创业史,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具体步骤。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立志改变祖国的落后面貌,为振兴中华而献身。

(三)形势、政策教育。针对大学生求知欲强,视野开阔的特点,经常地对他们进行国际形势、国内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形势、“热点”问题的认识的教育,进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可以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国际国内形势,准确地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对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为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政策水平的继续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的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应该善于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从严治教,对学生严格要求。在上课考勤、作业、考试等每一项工作中都应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班主任本身更应以自身的严谨治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道德给学生以正确示范。

三、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具体措施

(一)班级量化考核。针对班级体学生自觉性不同的情况,我认为建立一个班级量化考核制度是非常必要的。现在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父母的宠爱是导致学生自觉性差,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想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仅仅靠思想政治课,谈心等教育是不够的,我们只有通过一些强制性的手段来约束这部分学生,使他们能逐步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学习的重要性,逐渐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班级活动。班级的集体活动既是加强集体自身建设的措施,又是开展思想教育的途径。我们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除了采取教书育人和班级管理等手段之外,还必须通过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适合青年特点的活动来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班集体活动应以班委出面组织,对参加者来说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这种必要的强制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特别是全班统一组织的活动,往往以活动的较高质量吸引学生。

思政素质范文篇3

关键词:思政课堂;高职学生;思想素质教育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强调了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改革的重大意义。[1]高职学生作为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素质水平,不仅影响个人今后的发展,更加对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复兴、国家崛起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战场,传授专业知识是主要任务,落实素质教育是根本任务。因此,笔者所在院校将思政教育引入课堂教学,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的思政课堂。通过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提高思想素质,掌握事物发展规律,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努力成为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

1思政课堂的内涵

学校人才培养是以育人和育才二者相结合为目标,思政课堂不是把思政教育生搬硬套到专业教育的过程中,而是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以各专业教学标准为指南,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规意识、道德修养等思政内容供给,将中国梦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法律法规、心理危机及健康状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中。不同专业,其思政内容也各不相同。目前高校设立的专业一般有文史哲学类、经管法学类、理工学类、农学类、医学类、艺术学类、教育学类。因此要深入梳理各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各专业的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相关课程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达到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的育人效果。不同类别课程,其思政内容也必不相同。公共基础类课程的思政内容主要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包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法规意识、增强安全意识、培养奋斗精神等方面,使学生具有健康体质、健全人格、坚韧意志以及创造创新活力。专业类课程的思政内容主要是根据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从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出发提升学生在知识体系中所具备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具体包括加强专业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增加课程的人文性和时代性。实践类课程的思政内容主要是注重学生的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具体包括增强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激发创造意识、锻炼创业能力、巩固劳动精神、锤炼意志品质。

2思政课堂对高职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影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高校课堂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湖北省委高校工委《关于严格高校教师管理严格高校课堂管理的通知》,通过“课前三分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七个方面融入课程教学中,使育人和育才同向同行、协同发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1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3]在学生的思想素质中,政治立场的正确性、理想信仰的坚定性显得至关重要。现在的高职学生大多都是“00后”,正处于互联网时代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社会结构转型之快、竞争压力之大,矛盾和冲突的加剧必然对他们的思想素质产生较大的影响。要想使他们具有相对稳定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等基本品质,思政教育不仅依靠专门的思政课程,更要融入各专业课。通过思政课堂的教育,加强学生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认识,包括党的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治国理政思想、中国梦、强军梦、教育梦、青年梦等,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鼓励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地理解人生和事业的意义[4]。2.2法律法规、党规党纪、校规校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普通公民,应遵守国家制定的一切法律法规;作为党员,应遵守中国共产党的党章及各级各类条例、准则;作为学生,应遵守学校制定的各类规定、纪律。目前的高职学生,普遍存在法律法规意识淡薄的现象。“马加爵事件”“复旦投毒案”、校园贷、电话诈骗等事件恰恰证明了这点。很多学生因为不懂或者不知道,在社会生活中不能判断自己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或者有些学生明知道不能做,却还要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做出违反校规校纪、法律法规的行为。有的学生在受到伤害后,也不懂得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丧失了应有的保护。通过思政课堂的教育,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普及法律常识,树立依法治国的法规概念,避免学生出现违法行为。2.3社会公德。学生的社会公德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从小学到高中,从家庭生活到学校生活,在各个方面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因此,每个学生的社会公德都不一样,但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思政教育目标是一样的。目前的高职学生中存在穿着拖鞋进课堂、端着餐食去上课、破坏公共设施、抽“游烟”、丢垃圾等不良的违反社会公德行为。为遏制不良行为的扩散,思政课堂须从新生入学开始,将理想信念、文明礼仪、励志成才、诚实守信、心理健康、法纪法规等多方面融入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表现,并将遵规守纪、志愿活动、诚信实践、团队协作等纳入每学期的综合素质测评。唯有将这每一步都做对做好,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立德树人。2.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其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内涵丰富,许多短而精的名言警句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路程,有助于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然而随着国际化的发展,不知从何时起,圣诞节的氛围不亚于元旦节,很多学生愿意为万圣节置办服饰,却不会制作端午节的粽子。中国的很多优秀传统文化犹如世界的稀有动物一样,日益消失。因此,思政课堂将从中国优秀“百家”思想、健康民风民俗、乡规乡约、传统节日等方面,重拾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学生作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2.5时代精神。时代精神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它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集体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时代精神不仅是引领时代进步的潮流,还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风向标,是社会的主旋律。通过思政课堂,从老一辈革命家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到助力生产的“铁人精神”,再到科学工作者“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以及运动场上的“女排精神”和各行各业的改革创新精神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时代精神,并将此精神融入自身的思想素质中。2.6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思考方式。通过对科学知识体系的学习,发现自然现象,进而提出相应规律,再结合更加精确的观察来检验这一规律。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精神与一个人掌握的科学知识多少并非成正比关系,高级知识分子也可能并不具备足够的科学精神。因此,我们通过思政课堂,引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及客观理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远离迷信、反对邪教,客观认识科学与哲学、文学、艺术、宗教一样,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2.7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人们在制作或工作过程中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与品质,是各行各业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高职学生毕业后终究是要走向社会,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开展职业领域的专业活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地丰富和拓展知识体系,并形成与职业相关的行为规范。质量是企业生存的保障,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通过思政课堂,要大力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因为它体现了对社会、公众的高度负责和极致关怀的人文精神,是工匠精神的价值体现[5]。

3结语

高职教育首先是育人,然后才是育才。高职学生的思想素质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一门课、一本书就能囊括所有。因此,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理论的同时,将上述七个方面的思政教育融入其中,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水平,又能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起到促进作用。思政课堂的新的教学模式,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09-10)[2020-06-23].

[2]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2020-06-05)[2020-06-23].

[3]叶华光,吴金定.当代高职学生的素质结构特点及素质教育策略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0):20-25.

[4]王义遒.深刻领会积极做好“发展素质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8(1):31-37.

思政素质范文篇4

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施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而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具体方法和要求有着更为深入和切实的指导意义。

一、思想政治工作:从“单向工具理性误区”到“以人为本”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经历了从空洞抽象的说教向解释说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的转变,从简单的“灌输”、逐渐转变成为双向交流、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转变无疑是巨大的进步,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革新。进入21世纪后,我们拉开了“全面小康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帷幕。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说理艺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应用

(一)掌握说理艺术,其核心在于领会贯彻“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在于说理,这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根本目的和任务的必然要求。而说理艺术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一种有效的手段,有其一套固有的科学方法,即符合人们思想和行为规律的方法。掌握这一套方法的核心,即在于对“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与实施,在思政工作的具体实践中积极运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原理。

我们探讨思想政治工作的说理艺术,意在把大道理讲实,把小道理升华,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入耳入脑,深入人心,这本身就是以人为本的第一主旨和要务,以人为思政工作中心的理念。贯彻人本理念,熟练运用掌握思政工作的说理艺术,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舟”顺利抵达人们思想的“彼岸”。

(二)从人本理念出发,归纳说理艺术的几大要点

思想政治的说理工作,归根结底是关于“人”的工作,因而从工作对象出发,以人为核心和要旨,总结前人经验和自身体会,在此谨对说理艺术的几大要点加以归纳。

1、寓情于理

思想政治工作的说理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感情艺术。情通则理达,感情相悖,即使金玉良言,也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与思政工作的对象建立良好的感情,关键在于设身处地,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时刻牢记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这样在谈话说理的时候,真情实感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才能做到情深意长,情真意切。

2、因材施教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说理,应该区别对象,因人而异,这是符合矛盾特殊性的规律,更是人本理念最基本的要求。区别对象,首先要熟悉对象。一个思政工作者必须要深入基层,多调查,多研究,与自己工作范围内的人多接触,多交谈,掌握第一手资料。熟悉对象,区别对象,关键是要时刻铭记人本理念,研究和掌握不同对象的心理特点。特别是从个人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入手,全面掌握情况。

3、真诚相待

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秉承人本理念,和工作对象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的、诚挚的友谊,要善于进行思想上的交流。首先要坦率真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诲人”,必须善“交友”。没有可信赖的友谊,说理就很难奏效。交友,一要以诚相交,肝胆相照;二要平等相待,诚实待人。三要讲求技巧。其次理靠“说”而达于心。

4、实事求是

摆事实、讲道理,既要以理服人,又要靠事实说话。不搞空洞无物的说教,不落就事论事的俗套,真正做到就事论理,事理合一,把事办好,把理讲透。这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说理的一个基本方法,是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强大威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在思政工作中贯彻人本思想的要求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贯彻人本思想,对于思政工作者本身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思政工作者必须首先从加强自身修养入手,努力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才能确保更好的在工作中实践人本思想。

(一)要加强政治、理论修养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党性很强的工作。作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有远大的共产主义信仰,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思想政治工作又是重在说“理”的工作。说理就要有“理”,这个“理”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化解思想问题,使自己成为一个既懂“理”知“理”又会用“理”讲“理”的说理者,这是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基本功。

(二)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一半以上是人格的力量。思政工作,是引导别人走正确的路,激发别人对真和善的渴望,使别人的本质得以提高和发展。因此,思政工作者自身就应当首先实践和完臻这些优秀品质。正人务先正己,人师当须楷模,打铁先得本身硬。只要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觉做到自尊、自爱、自重、自强,就能在群众中树立起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良好印象,使说理更具有令人颔首的说服力。

(三)要加强知识、语言修养

贯彻以人为本,要求思政工作者注重说理艺术。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要精通思想政治工作这门科学,又要钻研与此相邻毗接的其他学科。作为一个说理者,语言的积累要丰富,要善于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向群众学习,借以充实自己;语言的使用,要精炼、生动、含蓄、多彩,浓淡相宜,喜怒皆文章。当然,这绝非一日之功,但也不是可望不可及的。

参考文献:

[1]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DB/OL].

[2]许是祥译,彼得·F·德鲁克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王重鸣.管理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罗伯特·舍恩伯格.当经理的艺术[M].1986.

思政素质范文篇5

[关键词]学生党建;思政教育;素质教育;融合

近年来,高校基层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党员人数逐年递增,其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断提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意义深远。所以,应依托党建工作的基层群众优势,大力推进思政教育与素质教育融合发展模式的构建,进一步巩固思政教育与素质教育效果。

一、基于学生党建工作的构建思政教育和素质教育融合发展模式的意义

(一)有利于发挥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大学生党员在入党前通常会接受党组织综合考核评价,需要具备较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才能成为学生党员,所以,大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优秀分子,在整个学生队伍中均是领头羊。在培育学生综合素质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始终保持一名党员应有的锐意进取精神与引导能力,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对其他学生群体形成正确的示范。学生党员在政治建设方面更加具有前瞻性,同时也跟随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不仅仅在思想上为其他大学生起到了良好的模范作用,同时在政治立场方面,学生党员始终具备清醒的头脑和坚定不移的政治信仰,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在日常行为中,学生党员始终遵守党的组织纪律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自觉履行党的义务,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并积极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带领其他学生共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以及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总之在各个方面均为其他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所以,基于学生党建工作构建思政教育和素质教育融合发展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优秀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使其以实际行动帮助和感染更多普通学生,促使更多人愿意学习党的知识,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发挥自身的内在潜能,在参与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榜样激励作用不可忽视。(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实践意识。高校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以及制度建设,党建工作的组织建设过程中,发展优秀党员始终是重点和难点问题。由于发展一名合格党员的过程是极为繁琐和复杂的,从一名学生递交入党申请,愿意成为党组织的一员,到转化为入党积极分子确立为发展对象,再次经过党课学习成为预备党员,乃至最后正式转为党员,均需要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流程。这个过程是党组织对发展对象的考察以及以党课学习激励发展对象进步的过程。对于申请入党的普通大学生而言,这是一个接受党组织考察,积极学习和进步的过程。所以,实质上发展学生党员的组织建设工作,是以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引导和行为引领,使其不断加强知识学习,并展开积极踊跃的探索和研究,借助自身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去发现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进而获得综合素质以及政治修养的不断提升。(三)有利于培养学生责任意识与自控能力。在当前互联网接触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思潮不断涌入我国,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意志形态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和影响,许多学生面对互联网缺少良好的自我管控能力,面对问题缺少责任意识,遇到问题和困难过程中,通常不愿意自己承担和解决问题,更多的则是寻求父母和老师的庇护,甚至部分学生以逃避的方式面对问题,这种现状必将会影响我国当代青年大学生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对思想教育以及素质教育提出更高要求,责任意识与自我管控能力均可以通过后天培育养成,更多的是一种惯性行为,所以,应充分挖掘学生责任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之所以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责任意识,主要是责任心将会伴随个体一生发展,关乎他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和家庭生活,所以应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加大学生责任心培育力度,为其日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责任险在个体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具有体现,包括对工作的严谨认真和负责、对理想的不气馁、不放弃等。所以在开展学生党建工作过程中,应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发展,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作为引领,侧重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意识与自我约束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巩固学生行为教育效果,充分发挥了思想教育与素质教育融合的优势。

二、基于学生党建工作的构建思政教育和素质教育融合发展模式的方法及策略

(一)规范学生入党动机,培养学生政治修养。近年来,学生入党人员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每年均有许多递交入党申请的大学生,这其中就包含了部分学生存在入党动机不纯的问题,以入党作为实现自己理想道路上的推手,体现出极强的功利主义思想和理想主义色彩。甚至部分学生认为入党后,职业生涯发展中可以更好地获得就业岗位,具备更加显著的竞争优势,将入党作为获取个人资本的抓手。所以在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党建工作的合理把控,进一步加强入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逐步意识到入党是为党的事业奉献、为人民服务,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观念。高校在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选取怎样的学生入党,则为其他学生树立了一个党员标准,这将会成为其他有入党意愿,学生日后学习和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因此,学校方面必须加强入党大学生的审查和教育,不断提高入党学生的思想觉悟及政治修养,深入了解学生的入党动机。与此同时,应将高校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到整个思政教育流程中,在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自觉跟随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在实际行动中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进党章党规的宣传,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其他入党积极分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带动整个大学生群体素质素养的提升。(二)丰富的党建工作载体,创新思政教育模式。现阶段,许多高校在课程设置上选修课程数量不断增多,党员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加之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在学生群体中充分凸显,学生党员之间相互学习、交流探讨以及组织生活等开展过程中迎来诸多新的挑战与问题。所以,学生党建工作应进行传统组织结构的不断优化,跟随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在更新中探寻有效的学生党建工作组织载体,逐步开创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高校在组织学生开展党建工作过程中,必须始终将作为基本的工作制度与原则,促使党员和积极分子均能够参与到丰富多样的组织生活中,在校园内部组织和举办多样化的主题活动,例如读书沙龙、讲党课等,使其再丰富多样的党组织活动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水平和政治觉悟,更加坚定跟随党的方针路线引领。同时基层学生党组织应不断开办创新活动,为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营造有我的学习氛围,使其共同努力协同并进,始终保持学生党组织工作的先进性。以多样化的党建活动丰富学生党员的生活,确实,实践活动中强化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水平和政治修养。(三)借助互联网平台,拓宽思政教育与素质教育途径。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技术已经融入学生党建工作,因此,在开展学生党建工作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深入挖掘可利用的网络资源,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网络平台展开党的理论知识教育,党建文化宣传、展示学生党建工作成果,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的宣传教育效果,对广大学生形成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构建基于学生党建工作的思政教育与素质教育融合发展模式过程中,必须高度注重网络平台的运用,大力建设学生党建工作网站,选取当前大学生运用较为广泛的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QQ等,以文件、文章的形式,定期为学生推送学习资料,促使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展开党建知识学习,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与此同时,针对党建工作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第一时间传送给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可以实时了解党建信息,获取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求自主选择学习资料,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这种方式不仅仅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党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能够更好地拓宽素质教育与思政教育内涵,真正依托党建工作,促进思政教育与素质教育效果的提升。

综上所述,学生党建工作是贯彻落实思政教育的重要渠道,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可靠途径,对于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促进高校健康稳定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建设,不断创新工作内容与工作形式,强化思政教育与素质教育融合效果。

参考文献:

[1]曹迎春,刘伟.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建构[J].改革与开放,2016(24):43-44.

[2]张云,蔡偌欣,王晶,刘宏娟,于洋.构建以学生党建为核心构建大学思政教育+素质教育新模式[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182,185.

[3]蔡英谦.使命自觉: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践行党建教育探赜[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1):86-90.

思政素质范文篇6

【关键词】素质教育思政教师主导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加强素质教育,必须充分发挥思政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发挥教师学生优良道德示范者的作用

教育活动是一种人影响人的社会活动,言传身教则是教书育人的基本方法: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因此,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不仅取决于教师所讲理论、道德观念的正确性,还取决于教师自身品质的示范性。在思想品德素质教育中,我们重视发挥教师自身的道德力量,言传身教,示范引导。

首先,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仰是“真传播的基础,是传授者对接受者的真诚,有了真诚的传授者才有真诚的接受者”。故思政教师要把马克思主义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武器必须先正已、先教已,从严要求,先把自己培养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自觉维护社会主义事业的教育者,才能为人师表,才使学生感到可信;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教学中平易近人,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可亲。“亲其师,信其道”,是规律,也是经验总结。

其次,教师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思想教育工作,积淀塑造健康的人格。育人是一项具有政治倾向和道德伦理性的实践活动,思政教师,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都在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角色。当代大学生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善于观察和思考,他们不但看老师怎么说,更要看老师怎么做。一个道德高尚、治学严谨的教师所给予学生的绝不仅仅是知识,对学生影响最为广泛、深刻和持久的是思想道德观念。教师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感召力会使学生产生敬爱感、信赖感,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所形成的氛围会进一步提高教育的效果。教师的学识渊博,勤奋钻研,克尽职守,敬业爱岗,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佩,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在通过教师的“形体语言”获得思品方面的信息,从而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位极具人格魅力的可信、可亲、可敬、可佩的教师能随时随地影响学生,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文化知识,还学会怎样做人。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政教师既要“学为人师”,更要做到“行为示范”;既要有学术水平,还要有品格、有人格,用博学和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发挥教师教材的整合者的作用

教师是教材内容的更新者和补充者。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最讲求时效的学科,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爆炸似的突破和发展,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与时俱进使教材具有相对滞后性。作为思政课教师如果忽略其时效性而照本宣科、死抱教材,不进行信息的收集、资料的整合、不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事例陈旧、说课古板,远离生活、远离实际,以理论说理论,这样的课肯定缺乏说服力;丧失时代气息,教育教学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政治课的吸引力越发会降低。在实际教学中要求教师不断地补充新知识,引用新事例、新材料,并且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超越学科界限去建立各科知识之间的联系点、共同点、综合点,帮助学生建立各学科间、学科和社会热点间以及一些社会热点问题间的知识联系,使教材紧跟时代和学生的思想开放的实际与时俱进,来增强思政课的魅力。

素质教育是系统全面的教育体系,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审美素质教育。而我国高等教育阶段的思政教材受编写体系、课本内容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不能满足诸多学生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注重学生品德形成、系统地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同时,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充分发挥其弥补的作用,满足学生各方面知识需求,使学生在领略理论知识的同时,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弥补作用,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又要有良好的系统素质。因此,思政教师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开拓视野,使自己适应于超前于教材内容的飞速发展的社会形势的需要和学生全方位发展的需要。

教师是教育点的发现者与沉淀者。任何教材都有“教育点”,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教育点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点”不完全相同,它更侧重于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注重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教师抓住“教育点”,也就抓住教材的重点,抓住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魂”。思政教师在教学中要找准了“教育点”,才能卓有成效地向学生灌输马列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在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既有系统的大局意识,打通思想教育四门课的限制,高屋建瓴的总结沉淀,即“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看做一个整体,从系统思维的角度,全面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体系构建、内容安排、方法选择、手段更新、队伍建设等问题”,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精炼性和思想性;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想中的热点和社会现实中的“疑点”,有针对性来确定教学内容。热点问题是社会生活焦点在学生思想上的集中反映,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难点,解决好这些问题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代大学生涉世面广,思想活跃,而社会正值转型时期,有许多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并渗透和冲击着学校教育,造成学生的思想困惑,这就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剖析种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从而使他们把书本上的理论、观念和准则,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品德素质。

三、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的优化者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过程涉及面广,教学要素繁多:它既包括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又包括学生成绩的考核、教学实践环节的安排,尤需要教师的优化。优化既是反思、沉淀、发现的过程,也是整合、组织、搭配的过程。课堂教学的优化就是充分调动教学诸要素积极性,增强教学关联性、综合性和实效性。课堂教学的优化要坚持“把握精髓、优化内容、改进方法、重在入脑”的原则。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的优化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如下。

1.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和评价的依据,教师应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教学大纲、教科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体现科学性、全面性,方向性和引导性,知识目标、理论目标、能力培训要体现内在递进性和统一性。

2.优化教学内容。选择重点、热点、疑点讲解,教师应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选择最有影响的内容进行分析,以加深学生印象,达到育人的功能。

3.浅化、形象知识。思政课理论抽象性和概括性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障碍,教师对理论概念、术语、论述加以浅化和形象化。“任课教师要把规范的教材语言转换成生动的教学语言,把科学严谨的政治理论内化为学生的共识”,“让政治理论课精彩起来”。

4.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为中介、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优化教育过程是在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优化教育活动和教学媒体、教学方法,进而实现教学结构模式的整体优化。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创新者、学习方法的引导者的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得准确是科学,讲出吸引力是艺术”,使大学生愿意听并且相信我们所讲的道理必须依靠新鲜的高超的教学方法。教师是教学方法的创新者、倡导者和使用者。

严格地说,“教学有法,却无定法”,这就需要教师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选择与优化。近年来我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尝试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1.主题探讨法。其程序为:精选出主题—提出主题中的问题—思考讨论问题—寻找答案—归纳总结。

2.问题归纳法。将教学内容在实际生活的表现以及存在问题先请学生提出,然后教师运用书本知识来解决上述问题,最后归纳总结所学基本原理及知识。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理论,在学习理论中解决问题。

3.典型案例法。运用多媒体等手法将精选个案呈现在学生面前,请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尝试提出解决方案,肯定正误方案,设置悬念,然后抓住重点、热点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

4.情景创设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启发性问题,来提高学生思维活跃度和创造性解决问题。

5.多维思辨法。把现有定论、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挑刺,提出优劣加以完善,还可以有意设置正反两方,掀起激情风暴,在争论中明辨是非,在明辨中寻找最优答案。

上述这些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不同的问题和不同学生,需要教师精心选择,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优化,既不是课堂简单设问、提问、答辩,更不是课堂教学之余留下十分钟等待学生提问题、教师释疑解难,而是从根本上确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相长、激活思路、讲究艺术、提高效果的教学新观念,是教师辛勤思索劳动的结晶。教学方法的创新及优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五、充分发挥教师的检测者和评价者的作用

在整个素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还充分地体现在检测与评价的作用之中。教师除教书育人外,还承担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低、课程论文的优劣、理论应用的效果大小等项目的度的检测,以及对于学生的社会实践调查、参观访问、演讲比赛、智力竞赛等活动进行评价。检测评估手段方法是否科学,教师的评价态度是否实事求是,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潜能的挖掘和学习积极性的发挥,甚至会影响到素质教育的整体效果。它不仅包含对学生理论成绩的考核,也包含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肯定,这说明,素质教育要用考试作为检测质量水平和反馈的手段。

“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只要有教育、选拔和质量评价,考试即概莫能外。”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要在考什么、怎样考上下功夫。考试的内容必须改革,评价标准必须科学,评价态度必须正确,评价方式必须多样化。应体现素质教育观,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考察与培养,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起到应有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我们在考核中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抛弃死记硬背,抛弃难题怪题,抛弃陈旧知识,允许学生发挥、创造,鼓励学生争鸣,倡导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解决问题。老师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价不唯分数,不以分数论英雄,而是要在考试中充分发现和挖掘其闪光点,因人而异的制定实事求是的考核目标和措施,使考试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未来服务,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服务。

六、发挥教师素质教育的组织协调者的作用

素质教育的全面性要求,应充分发挥教师组织协调作用。我们的经验是:首先,全面性体现在施教主体上要面向全体学生施教。一方面要使全体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各方面的基本品质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获得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理性的思想方式,培养学生的不同技能,使学生主动发展。其次,全面性体现在学习的过程中。从教学目的的确定到整个学习发展的过程,从知识的传授到技能的培养,都渗透教师的组织协调作用。另外,课堂教学中各学科知识的衔接与渗透、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有机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及与教学相关联的方方面面的处理,大到整个学校、小到每个班级、每个学生,都充分发挥教师的联系、组织和协调作用。教师的组织协调者的作用使素质教育的诸多层次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纽带。

总之,“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是文明之树的培育者,是人类灵魂的设计者——弗兰西斯•培根(英国)”地位,决定了加强素质教育必须充分发挥思政教师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世华.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条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2):84.

[2]李丽,葛彦东.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建设的基本构想[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2):76.

思政素质范文篇7

一、新建本科院校中层干部队伍现状及其缓冲适应分析

新建本科院校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办学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党的建设、推进管理体制改革、调整专业设置、加强学科建设、增强科研能力。院校中层干部作为学校基础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实施者,是加快办学转型,步入本科院校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适应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是新建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新建本科院校中层干部队伍整体状况可概括为:政治上靠得住,思想上可信赖,组织上有活力,行为上能示范,素质上需提高,修养上要磨砺。辩证分析,新建本科院校客观存在一些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办学规模、质量效益、科学管理、能力水平等需要不相适应的方面。比如:新建本科院校中层领导干部队伍应如何认真学好用活领导方法,尽快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问题,具体是:如何确立和理解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工作总的目标;如何制定和分解办学各时期各阶段具体的工作任务;如何加强学习交流和借鉴,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如何实现办学规模、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师生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本科专科学生共存时期的教育管理;如何开展文化立校、质量强校,特色兴校,推动各项工作向前科学发展;如何针对年轻干部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系统学习,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艰苦环境的磨练、基层实践锻炼,缺乏有效应对矛盾尖锐复杂现实场面经历和经验及时教育引导锻炼提高;对新建高校制度建设、领导方式、措施办法、目的手段的缓冲、适应、转换、提高等诸多问题,整个干部队伍都存在着的应用科学领导方法,提高领导艺术水平的再学习再提高问题。

二、新建本科院校干部队伍建设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的十个需要

领导方法是指领导者为达到一定的领导目的,按照领导活动的规律而采取的各种方式、办法、手段、措施、步骤,达到管理目的,实现工作目标等观念和行为的总和。新建本科院校的中层干部能否实施正确有效的领导,取决于领导者有没有科学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在本科院校建立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存在着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等“十个方面”的需要。

一是需要选拔“讲政治、懂教育、顾大局、作风硬、善管理、能创新的中层干部。高校中层领导干部,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坚定不移地奉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社会职能;必须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忠诚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忠实执行科学发展观,必须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在事关方向和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和关键时刻旗帜鲜明,自觉同党中央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具有政治上的敏感性、洞察力和果敢度”[1]。高校领导干部还要了解知识分子的特点,善于做知识分子的知心朋友,熟悉人才成长和培养规律,能够践行“学生为本、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懂得现代大学的办学规律,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正确把握新建本科院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目标与定位;具有宽广的视野和战略眼光,在一定期限内把新建本科院校办出特色和水平。

二是需要配备德才兼备,品行好、能干事、重执行、善协调的中层干部。德才兼备与知行一致,政治与专业业务统一,是新建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的标准。要从教学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实绩中看干部的个人德才,去评干部个人的能力水平。看说更要看干;看表态更要看执行的行动;看自我总结更要看群众评价和师生口碑;看一般问题的处理更要看主要问题和复杂问题的解决;看独当一面的能力更要看有没有较强的内外协调能力。大学校园的高级知识分子崇尚追求真理,要讲真话、讲实话,做实事,出实绩才能服众。只有德才兼备、知行统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干部才能让师生员工佩服,才会有较高的威信,才能充分凝聚师生员工的力量。带领教职员工形成发展合力,使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内在凝聚力和外在影响力持续提升,实现了“快速成长时期”高校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需要逐步提高中层干部依法治校的意识。随着依法办学和依法治校意识的不断深入,各项法律法规、学校的规章制度越来越健全和完善,新建本科院校中层干部应学习、宣传、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教育规章、教育行政管理政策、校纪校规以及其他规章制度。对学校工作的研究、问题的处理应“依法依规”,在是非界限和原则问题上不幼稚愚钝,应提高政治敏锐性,是非鉴别力,政策执行力。特别对联系紧密的教师法、教育法、劳动法、财经法规、民事法律、诉讼法等主要精神要有准确认识和理解,关心师生职工权益保障。对于忽视管理制度,越级越权越位,遇事缺乏冷静思考和科学判断,盲目蛮干、不守程序、不循规则,不讲法度的情况应该努力避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宣传纪律、人事纪律、经济纪律、群众纪律、外事纪律、保密纪律应该带头全面遵守。接受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干部审计监督。

四是需要对高等教育事业建设发展的理解执行有较高基准的中层干部。对国家、政府、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决策学习和执行基点高度,新建高校的中层干部尤其需要提高。对上级组织、学校党政决策和措施要求应准确理解,并结合院系、部门实际贯彻执行;对高教事业和学校的发展规划、决策、方案和既定目标,不评头品足、不降低标准、不弱化执行、更不能走样和偏移;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计划,各项管理在执行过程当中应该雷厉风行,提高效率,力避贯彻速度迟缓、执行力度松软、工作期效延误;教育政策和学校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不能以所谓“人性化”把规章“化”到扭曲执行或不予执行;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激励作用应在本院系本部门得到发挥,极大地提高师生职工的满意度、可信度、幸福指数;职内工作主动积极不推诿,职外相关工作讲配合协调不扯皮。

五是需要勤于学习善于钻研的中层干部。党中央提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目标后,终身学习社会对高校教育尤其是对高校教师的角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成为学生成长的参谋,成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顾问,成为高等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科学研究、科技发明的专利人,甚至成为较强影响力的社会活动家。这对高校中层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大兴学习研究之风,把政治理论学习、专业知识学习、管理理论学习,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教育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生产实验研究。因为,不学无术,贻误自己,误导他人,贻害事业。中层干部遇事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较为准确的判断,练就自身过硬本领,不能够遇到问题和复杂事情就交给领导,只出题目不思变局,更没有行动方案,看似尊重领导实则是推卸责任。高校的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创新体系建设这“四大建设”,是所有本科院校创先争优和跨越发展的着力点。科学、人文、独立、自由、批判、创新,学术自由、大学自治的大学精神,无一不需高校干部带头实践和实现。

六是需要团队意识强、顾大局、识大体、有远见的中层干部。团队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团队的构成要素是:目标、人、定位、权限、计划。高效率的团队主要特征是:具有清晰的目标;相关的技能;相互的信任;一致的承诺;良好的沟通;过硬的技能;正确的领导方法;内部外部的支持。新建本科院校,无论从院校定性定位、质量管理、教学科研、制度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硬件发展,都需要我们每个干部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大局观念。处于“快速成长时期”的新升本科院校中层干部,要形成正确的学风教风工作作风,工作性质、工作程序、工作效果和目的研究要深要透,不能只看表面不看本质,只看到局部不看到整体,只看本专业学科无视其他专业学科。尤其要树立大局观念,切忌求部门利益、争个人好处,搞小团体主义,应有严明的组织纪律观念,努力克服自由散漫思想和拜金主义观念。

七是需要立足高远工作到位并保持艰苦奋斗精神的中层干部。新建高校中层干部要立足高远,扎实工作。各级组织部署的工作不能虎头蛇尾,松懈斗志,最后悄无声息;那种只从自身狭隘偏见出发所产生的消极对抗情绪、逆反心理,下有对策,工作不如期到位,牵制全局工作正常开展的情况要坚决消除;疏于管理,大手大脚,奢侈浪费,不注意节俭,讲排场摆阔气的损失浪费现象必将损毁国家利益、学校利益和集体利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作风要努力发扬;局限于眼前和局部,满足于一时一事,有了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争荣誉、摆架子,不宽容大度,凡事斤斤计较、谨小慎微、患得患失的干部难于成事;计划性、前瞻性、预见性、规律性应善于把握和运用,廉洁自律观念不能松懈。

八是需要主动服务热情服务愉快服务的中层干部。“领导就是服务”,服务于教育教学、服务于各项管理、服务于全体师生、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缺乏服务意识推诿扯皮的衙门气息,服务不到位、待人做事冷酷、极不情愿地服务、骂骂咧咧地不愉快服务都是不可取的。考察一个部门、一名干部的政绩,应该看为师生员工解决问题没有,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没有。岗位履职是服务,工作责任实现是服务,成绩取得靠的还是服务。缺乏主动服务和真诚服务的干部;墨守陈规,工作毫无起色,不能与时俱进,不善于将新思维融入学习和工作,只有老办法毫无一点点革新意识的干部,必然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退步。应倡导并形成一种“职责范围主动服务,职责相关协调服务,问题特殊现场服务,来到岗前立即服务”的积极、主动、热情、人性化的工作情境。

九是需要进取创新的双肩挑专家型中层干部。“高等学校的许多领导干部岗位都具有突出的专业特点,需要具有相应教学科研背景、一定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来承担,院系领导应是专家型领导”[1]。双肩挑干部的合理配备、统筹建设,同样是新建本科院校干部工作要着力解决好的问题。中层干部在班子搭配上应具有很好的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各级组织应善于发现和选拔具有领导素质的人才,通过岗位锻炼,逐步培养,成为思想上高屋建瓴、作风上脚踏实地,德才兼备,与时俱进的可靠力量。学院党政组织应着力解决好干部在业务上可持续提高的问题;着力解决好干部在个人发展方面多种出路的问题;鼓励干部岗位流动,疏通干部交流的各种障碍,建立院校机关和院系干部的协调配合、和谐统一的干部队伍运行管理机制。崇尚实干、创新发展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对干部素质的必然要求。新建高校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特别需要大批思想解放、勇于创新、真抓实干的领导干部。领导干部自身也要要树立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廉洁意识。“在干部工作中,重点支持善于锐意进取、创新发展的干部;鼓励作风扎实、埋头苦干、不跑不要的干部;鞭策得过且过、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干部;教育投机钻营、见风使舵的干部;处理贪污腐败、作风不正的干部”[1]。

十是需要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中层干部。新建高校面临社会转型快、改革步伐大、战略机遇好、任务艰巨、矛盾凸显、使命重大,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情景,高校中层干部只有高度负责、敢于担当,在院校党政班子和上级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应对挑战,才能大有作为。在利益多元、诉求多样,解新建院校难题、破制约发展障碍,需要中层干部更加奋发进取。作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带头人、领路者,领导干部的责任和个人成长与党和国家的高等教育事业福祉紧密联系。“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不因新建时期矛盾问题较多而害怕困难、精神萎靡、心态失衡,弱化责任、消融担当。不因缺少责任义务履行而坐失良机,贻误事业发展进程。可以说,敢不敢负责有没有担当是考察干部能力素质的一个“硬杠杠”。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把院校建设发展作为大事要事,就能够有为有位。缺少担当,缺少对现实情况的了解,缺乏对复杂局面的判断,看不清趋势,“得罪人”的事不干,“讨人嫌”的话不说,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对担责的干部说三道四肯定会腐蚀正气助推歪风,这于党的组织原则和纪律所不能容忍。新建高校应狠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七要”:一要打基础、谋长远、正视矛盾、直面困难,创造性解决问题而不躲风向,绕道走,消极掩饰问题。二要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敢上阵,靠前指挥而不推脱闪烁,打退堂鼓。三要工作认真,严细深实,负责到底而不能敷衍塞责,漫不经心,松松垮垮,粗枝大叶,即抓即停。四要坚持原则,化解矛盾,消除隐患,和谐发展而不是一时应付,拿原则做交易,迁就歪风邪气,扬汤止沸掩饰问题,捂住矛盾,表面和谐实则隐患潜存。五要学习借鉴,建章立制,举一反三,管理到位,机制完善而不能怕负责,少担当,软、怕、让、退,患得患失顾虑重重。六要激发干部始终保持一种干事业的激情、豪情、热情,增强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而不做“太平官”“混事官”,少竞争意识,无责任压力,安于现状,小进即满。七要扬正气、斥歪风、树榜样。不能让敢于负责勇于担当踏实负责埋头苦干的干部吃亏,更不能让善于钻营惯于使跘阴奉阳为看领导脸色行事见风使舵的人得逞谋私利。院校党政组织应以高度负责精神看待和评价干部,着重看发展、看本质、看实绩、看作为、看显绩潜绩,保护敢负责有担当的干部,让他们更加锐意进取。八是做人做事统一,自律他律结合。“做人”是在政治思想、道德意识、法纪观念、人格修养、为人处世等方面与时代和社会要求一致,干部:行为应有节制,办事应有策略,说话应有尺度,交往应有分寸,利益应有牺牲,进退应有取舍。忠于职责、敬业、诚实、正直、尊严、勤奋刻苦、追求卓越。“做事”就是要努力做好组织安排给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协调完成的其他工作,包括职责范围内的事、领导交办的事、关乎群众利益的事,师生员工急切想办的事。院校党政组织要形成一种正确的导向,让肯做事、会做事、做成事的人做官,让做官的人去全心全意做出事、做好事、做出有成效的事。“自律”就是主观上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觉地遵守党纪国法和社会公德,遵守教育法规政策;“他律”就是社会法律、制度、纪律和社会舆论等方面对个体的约束。高校干部应自警自醒。

思政素质范文篇8

一、大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困惑

第一、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困惑。调查表明:现在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信仰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但非主流的倾向性信仰、信念、理想是多种多样的,一部分人没有明确的信仰,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的“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的问题。

第二、思维方式的多维性。现在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多维性体现在:多个方位、多个角度、多个层次、甚至逆向性上,但是又呈现出缺乏原则性的特点。处理具体问题时容易就事论事,信马由缰,有时会出现明显的偏颇。因此,当代大学生思想变化较以往更为复杂,变化更为多样。多样的冲突让他们的思维处于有序无序,甚至是混沌的状态。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困惑的原因

第一、国际环境的影响。在国际大背景下,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冲击,给大学生带来了思想上的困扰;思想、文化、信仰等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或者交汇融合,或者相互激荡,事实上,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思想和意识上的交织和碰撞。这必然会使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遭遇严重的挑战。

第二、国内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市场经济强调物质利益原则,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某种意义上极易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再加上现实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影响着一些青年学生的思想。价值趋向功利化,知行不一,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缺乏协作精神,以自我为中心,对事漠不关心,有时出现困惑彷徨。

第三、网络的挑战。网络时代的到来开辟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新空间,也使国内外一些错误思潮和不良文化扩大了传播范围,增加了其传播的速度。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极力宣扬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世界观,腐蚀人们的思想,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

第四、大学生自身原因。现代大学生基本出生在九十年代以后,特点是独生子女,生长在改革开放繁荣的时代,看到的,听到的是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强调“自我”价值的体现,所有这些都会明显或潜在地给大学生造成深刻的影响。

三、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强学生党建工作

学生党建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党建工作就是引导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发展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入党,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从多年来的实践看,大学生申请入党的过程就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在发展学生党员的过程中,学生从申请入党开始,不断地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提高自我的思想政治素质,端正入党动机,不断地进行思想斗争,以加强党性修养。由此可见,党员发展工作是高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建立学生党支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要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充分利用学生党支部,认真落实“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工作要求,形成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小组,高年级有党支部的党建新层次。将党支部建在班级,让党员的先进性辐射到每一个学生,有利于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让学生党建进学生会、进社团、进学生公寓、进网络,就是要充分发挥其教育载体作用,全面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政素质范文篇9

平等对待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当代中学生的突出特点是思想上的敢为人先和追求人格上的平等。他们渴望老师理解自己,平等待人,尽管学生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区别,但他们却反对教师的偏爱,要求教师对待学生能一视同仁。要求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希望自己的观点得到老师中肯的评价并能够对老师和同学产生影响。在学习中,都有在课堂上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平等竞争,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改变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多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去分析基本事实,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允许不同意见、观点的交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中心一定要转移到学生身上,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主人,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做到学以致用

在政治教学中,只有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才能使科学知识被学生认识理解,达到学以致用。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这一原则要求政治教师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学懂、会用。比如在讲“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时,我组织了一场辩论会,双方围绕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观点进行辩论。在讨论中学生也知道了要用健康的心态对待网络,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做网络的主人,不做网络的俘虏。做到信息节食。学生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又如,学完“难报三春晖”后,我要求学生回去为父母做一件事,并写出自己的体会。他们有的为父母做饭,有的为父母买了份小礼物,有的选择给父母一个拥抱其中有这样的一段话:“以前我总认为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我也理所当然的享受着。从来也不去用正眼或是仔细地去看看父母。今天我拥抱母亲的时候,我突然看见了让我惊异的皱纹已经悄悄地爬上了母亲的脸颊,每一条皱纹的背后都凝聚着对我的爱,对我的期待。当时我的心好痛,这是岁月的痕迹,为儿女操劳的见证。而我从未体会到这些,以后好孝敬他们。从生活中点滴小事去孝敬他们,不向他们提出过分的要求,学习上努力进步。经常与他们沟通交流,为他们分担一些能分担的事情‥我给了他这样的评语:“你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愿你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这些肯定与激励的话,给学生巨大的鼓舞。不但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促进了人格的健康发展。

以教材为基础,热点为载体,提高学生素质

现在的学生思想敏锐,尤其是对国内外的热点问题怀有莫大的兴趣。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讲解热点问题,可谓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这社会中的热点”问题,牵动着千家万户,吸引着广大青少年学生。“热点”问题又有多样性、时效性。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不同地区的“热点”问题都各有特点。我们必须经常留意,细心辨别,及时把握,比如刚刚召开的十八大,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他还是下一届的国家主席,那么什么时候正式任命呢?让学生讨论,最后教师告诉学生应该是明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们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当然有些热点问题与教材无关,教师则可以开设的时事专题讲座。

思政素质范文篇10

一、运用“留白”艺术,引导学生爱学

1、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采用“留白”艺术,其目的在于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或预习复习,或归纳演绎。学生在自己独立分析、消化的基础上,对概念、原理、逻辑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2、学生的能力显著提升。采用“留白”的艺术开展教学,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之下,既要动脑去想又要动手去做,这样势必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又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使课堂充满活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采用“留白”艺术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高了。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放弃“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彻底摈弃过去教师在课堂上“包办代替”、学生课堂上“生吞活剥”的做法。在教师有意的“留白”中,学生,既要认真去“悟”“记”又要动手去“做”,必将诱发学生的学习灵感,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皆可找到用武之处,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和。

二、运用“留白”艺术,帮助学生会学

1、让学生在“留白”中学会思考。思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成果,是学生理解新知巩固旧知,由感知到领悟的过程。学生经过思考习得的知识与技能是他们终生受用的本领。采用“留白”艺术进行教学不是教师什么都不讲,只出几道思考题就行,而是要针对教学内容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物质概念中的“客观实在”时,学生对什么是“客观实在”理解不深,教师就要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理解“客观实在”,就是“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而“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就是“无论你见没见着,你相不相信,你承认不承认,它都实实在在地存在着”。教师把原理告诉学生之后,就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讨论和思考,所以说,在理论课教学中,同样需要培养学生的思考力。

2、使学生在“留白”中乐于去做。学生思考的结果是把理论弄懂了,但这远远不够,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获得真知,这就需要学生去实践、动手去“做”。这一环节中练习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适时布置学生练习,是检查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程度,引导学生动手去做的最佳时机。教师精心设计的选择题、思考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巩固,通过练习使学生发现知识点的误区,通过比较、辨别,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

3、教学生在“留白”中加深记忆。学生经过思考,通过练习就能进一步加深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在一定时间是会遗忘的,教学生记忆既是对已知的巩固,又是战胜遗忘的最好武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已经掌握的原理、概念,在实际分析案例时不知道怎样用,其实这正是学生基础知识没有记住,一接触实际就不知如何是好了。所以,在复习旧课时,我坚持“提问——记忆——回答”的原则,无论是回忆概念、归纳原理,还是比较关系,都让学生根据提纲先作准备、先在头脑中搜索记忆。在这个过程中,加深记忆是目的,其他是手段。通过这样的方法,达到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运用能力的目的。

三、运用“留白”艺术的原则

1、紧扣教材灵活运用。政治教学涉及的内容广泛,既有概念或原理的解析,又有具体事例的剖析,还有社会实践等,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思考”,还是让学生动手去“做”,抑或是让学生加深“记忆”,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的模式。教师应紧扣教材,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所以,在讲哲学教学时,我通过分析原理强调学生要多“思考”;讲政治学时,我要求学生要结合现实加深“记忆”;而对于经济学,我则强调“做”,我引导学生深入市场了解经济信息,走向社区体察菜篮子、米袋子,通过这些措施,学生了解社会现实,加深了对经济现象、经济规律的理解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