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的感受十篇

时间:2023-04-01 16:44:40

网课的感受

网课的感受篇1

这些天我都在家里上网课,今天我更是一大早就起床了,整理了一番自己的着装,无比自觉的开始早读。

虽然是在家里上网课,但是我还是坚持着在学校里的作息,并且为自己列了一份在家自主学习课程表。每次上完网课之后,我都会针对性的回顾一番网课的内容,然后将这节网课所学到的知识点加强记忆。

若要说我上网课的感受,那么我肯定是要说,在家上网课,个人的自觉很重要,不仅如此,个人的学习态度更加重要。每次我上完网课后,我一关掉电脑,然后抬头一瞧,见着是自己的房间,于是我对学习的那种在学校里的紧迫感一下子回归到了在家的轻松状态,这种感觉最明显的还是在刚上网课的那几天里。虽然说现在,在每天网课的学习下,最初的那种学习状态的跨度不大,也愈渐平稳了,但是上网课给我的那种虚幻感仍旧在。

就拿今天来说,网课一结束,我还以为自己在教室里一样,想着与身边的同学讨论一番。结果一回头,猛然发觉,我这是在家里呢,若要找同学,那得线上联系了。其实这种网课模式对我们来说还有些陌生,并不熟悉,这也就导致我们需得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而这适应的时间长久也就因人而异了。

网课的感受篇2

【关键词】小学音乐 网络辅助教学

1、网络辅助教学在音乐课程中的作用

1.1有利于音乐知识的整合

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唱歌、欣赏等等教学内容均有着强烈儿童特点,因此通过网络辅助展开音乐教学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在通过网络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校园网络提供的资料,此外教师还可以依据具体的章节选择性额在网上下载素材,进而选取最优教学素材为音乐课程服务。还可以对网络食材进行整合,增长学生见识。例如在讲授《春天来了》这一章节时,可以提前选取春天美术图案对比,让学生养成对比、重复的思维。而后依据歌曲意境选择小学语文课本中相关图画,配上《春天来了》,可以使得学生想象自身处于春景之中,进而通过音乐来表现春天。教师还可以在互联网上下载与春天相关的动画、美术作品、作为,小学生在浏览的同时,会将知识进行整合,将各种关于春天的知识相联系,可以让学生准确、快速的掌握春天的艺术形象,进而达到自我教学的目标。

1.2有着较强的感染力

音乐课程乐曲旋律的生成,既是音符的组合,还是乐曲作者思想的体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得其对色彩、声音有着较强的敏感性,小学生可以在动听的音乐氛围中,较为全面的把握艺术形象。通过网络可以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将声音、画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乐曲创设的意境。在音乐课程进行的过程中通过网络辅助设置相关情境,帮助其在身临其境中体会音乐旋律之美,小学生再通过自身丰富的想象力对乐曲进行加工,使得其受到启发、感染,最后达到激发小学生参与音乐课堂的热情。

2、小学音乐课程网络辅助教学设计

2.1音乐氛围设计

小学音乐课程有着一定特殊性与针对性。小学生因为年龄的特点,其理解能力、自制力都相对较差,在小学音乐网络教学中需要对具体乐曲的意境、情感、内如进行引导、铺垫。这样不仅能够使得小学生更好的感受并领悟音乐魅力,还可以激发其学习音乐课程的热情。在音乐课程进行时,最为关键的是引导学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导入音乐环节选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将音乐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灵活的方式加以呈现,为小学音乐网络教学创设优良的氛围,尽可能的将学生兴趣转移到音乐学习之中,进而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音乐的能力,提升音乐课程网络教学的教学质量。

2.2教学流程设计

优质的学习氛围是提升音乐课程网络教学的基础,而优化音乐教学流程是确保音乐课程质量的核心。在音乐课程进行的过程中,最为主要的环节是“听”,因此教师在课程讲授时应当给学生一定空间,让学生更好的感受、理解、消化音乐内容,便与其感受音乐旋律魅力以及乐曲思想。音乐课程中第二大核心环节是“模仿”。如果出现学生理解、掌握音乐不到位的情况,这时就需要通过原创直观感受展开模仿学习,由技巧与情感这两方面加深小学生对音乐鉴赏作品的感悟与理解。在音乐课程网络教学的设计阶段,教师应当对此部分有着特别的指导与准备。在音乐课程讲授过程中,音乐技能学习也是极为重要的,小学生在娴熟的掌握音乐技巧之后,可以更加准确的通过音乐来表达自身感情,使得音乐课程更加真实。因此在小学音乐课程网络教学设计阶段,应当注重音乐技巧训练,通过练习和表演总结经验,进而提升音乐技巧。

3、小学音乐课程网络教学的实现

3.1鉴赏能力的实现

在小学音乐讲授过程中,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非常重要,音乐鉴赏能力培养是长期积累、训练的过程。在以往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有着时间、空间差异,阻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应当在学生可以接受和理解的范围内,展开灵活多样的鉴赏能力培养。比如在音乐课程网络教学插入与音乐相关的信息、资料,为音乐欣赏提供背景资料,创设优质的授课氛围。于此同时,小学生的音乐兴趣与注意力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照顾、关注,进而确保音乐教学质量。在鉴赏音乐之前,可以提问音乐作品蕴含的内涵与学生感受,使得学生鉴赏能力有计划、有目的的提升,进而保证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注意力的专注度与集中度。还可以在不同音乐背景和水平的情况下,吧同一鉴赏课划分为不同部分,依据个性和特点安排鉴赏的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进而提升小学生的鉴赏能力。

3.2音乐技巧的实现

小学音乐教育为基础教育组成部分之一,良好基础是音乐学习的核心 。在小学音乐课程讲授的过程中,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是教学计划实现的关键,音乐技巧也是音乐课堂需要练习、巩固的部分。因此,在小学音乐课程讲授时,教学方式课堂氛围对音乐技巧有着重要的影响。欢快的课堂氛围与高效的教学方式对音乐技巧、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不可或缺的积极影响。在音乐课程网络教学时,不可以像面对面教学提问的方式整合、运用教学内容,这就给教师提出了通过引人注目的方式为学生示范的要求,使得学生在音乐课程网络教学保持较高注意力。与此同时,使得学生在音乐课堂之余主动的去尝试和提高自身音乐水平与技巧,达到高质量音乐教学的目的。在音乐课程网络教学中,需要激励学生主动练习,增加锻炼自身的机会。

结束语

小学音乐课程教育高效的利用网络辅助展开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网络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为音乐课程的讲授有着积极意义。利用网络辅助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带来小学音乐课程飞速的发展,进而普及网络课程教学,最后提升小学生音乐水平、音乐素养,为社会发展提供综合性的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张亚平.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10):

网课的感受篇3

关键词:视觉文化 网络课程 学习者 特征与需求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2-046-02

当今人类的文化正越来越视觉化,“视觉文化是以图像符号为构成元素、以视知觉可以感知的样式为外在表现形态的文化,视觉文化研究能够促进教育技术创新――开掘教育资源建设新视角,拓宽教育技术发展新空间。”在视觉文化背景下重新认识网络课程学习者,不难发现,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网络课程学习者在接受远程教育的同时,也在接受着读图时代无处不在的视觉文化,理所当然的成为视觉文化受众一部分,有必要基于视觉文化视角来分析研究网络课程学习者的特征与需求。

1 网络课程学习者是视觉文化教育传播领域中的受众

从传播效果来看视觉文化传播涉及新闻信息传播、娱乐传播和教育传播三个领域。据此视觉文化受众可以分为信息传播受众、娱乐传播受众和教育传播受众。在娱乐领域,欣赏视觉影像能给人们带来极大的视觉愉悦和体验,成为大众娱乐主要内容。如电视娱乐节目超越了性别年龄以及身份的界限,给人们带来轻松和愉快。在教育领域视觉文化已成为我国教育传播的重要方式,如教育电视节目、视频光盘、多媒体课件与网络课程中的视频流媒体、视频点播在远程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网络课程集成视频、图形图像、动画、文本等视觉表现形式,视觉化资源比重极大,本质上就是一种视觉文化资源,因此基于视觉文化视角来分析,网络课程学习者无疑也是视觉文化受众一部分,是视觉文化在教育传播领域中的受众群体。

2 基于视觉文化开展学习者特征与需求分析的价值

2.1 更广研究视野下的理论支持

视觉文化区别于“摄影”“影视”和“多媒体”等具体和个别的视觉资源类型,而是将它们提升到了“形而上”的共相层面,形而上不能离开形而下独立存在。因此可以说,综合“多媒体”资源的“网络课程”必然成为视觉文化题中应有之意,网络课程学习者也就成为视觉文化教育传播的受众。将网络课程学习者提升到视觉文化受众层面,可以在更为宽泛的社会背景和学科背景下重新认识网络课程学习者,通过研究视觉文化受众的“共性”,全面深入的分析网络课程学习者“个性”,通过与视觉文化信息传播和娱乐传播领域受众研究的横向对比,借鉴其研究成果和经验,更好的探索网络课程学习者特征和需求。

2.2 更具实践价值的研究定位

将网络课程学习者置于视觉文化角度研究,有着独特的研究定位:

一方面,对视觉文化受众的研究是视觉资源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满足受众的需求是视觉文化发展的永久动力;另一方面,视觉文化也在深刻影响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存状态,不断发明制造着受众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可以说视觉文化受众研究和资源开发始终是相辅相成,紧密结合,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作为视觉文化资源一部分,从视觉文化角度研究网络课程学习者,并充分利用研究成果指导网络课程建设实践,就很有必要,这样的研究定位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优势。

3 视觉文化视角下的网络学习者特征与需求分析

网络课程资源数量是可观的,学习者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却又是绝对贫乏的:花费了巨大人力、物力、财力打造的网络课程资源并没有对学生的学习发挥促进作用。这些现象应该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有必要以视觉文化视角,从学习者视觉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对网络课程学习者特征和需求进行分析。

3.1 视觉生理特征和对网络课程视觉化传达的需求

3.1.1 网络课程学习者视觉生理特征分析

观看是人类最自然最常见的行为,人类知识大约80%通过视觉得来,10%通过听觉得来,从而使视觉和听觉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认识性感官。当视觉和其它感觉通道的矛盾信息同时呈现时,视觉总是占优势的。视觉对听觉及其它感官的优越性,必然使得学习者对视觉需求成为所有感官需求中虽迫切、最旺盛的需求。网络课程是诉诸于学习者视觉器官的资源,学习者对网络课程的学习是以视觉通道为主、听觉通道为辅进行的,充分认知这个特征是准确把握网络课程学习者需求的关键所在。

3.1.2 网络课程学习者对网络课程视觉化传达的特殊需要

视觉经验的强烈需求和视觉传达的独特优势,使得学习者对网络课程的视觉传达有着更高的需求,对网络课程视觉化传达的需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对教师教学录像视频的需要

“网上教学并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教学模式,大部分的网上课程只是用于辅助面授教学。”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开展学习,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处于时空分离状态,导致很多学习者的不适应性,学习孤独感问题尤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迫切需要通过教师录像视频开展学习。通过教师授课视频,营造了课堂教学环境,符合大多数学习者的学习习惯,满足了学习者对教师形象和声音的需要,使学习者更容易适应网络环境下学习。

(2)对实验演示、技能演示等教学示范类视频的需要

学习者在学习技能性、操作性强,具有形象因素的知识,包括体育技能、物理化学实验时,十分需要通过教学视频的方式开展学习。通过教学演示视频,学生可以看到真实的示范动作、形象直观的实验演示,便于观摩、仿效、对照分析。如在学习实验演示内容时,利用视频教学有明显的优势,实验视频可以控制实验结果,浓缩实验过程,全方位展示实验情景。

(3)对时空运动有关原理介绍、自然历史过程介绍等教学视频的需要

视频具有表现时空运动的特殊优势,能更形象的展现空间和运动,形象逼真的记录现实状态下的事例和过程,可以让学习者直面历史事件和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利用剪辑手段可以把很长时间发生的事件浓缩在规定的时间内,针对具体情况,采用字幕、特技手段,结合画面解说,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深入分析展示,能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在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课程内容视频化教学的需要肯定会涉及到更多的领域,不止以上三个方面,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努力找出学习者的切实需要。

3.2 视觉心理特征和对网络课程人文传达的需求

3.2.1 网络课程学习者视觉心理特征分析

网络课程学习者大多为在职成人,除了面对工作和家庭的巨大压力外,还要承担网络学习的繁重任务,他们对身心放松的要求也比常人更加强烈,他们对严肃枯燥的文本学习产

生倦怠和抵触,渴望网络课程内容的视觉化传达能够以人为本,始终贯穿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使得学习过程也是满足视觉审美和体验的享受过程,最终达到寓学于乐的良好效果。

3.2.2 网络课程学习者对网络课程视觉传达人本化的需求

网络课程传播不能单纯为了传达而传达,要充分重视学习者对网络课程人文传达的需求:

(1)对优秀主讲教师的需求

具有特定权力、资历、威望、专业特长和能力才华的科学家、专家学者,容易在学习者心中树立良好形象,传播效果会更加显著,尤其是优秀教师的学术和人格魅力往往会在教学内容的讲述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引起学习者的共鸣。优秀的主讲教师要教态亲切自如,服饰得体,讲授语言生动流畅,准确精炼,通俗易懂,充分发挥姿态、表情、手势等非语言符合的教学功能,以增强与学习者的情感交流,调动学习者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2)对专业拍摄环境的需求

当前很多网络课程录像视频缺乏专业的摄制环境,具体表现在拍摄场地不固定、照度较差、自然光和人工光混合、背景设计简单、环境噪声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有些课堂实录的教学视频,一般在普通教室里摄制,背景杂乱、服饰随意,难以给学习者视听感官上的精神享受。学习者需要视听感受良好的教学视频,需要精心设计的演播背景、灯光、舞美、色彩等,通过立体的、写意或抽象的景物造型,形成错落有致的场面空间,提高录像视频的可视性及艺术欣赏性,从而实现教学信息的有效传递。

网课的感受篇4

在实践中我们又发现了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语文课的教学更多指向的是教学的艺术性,而网络教学则更多指向的是教学的技术性。那么该如何实现语文与网络的优势互补呢?以国标本第九册《黄果树瀑布》为例,我们在这课的教学设计中做到了以下几点,以实现语文与网络的优势互补。

一、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品味语文。

朗朗的读书声是衡量一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之一。朗读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语感,提高理解、欣赏能力的重要方式。网络语文课同样应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予以指导,使学生明确读的目的,读的要求。此外,读的形式要多,读的面要大,读的时间要保证,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受到思想的启迪。在网络课上,老师应让学生文网间穿梭往返的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感悟美,并激发学生将这种对美的感悟用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

我们在设计《黄果树瀑布》这课时,同样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如在教学2至4自然段时,请学生在网页中默读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思考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在学生交流这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时,让学生从网页上的课文中找出重点句子反复诵读,采用自由读,指名读,同桌读,小组读,齐读等形式,比比谁读得美,最后聆听瀑布声音,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想象画面,此时的学生已完全投入到了虚拟的情境中,他们的情感节奏都很到位,。因为有网络图像、色彩、音乐等的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领悟得透,才能读得深,读出情。同时,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又加深了对黄果树瀑布的壮美的认识,对文章品得更有味了。当然,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还可以对朗读情况进行互动评价,通过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这样突破了传统课堂只有几个学生进行起来朗读的局限,使课堂上既有清脆的鼠标点击声,更充满了朗朗的读书声。

二、在营造意境氛围中体味语文。

1、网络环境创设意境氛围是为激感、品味语言、引发思考而服务的,而不是作为看似生动、亮丽、现代化的烟雾弹而存在。在充分营造意境氛围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追求深入、切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给学生充分的想象与品悟的空间,同时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尤其应摆正教学中的师与生的关系,人与机器的关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陷入教具使用的陷阱,把主要的精力放到资料的搜集和课件的演示上,进而把上课变成了计算机和教具的播放过程,把与学生的面对面教学演变成学生与屏幕的对接,让课堂教学进入名副其实的网络“冷面”教学的怪圈。如在《黄果树瀑布》一课中,教师首先就以这样的开场白将学生带入到所创设的课文情景中去。“同学们,作者为什么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今天,我们就一起利用网络资源,让我们走进黄果树瀑布,一起去领略它的风采,好吗?”,到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已呼之欲出,使课的第一锤落地有声。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任意点击网络中的音频、图片、录像,在网络中进行感悟、体会。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感悟,让学生明确瀑布的声响是多么大,形态是多么宽,水花是多么美。而此时学生就会迫切地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也就成了一种需求,一种释放。师生沉浸课文所描述的美妙意境中。

2、另一方面,我们的设计中也发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课堂上,他们应该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去涵咏、体验、感悟、想象,真正的激活思维,不应该被强加、被替代。加之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常常不宜一览无余,必须是言已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义于言外,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慢慢体验、感悟,在和风细语中、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素养。所以在意境营造中适当“留白”,才凸显空灵与韵致,很有必要。因此我们在课文的5至7自然段的设计中,就留下了这样的一块“空白”,没有什么音频或图片的支撑,纯粹是文字,在文字中引导学生体会感悟作者的感受。

三、在感悟与表达中流露语文。

网课的感受篇5

互联网在初中学生中渗透速度较快。我们对本校的424名初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60%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1小时,如此长的上网时间很容易形成网络沉迷。了解沉迷网络的危害及如何预防,对于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在初一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发了《网络成瘾的危害与预防》一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什么是“网瘾”,并了解其一般标准;掌握预防网络成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测试,能够初步判断自己是否网络成瘾;通过对网络成瘾的信息收集、加工、整理、表达,对沉迷网络的危害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进而学会科学、理性地使用网络,提高自控力和约束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网瘾”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危害,通过对一个个鲜活案例的直观感受,自觉形成对网瘾危害的认同感,进而自我警醒,在讨论过程中形成清晰的防范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网络成瘾的危害;如何预防网络成瘾。

难点:如何预防网络成瘾。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搜集、整理、筛选信息的任务;各组学生明确信息需求:网络成瘾的危害、预防和戒除,相关视频或文字资料;教师指导查阅及筛选信息的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上网吗?为什么喜欢?请说说理由。

学生回答问题,列举网络给自己学习和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

师:你的家长会控制你上网吗?既然网络有诸多积极影响,家长为什么还要控制你的上网时间呢?

学生回答。

师:看来在这一点上绝大多数家长的做法是一致的,家长担心长时间上网会影响你们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防止你们网络成瘾。那么,什么是网瘾呢?网瘾有什么危害呢?它为什么会令家长诚惶诚恐?它真的有那么可怕吗?我们今天就聊聊这个话题。

设计意图:借助绝大多数家长都会限制学生上网时间这一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家长的共识——防止学生沉迷网络,从而引出课题。

2.讲授新课

(1)网瘾及其判断标准

①什么叫网瘾?

师:什么叫做网瘾?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幻灯片展示:网瘾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

师:你身边有网络成瘾的朋友吗?他们对网络痴迷到什么程度?怎么样才能判定自己是否网络成瘾呢?

②判断网瘾的标准。

幻灯片展示:心理学家提出10项标准可以自我诊断“网瘾综合症”:下网后总是念念不忘网事;总嫌上网时间太少而不满足;无法抑制上网的冲动;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焦虑不安;一上网就能忘掉种种不愉快;上网比上学更重要;为上网宁愿放弃重要的人际交往和工作;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对亲友掩盖频频上网的行为;下网后有疏离、失落感。针对以上症状,只要出现5项以上,即说明有上网成瘾的病症。

师:请大家做一个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患上了“网瘾综合症”。

学生自测。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网络成瘾有科学的判断标准,通过自测,对自己是否网络成瘾形成初步了解。

(2)网络成瘾者的心理成因

师:所有人上网都会成瘾吗?什么样的青少年容易网络成瘾呢?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学习失败的学生;因环境变化导致成绩下降又难以适应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十分孤僻的;自制力弱的;家庭关系不和谐的。

师:因为这些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感受到的不是成功或温暖,而是挫折或失败,所以希望在网上得到安慰,于是网络成为他们逃避现实、获得认可、享受成功体验的“避难所”。

(3)网瘾的危害

教师:实话实说,你上网时间最长的一次是多久?还记得那次下网后自己身体的感受吗?

学生回答。

环节一:学生展示资料,交流信息,丰富体验

教师:沉迷网络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哪些危害呢?下面,请各组派代表,把搜集的资料展示出来,边展示边说明。

各组展示讲解后,教师点评代表性案例。

设计意图:由于是同龄人搜集整理的资料,所以资料的展示更容易唤起学生群体产生共鸣,从而实现对“沉迷网络具有严重危害性”的认同。

环节二:教师补充展示系列案例,引发深入全面思考

幻灯片展示第一组资料(此处省略具体案例资料)。

教师:看了上述三则案例,你有什么感受?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简单解读:由于上网时间长,大脑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会引起肾上腺激素水平异常增高,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容易引发血压升高、脑出血、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机体不良反应,严重者导致猝死。

危害一:网瘾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设计意图:通过几则因沉迷网络致使自己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的案例,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沉迷网络不仅仅会造成视力减弱、腰肌劳损、脊椎疼痛变形等表面上能感知的身体上的伤害,还容易引发高血压、脑出血甚至导致猝死,丧失自己宝贵的生命。

幻灯片展示第二组资料(此处省略具体案例资料)。

师:你相信这是真的吗?未成年的孩子竟然因为上网抢劫甚至亲手杀害自己的亲生父母,多么令人难以置信,又多么令人痛彻心肺!这组案例给我们什么警示呢?为什么在网瘾孩子身上容易发生弑父杀母的血案呢?

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解读:网络暴力游戏往往设置为积分制、对抗情镜和类似于现实的场景,长时间感受这种近似逼真的体验,使青少年习惯了打打杀杀与血腥场面,已经分不清虚拟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把游戏与生活实际相混淆,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情绪变化更剧烈,富于攻击性,暴力倾向更强,一旦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类似网络暴力的情感和环境时,往往容易丧失理智,毫不犹豫地把在虚拟游戏中的行为运用于现实的人际冲突,导致一些悲剧发生,这正是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诱因。

危害二:网瘾容易诱发违法犯罪行为

设计意图:感受现实中真实的惨案,警示学生网瘾如狰狞的魔鬼,它会将天使的心灵变成凶残的魔爪,丧失人性,残害亲朋,致使家破人亡。

幻灯片展示第三组资料(此处省略具体案例资料)。

师:这三则材料说明了什么?你是否有过因上网时间过长而影响成绩的经历?你身边有因为“网瘾”辍学或学业成绩大幅下降的同学或朋友吗?沉迷网络为什么会影响学习,荒废学业呢?

学生讨论发言。

危害三:网瘾容易荒废学业

教师解读:青少年一旦沉迷网络,便整天想着网络中的事,注意力不能集中和维持,逻辑思维活动迟钝,逃避现实中不愿负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如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干脆不上课,只对网络“一网情深”,理所当然学习成绩下滑,学业无法顺利完成。

设计意图:认识到网瘾是学习路上的绊脚石。

幻灯片展示第四组资料(此处省略具体案例资料)。

危害四:网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设计意图:网游的高额消费可以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另外也是违法犯罪的直接诱因。

幻灯片展示第五组资料(此处省略具体案例资料)。

师:这组资料与第一组(猝死)的资料相比,其后果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

师:为什么花季少年如此轻生呢?

学生尝试分析。

教师解读:心理专家指出,如果过分沉迷于网络游戏,在获得短暂快乐的同时,可能失去现实中人与人交流的机会,就会导致社交障碍。网络游戏玩得越多,与人交流就越少,就越不会与人交流,不知道和别人说什么、怎么说。时间长了就可能不会表达自己、不能体察人情世故,从而感到社交笨拙,陷入恶性循环,把自己逐渐封闭起来。长此以往,网络沉迷者就会变得孤独、敏感、忧郁、暴躁,甚至出现精神障碍、自杀等现象。另一个原因是这一年龄段儿童期的原始思维还没有褪尽,分不清网络和现实的区别。所以更容易在网络游戏中受诱导,尝试用自己的生命来探究生死的奥秘。网络游戏中扮演角色的“死而复生”更加强化了未成年人对生死轮回的误解。

危害五:网瘾影响心理健康

设计意图:认识生命之珍贵,懂得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4)青少年如何预防网络成瘾

师:网瘾如毒瘾,给无数家庭和个人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让多少花季少年早早“凋零”,令人痛心,令人叹惋。一个个残酷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预防网络成瘾做到防患于未然?你认为青少年自身应该怎么做?

各组讨论,形成本组观点,派代表交流。

教师总结,幻灯片展示:①明确上网目的,科学安排上网时间;②不进营业性网吧,远离不良游戏诱惑;③培养广泛兴趣爱好,增加户外运动量;④主动与他人沟通交流,多参加集体活动;⑤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培养耐挫能力。

3.小结

师: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希望:所有同学,科学用网,远离网瘾,健康成长!

教学反思

践行新课程理念,追求教学实效性是本节课设计的宗旨。本课从设计到实施,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去分析解决问题。

主要优点:①从课前资料搜集整理到课上资料展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教学过程就是认识网瘾危害的自我教育过程;②所选资料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具有极强的感染性和震撼力;③这节课教师自选案例达十五六条之多,加之学生搜集的,教学资源丰富充实,问题分析深入,具有较强的说服力;④教学中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讨论,学生参与的热情、积极性高,观点碰撞激烈。

不足之处:限于未成年人的话题,本课搜集的都是文字资料,缺乏动态的影像资料,资料比较单一;另外关于青少年自杀和违法犯罪的相关资料可能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点 评

目前,信息技术课程中主要以技能操作类课程为主,侧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但面对信息技术所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教会学生如何应对也应该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马艳红老师等设计了本节课,在基于学情的分析之上认真地开发了本节课,该教师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应该得到鼓励。

虽然是要培养学生预防网络成瘾的能力,但是该课程并没有如同以往的课例单纯说教式教学,而是让学生自主收集资料和信息,教师课堂上展示案例,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分析,然后教师再加以总结,使得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网瘾的危害,而不是像以往仅仅依靠教师或者家长的口头告诫。

网课的感受篇6

[关键词]学习时间管理 电子网络 建构

[作者简介]卢玉珑(1965- ),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管理。(广西 南宁 530022)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服务北部湾区域经济的成人本科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JGA155,项目负责人:卢玉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3-0187-02

在电子网络普及的时代,在终生学习理念的引领下,人们纷纷选择无时空限制的电子网络学习形式。但是,许多网络课程学习者,因主客观的原因,常感疲惫不堪,收获甚少,更感受不到快乐。而利用电子网络学习环境培养服务北部湾区域人才,已经成为未来广西开放大学的主流教学手段。因此,有必要基于学习时间管理幸福观,对电子网络情境建构进行探讨。

一、学习时间管理幸福观

所谓学习时间管理,是指学习者为了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或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时间进行合理计划和监控所采取的可行而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如何合理计划我们的学习?传统的高标准,往往使人变成失去自由的完美的奴隶,这样的学习生活索然无味。如果生活失去乐趣,那么时间管理还有什么意义?为此,产生了时间管理幸福观的思考。所谓时间管理幸福观,就是管理好自己和时间的关系,既有时间做事,又有时间享受生活。做事、学习要有幸福感,我们就必须智慧地取舍,管理好自己与时间的关系。吴淡如在《时间管理幸福学》中指出:“一件事情,如果你真心想要做它,而且愿意每天都进入它,那么它也会进入你的生命,变成一种宿命的节奏,它会和你的呼吸合为一体。”“过度校正自己的时间节奏,我们很容易觉得压力很大,很不快乐。”①

二、网络情境下学习时间管理幸福感状况分析

1.学习时间管理幸福感低。网络的自主性、非线性与选择性,并未给所有的学习者带来学习的支持。调查显示,在线学习者遇到的困难中,排在首位的是不善管理时间、时间利用效率不高;其次是独自学习的孤独感;最后是在线学习目标不清晰,找不到学习感觉。成人学习在时间上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往往是零散的、片段的和不确定的,学习状态多为下班后比较疲惫。另一项研究也认为: “时间难以保证、外界压力过重和自信心不足是成人在学习中遇到的主要困难。”②

2.学习时间管理幸福感低的影响因素。第一,课程设计的因素。(1)课程结构设计灵性不足,无法全面调动学习者感官。比如,只有文档资源无视听资源。(2)课程时间设计过于呆板,学习者不容易合理调配学习时间,最终因工学矛盾耽搁学习。比如,每个单元的学习时间平均分配,未凸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可能导致两种情形。一种是学习者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埋头学习,便眉毛胡子一把抓,效率太低;另一种是学习者时间缺乏,因短时间找不到重、难知识点切入,放弃学习。

第二,学习交互因素。萧伯纳曾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将可拥有两种思想。网络学习的交互,多半呈现在讨论区。综观许多课程交流园地,有启发性的观点较少,更多的是人云亦云地附和,这使得工学矛盾紧张的成人学习者,不乐意参加学习讨论,协作学习效果不佳。

第三,网络课程平台设计的因素。“酒香不怕巷子深”,用在网络学习并不适用。网络课程平台设计最忌讳不直接,但有些学习网站则偏偏要逆流而上。殊不知,如果学习者需要费很多时间搜索学习内容,会非常不耐烦,最终很可能放弃学习。例如,《职业与人生》精品课程的网络路径包括:第一步是进入学校网站;第二步是进入“办公信息管理平台”;第三步进入“教学资源”;第四步进入“高职园地”;第五步才是该课程网页“职业与人生”,如走迷宫一般,如果没人指点,恐难见庐山真面目。

第四,学习者个人因素。学习者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生理上,有性别、年龄、体质等;表现在心理上,则存在知识结构、认知风格、兴趣、情感、意志等。众多研究表明,个体先前知识水平的差异对网络学习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而个体认知风格的差异对网络学习也具有重要影响。相同网络学习环境下,由于个体差异,部分学习者如鱼得水;而另一部分学习者则无所适从,常常为迷航、自主控制乏力、认知超荷等问题所困扰,学习时间管理幸福感也就无从谈起。(1)先前知识缺乏的学习者、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学习者,遇到网络学习系统的导航设计不够清晰时,容易产生迷航的问题。相反,先前知识丰富的学习者、场独立型认知风格的学习者,不容易产生迷航的障碍。此外,前者在层级结构型系统环境中,能更快地完成学习任务;而后者无论是在层级结构型系统,还是在网状结构型系统,都能较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很快地完成学习。(2)先前知识缺乏的学习者、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学习者,在学习者控制占主导的情形下,表现较为消极被动,学习效果逊色。相反,先前知识丰富的学习者、场独立型认知风格的学习者,表现较为积极主动,学习效果出色。(3)先前知识缺乏的学习者、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学习者,容易受到网络学习系统提供的自由导航的迷惑,由于缺乏学习内容关联性的理解,无的放矢,不懂过滤和处理信息,导致认知超荷,费力不讨好。相反,先前知识丰富的学习者、场独立型认知风格的学习者,对学习的主题胸有成竹,能够利用组织化、细节化、模块化等有效获取信息的策略萃取信息,四两拨千斤,不受认知超荷之累。(4)学习者时间管理能力,也是学习时间管理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一个善于处理自己与时间的关系的学习者,能够张弛自如,充分彰显生命的韧度,从学习的适度压力中收获精神的快意;反之,则容易陷入疲于应对的窘境,失去幸福感。

三、建构高效学习的电子网络情境

1.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为依据设计课程。一是课程结构设计以绝对阈限为基准,适度增添生动的视听资源,配以亲和的技术支持,设法刺激学习者的学习反应。注意,适度很重要,刚好引起学习者关注即可。例如,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网站利用一个小小的技术支持――积分和礼品兑换制度,就达到了较好的激励学习者的效果。在它的“获得积分的途径”中,针对“每日签到”“论坛发帖”“提交作业”“参与活动”的不同情况,明示差别化积分标准,引导勤学、敏思和分享。它还进行友情提醒:“您至少需要完成3门选修课的学习;学习选修视频和下载课件都需要消耗积分(100分和30分),您的积分请优先用于选修课的学习和下载课件后,再来兑换礼品”,以柔性语言促使学习者接受学习规则:“必须完成基本学习任务、多学多得、优学多得!”二是单元学习的时间设计,应根据知识的难易轻重错落调节。实践告诉我们,有弹性才能有好效率。弹性很重要,对于学习者来说,应根据“大原则”管理自己的时间。如果一直长期刻苦,按表操作,很容易产生弹性疲乏,甚至失去学习的动力。

2.以重、难、新知识提升课程讨论区的含金量。辅导教师应充分利用课程讨论区,用前瞻性、现实性强的问题抛砖引玉,让学习者学有所获,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欲望,自觉、自主地克服学习时间管理的压力,积极寻求网络交流和分享的快乐。

3.以傻瓜式操作、快餐化展台加快学习者收获学习成果的速度。所谓傻瓜式操作,就是简单易行,老少咸宜。所谓快餐化展台,就是让课程学习的主要信息在同一界面展开,纵深层次路径尽可能减少,实现扁平化。换言之,就是减少层级结构型系统,多用网状结构系统。网络学习若要普及化,平台设计必须直观便捷,尽可能地让学习者“秒杀”信息,使其产生类似“消费者剩余”的满足感。

4.以顺应个体差异具体需求的网络环境催生学习者的学习动力。要想让学习者心甘情愿地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徜徉,必须改善网络系统使其感到“缺氧”的状态。一是消减迷航。层级结构型系统与网状结构型系统兼具,但导航设计必须明晰无误。二是提高学习者自主控制。首先,一定要区分哪些内容必须是教师讲的,哪些是应该留给学习者自己去研究的。其次,要让不同层次的学习者都能有所收获。通常,针对学习者的水平层次,相对简单、封闭性的学习内容,采用视频、HTML的指令描述,尽可能多地提供学习指导,创设程序控制占主导的学习情境;对复杂、有深度、开放性的学习内容,通过案例讨论的形式,创设以学习者控制为主导的学习情境,给学习者留出适当的思维空间,强化学习者自主控制的能力。三是解决认知冗余。建议制作课程知识关联图,引导学习者思维,使学习者能像药房配中药那样,便捷地采集处理学习信息,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5.以科学的时间利用技巧帮助学习者实现无压力学习。时间管理的重心在于维持产出与产能的平衡。“活到老,学到老”。终生学习已成为人类文明生活的必然,这意味着学习将成为重要而常规的生活方式。课程学习网站有别于综合网站,如何为学员创设“无压力学习”情境,教育机构可以借鉴David Allen的GTD(Getting Things Done )新时间管理方法。GTD的基本方法分为五个步骤――收集、整理、组织、回顾、行动。首先,收集。在设计课程网站时,要尽可能地将所有与课程学习关联的材料罗列进来。例如,课程标准、能力测评大纲、学习资料、学习指导等。其次,整理。围绕课程知识的重点、难点,定期不定期地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门别类整理,清除内容陈旧、观点过时、混淆视听的材料,避免信息冗余,尽量做到少而精。第三,组织。以学习认知规律为依据,尊重课程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科学规划界面,合理设计导航。比如,在课程网站醒目位置,以表格形式理出该课程的重、难点,并温馨预告学习时间和方法,让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情况,择时而学。再比如,人性化设计轻松活泼的疑难解答板块,导师尽量利用答疑平台引导高质量的学科主题讨论。再比如,精心打造教学微视频、微案例,便于学习者充分利用时间的“边角料”,专心致志地高效学习。第四,回顾。课程网站应该设计追踪引擎功能,加强人机交互,使每一个学习者定期回顾和检查学习成效,教育机构也能及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动态。比如,将在线题库练习、课程交互讨论、课程资源点击的痕迹记录与奖励机制结合。最后,行动。根据以上思路,建构基于学习时间管理幸福观的电子网络情境。

电子网络学习,应该让学习者受益而不是受累,充分享受学习带来的生活乐趣。基于学习时间管理幸福观的电子网络情境创设,并不是骆驼钻针眼那么难。只要将有趣的课程设计、启发性的学习反馈、亲和的技术支持、顺应学习者个性差异、科学的时间利用技巧等方面协调好,就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注释]

①吴淡如.时间幸福管理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②王永辉.影响成人远程学习绩效的因素分析――一项基于成人学习者的调查[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6):25.

[参考文献]

网课的感受篇7

远程教育计算机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其具有获取知识、利用信息、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上述培养目标的要求,计算机专业开设了《图像处理软件使用》、《网页制作》、《多媒体软件制作》等基础课程及《高等数学》、《计算机电路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接口技术》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这些课程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机软件的使用能力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又指导学生系统学习计算机知识。这些课程的教学需要开展比较多的理论及试验,难度较大,学生理解起来困难。根据这些课程的上述特点,我们应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互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一、网络教学中体现师生交互性

1.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现代远程条件下,学生和教师准永久分离,学生分散在各处,并且学生的知识程度也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注意在网络环境中起引导作用,积极开展教学对话,主动引导学生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教学主页,在教学主页要有自己任教课程的多媒体教材(电子版),在论坛教学信息,主题讨论帖子,都是引起学生关注论坛,积极参与网上教学活动的手段。网上师生的对话,是师生交互的主要形式,它既是师生交互的手段,也是师生相互理解的一个过程,是倾听学生诉求,满足学生需要,适应学生个别化学习特点的重要一环。

网上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但是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主动提供支持服务,使学生时时感受到网络教学的现实性。教师对于学生进入这个环境的不适应,要发挥主动性,多方启发,积极诱导,通过网上的多次交互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渡过不适应期,积极参加网上学习。

2.充分重视学生问题,及时回复学生帖子。网络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学习方式,师生的准分离状态造成的疏离与隔阂使得学生对于网络另一端的所谓“老师”产生了一种不信任感,加之情感的缺失,学生对于网络更是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所以,教师应及时回复学生帖子,对于学生的提问应细心、细致地解答。在师生准分离的状态下,如果一个学生在论坛发出的帖子久久得不到教师的响应,其失望程度就可想而知,其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失去对于网络教学的信任,甚至动摇其学习信心。而及时处理、回复学生帖子,学生觉得老师时时在关注他,重视他的问题,就会重视网上学习,逐步养成网络学习的习惯,乐意与老师进行交流,从而培养起人气,形成师生交互的良性循环。因此,教师及时回复学生帖子,是师生交互成功的关键,这既有助于调动学生参加网上学习的积极性,也是使网上师生交互这一比较特殊的教学活动产生效能的根本保证。

3.加强网上学习环境的建设。网上教学进行师生交互,还要注重运用教学艺术消除网上教学环境的距离感,把虚拟的网上教学环境尽量转换为现实教学环境,给学生营造校园氛围,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来到网上学习,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校园文化气氛,置身在一种虽然虚拟但是又很有现实的学习环境中,从而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网上教学应该是多元化的,而绝对不是模式化的。网络教学中的师生交互,也不应该只是单调刻板的教学对话,更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基于这样的认识,结合网络开放性与渗透性特点,笔者在自己负责的语言学概论课程里面设置了八个专题论坛。

4.定时与网上的学生进行实时交谈、辅导、答疑。远程教育的基本特点是教学时空分离,由于时空分离,远程教育需要媒体。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体的交互能力增强,师生在准分离条件下的交互可以实现,技术的发展使时空障碍对远程教学的影响减弱,定时与网上的学生进行实时交谈、辅导、答疑很容易实现。

5.使用电子邮件、BBS、ICQ、BLOG网等络交流工具。使用电子邮件、BBS、ICQ、BLOG网等络交流工具可以增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可以向教师及时反馈学习的效果,教师也可以向学生解答学习难点,使学生更容易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通过这些网络交流工具,可打破当前网上教学师生交互的单调刻板局面,开拓交互形式,拓宽交流渠道,增加交互内容,引导学生从接触网络到接受网络,再到真正喜欢网络这一过程的迅速转变,增强学生对于网络学习的信心,变师生的被动交互为积极主动的交互,从而搞好搞活网络教学,最终目的是扩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水平。

二、远程教育中的面授课起到了教师引导,师生交互的效果

在网络教学中,学生多与教师远远相离,客观上使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比较困难,难以对教师这个教学信息来源产生信任感,因此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信息或者是指导性的信息不能流畅自然地予以接受。没有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实习空间,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是残缺不全的。在这种情况下,面授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代远程教育学生生源广泛,基础参差不齐,年龄跨度大,他们受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仍然较深,对教师的依赖程度相当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很不够,这些都对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设计带来了许多困难,也为教学质量的保证带来许多问题。这中间,既能讲授重难点、开展面对面交流,又能进行一定学法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面授辅导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现实的远程教育教学实践中,面授辅导应强调“质”的提高,起到为现代远程教育“画龙点睛”、为学员的自主学习助一臂之力的作用。具体而言,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意切入正题。二是重点突出,切忌面面俱到。三是注意结合实际。

在面授课中,提高辅导的质量。教师集中辅导的内容应围绕着学生学习中经常遇到的难点问题,重点问题,应该结合课程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面授辅导的效果。教学方法包括设疑法、引导法等使师生互动从而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任何一种好的教学模式包括传统的教学模式都要能体现交互性,体现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情感交流等。

网课的感受篇8

论文关键词: 多媒体与网络环境 大学英语教学 改革模式

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学习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因此,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发展给外语教学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一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英语教学模式,并且对外语教学理念与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

一、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模式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与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与网络外语教学模式给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现阶段增添了一个亮点。多媒体教学不仅提供了真实的语言情景,而且开展了人机互动,师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网络教学通过因特网与电子邮件更广泛地开展真实的思想及语言交流活动。基于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模式使学生既可以与电脑互动,又可以通过电脑开展与其他学生的对话,甚至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人联络。网络教学使学生大量地阅读,随时可听语言材料,并进行写作练习。鉴于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的特点,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相比,前者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二、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模式的优势

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以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控制基础上的一种教学关系。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性地为学生构建多途径、多方式学习知识的开放教学环境,学生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1.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传统的教学模式可归纳为“教材+板书+录音机”,教师上课形势单一,主要采用讲授法。而且教师受到课时的限制,在课堂上很难有时间对课文作旁征博引式的深入分析,泛泛地讲解文中的某些语言点。而这很难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更难调动学生的积极听课状态。

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把填鸭式教学变成了过程演变式教学。学生从过去只能理解文章中某些语言点,变成能够抓住文章的脉络,洞悉段落之间的连接方式,从整体上掌握文章,通过自己对相关情况的分析,按照西方人的思维逻辑,得出自己的结论。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多媒体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语言与音乐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与感受所学语言国家的社会与文化。英语学习者的最大困难之一是他们不能身临其境地了解所学语言的社会与文化,会因文化差异而在理解与使用英语时感到困难。然而多媒体则能以多种形式全方位地影响学生的感官,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文化导入,使他们从感性与理性两方面感受到该国的社会习俗与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3.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在这一新的模式中,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主题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人机之间的交互学习。

4.符合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该教学模式也充分考虑了学生个体的个性化教学。在进行整个网络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基础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英语语言等级进行学习,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兴趣等选择学习主题。这既有利于缓解语言教学中两极分化现象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带来的压力,又有利于优秀学生的进一步提高。因此,该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5.改善了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推广使用,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已经成为光盘和网络课程等不同载体组成的立体化教材。网络技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突破了书面教材的界限,实现了资源共享,教师可以随时调用网络中的相关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直观的学习参考资料,这适合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等多方面的需求,提高了教学效率,创造了现代教学环境。

三、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背离语言教学目的,信息量无限扩大。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使用,导致信息量的无限扩大,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无法分清教学内容的主次。不少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走入了这一误区:把课件制作得色彩艳丽,场面壮观,或者只是一些字、词、句、语音片段及一些画面的堆砌。这样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画蛇添足,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转贴于

2.多媒体环境下老师与学生缺乏情感交流。

在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课堂上常常会看到这一现象:教师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键盘、鼠标和屏幕上,成了多媒体课件的操作员和解说员,忽略了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授课过程中,过多依赖多媒体,减少了讲解份量,认为只要多媒体课件动画生动、色彩和谐,就可以使学生接受知识。由于教师对多媒体使用不当,忽视了学生的反应,课堂教学主次颠倒,师生之间自然缺少感情交流,不利于知识的传授。在这种缺少交流的课堂上,教师所具有的优秀品质不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师的人格力量很难直接感染学生,不利于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

3.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节奏过快,优势难以实现。

在多媒体教学实践课堂中,教师经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多媒体包含的信息量大,画面变化速度快,只能给学生瞬间的感官刺激,学生听讲解就不能记笔记,记了笔记就不能很好地听讲,没有时间理解分析。多媒体教学的节奏过快,常常会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大脑疲劳,接受知识的能力大大下降,以这种方式获得的信息,将是转瞬即逝,无法得以巩固。长此下去,整个课程的学习质量就会出现危机。

4.与教材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学习成果跟踪管理软件开发滞后。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现在很多高校都配备了自主学习教室,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区域的不同,目前国内只有为数很少的高校可以使用这种软件对学生每天的学习进度进行追踪管理。并且大学英语软件系统价格比较昂贵,无法及时更新,因此,许多自主学习教室流于表面形式,没有被充分运用。

四、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对策

1.大学英语老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教学过程,师生之间不仅需要知识交流,更需要情感交流。英语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自信心、主动性和目的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方法。

由于受到多媒体设备播放的影响,有的老师在上课时往往坐着讲课,这会降低教师讲解时表述效果的生动性,缺乏对学生的感染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能够站立走动,在肢体语言的帮助下激情投入,利用自己的教学艺术调节和改善课堂气氛,就能提高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增进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2.教学中应“抓大放小、主次分明”。

英语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主要在课堂。教学大纲和教材中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只有在课堂上才能得到具体的体现。课堂也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主要场所,是教师控制学生情感因素、协调学生学习行为、保证语言输入质量的地方,同时也是学生获得主要的可理解的目的语输入,如教材内容、教师语、同伴语等的重要场所(束定芳,庄智象,1996)。

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不仅要提倡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模式,同时还要坚持并强调课堂教学的核心地位。因此,教师在课堂讲解上要让学生学会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引导学生从词、句层次上升到语篇层次。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上学几个单词、短语、句型,而忽视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把握。

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网络平台的设置应加强合作交流,资源共享。

网课的感受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便捷、购物、屏幕、访问、辅导、邮件、贺卡、羡慕、便宜、恋恋不舍、奇妙”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章的要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

3.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关心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启发谈话: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电脑已走进了千家万户,同学们,你们平时跟电脑打过交道吗?能不能结合你自己的亲身实践或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电脑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电脑网络的文章。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看到这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相信读了课文,你就会有所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3.检查自读情况。

(1)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

(2)按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正音,评议,把句子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默读课文,试着自己读懂课文

(1)“信息高速路”指的是什么?

(2)联系实际说说信息高速路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什么影响?

(3)读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相机引导。

(1)“信息高速路”指的是电脑网络,“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城市甚至每一个家庭连接到一起”。可以高速度地传播信息、接收信息、查阅信息,就像高速公路大大提高了车辆行驶的速度一样,所以,人们把电脑网络形象地称作“信息高速路”,把上网称作“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2)联系实际说说信息高速路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什么影响?(对于这个问题,应先让学生根据课文作回答,以检查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然后请上过网的同学,谈谈自己上网的所见所闻。)

4.以一个小电脑专家的身份来介绍电脑网络的用途。

(1)要求:

①要结合课文来介绍。

③可根据自己课前了解或搜集到的资料来谈。

③合理地组织语言,展开合理想象。

④介绍要清楚、明白。

(2)根据要求自由练说。

(3)小组内互说,互相改进、补充。

(4)全班交流、哪位小电脑专家愿意谈谈你对电脑的了解,对网络的了解。

(教师适时地加以点拨,把课外与课内结合起来。)

5.带着你对电脑的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二、带领学生跨上信息高速路

1.利用多媒体计算机,通过电视屏幕显示,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上网,带学生到网上转一圈,让他们了解互联网的作用。

2.看后谈感受。

三、谈收获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何收获?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2)把你知道的网络的用途一条条写下来。

四、小结

同学们,世界天天在变化,科技正在以你所预料不到的速度向前发展着,希望大家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去探知科学更神奇的领域,去发现世界的神奇奥秘。

五、指导写字

1.巩固字音,记忆字形。

在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住每个生字的,你认为哪个字容易写错,怎样避免出错。

2.指导学生写对、写好。

3.读写词语。

附:板书设计

网课的感受篇10

一、走进网络,优化教师的角色

引导学生学会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传播信息,是教师“角色”的重大改变,也是教与学方法的重大改革,必将带来教育观念、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促使语文教学实质性的改革。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中,教师总在表现自己,仿佛自己成了课堂的主宰,教师看似放手让孩子学习,实则仍然控制着课堂的发展,控制着孩子们的发展,因此,教师实际上是一种权威的角色。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完全改变了这种状态,教师不再是主宰,教师完全成了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变得更加快乐。但资源变得无限广大,网上资源纷繁复杂,获取知识的路径不再单一,此时的学生会被网络中扑面而来的信息搞得眼花缭乱,感觉无从下手,而且无法判断哪些是有用信息,哪些是无用信息,此时教师的角色虽然是边缘者的角色,但引导性的功能却需要加强,否则孩子们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到达目的地。同时,随着家用电脑和宽带网的普及,“无师自通”和学生难倒老师的情况成为正常现象。教师只有转变角色观念,从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甚至成为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如《音乐之都维也纳》一文是从四个方面来说明维也纳是音乐之都。这时候我没有明确地告诉学生为什么从这几个方面来写,我让孩子们自主研读课文,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写得好的内容上网扩充资料。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我建议孩子们一定要对照课文所写的内容,找到能够验证课文的信息,这样,孩子们才能对文本加深理解,加深印象。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既感到快乐,又有些紧张,因为他们不是在浏览网页,而是在学习。

二、走进网络,让学生自主学习

利用网络搜寻有关信息,确实扩大了孩子们的学习领域,让他们能够在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对语文形成不同的认识,对语文学习也产生不同的感受。上课时学生在网络中自由学习,参与热情高涨。首先学生是从课文中了解,然后针对自己还想知道的知识,有选择地加工搜集到的信息,这样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交流“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的时候,学生找到了舒伯特花园、贝多芬广场、莫扎特音乐学院、海顿街等以音乐家命名的街道、公园的图片。那一幅幅漂亮的图片都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也让他们看到了国外的建筑,大饱眼福。与此同时,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极大的张扬,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有关信息,比如,有的孩子喜欢维也纳的建筑,孩子们就会加大维也纳建筑方面的信息量;有的孩子喜欢维也纳夜晚的情景,尤其是家家户户演奏乐曲的场景,他们就会选择这方面的信息。在网络上搜寻资料,如果感到累了,还可以休息,甚至与同伴就某个问题利用网络聊天工具沟通一下。这个时候的孩子是十分自在的,没有压力的学习,使他们感到十分的轻松,学习的自主意识得到了大大的加强。每次这样的教学,我都发现,有的孩子甚至都不需要老师在场。网络学习魅力可见一斑。

三、走进网络,体验声光像

文字不是语言,语言的概念实际上是比较大的。当孩子们进入网络天地里的时候,显示屏上的所有信息,都是一种的语言,包括声音、光波还有图像,这些都在孩子们面前展现。比如实际上,“听”也是一种“阅读”,比如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时候,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维也纳的音乐特色,我引导孩子们搜集有关视频,让他们现场听一听维也纳市民演奏的音乐,孩子们被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感动了。再比如,维也纳的花园很美,我让孩子们搜集这方面的资料,让孩子们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美景伴随着音乐符号的冲击,孩子们实实在在惊叹于维也纳对音乐的酷爱。教学几乎无需教师进行引导、渲染,孩子们自动感觉到了文本的魅力。还有,在教学古诗的时候,我经常让孩子们搜集古人吟诵古诗的场景,听一听古诗的吟诵调,孩子们惊叹,原来古诗是唱出来的。中华民族优秀的古代文化,在孩子们的心中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教学《江雪》,让孩子们听一听那悲凉的吟诵,孩子们立即进入了气氛之中,他们深刻理解了柳宗元心中的悲凉,发自肺腑地同情起柳宗元来。网络教学,使原本比较单薄的文本变得厚实起来,孩子们不是置身在那单薄的文本中,而是置身于文本所营造的一种场域中,置身在真正的故事中,孩子们学到了真正的东西,产生了精神上的成长。