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硕士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时间:2022-12-23 09:04:04

会计硕士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摘要:高校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适应市场对会计专业高级人才的需求,打造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会计人才队伍,注重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实践技能提升的同时,更应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目前,部分高校在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教学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学评价等方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力度不够,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立足专业特点,挖掘思政元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实践课程及学位论文写作过程管理,健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会计专业人才。

关键词: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课程思政;专业教育;教学评价

为适应市场对会计专业高级人才的需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于2004年批准开设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历经近二十年的发展,培养单位已发展至近300家,8万多的毕业生顺利获得了硕士学位。2021年12月27日,财政部印发的《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指出,未来会计人才培养单位应秉承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守法、诚信、责任、担当等关键词应始终贯穿会计教育全过程。做为承担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任务的高等院校,如何培育德才兼备的会计专业人才,应是近些年相关教育学者共同探讨的话题。截至2022年2月底,作者在中国知网中以“课程思政”为主题进行检索,搜索到已发表的此类文章达到2.3万篇,以“研究生课程思政”为主题进行检索,仅搜索到209篇文章,再次缩小范围,以“会计硕士课程思政”为主题进行检索,仅搜索到一篇文章,可见,针对会计硕士(MPAcc)课程思政研究存在很大的空间。

一、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近几年,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中央做决定。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至此,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被全面提出。其次,教育部抓落实。《若干意见》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教育部即针对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出台了指导纲要,全面落实课程思政建设。最后,各地各校积极行动。各地各校纷纷出台实施方案,召开本省、本校工作部署会议,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近些年,我国出现了多家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情况,亦有财务人员违背职业操守事件,会计行业一定程度上存在诚信危机,高校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1]。从MPAcc研究生培养的角度来看,步入新时代,培养高质量的会计专业人才必须要围绕党情、社情、国情,以现有的实际情况,仅在课时有限的课堂教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远远不够。各高校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中以专业课程为主,研究生也会抽出大部分时间与精力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因而,非常有必要对思政课堂进行延伸,开展课程思政。文章探析会计硕士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进而提升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对高校培养高质量的会计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

受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部分高校在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度不够,流向社会的会计硕士毕业生中,存在部分人员职业道德素养较低、心性浮躁、培养质量不高的现象。高校在培养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过程中,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二者应目标统一,相互促进,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会计高级人才。课程思政理念提出以来,经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际培养过程来看,部分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割裂,各行其道,课程思政面临困境。

(一)教学实践中重“课程”轻“思政”

高校为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设了包括“管理经济学”“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审计理论与实务”等专业课程,教学方式多为案例或实务讲座等形式。调查发现,在培养过程中,存在教师偏重“课程”,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指导,而忽视“思政”融入的现象,亦或不加任何变通地把思政课的部分内容直接搬到专业课教学中。教师不能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形式化的课程思政会使学生感觉到突兀,有种“说教感”,不能形成情感共鸣,不但思政效果不佳,而且也会使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难以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2]。如果将课程思政比作一副药,专业课程则是一碗水,要努力将具有“思政味”的药融入专业课程的这碗水中,使二者融为一体,浑然天成,让学生欣然接受,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发展与升华。

(二)教师队伍建设与课程思政的发展需求脱节

高校会计硕士教师构成中,专业课教师为主流。大多数研究生认为,专业课及专业课教师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言行深刻地影响着研究生的价值取向。可见,课程思政首先要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与课程思政的发展需求脱节的问题。一方面,思政观念落后。受传统应试教育体制影响,有些专业课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只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思想政治教育当属思政课教师的职责。这种观念显然有失偏颇[4]。另一方面,思政能力匮乏。会计硕士专业课教师基本都是本专业硕士或博士毕业生,其受教学及科研任务压力影响,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思政学习与研究,因而,受自身思政能力限制,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部分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有待提升。此外,尚存在个别教师课上言行不够自律,造成舆情事件,还有个别教师学术造假,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况。综上所述,针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部分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意识不足、能力匮乏和风气不正等不良现象,高校应引起重视,尽快纠正,促进课程思政的进一步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教学效果评价中思政内容缺位

传统的教学效果的评价更加注重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对专业课教师的评价也更多地关注其科研成果数量及级别,极少会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随着近些年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此种情况有所改善,很多高校的改革已见成效。但一些高校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够,教学效果的评价仅是形式上增加了思政元素,而本质上力度远远不够的问题。评价体系中,思政内容的缺位会影响教师及研究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个别教师认为只需做科研、多出成果就可在职称评定时晋级,因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各种评奖、评优时将各学科的成绩及专业成果作为唯一择取标准,而忽视了成绩、成果取得过程的合理性。个别学生在实习时更多考虑假期长短及能获得多少实习补助,这种功利性的思想难以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会计人才。而若在教学效果考核内容中融入一定的思政元素,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体现出培养的质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师生对课程思政的重视。

三、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思政实施的路径探索

会计硕士人才培养中,要树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思想政治教育不应仅是思政课教师的责任,而应是所有课程、全体教育工作者承担的基本职责。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在发挥各自育人功能的同时,还需目标统一,有机融合,在专业课程中深度挖掘思政元素,有效提高课程思政的整体质量。

(一)挖掘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课程思政元素

专业课教师可从专业课程某一知识点出发,挖掘思政元素,如在“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中,针对财务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这一知识点,教师可结合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教学;“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课程中涉及的并购概念、动机与效果,体现的是创新与探索精神;“管理经济学”课程中管理视角下的国际贸易可挖掘出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国家建设责任感与使命感;“审计理论与实务”课程中审计风险知识点,结合会计师事务所相关案件,使学生深刻理解审计程序的重要性、注册会计师执业道德等。针对以上知识点,教师均可通过编制案例的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形成有趣的故事,可采用苏格拉底提问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既有利于提高其思辨能力,又能发人深省[5]。潜移默化、不露痕迹的课程思政,使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汲取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了思政能力,最终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级会计专业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

(二)加强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师队伍的建设

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专业课程任课教师对其学习、生活影响深远。教师应力争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表率,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力,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若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是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能力,努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作为研究生价值观重要引领者的专业课教师,不但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更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和坚定的认同,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输送专业知识、技能及正确的价值观。针对目前课程思政发展中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高校需提升专业课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首先,树立思政观念。专业课教师要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其自身也是意识形态的传承主体。其次,提升思政能力。树立思政观念是基础,具备思政能力是关键,因而高校需对专业课教师进行全周期培训,提高专业课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及科研工作中的能力,做到专业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引领的双重育人成效[6]。最后,规范自身行为。区别于本科教育,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师队伍中大多数教师都担任导师之职,其既是研究生的学习导师,也是人生导师。其言行举止均会对学生为人、为事方式产生影响。因而,在教学或科研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时刻规范自身行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正向引领者,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先生”。

(三)规范实践课程及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管理

区别于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的学术型学位,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更加强调实践应用教育,因而教师可充分利用实习实践课程平台,将会计法律、财务制度、审计准则等财会相关法规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其中。教师可对重要知识点引入正向或反向案例,结合实习实践内容,给学生以启迪,从而为最终学位论文的撰写奠定实践基础。首先,开题小组应从源头上控制学位论文选题,除体现专业学位的应用性以外,还应融入思政理念[7]。其次,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使其尊重已有学术成果、坚守学术道德规范。最后,在毕业论文答辩环节,教师应结合思政内容给予评价。

(四)健全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核心是教和学的效果。对高校教师的评价,可从备课资料的准备、授课效果、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情况等不同视角进行诠释和评价。具体应细化,给出每部分的权重,形成文件,严格执行。对优秀者给予一定奖励,强化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动力,真正做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创新专业课堂形式,升华专业课堂内容。对研究生的评奖评优标准,应通过思想政治素养的民主评议过程,从思想政治、纪律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几方面进行细化,要能映射研究生的思想修养、道德品行。思想政治素养考核应贯穿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之中,有奖有惩,激励与约束并用,使思想政治教育进入良性循环,确保会计硕士专业课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为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中国会计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培养高质量的德才兼备的会计硕士应用型人才,是高校的责任与义务。针对部分高校在教学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课程思政融入所面临的困境,应深入挖掘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思政元素,加强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师队伍的建设,规范实践课程及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管理,健全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思政评价体系。高校应以财政部的未来5年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为指引,将立德树人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力争打造高质量的会计专业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高珊,黄河,高国举,等.“大思政”格局下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1(5):70.

[2]常亮,王磊,杨春薇.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的价值旨归与实践路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6):104.

[3]王树国.心怀“国之大者”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J].中国高等教育,2021(11):16.

[4]郭裕湘,农映恬,马宁,等.基于用人单位需求的高校MPAcc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广西教育,2021(35):33.

[5]常显波.“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教育,2019(12):45.

[6]赦玉贵.会计专硕课程“思政+特色”的融合教育目标与实现路径[J].财会月刊,2021(24):66.

[7]殷俊明,张兴亮.会计学“专业思政”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财会通讯,2020(15):165.

作者:邱丽娟 乔金杰 武志勇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