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家访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6 15:27:00

网课家访总结

网课家访总结篇1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

2003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正式启动。教育部计划用五年时间(2003-2007年)建设1500门部级精品课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2007年,教育部还联合财政部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在已有部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重新建设遴选3000门左右课程,进行重点改革和建设,力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梯队、教材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较大改善,全面带动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2011年,教育部了《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和5000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旨在“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普及共享,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由此拉开了新一轮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序幕。

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的数据,在精品课程资源网上,本科课程共有14348门,包含文学、力学、历史学等13大类共73小类的课程。高职课程共有5924门,其中包含农林牧渔、交通运输、生化与药品等20大类共86小类的课程。在视频专区,共有266门大学视频公开课,共计1929集视频。其中2003-2010年,有185门课,共计4141集视频。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国家在精品课程上投入大、历时长、立意高,精品课程的发展已具有完善的规模。

虽然国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制作了大量的精品课程和视频公开课,但这些课程的利用率不高,并没有真正实现它们的价值。许艳丽等人也研究发现目前国家精品课程网站中教学视频的应用不尽如人意。通过阅读文献,根据学者对精品课程的使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总结出现阶段精品课程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访问量不高,未能发挥其效益

据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5月,共收录有部级、省级、校级、OCW课程24446门,总访问人次数为11615023人次,每门课程平均总访问量不足500人次。2011年5月,本科学校精品课程网站可访问率在80%以下的占到总量的40%,高职高专学校精品课程网站可访问率在80%以下的课程占24%,其中5%无法打开。

(2)可用性差

课程访问中存在问题,有的课程不能顺畅地进行链接;有的课程访问时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而访问者无从得知;有的课程干脆打不开。

(3)共享差

根据教育部《国家精占占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03]3号),国家精品课程要按照规定上网并向全国高等学校免费开放。但是,黄宝玉、项国雄在其研究国家精品课程网站中,通过点击2003―2006年度的1110门课程时发现,高达38.02%的课程存在找不到服务器、该页无法显示、无权查看网页等问题。而在能够浏览的688门精品课程中,也有部分课程出现网络不通、网页跳转速度太慢、无法找到文件、非本校用户不能下载等问题。这完全背离了教育部开展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没有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4)互动不够

陈义辉在其研究中,通过统计数据表明,互动交流模块的重要性得到85.84%的被调查者认同,许多互动平台由于长期缺乏维护更新而无人问津,在一些课程的互动交流区页面总是“总0页第1页共0条发言”,有的只有几条提问,且都是“0”回复;缺少了交流与互动不仅造成课程教师无法了解使用者的情况、意见等反馈信息,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获得及时有效地交流,阻碍了知识的传播过程,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

网课家访总结篇2

姜安琪是特殊的。她有一个梦想,是一个看似纠结、矛盾的梦想。一方面,这名初二学生希望每天开开心心地活着,把不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烦恼都抛在脑后,另一方面,她希望好好读书,考上理想的大学,再找一个稳定的工作,但这样也意味着,无休止的烦恼将纷至沓来。

姜安琪也是不特殊的。对她所处的这个将近50万的群体来说,伴随着课业压力、青春期叛逆、技术的快速变革,梦想、现实、青春、纠结等看似遥远的词汇早已成为他们的痛点,尤其在北京这一国际化大都市里,他们还时刻目睹着东方与西方、保守与开放、传统与现代、城市与农村的碰撞和交融,一些独立思考和个人选择的做出,已是不可避免。

从课外辅导转战课堂作业,近八成学生睡眠不足8小时

刻画一个群体并不容易,但如果以某个具体维度为起点,勾勒起来则显得清晰一些。比如以时间为单位,对于北京近50万中学生而言,其中不少人就可以如是描述:除去学校课堂上的时间,余下的是40分钟以上的上下学时间,1个小时以上做作业时间,1个小时以上的上网时间,当然,还要包括不足8小时的睡眠时间。

徐姿是北京东城区一名中学生,她的时间基本就是这样划分的,她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语文老师总告诉我们要学会思考,尤其是要对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做抽丝剥茧式的分析和总结,但我们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哪有什么生活,即便是有,也没那么多时间去思考。

根据北京团市委有关中学生群体的调研结果,有80.4%的中学生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有19.9%的受访学生表示在6小时以下。

课业压力成了充足睡眠的一大杀手。调研表明,39.2%的学生感到压力较大和压力非常大,80.4%的受访学生表示压力主要来源是学习方面,主要反映在时间的紧张程度上。

不过,与小学生形成反差的是,中学生参加课外班较少,有45.2%的受访学生表示不参加,48.2%的受访学生表示参加1~3次,而小学阶段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参加辅导班。

调研分析认为,中学生已经开始逐渐承受比较大的学习压力,并且主要来自于校内的课业。

令人欣慰的是,调研数据显示,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努力,有69.9%的受访学生表示非常努力和努力,即使在努力的情况下,只有22.1%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感到比较满意和很满意。

这一数据也被课题组解读为中学生主动学习意愿强。

使用QQ远多于微信,上网时父母基本不在身边

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自主意愿的培养至关重要。调研结果显示,北京市中学生已经基本开始由自己做主,这一点可以从他们接触网络的情况得到映证。

调研报告称,北京中学生全方位地使用和接触网络,平均每天上网1小时以上的学生占到68.5%,只有1.4%的受访学生表示从不上网。

究其目的,更多地是满足自己娱乐和交往的需要,排在前三位的是玩游戏、看电影视频,查找资料、学习,聊天、交朋友,分别占61.4%、56.5%和41.3%。

值得注意的是,在网络交流工具的使用上,中学生与成人群体的使用喜好有一定差异,受访学生表示使用最多的是QQ,占了73.2%,微信却仅到了四分之一(25.1%)。

他们更喜欢用微信。徐姿口中的他们,指的是老师和家长。她告诉记者:我们却习惯了QQ,很难离开,老同学联系都靠这个。

更为重要的是,在她看来,微信这个渠道已经被大人们抢占,我们和朋友聚个会,家长还让(我们)通过微信传照片、视频给他们,一点隐私都没有,有时候不得不把他们屏蔽掉。

这一点和调研情况相符。调研显示,对于每天上网1小时以上的中学生,上网时,父母基本不在远高于基本在的比例。谁也不愿当着自己父母的面,打开一位异性同学发来的信息,即便我们真的没有早恋。北京市怀柔区某中学学生张石楠告诉记者。

课题组分析认为,北京中学生有充分的机会使用网络,接触到纷繁芜杂的网络信息,但对社会现实缺乏全面客观认识,对网络生活的禁忌了解不够,对网络信息的真伪缺乏足够的鉴别能力,而学校和父母的监护显然没有延伸到网络空间,从而使中学生在网络生活中缺少必要的引导和保护。

这一问题需要引起关注。课题组在报告中如此描述对这个问题的判断。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中学生处在思想塑造定型的叛逆期,情绪容易冲动并受到外界影响,家长、老师如何介入也值得思考。

超八成学生认为民主对我来说太重要了

网课家访总结篇3

育人是时时、处处、事事都在进行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局限于40分钟的课堂,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也不局限于在校期间,教育需要延伸到课外、校外。特别是暑假,学生离开学校时间较长,学校和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度过一个安全而有意义的暑假。那么,学校该怎么做?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尝试。

第一,放假前为学生上一堂生动的生命安全课。每年夏天,媒体总会报道一些安全事故。我们在为这些孩子感到惋惜和难过的同时,应该思考为什么孩子的安全意识这么薄弱?假期中,家长应该监管和教育是一方面,同时另一方面也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学校必须要让每一个学生形成自爱自护的安全意识、生命意识,让“保护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不再是一句口号。因此,在放暑假之前,每一个校长、每一个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给学生上一堂生命安全课。

第二,要给学生布置一份特殊的暑假实践作业。暑假是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的好机会。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开阔视野、丰富社会经验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暑假作业与实践挂钩也成为了许多中小学校普遍的做法。确实,实践类作业不仅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还能锻炼他们的各方面能力。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引导性的选择,不必硬性地要求学生必须参与某项实践活动,而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实际和个人兴趣爱好进行选择,既可以到敬老院、孤儿院做义工,也可以跟着父母去体验一天的工作,或者是到公交车站、火车站做引导员,也可以到社会大课堂的各类实践基地体验,或者是到社区或周边围绕某个小而实际的问题开展调研等。

第三,用网络建立一个和学生交流的平台。当今社会,网络已经非常普及,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也成为中小学生中假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比平时,假期中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接触网络,这同时也成为教师和家长担忧的一个问题。网络文化影响着青少年一代价值观的形成。如何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绿色上网、健康上网,并建立起和学生交流的网络平台,是教师需要考虑的。有些学校利用班级博客、班级群等平台,开展健康的暑期网络游戏大赛和网络班会,还有些学校针对学生的各种困扰开设一些交流谈心栏目,这都是不错的做法。通过网络育人平台建设,进一步探索和建立育人新模式,不断拓宽育人的时空,积极营造网上育人环境。

网课家访总结篇4

实训中心党总支分别召开了党政联席会和教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会上,职工畅所欲言,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敞开心扉,说出了工作中的难题和思想上的困惑。通过和教师们的座谈,消除了同事之间的隔阂,解决了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改善了同志关系,统一了大家的思想,增强了教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召集部分学生开展座谈会,聆听他们的心声,从教师师德修养、教学态度、指导水平等多方面收集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参加座谈学生踊跃发言,谈学习、谈未来,说出了心中对学校和老师的感激,也道出了因环境的改变带来生活中的不适应,以及对将来就业的担忧。这样的活动搭建起了一座学校与学生交流的桥梁,增进了相互间的理解。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收集了更广泛的信息。

机关三支部认真开展访谈工作,访谈成员认真向访谈对象宣传此访谈的意义,听取他们对学院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关心教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把此次访谈作为引导职工关心学院发展、促进和谐、推动学院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契机。访谈率达100%,一对一的访谈率达100%。

电子系党总支积极在全体师生中深入开展“两访两创”活动,做到干部深入到教研室与每一位教师交心谈心,教职工深入到教室、寝室,与自己所带的每一位学生交流互动、认真倾听,活动始终围绕“创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创教育事业发展先进;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争当优秀人民教师”的主题开展。访谈过程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从我院实际出发,对我院在近些年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一些成功的经验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和总结,并就下一步学院的走向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意见,系部对访谈对象集中反映的一些现实问题及时的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对急需要解决的问题都在第一时间统一进行了反馈和办理。

网课家访总结篇5

关键词:B/S ASP技术 数据库 学生成绩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22(2010)03-0018-03

1相关技术

1,1B/S模式

B/S结构是WEB兴起后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B/S三层结构是将数据处理过程分为三部分:第一层是客户端,提供用户与系统的友好访问;第二层是应用服务器,负责业务逻辑的实现;第三层是数据服务器,负责数据信息的存储、访问及优化。三层B/S体系结构是把二层C,S结构的事务处理逻辑模块从客户机的任务中分离出来,由Web服务器单独组成一层来负担其任务,这样客户机的压力减轻了,把负荷分配给了Web服务器。这种模式统一了客户端,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

1,2ASP技术

ASP支持多种脚本语言,其中VBseript是其默认的脚本语言。ASP完全建立在ActiveX基础之上,而ActiveX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标准,允许软件同存在于网络环境中的另一个软件进行交互。

ASP有7个固有对象分别是Request,Response,Server,Application,Session,Asp-Error和ObjectContext。Request对象用来处理用户做出的请求,此请求可以HTML的形式输入或仅以URL的形式作出的:Response对象用来处理从Web服务器向用户发送信息并对此信息进行控制;Server对象用来代表服务器自身;Application对象用来代表应用,可用它来管理诸如应用目录这一类的东西;Session对象用来代表用户会话,并存储该会话的信息,可利用Session对象来管理如Web服务器在用户“请求”之间等待的时间;ObjectContcxt对象用来配合NITS服务器进行分布式事务处理。由于可以设定ASP程序在服务器端运行,客户端页面得到的是运行生成后的HTML页面。

1,3 Web数据库技术

目前主要的服务器端的扩展技术可分为:公共网关接口CGI、应用程序接口API和活动服务器网页ASP。用这种方式实现Web和数据库交互的过程为:首先由客户端浏览器在所浏览的Web页上通过超链接或表单提交发出数据库访问请求,从而在Web服务器上启动并运行对数据库进行访问的程序。其次动态生成符合HTML标准的网页,通过网络链接按HTTP协议传递给Browser,由其解释并显示。这种技术实质上就是在浏览过程中动态地生成Web页以返回数据库信息给Browser端,所有的处理过程都是在Web服务器端完成的。

2系统设计

2,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各模块的划分和设计遵循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由主模块调用各个子模块,每个子模块完成一项相对独立的功能,每个子模块可独自开发、测试和修改,最后组合成整个系统,因此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系统总体结构模块如图1所示。

2,2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的设计是数据生存周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其质量对数据库系统影响颇大,因此数据库的设计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系统所采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为SQLServer 2000,SQL语言结构简洁,是一个非过程化的语言,对数据提供自动导航。

系统建立的student_mark数据库由多个数据表组成,分别用于存放学生基本信息,课程信息,班级信息,成绩信息,奖励信息,处分信息,考勤信息,系统用户信息等。下面是几个主要数据表的设计:

(1)student表

由22个字段组成,用于记录学生的信息包括学生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专业、学制、身高、体重、奖惩信息、入学时间、预毕业时间、政治面貌、民族、家长姓名、联系电话、邮政编码、家庭地址等信息。

(2)class表

由班级编号、班级名称、班级人数、班主任等字段组成。

(3)subject表

由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任课教师、课程性质3个字段组成。用于记录课程名称等详细信息。

(4)mark表

由班级编号、学生学号、课程编号、学期、成绩等字段组成,用于记录某学期学生某一门课程的成绩等详细信息。

3主要功能模块实现

3,1数据连接的实现

ASP对数据的访问是通过ADO。ADO是现在微软用来全面取代DAO和RDO的数据访问工具,是位于ODBC和OLEDB之上的高性能数据访问接口。传统Windows环境下进行数据库编程所使用的数据库API是ODBC,但ODBC是一个基于过程的接口,即整个ODBC接口的定义是由一些函数的。没有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建立这些函数,从而使得这些接口不便于编程人员的学习和使用,也不易扩展和集成。ADO是最新的数据库应用程序接口,是一项容易使用并且可扩展的将数据库访问添加到Web页的技术。ADO被实现为ODBC和OLEDB之上的薄层,象一座连接应用程序和ODBC和OLEDB的桥梁,这使程序员能使用简单的语言来访问和操作任何与ODBC和OLEDB兼容的数据库。

3,2系统管理的实现

系统管理模块主要负责管理用户权限,系统使用的用户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员。管理员又分为普通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普通管理员是学校分管教务和学生工作部分的分管部门和领导,系统管理员具有最高管理权限。系统管理模块能对不同用户进行管理、密码维护和登录设置。

3,3学生管理模块的实现

(1)学生信息管理子模块

子模块对本系所有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用户可以按学号、姓名、班级及多种组合查询学生的状态(四种状态:在读、离校、退学、毕业)等信息,并可对查询到的学生记录进行修改和删除操作。

(2)单个学生添加子模块

若一次只添加一个学生记录,则直接在学生添加界面中输入该学生的基本信息,然后单击“添加学生”按钮即可。

(3)批量学生添加子模块

若一次要添加多个学生记录,则需先选择要添加的学生个数,然后单击“设定参数”按钮,系统即可自动生成多个学生的基本信息输入界面,该方式一次最多可添加12个学生记录。若添加的多个学生具有相同的班级、状态、入学年月等参数,则可事先在设定参数栏一次性设置好相同的参数,然后再添加。

3,4学生成绩管理的实现

学生成绩管理模块的功能有:录入学生成绩、查询学生成绩、修改/删除学生成绩、统计成绩、打印学生成绩。成绩录入功能可以通过班级和课程编号自动生成成绩列表,然后由任课教师或管理员手工输入学生成绩,并进行保存。教师或管理员可以对课程成绩进行排名、汇总等统计工作。查询功能可以方便各个用户进行查询,提供了两种查询方式:按学号查询和按姓名查询,学生家长也可能通过网站登录后查询学生的成绩。成绩打印功能能根据学生的相关成绩信息来生成学生成绩单、班级各门课程成绩汇总表、补考学生通知单等。

网课家访总结篇6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在线学习;视频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23-0019-04

引言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这为中小学在线教育行业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在百度中分别检索“中小学网络教育”、“K12在线教育”、“中小学在线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对涉及到的学习网站进行持续使用,发现专注于中小学在线学习的实则数量不多,最终得到如下14个专注于中小学在线学习的网站如表1所示。

人们常把主体、客体、内容、媒介、效果作为网络教育传播的构成要素[1][2],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传播主体性由网络这个客体来实现,超文本、多媒体等资源则作为知识的载体进行知识的传播。网络教学中的传播内容表现为教学资源涵盖的知识内容,传播媒介则表现为资源形态,客体即在线学习参与者。传播效果在本研究短时间内无法测量的情况下,我们不妨将其搜索热度或访问量作为传播效果的正相关参考,即采取国内常用的“百度指数”并辅助参考国际上较常用的“Alexa”进行排行(数据更新至2014年3月5日),得到结果如表1所示。结合网络教育传播,确定了四个分析要素:功能模块、视频课程内容、视频课程类型,网站搜索人群特征。

二、样本分析

1.功能模块分析

当前中小学在线学习平台功能由最原始最简单的资源上传下载式的分享,逐渐演化为各样的视频课程、学情跟踪、专题游戏、答疑与论坛等多种富交互的形式。以本研究的14个网站为例,对其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经过整理并进行词频分析,去掉无意项并合并同意项,最终得到功能分布如图1所示。

2.视频课程内容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在样本网站中,11个提供视频课程的服务,对这些视频课程的内容进行比较,得到的如图2所示。44%课程内容是教材课程知识点的讲解,其次是针对毕业生的备考复习课程及各地三大考真题讲解课程,然后是针对各类竞赛及资格考试的视频课程,而兴趣类课程则占比最少,各占4%。

3.视频课程形式分析

经观察得知,样本平台所提供的视频课程经过技术搭配形成五种主要表现形式:可汗式视频课程,显著特点表现为手写板的运用;课堂模拟式视频课程,往往会用到投影或者电子黑板;电影式课程,包含电影剪辑且经过复杂的后期影视特效编辑;PPT录屏式课程,主要特征即屏幕的录制;自拍式课程,表现为近距离一对一教学。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图3进行表示,其中最常见的形式为PPT录屏式和模拟课堂式。

4.搜索来访者特征

从百度指数中提取每一个网站访问数据前10的地区,并进行频率分析,得到数据地图,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北京在中小学在线学习网搜索访问量最大,而青海、甘肃、等地区则搜索量较少。网络教育的初衷之一即解决教育资源不均、及师资短缺的问题,为偏远地区提供教学辅助,以期达到教育公平的效果。然而现实却是发达的地区在网络学习方面反应更热烈。

经过对百度指数提供人群年龄分布的数据进行统计,得到分布的情况:50岁以上只占3%;40~49岁占21%;30~39岁占15%;19岁以下占17%。从中可以看出,搜索访问这些中小学学习网的人群,主要集中在30到49岁,正处在基础教育年龄段儿童家长阶段,比例总共占到65%,而真正处在中小学阶段的人群仅占到17%。

经过对百度指数提供各网站访问人群兴趣分布的数据进行统计,发现关注中小学在线教育的网民平时关注的兴趣点有:影视Fans、动漫魔族、网络小说迷、体育爱好者、吃货达人、综艺达人、音乐疯子、备考战士、美女控、家庭医生。其中搜索访问影视动漫、网络小说居多,分别达到25%和15.4%。

三、研究结果

1.总体现状:千番努力但市场不景气

当前在线教育网络平台数量种类繁多,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公务员考试培训、出国留学培训以及中小学课外辅导等,但专注于中小学领域的数量实则不多。据调查在线教育用户当中青中年段占到69.9%,而中小学年龄段仅占10%左右,66.7%的用户能接受50元及以下每节课的价格。用户对在线教育花费的承受能力有限;互联网资源的“免费”惯性对此亦有影响[3]。其中盈亏情况最好的学而思网校仍处于亏损状态。

2.营运模式:方式多样但仍不成熟

在14个研究对象中,10个提供支付功能,一是使用直接支付,二是虚拟点券,三是团体账户。归纳有五种盈利方式:内容;软件收费;平台佣金收费;线下服务收费;广告盈利,其中以内容为卖点的平台居多,线下服务和平台佣金的方式较少。营运路线则有两种:一是面向普通用户,走由下而上的互联网思维;二是面向区域合作,走由上而下的政策路线,其中以前者为主[4]。

3.视频课程:仍停留在教材知识的网络化

好课程是教育之本。随着图形世界的到来,人们对在线学习的信息量与感官体验要求越来越高。从上述分析可知,当前中小学在线教育网站所提供的视频课程88%的内容直接与课标、考试、各类竞赛直接相关,仅有很少一部分发展课外兴趣,陶冶情操类的生活课程。然而根据Alexa访问量可知,用户最感兴趣的视频学习网站是“超级课堂”。

4.游戏化:处理方式过于简单

百度指数前六位网站有三个提供游戏化学习,分别是“凤凰学习网”、“一起学习网”和“魔方格”,提供的游戏分两种类型:类4399传统网页小游戏;游戏化习题测试。从多元智能理论出发,前者多少都能锻炼玩家的某个方面智能,例如音乐智能等。后者则根植于教材章节,以知识点测试为内容,结合游戏的道具、角色、过关奖励等因素,用卡通的形式表现做习题的过程,与前者重在智能培养不同的是,后者更加贴近知识的掌握。

视频游戏不会像很多教师和学校领导者害怕的那样,会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学校中转移[5]。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电子游戏获益实验室的艾莱尔(Jason Allaire)说:“电子游戏可以带来正面影响,特别是心理功能方面。”种种研究表明电子游戏在学习动机、团队协作、习惯养成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优势[6]。

5.家长角色:以鼓励消费为核心

分析得知搜索者年龄在30~39岁的用户数量超过29岁以下人数总和,中小学生家长是搜索样本网站的主流人群,却仅有2家样本网站提供家长角色及服务,分别是“一起学习网”与“德治教育”,概括起来提供三种服务:一是消费引导;二是育儿经验分享;三是子女成绩查询。家长虽然不直接使用在线教育产品,但却是在线支付的主体。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产品宣传,并构建虚拟家长社区,提供针对家长的有价值的资源,关键还能呈现学习效果,让家长明明白白的花钱。

6.移动学习:仅是Web端功能的简化

据分析得知,样本中有5个提供移动客户端下载,基本实现Web版功能,支持用户的移动在线视频浏览、习题测试。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移动和泛在技术为终身学习者“随时、随地”满足日常生活中所涌现的学习需求提供了解决方法。[7]

然而移动学习不仅仅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接收学习资源,而是让学习者摆脱被动接受学习内容的方式,灵活自主、随时随地选择自己所需学习的内容,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其典型的学习方式有:移动环境中的PBL学习、移动探究式学习、基于移动技术的非正式学习等等[8]。据观察研究样本均没有达到理想中移动学习的要求,仅仅是新瓶装旧酒。关于移动学习的研究虽然很火热,但在实际运用中却遇到很多的问题:技术因素;市场因素;观念因素;经济因素;教学层面因素等[9]。

四、反思

中小学在线教育有着其独有的特性,从学习内容上,基础教育以大纲为教学目标,且存在不小的地域差异性。从学习者特征上,基础教育儿童学习风格特征跨度比较大,总体偏感性且欠缺自控力,而成人则表现为明确的学习目的,有较强的控制力。鉴于上文对中小学在线学习平台的分析,对各个因素进行横向综合比较,并考虑到中小学教育的特征,本文提几点反思:

1.重新定位:网络教育进军中小学阶段需谨慎

中小学在线教育平台质量参差不齐,资源重复建设,市场营运路线仍不明朗。与收效明显的考证考级在线培训相比,中小学在线学习收效不那么明显。网络教育企业踏入中小学领域,各类竞赛考试、肆意拔高课堂教学目标等现象已经使得当前中小学在线教育市场严重异化[10]。正如桑新民教授所言,我们的教育要求真求善求美,以返璞归真作为信息时代学习的立足点[11]。在此必须思考中小学是否需要大力推行网络学习,是最合适的方式吗。如果在传统的教学思维下,只是新瓶装旧酒的话,就失去了网络学习本该有的互联、自主、协作、创新的优势了。

2.灵活营运:整合创新与原始创新两手抓

据《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展报告(2013-2014年)》称,国内在线教育仅三成网民参与,42%有购买计划。结合上文搜索地区分布得知,其市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对于中小学在线教育企业而言,不妨尝试考虑中西部教育市场,寻求政府合作,发挥平台优势,积极兼容已有“农远工程”等教育资源,结合地方实际灵活变通解决方案。其次对于政府而言,“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等公共平台,是否可以考虑拓展功能,提供答疑与远程互助等功能而非仅仅资源下载,引导学生在网上开展学习活动。在此基础之上,可以考虑商业广告的引入。

3.关注生活: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多年来网络教育课程资源使用情况不理想,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资源形式和内容均过于“严肃”,仍停留在照搬课本的层次。网络学习应该将课堂知识用到生活情境当中,培养学生兴趣,养成发现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论是从互联网产品属性要求,学习者对学习资源的要求,还是从互联网用户的兴趣分布来看,都要求网络教学资源要有趣味性,网络教学的内容可以是电影中的神话、物理与生活、野外生存等。从形式上不再单一,而是营造同伴的氛围,可以是草坪上、山顶、厨房等,这何尝不是一种天然的学习环境。

4.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家长监督辅导作用

中小学阶段的在线学习,家长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在CNKI搜索“网络教育”和“家长角色”,发现这方面的研究甚少,从学术角度人们对家长在网络教育中的作用并无过多思考。中小学网络教育往往发生在家里,这对中小学生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如何避免网络的诱惑,如何及时解决孩子碰到的问题,如何合理的安排在线学习等,这些问题都应该是要研究的问题,而不应该留给运营商或市场。在当前翻转课堂、电子书包流行却不成熟的阶段,家长更应该辅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帮助,而教师则应该充分考虑家长的作用,比如家长密码来确认子女的作业完成情况等。

5.因需而生:移动学习应避免刻意为之

移动学习最突出的特点是“Anyone、Anytime、Anywhere、Any style(4A)”,它指的是在非固定和非预先设定的位置下发生的任何类型的自由的学习[12]。它所强调的学习形式从某种程度上说并不是中小学教育最佳选择,原因有二:首先,当前移动学习在中小学领域的运用还主要停留在课堂视频点播、即时测试、家庭作业功能上,已经被教学设计框定在预设好的流程上,失去了自由的特性;其次,当前移动学习仍未开发出移动设备应有的移动特性,许多功能可以被PC代替,前期投入是否划算仍有待考量。移动学习固然好,但也应该考虑实际,在充分考虑现有资源和教学需求的情况下来实施。

五、总结

中小学在线学习日趋火热,诸多的网站进行了多年的实践运营,但情况并不乐观,盈利模式不明晰。课程形式,内容、家长角色等方面也存在问题。在工业社会转型到信息社会的今天,本着追求“绿色学习”的态度[13],我们不仅要深思网络教育在中小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以合适的内容辅助学校教育而不是拔高学校教育,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中让孩子们培养兴趣、体验社会、体验自然。在中小学在线教育领域,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付道明,杨改学.网络教育传播研究概览:比较分析与述评[J].中国远程教育,2012(10):15-20.

[2]何磊,王满华.网络教育传播的辩证式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9(3):39-42.

[3]新浪.2013中国在线教育调查报告[R].北京:新浪教育,2013.

[4]凤凰网教育专稿.凤凰教育独家:2013年中国在线教育盈利模式分析[OL] http:///news/detail_2013_12/20/32305224_2.shtml,2013-12-20.

[5]Collins, A.&Halverson.陈家刚,程佳铭译.Rethinking Education in the Age of Technology[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32-133.

[6]Jane,M. Reality is Broken-Why Games Make Us Better and How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19-120.

[7]顾小清,付世容.移动学习的用户接受度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6):48-55.

[8]罗洁.信息技术带动学习变革――从课堂学习到虚拟学习、移动学习再到泛在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5-21.

[9]郭绍青,黄建军,袁庆飞.国外移动学习应用发展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1(5):105-109.

[10]谢阳斌,桑新民.远程教育的两大攻坚战――学习评价与资源评价[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1):3-9.

[11]谢阳斌.一位哲学教授的教育技术学漫步――桑新民教授访谈录[J].电化教育研究,2013(5):114-120.

网课家访总结篇7

如今,当老师们在不停地从书本、实践中汲取知识营养时,也出现了学习的高原反映,教师发展也到了瓶颈期。为了克服老师们这种高原反应和瓶颈式发展,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在经过对学校教师长期的调查、观察和研究,在不断的尝试、总结、反思、摸索、研究中,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找到了一条高效的培训之路——网络研修。

网络研修的定义网上有很多,而我比较倾向的是:网络研修是一种以网络为基础开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它借助网络,不受时空和人员限制,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内容丰富、理念新颖、技术先进、实用便捷的优秀课程资源,创设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业人员及时交流、平等探讨的活动平台和环境,促进课程改革实验的决策者、设计者、研究者与实施者的多元对话。对于学校从教师发展来说,我们把网络研修和网络教研有所区别,是因为我们不仅用网络来开展教研活动,更希望通过网络让老师们主动研修,提升自己的修为。在经过了两年多的网络研修活动,老师们也有了一定的专业提升,在实践中我们也探索出了一些网研的路子,在此与大家共勉。

一、 建立QQ群,开展集体备课,在聊天研讨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我们学校在远程网、城域网的影响下,老师们接触网络的时间较早,QQ已成为老师们必不可少的聊天工具。抓住老师们喜欢聊QQ这一心理特点,把平常的集体备课移位到QQ群,老师们在不受统一地点的束缚下首先在心里乐于接受了这样的集体备课。大家围在一起讨论,当意见有分歧时,总是顾及面子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而在QQ群,老师们因为少了面对面的碰撞,想说啥就都能说啥,在无所顾忌中让集体研讨的氛围更浓。具体操作如下:

1.建立QQ群,构建QQ群教研文化。

这是一项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我们让网络技术稍高的老师来完成,要做好建群、申请群号、公布群号、加全校教师入群等工作。

在技术的支撑下,研讨就有了一定的保障。我们还需要群策群议,浓厚QQ群教研文化。如:取群名、选群管理、制定群宗旨。

群名:因为是集体备课的教研群,我们起名为“实验小学教师集体备课群”,当然还可以取一些诗意的名字,如:“竹乡儿女的梦”“知行在路上”等等。

群管理:根据实际情况,群管理能起到有效的管理作用。在我们的集体备课群中,我们设置5个管理:教导主任、语数英艺教研组长。

群宗旨:顾名思义是建群的主要思想和意图。一般是用一些鼓动性和感召性极强的语言以激励大家为了共同的教育梦想参与探讨。如:牵着你的梦、拉着我的梦,相约一起走过这片教育芳草地,留下踏实的教研痕迹……

2.确立研讨主题,组织有效研讨。

(1)在每周一由教研组长把集体备课的时间、内容、主题公布在群里。安排主持人组织活动,并通知参与老师们有所准备。

(2)主持人将研讨主题的相关内容(教学内容、教参等)发在群共享里,供老师们阅读下载,提示老师们做好集体研讨准备。

(3)集体备课时间时,由主持人发出话题,进行研讨。主持人此时要特别控制老师们的话题,特别注意跑题、偏题、有一些消极思想的老师思想消极的言论。

(4)研讨结束时,主持人总结研讨结果,并宣布达成的共识以及引起的分歧。

(5)记录员整理聊天记录,发在群共享,龚供老师们进一步深入研讨。

长期的QQ群集体备课,让老师们在聊天中有效开展集体备课。这样的备课,老师以轻松的心态、放松的心境在和谐的氛围中开展教研,既让集体备课省时、高效,更增加了集体备课的深度,从而在慢慢的积累和沉淀中让老师们的专业水平达到有效提升。

二、依托新课程网络教研室,让研修成为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助推器

走进新课程网络教研室,缘于遵义地区小语骨干教师培训,在赤水小语网络研修团队的帮助下,走进了这块实现教育梦想的新境地,在这里跟名师学习、与专家交流。学校在带领教师走进新课程网络教研室,也慢慢摸索出了一条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快速之路。

(1)出台制度,使研修制度化。接受一个新生事物总是需要一个过程,在实行之初,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尴尬。为此,在大胆谋划让老师们走进新课程网络教研室学习的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网研制度,如:网研考勤制度、网研考核制度、网研听(评)课制度、奖惩制度等等。制度的严格执行,也在网研伊始保证了研修的有效实施。

(2)网络课堂研究。教师的主阵地是课堂,新课程网络教研室中,就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名家风范、感受名家风采的平台。一学期的时间,学校老师听窦桂梅、吉春亚、王崧舟、于永正、孙双金、黄爱华、华应龙等名师课例上百节;听全国青年教师阅读大赛课例和第八届青年教师赛课课例20多节。在这些课堂观摩中,常常能听到老师们动情而又动心的感叹,在学校和县上举行的示范课、观摩课、公开课中,也能看到老师们学以致用、学中反思、学中提升的痕迹。

接触中能感受其独特、品味中能感受其魅力。如今的老师们已从任务驱动到乐于参与、从接受到享受,从最初的制度管理到如今的放飞自由,在自己的教育空间里驰骋着自己的教育理想。

三、网络寻访名师、让自己走向名师。

网课家访总结篇8

关键词:4G 手机访问 “云”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a)-0023-02

通过碎片时间,有效提高英语掌握的速度,一直是英语教师和学习者所追求的目标。现代生活中,手机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物品。有效利用高速的4G技术,学生通过手机访问已建成资源库中的数据,无束缚、无延迟的获取知识,再续未完成的练习、实验等。英语教师们希望有效的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效率,探索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教学模式。通过结合互联网技术,使得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成人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其扩宽知识面,真正将网络英语教学融入日常活动中,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个性的互动交流。

根据通信世界网讯(CWW)的调查报告,中国手机用户总数在2013年首次超过10亿。作为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具有上网速度快、延迟时间短、流量价格更低等特点,面对这一时代大趋势,手机与电脑的差异越来越小,作为民用高新技术领潮者且具有相当经济能力的当代“大学生”将迅速投入它的怀抱,而手机本身便携的特点大有取代电脑之势。

传统服务器和服务器之间往往无法重复利用计算机资源,执行效率相对低下,同时一个操作系统对应一台服务器。常规做法就是在服务器资源无法再度调取或者达到70%时即再度购入硬件资源形成堆叠以满足应用需求,这和快速响应和节省成本的理念背道而驰。

通过虚拟化技术改善实际客观条件是一个相对完美的策略。虚拟化技术的本身目的就是完成一套用户桌面、应用到数据中心端到端的完整解决方案。完成任何用户都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任意设备和网络简单、快捷、安全和策略地访问应用和数据的理念。但缺乏良好规划的虚拟化实施及采用设备不当往往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如虚拟机的管理问题等等。

作者通过研究虚拟化技术解决这一矛盾。服务器虚拟化后操作系统将不再直接安装在硬件上,逻辑服务器即为原先的业务服务器,从而形成逻辑分离,物理层分离的结构,最后降低重复利用硬件资源的成本,与此同时管理效率大大提高。流技术的应用、服务器的虚拟化实施、应用虚拟化的操作使得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以动态数据为中心的建设模式,系统可根据不同业务模块的对硬件资源的占用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将资源被再次进行分配,达成数据中心的所以必须的高效率、高性价比和自动化管理的要求。

在该研究中结合自身IT环境和现实英语教育环境的特点,根据现有条件和未来的发展制定基础构架的虚拟化技术发展战略规划。在规划上,整体考虑如何使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将英语教育教学数据库一步步建设成为一个灵活的、能迅速地响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的动态数据中心。

移动学习作为一项新事物才刚刚起步,通过充分了解并借鉴国外移动学习的最新成果,总结他们的研究经验,深入再学习虚拟化技术的运用,对于我们从事移动学习的相关研究和实际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云”教学的受众群体特点,结合本教学环境的特殊需求,研究内容主要设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按需分配英语学习环境。

(2)按需交付教师、学生桌面及软件。

(3)细颗粒度策略确保科研数据安全。

(4)数据集成存储、集中计算。

(5)简化数据中心管理,提高资源建设的连续性。

(6)降低总体拥有成本。

该文结合学校客观条件使“云”教学环境采用现代的分布式管理系统架构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用户终端层、虚拟桌面应用层和后台服务层,各个层次之间采用相关的调用接口进行连接,使用严格的防火墙策略控制系统的访问权限,并且使用主动防御体系。系统将后台服务器与用户的逻辑业务处理层分割开,独立地控制每一个层次的内容,保护后台应用服务器。

系统架构的业务流程如下所述:用户可以使用各种PC、PDA、IPAD等用户终端设备接入应用服务器(WI),通过使用域控制器(AD)验证用户的身份,并且能够集中调控基础架构服务器集群,访问用户的虚拟桌面以及分配给用户的相关资源,通过虚拟桌面系统进入云服务平台,在用户进行访问过程中,系统采用隧道加密措施,有效地保证用户信息和访问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基于云服务的虚拟教学环境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云”教学平台在环境配置上将教师和学生的应用界面全部整合到数据中心,用户端不需进行复杂计算和调用命令,仅需支持屏幕浏览和输入指令的识别即可,这使得便携式的各类智能设备有了访问教学资源的可能。支持的操作系统罗列见表1。

通过整个过程的计划、实施与总结,该研究完成了以下目标。

(1)为教学双方提供优质资源。

①学习者获得学习资源。

整个课程研究小组教师将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的结晶形成优质学习资源库,学生在课程网站中进行学习。学生通过手机,能够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②教学者获得参考资源。

广播电视大学所独具的针对网络教育的相关课程资源,教辅材料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示范辐射过程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以点带面,带动其它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全面提升网络课程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为英语教师提供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该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2)为英语学习者提供自主学习平台。

自主性是网络学习的一大特点,特别是成人英语学习者,没有足够的时间来专门学习英语,而网络学习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非常好的自主学习平台。

(3)知识反馈的学习环境。

成人学习者因为平时工作、照顾家庭的原因,很少能够长时间持续学习英语,与教师面对面讨论问题的机会很少,通过手机端即可直接访问电大教育所特有的网络交流平台,作为架构本身而言,节省了开发成本。

(4)教师间相互协作。

多位教师可共同维护某门课程资源,在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课程和教师之间可行成多对多的关系。基于系统可实时更新,教师也可避免在基础资源上重复劳动。节省时间的同时为教师优化教学方式方法提供了更多时间和空间,见图2。

参考文献

[1] 张彦君.通过学习者训练培养学习者自主性的实验[J].外语界,2004(1):54-61.

[2] ,安红.云学习时代教师虚拟学习社区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 (1):118-122.

网课家访总结篇9

  2022教师家访工作总结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走进家庭开展家访是沟通三者的桥梁纽带,教师、家长和社会携手育人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开展大家访活动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育人水平有着重要意义。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关爱下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我校根据《市中小学教师“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的精神和区教育局相关安排,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了主题为“走进家庭、携手育人”的大家访活动。

  一、明确意义,认真布署

  首先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市、区教育局印发的相关文件和实施方案,明确此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和要求,确保活动有效推进。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大家访活动实施方案,方案就大家访活动的主题、指导思想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将目标任务、活动形式及活动要求进行了具体的安排与布置。根据方案的安排,各班的班主任对学生情况进行摸底——收录学生地址、家庭情况、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实际和所带学生实际制定了个人家访工作计划。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校长带头,班主任为主,科任教师全员参与,开始进行家访。

  二、宣传指导,达成共识

  老师通过电话交谈,短信互动,实地走访等形式利用多种渠道与家长进行沟通,互通信息,交流学生在校、在家的学习、生活、品德养成、心理健康等方面情况,并认真填写家访手记。尤其对学有潜力的学生、特长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学困生以及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家庭情况,孩子的在校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和分析,帮助家长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学校大队部还运用简报、网络等媒体和宣传工具,宣传报道教师家访活动情况和家访中好的经验做法及先进事迹。通过家访让学生和家长知道教师家访的目的和意义,让家长知道学生在校表现情况,让家长知道了学生的任课教师情况,让家长知道如何配合学校搞好家庭教育,通过家访教师知道了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在家的表现情况,学校了解社会和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全社会成员知道党和政府对教育的关爱,营造家校共育良好氛围。

  学校还通过送发《告家长书》,召开新生学生家长会,家长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学校读书活动,评选“书香家庭”并邀请家长来校与孩子共庆“六一”,这些互动活动加强了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为孩子营造和谐、关爱、健康的成长氛围。

  三、总结交流,汇报收获

  活动开展一个多月来,学校40多名老师已和300多人次学生的家长进行了交流,对50多名学生家庭进行了走访。各年级组针对本次家访的情况进行了交流汇报,年级组分管领导进行了总结,

  通过大家访活动使我们的教书育人由课堂延伸到学生的家庭和每一位学生的课余时间,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可以实行分类指导,让其避短扬长,健康成长。我们要把本次家访中获得的反思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和管理的实践中。我们要把与家长的沟通成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营造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2022教师家访工作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我校家访活动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和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树立子洲中学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学校办学声誉,达到“服务学生”的目的,我们高一年级从10月18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为期三天的家访活动,家访主要针对租赁房子的、家中以煤、天然气取暖的住户。家访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老师与学生和家长心灵上的沟通;由淡到浓——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让学校、家庭、社会都来关注孩子的成长;由冷到热——改善了学校、老师在家长的眼中居高临下的形象;由低到高——学生、家长及老师从冷漠的态度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响应。家访活动受到了家长的热烈欢迎,社会各界反响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现就班主任家访活动总结如下:

  一、家访活动基本情况

  本次参与家访的班主任共10位,家访了高一年级10个班共200多名租房学生住宿情况,家访区域涉及学校周围的街区,家访调查表200余份,老师写家访手记100余篇,学生写老师的家访日记180余篇。

  二、精心组织家访活动

  (一)学校领导对老师家访非常重视,要求能家访的一定要家访,不能到家家访的,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进行家访。

  (二)制定家访计划,提高家访的效率和效果。根据学校实际,各班班主任按照学校要求将被访学生分类进行家访,重点放在家庭留守学生、经济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学困生和有残疾的学生身上。家访采取将学生按住址分组、分片进行家访的办法,分成10个大组、进行家访活动。在家访前召开各小组组长会议,具体布置家访的内容和注意事项及要求。在家访中,老师携带“家访登记表”走进家庭,家访后认真填写“家访反馈表”。

  (三)写好家访记录与总结。要求每位家访老师在对每位家访对象做好记录的基础上,撰写家访手记,写好家访总结。对家访中发现的问题分门别类地加以梳理,形成典型案例。

  (四)加强家访活动的纪律要求,确保家访活动的顺利进行。家访前,学校专门就家访的纪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全体家访老师认真遵守家访要求,家访前,事先和学生家长约好家访时间。家访期间,避开就餐时间,所有家访老师不吃、不喝、不拿学生家长的任何东西,尽可能的不给学生家长添太多的麻烦,家访树立了良好的教育形象。

  三、工作体会

  在家访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家访并不是简单的例行公事,而是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育行为的实践,从“告状”到沟通,从高高在上到上门服务,从互相埋怨到自觉反思,家访具有更新教育观念,改善师生关系,增进家校间理解和信任,完善教育艺术等多种效应。

  (一)家长期待家访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电话一度成了老师和家长联系的重要工具,家访这一学校与家庭沟通的重要形式受到冷落,家长与老师面对面沟通较少,他们也希望与老师“真诚沟通,真情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方方面面,希望得到老师的指导,探求孩子好的教育方法。

  (二)学生愿意家访

  在未家访前,学生认为“家访就是告状”。因此,大部分学生特别是一部分平时在学校表现不是很好的学生,更怕老师家访。此次家访我们要求家访老师至少要说出被家访学生身上的一个优点。家访后,同学发现老师不仅没有“告状”,而且告知父母自己都没有发现的优点,更重要是家访后,爸爸妈妈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更关心孩子了,不再是过去一味苛刻要求,而是与自己聊天多了,沟通多了,对孩子更有信心了。

  (三)班主任需要家访

  在家访中,参与家访的班主任老师感到家长已意识到老师利用休息时间来家访,这是真正关心他的孩子,因而更支持、理解班主任的工作。更重要的是通过家访班主任老师了解了学生背后更多的东西,从而更加理解学生,如有的同学在学校行为怪异,通过家访,发现学生的行为与其家庭环境因素有关,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不与父母住一起,家长关心甚少,所以在家的时侯经常故意做一些奇怪行为,以引起别人的注意,得到父母的关爱,这种“习惯”也濒濒出现在学校。了解学生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这样班主任就能“对症下药”,而不仅仅只是在她犯错时才找她。因此,班主任们认识到他们的工作需要家访。

  四、家访中暴露出的问题

  (一)家长的问题

  1、尽管家长已经期待家访,尽管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根深蒂固,但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条件、农村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大部分家长还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的责任,不能很好地履行对子女教育的责任。农村学生家长的学历普遍较低,文化素养差,在家访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家庭教育环境较差,给子女学习、成长带来了较为消极的影响。

  2、家长期望很高,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取得好成绩,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严而无爱”或者“爱而不教”的极端教育。有的家长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经常打骂、惩罚孩子,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则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有求必应,对孩子的学习则很少过问。

  3、家庭成员中对子女教育的观念不统一。农村家庭几代同堂的情况较多,在教育子女观念上存在严重分歧,祖父母的宠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局面。很多家庭是父母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赚钱,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给另一方。此外,家庭隔代教育的现象比较普遍,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孙子辈“呵护”有加,宠溺想象严重,对孩子个性发展有许多负面影响。

  (二)学生的问题

  1、学生在家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比较薄弱,即使是平时在校较认真的学生到了家里也不自觉了。由于家长督促不利教育无方,有的学生尽管像模像样的在看书,有的甚至是弄到了深夜十二点,但学习效率却是十分的低。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人”在看书就算用功。

  2、有一部分学生向家长永远只报喜不报忧,还有的就干脆欺骗家长。在家访中得知,学生平时的测验的成绩、在校的日常表现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如实向家长汇报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与家长的联系要更加频繁,也要求我们家长不能一味地见喜就高兴,见忧就打骂。

  3、学生的节假日是“很辛苦的”,有的是埋在了各种各样的网络游戏中。有的一天到处“野”不“归屋”。一方面缺少正当的、独特的、对身心发展有益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一周的学习下来后缺少对知识点的巩固和梳理,无论是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还是学习成绩的提高都是极为不利的。

  五、家访活动反思

  老师们认认真真、扎扎实实的家访工作,使家长对教育子女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同时加强了学校、家庭的联系,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为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学生创造了一个“双赢”的局面。同时也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1、家长期待、学生愉快、效果明显。

  老师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使双方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学生,老师与学生心贴心的家访鼓励了学生,为在未来教育工作中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师生在和谐的气氛中解决了诸多问题,家长非常高兴。

  老师家访活动应该长期化、制度化,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形成家校教育的良性循环,以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我们希望通过家访,架起老师与家长、学生之间的情感桥梁,加深了解;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促使两者之间互相促进,帮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让家长更了解学校,更关心学校的发展。

  2、思想重视,认清误区。

  老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有利于老师、家长、学生之间迅速达成共识,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实践证实,家访是沟通老师、家长、学生心灵最直接的桥梁。

  通过此次家访,我们看到了一些贫困家庭,深深的被学生和家长身上的坚韧等精神所感染,很多老师感慨都很深,回校之后有许多老师的思想开始有了新的变化。真正的让每一位老师把“关爱”送上门,真正的让每一位老师把家访的实效性体现出来,而不流于形式。

  3、认真实践,善于总结,提高效率。

  此次家访都是在老师们的休息时间进行,虽然辛苦却很有价值,各小组都总结了经验,对各位受访学生的情况也作了一定的文字说明。老师家访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加深了他们对老师的敬意和对老师工作的理解,为今后的相互沟通和相互合作奠定了牢固的感情基础,有助于为学生创造一个学校与家庭默契合作的、和谐的教育环境。各班班主任的后续工作要及时根据家访记录把家访后的与学生谈话交流等延续工作做好,让家访真正落到实效。

  4、家长对学校有认同感,但对学校的发展等了解不深,需加强宣传。

  此次家访,家长对我校老师的上门非常重视,很多家庭很早就在等我们的老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他们都一致赞许我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教育管理,认为把孩子送到子洲中学上学是一件很好的事,他们很放心。

  我校家访活动的开展,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次有益尝试,活动取得了成功,收益颇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如既往地改革创新,认真做好学生工作和家长工作,服务学生,服务家长,为我校全面健康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022教师家访工作总结

  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暑假期间,我们三年级的任课教师对本班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现将有关情况总结

  一、家访收获

  我们任课教师通过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学生在家的表现;了解到家长对孩子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孩子的方法,并且做好了详细的家访记录,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家访中发现的问题

  第一:班中有许多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孩子交由爷爷奶奶管教,老人们对孩子的宠爱,使得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第二: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和放纵,养成了孩子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言行举止方面表现出挑三拣四,爱耍脾气等不良行为,这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第三:家长误认为孩子很聪明,回家不学习也能取得好成绩,如果孩子成绩不理想就是老师的教学存在问题或不够关心孩子。实际上家长最大的失误就是忽视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当我们在家访中交谈起这个问题时,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下子又进入另一个误区:希望一下子能解决问题,企图一劳永逸。

  三、家访后的思考

  第一,全面的家访,让我们任课教师与家长、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加强了师生感情,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全面的家访,了解了家长对子女的关切与期望,也了解了一些学生家庭的困境,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工作。

网课家访总结篇10

关键词 “国培计划” 乡村教师访 名校 实施 建议

教育部、财政部自2010年开始实施的“国培计划”取得很大的成效,培训教师700多万人次,其中农村教师占96.4%,极大提高了广大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2015年,教育部、财政部设置了“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要求教师培训者组织参训教师进入发达省市的优质中小学,以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驱樱通过访名校跟岗实践的形式,改变参训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参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2015年,作为专门的省级教师培训机构,福建教育学院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获得了中西部五个省区(以下简称“五省”)的“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乡村教师访名校初中化学培训任务,并顺利完成,获得委托单位和参训教师的高度好评。

一、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参训教师需求分析

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专家咨询、个别访谈等方式,我们对五省参训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了调研。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我们认为参训教师的培训需求主要有:更新化学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学习掌握化学相关知识;提升化学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能力;开设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和学校安全与法制专题课程。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培训的主题――深化新课标理念,提升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二、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1.在首席专家和项目负责人带领下进行方案的研制、论证与修改

“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一般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遴选培训承担机构。项目申报书中要求成立项目管理团队和设立首席专家。在首席专家和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认真研读中西部各省的招投标文件,按照文件的要求进行培训需求调研,确立培训主题和目标,并研制方案,撰写申报书。有些省份还要求首席专家和项目负责人进行现场答辩、论证。在此基础上,相关省份“国培计划”负责部门会根据网络平台专家匿名评审或者专家现场论证意见列出可能人选承担培训机构名单,并请申报单位根据专家的评审意见修改方案和申报书。通过多次反复修改,项目团队撰写的培训方案和申报书可以更好地符合委托省份参训教师培训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在项目负责人和教学班主任的主持下进行项目的实施

获得项目承担资格后,项目负责人和教学班主任着手按照培训方案和申报书的规划,组织项目团队进行项目的实施。在收到委托省份参训教师信息后,第一时间通过邮箱、QQ群或问卷星网站等途径,向参训教师进行培训需求问卷调查,以便进一步修正培训方案,并撰写出培训实施方案。开班式上,项目负责人和教学班主任围绕培训理念、培训需求调研、培训主题、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培训要求、学员任务、考核方式、培训预期成果等内容向参训教师作全面介绍,以便参训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训过程中。每一门课程或活动前,项目负责人和教学班主任对该课程或活动设计的意图进行深入说明,帮助参训教师认识该课程或活动在整个培训中起什么作用或要达到什么目标;课程或活动结束后,项目负责人或教学班主任对该课程或活动进行深入总结或提升,帮助参训教师进一步提炼课程或活动的收获,并形成一些观念性的认识。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和教学班主任通过个别交流、座谈会或课程测评等方式及时了解参训教师的意见或建议,及时改进培训方案,调整培训内容和形式。培训过程中,教学班主任根据培训时间的长短,有针对性地制作3~4期精美的、有指导价值的、专业性的培训工作简报。培训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和教学班主任根据委托省份的要求,撰写提交相关的培训总结材料。

3.在行政班主任和班委的带动下进行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的参训教师来自于同一个省份的不同县的农村初中校,参训教师之间互相认识的并不多,培训时间一般为10天或15天。在短暂的培训时间内,要使参训教师都可以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培训过程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就显得相当重要。在从委托省份获得参训教师信息后,项目团队行政班主任第一时间建立了班级QQ群、班级微信群、班级网络研修平台,并发送短信或打电话邀请全体参训教师加入。在QQ群和微信群里,行政班主任通过培训方案、回答参训教师问题、福州市和福建教育学院简介等方式,与参训教师们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并根据参训教师信息和交流情况,初步遴选培训班班委队伍,将参训教师进行分组。开班式结束后,行政班主任负责组织参训教师开展“破冰之旅,团队建设”活动,在活动中参训教师们自主选出了各组的组长以及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文艺委员等。课后,行政班主任组织班委召开班委会,对班委的工作提出要求。有了强有力的班委队伍,行政班主任构建班级学习共同体的工作就更为顺利了。整个培训过程中,在行政班主任和班委的带动下,班级的学习共同体得到了有效构建,并在培训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形成了“班委自治”氛围,带动了更多的参训教师自觉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4.在项目团队和一线名师的导引下进行访名校跟岗实践

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的突出亮点之一在于引入了访名校跟岗实践环节,要求实践性课程不少于50%,要聘请一线优秀教师担任指导教师,通过访名校跟岗实践活动,让参训教师通过观摩体验优秀教师示范课进行反思,以期对参训教师返校后的教学行为改进有所帮助。为实现教育部的这一意图,项目团队遴选了一大批优秀的一线名师作为实践指导教师对参训教师的跟岗实践活动进行全程指导。这些优秀一线名师包括来自一线的国培专家、特级教师、省名师、省学科带头人、教研员、高级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等。在访名校跟岗实践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是示范课观摩、同课异构、同课二次异构、研讨课现场诊断、课例研究、名校课程介绍、名校文化考察、心得反思等形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一线名师的实践指导教师作用,让一线名师与参训教师共同探讨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互相交流经验和看法,既帮助参训教师解决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疑难问题,也培养了一批可以承担乡村教师培训工作的一线名师队伍。

5.在网络研修平台的助力下进行自主反思与改进方案撰写

在集中培训过程中,项目团队建立了乡村教师访名校专题网络研修平台。网络研修平台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参训教师在参加培训的每一天,都可以根据当天的课程或活动撰写研修心得或体会,全班教师均可以登陆平台阅读其他教师提交的研修心得或体会,进一步巩固了学习共同体。在专家讲座理论引领、名师跟岗实践示范指导、同伴小组交流互助的基础上,参训教师通过观摩、体验、感悟,结合所在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生源情况,撰写返校以后课堂教学改进的方案,以期通过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引领自身教学行为的改变,从而实现教育部所期待的“先体验、后反思、再实践”的要求。这样的培训设计里,培训的结业并不代表着培训班的结束,项目团队还要对参训教师撰写的改进方案进行指导修改,并督促参训教师返校后进行实践。

三、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的实施建议

1.全面把握不同省份参训教师培训个体需求

在进行五省“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申报和实施后,发现五省的参训教师总体需求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各个省份选派的参训教师年龄、教龄、职称、所在学校等方面的差异,参训教师个体的培训需求并不完全一致。比如,有的省份选派的参训教师大部分参加工作时间都不足五年,有的省份选派的教师参训工作的时间基本都超过了十五年;有的省份选派的参训教师高级教师占大多数,而有的省份选派的参训教师中学二级和中学一级占大多数;有的省份选派的参训教师全部是乡村一级的教师,而有的省份选派的参训教师里面有部分来自于县城学校。在从委托省份获得参训教师信息后,要第一时间通过各种途径对参训教师进行培训需求的再调研,以全面把握不同省份参训教师的培训个体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用富有吸引力的课程和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将参训教师吸引到培训中来,让尽可能多的参训教师都获得最大的收获。

2.全面保障不同省份参训教师生活需求

后勤生活保障对于参训教师能不能全身心、愉快地参与到培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中西部省份与中东部省份在生活、饮食、作息时间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这些差异需要引起项目团队的足够重视。在培训前,项目团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与学员交流、咨询了解相关省份情况的人员等多种方式了解掌握不同省份参训教师的不同生活需求。比如,有两个省的参训教师到东部沿海城市参加培训存在时差问题,这就需要在培训过程中适当调整每天的课程或活动时间,并帮助参训教师逐渐适应;沿海地区饮食方面偏好海鲜鱼类,口味偏清淡,中西部地区偏好面食,口味偏辣偏重,沿海地区雨季偏多,冬天阴冷没有暖气供应,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项目承担机构和项目团队在培训前广泛调研了解,在培训过程中尽力为参训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条件。教育部对“国培计划”项目的质量进行了学员匿名测评,参训教师满意率最低的一般都是食宿条件这一项。2015年承担的五省乡村教师访名校初中化学培训结束后,对参训教师进行了匿名测评,参训教师对我院提供的食宿条件非常满意率都超过了90%。

3.组建专门专业的培训项目专家导师团队

要真正通过“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帮助参训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这就要求培训承担单位组建一支专门专业的培训项目专家导师团队。该导师团队既要有高校培训专家,又要有教研员和一线名师,形成“三人行”导师团队,全程指导参训教师。项目团队在培训过程中,应该用自己的专业指导让参训教师感受到项目团队成员除了是自己生活上的朋友,更重要的是自己专业成长过程的导师。在培训过程中,可以采用“双导师制”,由高校培训专家担任参训教师的理论导师,由教研员或一线名师担任参训教师的实践导师。或者可以根据需要结合采用“主辅导师制”,由高校培训专家担任理论导师,教研员或一线教师担任实践导师,他们共同作为主导师的基础上,聘请国内知名高校的知名学者担任辅导师,共同指导参训教师。

4.构建灵活多样的访名校跟岗实践模式

项目团队要设计好访名校跟岗实践环节的实践方案,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比如示范课观摩、同课异构、同课二次异构、研讨课现场诊断、课例研究、名校课程介绍、名校文化考察、心得反思等形式。我们比较不赞同直接将学员分成若干小组,将这些小组成员分散到若干个不同的学校,由所在学校的优秀教师直接接管,参训教师直接跟着所在学校的优秀教师进行学习的方式。因为初中化学学科每周的课程并不太多,加上一线名师自身工作繁忙,无法全程兼顾参训教师,也无法完全按照项目团队的实践方案落实,效果会大打折扣,无法真正达到访名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